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平安研究之一,平安與興業(上) 東博老股民

http://xueqiu.com/9528220473/24342256
結論:就現階段來說,銀行股投資價值高於保險股,投資於的保險股的前提是牛市到來,判斷牛市與否的基礎就在於銀行股能否持續上漲。在不考慮大盤進入牛市保險股會瘋的前提下,假如說目前中國平安的市場價格是合理的,那麼興業銀行就是打五折的市場價。

本系列提示:

《中國平安研究》系列,將是個全方位馬拉松式系列,在未來的N年間,將貫穿其中,直至中國平安股價達到200元以上結束。本人在這裡慎重提示各位朋友,本系列結束之際,就是朋友們考慮賣出中國平安之時,也是我在網絡上退休之日。假如不出意外,也是我圓滿完成實驗賬戶第二階段目標之日。

在這裡需要解決的是中國平安初探中的第八個結論:就相對價值短期(一年兩年)看,投資價值低於銀行股;中期(三年五年)看,投機價值高於銀行股;長期(十年二十年)看,保險股投資價值高於銀行股。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也為了大家瞭解一下什麼叫做優秀企業,就選擇一家我所關心的名不見經傳的興業銀行來作為參照物。

而且,非常巧合,中國平安與興業銀行都成立於1988年,中國平安成立於1988年3月,25歲的生日剛剛過去;興業銀行成立於1988年8月,25歲的生日也快要到了。也同時在04年引入外資,同時在07年A股發行上市。

更巧合的是中國平安旗下控股子公司「平安銀行」的前身深發展,也同樣的成立於1987年末,深發展前身為深圳特區6家城市信用社,經有關方面批准通過股份化改造組建而成。1987年5月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同年12月28日正式開業。1988年4月11日,「深發展」股票在特區證券公司掛牌,1991年4月3日深發展在深交所上市交易。

2003年12月,平安集團收購福建亞洲銀行,改名為「平安銀行」,2006年,平安集團收購中國第一家城商行——深圳市商業銀行,收購成功後依然改名為「平安銀行」, 2012年6月,深發展完成對原「平安銀行」的吸收合併,再一次更名為「平安銀行」,如此,平安銀行完成了「蛇吞象」式的三級跳兼併發展歷程。也就是說,目前的平安銀行就相當於上海的浦發銀行收購兼併上海銀行以後的概念。中國平安持有平安銀行股權52.38%,絕對控股,這是一筆非常划算的買賣。

現在我們就來看看這兩家企業25年來高速發展的經營結果吧,見下表:
查看原图
注1:上表中數據來自於2012年報,年均增長數據計算從2003年開始的九年。
注2,總市值來自於2013年6月底收盤價,以A股價格計算的市價總值。

現在我就採用文字來說明一下上表中的數據:

一,總資產
中國平安從2003年至2012年有據可查的九年間,總資產從2060億元發展至28443億元,年均增長33.87%,這是個相當高的發展速度。

興業銀行九年間,總資產從2591億元發展至32510億元,年均增長32.46%。表面上看,這個總資產的年均增長平安高於興業。

但是,在這裡需要說明的是,中國平安的這個總資產數據是合併了深發展與深圳銀行以後的數據。深發展在2003年末總資產1935億元(深發展與中國平安模擬合併總資產為3995億元,高出興業一大截),與興業銀行的2591億元相差不多,假如加上當時深圳銀行總資產,那麼兩者合併的總資產應該與興業差不多了。如今,通過彼此25年的高速發展,中國平安、深發展與深圳銀行三者合併以後的總資產也低於興業銀行一家。我個人認為屬於優秀企業的興業銀行的發展速度可見一斑。

二,股東權益
中國平安從2003年至2012年有據可查的九年間,股東權益從149億元增長至1596億元,年均增長30.16%,其中,累計實現淨利潤1005億元,累計分紅257億元,累計募集資金837億元。

興業銀行九年間,股東權益從61億元增長至1696億元,年均增長44.78%,其中累計實現淨利潤1215億元,累計分紅211億元,累計募集資金596億元。

從歷年股東權益的增長來看,興業銀行高於中國平安不少。就長期投資來說,股東權益的增長也是實實在在的投資回報之一,所以,就原始股東來說,投資於興業的回報率高於投資於平安。

三,內涵價值
由於中國平安屬於保險業,就不得不說這個內涵價值(請參考《中國平安初探之六,內涵價值》),中國平安從2003年至2012年有據可查的九年間,內涵價值從191億元增長至2859億元,年均增長35.09%。

由於銀行業沒有內涵價值一說,所以就只能採用興業的股東權益來替代內涵價值進行對比,興業銀行九年間,股東權益從61億元增長至1696億元,年均增長44.78%。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見,就算是從內涵價值的角度來看,興業歷年來的年均增長還是高於中國平安。

四,實現淨利潤
中國平安從2003年至2012年的九年間,淨利潤從21.06億元增長至200.5億元,年均增長28.45%。
興業銀行九年間,淨利潤從14.34億元增長至347.18億元,年均增長42.49%。
從淨利潤的角度來看,興業銀行的增長速度遠高於中國平安集團,在這九年間,是利潤增長24倍與利潤增長9.5倍的區別。

從這兩家同樣成立25年的歷史來看,通過25年的高速發展,2012年,中國平安與深發展這兩家老牌企業合併以後的淨利潤也只有267.50億元,遠低於名不見經傳興業銀行一家347.18億元淨利潤。其實,這就是優秀企業與非優秀企業之間的根本性區別。

當然,你也可以那樣認為,高速增長的企業不是優秀企業,這是個見仁見智的概念,沒辦法統一。

五,平均期末ROE
2003年以來,按每年年末全麵攤薄計算淨資產收益率(ROE=淨利潤/年末淨資產),然後把這九年間的10個ROE指標進行算術平均,得出平均期末ROE指標,計算結果顯示,中國平安平均ROE為12.35%,興業銀行為21.42%,興業銀行高於中國平安73%。

對於投資來說,企業的ROE指標,也是實實在在投資回報的一個重要指標。

六,平均期末內涵價值ROE
由於平安屬於保險業,保險業有個特殊指標,即內涵價值,相當於一般企業的清算評估價值。2003年以來,按每年年末全麵攤薄計算內涵價值收益率(內涵ROE=淨利潤/年末內涵價值),然後把這九年間的10個內涵價值ROE指標進行算術平均,得出平均期末內涵價值ROE指標,計算結果顯示,中國平安平均內涵價值ROE為7.75%,興業銀行只能參照淨資產計算ROE為21.42%,興業銀行高於中國平安176%。

這個指標的計算意義在於,在過去的九年間,假如你以內涵價值或淨資產為買入標準,投資於平安的實際年回報為7.75%,投資於興業的回報為21.42%,這是個相當大的差距。當然,這裡的計算並不嚴謹,從嚴謹的角度來說,投資回報率應該計算期初ROE,因為期初ROE才是真正的投資回報率。在這裡,我為了偷懶,所以就採用了比較方便的期末ROE計算回報率。

