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藝術品股票拿什麼給投資者?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3/707472.html

津市文化藝術品交易所新推出的兩隻藝術品股票在1個月的時間裡,分別漲621%和575%。哪個行業能有如此之高的增長率呢?投資者多了一個藝術品投資渠道是件好事。但我們不免有疑問,什麼能支撐藝術品「股票」如此高的回報率?

解決了變現和分享

我們不妨把藝術品「股票」看作是藝術品金融化的又一個嘗試。所謂藝術品金融化,其含義是在藝術品領域融入金融的手段和工具,使金融與藝術品投資相結合,實現兩者相互促進發展。

應當說,藝術品市場非常需要金融機構的參與,把金融投資的一些理念融入藝術品行業,可以擴大市場想像空間,激活市場,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市場,快速提升市場活躍度。

最近幾年,藝術品金融化亦被寄予厚望。天津市文化藝術品交易所的藝術品「股票」模式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推出。其模式簡以言之,是把單件藝術品分割成 等額股份,由投資人認購,股票可在交易所買賣。模式形同股票市場,等於把企業的股票買賣模式植入藝術品行業。它對投資者意義在於投資手續簡單化、便利化, 提高流動性。

過去投資者對藝術品往往難以下手,首先是因為藝術品非標準化產品,價值難以評估,主觀性較強。其次是投資購買頗費周折,時間成本高,鑑賞要求高,不易於完成交易。再者即使購買回來,退出又是一個難題,需要較長的週期。

如果說此模式是個創新,那麼,其創新體現在,嘗試為小額資金投資者提供了參與分享市場的機會,同時嘗試解決藝術品流動變現問題。眾所周知,藝術品屬 於高端投資領域,投資億元也不是什麼新鮮事,藝術品變現速度慢,且如果沒有充裕的閒置資金,根本不敢投到藝術品上。這是一般投資人在藝術品投資上面臨的兩 大難題,此模式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兩個問題。

致命的缺陷

但是,我們也注意到,這個模式存在一個缺點,是其本身無法解決的內在缺陷。因為藝術品股票把本可以存在的投資者與藝術品情感交流割裂開,藝術品股票模式缺乏支撐投資回報的基礎。

藝術品投資有一定感情黏度,這可能是其它投資領域所不具備的。

過去十幾年,中國藝術品市場參與人數不斷增多,而離開的人很少,因為無論藏家還是投資者,接觸藝術品以後都會投入一定的感情,最後對藝術品充滿感 情,無法割捨,從中獲得藝術享受。許多人更願意自己來參與操作。以在線交易方式完成藝術品投資,把藝術品本身的魅力與投資者割裂開,消滅了藝術品的魅力。

藝術品投資基金同樣面臨這個問題,但畢竟涉及人數有限。現實中人群,可以通過鑑賞會、投資者大會等方式實現投資者與所投資的藝術品建立情感交流,投資者既可實現收益目的,又可以獲得藝術享受。這也是為什麼藝術品投資基金能夠發展得好,前景更樂觀的重要原因。

藝術品股票存在一個致命缺陷,是模式本身無法解決的問題。讓我們來比較一下藝術品股票和企業股票。企業股票有企業利潤作為價值評估基礎, 哪怕不在二級市場交易股票,持有股票本身即享有企業利潤分配權。企業源源不斷的利潤是股票價值的基礎和保障。我們不禁要問,藝術品「股票」投資者是否具備 這樣基礎呢?藝術品「股票」拿什麼回報投資者?換句話說,投資者的收益來自何方?

藝術品股票缺乏這樣的基礎,藝術品價值雖然有一個自然增長率,即時間價值,它隨著時間流逝而自然增值,但是,誰也無法判定這個自然增長率到底有多 高。也就是說,投資人只有把股票在市場上賣出後才有收益,如果不交易,收益根本無法體現。這無異於設計了一個遊戲,只有投資者源源不斷地加入才是保證市場 運行下去的基礎。萬一沒有人願意投資了,原來的投資者怎麼辦呢?那可能的結果是:無期限地持有下去,直到有人來接手,或者是把作品拿到拍賣會拍賣分錢,估 計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目前解決藝術品投資期收益問題的途徑不多,出租收費、有償展覽、複製品出售等方式是其選擇項,如果此項工作開展順利則可以成為藝術品日常收入來源,部分解決藝術品股票的利潤問題。但這些業務開展在國內還不太成熟,收效甚微,不過,前景值得期待。

三點思考

當前,藝術品份額化作為一種新的投資模式,其未來發展有三點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其一,上市交易的藝術品的質量是健康運行的前提和基礎。如果控制不好,必成為炒作的平台,一旦變成了擊鼓傳花的遊戲模式,其結果必定是災難性的。我們恐怕難以理解,本來線下交易每平尺只1萬元的藝術品,上市後如何就成為百萬千萬呢?

其二,藝術品份額化交易所分立板塊模式可能是未來趨勢。這主要是針對已過世名家和在世藝術家作品而劃分,其模式類似股票市場的主板和創業板。那些歷 史地位已經確定,美術成就公認的藝術家作品可以在主板市場交易。那些健在的、美術史地位尚未確定的藝術家的作品可在當代板塊上市交易。其好處在於為當代藝 術家創造一個市場挑選的機會。眾多交易所設立,對市場的分板塊設立創造了基礎條件。

其三,投資者的審美情趣和藝術鑑賞能力可能是制約要素。藝術品具有個性化、唯一性的特點,難以量化其價值和對比衡量,如何去判斷作品的價值恐怕很難形成一個共識,這是藝術品股票交易市場存在的現實問題。這也意味著,那些名家名作、認可度高的藝術家和作品將是市場的主力。

(作者係資深藝術品投資研究專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83

藝術品「股票」之惑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38545&time=2011-03-19&cl=115&page=all

將藝術品拆細上市,到底是先行先試的金融創新,還是行走在邊緣的非法證券交易?
財新《新世紀》 記者 王紫霧 鄭斐 趙靜婷

 

  樓市孱弱、股市風向不明,上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買一份藝術品的股票怎樣?

  如果在2011年1月申購上原始股,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賬面收益可達15倍。不過,這樣的「好事」可能到3月17日就戛然而止了。天津文化藝 術品交易所(下稱天藝所)一早發佈公告稱,接天津市政府監管部門通知,自即日起,對上市藝術品20001(《黃河咆哮》)和20002(《燕塞秋》)實行 特別停牌,復牌時間另行通知。

  公告聲明,兩隻藝術品股票被停牌的原因是「為了降低投資風險、保護投資人利益」。

  3月17日,財新《新世紀》記者詢問該所的監管部門,公司有關人士稱「保密」;問及交易所的股權結構、主管部門,仍答「暫時保密」;再問具體是哪個監管部門作出特別停牌的決定,回答還是「保密」。

  天藝所成立於2009年9月,與各地的文化產權交易所不同的是,該所從1月起推出了一項金融創新,將前述兩幅當代國畫家的作品拆細成1100萬 份公開上市交易。3月11日,該所再度推出八項新上市藝術品,包括七幅國畫和一顆粉色鑽石,一上市便連續封住漲停。17日上午,這八件藝術品被臨時停牌1 小時15分鐘後,繼續以漲停報收,價格一律為3.77元。

  如此漲勢引發關注。但不只一位業內人士,包括對藝術品投資頗有研究的資本市場高端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他提醒向他諮詢的朋友,「風險很高,不宜介入。」

  「這是典型的公開市場交易,應受中國證監會管轄,需要有強制信息披露、中介機構的認證等一系列監管措施。」一位資本市場法律人士確認。不過,當 3月11日財新《新世紀》記者向中國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問詢此事時,對方表示知悉此案,但態度有些猶疑:「這是地方政府搞的。現在沒出事,還在考慮如何 介入。」

  當被財新《新世紀》記者問及這一市場是否受中國證監會監管,該交易所的律師馬克偉給出了否定的答案。不過,他也表示,自己並非該交易所的全權法律事務代表,而是「電子商務業務部分」的法律顧問。

  交易所網站公開資料稱,該所「作為天津市金融體制改革『先行先試』的重要創新內容」之一,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被列入天津市「2009年金融創新改革20項重點工程」。

  天津金融辦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他們負責指導一部分交易所的業務。有關特別停牌的決定是由幾個監管部門聯合做出的,目前金融辦對此事「不做解釋」。

  一位相關部委的部門負責人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有關各部門乃至高層均已注意到事態的發展,認定性質是「等額分割,連續交易」。但「希望問題的處理平緩有序,不至於引起不良後果」。

  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短短一個多月來,天津文化交易所有關上市品種的目前市值已逾3.5億元,參與交易的投資者賬戶超過4萬個。就在第二 批八隻藝術品上市之前,該所發佈公告,將投資者的門檻從5萬元提高至50萬元以上。即使根據此前的5萬元計算,有關投資者的總資產可能超過了20億元。

咆哮的股價

  「進去一輛吉利,出來是沃爾沃。」一位投資者這樣描述他的朋友從中可觀的牟利。

  3月11日,天津市和平區西康路塞頓中心C座9層,財新《新世紀》記者在天藝所看到,拜訪者絡繹不絕,包括擬入市的投資者、拎著畫卷前來打聽如何上市的人士、媒體記者等。

  網上行情系統顯示,該交易所第一批上市的兩幅當代藝術家的國畫作品,《黃河咆哮》與《燕塞秋》3月15日的收盤價分別為14.92與14.84元,在不到兩個月內,比1月26日上市之初的1元面值翻了十幾倍。

  中國正變成一個世界藝術品交易的巨大的新興市場。今年年初,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的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創下573億元成交總額的新紀錄,同比增幅逾150%。然而,這遠不能比擬天藝所短短數日「炒」出來的漲幅。

