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本央行推出前所未見的印鈔機,範圍擴及債券、指數基金、日股及海外股市。但是這項讓全球震驚的日版QE(貨幣寬鬆),真能獲得效果嗎?日本經濟,是否已經捉襟見肘? 撰文‧楊卓翰 十月三十一日下午三點四十分,日本央行(BoJ)總裁黑田東彥坐上記者會講台。這天是萬聖節,再過幾小時,東京街頭就要舉行一場百鬼夜行的大遊行。一副嚴肅的黑田沒有打扮成鬼怪,但他接下來講出的話,嚇壞了全世界。 他剛結束四小時又四十分鐘的央行理事會,這是他上任以來最久的一場會議,也可能是他上任以來最艱辛的一場戰役。「要把日本帶出通縮的泥淖,我們可能太遲了。為此,我們必須極盡所能地扭轉局勢。」他緩緩地從胸前口袋掏出鋼筆,在身旁的政策解說圖上咻地一指,近百盞閃光燈瞬間啪嚓啪嚓啪嚓。 黑田東彥的筆尖,不偏不倚地落在圖上最大的幾個字:「八十兆日圓」。 推升股市大漲? 日股攀上七年高峰 接下來,是一整段令人措手不及的印鈔手段。日本央行決議:第一,每年將增加八十兆日圓(約新台幣二十二兆元)的準備貨幣,比去年的六十兆至七十兆日圓規模還要大。 第二,日本央行每年還增加購買八十兆日圓的日本國債,原本只買三年期國債,現在擴大範圍到十年期,全面壓低短期及長期利率。 第三,也是讓亞洲股市投資人瘋狂,央行將擴大購買ETFs(指數型股票基金)和REITs(房地產投資信託),購置資產總額將是三倍之多。QE的目標,將不只是日本國債,而是將錢進股市。 用一句話來說,黑田端出的QQE(量化和質化寬鬆政策)將是一項空前絕後的撒錢計畫。不過,瘋狂並未結束。日本政府年金投資基金(GPIF),也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退休基金,在同一天宣布調整投資策略,GPIF未來將買進九‧八兆日圓(約八六○億美元)日股,以及一一‧五兆日圓的海外股市,減持政府公債。 日圓應聲大跌,一夜之間從一○九日圓兌一美元跌至一一二日圓。許多外資報告都預測年將會看到一二○日圓兌一美元 ── 這是二○○五年以來未曾有過的高點。除了日圓大受衝擊,日股也瞬間大漲。日股受GPIF的激勵,狂飆五%以上。當政府已經答應大買,誰怕沒辦法出脫?這種樂觀情緒,讓日股攀上七年高峰。 終結通縮噩夢? 用貶值救經濟並未奏效 但在日股近乎狂喜的第一反應之外,仍有部分聲音,對QQE的前景感到憂心。關鍵就在於,黑田東彥語重心長的「太遲了」,究竟代表什麼?他又為什麼要在此時,祭出如此激烈的猛藥? 褪去市場上資金狂潮,日本的經濟,正走在危險的鋼索上。 回歸安倍經濟學的核心,就是讓通膨率成長到二%,扭轉日本經濟二十年的通縮噩夢。但是,安倍經濟學走到現在,卻離那個目標愈來愈遠。今年九月的物價指數在除去消費稅效果後,年增率只有一%,而不但消費支出比去年同期減少四‧七%,受薪階級的消費支出連續六個月減少,實際收入更是連續十二個月減少。 黑田自己也說:「日本民眾對於通縮的預期改變,可能要來得比我們想像的慢。」並且再次下修日本的經濟成長率和通膨率。換言之,安倍經濟學想以貶值救經濟,推升消費並擴大需求的奇招,並沒有奏效。更別說,安倍打算在明年將消費稅再從八%提升到一○%。 「日圓先生」榊原英資在九月接受《今周刊》專訪時曾表示:「日本央行仍有許多刺激政策在口袋裡,未來可能會慢慢推出。」但連他也沒有想到,黑田會在萬聖節的這一天,一次把所有絕招出盡,就是要為未來的政策鋪路。黑田的超級刺激政策,其實背後隱藏的是那麼大的不安與危機。 為漲消費稅鋪路? 就看消費者是否願意買單 這項決議,更透露出黑田身為央行總裁的權威大受挑戰。