毛估估期初ROE轉換公式:期初ROE=期末ROE/(1-期末ROE)。

七,市價總值
按2013年6月底A股收盤價,平安的總市值按A股價格計算,平安市值2752億元,興業市值1876億元。

在這裡,我們就可以看見,在2012年末,興業的淨利潤是平安的1.73倍,但市值卻只有平安的0.68倍。其實,這就是市場偏見導致的結果,市場認為,在不遠的將來,銀行將遭遇滅頂之災,五年過去了,銀行業的增長依然繼續。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也只能讓時間來證明。

說實話,在這個問題上,我這個老古董有點一根筋,在我看來,投資企業在經營中實現的淨利潤或者說企業淨資產的提高才是投資者實實在在的回報,其他花裡胡哨的東東都屬於花裡胡哨或者說概念性的東東。所以,在我這個老古董的心裡,假如不考慮中國平安在牛市中會有良好表現的投機價值,中國平安的市值高於興業銀行並不合理。

八,市涵率
市涵率是保險股特有的一個市場指標,市涵率=市價總值/內涵價值,或市涵率=市場股價/每股內涵價值,相對應的其他上市公司的指標就是市淨率(市價總值/淨資產,或市場股價/每股淨資產)。

平安市涵率為0.96倍,意味著平安的市場價低於內涵價值,這是平安唯一低於興業的一個市場指標,興業的市淨率為1.11倍。

但是,我們也必須明白,一份收益率達20%以上的淨資產與收益率不足8%的內涵價值是不能相提並論的,想想收益率15%以上的銀行股市淨率只有0.8倍左右吧。

當然,在這裡也不得不說,對於低於內涵價值交易的平安股價,也必須承認是價值低估,只不過相對銀行股而言沒估值優勢而已。

(待續)

又及:

中國平安初探中的第八個結論中實際含有三個小結論,以上是從歷史與現狀的角度說明「就相對價值短期(一年兩年)看,投資價值低於銀行股。」的第一個小結論。

就「中期(三年五年)看,投機價值高於銀行股。」的第二個小結論,可以參考《中國平安初探之十一》中第二部分前景展望篇,或有可能在以後展開說,在這裡就不重複了。

第三個小結論:「長期(十年二十年)看,保險股投資價值高於銀行股。」這個問題以後有興趣再說吧,現在說也沒什麼必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599

興業中報業績遠超預期 處鏡如初

http://xueqiu.com/9226205191/24787178
興業銀行中報股東淨利潤216億元,比預期的222億元少6億元,表面上不達預期。但粗看中報各項指標,大部分指標仍大幅超過預期,只有少部分指標不達預期。
     一、營業收入大幅超過預期。在市場普遍預期6月損失慘重的情況下,第2季度淨利息收入仍比第1季度增收5億元,營業收入仍比第一季度實現環比增長,比本人預測的高出25億元。
  二、超預期的大規模提取撥備是利潤不達預期的原因。上半年提取撥備89.5億元,佔新增貸款8.1%,佔上半年新增資產2.7%,使撥貸比達到2.34%的歷史高水平,已經即將趕上民生銀行的水平。如果撥備按照預測的55億元提取,興業銀行的淨利潤將達到239億元,超出預期17億元,同比增長幅度將達到驚人的39.8%。
  三、總資產仍繼續增長,超出預期1700多億,顯示興業的同業業務仍在逆勢增加。
  四、存款和不良貸款增長超過預期。在其他存款環比減少的影響下,興業銀行的存款僅比1季未增加658億元,今後業績繼續大幅增長的後勁顯得不足。不良貸款76億元,比預期多出6億多,加核銷3.4億元,半年實際增加27億元,增長50.7%,同時,逾期貸款也達到135.77億元,比年初91.05億元,增加44.72億元,增長49.1%。雖然不良率仍處於較低水平、高額提取的撥備足以覆蓋不良貸款,但仍必須時刻關注不良生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397

興業銀行2013中報初探 東博老股民

http://xueqiu.com/9528220473/24803211
興業銀行2013中報初探

結論:興業銀行上半年業績超預期,市場價格低估,值得繼續持有。

興業銀行七月份實施10 股送5 股,送股後總股本190.52億股。上半年實現淨利潤216.38億元,同比增長26.52%,季度環比下降2.88%,主要是由於二季度特別大的撥備計提造成。按撥備前利潤看,上半年同比增長32.45%,季度環比增長14.43%,這是個相當了不起的增長率,超過我的毛估估預期。

假如按新增貸款2.5%撥貸比來計算,那麼就可以釋放淨利潤46億元,上半年合計實現淨利潤262億元,同比增長53%。意味著上半年實際實現每股淨利潤1.38元,而不是現在的1.14元。

興業銀行上半年實現每股淨利潤1.14元,每股淨資產9.67元,今日收盤價10.32元,按下半年等同於上半年業績,那麼興業銀行目前的動態市盈率4.53倍,動態市淨率正好1倍。按目前的情況來看,興業銀行下半年的實現利潤將高於上半年,意味著這兩個動態指標將有所降低。價值低估,值得持有!

嗯,就馬馬虎虎說一下吧:

一,資產負債

興業銀行上半年總資產35772.78 億元,較期初增長10.04%;各項存款餘額20822.46 億元,較期初增長14.83%;各項貸款餘額13390.77 億元,較期初增長8.94%。存款繼續快速增長,總資產或者說同業資產增長勢頭減緩,貸款增長中規中矩。

資本充足率滿足新規監管要求,期末資本淨額達到2426.12 億元,核心一級和一級資本充足率達到8.78%;資本充足率達到11.10%,核心資本充足率相比年初有所提高,意味著未來不需要股權融資也依然可以做到中速增長。

興業銀行集團綜合化經營運行平穩;全資子公司興業租賃、控股子公司興業信託規模、效益實現大幅增長,綜合化運營格局進一步加強;興業信託子公司興業國信資產管理公司正式獲得銀監會批准;第三家子公司興業基金公司及其下設子公司興業財富資產管理公司正式成立。

興業銀行上半年資產總額35772.78 億元,較期初增加3263.03 億元或10.04%。其中貸款較期初增加1099.12 億元或8.94%;投資較期初增加1861.11 億元或47.04%;買入返售金融資產較期初增加633.61 億元或7.99%。在這個資產結構中,很顯然,同業資產增速減緩,信貸增速中規中矩,投資實現高增長。

興業銀行上半年負債總額33917.18 億元,較期初增加3113.78 億元或10.11%。其中客戶存款較期初增加2689.80 億元或14.83%;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存放款項較期初增加985.09 億元或11.01%。在這裡,存款依然高速增長,同業資產負債速度減緩。

二,收入支出

興業銀行上半年實現淨利息收入422.61 億元,同比增加76.53 億元,增長22.11%。淨息差2.49%,同比下降23 個BP;日均生息資產規模同比增長36.21%,抵消息差水平下降對利息淨收入的影響。

興業銀行上半年實現非利息淨收入112.03 億元,同比增加45.90 億元,在營業收入中佔比20.95%,同比提高4.91 個百分點。

興業銀行上半年投資及其他收入,包括投資損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匯兌損益等等,鑑於該類項目之間存在較高關聯度,將其按照業務實質重新組合後,確認報告期內整體實現收益3.51 億元,同比減少0.28 億元,同比下降7.39%。

