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流淌的火灾 事故诱因或是静电放电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20/yNMDAwMDE4NzcyNA.html


“流淌的火灾像河水一样向四周蔓延。”

“雨是黑色的,我的脸上、胳膊上都是黏糊糊的黑油,警服和帽子也都变成了黑色。”

“我们周五(16日)晚8点就过来了,一直到现在。”一位来自辽宁盘锦的消防队员说。

7月18日15点,大连新港中石油输油管道爆炸起火事故现场。空气中仍旧弥漫着呛人的气味和烟尘,103号储油罐半边完全烧塌倾覆,浓烟从一个撕裂口中冒出,消防队员们用3条水枪从不同角度持续喷水冷却降温。

罐前6条输油管线已经变得呲牙咧嘴。其中最先发生爆炸的900毫米直径输油管线和另一条遭殃的700毫米管线,连同钢架一起被烧成了麻花状。

37支消防中队、338辆消防车、2000多名消防官兵,连续奋战16个小时,终于在7月17日上午10时45分基本扑灭大火。但事故已造成一个10万立方米储油罐烧毁,两条输油管线毁坏,一百多平方公里海域受泄油严重污染。

“事 发时,实施卸油作业的操作工都是中方人员,但是外方也还需调查。现场情况复杂,在事故调查结束之前,无法判断责任在哪一方。”大连市安监局副局长孙本强在 接受本报记者单独采访时说:“此前媒体报道爆炸是因卸油作业附加添加剂有关的说法,也只是初步判断,还需做进一步的技术分析。”

按照大连市政府的部署,19日起将封闭事故现场,而主要相关方中石油表示将确保用最快速度完成海上清污。

现场至少6次爆炸

第一次爆炸,突如其来。7月16日18时,在距离储油罐较近的正前方,输油管突然发生爆炸,引燃原油发生大火。

18点10分,大连市消防支队接到火警报告随即全部出动。“到达现场后发现整个油罐区浓烟滚滚,火球翻天,火焰足有约30米高。”大连市消防支队支队长丛树印说。

由于输油管线紧挨排列,首个爆炸起火的900毫米管道,很快就引燃旁边700毫米的管道。直接连通的103号和106号油罐面临重大危险,周边的降压泵阀和变电所,也都十万火急。

而 由于103号储油罐与输油管线之间的阀门已经烧坏,10万立方米石油正从油罐中流出,油路无法立刻切断,大火也无法立刻扑灭。单支消防队力量远远无法胜任 灭火任务。辽宁全省14个市和4个企业消防队悉数前来。消防官兵近距离用水对周边6个油罐进行冷却以防起火,用消防泡沫对火管线进行压制灭火,同时调集沙 土围挡流淌油火,防止向海域和附近罐体蔓延。

16日晚11点30分,经过5个多小时的扑救,900毫米输油管线的大火被完全扑灭。消防队集结力量扑救第二条管线大火。

17日凌晨两三点,新港区迎来大雨,在天公的帮助下,17日早晨6点,储油罐所有的阀门终于成功关闭。8点11分,700毫米管线大火也得到基本扑灭。整个灭火过程中,现场至少发生6次爆炸。

“这次扑救保住了储区20个10万立方米的油罐,也保住了大连港20个二甲苯储罐(其中最大的是5000立方米)。”丛树印说:“二甲苯具有中等毒性,对人体中枢系统有麻醉作用。如果这些储罐发生爆炸,威力会极大,后果不堪设想。”

事故诱因或是静电放电?

事故调查和责任认定在18日开始。大连市安监局副局长孙本强透露说,18日下午事故调查组已开始对事故所涉及的企业和中方卸油作业人员展开调查。目前还未细知在卸油过程中发生的情况,而最终的调查结果需要十几天时间。

调查组也会向外籍油轮人员了解情况。孙本强说:“外藉油轮那边也还需要调查。”事故发生后,利比里亚籍油轮“宇宙宝石”号就移泊至安全区域,27名船员也撤出危险地带。

此前央视报道称,起因是卸油作业时违规操作,“附加添加剂”时引起陆地管线爆炸引发大火;《中国石油报》称是卸油时发生“闪爆”,造成管线内原油泄漏引起火灾。

中石油集团一位内部人士对媒体解释说,附加添加剂时可能会释放出静电,在某种状态下可能会引发爆炸、火灾。他说:“不同油品会使用不同添加剂。”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工程师19日对记者表示,认同静电放电是原油火灾爆炸的一个重要原因,且码头工作平台输油管道与输油臂接合处是主要场所。

在 装、卸船过程中,原油流经泵、管道、阀门、过滤器、流量计等设备,由于流动、摩擦、压缩及冲击等作用,极易产生大量静电荷。若管路系统的防静电措施不力, 则在管道积聚的静电荷有可能达到很高电位,直至以电火花的形式放电。静电放电的能量通常超过原油蒸气、空气混合物的最小点燃能量。“一旦放电的同时,原油 蒸气浓度正好处在爆炸极限范围内,就会立即引起爆炸。”

此外,码头及船上作业人员人体的静电危害也不容忽视,而在船上或码头上进行违章的焊接、切割等动火作业或吸烟等明火和电火花也能引起爆炸。

1997年5月30日,“大庆243号”油轮在向油驳卸油时,由于静电引起油气爆炸、燃烧,随后扩散到3艘均为3000吨级的油驳,导致近万吨原油外泄。

海上飘游分布已有183平方公里

据中新社7月19日电,中国海监船对溢油区域的最新监视结果显示,截止到18日13:00,海上飘游分布范围已达到183平方公里,其中较重污染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近海区域,已开始影响大连湾及附近海域海水水质。

溢油至水面后,受天气、潮流和风向等因素影响迅速蔓延。百米外被污染海面呈明显的黑褐色。17日凌晨2时37分,大连新港港区海面还出现明火,面积约有80至100平方米。

18日,辽宁省省长陈政高下令,在一周内完成大连海上清污任务。大连市环保局副局长吴国功18日在现场介绍说,大连六家有资质的危险废弃物处理企业已待命,60多人的作业队伍已经组织完成,并且已邀请大连理工大学和辽宁省专家协助。

