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夫睇《X Factor》受刺激英港移民第二代遭斬甩頭

1 : GS(14)@2016-03-19 22:15:39

英國去年發生的一宗華裔女子遭夫斬頭案,殘殺妻子的英國男子承認誤殺,周四被判無限期入住精神病院。案發於去年8月,40歲被告艾倫(Timothy Allen)在劍橋郡住所割傷自己喉部後,將譯音姓何(Samantha Ho)的39歲妻子殺死。死者被襲期間報警,但警員到場時,發現艾倫滿身鮮血,不斷持刀刺向所養的寵物犬,附近見到死者被斬去的頭。案情指,艾倫與妻子看電視真人騷《X Factor》時突然精神病發作,企圖自殺不遂,轉而襲擊妻子和狗。艾倫其後表示,以為節目中的舞蹈員是被木偶師操縱的木偶,怕木偶師會煩擾他與妻子,令他們「永遠入地罰」,決定殺妻和自殺以避之。醫學報告顯示艾倫2004年電單車禍後開始有精神病。法官認為他對公眾構成威脅,判他入精神病院,直至不再構成威脅。死者在英國出生,父母是香港移民,在當地經營中式外賣店。死者在一間生物科技公司研究治療糖尿病的細胞分析技術,與艾倫在大學認識。英國《太陽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19/195364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490

傘運80後撐脫歐:陣痛事小居英港生 專業人士憂發展受限

1 : GS(14)@2016-06-21 07:38:48

【《蘋果》特約記者林子豪 倫敦直擊】英國周四脫歐公投其中一個議題是移民,目前約有十萬名香港出生的人士居住英國,《蘋果》於英國訪問三名擁有居英權的香港人。年紀及工作背景不同,對英國應否脫歐盟亦想法各異:專業人士和留學生擔心脫歐影響發展機會;參與過雨傘運動的則力撐脫歐陣痛事小,長遠卻能撥亂反正。



移居英國11年、35歲的Kenneth,在某大律師行任職法律顧問,經常要為客戶處理海外僱員簽證等法律問題,因此對英國作為歐盟一分子,在商貿上獲得的便利,感受尤深。他認為,歐盟的人民自由流動政策,讓英國人可以隨時去另外27個國家工作、居留,公司亦可隨時派人到歐洲,減免了極多繁瑣的簽證問題。「不要以為脫歐對於當地華人並沒有影響,很多華人慣用的食材都在歐洲製造,例如梅林牌午餐肉就在捷克造。英國一旦脫歐,關稅、食品規格等問題或需要重新商討,這些食物要進口英國,能否像目前般方便?」
Kenneth說:「當初英國加入歐盟,目的是建立一個民主、公平、經濟上更強大的聯盟,怎可以中途離場?」他質疑,倘英國失去歐盟成員這優勢,外國企業還會否選擇倫敦作為其歐洲落腳點。就算這些企業考慮到語言問題而未必屬意德、法作歐洲總部,別忘記說英語的愛爾蘭也是歐盟國家。事實上,近年都柏林改革稅制,銳意吸引企業進駐。



歐盟衞生巾抽稅不合理

自小在英國讀書,大學畢業後回港工作的「80後」Maibee,曾積極參與雨傘運動,惟79日的抗爭,令她感到心灰,去年「回流」英國發展。她表示從民主原則考慮,所以傾向脫歐。她解釋,英國須跟從歐盟眾多不合理的規定,如衞生巾竟要抽稅。英國國民投票選出代表管理國家,卻因為身在歐盟,而無法改變他們不滿的政策。「從經濟角度,我同意匯率、貿易等方面會有短期損失,但長遠而言,當歐盟不斷招攬一些less qualified(不那麼夠資格)的國家加入,結果是德、法、英等主要經濟體不斷向他們『泵水』,英國為歐盟的付出和收入根本不成正比。」
Kenneth則反駁指,英國從歐盟得到好處,自然要作出某程度犧牲。再者,英國其實可以影響歐盟決策,只是英國人一直參與極少,加上英國擁有自己貨幣,已保留極大的主權。赴英一年多、正於倫敦大學修讀碩士的Kevin亦加入戰圈,認為脫歐其實解決不到英國的福利、醫療,那是制度本身的問題,多於因為歐洲人來「搶資源」。相反,目前正是外來移民在英國從事護理、清潔等英國人不願做的工作,英國社會才得以運作下去。



工作難尋 簽證成障礙

今年26歲的Kevin笑稱自己短視地看待脫歐爭議。今年9月完成課程後,計劃在英國及歐洲找工作。Kevin坦言萬一英國脫歐,代表發展機會將大受影響。「到時單是簽證上已是極大障礙,因此未必長遠留在英國,而可能回港發展。」不過脫歐帶來的經濟危機,在Maibee眼中正是機會所在,「到時樓價下跌,那些現在大手掃樓的中國人、中東人,就算不離場也肯定會減少投機,我們才有機會置業。英國可能會經濟下滑,但我相信英國有能力承受一次自製的衰退。我們已準備好短期陣痛,但希望經過今次撥亂反正,長遠對國家會有好處」。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621/196627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341