興業銀行上半年管理費用支出120.95 億元,同比增加19.68 億元,增長19.43%。這個管理費用的增長中規中矩,處於偏低狀態,難以持續。

興業銀行上半年資產減值損失89.49 億元,同比增加32.66 億元,增長57.47%。興業銀行的這個撥備計提相當厲害,就二季度來說,竟然達到新增貸款16.62的撥貸比率,就上半年來說,達到8.14%的新增貸款撥貸比率。上半年信用成本達1.337%(年化),意味著興業通過加大撥備計提來平滑高速增長的實現利潤。

1)興業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
截至報告期末,興業租賃資產總額474.96億元,較期初增加71.81億元,其中:融資租賃資產餘額468.09億元,較期初增加68.34億元;負債總額410.84億元,較期初增加52.33億元;累計實現稅前利潤5.97億元,所有者權益64.11億元,較期初增加19.47億元(含報告期內增資到位15億元),資本充足率14.13%。

2)興業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截至報告期末,興業信託固有資產總額達47.11 億元,較期初增長14.01%;信託業務規模5,737.14 億元,較期初增加2,385.69 億元,增長71.18%,位居全國信託行業第2 位。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9.84 億元、利潤總額7.24 億元、淨利潤5.41億元,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81.76%、76.55%、76.48%。

(六)經營計劃進展說明
公司於2012 年年度報告中披露了2013 年度經營目標,進展情況如下:
1、計劃總資產達到約3.8 萬億元,截至報告期末公司總資產為3.58 萬億元;
2、計劃存款增加約3,800 億元,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存款增加2,689.80 億元;
3、計劃貸款增加約1,500 億元,截至報告期末公司貸款增加1,099.12 億元;
4、計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同比增長約15.3%,報告期內公司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216.38 億元,同比增長26.52%。

我注意到興業銀行的貸款收入比例比較低,見下表:
附件:興業銀行上半年各類收入一覽表
查看原圖
在上表中我們可以發現,興業銀行的貸款收入佔比竟然只有40%,其他的60%強都屬於五花八門的其他收入。也就是說,興業銀行對貸款的依賴性比較低。在此,我們可以那樣說,對於未來或有可能的金融脫媒來說,興業銀行的準備工作是最充分的。

對於銀行來說,未來面對著兩個不利因素或者說競爭因素,一個是利率市場化,一個是金融脫媒。不可否認的是,在這兩個方面,興業銀行與民生銀行遠遠地走在其他銀行的前面。

嗯,不說了,反正就那麼一回事,我都審美疲勞了。至於說市場想看空,那麼就讓他們去看空吧,反正和我沒什麼關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452

我也來比較民生與興業的競爭力 蛙蛙_悉尼

http://xueqiu.com/4453269911/24826855
來雪球快一個月了,一直都是潛水看帖不發言,向各位大俠學習了很多。之前在老股民大哥的東博那兒轉了幾年,受益非淺,不過很少發言,一是因為懶,二是因為覺得水平有限,怕說不好。今天忍不住也來說兩句,歡迎各位拍磚指正!
自2010年起開始不斷買入銀行股,先後買過浦發、招商、民生、興業。因為搞不清誰更好,就都買了。最近已全倉興業一隻。水平有限,財報分析,業績預測,各位大俠分析的已經很好了,我就在定性方面談一下自己的想法吧。
先從企業結構來說。 對於民生銀行,大家最推崇的是他的董事會結構。作為唯一一家民營銀行,股權分散,互相制衡。這確實是好的。但這是否是充分必要條件,民營的就一定好,國有的就一定不好,我有點異議。本人來自國家電網,現已移居澳洲。也為澳洲當地的電力公司服務過。澳洲電網已經過拆分的市場化改造,各州都有幾家公司,而維多利亞州更是全部私有化。然而就我的感覺來說,這裡的電力公司管理水平比不上國家電網,甚至差很多。而維州電網私有化後電價不降反升,效率並未見大幅提升。所以我感覺私有化並不是競爭力提升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應該是一個競爭的市場。國有企業效率低下的原因是有壟斷特權,如果能躺著賺錢,誰願意拚死拚活。電網因為物理屬性,不可能充分競爭。而銀行業則不同,競爭者眾多,互相之間沒有物理邊際。所以在這個市場,我覺得民營的不一定有多大優勢。
最近看過一篇文章叫「盟主董文標」,頗有江湖味道。文中說到各路民營資本以及民生的員工對董文標推崇備至。看完後我卻有點疑惑。首先不否認董確實是優秀的銀行家。但如果因為董才看好民生,那卻與大家因為董事會結構看好民生邏輯上相矛盾。董之後呢?能否再出董?更何況董自己並非完人,從他大嘴巴,以及投資美國的衝動就可以看出。在這裡我還想說,一個好的帶路人對一家企業確實對一家企業意義重大。從中外各時期的偉大企業中都可以看到一位偉大的領路人,而好的組織結構卻並不一定能導致偉大(此原則不適用政治和社會管理)。再看興業,也是李仁傑當家後,才有了近十年快速成長,彎道超車。所以我也擔心過幾年李退了後怎麼辦。但興業內部培養,內部提拔,從董事長到部門經理觀念一致,方向一致,卻讓我安心很多。如果董李兩位都退了後,從企業文化的延續性方面來說,我對興業更有信心(前提是興業不要也忽然空降一個行長)。
再說一說小微的事。最近有網友問老股民大哥對興業和民生長期誰更看好。老股民大哥回答民生,但並未說具體原因。我妄猜一下是不是一是組織結構企業文化二是小微的發展方向。對於小微,我能力有限真未能發現其作為獨門神功的潛質。地方小銀行在搞,大銀行現在也積極搞。有的小銀行比如寧波銀行據說經驗更多,搞得更好。所以我找不到這項能力的護城河在哪兒。對於興業,銀銀平台是很多雪友看好的獨門秘笈,而且似乎別家很難趕上。不過我卻覺得興業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是他前瞻的思維和創新的能力。從上市以來被評為半個地產股到後來快速退出,09年搶平台貸的第一批,到後來搞銀銀,搞搞同業,搞綠色金融。似乎每次都能快速順時而動,再而被人模仿。而其有所為有所不為,見好就收的做法,我也深以為然。所以有人說興業太激進,而金融業保守活得更久,我不太贊同。創新者並不激進,貿然跟風者才是激進。說金融業保守活的更久的人經常拿富國舉例,但是美國金融業和中國有很大不同,這裡就不具體分析了。我想說所有企業真正能基業常青的應該是那種理解自己的能力,專注於自己的能力,不朝三暮四,不盲目擴張,並且順應時代的發展而能前瞻調整的企業。當然了,興業上市已來的表現確實讓人覺得有些逆天,不知能否持續,特別是李退後是否還能持續,還要繼續觀察。
最後順便說最近興業低價定向增發的事,很多人忿忿不平。不過在我看來,這也不是為了純粹侵佔小股東利益,引進的新的戰略投資者像煙草,財保,人保都是對興業將來發展有好處的。所以我們也沒必要太生氣。畢竟興業對增發對象還是有選擇的,七匹狼就被拒絕了,史大嘴說過想投興業不要。所以說興業的這次增發和民生2011年的增發還是有點不一樣,民生那次向大股東輸送利益的意味有點太濃了。
囉里囉唆寫了這麼多,第一次寫,想法並不成熟,還請各位拍磚指正。另外有個疑問想問問各位雪友,興業管理層的薪水和其他銀行比並不高,比如和民生、平安比。他們積極進取的動力哪兒來的?把興業經營這麼好,我們股東有點受寵若驚。人性的東西不能不考慮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539

