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華爾街“拋在五月”魔咒:大選VS經濟 誰更影響美股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0475.html

隨著5月的到來,華爾街那句著名的“Sell In May”(拋在五月)的魔咒可能又將發揮作用,尤其是在權重股蘋果股價暴跌後,其恐將繼續拖累大盤。

當然,經濟、金融似乎和政治也從不分家,尤其是在“大選季”。5月4日,美國共和黨總統競選人特朗普黨內預選階段的最後一名對手、俄亥俄州州長約翰·卡西奇宣布退選。至此,特朗普問鼎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最後一道障礙不複存在。這又將如何影響美國經濟和股市?

招商證券(香港)宏觀經濟研究部副總裁宋林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乍看之下,很多觀察家認為共和黨總統對市場更有利,因為總體而言共和黨被認為是“對商界更友好”的政黨,經常提倡降低稅率、撤銷管制及其他自由市場政策。“然而,二次大戰後標普 500 指數的回報顯示情況並非如此, 民主黨總統任期內指數的平均年度漲幅為 9.7%,而共和黨總統任期內的則為 6.7%。”不過他也表示,美國總統的權力往往被誇大,三權分立(checks and balances)制度削弱了總統在際意義上的政策制定權,國會也成了通過任何新立法的重要先決條件。

蘋果暴跌拉開“拋在五月”序幕

對於美股而言,在經歷了並不理想的最新財報季後,似乎企業盈利已無法支撐當前的美股估值。

牛津經濟研究所(OE)資深全球策略師Bronka Rzepkowski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當前美股估值過高,對於長線投資者缺乏吸引力。OE預計,標普500指數2016年盈利增長0.7%,低於1.3%的共識。”總體而言,OE預計標普500指數今年漲幅約為2-3%。

值得註意的是,蘋果公司乏善可呈的財報以及持續下挫的股價進一步打擊了市場信心。蘋果是納斯達克的超級權重股,更是牛市的標桿品種,蘋果公司的漲跌一直被視為觀察市場人氣和風險偏好的主要渠道。

此外,據高盛最新的對沖基金追蹤報告,當前至少有163家對沖基金在做多蘋果股票,而在一年前,做多蘋果的對沖基金超過200家。因此,一旦對沖基金風格切換而做空蘋果,這對市場整體的打擊不容小覷。

某資深美股分析師也對記者表示,“當前蘋果走勢是極其bearish(熊市)的形態。如果在最新點位再次跌破,下方目標就是 70 了。”

蘋果公司最新公布的財報稱,2016財年第二季度iPhone出貨量遭遇了自這種智能手機問世以來的首次同比下降,其中在中國內地市場上的出貨量同比下滑11%。要知道,囊括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的大中華區是蘋果的第二重要市場,僅次於美國。在2016財年第二季度,蘋果來自於大中華區的營收為125億美元,占其總營收的25%。

不過,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依舊非常看好蘋果在中國市場的發展。他在接受外媒采訪時表示,雖然中國用戶的升級率較低,但轉換率--從Android設備轉到iPhone--卻達到了40%。他認為,中國宏觀經濟的和匯率的“疲軟”可能會給蘋果業務構成影響,但“中國中產階級正在迅速增加。我對中國市場的未來非常看好。”

大選如何影響美股?

除了美國上市公司基本面,正值“大選季”的美國政治走向也引起市場關註,尤其是在特朗普問鼎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後。性情急躁、富娛樂性、飽受爭議,特朗普可以說是美國歷史上最狂野的政治人物。

當前,剩下的兩名民主黨候選人是前國務卿希拉里和佛蒙特州參議員桑德斯。希拉里一直是民主黨著名 的“中硫底柱” 。今年最重要的日子是11月8日,屆時全美國將投票選出下任總統,但在此之前,兩黨必須決定最終的提名人,並進行連串的辯論及競選活動。其後,美國將進入為期兩個月的跛腳鴨時期,在 2017年1月20日新總統上任前將不會通過大多政策措施。

宋林告訴記者,由於總統選舉常常出現爭議,媒體報導也頗為廣泛,因此對股市會造成影響。“我們認為總統選舉的周期在兩種情況下會對市場造成影響。”

其一,市場方向視乎各個候選人的勢頭。被認為“對商界友好”的候選人取得優勢將利好股市,而對一些行業言詞尖銳的候選人(例如桑德斯對醫護行業)如取得優勢則會對相關板塊的股份造成負面影響。

其二,候選人在選舉過程當中的言詞亦會影響市場。盡管基於多種原因,總統候選人在選舉過程中的言論往往與上任後的實際行動截然不同,但其言論亦會影響市場情緒,特別是提出將直接影響商業前景的大幅度變革的候選人的言論。

招商證券(香港)研究團隊發現,一反共和黨“對商界友好”的印象,二次大戰後標普 500 指數的回報顯示,民主黨總統任期內指數的平均年度漲幅為 9.7%,而共和黨總統任期內的則為 6.7%。

這種現象的成因有多種說法。有觀點認為由於共和黨在外交事務上較為進取,往往對市場造成負面壓力;民主黨推動中產階層和消費,因此對企業盈利和股價較為利好等。

“然而,最簡單的原因應該是:這是由運氣及一些與在任總統無關的因素所致。油價下行和科技進步不但帶來較強的經濟增長,股市表現也較好,民主黨總統正受惠於此。”宋林指出。