在擴大QQE和財產購置的兩個方案中,九位央行理事會成員有四位反對,其中還包含過去都支持總裁政策的森本宜久、石田浩二兩位來自企業界的理事;而另外兩名反對者:佐藤健裕和木內登英,則是來自金融業的經濟學家。四個多小時的會議,得出五比四的投票,辯論之激烈可以想見。 但是,這麼做真的對於推升通膨率有幫助嗎?外資紛紛搖頭。「我們不認為日本擴大QE對通膨有實質上的作用。」瑞士信貸的報告指出,並預測二○一五年通膨率只會因此上升○‧一個基準點。 除此之外,市場對於日本央行是否能夠持續如此龐大的QE計畫也存疑。因為如果照此計畫執行,到了今年年底,日本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將到達GDP的六○%這樣驚人水平,就連美國聯準會在QE高峰時的資產負債表,都僅有GDP的二五%而已。 背負這如此重的負擔,接下來的黑田可以說是兩手盡已出拳,無力再搏。因此,這項政策,可以說是在調升消費稅前的最後賭注。能否奏效,只能看最終消費者,願不願意掏錢買單。 震驚全球的日本加碼版QQE QQE是日本央行在2013年3月推出的「量化和質化寬鬆貨幣政策」。經過1年半後,日本央行決定再加碼,內容包括:大印鈔票! 每年增加的準備貨幣額,從原本的60兆~70兆日圓增加至80兆日圓。 增購國債! 每年增購80兆日圓的日本國債,標的從原本的3年期擴大到7~10年期,全面壓低長短期利率。 狂買資產! 擴大購買ETFs和REITs,購置資產總額將是原本的3倍之多。 無截止期! 無限期地維持QQE,直到2%的通膨目標達成。 |
已持續震蕩盤整一個多月的美股,遭受的看空聲音越來越多。近日,匯豐銀行的技術分析團隊再度拋出美股拉響“紅色警報”的報告,旨在提醒投資者緊急拋售股票。
看空者並非只有匯豐,高盛、美銀美林等機構也在近期紛紛拋出類似觀點。而從當前美股各項數據對比歷史指標來看,向上的概率越來越小,美股市場或迎來牛熊拐點。
機構紛紛唱空
在本周三公布的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匯豐銀行(HSBC)首席技術分析主管穆恩表示,基於過去的幾周的表現,他已拉響“紅色警報”,示意緊急拋售股票。
穆恩使用一種叫艾略特波浪理論(Elliott Wave Principle)的技術分析。波浪是指股票價格的波動,如同大自然的潮汐,一浪接著一浪周而複始。波浪不僅具有相當程度的規律性,以一種"可識別的模式"前進和反轉,且這些模式在形態上不斷重複。穆恩正是根據此技術追蹤股票市場出現的交替現象,以辨別投資者在市場中可能做出的下一步舉動。
穆恩於九月下旬指出,經數據顯示,股市目前表現與1987年崩盤前出奇相似。無獨有偶,發表此言論的並非穆恩一人,花旗銀行全球外匯策略主管湯姆·費茨帕特里克亦在幾日前發表同樣觀點,並提醒投資者註意近日市場波動。
早在9月中旬,高盛的首席股票策略師大衛柯斯汀David Kostin就曾指出,標準普爾500指數已經略昂貴。大衛在報告中稱,盡管標普500指數中的公司盈利越來越少,他們仍未受到來自投資者的質疑或撤資。“凈資產收益率(ROE)與市凈率(Priceto Bookratio,PB ratio)之間的歷史關系表明,投資者將給盈利能力下降的公司給予較低估值。”大衛在報告中表示,在過去的8個季度里,盡管標普500的股權回報率幾乎以200基點勻速下跌至14.1%,股價凈值比卻上漲了2.8倍,並且一舉超越了過去40年2.5倍的平均漲幅。
