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戴若·顧比:歷史與觀點--《紅週刊》編輯部會議室 金錢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2e39c.html
時間:2005年9月6日上午

地點:《紅週刊》編輯部會議室

人員:戴若·顧比及《紅週刊》全體採編人員

《紅週刊》:如果才能在證券市場上成為一個成功的交易者?
戴若·顧比:想要成為一個成功的交易者,必須學習並且工作努力,這種工作並不適合每一個人,但是我們可以學。有很多方法可以在市場上成功,每一個人都應當發現最適合他們的方法。
剛剛進入市場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學習,然後我們可能會選一隻股票,觀察它的走勢,進行模擬操作。如果這種方法是成功的,再選擇另外一隻股票……當我們對這 種方法自信的時候,就可以進行實際操作了。市場上每天都有機會,所以我們不需要著急,應該耐心等待市場的機會。最好的市場機會來自於耐心,就像培育一棵大 樹,它是慢慢生長起來的。我們的成功也是從很小的成功積累起來的。

《紅週刊》:你判斷中國已經進入牛市,那麼牛市中如何操作?

戴若·顧比:牛市中有三種交易方法。一是長線投資,第二種是趨勢交易,可能會持續幾週或者幾個月,我經常使用的正是這種方法。第三種是短線交易,有可能是幾天或者幾週。一般來說,成功的交易者應該不只使用一種方法。

《紅週刊》:相對於周邊市場來說,目前中國市場最大的特點就是股權分置改革。你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技術分析方法是否適用?

戴若·顧比:每一個國家的證券市場都會有自己的政策,但在所有的市場上做交易都是一樣的。我的工作就是知道在什麼時候買入、什麼時候賣出,因為價格信息可以告訴我公司的基本面甚至國家政策。

政府的政策就像天氣一樣無法控制,我們能做的就是找到最好的交易方法。我們就像種地的農民,只管播種下去,然後期盼風調雨順,這在任何國家都一樣。

股權是不是全流通的,對於一個交易者來說並不重要。我們其實只在流通的市場中做交易,並不是想要這家公司所有的股票。

《紅週刊》:可是不流通的部分進入流通以後,會加大市場的供給,並且影響流通部分的股價,那麼牛市又從哪裡來呢?

戴若·顧比:我舉個澳大利亞市場的例子。政府擁有澳大利亞電話公司51%的股份,投資者只交易流通的部分。後來政府決定出售其擁有的25%的 股份,投資者認為這是一個好的機會,因此政府的減持行為反而刺激了市場的需求,公司股價也因此而上漲了。如果一家公司的狀況是好的,那麼它不流通的部分一 樣是好的;反之,如果一家公司經營很糟糕,那麼它的股價無論如何都會下跌。

《紅週刊》:在你的書中以及在講座中都很少提到成交量的含義,這是為什麼?

戴若·顧比:成交量信息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在美國的許多股票交易書籍中,常常提到成交量的重要性,但這在30年前寫這類書的時候是對的。因 為在那個時代,信息並不很容易得到,市場中存在著大量的信息不對稱—— — 大的機構可以得到許多有效信息,但小的交易者則很難。因此,那時的市場是大的機構投資者得到信息買入,小的投資者通過成交量分析跟隨。現在的狀況不同了, 幾乎每個投資者都能夠擁有充足的信息和數據瞭解市場狀況,所以我們不需要跟隨這些大的機構。和上個世紀不同的是,我們可以看著市場走勢決定買入和賣出,對 於交易者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

《紅週刊》:顧比先生一定有很多成功和失敗的例子,能不能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有什麼經驗教訓可以借鑑?

