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院8页文件裁决 冻结黄光裕16亿资产
Fromhttp://www.21cbh.com/HTML/2009-8-10/HTML_SBMHBKLFYCIK.html
那个仍名黄俊烈的商人,在香港的名字才叫黄光裕。黄俊烈还在北京警方的羁押中,但黄光裕因涉嫌欺诈,被香港证监会诉至香港高等法院。8月7日下午,本报记者从香港高院取得了这份编号为1496号文件,该文件签发日期是8月5日,共有8页,性质为传票(非正审强制令),涉及黄氏家族控制的16.55亿的资产。按照这份文件的要求,黄光裕夫妻及旗下两家控制公司,需在9月8日上午9点30分,第一次聆讯,时间长度约为30分钟。黄光裕及其妻子杜鹃在2008年策划用国美电器的资金,回购本来由黄光裕持有的国美电器股份,使黄光裕得以将售股所得款项用来偿还一笔24亿港元的私人贷款。香港证监会称,上述股份回购对国美电器的财务状况造成负面影响,也不符合国美电器及其股东的最佳利益。证监会表示,上述股份回购导致国美电器及其股东损失约16亿港元。文件明确显示,香港高等法院已经批准该申诉。申述内容还包括香港证监会提出的让上述被告向国美电器作出赔偿的要求,这需等待法院聆讯后的裁决。从去年11月开始,黄光裕(黄俊烈)因涉嫌经济犯罪被北京警方羁押,其后其妻杜鹃也被监视居住。8月7日上午,国美电器开盘交易后,发布公告称,该法庭命令只涉及黄光裕及杜鹃的私人资产,与国美及其子公司业务无关。但其股价在7日开盘交易后,仍应声下落,最大跌幅为9.34%。香港法院“8页全文”香港高等法院的文件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列出四名被告。第二部分是被告收到传票后应该怎么做。第三部分则是法院的裁定。在这份文件中,香港证监会要求申请冻结国美电器前主席兼大股东黄光裕夫妇价值16.55亿港元的资产,指称的原因则是涉嫌欺诈,要求黄光裕夫妇向国美电器赔偿损失。他们依据的法条或可提供四名被告的涉嫌罪名。法院裁定部分出现在第三页,“本法院在听取了原告律师递交的材料之后,做出了如下裁定”:A 部分:被告人不可以做:1,从香港境内转移任何财产,不论是否在其名下,独有或者共有,总价值1655,167,000港元。2,不能通过任何途径使用、 处置、或减少被告人在香港境内的任何资产,不论是否在他的名下,无论是独有或者共有,总价值1,655,167,000港元。B部分:1、2、3、4号被告立即向法院或法院指定的人士交出国美电器价值16亿港元的股份证书。在 A、B部分冻结了黄光裕等4名被告的资产之外,法院还在C部分要求,黄光裕等4名被告要以书面形式向证监会交代,他们在香港存放的5万港元至16.5亿元 的资产,包括资产的价值、存放地点等,此外还要提供最近2年内出售国美电器股票的数据,包括交易时间、数目和收取资金的性质。为了确保被告没有控制资产, 他们还要表明交易的对象。香港高等法院要求,黄光裕在内的4名被告在7天内交出上述资料,若未能依时交出数据,或会被检控,若黄等要向银行偿还贷款,则不受禁制令所限,而且在命令准许下可以从银行提款,银行亦不会因此受调查。根据文件,上述法庭法令有效期将维持到本年9月。香港高等法院有关人士说,“关于这次案件的第一次聆讯将安排在9月8日,但是目前不清楚4名被告人是否能够出席。”从去年11月开始,黄光裕因涉嫌经济犯罪被北京警方羁押,其后其妻杜鹃也被监视居住。相关法律人士判断,黄光裕和杜鹃能否出席,主要取决于内地司法部门的态度。而公司实际控制人黄光裕的缺席将不会影响对另两个公司被告的司法调查和聆讯。国 美电器内部人士则向本报记者给出第三被告将“可以出庭”的答复,“今年7月下旬黄光裕夫妇就是通过其控股的Shinning Crown Holdings Ltd出售了接近2%的股权来套现4亿港元,并在国美电器的供股中积极参与保持了34%左右的股权比例,所以Shinning Crown的代表应该可以出庭。”黄光裕资产被冻结的消息一出,引得国美电器的股价再次大跌。但其实质是对股权收益做一个“可进不可出”的限制,并不会对公司的资金流动造成影响。德意志银行表示,证监会冻结国美电器前主席黄光裕的资产,预期不会影响公司营运,而国美电器将会在8月24日公布业绩。该行目前给予国美2.02港元目标价,评级为“持有”。为什么是这两家公司?香港证监会提交的指控里,提及的两个公司被告Shining Crown Holding Ltd 和 Shine Group Ltd是国美电器的两家相关境外离岸公司。本报记者通过香港联交所官方网站核实,该两家公司确为黄光裕家族100%全资所有。其 中,Shining Crown Holding Ltd是国美电器的控股股东,目前持有国美电器33.3%的股份(黄光裕家族一共持有35.5%)。该公司曾经在2002年9月前后控制了国美电器高达 83.4%的股份,甚至超过了香港联交所规定的75%的全面收购的条件,随后逐步抛售。Shine Group Ltd也同样在国美电器的庞大财务运作里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比如黄光裕曾在2008年2月通过Shine Group转让1.82亿股给黄光裕家族成员,以及2007年配售1.7亿股给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等。记者亦发现,黄光裕及其家族并不仅有上述两家离岸公司。仅注册在同一地址的,就有黄光裕之妻杜鹃100%全资所有的另两家离岸公司。这四家公司构成了黄光裕家族控制国美电器股权的主要棋子。而香港证监会此番直接“点名”,则可能与其在近期频频参与国美电器的“供股”动作有关。记 者调阅了Shining Crown Holding Ltd的近期持仓动作,其曾于7月20日以1.704港元的价格增持国美电器2.35亿股,股比达27.94%,又于7月27日以0.672港元的价格继 续增持6.84亿股,股比达33.3%。而后一次举动正是其代表黄光裕家族实施的“供股”,增加了黄光裕家族的持股比例和权益。“不能说香港证监会的举动与这些离岸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频频动作有关,但这些举动肯定加快了监管部门的监管进程。”一位不愿具名的香港律师称。“撞题”与协调黄光裕案并非内地和香港两个不同司法体系“撞题”孤案,双方曾多次在类似案件中,积累了诸多“协调”经验。