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為什麼美股會升? 巴黎

http://blog.yahoo.com/_6TLACXZVBOZGXZUIY5NCVMWRHY/articles/582414/index
派息多小,影響股價的一般看法
有刨過"Security Analysis"一書的師兄弟,可能還記得Graham舉了一個1920年前,投資者以穩定的入息(股息)為投資的主要目的例子,這段期間很多優良的企業都以派息穩定見稱,而企業股價都會和股息有非常正比的關係。

沒有理由否定一些很好的企業因為發展一項非常有利的生意而減小派息,假如今天放棄一蚊,明天賺回兩蚊,理論股價不單不應下跌,反而應該因為價值的上升而上升。

實際投資最困難的地方是,很難弄得清一些賺大錢的企業,派非常小什至不派息是否代表背後隱藏很多和表面相反的財務數字。

正如前一篇文說過,這些企業,我們雖可計算表面的價值,但其代理人成本Agency Fee卻難以估計。

派息多小,啟示了管理層難猜透
雖然背後理論是一貫,派息小的企業,反映管理層的難猜透而應該股價較低,或應被懷疑。
但假如你已很清楚是一些獨立事情引致派息低,而未來很明顯會回歸高息的企業,短暫的停息、低息引致一些機械式的出貨壓價而股價大幅偏離價值時,正是一個買入的好機會。




如果管理層是誠實,派息小的企業價值,不應被低估

幾間大的美國銀行過去幾年派息小是因受Tarp的限制,這種限制是派息而不是賺錢能力。因派息小也和隱藏財務數字沒有關系,所以這種出貨壓價低估價值是錯誤的。

而最近一眾銀行增加派息而引致股價大升正是反映如此,但這紏正只是開始而已。例如WFC雖然增派息至大約0.80元息,仍只是盈利的23%,它的歷史是派75%盈利左右,即未來派息大約有可能是2.3元。

富國銀行的歷史Yield息平均是市價的3.4-4%(Blog友
可以參考我這篇文章研究----從美國銀行、富國銀行看財務陷阱 (二))。即富國在社會平靜和低息的經濟環境下大約會是57-65元間,現價是34元。

增加至75%的派息不會在明天出現,但有耐性,它早晚會出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38

飛奔的百度,困獸奇虎 美股會

http://xueqiu.com/3854071113/29806553
因為我們進入的點位不好,這個策略有一到倆個點的損失,但是長期我們還是認為這個思路是正確的。發出來大家看一下。

這個標題形容現在的百度和奇虎是比較恰當的,百度的第一季度財報特別靚麗,第二季的指引也非常高,環比的營收指引增加,奇虎只有13%到15%之間,從這個數據看,百度更像成長股。

Bidu的營收是qihu的6倍左右,市值也是,考慮到壟斷者的溢價,qihu的估值明顯高過bidu

前幾天uc併入阿里集團,徹底打消了市場對qihu和阿里結盟的期望。

下面是別人的一段分析,我借用一下:

這個交易導致qihu與牌桌越來越遠了,阿里並360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對奇虎流量入口的依賴已經變小,同時因為UC不是個小傢伙,再吃360沒意義了。在未來整個大格局中,QIHU更難走

360在搜索的分隔不可能有什麼大的增長,考慮到移動搜索的佔比,我認為它整體反而會下降。另外的智能硬件方面感覺亂打一氣,碰到的對手都太強,沒什麼特別值得期待的事。360現在就是個碰到個事業瓶頸的中年男,衝過去就能得到另一片天空。我是看不到任何希望。反觀bidu的佈局,在移動視頻,智能硬件,旅遊方面已經佔得先機。

策略,等量做多bidu,做空qihu, 目標5到8個點,時間二個月之內,適合重倉,這個策略有個變量是qihu會不會和樂視結盟,影響有一些,但如果樂視被騰訊拿下,qihu真是沒有任何期待的了。

這個策略的核心是認為bidu的未來表現會比qihu好,即使bidu下跌,只要qihu跌的多我們同樣也是盈利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274

Carl Icahn:很擔心美股會出大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718

去年曾超越索羅斯成為全球最富有對沖基金經理的知名投資者Carl Icahn認為,高收益債券市場是泡沫,該下跌了。美聯儲的大寬松使美股漲到了本不會有的水平,擔心美股下跌。

接受CNBC采訪時,Icahn提到美聯儲超級寬松對高收益債券和股市的影響,說擔心市場會出現重大事件:

“美聯儲清楚表態,他們不會很快加息,市場跟著美聯儲走。我很擔心會出事。”

