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糧接掌中紡後總資產達5000億元!但怎麽賣衣服是個問題

國資委消息,經報國務院批準,中國中紡集團公司(下稱“中紡”)整體並入中糧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中國中紡集團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

資產將越過5000億關口

在中紡並入中糧之前,論資產規模,中糧已經是全球糧商老大。

此前,中糧資產超過719億美元,336個分公司和機構覆蓋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倉儲能力3100萬噸,年經營總量近1.5億噸,年加工能力8950萬噸,年港口中轉能力5400萬噸。同時還擁有包括種植、采購、倉儲、物流和港口在內的全球生產采購平臺和貿易網絡,並在全球最大的糧食產地南美、黑海等國家及地區和擁有全球最大糧食需求增量的亞洲新興市場間建立起穩定的糧食走廊。

一張表格可以看清中糧集團在全球糧商中的地位。

此次並入的中紡,將進一步加強中糧資產的體量,拉開與其他跨國糧商的距離。

截至2015年9月底,中紡資產總額243.47億元,2015年1~9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72.26億元,利潤總額2.43億元。

加上中紡的資產,中糧有望在今年跨過資產5000億元人民幣的關口。

最近十年左右的時間里,中糧是央企整合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2004年,中國土畜並入中糧集團。

2006年,中谷糧油集團公司並入中糧集團。

2013年,中國華糧物流集團公司並入中糧集團。

2014年,中國華孚貿易發展集團公司整體並入中糧集團。

筆者梳理的數據顯示,1992年,中糧的資產還只有95億元,最近十余年的央企整合加上中糧出海收購來寶農業和尼德拉,中糧現在的資產已接近5000億元,無論在中國還是在全球,資產的膨脹速度,都可以算得上首屈一指。

但是盈利能力上,中糧在跨國糧商中還處於墊底的位置。如何將行政指令下並入的資產發揮最大效益,還是個長期工程。

怎麽賣衣服是個問題

新並入的中紡主營業務有兩塊,其中糧油業務與中糧有高度相關性。

截至2014年,中紡油脂油料壓榨能力達到750萬噸/年,居全國前五位。中糧集團的油籽壓榨能力超過1000萬噸,領先於中紡。兩家合並後,新中糧的油籽壓榨能力預計在國內將處於數一數二的位置。

中紡的另一塊主營業務是紡織。

2014年,中紡棉花經營量37萬噸,居全國首位。棉花也是農產品,與糧油同屬於大宗產品,跨國糧商里路易達孚也有棉花業務,這塊業務中糧接管,運作難度並不明顯。

中紡還有成衣板塊,主要從事服裝、面料、家紡成品的出口業務,服裝出口業務占成衣板塊銷售收入比重超過60%,經營主體包括下屬子公司國際公司、利特華公司和東方公司。中紡成衣板塊現有服裝加工企業6家,擁有1000萬件/套成衣年生產能力。

中方旗下還有一家從事紡織印染業務的上市公司:福田實業(00420.HK)。2012年6月,通過配發新股(4.09億新股,每股1.25 港元),中紡投資5.11億港元,持股34%,成為福田實業最大單一股東,並對其擁有實際控制權。福田實業是世界最大的圓筒針織面料生產商之一,提供針織、染色、印花及整理等高度垂直的綜合服務,向超過40個國家的成衣制造商提供面料,產品包括運動服、休閑服、睡衣和內衣等眾多國際知名零售商的品牌成衣。

搞慣了糧油貿易、倉儲、加工的中糧集團,怎麽處理中紡旗下的紡織資產,外人很關心。賣糧油產品,與賣衣服做面料相比,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行業,中糧能否整合好,還有不少未知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124

上半年末保險總資產突破14萬億元大關

2016年1-6月保險統計數據報告

一、原保險保費收入18812.82億元,同比增長37.29%

產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4632.01億元,同比增長8.51%;壽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14180.74億元[1],同比增長50.32%。

產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4301.97億元,同比增長7.07%;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1761.02億元,同比增長45.02%;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2359.33億元,同比增長89.37%;意外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390.49億元,同比增長18.75%。

產險業務中,交強險原保險保費收入833.27億元,同比增長8.53%;農業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為248.99億元,同比增長7.77%。另外,壽險公司未計入保險合同核算的保戶投資款和獨立賬戶本年新增交費8648.46億元,同比增長143.16%。