2004年6月,曾经的上海首富周正毅第一次入狱,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定其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虚报注册资本等罪名成立。2005年12月,香港区域法院裁定,“上海地产”前总经理毛玉萍(周正毅之妻)涉嫌串通“做市”、行骗中国银行以及妨碍司法公正三项罪名成立。两年后,2007年,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再次宣判周正毅行贿、虚开增值税发票等5项罪名成立,处以16年监禁。在那个同样重量级的案例中,内地和香港司法机关各自办案,并先后审判了周正毅和其妻毛玉萍。在内地审判周正毅之后,香港相关部门仍将其列在通缉之列。根据内地刑法律师的经验判断,在黄光裕去年11月被带走后,内地的司法系统应该已经控制了其在内地境内的相关资产。但黄光裕拥有多家海外离岸公司,且国美电器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这部分境外资产,内地司法系统如何控制,这是一个难题。此番香港证监会申诉要求冻结其资产,正是在这个领域的作为。“资产冻结只是一个暂时的程序。在英美法系中,对于资产处置的证据标准比对人处置的证据标准低得多。冻结资产并不代表是否会对个人采取进一步的司法程序。结果取决于聆讯和进一步的调查。”一位研究过中外刑法比较的相关法院人士称。相关办理过此类案件的法律界人士称,香港警务局专门设立了一个部门用于与内地司法机构取得案件上的联络,而内地亦有相关机构,并设立在广东省。
李嘉誠遭遇加拿大反避稅裁決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1112111433488/
香港長江實業(00001.HK)主席李嘉誠或許要重新衡量他對加拿大特別的個人感情了。
加拿大聯邦最高法院於12月16日做出終審裁決,認定李嘉誠及其長子李澤鉅涉及在海外避稅高達875萬加元。根據裁決書,李嘉誠除了需支付875萬加元的避稅款項以及10%的罰款(即約87.5萬加元)外,還需承擔上訴的訴訟費用。
「這是濫用公司合併,根據一般反避稅規例(GAAR)的裁決是恰當的。」裁決書稱,加拿大聯邦最高法院的9位法官就此達成一致。
由於適用範圍的寬泛和實施上的不確定性,一般反避稅規例往往成為各國所得稅中最受爭議的部分。加拿大一般反避稅規例生效20年以來也僅運用過3次。
此前,李氏集團旗下的加拿大子公司Copthorne控股公司(Copthorne Holdings Ltd,下稱「Copthorne I」)已多次上訴。2007年,加拿大聯邦稅務法庭判決Copthorne I敗訴。此後,Copthorne I不服,提出上訴,而2009年加拿大聯邦上訴法庭支持了稅務法庭的判決結果。今年1月份,加拿大最高法院聆訊該案並於12月16日公佈終審裁決。
「垂直兼併」化身「橫向兼併」
事情要追溯到上個世紀90年代。
1993年,李氏集團決定將4家子公司合併,包括VHHC控股公司(VHHC Holdings Ltd,下稱「VHHC I」)、Copthorne I和另外兩家公司。VHHC I是赫斯基石油公司(Husky Oil Ltd,下稱「赫斯基石油」)的控股公司,直接持有赫斯基石油的部分股權,同時通過子公司VHSUB控股公司(VHSUB Holdings Inc,下稱「VHSUB」)間接持有部分赫斯基石油的股權。而Copthorne I是李氏集團旗下一家荷蘭公司--大城市工程公司(Big City Project Corporation B.V,下稱「大城市」)的全資子公司。
根據加拿大所得稅法(Income Tax Act),如果兩家公司是母、子公司關係,合併(即垂直兼併)後新成立公司的已繳股本並非二者之和,而是要將母公司持有的子公司的股權做沖銷處理。
「沒有採用常規途徑合併,就可以看做是有規避的嫌疑。」一位法律界人士告訴本報記者。
由於VHHC I是Copthorne I的全資子公司,如果不經「處理」,在垂直兼併的情況下,VHHC I的已繳股本總額6740萬加元將被抵銷。為了避免股權被沖銷,李氏集團通過一系列交易,將Copthorne I和VHHC I從母子公司變成姐妹公司。
1993年7月7日,Copthorne I將其持有的VHHC I股權出售給母公司大城市;1994年1月1日,Copthorne I、VHHC I和另外兩家公司合併,新公司仍然命名為Copthorne控股公司(下稱「Copthorne II」),Copthorne II發行的所有股份由大城市持有。橫向兼併的結果,是使各子公司的已繳股本得以累加。
通過多次合併交易避稅
1994年,加拿大修訂海外應計財產所得(FAPI)後,Copthorne I 的子公司Copthorne海外投資公司(一家在巴巴多斯註冊的公司,下稱「COIL」)的收入需要繳納稅款,李嘉誠隨即決定將這家在新加坡從事債券交易的公司併入集團下的其他實體。
同年,李嘉誠在巴巴多斯成立L.F.投資公司[L.F. Investments (Barbados) Ltd,下稱「LF」],分別從大城市和L.F.控股公司(L.F. Holdings)手中買下Copthorne II 和VHHC I的控股公司VHHC投資公司(VHHC Investments Ltd,下稱「VHHC」)的全部股份,根據加拿大和荷蘭的稅收協議,大城市出售股份的資本利得屬於非應稅收入。
1995年,李氏集團旗下兩家子公司再次與Copthorne II 和VHHC合併,新公司仍命名為Copthorne 控股公司(Copthorne III)。通過這次合併,LF從Copthorne III獲得164,138,025份D級優先股,每股1加元。
合併後不久,Copthorne III贖回LF持有的142,035,895股D級優先股,支付對價約為1.42億加元,由於贖回金額並未超過該筆股份的已繳股本額,贖回行為不適用所得稅法,Copthorne III也並未代扣代繳任何稅款。
儘管加拿大所得稅法並未明確要求這種資本返還應作為應稅收入,但加拿大聯邦稅務局認為,李氏集團旗下公司的一系列交易是濫用合併,故意規避所得稅法的相關規定,違反了一般反避稅規例。
Copthorne I還承擔了另一項掩蓋收益的重擔。
1989年,Copthorne I出售持有的Harbour Castle酒店獲得豐厚盈利,並將盈利投資於子公司COIL。1991年,赫斯基石油的市場價值下跌,VHSUB所持股權蒙受未實現的資本損失。1992年,VHHC將持有的VHHC I股份出售給Copthorne I後,VHHC I將所持VHSUB股份轉手給Copthorne I,使Copthorne I藉著赫斯基石油的資本損失來掩蓋出售Harbour Castle酒店帶來的利得。
