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大佬一臺戲:看倆同齡男人的十年賽跑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201/153036.shtml
導讀 : 民營體檢爭奪戰正在打響。11月29日,美年大健康向愛康國賓發出私有化要約。對此,愛康集團董事長張黎剛稱,對手在“惡意”競爭,並將抵制到底。
這場戰爭背後的兩個人生於同年,在朋友眼中,張是一個“性情中人”,而俞比較“低調謙和”,不同的性格與背景,使得他們選擇了不同的發展道路。他們一路賽跑,俞看中規模優勢,善用資本,長於並購,張更具“產品經理”氣質。如今,他們間的賽跑將如何持續?
i黑馬 葉靜 12月1日報道
他們都出生於1971年,同在上海讀大學,都不甘於按部就班的生活。
俞熔,1993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通信工程系,沒去原定分配的郵電部三產公司,而是加入了一家房地產策劃公司,兩年之後創辦了自己的房地產公司。張黎剛,複旦大學生物系退學,去了美國。
在商業舞臺上,張黎剛成名較早。1998年,這位哈佛大學遺傳學碩士退學跟隨張朝陽回國創辦搜狐,擔任搜狐首任產品經理。11個月後,他創辦了自己的公司e龍,後因與合夥人及資方意見不一,在e龍上市前夕選擇了離開。2004年,張黎剛再次創業,成立愛康網,希望將攜程模式帶入醫療服務業。
進入體檢業,是張黎剛一個“被動”的選擇。張黎剛誌在互聯網。愛康成立第一年,因為受制於線下醫療服務資源制約,在經緯創投張穎的牽線下,張去拜訪慈銘體檢創始人韓小紅,但並未見到韓。合作不成,之後,愛康從線上走到線下,2007年並購了上海國賓體檢,成立愛康國賓。他並不後悔進入線下這個選擇,過去10年,互聯網改變了很多行業,唯一沒能改變的是醫療。他還在繼續尋找線上突破之道。
進入體檢業,是俞熔一個“主動”的選擇。也與上海國賓有關。俞熔誌不在房地產,而想要尋找下一個戰場。2000年時,一度盛傳中國的“納斯達克”將開,他試水投資,雖然“納斯達克”沒開,但積累了投資經驗並有了更寬廣的產業視角。之後,他創辦天億投資。他對醫療產業發生了興趣,並且相信下一輪產業風潮就是醫療。在經歷初期一些摸索後,一個機會使俞接手了上海市衛生局持有的國賓體檢20%股權。
當時國賓體檢營收4000萬元,利潤1500萬元。通過這筆投資,俞熔想明白了幾件事:第一他要進軍健康產業。第二,在這個產業里做那些他能夠駕馭的事情,比如體檢業:它可以複制,質控和體系是可控的,它不依賴於某一個專家,而依賴於一個服務流程;第三,它的市場比較大。俞熔不甘再當小股東,遂退出國賓,轉而自建美年體檢。2007年俞熔將天億醫療更名為每年體檢。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兩人之間並無公開的交集。都在其產業領域里默默生長。直到2011年美年體檢與大健康體檢的合並。美年大健康的出現,使得原本的行業格局被顛覆,體檢產業由此進入“三國”時代。
主導這一並購案的美年創始人俞熔因此走到臺前,比起張黎剛,俞熔成名晚了近十年。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及前行者慈銘(當時慈銘已申報A股上市),俞熔稱能上市證明這個行業的商業模式行得通;談及愛康國賓,俞熔也稱與張黎剛是“好朋友”,張的太太和他亦是上海交通大學的校友。