Icahn說,如果沒有美聯儲的超級寬松,標普500指數的點位會比現在低。至於高收益債券市場,Icahn認為已經到了下跌的時候,“高收益市場在泡沫里”。

同時,Icahn推銷自己看好的個股,比如他大量押註的蘋果。他說不記得最近是否增持蘋果,重申像蘋果這樣的公司十年一遇。他預計,蘋果的股價還會上漲,而且可能迫使一些做空蘋果的投資者被迫平掉空倉。(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蘋果,美國股市,Carl Icahn,債券,美聯儲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016

GMO:美股會再漲10% 然後崩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955

jeremy-grantham-22

欲讓其亡,先讓其狂。

在其最新的季度致投資者信中,資產管理公司GMO聯合創始人、首席投資策略師Jeremy Grantham預計,標普500指數還可從現在的2041點再漲10%。

他在信中寫道:

我個人仍然偏向於認為市場還在繼續深入泡沫領域,直到市場開始崩潰(我們的數據顯示標普500指數約在2250點),歷來都是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當標普500指數還是1790點左右的時候,Grantham做出了中期預測,認為市場可在未來一至兩年里再漲20%-30%。這一預測比當時華爾街的大部分賣方分析師都要激進。然而今天,市場幾乎完美地驗證了他的預測。

不過,盡管認為標普500指數還會再漲10%,Grantham並不對美股前景持樂觀看法。

實際上,Grantham和GMO的同事們對美股未來的看法更偏悲觀。在其基礎情形預測中,GMO將未來七年美股市場形容為“苦逼的低回報”時期。

cd-40

我們的數據顯示,除了高質量的股票能有2.2%的回報率外,美國大盤股回報率為-1.5%,其他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股市回報率則是3.5%,債券和現金也都不夠吸引人,投資者哪怕能找打一個勉強滿意的投資組合已經很好了。

這一過程在今天尤其艱難,因為市場上無處可藏身,好的投資機會比2000年泡沫時期還少。

短期來看,Grantham給出的歷史數據顯示,現在是買美股的好時機。以下是他總結的美國歷任總統任期第三年的美股表現:

自1932年以來,總統任期的第三年里,自10月1日到4月30日的7個月中,美股累計平均上漲17%,月平均上漲2.5%。現在是第21個周期。

......

過去的20個周期中,有17個是上漲的,3個下跌周期中最差的也僅下跌6.4%

不過,Grantham警告稱,這個周期可能會不同,原因包括美聯儲結束QE,加息可能早於預期,地緣政治沖突升級,以及埃博拉擴散的持續威脅。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961

mont交易總結 美股會

來源: http://xueqiu.com/3854071113/33320561

mont上周退市,以22.6刀回購所有流通股,歷時8個月的私有化終於完成。我們在微博里也多次談到過這筆交易,自身也在這筆交易里面獲益不菲,獲利28%。(是整體的28%)

mont私有化事件本身是極其特殊的,很少有這麽確定的私有化股價會這麽折騰。當然也得感謝空頭,讓我們可以做好幾波這樣的套利。

我們理解的mont可以做四波交易。

第一筆,

收到私有化要約,價格21.50。因為展訊,銳迪科的先例,市場有人預計會提高收購價格(事實證明他們是對的,可惜他們對時間時機判斷很差),股價得以在這股力量的推動下維持在22.50附近,後來做空機構繼續發聲,股價大跌在19一線。市場的慣例,私有化收到要約通常保留8%到10%差價是合理範圍。(依然有很高的不確定性存在)況且mont就是被做空後很快宣布這筆交易的,本身是可疑的。在22.50的風險收益比很不合適。22.50做空,目標20.這筆交易是完全可以做的。

2.5/22.5=11%

第二筆,

mont提交公告增發540k限制型股票,空頭的繼續發聲股價跌在17.10。 增發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交易達成的信號,這是給員工的一筆補償。以及有一些內部人士給出達成交易的明確消息。這筆交易也是可以做的,mont在6.11達成協議,私有化價格提高至22.60。盤前最高22,。

考慮到17.10很難買到我們按照17.50計算。

4.5/17.50=26%

第三筆,

公布股東大會召開時間,股價當時在21,任何私有化股東大會都是很重要的一步,對股價一定有牽引作用,當時也寫過分析,認為股價在21.70至22是合理的。

0.70/21=3%

第四筆,

交易的最後時間,因為市場擔心退市,股價砸在20.80一線,我們也給過具體的分析,退市只是聽著可怕而已,到上周的結束交易也就一個多月。

1.8/20.8=9%

四次交易加總11+26+3+9=49%

這個收益率還是在沒有使用margin的情況下,如果對時間有很準的判斷,是可以考慮用margin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858

美聯儲加息在即 美股會否“硬著陸”?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613

generic-stocks3

美聯儲預計將於今年下半年加息,到時美股會怎樣?

