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CCI血汗门:被谁娇纵的刻薄与傲慢
http://www.yicai.com/news/2011/10/1136099.html

这是集体从GUCCI辞职的员工致公司高管的一封公开信

这是辞职员工提供的GUCCI店内物品丢失事故报告,物品丢失后均由全体店员均摊赔偿

这是位于深圳的GUCCI旗舰店 
这是在位于深圳的GUCCI旗舰店,店内员工在为客人服务
9月23日,古驰(GUCCI)深圳旗舰店两名辞职员工称,他们在GUCCI旗舰店工作,遭遇非人性管理:喝水要申请,上厕所要报告,孕妇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吃8个苹果就会被解雇……直指GUCCI深圳旗舰店是“血汗工厂”。
◎辞职员工:血汗工厂
2011年9月,5名曾经在深圳GUCCI旗舰店工作的离职员工在网络上发了一封《集体辞职的古驰员工致古驰最高管理层的一封公开信》。在信中,他们表达了对深圳GUCCI旗舰店的控诉。他们说:“GUCCI也许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但是却长满了虱子。”
员工控诉一览
“公司对员工在门店上班时的行为规定有100多项,很多规定严格限制员工的生理需求。”
“店员的两次小过失,累积成一个口头警告,一年累计四个口头警告,就会被解雇。”
“上班期间,喝水必须要向上级申请,上洗手间也必须得到许可,上洗手间的时间被严格限制在5分钟内。”
“怀孕期间,每天要站立十几个小时。曾多次向公司主管提出申请带一些水果、零食等,在更衣室休息时补充营养,都得到公司的答复:一切东西都不能在店 里吃。有一位怀孕的同事偷偷在更衣室休息的时候吃苹果,被店长发现了。店长让她不要再吃,称这次可以原谅,但是下次发现就会记一次小过失,要是被发现8次 吃苹果的情况,她就会被解雇。她只能把剩下的苹果扔了。这位怀孕员工最终流产了。”
“古驰实行的是所谓的综合工时制,上一天班轮休一天,一天的工作时间大约为10小时,但每晚10点下班后,员工们都要先打卡下班再加班,往往要清点货物到凌晨两三点钟,因为这样就算正常下班,不用计算加班工资。”
“每晚下班后,仍需留下来加班点数,清点货品。到凌晨4点的情况都有,点对了才能离开。门店当班主管直接告诉大家:货品一直点不对,这肯定是你们的工作失误,是你们自己造成的。”
“如果店里有东西被盗,全体员工都需要连带赔偿。深圳GUCCI旗舰店4年来一共丢了大概40件货品,平均5000元一件。公司一方面可以获得保险赔偿,另一方面又要员工平均分摊,集体扣钱补给公司。”
“丢一件,赚一件,丢的越多赚的越多。一位怀孕生产的同事,回到店里上班没有看到公司的贺喜红包,却要上交大笔赔款。”
“一方面要求员工以最体贴的服务向顾客介绍货品,又要员工随时防备顾客偷东西,这是不合理的。”
“奢侈品的背后是多少低层阶级的血泪堆砌的!”
