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搶救無望世代 30、40歲 就該懂的十個「覺悟」50歲不再位錢煩惱

2012-9-3   TWM



碩士生爭搶22K工作,經濟成長率今年將跌破2%,無望情緒如瘟疫般在年輕世代蔓延。

搶救無望世代,最務實的作法應從搶救自己的口袋做起,從現在開始,你至少必須具備三個「早知道」:早知道時間的威力,決定你存錢的速度;早知道知識的重要,決定你口袋的深度;早知道機會的可貴,決定你財富的厚度。

30歲如果還不覺醒,等於把責任推卸給未來的你,而奮起的力量總是在深刻覺醒後最強大!

撰文‧謝富旭 研究員‧楊寶楨五十歲後的你,還在煩惱柴米油鹽醬醋茶?還要為子女的教育費用焦慮?還在擔心退休金的著落嗎?如果是,那可能代表你人生的苦戰將持續下去。

來到五十歲,人生大約已經過了三分之二,在財富追逐的競賽中,你的體力與心力漸漸出現疲態。就算五十歲的你已經擔任公司高階主管,但一次嚴重經濟不景氣,或公司經營不善,要再找到一份薪水與原本相當的工作,極不容易。

五十歲的你,如果在職場的發展不上不下,來自職場後輩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壓力,更會使你焦慮不已;更糟的是,如果五十歲的你,在職場上仍不順遂,無情的淘汰 浪潮恐將把你淹沒。簡而言之,五十歲前如果沒有一定程度的財務準備,五十歲後你面對工作、健康、家庭……等人生重大劇變風險的承受度,已經在驟然衰減。

因此,五十歲,人可以不退休,但追逐財富的腳步一定要放緩,你才能活得從容,活出自在。這是每個人都該面對的課題,今年四十七歲的劉力勤(化名)的故事值得令人深思。

劉力勤在某大報社擔任美術編輯,太太在電子公司上班,夫妻兩人每月收入合計達十一萬元左右,育有一子的他們,今年終於繳清了房貸。「這棟房子買的時候總價 五八○萬元,我們裝潢又花了一百多萬元,向銀行貸了四五○萬元後,每月有結餘我們全都拿來繳房貸。辛苦還了整整十二年,連一點寬限期(期間只須繳交貸款利 息,不攤還本金)都沒動用到,買房後從未出國旅遊過,甚至不敢生第二個孩子,為的就是要盡快繳完房貸。」劉力勤面露無奈地說。

你不該理財太保守……

所得全拿去繳房貸 年近五十仍憂慮生活繳清房貸的劉力勤照理來講應該如釋重負,但現在他對未來的焦慮卻不減反增。因為他老婆最近因公司縮編人力而遭解雇,拿了近三十萬元的遣 散費,加計這筆錢,夫妻手中的現金存款僅五十萬元。「我任職十五年的報社,獲利狀況大不如前,這幾年我沒加薪,年終獎金也逐年萎縮。」他憂心地說,「一家 三口現在靠我一個月五萬元的收入勉強打平,我真不知道未來退休後要拿什麼養活自己。」雖然劉力勤位於台北市萬華區的房子增值了逾一倍,目前市值約一千三百 萬元,他苦笑說:「我覺得自己好像是坐在黃金堆上的窮人,就算擁有千萬資產又怎樣?快五十歲了,照樣為生活勞碌奔波,對未來惶恐不安!」「我反而羨慕有些 同事,不急著還清房貸,精於投資理財,錢滾錢不斷地變大!」他說,「假使我現在手上有個四、五百萬元現金,即使房貸只還了一半,還剩二百萬元,我想心裡也 會踏實許多。」南台科技大學財金系助理教授朱岳中說:「理財過於保守原本不是什麼缺點,但在超低利率時代,卻可能是嚴重的缺陷。」「以劉力勤的例子,如果 他不急著繳清房貸,每月至少可拿兩萬元進行投資。以年報酬率八%計算的話,十二年就可達四八四萬元,而房貸繳到只剩一六○萬元。」朱岳中說:「同樣是擁有 價值一千三百萬元房地產,一個是繳清房貸,但手上現金所剩無幾;另一個房貸餘額剩一六○萬元,但手上現金近五百萬元,兩者的財富感截然不同。」朱岳中進一 步解釋,如果再過個八年,劉力勤五十五歲時,複利效果將使財富差距加速擴大。因為,一個類似劉力勤狀況,懂得在低利率時代慢慢繳房貸,把多存下來的錢投入 每年報酬率八%投資工具的人,在五十五歲不僅完全繳清房貸,還額外擁有高達一一八五萬元現金。而急著繳清房貸的劉力勤,即使在四十七歲能每月拿出四萬元投 資,到五十五歲時也不過擁有五三九萬元,兩者財富相差一倍以上。