凈資產收益率用來衡量公司每1美元的股東權益產生了多少利潤,因此,凈資產收益率下降意味著公司正在減少每美元的股票價值。不同的是,市凈率在衡量公司價值時,主要基於出售公司資產可獲得的賬面價值。大衛認為,從標普500現有的凈資產收益率表現來看,完全有理由相信其中隱含著下跌信號。
“從歷史數據來看, 凈資產收益率為14%時市凈率為2.1倍左右,表明指數可能有大約25%的下跌。”大衛還補充稱。
其實早在9月30日,穆恩曾表示目前股市已拉響“橙色警報”,隨著本周二道瓊斯指數大跌200點,穆恩認為時機到了,於本周三正式拉響最終的“紅色警報”。
“市場在本月11日大舉拋售美股也是我們拉響紅色警報的原因”穆恩在報告中稱,“同時,股市的下跌使交易員指數(TRIN)顯示出巨大的銷售壓力,而作為市場情緒的晴雨表,被稱為恐慌指數的波動率指數(VIX)從8月以來也出現一系列符合大跌的信號。”穆恩表示,當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跌破17992點或標普500指數跌至2116點以下時,將出現大舉拋售的現象。
“只要守住這兩個點位,多頭仍然有微弱的希望。”穆恩稱,“但如果跌破這兩個點位,且更有甚者股市收陰於此兩點位以下,則明確表示牛熊已經交替,牛市徹底結束,接下來都是“熊”的天下。”穆恩還補充,目前來看股市嚴重下跌的可能似乎更高。截至美國時間12日晚,兩指數皆暫時撐住於水平線之上。道瓊斯指數最低觸及18082.09點,收陽於18144.2點,單日漲幅0.09%;標普500指數最低觸及2132.77點,收陽於2139.18點,單日漲幅0.11%。
無獨有偶,除匯豐和花旗以外,美國美銀美林銀行(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近日亦加入華爾街“唱空大軍”。
美銀美林股票策略師蘇博納瑪尼亞(Savita Subramanian)指出,對於囊括進標普500指數的公司,市盈率的中位數作為衡量這些公司股票是否估值合理有重要意義。她在本周二的報告中寫道,標普500指數的市盈率中位數正處於2001年以來最高水平,這表明大部分股票在遠高於真實市盈率的情況下被交易。
數據支撐乏力
據美銀美林的數據,目前市盈率的中位數已經遠高於歷史平均水平,若仍然以基本的盈利為基礎來合理考量公司價值,股票的現價實際已經過於昂貴。就歷史數據來看,目前標普500的市盈率中位數處於歷史最高點的約91%點位水平,據略高於互聯網泡沫時期14%。值得註意的是,因為科技公司的估值遠遠高於其實際價值水平,在2000年初互聯網科技大泡沫被戳破後,納斯達克指數一度暴跌80%。
(數據來源:美銀美林銀行)
蘇博納瑪尼亞指出,大多數拉高市盈率的恰恰是中等市值的公司,超級大盤股或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的公司在互聯網泡沫時期反而是以低於市值的價格被交易,因此股市的整體估值水平得以有所控制。然而現在已經不僅僅是市盈率在發出危險信號,數個指標齊齊顯示市場估值正高於其歷史水平。
據美銀美林數據,標普500公司市值與GDP比值1.02,歷史均值0.58,現值較均值高76%,此項比值在互聯網泡沫時期為0.54;而以十年平均盈利計算的席勒市盈率(ShillerGAAP PE)目前為24.9,歷史平均數為19.1,現值較歷史均值高出31%,而互聯網泡沫時期此均值僅為15.3。除此之外更有超過十項以上指標皆遠高於歷史平均水平及互聯網泡沫時期市場平均水平。
(數據來源:美銀美林銀行)