從歷史上來看,美聯儲加息後,股市表現不一。自1946年以來,在美聯儲同一升息周期內首次加息後,美股在隨後3個月內平均下跌1.5%。歷史上,這樣的加息有16次。加息後的3個月內,美股有11次下跌。而隨後,市場趨於平緩。在首次加息後的6個月內,股市僅有6次下跌,平均上漲4.8%。

現在,美聯儲如何加息很關鍵。有分析師稱,一旦美聯儲激進、快速加息來抑制通脹,股市將面臨災難。

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一直是股市和債市的主要推手。Interactive Investor投資主管Rebecca O’Keeffe表示,各方都擔心音樂停止時,市場將硬著陸。

O’Keeffe在報告中稱,耶倫的任務是讓市場為政策的轉變做好準備,並讓投資者相信加息對美國股市是好事,因為這意味著美國經濟的強勁。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加拿大Gluskin Sheff財富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David Rosenberg認為,無需擔心美聯儲加息,“歷史告訴我們,在任何時候,首次加息都不會終結美股牛市。”

David Rosenberg此前任職美銀美林首席北美經濟學家時,位居《機構投資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雜誌“全明星分析師”之列。

他表示:“一般而言,在標普500指數達到峰值之前,在美聯儲首次加息之前,當前的股市在沖頂途中僅僅走過了1/3。這還只是個平均數,但是,中值幾乎是相同的,在首次加息之前,美股周期從未超過一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551

市啥率,就是啥率 A股會漲到哪里?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679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3-20 15:41 編輯

市啥率,就是啥率    A股會漲到哪里?
作者:洪灝


“沒有什麽比在一個非理性的世界追求一個理性的投資策略更具有毀滅性 “沒有什麽比在一個非理性的世界追求一個理性的投資策略更具有毀滅性。” ---- 凱恩斯

摘要:上證綜指可升至 4000,+/-200,因為上證已經有效地突破了我們之前 3400 點的價格目標。3400 也是我們在三個月多月前預測的重要的阻力的點位。降息和降準對市場的刺激作用已經式微。但一些央行資產負債表擴容的措施,如最近財政部的債務互換計劃,仍或可支持風險資產的價格。然而,中國股市已不再便宜,而最後的這幾百點的沖刺將充滿巨幅的市場波動。

上證綜合指數可升至 4000 點的水平,波幅 ,+/-200 點;風險正快速飆升:上海股市持續攀升,成功突破 3400 點的阻力點位。 3400點是我們於2014年 12月 5 日首次訂下的目標價位(請參閱《中國市場的價格與價值:上證等於 3400》),也是我們三個多月前預見到的一個強大阻力位(請參閱 2014 年 12 月 24 日發表的報告《2015 年中國的五個意外》)。同時,這個阻力點位是自中國推出人民幣四萬億元刺激經濟措施以來未曾遇見的一個泡沫水平。目前,A 股市場的市凈率中位數為 4.3 倍,市盈率中位數為 56 倍。只有約五分之一的個股的市凈率低於 2.6 倍,市盈率低於 36 倍。上海股市已經變得非常昂貴。

2015 年 1 月 19 日,中國證監會調查兩融交易,上海股市單天暴跌了 7.6%。我們當時通過比較 1999 年「5.19」事件發生時的市況而預測到了股市調整的幅度,我們同時首次提出上海股市在極端泡沫化的情況下可以攀升到 4200點的可能性,前提是上海股市能最終有效地升穿 3400 點的重要阻力點位(請參閱 2015 年 1 月 19 日發表的報告《兩融調查引爆頭寸;上證泡沫化點位=4200》)。我們在彭博中國 2015 年市場展望特刊專欄(請參閱 2015 年 1 月 29日發表的報告《China 2015: A Bubbly Nation》)里進一步詳述了 4200 點水平的計算方式。目前,上海已沖破阻力並開始邁向新領域。我們猜到了故事的開始,但是故事的結局又會是怎麽樣呢?