  上市以來,兩幅畫作的漲幅基本都維持在50%左右,上市之初更是高達148%和133%,目前的流通總市值超過1.5億元。兩幅畫作曾在2月 21日因連續漲停被臨時停牌一次。隨後的2月24日,天藝所修改規定,將「連續三個交易日內收盤價均達到價格漲跌幅限制」,納入「異常波動」的範疇。

  財新《新世紀》記者走訪該所的當天,第二批共計八隻藝術品首日上市,全線漲停,八隻藝術品收盤價均為2.16元,漲幅116%,打破了《黃河咆哮》首日漲幅紀錄。經過連續數日的無量漲停,15日則均收盤在3.77元。

  新上市的八隻藝術品中,21003(《聲喧亂石》)3月15日的成交量僅為1手,其他多只藝術品也只有10手。「都是買入,沒有幾個賣出的,全 在追漲。」招商銀行的工作人員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招商銀行是天藝所的惟一合作銀行,角色相當於資金託管第三方。原本在該行存款超過5萬元的持金卡者 即可在交易所開戶。

  3月10日,交易所發佈公告稱,將入市門檻提高至投資者需要擁有招商銀行金葵花卡及以上級別借記卡,即存款達到或曾經達到超過50萬元。知情人 士介紹說,這一要求是招商銀行提出的,主要出於風險考慮。招行有關工作人員向財新《新世紀》記者介紹說,自從開戶門檻提高後,接到不少客戶特意申請開金葵 花卡的請求,市場的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3月15日,因連續三個交易日漲停,天藝所公告稱《黃河咆哮》與《燕塞秋》停牌。

  3月16日,公告再稱,投資人00007616及投資人00047273因於3月10日至3月15日期間採取大量且連續申報方式造成《黃河咆哮》與《燕塞秋》異常波動,被認定為異常交易行為,予以警告。

  3月17日一早,天津文交所改變說法稱,將《黃河咆哮》與《燕塞秋》的臨時停牌改為特別停牌,復牌時間未定。而第二批八隻藝術品同日也因連續三天出現漲停,被停牌1個小時15分鐘。

  據接近監管當局的知情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交易所參與交易的投資者已經達到4萬餘位,市值達到3.5億元,涉及資金超過20億元。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這樣「資本市場」意味濃厚的標語,開始頻頻出現在公告裡。

「拆細」試驗

  打開天藝所的網站,上市的詳細欄目包括交易數據、信息披露、交易指南、上市指引等,乍看之下,與滬深證券交易所頗為相像。不同的是,該所並無交 易大廳,也不接待任何諮詢與來訪,擺在玻璃門內的幾台電腦顯示屏,沒有顯示即時行情。「一切都在網上進行。」交易所工作人員「勸退」來訪者時一再強調。

  2010年,天津交易所即對藝術品上市行為進行過模擬交易,並在次年1月推出第一批兩隻藝術品上市。

  在該交易所上市的藝術品,按照等額分割的原則,被拆成「股票」狀,供投資者申購和公開交易。日漲跌幅被控制在15%以內,近期公告調整為10%。該所實行T+0日交易,對於新藝術品的上市分為申購、搖號、公佈中籤率、正式上市交易等步驟,和證券交易幾乎一般無二。

  天津藝術品交易所網站為一家盈利性的私營機構。「主要收入為收取客戶的佣金。」該所的法律顧問馬克偉表示。

  公開資料顯示,該網站屬天藝所股份有限公司所有,註冊資本為1.35億元,2009年9月17日成立,註冊於塘沽區於家堡金融區,法人代表為最大的自然人股東陳玉。

  知情人士介紹說,交易所最初的創始人為屠春岸,原從事房地產經營。藝術品收藏界多位人士表示此前在業內沒有聽說過其人。

  工商註冊的資料顯示,該所的前三大法人股東中,兩家都從事與房地產相關的業務,分別為天津濟川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和天津市泰運天成投資有限公司, 認繳出資額分別為4840萬元和3726萬元,持股比例為35.85%和27.6%。其中,濟川公司實際出資額為1694萬元,泰運天成實際出資額為 1304.1萬元。

  第三大股東天津新金融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是由天津市財政局和濱海新區成立的國企,認繳出資額2030萬元,實際出資額710.5萬元,持股比例15.04%。該國有身份的股東此前曾對媒體表示,不會幹涉交易所的業務。

  按照交易所頒佈的《暫行規則》規定,擬上市的藝術品,應先由持有人在網上填寫申請資料,由交易所進行初步鑑定,然後指定上市代理商,進行上市操作。

  目前上市的兩批共10只藝術品,上市代理商均為天津華贊文化藝術品投資有限公司。該公司於第一批藝術品上市之前成立,是目前交易所指定的惟一藝 術品上市代理商。而代理商資質的篩選及評定,交易所並未公佈任何公開標準。在《暫行規則》中有這樣一句話:「發行代理商是指符合本所合格發行代理商標準的 法人組織。」

  同時,交易所指定由代理商組織兩家鑑定機構進行「背對背」鑑定,鑑定機構信息亦未公佈。

  接近監管當局的知情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文化部、證監會等相關監管部門已經將該行為特點總結為「等額分割,連續交易」,並認為這與深圳、上海等文化產權交易所已推出的藝術品資產包性質不同。

  2010年7月3日,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在全國首度以「權益拆分」的模式推出1號藝術品資產包。當代畫家楊培江的4幅油畫和8幅彩墨畫作品被整 體打包作價200萬元,並拆分成1000個資產份額,供普通投資者購買。當時購買這一資產包的多為收藏界圈內人士。雖然超過了200份,深圳文化產權交易 所特別顧問葉強曾對媒體強調「這是私募」。該所有關人士曾多次公開表示要擇機進入第二階段,即掛牌上市,但終未成真。

  目前,深圳、上海、鄭州、北京、成都等地都已經成立或正在籌建文化產權交易所。與天津交易所相比,各地交易所行事相對保守。

  接近有關部委的知情人士表示,文化部儘管積極主導設立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等機構,但對天津的這一「創新」態度謹慎。

誰在做局?

  相對於熱情洋溢、勇往直前的投資者,藝術品收藏界以及投資界多位資深人士對這個新興的金融平台的金融產品,依然持觀望態度。

  當今中國藝術品市場仍是一個魚龍混雜、缺乏規範的市場。「國畫市場尤甚。假畫太多,價值也不好評估。」一位曾投資國畫後退出的資本市場人士表示。

  第一批在天藝所上市的藝術品為當代畫家白庚延的兩幅作品,題為《黃河咆哮》與《燕塞秋》。白庚延1940年出生,1962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 並留校任教多年,擅長山水畫,於2007年去世。白庚延之子白鵬表示對上市過程並不知情。他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自己並非這兩幅畫的持有人,父親的這 兩幅畫作數年前就被賣出,「它們被運作上市的消息我還是從別人那聽到的。」白鵬表示,在上市之前,天藝所曾找他鑑定畫作的真偽。

  白庚延兩幅畫作最終按照約每平方尺5萬元的價格上市,巨幅畫作的總價值達到千萬元。不過,白庚延此前的作品拍賣成交價幾乎都在每平方尺2萬元以下徘徊。以當下的二級市場價格看,白庚延的兩幅畫作價格已經飆升至每平方尺80多萬元。

  雅昌藝術網歷年的成交記錄顯示,白庚延的656件總拍品中,除1件預展拍品外,已成交拍品327件,未成交拍品328件,流拍率達50%,總成 交金額為2019.8萬元。2010年3月,北京保利對白庚延一幅約89平方尺的作品《黃河畔》拍賣,最終僅以11200元成交。不過,到了2010年秋 拍時,白庚延的畫作意外暴漲,已經上漲至每平方尺十幾萬乃至二十幾萬元。「不排除故意炒作的可能性,先在拍賣行把價格炒上去,為上市前的知名度做準備。」 一位拍賣行的工作人員表示。

  收藏界人士介紹,藝術品交易在國外市場有較為完善的估值和鑑定體系:「經常一個鑑定公司幾代人都在研究一位藝術家的作品,有很完善的數據庫和評估標準體系,要推翻它的鑑定結果,除非提出一套更完善的體系標準,這是很難做到的。」而國內市場並無這樣成熟的鑑定機制。

  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天津藝術交易所的鑑定機構有兩家,為中華民間藏品鑑定委員會和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

  一位收藏界資深人士直言,中華民間藏品鑑定委員會不是官方鑑定機構,缺乏權威性,不太可信。

  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呂立新介紹說,文化部這個評估委員會原本是部屬的局級事業單位,但現在已經改制,歸屬中國 動漫集團。關於白庚延的畫他沒有參評,他認為,藝術家的價值往往和地域性有一定關聯。比如李苦禪的作品,在北京賣得很高,但是到外地就沒有那麼好。再比如 劉文西的作品,在陝西賣到十幾萬元一平方尺,在外地價格卻很低。他表示,鑑定藝術品的價值,要看作者的藝術功底,同時結合市場價格、作者在當地的藝術影 響、作品價值的發展趨勢來綜合評定。

  對於白庚延的作品,中國收藏家協會副秘書長、北京大學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張忠義表示:「其作品實際在拍賣行沒有太大市場。現在天藝所 炒概念炒得過分,藝術品價值與價格嚴重背離。泡沫太大,蘊藏的投資風險極大。」他表示,藝術品的自身屬性不同於股票和房地產,過度炒作對文化本身是種傷 害。

  陝西省文化廳相關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藝術品的交易形式可以多種多樣,關鍵不在形式,而是中國目前沒有鑑定標準、鑑定流程以及完備的立法,容易導致投資人利益受損。他表示陝西對文化藝術品交易態度保守,不太可能在短期內引進新的機制。

  上市的藝術品究竟價值幾何,是否值得熱捧,不少投資者坦言,自己對此並不關心,只不過看中了二級市場的巨額利潤,才過來一試。

監管之責

  「國外藝術品投資從未出現過這種交易形式。」一位藝術品界資深投資人士表示。在國外較為成熟的藝術品投資主要是在一級市場,即畫廊等。即使是拍賣行,都沒有國內如此虛高的價格,而「藝術品股票」更是「聞所未聞」。

