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特斯拉原型車,刺激蔡易忠轉行做車子 年薪六千萬金融咖 變電動巴士龍頭

2016-01-11  TCW

「他們的車爬坡比柴油車還有力!」台積電、故宮南院都用它的車,華德動能成功背後,是一位外行人看見未來趨勢的堅持。

綿延六十公里長陡坡的阿里山公路,限速僅三十公里,大小巴士走走停停阻道,連柴油巴士都謹慎以待。一輛電動中巴卻用三檔就輕鬆上下山,「他們的車爬坡比柴油車還有力!」採用華德動能電動巴士的加成交通公司總經理鄭榮華,對這輛車顯得相當滿意。

據交通部至去年十一月最新統計,全台共一百五十八輛電動巴士上路,有八十五輛來自華德動能。由於開發早、產品妥善率達九九%,讓客戶信心大增,包含台積電環廠巴士、故宮南院、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等,都選用他的車。

耗時一年,通過經濟部標檢局C N S充電設備安全檢測與交通部六項性能驗證,華德動能是目前唯一取得合格證書的廠商,接單效益倍增,二0一五年下半年營收比二0一四年同期成長八成,十一月 單月營收逾八千菖元,年增四十一倍。市占逾五成,站穩全台電動巴上龍頭地位。如今一張張訂單湧進來,你很難想像他們在一四年法規還沒有通過時,一整年沒有 業績進帳,喝西北風的慘狀。

他,八年兩度投入首次砸四千萬只剩一輛車帶領華德動能撐過難關的,是眼前這位身著合身剪裁西裝、談吐溫文的董事長蔡易忠。

八年前的他,還是個叱吒金融圈的操盤手,不到三十歲,年薪就逼近六千萬元。看到特斯拉(Tesla)首部電動車Roadster原型車登上《時代雜誌》封 面,蔡易忠認定電動車是未來的產業,0九年正武在台創業,「當初也是一股衝動,」蔡易忠笑稱,如果當時理性評估過,「知道這麼難,大概就不會做了。」

一開始,蔡易忠斥資四千萬元,做出第一輛純電動低底盤樣車,結果公司財務、制度都不上軌道,最後結束營業,四千萬學費只留下一輛供瞻仰的樣車。第二次,又 受到特斯拉刺激,第一輛電動車Roadster正式投產,又觸動了蔡易忠的心,他仍堅信,綠能商機是世界趨勢,決定再砸積蓄七千二百萬元,重新出發。

他,勇於改錯新車踏板測試逾十萬遍再給自己一次機會,他知道自己在這行業是外行,外行人要聽內行人的話,所以他特別容易認錯,有錯就改;在經驗上他不如人,在態度上他體會了,解決每一個小錯誤,累積起來就是大成功的道理。

「他很肯改、我們的建議都會聽,」經濟部工業局智慧電動車推動辦公室副主任高明汶分析,華德動能每一代產品不斷進步,蔡易忠勇於改錯的特質是關鍵因素。

「開發並不難,但研發的路很漫長,」蔡易忠說,一四年為了車體零件品質、車輛故障等問題,被客戶與工業局罵到臭頭,如一項僅新台幣三干元的小零件電門踏 板,使用四年相安無事,後來卻發現電門卡接不順。輕則踩放不易、造成駕駛不便,嚴重則會暴衝、危及安全,讓他非常頭痛。

發現狀況之初,華德動能生產處經理葉斯海力諫蔡易忠立刻撤換踏板,但蔡易忠卻不疾不徐的要他先評估嚴重性。若非直接危及安全,得先做半年的測試報告上呈。 「他就是標準英國紳士作風,就算生氣、有天大的事情也是這樣有條不紊,」蔡易忠多年好友、華德動能獨立董事李一勵表示。

看了報告,判定問題存在,蔡易忠這才找來廠商,一口氣花了七十萬元,相當一輛大巴售價的近八%,製作測試踏板。重複踩放測試逾十萬次,經半年測驗,沒問題才放行。

「我常在想,為什麼要蹚這趟混水?以前當交易員,四個人一年毛利就賺二十幾億,現在一年營收才兩、三億元。」自行創業不比金融業風光,遇挫折時,蔡易忠也 並非沒有猶疑過,「我有點不甘心,這東西怎麼可能做不起來。」蔡易忠強調自己不是不服輸,而是認定電動車有潛力,決定繼續拚。

堅信這個趨勢會一路向上,他也越來越積極投入。一二年八月,他不滿足當時電動大巴極速只能跑到時速九十公里,他想要再提升,朝時速一百二十公里目標前進, 爬坡力也要從原本的一八%,增加到三0%。蔡易忠花了半年,研究如何改傳動系統,最後斥資增加變速箱、改馬達零件,前後至少投入三百萬元。

限時一年通過的續航力、爬坡力等六項性能檢測,更讓蔡易忠吃足苦頭。其中測試電磁波對車體內外千擾的電池相容性檢測最難。華德動能研發部協理許聰志表示,團隊花了半年,每週將車子從桃園大園帶到彰化的車輛測試中心實驗室檢測,就是為了找出肉眼看不到的電磁波千擾。

評估後,全車通訊線、電信線等纜線裝上遮蔽線,車體元件加遮罩,得多花購線成本一.五倍,才能最快解決問題。請示蔡易忠後他立刻批准,強調「不計成本,多少錢都要做好。」

「我們被工業局、客戶罵了一年多,現在終於不罵了,」蔡易忠自信的說。原本是憑憨膽誤闖的蔡易忠,憑著勇於改錯的態度,從外行修煉成一身真功夫,但在電動巴士競爭仍混亂的戰國時期,能否帶領華德動能維持高市占率,將會是蔡易忠的最大的挑戰。

蔡易忠出生:1973年學歷:倫敦帝國理工學院電子電機工程碩士經歷:倫敦瑞士信貸銀行衍生性金融商品部風險

管理分析師、束京德意志銀行衍生性證券

商品部副總裁、東京摩根大通銀行衍生性

證券交易部執行董事、香港滙豐銀行證券

部董事總監現職:華德動能董事長

撰文者王柔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03

萬金油、妮維雅,三招成功搶灘高成長市場 前進緬甸 先攻雜貨店老闆的心

2016-07-11  TCW

它挺過金融風暴、緬甸經濟制裁期,為各國大廠攻下這塊新興市場,跨國品牌最強助攻手大昌華嘉,竟教業務員在雜貨店擦玻璃?