值得註意的是,盡管股票正被超溢價交易,蘇博納瑪尼亞認為目前債券價格更昂貴。因為多個發達國家的國債利率下跌至接近或低於零,更多的投資者選擇投資美國國債。需求的增加使美國國債價格飆升,同時降低了收益率。“相對於其他資產類別,股票與債券最引人註目的,風險溢價保持上升區間,標普500指數收益率與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比值正處於近60年來最高水平。”其補充稱。
除去納斯達克指數、道瓊斯指數與標普500指數居高不下以外,還有幾大因素刺激著市場的焦慮情緒。
大約一年前,許多經濟學家對美國經濟增長的“萌芽”感到非常興奮。經濟年增長率維持在3% 以上水平,美聯儲也開始提高利率。然而好景不長,經濟數字開始下降。到2016第一季度,經濟年增長率已下滑至1.6%,2016七月增長率僅僅為1.2%。
與此同時,歐洲經濟增長似乎也止步不前。大多數歐洲國家的經濟不景氣且似乎並沒有好轉的跡象。歐洲地區的經濟增長在過去5年里一直止步於0.5%左右水平,今年7月最新一組數據顯示年化GDP增長率下降至0.3%。
值得註意的是,這幾年來盡管不斷推出財政和貨幣刺激,經濟狀況仍然處於複蘇無力但又未達衰退標準的“貧血式成長”(anemic growth)中。不難理解的是,當最大的貿易夥伴之一歐洲不能擺脫經濟低迷的狀態時,美國公司也很難做到全速前進。如果將英國退歐的因素考慮在內,市場在未來幾個季度的不確定性的更是大幅增加。
雖然標準普爾500指數在2016年表現強勁,雖有年初遇暴跌且稍有反複,年初至今仍有4.66%正收益,遠超2015年-7%的負收益,然而機構預測2017年將較為疲軟。高盛美股投資團隊認為,2016年至2017年,能源部門的業績將繼續拖累美國公司的盈利情況。
新興市場的股市在過去幾個季度的表現尤其孱弱,包括一些著名的經濟專家和投資大師,包括前雷曼高管傑拉德(Jared Dillian)在內的經濟學家近月來呼籲,新興市場需要一個喘息和翻身的機會,並預測美聯儲將在經濟演說采取更強硬的立場。
Happy Halloween!
來源 | 棱鏡
作者 | 張慶寧
“Happy Halloween!”
10月31日,賈躍亭微博發文慶祝萬聖節。當天另一條與他相關的重磅新聞是,多名前證監會發審委委員被警方采取強制措施,部分委員被指包庇了樂視網(300104.SZ)IPO審批時的涉嫌財務造假行為。
賈躍亭最新微博截圖
警方尚未發布對上述前發審委成員的偵查結論,亦未發布是否對樂視網涉嫌財務造假立案偵查。
對於樂視網而言,此輪風波最壞的可能性是,對其的處罰可參照《證券法》第一百七十五條之規定,“制作虛假的發行文件發行證券的,責令停止發行……直接責任人構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責任。”
賈躍亭是樂視網創始人和第一大股東,是公司IPO時的最核心責任人,但他在2017年7月卸任樂視網董事長、董事,長期滯留海外。此後,樂視網第二大股東孫宏斌接任董事長。
這位人生大起大落的房地產商,在今年1月以150億元投資樂視,獲得樂視網、樂視致新和樂視影業的相應股權。
但他沒能料到,以白衣騎士、袍澤兄弟之名馳援樂視,卻落得一個燙手山芋。
如今,這家停牌已久的創業板龍頭內部變局湧動,與上述消息頗有吻合之處。10月27日,樂視網發布公告,CEO梁軍因個人原因辭職,樂視網也在同時成立了新樂視管理委員會。
此時的孫宏斌,也許已經預料到什麽——管理委員會的最大功能,便是繞過董事會民主決策,行使公司經營管理和“危機管理”的最高權限。
若說聯想時的牢獄之災、順馳時的敗走麥城是兩個“坎兒”,投資樂視或許是孫宏斌這輩子的第三道坎兒。
接下來的問題是,他該怎麽辦?
