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9 TWM
當所有人都在觀察三星(Samsung)二○一一年與蘋果(Ale)的爭戰時,三星與全球電子產業的競合,也來到一 個微妙的拐點。
趕在二○一一年倒數之際,三星電子宣佈出資約合新台幣三百四十億元,向索尼(Sony)買回S-LCD面板廠剩餘的 五成股份,正式終結兩家公司始於○四年的合資關係。
消息宣佈不過幾天前,十二月中,三星集團剛完成史上最大規模組織改組,只剩下「零組件」與「終端產品」之 分。而串聯這兩件事的背後意義,是三星電子的重心將從零組件供應商轉向系統品牌商,等於與目前的客戶直接硬 碰硬。
二○一○年底李健熙獨子、四十二歲的李在鎔接班擔任三星電子總裁,比父親更重視終端產品的品牌經營,並成 功在二○一一年第三季讓三星取代蘋果成為新任智慧型手機龍頭。
三星面板優先給自家用 三星財報有力的佐證轉型成效。手機部門毛利率從一○年第三季的一○.七%,跳升為一一年第三季的一六.九
%;同期半導體毛利率卻從三二.一%陡降為一六.八%,營收也從過去約是手機部門的兩倍,變成只有手機的六
三%。
「(三星)這次與索尼分家後,面板外賣的比重將從目前的一半逐漸降低;最新的技術、最好的品質,都優先支 援三星自有終端產品,因為品牌利潤遠遠高於零組件,」研調機構DislaySearch大中華區總裁謝勤益觀察。
這讓日商與美商對三星戒心升高,市調機構iSuli表示,蘋果最新款ihone4S,NAND Flash供應商在三星之外
,新增海力士(Hynix),DRAM則多引進日商爾必達(Elida),分散風險用意明顯。
台灣則成為美、日商聯合抗韓受益者。「以前跟日商做生意,起碼要談兩、三年,最近只需八、九個月就有譜了
,」一位剛從日本爭取訂單回台的記憶體業者表示。過去,這家公司主要營收都來自韓商。
謝勤益認為,專注品牌可能讓三星擁有較高獲利率,但關鍵零組件客戶漸行漸遠,將使沉重資本支出與折舊攤提 逐漸集中在三星身上,營運風險也將隨之擴大。三星勢必快速擴大品牌市佔率以遠離危機。
| ||||||
高夏戀成局後,鴻夏戀到底如何演變,引起市場關切,從夏普將堺工廠與母事業分開處理的原則下,鴻海入股夏普的機會已更加渺茫。不過郭台銘入股大阪堺工廠推動的大電視計畫,已大大改變全球電視產業生態,也讓鴻海成為美日台聯盟的抗韓大將。 撰文‧林宏文 日前高通確定入股夏普,預計投資九十九億日圓(約合一.二億美元),取得夏普五%左右股份,紛擾快一年的「鴻夏戀」,終於出現新的進展。接下來,鴻夏戀將面臨更大變數,美、日、台聯合陣線的戰鬥位置也重新排列組合,國際大廠聯合對抗三星的大戲,更加高潮迭起,將是二○一三年最重要的年度大事。 高通入股夏普,基本上是各取所需,對雙方都有加分的效果。對夏普來說,一方面當然是希望藉高通的資金挹注,解決其財務缺口;另一方面,也可透過高通在行動裝置IC的優勢,強化未來中小尺寸面板的出海口。 從高通角度來看,入股夏普的策略性意義就更高了。高通原本就專精於行動通訊上的各種IC,這些布局,讓高通占據全球3G行動通訊的龍頭,市值甚至超越英特爾;不過,高通在面板技術的投資也很早就展開,但成績卻一直不理想。 高通的下一步? 掌握面板技術 強化行動方案高通會布局面板,主要是IC與面板顯示器的關係相當密切,如何研發出省電的裝置,已是行動產品最重要的需求。高通在面板的布局上,早先是與正崴合作,共同成立高強光電,高強光電位於桃園龍潭科學園區,為全球第一座四.五代Mirasol顯示器製造廠;○九年二月正式投產後,由於生產良率一直不佳,去年六月,高通買回正崴全部持股,Mirasol顯示器由高通獨資研發及生產。 今年七月,高通宣布停止生產Mirasol,未來改以技術授權為主,高通的面板開發計畫,終因量產不順無法問世。 因此,此次高通入股夏普,就是希望掌握中小尺寸的面板顯示技術,並且藉由夏普既有的中小尺寸面板實力,強化在行動解決方案上的能力。 至於目前正與夏普洽談入股事宜的英特爾,想法也非常類似。因為英特爾要發展行動通訊事業,要開發出省電的產品,以英特爾晶片較ARM耗電高出甚多的情況下,與擁有省電技術的夏普合作,絕對是最佳組合。 至於高通入股夏普案確定後,對於談了快一年的鴻夏戀影響到底如何?就值得探究了。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所長詹文男表示,鴻海與高通看中的都是夏普的技術,故未來高通與鴻海在夏普技術的爭取上,勢必會因此產生角力;甚至未來鴻海與高通在中小面板的應用布局上,是否產生競爭衝突,都是後續可以觀察的重點。 鴻夏戀的下一步? 進一步合作機會已微乎其微確實,「高夏配」確定後,鴻夏戀的變數愈來愈多,甚至到了破局邊緣。對擁有百年歷史的夏普來說,雖然面臨巨額虧損,急需資金挹注,但每一筆錢背後到底代表什麼意義,非常重要。