美聯儲終結不確定性 股市迎接最後裁決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7323.html
美聯儲終結不確定性 股市迎接最後裁決
一財網禪宗七祖 2015-09-17 17:11:00
美聯儲明天如果不加息,那麽短期肯定是一個利好,但這個加息的舉動可能還是會在未來出現。如果加息,那麽不確定性消失,最後一只靴子落地,筆者也傾向於股市再行下挫後就會企穩,那就是C5浪的最後一跌。
昨天的千股漲停,讓一些人頗為受傷,因為他們踏空了。踏空比套牢更難受,這種情緒會促使很多人想著追高。今天的低開震蕩上行,尾盤的最後下殺又讓人覺得慶幸。這個A股太讓人捉摸不透,追還是不追,跑還是不跑,這是一個問題。
有老股民在十點左右把昨天尾盤殺入的個股清掉;還有新股民在下午的節節上升時追高,尾盤下殺又被套。筆者昨天尾降低一些倉位,今天基本上沒操作,僅僅做了一點波段操作,倉位沒有變化。
筆者堅守的一個理由是,期待明天的美聯儲給全球市場帶來好消息(明天淩晨兩點會有發布會),因為亞太股市收盤都在漲,除了中國,昨晚歐美股市也在上漲。即便我們對加息還是延緩加息缺乏判斷力,但歐美市場應該會有用腳來投票。十年來美國可能首次加息,這個讓全球有些過分擔心了。

從上證超大單的圖示來看,主力一直在持續吸籌,但是大戶的單子卻在狂拋,看來兩種勢力分歧比較嚴重,尾盤的快速殺跌主要還是獲利盤的出逃,以及部分憂慮明天美聯儲加息的恐慌盤。
明天還是股指期貨的交割日,很多人在擔心會發生劇烈的震蕩。不過,由於股指期貨的成交量萎縮到了原來均量的5%,它的指示作用可能沒有沒有那麽明顯,它更多的是情緒上影響,而不是實質上的。
另外,證券及其監管部門出現了大事件,原來“救市的”和“指揮救市的”紛紛被調查,這無疑讓前景變得相當混沌。人們也在擔心,監管層對於救市的態度和策略會不會發生變化。在不確定性面前,人們選擇了回避。筆者此前也贊同在不確定趨勢時,選擇減倉應對。
截至收盤,上證指數退守到3086.06,下跌2.1%;深證成指收在9739.89,下跌1.52%;中小板指6559.54,下跌1.62%;創業板收在1993.30,上漲0.37%。兩市的量能都有一定增長,尤其是創業放量明顯,盤中它曾大漲4%以上,盡管尾盤滑落,但是資金對其的關註已經很明顯。
對於今天尾盤的跳水,我們究竟在擔心什麽?難道還沒有到最糟糕的時候,那些街頭大媽都認為股市該到2500點,然後空倉的人紛紛等著回調到2500點再行殺入。市場會那麽心甘情願把大好的機會送到門口,恐怕不那麽簡單。如果真的殺到2500,肯定又會有人在說,2000點才是鐵底,繼續等待吧。
無論是頂部還是底部,背後都是人心和資金力量互相博弈的結果。筆者上周開始不斷看多和加倉,在上周五認為這周一謹慎樂觀,然而市場很不給面子,來了一次千股跌停,那筆者只好繼續補倉拉低成本,因為看到60分鐘線尾盤的光頭陽線,然而市場還是給了一個下馬威,周二的繼續下跌讓人絕望。
筆者周一寫道:“目前的倉位和價位,筆者也不打算跑路了,與股市共浮沈。”周三,它終於發揮作用了,連續加倉還是收獲了千股漲停的回報。那兩天確實坐臥不寧,當你倉位太重了之後,很不容易放松心情來看待股市,所作的操作也往往缺乏理性。
仿佛賬戶里的數字不只是錢,而是未來自由生活的象征,於是股市下跌,現在的生活就被預期打亂了。所以,在這樣的市場里,控制倉位是必須的,滿倉和融資的生活,太難煎熬。
昨天,有讀者留言說,他們此前一直在堅守,結果守到周三上午放棄了陣地,清倉離場了。還有人看了筆者周二的文章標題說“C5浪迎來最後一跌”,他們就失去了信心,可問題在於,為什麽沒有看文章最後一段說的“如果周三還是繼續C5浪下殺,那就忍受這可能的最後一跌。”
盡管周一二千股跌停,但是筆者重倉的兩只股是迪士尼板塊,在那兩天,它相對抗跌,而且今天就已經漲回到了前期高點了,做一下波段,收益就可以保證了。今天早上,迪士尼板塊還處於波瀾不驚的狀態,主要是電腦軟件、大數據板塊瘋狂拉升,鐵路基建板塊的中國中車甚至盤中沖擊漲停。
午後,迪士尼板塊發力,斯米克領銜漲停,但遺憾的是最後半小時,迪士尼板塊也一泄如註,從上漲4%到下跌4%。該板塊的走弱,可能在於一些獲利盤兌現,因為這個版塊套牢盤沒有那麽厚重,這種輪換是相對正常的。個別指標股的調整不會讓板塊沈淪。
現在是九月中下旬,十月還有長假,到年底之前已經沒有多少交易日,如果一些機構想炒作一把迪士尼,那麽目前是建倉的好時候,不久後一定會出現這個板塊的主升浪。只要疊加迪士尼板塊和上證、深證的K線圖就會很明顯地看到,從前期高點下來,迪斯尼板塊出現三波反彈浪潮。
第一波反彈,其高低點和幅度與上證、深證指數都比較接近;第二波反彈,其高低點和幅度與兩大指數開始有差異,它的板塊創了新高,但兩大指數卻沒有;第三波反彈,兩大指數呈現了向下的趨勢,但這個板塊則是獨立向上。這絕對不會是散戶所為,尤其是第二波反彈量能比第一波大,第三波反彈量能比第二波大,同期滬市和深市的量能則是逐漸萎縮的。(下圖為迪士尼板塊和上證指數K線圖疊加效果)
.png)
迪士尼正在給看懂它的股民敞開了大門,每次回調,都是很好的買入時機。盡管從板塊上來說,今天它的指數收了陰線,但也創了第三波反彈的新高點,並且量能放大,這也不是壞事。從Boll線看,日線上並沒有抵達上軌,但是在60分鐘線上則被上軌壓制,並在最後一小時打回中軌,而在強勢板塊里,這通常會獲得支撐。
當然,如果明天出現了重大利空消息,大勢不好,那麽還是要註意適當減倉,無論多麽看好一個板塊,我們都不拒絕以更便宜的價格來買入它。美聯儲明天如果不加息,那麽短期肯定是一個利好,但這個加息的舉動可能還是會在未來出現。如果加息,那麽不確定性消失,最後一只靴子落地,筆者也傾向於股市再行下挫後就會企穩,那就是C5浪的最後一跌。(一財網·禪宗七祖)
關註微信公號思想雲(yicaisixiangyun)可在後臺留言建群與作者交流互動。
本文不作為具體投資建議,請讀者註意風險。
編輯:田享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小馬奔騰上市對賭失敗,被裁決6.35億元回購投資方股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16/154717.shtml