由于灭火工作尚在监护阶段,环保人员还未允许进入事故现场开展工作。吴国功说,处理事故还用了不少沙土,也都要收集起来。

辽宁海事局19日的最新数据说,受污染海域已经扩大到一百多平方公里,海面重污染区有10余平方公里,轻灾区域约50平方公里,18日浮油最厚处30厘米。吴国功说:“泄漏入海的原油数量正在测量核实中。”

目前海事部门已在溢油水域布设11000米围油栏,并向海中喷射大量泡沫防止浮油再燃;并有20余艘船舶开展海上清污,使用消油剂和吸油毡清理污染海域面积4至5平方海里,回收污油约230吨。

根据官方的解释,目前只有空气污染情况无需过分担忧。大连市政府17日说,事故中“燃烧产生的气体主要为含硫和芳烃类气体,无剧毒”。而辽宁海事局局长侯景华19日则表示,泄漏原油污染都在大连海域内,不会漂到公海去。

曾发生溢油入海事故

根据大连港的规划和功能划分,新港是东北地区原油、成品油及液化化工品的仓储、转运中心。在此次事故中,原油储区应急能力受到极大考验。

在大连新港储油区域,建成和在建的30万吨级进口原油码头各一个,而紧邻原油码头北侧的,就是液体化工品码头,不远的岸上即是国家原油储备区和成品油灌区、液体化工灌区,拥有数以百计的储油储气罐。

由 于25万-30万吨级油轮最为常见,大连新港30万吨原油码头尤为繁忙。石油进入灌区后,可通过现有泊位直接装船中转外运,或直接通过管道向西太平洋石化 有限公司和大连石化分公司输油。此外,管道还与东北输油管网相连,未来有向东北腹地返输原油的条件,待国家石油储备库建成后,也将直接从新港码头输送原 油。

记者从大连海事大学获得的一份新港溢油风险研究报告指出,随着新港码头的建成投产,也加大了周边水域溢油的污染风险。由于船舶碰撞、搁 浅或火灾等原因,2004年约有100吨燃料油入海;2005年接连发生四起油船溢油事故,约有400吨原油入海;2006年约有60吨燃料油入海。

孙本强也坦承,需要对这个地区的应急力量、设备和体制进行反思,安监部门正在进行安全评估撰写报告,建立统一的包括应急救援系统在内的管理机构。“比如应急设备就已经证明是远远不够的。”

但记者了解到,早在2004年,大连港新港港务公司就制定了《新港港务公司溢油应急预案》,安全区域涵盖了油码头泊位、油罐区、输油管线等所有的溢油敏感部位,但依然无法避免此次事故的发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61

誘因不可少 左丁山

2010-10-06  AD




 

一位讀者陳小姐 來電郵問:「本科生」與其他學生有甚麼分別。本科生就係英文Undergraduate嘅翻譯,英文意思係讀緊大學而未得到學位嘅學生,在美國就係一至四 年級學生啦,在現時香港與英國,就係一至三年級生,好簡單啫。以前香港大學學生用英語寫稿嘅年代,學生報嘅中文名字係「學苑」,英文名字就係 Undergrad。在陳婉瑩、吳靄儀、詹德隆、宋恩榮、許仕仁搞學生報、學生會時期,《學苑》在中環報攤出售,雖然銷量不多,已是大名鼎鼎。

 

今 日中環報攤,邊度會有學生報呀,八卦娛樂周刊就最多,呢日在報攤買馬經,碰到行過嘅電器零售要員,滿面笑容,問佢係唔係好好景?佢話:「托賴啦,世界盃帶 旺新嘅高清電視零售,新數碼相機好好賣,iPhone,iPad更加搶手,今年真係幾好。」未來又如何呢?要員說:「有希望o架,有韓國電子產品商招待我 地去法蘭克福睇新產品展,開咗眼界,明天會更好。」咁鬼樂觀,係唔係歐遊之時,受落晒呀?要員話:「騎騎,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聽我嘅師傅話,八十年 代,日本電器電子商招待豪華,到日本任飲任食。到咗二十一世紀,日本人好難o架嘞,唔願使錢,反而日本人嘅徒弟已經追過師傅,今次韓國電器商好好招呼,頭 等機票來回,到巴黎食三星餐廳嘅法國餐,望向窗外欣賞鐵塔風景,後來我地問吓,每位餐費價要九百歐元o架!」嘩,唔得掂,韓國人咁大手筆,唔怪得o依家行 入電器行,韓國牌子每每擺在最當眼嘅位置,一啲日本牌子就放在後面,買家要行多幾步先至見得到。零售商賣貨最講incentives,泛指現金回贈、佣 金,其他費用等等。售貨員推貨,永遠首先猛sell佣金最高嘅產品,如果買家係要買一隻佣金低嘅牌子,售貨員分分鐘唱衰嗰隻牌子o忝,你估會講交情人情嘅 咩。以前有一張報紙廣告部只發基本薪水,不設佣金制,出售股權後,新主立即下令改變,佣金掛帥,該報嘅廣告頁數立即大增,有人以為好神奇,其實係新人依照 市場原則辦事而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31

黃祖斌:香港股市崩盤的誘因竟是3張假股票 黃祖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e1c3e0102eolw.html

股市的崩盤不僅是製造成千上萬負資產小市民的陷阱,也是導致億萬富翁回到人生起跑線的武器。

股市的崩盤,幾乎都是因為市盈率太高,泡沫膨脹得太大。直接的誘因,卻各有不同。以中國股市2007年的崩盤為例,是中國神(華)(石)油兩大公司IPO共圈走了1300億元的市場存量資金。台灣股市在1990年前後的最終的崩盤前,曾有一次跌幅達50%左右的大幅調整,直接的誘因,卻是台灣當局開徵稅率僅僅是2%的股市交易資本利得稅。

 