但張黎剛還沒準備好接受這個“朋友”。美年和大健康合並後,美年擁有近50家門店,數量排名第一。在公開場合,俞熔不時強調美年已是體檢產業第一大公司。這使得他很快成為同樣“永爭第一”的張黎剛的炮轟對象。
在微博紅火的年代,張黎剛在上面寫道:“某公司一直自稱中國最大的體檢和健康服務集團,那你就把2011、2012年的財務數據拿出來曬曬吧!奉勸不要再說假話了!” 在張的世界里,名次只以營收為標準。2011年,愛康國賓營收超越慈銘,成為行業第一。如果你問張,這些炮轟行為會不會得罪人,他會回複稱他從不主動挑釁別人,只在受到冒犯時選擇還擊。
不同於張的“性情中人”(張的朋友們語),俞則是“低調謙和”(俞的朋友們語),如上所述,他從不吝惜表達對合作夥伴甚至競爭對手的尊重與贊譽。從天億資本及美年大健康的成立發展史中,也不難發現他的資源調動能力。離開房地產業後,地產商朋友和他一起做投資;進入中歐EMBA後,同學又成為了美年大健康的投資人;他的動員能力不止於此,科技部、各大高新區及上海市政府也相繼成為天億旗下基金的出資人;在一些社會活動及商業活動中認識的對象,也能很快成為他的投資及合作夥伴。據說當年就是在他極力斡旋之下,天億的股東才願意把錢拿出來轉投美年。
他們一路賽跑,但不同的性格與背景,使得他們選擇了不同的發展道路。俞熔看中規模優勢,善用資本,長於並購。“我們大大小小這麽多並購沒有一例不成功的。”並購之後,原有團隊幾乎全為美年所用,“沒有一個走掉的,走掉了就可惜了。”通過並購,美年獲得了規模優勢,依托於網店布局、門店數量,美年獲得了更多全國性訂單,甚至搶走了愛康的原有一些訂單。
相較而言,張更具“產品經理”氣質。“我這樣一個做互聯網出生的人,真正懂得怎麽去管一家傳統企業,花了四年時間。”在張黎剛眼中,在美國創業創始人把公司創立起來後,可以找到職業經理人把它管理好;但在中國還沒有這麽一個成熟的職業經理人團隊能夠把一家公司管成功。那些成功的公司一定是創始人把它一直管上來的。
在各種公開場合,張黎剛不遺余力地宣傳著愛康的高品質形象。而俞熔也對外表示高端不等同於專業,美年是一家專業的機構,希望服務更廣大的人群。俞熔稱,在追求規模優勢同時,美年也註重“練內功”。2013年起,美年采取了一系列的舉措。
他們的努力都受到了資本的肯定與認同。其中,愛康國賓獲得高盛、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等近1億美元投資;美年大健康則先後接受凱雷、平安保險等機構約6億人民幣的投資。2014年4月,愛康國賓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開募集資金約1.53億美元,成為“體檢業第一股”;2015年3月,美年大健康在國內借殼上市,成為體檢業市值第一大股。
兩家公司努力賽跑的幾年,也是原前行者慈銘受困中國資本市場的幾年。他們的你追我趕,也讓這個行業最早的領跑者韓小紅被淡忘。在參加一個電視節目時,韓說:“我並不像其他企業家對贏的追求那麽強烈。雖然我會為了贏暗地里加班加點,但我不會為了贏去正面沖突。”
如果說線下體檢服務是他們的第一個賽場,那麽在這個賽場上,在完成對慈銘的並購後,美年無論從營收還是門店數量都將成為真正的第一大體檢公司。但他們都沒有將目光止於線下,而是投向另一個更重要、更寬廣的賽場——互聯網醫療。在這個賽場上,不止是他們兩人的競爭,還是與一大群後來者以及手握重金的BAT相競爭。
在線上這個戰場,俞熔又一次展示了投資人的眼光與行事方式,他希望發揮美年大健康的線下入口優勢,為線上醫療投資、醫療創業孵化等服務帶來新的成長機會;而張黎剛則又一次顯示出“產品經理”的氣質,今年四月推出“導醫通”。
他們間的賽跑,還將如何持續?
