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女子180萬元購理財產品虧成1萬元 我思故在

http://www.jztzp.com/a/51039.html

中廣網北京9月23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導,物價上漲,儲蓄貶值。近些年,為了不讓口袋裡的錢長毛,越來越多的居民都選擇把銀行的錢取出來,去進行投資。但是放眼望去, 我們也投資的項目並不多:樓市遭遇限購,股市又無比低迷,唯一讓人眼前一亮的就是黃金了。大量的資金都湧入到炒金上面。但是,就跟其他的投資品一樣,黃金 也不會只漲不跌。不經意間,風險不期而至。

去年4月21日,青島的王女士去平安銀行青島分行南京路支行去諮詢理財方面的信息。由於王女士是這家支行的VIP客戶,所以她享受到理財經理薛某,負責對接的一對一理財服務。在薛某熱情推薦下,王女士購買了一款據稱是保本保息、年收益最低5%的投資黃金的理財產品。

當天雙方簽署了一份委託理財協議,王女士把180萬元人民幣交由薛某管理,進行黃金T+D交易,合同期限為一年。但是不久後,王女士通過賬戶查詢發現資金逐漸變少。到了9月份,交易賬戶竟然只剩下1萬餘元了。王女士急忙聯繫薛某,發現已聯繫不上。而當她到平安銀行反映此事時,銀行方面則稱薛某已辭職,並稱王女士的交易屬於薛某個人行為,與深發展無關。

無奈之下,王女士一紙訴狀,將平安銀行告上法庭。但是,遺憾的是,案件已經審理了兩回,仍舊沒有任何判決。

不過,王女士的遭遇引起了媒體的關注。不少報紙、網站都對此進行了跟蹤報導,《中國經濟網》記者毛宇舟從案件發生就開始關注此事,多次採訪事件雙方。下面毛宇舟帶來事件雙方的觀點和事態的介紹。

毛宇舟:王女士在簽約的時候,並不知道自己的投資是有很大風險的,因為她之前也多次跟薛姓的理財經理表示自己是不能承擔任何風險的,基金、證券一類的理財 產品她都不能夠接受的,所以更不要提黃金這種,這麼如此高風險的理財產品了,但是這個薛姓的理財經理一再強調說是沒有風險,並且是百分之百保本,並且在這 之上他還誇大了收益,承諾了很高的收益,也可以說是欺騙與隱瞞的情況,下王女士與他簽訂了合同,並且投入了巨資,所以說在簽約的過程中是在欺騙的情況下她 簽約的,這樣的情況。

當王女士的賬戶資金出現大幅度虧損的時候,她有沒有接到相關的提示。從王女士把錢匯入到指定的賬戶中以後,實際上這個賬戶就已經是由薛某在實際上操縱了, 但是我們從法律來講,這都是不被允許的。但是實際情況上,從180萬打到賬戶裡到王女士發現自己賬戶裡已經巨虧的時候,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王女士完全沒 有收到銀行的反饋信息,因為如果知道自己賬戶裡少錢了,她肯定會直接去聯繫薛某了,但是這些情況銀行完全都沒有反饋給王女士,等於說王女士一直被蒙在鼓 裡,直到她發現她只剩到一萬塊錢,而實際操作人也變成了薛某。

平安銀行現在認為王女士是與薛某簽的合同,她的所有的損失與責任都應該由薛某個人承擔,雖然他曾經是銀行的從業人員,但是他已經離職了,所以誰簽的約,去 找誰賠償,銀行不負有責任,這是平安銀行在法庭上的主張。王女士認為,首先是在正當的工作時間是在平安銀行大堂之內,時間、地點包括人,她與當時簽訂的薛 某是平安人員的工作人員,在大堂裡簽約,銀行應該是負有一定責任的,它不可能完全推卸掉。並且當時在法庭上,王女士希望平安銀行能出示當時的監控錄像,大 廳的監控錄像作為證供,但是平安銀行以錄像只能保存三個月為由,拒絕了這個要求,所以王女士認為它也是負有一定責任的。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王女士並沒有將自己的賬戶的密碼告訴薛某或者是其他的銀行的工作人員,但是銀行在沒有通知王女士的情況下,短信轉出都沒有通知王女士, 這個銀行肯定是涉嫌到違規操作了,沒有知道密碼怎麼可能操作賬戶呢?所以銀行對這方面肯定是違規了,它應該負有責任。所以銀行應該給予一定的賠償。

天下公司也聯繫到了平安銀行的品牌部相關負責人白女士,就此次事件相關熱點問題與她進行了溝通。

白女士:她辦理的是黃金T+D的業務,就是我們銀行作為這種黃金交易所的會員,為客戶提供的只是一個交易平台,我們不替客戶進行操作的。作為我們銀行來 講,我們沒有跟客戶簽訂任何的協議,所以就是說客戶,只有客戶才掌握自己的賬戶和密碼,但是她委託給了誰,我們銀行是並不太知情的。

記者:她委託給誰您這邊不是很知情,這位當時給她辦理的理財經理,他有沒有把這個事情跟王女士說清楚呢?包括風險。

白女士:客戶表示都說了的,所以現在這個事情進入了司法程序,所以我們也期待著法律有一個公正的判決。

記者:這位經理現在還在嗎?

白女士:他已經離職了。

記者:他是因為什麼原因離職的呢?

白女士:他個人原因,自己提出了辭職。

記者:與這件事情有關係嗎?

