馬來西亞國營媒體引述稱,馬來西亞內政部長哈米迪嚴厲譴責了讓這兩名乘客通過的邊檢人員,「我仍然感到非常不安。邊境人員難道不會思考,持有意大利和奧地利護照,卻是亞洲面孔?」
經與馬方協商,中國公安部決定派工作組赴馬來西亞,與馬方就此開展聯合調查。同時,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已向馬來西亞派出人員。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馬來西亞航空失聯客機乘客清單中的意大利乘客路易吉·馬拉迪,在泰國警方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展示了他的新護照,而他的父親則講述了舊護照被盜時的情形。
路易吉·馬拉迪現年37歲,他2013年7月在普吉島旅遊時因為租摩托車而丟失了護照,在報告護照丟失後,他使用臨時證件返回意大利。
馬航MH370航班失聯的消息出現後,馬拉迪的名字出現在航班的乘客名單中。但不久後,路易吉給他父親打電話報平安,而他父親則一頭霧水。父親沃特·馬拉迪隨後看了新聞並接到了意大利外交部的電話,他告訴外交部他兒子並不在航班上。
據奧地利外交部8日證實,目前依然失去聯繫的馬來西亞航空公司航班乘客名單上所列的一名61歲奧地利籍男性公民並不在MH370航班上,其護照曾在泰國被報失竊。
奧地利外交部發言人馬丁·魏斯通過電話表示,上述奧地利籍男性公民是在2012年報失其護照的,其本人目前正在奧地利,身體安康。
國際刑警組織稱,在這兩份護照登記掛失後,還沒有哪個國家就這兩份護照檢查過國際刑警組織的數據庫,國際刑警組織也因此無法確認到底這兩份護照在登機或過境時被使用過多少次。
馬來西亞代理交通部長希沙姆丁·敦·侯賽因9日表示,FBI人員將協助調查馬來西亞吉隆坡機場售票口、安檢處和登機處的錄像。他們將利用反恐技術來處理圖像,以核實是否有人是已知的「基地」組織或其他恐怖組織成員。
揭秘東南亞假護照產業鏈
馬航失聯客機的兩例假護照均系在泰國普吉島被盜,這立即引起了媒體的注意。
據英國《衛報》報導,每年約有1200萬遊客進入吉普島,而在普吉租車常需扣下護照,這就為小偷滋生了溫床,常有失竊,據稱普吉每年有數百失竊護照進入黑市。而據此前媒體的報導,在泰國,假證件製造團夥是非常有名的,在歐美國家背包客聚集的曼谷考山路一帶,更是假證件製作集中的地方。
泰國的假護照集團與使館勾結,製成以假亂真的假護照,再抓住東南亞國家安檢鬆懈的空子輕鬆登機,而據媒體報導,該國假護照的主要流向是歐洲。
製作
勾結使館內部人員
偷簽證紙改數據
據《衛報》報導,去年8月,泰國就發生了一起關於假證件的大案。當時,泰國駐馬來西亞吉隆坡大使館的部分簽證紙遺失,被做成了假的簽證,被不法分子利用,成功進出了泰國。
泰國外交部表示,這起案件是團夥作案,有人從內部偷出了簽證紙,並且利用使館的電腦系統修改和假造了相關的簽證材料。再由外面的犯罪團夥偽造簽名和印章等信息,最後在黑市上銷售。
泰國警方懷疑,是使館內部僱員和外部的團夥勾結作案,這也使假證件在市場上的流出變得防不勝防。同時這也是為什麼有一些假證件有時也能逃過檢查的原因。
偷渡
東南亞走中轉北京 增加成功率
據報導,冒用護照登上馬航失聯的MH370航班的兩名乘客,他們最終目的地並非北京,而是由北京轉機去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持意大利護照的人去哥本哈根,持奧地利護照的人最終目的地是法蘭克福。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東南亞問題專家許利平指出,除了馬來西亞,包括泰國在內的一些其他東南亞國家的海關安檢普遍鬆懈。
中國民航大學教授李曉津稱,很多國家的邊檢都尚未和國際刑警組織實現聯網。
要核實所拿護照是否就是本人的,許多國家還只能靠肉眼判斷,類似指紋、虹膜辨認的護照現在還沒有。
許利平推測,如果外國人拿著已經訂好座位的聯程機票,乘坐國際航班過境中國,就不涉及過海關,直接在等候廳就可以走了,「可能存在這樣的一種偷渡鏈條:在遊客比較多的泰國偷護照,在安檢比較鬆的馬來西亞上飛機,到無需過境簽證的北京中轉到歐洲。」
一名負責辦理移民和簽證業務的旅遊公司老闆也表示,中轉第三國偷渡,可以對邊境官隱藏抵達目的地和出發地,增加成功幾率。
流向
泰產假護照九成去倫敦
有簽證要價數百美元
據美聯社報導,泰國政府從前認為偽造護照是小罪行,不過在「9·11」恐怖事件之後,各國政府對其施壓,泰國當局終於行動起來大力打擊偽造護照的犯罪和市場。
