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藍皮書:南海等領域博弈加劇 日本海外動武危險性上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0828.html

日本藍皮書課題組31日公布的最新研究成果認為,日本新安保法的通過將對中國的周邊態勢造成巨大影響。目前,中日在多邊及第三方多個領域博弈加劇,日本在海外動武的危險性也在上升。

中華日本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當日共同在京發布《日本藍皮書:日本研究報告(2016)》。

日本將保持對華強硬姿態

藍皮書表示,“2016年安倍在東海、南海問題上料將保持對華強硬姿態”。

2015年,安倍內閣強推國會通過新安保法,日本安全防衛政策大幅突破“和平憲法”所限,實現了二戰後最大的一次蛻變,自衛隊出兵海外的門檻降低,海外動武的危險性上升。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楊伯江說,2015年是日本戰敗投降70周年,歷史觀廣受質疑的安倍內閣為化解國際壓力,通過對外主動出擊,謀求平穩過關。中日關系延續轉圜勢頭,高層保持對話,各界交流恢複,但改善關系的基礎仍不穩固,障礙依然存在,兩國在地區、多邊領域的競爭與對立增加。日本高調介入南海、加強西南防衛,中日在多邊及第三方多個領域博弈加劇。

楊伯江說,“展望2016年,日本內政外交將受到參議院選舉因素的直接驅動。安倍在東海、南海問題上保持華強硬姿態是大概率事件,同時,所面臨的恢複加強對華經濟合作的壓力也進一步上升。”

楊伯江認為,中日務實合作空間廣闊,而能否順利開展合作,取決於兩國關系整體環境。兩國能否有效管控分歧,避開“雷區”、減少震蕩、推動關系企穩進而深化務實合作,對於中日關系後續長期發展至關重要。

新安保法的潛在影響

“新安保法的通過將對中國的周邊態勢造成巨大影響。”藍皮書說。

藍皮書作者、新華社參考消息報社副譯審、前新華社東京分社記者劉華介紹,朝鮮半島方向,如何應對“朝鮮半島有事”,一直是日本安保政策的重要想定對象。

劉華分析說,當前,半島局勢潛藏不確定性,並可能引發震蕩局面。根據新安保法,如果朝鮮半島發生危機或爆發戰爭,日本可依法在朝鮮半島及附近地區為美軍或第三方提供後方支援甚至對美國、韓國等第三國行使集體自衛權。

臺海方向是美日同盟關註的重點方向。藍皮書說,從日本國內法角度看,新安保法給日本軍事幹預臺海局勢留下了解釋的操作空間,日方不僅可能為美軍提供所謂的“後方支援”,甚至可能通過擴大解釋的方式,對臺灣地區及臺海局勢實施一定的介入。

此外,新安保法大幅放寬了日本自衛隊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及聯合國框架以外的“國際聯合和平安全”行動的限制。藍皮書分析說,這些行動雖並不直接針對中國周邊潛在熱點,但同樣可能產生重要的涉華影響:在美日同盟升級為“全球同盟”之後,日本自衛隊可能出現在世界更多熱點地區,包括戰略水道、資源生產國、重要地緣政治國家等地。而且,由於法律空間擴大,日本外派部隊的裝備水平、行動能力等均將可能大幅升級。

藍皮書分析說,在此情況下,中國的海外政治、經濟利益區,以及軍事力量活動區,均可能與日方力量活動區出現更多重疊或“交集”。這種重疊會帶來何種影響,如何處理這種交集?可能將是中日關系中出現的新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420

區域藍皮書:京津冀公共服務落差過大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6597.html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發展報告課題組13日發布的最新研究成果認為,京津冀公共服務落差過大,依然是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短板”。

而目前,京津冀地區公共服務的區域合作尚未廣泛開展,一體化進程緩慢。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區域藍皮書主編趙弘在當日召開的《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報告2015-2016》發布會上表示,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北京在加強與天津、河北公共服務資源共享、推進京津冀公共服務均衡化發展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他說,例如北京兒童醫院托管保定市兒童醫院;天壇醫院、朝陽醫院與燕郊燕達醫院簽署合作共建協議;北京景山學校與曹妃甸共建北京景山學校唐山分校等。