戴若·顧比:所有的成功都是從失敗開始的,沒有失敗就不會有成功。當你有幾筆成功的交易的時候就很容易驕傲,但是市場不喜歡驕傲的投資者,它 總會讓人謙虛。1997年我有4次非常成功的交易,我很高興,其後有一天的早上,我發現了一次很好的交易機會,於是立即下了買單,當下午收盤我離開辦公室 的時候,那筆交易已經讓我賠了18000美元,這次交易提醒我任何時候都不能驕傲。

市場每天都有可以讓我們謙虛的例子,市場會時刻提醒投資者,過去的成功並不意味著將來也會成功。我們最好不要每天都做交易,因為過度的交易會導致失敗,應該知道什麼時候應離場休息。

投資交易是一項非常消耗腦力的智力工作。我大概會在市場上做幾十個交易以後離場休息,因為我知道如果再繼續下去就會賠錢,而賠錢的時候就是市場在發出警告。

《紅週刊》:投資人往往不是被市場打敗而是敗在了自己的手中,你能否教會投資者如何才能不被自己打敗?

戴若·顧比: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市場紀律,但在一筆交易賠錢的時候,執行紀律的仍然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我可以告訴投資者兩種辦法,如何使紀律能夠堅定地得到執行:1、提前寫下交易計劃,一旦情況發生就堅決執行;2、和太太這樣親近的人定好規 則,讓他們幫助你執行。比如,我的方法就是如果我在市場上賠了3萬元,我將允許我的太太去採購3萬元的東西。這樣我就會讓自己儘量少賠錢(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783

出版社編輯四十歲前賺到財富自由 色香味基本面評價法 駕馭飆股

2013-04-01  TWM
 
 

 

從平凡的出版社編輯,到手握逾五千萬元股市資金的黃世聰,奉行「色香味俱全」的算股邏輯,讓他得以在四十歲前就賺到財富自由。投資資歷長達十五年的他認為,化繁為簡的紀律化投資策略,是他得以長期持盈保泰的獲利關鍵。

撰文‧林心怡

去年台股行情讓許多散戶大嘆「股票難做」,但對黃世聰來說,卻是在股市豐收,並得以提早退休的關鍵一年。老家在嘉義的他,近期在新板特區買下近三千萬元的新居;而去年在股市震盪下,他買進的生技股基亞、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光這兩檔的獲利就分別有近一倍與兩成。去年剛卸下出版社副總編輯職務的他,花了十五年的時間,就累積了數千萬元的身價。

波段操作

獲利才會豐厚

「其實,我的投資邏輯很簡單,就是要挑選『色香味俱全』的概念股,波段操作,獲利才會豐厚。」黃世聰解釋說,所謂的「色」,就是公司所處產業有題材性、有話題性,就像長相漂亮的美女,會吸引市場眾多追求者一般;而「香」就是公司業績進入佳境,包括營收年成長率、季成長率、月成長率以及毛利率等持續向上者;最後的「味」則是指股價有「漲」的味道,這裡的觀察重點,就是從技術面找買點賣點,原則上,是以季線作為衡量的標準,並只挑選強勢股操作。

實務經驗告訴黃世聰,股價飆得最凶的,往往一開始是先出現上漲的「味」道,再來才露出題材的「色」相,最後才是有亮眼的業績數字「香」味會跑出來。「尤其,在初升段時,股價往往率先反映未來獲利的基本面,所以一旦亮眼的獲利數字一出來,股價也都上漲一段時間了,而接下來業績或題材延續是否能跟上市場預期,就是漲勢延長期的關鍵。」在「色香味」算股策略下,在操作實戰時,黃世聰格外重視買賣點時機的抉擇。第一是算買點:買點一,是股價帶量上攻,站上趨勢突破點;買點二,則是買在多頭趨勢回檔點,也就是股價漲多回測季線附近。

例如,基亞在去年九月下旬出現「股價站上上升趨勢線」與「帶量上攻」的跡象,從當時周線來看,明顯看到周成交量暴增至一萬三千多張,股價還站上所有均線之上。

「從股價來看,基亞飄出不尋常的『味道』了!」黃世聰說。從「色」(題材面)的角度觀之,當時基亞宣布「兩岸藥品研發合作專案試辦計畫」可視為利多;加上基亞的肝癌藥在台、韓及中國等地已同步進行三期臨床試驗,與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及歐盟「孤兒藥」資格認定等,擁有與國外大廠談授權等想像空間,讓當時仍聞不到「香」(實際獲利)的基亞股價一路翻紅。

