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區域藍皮書:京津冀公共服務落差過大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6597.html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發展報告課題組13日發布的最新研究成果認為,京津冀公共服務落差過大,依然是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短板”。

而目前,京津冀地區公共服務的區域合作尚未廣泛開展,一體化進程緩慢。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區域藍皮書主編趙弘在當日召開的《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報告2015-2016》發布會上表示,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北京在加強與天津、河北公共服務資源共享、推進京津冀公共服務均衡化發展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他說,例如北京兒童醫院托管保定市兒童醫院;天壇醫院、朝陽醫院與燕郊燕達醫院簽署合作共建協議;北京景山學校與曹妃甸共建北京景山學校唐山分校等。

但課題組調查發現,2014年河北省總人口為7384萬人,分別為北京和天津總人口的3.4倍和4.8倍,而同期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人均財政收入、人均財政支出等指標均不足北京和天津的一半,城鎮化率僅為49.3%,低於54.77%的全國平均水平。受此影響,京津冀區域一體化程度相比於長三角和珠三角較低,並成為制約區域整體發展水平提升的主要瓶頸。

在基礎公共教育資源方面,京津冀三地基礎教育服務差異主要體現在人均財政教育經費投入上。2011年,北京、天津人均財政教育經費均已超過3000元,而河北僅為1167元,不足北京的三分之一,且低於1772元的全國水平,折射出三地間財力和教育供給水平的差距。

從基礎教育生師比指標來看,京津冀三地之間差異略小,除河北小學生師比指標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稍顯緊張外,其他指標均好於全國平均水平。

調查發現,相對於基礎教育,京津冀地區的高等教育資源分布差異更加顯著。北京在高層次教育資源方面遙遙領先,北京地區的“211”高校數量超過全國總量的1/5,遠高於天津、河北;北京普通高校生師比結構最優,而河北普通高校生師比、在校研究生數等指標均不及全國平均水平。

在公共文化方面,京津冀在傳統文化業、傳媒業、新媒體業等方面均存在較大發展差距。北京各項文化資源指標最為突出,河北省除百萬人藝術團體機構數和互聯網普及率指標略高於全國水平外,其余指標不僅低於京津,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在社會福利方面,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影響,北京、天津的每萬人收養性單位床位數、每百萬人社會福利企業機構數等指標遠高於河北。北京、天津、河北的城鄉居民人均基礎養老金分別為430元/月、200元/月和55元/月,由於存在較大的社會保障標準差異,三地間的社會保障目前還無法流轉。出於相似的原因,三地間亦很難建立統一的醫療、生育、養老、失業等各類社會保險結算平臺。

課題組分析,京津冀公共服務落差過大,一個重要的因素是京津冀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落差較大,難以形成合理的區際產業結構和分工體系。

從經濟總體運行情況來看,2013年,北京和天津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92210.1元和97609.4元,均為河北的3倍以上,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占比達71.4%;反觀河北,其經濟增長方式則呈現高投入、低產出、粗放式的特征,財政收入不足,難以為當地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財政支撐。

從產業結構來看,北京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導,2014年服務業占比達到77.9%,而天津、河北重化工、裝備制造和原材料生產等仍占據較大比重。京津冀各地區之間產業梯度存在較大落差,北京周邊部分地區產業綜合配套能力和承載力較弱,導致微觀市場主體間產業協作缺乏基礎條件。

課題組建議,拓展區域優質公共服務資源發展空間,支撐非首都職能疏解。結合非首都功能疏解,創新區域公共服務對接合作制度。轉變理念,形成“政府保基本,市場唱主角”的公共服務供給模式,不斷加強三地政策標準對接。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公共服務領域投資運營。引導私人企業、非營利組織、公共組織等參與,擴大公共服務的供給面和供給水平,建立京津冀地區政府與市場共同參與的公共服務供給機制,提高公共服務供給的靈活性和多元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