二、賠款和給付支出5262.37億元,同比增長25.17%

產險業務賠款2165.55億元,同比增長18.06%;壽險業務給付2574.27億元,同比增長30.53%;健康險業務賠款和給付437.56億元,同比增長32.33%;意外險業務賠款84.99億元,同比增長26.92%。

三、資金運用余額125629.30億元,較年初增長12.37%

銀行存款23605.23億元,占比18.79%;債券42078.44億元,占比33.49%;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16959.45億元,占比13.50%;其他投資42986.18億元,占比34.22%。

四、總資產142660.75億元,較年初增長15.42%

產險公司總資產21653.19億元,較年初增長17.16%;壽險公司總資產117944.93億元,較年初增長18.75%;再保險公司總資產2929.08億元,較年初減少43.53%;資產管理公司總資產354.10億元,較年初增長0.48%。

五、凈資產16725.53億元,較年初增長3.95%。

[1]不包括中華聯合控股壽險業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294

銀監會:銀行業6月底總資產達212萬億元 同比增15.6%

銀監會25日公布數據顯示,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截至6月底境內總資產21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6%;總負債19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1%。

其中,商業銀行總資產達164萬億元,同比增長13.7%,占銀行業金融機構比例為77.3%;總負債達152萬億元,同比增長13.6%,占銀行業金融機構比例為77.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854

中民投聚焦三大金控平臺 上半年總資產逆勢增35%

近年來,產業轉型升級承壓、人才流失嚴重、融資難融資貴、缺少投資平臺等一系列問題成為民營企業面臨的重重難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同比增長9%,而其中民間投資僅增長2.8%,較大幅度的回落不禁引發業內擔憂,民企作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如何尋找可持續增長的動力?

“民營企業其實有大量的資產需要與資本市場對接,只是現在沒有找到新的增長點和好的增長模式,一旦找到了,投資會快速回升。”中民投集團總裁李懷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自2014年8月成立以來,中民投致力於為中國民營企業進行平臺搭建,以“產融結合”、“抱團取暖”的方式不斷探索符合社會需求,順應時代發展的創新模式。

在近期召開的“2016中民投股東大會”上公布的數據顯示,短短兩年時間,中民投資產規模已由330億元增長近5倍至1950億元;今年上半年總資產增速達到35%。

民企“抱團”順勢而為

定位為產融結合大型投資集團的中民投,用兩年的時間踐行著“用金融的思想做產業,圍繞產業布局來做金融”這一理念。

“民營企業要卸下所有包袱開始轉型,在這個倒逼的時代要跳出原有的範圍進行產業升級。”中民投董事局副主席、億達集團董事會主席孫蔭環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道。

在他看來,在進行產業升級時,民營企業抱團發展更有利於資本的聚集與資源的開放,吸引國際化人才,同時在“走出去”時,更具話語權與政策優勢。

中民投由60家民營企業聯合發起,最大股東持股不超過2%,正是這種抱團發展的模式,讓中民投切實嘗到了 “甜頭”。

據悉,目前中民投的銀行綜合授信超過千億元,絕大多數是基準利率,贏得了與大央企國企同等市場地位的資金價格;近期,中民投又成功發行3億美元高級無抵押債券和40億人民幣非公開公司債券,獲得市場高度認可。

李懷珍表示,對於投資公司而言,資本回報率是核心指標,而中民投的近期目標是將資本回報率維持在同行業可對標企業中的中上水平。

中民投的快速崛起與持續發展態勢,得益於公司在成立之初清晰的戰略目標。

在金融領域,中名投預期用5~7年時間成為金融控股集團,重點打造包括保險、銀行、證券、基金、資產管理、租賃等多領域的國際化全牌照金融控股集團;在產業領域,優選符合國家發展方向的產業進行全面投入,並建立完善的退出機制。

(中民投重點領域布局)

通過兩年的發展,中民投在傳統金融領域布局穩步推進。

保險方面,中民投在今年4月投資25億美元全資收購美國再保險公司——思諾保險;資本市場方面,以港交所上市公司“中國民生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為平臺,取得香港證券交易、資產管理、財務顧問等全方位業務牌照;其他類金融牌照方面,中民投目前已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預付卡牌照、保險經紀牌照、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資格;此外集團旗下的融資租賃公司已經成立並開始運營,同時,金融租賃公司正在申報中。