11月29日,美年大健康聯合了中國知名的投資機構於正式向愛康國賓發出了私有化要約。當晚,張黎剛發表公開信,將美年發起的這一舉動視為“惡意”,並稱將抵制到底。第二天晨,俞熔發表公開信,回應稱不存在“惡意,美年和愛康若能整合協同,對中國的影響也許不亞於阿里、騰訊和華為這樣的世界級企業。
在時間給出最後的答案之前,讓我們再看一眼兩個人的過去,兩個都有著強烈的榮譽感人:
“我需要證明,一個普通人家的小孩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最優秀的人之一。我希望自己可以影響後來的年輕人,鼓勵他們堅持自己的夢想。我要給他們做出榜樣,在商業上取得成功。這就要求我做一個偉大的公司。”張黎剛曾經說。
“什麽能夠這樣讓人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拼搏?當你面對幾百人,上千人的時候,你腦子里根本不會再去想別的,就一件事,就是怎麽樣別丟人,別挨罵,這種感覺是貫穿在我們整個做企業過程當中,就是說這種強烈的榮譽感。你坐在這個位置上,就得承擔起這個責任來。”俞熔曾經說。
從創辦哈佛中國論壇起,張黎剛就與大人物們為伍,並努力成為有影響力的人之一;而從做投資起,俞熔就把中小創業者們團結在身邊,成為他們的成長導師。
如此相似,卻又如此不同。2013年秋,他們兩人先後在波士堂錄制節目,在那檔節目里,我們看到了註意健康的遺傳學碩士張黎剛幾乎不喝可樂等含糖飲料,而同樣註重健康的中醫博士俞熔則是不喝冷水。在節目現場,曾被小創業者抱怨不夠“親民”的張黎剛說愛跳健美操,因為這是和大家一起做的運動。而總是和小創業者們在一起的俞熔則唱起了歌:
天涯的盡頭是風沙
紅塵的故事叫牽掛
封刀隱沒在尋常人家 東籬下
閑雲野鶴古剎
快馬在江湖里廝殺……
文人、戲子、首富,烏鎮的一臺戲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204/166277.shtml
文人、戲子、首富,烏鎮的一臺戲
來源 | 首席人物觀
作者 | 陸緣、江嶽
很多年以後,當陳向宏站在烏鎮的古街橋頭,定會想起初次回鄉上任那天細雨綿綿的上午。那時,烏鎮處處都是頹敗雕敝的氣象:穿鎮而過的古老河道臭氣熏天,兩岸衰墻亂瓦,雜草叢生。
1999年3月5日,一輛車牌號為0078的三菱越野車和一輛桑塔納小轎車在江南霏霏春雨中駛入了這座被遺忘幾百年的江南小鎮。茶館里的慵懶老人們在茶杯送到嘴邊前勉強向外擡望了一眼,“唉,又是什麽領導來茅盾故居參觀,不出40分鐘一準離開。”

圖:茅盾故居
烏鎮誕生過很多文人,茅盾是名氣最大的。這位共和國第一任文化部長從未忘記自己成長的水鄉,他曾在散文《香市》中回憶了孩提時街上熱鬧的場景:
“廟里廟外,人聲和鑼鼓聲,還有孩子們手里的小喇叭、哨子的聲音,混合成一片騷音,三里路外也聽得見。”
但這些場景早就不複存在了。1963年出生的陳向宏在烏鎮感受過工業帶來的活力,他在這里長到7歲,兒時記憶里最威風的就是籌建中的國營烏鎮絲廠,很長時間里,他的願望就是長大後進廠工作,“成為一名能天天洗澡的工人”。
那天,陳向宏在破舊的茅盾故居前駐足了一會,神色凝重,隨後依次走過了觀前街、幫岸、勞家白場,又轉道望佛橋、橫街、觀後街和應家橋,最後走進已經空置著的原農業銀行——這里將成為烏鎮管委會第一個指揮部。
這是烏鎮命運改變的前奏。
官方的心思是在1997年開始松動的,當時周莊、同里等古鎮的旅遊紅利初顯,在桐鄉市政府推動下,烏鎮成立了“古鎮保護與旅遊開發領導小組”,1999年2月底,烏鎮問題成為桐鄉市委常委會的專項議題。