值得註意的是,向來語出驚人的特朗普甚至表示可能在當選後換掉美聯儲主席耶倫,這在一時間又讓市場對於央行的獨立性表示擔憂,央行政策對資本市場的影響也不容小覷。

宋林指出,支持選舉政治會影響國家貨幣政策的論據主要有兩個:1) 民主或共和黨總統可以使政策偏向鴿派或鷹派;2) 美聯儲在選舉周期將變得更為被動,避免造成混亂。“但我們認為這兩種說法都缺乏說服力。”

首先,與許多國家的中央銀行不同,美聯儲在理論上政治獨立。1978 年頒布的《Humphrey- Hawkins 充分就業法案》規定,美聯儲主席須每半年向國會匯報其行動和基本理據,但無須接受任何政府改動其政策的指令。

此外,由於美聯儲理事的任期長達14 年,而主席和副主席的任期為 4 年並可在參議院投票通過後連任,因此以總統的任期判斷美聯儲的政策並不合理,而總統的政黨聯系與聯邦儲備局的政策亦沒有重大關系。例如,在克林頓整個任期和奧巴馬兩屆任期的大部份時間,美聯儲的主席都是共和黨人。

“無論下任總統是來自哪一個政黨,耶倫在2018年前都會是美聯儲主席。因此, 不論選舉結果如何,相信對美國未來幾年貨幣政策的影響應不會太大。”宋林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022

特朗普、希拉里將在同一城市先後宣講經濟政策 誰更能拉動美國經濟

本周,共和黨和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將先後發表自己的經濟政策演講。

根據最新的安排,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將在當地時間8月8日於底特律發表他的經濟政策演講;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的團隊8月7日宣布,希拉里的演講則將在當地時間8月11日進行,地點也是底特律。

兩大候選人一前一後選擇底特律發表自己的經濟演講,無疑讓選民期待。他們各自的經濟政策會碰撞出什麽樣的火花?又會出現哪些標新立異的說辭?

8月7日,由《華盛頓郵報》和美國廣播公司(ABC)聯合發布的最新民調顯示,希拉里目前的支持率為50%,以8個百分點的優勢領先特朗普(42%)。這比上月底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之後,希拉里領先特朗普4個百分點的優勢又擴大一倍。當然,這也和特朗普上周頻頻發表對美軍家屬不敬的言論相關。

與特朗普劃清界限

希拉里的競選助手透露,希拉里的經濟政策演講將主要突出與特朗普經濟政策的不同,“屆時你們會聽到與特朗普完全不一樣的經濟政策。”

近兩周來,希拉里一直在賓夕法尼亞州、俄亥俄州、科羅拉多州、內華達州和佛羅里達州等對民主黨而言的“關鍵陣地”拉票、演講。她在上述這些州的演講能大致勾勒出她所推崇的經濟政策,比如通過加大基建投資、振興美國的制造業、大力支持中小企業,來拉動美國的就業。

美國勞工部最新數據顯示,7月新增非農就業崗位25.5萬,遠高於17.9萬的預期值。7月的失業率依舊維持在4.9%,與之前持平。

據特朗普經濟顧問上周接受美媒采訪時的表態,特朗普也將在即將發表的經濟政策演講中,大談如何提高美國的就業率。不過,希拉里的競選搭檔、副總統人選凱恩把特朗普描繪成一個貪婪的商人,置小企業主不顧,傾向於通過外包,而不是雇傭更多的美國人來解決就業問題。

“值得註意的是,特朗普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期間根本沒表現出對經濟政策的關註。對選民而言,那是一個了解他經濟政策、理念的最佳窗口,但是他把那些時間完全浪費了。”希拉里的一位競選助手說,“現在,他不得不拼盡全力,把選民的註意力吸引到經濟政策上來。”在特朗普即將發表經濟政策前,他還在上周五公布了由13人組成的豪華經濟顧問團隊,主要是銀行家、對沖基金大佬及地產商組成。

在《華盛頓郵報》和ABC聯合發布的最新民調中,選民對於希拉里和特朗普經濟政策的關註不相上下。相對而言,希拉里稍占優勢。其中,有48%的受調查者更願相信希拉里的經濟政策,46%的受調查者則站在特朗普這一邊。而一個月前的民調顯示,受調查者對於這個問題更為分裂,希拉里和特朗普的支持率各有45%。

希拉里經濟政策完勝特朗普

與特朗普把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這個向全美民眾展現的機會搞成嘩眾取寵的“小醜時間”相比,“政壇老手”希拉里則沒有錯過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的絕佳機會,不僅在獲得提名之余感謝民眾和黨內競爭對手——佛蒙特州聯邦參議員桑德斯的支持,更是借這個機會力推帶有希拉里特色的政策經驗。

8月1日,評級機構穆迪對兩位候選人的經濟建議進行研究後認為,希拉里的經濟政策完勝特朗普的經濟策略,“希拉里是最合適的總統人選”。“希拉里的政策能夠促進美國經濟更為強勁的發展。而特朗普的經濟政策一旦實施,美國經濟將大幅縮水,具體表現為:民眾收入增長停滯、股價和真實房價暴跌。”穆迪在報告中寫道。