◎GUCCI:已撤换相关管理人员
7月29日,GUCCI集团亚太区行政总裁邓婉颖在微博上私信一位辞职员工称:“谢谢你的信,了解你的心情,事情已在改善中,公司亦将会与你沟通。希望你身体健康快乐。”
9月26日,GUCCI中国公关经理“BenHuang”称:“GUCCI公司一直以来均十分关注员工的福利待遇。目前,正在积极对此特殊事件进行深入调查,并将尽快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妥善处理。”
5名辞职员工在公开信里希望公司赔偿加班费,GUCCI(中国)贸易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做了书面回复:“公司现已仔细核查了公司电脑系统中你的历史 考勤记录及加班费支付资料,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可以确认公司不存在没有足额支付加班费的情况。”深圳市罗湖区人力资源局认为,辞职员工与GUCCI公 司在加班时间和加班费计算方式上,存在较大争议,现无法做出要GUCCI公司赔偿的决定,建议辞职员工去申请劳动仲裁。
10月11日,GUCCI发布血汗工厂事件调查结果,称不容忍类似不当行为,已撤换相关管理人员。
声明中写道:“古驰已经对相关投诉做过详尽的调查,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撤换有关的管理人员及店铺主管,建立和公司高层直接而保密的对话渠道,加强对店面管理团队的培训,重申公司的人事管理原则及持续改善所有店铺的员工福利与工作环境。”
据悉,深圳劳动部门已经介入调查,全国总工会则于昨日上午回应称,如果员工所述情况属实,深圳工会组织将会同深圳的政法部门予以查处。
◎律师:GUCCI多处违法 不符江湖地位
为5位员工代理此事的北京大成(深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乾武指出,古驰血汗工厂问题,不仅是社会责任、企业道德问题,其中诸多做法还涉嫌违法。 “作为奢侈品领域的大品牌,GUCCI的作为不符合其江湖地位,也违背了公众对这一品牌的认知。没有善待员工,也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杨律师说,服务 行业对员工在顾客面前的行为举止有许多苛刻的要求,属于行业特殊要求,但员工在后台休息的时候,应该提供相应的福利。
违法事例一览
1
古驰员工透露,在工作日每日站立超过14个小时,工作期间却不得小憩、喝水或进食,即使孕妇也如此。
杨律师表示,劳动法规定,孕妇不能承受3级以上的工作,古驰却一视同仁,“这是违法的。”
2
员工透露,深圳古驰旗舰店依据上海市批文,在深圳实行综合工时制,每天工作时间从早晨9点多到深夜12点以后。
杨律师表示,GUCCI中国“综合工时制”是上海静安区劳动部门审批,不适用于全国。如广东、上海的审批条件与流程不同,广东就需要相关劳动者签名 及工会签名等,所以,深圳古驰旗舰店用工制度审批本身就存在问题。他还表示,古驰中国使用劳动派选用工制度,是用工单位而不是用人单位。按《行政许可法》 规定,采用“综合工时制”需要用人单位审批,即劳务派遣公司的同意,“古驰擅自采用‘综合工时制’,应依法予以撤销”。
3
员工透露,GUCCI深圳旗舰店实现货物丢失连坐赔偿制度,所有员工都须要为丢失的商品承担连带责任。
杨律师表示,这不合理,法律要求企业员工管理制度问题需要民主程序通过,而连坐赔偿并没有得到民主认可。
◎GUCCI紧急下达封口令 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
9月7日,GUCCI营运部一名叫“AlisaHong”的高层给全国多家GUCCI门店下发了一封邮件,名为:“(重视!)媒体顾客暗访回答技巧”,并要求各大店铺负责人“在早会上对员工宣讲”。
这封邮件为员工如何回答媒体顾客的问题,提供了一些简单的标准答案。
当员工被询问个人薪资、福利或其他“敏感性”问题时,邮件要求员工:请礼貌且友善的告知对方,“不好意思,这属于公司内部信息,我们不便回答,请理 解”。如果顾客继续追问,员工则将顾客转给当班负责人:“如您有需要,我可以介绍我们当班负责人给您,您可以向他询问。”而对于旗舰店当班负责人的回答, 这封邮件也给出了标准答案:“不好意思,这是属于公司内部信息,我们不便回答,请理解。”