一場意外的火災把陳向宏推進了烏鎮命運里——在他就任前的不到20天,烏鎮一位老太太生火做飯時不慎引發火災,沿河幾十米的房屋被付之一炬。時任桐鄉市政府辦公室主任的陳向宏負責了火災的安置,因工作出色,他就此調任烏鎮古鎮保護與旅遊開發管委會主任,兼任烏鎮旅遊公司董事長和法定代表人。
於是,3月5日,他帶著桐鄉市政府(1999)26號《關於成立桐鄉市烏鎮古鎮保護與旅遊開發管理委員會》文件,正式在烏鎮走馬上任了。
但陳向宏心里也沒有底,當時,江蘇周莊、同里等3個古鎮已經小有名氣,浙江西塘也喊出了古鎮旅遊的口號,烏鎮作為後來者是否能夠居上,答案並不明晰。
1999年9月19日,烏鎮300多位原住民們被召集起來開了個“動員大會”。水鎮空氣里飄蕩著桂花的香甜,但會場氣氛並不輕松,時任桐鄉市市長汪建根到場坐鎮,陳向宏發表了一番《動員報告》。
他得說服那些不願拆遷的同鄉們。
開發東柵是陳向宏上任後的首個計劃——烏鎮分東柵和西柵,其中東柵因茅盾故居名氣較大,因而成為改造第一步。此前幾個月,陳向宏走訪了很多國內古鎮,決定參考周莊、同里經驗,對比百年前的烏鎮照片進行原貌修複。但在此之前,他得把景區所有新房、老工廠拆除,原本橫亙在路面的管線全部埋至地下。
動員大會之後,拆遷開始了,但進展並不順利。
很多老人不解,整天在橋頭罵陳向宏,甚至還有人向他辦公室門口潑灑糞便。有人在烏鎮的大街小巷貼出了大字報:陳向宏欺壓老百姓、橫行霸道。
陳向宏硬著頭皮做了下去。
2000年,東柵景區開門迎客,有人建議他定位:茅盾故里·烏鎮,他笑著說,我要打造“中國烏鎮”。他被嘲笑了,到市里開會,總有人竊竊私語,“看,中國烏鎮來了。”
小鎮光有觀光客是不行的,陳向宏換了方式打“茅盾”牌。他跑到到中國作家協會,自稱是烏鎮黨委書記,“茅盾是我們家鄉的人,我希望‘茅盾文學獎’能到茅盾家鄉來辦。”
他如願了。2000年,茅盾文學獎落戶烏鎮,那年來了很多記者和作家,這讓很多見到世面的老人也很開心。
陳向宏還有另一個收獲:他從王安憶那打聽到了木心的消息。木心曾經在《中國時報》發表文章,回憶1995年從美國回烏鎮見到的衰敗場景,感慨“永別了!我不會再來”。陳向宏無意看到文章後被刺痛,當即買下木心故居產權,讓其中的廠家遷出,豎起圍墻,撥款重建。
但他一直聯系不上木心——當時,距離劉歡在春晚演唱《從前慢》還有15年時間,國內對木心鮮有聽聞。茅盾文學獎讓陳向宏接觸到了文人圈子。王安憶告訴他,陳丹青認識木心。
後來的故事就是一段佳話了:陳向宏通過陳丹青聯系上了木心;根據木心親自畫的草圖,他的故居得以重修;2006年,木心回鄉居住。去世之前,木心稱此生最信任之人為“三陳”,陳丹青、陳向宏、陳英德(臺灣旅法畫家、評論家)。

圖:木心再次回到烏鎮
歷史、文化、水鄉景觀,烏鎮壓準了所有的政治正確。2001年春天,烏鎮迎來重量級官員的視察: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張德江。隨後,烏鎮申報“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工作也被提上了日程。
小鎮由此進入快車道。
2001年7月,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審定,烏鎮被正式批準列入“世界歷史文化遺產預備清單”;8月,在上海參加APEC會議的各國高官來到烏鎮,顯然,青磚黛瓦的江南水鄉迷住了他們——當月月底,一些APEC家屬又跑來參觀。
一座小鎮,兩次接待APEC高官,這成為烏鎮對外宣傳里的亮眼說辭。