  與國外市場相比,中國在藝術品投資方面的法律法規尚屬空白,交易所的網站上公示的可供參考的法律法規僅為《物權法》《文物保護法》《民法》等幾 部基本法律。不僅如此,連對這種「上市」行為的界定也是模糊的。從募集上市的過程看,該交易所的投資人數遠遠超過4萬人,加之「等額分割、公開交易」等特 點,天藝所顯然採取了「公募」的方式。但當被問到是否是「公募上市」時,馬克偉斷然否定:「那就要歸證監會批准了。」

  「這與成熟的證券交易有太大不同,後者有完整的上市規則和風險防範體系,有證監會監管,但依然存在諸多問題。現在藝術品上市,在真假鑑定、價值 評估乃至法規、監管體系等各方面,存在太多問題。」證券界多位律師認為。在 「熱錢」流入後,藝術品的估值更容易偏離。因藝術品不同於上市公司,沒有明確的成長性和利潤衡量標準,現在被熱炒的藝術品前景究竟如何,是很大未知數。

  「從性質看,這種產品可能算是某種資產證券化吧。」君合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王毅的語氣不太肯定。開發了國內首份藝術品投資信託產品的國投信託總經理呂益民亦持相同態度。

  在市場熱捧之後,高價藝術品最終誰來接盤成為核心問題。因此,該所在機制上做出改進,把第二批藝術品的存續期定為10年。這意味著10年期滿,需將藝術品整體出售後,再將資金按份額分配給投資者。那時盈虧才見分曉。

  「從理論上分析,資產證券化應該歸央行管,公募上市歸證監會管。但這樣的藝術品交易,確實不知道應該怎麼管。」一位證券界律師表示疑惑。

  「《暫行規則》由交易所制定,代理商由交易所指派,上市價格由交易所確定的鑑定機構提供參考。那誰來監管交易所呢?」一位投資者不無擔憂地說。一位手拎藝術品去拜訪交易所的業內人士也表示擔心:「拍賣行就常有做局操縱價格的行為。交易所是否有類似風險?」

  「因為需要的資金量相對較小,在藝術品『股市』上坐莊比證券市場容易得多。」一位藝術品投資者認為。《暫行規則》中規定,份額發行時,發行代理 商可以優先購得約定比例的份額。這樣取得「原始股」的先天優勢,交易所與代理商聯手坐莊的可能性也並非不存在。「如果沒有監管,很容易產生暗箱操作和腐 敗。」證券界資深律師表示。

  天藝所目前的「無監管」狀態,更提高了外界對風險的擔心。天津文化體制改革小組的網站被鏈接在交易所網站上,而小組工作人員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對交易所的業務毫無干涉。天津市金融辦承認具體指導交易所部分業務,但並未為之制定清晰明確的規章制度。

  該所網站稱,天藝所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被列入天津市2009年金融創新改革20項重點工程。不過,這究竟是「先行先試」的創新試點,還是監管空白製造的危險?監管機構和業內人士說法不一。

  「這個交易所有其積極一面,如接受地方政府的指導和監督、聘請商業銀行做第三方存管保證客戶資金不被挪用,也引進了中介機構來做鑑定和上市工 作。但最大的問題是,這類公開市場交易應接受中國證監會的監管,在信息的強制信息披露乃至中介機構的資質、解決市場操縱等方面,有更好的制度保障,並及 時、充分地向用戶揭示風險。」一位資本市場資深人士表示。

  「只要允許散戶進入,市場必然活躍但混亂。藝術品投資這種東西,根本不是普通老百姓應該玩的。」另一位業內人士稱。

  一位證券交易員則表示,近期會議上,多位研究員亦在熱議此案,認為在缺乏足夠的風險保障體系情形下,如果事態轉壞, 招商銀行的信譽可能也會連累受損。「我們在考慮是否近期不碰招行。」

  財新《新世紀》記者陳慧穎、實習記者楊娜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53

龐氏騙局或重演 藝術品基金的戰國亂象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17/0NMzA3XzM2NTQ0Nw.html

9月15日,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地震」了。

中央美院1982級10名學生聯名稱,2010年6月拍出7280萬元的徐悲鴻油畫《人體蔣碧薇女士》實為同學們1983年的習作,他們同時發佈了5幅與《人體蔣碧薇女士》場景、人物都相同的畫作,稱均是當時的習作。

原本,這種事情只不過是藝術品行業內的事情。然而,最近兩年,藝術品和金融資本的結合將藝術品投資的風險傳遞到眾多投資者那裡。 連接藝術品和普通投資者的通道就是「藝術品基金」。幾乎是一夜時間,藝術品基金瞬間誕生了。

中 國的藝術品基金發軔於2007年,但是在2010年之前仍只見星星之火。2010年之後藝術品基金漸漸增多。2011年這個夏天,星火已經燎原。 根據用益信託工作室的統計,僅僅7、8兩個月份,通過信託渠道發行的藝術品信託數量就多達10只,募資規模13億元。而去年全年不過是10只。此外,通過 其他渠道設立的藝術品基金也在這個夏天大幅增長。

「藝術品基金是一個高收益,高風險的產品。」上海一信託公司人士表示,但當前投資者更多的看到的是高收益,而非當中醞釀的風險。

藝 術品基金出沒,請注意 2011年,中國的春拍再創記錄,成交額高達428億。其間,齊白石《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以4.255億元成交;元代王蒙《稚川移居圖》以 4.025億元成交;明宣德青花海水白龍紋扁瓶以2.24億元成交。整個春拍成交額較去年同期增長112%,較去年全年增長了15%。

而 業內估計,下半年的秋拍仍會有400億元的成交額——中國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井噴。 如此高亢的藝術品拍賣讓多年關注這個行業的「老人」都看不清了:「拍品數量和成交量上比去年秋季拍賣有所下降,但是這個成交總額卻是不降反升。」《看藝 術》雜誌的編輯感到疑惑。 金融資本的進入很可能就是這種怪現象的答案。 2007年,民生銀行同北京一家剛剛成立的投資公司——北京邦文當代藝術投資有限公司(下稱邦文投資)合作發行了「非凡理財·藝術品投資計劃」民生1號, 它被譽為中國第一隻藝術品基金。

在當時,這只產品並未引起投資界的太多關注。畢竟2007年是股市、樓市高漲的時代,而民生1號給投資者的預期收益率只有年38%。據邦文投資的投資經理謝尚晉介紹,這只產品共計準備了7個月,發行也有數月。

這只基金兩年後結束,最終收益率雖然只有25%,但比較經過金融危機的其他投資品,該基金的收益率已經不錯。該公司2009年發行民生2號產品時,不到24小時就認購完畢。

2010 年,藝術品基金漸漸形成氣候。根據用益信託工作室的統計,信託公司發行了10只藝術品基金,規模不到10億元。但是2011年,藝術品基金蔚然成風,上半 年就發行了13只,募資規模19.6億元。 而7、8兩個月份,已經發行產品10只,規模13億元,當中8月份發行7只,呈現出明顯的加速度。

這也意味著,截至8月份,今年以來信託平台發行的藝術品基金就超過了32.6億元。

藝術品基金還有另一種合法的設立渠道就是合夥制。邦文投資在今年4月就通過有限合夥方式發行了規模過億元的基金,其他各個公司設立的合夥制藝術品基金金額已不可考。

「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機構找我們聯繫發行藝術品基金。」上海某信託公司人士介紹,藝術品收藏的民間人士、美術館、畫廊、拍賣行等都注意到了這麼一個賺錢的機會。 龐氏騙局或重演 藝術品基金的戰國亂象 另外,還有更多的藝術品基金私下募集。

但另一方面,相比股市,中國的藝術品市場的交易量卻不大,雖然今年春拍的藝術品成交額482億元已經創下歷史記錄,但是,考慮到歷年發行的藝術品基金累計可能已經接近50億元,佔成交額的10%,藝術品基金對藝術品市場的影響力就不容小覷了。

這也解釋了為何今年春拍藝術品數量減少,但成交金額卻創新高的 利潤豐厚的藝術品基金 在證券投資界有兩個非常出名的人物:劉益謙和戴志康。前者發家於證券市場,旗下的新理益系在資本市場大名鼎鼎。

而五道口畢業生戴志康是上海證大系的掌門人,曾創立了中國最早的基金。後投身私募和PE。諸多股票中都留下了證大系的身影。

然 而,兩個玩證券的人不約而同玩起了藝術品投資。 2009年國內拍賣市場成交額居前的十大藝術品中有4件被劉益謙收入囊中,其中,他以1.69億元成交價買下的明代吳彬的《十八應真圖卷》,創下了當年全 球中國繪畫成交紀錄,以至於他與妻子王薇擊敗比利時的尤倫斯夫婦、中國香港的劉鑾雄和中國台灣的林百里,當選中國藝術權力榜的「2009年度收藏家」。 2010年他又以3.08億元的天價拿下了舉世矚目的王羲之的《平安帖》。

而今年春拍中《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也正是劉益謙的原藏品。 戴志康則花巨資打造證大現代藝術館。全球網羅各類藝術品,在戴志康的微博中,關於藝術品的言論遠超股市。

保利、嘉德、翰海和匡時近兩年公開拍賣記錄顯示,幾乎所有的頂級拍品都被那些在資本市場呼風喚雨的財團或資本大佬所買走,而這些人顯然以短期投資為主,根本目的是以更高價出手。(戴志康曾接受媒體採訪時曾否認通過藝術品賺錢。)

然而,對於普通人而言,藝術品投資是專業性和入場門檻都很高的投資。於是藝術品基金就介入了。

跟陽光私募不同,即便同在信託平台發行,藝術品基金的投資顧問也有遠高於前者的收益率。

陽光私募的投資顧問一般可以提取收益的20%作為報酬,而據邦文投資的謝尚晉藝術品基金的業績提成沒有低於20%的。

以 「非凡理財——藝術品投資計劃1號基金為例,該基金雖然最終獲利為25%,但是其毛利率是很高的。該公司董事長黃宇傑透露了其投資組成以及一些品種的收益 的情況:這款理財產品分為中國書畫及中國當代藝術,其中中國書畫佔62.5%,中國當代藝術(油畫、雕塑)佔37.5%,獲得的毛利潤百分比分別是 39.2%和60.8%。其中一件林風眠的《五美圖》,投資成本為560萬元,1年後的淨收益295萬元,年化收益率為53%。另外一件八大山人《仿董巨 山水》投資成本 286萬元,5年後的淨收益為2024萬元,年化收益率為142%。

綜合下來,該基金在提取業績報酬前的收益率為47.3%,考慮到該基金持有人最終獲得的收益是25%。那麼邦文投資提取的利潤佔全部利潤的比例高達47%。

有更多的藝術品基金並不採用固定收益率來提取業績報酬,而是採取累進收益率來提取。這意味基金賺得越多,提取的比例就越高,有的可能提取淨利潤的一大半。

如此賺錢的買賣,難怪傳統藝術品領域的各路人士都閒不住了,紛紛發行藝術品基金。用益信託工作室的研究員雷文文認為,當前低迷的股市和樓市流出的資金也支撐起藝術品基金的繁榮。

博傻的藝術品基金?