但課題組調查發現,2014年河北省總人口為7384萬人,分別為北京和天津總人口的3.4倍和4.8倍,而同期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人均財政收入、人均財政支出等指標均不足北京和天津的一半,城鎮化率僅為49.3%,低於54.77%的全國平均水平。受此影響,京津冀區域一體化程度相比於長三角和珠三角較低,並成為制約區域整體發展水平提升的主要瓶頸。

在基礎公共教育資源方面,京津冀三地基礎教育服務差異主要體現在人均財政教育經費投入上。2011年,北京、天津人均財政教育經費均已超過3000元,而河北僅為1167元,不足北京的三分之一,且低於1772元的全國水平,折射出三地間財力和教育供給水平的差距。

從基礎教育生師比指標來看,京津冀三地之間差異略小,除河北小學生師比指標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稍顯緊張外,其他指標均好於全國平均水平。

調查發現,相對於基礎教育,京津冀地區的高等教育資源分布差異更加顯著。北京在高層次教育資源方面遙遙領先,北京地區的“211”高校數量超過全國總量的1/5,遠高於天津、河北;北京普通高校生師比結構最優,而河北普通高校生師比、在校研究生數等指標均不及全國平均水平。

在公共文化方面,京津冀在傳統文化業、傳媒業、新媒體業等方面均存在較大發展差距。北京各項文化資源指標最為突出,河北省除百萬人藝術團體機構數和互聯網普及率指標略高於全國水平外,其余指標不僅低於京津,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在社會福利方面,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影響,北京、天津的每萬人收養性單位床位數、每百萬人社會福利企業機構數等指標遠高於河北。北京、天津、河北的城鄉居民人均基礎養老金分別為430元/月、200元/月和55元/月,由於存在較大的社會保障標準差異,三地間的社會保障目前還無法流轉。出於相似的原因,三地間亦很難建立統一的醫療、生育、養老、失業等各類社會保險結算平臺。

課題組分析,京津冀公共服務落差過大,一個重要的因素是京津冀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落差較大,難以形成合理的區際產業結構和分工體系。

從經濟總體運行情況來看,2013年,北京和天津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92210.1元和97609.4元,均為河北的3倍以上,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占比達71.4%;反觀河北,其經濟增長方式則呈現高投入、低產出、粗放式的特征,財政收入不足,難以為當地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財政支撐。

從產業結構來看,北京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導,2014年服務業占比達到77.9%,而天津、河北重化工、裝備制造和原材料生產等仍占據較大比重。京津冀各地區之間產業梯度存在較大落差,北京周邊部分地區產業綜合配套能力和承載力較弱,導致微觀市場主體間產業協作缺乏基礎條件。

課題組建議,拓展區域優質公共服務資源發展空間,支撐非首都職能疏解。結合非首都功能疏解,創新區域公共服務對接合作制度。轉變理念,形成“政府保基本,市場唱主角”的公共服務供給模式,不斷加強三地政策標準對接。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公共服務領域投資運營。引導私人企業、非營利組織、公共組織等參與,擴大公共服務的供給面和供給水平,建立京津冀地區政府與市場共同參與的公共服務供給機制,提高公共服務供給的靈活性和多元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47

藍皮書:建築制造業對大學畢業生需求明顯下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5866.html

相關研究機構6月12日發布的最新調研成果顯示,IT、教育、醫療業吸納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建築、制造業需求下降。與此同時,大學畢業生就業重心變化,民企、中小微企業、地級市及以下地區等成為主要就業去向。

麥可思研究院、社科文獻出版社當日聯合在京發布《201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

調查結果顯示,在就業比例前十位行業中,與2013屆相比,2015屆本科畢業生就業比例增加較多的行業類依次為“教育業”(增加3.6個百分點)、“醫療和社會護理服務業”(增加2.8個百分點)、“媒體、信息及通信產業”(增加1.8個百分點);就業比例降低最多的行業類是“建築業”,降低了2.4個百分點,其次是“機械五金制造業”,降低了1.7個百分點。

與2013屆相比,2015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比例增加較多的行業類為“金融(銀行/保險/證券)業”(增加2.2個百分點)、“醫療和社會護理服務業”(增加2.0個百分點)和“教育業”(增加1.9個百分點);就業比例降低最多的主要行業類是“機械五金制造業”,降低了1.6個百分點。