具體而言,特朗普的經濟計劃覆蓋面較為廣泛,但焦點卻集中在少數領域。比如重談或廢除部分關鍵貿易協議、對廉價進口商品加征關稅、削減聯邦稅負、驅逐1100萬非法移民。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希拉里提出的經濟計劃或將對現行政策進行大規模的調整。她最重要的提議包括大幅提升聯邦政府在道路、橋梁及其他基礎設施的投資;加大教育領域投入、對勞工給予12周帶薪家庭和保健休假、對富人加稅。

有分析人士認為,與特朗普大力提倡減稅計劃不同,希拉里的經濟政策更註重供需間的平衡。

7月底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今年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幅為1.2%,顯著低於市場預期的2.6%,增速意外疲軟。這不僅令市場對美國下半年經濟前景的擔憂升溫,同時也令美聯儲年內加息的預期下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255

國產欲進高溢價市場,三大溢價提升之道誰更可取?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02/161624.shtml

國產欲進高溢價市場,三大溢價提升之道誰更可取?
鄰章 鄰章

國產欲進高溢價市場,三大溢價提升之道誰更可取?

“品牌驅動、目標用戶驅動、技術驅動”成為國產品牌三大溢價提升之道

本文由鄰章(微信ID: kejilinzhang)授權i黑馬發布。

2016年,國產智能手機平均售價從15年的1256.11元上漲到了1714元,與此同時,國產2500+以上中高端市場也迎來了歷史最大增幅。有接近7000的金立,也有標價3299卻一直被市場加價熱炒至萬元的美圖手機。在消費升級持續、匯率波動、BOM成本上升、國產品牌綜合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等多種因素的綜合疊加下,可以預見,2017年國產智能手機的漲價風潮必將持續,國產廠商們將會進一步上探中高端市場,以謀求更高的產品溢價。

但問題是:在中高端市場,與蘋果、三星相比,你有足夠的溢價籌碼讓消費者為之欣然買單嗎?

自2016年下半年開始,國產新品價格開始進入大幅上探期。華為、vivo、金立的旗艦產品紛紛踏上4000+市場,甚至其部分產品還走上了價格萬元的奢侈品路線,諸如華為Mate9保時捷設計版本一度被炒到了兩萬多元,而美圖T8這款自拍神器在未正式發布之前,因資源的稀缺,也從官方推出的5000元預約價一度被炒到了17999元的價位。

但這只是國產品牌溢價提升光鮮的一面,在光鮮之後,消費者面對國產產品價格的大幅提升,也有頗多的尷尬。特別是在高端市場,當國產的價格與蘋果、三星旗艦產品持平時,消費者發出最多的疑問是:如此價位,我為什麽不買蘋果、三星?

這也讓國產認識到:對於經歷多年“性價比”熏陶的消費者而言,讓其貿然接受國產的品牌溢價,其實並不容易,國產還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打造出更多的溢價籌碼,以此打破消費者的認知囚牢。而從各大廠商在當下表現最為突出的溢價籌碼打造方式來看:“品牌驅動、目標用戶驅動、技術驅動”成為了頗具代表性的三大溢價提升之道。

“品牌驅動、目標用戶驅動、技術驅動”成為國產品牌三大溢價提升之道

1.品牌驅動型廠商——蘋果、華為

從智能手機市場來說,蘋果是最為明顯的品牌驅動型廠商,從在國產智能手機廠商中,當下的華為正在朝著品牌驅動不懈努力。

近來,我們看到,華為在其產品上開始更少的談論其產品配置,而更多的談論其產品所能代表的生活方式,對消費者更多的輸出品牌價值觀。在與之對應的營銷方略上,則是著重於“文化與科技的跨界合作,著力於華為生活方式的打造”。

1

2.目標用戶驅動型廠商——OPPO、vivo

而以OV為代表的廠商,則是走上了目標用戶驅動的道路。從OPPO、vivo這兩年來諸多舉措來看,我們能夠發現,他們更願意與年輕人打成一片,通過各種有趣的活動、營銷將自家產品推向年輕化用戶,向他們傳達其年輕、時尚、活力的品牌調性。

2

3.技術驅動型廠商——三星、小米、美圖

在品牌和目標用戶驅動之外,也有諸多廠商(諸如三星、小米、美圖等)在產品上著眼於技術驅動,欲求通過技術創新,在產品上創造出領先於當下同類產品的差異化功能特征,從而滿足當下正處於技術饑渴期的消費者求新求不同的消費訴求,通過“黑科技”來俘獲市場。

諸如三星,通過雙曲面屏幕、IP68級防塵防水等功能為其產品註入差異化特性,小米在小米MIX上,通過全面屏、全陶瓷機身、懸臂梁式壓電陶瓷聲學系統、超聲波距離感應器、榫、卯式結構設計打造“黑科技”,近期更是試圖通過自行設計CPU芯片來提高議價能力。

