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TDR詢價圈購200萬張 台股新焦點 康師傅 魏應州 8小時私密告白



2009-12-14   今周刊 



康師傅TDR掛牌前夕,康師傅控股董事長魏應州,在天津總部接受《今周刊》獨家專訪。

行事霸氣的魏應州難得卸下盔甲,在長達8小時的訪談中首度敞開心房,讓我們深入他的內心世界。

談失敗:當時太貪心,但我不會再跌倒!

談接班:65歲一定要退休,董事長交給兒子!

談分家:股權交付信託,四兄弟永不分家!

談經營:是財報殘忍,不是我魏應州殘忍!

8小時,這位中國泡麵霸主盡情告白,他想證明,他不是神,他只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平凡人!

撰文.周啟東、張惠清、黃玉禎 攝影.吳東岳康師傅TDR︵台灣存託憑證︶在台灣正式掛牌前夕,︽今周刊︾採訪團隊冒著零下三度低溫,飛到天津海濱的康師傅總部,獨家專訪打造中國最大上市食品帝國的康師傅控股董事長魏應州。

十七年來,魏應州日夜在這座中國北方城市不斷驅動他的軍團征戰中國,我們的採訪團隊不僅深入他的辦公室直擊,還首度見到魏應州帶著正在訓練接班的長子魏宏名、三子魏宏丞一起露面,顯示世代交替的計畫正在進行中。

在北風冷冽的冬夜,魏應州啜飲著紅酒,與我們暢談近五小時,隔天又在他的辦公室訪談近三小時,總計八小時馬拉松式的採訪,這也是魏應州首度接受媒體如此深度的訪談。

魏應州卸下霸氣的盔甲,露出不為人知、感性的一面。他談競爭對手、談失敗經驗、談管理,以及TDR之後的計畫、甚至談到未來退休的時間表與接班布局。

回憶一九九九年那次驚心動魄的失敗,他說當時太貪心、志得意滿一路往前衝,把康師傅推向瀕臨倒閉邊緣,﹁四十五歲跌倒還可以再起,若我是六十歲跌倒就不會爬起來了。我這輩子絕對不會再跌倒!﹂他用堅定的口氣一再重複。

現在康師傅滿手都是現金,相對於過去的貪心,他決定固守泡麵及飲料本業,由於本業每年仍有二○%以上的成長空間,﹁我絕對不會再去碰其他事業,不會像郭台 銘那樣什麼都要做!﹂康師傅今年營收獲利創歷史新高、魏家兄弟回台入主台北一○一、TDR又回台掛牌…,今年幾乎是魏應州人生的巔峰,但是他強調不會被成 功沖昏頭,「人生,棺材蓋下去才知道輸贏,之後會不會跌倒還不知道!」顯然過去的失敗,讓他保持警覺。

談話中,魏應州國、台語交雜,甚至不時出現英語單字,豐富的手勢及引用許多台灣俚語印證商場競爭,鮮活而有趣;而在訪談中,不論是談競爭對手或自我剖析,用字辛辣、直言不諱,也令人印象深刻,以下原汁原味呈現精采專訪內容,帶你深入魏應州的內心世界!

︽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現在康師傅泡麵在中國的市占率已超過五○%,幾乎壓著競爭對手打,你為何可以持續大幅領先對手?

魏應州答(以下簡稱答):市場沒人和你玩,這不是好事,沒有人可以在這麼大的市場,一年還可增加六%的市占率。我們比較lucky,今年遇到通貨膨脹問 題,中國大陸的民眾窮怕了!所以一開始是通路商都買泡麵來囤積,要囤貨當然選第一品牌!接著因為CPI(消費者物價指數)一直漲,這下連消費者也來囤貨, 本來是買一箱的現在買三箱,這是這兩年康師傅在CPI上得到的一些好處。

談競爭 沒有對手不是好事第二就是因為當時我和統一﹁ㄍ一ㄥ﹂(僵持)著。那時候剛好是統一的世代交替,羅智先有兩件事要做,一個就是香港IPO︵首度公開發行︶ 上市,所以他要獲利;另一個就是他要從執行副總變成總經理,要有performance(成績),他可能想說如果和康師傅﹁ㄍ一ㄥ﹂下去,利潤就沒了,而 他又是學marketing(市場行銷)的,他會分析市場,開始把毛利不好的部分泡麵產品砍掉收起來,所以統一一邊收,我們就一邊撿(大笑)!

