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范氏華夏」落幕 教父范勇宏夢破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12/2NMzE5XzQzMTg2Nw.html

5月10日晚,華夏基金公告總經理范勇宏離職以及新任的董事會人選,華夏基金董事會維持多年的「王東明+范勇宏+3名獨董」的格局從此宣告結束,中信證券強勢進駐新任董事會。

就在當晚,華夏基金為離職的王亞偉舉辦了盛大的告別晚宴,眾多華夏員工一一與王亞偉碰杯告別,一片杯觥交錯之中,傷感之情卻溢於言表。

當晚的告別晚宴並未為範勇宏送行,因為範勇宏仍留任華夏基金董事長。但華夏基金要送別的,或許不僅僅是王亞偉,還有范勇宏這個基金業「教父」級人物一手打造的「范氏華夏」。

導演與大腕

被業內稱為「老范」的范勇宏對於華夏基金公司意味著什麼?

王亞偉在自己的告別會上用高度的讚美來概括了這點。他說,華夏基金整個團隊有這麼強的凝聚力,這十幾年來能夠發展這麼快、這麼大,很重要的原因是范勇宏的人格魅力,還有范勇宏超強的經營管理和領導能力。

一位北京基金公司的總經理就曾經坦承,業內他最喜歡的總經理就是范勇宏,因為他「非常平和,頗具個人魅力,所以華夏的團隊比較穩定」。

事實上,這種無形的東西,恰是成就日後華夏的關鍵。

首先是對人才的吸引力。1998年范勇宏加入華夏基金的籌建組,力邀王亞偉加盟。彼時王亞偉身邊的人並不支持他的決定,因為華夏證券在當時已經具備了足夠的影響力,但最終王亞偉還是隨范勇宏而去。

後來,范勇宏和他從東四營業部帶來的老班底,李操綱、滕天鳴、王亞偉和張後奇,成就了華夏這一基金業內最為輝煌的團隊,團隊成員中只有李操綱早年離開。

再者是對團隊的「護犢之情」。范勇宏與王亞偉的多年共事過程中,發揮了老大哥本色,為王亞偉擋下了風風雨雨:2005年以前,王亞偉遭遇業績滑鐵盧被社保撤銷管理資格,但范勇宏對其卻依然信任有加,王亞偉海外回來後依然被重用至新的基金掌舵,並成就了王亞偉日後的輝煌。

而范勇宏這種對於團隊的「護犢之情」,不僅僅是在王亞偉這個明星身上。一位離開了華夏的投研人士遺憾地回憶,當時離開華夏是因為「老范」給他指派了很多雜活,還經常批評他,但是離開後才發現老范其實有重用之意。

最重要的是,范勇宏打造的強大的投研平台支持與寬鬆自由的投資決策氛圍,讓很多離開華夏基金公司的人士至今仍懷念不已。因為華夏以投研為主導的核心理念,華夏的基金經理是業內罕有的無需為發新基金而配合四出講課的基金公司。

因為很少能夠接觸到華夏投研團隊,媒體及市場對於華夏研究員的認識是,低調。

而這點,無疑來源於范勇宏對於管理藝術的認識。范勇宏曾經在2008年接受採訪時這樣說過:「對基金經理管理要講藝術。這就相當於是一個劇組,我好比是導演,他們都是大牌的大腕,明星。對他們的管理既需要科學,還需要藝術。」

「一 方面要充分調動他們個人的聰明才智,要充分激發他們的激情、靈感,但是又要有規矩,同時還不能管死。為什麼?因為這是一個創新型的行業,很有個性的行業, 不能管死,但又不能因為過度的放縱導致積累巨大的風險。因此,在風險控制方面,我們嚴格按照制度執行;在張揚個性方面,我們儘量創造一個好的環境,讓他們 充分去施展自己的才華,有張有弛,這是一門藝術。」范勇宏說。

「教父」是怎樣煉成的

如果說管理藝術是無形的個人因素,不可言喻也不可複製,那麼經營管理能力與對於行業的洞察,則是范勇宏作為領導者給華夏基金帶來的最大貢獻。

近年來,明星基金經理王亞偉的光環,實際上掩蓋了「范氏華夏」在公司治理與經營上的創新本質,在被股權轉讓束縛住手腳之前,華夏一直都是業內以創新著稱的公司。

華夏基金成立於1998年,是公募基金業的元年,華夏基金應時而生。范勇宏曾在2008年出席21世紀經濟報導的活動時闡述過他認為的基金業五個關鍵階段:封閉式基金及其弊端時期、開放式基金時期、社保基金階段、企業年金以及QDII。

這實際上體現了范勇宏對「時代」與「變化」的敏銳,在每個基金歷史的時節點,他帶領下的華夏基金都做出了積極響應。

在2002年,華夏基金已經管理了170億的規模,旗下有五隻封閉式基金,並擁有了境內首批開放式基金之一的華夏成長基金。

然而,這一年的范勇宏卻開始為華夏開始默默籌劃著很多新的東西。

那一年,基金業經歷了成立以來發展最快卻也是最「危險」的一年,市面上已有54只基金,但在低迷的市場環境下,有多達52只都低於面值。於是,現在很熟悉的基金也「坐地收錢」的討論首次響起。

而這一年的范勇宏,將華夏的未來壓在了創新的籌碼上。

首 先是在債券市場將有巨大發展、股市投資面臨困局的判斷基礎上,推出了純債基金華夏開放,並一舉創下了當年最高的發行紀錄。更為重要的是,在當年的12月 底,華夏基金獲得了首批社保管理資格,同時華夏基金已經看到了封閉式基金的弊端,在這年起便開始著手研究「封轉開」的問題。

於是,這一年的華夏基金,在范勇宏的帶領下,成功跨越了基金業第一次危機,一舉確定行業前列位置。

如果說前一次是逆境創新,范勇宏為華夏基金打造的下一個創新則是在2005年開始的順勢創新。

2005 年,范勇宏開始為華夏基金明確定下以投研業績為核心嚮導的方針。繼此前2004年劉文動加入後,范勇宏決定在2005年開始實行大舉引入投研人才戰略,很 多華夏基金現在的投研中堅力量,比如接替王亞偉管理華夏策略的鞏懷志等,正是在這個時刻進入華夏,華夏基金的投研人才儲備也大幅增長。

在2006年,華夏基金旗下的基金興業打造了業內「封轉開」的第一例,從2002年開始研究,到2005年上報方案,再到完成,前後用去了近4年時間,基金興業的成功為所有封閉式基金的轉開探明了方向。

「我們是第一個,我們如果放棄了,後面的封閉式基金可能都跟著這個模式來了(跟著放棄)。華夏基金不論好不好,是一個有實力的公司,我們沒有放棄,一個是為我們自己,更重要也是為了行業,我不去做,誰做呢?」這是當時范勇宏為此次創新留下的話。