技術驅動型手機廠商中,美圖手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它在自拍美顏上執著到底,剛剛發布的美圖T8上不僅在前置攝像頭上搭載光學防抖、雙像素對焦技術和雙攝像頭的廠商,還為之配備了可針對不同人臉、性別、年齡的差異性進行制定專屬美顏方案的AI美顏黑科技,使之成為真正的自拍神器。在別的AI都在下棋、預測天氣、醫療研究等高端行業時,美圖把AI加到了自拍美顏上,不得不說是這家註重顏值的公司對於科技的自我深入見解。

3

“品牌、目標用戶、技術驅動”三大溢價提升路徑優劣分析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同的溢價提升之道,也有各自的優劣所在,認清自己所選道路的優劣,進行針對性的不足,對於品牌的均衡發展,有著莫大益處。

1.品牌驅動——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品牌不僅是識別標誌、更是精神象征與價值核心體現,其構建了消費人群的區隔。其能在消費者心中建立起極為明顯的強(正、負)認知,從而直接影響消費抉擇。

為什麽會這樣?原因在於更多的消費者在消費抉擇時,更傾向於作出低風險式、強認知的消費抉擇。換句話說:用戶更願意選擇自己熟悉的品牌,在社會上擁有更高品牌美譽度的產品。一旦一個品牌在消費者心中建立起強相關的品牌認知,這種認知就很難被改變,這一品牌就能更為輕松的獲得消費者的青睞。

所以我們能夠看到:雖然蘋果在iPhone7發布之後,被科技業界一片看衰,但是在2017財年第一財季(iPhone7上市銷售首季)銷量依舊能夠同比提升5%,達到7829萬部,創造歷史新高。

這種認知強相關是品牌驅動的核心優勢所在,但它也恰恰是品牌驅動的隱憂所在。一方面是品牌認知容易畫地為牢,以靜態過往認知代替(忽視)品牌的動態發展,諸如,許多iPhone用戶對於安卓的認知還停留在卡頓時代,在智能手機時代,眾多消費者對於諾基亞的品牌認知,依舊是堅固耐用的功能機。而另一個方面則是當品牌走向下滑時,容易形成倒戈之勢,所謂愛得越深,傷得愈痛,兵敗如山倒。

2、目標用戶驅動:四兩撥千斤,但易品牌汙名化

目標用戶驅動,首先則是精準框定了產品的受眾範圍,明晰了產品受眾的核心需求——是年輕群體需要的時尚美感還是商務人士需要的成熟穩重等等。擺脫以往諸多功能疊加進行的試誤性探索,實現了從盲人摸象到精準瞄定。這一轉變,使其推出的產品,能夠快、準、狠的擊中用戶需求,直奔主題,讓廠商得以用最少的功能投入實現最大化的效果,可謂是事半功倍,四兩撥千斤。我們看到,OPPO在以往僅僅憑借“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這一功能就實現了超過三千萬的中端智能手機銷量。

但目標用戶驅動的軟肋則在於,其在消費市場中容易發生品牌汙名化。在現實中,消費者時常會對目標用戶驅動型廠商產生誤解,認為其本事只是在於其所具備的強大、精準的營銷推廣,利用信息不對稱賺取小白用戶的鈔票。而在品牌汙名化這方面,想必當下目標用戶驅動型的代表廠商——OPPO、vivo是深有感受。

3.技術驅動:秩序重建的基石,但技能冷卻時間長

技術作為產品發展的基石,在當下這個同質化時代,也是俘獲消費者最具效能的手段。通過技術支出,在產品上放大招,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改變消費認知,讓路人轉粉,形成新的市場風潮。

過往,蘋果利用多點觸控技術和應用商店將手機產業從功能機時代帶入智能手機時代,而在當下,我們也看到,因小米MIX的技術創新,使得小米形象得到了快速的提升,讓路人轉粉,一機難求;美圖因其在自拍領域的各種領先技術,使其新品能從官方擬定的5000元市場盲定價被一度炒到了簡直不科學的17999元價格高位。

而從另一方面來說,當下,技術驅動正處於黃金時期,我們能夠發現,過往的品牌認知秩序在當下正處於重建階段。若是此刻廠商們能夠善用新技術,在同質化時代促進消費體驗升級,那麽技術驅動者或將獲得品牌秩序重建的機會。

而技術驅動的最大制約則是:一次大招釋放之後,其技能的冷卻時間頗長,帶給消費者的技術震撼遵循逐漸衰弱路徑。新奇技術釋放,能夠在短時間內經驗無數消費者,帶來品牌的迅速提升,但從過往經驗來看,技術釋放發展路徑則是需要遵循“釋放——改進——成熟——淘汰”的周期循環。要進行持續不斷的技術釋放,帶給消費者持續的技術震撼,則需要具備深厚的技術底蘊積累。

寫在最後:

國產品牌們正欲求進入高溢價區間,但在固有消費認知的羈絆下,讓消費者在當下欣然為國產品牌付出高溢價,卻並非易事。在“品牌驅動、目標用戶驅動、技術驅動”這三條溢價提升路徑中,要真的說誰更可取,其實我更認為這是皆為可取之道。

對於廠商而言,最好的方式,是匯百家之精華,揚長避短。而從實際上來說,我們也看到,廠商對這三大溢價提升路徑的態度,並非是非此即彼,而是在綜合運用,只是這三大路徑在不同品牌中所占權重有所不同而已。在此,我們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看到,在高端市場,國產品牌將於蘋果、三星這兩大勁敵平分秋色。

手機 智能硬件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808

國產欲進高溢價市場,三大溢價提升之道誰更可取?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02/161624.shtml

國產欲進高溢價市場,三大溢價提升之道誰更可取?
鄰章 鄰章

國產欲進高溢價市場,三大溢價提升之道誰更可取?