陳丹青見證了烏鎮的變化。
木心悄悄返回烏鎮的1995年,陳丹青也繞到了烏鎮,他後來回憶當時所見場景:
“東西柵破敗淒涼,剩幾戶老人,聽評彈,打牌,河邊衰墻邊停著垃圾堆、鳥籠子、還有家家的馬桶,年輕人走光了。那種沒落頹敗,味道是好極了,我原是江南人,走走看看,絕對懷自己的舊,可是全鎮完全被世界遺忘,像一個炊煙繚繞、雞鳴水流的地獄。”
因為給陳向宏和木心牽線搭橋,陳丹青數次到訪烏鎮,由此也記下了2005年河道抽幹後泥漿滿地工人忙碌的場景,當時河岸的民宅還只有架子,沒來得及鋪瓦。等到2006年夏天再去,陳向宏安排了一只小船送他進西柵,盛夏灼日之下,兩岸白墻黑瓦,空無一人——陳丹青不知如何形容當時感受,後來他才知道,“那麽多房舍、轉彎、橋洞,都是向宏畫出來的”。


圖:陳向宏 一筆一筆“畫出”烏鎮
在陳丹青眼里,陳向宏是奇才。而烏鎮的每個角度他都愛,他曾經感慨那些消失的江南古鎮,“多少古鎮本該像烏鎮這樣死一回,再活過來,活得像如今一樣,那有多好”。
跟陳丹青一樣喜歡烏鎮的還有很多文藝圈的人,後來,他們也給烏鎮加入了新的基因。
比如黃磊。2003年,他和劉若英主演的《似水年華》在烏鎮拍戲。在觀音橋拍攝一場夜戲時,黃磊私自加了一個廊亭,還掛上了燈籠。陳向宏得知,“這哪行”,拿著斧頭上去就要砍掉。當獲悉劇中故事就發生在烏鎮,陳向宏立馬換成了笑臉,連連賠不是,還承諾廊子不拆了,場地租金也不要了,兩位也就此結緣。
後來,這部劇的女主角劉若英成為烏鎮代言人,那段充滿水鄉溫柔的宣傳片在央視反複播出,討了很多文藝青年的歡心,烏鎮也成為第一個上央視做廣告的古鎮。

但這些終究都是表面功夫。
戲劇節賦予了烏鎮屬於現代的文藝氣質。2006年,陳向宏受黃磊之邀,在上海看了戲劇《暗戀桃花源》,也第一次發現了戲劇對年輕人的影響力。
第二年,黃磊在一場宿醉後撥通了陳向宏的電話:在烏鎮辦戲劇節的主意就這樣誕生了。黃磊很上心,他把《暗戀桃花源》導演賴聲川請到了烏鎮——正如6年之前烏鎮打動APEC官員一樣,賴聲川也動心了,到烏鎮的當晚他就給夫人丁乃竺打電話,“你真的應該到這個地方來看一看。這個地方很特別。”
隨後加入的還有孟京輝,原本只是烏托邦的戲劇節慢慢變得真實起來。不過,受烏鎮大劇院施工影響,第一屆戲劇節時間一拖再拖,到真正落地時已經是2015年5月,當時,大劇院完工剛剛一個月。

圖:黃磊、陳向宏、田沁鑫、孟京輝、賴聲川在烏鎮聚首
烏龍也不少。烏鎮旅遊公司團隊之前沒做過戲劇節,很多技術上的事並不懂,當時,國樂劇場的舞臺做錯了,導致第一排觀眾看不到舞臺。賴聲川到現場很抓狂。陳向宏知道後,手寫了4頁道歉信,讓助理給賴聲川發傳真過去,這事才算過去。
那個春夏之交,近百場戲劇在烏鎮上演。編劇史航感慨:“這更像戲劇的原始形態,充滿偶發與奇幻。”
烏鎮的變化在原住民看來也是有些奇幻的。
旅遊公司耗資3000多萬元引進凈水設備進行徹底清汙後,穿鎮而過的河流變得清澈了。
而老街坊們在小鎮偶遇明星也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林青霞、李立群、王珞丹、王學兵、韓童生、吳越、黃舒駿,這些平時只能在電視上看見的人,似乎隨時就可能出現在街邊。西柵景區邊一棟40平米的兩層樓房,當時年租金已經漲到18萬,小鎮里的商家近九成是飯店和旅店。
此時,一手把烏鎮推向臺前的陳向宏開始“退後”,“圓了戲劇人的夢,也圓了烏鎮的夢,我覺得所以我更願意退到後面。主席和藝委會成員什麽的,我都完全放下,我不參與任何的意見。”