從三屆的就業趨勢可以看出,在就業比例排名前十位的行業類中,本科畢業生在“教育業”和“醫療和社會護理服務業”行業類就業的比例逐屆增加,在“建築業”、“電子電氣儀器設備及電腦制造業”和“機械五金制造業”行業類就業的比例逐屆降低。高職高專畢業生在“金融(銀行/保險/證券)業”和“教育業”行業類就業的比例逐屆增加,在“電子電氣儀器設備及電腦制造業”行業類就業的比例逐屆降低。

概括來說,知識與服務密集型的現代產業(信息技術、教育和醫療等)發展強勁,而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產業(制造、建築等)面臨挑戰。需要註意的是,少數行業(如金融)由於證券業等的影響產生人才需求的波動。

調查結果顯示,與2013屆相比,2015屆本科畢業生就業比例增加較多的職業類為“中小學教育”(增加3.1個百分點)、“互聯網開發及應用”(增加2.7個百分點)和“醫療保健/緊急救助”(增加2.5個百分點);就業比例降低最多的職業類為“建築工程”,降低了2.3個百分點。與2013屆相比,2015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比例增加較多的職業類為“互聯網開發及應用”(增加2.4個百分點)、“醫療保健/緊急救助”(增加2.2個百分點);就業比例降低最多的職業類為“機械/儀器儀表”,降低了1.9個百分點。

從三屆的就業趨勢中可以看出,在就業比例排名前十位的職業類中,本科畢業生從事“中小學教育”、“金融(銀行/基金/證券/期貨/理財)”、“互聯網開發及應用”和“醫療保健/緊急救助”職業類的比例逐屆增加,從事“行政/後勤”、“建築工程”和“電氣/電子(不包括計算機)”職業類的比例逐屆降低。高職高專畢業生從事“互聯網開發及應用”職業類的比例逐屆增加,從事“機械/儀器儀表”和“電氣/電子(不包括計算機)”職業類的比例逐屆降低。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畢業生在民營企業就業的比例從2013屆的54%上升為2015屆的59%,與此同時,在國有企業就業的比例從2013屆的22%下降到2015屆的18%,在中外合資/外資/獨資企業就業的比例從2013屆的11%下降到2015屆的9%。

其中,本科畢業生在民營企業的就業比例從2013屆的45%上升為2015屆的52%。高職高專畢業生從63%上升為67%。本科畢業生在國有企業的就業比例從2013屆的26%下降到2015屆的20%,在中外合資/外資/獨資企業的就業比例從12%下降到10%。高職高專畢業生在國有企業的就業比例從2013屆的19%下降到2015屆的16%,在中外合資/外資/獨資企業的就業比例從10%下降到8%。這些變化反映出國企正在經歷新一輪的產能調整,外資企業也受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響,而民營企業對大學畢業生就業的支撐凸顯重要。

調查結果顯示,2013~2015屆大學畢業生在3000人以上大型用人單位就業的比例從23%下降到21%,在300人以下的中小微用人單位就業的比例從51%上升為55%。

其中,2013~2015屆本科畢業生在3000人以上大型用人單位就業的比例從27%下降到25%,在300人以下的中小微用人單位就業的比例從45%上升為50%。2013~2015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在3000人以上大型用人單位就業的比例從19%下降到17%,在300人以下的中小微用人單位就業的比例從56%上升為60%。中小微企業雇用了超過一半的大學畢業生。

2013~2015屆大學畢業生在地級市及以下地區就業比例從2013屆的52%上升為2015屆的55%。其中,2013~2015屆本科畢業生在地級市及以下地區就業比例從2013屆的46%上升為2015屆的48%。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比例從58%上升為61%。大學畢業生在地級市及以下地區的就業比例上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59

國家智庫發布藍皮書 呼籲改善新三板流動性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3357.html

周五,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公布了年度金融監管藍皮書,指出改善流動性是新三板市場發展的最核心任務,分層制度是完善流動性的重大探索。

6月24日,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發布了《中國金融監管報告(2016)》(下稱“金融監管藍皮書”),主報告聚焦新三板市場發展及監管問題。報告認為,新三板市場的蓬勃發展有利於中小微企業融資發展、股份轉讓和業務升級,有利於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同時有利於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經濟發展模式轉變。

新三板是繼上證所和深交所後,國務院批準的第三家全國性證券交易市場,全稱為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自2013年擴容到全國以來,新三板掛牌公司數量增長迅速,截至周五達到7651家,其中大約95%為中小微企業,預計年內掛牌企業數量將突破一萬家。

