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不只一萬人!證所稅衝擊千萬人


2012-8-6  TCW




七月二十五日,馬政府強度關山, 課徵證券交易所得稅(簡稱證所稅)案在立法院三讀通過,財政部長張盛和隨即說明,此次證所稅課稅制度改革,影響到的人數約一萬人。實際上,這是一個包括九 百萬股民、企業員工、券商從業人員近千萬參與者都會受到動盪波折的法案,馬政府團隊對於此事的態度,只說出了千分之一的真相!

證所稅還沒課,證交稅先腰斬上半年稅收額,僅達全年目標三○%

先從稅收的影響來看,張盛和說,預估未來證所稅可增加六十億到一百一十億元,真實的情況是,證所稅課徵未來會發生的區間是在台股加權指數八千五百點以上,也就是說,課不課得到稅,還是個未知數。

新增的稅還沒到口袋裡,減收的稅卻已經發生了。今年四、五、六月,連續三個月的證券交易稅(簡稱證交稅)大減,都在六十億元以下,相對高峰時的稅收,腰斬一半。

美銀美林證券台股策略分析師胡傳祥分析,最近十年,每年證交稅收入介於八百億到一千億元間,若成交量縮水三成,將使得證交稅收短少二百四十億元到三百億 元,絕非財政部估計,每年可徵得證所稅六十億到一百一十億元所能彌補的。麥格理資本證券則用「在台股傷口上撒鹽」來形容證所稅對台股帶來的影響。

依照財政部編列的預算,二○一二年證交稅收入為一千二百六十五億元,而上半年的證交稅稅收金額僅有三百八十三億元,只達到了全年目標的三○%。財政部對於 二○一二年股市的看法似乎很樂觀,預估股市單日平均成交量可達一千五百億元。事與願違,二○一二年三月份以來,在復徵證所稅干擾下,單日的成交量僅七百 億、八百億元,僅約財政部預估數的一半。依此數據推估,二○一二年證交稅能與二○一一年的九百四十億元看齊,已屬不易。相對八字還沒一撇的證所稅預計課來 一百一十億元,這個「算盤」已先輸了。

張盛和的話裡沒有提到的那千分之九百九十九,才是讓股市生態產生劇變的「引信」。包括九百萬股民、券商從業人員,以及獲利遭到波及的上市櫃公司員工,都因證所稅的復徵而受到波及。

大戶精算成本,怕被課一五%減少當沖,等於政府每天減收稅收

在這次復徵證所稅中,影響到「個人」與「法人」兩大部分。張盛和口中所指,影響的雖然只有一萬人,算起來,只占目前在股市中交易的九百萬股民的約千分之 一。但別小看這些人,他們可不是一般的散戶,是股市中所謂的大戶、中實戶,一出手買賣的股票張數以百張、千張為單位,創造出來的交易金額,占股市總成交量 的四五%。少了他們,股市就少了動能,政府的稅收也會跟著減少。

位在台北市南京東路的券商大樓電梯裡,立法院通過復徵證所稅的隔天,辦公室在這棟大樓中的某家大型券商主管,跟一起搭電梯的屬下說,「這一、兩年自己看著辦,有辦法的就去找其他工作,」語氣中充滿無奈,卻也寫實。

在全球經濟充滿許多的不確定因素下,股市交易量本來就會減少,如今證所稅雪上加霜,精打細算的大戶們更是不會輕易出手,以免一不小心交易量就「衝過頭」,超過政府新規定的,賣出金額超過十億元就要課稅的門檻。

永豐金證券董事長,同時也是券商公會理事長的黃敏助預估,復徵證所稅後單日成交量將下滑到五百億元,全體大型券商總計將精簡人事一萬五千人到兩萬人,並預言小型券商會出現倒閉潮。

黃敏助的預估真的很悲觀,成交量水位等於是回到金融海嘯期間。一旦如此,受衝擊的不只是券商收入,還有政府的稅收。

成交量是股市的火車頭,少了火車頭的帶動,從股票延伸出來的衍生性商品,就少了表演的舞台。台指期貨、權證是最能感受到市場冷熱的溫度計。

政府編列二○一二年期貨交易稅收入五十九億元,上半年僅收到二十三億元,達成率三九%,如同證交稅一般,統統都達不到預定目標。被券商視為是「開源」商品的權證,更因為股市與個股的成交量下降,成交量也比提出復徵證所稅前少了兩成。

券商每發行一檔權證,要繳付四萬元的發行費用給台灣證券交易所(簡稱證交所),目前市場上有九千四百三十一檔權證,證交所收取的權證發行收入達三億七千萬 元。券商必須靠精心設計的商品來吸引投資人踴躍進出,支付發行費用與賺取利潤;投資人,則利用和現股連結性,來實現用小錢、參與個股股價上漲的好處。

只是在台股現貨市場的成交量下降時,想要靠「小資本」賺錢的機會越來越少,就連證交所也不例外。

權證交易減少還算小事,當沖(當日利用融資或融券買賣同一檔股票)金額減少,是讓股市少了衝勁與活力的關鍵。

做價,是大戶或中實戶拉抬股價的慣用手法,來吸引投資人跟進。股市行情好時,當沖張數占當日股市總成交張數約一成;行情差一點時,還有五%。少了當沖製造成交量,猶如喝咖啡一般,少了鮮奶與糖一樣,雖能入口,但嫌苦澀。

在課徵個人證所稅的新規定中,把個人年度賣出金額超過十億元當作課稅的門檻。超過此數,要課徵一五%的稅率。為求效率,大戶或中實戶會善用每一個可使用的帳戶。每個月的賣出金額不能超過八千萬元,一旦超過就要將獲利與政府分享。

所以,他們會精算每一次的進出,也會把一五%的稅率當作操作成本。精算的背後,就是當沖的次數下降。當沖對股市的貢獻有多少?