事實上,2007年西柵建成開放後,陳向宏就開始慢慢脫離體制,到2010年辭去了所有公職。此前,他最多時兼任過7個職務——去跟領導要錢時,對方有時候給不了又覺得不好意思,索性就給頂官帽。
改變烏鎮後半場氣質的,是一位新近落馬的宣傳部門官員。
2013年底,這位上任不久的“國家網信辦”主任提議舉辦一次世界互聯網大會,距離上海和杭州都很近、操辦成本又相對較低的烏鎮成為了最佳選擇。
不過,2014年的第一屆大會更像是“中國互聯網大會”,除了馬雲、李彥宏、雷軍、劉強東等悉數到場,國外到場嘉賓里能叫上號的大人物屈指可數。但烏鎮的那個冬天還是很熱鬧,各家針鋒相對、互不相讓,剛剛在天貓“雙十一”賣出571億的馬雲成為“眾矢之的”。

圖:馬雲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
首先開炮的是雷軍,那年小米6000多萬臺手機銷量讓他意氣風發——
“馬雲很激動他的天貓那天的交易額,但有40%多是手機帶來的,所以我們不管有多麽美好的理想,都需要腳踏實地。”
有互聯網演說家之稱的馬雲怎麽會怯場?隨後,劉強東、李彥宏陸續開懟,他都輕松還回去了。
臺上好生熱鬧,只有張朝陽表現一副與世無爭的樣子。會議全程,他都翹著二郎腿圍觀各路同行互撕,要麽在會場打瞌睡,即使突然醒了,似乎也要把格格不入進行到底——受邀上臺後,他和大家聊的是物理學視角下的未來世界會怎樣,順便拋出觀點:我們這代人真的有可能是永生的。
不過,那年的最大贏家當屬李彥宏。在會議行將結束前,一位女粉絲懷抱鮮花上臺求擁抱,羨煞了在一旁的馬雲和劉強東。
中國金融博物館理事長、中國並購公會會長王巍在微博里感慨了那年的烏鎮之行:
“臺上唇槍舌劍,各有千秋。席間談歡聲笑語,盡顯性情。十幾瓶黃酒喝去,陳年故事吐出,委屈得意惆悵憧憬,這一夜難得時光。丁磊勸酒、朱雲來供煙、四位清華同學憶愛因斯坦圖靈費米,田溯寧談雲張朝陽論長壽,王巍補打油:二十年前江湖聚,天羅地網立旌旗。煮酒笑談雲中事,除卻蒼茫再附驥。”
相比之下,第二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規格就高多了,貝佐斯、馬斯克、紮克伯格等悉數參加。
馬雲在大會上也展現了長袖善舞的功力:發表演講,參加與各國政要的交談,算是全會場最忙碌的人之一了。
周鴻祎就顯得有些興致寥寥了——他在會場睡著了,還被媒體抓拍到。酣睡的紅衣教主身旁,雷軍用充滿“仇恨”的小眼神狠狠盯著,似乎在表達學霸對學渣的鄙視。

圖:大會上,雷軍“深情凝望”酣睡的周鴻祎
這樣的場景很容易讓人想到周鴻祎和雷軍之間的恩怨,2年前,周鴻祎推出“360特供機”,因疑似一張米粉對360攻擊的照片,在網上引起罵戰。周鴻祎甚至向雷軍約戰,“約你見面談一談,下周一上午十點朝陽公園。”雷軍則直接以“用產品說話”回懟。
到第二天大會發言時,周鴻祎對頭天在會場睡著表示抱歉,他坦言“一覺醒來,世界就變了”。之後的日子對於周鴻祎來說,或許也有類似的感覺。從美國退市後,周鴻祎把生意逐漸移到B端,做起了安靜的企業家,互聯網江湖從此少一枚炮手。
等到2016年,或許是受美國多變天氣的影響,美國矽谷的代表,如庫克等一個也沒來。但此時,烏鎮已經成為互聯網行業聖地一般的存在——只有風口上的那些公司和傳統強公司,才有資格拿到入場券。
比如做共享單車的公司們,摩拜單車王曉峰就得到了邀約,他西裝革履地參加了企業家代表采訪。與新人王曉峰的鄭重相比,張朝陽就顯得隨性多了,他穿著一件有破洞的舊風衣就來了,一篇《好人張朝陽》的稿子就此刷屏,“英雄落寞”成為烏鎮河畔耳耳相傳的嘆息。
有趣的是,那些鼓吹資本寒冬的投資人,一個也沒有被邀請。畢竟,此時的烏鎮是屬於勝利者和光彩者的。