問:統一策略的改變,對中國未來的食品市場會留下什麼影響?統一有可能反攻嗎?

答:羅智先不了解中國大陸市場,他的背景是財務和marketing,所以他上來之後,把不夠規模的品項淘汰,他在台灣有7-ELEVEn這個通路可以這 樣做,這麼做非常smart(聰明);可是反過來在中國就不是這個樣子了。在中國你砍掉後段班產品可以省下一億美元,可是未來可能十億美元(營業額)都很 難要回來,所以比較可惜!果汁也是面臨同樣的問題,市場送給康師傅還有機會要回來,送給可口可樂以後就很難拿回來啦!

問:你回台法說會上曾說過,要在五年內挑戰可口可樂在中國的飲料寶座,未來你有具體的戰略嗎?

答:這是我們內部的語言啦,可口可樂已經三十年了,而我們在大陸約有十年。就大陸市場量來說,他們如果是一百,我們就是六十,未來如果專注在碳酸飲料以外的各項飲品上,我們認為有機會,所以訂下這個挑戰目標!

台灣與大陸同文同種,環境優勢對康師傅有利,但是別忘了,老外口袋很深,且有科學的管理方式,目前康師傅一年流進三億多美元現金,都不用去借錢。要和可口可樂競爭,全中國只有一個,就是康師傅,也就是因為過去不小心蓋了太多工廠,才有實力和他們競爭!

問:你的投資動輒上百億元,在做重大決策前夕,你會不會睡不著?

答:不會啊,躺下去就睡著了!你為什麼考試會緊張,因為你平時不努力啊!我是這個邏輯啦,所以你如果狀況都掌握好了,你要做這個決策就可以做啦,你如果自己沒有信心,就要請團隊做最後確認,不要去問神明、擲筊。

談失敗 絕對不會再跌倒問:一九九九年康師傅遭到空前的挑戰,可說是你人生重要的轉折點,可以談談當時的情況嗎?你學到了什麼?

答:其實人的本質就是貪心,而貪的過程有時就要付出代價。台灣話說「青瞑不驚槍」,台灣的中小企業沒看過大企業長什麼樣子,我老爸去世時也沒交代說你不能 太衝啊!那個時候就是貪!從九二年開始做麵一炮而紅,九六年香港IPO後,得到股票上市症候群,錢太多、亂花,擴大投資,蛇吞象去買味全,這是人禍不是天 災,總是沒經驗啊,連判斷都不會判斷,少年得志哪想這麼多!然後就跌倒了。

當時少年得志,去做了飲料和德克士,什麼都想做。泡麵有成功經驗就想繼續複製,九八、九九年利樂包生產線一買就是十多條,結果中國消費者在文革過後都不相 信人性,利樂包內容物都看不清楚,消費者不埋單,產品滯銷,最慘的時候我曾經虧了兩億美元!最後忍痛全部改成PET︵透明樹脂材料︶包裝生產線,到了○三 年營運才逐漸起死回生。

問:那時公司幹部、兄弟沒人敢建議你踩煞車?

答:有啊!那時人家跟我說什麼,我都聽不進去,所以就是人的一種迷失。

問:是所謂的「自我感覺良好」嗎?

答:不是,是大陸人說的「祖國情勢一片大好!」(大笑)當時其實快要黑色(黑字)倒閉,九九年那時候如果倒下來,銀行又來討債,我看三代的子孫都還不出 來。所以很感謝那時候日本三洋跟我們買了三分之一股權,我又翻上來,現在覺得只要是零以上都是我賺到的。有人跟我說,﹁如果魏董當年沒跌倒,現在不知道多 有錢,不用每天幫人打工。﹂但若當時沒人把我們牽起來,我們也不會有今天,所以要懂得感恩!

問:當時你曾去找統一總裁高清愿入股,為何最後沒有合作機會?

答:一九九九年我去找高老闆,那時我和高老闆不太熟,我找賴春田(前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所長)陪我去,一見面我就跟高老闆說:「年輕人沒經驗,不小心衝太 快,所以跌倒了,希望你可以牽我們一下」,他說:「沒問題、沒問題」,統一的人就是做人和氣做事霸氣,他們的文化就是這樣,「很好啊!我們內部再討論看 看。」後來我不知是第三次還是第四次去找他,高老闆說,要幫忙可以啊,你們就是管理不好,所以統一要派人去管。但我是希望統一入股,不是要合併,如果被統 一吃掉,我要怎麼向這一群人(康師傅股東、員工)交代?