「慢」的底氣

事實上,此後在年金資格、2007年開始籌備的跨境ETF還有開發QDII產品等等上的創新,使得華夏成為今天有底氣說出「我們已經度過為了發行而發行,為了發行而創新的階段;我們的產品設計、創新和發行都要以投資人的利益為重,兼顧市場長期和戰略性的佈局需要」這句話。

而更為重要的是,范勇宏從一開始就在內部外部各種場合履行他對基金規模的堅持,使得華夏基金的市場策略在行業內有著鮮明的印記。

早在2002年華夏開放債券基金刷新最高發行紀錄時,范勇宏就曾經為此而憂心忡忡,對內指出這並非其理想狀態,寧願依靠業績慢慢擴張。而到了2007年,范勇宏更是在各種出席的場合,提示股指的高位風險,並於當年暫停旗下基金申購以及新基發行。

有銀行人士告訴記者,華夏基金很少聯繫他們,唯有在2008年初,股市已經出現了危險的見頂痕跡時,建議他們只賣債券基金。

據 瞭解,范勇宏在此後的很久,都為2009年時期發行的兩隻新基金規模沒有控制住,以及華夏QDII產品發行卻沒有取得很好的業績而多次表示遺憾。事實 上,2009年華夏的兩隻新產品中,滬深300指數基金獲得247億份認購,華夏盛世獲得180億份認購,這在當時看來,並不能算是個「瘋狂」的數字。

市場策略與創新佈局相輔相成,最終成就了華夏「慢」的底氣,以及現今的「范氏華夏」。

有基金業人士對記者指出,「不是我們不想跟老范一樣不為規模而發行,而是我們沒有這個底氣能做到。」

下一頁:唐吉訶德式的抗爭

唐吉訶德式的抗爭

然而,平和的「老范」,在面對維持華夏基金獨立性這點上,卻異常的強勢。這也為他遇上了同樣強勢的中信證券後,多年的博弈與衝突,留下了伏筆。

這種強勢,並非是范勇宏面對中信證券董事長王東明才出現。事實上,華夏基金曾經經歷過多次的股權轉讓,在歷經華夏證券等前任股東之時,范勇宏都為華夏基金團隊的獨立性爭取了眾多的空間。

但他們遇上的是一場有著太多外部因素干擾的蹺蹺板比賽,使得華夏基金與中信證券之間好不容易獲得的平衡,一再的被打破。

在華夏基金納入中信證券,並最終以華夏基金全部吸收合併中信基金,並且范勇宏保全華夏基金團隊對新華夏的控制力為結局的角力中,范勇宏首先憑藉的無疑是他對團隊的絕對領導力以及這個團隊的超水平業績。

但是,其實背後監管層的主導也是重要的因素,據瞭解,監管層在合併過程中曾批示要求中信證券「認真履行股東職責,尊重華夏基金的獨立性,保持華夏基金的穩定運作」。

這 種內外因素下,使得在中信證券拿下華夏基金100%股權後,范勇宏依然穩穩地端坐華夏基金總經理的位置,並最終使得董事會形成了「王東明+范勇宏+3名獨 立董事」的業內少有格局,這也使得范勇宏成為基金業唯一一個以總經理身份作為公司法定代表人的案例。當時業內的評論是,「東總」也奈何不了「老范」。

事 實上,中信證券在這一過程中讓步良多,也一度希望與華夏基金管理團隊和平共處。在合併最膠著時期,對於中信基金管理團隊能否在華夏基金保留,中信證券對外 的表態一直是「華夏基金發展得好好的,沒有必要非得派人進駐其管理層」。據瞭解,在2009年初,華夏基金吸收合併中信基金正式落幕之後舉行的華夏基金公 司新春年會上,王東明和范勇宏還意味深長地握了握手。

此外,不可否認的是,加盟中信證券時期正是華夏基金發展最迅速的幾年。

然 而,制度的束縛再度將這種來之不易的平靜打破,在中信證券收編華夏基金之初,就面臨著「一參一控」和「基金管理公司主要股東最高出資比例不超過全部出資的 49%,但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的中方股東出資比例不受此限制」的制度限制。前者使得中信唯有痛舍中信基金,後者或是最終導致今日局面的主因之一。

中信在股權轉讓問題上的態度,一方面使得華夏基金承受了監管層的「懲罰」,連續兩年未能發行新產品與業務,另一方面,或許更為重要的是讓范勇宏感覺到了對於這個一手創造的團隊獨立性的無力維持。

2010年,華夏已被停發新產品,監管層的督促函也如雪片般一再發來,向來行事低調的范勇宏,在這一年大大提高了露面的幾率,而且在多個場合頻頻談起管理層與股東方的關係,倡導基金「以人為本」的理念,

這被業內認為是范勇宏在博弈中爭取話語權之舉。

然而,范勇宏與他的團隊,面對的不僅僅是中信證券,而是整個基金行業制度層面的滯後,倡導多年的基金業股權激勵與公司治理破題,依然無解。

這就猶如一場唐吉訶德與風車的對抗,最後收穫的只有現今的無奈。

范勇宏的遺憾

事實上,雖然眼下「范氏華夏」的震盪成為了業內乃至整個資本圈最關注的話題,但是,對於基金這個只有14歲的年輕行業來說,很多事情都是如同一陣風颳過,激起的或許只是短暫的漣漪。如同當年的「基金黑幕」,還有更近一點的肖風離去。

但是,對於華夏基金而言,他們要面臨的是,「中信時代」應該如何開啟,還有以往「范氏華夏」的優秀華夏基因如何延續。

眼下,過往華夏管理層與中信平分秋色的董事會格局已經被打破,范勇宏退位副董事長,並即將赴任基金業協會。

華夏基金只能在管理層中留下原執行副總經理滕天鳴代任總經理。而這是代任還是正式接起范勇宏衣缽,仍是未知之數。

滕天鳴在華夏創始之時便加入,歷任公司總經理助理、工會主席和機構理財部總經理等。

范勇宏低調,滕天鳴則更為低調。實際上他在華夏中早已經充當了重要的角色,在范勇宏很多未能親自處理的事情上,他都會負責。

更為重要的是,滕天鳴在華夏多年其實承擔了創新業務的重要責任。

滕天鳴曾在一次公開演講中,這樣闡釋自己的工作:「參與產品創新,是我在華夏做得最多的工作」,而開放式基金、社保資格、ETF產品和企業年金等多項重要產品研究課題,他皆有深度參與。

同時,他還是深交所、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第一屆指數專家委員會的成員。

而現在,在滬深300ETF、短期理財基金等多項重要創新都獲得巨大成功,印證了眼下創新是基金業重要出路之時,貼著「創新」標籤的滕天鳴,是否能帶領華夏基金堅守基金業創新領軍者的地位?