i黑馬訊 3月16日消息,據有關媒體報道,小馬奔騰與其戰略投資者建銀文化的股權糾紛仲裁有了新動向: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要求小馬奔騰(北京小馬奔騰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回購建銀文化價值6.35億元的股權。
裁決表示:小馬奔騰董事長李莉、董事李萍姐妹對建銀文化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李明(原小馬奔騰董事長)遺孀金燕及其女兒、父母等遺產繼承人在繼承範圍內承擔有限責任,責任承擔者將接手建銀文化持有的小馬奔騰股份,並付予建銀文化股權轉讓款6.35億元(占股15%);對於金燕的夫妻連帶部分,仲裁未予以認可。
小馬奔騰曾引起中國影視業的關註。吳宇森、寧浩等知名導演曾被其簽約,並制作出《將愛情進行到底》《武林外傳》《無人區》等多部名聲極高的作品。2012年,小馬奔騰宣布並購好萊塢著名特效公司Digital Domain,一時聲名鵲起,此後又緊鑼密鼓打算沖擊IPO。
但2014年1月2日,原董事長李明因心臟病突發去世,從此小馬奔騰開始走下坡路,並接連出現姑嫂相爭、董事長出局、高管離職、編劇出走、投資者維權等多起事件。
與建銀文化的股權糾紛出現在2014年11月18日。據媒體報道,彼時建銀文化在半個月前剛剛幫助小馬奔騰現有控制人李莉、李萍姐妹從李明遺孀金燕手中奪權,但公司業務的長期停擺以及二者的股權利益糾葛讓建銀文化失去耐心。
當年11月18日,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通知小馬奔騰方面,建銀文化已經根據《投資補充協議》中約定的仲裁條款提起仲裁。
此份《投資補充協議》於2011年建銀文化投資後簽署。該協議要求:小馬奔騰未能在2013年底前上市,建銀文化有權要求小馬奔騰、實際控制人或李萍、李莉、李明中的任何一方一次性收購建銀文化所持有的小馬奔騰的股權。
上述裁決若執行,將會給小馬奔騰沈重一擊。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i黑馬,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外交部:無論南海仲裁庭作出什麽裁決,中國都不接受不承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0663.html
據新華社消息,針對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可能在5或6月份作出最終裁決,外交部發言人洪磊6日表示,無論仲裁庭作出什麽裁決,都是非法無效的,中國不會接受,不會承認。
洪磊在當日例行記者會上說,那些期望依據所謂裁決迫使中國讓步或接受既成事實的想法終將證明是不切實際的幻想。中國捍衛國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決心堅定不移。中國維護國際法治及《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完整性、權威性的態度堅定不移。

隨後有記者問,據報道,美國專家近日在美國智庫討論會上說,南海的珊瑚礁正在遭到大面積破壞,中國大力圍海造島是主要原因之一。菲律賓方面也聲稱中國在美濟礁等島礁的建設破壞海洋生態環境。中方對此有何回應?
洪磊回應稱,南沙群島是中國領土。作為南沙群島的主人,中國比其他任何國家、任何機構和任何人都更關心相關島礁和海域的生態環境保護。
洪磊指出,在南海島礁建設過程中,中方有關活動始終堅持“綠色工程、生態島礁”的生態環境保護理念,經過深入研究、嚴謹論證,采取了全程動態保護措施,使工程與生態環境保護兩者兼顧,實現南沙島礁可持續發展。
具體來講,與其他方面不同,中方島礁擴建工作采用“自然仿真”思路,模擬海洋中暴風浪吹移,搬運珊瑚砂礫等生物碎屑,逐漸進化為海上綠洲的自然過程,其對珊瑚礁生態環境體系的影響是有限的。中方有關建設活動完成後,將大幅提升有關島礁的生態環境保護能力,有關做法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此外,外交部邊海司司長歐陽玉靖6日在中外媒體吹風會上,闡述了中方對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不接受、不參與的理由。
歐陽玉靖說,南海問題的核心是菲律賓等國非法侵占中國南沙群島的部分島礁所引起的領土問題以及隨著新的海洋法制度的建立和發展產生的海洋劃界問題。
2013年1月,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並執意推進南海仲裁案,中方對此堅持不接受、不參與的立場。對此,歐陽玉靖解釋道,主要基於以下三點理由:
其一,在中國和菲律賓雙邊層面,雙方在此前簽署的聯合公報、聯合聲明中已經達成協議,通過雙邊談判的方式解決兩國爭議。
其二,2002年,中國與包括菲律賓在內的東盟國家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第四條規定,有關爭議由直接相關當事國之間通過談判協商解決。
其三,2006年,中國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298條有關規定,就涉及海洋劃界、軍事行動、行政執法等問題作出了排除性聲明。據此,涉及海洋劃界問題,中國不接受公約有關的強制爭端解決程序。
歐陽玉靖說,《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不涉及領土主權問題,海洋劃界問題中國也已經作出排除性聲明。因此,不接受、不參與仲裁,完全符合包括《公約》在內的國際法規定。仲裁案一開始就是非法的,無論仲裁案結果如何,中國都不會接受和承認。
人民日報談南海仲裁:不合法的裁決不過廢紙一張
7月12日,所謂南海仲裁案結果即將出爐。圍繞這毫無合法性可言的一紙裁決,一些人籌謀算計、排兵布陣,企圖用它來強化對中國的輿論攻勢,將莫須有的罪名強加給中國;一些人顛倒黑白、借題發揮,期望以此抹黑中國的形象,把“不守法”的帽子扣向真正的受害者。
種種急不可耐的喧嘩與躁動,無一例外都打出了國際法的旗號,南海問題的真相卻被有意忽略了——中菲南海爭議究竟源於何處?菲律賓南海仲裁案實質為何?仲裁案所激起的種種波瀾,又將給南海的和平穩定帶來何種影響?