結果報紙登出來,說康師傅管理有問題,統一要去接管,台灣的媒體寫出來之後,統一的人把它copy(複製),拿去給大陸的經銷商看,說康師傅都要倒了,你 們要買我們統一的貨,不要去買康師傅的。我立刻召集了全國的總經理,跟他們說:﹁如果要被合併,我寧願賣給雀巢,不會賣給競爭對手統一,賣給統一就是認賊 做父親!﹂不然整個士氣都消滅,玩不下去了。

這件事透過媒體傳到日本被三洋老社長知道,魏應州命不該絕,與統一無緣。和日本三洋簽約完後,我第一時間回到台北去找高老闆報告,感謝他這段時間的幫忙,雖然沒成還是很感謝,高老闆其實做人是很好的!

問:從這件事你學到什麼教訓?

答:就是這輩子不會再跌倒,天公不會疼你第二次,當時我四十五歲跌倒,我常常說,若我是六十歲跌倒,我就不會爬起來了。社會是現實的,人家都說魏應州現 實,不是我現實,是財務報表現實,財務報表只能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所以我那天才跟媒體說,我手上握有八億美元現金!

談管理 霸氣是為了企業成長問:很多人都說你很霸氣,自己如何看你自己的管理風格?

答:從九二年開始到○八年,康師傅總共請了八百多名台灣人,現在剩下一百三十人而已。頂新從一個台灣中小企業發展來到大陸,招兵買馬招來各路英雄好漢,講 難聽一點是三教九流,一定要有這個過程,所以要一直砍人、砍人,我才說要從軍政、訓政到憲政,你們媒體寫我霸道我都照單全收,收起來放著,千言萬語,說也 說不完。

現在面臨的是企業越大,責任越重,就像爸媽會要求小孩這次如果考第三名,下次希望能不能考第二名、甚至第一名。投資人也像父母一樣,他會期待你賺五億變賺 六億、六億變七億元,所以你不能停。大家說我霸道、霸氣,但你要讓老二離你越遠越好,所以你必須不斷動腦筋創新啊!

問:如果只會罵人,企業就會成功的話,很多企業都成功了,你的魅力在哪裡?

答:魅力我不能自己講,但是我知道晚上睡覺的時候,好像我有一點魅力(大笑)。

我只有念到初中,什麼都不會、又很粗魯,﹁歐北罵人﹂(胡亂罵人),這是事實!我都跟底下的人說,你們很﹁衰小﹂(倒楣),跟到一個一輩子不曾吃過人家頭 路的老闆,沒抬過轎,不知道抬轎的辛苦啊,是不是這樣?人沒有十全十美,這就是階段性嘛,這是一個過程,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價。

談未來 泡麵仍是大市場問:隨著中國經濟成長、居民所得增加,泡麵還會享有和過去一樣的高成長率嗎?康師傅會不會研發更健康的泡麵?

答:中國很大,北邊吃小麥,南方吃米,中國幅員大但結構不同,所以屬於三百多個點狀經濟,不是面的經濟。未來從點要發展成面,還要好長一段時間,所以方便 麵還有很大的市場。現在方便麵每年都還是有十幾﹁趴﹂︵%︶以上的成長,而這成長是指量的成長,不是質的成長,有些人以前可能吃七、八角的麵,但現在都吃 一塊多的,所以現在是質量並重,量的成長已經比較慢,我們也在發展高單價方便麵,以後可能會有新的「健康方便麵」。但要扭轉消費者先入為主的觀念很難,代 價很高。

問:以前大家談到康師傅都看方便麵,現在飲用水也有很大的增長,飲料未來的發展如何?你會跨足其他事業嗎?

答:我常說,如果生命可以重來,我絕對不會做飲料,實在是太競爭了!中國大陸方便麵一年有人民幣四百億元的市場規模,飲料則是它的五倍,有兩千億元;但是 方便麵只有二十個品牌,飲料是它的五倍,應該是一百個品牌,但實際上卻有三百個,因為它有規模以後,人人都想參與。

從飲料的產品屬性來看,其實水本身的產品差異性不大,不像冰紅茶等飲料有口味偏好的問題,所以maximum(最大量)做到三十五%就好,因為對獲利不是 很有幫助。現在的茶飲料有五○%的市占率,茶飲料有口味的門檻,我覺得要變成七○%是比較有機會的,和水不太一樣。

中國GDP自改革開放以來,前十年平均一○%,後十年也有八%,我把方便麵的成長目標設定為GDP的一.五到兩倍,飲料則是三到四倍,三到四是怎樣的概念 你懂嗎?就表示一年要成長二四%到三二%,本業成長還有很大的空間。所以我不能分心,我絕對不會再去碰其他的事業,不會像郭台銘那樣什麼都要做!我要把人 才、技術、系統、團隊培養好。

談TDR 募資一七○億做什麼?