近日,我們走訪了中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並看了一些項目。這個曾是窮鄉僻壤的山城已變身為一個龐大的建築工地,有多個住宅項目正在同時開發。一個地盤號稱具有總共 180 萬平方米的生活空間,落成後最終可容納超過 50萬名居民。在一個只有逾 300 萬名居民的城市,這個項目的銷售難度將非常具有挑戰性。此外,城市里還有的其他數個類似規模的項目,無疑將會令此樓盤的銷售事宜變得更為艱巨。項目的其中一個賣點是四周環境寧靜自然。然而,我們經過的是滿布推土機、沙塵滾滾的建築土地,我們看到唯一的野生動物,是該項目商業廣告板上的一只孤單的海鷗的圖像。

這個城市的現狀折射出了中國許多三四線城市正在面臨的困境,許多地方政府均背負著不良投資,而這些投資很可能永遠不能歸本。2015 年是地方政府償債的高峰年,許多投資款項面臨著虧蝕的風險,多虧了財政部推出精心設計的債務互換計劃,情況才似乎有所轉機。根據這項新計劃,地方政府可以用較低利率的債券置換其高息貸款。盡管債務置換將不會改變相關資產的質量,但債務置換的確能有助於對沖那些類似於上述項目相關的短期尾部風險。對於看漲的人士而言,這是一項新的消息。

直接基礎貨幣擴張;債務置換;傳統的降息降準舉措不再奏效:自 1 月份以來,我們依次經歷了一次降準和一次降息。然而,對於市場上仍在忙著猜測今年尚有多少次降息降準的人士而言,市場對這些傳統貨幣刺激措施已從平淡的反應轉變為徹底失望。降息降準主要是為了緩和較高實際利率和資本外流的壓力。因此,這些政策舉措更像是一種茍且的支援,而並非興奮劑(請參閱 2015 年 2 月 5 日發表的報告《降準、人民幣與國際收支不平衡》和 2015 年3 月 2 日發表的報告《降息和市場的新極端》)。


在財政部的債務互換計劃下,誰會購買新的地方政府債券,仍是一個具爭議性的問題。商業銀行或不願意以高收益的資產置換低收益的債券。畢竟,基於隱含的政府擔保,這些地方政府債務之前也被認為是有一定信用的。民營資本可在這個關口尋求其他更具吸引力的資產類別,如股票。因此,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或是央行通過類似 PSL 那樣的貸款向商業銀行提供廉價資金以完成置換。


在 4000 點水平以上,股票,相對債券的估值吸引力正在迅速流失:在通縮的環境下,全球央行正致力於抑制利率水平,投資者被迫投資具收益率,而且是哪怕只有一點點收益率的工具。因此,具有高盈息率的股票符合投資者在低收益率的大環境里追逐任何收益率的策略。在國內和海外市場,我們發現債券收益率持續下降,而股市則持續上漲。 追逐收益率的邏輯似乎能解釋國內和國際市場的情況。從交易的邏輯去定義上證的估值水平,我們可以認為股票價格是由供求來厘定的。在買賣股票的過程中,交易員在不斷地比較持有股票與現金的效用。換句話說,也就是比較持票和持幣的收益。若股票價格(以盈利率來計算)較現金價格(以債券收益率來計算)更具吸引力,更多投資者將更願意買入股票。反之亦然。

我們可從下圖得悉兩者的關系,下圖比較了中國市場盈利率減去債券收益率的差距的變動,或股票和債券之間的收益率差距變動,並與上證綜合指數比較。我們發現,2007 年上海股市的泡沫峰值為市盈率 70 倍,2007 年 11 月相關差距降至極端水平,2009 年中國推出人民幣四萬億元刺激經濟計劃後,2009 年 11 月相關差距再次降至極端水平。在這些歷史高位上,股票的估值相對於現金變得非常昂貴,而股市的泡沫最終在自身的昂貴估值下幻滅。


目前,我們的圖表顯示收益率差距正暴跌至接近其歷史極端水平。由於經濟放緩和貨幣寬松政策,若債券收益率繼續回落至 3%的範圍內,且如果股債收益率的差距變動再次逼近 2007 年和 2009 年峰值時的極端水平,則盈利率可從目前的僅逾 5%升至 6%,使上證綜合指數升穿 4000 點。然而,需要註意的是,最後幾百點的升幅市場將巨幅波動。