邮件最后写道:“当顾客离开后,请将事情的经过致电Perry,并发邮件报备营运部。”
GUCCI旗舰店一管理层人士透露,公司这份规定主要是防备媒体记者从员工口中套话,同时也为了防止顾客因为货品纠纷等前来询问时,防止员工被偷录到不利于公司的视频。
杨乾武说,这封500字不到的邮件,教员工用“公司内部信息”拒绝顾客和媒体的任何提问,也包括了关于质量的提问,这显然有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的嫌疑。杨律师说:“这封邮件更像封口信,如果GUCCI真如自己宣称的那样善待员工,就不会要求员工避而不谈了。”
◎GUCCI被爆皮包毛利60% 宣称意大利手工实为海外代工
据某奢侈品代工厂管理人员介绍,一款价值10000元人民币的古驰新款皮质包,在欧洲大概价值700欧元。其成本构成中,布料约需50欧元成本,加上铆钉、纽扣、拉链等材料,一款皮包总价不超过90欧元。
古驰公司宣称,其皮具包包都是在意大利纯手工制作。但上述人士指出,大部分款式都是海外代工完成整个生产环节:“奢侈品经过多年的全球化分工,已经形成完整细致的全球化作业体系。每一件包包在加工环节的成本都不超过4%。”
据世界奢侈品协会数据显示,人力成本仅占奢侈品销售价格构成的5%-6%,因此,古驰品牌的包净利润可能超过40%。
上述人士认为:“这种产业利润分配链加剧了奢侈品企业重外部品牌轻内部管理。他们的收益过于依赖品牌附加值,因此,对涉及与品牌及店面形象有关的服务会有特别苛刻的要求。”
◎评论
马红漫:最可怕的是对血汗工厂习以为常
知名跨国公司深陷“血汗工厂”的指控,GUCCI绝非头一个。之前包括苹果公司、ZARA、耐克、可口可乐公司都曾因涉嫌“血汗工厂”问题而被曝 光。而更值得注意的是,负面消息曝光后结果无非如下:一是当事企业并没有因为曝光而被严厉查处,媒体报道之后鲜见行政执法部门查处跟进;二是负面消息曝光 丝毫无法影响这些公司在中国大陆的强势地位。
最为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富士康公司了,该公司之前因为“N连跳”事件而成为众矢之的。而当其把工厂逐步内迁到河南等地,不仅当地官方极力支持,社会报 名员工亦是成千上万,似乎丝毫没有受到负面新闻的影响。由此,对比于不断曝光的负面消息本身,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如此悖论又如何会长期存在呢?
必须承认,这些大企业之所以能够面对负面报道泰然处之,与其强势的市场地位密切相关。市场悖论的存在,并非表明我们的务工者缺乏辨识能力,其实反衬 出的是本土其他企业用工环境更加恶劣。再以富士康为例,针对应聘者的调查显示,他们选择富士康的最主要原因居然是“公司能按时发工资,福利和工厂环境好 点”。以此观之,或许很多本土招工企业居然连按时发放工资都无法保障,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法律底限未能得到遵守。由此,才会使得外来大公司尽管存在这样那样 的不足,但是已经具备了明显的“比较优势”。
显然,要想让“血汗工厂”真正成为企业惧怕、躲避的污点,就必须建立起基本且有充分保障的劳动福利制度。否则,跨国公司只要仍然有些许的制度福利,就足以让境内竞争对手望其项背,而无惧舆论的鞭挞。
同时,监管与处罚必须落实执行。市场化改革三十余年,各项基本劳动保护法规已大体齐全。但法律执行的缺失才是要害所在,如果“血汗工厂”被曝光后再 无查处跟进,只会让监管部门的公信力受到质疑。此外,还需要帮助提升本土制造企业、商业企业的竞争力。在不干扰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前提下,政府有的放矢的 扶持有助于加速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改变目前制造企业低端竞争的局面,扭转跨国公司的集体强势地位。
“血汗工厂”成了令人麻木的“常态”,这比无良公司本身更加可怕。
谁娇纵了GUCCI的刻薄与傲慢
许多跨国大公司,在许多国家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声誉,为何到了咱们这就换了一副脸孔,成了“吸血鬼”?