白女士:這個我不是很清楚。

2011年深發展的年報顯示,它全年理財產品累計發行規模為4200億元,同比增長463%;實現理財產品手續費收入1.89億元,同比增長237%,為同業增幅最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193

對沖基金經理:對不起,我把1億虧成了20萬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508

20150123duibuqi

可以想象嗎?1億美元9個月竟然縮水99.8%!是真事兒!

據CNBC,紐約對沖基金Canarsie Capital創始人Owen Li周二表示,從去年3月以來他將投資者的1億美元虧得只剩20萬美元。

他在致投資者的信中稱:“我對這個可怕的結果負責。”他表示自己“真心對不起”大家。

他補充說:“現在,我只希望你們能理解,我本來試圖為基金和投資者獲取更高的回報,但被誤導了。雖然如此,我還是太過激進,導致你們遭受了災難性損失。我沒有任何借口。”

Li曾經是對沖基金帆船集團的交易員。2009年,帆船集團因為內幕交易而倒閉,該集團創始人Raj Rajaratnam因此被判11年監禁。但Li並沒有被指控有任何行為不當。

Li在信中表示,為了補救12月的糟糕回報,他在最近三周進行了一系列“激進的交易”。他預計市場將大範圍上漲,並大量押註股指期權。但不幸的是,股指下跌導致了巨額虧損。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770

大敗局:1億美元TMD怎麼虧成了20萬?! 美股基金策略

來源: http://xueqiu.com/3917237536/36121161


$標準普爾500指數(SP500)$ $阿里巴巴(BABA)$ $道瓊斯指數(DJI30)$ $FIREEYE(FEYE)$ $上證指數(SH000001)$ $蘋果(AAPL)$ 

1月份,美國投資圈熱議的一件事就是一家名為“Canarsie  Hedge Fund”的對沖基金在對客戶的郵件中承認,它們已經將客戶的投資虧到只剩下20萬美元,而據測算,這支基金管理的資金規模有1億美元左右。盡管作為機構投資者,階段性大虧不是新聞,但是在人們一致認為的美股牛市階段,發生如此聳人聽聞的跌幅,還是令人疑惑,這幫家夥到底做了什麽?盡管具體情況尚未清晰,但是通過相關人士透露的片段信息,我們似乎可以大致勾勒出緣由。

Canarsie令業界關註的一大原因就在於,其主要負責人並非泛泛之輩,它的掌門人Kenneth deRegt之前長期在摩根斯坦利任職,而且諷刺的是其在摩根斯坦利任職期間,負責的正是風險管理部門。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作為一名基金的客戶,看到其操盤手之一是知名投行的風險管理部門頭頭,是不是會感到這支基金應該更加安全?

而這支基金實際操盤手也小有名氣,名為Owen Li,曾經是Galleon Fund Management的交易員,年僅28歲。Galleon的故事是因為內部人交易自控而掛掉,而起發起人Raj Rajaratnam則正在監獄服刑,當時Li並未受到刑事方面的牽連。他在2013年發起了Canarsie,主要聚焦於科技、能源、金融板塊的股票,在2013年,這支基金曾經取得50%的收益,與當年主要指數相比,這都是一個相當優秀的成績。據熟悉Li的人透露,Li的操作風格大膽,喜歡采用杠桿和融資,曾經在Facebook和Twitter上下重註,當時獲利頗豐。而在2014年,他好運不在,他幾次投資這兩年IPO不久的股票上,都不太成功,據說在FireEye和Splunk上損失極大。看看FireEye去年的走勢,似乎可以估摸,Li很可能是期權、杠桿、融資等手段用上,且操作目標過於激進。


據2014年3月披露的數據,當時Canarsie當時的凈資產為9800萬美元,除去杠桿、借貸資金,其實際管理的資金應該在6000萬美元左右。所以,所謂的一億美元虧成20萬美元的說法略有誇張,不過即使這樣看,這虧損額度也依然震撼。據熟悉內情的人透露,實際上在3月,Canarsie的主要做市商摩根斯坦利即表示對其操作蘊含的巨大風險表示擔心,而Canarsie還聘請了獨立的咨詢機構做相關評估,但是顯然並沒有什麽更積極的舉措。在一個月後,摩根斯坦利進一步警告Carnarsie,認為它們需要把資產轉移到另一個結算公司,因為它們關心的風險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而幾個月後,高盛成了Carnarsie新的結算公司。

目前最新進展是,Li已經下課,而deRegt接過了該基金的業務,毫無疑問,這將是一個令人焦頭爛額的爛攤子。在寫給客戶的郵件中,Li曾經寫道,“在過去三個星期,我采用了簡單來說一系列過於激進的操作,包括看多方向價格的期權,也包括一些直接的股票操作”,他向投資者表示“抱歉”,不知道投資者們看到這封郵件,是否心中千萬匹草泥馬在奔騰,”要道歉有用,要警察幹嗎?!”。

從Canarsie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在所謂牛市中,往往容易讓操盤手和投資者都無視風險和潛在的危機。在牛市中,很多投資者往往因為一時的巨大收益而過度自信,甚至膨脹,進而釀出災難性後果。在我過去介紹一些ETF的時候,也有讀者看看其收益,生出“不過如此”之感,實際上,評價一支基金,收益只是一方面,它確實也是重要的要素,但是波動性、流動性的要素也是不可忽視的。希望各位投資者從Canarsie的故事中吸取教訓,激進操作需要避免,風險控制時刻牢記,你曾經贏得再多,都可能因為一兩次的投機賠個精光。 
 
@佐羅投資劄記 @forcode @方舟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2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