你不該太晚理財……

近半中年人後悔年輕時沒有受到啟蒙像劉力勤一樣,年屆半百的中年人還在為錢煩惱的並不是少數。根據今年七月《今周刊》與波仕特市調公司、聚財網,以及台北 市社區大學理財課程老師(針對其上課學生)合作的問卷調查,詢問四十歲至六十五歲的受訪者,「現在最大的煩惱是什麼?」在回收的七八○份有效問卷中,高達 四二.六%的受訪者表示是家庭財務問題,比居次的職場成就感低落及健康問題,足足高出二十六個百分點。

這份問卷同時凸顯出,台灣四十歲至六十五歲的中、壯年人口,普遍處於財富準備度不足的窘境。因為高達七一.一%的受訪者其財務自由度,意即理財性收入(指 房租、投資資本利得、投資孳息或版稅及權利金收入)占年度家庭總支出比重低於三○%;財務自由度達五○%以上的受訪者僅有一四%。

有趣的是,高達四八.二%受訪者認為,若要在五十歲後不再為錢煩惱,年輕時最應該做的事是「努力學習投資理財」;其次是「努力尋找創業機會,大膽嘗試」,比重為一三.六%。這顯示出,多數人後悔理財教育啟蒙太晚。

至於過了知天命之年,若想財務自由,該擁有多少財富?高達三三.六%的受訪者認為,扣除自住房子的價值外,至少必須擁有新台幣一千萬元的現金。

知名理財部落客、同時也是暢銷書《第一次領薪水就該懂的理財方法》作者蕭世斌指出,擁有一千萬元,以穩健的投資報酬率六%來算,每年就有六十萬元的孳息, 大約是尋常家庭一年的生活基本開銷。所以,大多數人希望能在五十歲前擁有一千萬元現金,是「不過分、很合理的期望」。

問題是,這個期望,大多數人卻都可望而不可即。問卷顯示,擁有一千萬元淨資產(包含自住房屋,扣除房貸與其他負債)的受訪者僅二一.三%。這代表,每五個人中僅一人擁有千萬元以上身價,而且其中還包括自住房屋。

你應該把時間當朋友……

王瀅少年買股賺第一桶金 累積四棟房要如何能在五十歲前,擁有至少一千萬元的資產?如果我們把這個命題視為單純的計算題,蕭世斌精算出:年報酬率六%的話,每月投入二萬一六四三元,持續二十年就可以達到一千萬元現金。

但是,人生並不是一道計算題,更多的時候,是一道又一道的選擇題。在人生每個關鍵階段,早一點覺悟,懂得做出正確選擇,比只會埋頭苦幹,在機會降臨時不知去掌握,或不敢去做選擇的人,更能翻轉你的勞碌命運。

「懂得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二十六歲就出道,現年三十三歲的藝人王瀅,幾年前曾在台北市中正區買房獲利五○%以上出場,接著在大安區置產,一度擁有高達四 筆房產。目前她還自行創業代理Barbie包包與配件品牌,在百貨公司設有專櫃,儼然是演藝圈精通投資理財與創業的小富婆。

王瀅說,她投資理財上的「早熟」主要是拜母親所賜。她十四歲那年,父母親協議離婚,「精於理財的母親,勤學股票與房地產投資,現在是位身價不菲的貴婦;而 當牙醫的父親,雖然收入頗豐,卻酷愛名車,雖然現在也過得不錯,但財富成就遠不如母親,日子也沒母親過得自在。」「媽媽一直灌輸我一個觀念,趁年輕賺錢能 力強時,趕快買進會增值的資產,如股票或房地產,會貶值的資產盡量延後買。因為早知道這個道理,讓我的財富之路走得順遂!」王瀅說。