企业不是慈善家,而逐利组织,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它的本能。如果缺少了外部监督和约束,企业当然要挖空心思去钻法律和政策的漏洞,以获取最大的利润。 包括提高劳动强度、降低劳动成本,甚至漠视工人权利、践踏工人尊严等。某些跨国公司为什么母国不敢造次?很简单,当工人感觉到自己的健康、福利、尊严与自 由等宪法赋予的权利受到企业侵害时,工人可以依赖工会,让工会出面与资方博弈,为工人维权;再不然通过法院,把企业告上法庭。
而在国内,组织维权此路不通,司法救济也不容易。且不说,许多企业不欢迎工会(不少地方政府亦持此态度),即使勉强成立,也不过是一种可有可无的附庸,逢年过节发点象征性福利、组织一两场聊胜于无的联欢会……当工人真正需要他们时,他们的屁股还不一定坐到哪一边。
这条路基本是堵住了,司法救济呢?撇开地方政府对这类官司天然反感和劳动法规的缺陷——有专家总结了现行劳动法的十大缺陷,譬如赋予地方过大的权 力、没有对集体合同制度给予足够的重视、劳动争议处理环节过多、涉外劳动关系存在法律适用空白等等——不说,即使有法可依,依法的成本也极其沉重,让维权 者望而却步。这也就是GUCCI离职员工宁愿选择在网络曝光而不愿诉之法律的重要原因,这官司打不起。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人必自辱而后人辱之。如果我们能自珍自爱,善待自己的同胞,他人就不敢怠慢、看轻,GUCCI们敢在中国“血汗”,就是看穿之后 的必然选择。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提高人民的幸福感,而不是为发展而发展,争世界第几把交椅,如果连“血汗工厂”都管不了,这样的发展又有什么意 义?
奢侈品快速扩张后遗症暴发
在业内人士看来,GUCCI的劳资纠纷正是各大奢侈品品牌在中国市场快速扩张留下的“后遗症”。近年来,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潜力让任何奢侈品牌都不 敢小觑,纷纷加快了在中国市场的开店步伐,与此同时,相应的员工管理和培训却成了被忽视的部分。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首席代表官欧阳坤表示,奢侈品牌在国外 对上岗员工都有完善的培训,但到中国市场后,管理和人员的培训却都没有跟上,而且奢侈品牌也有意尽量压低员工的培训支出。据世界奢侈品协会数据显示,人力 成本仅占奢侈品销售价格构成的6%,大大低于产品成本和品牌附加值。
劳动监察部门不能总让员工靠发帖维权
从记者的调查看,古驰确实存在一些违规加班的行为,一些所作所为也确实与其国际知名品牌的地位不符,不过由于现在劳资双方各执一词,仅从媒体报道我 们很难去判断古驰的行为是否违反劳动法,是否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抛开事情对与错的判断,员工要靠发帖来维权,要靠发帖来引起舆论关注,这一行为本身就 值得我们反思。为什么员工要采取这样极端的维权手段?正常的维权渠道是否出现了问题?工会组织是不是存在缺位?
客观地说,古驰的员工用网络发帖的形式维权,确实可以引起网民和舆论的关注,容易形成舆论热点,容易引起政府职能部门的关注,有可能使事情比较快得 到解决。但是这毕竟不是一种正常维权方式和渠道,特别是一旦形成舆论“审判”,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既会给当事各方带来诸多困扰和麻烦,而且会大大增加 解决问题的社会成本。比如,今天古驰不仅要面对前员工的投诉,更要花巨大的成本进行危机公关。那为什么当事人还要去选择这样一种对自己好处不大,却给社会 带来巨大成本的维权方式呢?