但報告同時指出,新三板正面臨定位模糊、交易不活躍、轉板和退市制度不明確的難題,不利於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新三板市場最大的問題就是市場流動性問題,掛牌股票交易寡淡,使得市場價格發現和後續轉讓、融資功能未能有效凸顯。新三板市場體制建設中最為核心的任務是解決流動性問題。”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鄭聯盛認為,新三板市場雖然以機構投資者為主,但由於企業供給很大,資金供給有限,機構配置新三板能力受到約束。他認為,降低投資者門檻需要與投資者權益保護、流動性改善取得動態平衡。

盡管市場分層即將實施,但目前新三板市場交投仍處於低迷狀態,周五,新三板全市場成交金額只有5.4億元,與主板市場流動性差異巨大。三板做市指數本周遭遇四連陰,收於去年年中以來的最低點1151點。

下周一,新三板市場分層將正式實施,已經有920家掛牌公司經過三套指標的初步篩選從7000多家公司中脫穎而出進入創新層,將有望最先享受到交易、融資制度優化的紅利。不過,目前具體配套政策尚不明確,有股轉公司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分層目前不是為了解決流動性問題,更多是為海量掛牌公司提供分類服務,降低投資者信息收集成本。

金融監管藍皮書認為,分層制度的引入是否能真正增加市場流動性、培育壯大創新性企業值得觀察,如果市場供求匹配仍然存在錯配、交易定價機制不合理,處於創新層的掛牌公司流動性也會受到侵蝕,而基礎層掛牌公司可能面臨無人問津的境遇。

藍皮書還對互聯網金融、銀行同業業務、證券質押和私募基金新三板掛牌融資等監管議題進行了專項報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014

歐洲藍皮書:中歐夥伴關系獲突破性進展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2854.html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中國歐洲學會24日公布的最新研究成果認為,中歐和平夥伴關系已取得突破性進展,目前,中東歐國家與中國的關系處在轉型以來的最好階段。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中國歐洲學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當日發布“《歐洲藍皮書:歐洲發展報告(2015~2016)》。

2015年中歐迎來建交40周年,同時這一年也是中歐共同建設和平、增長、改革和文明四大夥伴關系的“開局之年”。

藍皮書稱,在中歐和平夥伴關系方面,中歐在國際規制的建設方面有諸多實質性、影響全球治理格局的突破性協作。在完善全球治理機制方面,歐洲竭誠歡迎中國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中歐密切配合,在2015年取得一系列重要成就。

據介紹,在維護地區安全方面,中國、歐盟,以及英法德三國在伊朗核談判中密切合作,積極斡旋,終於在7月促成全面協議,歐盟和美國承諾解除對伊朗的制裁。此外,中歐還在努力擴大雙方在推動非洲和平與安全舉措方面的交集,比如支持非洲聯盟能力建設,探討消除索馬里戰亂根源的根本舉措等。

藍皮書稱,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中歐雙方也都秉持相似的解決思路,即必須在充分尊重國際法,包括尊重烏克蘭主權、領土完整和國家獨立的基礎上,通過政治手段解決該危機。

但藍皮書同時表示,中歐在維護二戰後國際秩序和構建世界和平的方式、方法方面也有不同之處,比如2015年9月3日中國舉行閱兵儀式,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向包括歐洲國家在內的各國元首發出邀請。歐洲地區只有捷克總統澤曼出席,歐盟及歐洲其他國家領導人並未參加。

2012年4月在波蘭華沙召開的中國和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峰會確立了“16+1合作”框架,奠定了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合作的基礎。研究顯示,目前,“16+1合作”歷經四年的發展,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特點,有力推動了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合作。

藍皮書介紹,第一階段是確定合作意向。這一階段主要以2012年波蘭華沙峰會及其後續行動為標誌。因2009年歐債危機影響,中東歐國家紛紛“向東看”,中國相關部門決策者認為歐債危機後投資中東歐和西歐市場的窗口期已經出現,中國對中東歐地區開始“重新發現”。

第二階段是以中歐關系全面、均衡發展以及中歐之間的“互聯互通”為導向。這一階段以2013年的布加勒斯特峰會及其後續行動為主要標誌。中方認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是中歐合作新的重要引擎。它可以推動中歐關系更加均衡、可持續發展,有利於歐洲一體化進程。同時,這一階段中國政府還積極推動中國和中東歐國家以及中歐之間的“互聯互通”。