去年九月,黃世聰在基亞符合「股價站上上升趨勢線」並「帶量上攻」兩個條件下,也就是股價飄出香味時,在八十幾元價位進場。當時基亞的半年報還處於虧損狀態,隨著利多消息一一曝光,股價強勁上揚,「色」出來了,他認為股價漲幅尚未結束,持股續抱。

大型權值股與投機股賣點算法不同第二是算賣點:股價跌破上升趨勢線,或跌破前波低點,作為停利或停損出場點。例如,基亞股價率先上漲,接著利多頻傳,最後因為出售美國子公司股權獲利大進補,營運轉虧為盈;媒體更在去年十一月間揭露,基亞全年每股稅後純益(EPS)可達三至三.五元,毫無疑問地,繼「味」(股價)與色(題材)後,「香」也跑出來了。

果然,基亞獲利開始香味四溢後,就是股價開始拉回時。去年十二月,基亞股價拉回至一六○幾元,跌破上升趨勢線,黃世聰獲利了結。基亞這一役,獲利近一倍。

黃世聰提醒,生技股族群雖然熱門,但畢竟漲的是「本夢比」的想像空間,報酬高、風險也極高。一旦股價跌破上升趨勢線,即使「色」相極佳,甚至業績飄「香」,最好還是落袋為安。

「大型權值股如台積電與華碩的賣點算法就不太一樣,我比較傾向以是否跌破季線來作為操作依據,而不是跌破上升趨勢線就急著賣出!」黃世聰接著以去年八月初重新加碼的台積電為例,從周線來看,當時股價從前波高點八十九元後,七月底回測季線七十五元,在八月初股價重新翻紅後,站上上升趨勢線;加上周KD、RSI交叉向上,且MACD仍在正象限,代表股價仍處於多頭走勢,仍有續漲的味道。

從業績面來看,當時觀察到二○一二年,台積電七、八月營收較去年同期分別成長三六%與三一%,優於五、六月年增率二○%與一八%;第二季季營收成長率一七%,較第一季一.六%更有大幅成長;加上第三季毛利率仍維持四七%、營益率達三六%的中高水準。因此,當股價出現「多頭趨勢回檔點」,反而是伺機買進的好時機。

因股票屬性運用方法會有所不同黃世聰總結說:「色香味算股法,因股票屬性,而運用方法有所不同。」像基亞這種投機股,側重的是「味」與「色」兩個面向,當「香味」(業績)飄出來時,反而要開始留意賣點。相對地,大型權值股如台積電,重視的是「香」(業績),即使「味」(股價)與「色」(題材)暫時變差,但業績持續飄香,仍有很大的投資價值。

展望未來,符合黃世聰心目中「色香味」投資邏輯的好股票,則包括有4G概念股昇達科,轉機股谷菘、京城銀等,均是他的口袋名單。

「其實我投資的股票並不多,每次手上持股大多不超過四檔,因為只要趨勢抓對,投資邏輯清楚、守紀律,不用天天盯盤,抱足一個波段,反而會賺更多。」黃世聰笑著說,早期他也曾經是個殺進殺出的短線客,但投資獲利非但不如預期,還曾經一度慘賠。

從黃世聰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只要每天花點時間扎實做好投資功課,平凡上班族也能創造自己的股市獲利途徑。

