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分享(25):中國點解無大型信貸違約
來源: http://notcomment.com/wp/?p=27857

點解中國到現在都無大型信貸違約,以我愚見,是因為中央還在放水,再加上民間資金流,儲蓄率都相對健康及高。至於放水的原因,我想是他們對整體全球經濟復蘇都不太確定,我本人也有同感。
雖然現時美股創新高,但金融體制中還有很多問題,我們會不斷繼續聽到大銀行會給監管機構罰龐大數額的款項。大銀行是社會的命胍,因為大部分大小企業及個人的錢都主要在它們袋中,所以放水低息年代還要持續一段長時間。在這情況下,中央是不可在這時候容許金融混亂,所以大型信貸違約是不可能發生,但這樣對一個要建立國際標準的金融環境是一個退步的做法。我好希望有一天中國投資及投機者都學習到high risk high return這個定律。
前兩星期在中文FT看到一篇關於中國信貸違約的文章,現與讀者一同分享:
中國為何仍未出現大面積信貸違約?7/31/2014
英國《金融時報》 fastFT 報道
經濟學家長期以來一直在預測中國信托產品會出現大面積違約。這些信托產品賣給散戶,用它們來融資的通常是中國最脆弱的借款者。然而,預期中的違約為何遲遲沒有發生?
根據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的數據,中國總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已經從2008年的1.5倍攀升至現在的逾2.5倍。
這些債務很多以信托產品的形態存在,它們被用於為那些國有銀行避而遠之的借款方和項目提供融資或再融資——這些項目包括建成卻無人居住的“鬼城”住宅區、無法產生現金流的基建項目、以及處境艱難的鋼鐵廠。
那麼,違約為何沒有發生?
幾個月以前,美銀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的分析師曾預計,中國會在今年4月到7月間開始出現違約——這一時段是信托貸款的還款高峰期。
而在這一時段結束之際,美銀美林的分析師在一份新的研究報告中指出:“5月份和6月份有問題信托產品的報道確實增多了。然而,到目前為止並未出現正式違約現像,這是由於這些壞債極有可能已被展期或紓困。”
由崔偉(David Cui)領導的美銀美林分析師團隊分析了已被報道的一些案例。他們的統計發現,可能違約的信托產品案例“自去年11月11日以來,從平均每月出現1.2起,增加到5月份的7起以及6月份的12起”。
然而,雖然這些產品周而復始地將中國投資者的存款輸入不健康企業,從實際的違約情況看,中國卻處在令人恐懼的平靜局面中。
對此,崔偉和他的團隊認為他們找到了答案。他們表示:“在57起被報道的潛在違約案例中,大約45%的案例還在處理之中;25%的案例已經被信托公司用自有資金償還;20%的案例由資產管理公司或其他‘第三方’企業償還;10%的案例被打包為新的產品或者被延期償還。盡管存在種種負面新聞,到目前為止還不存在信托投資者資金虧損的已知案例。依我們看來,這已大大增加了相關道德風險。”
換句話說,中國政治體制中的各方自己可能都沒意識到,他們正在密切“配合”,為一系列實際上是中國版次貸的投資產品一再紓困。這會進一步促使散戶將更多資金投入這些回報更高的產品,因為他們相信政府會支持這些產品。然而,政府也會有不再支持它們的一天。
譯者/何黎
Email: [email protected]
Facebook : www.Facebook.com/eningconsultants
570 total views, 21 views today
以上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不應視為任何投資之建議或邀請,投資涉及風險,應先考慮個人因素,如有疑問請諮詢專業意見。
Like this:
Like Loading...
想知多D?不如睇埋
做生意點解無端端可炒股輸幾千萬?
1 :
GS(14)@2011-10-10 22:40:23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5689752
【本報訊】一名在港代理韓國上市公司「大韓」出口銅生意的男子,
懷疑近月炒燶股票欠下巨債,偷偷將客戶訂購的
4,000噸銅轉售,將二億港元捲走,繼而人間蒸發,而本港最少三間公司付錢後收不到貨,損失合共
6,100萬元。大韓已派員到港善後,並與本港公司一起報警,警方正追緝「走佬」疑犯下落。
記者:邱錦綉 陳達浩 張軍
....