第三階段是以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在歐洲的布局為主要導向。以2014年12月16日貝爾格萊德峰會及其後續行動計劃為主要標誌。中歐陸海快線建設成為這屆峰會及峰會後續行動的最大亮點之一。

研究顯示,“一帶一路”成為助推中國中東歐合作新的牽引力量。藍皮書分析說,中東歐國家之所以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因其大多占據重要地理位置。同時,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在產能合作、地方合作等領域也紛紛開花結果。

第四階段是以中國和中東歐以及中歐相關戰略全面對接為導向。這里以2015年11月蘇州峰會及其後續行動為主要特征。這次會議強調了戰略對接,更強化了戰略的互惠性,並以“一帶一路”等戰略為合作載體,體現了互惠共榮、開放包容的特點。

藍皮書稱,目前中東歐國家與中國的政治關系處在轉型以來的最好階段、最好狀態。在其他方面,合作夥伴關系也在增長,並且有實質性成果,當然還有許多需要進一步探討和解決的問題。

歐洲藍皮書發布會現場。攝影/章軻

歐盟駐華代表團團長史偉大使在發言。攝影/章軻

目前,中東歐國家與中國的關系處在轉型以來的最好階段。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127

歐洲藍皮書:TTIP最早可於2018年正式生效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2851.html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中國歐洲學會24日公布的最新研究成果認為,按照最為樂觀的估計,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系協議)最早可於2018年正式生效。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中國歐洲學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當日發布“《歐洲藍皮書:歐洲發展報告(2015~2016)》。

藍皮書稱,2015年,美國國會授予奧巴馬貿易談判特權,旨在加快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以及TTIP談判進程,奧巴馬計劃於2016年4月參加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希望在其任期結束前,推動頗具爭議的歐美TTIP談判取得實質性成果。

“整體來看,歐美雙方均有政治意願推進談判,以期促進跨大西洋雙方經濟與就業增長。”藍皮書分析說,由於全球化的自然規律,歐美雙邊行業標準及貿易規則已經開始趨同,其相近程度高於其他主要經濟體。歐洲在環境保護、食品安全以及社會福利等領域的標準處於全球領先水平;而美國各行業標準與規則也在逐步提高,次貸危機後,美國在金融領域甚至實行了比歐洲更加嚴格的監管規則。

藍皮書說,然而,TTIP談判仍有很多待解的難題。歐盟與美國內部政治壓力都很大:美國各州不願放棄公共采購領域的主權,國會與利益集團對於TTIP的質疑猶在;由於歐美雙方談判代表閉門談判,無論是美國國會還是歐洲議會只能審議談判協議的定稿,而無法幹涉談判進程。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歐洲(特別是在歐洲),TTIP談判由於缺乏議會監督與透明一直受到不民主的指責。

藍皮書說,TTIP談判原計劃於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之前完成,但現在看來難度較大。朗格預計TTIP談判最早將於2016年或2017年完成,而之後的翻譯、檢測、審批程序仍會耗時良久,按照最為樂觀的估計,TTIP最早可於2018年正式生效。

法國巴黎街景。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128

藍皮書:新三板五大問題待解 核心是改善流動性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日前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認為,新三板市場有“五大問題”亟待解決,改善流動性是新三板市場發展最核心的任務。

該實驗室日前發布由金融法律與金融監管研究基地撰寫完成的《金融監管藍皮書:中國金融監管報告(2016)》。

報告稱,新三板市場擴容至全國之後,其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為了中小微企業融資、發展、經濟結構轉型、長期股權投資及交易以及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制,其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但是,由於擴容後的新三板市場發展歷程較短,市場核心機制整體處在初步發展階段,同時,這是一個以備案制為核心的市場體系,給股轉系統和相關監管部門帶來了新的管理或監管問題,新三板市場的長期可持續發展仍面臨著諸多重大的發展中問題。”報告說。

報告反映了新三板市場存在的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新三板市場的發展定位問題。新三板市場的服務對象是中小微企業,目標是促進經濟結構轉型,但是,在實踐中,從事大額融資的主體很多並非是中小微企業,而是私募股權基金,大部分的中小微掛牌企業在新三板的融資渠道有待進一步拓寬,新三板服務中小微企業和促進經濟結構轉型的發展定位有待進一步強化。