管理層的變化和未來發展仍有待觀察,更為重要的是,以往困擾華夏基金多年的股東關係如何緩解?

有意思的是,在5月8日,也就是華夏基金舉行董事會換屆的同一天上午,中信證券董事長王東明與總經理程博明現身券商創新大會的現場。而根據會議上透露的消息,未來券商或可全資或控股基金公司,而這會否給原有制度束縛下「兩敗俱傷」的華夏中信之爭的主角們,帶來一絲的遺憾?

此時,從近期監管層的頻繁表態中看,基金公司的股權激勵也已經露出曙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94

「最牛基金經理」是如何煉成的——王亞偉離職,「公募時代」落幕

http://www.infzm.com/content/76426

股權分置後新的市場土壤、基金公司為其「量身定做」的制度安排,共同成就了「最賺錢基金經理」王亞偉。但數次衝擊原有體制結構無果之後,王亞偉和他的上司都選擇了離開。

「一個時代的落幕」,這是對「最牛基金經理」王亞偉離職的普遍評價。

2012年5月7日下午,王亞偉神色平靜地參加了在華夏基金的最後一次媒體見面會。此時距他的離職公告發佈不到18個小時,公告稱他「因個人原因」正式離開華夏基金副總經理及相應基金經理之職。

從1995年進入華夏證券,到1998年掌控第一隻封閉式基金,此後的14年中,王亞偉親身見證了中國證券市場的風起云湧和基金業的迅速崛起,也見證了公募基金經理們一個個離開。

2007年之後,這位早期基金經理中碩果僅存的「元老」之一突然大放異彩,在奪取了當年「最賺錢基金經理」殊榮之後,旗下基金連續多年收益率奪冠,更以極具爭議色彩的「王亞偉概念股」成為了基金行業娛樂化的「形象代言人」。

與此同時,由於華夏基金自身的股權變動等問題,身為基金經理的王亞偉與公司總經理范勇宏早在2009年之後,便多次傳出離職消息。

在數次衝擊原有的體制結構無果之後,對現有市場機制的失望,決定了王亞偉今天的選擇。這也折射了過去十餘年裡,中國證券市場和基金行業在市場結構和制度變化中,始終難以迴避的某些深層矛盾與衝突。

身為基金經理的王亞偉,始終就是這些矛盾與衝突的聚焦點。

娛樂化的明星基金經理

在基金持有人整體虧損的十多年經營期間,各基金公司卻為其股東們創造了數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投資回報。

在最後一次的媒體見面會中,40歲的王亞偉一改「惜字如金」的沉默習慣滔滔不絕地說了很多,喝完了三瓶礦泉水。

這位「被娛樂」的基金經理嚴肅而溫和地強調著自己的角色與職責:一名基金經理要把投資者利益放在首位——這意味著在其職業生涯內,首先要為投資者「創造絕對收益」。

對於整個基金行業而言,這是一句很不客氣的批評。

統計數據顯示,在2001到2011年的11年內,投資者在股票基金上累計投入6.3萬億元,為此而支付了近1645億元的管理費用,而最終收益僅 為754億元,平均年收益率僅為1%-2%,遠低於同期銀行存款利率。從投資角度而言,不如銀行利率的投資回報即可視為虧損,中國基金業的十年投資業績可 視為「整體虧損」。

而在這一堪稱微薄的收益中,包括華夏基金在內的四五家基金公司就貢獻了行業利潤的一半。其餘六十餘家基金公司中,又有超過一半以上陷於真正的虧損。

從某種意義而言,王亞偉以這句話劃清了自己與傳統基金經理的「角色界限」。

私募基金追求「絕對收益」,公募基金追求「跑贏指數」,這是過去數十年中基金業內公認的「遊戲規則」。

在王亞偉看來,「跑贏指數」是公募基金經理的基本價值所在。更以私募基金的「絕對收益」理念公然與行業規則「決裂」,其背後的變化令人深思。

在媒體見面會中,王亞偉為自己的投資生涯算了一筆賬:在14年基金經理期間,他為其管理的基金投資者將1元錢變成了28元錢;而與此同時,華夏基金以2.38億的投資成本,在14年中為歷任股東創造的復合回報率卻高達兩百多倍,遠遠超出了王亞偉自身的投資業績。

這並非華夏基金所創造的「奇蹟」,而是整個基金行業的共同現實:在基金持有人整體虧損的十多年經營期間,各基金公司卻為其股東們創造了數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投資回報。

這才是中國基金行業迄今為止所創造的最大「奇蹟」,相比之下「最牛基金經理」的投資業績只能算作「浮云」。對此王亞偉選擇了更加堅定地說「不」,那就是退出市場,「王亞偉模式」亦成江湖絕響。

無跡可尋的「迷蹤拳」

在2005年的市場變化中,股權分置改革啟動,這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股市「同股不同權」的雙軌制結構,也創造了近20年來最大的「制度機會」。

作為市場關注焦點的王亞偉,被認為2005年是其職業生涯的「分水嶺」:在2005年之前,他所掌管的基金雖然業績不凡,但遠未成為市場焦點;而在2005年之後,他所掌管的華夏大盤精選及華夏策略混合兩隻基金,成為了屢屢奪冠的「最牛基金」。

這一轉變如此清晰,以至於業內傳出他到美國撿了本「投資秘籍」之類的八卦消息。

在回顧這段經歷時,王亞偉表示自己最大的收穫是學會了跳出基金經理的侷限,從「生態系統」的角度去尋找企業和市場中的投資機會。

一位曾供職於華夏基金的基金經理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即使對於像他們這樣接近王亞偉的人來說,王的投資風格也「像一個謎」。走進王亞偉的辦公室,沒有堆積如山的研究報告,也看不到日程緊湊的企業調研計劃,只有琳瑯滿目的報刊雜誌。

「我們天天在外邊跑才能搞定一單投資項目,不知道為什麼他在家裡看看報紙就能發現那麼多投資機會。」王亞偉的前同事將其投資風格形象地比喻為「迷蹤拳」。

就在王亞偉「迷蹤拳」風格大成的2005年,在這一年6月6日,上證指數跌至998點的十年底部,包括王亞偉在內的早期基金管理者大多陷入了失去方向的茫然之中。

在2005年的市場變化中,股權分置改革啟動,這從根本上改變以中國股市「同股不同權」的雙軌制結構,也創造了近20年來最大的「制度機會」。在這場變革中,以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作為流通股東的「天然代表」,在制度博弈中獲得了空前巨大的話語權與豐厚收益。