許多人以為,萬金油是台灣在地的老品牌,但到了新加坡旅遊,看到整排虎標專櫃才恍然大悟:原來萬金油是在新加坡發明的啊!且慢,還是搞錯了,萬金油的發源地,其實是緬甸。

緬甸因為戰亂、軍政府執政,加上曾遭美國、歐盟因違反人權等因素實施經濟制裁,超過一甲子的時間,發明萬金油的地方卻只能靠邊境走私才能買到它。

如今,萬金油終於要衣錦還鄉,「我們決定委託大昌華嘉(DKSH)協助虎標。」虎標集團執行總監韓亞光說。

這家被指名協助萬金油的,不是緬甸業者,而是一家有百年歷史的瑞士上市公司。它專門為國際品牌、跨國藥廠在東南亞做品牌經營、行銷、物流運送,在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規模都不小。在台灣最知名的事蹟之一,就是為統一超商找到能二十四小時運轉的咖啡機,促成台灣的咖啡大流行。

大昌華嘉一九九五年在緬甸設點,挺過了亞洲金融風暴、緬甸經濟制裁期,二十多年的在地經驗,如今成了跨國企業取經、合作的對象。

台灣業者包括中華汽車、宏達電、新光保全、華碩都已經或正在緬甸布局,該如何開拓這塊市場呢?大昌華嘉的經驗十分具參考性。

往緬甸街頭望過去,每兩家雜貨店,至少有一家店飄著妮維雅的旗幟。這個德國拜爾斯道夫(Beiersdorf)旗下品牌,在一九九七年透過大昌華嘉進入緬甸市場,如今已成為緬甸第一大護膚品牌,市占率超過五成。不只在緬甸首都仰光,連偏遠省市也看得到妮維雅的招牌。

贏在差別定價

都市價一半,拿下偏遠省

怎麼做到的?大昌華嘉緬甸民生消費品總經理普里曼(Preman Mahaldayuan)在這個位置上已經二十年,他說,比起許多國際廠牌只經營仰光等大城市,能否將知名度打進偏遠省分,才是決勝點,他的成功心法有三。

第一,定價策略要跳脫框架。緬甸市場類似印度農村,消費者能否負擔得起價位,成了銷售關鍵。「在緬甸一支棒棒糖賣五分錢(美元),在歐洲要賣五十分。」普里曼說,如果你抓到正確的價位,那你就能觸及最多的消費者。

甚至,在緬甸各地的價位也不同,在農村賣五十元,但都會區的現代化超市也許賣一百元,才是適合的價位。「例如我們的客戶曼陀珠,在緬甸的定價就是全球最低。」他說,進到這個市場,要想清楚是不是願意先投資三到五年,在未來成為市占領先品牌。

贏在培養本地人才

讓小店店主為品牌代言

第二,一定要重用在地人才。知名調查機構明略行(Millward Brown)與WPP傳播集團合作,今年六月底發布史上第一份針對緬甸市場的品牌調查指出,誰能打進緬甸在地小店,誰就能勝出。而小店店主,正是決戰關鍵。

該報告分析,在地小店店主與消費者有很強的信任關係,贏得店主支持,就能讓他們成為品牌的超級代言人。這唯有在地人,才做得到。

以大昌華嘉為例,緬甸公司二千二百名員工中,只有約五十人為外籍,占二.五%,而該公司雇用人數在緬甸也數一數二。「我們的員工離開之後,都被搶著要。」普里曼半開心半煩惱的說。

贏在教育商家

帶頭打掃,顧品質兼查庫存

第三,做給看店的阿公阿嬤看就對了。與其期待小店主做好清潔與服務,不如帶頭改善服務品質。大昌華嘉在緬甸經營妮維雅品牌不找中間商,而是透過兩百多位品牌大使,進行店內促銷、協助教育客戶,直接觸及二萬八千多家雜貨店、藥局、超市、醫院與診所。

普里曼說,這些業務員要定期到雜貨店幫忙掃地、擦展示櫃,這樣不但能確保品質,也可避免庫存不足。根據明略行報告,讓農村雜貨店隨時有貨、不讓顧客空手而回,正是建立品牌知名度的最大挑戰。

除了歐美大廠牌,亞洲各國正積極「瓜分」緬甸這塊未開發市場。截至今年三月底為止,外商在緬甸的直接投資金額累計已達六百三十七億美元,資金主要來自中國、新加坡、泰國和香港。進口國則為中國、新加坡、日本及泰國。新加坡在旅館業稱霸,日本則拿下不小的汽車與啤酒市場。

緬甸政府喊出,二〇三〇年以前讓外資投資金額達一千四百億美元,比現在多一倍以上;國際貨幣基金(IMF)則預估,緬甸今年經濟成長率八.六%,高居世界冠軍。「這時候正是進入緬甸市場並進行長期投資的好時機。」明略行報告強調。台灣業者可參考前述的小店戰略,在這全球成長力道最強的國度,搶下一席之地。

撰文者蔡靚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392

互聯網巨頭鐘情的信息流廣告是萬金油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029/165742.shtml

互聯網巨頭鐘情的信息流廣告是萬金油嗎?
劉曠 劉曠

互聯網巨頭鐘情的信息流廣告是萬金油嗎?