近年来,不少身处社会底层的人采用极端手段来维权,甚至不惜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来维权,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是弱势群体,很难与相对强大的老板平等 博弈。古驰的员工虽然貌似工作体面,衣着光鲜,但其实他们的处境一样尴尬,甚至维权的阻力更大。原因有二:一是古驰作为国际顶级名牌企业实力更大,单个员 工难于与之抗衡;二是在政府注重招商引资的当下,直接后果则是员工维权门槛的上升和一些监管部门的“不作为”。这也正是为什么古驰事件发生后,员工很无 奈,劳动监察部门“很为难”的原因所在。
在这样的背景下,员工要维权的最好途径就是依法建立工会,通过集体的力量来与企业博弈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国际零售业“大哥大” 沃尔玛贪小便宜被严惩的事件。2007年沃尔玛因为要求员工在午休时间提前几分钟干活,下班后多干一会,遭到工会诉讼,最终不仅与美国劳工部达成协议补偿 员工3400万美元的加班费,而且还被宾夕法尼亚州法庭判处必须对该州在职和离职员工赔偿7800万美元。沃尔玛工会的维权行动,让这个全球零售巨头至今 心有余悸,不敢在员工问题上造次。如果古驰有工会,而且工会足够强大,古驰在对员工作出苛刻规定之前想必也要掂量掂量。
当然,在企业建立工会只是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第一步,关键在于如何让工会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何让工会真正成为员工的娘家,真正为员工争取利益。这就 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改变思维模式,不要把什么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当满足员工合法诉求和保护招商引资环境成为一对矛盾时,政府应塑造一个公平的博弈环境,让 劳资双方直接谈判。在劳工保护更严格的国外,国际巨头都能与工会达成妥协,那在国内为什么不可以呢?
要想员工不用靠发帖维权,就必须让工会真正发挥作用,让正常的维权渠道畅通,这或许是古驰事件给我们带来的更深层次的收获。
【麻煩大了】中鋼被誰逼上絕路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4617
央企中鋼這次是遇到大麻煩了。日前被曝出近百億元貸款逾期,而後一封內部公開信又曝出公司連年虧損,集團總裁賈寶軍中秋節前被免。前面有中遠、中鋁等央企“巨虧王”打底,中鋼的虧損原本不算什麽事,問題在於債務危機,中誠信評級報告稱,中鋼2013年資產負債率達93.87%。這等資金鏈斷裂、老板跑路的破事一直在民企中頗為流行,現在輪到央企聽起來還是比較新鮮。
中鋼這事前因後果捋起來其實挺簡單。2004年國資委認為央企雜亂散多,要整合淘汰,於是下了一道“旨意”,三年之內要做不到行業前三名的,就要被兼並。中鋼集團2003年的營業收入只有120多億元,在中國企業500強中只位列第150位,明擺就是一個被吃的主,當時的總裁黃天文一看急了,開始瘋狂擴張做大,急火煮了鍋夾生飯,內部管理、風險控制跟不上,到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鋼鐵和礦石市場急轉直下,企業資金鏈面臨崩潰。潮退了,大家發現中鋼沒穿褲衩。
激進擴張,突遭鋼鐵和鐵礦石市場打擊的不只中鋼,中遠的“虧損王”稱號也拜其所賜,2011年中國遠洋虧損104.49億元,2012年繼續虧損95.6億元,但人家連遭兩年巨虧後的資產負債率只有58%。二者差別的原因在於擴張模式的不同。
中鋼本是單純的鋼鐵貿易服務商,為做大規模向鋼鐵生產供應和銷售環節延伸,和山西、河北等地的民營小型鋼廠簽訂協議,中鋼供應礦石原料,同時為鋼廠銷售鋼材,這種“兩頭在外”的模式,必然形成合作企業之間大量的資金債務鏈,為了擴大合作鋼廠的銷售規模,中鋼還為中小鋼廠進行大量的資金托盤。
鋼鐵屬於大資金物資,中鋼模式的這條本就脆弱的資金鏈可以說是掛滿了重型炸彈。所以,當鋼價持續暴跌,民營中小鋼企首先撐不住,中鋼最終也被拉下水。2010年下半年,山西中宇對中鋼集團欠款高達近40億元,總裁黃天文被國資委免職。
其實,黃天文還算得上是個能人,2003年中鋼集團銷售收入只有130億元,2007年達1200億元,四年增長867%。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由2003年的第150位上升到了2008年的第33位。能弄到這一步,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中鋼擴張模式的潛在危險,內部人未必不知,但誰願意束手待斃咧?況且國企老板都是有任期的,何不賭一把?試想一下,如果不是運氣不好,鋼鐵行業衰退太早,可能就賭贏了,在退潮之前可以安全上岸,或許平步青雲。
不過,讓人唏噓的是,企業做大做強豈能靠行政命令手段?這也算是一個常識了吧。如果沒有當初那個三年生死期限,中鋼也許就不會走這一步。黃天文剛上任的時候對48家子公司進行了關停並轉,減為14家專業公司,走的可是精兵簡政的路子。同樣的例子是中外運集團和長航集團,因為都排不進航運業前三,2008年兩企業重組為中外運長航集團,結果是一年不如一年。
所以說,中鋼的這筆爛賬最終還是要算到這種企業治理體制上。
570架C919都被誰買走了?