股市的崩盤雖然可怕,但對於有經驗的投資者,特別是對於牛市起步時就重倉的投資者,即使跌回起步點,也未必有多少損失。虧損多的,傾家蕩產的,基本上都是沒有經驗,對股市缺乏最基本的瞭解,在牛市中後期入市的人,如果還是融資入市,那就是背著糞筐低頭走路——找死(屎)。據說全球各國各個時期的股市崩盤史中,跌幅超過80%的也只有四次。其中1929年美國大蕭條,最終股市也只不過跌了89%。中國股市6124點後的最大跌幅是73%。目前為止股市跌幅最高的記錄,是香港股市1973年的暴跌。

 

上一篇文章提到,香港在1950年代初到1967年,是經濟起飛的年代,但股市除了1961年之外,一直沒有像樣的行情。但到了1968年,在香港暴動結束,社會穩定後,股市卻開始了持續數年的暴漲,把股市對經濟的長期「欠賬」還得一乾二淨還透支了未來。

 

1968年年初,香港恆生指數隻有66.92點,到年末,暴漲60%多,達到了107.55點。對於只有20多年歷史的中國股市來說,一年暴漲60%的行情是區指可數的,但對於香港股市,這只是一次大行情的起點。到了197339日,恆生指數漲至1774點。這樣從1967年末算起,香港股市在5年多的時間裡,暴漲約26倍。這種前所未有的股市泡沫形成後,任何風吹草動都能導致它的崩盤。

 

當時香港股市的股票還是實物股票,在上週五股市創歷史新高後,312日(星期一),香港股市卻因為發現了3張合和實業有限公司的假股票開始崩盤,315日,恆生指數快速下跌至1604點。326日,新一輪下跌開始,當天恆指由1417點下跌至1229點,單天下跌188點。

 

當時的港英政府在香港股市的這次崩盤中,也顯得不負責任。在股市持續大漲的過程中,港英政府只是告誡市民股市有漲也有跌,但沒有採取較有力的政府來抑制泡沫的膨脹。而在股市已經開始轉熊後,卻出了一個大昏招。

 

19734月,港英政府稅務局在44日發表「買賣股票之盈利須繳稅」的公告,計劃向股票投資者徵稅。49日,恆生指數跌破1000點大關,收於934點。短短的30天內,恆生指數大跌800多點,跌幅接近於50%

 

隨後香港股市因石油危機等其他利空,持續大跌,在恆指面如土色割肉的投資人事後慶幸不已。1973年底,恆指收於433點,年中高點算起,累計跌幅達75%

到了1974年,香港股市繼續下跌,51日,恆指跌至290點。828日,恆指跌至260點。1210日,跌至150點。算下來,香港股市在約7個季度內,大幅下跌91%,將26倍的漲幅幾乎跌去其中的25倍。直到大概七八年後,恆指才重新漲至19733月的高點。

 

香港股市從1950年開始近25年的歷史對A股可能有一點借鑑:經濟繁榮期股市很有可能長期沒有行情,但這種經濟發展的成本,有可能在較長期以後在股市中集中體現出來。

 

事實上美國股市也曾有這樣的歷史:1998年前的34年分成兩個階段(各17年):美國的GNP(國民收入)在19641981年(17年)大漲373%。可謂經濟騰飛!19811998年(17年),GNP只是小漲了177%。而股市的表現則完全相反。道瓊斯指數在1964年底為874點,17年以後,即1981年底:還是875。在第二個17年的起點,即1981年底,指數為875點,但是1998年底,它大漲到了9181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709

專家解析上海踩踏事故四大誘因:預案、臺階、信息、日常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6933

預案:地鐵有沒有甩站?

“當人群密度達到一定極限時,就會由於擁擠過度導致人員之間互相影響,甚至引發推擠及被動移動。這種情況下一旦出現人員跌倒,人群將來不及反應,造成踩踏。”這段關於踩踏的標準描述來自於一篇引用率頗高的論文(《公共場所踩踏事故分析》孫超,吳宗之),文章說:目前國內外對於人員擁擠的判別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但有規定指出景區、景點內達到1㎡/人、室外達到0.75㎡/人,即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

國家行政學院鐘開斌教授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上海的踩踏事件他今天一直在關註。他認為應當從活動前的風險防控、活動中的防控措施、活動之外的公共安全教育現狀來反思這個事件。

“首先,要考察大型活動的風險評估是否到位。”鐘開斌說:“尤其是上海跨年這樣的事情,需要考慮敏感時間、敏感地點、敏感人群對應的風險。具體來說要考察單位時間內人流數量、人員結構如何組成等問題。應急預案是依據風險評估來制作的。”

“我們如果對事發現場畫幾個圈來表示,最外層的一圈要考慮的是活動周邊道路交通的問題。這包括地鐵過站是否甩站通過,沿線公交是否封站等措施。我記得往年上海跨年地鐵都是甩站通過,今年好像沒有看到這樣的信息。”

“往里面一個圈是關鍵路口、臨近道路(相對核心區域來說)的人流控制問題,這包括人員是否要切割分片等具體措施。再往里面一個圈才是核心現場即活動舉辦地點的管控,要考慮在核心區域的人群究竟是一千一千地進入,還是完全就是敞開的進入。”

 

 

臺階:忽視臺階是造成擠踏事件原因

複旦大學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騰五曉也認為應當針對特定問題訂制預案,“比如踩踏的預案,現在來看,陳毅廣場是臺階式的,如果人流擁擠,毫無疑問是有可能發生踩踏事故的。”

南方周末記者查閱多篇文獻發現,包括前述論文在內的多篇論文均提到“公眾聚集場所疏散走道的路面設計不當也是造成群體性擠踏事件的重要原因。路面不平、摩擦系數小或使用臺階、斜坡不僅會降低人群行進的速度 , 而且會因為某個個體行進速度的被迫降低或摔倒引發‘ 多米諾骨牌 ’效應。”