問:康師傅TDR在台灣非常熱,香港的股價已漲到歷史高價,香港有些投資機構已建議投資人賣出康師傅,你如何看待外界的分析?

答:有的會加、有的會減麼,如果你從曲線來看,現在康師傅的股票當然是不能買啊!但你真正進去裡面看,要看我們未來發展的潛力,方便麵每年有二○%到三○%的增長應該是沒有問題。

回台發行TDR,現在價錢越好,我這個CEO壓力越大,因為投資人一定會challenge(挑戰、質疑)你。以前我過海關時,沒人認識我,拿出 passport(護照)章一蓋就走;TDR發行之後,大家都會認識我,「啊!魏應州,我上次買你的康師傅五十元現在剩四十元」,可能還會很生氣的蓋章, 以前沒人罵,現在會被人罵,也是另一股壓力。

問:TDR募集一七○億資金將會如何運用?台北一○一的股份還會增加嗎?還是會在台灣發展其他事業?

答:除了一○一地產外,我還是希望在文化產業、流通事業有些投入,但這要有機遇跟規畫,未來希望在台灣經濟發展上可以參與一些角色。地產我們仍是一個初學 者,怎麼去把事業經營好,二董(指弟弟魏應交)在這塊還有很多要學習,我們也需要老前輩的支持。未來不管上海或是兩岸,我們主要還是選擇聚焦在商辦租賃的 市場。我們還是希望把一○一品牌打響,未來可以變成主導經營的責任!

問:除了一○一外,聽說你想要花一億美元發展自己的故鄉,有何具體的規畫嗎?

答:因為大陸改革機遇,我努力累積一些成果,希望能夠回饋自己的家鄉。

我計畫在故鄉永靖設立「康師傅文化園區」,裡面將建醫院、博物館,甚至還有農場,可以體驗農村生活,所有的員工都要雇用永靖當地人,以促進就業,同時也讓 大陸同胞來台灣觀光時到永靖參觀,讓他們知道康師傅是這樣成長過來的,我希望未來三到五年內把故鄉的計畫弄好。

社會責任很重要,我可能朝設立交響樂或是管絃樂團方向規畫,其他就是文化的部分,康師傅希望建立泡麵博物館,兩岸三地我想建十個泡麵博物館,讓人見識中國飲食文化發展。

問:你會買媒體嗎?有些台商回台後開始投資媒體,你對媒體有興趣嗎?

答:哈哈……不敢!也不會(微笑),我們還是希望能夠聚焦在食品製造、流通或地產,畢竟要搏中國這麼大的市場,還是要聚焦,如果我們把這時間分配到陌生的地方,可能會耽擱事業競爭,因為這裡是奧林匹克級的競賽,一不小心就會被淘汰!

問:所以企業投資媒體不是一項好生意?

答:可以去投資,但不要涉入經營,董事長不要進去,像深綠的林榮三、深藍的蔡衍明,這樣就會去影響、去利用那個平台。像蔡老闆去投資媒體我覺得很好,不然 媒體都會倒掉,這樣就沒有監督的單位了,所以這種精神值得鼓勵。但若有權勢的迷失,自己跳進去做,那就不好了。

談退休 六十五歲交出董事長職務問:雖然你現在才五十六歲,仍然可以打拚很長一段時間,但是你有沒有退休規畫?

答:我是一個創業者,從無到有我非常了解,我有自己的設定,計畫六十歲把CEO交出去,六十五歲把董事長交出去,現在康師傅市值是一百五十億美元,未來會 增長成五百億美元,所以我未來會分拆為麵和飲料兩個事業體,設兩個董事長,老大魏宏名負責麵和糕餅,三子魏宏丞負責飲料,老二魏宏帆自行創業,當我的備 胎,因為世事多變化,好加在老天太疼我,剛好給我三個兒子(大笑)。

很多人,包括員工都說我永遠不會退休,我已有了計畫,就照計畫來執行,經驗與幹勁你要找一個平衡點!總有一天你得退吧?那是遲早的問題。

人家美國人真的很厲害,請一群退休的CEO來做董事,監督CEO並且協助他,他們有三%、五%的股份,天天跑去釣魚,像巴菲特和比爾蓋茲都把他們的(工 作)人生縮短,哪像中國人?棺材蓋下來,那些錢還看得到、用得到嗎?我就跟我那些弟弟說,你們就不要想那麼多,我們若能把頂新國際集團六個字,好幾代人傳 下去,擦得亮亮的就好了,不要去想那是誰的,那是社會的。

問:如果你退休最想做什麼?