王瀅聽媽媽的話,十六歲時就買了人生第一張股票。「媽媽不僅幫我選股,也教我操作股票的技巧。」十八歲時,靠著媽媽代為操作股票,王瀅已賺到第一桶金。她 把這一百萬元投入人生第一棟房子的頭期款,再利用租金繳房貸。這個抉擇幫她日後一度在大安區擁有四棟房子,打下了地基。

王瀅的理財經驗告訴我們,理財第一個要具備的「早知道」在於:把時間當作朋友,否則時間將成為敵人。世新大學財金系教授郭敏華進一步解釋:「年輕人理財的 起步,如果是選擇先滿足眼前欲望而過度消費,那麼時間將是導致你財富貶值的最大敵人;如果不幸落入負債,你還將遭到時間的懲罰,使得人生更加難以翻身。」

你應該慎選理財夥伴……

把家中財務大權交給有能力處理的人這次的問卷調查也顯示出,「勤儉持家」是多數財富自由度已經達五○%以上的人,認為自己能達到這個程度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精於房地產、股票或其他投資」,占比二○.七%;「正職收入比一般人豐碩」則居第三,占比一六.七%。

懂得把時間引導成對你財富累積有利的「良友」後,接下來則必須思考如何提高投資效率,縮短財富累積時間。《今周刊》曾經報導過的台股投資達人,現為高職老 師的陳重銘這麼說:「我認為我人生中做最對的兩件事是:一是把存下來的錢一半以上買進台積電股票,長期持有;另一件就是,把家中財務大權從老婆手中爭取到 我手中。」陳重銘說,剛結婚時,觀念也與一般人一樣,認為錢應該交給太太管,因為女人總是比較保守穩健,被認為比較會理財。「但我太太只對影劇新聞有興 趣,對財經新聞冷感;雖不至於亂花錢,卻不見她曾充實自己的投資理財知識!」看到這種情況,陳重銘很擔心,決定把原本存在太太戶頭的錢全部轉到自己的戶 頭,讓太太很不高興。「但時間證明,我的作法是正確的,因為我最近不小心瞄到她投資快十年的基金戶頭,竟虧損六○%以上。我想,好險,是我管錢!」所以, 五十歲前存夠老本,第二個要有的早知道在於:金錢應該與知識為友,不要為了親情或愛情的牽絆,而把財務大權交給不懂金錢的人。

時間可以讓金錢積少成多,知識可以讓金錢從呆錢變活錢。然而,即使你三十歲前存到一百萬元,四十歲前懂得運用理財知識,將報酬率從三%提高到六%以上;但 一個收入普通的上班族家庭,要在五十歲前繳完房貸之餘,還存下至少一千萬元,仍很吃力。這時,你需要第三個早知道:讓活錢變成大錢,臨門一腳的關鍵力量是 ──危機入市的勇氣。

你應該勇於危機入市……

失業男趁金融海嘯投入積蓄 獲利一倍這次的調查中,有二成六的受訪者表示,在家庭財務上最大的煩惱是,距離退休已經沒幾年,仍存不到足夠的退休金。如何在短時間內讓退休準備金倍增?五十二歲章鈿的故事深具啟發性。

「從賺到第一桶金一百萬元開始,我就有紀律地理財。」章鈿說:「扣除生活開銷後,我把錢分三份,第一份繳房貸,第二份繳儲蓄險保費,第三份做股票或基金等 較高風險的投資。」章鈿解釋,買房與儲蓄險雖是較被動與保守的投資,卻具有強迫儲蓄的效果,這對收入不差的白領階級來說,不失是一種有紀律與穩健兼顧的理 財方式。四十歲時,他存足一筆錢,便到中國與人合夥軟體公司,但因為去得早,案子太少,三年後他又回到台灣,到上櫃公司艾群科技擔任副總經理。

