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俄羅斯“風暴”航母要上馬?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6085

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圖(2007年7月29日攝)。(CFP/圖)

航母歷來被描述為“國家整體實力的象征”。誌在重振海軍雄風的俄羅斯在近年經濟複蘇、政治穩定的大環境下,自然不遺余力地推進航母研制和海軍建設。

中新網3月18日消息稱,俄羅斯海軍現役的唯一一艘航母“庫茲涅佐夫”號將於年底前往摩爾曼斯克州第35修理廠,接受為期兩年到兩年半的修理,分析還指出俄海軍兩三年內將無航母可用。

如果你因此認為俄羅斯的軍工業逐漸式微,難免管中窺豹。此前,俄羅斯《觀點報》報道稱,俄將向中國轉讓10萬噸級的“風暴”級航母方案,該消息一出雖然得到我國軍事專家一致否認,但“風暴”級航母並非子虛烏有。  

所謂的“風暴”級航母是指由俄羅斯克雷洛夫國家科研中心正在研發一種多用途重型航母。目前,公開資料顯示“風暴”級航母排水量達到10萬噸,艦長330米、水線寬40米、吃水11米,最大航速30節,自持力120天,可在7級海況下正常工作,最大可搭載90架艦載機。

與世界各國現役航母相比,“風暴”級排水量與美國“福特”和“尼米茲”級超級航母相當,大幅超過現役“庫茲涅佐夫”號的6萬噸級。按照設計方的說明,“風暴”級航母有可能采用核動力推進,也可能采用燃氣輪機推進,但由於燃氣輪機長期以來從烏克蘭進口軍事裝備。而核動力裝置方面,俄羅斯擁有成熟的技術,且擁有“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核動力裝置研制經驗,故采用核動力的可能性較大。

2011年,俄羅斯國防部進行了有關新型航母概念研究和原型方案競標,並最終選擇了以海軍科學院研究中心、克雷洛夫國際科學中心為首。

那麽成功競標的克雷洛夫國際科學中心是何方神聖,又能否助力俄羅斯多年未遂的超級航母夢?

經查證,以克雷洛夫院士命名的中央科學中心是俄羅斯最大的造船科學中心,從事對艦、船、海洋技術設備及其他漂浮體設計等領域的研究工作。2013年7月,在聖彼得堡舉行的第六屆國際海軍展上,上述團隊設計的俄海軍新一代航母概念模型出現在首日內部展上,表明俄下一代航母發展的實質性成果。時隔一年多後,新一代航母概念模型於2015年2月出現在俄紅星電視臺對克雷洛夫國家科學中心的公開報道中。在6月份的“軍隊-2015”論壇上,該概念模型以23000E型“風暴”的編號和命名再次公開展示,此後在“聖彼得堡國際海軍展”開幕式上再次展出。2014年俄羅斯宣布研發電磁彈射器,“風暴”號也計劃采用電磁彈射器,但比照美國電磁彈射器發展曲折經歷可以認為,該項研制將耗時十余年。預計到俄羅斯新航母服役時,電磁彈射器也將具備裝艦能力。

據《現代艦船》報道稱,“風暴”級航母采用二戰後航母的典型設計,設置直通甲板和斜角板,設置4個飛機起飛位,裝備2部電磁彈射器,首創雙滑躍甲板布局以及“滑躍+彈射”的艦載機起飛模式,顯著區別於現役中、俄、英、印航母的滑躍起飛。據悉,“風暴”級航母搭能夠乘艦載機滿載起飛,免除空中加油,提升作業效率。當前各國的航母均采用單艦島設計,僅英國新建“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采用了雙艦島設計,“風暴”級航母借鑒了英國航母的雙艦島設計,有利於分散布置指揮系統以提高生存能力和下層甲板空間布置的靈活性,且能改善甲板風以利於艦載機作業。一般來說,前艦島用於艦艇操縱,後艦島用於飛行作業指揮。采用雙艦島後,更有利於電子設備布置,減少電磁幹擾。

自2000年普京就任總統以來,俄羅斯一直表現出重振大國雄風的決心。鑒於航母能夠在大洋上充分顯示大國軍事存在,並對爭議地區具有強烈的戰略威懾作用,俄國內對發展航母呼聲很高。朝野普遍認為,只有發展航母,才能重返大洋,進而真正恢複世界大國地位。

俄羅斯有著新一代航母夢,但俄羅斯超級航母的築夢之旅卻非朝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466

山西“焦炭航母”巨虧8.3億 寒冬中焦化業產能整合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4-02/995381.html

一個數據或可佐證焦化行業受到的上下遊擠壓:2015年與2008年的價格水平相比,主焦煤下降72%,鋼材下降50%,而焦炭下降了73%。焦化行業如今面臨全行業虧損。“生產越多,虧損越多”吳勇說。

Pbu246365_19.thumb_head

導讀

雖然焦化行業形勢不好,但既然選擇這個行業,就只能堅持下去。產能小的企業生存下去的唯一選擇必須擴大產能,越大越好。為了擴充產能指標,小企業開始收購焦化企業。但隨著焦化行業形勢的持續惡化,作為山西焦化兼並重組主體,也有企業在陸續退出。

 

撥打山西省焦化行業協會的辦公電話,電話那頭卻傳來“您所撥打的電話未繳電話費停機”的回音。

這曾是山西省一家“明星協會”,一度由副省級幹部擔任會長,現在卻難覓蹤跡。其官方網站公布的辦公地址,如今已人去樓空,連物業公司也不知道它們搬去了哪里。官網上關於協會最新的一條信息,還停留在2011年9月。

“焦化協會已經停擺了”,一名曾經的協會工作人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協會經費主要靠會員會費,這幾年山西焦化行業虧損嚴重,會員會費繳不上,協會也不好意思要”,一名協會會員企業工作人員說。

山西焦化協會的現狀是山西省焦化行業形勢的縮影。把煉焦煤加工成焦炭,再銷售給鋼鐵企業,同時生產甲醛、煤焦油等化工品,是焦化行業的生產鏈條。

這個煤-焦-鋼產業鏈的中間環節,在市場下行時,往往因為“兩頭受氣”喪失話語權。“采購原料時,煤礦說漲100塊錢就得漲100塊,給鋼廠供貨時卻提不起價,我們一噸碳要600塊,人家就給570塊。”山西省焦炭集團工作人員吳勇(化名)說。

山西省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山西省焦炭工業主營業務收入776.9億元,同比下降24.7%,遠高於煤炭行業15.7%的跌幅。