微信公眾號倒戈信息流並非空穴來風。

近日有消息稱,微信訂閱號將迎來重大改版,文章的展現模式將變為信息流。且不說這一消息的真假,信息流模式的運用目前已經非常廣泛,而其主要功能就是為了優化廣告的展現效果。目前我們經常接觸的信息流廣告在百度、網易、今日頭條、微博上比較常見,包括微信朋友圈里那些冷不丁出現的廣告。

微信公眾號倒戈信息流並非空穴來風

艾媒2016年發布的調查顯示,65.2%網民因微信公眾號推送內容少而退訂,57.9%網民因微信公眾號更新頻次低而退訂。內容匱乏已經成為微信公眾號的第一大殺手,一方面我們看到不少大號保持的推送頻率為至少一天一次甚至更高,另一方面我們看到躺在公眾號列表里的諸多熟悉面孔已經逐漸被淡忘。

微信公眾號的內容生態正在呈現梯隊化差異。《2016年微信公眾號數據洞察報告》顯示,休閑娛樂內容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梯隊,而時尚、醫療、汽車等內容則處在第二梯隊或以外。而且,愈來愈強的頭部效應進一步拉大了公眾號之間在粉絲活躍度上的差異,導致用戶形成心理閱讀壁壘,往往只會關註置頂的公眾號。

所以,微信推出信息流模式的理由非常充足。一方面可以緩解馬太效應,重塑一個更公平的生態,二來有利於增強公眾號主體的活躍度,有望回到最初的“百家爭鳴”時代,三來能夠為用戶提供高頻的文章內容,有機會留住用戶更多的時間。

當然,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更確切地說是,微信看到了這一塊存在的巨大商業價值,比如信息流廣告。不過,微信在此之前已經有所嘗試,比如把微信公眾號歷史消息改成信息流模式,再比如在朋友圈插入一些“暗中觀察”性質的廣告,或者說在公眾號文章和評論之間插入其他公眾號的廣告,抑或是看一看的新聞信息流。

雖然微信不是信息流模式的先行者,但是信息流模式里存在的巨大商業價值,今日頭條和微博早已經把答案告訴了它。所以說,微信有理由相信自己會成為信息流廣告的下一個受益者。

信息流廣告俘虜用戶靠心理戰術

據艾瑞《中國信息流廣告用戶洞察報告》,預計2017年信息流廣告市場規模將達到557億元,未來三年內仍然將保持50%以上的速率增長。

這與用戶閱讀和觀看習慣的升級不無關系。網絡縱然是信息化世界,但網絡廣告模式一向死板、直接、生硬,讓用戶提不起興趣,廣告本質顯露無疑。由此也導致用戶對廣告產生排斥心理,與廣告之間形成一種對立關系,使得廣告推廣效率低下。

信息流廣告剛好打破了這種心理芥蒂。拿微博舉例,因其本身就是信息流的瀏覽方式,無論是廣告還是新聞或者是動態,都在一條時間線上。在這種閱讀方式下,用戶的心理更加寬容,廣告本身的硬推廣作用被削弱,甚至成為有價值的內容,因此用戶對廣告的包容度增加,這也是為什麽“明星+廣告”或“故事+廣告”模式能行雲流水的根本原因。

就連廣告主,對這一套模式也是了然於胸。此前,京東與網易推出的“京易計劃”,與今日頭條推出的“京條計劃”,便是利用新聞客戶端的用戶流量優勢推送信息流廣告,再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用戶需求,進一步讀懂用戶的購買心理。

一言以蔽之,用戶希望閱讀或觀看有價值內容這一隱形需求,讓信息流廣告得以大行其道。換句話說,如果用戶不喜歡這種模式,信息流廣告可能早就夭折了。

信息流廣告的三大孵化場

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06年,Facebook上就出現了信息流廣告。也就是說,最早的信息流廣告是在社交應用內誕生的。2013年開始,騰訊新聞、今日頭條等才開始引入信息流廣告,形成區別於社交的新聞生態。而在去年,百度也上線了信息流廣告,成為搜索生態的一個代表。

而這三種生態的區別在於,信息流廣告的生成方式有所差異。而且,在這三種生態下,信息流廣告被孵化的方向也有所不同。

首先是微信、微博類的社交生態。在社交生態里,微信和微博可以說走的是兩個方向。而這,取決於對用戶數據的獲取能力。此前,微信曾和華為有過摩擦,爭論點在於用戶數據的收集權歸屬。不過,通過這件事,微信也表明不會收集用戶數據。

這也佐證了微信朋友圈廣告的突兀性。因為沒有收集用戶數據,比如動態說說或者是聊天記錄等,從而導致微信無法根據用戶近期活動或需求在朋友圈推送指定廣告。這也說明,信息流廣告需要很好地融合用戶需求才能發揮更佳的效果。當然,如果微信有意收集用戶數據,那麽信息流廣告也會更易讓用戶接受。

但微博有所不同,微博能夠依據用戶點擊或瀏覽的內容推送一些相關性比較強的廣告。不過,這並不是說微博在隨意收集用戶數據,只是說明微博會根據用戶的使用習慣增強用戶的瀏覽體驗,比如內容優化,從而實現廣告精準定位。

但總的來說,在社交模式中,信息流廣告來源於用戶的社交習慣,而在未來,這一模式下的信息流廣告將會朝著互動形式發展。

其次是今日頭條、網易新聞類的新聞生態。在信息流廣告的分發上,今日頭條、網易新聞、騰訊新聞等已經比較熟練。他們通常采用智能內容分發的方式對待信息流廣告,在用戶畫像大數據支持下,信息流廣告內容本身具備的可點擊性容易勾起用戶對廣告的閱讀欲望。

歸根結底,在新聞生態內的信息流廣告,也可以算作一種新聞。當用戶報以打發時間的態度來瀏覽今日頭條時,創意性廣告容易取得用戶信任,而商品類廣告則能夠很好地契合用戶需求。