答:我把人生切成四塊,第一個是○到二十歲,第二是二十歲到四十歲,第三是四十歲到六十歲,第四是六十歲到八十歲。○到二十歲時,天塌下來有爸媽幫你擋 著,只要負責讀書考試就好了;二十歲開始交男女朋友、結婚、生小孩、買房子,到四十歲之前,工作要做到死,但是這段日子最好過,是為了生存而工作;四十歲 到六十歲時,房子買了、貸款也付了,是為了生活而工作。

到了六十歲到八十歲,沒有工作你怎麼生活?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尤其是我們這種海外工作者特別容易有這種問題。

像雀巢是一家國際公司,員工三十歲到海外工作以後,都要六十歲才會回去,回去之後平均三年到五年就死了,所以從五十歲開始要慢慢培養第二興趣。從六十歲到 六十五歲,我要開始扶持公司的CEO,一個月我會陪在他身邊三個禮拜,還有一個禮拜的時間,我要去環遊世界、增廣見聞,如果我天天都去上班,那CEO也不 會成長。

問:你退休之後會住在哪裡?

答:當然是住台灣啊!頭在人家的天,腳踩人家的地,很不實在耶!

我們這種LKK,﹁老叩叩﹂還是思想保守,這裡(大陸)是賺錢的地方,台灣的人文和這裡還是有落差,我老了還是會回去住,落葉歸根啊!

我會買帝寶,就是為了以後可以回去住,以前鄉下人賺了錢蓋大厝四合院來住,現在人家幫我們蓋好了可以直接搬進去住。未來我還要在味全埔心牧場規畫養生村,裡面有醫療中心,未來的生活我都有事先的規畫。

問:你的一生經歷豐富,未來會出自傳與年輕人分享你的智慧嗎?

答:我沒讀什麼書,但是我的人生體驗比你們讀很多書的還多,我們中國人說蓋棺論定,棺材蓋下去才知道輸贏!我不想誤人子弟,這樣下去人家會把我當神!

魏應州是人,不是神!現在我自己都還沒學好,之後會不會跌倒還不知道,所以還有九年時間要考驗我。

魏應州語錄

1.「若要富,先修路」──在中國要致富,須先建通路。

2.「生意人,烏龜性地。」(台語)──生意人個性不能太硬,要多忍耐,看的是長遠的利益!

3.「寬作窄收」(台語)──一味增加耕作面積,不一定會豐收,他強調要專注本業,不能好大喜功。

4. 在大陸創業一路走來,如同走鋼索,隨時有掉下來的危險!

5.我們可以贏在起跑點,但關鍵是要贏到終點,中國的終點還很遠!

6.業務員在一個位置做太久就會弊病叢生,偶爾要換一下,不然會屁股重重,每天只想坐辦公室!

7.大家說我霸道我都能接受,關鍵是你能讓競爭的老二離你越遠越好,所以你必須不斷動腦筋創新!

8.面對未來多變的環境,“cash on hand”︵現金在手︶是最好的方法!

9.要小孩接班,就先讓他進公司,看看老爸有多行,讓他認同你,身教比言教更重要!

10.一個創業者,必須要有膽識跟衝動,但應該還要有科學方法加強實力,就有成功的機會!

(整理:張惠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23

補中報反路演備詢價 新股發行暗戰悄然打響

http://www.xcf.cn/tt2/201307/t20130705_458448.htm
儘管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方案尚未塵埃落定,但一場發行暗戰已經悄然打響。

  

  業內人士預計,新股發行改革方案在集合各方意見後有望正式公佈。儘管具體時間不明,但投行已在按照最快7月底8月初有公司率先獲得批文來安排工作進度。新股正式發行日期有待發行人與投行選擇時間窗口。不過多位投行及擬上市公司人士表示,一旦獲得批文將即刻著手發行事宜,以盡快掛牌。7月31日為補充中報「分水嶺」,很多準備工作被提前進行。

  