百萬元以上的年薪加上公司配的股票,他認為自己一定可以在高科技產業終老退休。但是,人算不如天算,科技業激烈的競爭,讓艾群軟體產品節節敗退。○八年的 金融海嘯,企業凍結科技產品支出,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我眼睜睜看著手上二十幾元的公司股票下市,變成一文不值。更慘的是,連最起碼的遣散費都 拿不到!」當時已四十八歲的章鈿嘗到人生中最大的打擊──失業。

「公司結束前,我為我的人生做了一次清點。」驀然回首,他才發現自己從四十歲到四十八歲,雖然一直忙碌奔波,但拚事業的同時,也沒忽略理財,「我把工作收 入持續繳台北內湖一戶出租房子的貸款,以及買進股票,創造出的被動收入還不差。」當時,一位銀行理專好友建議他,趁海嘯低點買進基金與股票。他盤點一下, 手上還有一些錢,便幾乎全數投入,獲利超過一○○%出場,嘗到了在職場失意,卻在投資市場得意的人生甘苦滋味。

「這對在金融海嘯失業又拿不到遣散費的我,真的是艘寶貴的救生艇。」因為危機入市讓老本更加充實,章鈿放心了,於是決定放空一年,專心寫完之前拖很久的博 士論文,「作為人生歸零的一個新起點。」寫完論文後,章鈿緊接著考取了註冊金融理財師證照(RFS,由美國金融管理協會認可的一種理財證照)。目前在台北 市大安、松山及文山區擔任社區大學投資理財課程講師,並與企管公司合作,擔任企業員工訓練的講師。「你不要看我頭髮全白了,我現在還會寫Java程式!」 他自豪地說:「我兒子已經大三了,再一年就要進入職場,肩上負擔就減輕許多,我把這份工作當作興趣,還滿快樂的!」

你應該持續訂目標……

時間+知識+機會 累積財富不二法門多數人若中年失業,可能會把老本守得更緊,但章鈿逆向操作,卻讓他在短短一年,手上資金翻倍,成為他勇敢轉彎的後盾。「不論工作多忙或手 頭多緊,最好還是挪出一些錢投資股票或基金,它可以增加你對財經知識的興趣,以及與社會的連動感。如此,等市場非理性下跌,你才會有sense(意識)危 機入市!」章鈿強調,年輕時就培養清楚的理財觀念,工作再忙也持續關注市場,養兵千日用於一時,這些知識與經驗,助他漂亮達陣。

金錢是中性的,它沒有個性,並不會自己變多或長大。金錢要由少變多、由多變大、由大變有意義,需要靠人驅使。唯有讓金錢加上時間、知識以及機會的加持,才能成為有意義財富。早知道這三點的重要,為自己訂下人生每個階段的財富里程碑,五十歲後才可能不再為錢煩惱。