但傳統廣告本身是與新聞內容分離的,即使其目的很明確,用戶也會主動把註意力轉移至新聞內容上。而在新聞生態中成長的信息流廣告,本身有著和新聞內容同樣的曝光率。另外,通過相關技術手段,信息流廣告能夠被放在重點新聞的最近位置,從而得到更大的曝光率。由此可以讀出,其未來的方向將更趨近於可讀性廣告,成為新聞內容的一部分。

還有一類是百度、360這種搜索生態。中肯的說,搜索結果本就是一種信息流展示方式。所以說,用戶在進行搜索後,得到的就是信息流結果,而這一結果中存在的首頁競價廣告也可以算作信息流廣告。只不過,這類信息流廣告很短,本身的位置也是被固定的。

在啟動信息流廣告後,百度的搜索數據利用可以說是發生質變,商業變現能力也得到大力提升。百度今年的Q2財報顯示,信息流廣告收入提升200%。按照搜索算法來看,用戶在搜索時的點擊、查看和停留,都會成為定位用戶需求的參考因子。簡單點說,當用戶搜索某一商品時,在首頁的百度新聞信息流中,就會出現相關的商品推薦。

這也是京東和百度、奇虎進行合作的原因。搜索生態的優勢在於,用戶很大程度上將需求細節暴露給百度和奇虎,而在用戶求助搜索引擎的基礎上,百度和奇虎能夠在用戶下一次打開搜索引擎或查看百度新聞時,將歷史商品以信息流的方式嵌入其中。

搜索生態無疑在抓住用戶需求上具有極大優勢,甚至可以說是一種雙雙主動的信息交易模式,一方尋找商品,另一方推薦商品,何樂而不為呢?未來,這種信息流廣告可能將以更密集、更精準的方式出現在用戶面前。

誠然,無論是哪一類生態,信息流廣告的發展都會朝著用戶需求挺進。因為,契合用戶需求的信息流廣告,才有可能真正被用戶當做貼心管家式的推薦,獲得更廣泛的認可。

與新聞一拍即合,信息流廣告將入無人之境?

艾瑞的報告還指出,2017年在中國新聞媒體平臺上,82.7%的用戶看過新品牌信息流廣告,其中40.6%用戶不僅看了廣告還購買了產品,而且,這一轉化率比社交、視頻和搜索平臺都要高。這足以說明,一方面,目前的信息流廣告已經初具成效,並正在將人們的註意力更多地轉移到廣告本身;另一方面,新聞媒體的高轉化率可能是來自於廣告和新聞的高度融合。

所謂高度融合,可以理解為在內容上具備一致性。比如新聞媒體通常分類明確,而這也自然為廣告分類定下基調,比如科技新聞,那麽所涉及的信息流廣告不會跳出科技的範疇。或者說,當用戶和新聞媒體建立起一定的熟悉度後,商品推薦更貼近於粉絲經濟,在特定的新聞專題下,商品的轉化率會出奇地高。

有一個現象是,互聯網上的各類信息正在逐漸具備新聞屬性,比如朋友圈是我們獲得好友近況的渠道,視頻網站是我們獲取娛樂、有價值信息的場地。可見,互聯網等於一個新聞大容器,而這一容器里放置著我們所有的需求。

信息流廣告被發掘、應用然後成為座上客,從某種程度上與整個互聯網所搭建的新聞性生態難以分割。我們的需求很多很雜,而信息流廣告的出現進一步提高了互聯網用戶的被滿足感,當廣告與我們的價值觀相同時,信息流模式就真的如入無人之境了。

微信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436

互聯網巨頭鐘情的信息流廣告是萬金油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029/165742.shtml

互聯網巨頭鐘情的信息流廣告是萬金油嗎?
劉曠 劉曠

互聯網巨頭鐘情的信息流廣告是萬金油嗎?

微信公眾號倒戈信息流並非空穴來風。

近日有消息稱,微信訂閱號將迎來重大改版,文章的展現模式將變為信息流。且不說這一消息的真假,信息流模式的運用目前已經非常廣泛,而其主要功能就是為了優化廣告的展現效果。目前我們經常接觸的信息流廣告在百度、網易、今日頭條、微博上比較常見,包括微信朋友圈里那些冷不丁出現的廣告。

微信公眾號倒戈信息流並非空穴來風

艾媒2016年發布的調查顯示,65.2%網民因微信公眾號推送內容少而退訂,57.9%網民因微信公眾號更新頻次低而退訂。內容匱乏已經成為微信公眾號的第一大殺手,一方面我們看到不少大號保持的推送頻率為至少一天一次甚至更高,另一方面我們看到躺在公眾號列表里的諸多熟悉面孔已經逐漸被淡忘。

微信公眾號的內容生態正在呈現梯隊化差異。《2016年微信公眾號數據洞察報告》顯示,休閑娛樂內容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梯隊,而時尚、醫療、汽車等內容則處在第二梯隊或以外。而且,愈來愈強的頭部效應進一步拉大了公眾號之間在粉絲活躍度上的差異,導致用戶形成心理閱讀壁壘,往往只會關註置頂的公眾號。

所以,微信推出信息流模式的理由非常充足。一方面可以緩解馬太效應,重塑一個更公平的生態,二來有利於增強公眾號主體的活躍度,有望回到最初的“百家爭鳴”時代,三來能夠為用戶提供高頻的文章內容,有機會留住用戶更多的時間。

當然,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更確切地說是,微信看到了這一塊存在的巨大商業價值,比如信息流廣告。不過,微信在此之前已經有所嘗試,比如把微信公眾號歷史消息改成信息流模式,再比如在朋友圈插入一些“暗中觀察”性質的廣告,或者說在公眾號文章和評論之間插入其他公眾號的廣告,抑或是看一看的新聞信息流。