這讓開始跳出原有的市場思維侷限,開始從系統和制度層面把握投資機會的王亞偉找到了新的機會。此後多年中形成市場口碑的股改與重組「王亞偉概念股」,也正是發端於此。

王亞偉沒像「券商時代」那樣把某隻重組概念股進行「莊股」式的重倉操作,而是嚴守分散投資的邏輯,以大量的股票種類來對沖單只股票的波動風險。

媒體統計數據顯示,在2005年前所管理的兩隻基金裡,王亞偉先後投資了近500只股票;而在2005年之後的兩隻基金裡,他所投資的股票卻高達九百餘隻,接近前者的兩倍。

海量的分散投資加上靈活的換倉操作,使王亞偉形成了不依賴於任何重倉股的飄逸風格,在市場週期轉換時能更加迅速地把握機會和規避風險;同時他從系統和制度層面尋找投資機會的思路,也因大大有別於傳統基金經理「看研報、跑現場」的調研方式而被視為「無跡可尋」。

但在「莊股時代」思維慣性下,王亞偉在某些個股上的成功投資,卻被市場解讀為「押重組」、「找題材」甚至暗箱操作。

誰的基金經理?

在激烈市場競爭中,這是一個只有市場冠軍才有資格玩的「遊戲規則」:具備品牌效應的基金公司「贏家通吃」,並將其競爭對手逼入死角,從而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在王亞偉遊學歸來的2005年,正值華夏證券破產重組,華夏基金股東和管理層波折不斷之際。原華夏基金總經理范勇宏,推出一套為王亞偉「量身訂造」的制度設計,並以其獨特的投資理念和制度安排,令王亞偉所管理的基金在過去幾年中成為了「行業標竿」。

范勇宏獨出蹊徑,改造了原有的市場發展思路:不再走「靠天吃飯」,在市場高峰爭奪發行份額的道路,而是投資業績為品牌,依靠「品牌效應」在市場低潮期擴大發行規模。

但風險也顯而易見,如果基金公司的業績品牌不能打響,那麼市場低谷期發行無異於「自尋死路」。

為王亞偉量身訂製的基金管理制度便是這股「東風」:在吸收了封閉式和開放式基金各自的經驗教訓後,王亞偉在2005年之後接掌和創立的華夏大盤與華夏策略兩隻基金選擇了「半封閉」模式。

在這一管理制度下,投資者可以贖回基金份額,但是不能申購。由此形成了一個簡潔明了的激勵機制:由於可以贖回,基金經理便無時不處於業績壓力之下;由於不能申購,基金便不必因規模迅速擴大而陷入投資窘境。

正是在這一制度設計下,王亞偉迅速打造出了華夏基金的業績品牌:2006年華夏大盤僅衝到了行業前12名;而在2007年按照自己的思路創立華夏策略後,王亞偉便一舉創造了基金業的新「傳奇」。

在業內人士看來,王亞偉的傳奇之所以不可複製,並不在於其業績的出色,更在於其奇特的制度設計——按照這一制度設計,他所掌管的兩隻基金規模只能越做越小,而這恰恰跟基金公司「沖規模」的要求有著本質衝突。

但在范勇宏設計的發行體系中,由於王亞偉基金的「明星效應」,大量慕名而來的基金投資者被「分流」到了其他不限購的開放基金之中,因此基金公司的整體管理規模依然不斷擴張,並連續多年保持基金管理規模之首。

在激烈市場競爭中,這是一個只有市場冠軍才有資格玩的「遊戲規則」:具備品牌效應的基金公司「贏家通吃」,並將其競爭對手逼入死角,從而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然而,這是「中國特色」的證券市場——當大量的基金公司在虧損之餘,卻憑著規模衝刺獲取不遜於華夏的管理費用時;當基金行業像當年的券商一樣,憑藉 著「牌照壟斷」而非市場業績賺取超額利潤時;當大量優秀的公募基金經理厭倦了制度保護下的「為股東服務」,紛紛投身私募以自己的投資能力「為投資者服務」 時。

最後艱苦維繫著這一理念的市場冠軍華夏基金,及其旗下的明星基金經理王亞偉,也終於到了退場的時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55

【麻煩大了】搶劇大戰落幕

http://www.infzm.com/content/78167

從小雨天開始,在陰雨中閉幕,一年一度的上海國際電影節提前感受了江南的梅雨季。而比天氣更讓人不舒服的,是瀰漫在與會者心中的鬱悶。

2012年6月中旬,在電視節「電視劇產業新浪潮論壇」上,業內著名評論人兼此論壇主持譚飛,直率地詰問台下:「如果去年的電視劇市場是6000點,今年是5000點,那明年會是多少點?」

只消去這個國內首辦、已成為行業發展走向及生存冷暖指向標的電視節上400參展展位一轉,便可心知肚明——偌大網絡展台只有區區3家,樂視、優酷和土豆,而後兩家已於三個月前閃電吸收式合併了。

譚氏口中以股市比喻的5000點,實在太客氣了。幾天後,上影英皇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呂超對外界披露,2012年中國電視劇版權交易市場出現劇 烈波動,特別是網播電視劇版權平均交易價格迄今平均下挫超過50%,而伴隨這一態勢,國產電視劇生產總量2012年預計將萎縮25%。

回頭再來聽聽兩個半月前優酷副總裁兼總編輯朱向陽的話吧,「從2012年北京春季電視節目推介會至今,優酷一部片都沒有買,所有視頻網站也沒有片子成交」。

作為中國最大視頻網站的前線指揮官,朱的觀點更能佐證真實的業態環境。他稱,各家視頻網站目前都很困難,再花很多錢去購買無法收回成本的影視版權已不現實。「非理性炒高版權價格形成的泡沫,遲早會崩盤」。

朱此番直言不諱的背後是2012年第一財季優酷淨營收同比增長111%至4290萬美元,但淨虧損卻同比擴大233%至2480萬美元。出於某種可以理解的小心翼翼,優酷只預測第二財季收入仍有同比90%-100%的增長,而對淨虧損的判斷,隻字未提。

更值得玩味的,是上海國際電視節結束僅半個月後,優酷這家手中握有接近30億元人民幣現金,但市值已從高峰期的38億美元下挫至近21億美元的視頻網站,更換了總裁。

新人選劉德樂,出身風險投資公司富國集團,此前任優酷CFO。對於一位財務背景人士擔綱CEO,業內普遍視之為改善財務結構的信號。

變天如此突然,出乎中國四千五百餘家電視製作機構的預料。僅僅是一年前,網播劇版權還自傲是「比房價漲得更快」的交易品。事實也是如此!一聲「小 主」叫了78集,除《新聞聯播》、《天氣預報》外生創出「甄嬛時間」的《甄嬛傳》,電視台捆綁網絡視頻單集版權售價是400萬元;《金太狼的幸福生活》、 《夫妻那些事》、《浮沉》則是單集300萬;云集陳道明、段奕宏、何潤東等大牌且還未上映的《楚漢傳奇》,亦是以此價成交。而如果單論網絡播出版權,樂視 為孫儷、蔡少芬們開出了2000萬的支票。