百變興業秀 Mario

http://xueqiu.com/7660842159/24876598
本文發表於《證券市場週刊》2013年第41期 總第1922期 出版日期:2013-8-19

原文地址http://www.capitalweek.com.cn/2013-08-16/631109905.html

興業銀行並未如市場之前預測的那樣,同業業務在「錢荒」中大受衝擊,反而因提前轉換收益良好。而資產證券化或將成為興業新的利潤增長點。

興業銀行(600166.SH)的半年報依然極為靚麗,其財務表現與外界普遍預期的其可能在6月「錢荒」中損失慘重大相逕庭,二季度淨利息收入非但沒有下降,環比還大幅上升了12%。

自上市以來,興業銀行業績幾乎年年超預期,最近兩年更為明顯。到底是什麼因素使得其能夠常常抓住發展機遇,不斷創造出新的成功商業模式,從而長期領跑整個國內銀行業的業績呢?個人認為,是變化的能力,從被動適應變化到主動引領變化。

大船也能快速掉頭

興業銀行的同業資產規模已經與四大國有銀行比肩,為國內同業資產規模最大的幾家銀行之一。儘管體量已經非常大,但並沒有因為規模太大而缺乏靈活性。半年報顯示,在進行一系列正確的操作之後,興業銀行這艘同業大船依然可以順利躲過眾多暗礁,繼續加速前行。

從2012年年報來看,興業銀行對同業資產負債的配置依然採取資產負債總量基本匹配,期限借短配長的策略。2012年底的短期同業資產缺口高達4746億元,這部分缺口都被配置為3個月以上的長期同業資產,通過期限錯配,利用正向的利率曲線獲取利差。

表1:2012年底同業資產負債利率的重定價期限
查看原圖
但是,這一運營了多年的借短配長的模式在2013年6月的「錢荒」中遇到了巨大的難題。由於「錢荒」的影響,期限在3個月以下的利率爆升,而3個月以上的利率保持不變。整個6月份,SHIBOR曲線幾乎一直為反向的,即期限越短利率越高。

如果興業銀行依然保持原來的同業資產負債配置策略,將遭受極為沉重的利差損。以其同業資產總量約為1.1萬億-1.2萬億元計,整個6月份的同業利息將損失超過10億元。在2010年12月,SHIBOR同樣飆升時,興業銀行已經嘗過一次借短配長的苦頭了,並直接使得2011年第一季度的利潤表中的同業資產負債業務幾乎沒有利潤。

顯然,被興業銀行經濟學家魯政委自稱為浪裡白條的興業銀行不會如此坐以待斃,它們對同業資產與負債的結構做了一個大的調整。

根據其在中期業績發佈會透露的內容推測,早在2013年初銀行間市場流動性極度寬裕時,興業銀行已經對此表示憂慮,並預判隨後的政策可能會收緊。在3月28日8號文出台之後,更加確信政策會有收緊的預期。於是,從4月起,總行主動調整了各期限的FTP,通過資金定價的改變引導分支行調整各條線業務的利率風險結構。

從結果上看,興業銀行在4-6月間對同業的利率缺口進行了蝶式操作,同時減少了短期利率的負缺口和中期利率的正缺口,增加長期利率正缺口。

表2:2013年上半年同業資產負債利率缺口變動情況
查看原圖
興業在上半年大幅減少了3個月內的短期同業負債,這部分正是6月份利率最高的負債,同時也少量增配了短期資產以增強流動性與盈利能力。對於3個月至1年的中短期負債,由於「錢荒」幾乎沒有影響到3個月以上的SHIBOR,這部分的同業存放定價基準並沒有提高多少。由於興業銀行吸收的同業存放大量來自於「銀銀平台」上的中小銀行,它們的議價能力較弱,利率定價通常以參照SHIBOR基準加減點為主。由於3個月至1年期限的SHIBOR利率沒有顯著上升,這些負債仍然與之前近似的價格在大量供應給興業銀行。

在大量吸收了3個月至1年期限的同業負債之後,興業銀行大幅增持了1年期以上的長期同業資產。其中1年期以上的買入返售暴增700多億元,結合財務報表附註中買入返售下的信託受益權總量繼續增長,這部分長期資產很有可能為長期的信託資產。

結合利率缺口與利潤表的表現,以上調整很有可能是在6月之前已經調整得差不多了,從而可以從容應對「錢荒」的影響。經過以上的蝶式操作,2013年上半年,興業銀行同業資產負債的利差依然維持在0.98%的高位。雖然由於結構的調整略微降低了一些利差,但能在其他從事同業業務的股份行在6月份掙紮在流動性泥潭中時,依然維持良好的利差已非常不易。

圖1:同業利差與投資收益率
查看原圖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報裡,應收款項類投資下的信託受益權從年初的807.4億元暴增至2231億元,大幅增長了1424億元。結合8號文對非標資產的限制,這部分信託受益權很有可能為原先理財資產池中的非標資產,因受到監管而入表,轉為自營資產。這部分資產的期限也多數在1年期以上,甚至有200多億5年期以上的。

同時,由於興業銀行在2012年年底大幅提升了投資債券的久期,2013年又加入了1400多億元的長期信託受益權,整個投資組合的到期收益率和久期在不斷抬高。儘管這意味著更高的利率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同時也可能蘊藏著更高的利潤。

當然,6月的「錢荒」對於興業銀行還是有一定影響的。其連年高速增長的同業資產出現了少見的規模縮減。儘管利差仍然能夠維持高位,沒有明顯下降,但同業融資類業務的發展已顯出疲態。那麼,興業銀行下一個大的發展機遇在哪裡呢?