英皇不足1月30億英港掃貨

1 : GS(14)@2017-01-25 14:42:56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106&issue=20170125
【明報專訊】1月尚未完結,英皇國際(0163)已斥資約30億元購買商舖及作物業投資;英皇集團執行董事張炳強表示,集團本月初除以約5.15億元,收購港島西半山西摩道輝煌臺12個商舖外,新近亦以約25.6億元收購倫敦Ampersand大廈。張續稱,核心區舖租已跌至谷底,民生區舖租今年或有平穩升幅,但仍要視乎具體零售市况。

英皇早前公布,以5.15億元、向恒地(0012)購入西摩道1號輝煌臺地下及地下低層之12個舖位,總建築面積約13,173方呎,折合呎價約3.9萬元。

張炳強﹕核心區舖租已跌至谷底

另政府加辣後,部分市場資金極力尋找新出路。美聯工商助理營業董事陳德安表示,火炭工廈iPLANET近日推出發售,是次項目共推售36伙,單位建築面積介乎87方呎至343方呎,未計折扣優惠前,價單售價59.9萬至256.6萬不等,折合呎價約6534元至8091元。

火炭工廈發售 最平近60萬起

項目將提供兩種付款方法,Plan A可享4.5%折扣優惠,提供90天計劃成交期;Plan B則享1%折扣優惠,但可提供228天長成交期。兩種計劃均獲送每個單位1.5%釐印費。

此外,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金科偉業購入中保集團大廈2006至10室,面積約6,207方呎,以約1.01億元沽出,呎價約1.6萬元,呎價仍創該廈新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927

任期尚餘兩年 突棄高薪返英港大校長馬斐森劈炮

1 : GS(14)@2017-02-05 10:36:34

■港大校長馬斐森昨宣佈辭職,計劃明年1月離任後返英接掌愛丁堡大學。周智堅攝



【本報訊】去年曾稱能否完成任期「並非完全由自己決定」的香港大學校長馬斐森,昨日率先決定自己命運,主動向港大請辭,並宣佈明年1月離職後隨即返英,減薪三成出任愛丁堡大學校長。5年任期剛過半就辭職跳槽,不少港大師生對馬的決定均感意外。校委會主席李國章否認馬斐森因政治壓力而辭職;但有校委指馬被嚴重架空,工作上根本難以發揮,並擔心下任校長將進一步整頓港大。記者:林偉聰 李詠希



馬斐森辭職跳槽的消息昨日下午傳出,港大尚未回應,愛丁堡大學(愛大)就搶閘宣佈聘任馬斐森為下任校長,變相證實辭職消息。愛大的聲明引述馬斐森指自己非常享受在港大的日子,期望帶領愛大開展新一頁。馬斐森昨亦向港大師生及職員發信解釋辭職決定,對未完成合約就離任感到遺憾。他解釋指自己有很多個人原因希望返回英國,又指愛大是世界上僅有可以吸引他離開港大的大學,與家人討論後才作出此決定。他透露其辭職有1年通知期,計劃在2018年1月離職。馬亦在信中總結過去3年的工作,最令他有滿足感的是在複雜的政治環境中捍衞了港大的核心價值,確保師生可在尊重言論自由的環境發展,並寄語「願可如此延續下去」。


張達明料與陳文敏事件有關

港大昨傍晚正式發稿宣佈消息,對馬斐森離任表示惋惜,將展開全球招聘程序。教育局回應時就表示尊重馬斐森辭職的個人決定。馬斐森接任港大校長後經歷動盪的3年,經歷佔領運動、首副風波及《學苑》香港民族論港獨等爭議。外界估計,馬斐森辭職與其位置的政治壓力有關,但李國章昨日強烈否認,「完全冇(政治原因),冇人逼佢走,冇人對佢唔滿意,冇人唔高興佢做乜嘢」,又指自己與馬斐森合作十分愉快,「呢個完全係佢私人決定」。不過,身兼港大校委的法律學院首席講師張達明指,陳文敏事件後已預計馬將在約滿前請辭,認為馬一直處於艱難位置,「我睇唔到有邊個校長俾人咁架空法,特別係陳文敏事件,到?家做咗超過一半任期,連自己個班底都未埋得到」。張擔心新任校長路線會以整頓港大為目標,而校委會主席對遴選新校長有十分大影響力,「好明顯新校長必然要得到李國章欣賞」。陳文敏昨簡短回應指港大首席副校長職位仍出缺,另一副校長蘇彰德亦已請辭,馬斐森辭職肯定會影響港大。


對外界聚焦政治爭議感沮喪

另一校委、人文學院院長柯天銘對馬斐森辭職感到意外及失望,指馬在2014年4月來港,根本未有預視到政改及佔領行動所帶來的政治困境,他又指馬覺得外界經常聚焦眼前的政治爭議多於大學長遠策略發展,曾因此感到沮喪。他同意現時以李國章為首的校委會是「很難共事」的機構,但難以推測是否馬斐森辭職原因。港大法律學院副教授戴耀廷收受匿名捐款風波中,被調查的港大民意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就指,馬斐森似乎一直「被夾在保守與開明勢力之間」,亦未能與學生建立深厚互信,認為他現時離開是「有點可惜」。港大學生亦普遍認為馬斐森辭職與校委壓力有關,港大醫科博士生黃先生認為馬被架空,無法決定政策;一年級生吳小姐斥馬任內未有捍衞院校自主,但認為他與校委會意見不合或導致他辭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203/199166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2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