“品牌驅動、目標用戶驅動、技術驅動”成為國產品牌三大溢價提升之道

本文由鄰章(微信ID: kejilinzhang)授權i黑馬發布。

2016年,國產智能手機平均售價從15年的1256.11元上漲到了1714元,與此同時,國產2500+以上中高端市場也迎來了歷史最大增幅。有接近7000的金立,也有標價3299卻一直被市場加價熱炒至萬元的美圖手機。在消費升級持續、匯率波動、BOM成本上升、國產品牌綜合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等多種因素的綜合疊加下,可以預見,2017年國產智能手機的漲價風潮必將持續,國產廠商們將會進一步上探中高端市場,以謀求更高的產品溢價。

但問題是:在中高端市場,與蘋果、三星相比,你有足夠的溢價籌碼讓消費者為之欣然買單嗎?

自2016年下半年開始,國產新品價格開始進入大幅上探期。華為、vivo、金立的旗艦產品紛紛踏上4000+市場,甚至其部分產品還走上了價格萬元的奢侈品路線,諸如華為Mate9保時捷設計版本一度被炒到了兩萬多元,而美圖T8這款自拍神器在未正式發布之前,因資源的稀缺,也從官方推出的5000元預約價一度被炒到了17999元的價位。

但這只是國產品牌溢價提升光鮮的一面,在光鮮之後,消費者面對國產產品價格的大幅提升,也有頗多的尷尬。特別是在高端市場,當國產的價格與蘋果、三星旗艦產品持平時,消費者發出最多的疑問是:如此價位,我為什麽不買蘋果、三星?

這也讓國產認識到:對於經歷多年“性價比”熏陶的消費者而言,讓其貿然接受國產的品牌溢價,其實並不容易,國產還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打造出更多的溢價籌碼,以此打破消費者的認知囚牢。而從各大廠商在當下表現最為突出的溢價籌碼打造方式來看:“品牌驅動、目標用戶驅動、技術驅動”成為了頗具代表性的三大溢價提升之道。

“品牌驅動、目標用戶驅動、技術驅動”成為國產品牌三大溢價提升之道

1.品牌驅動型廠商——蘋果、華為

從智能手機市場來說,蘋果是最為明顯的品牌驅動型廠商,從在國產智能手機廠商中,當下的華為正在朝著品牌驅動不懈努力。

近來,我們看到,華為在其產品上開始更少的談論其產品配置,而更多的談論其產品所能代表的生活方式,對消費者更多的輸出品牌價值觀。在與之對應的營銷方略上,則是著重於“文化與科技的跨界合作,著力於華為生活方式的打造”。

1

2.目標用戶驅動型廠商——OPPO、vivo

而以OV為代表的廠商,則是走上了目標用戶驅動的道路。從OPPO、vivo這兩年來諸多舉措來看,我們能夠發現,他們更願意與年輕人打成一片,通過各種有趣的活動、營銷將自家產品推向年輕化用戶,向他們傳達其年輕、時尚、活力的品牌調性。

2

3.技術驅動型廠商——三星、小米、美圖

在品牌和目標用戶驅動之外,也有諸多廠商(諸如三星、小米、美圖等)在產品上著眼於技術驅動,欲求通過技術創新,在產品上創造出領先於當下同類產品的差異化功能特征,從而滿足當下正處於技術饑渴期的消費者求新求不同的消費訴求,通過“黑科技”來俘獲市場。

諸如三星,通過雙曲面屏幕、IP68級防塵防水等功能為其產品註入差異化特性,小米在小米MIX上,通過全面屏、全陶瓷機身、懸臂梁式壓電陶瓷聲學系統、超聲波距離感應器、榫、卯式結構設計打造“黑科技”,近期更是試圖通過自行設計CPU芯片來提高議價能力。

技術驅動型手機廠商中,美圖手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它在自拍美顏上執著到底,剛剛發布的美圖T8上不僅在前置攝像頭上搭載光學防抖、雙像素對焦技術和雙攝像頭的廠商,還為之配備了可針對不同人臉、性別、年齡的差異性進行制定專屬美顏方案的AI美顏黑科技,使之成為真正的自拍神器。在別的AI都在下棋、預測天氣、醫療研究等高端行業時,美圖把AI加到了自拍美顏上,不得不說是這家註重顏值的公司對於科技的自我深入見解。

3

“品牌、目標用戶、技術驅動”三大溢價提升路徑優劣分析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同的溢價提升之道,也有各自的優劣所在,認清自己所選道路的優劣,進行針對性的不足,對於品牌的均衡發展,有著莫大益處。

1.品牌驅動——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品牌不僅是識別標誌、更是精神象征與價值核心體現,其構建了消費人群的區隔。其能在消費者心中建立起極為明顯的強(正、負)認知,從而直接影響消費抉擇。