泰國警方最常起獲的偽造護照有比利時、法國、葡萄牙和西班牙護照,這些國家的護照最容易仿造。2004年3月,泰國警察在一個要前往倫敦的希臘人身上找到了353本歐洲國家的護照;2013年2月,泰國當局也派出警察假扮買客,在一個荷蘭人那裡起獲100本歐洲護照;上個月初,當局也抓到一個非洲裔英國人,從他那裡找到452本偽造護照。
泰國一個警察表示,泰國出品的假護照中90%是要送到倫敦去的。這些假護照與真品極為相似,每本賣25—50美元。買家通常利用假護照到銀行開戶頭或租用房子。
除了偽造護照外,不法分子也收購人們報失的護照來改造。這些有待改造的護照有些從遊客身上偷來,有些則是急需現金的遊客自己拿出來賣的。在曼谷,一本真的歐洲護照有時可賣到500美元。護照本子固然重要,裡面的簽證也是關鍵。泰國警方曾經在一個巴基斯坦人的協助下,抓到一個改造護照的專家甘納卡薩貝,警方在他的公寓裡面找到了255本分屬33個歐亞國家的護照以及73種各國的簽證和出入境蓋章。
據瞭解,一本蓋上美國或者英國簽證的護照可以賣到2400美元的高價。一本貼上買家照片的美國護照更可以賣到2900美元的好價錢。
現在,澳大利亞、美國、日本、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和加拿大警方都會定期同泰國警方開會,並肩對付偽造護照的不法分子。
買了八點北京西站的高鐵票,算好時間,把鬧鐘調到六點。
「同志,把車票出示一下。」
現在是八點一刻,高鐵已駛離北京,我閒著沒事,用手機寫點北京見聞,剛寫一句,旁邊來了個身著紅衣紅裙的美女列車員。是的,她在跟我說話。
「同志,你的車票?」她有些不耐煩。呵呵,我這樣的乘客不多,別人都是把車票準備好等她查,幾乎不需要言語,我是等她說過後才去找車票。
很煩這種檢查,查一次就夠了,每次坐火車,至少要查三次:上車前一次,途中一次,下車出站一次。北京是首都,在這裡享受的檢查待遇更高:我從賓館出來,上地鐵、進高鐵售票廳換票、進候車大廳一共查了三次行李,進候車大廳和上火車已經查過兩次車票。北京西站候車大廳的安檢跟機場安檢差不多,進站的每個通道都坐了一個穿制服的人查看旅客身份證和車票,除了行李檢查,旅客要過安檢門,過了安檢門,還要接受安檢員的貼身檢查,只是做貼身檢查的安檢員態度有點應付,安檢棒只象徵性地刷了我上半身,連褲子口袋都沒刷。
以前遇到這種事,我可能會憤青幾句,年紀大了,現在碰到這種事,很淡定。美女也不易,每檢查一張票,還要在她的本子上記錄一下。
「前面的乘客請把車票準備好,查票了。」美女邊看我的車票邊喊了一嗓子。要是每個人都如我這麼慢,她半天都查不完一個車廂。
囉囉嗦嗦說完查票,接著說鬧鐘。鬧鐘對我來說總是失效,五點多就醒了,起床、洗漱,然後拎著行李去服務台退房。服務台只有一個服務員,美女,正在跟一個旅客辦退房手續。
「麻煩你先通知樓層服務員,查一下652房。」我怕耽誤時間,跟美女說。
「我們酒店退房不用查房,請你稍等一下。」美女喊了一聲,「小周,快出來工作。」很快,從服務台後面的休息室出來一個美女,微笑地對我說,「請您出示房卡。」
總共兩分鐘,我就辦完退房手續。
步行去知春裡地鐵站。我昨晚已經查好,從知春裡坐10號線,到黃莊轉4號線,然後到國家圖書館轉9號線,就可以到北京西站。
從酒店步行到知春裡地鐵站只需要五分鐘,進到站台一看,有車正停著上下客,是往知春路方向的,往黃莊方向的車還要六分鐘才到,往知春路的下一趟車是三分鐘後。很明顯,兩個方向的車密度不同,嗯,可能是接近上班高峰時段,往知春路方向也就是往東的人流多,所以安排的車多一些。往知春路方向的車走了三趟後,往黃莊的車終於到了,TMD,人擠人,而先前我看到的往知春路方向的三趟車人都很少,甚至可以看到有座位空著!好在我只坐一站就下,趕緊塞進去吧……
十四年前,聽一位外國老師講,政府比企業的效率低,服務態度更沒法跟企業比。他說,漢堡包比護照的製作過程複雜,你去麥當勞買一個漢堡包,櫃檯裡的服務員是站著微笑著給你服務,一個漢堡包只需幾塊錢,幾分鐘就能拿給你;而辦一個護照,櫃檯裡的人坐著,板著臉,說話口氣多半也很冷漠,需要幾個工作日才能拿到手,費用更不止幾元。
| ||||||
本刊上期踢爆中聯辦迂迴持有聯合出版集團九成九股份,公然違反《基本法》營運書店及出版事業,干預香港商業活動。記者追查的過程中發現,聯合出版還擁有一家「中華商務安全印務」,經營書刊與商業印刷、RFID智能標籤、以及安全印務等業務。港人可以選擇不光顧聯合出版旗下書店,但出國旅遊公幹在所難免。原來回歸十八年以來,香港特區護照及其他旅遊證件一直由中華商務安全印務印製,大部分港人均不知悉申請特區護照,等於間接進貢中聯辦。單是特區護照,該公司每年獲特區政府最少三千萬元合約,招標過程卻非公開,透明度欠奉。由中聯辦旗下子公司印製特區護照,另一個關注點是市民私隱。