不過,對於向來喜歡在飯桌上談生意的中國人來說,由丁磊在“津驛客棧”發起的老男人飯局,一直被視作另一場“互聯網大會”。如今,這已經是古鎮最有名氣的民宿,店內貼滿了丁磊、張朝陽、李彥宏等互聯網大佬的照片。
這場飯局最初只是一時興起。參加第一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時,丁磊帶著田溯寧、張朝陽、沈向洋等8位大佬一起攢局,對於這些同在互聯網圈的老同誌們,坐下來聚齊吃頓飯並不容易。

圖:16年的“丁家餐”請來了互聯網的半壁江山
飯後,在丁磊建議下,客棧老板穆穆把合影貼到墻上好招攬生意。等到2015年,得知這個據點的記者們聞訊而來,早早把客棧圍了起來。
他們自然是看不見什麽的。席間的觥籌交錯還是當事人的記錄最真實,楊元慶也跟王巍一樣發了微博——
“晚上的烏鎮互聯網峰會。大家品嘗了丁磊自己養的豬肉,螃蟹,紹興黃酒。馬化騰最能喝最能勸酒。張磊和張朝陽大談養生之道。曹國偉揭秘他當年如何錯失雅虎(楊致遠)。”
三年下來,這場飯局慢慢成為烏鎮最有趣的場景,也被視為各家互聯網公司業務強弱、彼此關系交好或交惡的晴雨表。
比如去年馬化騰和李彥宏缺席了,兩位當時都是風口浪尖的人物,只是緣由不同——前者是因為業績持續飆升,把公司做成了互聯網帝國,後者是因為本命年倒黴,從年初被人罵到年尾。對於他們來說,低調才是最聰明的選擇。
那晚,一桌大佬喝到11點多。因為有華為余承東、小米雷軍、聯想楊元慶、360周鴻祎、榮耀趙明等人同桌,飯局一度成為了手機專題討論會,以至於丁磊喊話,“停止談論手機”。但這並沒有起到什麽作用,在短暫的停歇後,討論繼續進行。
守在屋外的記者不只一次聽到屋內傳出的“ARE YOU OK”,這是雷軍貢獻的熱詞。但這番飯桌上的調侃,想必多少也有些借酒澆愁的意思——2016年小米遭遇業務下滑,昔日明星光環不再。
至於馬雲,自然是不會出現在這場飯局的。據說是因為當年易趣事件,馬雲和丁磊至今還沒有和解。於是,在雷軍和一眾大佬對酒當歌,品嘗未央豬肉的那晚,馬雲在民宿18號錦岸私房菜吃飯後早早就回到了駐地。
今年的情形又會如何?隨著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答案也即將揭曉。可以確定的是,受邀入場的嘉賓多少會有些變化。
過去幾年里,飯局成員一直在隨著江湖格局的變動而微妙變化。事實上,這幾年的變化很容易讓人有恍如隔世之感:小視頻和直播突然火了,網紅動輒年入上千萬;紅極一時的樂視突然大廈崩塌,當年勤勞畫餅的賈躍亭只能以造車名義遠走美國,最近兩天,連四環邊上那棟樂視大廈也傳出要被變賣的消息。
而那位一手鼓搗出大會的官員,已經沒有機會再來烏鎮迎來送往。
不變的只有變化,經歷過數代風雨的烏鎮大概是最能闡釋這個道理的。它經歷過運河商貿的繁華,養育過無數有才情的江南文人,也從小破工廠里生產過運往全國的商品。它受過傷,被拋棄和遺忘,一度奄奄一息,又被歷史選中,重新煥發了光彩。
這其中的命運感,跟互聯網江湖的恩怨一樣令人著迷。
去年,陳向宏看到三年前的“桐鄉烏鎮”變成了“中國烏鎮”,在現場見證了整個掛牌過程的他,對於這個稱號,應該早已有了底氣。只是,站在這塊國字頭的招牌之下,他是否早就看透徹,這座破敗的江南小鎮就是一處見證歷史進程的天然戲臺?
[本文由首席人物官(ID:sxrenwuguan)授權發布,作者,陸緣、江嶽。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烏鎮
贊(...)