二是新三板市場的流動性問題。作為一個全國性場內交易市場,新三板市場的流動性一直沒有充分充裕起來,大部分掛牌企業的股份轉讓甚至是為零,很大一部分掛牌企業前10大股東的股份占比達到100%,只有個別掛牌企業的交易相對活躍。即使是引入了做市商制度,但是,整個市場的流動性仍然匱乏,股份轉讓功能完善的空間巨大。做市商制度具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比如做市商的資質要求和做市規範等。

三是新三板的分層制度問題。2015年新三板分層制度征求意見稿已經發布,引入分層制度本質上是為了解決流動性問題,同時孵化培育具有巨大發展空間的創新型企業,將新三板市場建設成為與美國納斯達克市場比肩的證券交易市場。2016年5月27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分層管理辦法(試行)正式發布。但是,分層制度的引入是不是能夠真正解決流動性問題,是不是能夠增加流動性,是不是能夠真正培育壯大創新型企業,是不是能夠進一步完善新三板微觀結構,仍然值得觀察。

四是新三板市場的轉板問題。在註冊制還沒有實施之前,創業板上市是需要發審委審核的,新三板掛牌到向創業板轉板是一個什麽樣的過程?假定未來能夠較快實施註冊制,創業板與新三板之間的轉板機制又是如何?

“最後是投資者適當性問題。”報告說,新三板是中小微企業的融資、股份轉讓平臺,定位是一個機構投資者為主導的市場,對於個人投資者設置了500萬元的門檻,主要是將大部分中小投資者排除在市場之外,這主要是投資者保護的考慮,確實符合中國資本市場投資的個人投資者專業能力較差、從眾心理較重以及風險控制較弱的現實情況。從目前的發展看,如何在機構投資者、個人投資者以及投資者適當性、市場流動性等之間保持一個有效的平衡,是新三板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任務。

報告認為,新三板市場擴容至全國之後,其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但是,由於擴容後的新三板市場發展歷程較短,市場核心機制整體處在初步發展階段,同時,這是一個以備案制為核心的市場體系,新三板市場體制機制建設任務較重,其中最為核心的是流動性問題及其相關的做市商制度。

報告稱,作為一個全國性場內交易市場,新三板市場的流動性一直沒有充裕起來,大部分掛牌企業的股份轉讓甚至是為零,很大一部分掛牌企業前10大股東的股份占比達到100%,只有個別掛牌企業的交易相對活躍。新三板市場最大的問題就是市場的流動性問題,掛牌企業的股份轉讓交易寡淡,使得市場的價格發現以及後續的股份轉讓、融資等功能沒能有效凸顯。

“考慮到了新三板市場掛牌公司絕大部分都是中小微企業,股本較小,交易有限,市場流動性較差,新三板市場在交易制度中就引入了做市商制度。”報告介紹,在運行1年多的基礎上,做市商制度為新三板市場的流動性維系、價格發現以及股份轉讓交易等提供了制度性支撐,為新三板市場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報告認為,如果新三板市場一路向好,那做市商最為理性的選擇是持有股份,獲得資本利得,這比做市服務所獲得的收入要更高。以2014年第4季度為例,資本利得是價差收入的130倍;2015年1季度,該比例仍然高達78倍。如新三板市場面臨調整或大幅下跌,那做市商的理性選擇就是消極報價或降低報價頻率。這也使得新三板做市機制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845

能源藍皮書:中國電力投資過剩局面或許會加劇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世界能源藍皮書課題組”30日發布的研究成果稱,2016年全國電力總體供過於求,部分地區電力供應能力過剩相對突出。電力投資過剩局面或許會加劇。

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1~2月中國全社會用電量累計845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5%。與上年全年0.5%的增幅相比,2016年前兩個月增速明顯提高。

1~2月,分產業看,第二產業用電量5900億千瓦時,同比僅增長1.5%;第三產業用電量為118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1%,增幅仍顯著高於第一、二產業,其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持續提高。同時,隨著第三產業占我國GDP比重迅速提高、產業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的推進,已經使中國電力消費的彈性系數明顯降低,電力消費增速顯著低於GDP增速。

藍皮書說,在2012年以前,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增速總體高於經濟增速,電力消費的彈性系數大於1。2012年起,總體上看,用電量增速已顯著低於經濟增速,電力消費的彈性系數已明顯低於1。

2014年起中國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已大幅回落。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簡稱“中電聯”)發布的《2016年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顯示,根據全年經濟總體穩中緩降的態勢,預計2016年電力消費將維持低速增長,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1%~2%。