黃世聰

出生:1973年

現職:專業投資者

學歷:台大經濟系

經歷:股市總覽研究員、編輯、《先探周刊》執行副總編黃世聰的「色香味」算股密技

一、投機股

步驟1 利多消息不斷,雖仍未有實質獲利,股價仍續強,續抱。

步驟2 站上趨勢點:股價站上所有均線。

步驟3 公司獲利大躍進,飄出香味的同時,股價還跌破上升趨勢線,則要伺機賣出。

二、大型權值股

步驟1 顯現漲勢味道:均線糾結後股價站上所有均線的趨勢突破點,股價帶量上攻。

步驟2 出現助漲色相:上漲過程中,出現產業趨勢向上利多,且毛利率、營收成長增加的亮麗數字。

步驟3 強勢股回測買點:股價拉回再度站上季線,且KD、RSI出現趨勢突破點買訊。

黃世聰看好未來具「色香味」概念個股代號 公司 色(題材) 香(業績) 味(股價) 3/26收盤價(元)3607 谷 菘 智慧型手機取代傳統功能手機、iPhone 5訂單 去年前3季EPS僅0.53元,但營收強勁成長 創波段

新高 64.2

3491 昇達科 4G概念股 去年前3季EPS計2.2元,營收強勁成長 股價創1年多來新高 52.8 2809 京城銀 納入MSCI成分股,被購併人民幣業務 去年EPS高達3.28元 股價屢創波段新高 27.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65

Tumblr CEO David Karp:關閉編輯部門,社交媒體做不了新聞發行!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9125.html

最近微型網誌服務Tumblr的合夥人兼CEO David Karp在他的Blog發表了一篇聲明,宣佈即將關閉新聞編輯台 Storyboard,並解散其編輯部門。但,因為當時並沒有公開確切的關閉原因,諸多媒體包括《NY Times》、《Mashable》的博客等都對Karp的舉動感到疑惑與不解。

去年Facebook也採用了同樣的策略,成立自己的編輯平台 Facebookstories,從數億的使用者中,選出有趣、新奇的發表來發行,但與Tumblr一樣,並沒有造成預期的廣大迴響;準備離職的執行主編Dan Fletcher也在最近一場演講中提到:「Facebook不需要記者。」

因此,許多人的疑問是,出色的社交媒體像Facebook、Tumblr 也會是出色的新聞發行者嗎?

「在Tumblr,我們想要維持我們的平台的開放,並永遠不預設內容的界限」

David K​​arp 最近自己在紐約的一場會議中回應來自各界的疑問:

「我們讓我們的功能保持開放的態度,不像Youtube 或是他們的相關平台一樣,他們創造了一個很棒的平台,但給了創造內容的使用者,一個有限的模式。

因此,我想起了Google 之前是怎麼對待他的博客的,那曾經是一個非常多元的開放平台,使用者可以在其中創造自己的東西。如果你還記得Adsense,你就會瞭解,那時候部落客開始為了賺錢而均值化自己的內容,而Adsense 催毀了那些很強的多樣原創性和創造力的博客。

所以,我的顧慮就是,在Youtube 這種龐大又開放的平台,當你在意那些廣告工具時,其實你可以瞭解到Youtube 的創造者已經畫地自限在一個商業模式中。

在Tumblr,我們想要維持我們的平台的開放,並永遠不預設內容的界限。」

對於為什麼Storyboard 不是正確的工具, Karp 表示:「我們請來一群記者來做實驗性的社交營銷,但Storyboard 最後運行起來的方式,並不是我們想要的。我最初想要的是希望我們可以把Tumblr 中,最令人驚豔的創作,經由這個編輯平台讓它表現出來,但運作後的表現卻不是我們想要的。」

我們可以合理猜想,David K​​arp 也許是因為今年Tumblr 有獲利表現的壓力,因此表現差強人意的Storyboard 就變成了經營上的犧牲品。但依照Karp 獨樹一格的個性,也有極大的可能是,他真的想讓Tumblr 保存更多的可能性與實驗性,讓使用者在這個平台可以盡情發揮無限的創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941