必須承認,這個巨大的價格泡沫是由線下電視台和線上諸視頻網站共同吹就的。在線下,電視劇和綜合娛樂節目本就是各電視台特別是衛視擴大影響力、提升收視份額、吸引廣告投放的哼哈二將。

曾經瘋狂火拚電視劇版權的視頻網站,現在越來越感受到大把燒錢的危機。而自制劇的風潮已然興起,從錢多多到泡芙小姐,「老男孩」的標竿讓其平添底氣。畢竟每集至多20萬的成本,多種廣告軟植,外加網台多路分銷,贏利模式分外清晰。

電視台方面,由於廣電總局「限廣令」的威懾,曾經百台一劇、一晚四集的畸形局面很難再現。好劇當然還得買,但江西衛視一種思路或能透露某些轉變。該 台日前在黃金時段主推一檔50分鐘新聞事件評論節目,每位現場點評嘉賓據稱已開出3000元出場費。遠低於電視劇單集的投入卻不亞於電視劇的收視,讓主創 人員對附片廣告很是自信。

現在輪到電視劇製作方和一擁而入的風險資金頭疼了,或許他們應該研究下為什麼一部美劇《老友記》能有十年40億美元的銷售收入。記住,這可不都是版權交易產生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11

直擊巴西》三根經濟支柱都已出現裂縫 警鐘響起 巴西歡樂嘉年華落幕


2012-7-23  TWM




身為下屆世足賽與奧運的主辦國,巴西舉國應是一片大興土木的蓬勃景象;身為金磚國,巴西經濟成長更讓人有七%或是五%的預期,結果今年第一季,巴西GDP僅成長○.八%!

當過度倚賴原物料出口、匯率重挫等缺陷一一浮現,不禁要忖思,這個資源大國離衰退還有多遠?

撰文‧周岐原

當礦坑裡傳出一聲鳥鳴,那是金絲雀警告:「有瓦斯,快逃命!」在巴西,金絲雀剛剛發出第八次鳴叫。

七月十一日,巴西央行宣布降息○.五%,這是巴西連續第八次降息,市場公認,政府連出重拳是為了閃避衰退、穩住成長。「金磚」、「下屆世足賽及奧運主辦 國」、「資源大國」,這些都是巴西享有的光環,但這個剛剛超越英國、成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的國家,為何轉眼淪落至成長引擎失速的窘境?︽今周刊︾記者直擊 巴西舊都里約熱內盧,試圖解開這個謎團。

七月的一個清晨,里約天氣微涼,記者爬上五層樓高的馬拉卡納球場(Maracana Stadium),這個一度能容納十八萬球迷站立的全球最大足球場,如今正在為二○一四年即將舉辦的世界盃進行整修,四周工程機具轟隆作響,砂石車不斷出 入。此時在我耳邊,唯一能聽清楚的字眼是「超支」!

真相一:建設延宕

世足賽工程進度告急

說話的是Alex,他在球場附近社區住了二十年,是個職業駕駛兼狂熱足球迷。儘管Alex熱切期待在此舉辦的世足賽冠軍戰,但此時更占據他腦海的是財政問 題。「當初政府說整修要花七億里拉(Real,一美元約為二里拉),現在用了九億里拉還沒完工!」Alex指著牆上以葡萄牙文書寫的「七億」說。他雙肩一 聳、神情顯得無奈:「最後的總開銷絕對超過十億里拉,但遊客不會在意數字,代價還是由納稅人承受。」一四年世足賽和一六年奧運,被外界一致認定是巴西提振 經濟的「仙丹」;但是,舉辦大型比賽必須先有合適場地,我們從馬拉卡納球場工程發現令人意外的真相:巴西的建設進度遠遠落後!

巴西體育部低調承認,截至今年上半年為止,世界盃配套設施完工比率僅五%;從球場、機場到鐵路,近半數新建工程連動土儀式都還沒辦!問題是,距離開幕式已 不到兩年!這讓國際足總(FIFA)祕書長瓦爾克(Jerome Valcke)大罵主辦的巴西當局「動也不動!」這個驚人的對比是項警訊:如果世足賽和奧運吸金效益真如此驚人,我們更應擔心巴西無法如期舉行賽事的風 險。

除了工程嚴重耽誤的遠慮,巴西更有近憂:經濟成長放緩。去年巴西GDP(國內生產毛額)年增率僅二.七%,今年首季更僅有○.八%,是唯一連一%成長都無 法達成的金磚國家。其實過去二十年,巴西GDP年增率平均只有三.一三%;也就是說,看似踩煞車的經濟成長率才是巴西的「正常值」,動輒五%、七%的表現 反而是特例。

成長速度變慢,並不是一樁壞事。但是連帶讓匯率走跌,就使得巴西經濟陷入難以轉圜的困境。

真相二:物價飛漲

速食套餐是台灣的三倍價

近一年來,里拉兌美元匯率從一.五五重挫至二.○,今年第一季外資流入金額,則比去年同期銳減近五成。如果在台灣出現類似的匯率貶幅,相當於讓台幣兌美元從三十元貶值到三十九元!

兩年之內,巴西GDP從七%增速降至幾乎零成長。對外資而言,最理想的策略莫過於拋出里拉、換回美元,等待經濟回穩後重返,這就形成里拉貶值的動能;但匯 率越下跌,產生的通膨等副作用,又會讓疲弱的經濟承受更大壓力,迫使央行降息救經濟,三者形成惡性循環。國內經濟一片陰霾也讓巴西股市欲振乏力,今年三 月,巴西股市指數原本還有六萬九千點,目前已跌到五萬三千點,跌幅超過二○%。

「股匯雙跌的時候當然不能馬上投資啊!別人資金在撤退,除非你有很強烈的因素看好當地,不然接起來很危險。」針對里拉綿綿不絕的貶勢,外匯投資專家李其展 分析,他補充:「匯率貶值趨勢一旦成形,要停下來並不容易。」談到物價,手握著方向盤的Alex比我們更有切身感受,Alex苦笑說:「油很貴……,奇 怪,我們明明產很多油!」當車子因紅燈停下,我望向路邊的加油站,告示牌上的無鉛汽油標價寫著每公升二.六九里拉(約一.四美元),這個價格大概比台灣高 二成。作為物價基準的油價都居高不下,當地人承受的物價壓力可想而知。