藍皮書說,盡管2016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速較2015年有望小幅回升,但仍呈低速增長態勢,而供給側新投產的裝機將保持1億千瓦左右的較大規模,中國發電設備尤其是火電設備利用小時數勢必進一步下降。2016年1~2月,全國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小時數為629小時,同比下降了39小時。

中電聯報告預計,2016年全國電力總體供過於求,部分地區電力供應能力過剩相對突出。其中,東北和西北區域電力供應能力過剩最為嚴重,華北、華中、華東和南方部分省份總體富余。預計全年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僅為3700小時左右,比2015年平均利用小時數3969小時進一步下降,其中火電設備利用小時數為4000小時左右。

藍皮書建議,當前中國應嚴格控制新電廠開工規模,優化增量結構;加快解決“棄水”“棄風”“棄光”的突出問題;堅持開放發展,推動與周邊國家的電網互聯互通和電力貿易合作,解決國內電力過剩矛盾。

2016年全國電力總體供過於求,部分地區電力供應能力過剩相對突出。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849

藍皮書:種種因素使圖們江區域合作進程步履維艱

圖們江區域合作藍皮書課題組7月4日發布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圖們江區域經貿合作正呈現出良性發展態勢,但由於地處東北亞核心地帶,區域合作受到極大沖擊,特別是受朝鮮半島局勢的影響,合作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種種因素使得圖們江各國合作進程步履維艱。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圖們江分會(吉林省圖們江國際合作學會)、中共琿春市委和社科文獻出版社當日在京共同舉辦“《圖們江區域合作藍皮書:圖們江區域合作發展報告(2016)》發布會”。

圖們江區域合作是我國參與並主導的三個國際次區域合作機制之一,從20世紀90年代初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發起。課題組介紹,2015年,經過區域內各國的共同推進,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內涵日益深化,規模不斷擴大,層次明顯提高,已經成為東北亞區域各國交流、合作、發展的良好平臺和便捷通道。

藍皮書介紹,2015年,國際國內的許多新形勢、新動向,正朝著有利於圖們江區域合作的方向發展,尤其中、俄、韓、蒙四國領導人利用不同場合多次舉行會晤,推動雙邊和多邊關系不斷向前發展。不論是應邀參加中國慶祝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還是積極加入中國倡議建立的亞投行(AIIB),中俄、中韓、中蒙在許多領域達成很多新的共識,強調擴大相互開放,深化利益交融,取得了多項務實成果,特別是在經貿、投資等重點領域取得新的進展,一些具有重要意義的項目和領域取得突破。例如,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正式生效,為中韓經濟發展增添了新動力。

研究顯示,2105年我國“一帶一路”倡議與蒙古國“草原之路”倡議、俄羅斯跨歐亞運輸大通道倡議以及韓國的“亞歐大陸倡議”進行對接,四國之間加強互聯互通,為圖們江區域合作創造出千載難逢的機遇。

作為圖們江合作開發和長吉圖戰略實施的“前沿”和“窗口”,延邊州、琿春市上下通力協作,全力推動與周邊地區的合作,在對外通道建設、對俄、韓、朝經貿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進展。目前已經開通了多條國際海陸聯運定期航線,去年5月24日還正式開通了中國琿春—俄羅斯紮魯比諾—韓國釜山港航線,隨著中俄琿馬鐵路、中朝圈河至羅津港公路、琿春圈河至元汀口岸跨境橋等項目的推進,該區域經貿合作也隨之呈現出良性發展態勢。

但藍皮書同時表示,2015年是大國地緣政治博弈進一步加劇和深化的一年,地處東北亞核心地帶的圖們江區域合作受到極大沖擊,特別是受朝鮮半島局勢的影響,圖們江區域合作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

藍皮書介紹,圖們江區域匯聚了中、俄、蒙、韓、朝、日、美等國家的戰略利益。美日韓在該區域的軍事合作不斷加強,尤其每年的美韓聯合軍演、朝核問題等加劇了半島的緊張局勢。同時,美國加緊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美日主導的TPP達成協議,利用日本牽制東亞地區的多邊合作……種種因素使得圖們江各國合作進程步履維艱。