三個早知道讓人生財富格局大不同如果這樣,50歲後仍為錢煩惱……

當月光族

24歲,出社會領第一份薪水時,以滿足消費欲望為優先,買了一輛車,每月繳1.3萬元車貸,成為月光族。

只放定存

30歲,銀行戶頭幾無存款,只好每月存下2萬元。但因為疏於投資理財知識的培養,存下的錢只敢放年利率僅約1%的定存。

存錢買房

36歲,結婚後手上約有80萬元的現金,不夠繳房屋頭期款,只得與太太很努力地每月存下6萬元,作為購屋基金。

耗盡存款

40歲,終於存到300萬元,買了第一棟房(貸款500萬元),繳了頭期款與裝潢費用後,已經所剩無幾。

房貸壓身

52歲,把每月所有的結餘,全部用來還銀行錢。才不過12年的時間,已經還清了房貸,但銀行存款卻少得可憐。

退休堪慮

55歲,過去3年加緊存錢,也勤學投資。即使每月存下6萬元投資,達到年報酬率6%,但3年下來手上現金卻僅有237萬元,對未來退休生活的財務焦慮不已。

如果這樣,50歲後財富自由……第一個早知道:時間是累積財富的最好朋友,也是最大的敵人。

訂下目標

24歲,出社會領第一份薪水時,訂下每月存1.3萬元的目標,30歲存到第一個100萬元。

第二個早知道:知識能使小錢變活錢,無知則可能讓你一無所有。

開始投資

30歲,隨著薪資的增加,每月存款提高至2萬元,投入年報酬率8%的股票或基金。

計畫買房

37歲,累積到330萬元,結婚後買第一棟房,頭期款加裝潢共計支出300萬元,存款剩30萬元。

第三個早知道:懂得危機入市之道,能讓你少為錢奮鬥好幾年。

穩健投資

38歲,與妻子共同打拚,繳房貸之餘,訂下月存3萬元目標。投入更穩健的投資,追求年報酬率6%的目標。

逢低進場

45歲,投資理財經驗臻於成熟,雖然仍有房貸壓力,但將手上343萬元的資金,拿出一半約170萬元大膽逢低買進,獲利50%出場。這時已累積約428萬元現金。

房貸將盡

50歲,過去5年,每月3萬元投資的步調未變,這時已擁有780萬元現金。同時,原本500萬元的房貸,僅剩150萬元。

手握千萬

55歲,房貸終於繳清,靠著每年6%的穩健投資,手上的現金也達到1000萬元以上,每年孳息以6%計算就有60萬元,已經達到可退休狀態。

中壯年財富準備大調查

近半中壯年最煩惱家庭財務問題你現在最大的煩惱是? 單位:%

家庭財務問題 42.6

˙職場成就感低落 16.6

˙健康問題 16.3

˙兒女就學 13.1

˙兒女就業 6.3

˙夫妻感情問題 2.7

˙親子感情問題 2.4

針對家庭財務問題,你最大的煩惱是? 單位:%˙離退休已經剩沒多少年,存錢速度太慢, 仍存不到足夠的退休金 26.0 ˙兒女教育費用 15.5 ˙生活開支捉襟見肘 15.4 ˙房貸及其他負債壓力仍相當沉重 12.7 ˙怕自己活太久,退休金不夠用 12.2 ˙害怕失去工作,或已經失業 9.5 ˙兒女已經完成學業,卻因薪資過低或找不到理想工作,成為啃老族 8.7 逾9成中壯年還無法達到財富自由 單位:%請問你目前擁有的家庭淨資產(含自住房屋,扣除房貸與其他負債)位於哪個區間?

˙負債 20.8

˙0~300萬元 27.3 ˙301萬~500萬元 14.4 ˙501萬~1000萬元 16.2 ˙1001萬~2000萬元 11.3 ˙2001萬~3000萬元 5.9 ˙3001萬元~5000萬元 2.8 ˙5001萬元以上 1.3 請問你每年的理財收入占家庭支出多少比重? 單位:%

˙10%以下 46.9

˙11%~30% 24.2 ˙31%~50% 14.9 ˙51%~70% 8.9 ˙71%~99% 2.8 ˙100%以上,我已經財富自由 2.3 50歲後不再為錢煩惱,過來人建議你這麼做你建議年輕人,在50歲前必須擁有多少資產(不含房子),才不會為錢煩惱? 單位:%

˙300萬元 7.0

˙500萬元 17.3

˙1000萬元 33.6 ˙1500萬元 11.4 ˙2000萬元 11.8 ˙3000萬元以上 18.9 你認為50歲後若能不必為錢煩惱,年輕時最應該做的事是什麼? 單位:%˙努力學習投資理財 48.2 ˙努力養成儲蓄習慣 14.2 ˙努力尋找創業機會,大膽嘗試 13.6 ˙培養第二專長或學好外語,開拓賺錢機會 12.2 ˙努力工作,在職場發光發熱 10.0 ˙努力教育兒女,養兒防老 1.8 如果人生能重來,請問你會在人生哪個階段就開始重視財富累積的重要,訂好自己的生涯理財計畫? 單位:%˙出社會正式踏入職場時 51.3 ˙開始有固定零用錢時 30.4

˙18歲時 9.5

˙存到第一個100萬元時 5.1

˙結婚時 2.2

˙第一個孩子出生時 1.5

調查說明

樣本來源:針對40~65歲受訪者,波士特網路問卷650份,聚財網網路問卷80份、《今周刊》讀者40份、台北市社區大學理財課程學生110份調查方 式:網路加實體問卷調查期間:2012年7月30至8月10日樣本數:共回收有效樣本數780份抽樣誤差:95%的信心水準下,正負3.51個百分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960

《試算篇》領第一份薪水就該懂的退休準備 簡單3 步驟 算出你的退休金缺口

2013-03-04  TWM
 
 

 

「退休,我到底該存多少錢才夠?」「我要怎樣算出我的退休金缺口?