記者在里約街頭各處走訪,發現這裡物價絲毫不在中國大都市之下,堪稱十分具有「開發中國家特色」。例如在當地知名速食店「Bob's Burger」,點一份含薯條、牛肉漢堡和汽水的套餐要價約二十四里拉,換算成新台幣約為三六○元,足可在國內速食店點三份餐!時髦的電子用品也是如此, 剛上市的Wi-Fi版六十四GB新iPad售價相當於一千美元,三星的S III更接近一二○○美元,都比台灣貴上四至五成。

真相三:出口衰退

中國降溫導致原物料需求萎縮任何進口到巴西的產品,都會被課徵極重關稅,令終端售價偏高,這是巴西強烈保護主義的政策特色;但真正導致巴西經濟成長由盛轉衰的原因,其實是出口。

近年和巴西關係最密切的是中國。從鐵礦砂到橡膠,積極投資、擴張消費的中國吸納了大量巴西原物料。今年六月底,兩國剛剛完成總額達三百億美元的貨幣互換協 議,可見中巴關係的緊密。但是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已經宣示,今年GDP成長率目標降至七.五%,「大買家」的訂單明顯減少,這下輪到巴西頭疼了。

因為去年巴西的出口結構裡,光是白糖、咖啡、鐵礦砂、原油、大豆和肉類,就占出口總額的四七%,但將時間倒轉回○六年,上述六種原物料只占出口總額二 八%;若以金額計算,六年間這些原物料的出口金額大增逾三○○%。這意味著巴西自滿於資源大國地位,一味靠出口原物料帶動經濟,當順手球打得太久、不思改 革產業結構,一下子遇到逆風,最先受傷的自然是它。

當地經濟學家法比歐(Fabio Silvera)就對巴西前景憂心忡忡,他直言:「中國成長放緩對原物料下跌是個決定性因素,今年黃豆、咖啡、糖和肉品的價格跌幅平均將達一○%。幸好全 球政府仍在寬鬆貨幣,否則情況會更糟。」前總統卡多佐的形容更為傳神,他批評前任政府施政貧乏,簡直是「不知世界已經改用引擎,還在拿風浪板划動經濟。」

真相四:產業失衡

過度倚賴原物料導致衰退加速巴西之所以陷入「後天失調」的經濟困境,有經濟學家提出解讀。︽國敗論︾(暫譯,Why Nations Fail: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作者在書中分析,擁有豐富天然資源的國家,發展往往會特別仰賴這些資源,如果沒有平衡產業發展的健全體制,不僅無法走向富足,經濟反而可 能逐漸停滯、甚至走向衰敗,他們將這個轉折稱為「資源的詛咒」。

在足球賽中,球員首次犯規會被罰記一張黃牌,再次犯規者,就會換得紅牌退場的處罰。如果巴西的發展是由一根根經濟支柱撐起,那麼世足賽、經濟發展和產業結 構這三位「球員」,各自都已經拿到一張黃牌,下次再犯就得離開球場,而且不得替補球員。拿過五次世足賽冠軍的巴西,或許該想想下一步該怎麼踢球。

跌多於漲—— 六大原物料中有四項大幅走跌,僅大豆與牛肉免於跌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352

智能手機高增長時代落幕?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2250

六年前全世界只有1%的人使用智能手機。今年這個比例將達到27%。在未來幾年內擁有率將繼續上升,但智能手機銷售的增長速度將開始下滑。根據摩根大通最新的分析,今年的出貨量將增長37%,而明年為17%。

這一點對於投資者來說至關重要,因為過去五年裡智能手機是股票利潤的一個豐厚來源:蘋果公司股東年復合回報率高達30%,投資三星能獲得每年的回報率為21%;芯片製造商博通(Broadcom)和高通(Qualcomm)分別有12%和11%;Verizon通訊的年復合回報率為11%,而AT&T則低於標普500指數每年5%的複合增長率。

但是蘋果股價在過去6個月內下跌了26%表明,這表明即便是最暢銷的智能手機生產者也不能確保一定能帶來豐厚回報。《巴倫週刊》認為最好的下注是押在那些能更好的管理供應鏈和硬件成本的公司。

高端智能手機未來幾年將面對兩大不利因素:第一,高端手機的最理想銷售市場的飽和度過高。摩根大通估計今年美國的智能手機市場飽和度將達到72%。由於生產商將越來越難以找到第一次購買智能手機的消費者,他們不得不更多地依賴於現有客戶的升級購買。

第二個不利因素是,讓消費者迅速升級手機的理由可能正逐漸減少。顯示器和攝像頭的分辨率的上升,已經達到了令最挑剔消費者滿意的程度。LTE高速數據傳輸技術是現在推動用戶升級的主要因素,但是它的速度已足以滿足視頻聊天和流媒體下載,所以下一次的速度跳躍可能將沒有必要。近場通信芯片可能有一天讓手機取代信用卡,但是這需要商戶和支付處理商的配合。

《巴倫週刊》說這將迫使智能手機生產商翻新功能的同時更多依賴價格吸引消費者,這反過來可能壓低利潤率。華爾街預期未來4年蘋果的運營利潤率將從去年的35%下滑至27%。從長期看蘋果財務狀況依然強勁,目前蘋果股價相當於僅相當於本財年預期盈利的10倍,即便把2.3%的股息率翻倍,現金充裕的蘋果也負擔的起。但是短期內蘋果將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是用低價版本的產品促進增長,還是堅守高端捍衛利率潤?

Robert W. Baird資產管理公司分析師William Power警告:「我們認為盈利預期一定會下降」。

三星的股價相當於今年盈利預期的8倍。雖然其業務範圍遠不止手機,但是經營利潤的三分之二來自移動設備。龐大的製造範圍是使三星手機的內部化生產率高於蘋果。 William Blair公司策略師George Greig說這使得「三星能主動管理成本」。

此外三星擁有一個混合產品線,它既生產高端手機也有中端產品。William Power認為中端手機增長前景更好,尤其是在新興市場。這意味著雖然三星利潤率現在僅為蘋果的一半,但是其短期內的風險小於蘋果。

而在手機芯片製造領域,高通銷售基帶芯片和處理器,其中包括利潤豐厚的最新智能手機的芯片;而博通則專注生產供應中端手機的連接組合品芯片。芯片製造商面對的威脅在於,手機廠商為尋求節約成本,可能會使把更多組件內部化生產。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高通昂貴的芯片或將成為廠商削減成本的目標。而當手機製造商更加注重成本時,博通低價策略可能能將贏得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215