精耕細作

新一屆政府對待經濟的態度,一方面是要鬆綁,減少各種限制。因此,再指望通過尋求原有的管制帶來的暴利已經機會不大,同業融資類業務的增速逐漸放緩甚至推出應在情理之中。另一方面則是要盤活存量,控制增量,不再走以往粗放型的外延式增長,而是更依賴於精細化發展。

國內銀行傳統的經營管理方式是由總行直接給分支機構下達各種經營指標,通常一個分行會背負幾十至上百項經營指標。

這種全方位的管制使得分支機構疲於完成總行佈置的任務,而不是真正根據客戶的需求去做業務,類似於根據答案寫過程。這樣的管理模式無疑是低效率的,不是以客戶為導向的,也不是以銀行自身利潤最大化為導向,而是以對上級負責為導向。由於總行並非一線經營單位,對市場的敏感度不如分支機構,但分支機構由於受到眾多指標的束縛,即使有對市場的敏感度,也很難發揮出來。甚至會出現分支機構為了指標達標,做出很多扭曲的業務來,典型的如貸款轉全額保證金開銀承匯票貼現、貸款要求保證金存款、搭售各類金融產品、期末高息突擊攬儲等等。這些做法既不符合客戶利益,也不符合銀行利潤最大化,僅僅是為了符合考核指標。

既然原有的管理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病,商業銀行需要更符合市場導向以及自身利潤的管理模式。FTP和EVA就是目前被發達國家銀行所廣泛應用的管理工具。

FTP即「資金轉移定價」,用于衡量資金的成本和收益。FTP由各期限的資金利率構成,總行資金部門根據市場與自身情況確定FTP。各業務經營分支機構與總行司庫之間通過資金轉移定價來核算每一筆業務的成本與收益。總行可以通過調整各期限的FTP,用利益機制來引導分支機構做不同期限的業務。

EVA是在FTP基礎上,以收入-各項成本得出的經濟利潤。總行可以通過設定EVA中的信用風險指標參數可以控制業務的信用風險偏好,可以設定高於或低於基準的資本成本以鼓勵或限制分支機構從事某項業務。通過這樣一套管理指標,總行可以把全行的各項經營指標簡化到很有限的幾個,且上收了流動性、利率、匯率等風險,交由司庫統一的管理。分支機構則可以專心從事業務,根據FTP和EVA給出的當前價格和客戶的需求,決定怎樣開展業務,有更大的自主權和動力。

在引進先進的管理工具方面,大銀行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建立一套這樣的系統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和運營費用,更大的業務量能夠攤薄各項成本。然而在實踐中,國內的大銀行往往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有完全採用這套系統,或者沒有按照FTP去做。作為一家以市場化為導向的公司,興業銀行成為了國內首家全行推行FTP的商業銀行。在有了先進的武器之後,興業銀行能夠對每一筆業務進行會計意義上的準確核算,總行設定的以ROE最大化為目標的經營方針得以在全行範圍內被自覺執行。這也是分支機構能夠有力執行總行對資產負債期限調整策略的原因。

ROE最大化粗略來說有兩種途徑,一條路做大分子,即提高利潤;另一條路是減小分母,即減少資本佔用。在目前銀行資產規模已經擴張到非常驚人的時候,再急於做大規模容易引發風險,且不符合控制增量的政策。考慮到盤活存量的政策,在減少資本佔用方面多花點功夫可能更為有效。

尋找下一塊大蛋糕——資產證券化

興業銀行能在同業融資類業務中攫取高額利潤,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銀監會對於某些經營主體的融資限制與對商業銀行的放貸限制帶來的經濟租金,當然也有自身經營得當、極具市場敏感性的因素。當這塊蛋糕已經吃完奶油,上面幾層巧克力味的蛋糕也已分完,開始露出白蛋糕時,興業銀行明白,轉向的時間來臨了。

自2012年資產證券化重啟之後,目前市場上有兩種資產證券化的途徑。

一是信貸資產證券化。由銀監會審批,央行主管發行。商業銀行作為發起人,信託公司作為SPT,發起銀行將信貸資產出售給信託計劃,包裝成證券出售,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流通。2010年美國通過了Dodd-Frank法案,要求發起銀行須持有不低於5%的權益份額,且該部分須全額在核心一級資本中扣除。中國銀監會也採用了這條監管辦法。假設原信貸資產的風險權重為正常的100%,在8.5%的目標核心一級資本下,佔用8.5%的核心一級資本。而轉讓95%的高級份額以後,佔用的資本僅僅下降至5%,沒有多少省資本的效果,卻讓渡了一些利差收入。

二是企業資產證券化。由證監會主管,企業作為發起人,以券商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為SPV,企業將部分資產出售給自管計劃,券商再把自管計劃受益權出售給投資者。目前資管份額可以在券商櫃檯交易和上海、深圳交易所的固定收益交易平台流通。

這兩種路徑互不交叉,分屬於兩個系統,但是兩者在各自系統中的發展都遇到了各自的困難。信貸資產證券化目前最大的困難有兩點,一是需要銀監會審批,速度非常慢;二是不省資本,即使出表對銀行也沒有太大意義,僅僅起到再融資的效果,基本沒有減少資本佔用。企業資產證券化的難點在於,一是發起人和主辦券商信用等級都不高,通常需要發起企業提供回購條款,造成非真實出售,在會計上無法出表,且發行利率依然較高;二是企業可作為證券化的基礎資產遠不如銀行信貸那樣多,且不夠標準化,操作難度較高;三是目前資管份額依然是私募性質,只能在櫃檯和固收平台轉讓,且投資者不能超過200人,流動性低。

如何打通兩個系統間的壁壘,做通中國的資產證券化,是目前銀監會與證監會面臨的最重要的課題之一。

興業銀行在中期業績發佈會上透露,已設計出銀行-信託-券商資管-交易所合作的資產證券化模式。具體方案為:興業銀行將信貸資產轉讓給興業信託,興業信託作為SPT,將資產打包轉讓給券商專項資產管理計劃,券商將該自管計劃的份額在上交所掛牌上市交易。通過這樣的交易結構,興業銀行需要保留5%的權益份額,轉讓95%的資產。而保留的5%份額可以通過外部評級,有可能在標準法下將信用風險權重設定為100%左右,從而避開原先的在核心一級資本中全額扣減或按1250%的風險權重計。

目前,興業銀行已經落地了一單信用卡應收款為基礎資產的證券化產品。由於之前興業銀行有豐富的同業業務運作經驗,在過往多年裡發明了各式各樣的同業業務,與同業打交道是它們的最長項,能夠設計出這樣的交易結構也在情理之中。即使這條路最終由於種種原因無法走通,興業也會設計出替代的方案來。正是基於其市場化導向的靈活經營機制,興業信託的董事長楊華輝先生才敢喊出:未來市場需要什麼樣的基礎資產證券化產品,我們就賣什麼樣的產品。

如果要說興業銀行有什麼獨門秘籍,可以使它在國內銀行的競爭中不斷超越同行,那就是善於變化。從被動適應市場,到預判市場動向,主動設計產品滿足市場需求,興業銀行始終走在銀行市場化的最前列。在滿足客戶和市場需求的同時,也為股東帶來了極為豐厚的利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793