“一般來說,大型活動的預案還包括哪些事情誰來做,可能發生什麽情況(踩踏,爆炸,燃放煙花爆竹等),如何應對等。”騰五曉認為:“在制定預案的時候應該分析各種情況,我們可能預防不了有人會大吼一聲,有人會發代金券,但可以預計這些事情會發生怎樣的影響。” 騰曉五認為陳毅廣場式的臺階在每個地方都是存在的,“這里並不是要求每個地方都是平的,要說臺階本身有太多的問題,那不正確。在平常的時候,這樣的臺階是極好的景觀,但是當人員太多的時候,那麽臺階就是個問題,是個安全隱患。如果我們在做預案的時候考慮到臺階的存在,比如說我們可以把臺階地區隔離起來,或者通過保安來隔離人流。”騰曉五的傾向是安全事故是可以通過人為預案來預防,即便發生安全事故也可以把傷害降到最小。

 

信息:溝通不暢加劇事故

鐘開斌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從我目前了解到的情況來看,上海跨年活動的信息發布存在問題。”

“一般大型活動舉辦之前,無論是通過網絡還是通過其他媒體渠道,清晰完整地發布活動內容、活動範圍、安全提醒等信息是十分必要的。上海這次跨年的活動,給我個人的感覺是信息提示不到位,事前預警沒有做好。到底在外灘要舉辦什麽活動,有哪些內容,沒有事先明確,也沒有註意事項。活動舉辦者與市民之間的溝通存在問題。”

在他看來,在活動進行的過程中,人群已經有發生擁擠的趨勢,此時可以通過必要的高音喇叭或者廣播、短信、網絡等任何能起到作用的媒體對人群進行疏導(但最終未能實現)。

日常:全民公共安全教育亟待普及

“在無秩序的情況下,人群漫無目的時是很容易亂的。”騰五曉認為,大型活動的主辦者是主要責任人,是安全管理的第一責任人。“簡單來說,安全是一個常抓不怠的一個東西。你放松了,就必定會導致事故。安全是一個精細化的管理。所有的安全問題都是安全管理部門管理不到位的反映。反過來,我們要反思安全管理部門是否管理到位。我們要分析安全部門是否有應急預案,這是第一,第二點是要追問這個預案是否考慮到了各種情況,第三是要看看預案是否在執行過程中得到落實。”

“就像交通規則,如果一個人如果今天闖紅燈了,你覺得沒問題,但是10個人,100個人都去闖紅燈,那事故無疑會發生。我們要反思的是上海的安全管理部門是否做到了萬無一失。”

鐘開斌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根據國家《大型群眾性活動安全管理條例》規定,大型活動需要經過嚴格審批並配備一定標準的安全措施,法條寫得很清楚。“不過上海外灘跨年的踩踏事件可能並不像奧運會、世博會那樣,每天人員有多少是相對固定且方便預計的。外灘的人群是自發聚集的。”

在踩踏事故發生之後需要反思的是舉辦方(不論是企業還是其他機構)安排的警力、救護車誌願者到底夠不夠等問題。“當然剛剛列舉的都是‘他救’措施”,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應急救援包括“自救”,“互救”,和“他救”。“‘他救’的主體是政府、活動舉辦方等,上海的外灘踩踏事件反映了普通市民的欠缺自救能力的事實。事故發生之後,‘他救’往往不及‘自救’來得快。”

“從目前掌握的信息來看,外灘踩踏事件的親歷者在遇到公共安全事件的時候表現得心理高度緊張,這可能源於他們之前所接受的公共安全教育不夠。”鐘開斌介紹,網上有一項數據能說明問題,在美國,掌握心肺複蘇技術培訓的人就有7000萬,相當於全美總人口的1/3。而在我國,接受初級急救培訓的人口比例還很少,普及率不高。

“我們去日本考察,發現他們從幼兒園開始分不同階段對學生進行地震、火災、交通事故、大型活動等公共安全教育,德國則是從小學開始組織學生參加救援誌願者‘童子軍’,不僅讓他們學習公共安全知識,還讓他們親身參與實踐。反觀我國,每每發生校車事故、人員踩踏事件的時候才會臨時想起公共安全教育的重要。”鐘開斌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762

【揭秘】年終房企高管離職潮:內部反腐成新誘因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8204.html

【揭秘】年終房企高管離職潮:內部反腐成新誘因

一財網 張宏偉 2015-11-06 11:40:00

樓市進入新常態化的下半場。在此背景下,房企銷售目標難達成、公司戰略調整、房企之間相互挖墻腳、房企內宮廷內鬥、高管自己出來創業、公司內部反腐等成為房企高管離職的六大因素。

文/ 張宏偉

2015年,是房地產行業變革與轉型期的關鍵時期,房企也隨之起起伏伏,同樣也是高管頻頻流動與人事動蕩的一年。以萬科為例,從今年3月毛大慶的離職至今,萬科管理層人事調整不斷,包括莫軍在內的多名高管因為各種不同的原因離職。“十·一”假期前,北京萬科高端事業部負責人高廣漢離職的消息爆出。

不僅是萬科,世茂、星河灣、金融街、保利、金融街、協信、陽光城等眾多知名公司紛紛有高管離職,職位涉及總經理、副總裁、總裁等等。自去年開始,房企的離職潮就持續湧動。其中,陽光城自2012年以來調整股權激勵計劃後,三年內已有24名中高層管理者離職。

眼下又將至年終,品牌房企高管再現離職潮已經毫無懸念。如綠地集團執行副總裁胡京、中海地產副總裁營銷公司董事長曲詠海等。知名房企高管離職的話題將再度成為年終市場的焦點。

那麽,房企高管人事變動的原因究竟何在?筆者認為,房企高管離職顯然不是簡單的像企業所正式公示的“正常的人事變動”,或者企業高層和當事人所說的“因個人原因”而辭職。2014年以來,樓市供求關系基本平穩,規模化發展時代已經過去,同時,市場周期開始下行,樓市進入新常態化的下半場。在此背景下,房企銷售目標難達成、公司戰略調整、房企之間相互挖墻腳、房企內宮廷內鬥、高管自己出來創業、公司內部反腐等成為房企高管離職的六大因素。而房企內部反腐成為房企轉型與變革階段房企高管離職的新特征。