5月5日下午14時,中國國產C919大型客機在浦東國際機場正式首飛成功。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C919 大型客機共計擁有570架訂單。有意思的是,這570架訂單中最大的客戶群並不是航空公司,而是租賃公司。統計顯示,421架C919訂單來自租賃公司。421架飛機中,除了國際飛機租賃巨頭GECAS購買的20架外,其余401架全部為國內租賃公司所持有。
業內人士認為,一旦C919完成首飛,這將促進我國大飛機產業的快速發展,有利於國產大飛機產業集群的加速成型。國產大型客機要想進軍國際市場競爭,借助租賃公司不失為一種良好的方式。
大客戶中資租賃公司
據中國商飛透露,目前C919 得到來自各方的訂單約570 架。
其中,平安集團旗下的平安租賃及建設銀行旗下的建信租賃分別持有50架,位居榜首;工銀租賃、農銀租賃分別以45架居於次位。
從公開披露的信息來看,C919售價在5000萬美元左右。若以單價5000萬美元/架計,570架飛機,總金額達到285 億美元。
據預測,未來隨著C919 進入正式量產,其市場容量有望超過1000 億美元。
目前來看,手握訂單總量高達70%的中國租賃公司將是C919能不能躋身國際商用飛機一流公司的重要因素。
C919銷售銷售的訂單來看,除了飛機租賃公司,還有航空公司。但航空公司在整個訂單所占比例非常小。這是因為航空公司處於考慮自身財務原因無力持巨資購買大飛機,另外一個原因是國際飛機資產是租賃租賃公司控制的。
從全球來看,大概有40%的飛機都歸租賃公司所有,而且這個比例一直都在上漲,國際航空協會(IATA)預測這個比例到2020年之後將突破50%。
分析人士稱,近些年,航空公司已不再熱衷於購買飛機,轉而傾向於租賃飛機。租賃公司在參於國際市場的同時,還可以助力國產大飛機走向世界,參與與波音、空客等飛機制造商的競爭。
中資飛機租賃業的崛起
一直以來,飛機租賃被稱為租賃業皇冠上的明珠。租賃公司青睞飛機租賃,主要原因在於飛機租賃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強力的政策支持;較高的利潤率以及較高安全性等。目前,全球主要租賃公司無一例外均在從事飛機租賃業務。
對於中國而言,很長一段時期處在“引進來”的階段,即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航空租賃市場基本上是被國外的租賃公司所壟斷。
經過近10年的努力,國內飛機租賃業不但打破了外資對中國飛機租賃業的壟斷,工銀租賃、渤海金控、國銀租賃等一大批中資飛機租賃公司更是將業務觸角擴張至國外。
截至2017年3月末,工銀租賃飛機資產已超過1100億元,擁有和管理飛機540余架,機隊價值排名全球第五。
海航旗下渤海金控在連續收購Avolon以及CIT的租賃部門後,擁有的飛機數將超過900架。
根據國銀租賃的年報,截至2016年12月31日,國銀租賃飛機組合共有403架飛機,包括192架自有飛機、11架托管飛機以及200架已訂購飛機(其中意向訂單65架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