對於這些問題,7月5日在華盛頓舉辦的“中美智庫對話會”,提供了一個視角——即使是一些來自美國的專家也認為,“中國在南海的權益是歷史上形成的”“歐洲和其他國家的知名法律專家都表示,南海仲裁案整個過程都是非法的,菲律賓單方提起仲裁,違反了國際法”。
看來,有關南海仲裁案並非難以搞清。撥開一些人以國際法為名蓄意在南海上空制造的迷霧,還原真相,對於中國而言,是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神聖使命;對於世界來說,是主持國際公理正義的必然要求。

(一)
一段時間以來,西方輿論連篇累牘渲染南海問題,然而對於南海問題特別是中菲南海爭議的歷史經緯、事實真相,自詡“主持公道”的西方輿論卻“選擇性回避”了。
南海諸島究竟屬誰?歷史早就給出了明確答案。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屬於中國,歷代中國政府通過行政設治、海軍巡航、生產經營、海難救助等方式持續對南海諸島及相關海域進行管轄。二戰期間,日本在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侵占了中國南海諸島。二戰結束後,中國根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所作出的明確規定,收複南海諸島,在島上派兵駐守並建立各類軍事、民事設施,從法律和事實上恢複對南海諸島行使主權。
在二戰結束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美國通過外交詢問、申請測量、通報航行飛越計劃等方式,承認中國對南沙群島的主權。中國還曾在南沙群島有關島礁上接待過美國軍事人員。同期美國出版的地圖和書籍等,如1961年版《哥倫比亞利平科特世界地名辭典》、1963年版《威爾德麥克各國百科全書》、1971年版《世界各國區劃百科全書》,均確認中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
可以說,中國在南海的主權和相關權益,二戰結束後數十年沒有任何國家提出異議。因為南沙群島回歸中國,是戰後國際秩序和相關領土安排的一部分,受到《聯合國憲章》等國際法保護;否認中國對南沙群島的主權,就是對戰後國際秩序的否定,就是對國際法的公然違背。
對於南海諸島屬於中國這一點,菲律賓同樣心知肚明。菲律賓固有領土範圍是由1898年《美西巴黎和平協議》、1900年《美西關於菲律賓外圍島嶼割讓的條約》、1930年《關於劃定英屬北婆羅洲與美屬菲律賓之間的邊界條約》明確規定的。南沙群島和黃巖島根本不在上述條約規定的菲律賓版圖內。
但自上世紀60年代末南海地區發現豐富的油氣資源後,這片原本安寧的水域頻起波瀾。在巨大資源利益的誘惑下,菲律賓等國開始非法侵占和蠶食屬於中國的南沙島礁,成為南海問題產生的根源。更有甚者,菲律賓等國還以南沙群島位於自其本國海岸起200海里範圍內為由,企圖以海洋管轄權主張來否定中國對南沙群島的主權。
顯而易見,在南海問題上,中國絕不是加害者,而是受害者。如果真的遵從法律,應該譴責的是菲律賓等國公然違背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的行徑,應該禁止的是一切非法侵犯他國領土主權的行為。
作為南海最大沿岸國,中國從維護南海地區和平與穩定的大局出發,在南海問題產生後的幾十年里始終保持了極大克制,從未主動挑起爭議,也沒有采取任何使爭議複雜化、擴大化的行動。中國最先提出並始終堅持“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堅持通過談判協商和平解決爭議;按照2002年《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所確定的原則,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探討與南海聲索國之間建立信任的途徑;根據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原則,切實保障在南海的航行及飛越自由。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南海局勢總體保持穩定,有關爭議得到妥善管控,東南亞地區實現高速發展,這一地區成為世界上和平、穩定和繁榮之地。這自然得益於中國與東盟相關國家的共同努力,但不可否認的是,作為綜合國力較強的一方,中國的克制是南海得以保持和平穩定、繁榮發展的最重要原因。中國政府有權利也有能力收複失地,但是中國並沒有這樣做,目的就是為了南海的和平穩定,以及沿岸各國人民的共同福祉。
遺憾的是,樹欲靜而風不止。2012年4月10日,菲律賓蓄意挑起“黃巖島事件”。2013年1月,菲律賓阿基諾三世政府置昔日談判協商解決南海爭議的承諾於不顧,單方面提起有關南海爭議的仲裁案。
縱觀南海問題演進脈絡,2009年以前,雖然相關國家間存在摩擦,但矛盾卻總體保持可控。可是從2009年起,南海問題開始步步升級。
為何2009年成為中菲南海爭議重要分界線?為何菲律賓阿基諾三世政府會在南海問題上選擇一系列政治賭博?

(二)
審視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逐步走向“活躍”的整個過程,不得不說美國的“戰略轉變”提供了最有解釋力的視角。
2009年1月,奧巴馬政府就職,美國外交政策出現方向性調整,在“重返亞太”的戰略布局下,南海問題迅速成為美國維護地區霸權地位、對中國進行戰略牽制的重要抓手。
2010年7月,時任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在東盟地區論壇上宣布美國在南海地區“擁有國家利益”。觀察人士指出,此舉標誌著美國對南海問題開始走向事實上的“選邊站”和“引導式”路徑,克林頓本人更是在事後回憶稱,“這是精心選擇的措辭”。此次會議被美方視為“檢視美國在亞洲領導地位以及反擊中國擴張的臨界點”。
正如美國卡托研究所國防外交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卡本特所言,美國想要通過幹預中國與鄰國的南海爭議來達到制衡中國的目的,“最具挑釁的做法是奧巴馬政府支持菲律賓及其對南海爭議島礁的聲索”。
大量新聞報道顯示,菲律賓正式提起南海仲裁案之後,美國的“深度參與”幾乎無處不在。美國律師出任菲方法律顧問,全面幫助菲方向仲裁庭提交總計12冊、長達3000頁的答複書以回答有關菲方訴求和依據之問題,並一手代理了第一輪口頭辯論的文件起草和庭辯。此外,美國多次公開發聲,力挺菲律賓非法主張。2014年3月,美菲在華盛頓發表包括所謂以仲裁解決南海國際爭端等內容的聯合聲明;同年4月,奧巴馬在與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會談時再次對菲律賓訴諸國際仲裁表達了公開支持。
人們看到,美國借南海問題無端抹黑中國國際形象,無所不用其極。近年來,國務卿、國防部長、國會議員等各色美國高官在東盟地區論壇、東亞峰會、香格里拉對話會、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七國集團峰會等各種場合,熱炒南海問題,試圖把“規則破壞者”“現狀打破者”“軍事擴張者”的帽子強加於中國頭上。
人們看到,美國以所謂“航行自由”為借口,以種種手段炫耀武力,實質上推動了南海軍事化。美國航空母艦、戰略轟炸機多次闖入南海,美國導彈驅逐艦不斷抵近中國南海島礁,美國與盟國在南海的軍事演習更是接二連三。美國還敦促東盟國家在南海地區進行聯合海上巡邏,支持日本在南海地區進行海上巡邏。
人們看到,美國拉幫結派,迫切希望把南海問題引向多邊化、國際化,妄圖給中國施加所謂外交壓力。美國極力推動在各種地區及全球性多邊組織框架下討論南海問題,企圖使東盟在南海問題上統一口徑,鼓動日本、澳大利亞、印度、歐盟等與南海問題無關的域外國家和地區關註南海問題。
美國有識之士對於華盛頓在南海問題上制造對抗之舉深表憂慮。知名戰略學家布熱津斯基就曾發出警告,美國在南海必須非常小心,南海問題不應成為美中關系的中心問題。然而,在霸權本性驅使下,美國在南海問題上制造緊張局勢、破壞和平穩定的冒險之舉依然愈演愈烈。