雖然微信不是信息流模式的先行者,但是信息流模式里存在的巨大商業價值,今日頭條和微博早已經把答案告訴了它。所以說,微信有理由相信自己會成為信息流廣告的下一個受益者。

信息流廣告俘虜用戶靠心理戰術

據艾瑞《中國信息流廣告用戶洞察報告》,預計2017年信息流廣告市場規模將達到557億元,未來三年內仍然將保持50%以上的速率增長。

這與用戶閱讀和觀看習慣的升級不無關系。網絡縱然是信息化世界,但網絡廣告模式一向死板、直接、生硬,讓用戶提不起興趣,廣告本質顯露無疑。由此也導致用戶對廣告產生排斥心理,與廣告之間形成一種對立關系,使得廣告推廣效率低下。

信息流廣告剛好打破了這種心理芥蒂。拿微博舉例,因其本身就是信息流的瀏覽方式,無論是廣告還是新聞或者是動態,都在一條時間線上。在這種閱讀方式下,用戶的心理更加寬容,廣告本身的硬推廣作用被削弱,甚至成為有價值的內容,因此用戶對廣告的包容度增加,這也是為什麽“明星+廣告”或“故事+廣告”模式能行雲流水的根本原因。

就連廣告主,對這一套模式也是了然於胸。此前,京東與網易推出的“京易計劃”,與今日頭條推出的“京條計劃”,便是利用新聞客戶端的用戶流量優勢推送信息流廣告,再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用戶需求,進一步讀懂用戶的購買心理。

一言以蔽之,用戶希望閱讀或觀看有價值內容這一隱形需求,讓信息流廣告得以大行其道。換句話說,如果用戶不喜歡這種模式,信息流廣告可能早就夭折了。

信息流廣告的三大孵化場

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06年,Facebook上就出現了信息流廣告。也就是說,最早的信息流廣告是在社交應用內誕生的。2013年開始,騰訊新聞、今日頭條等才開始引入信息流廣告,形成區別於社交的新聞生態。而在去年,百度也上線了信息流廣告,成為搜索生態的一個代表。

而這三種生態的區別在於,信息流廣告的生成方式有所差異。而且,在這三種生態下,信息流廣告被孵化的方向也有所不同。

首先是微信、微博類的社交生態。在社交生態里,微信和微博可以說走的是兩個方向。而這,取決於對用戶數據的獲取能力。此前,微信曾和華為有過摩擦,爭論點在於用戶數據的收集權歸屬。不過,通過這件事,微信也表明不會收集用戶數據。

這也佐證了微信朋友圈廣告的突兀性。因為沒有收集用戶數據,比如動態說說或者是聊天記錄等,從而導致微信無法根據用戶近期活動或需求在朋友圈推送指定廣告。這也說明,信息流廣告需要很好地融合用戶需求才能發揮更佳的效果。當然,如果微信有意收集用戶數據,那麽信息流廣告也會更易讓用戶接受。

但微博有所不同,微博能夠依據用戶點擊或瀏覽的內容推送一些相關性比較強的廣告。不過,這並不是說微博在隨意收集用戶數據,只是說明微博會根據用戶的使用習慣增強用戶的瀏覽體驗,比如內容優化,從而實現廣告精準定位。

但總的來說,在社交模式中,信息流廣告來源於用戶的社交習慣,而在未來,這一模式下的信息流廣告將會朝著互動形式發展。

其次是今日頭條、網易新聞類的新聞生態。在信息流廣告的分發上,今日頭條、網易新聞、騰訊新聞等已經比較熟練。他們通常采用智能內容分發的方式對待信息流廣告,在用戶畫像大數據支持下,信息流廣告內容本身具備的可點擊性容易勾起用戶對廣告的閱讀欲望。

歸根結底,在新聞生態內的信息流廣告,也可以算作一種新聞。當用戶報以打發時間的態度來瀏覽今日頭條時,創意性廣告容易取得用戶信任,而商品類廣告則能夠很好地契合用戶需求。

但傳統廣告本身是與新聞內容分離的,即使其目的很明確,用戶也會主動把註意力轉移至新聞內容上。而在新聞生態中成長的信息流廣告,本身有著和新聞內容同樣的曝光率。另外,通過相關技術手段,信息流廣告能夠被放在重點新聞的最近位置,從而得到更大的曝光率。由此可以讀出,其未來的方向將更趨近於可讀性廣告,成為新聞內容的一部分。

還有一類是百度、360這種搜索生態。中肯的說,搜索結果本就是一種信息流展示方式。所以說,用戶在進行搜索後,得到的就是信息流結果,而這一結果中存在的首頁競價廣告也可以算作信息流廣告。只不過,這類信息流廣告很短,本身的位置也是被固定的。

在啟動信息流廣告後,百度的搜索數據利用可以說是發生質變,商業變現能力也得到大力提升。百度今年的Q2財報顯示,信息流廣告收入提升200%。按照搜索算法來看,用戶在搜索時的點擊、查看和停留,都會成為定位用戶需求的參考因子。簡單點說,當用戶搜索某一商品時,在首頁的百度新聞信息流中,就會出現相關的商品推薦。

這也是京東和百度、奇虎進行合作的原因。搜索生態的優勢在於,用戶很大程度上將需求細節暴露給百度和奇虎,而在用戶求助搜索引擎的基礎上,百度和奇虎能夠在用戶下一次打開搜索引擎或查看百度新聞時,將歷史商品以信息流的方式嵌入其中。

搜索生態無疑在抓住用戶需求上具有極大優勢,甚至可以說是一種雙雙主動的信息交易模式,一方尋找商品,另一方推薦商品,何樂而不為呢?未來,這種信息流廣告可能將以更密集、更精準的方式出現在用戶面前。

誠然,無論是哪一類生態,信息流廣告的發展都會朝著用戶需求挺進。因為,契合用戶需求的信息流廣告,才有可能真正被用戶當做貼心管家式的推薦,獲得更廣泛的認可。

與新聞一拍即合,信息流廣告將入無人之境?