樓市下半場:房企轉型,高管動蕩

首先,市場下行周期,房企銷售目標難達成,業績壓力以及年終考核獎勵受影響導致辭職。

從房企2015年銷售業績指標制定的背景下來看,大多數房企是根據過去幾年市場增長預期制定今年的銷售業績指標,尤其是品牌房企出於對業績和增長率的追求,在資金、人員、土地各方面不斷加大投入,試圖在今年明年依然達到20%甚至20%以上的年增長率。然而,事與願違,樓市下半場的市場環境難以讓房企實現這麽快的增速。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20家典型房企平均銷售目標完成率為64.54%,有8家房企完成率達到70%以上。另有少數高調調高銷售目標的房企也有著68%的完成率。雖然今年整體市場狀況明顯好於去年,但是第三季度受經濟環境和股市等方面的影響,對市場的預判相較於年初,走弱了不少。房企目標完成率比去年樂觀,但是也難有大驚喜,尤其是對於中小房企來講,2015年房企銷售業績普遍下滑2~3成也屬於正常。從這個角度來看,2015年房企年度銷售目標難達成或者達成率不太樂觀,業績壓力以及年終考核獎勵受影響可能導致更多的高管辭職。

從2015年市場環境來講,在一系列政策及各地房地產“救市”措施的刺激下,市場基本面好轉的也僅僅少數幾個城市,全國樓市基本面並沒有明顯好轉,過剩仍然是市場樓市主流。對於大多數高管來講,樓市發展階段的轉變及短期內市場基本面尚未複蘇等因素仍然會導致企業銷售目標難達成,業績壓力以及年終考核獎勵受影響同樣也會導致這些高管在今年出現大範圍辭職。

其次,公司戰略規劃調整和高管理念不統一,調整完後的公司權力分配導致個別高管在公司地位下降。

本輪樓市進入調整期後,越來越多的房企開始調整發展戰略並轉型,這必然帶來人力資源戰略規劃的相應調整。在戰略調整高峰年,作為承擔具體職能戰略和業務戰略實施的高層管理人員,由於主張的發展戰略方向、理念和公司主流想法不一致,“被調整”往往會在公司實施新的戰略行為時發生,尤其是恰好趕上樓市下半場的變革與市場調整期,這時候暴露出來的矛盾和問題會更多,會引發房企高管離職。

第三,房企之間相互挖墻腳,導致高管在行業內流動。人聚的江湖,錢築的行業。在房地產市場,房企面對同行如臨陣對敵,尤其是在激烈的競爭市場背景下,深入了解不同類型市場或者能夠獨當一面的決策者益發顯得太少。物以稀為貴,在這種情況下,房企之間互挖墻腳,為自己謀求或儲備優質人才在所難免。這就一定程度上導致房企的高管在行業內流動。

第四,因公司管理層更新換代或利益角逐導致房企內部“宮鬥”,有些人出局或有些人不喜歡內鬥的工作環境而離職。

“宮鬥”,在中國大型房企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高管因為利益或者相互關系傾向或者結成不同的群體,成抱團之勢,以影響公司事務,化解於己不利的因素,爭取於己有力的條件,在一定的條框內,倒也無可厚非。可是如果在一家內耗嚴重、鬥爭激烈的公司中,尤其是人事鬥爭幾近殘酷化的境況中,高管的站隊就具有了許多別的意義。尤其是在公司管理層更新換代(富二代接班、職業經理人更替等)的這個階段,可能會更加明顯。而這種內消耗,在很多情況下,導致了部分高管心生畏懼從而拒而遠之。

第五,高管自己出來創業,可能導致一部分有誌的高管離職。

胸懷雄心壯誌的人,在條件成熟以後,通常選擇“單飛”,以求飛得更高,讓自己的職業生涯更上一層樓。這在房地產行業內的案例已經不少,比如毛大慶、蔡雪梅、胡京、曲詠海等。

這樣的離職行為是鼓勵也是誘惑,這種離職也是最富有正能量,也最容易獲得原老板理解、體諒甚至支持。但是,對於房企來講,也就損失了一員大將,深知有朝一日還可能成為競爭對手。

反腐新戲碼,為房企轉型升級披荊斬棘?

除去上述原因,房企內部反腐,導致部分高管無法立足,被迫離職,成為房企轉型與變革階段房企高管離職的新特征。

筆者認為,在房企規模化發展時代,企業以粗放式方式快速發展,當然,這個過程中企業管理必然也是粗放的,也就是說,這個過程中從管理上必須放權,企業決策速度必須快,只有這樣,企業的規模化擴張才會有保障。那麽,這個過程中勢必有管控的負面問題。比如,由於權力的下放,營銷條線、工程與采購條線相關權力人員在規模化發展階段“灰色收入”的產生也就理所當然。

如今,規模化發展已經沒有此前那麽重要,一部分房企開始以“利潤導向”為未來發展方向,此時,“強管控、降成本、提利潤”勢必成為今後企業的戰略目標。此時,企業內部反腐,強化管控降低成本也將成為常態。對於部分高管來講,由於“強管控、降成本、提利潤”的企業戰略導向與階段性的反腐動作,再加上企業內部人事鬥爭、企業銷售業績指標難達成等因素,部分房企高管難以繼續留在企業,不得不選擇離職。這成為房企轉型與變革階段房企高管離職的新特征。

(作者為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

 

 

 

編輯:吳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484

陸資垂涎台灣電子龍頭的三個誘因 除了紫光併力成 還有下一步?