中華商務安全印務近年積極擴充業務,過去由大埔廠房進行的工序,部分或已北移至深圳、上海,違反中方回歸前作出的承諾,個人資料外洩和保安風險會否增加,惹人憂慮。 灣仔入境大樓專責特區護照申請和簽發的樓層,本週二人頭湧湧。記者早上逗留了短短個多小時,申領人潮絡繹不絕,等候座位幾近爆滿。入境處資料顯示,去年全年共發出近七十七萬本特區護照。 香港市民反應錯愕 本刊訪問十多名領取了特區護照的市民,是否知悉中聯辦旗下子公司獲得合約印製護照,全部表示不知情並露出錯愕表情。其中趙小姐直言難以接受,從未想過中聯辦會「搞生意」,插手商業活動,「最重要係政府點解會幫襯,覺得有默契。」她又擔心個人資料會被中聯辦收集作其他用途。另一名市民趙先生一直以為,由辦理申請至印刷特區護照的過程均只由港府負責,他以「神奇」形容中聯辦與手上的特區護照有關聯,卻謂個人資料即使外洩也「擔心唔嚟」,因為外遊不能不申請特區護照,惟有寄望港府與中聯辦盡快斬纜,以消除不必要聯想。公眾的反應不難理解。中華商務安全印務八五年成立,三年後隨母公司併入聯合出版集團的版圖,但一般港人並不了解安全印務已透過多重公司,加入中聯辦大家庭,遑論發現中聯辦介入香港另一敏感的商業活動。 中方印製空白護照 本刊翻閱官方文件僅發現,一九九六年一月中英兩國簽訂的《中英聯合聯絡小組關於簽發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準備工作的會議紀要》,指出護照由中方印製,香港入境處只是訂取空白護照一方:「中方負責印製空白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並將採取有效的措施確保護照印製程序安全穩妥;自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起,香港特別行政區入境事務處將是訂取空白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的唯一機關。」不過,紀要沒有明確指出印務工作該由官方或民間機構負責。紀要公布後,當時的民主派立法局議員非常關注特區護照的保安及私隱問題,要求在香港進行印製工序,時任港澳辦副主任王鳳超曾向傳媒承諾,護照會在香港印製。不過,時移勢易,中華商務安全印刷有否改變做法?尤其是○三年三月底,安全印務曾大規模裁員,有員工不滿資方將廠房搬往大陸,只保留七至八名員工,遣散其餘四十人。入境處當時承諾,特區護照的印製和保安不受搬遷影響,印刷會繼續由該廠負責。根據中華商務聯合印刷網頁,其安全印務產品包括銀行存摺、月結單、現金券等,還包括香港及澳門特區護照、香港簽證身份書等旅遊證件,由旗下安全印務負責。網頁資料顯示,該公司在大埔設有廠房,近年積極北上擴充,深圳、上海均有設廠;去年七月聯合出版集團更公布,將在北京開設中國區總部及中華商務研發生產基地,佔地逾九萬平方米,研發範圍包括高科技安全印刷。 大埔廠房保安森嚴 記者到大埔汀麗路的廠房查察,廠房正進行外牆翻新工程,棚架覆蓋整幢大廈。電梯大堂的大門玻璃被近六呎高的磨砂貼紙覆蓋,完全不能從外窺探裡面情況;除設在門口的一般電動閘杆,停車場部分區域更被兩層樓高的鐵欄圍封,車路設有自動升降路障,人亦要經過金屬製的旋轉門才能進入該區域。員工對公司負責印刷的物品三緘其口,大多推說不清楚,部分更明言為公司保安機密,「我完全唔可以答你嘢o架喎!唔好意思。」其後一名人事行政部人員由大廈走出,指員工不便回應傳媒提問,記者應向公關部查詢。但她向記者確認特區護照部分工序在大埔廠房印製,但有否其他工序在外地進行則須向公關部及入境處查詢。中華商務聯合印刷在大陸各地有不少廠房,深圳共三個據點,其中一家位於龍崗區的安全印刷廠,廠房大門有雲石底不銹鋼字招牌,車路設大閘緊閉,每當車輛出入,必須出示文件才獲放行。廠房大門內為一個空曠的大公園,經過公園後才能抵達廠房大樓,大門旁邊設有員工宿舍。記者上週末到訪印刷廠,發現鮮有員工出入,守在門口崗位的保安員抱有高度戒心,對記者有關廠內產品的問題毫不理會,被再三追問才淡然地表示:「我不能告訴你。」對面雜貨店的店員對工廠製品毫不知情,「反正是國有企業吧」,反問記者是否想到工廠應徵;另一所店的店員僅聽說廠內印製卡類物品,例如銀行卡,「身份證應該印不了吧?」 入境處拒答印製地 本刊向入境處查詢特區護照印製工序是否僅在香港進行,但未獲正面回覆,僅稱國家負責印製空白護照,該處訂取護照後負責核實資料頁上的個人資料。據了解,特區護照的空白護照(blank book 政府招標文件欠奉 所謂「激烈競爭」,是否暗示印務合約曾進行公開招標?本刊翻查多年港府《憲報》及官方公開資料,均無法找到政府為印刷特區護照招標的文件,或批予安全印務的合約內容。記者僅從《憲報》得悉,近年政府多次經由局限性的非公開招標,把電子簽證身份書及多次通用回港證的印刷服務,批出合約予安全印務。