然而,正如中民投股東、宗申產業集團董事長左宗申對本報記者所言,“金融離開了產業只是空中樓閣”。深知這一點,中民投兩年來不斷加快產業金融布局的拓展。目前,該公司已經在新能源開發、金融地產、現代物業、通用航空等業務板塊進行布局,其中,金融地產跳出了傳統房地產思維,以引入海內外戰略投資者、上市融資、海外發債和利用保險資金等方式開展資本運作,打造新金融地產運營商。

值得註意的是,除夯實國內產融結合平臺外,中民投也在不斷拓展境外市場,用金融方式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用境外優質技術、品牌和資源實現引進來。

“隨著中國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中國市場與境外市場的關聯度越來越高,資本都向高處流,所以必須要兩個市場一起布局。”李懷珍對本報記者說道。

2015年4月,中民投與韓亞銀行共同設立中民投租賃;2015年6月15日,中民投與英國第一太平戴維斯投資管理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在英國合資設立基金管理公司,中民投在歐洲首個投資平臺正式搭建完畢;2015年7月,中民投國際在新加坡註冊成立,中民投國際隨後完成了對美國思諾保險的收購;去年12月,中民投通過旗下資本運作平臺——中民投資本完成對七星控股的收購,並將其更名為中民金融,業務範圍涵蓋證券、資產管理和中民財富,擁有香港一系列業務牌照。

此外,中民投還將帶領數十家國內優勢產業龍頭民營企業,在東盟建設產業園,投資總規模將超過50億美元。

打造金控平臺三駕馬車

在此次股東大會上,李懷珍首次向記者公開了中民投在經過兩年摸索後確立在未來“產”、“融”領域的發展方向。

金融方面,中民投將重點打造保險集團、資產管理集團和金融租賃集團這三駕馬車。

產業領域,中民投希望在未來確立新能源、大健康和建築工業化三大產業特色。

“要永遠圍繞人的消費做文章。”李懷珍認為,不到三年,大健康領域就會迎來爆發式的發展,屆時養老、醫療、物業、保險等不同的金融與產業平臺會有更好的互動與發展。

值得註意的是,中民投引領的抱團發展模式,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地方民營企業所複制推廣。

目前已經建立的省級民投公司包括渝民投、蘇民投、浙民投和廈民投,此外京民投與粵民投也在籌劃中。

孫蔭環則向本報記者透露,未來中民投將可能與各地方民投開展多方面的合作,形成合力進一步推動民企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767

銀監會: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7月末境內總資產212.7萬億元 同比上升14.5%

中國銀監會25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止7月末,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境內總資產212.72萬億元,同比上升14.5%;銀行業金融機構7月末境內總負債196.40萬億元,同比上升14.4%。

其中,商業銀行總資產164.35萬億元,同比增長12.4%,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例77.3%;商業銀行總負債152.11萬億元,同比增長12.2%,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例77.5%。

大型商業銀行總資產77.88萬億元,同比增長5.5%,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例36.6%;大型商業銀行總負債71.59萬億元,同比增長5.0%,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例36.5%。

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資產39.98萬億元,同比增長11.9%,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例18.8%;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負債37.45萬億元,同比增長11.6%,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例19.1%。

城市商業銀行總資產25.33萬億元,同比增長24.0%,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例11.9%;城市商業銀行總負債23.66萬億元,同比增長24.2%,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例12.0%。

農村金融機構總資產28.73萬億元,同比增長17.4%,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例13.5%;農村金融機構總負債26.69萬億元,同比增長17.6%,占銀行業金融機構比例13.6%。

其他類金融機構總資產40.80萬億元,同比增長30.5%,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例19.2%;其他類金融機構總負債37.01萬億元,同比增長31.1%,占銀行業金融機構比例1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936

保險業“十三五”綱要:2020年行業總資產達25萬億

在過去五年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的保險業,未來五年又將如何發展?近日,保監會發布了《中國保險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下稱《綱要》),為保險業的後五年發展設定了目標。《綱要》顯示,到2020年,全國保險保費收入爭取達到4.5萬億元左右,保險業總資產爭取達到25萬億元左右。

2020年再翻番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保險業發展很不平凡的五年。"保監會在《綱要》中表示。