為市場波動性的放大作好準備:目前的問題是,市場能否汲取過往 2007 年及 2009 年泡沫時期的教訓?這次是否會不一樣?有關的學術證據卻令人擔憂。2002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農·史密斯(Vernon Smith)在其與 Caginalp 等學者於 2000 年聯合撰寫的一篇文章中提及他進行的有關歷史上市場如何應對泡沫化的實驗。他的學術研究發現這些泡沫雖然不斷地重現,它們形成的原因卻不盡相同。泡沫最初的出現往往源於一個新的理念,或市場一時心血來潮而跟風。隨之出現的泡沫則一般歸因於交易者在經歷第一輪泡沫時期後,過份自信所致。換句話說,交易員如在第一輪泡沫時期虧了錢,他們往往會認為在下一次出現泡沫時他們可以在最佳時機比在所有人之前提前兌現離場。

這些研究結論所得看起來似曾相識。投資者正在殫精竭慮地找尋各式各樣為何持股的借口。大部分投資者宣稱的指數目標價位,但並沒有提出仔細考慮過的計算該目標點位的方法。這種沒有論據論證的觀點其實與無中生有無異。當市場的觀點分歧非常小並一致趨同的時候,任何市場價格勢能的衰減都會令市場的信心下降,並形成負反饋(Abreu 及 Brunnermeier,2002 年和 2003 年)。或如凱恩斯點評道:「在一個投資者不清楚自己買的是什麽的市場里,投機者更註重預測下一個市場情緒的逆轉點,而不是對資產未來收益率的可行性進行分析。當泡沫幻滅的時候,這個超買的極端樂觀的市場的崩潰將是簡單粗暴,並極具災難性的。」凱恩斯這個 80 年前的評論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描述了目前的市況。

我們在告別午餐會上與當地的好朋友們討論市況。朋友們以當地著名的美酒款待,該美酒已在壇中醞釀了超過 50年,是專為國宴而預留的。好朋友問及我如何評估中國市場的估值。我答道:「用市盈率及市凈率。」,並續道:「現在兩個比率已經非常高了。」當時我已微醺,故以茶代酒。好朋友笑道:「哎呀,親愛的,你難道有沒有聽說過市夢率,市膽率,甚至市傻率嗎?」我被他逗樂了,並順勢舉行茶杯喊道:「那我們就為市啥率幹杯吧!」「你顯然未醉。」友人走過來牽著我的手臂道:「我們其他人都喝酒,你這樣的獨醒的狀態,不會盡興的。」我只好從了,在起飛前和大家一醉方休。


(來自交銀國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610

追随公司治理去投资 为何H股会赚,A股会赔?

http://www.xcf.cn/newfortune/texie/201504/t20150427_744115.htm
与其他金砖国家相比,中国企业除了股权相对集中外,由于会受到政治关联的一定影响,董事会的独立性也相对较低。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独立性的缺乏往往被认为是一个潜在的问题。但是对于私营企业,这种关联很可能利于价值创造。另外,关联方交易和财务披露也是中国最需要关注的公司治理问题。在董事会独立性较低和审计与报告系统相对较弱的情况下,关联方交易的风险可能更大。

  在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股权往往较为集中,通常用于分析发达国家公司治理的委托代理框架并不适用。对于新兴市场的投资者而言,有两个最为重要的考量:一是股权结构以及控股股东/大股东的利益是否与小股东的利益相一致;二是较高的披露程度与内控水平,以降低内在的信息不对称性。

  董事会独立性低并不一定是负面信号 

  除了股权相对集中外(包括国有比例较高),即使与其他金砖国家相比,中国的董事会独立性也相对较低,在超过90%的公司董事会中,非独立董事都占大多数(图1)。从公司治理角度看,缺乏独立性往往被认为是一个潜在问题。那么,应如何评估中国的董事会?

  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一篇2011年刊发的公司治理文章曾对中国公司董事会的政治关联所扮演的角色做出探讨,并提出几个有趣的观点。一方面,国企存在的政治关联很可能不利于价值创造,因为这些政治关联往往都是政府施加的。另一方面,对私营企业而言,董事会的政治关联很可能有利于价值创造,因此并不一定是负面信号。近期也有一项研究表明,具有政治关联董事会的私营企业往往优于不具备政治关联的同业公司。由于政府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董事会具有一定水准的政治关联度可以帮助私营企业成功地游走于体制之内。不过在反腐的大背景下,这一观察近年是否成立仍待观察。

  由此可见,董事独立性是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对审计委员会进行评估时。但评估需要因地制宜,尤其是要考虑到董事会所起的咨询作用,而不仅仅是监督作用。

  审计委员会构成与关联方交易

  除了董事会独立性问题之外,对于控制权高度集中的公司而言,财务披露与内控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领域。事实上,近期有投资者调查将关联方交易和财务披露列为在中国最需关注的公司治理问题。不管是审计委员会的构成,还是关联方交易情况,都是衡量公司治理的有用指标。