由○七年起計,政府向安全印務批出合約,涉款超過六千萬元。立法會文件顯示,二○○七至○八年度入境處購入空白特區護照的成本為四千二百萬元,○八至○九年度亦達三千四百萬元。 入境處強調保私隱 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成員涂謹申認為,政府印刷證件的選擇不多,因為涉及特殊技術,若多年來印刷護照「穩陣」,政府沒有太大理由另覓其他公司:「但現時無理由搵私人公司印嘅,施政報告、財政預算案都係自己印o架,我覺得咁重要嘅嘢,佢俾番印鈔局(香港印鈔公司)印,會比較穩陣啲囉。」入境處發言人稱,國家決定印製護照的機構,具體合約則交特區政府跟服務供應商訂立,但該處未有正面回應護照有否進行招標,僅稱政府會跟服務提供者訂立合約條款,強調合約經既定程序審批,服務提供者亦必須符合相關技術及保安要求。對於保障申請人私隱問題,入境處強調,所有涉及個人資料部分的印製工序,只會在入境處的旅行證件印製中心內進行,整個印製工序由入境處全權負責。中聯辦、聯合出版集團則未有回覆本刊查詢。 曼徹斯特印製BNO 一九九七年香港主權移交前,香港市民申領的英國屬土公民護照(簡稱BDTC)及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與其他英國護照一樣,由總部位於曼徹斯特的安全印刷系統公司,在當地印製空白護照。在本港申請的英國護照,一直由領事館印製個人資料,直至二○一○年推出新款生物特徵護照,因保安及成本問題,英國政府決定陸續將海外護照申請遷回英國本土辦理。現時香港人續領BNO,須把申請表連同舊護照一同速遞至位於利物浦的護照中心辦理。二○○八年曾有準備送到海外領事館的空白護照,由印刷廠運送到空軍基地途中被盜。其後英國政府在二○○九年招標印製生物特徵護照時,改選另一間公司印製,但部分護照會在馬爾他製造,曾有人因此要求再次招標。 逾億公帑進貢聯合出版 本刊上期踢爆中聯辦實益持有香港出版業一哥聯合出版,牢牢掌控香港八成出版市場,公然干預香港經濟活動。報導刊出前後,記者不斷向中聯辦、港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及聯合出版查詢,惟至今仍無人回應事件。聯合公關部僅承認接獲本刊電郵查詢,但表示回覆與否「公司仲考慮緊」。不過,聯合曾回應《信報》,否認壟斷八成市場,未有回應其他問題。 連年向圖書館供書 不過,本刊追查後發現,聯合除了橫掃零售市場,特區政府也是其大客,每年間接向中聯辦進貢不少公帑。根據政府物流服務署公開招標資料,聯合旗下的三聯、中華、商務起碼自二○○一年起,便連年輪流為政府提供中文書籍。三聯書店最少連續十三年內五次中標,為香港公共圖書館提供中文書籍,每份合約服務期限為二至三年,價值由一千九百多萬元至三千多萬元不等,三聯過去單是提供中文書予圖書館共獲批一億四千七百多萬元。以一三年為例,共有三間承辦公司提供中文書予香港公共圖書館,以三聯獲批三千六百多萬元最多,其次為三千四百多萬元的台資「城邦(香港)出版集團」。不過,獲批七百五十萬元的國企「中國圖書進出口」,其香港子公司亦由聯合出版的全資附屬公司「新民主出版社」出任股東,換言之中聯辦亦持有其香港子公司股份。三聯、商務亦多次中標為教育局等提供教育書籍,自○一年起最少七次中標、獲批二千二百多萬元,尤以商務承辦最多。埋單計數,政府幫襯聯合出版購買中文書,十四年間批出逾一億五千萬元公帑。 競爭法難禁壟斷 聯合壟斷本港出版市場,但《競爭條例》仍未全面實施,草擬料本月提交立法會。《條例》的草擬指引有概括條文禁止三大類反競爭行為,「第二行為守則」禁止具相當市場權勢業務實體濫用權勢妨礙競爭。不過,競爭事務委員會回應稱,未進行詳細市場研究或調查之前,無法評論某行業是否存在反競爭行為,並指現階段競委會尚未全面運作,只稱期間任何人士如發現可能違反競爭的行為,可提供有關資料。 | ||||||
今天上午,中國駐胡誌明市總領事館向胡誌明市外辦提出交涉,指出汙損中國護照有損中國公民國格、人格,是無恥的懦夫行為,中方表示憤慨、蔑視和譴責。越方表示將對此進行調查。
日前,有報道稱,7月23日,廣州人鐘小姐因私人事務前往越南。在越南胡誌明市新山一機場入境時,她將護照交給了越方邊檢人員,拿回護照後,鐘小姐發現自己的護照里,兩處印有南海地圖暗紋的地方被寫上了臟話。
2012年,中國開始發放新版護照。新版護照第8頁、第24頁、第46頁印有包含南海“九段線”的中國地圖暗紋。鐘小姐護照被寫臟話的地方,正是在第8頁和24頁中國地圖中南海“九段線”處。
中國駐胡誌明市總領事館表示,接到此事的報告後領事館高度重視,立即了解情況,收集證據。中方要求越方調查事件,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確保此類事件不再發生。