今年年初,天津文交所的藝術品交易著實火了一把,《黃河咆哮》曾創下18個交易日較之發行價上漲1870%的記錄。然而之後的跌勢就沒有停止過。截至9月16日,該畫作份額價格只有3.38元,而其上市開盤價高達7.47元。高位套牢的資金數億元。

藝術品基金和天津文交所有相似之處:都會把投資藝術品的門檻降低;都會將金融資本引入藝術品市場,推高藝術品價格;都是藝術品金融化的做法。

那麼藝術品基金是否也會面臨天津文交所面臨的風險:泡沫破裂,投資者損失慘重。

文邦投資的投資經理謝尚晉認為:「好的藝術品,只要精品,現在價格不算高。」而泡沫的魅力在於破滅時,才知道是泡沫。 金融危機過後,各類藝術品的實物價格幾乎沒有跌的。從古玩書畫到玉器瓷器無不一路上漲。甚至改革開放後的中國人幾乎沒有嘗到藝術品下跌的滋味。

反 觀國外,在藝術基金發展史上,曾經發生過多起以投資失敗告終的慘案,但很少被人提及。從1989年至1991年,巴黎國家銀行投資2200萬美元,購買了 16幅法國及意大利的繪畫及素描作品。在7年之後,該銀行出售了這套投資組合的藝術品,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作品最終的成交總額比購買時還少了800萬美 元。

此外,紐約大通銀行發行了一隻價值為3億美元的藝術品基金,摩根建富投資集團發售過一隻2500萬美元的藝術品投資基金,日本 Itoman Mortgage corporation曾投資5.2億美元購買了7300件包括雷諾阿等西方現代主義及印象派的繪畫作品,然而,這3家公司的投資基金都嚴重虧損。 對於藝術品基金而言,泡沫的風險只是其一。

另一風險在於標的物是否是贋品。9月15日,中央美院1982級學生聯合聲明表明這類風險時刻存在。

這些作品是北京九歌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的。而該公司介紹自己是「2004年10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設立,註冊資本5000萬元人民幣,是從事綜合文物藝術品拍賣的大型專業化拍賣公司並設由國家級鑑定專家組成的拍品審鑑機構」。

即便如此,該公司還是未能鑑別出中央美院學生的習作。

國 內藝術品投資基金,無論是信託投資計劃,還是合夥制的私募基金,在發展的過程中多閃現著拍賣公司的身影。早在2009年,國投信託與建行推出「國投信託· 盛世寶藏1號保利藝術品信託計劃」,北京保利拍賣公司即擔任投資顧問角色。北京邦文當代藝術投資公司旗下就擁有北京傳是拍賣公司,聯手拍賣公司進行基金運 作的業務佈局十分明顯。

目前有一部分藝術品基金是融資型的產品。即藝術品持有人要拿藝術品通過信託進行融資。而信託對藝術品的價格評估是參照拍賣行的估價。如果基金管理人和拍賣公司合謀,給一件藝術品標高價格,那麼買入這件藝術品基金的投資者將會利益受損。

其 次,在國內拍賣行業,操縱拍賣並不鮮見,但如果用在藝術品基金上,就如公募基金的老鼠倉那樣。比如投資顧問聯合拍賣行某個在藝術圈有一定知名度並且市場價 格在10萬元左右的畫家,簽一個三年協議,由其每年提供40張畫,三年120張,每張以30萬到50萬元左右收購。一年後,開始在拍賣會上炒作,每張30 萬元收購的畫,拍賣價標到100多萬,兩年後再標到500萬甚至1000萬元一張。

在拍賣過程中,具體操控方法是,讓藝術品基金高價買入 這個作品,拍賣行和投資顧問都有利可圖。對於高價買入這幅畫的基金咋辦?其實很好辦。因為藝術品基金都有相當長的封閉期,在封閉期內,投資顧問再聯合拍賣 行發行另一隻藝術品基金接貨上只基金買入的藝術品。如此反覆,就是一個藝術品基金中的龐氏騙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69

那些为艺术品发疯的投资者:“一个别针能换一个别墅”

http://www.infzm.com/content/63337

李奥今年36岁,是天津市热电公司的一名员工,天津文交所开张后首批游戏参与者之一,至今仍是天津文交所的追随者。南方周末记者在一个天津文交所投资客论坛里约人采访时,他第一个站了出来。“我不想让你看到那些满腹牢骚的投资客,这对文交所的发展没有好处。”李奥说。

他是在一次看报时了解了天津文交所的,遂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渠道”,于是决定入市,甚至发动周围的亲人、朋友投资,曾帮5个人开户。

天津文交所最初开户只需5万元,但李奥手里只有3万,于是他用信用卡套现开户,最终投入天津文交所40万现金。他说自己总觉得钱不够用,所以要博上一博。

从开始交易第一天1.9元入市,李奥最多的时候获利20万。但现在,他严重被套,甚至想割肉都难找人接盘。他把这一现象归咎为天津文交所修改规则“有点矫枉过正”。

而对于艺术品的真实价值、对于交易是否公开,李奥说他不在乎。“在中国你能认同哪个组织?谁的评估报告出来我都可以说高估了。我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判断,我亏了我认栽。”

李奥是目前天津文交所投资客中的活跃分子,现在这批人每天都在收集所谓的“利好消息”。

“我对天津文交所始终抱有信心,只要有积极的政策出来,我都会响应,但也上了几次当。”

采访期间,李奥接到一个电话,圈子里的一位朋友向他询问,“民生银行全面对接天津文交所进入倒计时算不算利好消息”。此时的天津文交所已连续四天跌停,李奥对此未置可否,因为他对天津文交所的规则还心有余悸。

而在天津文交所投资人论坛里,这一消息被解读为“利之所在,大势所趋”。

“一个别针还能换一个别墅呢。”这是李奥对艺术品价值的解读,正是在由买家好恶左右的艺术品市场里,这种说法出现过可以佐证的案例,也正是这种信念支持着李奥们。

和李奥唱反调的也大有人在,天津市河西区一位金姓男士正在对外出售他的天津文交所账号,“把赚钱的机会留给别人吧”,这种说辞充满揶揄味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76

艺术品金融:屠春岸是天使还是魔鬼 天津文交所操盘手转战山东

http://www.infzm.com/content/63338

一个低调的中年男子,如何鼓捣出天津文交所,并在国内首开艺术品证券化先河,由此掀开艺术品投资的疯狂一页?

在艺术品癫狂之际,他为何离开天津文交所,又如何在山东卷土重来?

操盘手,又是屠春岸。

2011年9月20日,山东泰山文化艺术品交易所(下称泰山文交所)开始接受投资人开户申请,这意味着又一家交易所在艺术品投资狂潮中开业。

很少见诸媒体的屠春岸,在艺术品投资领域是个不容忽视的人物。他是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创始人,创出了“艺术品份额化投资”这一模式,真正开启了中国艺术品大规模证券化之路。艺术品疯狂投资的新一页由此掀开,他也因此而备受争议。

离开一手创立的天津文交所后,山东成了他东山再起之地。

就在公告开户的前一天晚上,屠春岸和他口中的“领导们”喝酒至深夜,南方周末记者约好的采访被推迟到第二天早上,屠春岸说:“我要清醒地和你表达。”

屠春岸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如何创建天津文交所的,又如何在山东卷土重来?他为何百折不挠地痴迷于打通金融与艺术品之间的通道?