一
退市陰影襲來
自走出山西省臨猗縣那個小村落後,孫宏斌與命運纏鬥大半生,有贏有輸。
孫是個感性的人。9月1日的融創香港業績會,他當著公司高管、投資者、記者的面,眼眶濕潤、聲音哽咽:“我一直對自己說,這輩子沒什麽遺憾了。現在要彌補的遺憾是,一定把樂視做好。”
但即便他成功推動將樂視網改名成“新樂視”,並不能阻止樂視網不斷“跌落”的態勢。
2017年前三季度,樂視網營收60.95億元,相比去年同期減少63.67%;虧損為16.52億元,虧損增加435.02%。該公司從2017年年初到第三季度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入5.4億元,而去年同期這一數字是113.1億元。
另外,樂視網股價已被22家基金公司做了估值近乎“腰斬”的儲備。
這都不算最壞的消息。
10月30日,騰訊《棱鏡》從多方消息證實,數名前證監會發審委委員被警方采取強制措施,部分委員被指包庇了樂視網(300104.SZ)IPO審批時的涉嫌財務造假行為。
此次調查早有征兆。
早在2016年11月,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原局長李量被提起公訴時,檢察院起訴書就顯示,李量利用擔任證監會發行監管部發行審核一處處長、創業板發行監管部副主任等職務上的便利,為樂視網等9家公司申請公開發行股票或上市提供幫助,共計接受賄賂693.6億元。
時隔一年時間,樂視網命運的不確定性再度增加。
兩位證券業律師對騰訊《棱鏡》分析,當下不是一個下結論的時候,畢竟官方尚未發布對那些前發審委委員的調查結論,樂視網是否被立案調查,依舊是未知數。
“不過,一旦最壞的情況出現,樂視網面臨的麻煩可能不小。”一位證券業律師表示,IPO欺詐在A股並不罕見,此前的處罰總是“巴掌高高舉起,輕輕落下”,而“欣泰電氣的退市是一個不同尋常的信號,監管層存在對IPO欺詐從重處罰的趨勢”。
2016年7月,證監會發出“最重罰單”,因為IPO欺詐的創業板上市公司欣泰電氣,成為A股史上首家退市的公司。
該處罰的法條依據是《證券法》第一百七十五條:“制作虛假的發行文件發行證券的,責令停止發行……直接責任人構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責任。”
截至發稿,樂視網尚未對媒體報道作出公告回應。
二
梁軍的辭職與“解脫”
而在上述消息爆出三天前,10月27日,梁軍以個人原因申請辭去樂視網CEO、董事職位。
這位前聯想高管於2012年1月加盟樂視網,與樂視網的IPO業務並無瓜葛。一直以來,賈躍亭對其評價頗高,稱“他是樂視生態培養出來的最優秀的互聯網生態型的人才之一”。
在賈躍亭卸任樂視網CEO後,梁軍繼任此職。2017年7月,賈躍亭又辭去樂視網董事長、董事,同樣出身聯想的孫宏斌,提名梁軍兼任樂視網董事和法定代表人。
“梁軍是一個踏實做業務而且又有能力的人。樂視互聯網電視的‘從0-1’,是他一手推動的。”樂視網內部同樣對梁軍評價頗高。這些優點,是孫宏斌選擇梁軍的關鍵因素,但他對梁又並非完全放心。
2017年8月,劉淑青就任樂視網高級副總裁,負責全面統籌樂視網及上市公司體系人力資源、法務、財務及行政管理工作,向CEO梁軍匯報。
劉樹青是孫宏斌嫡系,在融創成立元年(2004年)即擔任公司財務經理,後升至融創中國風控中心高級總經理。她還是孫宏斌最初派往樂視網董事會的董事代表。