已入籍新加坡的湖北前首富蘭世立,因持他人護照非法入境新加坡,今年7月在新被捕並被控上國家法院。
本月20日,蘭世立在庭上承認兩項抵觸護照法令和一項觸犯移民法令的控狀。
控方促請法官判處被告坐牢至少八個月,辯方則要求判處最低刑罰。法官要控辯雙方做進一步陳詞,11月3日將做最終判罰。
案情顯示,今年2月11日,蘭世立到中國廣州公幹。3月間,他以前的生意夥伴向當地公安部門投訴他詐騙,結果他被扣留。
這一案情描述與此前第一財經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的基本一致。知情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蘭世立之所以無法持有效身份證件入境新加坡,是因為他早已於今年4月被廣州警方監視居住。
歷經破產、入獄後的蘭世立,出獄後一直謀劃著東山再起。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高調宣布,要做旅遊行業的顛覆者,他也要重返航空業,做航空業的顛覆者。
據一位受害人介紹,蘭世立計劃斥資6億元購買泰國一家公司股權,“騙了我3個億,說要重操舊業,開設航空公司,布局旅遊網點”。但蘭世立僅向該公司支付一個多億的款項,“剩下的一個多億不知去向”,“據蘭世立說是錢用完了,虧了”。
這位受害人不得不以詐騙罪為由向警方報案。然而,就在今年7月9日,廣州警方正準備下發逮捕令時,蘭世立連夜逃跑。
案情顯示,蘭世立在4月8日獲得保釋,並被通知不能離開中國,護照也被扣押。蘭世立在中國逗留約三個月,最後決定離開返回新加坡。他在7月9日乘船偷渡進入越南。
蘭世立在隔天入境越南後,向新加坡駐河內大使館求助,申請補發旅遊證件。他向大使館一等秘書鄭來發(譯音)虛稱在越南弄丟新加坡護照,企圖申辦一份代替護照的身份證明書。鄭來發表示需要一些時間處理申請。
後來,蘭世立被通知須向越南移民當局報到,解釋他如何在沒有通過移民檢查站的情況下進入越南。他不願那麽做,決定非法出境,花了5萬5000元人民幣(約1萬1000多新元)購買一本香港行政特區的護照,護照上的名字是“FU CHING”,照片上的人跟他很相似。
蘭世立7月12日乘搭飛機抵達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並利用護照順利進入新加坡。他在入境表格上填寫“FU CHING”的名字等。不過,他最後還是在7月27日被捕。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蘭世立的律師鐘庭輝在庭審時求情說,被告在中國是有聲望的商人。他與股東發生糾紛,在生意上與人起爭執,擔心生命有危險,為了逃命才那麽做。此外,被告有嚴重心臟病,擔心心臟病發作,因此想盡快回返新加坡。
移民與關卡局主控官認為,被告在接受中國當局調查時離開中國,然後非法入境越南。他還在越南買護照。另外,沒有證據顯示被告受到威脅,他是因為不願向越南當局報到才離開。
蘭世立於2005年成立東星航空,同年登上《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70名。2009年,東星航空破產,他過後被指逃稅,入獄四年,2013年出獄。
英國政府國際貿易官員馬克加尼爾(Mark Garnier)10月27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毫不諱言英國退歐後,在英金融機構目前在“單一市場”內自由提供金融服務的所謂“通行護照”(Passporting)很難再予以保留。而且,他坦言目前正在尋求其他相等同的系統,不過不能確保那些大銀行是否滿意。
事實上,這並非什麽新鮮論斷。自10月初首相特蕾莎·梅在保守黨大會上一番“硬退歐”言論——為控制移民,無條件退出歐洲“單一市場”的強烈信號傳出之後,近一個月來英國金融界的恐慌和憤怒情緒爆棚。以銀行為會員對象的英國銀行協會(BBA)、以對沖基金和各種資產管理公司為會員的英國另類投資管理協會(AIMA)、以投資經理人會主要會員的英國投資協會(IA)、以保險公司為會員的英國保險業協會(ABI)等機構,紛紛表示擔憂,並以各種方式向政府施壓,希望為金融業在與歐盟的談判中爭取最大利益。
第一財經記者在參加一些金融界論壇時,感受到由於退歐造成的不可預測性給行業帶來的人心惶惶、甚至無所適從的狀態。但正如倫敦金融城政策和資源委員會主席鮑默凱(Mark Boleat)呼籲的:退歐是個重大決定,如何“退”是更重要的問題,金融界也正紛紛尋求最佳方案,將損失壓到最低。
資產管理公司也要撤?