在今天的中国,艺术品领域与金融市场领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因为投资者的巨大需求,突然间架起了无数的桥梁,这就是文交所。可惜,大多数的桥梁不是通向艺术品世界的,这是我们这个阶段共同的悲哀。 ——屠春岸在微博中如此写道 (南方周末资料图)

艺术家里的金融专家

 

有次他问一位行家:赵无极的画好在哪里?对方回答说,好在表达出一种你肉眼看不到的情绪。屠春岸一听就懵了。

四十多岁的屠春岸是浙江人,不修边幅,早上会蓬着头出门。但他谈起自己二十多年的金融行业从业生涯时会两眼放光,他给自己定义的身份是中国第一代证券从业者——“没有人比我们早”。

屠毕业于杭州大学金融系,后进入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工作,1996年从宁波证券高层位置上离职,在北京做投资。

看起来,天蝎座的屠低调而感性,在微博上,除了艺术品投资,他转发得最多的便是星座、旅行与爱情。9月,他敏感地写道,“济南的初秋,居然阴雨绵绵,极像江南的梅雨季节。”

屠春岸创建文交所的设想颇有些“书生报国”的理想主义色彩。2000年5月,保利集团在香港两个拍卖会上高价拍得圆明园兽首,引发了一段救国宝的故 事。正是受此影响,在和圈内朋友的一次饭局上,屠春岸突发奇想,为什么不设计一个金融平台做这件事呢?文交所的设想因此而来,但直到他在天津寻找到机会才 得以实践。

他起初不懂艺术品。2007年,他和天津政界的一位朋友聊起艺术品证券化的想法时,这位朋友表示可以“干起来”,并帮他张罗一下。屠春岸于是硬着头皮,开始接触艺术品。

有次他问一位行家:赵无极的画好在哪里?对方回答说,好在表达出一种你肉眼看不到的情绪。屠春岸一听就懵了。

但尽管如此,并不妨碍他成为天津文交所的创始人。他很好学,善于钻研,更重要的是,他善于扬长避短,这使得他迅速成为了艺术品领域的“金融专家”。直到今天,他都对自己彼时的鹤立鸡群洋洋得意:“在天津我是老师,大家都得听我讲课。”

当天津文交所被纳入“天津市2009年金融创新改革20项重点工程”后,屠春岸的江湖地位得以确立。

事实上,屠春岸构想的文交所一开始并不被认为是一个可以“赚大钱”的项目,在寻找投资方时屡屡碰壁,直到遇见天津的房地产商陈玉。屠春岸说服陈成为大股东,后出任文交所法定代表人兼董事长,屠自己则任总经理。

陈玉曾开发和投资过多个天津市区楼盘建设项目,但他同样不懂艺术品,而且没碰过股票,甚至不会用电脑。

班底搭起来之后,屠春岸在2008年7月5日,正式向天津市递交了准许其成立文化艺术品份额交易市场的申请,申请很快得到签字批准。

此后,屠春岸继续为文交所的开业交易奔波,主要是电子交易系统的建立和客户交易资金的三方托管,现在他将其称为“留给天交所最后的遗产”——因为当时天交所内部已经开始有争议,并最终导致屠春岸的设想被完全颠覆,最终出现的天交所并不是他所设想的。

“上市产品的选择是交易所的生命。”屠春岸说。他曾经历过上世纪90年代初“老八股”的炒作,因此极力回避小市值产品上市。但天津文交所首批上市的 是天津美院教授白庚延的作品《黄河咆啸》和《燕塞秋》,分别作价600万元和500万元,以每份额1元的价格,分别发行600万份和500万份。在一些人 看来,天津文交所选择这样的“小品种”,就已经注定了它们被爆炒导致价格狂涨的命运。

有趣的是,屠春岸说这是陈玉的选择,并痛批他“不懂资本市场,不懂艺术品,他觉得白庚延的作品很好,比张大千的还好”。

2010年10月,在天津文交所挂牌交易之际,屠春岸正式办理离职手续。他说是因为与大股东意见不合。他回到北京,开始了每天看股票、写股评的生活。

天津文交所的大起大落是前车之鉴,但后来者对艺术品 证券化的运作前景却不敢乐观。 (东方IC/图)

“我生的孩子我肯定关心”

 

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屠春岸口中的高频词汇是“他们不懂”。

天津文交所后来的“乱相”在全国引起强烈关注。白庚延的上述两幅画作,在经历了60个交易日后暴涨了近20倍,市场炒作堪称癫狂。

从进入天津文交所几十亿的资金量来看,这是一个饥饿的市场,但在舆论的压力下,文交所不得不修改规则。

问题在于,规则修改似乎并没有章法。譬如2011年3月7日公告称对非上市首日的涨跌幅限制从15%调至10%,但接下来两周的时间里,许多品种依然维持了每天15%的涨幅。所谓的公告形同虚设。

不少中小投资者直陈“这里面水太深了”。

“水倒不深,关键是陈玉什么都不懂,就是手足无措。结果涨得太多,政府害怕了,就想短时间控制这件事情,于是只好频繁修改规则。”屠春岸说。

一位艺术品投资人士也对记者称,防止市场恶意炒作的初衷可以理解,但是文交所规定艺术品份额交易期限届满后实施停牌,以竞价方式交割退市的做法实在“荒唐”,“肯定没人接牌,评估价已经明显高估,市场再炒作一下,明天到期了,卖给谁去?”

当2011年7月重新开张时,市场气氛陡然转变,譬如新推的“生命百合”(杨云飞《生命祭》、《百合花》油画组合)和“翡翠珠链”,挂牌首日就跌破发行价,也就是说,中签者一签就亏损逾8万元。

“冰火两重天”的情景,让已非“局中人”的屠春岸很是懊恼。“我自己生的孩子我肯定关心。” 

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屠春岸口中的高频词汇是“他们不懂”。

屠春岸尽管是一个商人,但是他说,他在文交所设计伊始,就想方设法避免出现“劫贫济富”的现象,但最后的局面显然是他未曾预料的。

不过,即便有不满,屠春岸同时又为天津文交所喊冤。他说文交所“迄今还没挣钱,还在痛苦的摸索当中”。

显然,屠春岸和他的“第一个孩子”依然还难以割舍。

“我现在不希望有人来”

 

他把这个交易所称为“国内第一个真正的艺术品交易所”。可是,在饥饿的投资者与饥饿的股东们面前,他的梦想能够坚持多久,还是个未知数。

尽管备受争议,但天津文交所已经给艺术品投资这潭深水里扔下了一颗石头,全国各地一夜之间都开始热衷于建立艺术品交易所。

在北京休整的这段时间,屠春岸被不少跃跃欲试的地方政府给盯上了。他最终答应了山东省的邀请,去那里筹建泰山文交所。

与天津文交所引资艰难不同,这一回,艺术品投资的概念早已火热。他说,尽管初到济南,“有些股份还抢呢”。

为了改进天津文交所不透明而且多为私人控制的股权安排方式,最终泰山文交所的国资占股超过60%,大股东是山东省鲁信投资控股集团。

接下来是设计规则,屠春岸说他一直反思天津文交所,因此在泰山文交所“战战兢兢”。首先是艺术品鉴定的问题,天津文交所当年也有这方面的顾虑,因此选了故去不久的画家白庚延的作品,以此杜绝赝品,但因此带来的问题是市值太小。

泰山文交所首批产品选择的是黄永玉的国画《满塘》。“以前我真看不上画。”屠春岸说。最初他考虑的是官窑瓷器,但因为鉴定原因而放弃。

应对文交所普遍存在的估值问题时,屠春岸称绝不会像天津文交所一样“都是拍脑子出来的”。

他说,天津文交所找的评估机构是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在请其评估之前,就知道该机构要撤销,到了8月12日,文化部果然发布了《关于撤销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的公告》。但评估报告一出炉,投资者看到文化部的名头,大都认同这一估价。

南方周末记者在泰山文交所官网上看到《满塘》估价报告,估价方是济南市美术馆。

本土机构进行估价的公信力和透明度如何呢?屠春岸为了打消记者的疑虑,称尽管《满塘》的估价是1900万到3900万,但“持有人要加5000万,而我们在讨价还价后,以2700万元签约”。

“中国本身货币发行泛滥,黄永玉的这幅作品(估价)再加个0我也能卖出去。”屠春岸狡黠一笑,“但是不能忽悠投资者,否则他们就不玩了。” 

泰山文交所要开张的消息发布后,很多人——“包括一些‘首长’、‘领导’”——找到他,希望其所持有的艺术品能在此地上市,“到现在至少有两百多件艺术品拿到我这里了。”

但现在许多文交所都以其他方式掩盖估值过高的问题,如发资产包这一模式,将一位画家的几十张、上百张作品打包,以价格最高的一幅作品作为平均价打包发售,这一手段已逐渐被投资者识破,而屠春岸不想让泰山文交所再做类似资产包。

他把这个交易所称为“国内第一个真正的艺术品交易所”。可是,在饥饿的投资者与饥饿的股东们面前,他的梦想能够坚持多久,还是个未知数——现在全国的文交所都面临上市产品偏少的问题,在资金的追逐下,难免掀起又一轮恶炒,以至于他说“我现在不希望有人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79

藝術品估值變異 葉翔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09-24/100308985.html

  由於藝術品價格已超過賞家與藏家的財富能力,出現投資家驅逐鑑賞家,投機家驅逐收藏家的現象。「以價觀之」的市場取代了「以美觀之」的市場

葉翔

  股票、債券以及商業地產等資產的估值是看未來收益與資金成本之比。資產的價值在於其商業活動可能帶來的回報,估值是可計算的,可模型化的,也比較可信。

  住宅、藝術品、古董等資產卻與商業活動無關。雖然擁有住宅可以出租,但承租者的目的還是居住,最終功用不是商業活動。如何對住宅進行估值?一種 是根據租金收入,與銀行存款、債券、信託產品收益相比較,當然還要扣除付給銀行的按揭利息。這在房地產市場成熟且穩定下,大體有效,也是可參照的估值。另 一是看房價會不會上漲,如房價會較快上漲,租金收入就可以略而不計。怎樣預計房價是否會上漲?也有兩種辦法。辦法一,理論上說住宅價格的合理值取決於該住 宅在城市全部住宅中的綜合排位與該城市居民收入的結構之比。但是一般的投資者,是無法把整個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長幅度與具體的某一小區房價的增長幅度相聯 繫,並找到對應的、客觀合理的比例關係,也無法算出某一房產的合理值。由此,派生出辦法二,只要我們預計未來有人願意出更高的價格,今天的房價,不管什麼 價位,其估值都是合理的。這種預期要受到當時市場的氛圍所影響,受人性的貪慾所左右。這種情況下,任何合理的估值都是不可信的,供需定律也失效了。要想穩 定樓市,惟有改變這種預期。