隨著鋼鐵企業自身配套焦化廠越來越多,有的年產量可達三百萬噸以上,獨立焦化企業生存日益艱難。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得的數據顯示,山西省作為中國焦炭產量第一大省,今年1-2月份完成焦炭產量1145.4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17.2%,同比下降15.7%,高出全國降幅5.3個百分點。

全行業虧損

“1995年到1997年,山西焦炭行業出現了投資熱潮,整個行業產量開始供過於求,市場出現惡性競爭,焦炭價格一壓再壓。”吳勇介紹說。

為了避免市場失靈,山西省政府在2002年出資成立了山焦焦炭,這是原34戶省屬國有骨幹企業之一。這艘“焦炭航母”還承擔了部分政府管理職能,比如代征焦炭管理費,安排鐵路、公路運輸計劃等。

連年虧損下,山焦焦炭的生產基地如今已被同屬山西焦煤集團的山西焦化集團托管。

3月29日,山西焦化發布2015年年報,這家全國焦化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山西省焦化行業的“領頭羊”2015年巨虧8.3億元,同比利潤下降4299.89%。

山西省另一家焦化行業上市公司,美錦能源公布的2015年年度業績預告公告顯示,其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虧損2.8億-3.3億元。

擁有焦炭、鋼鐵兩個板塊的*ST安泰2015年度終於扭虧為盈,其3月5日發布的2015年年報顯示,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3.70億元,同比減少29.40%,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0.38億元。

山西焦化在年報中分析,行業總體產能過剩問題依然突出,下遊需求增長率趨緩,裝置開工率不足,多數產品價格持續低迷,焦化企業經營壓力巨大。2016年全國焦化行業形勢將更加嚴峻,焦炭產量下降幅度還將加大,預測退出產量在3000萬-4000萬噸之間,總產量為4.1億-4.2億噸,同比降幅在6.7%-8.9%之間。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後,焦化行業成為山西省煤炭行業中第一個虧損的子行業。山西省焦炭行業協會曾試圖“力挽狂瀾”。協會組織會員企業開始限產,並逆勢提價。比如將焦炭銷售指導價從2010年1月份的每噸1850元提升至4月份每噸2000元,同時將限產幅度增至了60%。

然而現在看來,在焦化下行大潮中,焦化協會的努力付之東流。山西省經信委能源處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開始,山西省產能利用率仍不足60%。只不過,開工不足的原因已從主動限產變為被動減產以減少虧損。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3月上旬焦炭價格,二級冶金焦價格報585.5元/噸,山西省二級冶金焦價格約為520元/噸左右。同2010年做比,焦炭價格跌幅可謂慘烈。

“焦炭行業已經成本倒掛”,吳勇說,“企業生產一噸焦炭要虧損200至300元。一噸焦煤價格將近600元,但焦炭每噸才520多塊,而且1噸焦煤只能煉出0.6至0.7噸焦炭”。也就是說,焦化行業的產品價格已經低於原材料價格。

焦化行業如今面臨全行業虧損。“生產越多,虧損越多”,吳勇說,“但焦化企業又不能不生產,因為只要停火,煉焦爐就報廢了”。

這種情況下,焦化企業只有延長煉焦時間,以前10個小時可以煉出一爐焦炭,現在延長到20個小時、30個小時,甚至有企業已經悶爐保溫。

作為曾經的“焦炭航母”,山焦焦炭同樣長期虧損。今年1月,山焦焦炭集團公司緊急籌集了500萬元借給生產基地,用於買煤和支付鐵路運費。而同月的一次會議決定,山焦焦炭還要籌措1000萬資金,應對當月的水、電、工資等費用。

焦炭曾是山西省的重要出口產品,最高時出口價曾達到400美元每噸,由於國外也紛紛建起了焦化廠,現在出口價格每噸價格只有八九百元人民幣。

焦化行業的“捉襟見肘”,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在產業鏈中“兩頭受氣”。知情人士告訴記者,近年來,山焦焦炭向山西焦煤集團購買煉焦煤,已拖欠了十幾億的煤款。2013年,山西省政府索性決定由山西焦煤集團重組山焦焦炭,後者成為前者的全資子公司。

焦炭主要供給鋼鐵企業,但很多鋼鐵企業已經組建了焦化廠,比如太原鋼鐵的焦化廠采用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炭化設備,煉出的焦炭強度高、含硫量低。

一個數據或可佐證焦化行業受到的上下遊擠壓:2015年與2008年的價格水平相比,主焦煤下降72%,鋼材下降50%,而焦炭下降了73%。

欣慰的是,由於春節後鋼材價格上漲,焦炭價格也有小幅提升。山西省經信委能源處預測,隨著鋼廠開工率回升,上中下遊庫存較低,二季度焦炭剛性需求環比有望持續好轉。

但山焦焦炭總工程師田波認為,全國每年近4億噸焦炭用於冶金,但下遊鋼鐵今年也在減產。未來5年,鋼鐵企業都將按照每年3%的速度減產,直到粗鋼產量由8.3億噸降到7億噸左右才能穩住。這意味著每年將減少6000萬-7000萬噸焦炭需求。

產能越控越過剩

最多時,山西焦化協會的會員企業有254家,其官網目前公布的數字是177家,但有數據顯示,目前山西省焦化企業只剩下73家。

多年虧損的經營形勢下,大量企業退出了以民營企業為主的山西焦化行業。公開報道稱,山西焦化行業用10年時間,淘汰了9000萬噸落後產能。

但“十二五”期末,全國焦炭產能並沒有減少,反而增多了。中宇資訊分析師曹家斌認為,因為在淘汰落後產能的同時,國內仍不斷有新增產能出現,這就導致了焦炭產能越調控越過剩的局面。他認為,2016年之後國內新增焦化裝置將明顯減少,焦化企業產能有望實現下降。

山西省淘汰落後產能、推動焦化行業更新換代的力度在全國領先,目前山西省炭化室高度為4.3米以下的機焦爐產能已經全部關停,生產企業的平均年產能超過200萬噸。

由於產能嚴重過剩,山西省焦化企業發展的基本規則之一是產能置換,即建設新項目必須以淘汰落後產能為代價得到相應產能指標。

山西省忻州市一家焦化企業的負責人高城(化名)最近一直在尋找收購對象。“只要產能指標和排汙許可都沒到期,企業是否停產沒有關系。”他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雖然現在形勢不好,但既然選擇這個行業,就只能堅持下去。產能小的企業肯定沒法生存了,必須擴大產能,越大越好”,高城說,他收購焦化企業目的就是為了擴充產能指標,“以後恐怕要年產能達到300萬噸才能生存下去”。