(三)
事實清楚地表明,菲律賓南海仲裁案完全是一個由美國鼓動操縱、菲律賓挑頭、仲裁庭客觀上予以配合的針對中國的一個“局”。
這個“局”其實不難看穿,自仲裁鬧劇開始後,國際社會“不平則鳴”的正義之聲從未停歇。迄今,已有近70個國家和地區組織明確表示支持中方在仲裁案上的立場,其中既有東盟國家,也有域外國家,還有阿拉伯國家聯盟、上海合作組織等區域組織。即使在西方國家,也有很多國際法專家從專業角度發表嚴肅、公正的評論,表達對中方法理主張的認同,表明對該案的批評和質疑立場。
為什麽中國立場的支持者那麽多,越來越多?歸根結底,是因為中方不參與、不接受立場有著充分的法理依據,而菲律賓單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仲裁庭違法擴權、濫權,才是在真正破壞國際法。
首先,禁止反言是國際法治的一條基本原則,但菲律賓阿基諾三世政府卻置自身昔日承諾於不顧,單方面強行提起仲裁,侵犯了中國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享有的自主選擇爭端解決方式的權利。正如聯合國國際法委員會前主席、聯合國國際法院特別法官布朗利所言:“一般國際法上不存在解決爭端的義務,以正式法律程序尋求解決的程序取決於當事各方的同意。”爭端提交國際仲裁,通常都需經當事國達成合意,尊重當事方意願才是體現“各國主權平等的一種必然結果”。如今,仲裁庭擅自擴大管轄權限、漠視一國之主權,哪里還有“法的精神”?
其次,菲方不顧基本歷史常識,妄稱中國人歷史上在南海沒什麽活動和存在,從未擁有對南海諸島的主權。然而,中國漁民在南沙水域捕魚作業,已成為南沙群島主人的歷史事實,有多個版本的《更路簿》可以證明;19世紀以來的外國文獻,也明確記載了只有中國漁民在島上生產生活的歷史事實。法律的基點本就是“以事實為依據”,如今,昭昭青史仍在,鑿鑿證據如山,菲方卻敢如此顛倒黑白篡改事實,對南海島礁的有關論述缺失最起碼的可信度。這樣一個“並不構成爭端”的無理訴求,竟然被仲裁庭接受,哪里還有“法的權威”?
再有,仲裁庭不顧中方一貫堅持將南沙群島視為整體的立場,玩弄“切割”伎倆,歧視性地把中國駐守的南沙有關島礁從南海諸島的宏觀地理背景中剝離出來。對菲律賓等其他國家非法侵占的島礁,仲裁庭卻只字不提,還將有關領土主權問題包裝為所謂的島礁法律地位問題。如此偷梁換柱、翻雲覆雨,哪里還有“法的公信”?
南海仲裁案是否具有合法性和正當性?聯合國國際法委員會前主席拉奧·佩馬拉朱的判斷一針見血:中菲南海爭端的實質是關於主權和海域劃界,而領土主權問題不屬於《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調整的範圍,劃界問題也可據中國政府聲明而排除強制仲裁程序,此案仲裁庭對主權和海域劃界問題都沒有管轄權。菲律賓訴求的實質是領土問題,因此不屬於《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調整的範圍。
然而,仲裁庭擅自擴大解釋其自身管轄權限。對於領土和海洋劃界問題,仲裁庭罔顧中菲早已選擇談判協商作為解決相關爭議唯一方式這一前提,罔顧中國早已於2006年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將海洋劃界爭議排除適用強制爭端解決程序這一事實,惡意解讀此前中菲對爭端解決方式的共同選擇,輕易否定國與國之間達成的一致意見,嚴重侵犯中國作為主權國家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締約國享有的自主權利。其實質,不過是為個別國家濫用仲裁程序制造國際輿論實現政治目的提供配合。
培根在《論司法》中寫道,“一次不公的判決比多次不平的舉動為禍猶烈。因為這些不平的舉動不過弄臟了水流,而不公的判決則把水源敗壞了”。菲律賓及仲裁庭濫用強制仲裁程序,讓《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失去嚴肅性,其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破壞性、對國際法治秩序的沖擊,不容低估。
事實上,很多西方專業法律人士都對強制仲裁程序被濫用表示擔憂和關切。如果今後別國都效仿菲律賓的惡劣先例,只要將領土和海洋劃界問題包裝成《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解釋和適用問題即可提交仲裁,不僅會讓30多個締約國所作排除性聲明成為一紙空文,也將傷害《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爭端解決機制的信譽,破壞《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建立的國際海洋秩序,對現行國際秩序構成重大威脅。
正如英國牛津大學國際公法副教授安東尼奧斯·察納科普洛斯、英國外交部前法律顧問克里斯·沃默斯利指出,如果仲裁庭允許菲律賓背棄其在《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中的承諾繼續推進強制仲裁,這種處理方式或造成“惡法”,會對國際關系的整體穩定造成潛在破壞。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中國為捍衛國際法做針鋒相對的鬥爭,不僅是在捍衛自己的領土主權,更是在切實捍衛國際海洋秩序、維護世界長治久安。

(四)
菲律賓南海仲裁案如此公然違背國際法,為何向來以“國際法官”自居的美國卻在裝糊塗?美國著名律師布魯斯·費恩直言,美國的南海政策體現了其“危險的帝國思維”。
這種為所欲為的“帝國思維”,就是霸權主義。美國比任何人都喜歡把國際法掛在嘴邊,但歷史和現實一再表明,美國對待國際法,總是對人不對己,且每每玩弄法律於股掌之上——如果國際法對美國有利,美國就高高祭起這面大旗;如果國際法可能約束美國的行為,美國就會把它踩在腳下置之不理,甚至將“非法”尊為“合法”,將“合法”抹黑為“非法”。
美國如果真的關心國際法治,為何《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推行幾十年了還不願加入?眾所周知,作為規範當代國際海洋關系最重要的法律文件,《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被譽為當今世界的“海洋憲章”,目前大部分國家都已加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國家之一,卻一直沒有加入該公約,是安理會“五常”中唯一沒有加入該公約的國家。根子就在美國霸權主義的國際法觀和傲慢自私的海洋特權思想。
美國口口聲聲以海洋法治的維護者自居,卻為一己之私拒不批準加入公約;口口聲聲要求別國接受第三方爭端解決方式,自己卻又拒不接受國際法院這一聯合國最主要司法機構就尼加拉瓜訴美國案所作出的判決和命令;口口聲聲要求其他國家遵守國際法,卻對自己和所謂盟友大開違法之門,長期以來對菲律賓非法侵占中國島礁的行為視而不見。
這種自相矛盾與雙重標準,集中體現了美國對待國際法“合則取,不合則棄”的虛偽本質,暴露了其根深蒂固的“帝國思維”。美國現實主義國際關系學者米爾斯海默談及南海問題時曾說,“中國的鄰國有動機在現階段就把問題解決掉,而不是等到中國強大了,到時候就來不及了”,一句話道出了對中國防範遏制的陰暗心理。
中國正在成長,但一個多世紀里屢遭外敵入侵、強權欺淩的屈辱經歷,是中國人民不可磨滅的記憶。在這樣的歷史記憶中強起來的中國,最懂得遭受欺淩和屈辱的滋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這樣的歷史記憶中走過來的中國人民,也決不會答應“屈辱的過去”哪怕在局部重演。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指出:“中國人民不信邪也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事,任何外國不要指望我們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這道出了全體中國人民的心聲。