  相較於住宅,古董、藝術品等資產連可參照的租金收入也沒有,尋找合理估值顯得更加困難。投資此類資產的應有兩類人,一是收藏家。收藏家本身往往 也是鑑賞家,甚至也是藝術家。他首先要認定某一資產有否收藏價值,有否藝術價值。除了判斷藝術品的技法是上乘、中庸還是下劣外,主要決定於收藏者個體的美 學修養與審美傾向,是偏於「駿馬秋風塞北」,還是傾向於「杏花春雨江南」。尼采把藝術品分為醉的藝術品與夢的藝術品。一個社會收藏家總體的審美傾向是醉還 是夢,受到當時的文化氛圍、社會思潮,甚至國家政治狀態的影響,反映了時代精神。如南宋初期,國破山河斷,人民的夢已碎,心欲醉,藏家偏愛花鳥畫,不喜山 水畫;即如山水畫,南宋的多為「殘山剩水」,不再是北宋那種氣勢雄渾邈遠的山水全貌。此即為一例。

  由於收藏者並不具有無限的財富,收藏者通過對藝術品的買與賣,增加自己的財力,以便有能力購買自己更中意的藝術品。因此,一定意義上收藏者也是 投資者。顯然,這些藝術品的價格受限於這些鑑賞家的財富,合理估值取決於其審美傾向與財富多寡,某一類別藝術品的合理值也就取決於該類別鑑賞家的多少及其 財富水平。此時的藝術品市場雖不可信,卻是可愛的。

  另一類是真正的投資家,本身未必是好的鑑賞家,但就是有財富,要投資。這類投資者既不具有很好的美學修養與美學判斷,可能也不具有判斷藏家好壞 的能力,但追蹤市場的熱點,緊隨某些出名的賞家。他們的財富能力大大超過了藏家的財富能力,他們的加入推高了藝術品的價格。當藝術品市場中此類投資家大量 增加後,藝術品就從藏家主導的市場,成了投資家或投機家主導的市場,藝術品的價格轉為由預期所驅動,遠遠脫離了其美學價值。在這樣的市場,投資以價格為決 定性因素,既不可信,也不可愛。由於藝術品價格已超過賞家與藏家的財富能力,出現投資家驅逐鑑賞家,投機家驅逐收藏家的現象。「以價觀之」的市場取代了 「以美觀之」的市場。此情此景下,真正的藝術家只能像宋代畫家李唐一樣感慨「早知不入時人眼,多買胭脂畫牡丹」。

  作者為匯信資本董事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93

藝術品也搞上市 小咖畫作炒破億


2011-12-19  TCW




當藝術品從拍賣行走入交易所,整 幅畫切分成幾百萬份的小單位,如同上市公司股票般可以提供買賣,投資人是否就能分享藝術財呢?答案,恐怕不是那麼美好。

藝術品投資一向是富人的投資選項,但中國民營的文化產權交易所(簡稱文交所)卻將藝術品證券化,把一件或多件藝術品的權益,拆分成若干單位的股權,投資人 可以買進股權,以買賣賺取價差。

在藝術圈中,幾位投資者私下集資投資藝術品,並不少見,惟藝術品的買賣仍多在畫廊、或拍賣行裡交易。模仿股票上市的模式,把估值人民幣數百萬元的一幅畫分 割成數百萬個單位,然後在類似股票市場的電子交易平台上搓合買賣,可說是史上首見。

然而,這種藝術品證券化的模式,真的創造了平民投資藝術品的創新模式、還是加劇藝術品的炒作?

爭議一:價格難認定主觀居多,資訊又不透明

今年一月,中國首批具指標意義的「藝術品股權」在天津文化產權交易所上市。不具知名度的天津水墨畫家白庚延的兩幅畫作,《黃河咆哮》和《燕塞秋》分別被拆 分為六百萬、五百萬個單位,以每單位人民幣一元掛牌,最低認購金額人民幣一千元(約合新台幣四千八百元)。

低門檻、網上開戶、近似股票交易系統的交易平台,吸引了數萬名投資人蜂擁而入,短短不到兩個月,《黃河咆哮》暴漲十六倍,市值破人民幣一億元,直逼一線大 師齊白石的精品價格。

天津文交所締造的藝術品證券化「奇蹟」,引起全中國媒體的爭相報導,也引爆了市場對藝術品證券化的激烈爭論。

最大的爭議點:藝術品的價值如何認定?

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系教授周行一認為,價格的不確定性是藝術品證券化最大的難題。他以住屋貸款證券化、或不動產信託證券化為例,貸款利息或是商用不動產租 金,都屬於可預期的現金流,且市場有公開資訊可供參考。但,掛牌交易的藝術品,無法產生現金流,藝術市場資訊又不透明,對投資人而言,要估算一件藝術品的 合理價值,是極困難的事。

再者,每件藝術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創作,甚至一位藝術家,在同一時期創作的同主題作品,價格也經常出現極大落差。既然,藝術品的價值認定,主觀的成分居多, 且市場交易價格不公開透明。那麼,藝術品掛牌上市的定價,就有了很大的人為作價空間。

爭議二:有利人為炒作上市前,先拍賣拉高價格

藝術市場人士私下透露,在拍賣行創造高價成交紀錄,即是業內拉抬藝術品價格經常使用的手法。

以天津文交所的白庚延作品為例,其作品過去的價格約在人民幣十萬到三十萬元,掛牌前一個月,卻拍出破百萬元的新紀錄,天津文交所再以新的拍賣紀錄為基準, 推出市值人民幣六百萬元的《黃河咆哮》,價格馬上翻了二十倍。

如果,藝術品的估值難以認定,藝術品的價值只是一個模糊且遙遠的概念,投資人殺進殺出,打的是籌碼戰與心理戰。元大證券金融交易部資深副總經理林象山表 示: 「這就是一種『博傻理論』,大家都認為自己不是最後那一個傻子。」

媒體的撻伐與市場的抨擊聲浪不斷,引起中國政府的重視,迫使天津市政府監管單位施壓,天津文交所被迫暫停開戶,並發布一連串的特殊處理措施,頻頻修改交易 規則,將漲跌幅縮小到一%,開戶門檻提高十倍。

在流動性大減下,《黃河咆哮》的股價從三月的最高收盤價人民幣十七元一路走跌,至今僅剩人民幣一.四元,跌幅超過九成,致使投資人損失慘重,並聯合控告天 津文交所。

儘管如此,天津文交所的爭議,卻點燃了中國藝術品金融化風潮,各省文交所開戶人數激增,目前正在籌建文化藝術產權交易平台的省、市,則超過三十多個,從內 蒙古到香港遍布全中國。主要營業項目除了藝術品證券化交易、連藝術品融資、藝術品期貨保證金交易、電影拍攝資金融資等各種新奇的交易模式也爭相出籠。

官方為何不打壓?挺資金入文藝產業是政策

對於文交所產生的亂象,中國政府一直未出手打壓或制止,主要是因為,將資本市場的資金引入文化藝術相關產業,是中國政府文化政策的重要方向,而文交所被視 為實現文化藝術資源與金融資本對接的平台,也是能夠提振文化內需產業重要的一環。

不過,十一月二十四日,中國國務院突然發布三八號文,明確規定,除了依法設立的證券交易所,或國務院批准的從事金融產品交易的交易場所外,任何交易場所均 不得將任何權益拆分為均等份額公開發行,權益持有人累計不得超過兩百人,明顯為了壓抑市場炒作而來。

雖然文告中,並未否定藝術品份額化的交易模式,卻也讓各地正如火如荼發展藝術品證券化交易模式的文交所,陷入了尷尬的境地,能做?還是不能做?可以推論的 是,只要中國市場游資充沛,中國的藝術品證券化,泡沫就還有繼續長大的空間。

【延伸閱讀】先暴漲16倍,再暴跌90%——《黃河咆哮》股價走勢

2011/1/26申購價每股1元,但掛牌第一天,就漲到2.03元

2011/3/16才掛牌2個月,股價就暴漲到17.16元

2011/12/12交易規則修改後,股價暴跌到1.4元

人民幣(元)資料來源:天津文交所網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51

藝術品查稅風波始末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6-22/100403270_all.html

在今年頗為黯淡的藝術品春拍中,最昂貴的拍品當屬保利春拍中當代山水畫畫家李可染的《萬山紅遍》,成交價為2.9325億元。

  一位著名拍賣公司的專業人士稱,受最近一系列的海關查稅案影響,現在很多買家已開始在香港建倉。「此次展出的拍品是複製品,真品在香港。這一做法雖然違規,但拍賣行也是無奈之舉,因為現在關稅查得太嚴了。」

  一位鑑定專家表示也聽聞此事,「拍完之後,誰結賬誰就去香港取貨。因為真品沒法拿進來,稅太高。」

  不過, 另一位受訪的資深藝術界人士認為如此操作並無可能,「不可能弄一個複製品,成本也太高了。」

  6月21日,保利書畫部和市場部人士在回答財新記者問詢時則堅決否認,「展出的就是真品。這和查稅無關。」

  數據顯示,中國藝術品稅負曾高達30%。而全球平均的藝術品稅負在5%左右。多年來,中國的藝術品特別是進口藝術品偷逃稅現象,已司空見慣。

  直至今年4月,中國海關發起了一輪猛烈的藝術品查稅行動,目前還未完全收尾,震驚了藝術品市場。

被調查者眾

  中國海關從藝術品運輸行業入手,調查國內兩家知名海外物流公司——諾亞、IFAS,至今已涉及國內多家畫廊、藝術機構、拍賣行及收藏家和投資人。

  知情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剛剛以2.16億元拍出過云樓藏書,並引發北大和江蘇省對這一文物爭奪戰的匡時國際拍賣公司,其幕後大股東為在藝術市場上頗為高調的大買家劉益謙,最近在被約談之後,補交了幾千萬元的稅款和罰金後了事。

  業內人士透露,今年4月開始的這場查稅風波,緣起於一樁大宗藝術品貨運,這宗藝術品自上海入關,數量眾多而報關價奇低,大概只有進貨價的千分之一,從而引起了上海海關的關注。