早在2013年,山西省政府發布《關於化解鋼鐵焦化水泥電解鋁行業產能過剩矛盾實施意見》,要求各級投資主管部門不得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對鋼鐵、焦化、水泥、電解鋁行業新增產能項目予以核準(備案或開展前期工作)。

《實施意見》嚴格規定,要求繼續堅持產能市場交易、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原則,嚴禁以任何形式、任何名義新增焦化產能,並堅決淘汰不符合產業政策和行業準入條件的焦化裝置,堅決查處未經產能置換、新增產能違規建設的焦化項目。爭取在2013-2017年,淘汰焦化落後產能1800萬噸。

實際上,在此之前10年,山西省焦化行業都處於產能零增長態勢。2004年,山西省政府把焦炭行業列入嚴格治理環境汙染、制止盲目投資、提升產業水平的重點行業。成立了以時任省長張寶順任組長的“山西省焦化行業專項清理整頓工作領導組”。在清理整頓期間,所有新建焦化項目的審批均由省政府常務會議決策,原則上不再批準新的焦炭生產項目。

“山西省焦化行業投資的高峰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當時的主流設備是4.3米高的煉焦爐,這種爐型的平均壽命是20年左右,這兩年已進入集中淘汰期。”高城說。

在嚴禁新增產能的前提下,焦化企業轉型升級、擴大規模的唯一途徑,就是收購退出企業的產能指標。2015年5月20日,山西省焦化產能置換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啟動運行,用於發布山西省焦化企業焦化產能收購信息及出讓信息。但到目前為止,只有4家企業在平臺發布了供求信息。

指標買賣的蕭條從價格也可見一斑,“現在出讓企業的要價一般為50元/噸,以前曾達到過150元/噸”,高城說。

2014年12月,山西省發布了《關於下達全省焦化兼並重組主體及所屬企業名單(第一批)的通知》,由133家所屬企業組合成67家主體企業,鋼鐵配套企業由17家所屬企業組合成14家主體企業。

高城的企業就在這67家主體之中,“有了這個身份,可以一段時間內不會被踢出局,而且只要置換來了產能指標,可以在山西全省範圍內建廠”,他說。

但隨著焦化行業形勢的持續惡化,即使這67家重組主體中,也有企業在陸續退出。

例如襄汾縣宏源煤焦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宏源煤焦),原有60萬噸產能,曾分兩批置換了三家焦化廠共130萬噸產能。

然而又不到一年,宏源煤焦就申請終止了這個130萬噸/年新項目的前期工作,理由是“經營不善以及市場因素等影響”。

3月15日,山西陽光焦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陽光集團”)在山西省經信委網站掛牌出讓60萬噸焦化產能。記者未能聯系到陽光集團負責人了解其為何出讓上述產能。

陽光集團是山西省焦化行業整合的重要主體。其曾投資十多億元兼並重組了三家焦化廠,焦炭年產能達到500萬噸,連續多年穩居山西民營繳稅企業第一。

轉型:從“焦”到“化”

運城市一家民營焦化企業老板王德清(化名)並不看衰這個行業,“雖然現在是煤炭行業的低谷期,但焦化是國家的基礎工業,產能過剩並不代表不需要這個行業”。

“很多焦化企業的問題出在前期投資太大,現在煤炭價格斷崖式下跌,使得企業資金鏈出了問題。”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但在下行趨勢下,籌建一座新廠的成本也相應降低,“同兩三年前相比,大約降低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他說,“焦化企業最大的問題是資金,煉焦爐環保不達標,民營企業沒錢升級換代,只能選擇退出”。

“現在靠銷售焦炭肯定是賺不到錢,但煤焦油、粗苯、煤氣等產品卻有盈利,而且銷路很好。”他說。其仍在滿負荷生產的60萬噸產能,每年化工產品的收入近億元,每噸盈利約100元。

*ST安泰的年報數據也驗證了這一點,2015年,*ST安泰焦炭產品的毛利率為3.91%,同比下降了3.09%,但焦化副產品的毛利率則同比增長4.87%,達到12.24%。

去年7月,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在山西省科技創新推進大會上講到,要通過科技創新實現以焦為主向焦化並舉、以化為主的轉變。

“我省現有焦化產能開工率如能達到全國的平均水平,年可產生焦爐煤氣200億立方米,煤焦油350萬噸,焦化苯90萬噸。通過對焦爐煤氣資源進行整合,延長產業鏈條,生產合成油和合成天然氣,比煤制油、煤制天然氣投資少、效益好、市場競爭力強。”他說。

王儒林還提出要徹底改變獨立焦化廠只能依靠鋼鐵企業的被動局面。“要大力支持研發利用現有焦化裝置,將煤首先熱解,提取焦油和煤氣,生成的半焦氣化用於化工品合成。”他說。

山西省正在尋找焦化行業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的新路徑。2015年,山西太原開始試點推進生產70萬噸民用焦,售價為670元/噸,但政府每噸民用焦補助500元後,居民的購買價格只需要每噸170元。2016年,太原民用焦的試點範圍將進一步擴大,用量可能超過200萬噸。

中國煉焦行業協會會長崔丕江介紹,化解產能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在中小城市推廣多元化分布式能源供給。比如,焦化企業生產的氣化天然氣,若具備條件可以直接進入城市管網。

這樣的試驗已在河北省邯鄲市進行,當地一家焦化廠與城市煤氣公司合作,將焦爐煤氣生產的氣化天然氣直接接入城市煤氣公司的管網,既補充了天然氣供給的需求缺口,也有效利用了焦化企業資源,更減少了環境汙染。

實現由焦到化的轉型需要延長焦化企業的產業鏈,比如利用焦化廠剩余煤氣生產天然氣,就需要新增甲烷化合成、天然氣壓縮、膜分離等裝置。正因此,山西省在推動焦化行業產業園區化發展,其目標打造4個1000萬噸級的焦化園區(或集中區),除了己通過行業準入的熱回收焦爐企業和氣源、熱源企業,獨立焦化企業數量要減少到40戶左右。

  • 21世紀經濟報道
  • 姚祥雲
  • 王峰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212

美國“最貴航母”即將服役,或部署亞太?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6979

福特號航母先進技術示意圖(視覺中國/圖)