數據顯示,過去五年,我國保費收入從2010年的1.3萬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2.4萬億元,年均增長13.4%。保險業總資產從2010年的5萬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12萬億元,成功實現翻番。全行業凈資產達到1.6萬億元,保險行業償付能力總體充足。行業利潤從2010年的837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2824億元,增加2.4倍。保險深度達到3.6%,保險密度達到1768元/人。我國保險市場規模先後趕超德國、法國、英國,全球排名由第六位升至第三位。

而《綱要》中顯示,保險業未來五年的主要目標是要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穩健、誠信規範,具有較強服務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現代保險服務業。

其中,到2020年,全國保險保費收入爭取達到4.5萬億元左右,保險深度達到5%,保險密度達到3500元/人,保險業總資產爭取達到25萬億元左右。大型保險集團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穩步提高,中小型保險公司實現差異化、特色化發展,保險市場體系豐富多元。

而4.5萬億元的保費收入和25萬億元的總資產目標相對於2015年的數字幾乎又是翻了一番。

發揮保險資金支持經濟建設作用

自從2012年保險資金運用範圍逐步放開以來,保險資金的投資深度、廣度有了極大的提升。而無論從最近對中短存續期產品不斷趨緊的監管政策還是保監會反複強調的“保險姓保”來看,都可以看出監管層防範保險資金成為股東“提款機”,鼓勵長期資金以各種形式支持實體經濟建設的決心。這一決心在對未來五年保險業的規劃中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

《綱要》中載明,保監會積極支持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鼓勵保險資金以多種方式支持重大基礎設施、棚戶區改造、城鎮化建設等國家重大項目和民生工程。支持保險資金以債權、股權、股債結合等方式向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制造業、現代農業等提供長期穩定資金。同時支持符合資質的保險機構開展境外投資業務,推動全球化資產配置達到新水平。

另外,進一步發揮保險公司機構投資者作用,為股票市場、債券市場長期穩定發展提供有力支持。鼓勵設立不動產、基礎設施、養老等專業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允許專業保險資產管理機構設立夾層基金、並購基金、不動產基金等。探索保險資金開展抵押貸款,支持保險資金參與資產證券化業務。

同時,《綱要》中表明將建立保險資產交易機制,推動保險資產集中登記交易平臺建設。積極培育保險資產交易市場。值得註意的是,國內首個國家級保險要素市場——上海保險交易所在6月正式開業,這或許也將成為保險資產交易的重要載體。

而對於市場關註的保險資金運用風險,保監會在《綱要》中表示將在“十三五”期間積極構建現代化多層次的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體系。完善承保業務和投資業務匹配管理,促進保險資產負債管理由軟約束向硬約束轉變,實現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的統一。強化保險資金運用事中事後監管,加強信息披露、關聯交易、內部控制和資產托管等方面的監管力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358

老羅遭隊友“出賣” 錘子科技總資產被曝半年縮水5億

9月21日消息,中國證監會日前披露了成都尼畢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ap4Fun)的招股書,因Tap4Fun旗下全資子公司抱團創投曾參與投資錘子科技,因此錘子科技的財務數據被同時披露。

2015年3月16日,Tap4Fun旗下全資子公司抱團科技以21.1億元人民幣的投資前估值向錘子科技投資3,000萬元人民幣,並獲得錘子科技1.13%的股權。

根根據招股書數據顯示,錘子科技2015年全年虧損4.62億元,2016年上半年虧損1.92億元(2016年半年報財務尚未審計)。同時,錘子科技的資產總額也由2015年年底的8.25億元縮水至2016年6月30日的2.96億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據錘子科技CEO羅永浩最新的微博來看,錘子科技的年度旗艦將在近期發布,而且進一步的消息是可能會選擇在上海。

此前羅永浩在微博上跟網友互動時表示,今年的發布會多半不在北京。隨後,有網友根據這句話推測錘子新旗艦的發布低點還未確定,所以發布時間應該也還早著呢,搞不好高要等12月份了。對此,羅永浩回應稱,“怎麽可能那麽晚?誰好意思那麽晚?”。也就是說,在12月份之前,我們肯定能看到Smartisan T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815

銀監會:9月末銀行業總資產同比增15.7% 增速創5個月新高

銀監會10月26日發布銀行業監管統計指標月度情況表。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217.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7%。9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負債200.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5%。