課題組介紹,目前圖們江區域合作只有副部長級協調機制,重大問題難以達成共識,地方政府出面推動受到很大的限制。課題組建議,圖們江四國應加強配合,完善新的國際合作組織的法律規範。圖們江合作領導機制逐步提升到副總理級。進一步加強通道和通關建設,開辟東北內陸地區的“海上絲綢之路”;充分利用東北亞銀行和亞投行的資金,向西與西伯利亞大鐵路連接直通歐洲的陸路國際運輸大通道,從而形成我國琿春直通阿姆斯特丹港的歐亞大陸橋,從而構建圖們江國際合作大通道。

課題組還建議,東北四省區形成合力,共同推進圖們江區域開發,形成東北四省區合力,暢通對外交通運輸通道。圖們江地區經濟合作與人文交流的突破口是跨境旅遊,這也是圖們江區域合作的“最佳切入點”。課題組建議,開發圖們江三角洲跨境旅遊項目,構建旅遊共同體,開發跨境旅遊項目。

“進一步推動提升圖們江區域合作層次,尤其在圖們江合作機制轉型升級為獨立的國際合作組織後,離不開朝鮮和日本的積極參與和支持。”課題組稱,朝鮮控制著出海口,沒有朝鮮的合作,中國東北地區,尤其吉林省獲得出日本海通道倍感艱難。課題組建議,突出與日本在圖們江地區的經貿合作關系,創造機會,吸引日本加入圖們江合作機制。

吉林省琿春市圈河口岸,正在建設中的中朝跨境大橋。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120

藍皮書:中方在印投資面臨諸多潛在風險

缺乏政治互信、投資限制頗多、尋租現象比比皆是……最新研究報告認為,中方在印投資面臨諸多潛在風險,中國企業在做出投資時應註意規避。

7月12日,雲南財經大學印度洋地區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南亞研究》編輯部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印度洋地區藍皮書:印度洋地區發展報告(2016)》。

藍皮書介紹,2014年9月習近平主席訪印和2015年5月印度總理莫迪訪華,中方承諾對印投資,印方承諾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並給予中方更多投資優惠條件。

為了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資,印度政府已經制定了一項有利於投資者的政策,即在多數部門領域,允許外商直接投資自動路徑的投資上限為100%。在一些鼓勵投資的行業(主要包括基礎設施、具有出口潛力的項目、能大量雇用勞動力的項目等),印度政府給予投資者相應關稅和稅收的優惠政策。

經濟特區也針對印度國內和國外的投資實施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如公司成立後前5年100%免征出口收益所得稅,之後5年免除50%的出口收益所得稅以及50%再投資後的出口收益所得稅;對不超過5億美元的外部商業借款不設限;免除中央營業稅、替代最小賦稅和服務稅。

“但是,中方在印度仍然存在各種潛在的投資風險。”藍皮書稱,這些投資風險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由於中印兩國缺乏政治互信,印度對來自中國的投資限制頗多。《2000年外匯管理(在印設立分支機構、辦事處或其他商業機構)規則》第四條規定,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阿富汗、伊朗、中國六國居民如在印設立任何商業機構,必須首先獲得印度儲備銀行預先許可。如簽證問題,很多國家公民受限無法申請印度長期簽證和工作簽證,簽證延期也必須返回本國辦理,嚴重阻礙了對印度的投資。

印度國內官員腐敗尋租現象比比皆是,腐敗和行政效率低下被公認為印度政府的兩大痼疾。外國公司在印度申請註冊公司或申請項目審批,常常是半年多沒有回音。印度法律體系雖較完善,但執行情況不好,通過司法程序解決投資或合作爭端非常煩瑣,許多糾紛長期懸而未決。

印度國內各種法律名目繁多,對外商投資有諸多限制。2013年印度新土地法案規定,征地方必須向農村、城市地區的土地所有者分別支付最高達土地市價4倍、2倍的價格,且當公私合營項目、私營企業進行征地時,必須事先分別取得70%和80%的土地所有者的同意。與其他國家相比,印度的勞動法規規定嚴格、內容複雜,《1947年產業爭議法》要求雇用100名員工以上的企業在裁員或停業之前必須獲得政府批準。印度針對外商投資的稅種繁多,稅率波動較大。

除了以上投資風險之外,印度基礎設施落後,鐵路、公路、機場和港口等領域基礎設施嚴重不足且效率低下。與此同時,印度能源也嚴重短缺,尤其是石油和電力。藍皮書稱,這些因素大大增加了外國投資的成本,中國企業在做出投資時應規避此類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4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