130億美元是個什麽概念?可建造3艘現役的尼米茲級航母,可購買4艘最新型的阿利伯克級的驅逐艦,相當於毛里求斯、納米比亞、老撾等國的GDP。然而這個天文數字只是美國新一代航母首艦“傑拉德·R·福特”號(CVN-78)的造價。經過將近30年的準備,新一代核動力航母“福特”號將於7月進行海試,並將在9月交付海軍。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4月7日消息,美國海軍軍備采購助理肖恩•斯塔克利在呈遞給美國參議院的報告中透露,截至今年3月,2009年開始建造的“福特”號航母已完工97%,並將於今年9月加入美國海軍艦隊。德國全球新聞網4月8日稱,“福特”號是史上最強的核動力航母,它的入役將意味著美國進入“新航母時代”,美國海軍的力量將再次提升。

采用多種高新技術,作戰效能倍增

根據相關資料,福特號長約340米,寬為41米,排水量10萬噸,這些指標與尼米茲級相差無幾。從相關圖片來看,它的飛行甲板與尼米茲級也大同小異,但福特號的艦載機出動率、全壽命周期故障率、全艦電力容量等許多關鍵性指標比尼米茲級均有較大提高。福特號是一艘根據新世紀作戰環境而設計的超級航母,采用了電磁彈射器、先進阻攔裝置、新型核反應堆、雙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先進武器升降機、新型在航補給系統等13項史無前例的高新技術,打擊能力提升至少1倍。

“福特”號最引人註目的地方,便是其4具電磁彈射器。電磁彈射器與蒸汽彈射器相比是一個革命性的進步,艦內將有更多空間可供利用,如無人機控制室,彈藥室等等。艦載機的出動效率是評價一艘航母強大與否的根本標準。依靠電磁彈射裝置,福特號航母能彈射輕則一兩噸,總則二三十噸的飛機,艦載機出動能力將至少提高15%。除了日出動率的提高,福特號還配合各種精確制導彈藥使用,如JDAM、JSOW等。據美國海軍評估,一艘搭載75架艦載機的"尼米茲"級航母,在3天的作戰時間內,每天打擊的目標數是248個。而搭載同等數量艦載機的"福特"號航母,其打擊的目標數將達2000個以上。另外,福特號采用全新研制的新型核反應堆。功率較尼米茲級增加25%以上,其供電能力高達20萬千瓦,是尼米茲級(64000千瓦)的三倍,能充分供給電磁彈射器所需的巨大電力。加上具備隱身性能的F-35C閃電II戰機和無人戰機的配備,福特號航母在未來海空作戰中作戰效能將會大幅度地增強。

此外,福特號航母還配備有新型的C4ISR系統、網絡戰系統、聯合精確進近著艦系統以及信息柵格化等關鍵技術,其裝備的激光武器、電磁軌道炮等新型武器不僅可以接受本機的控制,還可以在線接受其它授權用戶的控制,實現全數字化作戰系統管理。

當地時間2013年11月9日,美國紐波特紐斯,美軍最新一艘超級航空母艦“傑拉爾德·福特”號在弗吉尼亞州紐波特紐斯亨廷頓英戈爾斯公司造船廠舉行正式命名儀式,標誌著這艘航母下水投入使用。(視覺中國/圖)

未來美軍再建福特級航母或部署亞太

近幾年來,包括一些美國官員在內的人士大談"航母過時"。新美國安全中心防禦戰略和評估項目主任、高級研究員傑瑞·亨德里克斯在一篇評論中指出,美國海軍的長期航母計劃應做出改變。他表示,美國海軍今天在航母上的決策將會影響未來數十年美國海軍實力。中俄的“航母殺手”造價只有1000萬美元至2000萬美元,卻能從距離沿岸900英里的位置發射,並擊中造價數百億美元的航母。即使"航母無用論"甚囂塵上,美國政府卻以行動表達了自己對航母的真實態度。美國是目前唯一擁有大型核動力航母編隊的國家,未來福特級將逐漸取代尼米茲級成為美軍主力航母。“福特”號為“福特”級航母首艦,美軍計劃建造3艘。同級第二艘“約翰・肯尼迪”號(CVN79)的建造目前已經完成18%,預定2020年下水;第三艘“企業”號(CVN80)定於2018年開始建造。此前國內軍事專家尹卓認為美國海軍排出了這一時間表示是為了爭取國會批準下5年813億美元的軍費預算,從而建造38艘戰艦,包括新潛艇來取代過時的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潛艇,9艘弗傑尼亞級的攻擊潛艇,10艘阿利伯克級的驅逐艦和其他水面艦只。據悉,美國國會通過的美國海軍下一個五年的軍費預案中,戰艦一項預算總額為813億美元,預計建造戰艦38艘。在報告中,斯塔克利寫道,當前的目標是使美國海軍在2021年前擁有308艘戰艦。

隨著美國重返亞太的戰略轉移,未來幾年美軍在太平洋地區的艦艇數量,將從其占海軍艦艇總數的52%增加至60%,使美國在亞太的航母數量達到6艘。海軍學術研究所軍事專家張軍社認為,從目前情況來看,“福特”號或被部署到亞太地區。“美國海外部署的地區一個是中東,一個是西太平洋地區,而現在亞太地區是美國海外部署的重點,所以‘福特’號應該會部署到這里。”

如果“福特”號航母如願正式服役,由其為首組建的戰鬥群將是未來美國海空網絡戰的一個中心節點,它不僅集合有航母本身及編隊整個系列的高新技術和武器裝備,而且還將與美軍建設中的空、天、陸軍的其他高新技術、武器裝備實現有機“鏈接”,進而打造更強的戰略預警體系和作戰網絡體系,各軍事國采取何種應對措施將會備受關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212

馬雲的雙航母“棋局”: 圖謀購物及購物外的生活

最近阿里巴巴有兩個大動作:一是6月15日,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發出內部信,宣布成立“阿里巴巴大文娛版塊”,囊括的業務有阿里影業、合一集團(優酷土豆)、阿里音樂、阿里體育、UC、阿里遊戲、阿里文學、數字娛樂事業部,俞永福出任大文娛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另一個則是7月5日阿里移動正式宣布收購豌豆莢,王俊煜及其團隊加入阿里移動事業群,向俞永福匯報。

相近的宣布時間,重合的故事主角,內里自然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

對於像阿里和騰訊這樣體量的企業,雙方爭的不是今天的一城一池,而是長遠的戰略布局。在這兩張巨網里,雙方防禦為主、兼顧進攻的謀略一直未變。除了守住各自的優勢板塊,騰訊一直覬覦切入阿里的電商腹地,比如投資京東,發展支付;而阿里也在積極以電商業務積累的資源,比如資金和大數據為根基,建立起自己在電商購物領域之外的其他生活領域板塊,比如文娛板塊。