  這批貨物的買家不止一人。民生銀行原品牌部總經理、民生現代藝術館和炎黃藝術館館長何炬星,北京邦文當代藝術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宇傑等涉案,被有關部門採取了協助調查、拘留等措施。

  一位收藏界人士透露,海關從專門藝術品運輸公司拿到了報關單,上面清清楚楚地標明買家和物品名稱,存在虛假報關以逃稅等情節,海關由此獲得了大約800人的名單。

  亦有金融主管部門高層告訴財新記者,何炬星已被海關暗中關注了數月,發現其今年1到4月涉嫌漏稅600萬元。

  近日亦有消息稱,何炬星已被放出。但財新記者從民生銀行未能得到證實。財新記者給何炬星致電、短信,截至發稿前尚未得到回覆。

  有業內藏家透露此次有關部門處理相關案件的「四項基本原則」,即藝術品的年代在百年以上、自然人購買行為、隨身攜帶、適量,只需要按6%交關 稅,不必交增值稅。「適量」的定義,業內估計是十件以內。如果是年代在百年內的當代藝術品,有法人的交易合同,數量眾多,通過集裝箱等方式運輸,就需補交 關稅、增值稅等稅款。

  但這些應屬於海關內部執行的政策,本身具有一定彈性。外界對此解讀也未必完全準確。截至本刊發稿前,海關總署尚未來得及對財新記者的採訪函做出正式回應。

藝術品減稅新政

  中國收藏家協會副秘書長張忠義告訴財新記者,2011年12月9日頒佈的藝術品減稅新規受到業內好評。

  在中國現行的關稅中,藝術品被列為進口商品的第21類,進口時需申報繳納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進口關稅根據藝術品種類不同適用0-14% 的稅率,其中古董藝術品適用稅率為0,與中國簽訂優惠貿易協定的國家,藝術品原作的進口稅率為12%,複製品的稅率為14%;沒有與中國簽訂優惠貿易協定 的國家,藝術品進口關稅為50%。

  在實際交易中,藝術品消費還要承擔消費稅、營業稅等多種稅費,即使採用12%的進口稅率,加上17%的增值稅等,藝術品進口的綜合稅率往往超過 了30%。減稅新規將一部分藝術品進口關稅降低至6%,包括油畫、粉畫及其他手繪畫原件;雕版畫、印製畫、石印畫的原本;各種材料制的雕塑品原件等。

  張忠義告訴財新記者,執法部門此番依法查稅,對藝術品市場有正面影響,目的是建立較規範的藝術品進出關制度,但是,「即使關稅從12%降至6%,中國仍屬於高關稅國」。

  在亞洲地區,中國香港、台灣地區和新加坡藝術品進口都實行零關稅政策(台灣地區和新加坡分別加征5%、7%的增值稅),美國、加拿大、新西蘭、韓國、白俄羅斯等國對藝術品實施零關稅,摩洛哥王國進口關稅1.25%。

  「在降稅的同時,嚴格稅收監管,顯然為有計劃的行動。」業內人士說。

瞞天過海數法

  「幾大拍賣公司都曾舉辦海外回流藝術品專場。拍品是拍賣公司拿回來的還是物主自己帶進來的,需要區分。如果是拍賣公司從國外徵集,打包、裝集裝箱運回來的,報關時未按藝術品申報,那就有問題。」知情人士說。

  他透露,最終查實後,當事者需補交稅款和罰金,「這個數目可能很大。另外還要看當事人的態度」。

  公開資料顯示,2010年聯合國公佈的從香港進口到中國內地的藝術品總額為1270萬歐元。但中國政府的統計僅為170萬歐元。

  儘管因為統計口徑可能出現偏差,但是如此大的差額說明,大量的藝術品進口未被中國政府記錄在案。

  迫於高額稅費的壓力,內地一些藝術品機構、畫廊和藏家選擇了一些避稅方法,包括私自攜帶、臨時入關和低價報關等。

  私自攜帶是最常見的避稅方式,對藝術品不以進口貨物的形式報關,而是以進口物品的形式,由個人攜帶通關入境。據相關法律規定,進境旅客攜帶在境外獲取的自用物品,總值在5000元人民幣以內的進口免徵稅款。

  臨時入關的展品只能按照報關期限滯留,對於不得不再出關的藝術品,一些機構或個人則會用複製品替換。鑑於藝術品的特殊性,如果不是內行專家,僅在外觀上無法確定真偽,更難判斷其真實價格。

  低價報關則需要承擔運輸過程中損壞、遺失,只能按入境報價來賠償的風險。也有很多轉關進口的藝術品,最常見的是從香港轉運進口。比如油畫從非最優惠國進口的普通稅率為50%,而與從簽訂最惠國待遇條款的國家和地區進口稅率6%相比差為44%。

未來制度調整

  海關此番查稅行動引發藝術市場的高度關注,但是受訪的藝術界人士更為關心未來藝術品海關稅收政策是否會發生變化。

  一位資深藝術收藏人士告訴財新記者,進口關稅從12%降到6% 的新規只是暫定實行一年,一年以後會怎樣?

  一位藝術收藏界資深人士分析認為,由於關稅偏高,藝術品想要從國外進到中國,成本太高,進入香港或其他零關稅的地區和國家,就非常容易。這不利於藝術品進入和留在中國境內。

  業內人士亦透露,文化部正在起草《藝術品市場管理條例》試圖規範市場。文化部市場司副司長庹祖海此前介紹,由於在工商登記裡尚無畫廊這樣一個行 業,各家公司登記的名稱和業態五花八門,這與現實中每年幾百億元的畫廊交易額的狀況顯然不相適應。而現在畫廊的經營活動要按照一般的交易交增值稅,卻很難 有發票做抵扣,此類稅收政策也需調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13

藝術品拍賣變局

http://www.xcf.cn/newfortune/qianyan/201301/t20130123_401303.htm
一邊是如期而至的藝術品市場調整,一邊是拍賣行南下北上的積極拓展,藝術品拍賣的變局悄然而至。即便是最糟糕的情況發生,也會催生一個更為理性的市場和一眾更為成熟的買家。

  

  左言/文

 

  在經歷了2008年的低潮、2009年的反彈、2010年的強勢上漲以及2011年的小幅調整之後,2012年,中國藝術品市場呈現出一派全然不同的場面。

 

  藝術品諮詢公司ArtTactic的統計數據顯示,佳士得、蘇富比、保利和嘉德四大拍賣行的中國拍品總成交額,從2011年秋拍的22億美元降至2012年春拍的15億美元,降幅高達32%。來自中國拍賣行業協會的數據同樣描繪了一幅「春寒料峭」的景象。中國前十大拍賣公司春拍的專場數量比上年同期減少37次,成交額下降52.38%。及至秋拍,保利、嘉德、匡時、瀚海四家拍賣行公佈的成交額合計55.27億元,較上年同期降幅再度超過50%(圖1)。蘇富比香港的中國當代藝術秋拍同樣遭遇「黑色星期天」,包括張曉剛、岳敏君、蔡國強在內一眾早前備受追捧的藝術家的作品紛紛流拍。2012年的中國藝術品市場在濃烈的冬意中鳴金收兵。

 

 

  然而,即便行情如斯,也未能澆滅市場參與者深挖中國市場的熱情。2012年,蘇富比與中國歌華有限公司在北京合資成立拍賣行,作為本土領頭羊的保利和嘉德更是先後在香港地區舉辦了中國內地以外的首場拍賣。時值年末,佳士得宣佈與中歐商學院合作,將於2013年5月在內地正式推出藝術品課程「全球藝術品市場:收藏與投資」;來自英國的《藝術新聞報(The Art Newspaper)》也即將於2013年初與現代傳播集團合作推出首期中國版,隨《彭博商業週刊》和雙語雜誌《藝術界》發行。

 

  2012年的中國藝術品市場,上演了一出落寞與熱鬧齊飛的戲碼。雖然2013年這個全球最大藝術品市場何去何從不得而知,但無論是行情的回落,還是拍賣行的南下北上,藝術品拍賣的變局已然在醞釀之中。

 

  全球最大藝術品市場

 

  儘管相對歐美國家而言,中國仍然是全球藝術品市場的新丁,但這絲毫沒有妨礙中國的後來者居上。不僅中國藝術品在國際市場成了香餑餑,懷揣著熱辣辣錢幣的中國買家也在各大拍賣會上備受青睞。在中國需求的提振之下,全球頂極藝術品的價格才得以恢復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水平,香港地區得以成為繼紐約和倫敦之後的全球第三大拍賣地。與此同時,中國也用短短數年時間登上了全球第一大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寶座。

 

  藝術品價格網(Artprice.com)的年度報告顯示,以成交金額來衡量,中國早在2010年就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藝術品拍賣市場。2011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成交額繼續保持49%的高速增長,增幅是排在第二位的英國的兩倍,而47.9億美元的成交額貢獻了全球市場的41.4%,遙遙領先於美國(圖2)。

 

 

  不僅如此,同樣在2011年,對國際藝術品買家來說「默默無聞」的齊白石和張大千,居然超越了多年雄踞榜首的畢加索,成為了全球年度最「昂貴」的藝術家。除此以外,在習慣於購買本國作品的中國買家的力挺之下,另有四位中國藝術家躋身前十位。

 

  雖然2012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經歷了較為深度的調整,拍賣場次和成交金額呈現「雙降」,但中國買家的熱情似乎並未同步減弱。2012年上半年,來自大中華地區(中國以及香港、台灣地區)的買家貢獻了佳士得全球成交額的25%,而在2011年,這一比例還僅為16%,2008年更是不足4%。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中國買家開始放眼海外,2012上半年, 在倫敦和紐約登記參拍的亞洲客戶數量上升了31%。借歐美經濟繼續被陰霾籠罩的契機,曾經被視為藝術品市場新貴的中國買家,正在重塑亞洲、歐洲和美國的收藏家圈子。