9月末的總資產同比增速創4月份以來的新高,總負債增速創3月份以來的新高。

其中,大型商業銀行總資產同比增長8.1%;行業占比為36.6%;總負債同比增長7.7%,行業占比36.4%。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資產同比增長14.6%,行業占比18.7%;總負債同比增長14.5%,行業占比19.0%。城市商業銀行總資產同比增長24.0%,行業占比12.1%;總負債同比增長24.1%,行業占比12.2%。農村金融機構總資產同比增長16.7%,行業占比13.4%;總負債同比增長16.8%,行業占比13.5%。其他類金融機構總資產同比增長27.7%,行業占比19.2%;總負債同比增長27.9%,行業占比1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554

中金停牌!又一家總資產逾1500億的“巨無霸”券商有望誕生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1-04/1050316.html

12551193thumb_head.thumb_head

每經記者 王硯丹 袁東

11月3日晚間,市場盛傳中金公司將收購中投證券,從目前情況看,這一消息似乎正在坐實。
那麽,假設中金收購中投證券最終落實,收購之後的券商在“江湖”上將是一個什麽樣的地位?

中金:有確切消息一定第一時間告知

今日(11月4日),中金公司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公司H股股份於2016年11月4日上午9時起於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短暫停止買賣,“以待本公司刊發屬於內幕消息之公司非常重大收購事項之公告。”



今日中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系中金公司有關人士,該人士未予否認,僅表示“公司有確切消息一定第一時間告知。”
記者註意到,在停牌前一日即11月3日,中金公司(03908,HK)港股大漲3.01%,而另外兩只屬於港股通標的內資券商股——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H股漲幅均不足1%。
據中央匯金官網顯示,截至6月30日,中央匯金均為上述兩家券商的大股東,分別持有中金公司、中投證券28.45%的股權和100%股權。

若合並後 總資產將達1552億元

實際上,在此之前,有關中金公司收購中投證券的消息傳聞已久。
今年7月,彭博社就曾報道稱,中金公司與中央匯金旗下中國中投證券就潛在並購商談。但中金公司隨即發布澄清公告稱,公司與中投證券就戰略合作及業務機會進行探討,彼等探討目前處於非常初步階段,並未與中投證券達成任何意向或訂立任何具約束力的協議。而11月3日也《21世紀經濟報道》稱,中金公司與中投證券確有整合計劃,且方案已獲高層批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網站的公布數據,
2015年底,中金總資產為630.29億元,排名第24位;中投證券總資產為922.10億元,排名第18位。



簡單計算,兩者若合並後總資產規模可達1552.39億元。這一規模如果在2015年底,比光大證券略低,可以排在第13位。
再來看看凈資產情況。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網站的公布數據,2015年底,中金公司凈資產為158.79億元,排名第23位;中投證券凈資產為136.09億元,排名26位。



 
簡單計算,兩者若合並後凈資產規模可達294.88億元。這一規模如果在2015年底,可以排在第15位,和中信建投相當。

中金已獲深港通下港股通業務交易權限

另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在11月3日深證所下發文件里,有24家券商及4家投資機構獲得了深港通下港股通業務交易權限。這24家券商中,就包含了中金公司。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在上述24家券商中,中信證券、銀河證券、海通證券等知名券商並不在其中。深交所方面向券商表示,上述24家券商都是業務上已經向深交所提交了正式申請材料並且材料完備的會員單位,24家券商還在中國結算深圳分公司開通了港股通結算業務,同時在仿真測試中達到了深交所和中國結算的測試要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258

特朗普“準國務卿”財富大公開:總資產5億美元 持股阿里和百度

特朗普的內閣中有不少富豪,被提名為國務卿的埃克森美孚CEO蒂勒森便是一位。

蒂勒森

據CNBC最新獲得的一份蒂勒森的公共財政披露報告顯示,蒂勒森持有大量美國、歐洲和亞洲企業的股票,其中不乏中國和俄羅斯公司。

他持有的中國企業股票價值在10.9萬~36.1萬美元之間,涵蓋通訊、水泥、船運等行業,其中較為知名的有阿里巴巴和百度。

蒂勒森還持有少量俄羅斯互聯網公司Yandex股票,價值少於1.5萬美元。

蒂勒森持股最多的還是埃克森美孚股票,以及指數基金等金融產品。其所持有的埃克森美孚股票價值至少為2億美元。

此外,蒂勒森還和妻子共同持有得克薩斯州一家大型馬場的大量股票,該馬場估值在2500萬美元左右。夫妻倆還在得州擁有其他地產。

據此估算,蒂勒森的總資產近5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6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