艾瑞的報告還指出,2017年在中國新聞媒體平臺上,82.7%的用戶看過新品牌信息流廣告,其中40.6%用戶不僅看了廣告還購買了產品,而且,這一轉化率比社交、視頻和搜索平臺都要高。這足以說明,一方面,目前的信息流廣告已經初具成效,並正在將人們的註意力更多地轉移到廣告本身;另一方面,新聞媒體的高轉化率可能是來自於廣告和新聞的高度融合。

所謂高度融合,可以理解為在內容上具備一致性。比如新聞媒體通常分類明確,而這也自然為廣告分類定下基調,比如科技新聞,那麽所涉及的信息流廣告不會跳出科技的範疇。或者說,當用戶和新聞媒體建立起一定的熟悉度後,商品推薦更貼近於粉絲經濟,在特定的新聞專題下,商品的轉化率會出奇地高。

有一個現象是,互聯網上的各類信息正在逐漸具備新聞屬性,比如朋友圈是我們獲得好友近況的渠道,視頻網站是我們獲取娛樂、有價值信息的場地。可見,互聯網等於一個新聞大容器,而這一容器里放置著我們所有的需求。

信息流廣告被發掘、應用然後成為座上客,從某種程度上與整個互聯網所搭建的新聞性生態難以分割。我們的需求很多很雜,而信息流廣告的出現進一步提高了互聯網用戶的被滿足感,當廣告與我們的價值觀相同時,信息流模式就真的如入無人之境了。

微信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437

招保萬金時代遠去,金地再提規模塑招牌

1988年,定位為沙嘴工業村建設服務的“深圳市上步區工業村建設服務公司”註冊營業,後來,這家公司歷經多次更名改制,成為以房地產開發為主業的金地集團(600383.SH)。

30年後,董事長淩克回憶起,不無感慨,他認為這是金地發展中幾個重要時點之一。

歷史進程上,1988年是個值得標記的年份。這年,國家召開了第一次全國住房制度改革工作會議,開始啟動房改。

行業上,與金地共享“招保萬金”榮譽的萬科,在這年正式進入房地產業;蛇口招商港務股份還沒更名為招商地產,這一年蛇口港成為全天候作業港口;往後數過4年,保利地產才在廣州成立。

白雲蒼狗,曾經的行業龍頭已從“招保萬金”變為“碧萬恒融”。近十年,國內房企規模“大躍進”的重要時刻,金地曾受“掉隊”質疑。直至2016年,金地規模增長63%,實現1006億元銷售金額,在此基礎上,2017年金地銷售金額增長39.9%,至1408.1億元。

千億是上升型房企的鼓舞劑、強心針,金地歸來矣。

2018年,而立之年的金地邁入另一個階段。公司三十周年慶典上,淩克說,過去幾年,金地發展得很快,同時他表示“金地在住宅的規模上還可以做得更大”。

金地未來的方向,從淩克和金地集團總裁黃俊燦的口中流出:做大住宅開發規模、多元化業務、長租公寓、進入三四線城市……金地正經歷著重塑金字招牌的過程。

金地快慢快

淩克很久沒有公開出現了,就連金地集團官網發布的活動資訊上,都很難找到有淩克出席的新聞。

過去數年,淩克面目模糊。直至6月2日,他現身金地集團成立三十周年的公司慶典。59歲的淩克站在臺上,身材微胖,黑發粉面,氣色極好,穿著灰色條紋西裝,藍色領帶,在低調中搭配一抹亮眼顏色。

慶典後,一名熟悉淩克的人士說他這麽多年來沒有大的變化,除了外貌和身型上的保持外,更多是言談中個性的流露,“溫和穩重,不愛張揚。”

淩克上場便感恩時代,言辭謙恭。“30年前,金地的誕生,正值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金地的每一步成長,都與國家的繁榮和時代的進步密不可分。”

住房制度的改革、城鎮化的發展、人口紅利的收割,讓地產業成為最佳的造富工具。

30年間,金地從無到有。光是選取其上市的2001年與如今相比,黃俊燦便算了一筆賬,“公司銷售額從5.3億到了2017年的1408億,上漲264倍。”此外,金地總資產從2001年的22.69億元,到2017年的2079.42億元,上漲91.64倍。同樣的概念若放在萬科、碧桂園等公司身上測算,結果會更驚人。

回到淩克身上,掌舵者的氣質便是企業的氣質,淩克穩重,所以金地穩健。但在個性鮮明、大開大合的房地產業,穩健有時是保守的同義詞。

2001年,金地上市,是實行長達7年的房企上市禁令松動後,得到推薦上市的三家房企之一。早早上市,使金地擁有先發制人的優勢。

那幾年,金地還與招商地產、保利地產、萬科,成為股市中表現最具代表性的四大地產龍頭股,俗稱“招保萬金”。

金地發展史上,有過輝煌的時刻,2007年,銷售金額為97.5億元;2009年,金地銷售金額210.83 億元,增長84.89%。即使2010年,金地規模增長慢了下來,銷售金額增幅仍有34.4%。但到了2011、2012年,金地增長僅為個位數,尚且不如被金地形容為“中國大多數房地產企業近年來最為困難的一年”的2008年。

慢下來的因素有很多,宏觀調控、公司戰略、布局、推盤策略、運氣等皆有可能,但在憑高杠桿、高周轉來做大規模的年代,這一切都被雜糅解讀成“保守”。但淩克一直對外堅稱的是,規模與效益、產品與周轉的平衡。

直至2016年,金地銷售金額同比增長63%至1006億元,首次突破千億,規模上了一個臺階,隱約可見“招保萬金”時期的風采。2017年,金地仍有不錯的增幅,39.9%,銷售金額為1408.1億元。