  多位投行人士證實,已針對手中已過會未發行項目進行IPO「預演」。一方面著手補充中報數據,備戰批文,另一方面已開始與機構及部分個人投資者溝通詢價事宜,甚至開展非公開路演。

   

  批文「暗戰」打響

  

  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方案公開徵求意見已結束數日,各方均在等待其正式發佈。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在新股發行改革辦法徵求意見時間截止後,有關部門在北京又召集券商開過一次座談會,徵求各方意見建議。投行人士表示,監管層希望更深入瞭解市場對改革辦法的意見建議。

  

  在改革辦法正式發佈之後,擬上市企業需獲得批文。如果在8月之後獲得批文,擬上市企業必須補充中報財務數據,發行時間將延後。目前投行已按照最快7月底8月初有公司率先獲得批文來安排工作進度。

  

  中國證券報記者瞭解到,目前投行正在全力確保自家項目能儘早拿到批文,搭上發行首班車。

  

  「我們好幾家過會的客戶已經開始著手補充中報,這幾天就基本可以完成」,北京一家投資顧問公司人士透露,7月後投行及客戶均預期發行窗口打開在即,補充中報正是為了率先獲得批文做好準備。

  

  而一家擬上市公司人士也確認了補充中報的信息,他透露,監管層鼓勵排隊企業及時更新財務數據。之所以提早啟動補充程序,一方面是因為「積極補充中報起碼可以讓監管層看到我們願意積極做好信息披露、對投資者負責的態度」,為拿到批文做好準備;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補充中報工作頗為繁瑣,除更新招股說明書中的財務數據外,發行人還需辦齊工商、環保等諸多年審材料,為搶搭首班車必須提前進行相關工作。

  

  「我們也建議客戶盡快補充中報數據」,一位投行人士介紹,「按照監管規定,本月內如果能獲得批文、披露招股說明書,則財務數據截至去年底即可。但如果獲得批文、刊登招股說明書時間晚於7月31日,則必須補充中報。此前行業預期首批企業能在本月中旬獲得批文,最快月底就可以掛牌交易,但從籌備情況來看這個時間可能會延遲,所以穩妥起見先把中報做好,做兩手準備」。

  

  此外,針對部分可能率先獲得批文的項目,部分投行已啟動詢價的預備工作。

  

  「投行部門上週已要求我們幫忙羅列相關詢價機構名單」,深圳一家券商機構業務部人士透露,針對詢價客戶的私下拜訪已經啟動,以求平穩發行,取得好的詢價結果。另有一家排隊企業則透露,該公司的反路演已於上週悄然結束,萬事俱備只待批文,「當前的市況下不求超額募集資金,只要穩妥發行出去」。

   

  新股高定價或退潮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之所以如此緊張搶搭IPO首班車,背後是發行人和投行害怕「夜長夢多」的擔憂。而與上次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後出現的密集高價發行相反,投行及發行人預計,此輪重啟後新股恐怕出現扎堆發行,倒逼發行定價,投行將承受遠遠大於以往的壓力。

  

  按此次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方案的規定,發行人通過發審會並履行會後事項程序後,中國證監會即核准發行,新股發行時點由發行人自主選擇,放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核准文件的有效期至12個月。對這一規定,有市場人士解讀為意在放寬發行窗口,讓擬上市公司找到更好的發行時機,但短期內恐怕不會有太多企業願意等待。

  

  有擬上市公司人士透露,目前監管層要求,凡在審項目問題被媒體曝光便啟動調查,「勝景山河就是個典型的例子,等不起」。

  

  「給我們批文,我們會馬上啟動程序推進」,有投行人士指出,在針對投行的監管加碼背景下,行業有如驚弓之鳥——近期平安證券、南京證券、民生證券、國信證券、光大證券接連被罰或立案調查,對行業帶來極大震懾。按照《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第70條規定,保薦機構因保薦業務涉嫌違法違規處於立案調查期間的,證監會將暫不受理該保薦機構的推薦。

  

  這也意味著歷史遺留問題或影響投行全局,過去幾年投行粗放式競爭,不少投行擔憂某一項目漏洞被查,引發連鎖反應連累其他項目。

  

  種種壓力下,業內人士預計,短期內,不論獲得批文的企業有多少家,大家均會想盡辦法搶先掛牌。而在目前資金面偏緊的局面下,如果扎堆發行情況出現恐將倒逼投行和發行人降低預期,主動調低發行定價,如果市場價格低於發行人預期,則不排除推遲發行的局面出現。

   