“我們現在可以說,面對投資者時,我們表面上信心滿滿,實則焦慮萬分、不知所措。”聖詹姆斯財富和資產管理公司的克里斯·拉夫(Chris Ralph)在一個論壇上訴苦道。在他看來,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不確定性、政策的不清晰、談判結果的不可知性,以及政客言論的不謹慎,都導致了這種憂慮。“最大的擔憂當然是’通行護照’“。所謂“通行護照”,就是允許金融機構在歐盟“單一市場”內,可以按照歐盟統一規則在歐盟各國開展金融業務。他透露道,目前,在英國進行資產管理公司的業務中,來自歐洲的投資業務占20%。“規模較大的資產管理公司,如安石、施羅德和阿伯丁等的歐洲業務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其中施羅德總資產業務的20%是歐洲基金”。
第一財經記者從英國投資協會發布的2015年年度報告上看到,作為世界上第二大資產投資管理中心,英國承擔了市場上37%的歐洲資產管理,資產規模大約為1.2萬億英鎊。但是總體上來看,英國管理資產增長速度急劇放緩,至2015年年底,總管理資產約5.7萬億英鎊,同比增長只有0.9%,比起2014年的12.8%和2013年12.7%的增長率,下滑非常嚴重。退歐無疑會雪上加霜。
“退歐對我們最直接的影響是,我們為歐洲市場服務的能力遭到質疑。人們不知道將來那些金融法規會發生怎麽樣的變化。”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基金經理對媒體表示。
“我們為投資者和民眾提供服務,確定性缺失,讓金融機構現在無所適從。如果一定要做計劃的話,也就只好以最壞結果來做了。因此,如果’通行護照’作廢,那就只好另尋門路了。雖然搬遷他處,或者在其他地方重新設立公司或者機構耗費巨大,但是至少可以繼續及時地服務客戶,將業務受到的影響程度壓到最低。” 英國銀行協會總經理肯特(Ronald Kent)如是說。
有英媒報道,在英國上市、管理著220億歐元的基金公司ICG表示,在退歐背景下,大概很快會,甚至在英國與歐盟談判結束之前,就會在盧森堡或者愛爾蘭註冊,為歐洲投資者提供直接服務的公司。“我們不得不轉移資源,我們等不了兩年。”ICG負責人說道。
可想而知,因為丟失金融“通行護照”,不僅僅是銀行要轉移一部分業務去歐洲其他城市,資產管理公司、保險公司等其他金融機構也都已經在行動。
“倫敦金融機構早就未雨綢繆”
“我真是搞不懂,媒體對安東尼(英國銀行協會首席執行官)說的在倫敦的一些銀行正在遷往他處會這麽大驚小怪。決定退歐已經100多天了,退歐意味著失去’通行護照’也是基本毫無疑問的事情,一些依賴這個’待遇’開展業務的機構和企業不得不考慮其他的業務。他們中有些在公投前就開始行動了,這是他們的業務所需,也是股東所要求的。有什麽好感到意外的呢?”鮑默凱在一個論壇上沖著希望他確認銀行正在搬遷的事實的記者說,“有些天真的爭論很難讓人理解。有些人說,有些銀行不願意搬去法蘭克福,或者說倫敦還是有充分的魅力使銀行願意留在原地,確實如此,倫敦的魅力不減。但是,當業務不能合法地開展時,另謀出路是必然。而且,不僅僅是銀行,基金公司、保險公司都早已未雨綢繆。不可能等到退歐談判塵埃落定,因為這些事務都極其耗時。匯豐銀行重新安置3000名員工在伯明翰設立新總部,整整花了3年時間。”
根據在倫敦知名咨詢機構奧利佛 懷曼(Oliver Wyman)最新的關於英國退歐對金融業形成沖擊的研究報告,如果英國退出歐盟,但是能夠繼續留在“單一市場”,繼續享有“通行護照”或者相應與歐盟“單一市場”的體系中,那麽在英國的金融企業的業務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幹擾。歐洲相關業務可能會有20億英鎊的收入減少,占在英國際和批發金融業務收入總量的2%。此外,還會丟失3000~4000個金融行業的工作崗位,稅收每年也會少收5億英鎊。但是,如果英國徹底退出歐盟和“單一市場”,那麽,金融業面臨的形勢就會非常嚴峻。在英國註冊的公司開展歐洲業務就可能遭遇很多限制。在此情況下,英國和歐洲的商業往來將遵從世界貿易組織原則,與歐盟相關業務中的40%-50%(約180億~200億英鎊年收益)、3.1萬~3.5萬的崗位以及30億~50億的年稅收都將遭遇失去的風險。
倫敦金融城提議實行“區域簽證”
面對退歐這個不可逆的嚴酷現實,金融界開始積極主動“出擊”。
就在上周,倫敦金融城發布了一份由普華永道所做的研究報告。這份關於提議英國政府應該推行根據各地區商業等需要而有針對性地、“因地制宜”地發放所謂“區域簽證”給非英籍人士的提案,意在為英國可能的專業人才流失,作出有效防範,保證包括金融城在內的專業人才能夠繼續留在英國,也能吸引更多金融人才進入英國。
目前為止,英國政府並未對現如今居住和工作在英國的歐盟公民退歐後的移民相關政策做出決策。如果目前的長期居留和工作簽證政策沿用到歐盟公民的話,根據普華永道的報告,3/4現居英國的歐盟公民不符合相關申請要求。倫敦金融城是一個極其國際化的“人才池”,其中32%來自全球,而這其中的12%來自歐盟。擁有全球頂尖的金融人才是倫敦金融城最大魅力之一。