  尽管中国公司董事会独立性不高,但还是有不少公司拥有独立的审计委员会(图2)。审计委员会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董事兼任过多、缺乏对行业的了解或独立性不够,这些问题似乎都可能造成中国H股企业公司治理出现很大不同。

  尽管相比俄罗斯还是要少一些,关联方交易在中国较为盛行(图3)。大多数关联方交易都属于正常的业务范畴,不过究其根本还是存在利益冲突的可能。若干学术研究将关联方交易与低估值联系起来,似乎小股东将其视为一种风险。但实际情况是,在董事会独立性较低、审计与报告系统相对较弱的情况下,关联方交易的风险可能更大。

  A股与H股:公司治理与投资回报关系相左

  尽管存在着董事会独立性低和所有权集中的共性,但H股公司在所有权结构和董事会制度方面有着很大不同。与其他金砖国家相比,GMI评级标准差显示中国的公司治理评级(基于H股公司)存在更大差异,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需要选择公司治理水平最高的公司。

  尽管大量学术报告和对发达市场的研究分析证实,公司治理较好的公司并不能保证可以给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投资回报。但在H股市场,公司治理与投资回报具有一定的正比例关联,而在A股市场这种关联却没有体现出来。由于各种宏观因素如政策变化和流动性等的变动,有时候财务表现优秀的企业并不见得会带来令人满意的投资回报,但投资人仍应尽量避免投资尤其是长期投资一些公司治理较差的公司。

  先来看公司治理与财务表现的关系。首先,选择两个组合样本进行比较:2009-2013年度上证公司治理指数的样本股组合和市值较为接近的在同一行业但未被选入上证治理指数的2009-2013年度的样本股组合。在对比时使用了下列指标来进行研究: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四个指标,分别是3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3年平均总资产收益率(ROA)、毛利润率和净利润率;管理费用支出的指标:管理费用率;公司长期增长性的指标:5年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最终的结果显示,两组公司的财务数据并没有明显区别(图4)。

  上证公司治理指数样本股的变化分析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上海证券交易所每年都会对上证公司治理指数进行调整,将一些公司治理改善成为优秀的公司加入该指数,将公司治理下滑的公司剔除出该指数。选取2009-2013年历年来上证治理指数样本股中新增和删除的股票,并且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从样本股中删除的股票,另一组为新增的股票。按照六类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显示,被剔除的公司和被加入的公司的财务表现同样也没有明显的区别(图5)。

  在香港市场上,则采用全球市场指数(GMI),对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相关性做了同样的分析。对比的六个指标,分别是3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3年平均总资产收益率(ROA)、毛利率、净利润率和管理费用率及5年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将68家上市公司根据GMI的ESG评分分成两组,即ESG评分较高的34家公司,及ESG评分较低的34家公司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得分较高的组合在各方面的财务绩效均好于得分较低组合,GMI评分高的企业在公司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和运营效率上都表现出进一步提高的潜能(图 6)。GMI的评分是在衡量多个公司治理标准后给出的分数。这正说明公司治理中所涉及的一系列程序制度可以决定上市公司是否有一套科学的决策机制和评价机制,所以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可能对公司的业绩和公司价值产生正面的影响。

  再来看公司治理与股价回报率之间的关系。按照ESG评分高低,将排名在前34家H股公司和排名在后34家的H股公司在2008-2013年间的投资回报进行对比。比较结果发现,从2008年到2012年, ESG评分高的公司的股价表现优于ESG评分低的公司。但是2012年之后,ESG评分高的公司的股价表现就赶超了ESG评分低的公司的股价表现(图7)。不仅如此,在过去5年中,H股中ESG评分较高的企业的股价回报率也明显优于平均H股企业的股价表现(图8)。

  对于2012年股价表现转变背后的原因,需要进一步探究来获取答案。但是,根据所持有的数据,可以谨慎地对于H股市场中公司治理与股价关系给出这样一个结论:在某些情况下,公司治理较好的公司,可能会正面影响公司价值,使其股票收益率可能有良好的表现。当然,这一结论是根据企业在固定一段时间内的股价表现来统计分析的。对于在更长期的过去或者将来,此结论是否成立,还需更深入的观察和了解。