為什麽會這樣?原因在於更多的消費者在消費抉擇時,更傾向於作出低風險式、強認知的消費抉擇。換句話說:用戶更願意選擇自己熟悉的品牌,在社會上擁有更高品牌美譽度的產品。一旦一個品牌在消費者心中建立起強相關的品牌認知,這種認知就很難被改變,這一品牌就能更為輕松的獲得消費者的青睞。

所以我們能夠看到:雖然蘋果在iPhone7發布之後,被科技業界一片看衰,但是在2017財年第一財季(iPhone7上市銷售首季)銷量依舊能夠同比提升5%,達到7829萬部,創造歷史新高。

這種認知強相關是品牌驅動的核心優勢所在,但它也恰恰是品牌驅動的隱憂所在。一方面是品牌認知容易畫地為牢,以靜態過往認知代替(忽視)品牌的動態發展,諸如,許多iPhone用戶對於安卓的認知還停留在卡頓時代,在智能手機時代,眾多消費者對於諾基亞的品牌認知,依舊是堅固耐用的功能機。而另一個方面則是當品牌走向下滑時,容易形成倒戈之勢,所謂愛得越深,傷得愈痛,兵敗如山倒。

2、目標用戶驅動:四兩撥千斤,但易品牌汙名化

目標用戶驅動,首先則是精準框定了產品的受眾範圍,明晰了產品受眾的核心需求——是年輕群體需要的時尚美感還是商務人士需要的成熟穩重等等。擺脫以往諸多功能疊加進行的試誤性探索,實現了從盲人摸象到精準瞄定。這一轉變,使其推出的產品,能夠快、準、狠的擊中用戶需求,直奔主題,讓廠商得以用最少的功能投入實現最大化的效果,可謂是事半功倍,四兩撥千斤。我們看到,OPPO在以往僅僅憑借“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這一功能就實現了超過三千萬的中端智能手機銷量。

但目標用戶驅動的軟肋則在於,其在消費市場中容易發生品牌汙名化。在現實中,消費者時常會對目標用戶驅動型廠商產生誤解,認為其本事只是在於其所具備的強大、精準的營銷推廣,利用信息不對稱賺取小白用戶的鈔票。而在品牌汙名化這方面,想必當下目標用戶驅動型的代表廠商——OPPO、vivo是深有感受。

3.技術驅動:秩序重建的基石,但技能冷卻時間長

技術作為產品發展的基石,在當下這個同質化時代,也是俘獲消費者最具效能的手段。通過技術支出,在產品上放大招,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改變消費認知,讓路人轉粉,形成新的市場風潮。

過往,蘋果利用多點觸控技術和應用商店將手機產業從功能機時代帶入智能手機時代,而在當下,我們也看到,因小米MIX的技術創新,使得小米形象得到了快速的提升,讓路人轉粉,一機難求;美圖因其在自拍領域的各種領先技術,使其新品能從官方擬定的5000元市場盲定價被一度炒到了簡直不科學的17999元價格高位。

而從另一方面來說,當下,技術驅動正處於黃金時期,我們能夠發現,過往的品牌認知秩序在當下正處於重建階段。若是此刻廠商們能夠善用新技術,在同質化時代促進消費體驗升級,那麽技術驅動者或將獲得品牌秩序重建的機會。

而技術驅動的最大制約則是:一次大招釋放之後,其技能的冷卻時間頗長,帶給消費者的技術震撼遵循逐漸衰弱路徑。新奇技術釋放,能夠在短時間內經驗無數消費者,帶來品牌的迅速提升,但從過往經驗來看,技術釋放發展路徑則是需要遵循“釋放——改進——成熟——淘汰”的周期循環。要進行持續不斷的技術釋放,帶給消費者持續的技術震撼,則需要具備深厚的技術底蘊積累。

寫在最後:

國產品牌們正欲求進入高溢價區間,但在固有消費認知的羈絆下,讓消費者在當下欣然為國產品牌付出高溢價,卻並非易事。在“品牌驅動、目標用戶驅動、技術驅動”這三條溢價提升路徑中,要真的說誰更可取,其實我更認為這是皆為可取之道。

對於廠商而言,最好的方式,是匯百家之精華,揚長避短。而從實際上來說,我們也看到,廠商對這三大溢價提升路徑的態度,並非是非此即彼,而是在綜合運用,只是這三大路徑在不同品牌中所占權重有所不同而已。在此,我們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看到,在高端市場,國產品牌將於蘋果、三星這兩大勁敵平分秋色。

手機 智能硬件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100

相愛相殺20年,格力美的誰更強?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10/164038.shtml

相愛相殺20年,格力美的誰更強?
Simon Simon

相愛相殺20年,格力美的誰更強?

格力與美的之間的專利官司,仍在膠著之中。一如這兩個家電巨頭之間的爭鬥,二十年來從未停止過。 兩家公司的發展路徑有何區別?不同的理念和不同的戰略選擇又帶來了怎樣的優勢和弱勢?未來又將會面臨何種挑戰?