大文娛板塊的成立,讓此前阿里在文化娛樂領域內一系列讓人眼花繚亂的收購布局水落石出——原來馬雲下了盤這麽大的棋,就是為了讓阿里在電商這一航空母艦之外,再建一艘新航母,滿足人們購物以外的生活需求。在阿里巴巴大文娛板塊這一新航母之上,已經擁有了UC、優酷土豆、阿里音樂、阿里影業等獨立品牌的小型飛船。而豌豆莢的並入,則是為阿里的大文娛航空母艦,拼上了其中一塊短板,與PP助手、淘寶手機助手等應用分發平臺一起,讓阿里的應用分發和內容分發能力,跟依托應用寶的騰訊也有了互掰腕子的能力。

至此,通過一系列投資整合,阿里明晰了它從以電商為中心,一步步升級到以購物和購物以外的生活為雙中心的邏輯,也在自己的城池之外,建立起了阻礙騰訊切入的護城河。同時,除了目前已經清晰的電商和大文娛雙航母以外,包括被摩根史丹利估值390億美元的阿里雲在內的雲計算,以及菜鳥等等,應該也將是阿里未來系列的航母編隊之一。

大文娛:棋在電商之外

在阿里“大文娛”宣布成立的前一天,馬雲在杭州總部舉行2016年阿里巴巴投資者日大會時拿出了他的“履帶理論”:阿里巴巴會讓旗下的業務和公司輪流領跑,像履帶一樣輪流扛鼎。首先是B2B三年,然後是淘寶三年,天貓三年,支付寶三年,阿里雲三年,菜鳥三年……阿里雲在2009年開始布局,預計在2019年會有大的爆發。

那麽阿里雲之後,阿里的下一個爆發點是什麽?顯然是大文娛板塊。“10年後,中國人最缺什麽?Double H!健康(Health)和快樂(Happiness)!”,馬雲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過這兩個H,基於數據技術的健康和數字娛樂業務是阿里未來十年最重要的戰略布局之一。實際上,在此前許多人看不懂的阿里投資和並購邏輯中,有一條主要線索正是針對“快樂”的一極,通過收購整合和自我變革,進行內容和渠道的雙向布局,建造大文娛板塊這一滿足用戶購物之外生活需求的航空母艦。

近年來,國內正處於經濟消費轉型的時期,在基本的衣食住行得到普遍滿足後,大眾對生活中精神需求的滿足有了更高的要求。文化娛樂方面的巨大消費需求已經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也催生了兩個巨大的產業機會,一是文化娛樂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善,比如迪斯尼在上海開張,環球影城在北京落地。還有一種則是文化娛樂領域的“互聯網+”,即如何實現文化娛樂產品與移動互聯網技術進行有效的結合,直播與網紅的火爆就在此列。

整個文化娛樂產業處在了一個歷史的新風口上,而產業風口從來不會有巨頭缺席。最近兩年,從傳統巨頭萬達、恒大、複興,到互聯網巨頭阿里、騰訊,紛紛在文化娛樂領域落子,經歷過幾波互聯網風口洗禮,巨頭的嗅覺要更加靈敏,更具狼性。

互聯網巨頭方面,騰訊以IP為核心部署泛娛樂戰略,將對內容業務的投資放在各項戰略首位,以微信、手Q做渠道,通過自營+合作輸出內容。騰訊的內容業務包括OMG(網絡媒體事業群)的門戶新聞、網絡視頻業務,SNG(社交網絡事業群)的QQ音樂業務,IEG(互動娛樂事業群)的遊戲、文學、動漫和影視業務。

與騰訊的內容矩陣相比,阿里大文娛板塊囊括的業務有阿里影業、合一集團(優酷土豆)、阿里音樂、阿里體育、UC、阿里遊戲、阿里文學、數字娛樂事業部。阿里將集團內生的文娛業務與投資收購的非電商資產合理地歸納進一個矩陣,最終形成了一個結合內容生產、多屏分發和內容變現的大文娛平臺,並有望在投資與整合經驗豐富的俞永福的帶領下,實現成功整合。

在內容方面,隨著阿里影業、阿里音樂、阿里體育、阿里文學、阿里遊戲先後組建和成立,阿里已經完成了文化娛樂內容的全產業鏈布局。在渠道方面,阿里大文娛板塊主要依靠UC和優酷土豆。兩者都是優質的渠道資產,UC瀏覽器在全球擁有超過4億的月度活躍用戶,並初步完成了個性化新媒體平臺升級,UC頭條日均曝光量超60億次;而新近完成私有化的優酷土豆,在PC端擁有3.44億月活躍用戶,在移動端擁有1.67億月度活躍用戶,在今年3月,用戶在優酷土豆app的停留時間合計超過了29億個小時。

顯然,以大文娛板塊為核心,阿里已經擁有了從購物向購物外的生活升級,在騰訊的傳統優勢領域進行反制的能力。

文娛航母再添“飛船”

事實上,這也是為何一直堅持不賣的豌豆莢最終和阿里巴巴走到一起的原因。“在行業發展趨勢下,移動應用商店更應該和其它文化娛樂產品一起形成產品矩陣化,同時需要真正大數據。這些是豌豆莢升級發展的方向,這也是豌豆莢選擇阿里的原因之一。”豌豆莢聯合創始人王俊煜說。而對於阿里來說,對比騰訊以微信、應用寶作為核心的強勢內容渠道,阿里大文娛板塊在渠道方面還需要變得更強。

豌豆莢是深耕市場超過6年的應用分發平臺,不僅擁有全景式應用數據庫和精品應用發掘能力,它獨特的“小清新”的格調和深入的移動用戶挖掘能力,一直讓豌豆莢在行業中顯得與眾不同。據豌豆莢公布數據,其累計安裝量已經超過5億,同UC和優酷一樣,都是移動互聯網入口級產品。

此外,豌豆莢的加入能夠強化由PP助手、淘寶手機助手等其他分發平臺組成的移動分發陣營。據比達咨詢發布的《2016 年第一季度中國第三方應用商店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市場份額排名前五的是百度、騰訊、360、豌豆莢和 PP 助手。隨著豌豆莢的並入,旗下已經擁有PP助手的阿里移動在應用分發領域有望實現超車。

更為重要的是,應用分發行業正在迎來新的變局——第三方應用商店僅做應用分發已遠遠不夠,已經到了必須向內容分發升級的行業節點。此前,蘋果就一直在試圖將其應用商店從應用分發向內容分發升級,而在國內的應用商店中,豌豆莢的風格與蘋果相近。