2015-11-16  TWM

目前台灣電子大廠,本益比約在八至十二倍,且技術也比中國領先一大步,對中資來說,簡直是便宜又大碗。專家認為,DRAM與IC設計,是中國首要購併目標,下一步,可能會瞄準面板業。

兩岸政治還停留在「一中各表」,兩岸企業「一中架構」逐漸成形,這股力量,可能是電子大廠意想不到的買盤。「股價超跌階段,本來就是大股東、長線投資人回補的絕佳時機,以免公司被人購併。」富傳金融資產管理執行長陳冠升說,像日月光購併矽品,及近期陸資頻頻購併台資企業,就是最好例子。

不論是證所稅促使大戶、中實戶資金外移,或長期產業結構失衡,都是大盤交投日益清淡、個股本益比下滑的原因。正因如此,當購併號角陡然吹響,除了一線大廠主動出擊,陸資挾國家資源、挑精揀肥,都可望讓風光不再的大廠,再次成為投資人的焦點。

「中國企業當前只對兩種公司有興趣,一是他們缺的,另一是他們想要的。」台新中國通基金經理人施昶成近一年在中概型基金操作績效居冠,他認為,中國即使砸大錢,半導體國產化還是緩不濟急,因此最缺乏規模夠大、具競爭力的IC設計公司;他們想要的,則是切入障礙相對低的記憶體廠。

本益比不高 加強購併動機施昶成認為,從挖角DRAM大將高啟全到入股力成,皆顯示陸資購併將以半導體產業為核心;未來最可能的目標,則是IC設計廠。一旦陸資再出 手,勢必帶動台股比價效應,有利推升相關個股本益比。如果接下來,北美半導體後段B/B值(設備訂單出貨比)走高,第四季半導體業表現就可能落底回升。 「過去三年, 北美B/B值都在四月前後見高點,八、九月落底,若陸資持續購併,加上產業回溫,相關個股將有價值重估行情,」施昶成強調。

陳冠升也認為,紫光以每股七十五元拿下力成二五%股權,本益比約十五倍;相較之下,一線封測廠日月光、矽品,目前本益比約十二至十三倍,顯然被低估。

「簡單講,紫光出價十五倍(本益比)來買力成,對不到這個價位的其他電子龍頭,絕對有激勵作用。」陳冠升表示,細數枱面上電子大廠,從華碩、鴻海、億光、 聯發科到手機機殼大廠可成、鴻準,目前本益比多在八至十二倍;相形之下,中國上市的蘋概股歌爾聲學,本益比約三十倍,封測廠長電科技更超過九十倍。無論市 值或本益比,大廠股價「物美價廉」,價值重估相當具有想像空間。

重置成本誘人 面板也吸睛以重置成本而言,面板也可能被陸資相中。「例如,面板雙虎股價持續低迷,本益比及股價淨值比偏低,但其負債比不到二成,技術更優於中國廠商,自 然有機會成為陸資購併對象。」雖然中國政府早已將面板列為重點扶植產業,積極挖角國際人才,產能大幅擴張,但新建一座八.五代面板廠,成本約十至十五億美 元,畢竟不便宜;陳冠升解釋,相形之下,友達(二四○九)、群創(三四八一)各有兩座及一座八.五代廠。「以目前價位,陸資只要花三三○億新台幣,就能拿 下友達三成股權,等於直接擁有兩座八.五代廠,不是比自己建更有經濟效益?」此外,陸資有興趣的企業,除價位因素,就是有產業代表性及地位的龍頭等級公司

產業具代表性 宏碁獲青睞「比方說,台灣電腦一哥宏碁(二三五三),股價還不到○.五美元,便宜到不行!LED產業的晶電(二四四八)、億光(二三九三),現在市值都不 高,但產量都是全球前幾名,以大陸發展節能產業的需求來看,未來也有機會成為陸資購併的對象。」陳冠升表示,再如電池大廠新普(六一二一)、IC設計龍頭 聯發科(二四五四)、面板驅動IC大廠聯詠(三○三四)等,具產業領先地位、還有長期經營績效可比對的個股,都是獲陸資參股的可能選擇。

「特別是IC設計,以中國整合手機產業的大動作評估,從組裝、DRAM到晶片廠,投資人都可密切追蹤。」總而言之,「紫光效應」宛如照妖鏡,當本益比被低 估的電子龍頭股,改放在「國際盤」檢視,股價自然開始向上反映,這也是近期電子股大漲的主因。至於許多股價超漲的紡織、製鞋等傳產股以及生技股,是否在兩 岸三地資本市場仍能享有超高本益比,則讓市場充滿疑慮。

由此趨勢出發,本著「買低賣高」的不變原則,投資人尋找價值被低估的個股,勝算將大為提升。

撰文 / 歐陽善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992

市場集體誤判春季行情 私募規模激增是誘因?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0495.html

市場集體誤判春季行情 私募規模激增是誘因?

一財網 張婧熠 2016-01-18 18:28:00

多名券商分析師均撰文表示,近一年來市場參與主體格局發生明顯變化,尤其私募基金規模激增,由於私募基金的自身特質和操作習慣對市場影響不斷提升,使其成為年初暴跌的重要影響因素

開年以來急跌了兩周後,大盤再次挑戰市場心理底限。1月18日,滬指開盤即跌破前期低點2850點,盤中更下探至2844點,創近兩年來的新低。即便是此前已趨謹慎、預測大盤震蕩加劇的市場觀點,或也未能言中迅速跌破前低的這一擊;而去年12月起就被寄予厚望的春季行情更現爽約,市場集體誤判。

與去年6、7月首次異常波動後深陷沈默不同,一場查缺補漏的“自我反省”迅速推進。多名券商分析師均撰文表示,近一年來市場參與主體格局發生明顯變化,尤其私募基金規模激增,由於私募基金的自身特質和操作習慣對市場影響不斷提升,使其成為年初暴跌的重要影響因素。但亦有分析師認為,在新股發行節奏和規模、註冊制推進、大股東減持拋壓疏導等問題明朗之前,市場或難出現有效反彈。

什麽導致暴跌

呼聲高漲的春季行情,並未如約而至。今年以來的11個交易日,滬指已跌去18%,創業板指跌近20%,連續急跌,讓市場陷入對集體誤判的反思。這一次,私募基金規模激增、市場主體結構調整所帶來的市場風格變遷,被首當其沖推為加劇暴跌的緣由。

海通證券策略分析師荀玉根表示稱,大股東解禁減持、人民幣貶值沖擊、熔斷機制,是市場開年以來連續暴跌的三大元兇;然而A股半年內出現第三次股災,其背後還有著更為深刻的原因。“在我們看來,這與市場參與主體的變化息息相關。絕對收益投資者占比大幅提高,市場一旦出現回撤,止損賣盤導致跌幅迅速擴大。”