  預披露全民總動員

  

  事實上,此次新股發行方案牽一髮動全身,不僅已過會、有望率先掛牌的企業緊盯,其他排隊公司及投行業均將受到影響,為應對調整已經全員動員。

  

  有排隊企業透露,投行預計新股發行方案公佈在即,已經開始催促公司修改招股說明書,做好準備。

  

  此次改革方案提出全面提前擬上市企業預披露的時間,一旦受理即預披露招股說明書。而此前,證監會曾提前預先披露時間為反饋意見落實後、初審會之前,這意味那些已經遞交申請但尚未預披露招股說明書的公司有望在方案落地後的短時間內密集發佈招股書情況,這些公司數量將達到數百家。

  

  而對公司來說,預披露意味著將接受來自外界、特別是媒體的關注。此外,還需根據公司情況及時調整預披露情況,對於擬上市公司而言,信披壓力和透明度都將大為增加。所以,不少擬上市公司已經全員加班籌備招股說明書應對考驗。

  

  此外,投行壓力和競爭將較大幅增加。以往新股發行市場不愁賣,是賣方市場,而此輪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方案實施後發行壓力增加,「發不發得出去,以什麼樣的價格發恐怕會成為投行最關心的問題」。

  

  在投行監管繩索收緊的情況下,缺乏配售實力、詢價對象資源以及定價銷售能力的投行恐將被淘汰,投行必須轉型。有資深投行人士稱,此次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方案將成為歷次改革中,對投行業影響最大的一次。目前已有南京證券、光大證券等數家投行表態將在再融資、債券、併購、場外業務等方面加大投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992

IPO觀察 | 市場可能都誤讀了富士康的融資額 發行價格還在詢價中

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工業富聯”)(601138.SH)拿到上市批文以後,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提交了更新的招股書。“代工廠之王”工業富聯這一次順利闖關IPO,其獨特的發行模式和估值,引入戰略投資者進行一定時期鎖定,引發了投資者的強烈關註。

如果按照市場預計其募集資金投資項目使用不到273億元計算的話,工業富聯是15倍左右的市盈率進行IPO融資發行。不過,有知情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這其實是市場誤讀,實際上工業富聯依然在詢價過程中,募集資金很可能高於273億元,市盈率也很可能高於15倍。

戰略投資者長時間的鎖定,是工業富聯這次發行的獨特之處,這也讓工業富聯給投資者有定心丸,而作為工業富聯保薦人的投資銀行中金公司(03908.HK),對此次發行作出了精心安排。

發行尚在詢價,估值仍未確定

從目前來看,市場大多人士認為,如果是按照272.53億元的募集資金投資總額,和發行19.7億股計算的話,公司發行價格預估為13.83元,按照2017年合並利潤表每股收益0.95元計算的話,工業富聯這次的發行市盈率不到15倍;而按照每股凈資產1.59元來看的話,發行市凈率是8.7倍左右。招股書稱“發行前每股收益(按公司 2017 年經審計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的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凈利潤除以發行前總股本計算):0.90元”,按這樣測算,發行市盈率大約是15.37倍。

然而,這樣簡單的計算是市場對招股材料的誤讀,工業富聯這次IPO跟過去常見的IPO項目完全不一樣,無論是更具市場化的定價方式,還是引入戰略投資者並且存在鎖定期,都讓人想起香港市場大型IPO項目的操作方式。

有投行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與預披露稿不同的是,最新公告顯示,此次募集資金超過上述八大項目的需求部分,將用於補充營運資金。盡管最新公告已披露八大項目募投項目所需金額約為273億元左右,而營運資金的需求量並未公告,且此次發行采取詢價發行方式,當前申購價格未確定,因此最終募資資金總額仍待解。如果按照常規23倍,那募集資金可能大大超過273億元。

也就是說,目前募集19.7億股的數量不會改變,最終擬定的發行價將高於13.83元。上周五,修訂《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部分條款的內容正式公開征求意見,新修訂增加了定價方式的靈活性,允許企業自行選擇定價方式。這也讓富士康此次發行定價存在較大不確定性,該投行人士稱。

“具體的募集資金金額將根據公司實際所需、資本市場整體狀況以及監管部門具體要求而最終確定。”工業富聯在招股書中強調。

工業富聯募集資金擬主要聚焦於工業互聯網平臺構建、雲計算及高效能運算平臺、高效運算數據中心、通信網絡及雲服務設備、5G及物聯網互聯互通解決方案、智能制造新技術研發應用、智能制造產業升級、智能制造產能擴建等八大項目進行投資,以及補充營運資金。