與鴻海結盟的意義,恐怕更加複雜,讓夏普不得不再三考慮。 鴻夏戀最大的障礙,第一個原因是郭台銘想要介入經營,而且姿態擺得太高,讓夏普社長奧田隆司產生戒心,擔心可能「引狼入室」。更別說兩個集團一強一弱,鴻海營收規模大三倍,連知名策略專家大前研一都認為,鴻海雖僅入股不到一成,但形勢上卻有如併吞夏普。 更重要的意義是,鴻海背後影武者就是蘋果,蘋果執行長庫克最近在接受美國NBC電視專訪時就猛烈批評,認為現有的電視都太過時了,強烈暗示明年蘋果將推出 iTV應戰。 iTV若推動順利,對夏普來說,雖然面板可以去化,但對夏普核心的電視品牌事業卻形成直接競爭。 事實上,過去幾年,夏普之所以業績衰退這麼快,正是因為在品牌發展與面板零組件供應上一直猶疑不定、角色錯亂。不僅讓原本使用夏普面板的索尼、東芝等品牌一一求去,讓夏普的大阪堺工廠面板產能利用率掉至一成,夏普本身的電視品牌市占大幅下滑,更是造成大虧損的關鍵。 因此,奧田隆司很清楚,夏普當務之急除了擴大面板的銷售,更要同步發展本身的電視品牌。所以,在鴻夏戀的談判中,夏普已經明確劃分,堺工廠引進郭台銘個人資金,透過鴻海的大電視讓產能利用率快速提升,止住流血虧損;夏普母公司則全力發展面板等核心技術,首要工作是重振夏普品牌聲勢,讓夏普可以進一步創造更大的價值與利潤。 在夏普確認堺工廠與母事業分開處理的政策主調後,夏普母公司引進高通、英特爾,對於提升品牌及技術幫助最大。而且這兩家公司都是零件供應商,對夏普的終端品牌不會有衝突,也因此,鴻夏戀情的降溫冷卻,基本上已經很清楚。 郭台銘的下一步? 以大尺寸電視優勢重創三星雖然,在高通入股夏普後,郭台銘特別說明,高通入股夏普對鴻夏戀沒有影響,還說幾天前夏普方面就已通知他。不過許多產業界人士都表示,鴻海恐怕已經在夏普入股案中出局。 不過,在鴻海與夏普的談判中,郭台銘並沒有輸,甚至可以說已贏得第一回合。關鍵原因就在郭台銘以個人投資取得堺工廠半數股權後,成功發動大電視的突擊。在面板產業逐步脫離三年來的不景氣,加上六十吋電視的大降價策略,對以三星為首的電視產業生態投下重大變數,更讓郭台銘成為抗韓陣營的大將軍。 郭台銘的大電視計畫,至少有三個大贏家,一是夏普的堺工廠產能利用率已大幅提升至七成,虧損問題迎刃而解;二是在美國發動價格戰的Vizio,銷售量大增,市占明顯超越三星,有機會再度取得龍頭地位;三是鴻海與郭台銘都受惠,尤其是郭台銘低檔入股堺工廠,在面板景氣逐漸回升下,將是獲利最大的贏家。 其實,夏普、Vizio及鴻海郭台銘這三方的組合,也是當今全世界面板、電視品牌及組裝廠中,獨一無二的超級夢幻組合。因為全球僅有的夏普十代線,最佳切割尺寸是六十及七十吋,價格也最便宜;加上Vizio在美國向來以低於韓、日三成售價的超值定位,以及全世界最具經濟規模及價格競爭力的鴻海,讓這張牌一出手就震驚全市場。 事實上,六十吋大電視的策略,已成為改變電視產業生態最重要的力量。這場電視大降價行動,好比PC產業在一九九二年,美商康柏(Compaq)發動大降價,結果造成PC產業血流成河,許多體質不佳的二、三線品牌紛紛退出。而之後PC產業開始大幅外包,而價格競爭力更強的雙A(宏碁與華碩)也展現後續成長力道。 透過大電視的降價,鴻海對全球電視龍頭品牌三星造成很大打擊,因為三星若跟著降價,受傷最大的就是三星自己;但若不跟進,市場大餅必然被瓜分。今年六月接任三星執行長的權五鉉,接下來要如何接招,將會傷透腦筋。 鴻夏戀演變至今,雖然郭台銘沒有取得入股百年企業夏普母公司的機會,但至今仍與夏普合作,並已取得重大成績的贏家;至於陷入百年困境的夏普,卻意外成為美、日、台聯合抗韓的戰線中心,未來如何發展,將是一三年最重要的觀察重點。 從歡喜牽手 到「戀情」冷卻? ──鴻夏戀大事紀 2012 3/27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宣布鴻海將以每股550日圓取得夏普普通股,合計持股達9.871%,交易金額669.05億日圓。但之後因夏普股價一路下跌,鴻夏戀並未定案。 7/12 郭台銘的投資公司SIO取得夏普旗下大阪堺10代面板廠(SDP)共132萬股,約46.48%股權,SIO與夏普並列夏普10代廠兩大股東。 8/27 郭台銘赴日與夏普重新討論投資價格,但並未談出結果。 8/31 鴻海公布上半年財報,並表示認列與夏普股權認購合約,損失約新台幣45億元,但7月31日已回轉損失金額,因此對損益並無影響。 11/11 鴻海60吋液晶電視開賣,主要由夏普大阪堺10代廠面板組裝而成,為雙方合作的第一個「結晶」。 12/4 夏普公告年底前將以每股164日圓,向高通發行價值49億日圓的新股,雙方攜手開發顯示器技術。郭台銘表示,不會影響鴻夏未來合作。 整理:楊寶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