荀玉根列舉數據分析稱,2014年9月,基金業協會備案登記的證券類私募基金管理規模約4400億,2015年9月以來,私募基金規模穩定在1.7萬億左右。公募基金專戶產品規模在過去兩年也出現快速增長,從2013年12月的1.22萬億上升到2015年9月的3.26萬億。

此外,《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去年8月生效後,股票型基金股票投資下限從60%提升至80%,大部分基金對應股票倉位的區間明顯擴大,對應投資手法上也更加重視趨勢交易。

杠桿類產品規模也是不容忽視的影響因素。荀玉根表示,在去年首次股災前,場內融資與場外融資額占流通市值高達7.2%,占自由流通市值15%左右。即便是當下,場內融資余額依舊有1 萬億規模,場外融資預計在2000億以上;仍占流通市值的3.5%,占自由流通市值的7%。這與海外平均水平2%有較大的差距。

參與主體變化對市場產生的影響,已引發了策略研究的關註;而影響這一趨勢的變量,並非只有私募基金規模的增長。“以私募基金和專戶為代表的絕對收益投資者增多、杠桿產品多,使得趨勢投資占比高,下跌時強化趨勢。”對於參與主體變化如何影響市場,荀玉根如此總結。

申萬宏源策略分析師王勝認為,私募的平倉線制度、公募的排名制度等對市場交易主體行為也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銷售渠道和持有人對於私募的回撤控制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這使得下跌過程中,私募減倉更加堅決。“下跌時市場可以抽象為一個一致行動人,上漲卻因為風險偏好的不同而難以形成合力。這是私募基金成為市場主要微觀結構主體之後的必然結果。”王勝說。

值得註意的是,在證監會最新一次例行發布會上,已針對私募基金專項檢查發布了相關通報。除打擊違法、處罰糾錯之外,監管層還將從頂層規則上加強系統完善。目前,基金業協會已發布了《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試行)》並公開征求意見,更多相關配套措施將陸續出臺,力促私募基金行業的規範發展。

後市如何演繹

對於半年來A股的第三次暴跌,有分析師也給予了不同的原因分析。

國金證券策略分析師李立峰就指出,市場對於美國在3月中下旬加息的預期升溫,人民幣匯率大幅波動,都是造成權益類市場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此場景很類似與2015年8月中下旬的市場。此外,未來一段時間內,上市公司重要股東“有序減持”的潛在壓力仍然存在;今年新股發行節奏和數量預期不明,註冊制又推進在即,諸多因素都制約著市場的風險偏好。

集體誤判後的反思與問責,其本意是為了校準,再次連續暴跌之時,多維度市場因素剖析之後,A股行情還將如何演繹?

“只有上述疑惑逐一明朗後,市場向上的空間才能被打開。站在當前時點,我們仍建議以防禦操作為主。”基於市場預期仍未完全明確的邏輯推斷,李立峰對後市相對謹慎。王勝也認為,今年初以來股市的“倒春寒”中,市場的力量讓幅度和節奏總是遠超預期,這次甚至讓投資者嗅到了一絲2008年的味道。

“但現在談是2008年條件還不成熟。”王勝同時強調,當前“錢多+資產荒”的大環境未根本扭轉,當市場快速下跌過程,階段性減量博弈不可避免,但企穩後大概率仍將維持在流動性較為寬松的存量博弈中。市場行情會類似2012年至2013年的走勢,仍有結構性機會,對於行情的反正,其表示,前瞻性、可操縱性強的改革政策落地,並一往無前地推進,將是A股市場扭轉頹勢的充分條件。

荀玉根則表示,伴隨熔斷機制暫停、人民幣匯率穩定,引起年初暴跌的利空因素已在逐漸消退。從盤面特征來看,多空力量已在微妙變化,債券市場利率再次下降,也使得權益資產吸引力回升,年初流動性寬松、政策亮點不斷的特征不變,短期市場有望在急跌後開啟蹲後彈行情。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659

中國人過敏性休克誘因首度排序食物排首位,小麥成最大“元兇”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9763

7月5日,收割機在甘肅省永靖縣鹽鍋峽鎮的小麥田中作業。(新華社 史有東/圖)

中國人發生過敏性休克的誘因有哪些?日前,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在國際上首次發布了中國人過敏性休克的誘因排序,食物成了誘發國人過敏性休克的首要原因。

在不同地區,過敏性休克的誘因存在顯著差異——在美國,花生位列誘因之首,日韓為蕎麥、小麥,新加坡則是燕窩。協和醫院的這項歷時15年的研究,顛覆了此前對於國人過敏性休克誘因的種種猜測,繪出了中國特有的致敏食物譜。

該項研究發表於《亞洲臨床免疫與變態反應雜誌》上。

小麥制品成國人過敏性休克“主兇”

多數人可能並沒有意識到,看似問題不大的過敏,可能會在頃刻間奪人性命。過敏性休克,正是這樣一種可危及生命的全身多系統速發變態反應。它就像潛伏在人們身邊的“刺客”,接觸過敏原後,患者可在幾分鐘之內,從輕微的皮膚癥狀,迅速發展成血管性水腫、血壓下降、心律失常、意識喪失、休克甚至死亡。

作為全國過敏性疾病診療中心,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從2000年-2014年接診的逾千例過敏性休克患者中,按一定標準篩選出907例納入研究。研究發現:食物誘因占77%,藥物占7%,昆蟲占0.6%,其余為不明原因的“特發性”休克。

在對誘發過敏性休克的食物清單進行梳理後,研究人員發現,小麥成了最大“元兇”,占總誘因的37%;水果和蔬菜占20%,位列第二;隨後是豆類和花生、堅果和種子。其中,最常見的致敏水果和堅果分別為桃子和腰果。

研究人員還將907個病例按年齡段分組,發現68%的嚴重過敏反應發生在18-50歲。此外,不同年齡段人群,發生過敏性休克的首因不同——在0-3歲的嬰幼兒中,62%的首因為牛奶;4-9歲的兒童,59%的首因為水果蔬菜。