興業銀行實習+調研總結 反宮馬

http://xueqiu.com/4209327074/25137081
這次暑期,有幸去了興業上海某支行實習,一來為畢業後工作打下基礎,二來利用實習生身份調研公司。做公司的員工是最好的調研方式。
   一、成本控制方面。多數人分析認為興業的低成本收入比來自福建員工的收入較上海北京等地較低,經過此次實習,我認為不全是。拿裝修來說,在興業旁邊有招行和農行,裝修非常豪華,而興業就差遠了,二樓辦公區的地板很多都有裂縫、腐爛,支行行長辦公室佈置的也非常簡單,這點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留意每家銀行網點裝修的豪華程度,我看到的興業支行都是比較簡單樸素的。員工在打印中都會主動雙面打印。最奇葩的是,男廁所在辦公室最裡面,只有男同胞才去,他們節省得連門鎖都不裝了,作為股東真想花點錢給他們裝把鎖了。[大笑]
    也去分行玩了幾次,據說是周正毅抵押所得,他們家的裝修非常一般般。
  二、風險控制方面。從支行行長、客戶經理、小企業部老總得知,其實興業對於貸款客戶的要求非常保守、嚴格。小企業部老總對於小企業甚至直言為「零容忍」,這裡也能體現出李仁傑行長歷次採訪中,對於小企業的態度。最逆天的莫過於尚德,我所在的支行曾經上報過無錫尚德,當時可以說是尚德最風光的時候,被上面「無情否決」了,客戶經理也頗有微詞,事後看來,興業對於風控、市場敏感度是相當高超的。客戶要求嚴格,產品創新多種多樣,是我在此實習的直觀感受,也是「有所為有所不為」最好的詮釋。
   不過,有一點想說下,若以投資的標準來看待,那麼這些企業我認為沒有一家是值得投資的。
  三、理財產品:每天上下班都能看到一大群老頭老太,員工也有很多買理財的。
  四、同業業務:支行一般很少做同業,做也是一些很基本的拆入,一般總行會給個指導價。看得出興業不鼓勵支行做,給客戶經理的同業負債提成微乎其微,自然也沒興趣做了。
  五、據小道消息,新提拔的總行副行長陳錦光是個厲害角色。
   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crz/20070910/06503961479.shtml 
  找篇舊聞瞅瞅,有些杭州廣發的味道。
  六、支行行長有意向去浦發了,那裡適合養老,工資會降些,興業壓力大,工資透明;浦發工資不透明,獎金提成很多帶有領導意志在內。
  七、民生在各個方面基本上是最激進的。
  八、有兩點不足,興業在對客戶經理的培訓方面欠缺,小企業部老總說以前都是有師傅帶的,現在基本上是招些資源豐富的,培訓方面就很少了。也很奇怪,總認為興業在內部選拔上有一套,但是我接觸下來,至少在客戶經理方面的培訓是欠缺的。業務條線制改革並非沒有壞處,比方說以前很多都是公私聯動,現在分開作戰,專業性提高了,但是對私客戶經理就比較難做了。

  還有兩年就要畢業了,在職業選擇上,我希望能進銀行從基層做起。不選擇證券、基金,我認為大部分都較為短視,重視業績排名,很難有發揮空間,基金的調研我認為也比較空洞。銀行有資源渠道人脈優勢,客戶經理的調研和基金的調研完全是兩個層次的,水表電表、倉庫、徵信、納稅等一系列是基金調研無法涉及到的,我相信接觸的企業、高管越多,對投資成功越有幫助。還有,做公司的員工是最好的調研方式。

  越來越認為投資成功利用了人性的弱點,能買到便宜的優秀銀行,貸款給不值得投資的企業收取利息,從沒有渠道優勢的人手裡拿來存款。慢慢理解了大佬們為何大把捐款,不是作秀,或許,真正功成身退了,也該試著感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798

從興業銀行支行走出,內心湧起一種對興業銀行的敬佩感。 證券投資者張寧

http://xueqiu.com/9639687012/26714560
在金融變革的時代,互聯網推動金融發展,而金融推動著產業發展,英雄輩出。未來要在金融體制上進行深刻改革,經濟體制改革,金融先行,這是目前已經取得深刻共識的一件事情。

興業銀行該如何應對?在同業大額存單已經出來,存款保險制度即將出來之前,銀行業的高管都在思考。興業銀行支行的毛強華行長向我預測,一旦存款利率放開,市場存款利率會立刻到6%左右,這就是目前銀行理財只要到年化6%左右,就會迅速消化掉的原因,這反映了未來的無風險市場利率。

那麼,一旦市場存款利率到6%後會怎麼樣?四大行的平均內部利率收入為6.5%,意味著四大行未來的存貸差只有0.5%,那麼他們未來會如何?

興業銀行的平均內部利率收入是多少呢?8.5%左右,也就是未來的存貸差還會有2.5%,足以過上很好的生活。

人之高明,在於準確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然後作出明智的應對。這就是興業銀行的應對。除此外,興業銀行的應對還有第二招:拋棄傳統的存貸業務。傳統的存貸業務,就是拉到足夠多的存款,然後放貸給客戶,經過1 - 2年,得到收益。興業銀行的拋棄,就是尋找到好的項目,貸款給他們後,馬上將這個業務在資本市場上賣掉,然後盡快尋找下一個項目。

柳傳志出過一本書《聯想為什麼》,我總結為聯想三不做:沒有賺錢的事,聯想不做;能夠賺錢,沒有團隊的事,聯想不做;能夠賺錢,又有團隊,但是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事,聯想不做。

興業銀行很清楚,他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興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是很能找得到高收益的項目。

在過去,管理學講的是短板理論,水桶能夠盛的水取決於它最短的木板,所以企業都要進行補短才行。但是現在,管理學提倡的是長板理論,當把木桶斜過來的時候,水桶能夠盛的水就不再取決於它最短的木板,而是取決於它最長的木板。所以,企業要想盡辦法做強它的強處,打造核心競爭力。

興業銀行將其未來定位為做資產的買賣:做了第一筆業務後,戰略定位就是盡快將第一筆業務賣掉,賣給其他銀行,然後盡快做第二筆業務,提高資產的周轉率。毛行長介紹,興業銀行正在規劃的未來的業務,甚至都會涵蓋類似專業地產基金業務,地產基金都會成為是興業銀行的業務之一。

興業銀行在全面向投行進行轉型。稱其為未來的中國的高盛,不知是否妥當?

在美國、歐洲,專注於存貸差的銀行的市盈率是極低的,只有類似高盛、摩根這樣的投行銀行才能給予高市盈率,因為它才有廣闊的前景和發展。而在中國,如果你看好銀行業,興業銀行的思路或值得關注一下。興業銀行的錢大掌櫃電商已經全面開始,前景可期。

版權申明:本文由作者授權或獨家投稿給環球老虎財經發表,並經環球老虎財經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並請附上出處(環球老虎財經)及本頁鏈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499

興業銀行承認停辦房地產夾層融資業務 但不影響經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771

針對此前的市場傳聞,今日晚間興業銀行發布公告澄清,其承認“暫緩辦理部分房地產新增授信業務,停辦房地產夾層融資業務”,但夾層融資業務規模“在本行業務中占比極小,對本行經營沒有實質性影響”。 興業銀行還提到,該行在春節後要求各分支機構做好存量資產梳理及相關市場調研,並將在此基礎上於3月底前出臺新的房地產授信業務管理政策。在此之前暫緩和停辦上述業務。 《21世紀經濟報道》在上周爆出,某股份制銀行總行提出停止辦理房地產夾層融資業務。 報道稱,該行停貸未含普通房地產開發貸款、經營性物業抵押貸款。該行認為,在經濟條件下行、資產泡沫過大、貨幣政策緊平衡的環境下,風險急劇上升,一旦發生風險暴露,處置起來非常困難。該行相關通知表示,要嚴控總量,確保總量不增加。 此後有媒體報道,上述所提的銀行為興業銀行,但是窗口指導僅針對地產夾層融資與地產供應鏈融資,非針對開發貸與個人住房按揭等大口徑房地產信貨。 夾層融資是風險和回報介於優先債務和股本融資之間的一種融資形式。國內常見的操作模式是,銀行給中小企業提供有信用和價格優惠的1到3年期貸款,同時,安排其子公司或關聯公司獲得該企業一定比例的股權認購權(通常不超過10%)。 此事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註。國泰君安、海通證券、申銀萬國、廣發證券和招商證券同日分別舉行了“銀行停止房貸”事件的電話會議。 今日的股市也受此消息的拖累,銀行股幾乎全線下跌,興業銀行收盤價為9.12元,較前一交易日下跌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592