堅持每周推薦優質App的豌豆莢設計獎,是國內唯一可類比蘋果商店編輯推薦的應用內容服務。而且豌豆莢是最早想到以手機助手為切入點,進入內容分發和第三方內容分享的國內公司,這點也與蘋果應用商店和內容服務的路徑契合。擁有強大內容服務的蘋果一直致力於由編輯團隊為用戶挑選出計算機算法無法勝任的、傳播性的強的原創內容。除了應用、音樂和圖書,蘋果於2015年推出了新聞應用,切入信息流產品。豌豆莢也早就察覺到用戶對APP的直接搜索需求正在逐漸轉變為對內容的需求,因此在旗下的應用分發業務處在盈利狀態的情況下,2014年1月豌豆莢推出了移動內容搜索業務,後又推出了“像刷朋友圈一樣刷應用”的信息流產品“一覽”,人肉推薦短視頻的產品“開眼”及遊戲資訊產品“遊戲小報”。這些,都證明了豌豆莢具備做內容選擇與分發的能力。

這些,都與阿里大文娛板塊的需求不謀而合。因此阿里移動收購豌豆莢更深一層的意義,就是寄望於它能夠加強阿里大文娛板塊的內容分發能力。另一方面,並入阿里之後的豌豆莢,在阿里大數據能力的驅動下,也有希望在內容分發這一未來發展方向上走得更遠,實現更加更加個性化和精準的應用內容分發,成為阿里大文娛航母上又一艘起飛的飛船。

阿里巴巴大文娛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俞永福一語概括了阿里對豌豆莢的收購,“這不是一場基於財務的收購,確切的講,這是一場雙方基於對未來戰略方向共識上的合體。大家都過了數錢過日子的時候,現在已經到了為未來而激動的時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197

中國將在南海搞個大工程,它的作用比航母大

中核集團官方微信在7月14日摘選的一條消息稱,中國科技人正在撐起中國作為全球大國脊梁。隨著中國海上民用核動力技術成熟,中國正在全力建造海上核動力平臺及破冰船。

消息稱,中國首艘海洋核動力平臺即將在中船重工集團旗下渤船重工進行總裝建造,而中船重工未來將批量建造近20座海洋核動力平臺。

中國海洋核動力平臺效果圖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許哲達曾於1月27日表示,中國的海上浮動核電站(即海洋核動力平臺)正在規劃中。中國致力於建設海洋強國,所以海洋資源一定要充分地挖掘利用。

海洋核動力平臺是海上移動式小型核電站,是小型核反應堆與船舶工程的有機結合,可為海洋石油開采和偏遠島嶼提供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給,也可用於大功率船舶和海水淡化領域。

核動力是利用可控核反應來獲取能量而得到動力。這種動力強大而持久,使得目前可供開發利用的其他動力在其面前都黯然失色。

消息稱,海洋核動力平臺將為中國南沙島礁提供能源保障及淡水保障。長期以來,由於電力供應問題,南沙島礁駐島官兵淡水供應得不到保障,只能通過小船往島嶼上送桶裝水。

消息稱,海洋核動力平臺的建造將支撐起中國對南海地區進行實際控制、商業開發的能力。未來,得益於南海電力和能源系統建設力度加強,中國將加快南海地區的商業開發。

官方資料顯示,海洋核動力平臺屬國內首創,平臺技術可填補中國在民用核動力船舶領域的技術空白,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對中國開發利用新能源和全球能源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

消息稱,海洋核動力平臺實現批量建設後,預計每座海洋核動力平臺的投資約為20億元。20座海洋核動力平臺總造價大約為400億元,比打造一個航母艦隊造價便宜。而《中國證券報》在年初引述中國中船重工七一九所副總工程師朱涵超的話說,中船重工的海洋核動力平臺示範工程建設投資約為30億元。

國家能源海洋核動力平臺技術研發中心是國內首個國家級海洋核動力平臺技術研發機構。該研發中心由位於湖北的中船重工七一九研究所發起,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中科華核電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海油研究總院等單位共同組建。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為中核集團旗下單位。

據《中國能源報》報道,在2015年5月的第三屆能源論壇上,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多用途模塊化小堆總設計師宋丹戎透露,用於海上石油開采方案的浮動式核電站ACP100S已完成總體方案設計,其設計、試驗、關鍵設備研制等環節均已貫通,可很快具備工程應用條件。

而中船重工在今年1月份公布的一則消息顯示,該公司申報的國家能源重大科技創新工程海洋核動力平臺示範工程項目已經得到國家發改委的同意,這將為實現中國海洋核動力平臺零的突破奠定基礎。

國家發改委在複函中同意中船重工設立海洋核動力平臺示範工程項目時表示,根據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精神和中國海洋經濟發展需要,按照《國家能源科技重大示範工程管理辦法》要求,支持中船重工申報的海洋核動力平臺示範工程項目列為國家能源重大科技創新工程。

第一財經記者在今年早些時候從有關權威渠道獨家獲悉,2月26日在武漢舉行的國家能源海洋核動力平臺示範工程建設相關工作推進會,旨在推進中國海洋核動力平臺的建設。會議表示,要建設一批能夠滿足渤海等海域資源開發需求的海洋核動力平臺。

出席上述國家能源海洋核動力平臺示範工程建設相關工作推進會的一位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中的先進核電科技成果將應用於海洋核動力平臺的建設。

目前,俄羅斯等國家已經擁有多座海洋核動力平臺。《中國海洋報》曾在2014年引述中船重工七一九所所長楊金成的話介紹,從上世紀50年代起,美國、蘇聯、日本、德國等國家就利用其成熟的核動力艦船技術,開展民用核動力船舶的研究,分別建造了多艘核動力商船和核動力破冰船。目前,俄羅斯擬建造8座海上浮動核電站,為其濱海城市的供電、供熱和海水淡化工程等提供能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970

娛樂航母中影將登陸上交所 未來三年欲拍攝上百部國產影片

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20日提交的文件顯示,公司計劃在上交所IPO,規模40.9億元人民幣。這也將成為國內娛樂行業最大IPO。

文件顯示,近三年,中影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56,336.59萬元、596,007.91萬元和729,652.69萬元,歸屬於母公司的凈利潤分別為42,822.05萬元、49,370.82萬元和 86,831.78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的凈利潤分別為34,320.40萬元、38,216.91萬元和 72,452.91萬元。

其中,截至今年一季度公司資產總額為1,367,655.69萬元,較2015年末增長25.57%,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資產為502,586.27萬元,較2015年末增長4.83%;營業收入201,721.23 萬元,同比增長7.84%,實現凈利潤33,076.32萬元,同比增長54.81%。