 

  南下北上的拍賣行

 

  購買力旺盛的中國買家,不僅成就了全球第一大藝術品市場,更是攜眾人之力一舉把保利國際和嘉德「抬」進了國際舞台。法國拍賣監管機構的調查顯示,目前全球前十大拍賣行中,有半數的總部設在北京,其中保利和嘉德的年拍賣成交額緊隨佳士得和蘇富比兩大拍賣行之後。2011年,保利和嘉德兩大本土拍賣行的年成交額合計233億元,而2008年時僅為31.4億元,三年時間翻了七倍有餘。雖然兩者加總仍稍遜於蘇富比2011年42.4億美元的成交額,但不管是蘇富比和佳士得都已經發展了逾300年,而保利和嘉德則分別成立於2005年和1993年。甚至在中國市場上,保利在當代藝術品拍賣中以近17%的市場佔有率力壓兩大行(附表)。

 

点击查看大图

 

  在本土市場上積蓄了足夠的能量之後,嘉德和保利都把目光轉向國際市場,分別於2011年和2012年初在紐約設立了辦事處,一方面有利於吸引更多的海外買家,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發掘出長期由美國藏家所持有的中國藝術品。除此以外,嘉德的另一個北美辦事處位於加拿大,並在日本、香港和台灣地區都設有區域機構。保利則在美國擁有紐約和舊金山兩個辦事處,澳大利亞亦有兩處。

 

  更為重要的是,2012年,作為出擊海外市場的關鍵一步,二者先後在香港地區舉行了內地以外的首場拍賣,並且表現不俗。嘉德於國慶後在香港地區初次亮相,依然主打其擅長的水墨畫和書法,彙集了齊白石、徐悲鴻和李可染等炙手可熱的藝術家的作品,5800萬美元的最終成交額是之前2600萬美元估值的近兩倍。而緊隨其後的保利更勝一籌,香港地區初戰以6700萬美元的成交額告捷。

 

  讓國內大客戶勞師動眾地從北京飛到2000公里開外的香港地區,嘉德和保利的盤算不僅僅是讓買家規避高達作品價值35%的稅率,更重要的是以香港地區為跳板,在擴大規模的同時,在國際上贏得更多的信任與聲望—作為全球第三大拍賣舉行地的香港地區,吸引了眾多本地、台灣地區、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甚至遠渡重洋而來的歐美買家,蘇富比香港對集團的收入貢獻從2007年的6.5%躍升至2011年的18.8%(圖3)。正因為如此,雖然嘉德在香港地區的首場拍賣是以普通話進行的,但未來的計劃則是普通話和英語並用,以投國際買家所好,擺足了與蘇富比和佳士得在香港地區同台競爭的架勢。

 

 

  不過,雖然嘉德和保利能在自己專長的中國字畫和古玩上與蘇富比和佳士得一爭高下,但在瓷器、珠寶、紅酒和手錶等領域,中國拍賣行還遠不是兩大行的對手,並且短期內這一局面很難出現明顯改觀。

 

  即便如此,面對新生本土力量的挑戰,蘇富比和佳士得還是不敢掉以輕心。2011年春拍期間,佳士得香港首次推出了以普通話授課的藝術品短期培訓課程,以爭取更多的內地買家。由兩大行推出的類似課程除了能夠幫助買家加深對藝術品的認識,還能讓他們知曉如何利用藝術收藏進行金融擔保等內容。

 

  為了最大程度上分享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繁榮,在中國拍賣行南下的同時,兩大行也推進了北上的進程。儘管外資拍賣行被禁止在中國內地獨立運營,但這依然無法阻擋它們進軍的腳步。

 

  佳士得先下一城,在國內授權北京永樂使用其商標,而蘇富比則於2012年9月與國有企業北京歌華藝術有限公司簽署了10年的合作協議,共同組建合資公司—蘇富比投資約120萬美元,獲得合資公司80%的股份。通過成立其在亞洲地區的首家合資公司,蘇富比獲得了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渠道,更在保利和嘉德的主場展開正面對決,爭奪客源。不僅如此,首都國際機場旁一個面積達8.3萬平方米的國際文化自由港預計將於2013年底建成,而歌華正是此項目的開發商之一。根據規劃,自由港將實行藝術品交易免稅政策,並成為舉行藝術品拍賣會、非文化遺物私人銷售展覽、巡展和教育活動的平台。

 

  眩目的泡沫?

 

  拍賣行的南下北上,足以彰顯它們對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長期走勢依然滿懷信心。但2012年秋拍寒流的衝擊之下,「泡沫論」又被重新擺上了檯面,2013年的市場是否會見證泡沫的破滅,迎來新的拐點?

 

  業內人士指出,引發2012年中國各大拍賣公司的藝術品成交額、成交率下滑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前兩年被哄抬的藝術品市場,積聚了太多風險釋放的需要;二是2012年4月北京海關的查稅風波讓不少買家心有餘悸,暫時遠離了市場。與2011年初的市場高峰相比,行情的兩極分化更為突出,頂級作品依然價高者得,而普通拍品即使調低了估價,也難逃流拍的命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在經歷了高速增長後,中國藝術品市場正在理性回調,在市場過熱前擠出泡沫。  

 

  需要調整的遠不只是藝術品價格和行情走勢,在全球第一大藝術品市場的光環之下,中國的藝術品拍賣交易依然存在著諸多的陰影。第三方監管、市場誠信以及相關規範的集體缺失,導致保真糾紛、估值爭議及結算違約頻發。2012年底發佈的《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統計年報》顯示,2011年全國文物藝術品千萬元以上成交拍品581件,總額136.25億元。但截至次年4月,完成結算的僅有261件,結算貨款51.5億元—完成結算的尚不及成交的一半。自2006年以來,蘇富比香港已就未完成結算發起了13起訴訟,最近一起涉及的拍品金額高達3410萬港元。

 

  除了上述這些「頑疾」,信貸收緊、通脹回落,都有可能讓藝術品買家選擇暫時離場。在中國藝術品市場研究院副院長西沐看來,如果大環境未有改善,2013年中國藝術品市場將不可避免地進入深度調整階段,下行空間可能進一步加大。

 

  ArtTactic的調查則相對樂觀。2012年11月的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信心指數比半年前下跌了35%,雖然這是該指數自2009年2月推出以來首度出現負值,但悲觀情緒似乎只是暫時的,未來6個月藝術品買家的樂觀情緒比現下指數高出了44%。

 

  不過,即便是最糟糕的情況發生,對頗為年輕的中國藝術品市場來說,也未必是件壞事。在這個原本充溢著藝術氣息、飄散著書香墨寶的世界裡本就不是只有「買」和「漲」 兩種狀態。當大潮退去,不僅能發現誰在裸泳,也許還會出現一眾深刻領悟「掛在牆上的損益表」內涵的藝術品買家,以及一個更為成熟和理性的中國藝術品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684

亞馬遜佈局高端市場 擬售高檔藝術品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3621.html

據知悉亞馬遜此項計劃的畫廊經營者表示,亞馬遜將率先在其網站上推出來自全美約100家小型畫廊的藝術品。近幾週來,亞馬遜已陸續在其總部所在地西雅圖、舊金山、紐約及其它城市舉行了雞尾酒會,邀請畫廊參加這一新項目。亞馬遜發言人未就此置評。

在征服了圖書、電子產品以及其它日常百貨市場之後,亞馬遜近來再度發力進軍高端市場,以尋求更高的收益率。去年末,亞馬遜推出酒類代銷業務,此外,其還通過旗下MyHabit.com等子公司銷售高檔時尚品。

亞馬遜是第一次互聯網泡沫期間銷售過藝術品的眾多網站之一。由於與蘇富比拍賣行(Sotheby's)共同組建的合資公司在成立16個月內一直未能吸引用戶青睞,亞馬遜於2000年選擇退出。之後,雅虎和eBay也陸續從銷售畫作等其它藝術品的網站陣營中退出。

紐約畫廊Richard L. Feigen and Co.的老闆理查德•費根(Richard Feigen)稱,在網上銷售藝術品並非易事,嚴謹的收藏人士通常都希望在出手之前先看到要買的藝術品,這和在網上買書不同。他表示,亞馬遜沒有與他接觸。

瞭解亞馬遜計劃的畫廊老闆稱,亞馬遜將根據每件藝術品的價格收取一定佣金,提成比例大致在5%至20%。藝術品的價格越高,佣金就越低。畫廊老闆稱,物流配送將由畫廊承擔,藝術品板塊將不被納入亞馬遜Prime兩天內送貨服務之列。

紐約Freight + Volume畫廊老闆尼克•勞倫斯(Nick Lawrence)稱,在獲得了亞馬遜的主動報價後,他已經在過去一個月決定在亞馬遜網站上掛牌銷售部分畫作。他表示,這是讓藝術品面向大眾的一個很好的途徑。勞倫斯稱,亞馬遜開出的在2015年前享有免費會員的條件也吸引了他,從2015年之後,亞馬遜將對在其網站上掛出藝術品的經銷商每月收取100美元費用。

西雅圖畫廊G. Gibson老闆吉爾•吉普森(Gail Gibso)稱,儘管可能會錯失優惠,但她仍會對亞馬遜的這種嘗試持觀望態度。她說,現在看起來還有點太早,必須先看看藝術品板塊是什麼樣、是否易於使用,並稱,銷售藝術品,網站必須具備品位。

亞馬遜還將面臨來自已有藝術品銷售網站的競爭。很多畫廊老闆稱,他們一般通過Artsy、Artnet等網站在美國銷售作品;並表示,他們現在還不清楚亞馬遜如何規劃網站,以幫助潛在買家找到他們想要的一些知名度較低藝術家的作品。此外,亞馬遜也尚未向經銷商解釋如何處理退貨問題,而且藝術品的運送費用可能會在幾百甚至幾千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4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