與此同時,英國保險協會也在行業內倡導五個“優先”:其中之一就是提到了應該要進一步優化目前的移民政策,使得高技術和適應經濟型人才源源不斷。
鮑默凱作為倫敦金融城的核心人物,正從退歐的精神沖擊中緩過勁來,盡力地要做好”退歐”這件大事。 “目前來看,英國金融界不管怎樣,都要遵循歐盟的所有法規,因為我們現在還不清楚將來會發生什麽,但是事實上,無論是否在’單一市場’內,金融機構要在歐洲開展業務,還是要按照歐盟法規行事。因此,短期內,我們仍然需要英國政府大臣、歐盟議會議員等一如既往地參與到歐盟的事務中,以保證歐盟的一些協議符合英國的利益。長期來說,英國應該更進一步參與到各種國際性機構組織,更積極地參與到G20的事務中。如果我們不這麽做,我們絕對會遭遇困境。我總是說,退不退歐是一個大決定,但退了以後如何做,是更加重大的決定。”
另外,一些金融機構還希望能夠盡快拓展歐盟之外的市場,包括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
誇大退歐對金融城的沖擊是危險的
第一記者註意到,現在英國輿論談論“退歐”這個詞,已經從“硬”、“軟”退歐,變成了現在的“徹底”退歐(Clean Brexit)。然而,倫敦金融城機構工作人員的情緒卻從沮喪中,逐漸恢複理性、振奮信心。
倫敦金融城歐盟專員傑瑞米·布朗(Jeremy Browne)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完全不能判斷,英國和歐盟之間會達成怎樣一種聯盟關系,英國是不是會獲得特殊的待遇或者英歐之間建立起一個前所未有的“特殊關系”,這些目前都無法判斷。但是有一點很清楚,歐盟不會讓英國成為多米諾的第一塊骨牌,為歐盟豎起“錯誤的標桿”。同時,他認為,倫敦金融城毫無疑問會因退歐受到沖擊,但是這並不會改變其作為全球頂尖國際金融中心和歐洲唯一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倫敦金融城是規模空前的,是歐洲最大和唯一的國際金融中心,確實有一些金融機構因為退歐而受到影響,因此這將是英國與歐盟談判重要的部分,但誇大這個問題是危險的。倫敦的金融從業人員數量是法蘭克福的10倍;倫敦金融中心的規模要遠超歐洲其他金融中心。值得提醒的是,倫敦金融城的大多數業務,並不依賴金融互換單一護照還有一些金融業務,甚至與歐洲沒有聯系,比如很多處理自然災害的保險公司以及在倫敦的全球船運航空公司也與歐洲沒有太大關聯,銀行如渣打等主要的業務在亞洲、非洲、歐洲業務非常少。很多保險法律財務和銀行選擇駐紮在倫敦,是因為這里有著國際金融和商業的良好氛圍,這一點不會改變。”他說道。
在卸任法國央行行長職位後,成為法國央行名譽行長的克里斯蒂安•努瓦耶(Christian Noyer)又承擔了新的重任:他成為了在英國脫歐背景下,幫助法國爭奪歐洲金融中心的特使。
“法國總理給我的任務是和世界各國主要金融機構探討,在英國脫歐之後,要采取的戰略。”努瓦耶表示。
2016年12月8日至12日,受法國總理囑托,努瓦耶訪華與財政部、證監會、銀監會以及部分重要銀行負責人會晤,向中方推廣巴黎金融中心。
此行努瓦耶帶來了三個最重要訊息:英國脫歐後很可能將失去其“金融護照”和爭議已久的歐元清算中心,而無論法國大選最終出現什麽結果,法國也絕對不會脫歐。
12月12日在北京法國大使館撥冗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努瓦耶做出了上述表示,而且在談到法國不會脫歐時,態度尤為篤定。
在擔任法國央行行長期間,努瓦耶曾力挺人民幣,並在2014年說出了那句話著名的“法國要停止使用美元,改用人民幣和歐元與中國做生意”;彼時由受人尊重的法蘭西央行行長親口說出此話,令外界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不得不重新進行審視。
此次,努瓦耶頗有些自豪地提到,“多年前,我是第一個提出要在歐洲進行人民幣離岸業務的人”。他並表示,巴黎將為中國通向歐元區起平臺作用,而且將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倫敦將失去金融護照
英國“硬脫歐”,對於法國政府來說,並不是完全的壞消息:如英國執意不接受單一市場原則,恐怕倫敦金融城將喪失一系列重要業務,譬如金融護照。
實際上,在英國脫歐的背景下,大量金融業主體已經開始籌備進入歐盟市場的替代方案。此前,許多金融業主體選擇在英國建立機構,以此作為進入歐盟單一市場的橋頭堡。然而英國脫歐後,這些機構很可能將失去其金融護照,從此無法直接從倫敦向歐洲大陸的客戶提供金融服務。
如果希望繼續享有上述權利,英國需要滿足一系列條件,譬如遵守歐盟內人員自由流動原則,但英國政府表示將不再遵守這些原則。努瓦耶表示,在此大背景下,未來倫敦部分金融業務,必須轉移到歐盟的其他金融中心,而巴黎具有最佳條件和優勢。