興業、交行暫停部分房貸 興業首席魯政委指未來十年房地產“盛世危途”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626

2014-02-23 13:04 原文【興業暫停部分房貸 興業首席魯政委指未來十年房地產“盛世危途”】 更新《21世紀經濟報道》周日確認 繼本周五《21世紀經濟報道》指某股份制銀行暫停辦理房地產夾層融資業務和供應鏈金融業務後,本日《21世紀經濟報道》從相關渠道確認,興業銀行和交通銀行確如近日傳言所說,春節前即下發相關通知。此前一日,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發表看空中國房地產預測,認為目前來看未來十年中國“房地產已是盛世危途”。 周五華爾街見聞曾引述《21世紀經濟報道》未具名報道,某股份制銀行總行提出停止辦理房地產夾層融資業務,要求企業金融業務條線重新審視相關政策流程並提出風險應對措施,在新的政策出臺之前,暫停辦理房地產供應鏈金融業務。 報道稱,該行停貸未含普通房地產開發貸款、經營性物業抵押貸款。該行認為,在經濟條件下行、資產泡沫過大、貨幣政策緊平衡的環境下,風險急劇上升,一旦發生風險暴露,處置起來非常困難。該行相關通知表示,要嚴控總量,確保總量不增加。 次日,騰訊財經援引業內人士消息稱,興業銀行春節前確有相關通知下發,但強調此次業務窗口指導僅針對地產夾層融資與地產供應鏈融資,非針對開發貸與個人住房按揭等大口徑房地產信貨。目前地產夾層與供應鏈融資業務,有的銀行早已停辦,也有銀行逆勢而為在大做,各行政策並不一致。 同日,魯政委發表名為“資金態勢與房地產業發展”講話,稱自己首次開始從趨勢上看空房地產。 魯政委說明: 我並不是說房價馬上就會跌。房地產是一個流動性很差的資產。如果房地產像股票一樣漲到頂點的時候,你想賣,對不起,你賣不掉。所以,只有當樓市還剩最後一波上漲行情的時候,趁著機會趕緊跑。 昨日魯政委從國內外資金面和附帶的基本面三方面論述自己的觀點,以下為主要內容: 基本面前面加了“附帶的”,是因為基本面不能決定什麽時候跌。就像股票,財務報表不好看,不是說它馬上就能跌。有可能前面的因素變得最重要。 只要資金放水,什麽東西都會往上漲,所以有水是東西往上漂的前提。在我們這幾年房價快速的上漲當中,跟整體流動性寬裕有密不可分的聯系。 2002年和2012年十年間,M2的余額變成多少?2012年的M2是2002年的5倍多。再看一看當年新增社會融資。2012當年的社會融資已經是2002年的8倍左右。 現在一些人認為房價貴得並不離譜,也是有道理的。年度新增的融資已經漲到了10年前的8倍?房價也漲8倍,不很正常嘛。 未來呢?未來我們看到我們的政府對過去一年政策最重要的一個總結就是一句話:不放松,也不收緊。 李克強總理講話:我們目前財政收入增長緩慢,中央財政持續負增長,在存量貨幣較大的情況下,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長較高。如果要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資空間已不大。還必須依靠市場機制。 李克強總理表示,如果過多地依靠政府主導和政策拉動來刺激增長,不僅難以維系,甚至還會產生新的風險。這里“新的風險”主要指兩點,一個是中國的貨幣總量相對於GDP是最高的。第二,中國政府的負債率,特別是地方政府的負債率太高。這兩個風險,其實說的是一件事。 到底李克強總理的新政“不放松、收緊”,對我們的貨幣政策產生什麽樣的結果呢? 2013年的CPI是2.6,低於我們最近13年來的平均水平。再看經濟增長,預計2013年應該是7.7%,7.7%的增長在過去的13年中也是偏低的。唯一例外的是,市場利率是13年來的高點。 現在市場利率越來越高。這到底是因為過去的利率水平偏低?還是因為現在的利率水平偏高? 不管怎樣,反正市場利率比過去10年都高。所以,現在的金融環境已經是跟過去完全不一樣了,過去是不斷的膨脹,現在至少不膨脹,隨著經濟規模的增長,很可能相對的資金松緊還是在勒緊的。 回到財政這個角度,如果實現貨幣不超發,財政必須做相應的配合。如果財政做相應的配合,這就一定會對房地產有影響。 我經常講的是日本的經驗。在我看來,財政始終是啟動寬松政策和房價上漲的第一步,那第一腳油門,從來不是貨幣踩上去,而是財政踩上去。 84年、85年,日本的財政當中用於鋼鐵水泥的投資增速甚至還是負增長,還是在勒緊財政。但是85年廣島協議之後,有一個短時間的經濟不景氣,美國也敦促日本要擴大內需,必須要放松政策,鋼筋水泥的投資上去了。 第一年,地價沒漲。隨後第二年,地價跟上。一直到90年之前,地價的上漲軌跡都跟財政擴張相關,不是偶然。再看它的貨幣政策,財政一踩油門的時候,日本就在加息。隨著寬松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日本地價猛漲。 漲到89年前後的時候,日本央行已經不堪重負,加息速度太快,政府自己就把泡沫給捅破了。 這是日本的經驗。對中國來講也是這樣,2008年下半年,地產一度出現供大於求的局面。但是,因為4萬億財政政策,國內房價直線拉升,所以擴張的財政政策永遠是推高房價踩油門的第一腳。 現在新一屆政府雖然也要“保增長”,但是沒有增加財政預算,也沒有多印鈔票,只是通過把其它地方的財政花的錢省下來,花到財政需要花的地方。這是國內資金的格局和趨勢,已經發生了變化。 美聯儲QE退出,標誌著美國的貨幣政策從過去不斷開始創新,開始轉向不斷收緊。正常情況下,美聯儲政策的收緊並不必然導致國內資金的收緊。在初期並不是一個特別大的問題。 我真正擔心的是,香港是聯席匯率,無論香港匯率是好是壞,美國利率一收緊,香港必須跟著走。如果美聯儲開始了加息的進程,香港也加息,加到一定的時候,香港樓市一定調整。 過去每一輪香港樓市價格的下跌,都是在美聯儲加息加到高點。每次上漲都是美聯儲降息。現在漲這麽高,也是因為它降息。如果未來美聯儲加息,香港的樓市會是一個什麽局面? 如果香港的樓市一跌,你認為內地的樓市會跌嗎?一定會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為什麽香港樓市這幾年漲得這麽厲害?是因為香港的貸款幾乎不要利息。現在中國經濟在走低,但是美國經濟在變好;當美國經濟好,中國經濟低迷的時候,香港的經濟肯定也低迷。這種情況下,你說香港還要跟著加息,樓市吃得住嗎? 再看新加坡,如果要跌,僅僅是香港跌嗎?97年新加坡的房價指數大概是60,現在新加坡的房價指數是200左右,漲了3倍多。 韓國97年也有調整,那時漲得還不太高,指數大概是40到60,沒漲多少就跌了。這幾年大概是從40多起步,幾乎漲到100,也是漲了2、3倍。 如果中國周邊都跌了,中國自己能不跌嗎? 上一屆政府調控都是控制地產商的融資,現在內地很難融資,最後到香港發債。 你要發人民幣債還好,美債占的越來越高。因為2008年之後美元從利率上是便宜的,和內地相比,從匯率上更便宜,借著美元,人民幣不斷升值,將來還的時候拿著一個升值的人民幣還美元,什麽都不幹就套利了。 但是有沒有想過,如果你借的這些債是十年期的債,如果你又沒做匯率的鎖定,如果你還沒有別的收入,靠人民幣買美元來還美元債,你能保證在未來的十年里人民幣對美元就不貶值嗎?反正我沒有這個信心。如果未來人民幣貶值15%,你這個債還還得起嗎? 所以亞洲金融危機出現就是兩件事,一個是在匯率低的時候借了美元,但是卻沒有美元的收入,要用本幣收入來還,結果本幣貶值。第二,短線長用,最後搞死了。在這一次中國的經濟同樣出現這種情況。如果內地有地產商死,你覺得你還相信房價不跌嗎? 2012年農村人均37平米,城里是33平米,2013年5月份,李克強總理在江西考察,問一個農村婦女,你們家里挺寬裕的,你們多少平米?5口人,200平,人均才40平,在平均水平線上。 難道就是因為我們在城里,比農村就少3、4平方米,就覺得受不了?一線城市對房地產的剛需是不是被誇大了? 可能有人會說,一線城市特別缺房子,你再看看一線城市的人均居住面積。北上廣深2010年的時候上海的房子人均居住面積接近35平米。 當房子漲的時候,你不覺得房子多,因為這個東西好,會不斷升值。但是房價跌的時候,兩套房子都會覺得多。 2015年之後,新增進入城里的人相對過去是減速,不是加速。我們看當年的房價,恰恰處在勞動力人口占比回落之後。再看中國的GDP也已經從高點開始回落。如果中國GDP在這樣一個低點持續回落,GDP在7%左右盤整的時候,房子會持續漲嗎? 雖然不知道具體哪一點,但是我相信在未來十年里,站在現在來看,我們的房地產已經是盛世危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599