 來源 | AI財經社(ID:Economic-Weekly)

作者 | Simon

格力與美的之間的專利官司,仍在膠著之中。一如這兩個家電巨頭之間的爭鬥,二十年來從未停止過。

一個是國企,一個是民企;一個專註於空調,一個布局於家電。二者在利潤上齊頭並進,市值上旗鼓相當,但美的超越格力之勢,已然成形。

兩家公司的發展路徑有何區別?不同的理念和不同的戰略選擇又帶來了怎樣的優勢和弱勢?未來又將會面臨何種挑戰?

答案盡在下面的10張圖中。

1(1)

2

3

4

5

6

7

結語

2006年,格力收入263億,美的201億,格力領先美的30%;2016年,格力收入1083億,美的1590億,美的領先46.8%。

十年間,美的之所以能實現對格力的彎道超車,原因無外乎就一個:選擇一條合適的賽道。2016年中國空調行業的市場規模為1464億,且出現-7%的負增長,而整個家電市場的規模是14606億,增速3.8%。

下一個支柱型產業在哪,已經困擾了格力近5年時間。從手機到新能源,盡管多元化經營與其堅持的專業化理念相背,但格力還是走出了這一步。格力的優勢在於它的專業化、品牌聚焦性和盈利能力,如何在新領域擴張過程中轉換品牌,是它未來要面臨的難題。

而美的方面,它的戰略定位極其清晰,變成了一家橫跨消費電器、暖通空調 等領域的大型集團。它的隱憂是,雖然更寬泛的定位帶來更大的市場,但也造成單一品類競爭力的相對缺失,就像美的空調難以戰勝格力一樣。

未來,美的和格力的競爭還會繼續,不止於空調。 

家電 空調 銷售 多元化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441

男女誰更飢渴?「男生都看愛情動作片」 大學生辯論談情說性

1 : GS(14)@2011-01-11 21:59:2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4856233

男女戀愛到底誰更飢渴?近日,一段名為「華科(華中科技)大學生激辯男女戀愛誰更飢渴」的短片在網上走紅。男女生就平日被視為私密的話題展開公開辯論,火花四濺、笑料百出,看過短片的網民直呼「犀利,太給力了(令人振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515

靚女橫行:誰更漂亮?

1 : GS(14)@2011-11-14 22:52:14

http://m.sharpdaily.hk/detail.ph ... 8065&category=daily

每晚,男友睡着後,我才偷偷去洗手間落妝、洗臉。每天早上,又趁他尚未睡醒,迅速起床、化妝。
有幾次,因為太累,我帶着濃妝睡着了,半夜醒來懊惱不已,要知道,徹底落妝是保養皮膚的關鍵。可是,有甚麼辦法呢?誰讓我男友的前度是校花出身的空姐呢?我可不想讓男友看到我的素妝臉孔。有誰知道,擁有一個美女情敵是多累的事?最受累的,就是我臉上的皮膚。
男友睡着後我做的另一件事,是以潛水方式偷看他前度的網誌。那個女人有自戀狂,網誌內容無非就是機師冧她、空中少爺冧她、男乘客冧她、街上不相識的男途人也冧她。為了增強說服力,她樂此不疲地把用手機自拍的相片放上去,手機舉在臉孔前方,以俯視方式自拍的相片,使她的大眼瞪得更大,下巴顯得更尖。我常常忍不住站到鏡前,無聲地問鏡子:「誰更漂亮?」
有一天,我真的把這個問題問出口了,我問的是男友,他衝口而出,「她真的很漂亮,就算落了妝,半夜睡眼惺忪、披頭散髮的樣子也很美。」我的心,在那一刻被刺痛了!他看到我的臉色,馬上補鑊,「可是她除了漂亮的臉孔一無是處,心地也沒你好。」
這更糟糕!似乎心地好是我唯一的優點。他不知道,稱讚一個女人心地好,等於變相說她不漂亮。從那以後,我就不敢素顏上床了,生怕男友將兩個女人的素顏作比較。
女人都是虛榮的,某一天,如果我們分了手,我情願他記得我的漂亮而不是「心地好」。鬥靚,是女人一生的事業,跟男友的前度鬥,也跟自己鬥。只是,我真的很累……

電郵:[email protected]

高慧然
2 : 龍生(798)@2011-11-14 23:32:11

哈哈哈哈

讚女大忌, 心地好
3 : ares099(9320)@2011-11-28 20:39:16

讚女大忌, 心地好  
4 : GS(14)@2011-11-28 21:11:46

點解心地好唔好?
5 : 游浪潮(3792)@2011-11-28 21:12:11

真夠絕,也很寫實
6 : GS(14)@2011-11-28 21:14:24

好似今日又有篇類似的
7 : 游浪潮(3792)@2011-11-28 21:17:14

講起又講,某日女人問小弟後不後悔和前度分手

小弟條件反射咁話無悔啦,你靚佢咁多,有氣質佢咁多,身材正佢咁多,一d都唔後悔﹗

於是乎,佢既心情靚晒﹗
8 : GS(14)@2011-11-28 21:19:15


小弟條件反射咁話無悔啦,你靚佢咁多,有氣質佢咁多,身材正佢咁多,一d都唔後悔﹗

氹下是好D的
9 : 亞力士(1473)@2011-11-28 23:07:08

7樓提及
講起又講,某日女人問小弟後不後悔和前度分手

小弟條件反射咁話無悔啦,你靚佢咁多,有氣質佢咁多,身材正佢咁多,一d都唔後悔﹗

於是乎,佢既心情靚晒﹗


都要近磅先得 其實不論男女 前度同現任相距太大 係幾大鑊
10 : stanly9988(17906)@2011-11-29 12:33:12

4樓提及
點解心地好唔好?