以最近的單日成交量約五百億元來推估,當沖的金額約二十五億元,少掉了當沖行為,政府等於是每一天少掉了約七百五十萬元的稅收。

企業稅負激增,股東財富縮水台積電﹑聯電EPS減幅最少逾二%

張盛和沒提到的另一個真相,就是「法人」課徵證所稅帶來的影響。影響有多大?可以從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與股票上市公司景岳生技董事長陳根德的反應,找到答案。

立法院通過證所稅前,張忠謀認為政府把「法人」證所稅與企業最低稅負綁在一起,是把兩件不相干的事混為一談,並預估台積電二○一二年起每年將多繳三十億元的稅﹔而公司獲利下降可能導致股價下跌,會讓股東財富減少四百五十億元。

反對激烈的還有陳根德,他另一個身分是國民黨立委。他跳出來說,如果一年後檢視復徵證所稅對市場沒有影響,他馬上退出政治圈。話說得很重,把政治生涯拿出來當賭注。

張忠謀與陳根德大動作的反彈,只為一件事,就是從事政府獎勵的重要性策略產業,可以享有五年免稅,或是適用於獎參條例的企業,現在的最低稅負要從一○%提高到一二%。

兩個百分點的稅負,影響有多大?

以台積電二○一一年的稅後淨利為推估基礎,每股稅後淨利(EPS)將減少○‧一二元,減幅二‧三%;聯電預估稅負支出增加五億、六億元,由此推估,屆時每股稅後淨利將減少○‧○五元,減幅約六%,影響程度不可說不小。台達電、銀行業、壽險業者也都在估算影響。

而享受到租稅優惠的產業有哪些?如高科技產業中的3C工業、精密電子元件工業、航太工業、生醫及特化工業、半導體產業等。目前,掛牌的科技公司占股市成交 量約六成,市值比重約五成。代表全體股民中,手中多少都擁有享有租稅優惠的公司。這些公司,從二○一二年開始,獲利都會往下修正。

除此之外,與高科技、生醫產業同樣的,稅負提高的還有從事境外金融中心(OBU)的銀行業者。二○一二年開始,這些行業、公司都要開始多繳稅,獲利會因此縮水。

勤業眾信稅務會計師林宜信說,在法人證所稅方面,會受到影響的將是擁有很多的交易所得,或是享有很多租稅獎勵免稅所得,以及從事境外金融中心業務的,稅負多少都會增加。譬如高鐵等,只要是享受到免稅優惠的,未來都是繳稅會提高的對象。

獲利減少、EPS下降,等於是本益比(P/E)要往下修,是國內外分析師列為下修股票目標價的理由。

光是一家台積電,股東財富就蒸發了四百五十億元,平均每位股東資產縮水十一萬四千元。若加上境遇相同的公司,股東持有的股票價值莫名其妙的少了,預計有超過數千億元的財富,就此消失,難怪這些大老跳出來喊話,捍衛股東財富。

IPO降溫,恐掀借殼歪風好公司轉往他地上市,台股變冷宮

根據新規定,從二○一二年之後申請IPO(首次公開募股)掛牌的公司,掛牌的第一年出售股票,要課一五%的稅。對此,陳根德不客氣的說,「那他申請IPO做什麼?這會影響經濟產業的發展。」他一語道破多數原本計畫股票掛牌公司的心聲。

胡傳祥認為,若公司大股東擔心被課徵一五%的證所稅,就會衝擊企業上市申請意願。他並提醒,若台股成交量無法回到過去的水位,可能會造成大戶挪移至別的市場,好公司轉到他地上市可能。

趨勢一旦形成,政府要挽回失去的人心,恐要耗費更多力氣。但也可能因此創造「借殼掛牌」的新商機,由於IPO的成本高,也會影響上市意願,乾脆從市場買公司,再把業績灌進去;屆時股本小、股價低的公司,將成為有心人「借殼」的好標的。

過去,有人形容證所稅是「一個利多,九個利空,」唯一的利多就是市場上有了公平正義,其他都是偏向負面解讀,而其中最重要的影響將會是,原本台灣是一個交 易活絡的市場,包括IPO、市場融資、法人給予高本益比……,如今,可能隨著企業獲利下降、市場交易降溫、本益比下修,而產生競爭力下滑的疑慮,這些真 相,在這次證所稅事件中,馬政府都已說清楚、講明白了嗎?

【延伸閱讀】從小股民、券商到掛牌公司,全都遭殃!▲900萬股民手中持股獲利下降、價值縮水、資產蒸發▲台股單日成交量,將由800億到1,000億元 降至500億~700億元▲收入減少,大型券商將裁員30%~40%,小型券商恐倒閉▲IPO件數預估減少2成~3成,為避免政府高額課稅,轉向「借殼」 上市▲3C、精密電子元件、航太、生醫等享受租稅優惠產業,獲利預估少2%~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7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