又要怎樣配置?」「現在做,還來得及嗎?」這些疑問,是許多人在退休前最常提出的問題,而這些疑問都能在概算下獲得解答。

撰文‧許樶文

「我今年才三十歲,存買房基金、生活費都快不夠用了,怎麼可能還有辦法存退休金?」在製造業上班的王先生說出了許多三十世代人的心聲。

「但退休準備應該要越早開始越好,不管幾歲的人,只要出社會工作領到第一份薪水,就該為自己的退休做準備。」財團法人文向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林文英強調。

每花一分錢 就加上二成儲蓄金存起來林文英提到,許多年輕人認為應該要先成家、買房讓自己有安定感,眼前許多經濟準備都比退休重要,退休是最後一個順位,而做完前面這些當務之急的規畫,哪來的閒錢準備退休?「這些觀念沒錯,但還是能為退休金精打細算。」林文英說,年輕人能透過一些小技巧去儲蓄,例如每花一分錢,就加上二成的儲蓄金存起來。林文英進一步解釋,如果買一瓶牛奶要二十元,當下要多存四元,一個月下來,就能存到比開銷多兩成的資金,這筆錢就適合拿去投資,為退休而準備。

而不論哪個世代的族群,計算自己退休金的主要原則皆是相同的,「保險永遠是填補原則,不需要買多,只要買到社會保險不足的部分就夠了。」金管會副主委、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系特聘教授王儷玲強調。

王儷玲表示,計算自己退休金缺口,第一步可以先勾勒出自己想要的退休生活,到底需要多少資金,而這些資金就可以計算出每一年自己的財務該如何規畫。

接著,再去計算自己從社會保險中、也就是勞保、勞退能拿到多少補助,而需要的資金去扣除這些補助還有多少缺口。

配置年金險 可以所得替代率兩成估算王儷玲強調,並非要你把所有的退休金缺口都靠年金險補足,但至少年金險要是退休金計畫中重要的一個配置,「年金險的配置大概在所得替代率的兩成左右,會是比較妥當,當然配置比例必須依照個人當時狀況、風險屬性再去做調整。」例如,年輕族群因為有時間上的優勢,想要過比較富裕的退休生活,能用長時間累積,放大複利滾存效果,但時間上越接近退休的人,腳步就要加快。

中國人壽宏觀通訊處業務協理梁建芳便認為,超過四十五歲的族群,就該加快累積退休金的腳步,每個月必須要多提撥一些資金給退休帳戶,「趁現在自己還有收入、還有能力時多做一些,就能避免活越老、越沒錢花的不安感。」至於已經逼近退休時間的六十世代,現在則該多找能讓自己有固定收益的商品,且風險越小越好,「即期年金就完全符合即將退休族群的選擇。」台灣人壽炳為通訊處資深區經理林玟政說。

不論哪個世代,都有適合自己的退休年金商品,最重要的不是選哪個商品,你應該意識到退休金準備問題及早開始規畫。

要有多少年金險才足夠?

步驟一:退休費用預估

每月支出

食宿開銷 2萬元╱月 醫療儲備金 5000元╱月自我進修 5000元╱月 自由運用 5000元╱月日常娛樂 5000元╱月 其他支出 5000元╱月合計(月):45000元