白銀定盤價爭奪戰落幕 CME與湯森路透勝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010

走過百年歲月,倫敦白銀定盤權將於今年8月脫胎換骨,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和湯森路透帶領下迎來新生。七大機構的白銀定價權爭奪戰落下帷幕,而同樣百歲的黃金、鉑金和鈀金定盤價可能也開始迎來新老更叠。 倫敦金銀市場協會(LBMA)昨日宣布,全球最大股指期貨交易公司CME將提供價格平臺和日常處理交易的算法,信息服務供應商湯森路透將負責白銀定盤價的行政管理工作,兩家機構將於8月初開始測試新流程。 普氏能源(Platts)、大宗商品公司Autilla、洲際交易所集團(ICE)、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和彭博都曾參與競爭白銀定價權。此前是LBMA咨詢對象的一位市場參與者稱: 今後涉及到操作其他定價權時,白銀定價權的贏家當然有先發優勢。 昨日LBMA稱,新一代白銀定價機制由拍賣決定,是可審計的電子化定價,能接納更多的直接參與者。 路透報道認為,白銀定盤價革新可能掀起一場轟轟烈烈的貴金屬基準定價的改革,百年歷史的黃金、鈀金和鉑金的定盤價都會是改革對象。 倫敦白銀定盤價誕生於1897年,距今已有逾117年歷史。每日倫敦金銀定盤價主要由五大黃金、三大白銀做市商通過對比交易訂單確定基準價格,作為現貨價格的參考指標價。其中,倫敦黃金定盤價影響著價值20萬億美元黃金市場的交易。 近年來,白銀定盤價一直由德意誌銀行(德銀)、匯豐銀行、加拿大豐業銀行共同設定。去年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Libor)和金銀市場先後曝出人為操縱的醜聞,歐美監管機構逐步加大對金銀市場的監管力度。德銀面臨操縱價格的指控,美國監管方對其調查五年之久,至今未找到證據。 今年4月,德銀宣布退出倫敦金銀市場定價小組,並縮減大宗商品業務。按規定,白銀定盤價的定價成員不得少於三位,由於遲遲未有適合的機構替代德銀,現行的倫敦白銀定盤價將於8月14日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同樣在昨天,白銀收盤價創四個月新高,至此連漲六周,創2011年4月以來最長連漲期。今年6月初傳出中國政府調查青島港金屬融資騙貸消息以來,銀價漲幅已達到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979

一個時代的落幕:美國IT傳奇埃里森卸任甲骨文CEO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412

0505_larry-ellison-bully-bosses_650x4551

周四,路透社報道稱,甲骨文公司宣布,創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將卸任該公司CEO一職。

甲骨文尋求讓公司更加現代化,以抵擋快速崛起的雲服務對手的挑戰。

甲骨文董事會昨日表示,埃里森將擔任執行董事會主席和首席技術官。不過,埃里森拒絕退休。所有軟件和硬件工程部門將向甲骨文董事長和首席技術官——埃里森匯報。

該公司聯席總裁馬克·赫德(Mark Hurd)和薩弗拉·卡茨(Safra Catz)將擔任聯席CEO。赫德將負責銷售、營銷和戰略。卡茨仍將擔任CFO,並負責法務和制造業務。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分裂首席執行官的角色是很罕見的,尤其是在甲骨文這樣規模龐大的公司。

埃里森卸任CEO也標誌著科技行業的廣泛變革,曾經引領PC和商業軟件時代的創始人或CEO紛紛卸任。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此前已不再管理公司的日常運營。

埃里森於1977年聯合創建了甲骨文。埃里森上月年滿70歲,他已領導甲骨文逾35年,將公司打造成了全球最大數據庫軟件開發商和全球最大商業軟件提供商之一。甲骨文的產品已經成為現代商業和工業的核心。甲骨文目前年營收為380億美元,市值超1850億美元。而埃里森本人也以460億美元的身家位居全球富豪榜第七位。

甲骨文昨日還發布了2015財年第一季度財報。由於營收不及華爾街分析師預期,甲骨文股價在盤後交易中下降2.2%至40.55美元。(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ChartBuilde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541

4年“3Q大戰落幕” 騰訊終審勝訴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4836

“3Q大戰”硝煙再起。 (新華社記者 高微/圖)

10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對奇虎360訴騰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糾紛案做出終審判決:駁回奇虎360的訴訟請求,認定騰訊不構成壟斷侵權。持續四年之久的“3Q大戰”終於落下帷幕。

奇虎360訴騰訊壟斷一案起源於2010年下半年,被稱為“3Q大戰”。當年9月,360發布“隱私保護器”,用於搜集“QQ軟件侵犯用戶隱私”的證據。兩個月後,騰訊宣布用戶必須卸載360軟件才可登錄QQ,電腦裝有360軟件則無法登陸QQ,逼迫用戶必須“二選一”。隨後,工信部介入,要求騰訊恢複兼容360軟件,並批評二者。

但兩家公司並未就此消停,反而是走上了相互起訴之路。2012年11月,奇虎360向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奇虎360認為,騰訊在即時通訊軟件及相關服務市場具體市場支配地位,並且存在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騰訊禁止用戶使用360軟件的行為構成限制交易。此外,騰訊公司和騰訊計算機公司將QQ軟件管家與即時通信軟件相捆綁,以升級QQ軟件管家的名義安裝QQ醫生,構成捆綁銷售。騰訊公司和騰訊計算機公司共同實施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導致360公司受到損害,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2013年3月,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駁回奇虎公司訴訟請求,奇虎承擔訴訟費79萬元。對於上述判決,奇虎公司表示不服,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索賠經濟損失1.5億元,並向奇虎360賠禮道歉。同年11月,二審開庭。

2014年10月16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公開宣判此案,維持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對此案的一審判決結果。對此,360方面向《北京晚報》表示,對於最高法院的判決結果我們表示尊重,但同時也感到非常遺憾。

另一方面,2013年4月,騰訊認為奇虎存在不正當競爭行為,向廣東高院提起訴訟,索賠1.25億元。廣東高院一審判決奇虎360敗訴,向騰訊賠償500萬元。360不服提出上訴。今年2月,最高法院做出終審判決,維持原判,駁回奇虎公司訴訟請求。

據前述《北京晚報》消息,作為中國《反壟斷法》在互聯網領域的第一個典型案例,360訴騰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一案本身引發了行業、用戶和法律界各方的關註。有行業人士認為,訴訟本身就促進了中國互聯網企業創新生態的營造,也推動了中國市場經濟的開放與競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454

QE終落幕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033

周三,美聯儲10月FOMC聲明稱將停止購債;保持”相當長時間“措辭。美聯儲放棄”勞動力資源利用率顯著不足“說法,承認就業增加穩健。不過,美聯儲指出短期內通脹有下行風險。

201410051036

FOMC聲明要點匯總:

美聯儲如期結束第三輪量化寬松。

美聯儲認為,新增就業人數穩健,失業率繼續降低。

勞動力資源利用率不足的狀況在好轉。

資產購買計劃結束後,將利率維持在當前水平相當長時間是合適的。

近期能源價格下滑和其它因素會拖累通脹。

Kocherlakota投反對票,稱QE不應於10月會議上結束。

本次聲明中,美聯儲在勞動力市場方面的措辭有明顯變化,其中提及勞動力市場繼續改善,新增就業人數穩健。此外,美聯儲放棄了“勞動力資源利用率顯著不足”的說法,在10月聲明中稱這種“不足”在慢慢減小。美聯儲對勞動力市場的最新評估體現了對美國經濟的信心。

不過,美聯儲指出短期內通脹有下行風險,稱基於市場的通脹指標顯示通脹預期略有下滑,基於調查的更長期通脹預期仍保持穩定。   

美聯儲超級鴿派官員明尼阿波利斯聯儲主席Narayana Kocherlakota投反對票。他認為通脹前景持續疲軟、近期基於市場的通脹指標顯示長期通脹預期下滑,美聯儲應承諾更長時間內維持低利率,本次會議也不應急於結束QE。

被稱為“美聯儲通訊社”的《華爾街日報》記者Jon Hilsenrath撰文稱,美聯儲如期結束QE,表明對美國經濟的信心,同時重申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利率保持在當前低位。美聯儲更新了對勞動力市場表現的評述(新增就業人數穩健、失業率繼續降低、勞動力資源利用率不足的狀況在好轉),也指出了短期通脹有下行風險。Hilsenrath預計,正常情況下,美聯儲未來數月將討論重點會轉移到加息時點、如何提前向市場發出加息信號等問題。

英國《金融時報》記者Robin Harding表示,美聯儲首次加息時間與當前時點緊密聯系,且增加了一段可能早於預期加息的情景描述。Harding稱,預計QE結束後,美聯儲的關註重點將轉移到首次加息問題上。

10月FOMC聲明中文全文:

9月會議以來,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得到的信息顯示,美國經濟活動溫和擴張,勞動力市場進一步改善,新增就業人數穩健,失業率繼續降低。總的來說,勞動力市場的一系列指標顯示,勞動力資源利用率不足的狀況在好轉。家庭支出以溫和速度增長,企業固定投資在上漲,但房地產部門複蘇仍然緩慢。通脹水平仍持續低於美聯儲長期目標,長期通脹預期仍保持穩定。基於市場的通脹指標顯示通脹預期略有下滑,基於調查的更長期通脹預期仍保持穩定。   

與美聯儲的使命相一致,FOMC委員會尋求就業水平最大化和價格穩定。委員會預計,在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下,經濟活動將以溫和速度擴張,勞動力市場和通脹水平會朝著美聯儲的目標方向發展。委員會認為,未來經濟和就業市場的風險接近於平衡。盡管近期通脹會因能源價格下滑和其它因素受到拖累,但委員會認為通脹持續處於2%下方的可能性自今年早些時候就在變小

委員會認為,自美聯儲推出資產購買計劃以來,美國勞動力市場前景有了顯著改善。此外,委員會認為經濟大環境有足夠的力量,在價格穩定背景下支撐勞動力市場朝就業最大化發展。因此,委員會決定結束資產購買項目。委員會將繼續遵守所持有債券到期再投資買入的滾動投資原則。委員會認為,持有大量長期債券能使得整個金融市場獲得寬松的貨幣條件。

委員會重申,為支持就業最大化和價格穩定,將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0~0.25%是合適的。對於將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0~0.25%有多久,委員會將評估實際與預期情況,看是否朝著美聯儲最大化就業和2%通脹目標前進。委員會在評估過程中,將考慮廣泛的信息,包括勞動力市場情況、通脹壓力指標、通脹預期和金融環境發展的相關信息。基於對這些因素的評估,委員會仍認為,在本月資產購買計劃結束後,將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當前目標範圍內相當長時間是合適的,特別是若屆時通脹預期持續低於2%,且更長期的通脹預期牢牢受固。然而,若未來信息顯示,勞動力市場和通脹的改善速度快於委員會預期,則美聯儲可能早於預期提升聯邦基金利率區間;反過來,若上述兩個方面的改善速度慢於委員會預期,則美聯儲可能晚於預期提升聯邦基金利率區間。

當委員會決定開始退出寬松政策時,將采取平衡的方式,與就業最大化和通脹2%的長期目標一致。目前,委員會預計,即使就業和通脹率接近目標水平,經濟狀況可能使得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仍維持在低位一段時間,低於委員會認為的長期正常水平。

FOMC貨幣政策中投票贊成行動的人是:主席耶倫(Janet L. Yellen, Chairman);副主席杜德利( William C. Dudley, Vice Chairman);Lael Brainard;Stanley Fischer;Richard W. Fisher;Loretta J. Mester;Charles I. Plosser;Jerome H. Powell;Daniel K. Tarullo。投反對票的是Narayana Kocherlakota,他認為,考慮到通脹前景持續疲軟,以及近期基於市場的通脹指標顯示長期通脹預期有所下滑,美聯儲應承諾在通脹預期達到2%前至少1~2年都將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當前水平,此外應維持資產購買規模在當前水平。

美聯儲10月FOMC聲明原文見鏈接。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126

美聯儲宣布QE落幕 美元指數急升 黃金跌1%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032

美聯儲10月FOMC宣布,維持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在0~0.25%不變,將從11月開始停止購債。保持“相當長一段時間”措辭。美國公布利率決議後,美元指數急劇飆升,黃金跌逾1%。美債上漲,標普500指數先跌後稍反彈。

QQ圖片20141030020510

gold2

sp

QQ圖片20141030021022

QQ圖片20141030021150

從大多數經濟學家和投行此前預測來看,市場基本認同本次決議很難有較大的意外出現。風險偏好情緒很有可能保持相對樂觀;股市和高收益資產延續上周以來的漲勢概率較大。

富達投資投資研究主管蒂默爾(Jurrien Timmer)表示,如果美股這個月沒有反彈,事情可能就不一樣了。“如果市場仍然處在幾周前的低點,美聯儲可能會考慮推遲到12月結束QE。”

經濟學家普遍預期,美聯儲首次加息的時點可能在明年夏天。

財富管理公司Glenmede投資策略部門董事Jason Pride預計會更晚一些,可能在10月左右。但他認為,加息並不會“嚇退”投資者:“市場在首次加息前,通常每年能上漲17%,在首次加息後,年均也能上漲6%。”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QE的退出並非毫無痛苦,難保市場不會再度上演資金大撤離。下圖顯示的是QE1、QE2和扭轉操作結束時標普的反應:

2-10-

在這次QE3即將退出之時,市場同樣經歷了多年未見的大地震。10月中旬,標普500抹去了今年全年的漲幅,美債收益率出現閃電崩盤。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1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