分享到:
宋城股份:一台戏的后劲有多大
1 :
GS(14)@2010-12-31 23:48:42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231/177589.html
2010年11月29日,杭州宋城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下称“宋城股份”)正式网上发行。凭借着“主题公园 旅游文化演艺”的业务模式以及藉此打造的品牌“中国旅游演艺第一股”花落宋城。
“中国之最”
宋城股份是“中国文化企业30强”之一,以“主题公园 旅游文化演艺”为主营模式。公司下辖宋城旅游管理分公司、杭州乐园有限公司、宋城艺术团有限公司、杭州宋城产业营销有限公司等子公司。
数据显示,2007年~2009年,宋城股份营业收入分别为12102.35万元、19771.14万元、27329.55万元;净利润分别为4456.67万元、6703.01万元、8841.2万元;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为50.27%和40.85%。2010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达到18154.03万元和7108.3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0.54%和60%,增长趋势强劲。
公司经营的杭州宋城景区是中国人气最旺的主题公园,首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宋城千古情》是唯一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的旅游演艺类作品,自从1997年推出至今,累计演出11000余场,接待观众逾2500余万人次,是目前世界上年演出场次最多和观众接待量最大的剧场演出。杭州乐园是杭州地区唯一的主题游乐公园。在向游客提供大型游乐设施进行娱乐休闲活动的同时,通过组织和策划嬉水狂欢节、极限挑战节、绝对万圣节、冲关我最棒等大型文化创意主题活动,来丰富杭州乐园的文化内涵。
“之所以能在众多的国内主题公园中独树一帜、首登创业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主题公园 旅游文化演艺的经营模式,撑起的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董事长黄巧灵告诉《浙商》记者。
“毛利王”
招股说明书显示,2007年—2009年,宋城股份主营业务毛利率年均75.61%,综合毛利率年均74.79%;2010年1-6月,宋城股份主营业务毛利率和综合毛利率则分别上升至77.14%、76.20%,其中宋城景区毛利率更是高达87.65%。通过对国内主题公园和演艺行业的调查,《浙商》记者发现通常主题公园、旅游景区营业的毛利率在20%-30%之间浮动,而演艺行业更低,通常在10%-20%之间浮动。为什么宋城景区和其核心产品《宋城千古情》年毛利率可以达到70%以上?难道宋城股份真有点金术,可以使主题公园和演艺行业成为一座容量如此巨大的金矿?
《浙商》记者调查发现,在宋城景区业务收入结构中,85%是景区与演艺联票收入,15%是单景区门票收入。在所有观众中,观看演出和不观看演出的观众比例是79.2%和20.8%。因此观看《宋城千古情》是绝大部分观众游览宋城景区的主要目的,演艺收入才是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宋城股份将文化的高附加值在主题公园氛围和美轮美奂的旅游演艺中实现出来,这种创新的组合方式使宋城股份保持了超高的毛利率。
相比于动辄投入数亿元却只有数周票务期的电影大片,《宋城千古情》可以每天在宋城景区内的宋城大剧院上演,对已有的成熟演艺品牌进行不断地再创作和宣传,将演艺产品投资风险降到低点。
宋城模式
宋城股份本次发行4200万股,发行价53元/股,募集资金22.26亿元。这些资金,将全部投入旅游文化产业。由此,“大手笔”自成宋城股份攻城掠地的主旋律。“能为宋城所看重的,是三亚、张家界、九寨沟、丽江这样的国内一线旅游资源。”业内人士表示。
宋城股份招股说明书显示,此次募集资金拟投向杭州乐园改扩建项目、杭州动漫乐园改建项目和宋城景区基础设施及配套改造项目。
“实现在杭州市的三个园区内有三台旅游演艺节目,充分发挥‘主题公园 旅游文化演艺’经营模式的优势,实现杭州地区全年度、全年龄段、不同层次游客的全方位覆盖。”黄巧灵说。同时,作为《宋城千古情》的姊妹篇,《杭州之夜》将结合杭州乐园的特色,以西施范蠡为原型进行策划,同步开演。
宋城股份的另外一个项目是杭州动漫乐园,经过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的洗礼,宋城股份已经为动漫产业之路做好了铺垫,面对杭州乃至华东动漫主题项目的大蛋糕,复制和推广“主题公园 旅游文化演艺”的经营模式,创作上演一台大型童话剧《海的女儿》。
宋城景区改造项目面向基础设施及配套,改造项目针对目前宋城景区休闲娱乐功能需要改造升级、服务接待能力不足和基础设施老化的情况。
此外,宋城股份还提出了跳出杭州发展的理念。据悉,不仅三亚项目即将开工,宋城和东方歌舞团的合作也正向更深的层次推进,或将以民营资本身份参与这些传统文化艺术团的改革。
宋城股份作为国内演艺第一品牌,在上市之后, “主题公园 旅游文化演艺”的业务模式将会把这个行业的蛋糕越做越大。连锁的经营方式和拥有充足的游客基础和品牌影响力,宋城股份在募投项目达成后可进一步享受到文化带来的价值,较快地产生巨大的效益。同时作为最大股东的黄巧玲,其身价超过3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