X 12個月

合計(年):540000元

年度支出

長程旅遊 10萬元╱年 短程旅遊 5萬元╱年

其他費用

合計(年)15萬元

→退休後,我每一年的總支出是 69萬元步驟二:退休後的可用資金預估

每月收入

勞保 17000元

勞退 8000元

房屋租金

基金月配息 5000元

兒女供養

其他收入

合計(月):30000元

X 12個月

合計(年):360000元

每年收入

股票股息收入 24000元

存款總額 12萬元

其他收入

合計(年):14萬4000元→退休後,我每一年的總收入是 50萬4000 元步驟三:依預定退休時間,

選擇適當的年金險類型

30歲→距離退休25年以上,適合變額年金險

55歲退休 65歲退休

缺口10萬至15萬元 年繳7.5萬元(每年約領回12.4萬元) 年繳4.3萬元(每年約領回12.1萬元)缺口15萬至20萬元年繳11萬元(每年約領回18.3萬元)年繳6.5萬元(每年約領回18.5萬元)註:以變額年金險、繳費20年計算,平均投資報酬率為4%40歲→距離退休15?25年,適合變額年金險

55歲退休 65歲退休

缺口10萬至15萬元 年繳13萬元(每年約領回12萬元) 年繳7.6萬元

(每年約領回12萬元)

缺口15萬至20萬元 年繳19.5萬元(每年約領回18萬元) 年繳11.3萬元

(每年約領回18萬元)

註:以變額年金險、繳費15年計算,平均投資報酬率為4%50歲→距離退休5?15年,適合利變年金險

55歲退休 65歲退休

缺口10萬至15萬元 年繳21萬元(每年約領回12萬元) 年繳18萬元(每年約領回12.2萬元)缺口15萬至20萬元年繳32萬元(每年約領回18.3萬元)年繳27萬元(每年約領回18.3萬元)註:以利率變動年金險、繳費10年計算,平均宣告利率為2%→隔年就退休,適合即期年金險55歲退休(目前約54歲) 65歲退休(目前約64歲)缺口10萬至15萬元 一次繳清438萬元(每年約領回15萬元) 一次繳清373萬元

(每年約領回15萬元)

缺口15萬至20萬元 一次繳清584萬元(每年約領回20萬元) 一次繳清497萬元

(每年約領回20萬元)

註:以即期年金險試算

結論:我該補的退休金缺口(年)69萬 – 50萬4000 = 18萬6000(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519

別急著解定存還房貸 美元還是保值首選 美國升息 你該懂的三個密碼

2015-07-20  TWM


美國可能在今年底之前升息!該解定存用力還房貸嗎?免得房貸利率因升息節節升高吃不消;還是該多買美元?免得升息後美元升值走勢不回頭,出國換匯時才吃到苦頭。這些問題的解答,其實都藏在過去美國重大的升息循環歷史中!

撰文•蔡曜蓮

美國升息議題從去年開始就一直喊「狼來了」!儘管如此,市場的預期效應仍益見發酵。升息不單是央行總裁與經濟學家的議題,身為市井小民的我們要問的是,究竟美國升息會對我們的生活與新台幣匯率造成什麼樣的衝擊呢?

首先,美國升息會不會連帶提高台灣央行的利率?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先檢視近二十年美元三次重大升息循環的歷史。

若以較明顯的升息循環來劃分,可分三個時期,分別為一九九四年至九五年、一九九九年至二○○○年、○四年至○六年。央行總裁彭淮南於一九九八年上任至今, 因此檢視央行的重貼現率如何因應美國升息,可先略過九四至九五年彭淮南未掌權的升息段,從後兩次升息造成的利率變化看起。

密碼一:台灣升息緩,

至少慢三個月

一九九九年六月三十日美國聯準會升息一碼(○.二五個百分點),升息循環啟動,此次升息一直持續到二○○○年五月中旬,總計升息一.七五個百分點,後續隨 即因網路泡沫而於隔年下調逾四.七五個百分點;然則在網路泡沫危機未全面擴散前,央行晚了聯準會約九個月才決定升息,從二○○○年三月二十四日始調升重貼 現率半碼,延續至該年六月二十九日,共僅略升息一碼。

○四年六月三十日,聯準會宣布升息一碼,此次升息循環持續至○六年六月底,利率由原本的一.二五%調升至五.二五%,總計調升四個百分點;此次升息台灣約 晚了三個月,央行的重貼現率從○四年的十月一日調升一碼,跟進美國的升息步調,央行至○八年六月底結束升息,期間調升兩個百分點。