  然而,此结论在A股市场并不成立。过去3年中,几乎所有时间截点,未被选入上证指数的企业的股价表现明显优于被选入上证指数的企业的股价表现(图9)。因此,公司治理作为一个投资策略,其在A股的有效性不显著,甚至表现出反向关系。再次基于上证公司治理指数的样本股的变化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被剔除的公司的股价在过去三年中,不同的时间截点,均优于被新加入公司的股价表现(图10)。

  A 股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缺乏重视

  通常大家都会认为公司治理较好的公司即使不能带来良好的投资回报,至少应该有较好的财务表现。对H股来说,上述研究基本和此观点一致。但是,在A 股市场却不尽然。这种强烈的反差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首先,公司治理的数据的收集和评判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而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时间还比较短。公司治理指数在成熟的资本市场应会相对更可靠,因此并不能排除关于A股企业公司治理的数据本身可靠性的问题。其次,中国经济正在全面高速发展,公司的战略、商业模式、产品等也都在不断地变化和进化之中,公司治理是反映公司的过去,所以相对来说前瞻性较差。再次,这种现象和投资者的风格应该也有一定的关系,分析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 股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缺乏重视。另外,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某些在公司治理方面不够理想的公司在发布市场信息方面不太严谨,所以信息量会相对比较多,股价也随之反应变化相对更频繁。相反,公司治理较好的公司对外界发布信息时更为谨慎,所以信息量也会少一些,导致股价表现比较稳定。

  除此之外,良好的公司治理不只是指企业内部的各种管理运行机制,还应包括资本市场外部的一系列监管机制和法律制度。香港市场相较于内地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导致在香港的金融机构会有效地追求利润最大化,并且具有自律能力和风险自控能力。

  作者侯延琨系瑞银中国证券研究主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881

醫療並購亂象調查 A股會否成為“李鬼最猖獗的地方”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9430.html

“魏則西事件”背後,直接揭開的不僅是“莆田系”的內幕,也將目前資本市場火熱的醫療保健等資產註入上市公司的亂象暴露在陽光底下。

身患“滑膜肉瘤”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在讀學生魏則西,生前求醫的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實已將其業務外包給上海柯萊遜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柯萊遜”)。而柯萊遜為魏則西提供的DC-CIK細胞免疫治療法,實際是已被國外淘汰、但在中國非常紅火的腫瘤免疫治療方法。

而如此技術背景下的資產經過一番包裝之後成為A股市場炙手可熱的擬收購項目。在中源協和(600645.SH)看來,柯萊遜的細胞治療業務將整合進入上市公司,對完善上市公司“6+1”全產業鏈布局具有戰略意義;且將為公司未來業績帶來新的增長點。

當然,這樣的並購一度讓部分不明真相投資者似乎看到美好的前景,直到“魏則西事件”的發生才看到敗露的原形。此時也引發上海證券交易所的註意,並於5月3日向中源協和發出問詢函,要求該公司對“魏則西”事件媒體報道中提及的柯萊遜,結合其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進行核實並補充披露。

BVCF基金創始合夥人楊誌曾在巴菲特年會上打比喻稱,現在中國精準醫療領域的創業公司有些像古董市場,一不小心就會走眼買假貨,99%的公司都在用國外過時的專利技術,經過技術整合,甚至純粹的概念聚合,包裝成新公司、新平臺。

從中源協和近三年的並購史來看,並購柯萊遜100%股權並非是唯一一次並購。以首次披露公告日看來,中源協和分別於2014年2月份、5月份、12月份以及2016年1月份、4月份宣告並購執誠生物100%股權、協和公司33%股權、北科生物13%股權、百樂思生物34%股權、賽尚醫藥67%股權。這三年並購中,有4個標的隸屬於生物科技行業,2個標的所在行業為保健護理方面。

類似的醫療保健等資產註入醫療保健上市公司在A股市場也已儼然成為一大潮流。據Wind資訊數據,自2013年5月3日至2016年5月3日的三年期間,交易買方為上市公司的並購事件共有384條記錄,涉及上市公司139家。

從標的方所在行業來看,上市公司投資並購西藥方面的標的數量最多,並購事件達到101次,其中譽衡藥業(002437.SZ)參與的並購最多,近三年間進行了10次西藥方面的並購,其中有一次以失敗告終,待後續進行重新並購。

生物科技方面標的也成為近三年上市公司並購的一大寵兒,並購事件達到96次,並購次數最多的上市公司要數沃森生物(300142.SZ),其中2次並購聖泰(莆田)藥業有限公司(下稱“莆田聖泰”)100%股權使得累計持股達到100%。而就在今年3月份,有媒體報道稱,聖泰(莆田)藥業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沈宇航因卷入非法經營疫苗案被福建當地公安局控制。