也就是說,梁軍雖擔任樂視網CEO,其職權範圍僅限業務和產品,對公司財務和人事很難染指。
“樂視電視被孫宏斌寄予厚望,希望借其銷售給樂視網造血,電視大屏還是孫宏斌推動樂視網商業模式向內容IP運營的關鍵渠道。”樂視致新一位內部人士說。
不過,樂視電視銷售數據卻每況愈下。
第三方機構奧維咨詢數據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樂視互聯網電視出貨量150萬臺。而樂視網2017年初發布的公告顯示,樂視2017年大屏智能終端硬件的銷售數量保700萬,爭800萬臺。
2017年的“919超級電視日”是梁軍力推的樂視電視促銷活動。9月19日前後一周,樂視電視的周線上銷量未能進入行業前10名,排名甚至在暴風之下。
9月12日,新樂視開啟第一次“919超級電視日”活動,時任樂視網CEO的梁軍首次向外界傳達最近的心聲:抱歉,你們承受著本不該承受的苦難,遭受著本不該有的非議,承擔著本不該有的風險。
家電行業觀察人士劉步塵指出,樂視電視銷售下滑原因頗多,關鍵原因之一即過去是虧本銷售走量,現在為盈利大幅提價,一方面失去價格優勢,另一方面電視內容版權中諸如體育比賽、電視電影的獨家版權大量減少,失去對用戶的吸引力。
樂視網內部人士表示,梁軍曾被孫宏斌視為最能夠扭轉樂視網局面的高管。但是,投資人希望在短期內看到效果,而職業經理人希望能夠更穩健,對於處於低谷的樂視網來說,兩者之間始終存在矛盾。
“現在來看,梁軍的辭職可以說是一種解脫。” 樂視網另一體系的人士對騰訊《棱鏡》感慨。
三
孫宏斌再集權
就在梁軍辭職同時,樂視網一個兼具CEO和董事會雙重功能的權力組織——新樂視管理委員會出現了。
該管委會的職責是“根據新樂視總體業務發展戰略需要,進行相應戰略的提出、明確、規劃和總體管理,確保快速推進新樂視戰略的達成”。
管委會主席系張昭(樂視網董事、COO、樂視影業總裁),副主席系劉淑青。張昭是樂視網經營管理以及危機管理的最高負責人,劉淑青系孫宏斌嫡系,張誌偉、袁斌均系孫宏斌一手提拔的樂視網現任高層。
另一位管委會成員李宇浩與聯想控股投資總監同名,此前未擔任樂視網高管成員。
依據《公司法》和《樂視網公司章程》的規定,董事會是樂視網股東大會授權下的唯一權力執行機構。簡言之,董事會才是執行公司經營計劃、投資計劃等事項的唯一權力中心。
9月1日,孫宏斌在融創中國2017年中期業績發布會的現場,當著數百位分析師、記者、投資者說,“我是比較率性的人,我一直對自己說,這輩子沒什麽遺憾。現在要彌補的遺憾是,一定要把樂視做好。”說到此,他情難自制,眼眶濕潤。
孫宏斌此前就掌握著樂視網董事會的過半表決權。不過,劉弘這位賈躍亭的創業夥伴,目前還是樂視網副董事長、董事,其他獨立董事同樣對孫起到掣肘作用。
通過成立新樂視管委會,行使樂視網經營管理權、危機管理權,這與樂視網董事會的職能基本雷動,是否觸動上市公司治理規則紅線尚待監管認定。此番冒進的確換來的是孫宏斌對樂視網的絕對控制。
自2017年1月投資樂視以來,孫宏斌或主動或被動的,不斷加大對樂視網的控制:從“我不要樂視控制權”到取代賈躍亭執掌樂視網,從“為保證投資安全”到“這輩子一定要把樂視搞好”。
如今經營數據、IPO疑問等一系列危機疊加,樂視網險境重重。新樂視管委會,可視為非常時期的非常之舉。
然而,再多厲行控制的手段,最終都要服務於拯救樂視網這個目標。
四
萬達還願意投資嗎?