努瓦耶表示,法方認為,在可能的金融業務遷址選項中,巴黎占有一席之地,其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法國監管機構具有較好資質。法國監管機構能有效應對金融市場的複雜業務和緊張局勢,並曾在危機期間表現出極大的可靠性;其次,巴黎金融生態系統擁有多樣性。巴黎匯集了歐洲前二十大銀行中的五大銀行和世界前二十五大保險公司中的三大公司,同時巴黎是歐洲大陸最大的資產管理中心,資產管理規模達3.6萬億歐元,僅次於倫敦,此外還匯集了世界四大資產管理公司。
第三,在新建工業項目方面,法國是歐盟最具吸引力的國家。法國匯集了大批世界級的工業企業和金融機構,是唯一一個能讓金融機構和傳統企業享受良好合力從而為實體經濟提供融資的金融生態系統。
事實上,巴黎作為歐洲大陸的金融中心,有與倫敦不同的發展模式:巴黎更加服務於實體經濟企業發展,而倫敦則更註重於金融業務本身。特別是在金融危機之後,巴黎的模式得到了全球不少國家的認可。
歐洲法院不能再罩著倫敦了
當下,有近40%有關歐元的交易是在倫敦進行的,考慮到英國脫歐之後如果發生金融危機,這對於歐元的金融穩定性而言是一種潛在的危機。
在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所提出的,是否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倫敦已經不適合進行歐元清算業務時,努瓦耶表示:“對,我認為歐元的清算業務將會離開倫敦,這涉及歐元的穩定性問題。”
努瓦耶並指出,早在2011年,倫敦的清算所和監管部門做出不好的決定影響了歐元區,他同歐洲央行(下稱“歐央行”)均發出警告,希望將該清算所轉移到歐元區,但那時並沒有成功。此次在英國公投脫歐後,英國的清算中心必須離開倫敦。
實際上,在2014年歐央行頒布的一項規則中就規定,如某清算所就某一項歐元產品的業務量超過該產品業務的5%,那麽清算所應該位於歐元區內。歐央行持續希望處理歐元業務的清算所由倫敦遷移到歐元區,在此之前該項業務一直主要在倫敦進行。
歐央行認為,這並不是要削弱倫敦金融城,也不是區域保護主義,而是由於清算所作為風險承擔者,歐央行向其提供流動性,則必須對其進行有效監管。
但英國以此規定違反“單一市場”原則在歐洲法院上訴,並在2015年贏得了官司。
然而在英國選擇脫歐後,這一案件喪失了在歐洲法院做出裁決的基礎,已經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努瓦耶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彼時歐洲法院決定保護英國,但英國脫歐後,將不再享受這一待遇,而巴黎早就有清算業務,可以非常容易地迎接此項清算業務。
此前,有歐洲學者估測,歐洲委員會可以立即要求清算所將歐元交易置於歐元區之內,而英鎊兌歐元在3個月內將暴跌34%。
無論怎樣法國不會脫歐
盡管法國將在2017年面臨大選,不過為了加強巴黎作為金融中心的吸引力,法國政府還是實施了一整套措施,譬如在2020年以前將把公司稅由現在的33%降至28%,並在起草的預算案中,將歸國法國僑民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由五年延長至八年(倫敦金融城中存在大量法國人),吸引高端金融人才來巴黎落戶。
不過面對法國大選中極端右翼有可能上臺,將改變法國乃至歐盟格局的問題,努瓦耶的態度堅定:“法國脫歐,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沒有法國就沒有歐盟,就像沒有德國就沒有歐盟一樣。”他表示,“我可以保證,我們這次選舉,無論是任何結果,都不會脫歐。”
此外,努瓦耶表示,法方將繼續歡迎同中國在人民幣離岸中心建設方面的合作。兩年前,美國司法部認定法國巴黎銀行與伊朗、蘇丹等幾個國家的商業往來違反了美方制裁,並準備做出至少100億美元罰款的判決,努瓦耶做出驚人表態,表示要放棄美元,改用人民幣和歐元與中國做生意。中法之間的貿易額常年在500億美元上下,如此體量的貿易放棄美元改用人民幣,將對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造成一定程度的沖擊。
此次努瓦耶表示,目前,巴黎已經是歐元區主要的人民幣離岸中心,歐元區超過40%以人民幣計價的交易在法國完成,法中兩國有50%的貿易往來以人民幣計價,而德國同中國的貿易往來僅有10%是以人民幣計價。
“目前巴黎已經是包括英國在內,歐洲利用人民幣最多的金融中心了。”努瓦耶表示。
據外交部領事司官方微信, 近日,新浪微博用戶“簽證巡遊GOGOGO”發布題為《外交部推常旅護照:歐韓澳新141國家白本免簽》的消息。此消息純屬捏造,請勿輕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