因疫苗事件案發,4月29日晚間,沃森生物公告稱,子公司山東實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莆田聖泰被當地藥監部門撤銷和收回了《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範認證證書》(GSP證書),並擬進一步采取吊銷《藥品經營許可證》的行政處罰。由此對沃森生物2015年業績構成影響。

“生物醫藥企業的投資投入和產出之間存在黑箱以及極大不確定性。”在楊誌看來,生物醫藥領域作為朝陽產業,名聲在外,在經濟下行的環境背景下,生物醫藥企業吸引了很多專業或者準專業的投資機構,但是這個領域是所有醫療投資板塊中,陷阱最多、李鬼最猖獗的地方。

在交易標的中,醫療保健設備則是上市公司第三青睞的行業,並購次數近60次,並購次數相對較多的上市公司為新華醫療(600587.SH)和複星醫藥(600196.SH)。

楊誌認為,與醫藥投資相比,醫療服務領域的門檻相對較低,市場競爭激烈以致投資難以獲益,“尋找估值合理的醫療服務標的投資,現在也難上加難”。

“大家要記住一個真理:項目是不缺的,而真正好的項目,賺錢的項目永遠是稀缺資源。”楊誌表示。

(本報實習生汪家正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033

Pokemon Go大爆發 下隻潛力股會是? 文若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6/07/29/pokemon-go%e5%a4%a7%e7%88%86%e7%99%bc-%e4%b8%8b%e9%9a%bb%e6%bd%9b%e5%8a%9b%e8%82%a1%e6%9c%83%e6%98%af%ef%bc%9f/

最近香港陷入一片Pokemon Go熱之中,不論男女老幼,近幾天都跑到不同的公園和熱點,希望捕捉小精靈。近日回家,就出現中秋才見到的一家大細到公園遊玩景象。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VR)慢慢入屋,令香港人慢慢見識這個科技的威力和潛力。另外,Sony Playstation亦將於10月,正式推出PSVR,希望扭轉電視遊戲的發展頹勢。可見VR技術,在未來有相當龐大的增長空間。

現時香港上市公司之中,直接受惠於Pokemon Go或類似技術的企業並不多,間接受惠的則有舜宇光學科技(2382)、數字王國(547)、創維數碼(751)和圓美光電(8311)。

舜宇光學主要是光學零件和產品之製造商,近年受惠車載鏡頭、航拍儀器和手機鏡頭的需求急增,因此盈利持續上升,過去5年的盈利增長從未低過25%。公司在2015年的年報明確指出,他們將會大力發展VR技術,此發展面向加上本身已有的光學研究、製造的規模,前景和潛力確實不錯,因此一年股價升近1倍,近日亦屢創新高。股價稍為回落到28蚊時,大家可以留意其長線動力。

另外新晉的VR概念股,則有圓美光電。圓美光電為創業版掛牌公司,正申請轉至主版交易。根據文件簡介,圓美光電和其附屬公司正在設計及開發應用光學產品,包括虛擬實境(「虛擬實境」)遊戲頭盔╱ 頭戴式顯示器(「頭戴式顯示器」)及擡頭型顯示器(「擡頭型顯示器」)設備。現時圓美光電與Mobvoi、深圳奇虎、第二空間(北京)均有不同的戰略合作協議,背後合作網絡之建立有助產品推出市場。可是股價在業績公佈後,由1.2水平跌至9毫水平。不過以創業板股票來說,圓美光電確可以交到功課。股價52周新低為0.64,52周新高為1.85,9毫左右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價位。

數字王國、創維數碼近年亦大力發展VR技術,前者偏向提供內容,而後者則是提供配套。數字王國近年動作多多,先收購漢傳媒(491)和謝霆峰旗下的Lucrative Skill(視覺特效及電腦圖像製作公司),後來與美國廣播公司(ABC)、樂視、華納音樂、優酷(阿里巴巴旗下)簽訂不同的合作協議,大部分均與VR技術有關,更收購了遊戲開發公司Digital Domain Interactive,發展VR遊戲。動作多多,但盈利表電欠佳,令股價走樣,一年升幅幾乎打回完形。而創維數碼則跟騰訊(700)合作,預計今年將會發布一款分體式VR頭盔。創維數碼本身的智能電視的業務發展不俗,至6月為止已有1372.6萬智能電視用戶,這樣的用戶數字推動VR業務,前景確實是不容忽視。這兩隻股份,尤以創維數碼,均可以睇高一線。

文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8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