三成認購為戰略配售,減少二級市場沖擊

工業富聯此次發行的亮點之一,就是引入了戰略配售,工業富聯在招股意向書中披露,擬公開發行股票約19.7億股,發股數量占發行後公司總股本的10%;發行方式上將采用戰略配售、網下發行與網上發行相結合的方式,其中初始戰略配售股份約占發行總數量的30%,發行數量為5.9億股。

最終戰略配售數量與初始戰略配售數量的差額將根據“回撥機制”的原則進行回撥。戰略獲配鎖定最長3年,最短1.5年。本次戰略投資者獲配的股票中,50%的股份鎖定期為12個月,50%的股份鎖定期為18個月。其中,為體現與公司的戰略合作意向,部分投資者可自願延長其全部股份鎖定期至不低於36個月。

《證券發行承銷與管理辦法》第十四條規定,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在4億股以上的,可以向戰略投資者配售股票。發行人應當與戰略投資者事先簽署配售協議。發行人和主承銷商應當在發行公告中披露戰略投資者的選擇標準、向戰略投資者配售的股票總量、占本次發行股票的比例以及持有期限等。戰略投資者不參與網下詢價,且應當承諾獲得本次配售的股票持有期限不少於12個月,持有期自本次公開發行的股票上市之日起計算。在A股市場,最近一次在IPO中出現戰略配售發生在2014年1月。陜西煤業(601225.SH)在IPO募資中,引入戰略配售的發行數量占總發行規模的50%。

深圳一位保薦代表人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對於被鎖定的戰略投資者來說,實際上就是犧牲了一定流動性,從而獲得足夠多的股份認購;另一方面,這可以減少大型新股對市場資金面的沖擊,當前二級市場依然是存量博弈局面,資金面方面並不十分理想。

博大資本行政總裁溫天納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工業富聯的做法有點類似香港市場大型新股引入基石投資者,會有一定的鎖定時期安排,而在上市前半年,所有的戰略投資者入股的價格,會跟新股價格大致一樣。香港市場的IPO基石投資者來看,在新股的九成國際配售占募集資金總額的九成,這其中可能有三四成是基石投資者,而引入基石投資者也要考慮對公眾投資者的利益。

新經濟暖風頻吹

“發行人財務指標呈現低毛利率、高凈資產收益率、資產負債率較高的特點。”發審委2018年第41次會議審核結果公告當中,向工業富聯提出了如此的問題,並且要求“結合三項費用、資產周轉率等說明低毛利率、高凈資產收益率的形成原因,以及對發行人盈利能力的影響”。

招股書稱,報告期內發行人的綜合毛利率保持相對穩定,2015年度、2016年度及2017年度發行人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10.50%、10.65%和10.14%;發行人的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分別為26.93%、20.56%和 18.97%。到底工業富聯是怎麽做到的?

較高的存貨周轉率或許是重要制勝因素,2017年工業富聯達到9.94,遠高於其他招股書列出同類制造業上市公司6.54的平均值,這些公司包括歐菲科技(002456.SZ)、偉創力(FLEX.O)等。“由於公司不斷完善供應鏈管理能力、全球範圍內統籌及協同生產,存貨管理水平較高,因此存貨周轉率略高於同行業上市公司平均水平,且基本保持穩定趨勢。”

盡管主營業務還是制造業,但工業富聯也反複強調自身的互聯網屬性,“公司是全球領先的通信網絡設備、雲服務設備、精密工具及工業機器人專業設計制造服務商,為客戶提供以工業互聯網平臺為核心的新形態電子設備產品智能制造服務。”“公司致力於為企業提供以自動化、網絡化、平臺化、大數據為基礎的科技服務綜合解決方案,引領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轉型;並以此為基礎構建雲計算、移動終端、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高速網絡和機器人為技術平臺的‘先進制造+工業互聯網’新生態。”

華泰證券分析師彭茜表示,工業富聯從申報到上會僅用36 天,打破此前記錄,顯示出監管部門對於3C 制造產業的重視與支持,工業富聯、小米的上市進程推進有望提振此前由於國內智能機銷量下滑所造成的悲觀情緒。招商證券分析師張夏表示,證監會對於加大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簡稱“四新經濟”)的支持力度一再強調,而近期“360借殼江南嘉捷”,“富士康工業互聯網”的IPO更是引發市場高度關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0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