盡管千億規模如今已不十分罕見,但金地這樣的時刻多少令人激動。

金地的追趕,首先體現在土地上。2016年,金地共獲取33宗土地,總投資額399億元,權益投資額168億元,新增533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黃俊燦說:“2017年是金地加大投資的一年,全年共新增1300萬平方米土地儲備,新進入了十個城市。”

 

“金地規模可以做得更大”

淩克對規模滿意嗎?滿意,但他要更滿意。

站在2018年的時間節點看金地,他第一個想起的就是規模。“中國是一個人口很大的國家,中國的城市發展很快,提供了很多賣新房的機會。中國一個國家賣掉的新房差不多等於全世界加起來的新房一年賣掉的量。這個市場的機會是很大的,我們一定要把住宅這個業務繼續做大做強。”

此際,白銀時代、青銅時代的說法滿天飛。前所未有的嚴厲調控下,房地產開發前路難測。此處,淩克看多,“中國在一個房地產住宅銷售規模很大的峰值上面,而這個峰值,我認為可以維持比較長的時間。”

具體到金地,“我覺得我們前幾年發展得很快,但是我堅信金地在住宅開發的規模上還可以做得更大。”

據金地披露的數據,2018年1~4月,公司累計實現簽約面積215.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30%;累計簽約金額366.2億元,同比下降12.92%。但4月單月,實現簽約面積63.2萬平方米,同比上升15.47%;簽約金額105.1億元,同比上升19.54%。

淩克多年前講過,金地的風格是內斂、穩健和理性,這樣的企業不會有那麽多驚心動魄的故事可以演繹。確實,除了那難以躲避的遭險資圍獵後,唾沫星子滿天飛的地產江湖里,金地少有被吃瓜群眾咀嚼的時刻。

淩克也講過,新鴻基、和黃也不是故事性很強的企業,但誰也不能否認它們是優秀的公司。

慶典上的演講、問題,淩克道出了金地的目標。他對未來的判斷,很有可能構成金地未來發展的方向。

除了繼續做大規模外,淩克說金地還要把多元文化地產的業務繼續做好。“中國的房地產也在發生很大的變化,原來一些公司只做住宅,今天它們不僅僅做住宅,還做辦公樓、酒店、購物中心。未來,會形成幾塊和住宅一樣,大規模的地產業務板塊,這就是我預測的中國房地產的未來。”

具體來說,“今後房地產的生意除了住宅之外,第二大的生意就是出租公寓,第三大的生意就是辦公樓和研發樓,第四大的生意是那些物流、倉庫。”

淩克對市場保持敏感。此前,金地有多次轉型經驗,如在別人堅守大本營時,淩克已帶領金地進行異地擴張;2011年,金地又明確了“以住宅業務為核心,以商業地產和金融業務為兩翼”的轉型戰略。

實際上,金地已在發展長租公寓、產業園等新興業務。

布局上,金地傳遞出的是順勢而為的做法。過去金地專註一二線城市,但2016年棚改、去庫存等政策的引導下,三四線城市樓市發展直線拉升。

黃俊燦對記者表示:“一二線城市依然是我們要去深耕的地方,不會去放棄這個市場,但也開始有選擇地進入一些三四線城市。”2017年,金地十個新進入的城市中,有五個便是三線城市。

規模、長租公寓、產業地產、三四線城市,這些是近兩年中國房地產業最熱門的話題,顯然,金地試圖抓住。

金地的另一面是執著,淩克多年前提過一個目標,希望金地從純粹的住宅開發企業,變為國際複合型企業。

慶典上,淩克舊夢重提,“我們努力地爭取金地成為一個在全球很多不同的國家都去開發地產的公司,希望金地是一個具有國際化競爭力的公司。”2014年,金地正式進軍美國,至今,在美國東西兩岸進入了5個城市,但在此之前,金地要先解決好規模“可以做得更大”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417

財金官員一飯局勝萬金

1 : GS(14)@2011-10-26 23:52:1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5740900'
不要以為只有女星才有價有市,內地財金官員亦生財有道,一飯勝萬金!北京前日通報的兩宗洩露經濟資料被判刑的案件,只是冰山一角,不少財金官員,如同許多女星般出席飯局,每次收受逾萬元(人民幣.下同);出售部份未曝光文件,更每次叫價達 40到 60萬元不等。
2 : GS(14)@2011-10-26 23:52:3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5740901

內地宏觀經濟數據諜影憧憧,早前多個機構「神機妙算」、多次「估中」重要經濟數據,引發當局關注,進而展開調查,清除內鬼,除當局公佈了、已被處罰者,更多財金部門人員被調查。

清除內鬼 調查多人

國民生產總值( GDP)、反映通脹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CPI)等經濟數據影響金股行情,但不少傳媒在數據公佈前已猜到數據,其中路透社、彭博社預測最準確,如路透社自 2008年以來,最少八次提前猜中經濟數據,這讓內地媒體戲稱,這比猜中世界盃賽果的八爪魚保羅還要準。
然而當局認為提前得知經濟數據反映有人涉密,今年 5月起當局大動作調查。除已被判刑的國家統計局辦公室秘書室原副主任孫振、央行金融研究所貨幣金融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伍超明,目前還有四名證券行業從業人員,正接受當局調查,其中包括伍超明在學校結識的朋友。由於經濟數據涉及國家機密,孫、伍的案件沒有公開審理,也沒公開判決書內容。
而早在 1993年,《明報》記者席揚指北京指他透過朋友取得包括當時尚未公佈的中國央行存貸款利率等機密,並在報章發表,最終被以「竊取、刺探國家機密」判監 12年,其後於 1997年 1月提前獲釋。
上海《第一財經日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395