在談及公司業內競爭優勢時,文件稱,公司擁有的中影電影數字制作基地是亞洲地區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設施最完善的影視制作基地之一,擁有包括世界級規模的5,000平方米攝影棚在內的16座不同規模的攝影棚和頂級攝影照明器材。

文件還提及,未來3年,公司計劃投資拍攝上百部國產影片。公司力爭在未來3年內實現1部影片票房超過8億元,3部影片票房超過5億元,4部影片票房超過3億元,10部影片票房超過1億元,並爭取每年有2至3部影片獲得“五個一工程獎”、“華表獎”、“金雞獎”、“百花獎”等國內外重要電影獎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067

第2艘國產航母已開工?專家稱中國有能力同時造2艘

“中國很快就會成為航母超級大國。”24日,美國《赫芬頓郵報》用這樣的標題描繪中國航母未來的發展藍圖。該報道稱,中國第二艘國產航母已經在上海秘密開工建造。軍事專家曹衛東在接受央視《今日亞洲》采訪時表示,中國的確具備同時建造兩艘航母的能力,不過在短期內投入大量資金去建造龐大的水面作戰部隊未必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

報道稱,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很可能在2016年年底前下水,這意味著現在只擁有一搜航母的中國海軍將很快擁有航母作戰能力。而且中國肯定會繼續生產航母,並最終成為一個航母超級大國。中國第二艘國產航母也在秘密建造當中,地點在上海江南造船廠。

該報道還表示,解放軍第一艘航母是從烏克蘭購入,經過改裝於2012年9月正式入列服役的遼寧艦;而第一艘自制航母001A型可能將於2016年年底下水。美國《紐約時報》稱,001A型航母的建造將使中國人民解放軍距離實現自己的目標更近一步,讓其能夠在遠離北京的地方宣示中國的領土主張,成為能夠展示影響力的大國。

遼寧艦

不過,中國軍方未對相關報道做出回應。但國防部發言人楊宇軍曾於去年12月31日表示,中國海軍正在大連造船廠建造第二艘航母,也就是第一艘自制航母。今年6月中旬時就有消息披露稱,001A型航母已經開始安裝主要組成部分——飛行甲板。

軍事專家曹衛東認為,就中國目前的綜合國力和建造大型艦船的能力而言,中國完全有能力同時建造兩艘航母。大連的造船廠建造過遼寧艦,有一定基礎,首艘國產航母在這里也已經初具輪廓。上海的造船廠也進行了擴建,具備建造大型航母的能力。

《赫芬頓郵報》稱,中國海軍計劃在2025年部署6艘航母,包括2艘核動力航母的規劃並非說大話。目前,中國軍力與美國相比還有不小距離。然而,如果中國國產航母開始正式服役,這種差距將大大縮小。

曹衛東表示,任何國家的經濟和軍事發展都是循序漸進的。航母不是一種單打獨鬥的艦艇,它需要足夠的潛艇、驅逐艦、艦載機等配合作戰,外媒的估計未必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再者,建造核動力航母的技術難度很大,並且還需研制與之配套的新型艦載機和水面艦艇,工程規模巨大,並非易事。

(綜合自人民網、新華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589

國有電影航母正式登陸A股 上海電影攜“最賺錢資產”上市

在資本市場對影視行業熱情似火,借殼、重組絡繹不絕之際,一直引而未發的“航母級”國有電影企業終於集中以IPO的形式正式登陸A股。

8月17日上午9點半,上海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海電影;601595.SH)在上交所鳴鑼上市。上海電影發行價10.19元/股,發行股數9350萬股,開盤即無懸念封於44%漲停板。基於公司的優良業績和所處行業的高關註度,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後市連續漲停幾無懸念。

上海電影董事長任仲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國有電影企業中,上影和中影兩大傳統國有企業的上市,標誌著中國電影產業發展進入一個很重要的轉折,意味著原來的國有傳統電影企業,擺脫了歷史上積澱的許多矛盾和問題,慢慢走出了困境,開始與其他的一些比較活躍的電影企業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進行新一輪的競爭。”任仲倫2003年執掌上海電影以來,加速推動上海電影去行政化和市場化,讓上海電影能夠迅速擺脫歷史包袱、融入市場。

“最賺錢電影資產”打包上市

上海電影的主營業務包括電影發行、院線、影院投資經營、電子票務和影視科技服務,是目前全國最大的集電影發行與電影院線為一體的綜合運營商之一。其涵蓋了除制片以外完整的電影發行放映產業鏈,亦被稱之為電影行業中“最賺錢的板塊”。

任仲倫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上海電影母公司上海電影集團旗下還有電影制作等資產,在電影產業,相比上遊電影制作,下遊發行放映是相對優質、盈利更穩定的產業,也是整個上影集團最優質最賺錢的資產。對於上遊電影制作板塊,上影集團也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今後是否會註入上市公司,要考慮時機,目前沒有具體計劃。”

公開數據顯示,上海電影的全資子公司上海聯和院線是全國最大的電影院線之一,目前擁有超過300家加盟影院,2015年票房超過31億元。截至2015年,上影旗下主打品牌“SFC上影影城”在單銀幕產出和單座位產出兩項核心經營指標上,是行業平均水平的近兩倍。

“近年來中國電影市場的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0%以上,其中絕大部分紅利兌現在了院線端。”上海電影董事長任仲倫在上市儀式現場對記者表示,“由於院線端處於票房分賬的首個環節,擁有強勢的分賬比例、穩定的經營收益和充沛的現金流,因此較之制片業,院線在享受高增長的同時,又體現出了明顯的穩健優勢。”

按照目前電影票房的分賬制度,扣除約9%的電影專項基金和稅費後,“制片+發行”與“院線+影院”的分賬比例通常為43%:57%。與制片方需要獲得至少2.5倍的票房收益才能勉強保本不同,院線端實際上處於優勢地位。

自建+收購持續擴張終端規模

上市當日,上海電影也透露了今後對規模擴張的規劃。公司仍強烈看好院線市場的發展潛力,計劃通過自建和外延式並購兩種方法,加速拓展影院終端規模,提升影響力。

任仲倫預計,行業的高速增長還將持續3年-5年。2017年-2018年,中國可能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票房市場。但由於我國人均銀幕數、人均觀影次數等指標還明顯低於以北美為代表的成熟市場,因此電影行業的“天花板”遠未到來。

國家廣電總局數據顯示,2011年-2015年,全國票房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4%。從趨勢上看,銀幕數增幅整體呈下降趨勢,而票房增幅則持續擡頭。此外,2014年之前,銀幕數增幅超過票房增幅,一度引發業內對後續發展動力的擔憂。但從2014年開始,票房增幅首次超過銀幕增幅,兩者差距於2015年進一步拉大。這意味著中國電影市場還有巨大潛力待挖掘。