唔係唔好,而係唔可以讚佢心地好
因為無野好讚先會無啦啦讚人地心地好
11 : 游浪潮(3792)@2011-11-29 13:15:39

多謝龍兄和 chauchau GJ,也多得小弟的女人是問題女子,才遇上這種問題﹗

另外,如問起一些敏感事,譬如閣下同前度最 sweet 的事情係乜,這種真的要答唔記得﹗千方百計都要忘記﹗扮茫然就 Good Fit﹗
12 : 亞力士(1473)@2011-11-29 14:47:46

其實男/女都好 問前度d野做乜 徒惹傷心 不過小弟有一經歷 某前度屢屢追問前前度事情 我把心一橫拋佢曰 人地又識鑽又會提供菊花 然後有唯一一次同非職業女子既行為
13 : 龍生(798)@2011-11-29 19:18:03

好狠! 好狠啊!!
14 : GS(14)@2011-11-29 21:29:30

12樓提及
其實男/女都好 問前度d野做乜 徒惹傷心 不過小弟有一經歷 某前度屢屢追問前前度事情 我把心一橫拋佢曰 人地又識鑽又會提供菊花 然後有唯一一次同非職業女子既行為


甚麼叫非職業女子既行為? 好似...smileysmiley
15 : 龍生(798)@2011-11-30 20:14:06

什麼叫非職業女子行為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575

唸歷史和唸會計誰更賺錢 周顯

1 : GS(14)@2017-07-09 23:06:53

2017-06-28 EW

不久前,台灣政治大學的一名會計系學生和一名歷史系學生在網上吵架,前者留言說:「這世界有兩種人,一種是可以被維基百科取代的人,例如你;一種是維基百科取代不了的人,例如我。」

這句話在台灣、在香港引起了廣泛的討論,首先是它犯上了兩個事實上的錯誤:第一是寫歷史不同寫維基百科,就算歷史被取代了,取而代之的也不是維基百科;第二是維基百科雖然取代不了會計業,不過,不久前牛津大學兩位研究員做過分析,在702項專業當中,論到被電腦取代的機會率,會計師的排名是第589,歷史學家排名第283,這即是說,現代資訊科技淘汰會計師的機會率,遠比淘汰歷史學家高得多。

至於第三個錯誤,就是讀書唸些甚麼專業,並不足以判定將來的工作。例如說,李柱銘本來唸的是社會學,後來卻變成了資深大律師。十年前香港最有名的兩位莊家,從事股票業前,一個是道士,另一個則是髮型師。

所以我會說,爭拗唸甚麼學科,是「大學雞」才有興趣討論的話題,在我們這些資深的成年人眼中,這種爭拗好比爭認誰是嬰兒爬行比賽冠軍,或幼稚園成績誰拿了第一,一般的無聊。

然而,究竟會計學還是歷史學更加「有用」,這也不失為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你問我,哪一學科會賺更多錢,我會簡單地回答:第一,個別來說,當然很難說,蕭若元是歷史系畢業生,身家數十億元,但是從統計學看來,會計師的平均薪水比歷史系畢業生高,這也是事實。

第二,會計師的投入更大,除了要大學畢業之外,還要另外考專業試,以及在會計師樓實習三年,才能取得學位。這也即是說,身為會計師,比歷史系畢業生的努力是兩倍,當然值得更高的薪水。反之,如果是一位會計系畢業生,但並沒有花額外的努力,去取得會計師牌照,其薪水也不會比歷史系畢業生高出太多。

論到歷史系畢業生的商業價值,不少網民說,很多公司都不介意聘請歷史系學生呀,他們的分析能力更高呢!也有人說,彭定康也是讀歷史的,黃毓民也是讀歷史的……跟着有人想想覺得不大有說服力,便說:歷史讀得好的人,讀歷史有用,但讀得不好的人,就沒用了。

如果要我客觀地說,論到商業價值,當然是唸會計更有前途,但這並不代表歷史賺不了錢。例如說,教授歷史,是每一個國家的必需品,這並非商業,但歷史系學生肯定有一定數量的工作機會,在不久的將來,由於中史將被列為必修科,中史補習天王,也不失為一條致富之路。

其實,歷史本身就是一門商品,寫歷史書、電視台講歷史、拍歷史劇等等,全都是大生意,一旦擊中,金錢就會滾滾而來。

最後一提的是,說歷史不沾數學和統計學,也是錯的。今日的人研究歷史,是interdisciplinary的方向,寫作歷史,就是一個找尋數據和原始資料的過程,某些歷史學家的經濟學知識,比很多經濟學博士都要強。

周顯

一條貪威識食、練精學懶、先使未來錢的廢柴,從小學到大學都未曾畢業過,畢生沒有做過正經事,因為投資失敗,所以便要寫投資專欄來騙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7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