從以上兩次經驗可以看出,台灣的升息時點起碼慢了美國三個月。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指出,一般而言,在聯準會展開動作後,台灣不會立即跟上, 尤其台、美央行的開會頻率存在落差,錯落的開會時間使得台灣央行能暫時按兵不動,觀察總體經濟與國際風向再採行決策。

重貼現率一旦變動,緊跟著改變的就是與民眾切身相關的存款利率。一九九九年至二○○○年升息段,央行的調幅微乎其微。這裡以○四年至○六年的升息段作為分析時期。

密碼二:

存款利率增幅,大過房貸當央行於十月調升重貼現率,國內主要銀行的一個月期存款牌告利率平均由原本的一.○五%躍為一.六四%;一年期存款牌告利率平均由一.四%漲至二.一三%,兩者漲幅逾五成。

存款利率加碼後,接著受牽連的就是指數型房貸。若以土地銀行為例,○四年升息時,指數型房貸的指標利率由一.四三%攀升到二.○四%,兩年內漲幅四成;房貸利率小於存款利率的漲幅,使民眾無須急著解定存還房貸,該注意的是房貸的調整頻率。

指數型房貸的利率調整分為「季調」、「月調」兩種,逾九成的房貸戶都屬月調指數型房貸。降息時期,若選擇月調利率,民眾可加速享受到降息的好處;升息階段 就得選擇季調,才能延緩房貸的上漲壓力。不過,不是所有銀行都通融民眾轉換,僅有部分銀行願意以加收一千元至三千元不等的手續費,或以「個案」處理。

若升息,房貸支出增加是必然,短期對股市的衝擊也難以避免,但熬過初始的震盪後,冷靜看待周遭實際的投資環境,甚至應該思考,如果央行敢升息,必定也是對 未來的經濟前景有相當把握,股市的走勢未必會令人失望。若因為美國升息,急著解定存、還房貸,反而可能錯失投資機會。

美元匯價隨著升息訊號釋出而水漲船高。一旦美元真的升息了,新台幣的匯率又會如何波動?

密碼三:新台幣看貶機率大先從美元兌新台幣說起。直覺上,當美元升息,新台幣的匯價理當走貶。但事實卻是,從九九年至二○○○年的升息段看來,美元兌新台 幣的匯率從九九年六月的三十二.二八元,至二○○○年五月底的三十.七七元,呈緩步走升的趨勢,新台幣升值幅度約五%。

至於○四年的升息段,升息循環初啟時,匯率從三十三.六六元直接走跌,最低滑落至三十四.一五元。然而至○五年第一季,匯率卻逆勢走高至三十.九一元。直至美國升息結束時,新台幣兌美元匯率為三十二.六元,較升息初期升值約一元。

針對○四年新台幣匯率不降反升,外匯達人李其展解釋,當時正值歐元、原物料走多頭的開始,全球經濟復甦,美元相對弱勢,美國啟動升息的時點甚至是相對晚的,而台灣的經濟從○三年到○七年都處在穩定成長的階段,所以新台幣的波動不完全受美元影響。

「每次升息的時空環境都不同,匯率走勢不可一概而論。」李其展認為今年若美國升息,現在台灣的經濟成長動力不若以往,出口更面臨日、韓貨幣競貶壓力,再參 考相近的歷史經驗—亞洲金融風暴的匯率走勢,當時也是全球經濟不景氣,而美元獨強,美國提早升息導致新興亞洲資金流出。「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元會強很多很 久。」李其展說。

因此,美國升息不必然會引發新台幣兌美元貶值,決定新台幣匯率的主要因素仍是台灣的經濟基本面與出口競爭力。在目前環境下,新台幣兌美元看貶機率較大,有出國留學、旅遊或者資產配置需求的人應該及早做好因應。

美國升息,台灣還有時間觀察後勢從美國升息的歷史來看,台灣升息時點都慢上3個月以上,可見央行在決定是否跟進升息前,會保有數月觀察期,投資人無須擔心市場利率急速震盪。

第二次升息:美國聯準會聯邦基準利率1999╱6╱30;台灣央行重貼現率2000╱3╱24 第三次升息:美國聯準會聯邦基準利率2004╱6╱30;台灣央行重貼現率2004╱1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