“我們的計劃是在未來2年-3年內,自有影院數量過百家,票房總額能夠占全國5%。我們希望運用多樣化的手段,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作用,自建和並購兩條腿走路。”任仲倫表示,院線行業正在迎來整合浪潮,上海電影也會進行戰略布局。招股說明書顯示,上海電影IPO募資規模9.08億元,其中6.8億元用於新建影院項目。在並購方面,上海電影也已經開始了相關動作,並於去年8月以增資形式收購了重慶越界影院投資公司30%股權。後者目前擁有11家影院,84塊銀幕。

市場人士認為,在消費結構持續轉型升級的背景下,當前中國電影票房市場受到觀影需求增長及優秀影片供給擴容的雙向驅動,市場空間依然巨大。

挖掘“電商+影院”O2O 入口價值

除對已有的影院體系不斷擴張外,上海電影也計劃進一步在輕資產、高毛利的發行和在線票務領域重點布局,充分挖掘用戶數據價值,打造“上影生態環”。

招股書顯示,盡管電影放映收入占上海電影的主營業務收入份額最大,但電影發行和網絡票務兩項業務卻增速最快。據介紹,上影發行業務從2012年-2015年,市場份額完成了3%-5%-7%的跳躍,公司的短期目標是10%,並正在通過自主研發的上影雲發行體系迅速向精準化、數據化和互聯網化的方向演變。

上海電影旗下的電子商務網站“天下票倉”於2014年正式上線,已經形成了集在線票務、網上營銷和電子商務服務於一體的、覆蓋全國的綜合性電影市場網絡平臺,是公司在“互聯網+”時代重要的產業延伸。

天下票倉的目標是充分發揮上影垂直一體化的產業鏈優勢,深度整合發行營銷資源,構建出完整的“影院+會員+平臺”業務模型和生態鏈。上海電影總經理張豐向記者表示,在別的在線票務平臺還在燒錢的時候,天下票倉成立兩年就有了非常充足的現金流與豐厚的利潤。

“用戶思維非常重要,未來真正優秀的娛樂公司一定要懂得如何進行用戶管理、用戶數據分析和應用。”任仲倫表示,上影目前擁有的影院和在線票務網站“天下票倉”是天然的O2O入口,將來無論在社群經濟、O2O生態鏈還是其他新興業務上都將發揮重要作用。“我們會努力構建影像內容傳播與體驗的生態互動。”任仲倫說。

目前,電影發行產業已成為消費者占主動權的買方市場,具有規模效應的在線票務平臺擁有最接近真實電影市場的大數據,對上座率、排片有著很強的前瞻指引性。這種基於大數據的線上發行對影院、制片方有著更大價值,是對傳統發行規則的替代與升級。在線票務作為舊發行規則的挑戰者、新發行規則的創造者,是打通電影制、發、放產業一體化道路上無法繞過的一塊重要拼圖,其價值稀缺性日益得到凸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748

第一艘國產航母呼之欲出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9252

曾緯最近國內外媒體大篇幅報道了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的建造情況,網上還流傳著這艘航母“高顏值”的照片,顯示船體裝配已經接近完成,建造工作接近尾聲。以上情況是否屬實?這艘航母離列裝還有多長時間?有沒有時間表?

2016年8月25日,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在介紹國產航母建造進展時說,首艘國產航母的建造進展順利,這艘國產航母“既有外在顏值,更有內在氣質”。

自從2012年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正式服役後,關於我國第二艘、也是第一艘完全自主設計並制造的航空母艦“曝光”的消息從未消停過。日前,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在其網站頭條位置刊登了一篇報道,稱我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建設速度驚人,並且很快就會完工。

我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即將完工。(簡氏防務/圖)

國內專家反應

去年12月,國防部首次官方確認我國第一艘自主研發的航母正在建設之後,社會各方都對這艘國產航母的進展情況非常關切。而在最近的一次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曾公布,新航母的排水量約為5萬噸,采用常規動力裝置,搭載國產殲-15和其他型號艦載機,固定翼飛機采用滑躍起飛方式,艦上將配備滿足任務需要的各型設備。

而最近相關軍事專家也陸續發表了有關國產新航母的專業看法。軍事專家曹衛東在接受央視《今日亞洲》采訪時表示,國產新航母很可能會延續遼寧艦的單艦島設計,而關於外界猜測的國產航母將於2017年下水的傳聞,他則認為服役時間具體還要等艦島最終完成之後才能確定。同時他還指出,航母的艦島究竟是下水前還是下水後裝,應視各個國家情況而定。印度急於讓航母下水之後騰出船塢建造其它艦船,因此在下水後才裝艦島。美國為建造福特級航母,則是先裝艦島,然後舉行下水儀式。中國正在大連建造的國產航母,目前雖然沒有裝艦島,但模塊已經完成,因此可以根據船塢需求,決定下水的時間。 

國外觀察

由於外媒一直密切關註著中國首艘國產航母的建設進程,因此發布的猜測和曝光消息也非常豐富。但是,最近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刊登的消息則讓國產航母即將完工的傳聞坐實。

據報道,空客防務與空間公司在8月11日拍攝到一張大連造船廠的衛星照片。照片捕捉到了一些有關我國國產航母建設的重要細節,其中包括001A型的裝配以及幾艘052D巡航導彈驅逐艦的組建情況。照片顯示,隨著大部分放置於幹船塢附近的組件材料被清空,再加上船頭以及其他外接組件成功裝配之後,國產航空母艦的001A型組裝已經進入尾聲,並且很快就會完工。但同時從照片中可以看到,仍然有少部分重要部件還在等待組裝,這其中包括了甲板前端的升降機。除此之外,盡管連接艦島(superstructure)前後端的組件同樣還沒有進行裝配,但是越來越多放置在建設區域的材料似乎暗示著,航母外部最後一個主要部分的施工將在近期拉開序幕。

除了國產航母建設進程如火如荼外,簡氏防務還稱,大連造船廠還同時進行著三艘052D型巡航導彈驅逐艦的生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229

中國航母將用彈射起飛方式?國防部回應

據國防部網消息,在29日召開的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大校表示,我國航空母艦相關裝備研制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記者:網上出現了加固前起落架的新型殲-15戰機,有猜測稱中國未來的航母將采用彈射起飛方式。請予以證實。

楊宇軍:你提的這個問題,很多軍迷包括一些網民都很關註。據我所知,我國航空母艦相關裝備研制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1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