萬金油用途廣去油漆漬除鞋臭

1 : GS(14)@2014-11-13 23:33:16



萬金油除了能紓緩蚊叮蟲咬的腫脹不適外,原來也是家居的好法寶。1.去除油漆漬皮膚不慎沾了油漆,一時沒有溶劑擦洗,可塗少許萬金油,1至2分鐘後,再用乾凈的棉花棒輕擦,漆皮會自然捲起輕易撕下。若衣服沾上漆油,也可以用棉花棒塗一點萬金油,漆漬可自行起皺剝下,再把衣服洗一遍,漆漬便會完全去掉。2.廁所除臭味將一盒萬金油打開蓋放在廁所角落,臭味可即時消除。半個月左右刮去盒內最上一層,如此反覆直至1盒萬金油用盡。一盒萬金油可用2至3個月左右。3.鞋櫃除臭把萬金油放在鞋櫃中,可以去除異味。4.去除香口膠漬把萬金油塗在香口膠的污漬上,污漬就會變軟,用手一揩擦就能把香口膠弄掉。5.原子筆墨水漬用萬金油反覆塗抹,可以消除手上的原子筆和簽字筆的墨漬。6.器皿膠紙漬在器皿上的膠紙漬塗抹一層萬金油,將其揭下來會比較容易,而且也不會留痕。百度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1113/1893373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457

【出嫁鬥豪】汪圓圓300萬金器

1 : GS(14)@2016-09-10 13:54:37

諸葛紫岐



張名雅與富二代律師男友Joe結婚,心口掛滿金鈪及金豬牌,共約19對龍鳳鈪,極具幸福重量,近年圈中女星出嫁,行頭比八両金更來得浮誇。


諸葛紫岐

•5對龍鳳金鈪•金鳳冠頭飾



汪圓圓

•巨型金豬牌•5對龍鳳金鈪•6對金鈪頸鏈



梁政珏

•7對龍鳳金鈪



葉翠翠

•7對龍鳳鈪



胡杏兒

•10多對龍鳳鈪•大金豬頸鏈



李蘊

•4對龍鳳鈪•3隻金豬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910/1976629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494

武打替身 10秒劫20萬金鏈

1 : GS(14)@2017-01-23 07:45:08

■疑犯被帶返現場重組案情。



浙江溫州樂清市日前發生金舖劫案,一名身手敏捷的搶匪,擊碎金舖櫃台玻璃,搶走價值20萬人民幣金鏈,犯案過程僅10秒。附近數百個監視器都沒拍到劫匪的樣子,警方最終鎖定疑犯,發現搶匪曾擔任武打替身,曾和武打明星如洪金寶和午馬等合照。



■王男逃走時轉乘多輛汽車。

案發本月10日,一名穿黑衣、戴口罩的男子闖入市內金萬福珠寶,迅速掏出鐵鎚砸碎玻璃櫃台,搶走30、40條金頸鏈後逃去。警方調查發現,黑衣男具反偵查意識,利用口罩、帽及身體角度隱藏身份,犯案前後換乘13輛車,還不斷轉換裝扮。專案組翻看沿途幾百個監視器,都沒有拍到他的臉,調查後拘捕27歲的王姓男子。王供稱從小習武,曾做過武打替身,原打算和女友訂婚,但因爛賭輸光10多萬元,鋌而走險。浙江《都市快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22/199049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653

專業手法潛入商場大盜偷走310萬金器

1 : GS(14)@2017-07-02 14:19:22

山東威港上月22日凌晨發生一宗金舖劫案,一名獨行賊潛入商場的金舖,盜取價值265萬元(人民幣‧下同;約305萬港元),共重7.5公斤的金飾。賊人犯案過程有如在電影《職業特工隊》飾演特工的湯告魯斯,先用專業工具剪斷防護鋼筋,從排氣孔爬入,再借助繩索沿通氣管道進入商場,得手後原路撤退。賊人逃走路線更是一直避開閉路電視,沿河走入山林,再翻山越嶺返回威海市區。事發當日早上,被爆竊的員工返回金舖後,發現有大量金飾不翼而飛,負責人後來確認店舖被爆竊,而商場合共有3家金舖遇劫。警方翻看閉路電視記錄,發現當日凌晨1時30分,一名男子進入商場,直至3時09分才離開。由於案發時,商場燈光昏暗,頭戴帽子的疑犯刻意避開閉路電視,警方只能看到一個模糊身影,無法清楚看到疑犯樣貌。經過調查,警方確定疑犯潛入金舖的路線。原來賊人當日從商場相鄰大廈的三樓窗口爬出,順着鐵管爬入商場天台,鬆開排風口的螺絲便爬入內,用鉗剪斷排風口內的防護鋼筋網。為免受傷,匪徒用膠紙包裹尖銳鋼筋斷口,然後利用綁在排氣孔的長繩,沿通風管道向下走。當走至2樓時,將管道鋸開一個60厘米寬、40厘米高的洞,拿着長繩爬出來。由於商場二樓是超市,賊人便鐵筆撬開捲閘,成功進入商場範圍,再走到一樓的金舖爆竊。得手後再沿原路離開。賊人專業手法堪比特工大盜。警員在現場只發現腳印和一頂鴨舌帽等。經點算,三家金舖共損失金飾近7.5公斤,總值達265萬元。警方後來翻看周邊閉路電視,見一名可疑男子離開商場後走入出林,繼而跳入河中,突然攀山涉水繞道回區。上月24日凌晨,數十名警員採取行動拘捕疑犯。其實,自從張男得手後,一直寢食不安,故聽到房門外有動靜,估計是警察找上門,索性主動開門。張姓疑犯交代,自己於2015年做生意虧錢,加上父親去世,妻子跟他離婚,之後他便選擇外出打工。2015年來到威海,去年想到打劫金舖。今年4月開始準備。經過多次踩線,他熟悉商場和金店的管理方式、保安當值時間。5月份,張男買來作案工具。直至上周四才下手。目前,張男已被警方刑事拘留。法制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702/200764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6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