另一名姓李受害人為本港源智國際貿易的股東,這公司的另一持股人正是劉紹明。所謂唔熟唔食,劉瞞着拍檔將 620噸銅轉售內地,並將所得 3,800萬元巨款全數滙走。
第 3名受害人葉先生跟劉紹明的關係更是複雜。劉數年前炒股票輸掉 3,000多萬,葉江湖救急借錢給他還債,為恐劉走數,葉更借出辦公室給對方,但每月要劉將部份收入拿來還債。不料有人竟恩將仇報,將葉向大韓訂購的 280噸銅轉走,令葉損失 1,700多萬元。
3間香港公司加起來合共損失 6,100多萬港元,他們與「特派員」當晚到尖沙嘴警署報案,錄口供時,大韓才爆出他們有 4,000噸約值 2億港元的銅懷疑已被劉紹明轉走。上周二(4日)晚,本報致電其中一名來港姓 Oho的「特派員」,他否認大韓有 4,000噸銅下落不明:「如果損失這麼多我們公司也要關閉了!詳情我們不能透露,只可以說是少事一樁,沒甚麼值得報道。」
根據大韓官方網頁,他們 06年在港成立名為 Taihan Global Holdings Limited的子公司,所有向大韓買貨的香港公司必須先存錢到子公司戶口才能取貨。而劉紹明卡片印着是該公司總經理,令人誤以為他是大韓的僱員。記者到子公司香港地址了解,發現單位是張梁許李會計師事務所。
會計師樓的審計主管張倪銘表示不知道劉紹明是誰:「 Taihan聘請我哋處理審計同埋稅務問題,但無提過有劉紹明呢嗰人」。他指大韓在港沒有僱員,並證實大韓有 4,000噸銅不翼而飛,最近亦派員來港,要他們提供香港子公司於 08年至今的銀行月結單。據悉,三間已報案的公司將於今天連同律師到韓國跟大韓商討賠償問題。
2 :
GS(14)@2011-10-10 22:40:38女傭:先生唔喺屋企兩禮拜
【本報訊】劉紹明跟太太和兒子租住沙田碧濤花園嘉麗閣一個千呎單位,月租約 1.5萬元。上周一晚 7時許,記者到其寓所,一名印傭開門,記者見屋內擺設整齊,問她劉紹明是否在家。「先生唔喺屋企……有兩個禮拜。」印傭說她不清楚劉去了那裏,但就表示劉妻送兒子去補習。
過了兩天,記者再到上址找劉,見門口放了一對女性凉鞋,屋內有小孩玩耍和說話的聲音。記者於是按鐘,卻沒人應門,之後聽到有小孩咳了兩聲被人蓋住口的聲音。記者再按鐘,屋內一片死寂,不一會大廈管理員便上來驅趕。管理員說劉紹明一家租住上址已有年多,最近劉妻要求他們阻擋所有來訪的人,但原因不詳。
據悉,劉「失蹤」後,姓李生意拍檔曾上門找他,劉妻應門但表示沒有跟丈夫聯絡。而大韓「特派員」亦曾上門搵人,但到達大堂已被劉妻報警逐客。資料顯示,大韓( Taihan Electric Wire Company Limited)成立於 1955年,是南韓最大的電線電纜製造商之一。 2010年公司總收入達 270億美元。
3 :
八旗子弟(15368)@2011-10-10 22:49:53貪心二字可解釋
4 :
terryyim(13133)@2011-10-11 00:28:55故事應該係咁
做依d生意,通常有數期,由於profit margin通常好低,但係個金額就好大,所以有人身痕,諗住係依個短時間炒一轉,自己可以袋多d
但係炒既野,輸到開巷,搞唔掂惟有搏一鋪,搶完錢走路返大陸
5 :
GS(14)@2011-10-11 20:23:37如果有心搞,都是會有事,因為得十鋪,輸一鋪就死晒
6 :
terryyim(13133)@2011-10-12 00:24:22好多人都係咁,金融風暴都冇事,但係海嘯時炒i kill you later輸身家
下一鑊應該係decumulator同ELN
7 :
tom2288(5941)@2011-10-12 08:23:12香港就係咁, 有得博, 博得到上等人, 博唔到要走佬, 大陸依家仲勁多依d例子!
8 :
GS(14)@2011-10-12 20:17:586樓提及
好多人都係咁,金融風暴都冇事,但係海嘯時炒i kill you later輸身家
下一鑊應該係decumulator同ELN
借錢買ELN有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