$興業銀行(SH601166)$ 魯政委:上市銀行防禦壞賬的護城河較寬 T型骨頭

http://xueqiu.com/4676672415/28687484
@魯政委 魯大師也關心股市炒股了[大笑]。而且幫助分析形勢掃雷】
2014-04-09 00:58:00 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

魯政委 

  2010年以來,國內上市銀行市盈率和市淨率持續下跌,並創出歷史新低;伴隨著市盈率和市淨率的持續下跌,上市銀行股息率則創出歷史新高,並且明顯高於其他行業的股息率,而且與理財和短融等資產收益率相比並不差,遠高於1年期定存利率。

  最新數據顯示,目前上市銀行的市盈率和市淨率分別僅為4.69倍和0.89倍,均為歷史新低。

             回顧歷史,上市銀行的市盈率在2000年達到最高,為62.95倍;2007年也是一個階段性高點,為53.67倍;在1995年、2005年和2008年是歷史上的幾個階段性低點,分別為9.33倍、19.92倍和13.42倍,目前4.69倍的水平僅僅是此前最低點的一半。上市銀行的市淨率在1999年達到最高,為12.37倍;2006年也是一個階段性高點,為7.00倍;在1995年、2004年和2008年是歷史上幾個階段性的低點,分別為2.01倍、2.70倍和2.03倍,目前0.89倍的水平也僅僅是此前最低點的一半。[哭泣]

  綜上,無論是上市銀行的市盈率還是市淨率,都已經顯著偏離10年移動平均值。因而,如果認同股票市場的市盈率和市淨率可能存在均值恢復規律的話,那麼,未來上市銀行的市盈率和市淨率都可能向上回歸。[抄底][赚大了]

  上市銀行的股息率創出歷史新高,並冠絕所有行業。數據顯示,2013年上市銀行的股息率為5.64%,創出2000年以來銀行業股息率的歷史新高。回顧2000以來的歷史,銀行業的股息率在2007年時最低,為0.35%;2000~2013年間股息率的均值為2.11%。與其他Wind二級行業相比,雖然在2008年之前上市銀行的股息率經常低於其他行業的均值,但自2009年以來,上市銀行的股息率已是所有行業中最高的。

  將上市銀行的股息率與其他各類可進行投資的資產收益率進行對比,結果顯示,目前上市銀行的股息率並不低。數據顯示,2013年底前後,除1年期定存利率外,1個月期理財收益率、3個月期理財收益率和1年期AAA級短融收益率均達到有數據以來的最高點,在5.5%到6.2%之間;而2013年上市銀行的股息率為5.64%,已接近這些資產的收益率,遠高於1年期定存利率。

 目前市場對銀行的擔心,主要集中在兩點:一是未來的壞賬水平,二是利率市場化對盈利的影響。

   對於壞賬率,由於銀行是順週期行業,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壞賬率出現一定波動是正常的,只要處於銀行可承受範圍內就不值得特別擔心[大笑]
監管部門目前要求商業銀行的撥貸比不得低於2.5%,這就意味著,只要未來壞賬率不高於2.5%,就完全能夠為商業銀行在不影響正常經營的情況下吸收。目前銀行業全行業的壞賬率大致在1%,只相當於2.5%「緩衝帶」的2/5,防禦壞賬的「護城河」總體較寬。

   對於利率市場化,大量經驗研究表明,利率市場化的確會壓縮銀行利差,造成企業貸款的「脫媒」。但與此同時,利率市場化也會使得利率和匯率波動更加不可預期,由此會帶來經濟主體的避險需求大量湧現,從而為銀行帶來大量交易方面的收益。更為重要的,如果認為「脫媒」就是好企業、大企業這些過去銀行的「香餑餑」拋棄銀行不再和銀行來往了,就是一個極大的誤解。其實,這些企業所謂的「脫媒」,僅僅是在間接融資即「貸款」方面與銀行「脫媒」,而在利率匯率的避險安排、直接融資的財務顧問和承分銷方面,反倒需要銀行提供比過去更多的幫助。一句話,「脫媒」之後,企業與銀行的關係不僅不會疏遠,反倒還會通過別的業務形式聯繫更加緊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4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