“新樂視”的概念在樂視網2017年7月重組董事會時提出,旨在與賈躍亭時代的樂視切割關系。這一新概念中,包括樂視網、樂視影業、樂視致新、樂視雲和樂視金融。
隨後在9月的融創香港業績會上,孫宏斌大致盤點了新樂視的突出資產,即互聯網大屏電視、能力卓越的管理團隊,以及樂視在影視自制上的能力。
在此基礎上,新樂視提出商業模式轉型思路——不再與競品比拼平臺和流量,而是通過垂直整合樂視的電視大屏、自制內容,積累屬於自己的內容體系,效仿Netflix模式,由互聯網影視平臺升級為IP驅動的分眾內容運營平臺。
“在新樂視商業模式轉型之後,必定賺錢。”孫宏斌彼時信心滿滿。
然而,樂視網2017年三季度年報披露的數據,比如虧損增加435.02%,比如電視終端、廣告收入和會員收入均大幅下滑等,均預示著商業模式轉型暫未見效。
孫宏斌當選樂視網董事長前就說到,有兩個拯救樂視網的選項:“一是融創自己操盤,將樂視網當成融創轉型的一部分,二是尋求引入一些戰略投資者。”
商業模式轉型屬於前一選項。如繼續執拗於此,便需要融創自己給樂視網賦能,註入資金抑或其他資產。這種可能性日漸式微。
2017年7月,融創在並購萬達13家文旅城資產後,自身信譽風險激增。當月,多家金融機構全面排查該公司信貸風險。進入9月,財政部直屬央企中國華融向旗下境內外子公司發文,暫停向融創提供任何新的融資。
另一個值得玩味的細節,發生在融創香港業績會上。一位投資者得到提問機會,曾拿起話筒公開指責孫宏斌,“你該用自己的錢投資樂視,而不是使用公司(融創)的資金。”
引入戰略投資者的選項,則正在醞釀之中。與樂視網曾傳出投資緋聞的,包括阿里巴巴、京東、恒大、萬達等公司。《經濟觀察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萬達董事長王健林親自向孫宏斌提出投資樂視網,融創彼時未拒絕這一請求。
萬達、樂視網、融創在影視領域和文旅方面的合作,的確存在想象空間。
青島東方影都是萬達和融創合作鏈接的一個關鍵點。圖片來源:《棱鏡》作者張慶寧
13家萬達文旅城中,青島東方影都號稱世界最大的影視產業基地。後者擁有30個影棚、一個外景制作區、一個地下攝影基地等。
待資產交割完畢,融創擁有青島東方影都91%的股權,其與萬達的合作仍將繼續,萬達負責該基地的品牌、規劃、運營、建設。
2017年7月以來,萬達集團旗下的萬達電影(002739.SZ)亦在推動重大資產重組,擬發行股份購買萬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100%股權。樂視網目前重大資產重組目標是樂視影業,同屬影視制作資產。
樂視影業與萬達旗下傳奇影業之間曾有過合作歷史,雙方共同投資了張藝謀執導的電影《長城》。
如果萬達投資樂視網事成,融創、萬達、樂視網三方,或能聯手打通影視產業鏈中的諸多環節——從影視自制到影視基地,再到電視大屏終端,以及萬達旗下的院線終端。整合影視資源和文旅城產業,打造“中國迪士尼”概念,亦非不可為。
樂視網誠然需要這種可以穩定信心的故事。問題是,萬達現在還願意投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