值得註意的是,在10歲之後的青少年及成人組中,小麥誘發的過敏性休克躍升至首位,且隨年齡增長占比不斷攀升。

專家推測,國內缺少“免面筋”的小麥制品及國人遺傳易感性,或是中國小麥誘發休克比例偏高的原因。日常生活中,面筋蛋白主要存在於小麥、大麥和燕麥的面粉中,麩質過敏癥患者對其十分敏感。

藥物誘發過敏性休克為“小眾”

據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主任尹佳介紹,誘發過敏性休克的致敏藥物分析,也是本研究的一大亮點。

在此次的研究人群中,由藥物誘發的過敏性休克,排在第一位的是中藥,占37%,其中,清開靈註射液、雙黃連註射液、魚腥草註射液最為常見。抗生素、解熱鎮痛類藥物位列第二、三位。

註射液可直接註射入人體的組織、血管或器官內,吸收快,作用迅速。特別是靜脈註射,藥液直接進入血液循環,出現過敏反應的幾率也比口服、外用等方式高。

值得慶幸的是,只要積極防範,大多數的過敏性休克都是可以避免的。不過,尹佳團隊的研究顯示,在過敏性休克的急救方面,70%的患者在發生嚴重過敏反應急診處理時,使用糖皮質激素,僅有25%使用腎上腺素。而在美國,腎上腺素的使用率高達79%。

“目前國內醫生對過敏性休克認識不足,特別需要對醫生、患者以及家屬進行培訓教育,提高對腎上腺素在過敏性休克治療中重要性的認識。”尹佳說。

在急救中,正確使用腎上腺素的方法是肌肉註射。腎上腺素可以在短時間內收縮全身血管,增加心肌收縮力、回心血容量,迅速提升血壓。“掌握腎上腺素肌肉註射方法,關鍵時刻能救自己或家人一命。”尹佳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447

收緊審批增「啤殼」誘因 周顯

1 : GS(14)@2015-10-21 03:26:4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話說由於近日創業板新股喪炒,一升就是幾十倍,這當然引來了監管機構的嚴重關注。其中的一個傳言,是證監會要求港交所收緊創業板的審批,以防止「啤殼」。另一個則是安永亞太區上市服務主管合伙人蔡偉榮表示,創業板的定位與主板不同,是一個讓企業較容易上市的地方,若過度規管,將令其重返無股上市的「喪屍板」時期,與「活化」的目標矛盾,認為現行制度已足夠。
广告


對於以上的言論,我只能夠說一句:「這些人究竟懂不懂得股票?究竟懂不懂得市場的基本運作?」

規管少 「啤殼」無利可圖

首先,收緊創業板的上市審批,可以防止「啤殼」,這是對的。但是,如果創業板的新股上得愈少,則其股價也會因供應減少而增加。簡而言之,如果把創業板的上市審批收緊了,則現有的殼價會升,創業板新股也會炒得更勁,這應該是中學生也明白的道理吧?至於無股上市的「喪屍板」時期,且讓我又作一回老師,教授一下安永亞洲上市服務主管合伙人蔡偉榮。

話說在創業板初成立時,上市審批十分寬鬆,大量低水平的公司於創業板上市,結果令股價不升,股民卻步,結果就是殼價大跌。在最低潮時,殼價跌至800萬元,但上市費用則超過1000萬元,這自然無人上市,就是「喪屍板」的時期了。後來,交易所有見及此,就收緊了上市規則,即是減少了潛在供應量,這有效令到創業板的價值大增,所以,在2003年至今,主板殼價升了10倍,但創業板殼價則升了40倍,升幅遠遠高於主板。

所以,當年創業板的無股上市,並非因為過度規管,反而是因為規管太少,令到上市太多,上市根本無利可圖。反而,如果規管更多,殼價會升得更快,這會令到更多公司意圖上市,結果是,它們將有更多的誘因去「啤殼」,也會用更高的成本、更精密的方法去「啤殼」。

[周顯 投資二三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374

體育園提案誘因減至1.2億元建制即撐撥款 泛民斥開壞先例

1 : GS(14)@2017-06-10 13:04:28

【本報訊】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將審議造價近319億元的啟德體育園撥款,由於不少議員對政府為落選入標者提供1.8億元「提案誘因」有異議,政府願將金額減至1.2億元,並接受建制派建議,將保證金由2億加至10億。民建聯已即時表態支持撥款,民主派指政府有關讓步,不足以提升日後體育園營運者的營運誘因,要求政府承諾設中期檢討。記者:林俊謙特首梁振英及港府希望在立法會休會前,通過啟德體育園項目撥款。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透露,政府會將啟德體育園撥款申請,排在沙中綫後交予財委會審議。


保證金加至10億

劉稱上周五會見政府後,得悉政府聽取建制派意見,雖保留提案誘因,但答應由原本邀請4間承辦商入標改為3間,令需補貼落選者由3間減至2間,並將原來1.8億元減至1.2億元,他形容提案誘因只是項目中的枝節,不希望一個大型項目因小枝節而未能通過。劉國勳又指,政府在保證金問題也接受建制派建議,由原本2億元提高至10億,認為做法對政府和啟德體育園都是一種保障,令中標者不能經營不善,否則會被沒收10億保證金;又指政府亦願意考慮設立諮詢架構,讓體育界、工程界和立法會議員加入,共同監察體育園發展,檢討體育園營運,並制訂指標作為日後監督所用。由於建制派認為政府已接納意見,所以會在財委會支持相關撥款。民主黨立法會議員鄺俊宇則堅持,提案誘因會開壞先例,亦不認同增加保證金有助提升營運者的營運誘因,認為設中期檢討更有用;鄺又強調支持體育發展,但不希望啟德體育園項目淪為商業掛帥的大白象,現階段不會考慮支持通過項目。另外,財委會主席陳健波表示,他希望本月最後兩個星期四的立法會大會時段可讓給財委會開會,但指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好似好為難」;陳又表示,若大會可讓路,最逼切要處理的啟德體育園、沙中綫、東涌填海撥款,有較大機會通過。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08/2004839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8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