放眼南海,閃閃發光的航標燈,照亮的應該是和平的方向,驅散的應該是霸權主義的心魔,警醒的應該是被眼前蠅頭小利沖昏的頭腦。不合法的裁決不過是廢紙一張,它否定不了中國在南海的合法權益,改變不了中國人民維護國際法治尊嚴,與相關國家一道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的堅定意誌和決心。
菲律賓南海仲裁案所謂最終裁決像廢紙,中國淡定應對
7月12日17時,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作出所謂最終裁決。
中國外交部鄭重聲明,“關於應菲律賓共和國單方面請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於2016年7月12日作出的裁決,該裁決是無效的,沒有拘束力,中國不接受、不承認。”
中國外長王毅當天就所謂南海仲裁庭裁決結果發表談話,進一步闡明中方的態度。 王毅指出,南海仲裁案從頭到尾就是一場披著法律外衣的政治鬧劇,這一本質必須予以徹底的揭露。中國不接受、不參與仲裁,是在依法維護國際法治和地區規則。“一個臨時組建的仲裁庭,就菲律賓前任政府單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作出所謂裁決,企圖損害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的多位南海問題、國際法及國際關系問題專家表示,菲律賓南海仲裁案是政治鬧劇、法律陷阱,中國將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已做好各種應對準備。
同時專家指出,接下來需要關註的重點將從仲裁案本身轉為各方在仲裁案結果公布後的應對與反應。
說理講理:兩個聲明和一份白皮書
中國外交部12日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關於應菲律賓共和國請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所作裁決的聲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聲明》兩份文件。
中國外交部在聲明中表示,菲律賓提起仲裁的行為違反國際法。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違反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及其適用爭端解決程序的規定,違反了“約定必須遵守”原則,也違反了其他國際法原則和規則。
中國外交部在上述聲明中強調,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在任何情況下不受仲裁裁決的影響,中國反對且不接受任何基於該仲裁裁決的主張和行動。
7月13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將發表《中國堅持通過談判解決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的有關爭議》白皮書,並舉行新聞發布會。
王毅昨天還表示,仲裁庭的成立缺乏合法性,對本案不具管轄權,其裁決明顯擴權、越權,不可能產生任何法律效力。
王毅表示,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擁有堅實的歷史和法律根基,不受所謂仲裁庭裁決的影響。
值得註意的是,7月12日所謂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的裁決書及新聞稿都僅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給當事方、觀察員國和常設仲裁法院會員國,以及在仲裁法院註冊的公眾和媒體,並沒有召開新聞發布會。
著名南海問題專家、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在5月底就曾表示,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純粹是一個政治挑釁,一出政治鬧劇。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中國對外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金燦榮也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仲裁庭的結果是一個政治性的意見,而這種政治性又操縱在美國人手里。
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南京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朱鋒表示,菲律賓提起的仲裁案是一個法律陷阱。無論裁決結果如何,中國政府都不會將仲裁決定適用於中國的南海權益主張,也不會因此改變中國的南海主權聲索立場。
7月12日晚,新華社發表《所謂南海仲裁裁決純屬廢紙》一文,稱這一裁決顛倒黑白,混淆是非,註定無效,無法對中國在南海的主權主張和海洋權益構成任何影響。
吳士存此前表示:“無論仲裁庭的最終裁決是否對中國有利,因為從一開始中國決定了不參與仲裁庭,從那一刻開始,仲裁庭任何的決定、命令或裁決對中國就沒有法律效力。”
“任何一個負責任的政府都不會接受一個沒有經過本國政府(中國政府)同意而且帶有明確政治目的的不公正裁決,從而放棄千百年來中國人民通過先占、管轄和開發經營南海過程中獲得的領土主權、海洋權益和歷史性權利。”吳士存強調。
在12日外交部發表的聲明中,中國政府重申,在領土問題和海洋劃界爭議上,中國不接受任何第三方爭端解決方式,不接受任何強加於中國的爭端解決方案。

吳士存表示:“裁決公布後,中國相應的反制措施是首先會對裁決結果進行評估。這一裁決雖然對中國沒有約束力,中國也不會執行,但要評估這一結果在多大程度上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利益。”
吳士存說:“在評估的基礎之上,中國會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這反制措施也可能是針對特定國家的。”
同時,吳士存認為,中國還會關註觀察是否有其他國家效仿菲律賓走出這一步。他同時強調:“未來的談判或其他爭端雙方認可的方式都應該是為了解決問題、緩解南沙爭議,而不是制造新的爭端和麻煩。”
吳士存指出,如果有其他爭端國效仿菲律賓提起訴訟或仲裁,他們一定會評估其效仿菲律賓做法的代價與收益。而結論是這些國家會“一無所獲”。
中國外交部聲明表示,中國政府將繼續遵循《聯合國憲章》確認的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包括尊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和平解決爭端原則,堅持與直接有關當事國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根據國際法,通過談判協商解決南海有關爭議,維護南海和平穩定。
朱鋒認為,中國應對南海仲裁案,必須從法理鬥爭、外交鬥爭和國際輿論鬥爭這三個方面來入手。應對南海仲裁案,就是要打好“外交戰”、“法理戰”和“輿論戰”。
中國軍隊堅定捍衛海洋權益
菲律賓南海仲裁結果的公布,意味著南海博弈升級到了更加緊張、更為複雜的新階段。
金燦榮指出,菲律賓南海仲裁案是在域外大國政治操作下的以法律為外衣的一個戰略行動,與之相配合的,域外大國一定會有後續的措施,包括輿論、外交、經濟手段和軍事威懾。
今年三四月份以來,美國航母打擊編隊長時間在南海滯留。上一次美國兩個航母戰鬥群同時出現在南海,還是在1996年臺海危機期間。
就在南海仲裁案公布的當下,美國“里根”號航母等七艘美軍艦船目前正集結在南海,其中三艘“宙斯盾”驅逐艦在過去兩周多次“悄悄接近”中國南海島礁。
7月12日仲裁結果公布當天,中國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表示,不論仲裁結果如何,都不會影響中國在南海的主權和權益。不論仲裁結果如何,中國軍隊將堅定不移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海洋權益,堅決維護地區和平穩定,應對各種威脅挑戰。
《解放軍報》報道,7月8日,中國海軍三大艦隊在南海舉行實兵對抗演習,實兵實彈。演習參演兵力以南海艦隊兵力為主,包括北海艦隊和東海艦隊部分兵力,涵蓋航空兵、潛艇、水面艦艇和岸防部隊各類作戰平臺。
12日,在被問及中方此次演訓是否與菲律賓仲裁案結果有關時,楊宇軍表示,演訓是根據年度訓練計劃做出的例行性安排。
“此次演習針對海上可能出現的情況,立足打贏信息化海上局部戰爭,開展實兵檢驗性訓練,旨在提高海軍履行使命任務的能力。”楊宇軍說。
中國國防大學教授朱成虎此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對於東盟國家的聲索與申訴,中國當然需要通過談判來解決,而且解決領土爭端只有通過談判一個途徑來解決。在萬不得已的時候,也可以通過軍事手段來解決,坦率來說這不是最好的選擇,不是大家都能接受的選擇。”
朱成虎認為,中國認為各聲索國應通過雙邊談判來解決爭端,其他任何形式中國都不可能接受,特別是域外國家的介入。靠其他國家來幫助聲索國解決南海問題,沒有可能。
談到美國對南海問題的軍事幹涉,朱成虎表示,“中國軍隊要時刻準備著,絕對不能在這個問題上妥協或者讓步。對中國來說,南海問題涉及領土完整和主權問題,所以沒有妥協的余地。”
李克強:不接受不承認所謂“裁決” 通過談判協商和平解決有關爭議
據央視網消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7月12日在人民大會堂同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共同主持第十八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
在談到南海問題時,李克強表示,中國政府不接受、不承認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的所謂“裁決”,這是維護國際法的舉措。作為直接當事國,中方最關心並致力於維護南海地區的和平穩定,將繼續根據《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規定,依據國際法,通過談判協商和平解決有關爭議。希望歐方在這一問題上堅持客觀和中立。
圖斯克和容克對日前中國在南蘇丹維和人員遇難表示哀悼和慰問。他們表示,歐盟願同中方加強對話磋商,深化各領域合作,推動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取得進展。歐盟願為履行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中所承諾的義務作出努力。

外交部聲明:南海仲裁案裁決無效 中國不接受、不承認
關於應菲律賓共和國單方面請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以下簡稱“仲裁庭”)於2016年7月12日作出的裁決,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鄭重聲明,該裁決是無效的,沒有拘束力,中國不接受、不承認。
一、2013年1月22日,菲律賓共和國時任政府單方面就中菲在南海的有關爭議提起仲裁。2013年2月19日,中國政府鄭重宣布不接受、不參與菲律賓提起的仲裁,此後多次重申此立場。2014年12月7日,中國政府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菲律賓共和國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轄權問題的立場文件》,指出菲律賓提起仲裁違背中菲協議,違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公約》),違背國際仲裁一般實踐,仲裁庭不具有管轄權。2015年10月29日,仲裁庭作出管轄權和可受理性問題的裁決。中國政府當即聲明該裁決是無效的,沒有拘束力。中國上述立場是明確的、一貫的。
二、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目的是惡意的,不是為了解決與中國的爭議,也不是為了維護南海的和平與穩定,而是為了否定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菲律賓提起仲裁的行為違反國際法。一是菲律賓提起仲裁事項的實質是南沙群島部分島礁的領土主權問題,有關事項也必然涉及中菲海洋劃界,與之不可分割。在明知領土問題不屬於《公約》調整範圍,海洋劃界爭議已被中國2006年有關聲明排除的情況下,菲律賓將有關爭議刻意包裝成單純的《公約》解釋或適用問題。二是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侵犯中國作為《公約》締約國享有的自主選擇爭端解決程序和方式的權利。中國早在2006年即根據《公約》第298條將涉及海洋劃界、歷史性海灣或所有權、軍事和執法活動等方面的爭端排除出《公約》強制爭端解決程序。三是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違反中菲兩國達成並多年來一再確認的通過談判解決南海有關爭議的雙邊協議。四是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違反中國與包括菲律賓在內的東盟國家在2002年《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以下簡稱《宣言》)中作出的由直接有關當事國通過談判解決有關爭議的承諾。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違反了《公約》及其適用爭端解決程序的規定,違反了“約定必須遵守”原則,也違反了其他國際法原則和規則。
三、仲裁庭無視菲律賓提起仲裁事項的實質是領土主權和海洋劃界問題,錯誤解讀中菲對爭端解決方式的共同選擇,錯誤解讀《宣言》中有關承諾的法律效力,惡意規避中國根據《公約》第298條作出的排除性聲明,有選擇性地把有關島礁從南海諸島的宏觀地理背景中剝離出來並主觀想象地解釋和適用《公約》,在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上存在明顯錯誤。仲裁庭的行為及其裁決嚴重背離國際仲裁一般實踐,完全背離《公約》促進和平解決爭端的目的及宗旨,嚴重損害《公約》的完整性和權威性,嚴重侵犯中國作為主權國家和《公約》締約國的合法權利,是不公正和不合法的。
四、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在任何情況下不受仲裁裁決的影響,中國反對且不接受任何基於該仲裁裁決的主張和行動。
五、中國政府重申,在領土問題和海洋劃界爭議上,中國不接受任何第三方爭端解決方式,不接受任何強加於中國的爭端解決方案。中國政府將繼續遵循《聯合國憲章》確認的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包括尊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和平解決爭端原則,堅持與直接有關當事國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根據國際法,通過談判協商解決南海有關爭議,維護南海和平穩定。
菲南海案仲裁庭作出無效裁決 中方不接受不承認
據新華社報道,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仲裁庭12日作出非法無效的所謂最終裁決。對此,中方多次聲明,菲律賓共和國阿基諾三世政府單方面提起仲裁違背國際法,仲裁庭沒有管轄權,中國不接受,不承認。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