編輯手記(7):筆與置評 noTcomment 新媒體運動的未來

http://notcomment.com/wp/?p=17483

今期壹周刊訪問了現時四大網體:《主場新聞》《巴士的報》《852郵報》《D100電台》,題為《新媒體旺HIT未旺財》。

noTcomment轉眼間已經營了半年,也總算是新媒體運動的一員。根據Alexa網站排名,現時是4,636位,與星島合營《巴士的報》的3,598位,與及明報的姊妹機構《評台》的4,030位,尚有一段距離。

alexa201403

多得讀者們的支持,我們沒有大財團在背後,只是一群博客業餘作業,走到這一步也不易!半年的經驗告訴我們,搞網媒也可以像noTcomment,以及《輔仁媒體》那樣,屬於言志為主,只希望將網站辦下去;亦可以像《fanpiece》《weshare》那樣,擺明車馬做生意。

據周刊的訪問內容,四間網媒都希望在言志之餘,能夠有一定的收入,以支付每月50-200萬的開支,那麼就要認識生意的本質。

做生意本來都是以盈利為本份,新聞機構也不例外,當然就像其他企業一樣,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比如第四權,就是以輿論監察政府,以至揭發社會的黑暗面。

可是另一方面,出錢買廣告的廣告商也是持份者,他們有自己的盤算。缺乏果效的媒體,一樣會流失廣告,即使她們多麼有良心,多麼有理想,最終都要有商業價值。比如香港的免費電視市場,其中一間被目為「無乜人睇的電視台」。如果因為這個原因,卻去怪罪廣告商自我審查,實乃捕風捉影。

事實上,整個媒體的版塊,正面臨翻天覆地的變化。眾多免費報的出現,造成一個「免費唔係大晒」的現象,具體的例子有《爽報》停刊。缺乏獨特吸引力和商業價值的媒體,就吸引不到廣告商,許多網媒,都是面對這個問題。

本來網媒先天上具有低運作成本的優勢,據美國的研究統計,網上媒體的成本,只是傳統媒體的40%左右,理論上更具競爭優勢。

http://www.huffingtonpost.co.uk/gates-cambridge-scholars/were-drowning-rightaccoun_b_1609027.html

digitalcostsless

可是受訪的網媒,每月支出動輒數十萬,以至數百萬,要收支平衡,單靠捐獻或收費,未必是容易的事。如果每個月要收到30萬,每人捐$100都要有3,000人,每人月收$10都要3萬人。如果想用收廣告達到收支平衡,試問要賣多少個banner ad 和 crazy ad?

歸根結底,網媒要收支平衡,就要從降低成本和開拓財源著手,可是部份主事人未能理解到除了讀者的口味外,商告商的商業利益也要照顧到,否則永遠都是有人流,無錢流的話,也很難可持續地做下去。

《聖經》有云:「人不能同時侍奉兩個主人,他必定重視一個而輕視另一個。」有風骨,往往就沒有財務自由;做生意,往往要出賣靈魂。或者像noTcomment那樣,將言志擺在生意之上,可能有機會生存下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265

【我知道】“這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紐約時報》填字遊戲編輯的填字人生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3939

《紐約時報》填字遊戲欄目現任編輯威爾·肖茨每天花10到12小時在填字遊戲上,“不是在解字謎,就是在設計字謎”。 (CFP/圖)

美國著名的電視主持人“囧司徒”(美國主持人Jon Steward,他主持的新聞諷刺節目《囧司徒每日秀》,用搞笑的方式諷刺新聞事件和人物,在中國也擁有大批年輕觀眾)在解字謎的時候,習慣揮舞握著圓珠筆的左手,一邊怒吼:“快點,解出來!”很快他嘶吼出答案,埋頭填空。在他看來,《今日美國》的字謎太“花哨”,只有《紐約時報》的合胃口。它們設計得更嚴謹,更有挑戰性。

《紐約時報》前公眾編輯丹尼爾·奧克倫特(Daniel Okrent)打趣:“當你走進斯坦福的賽場,問里面的500個人:你最喜歡哪家報紙的字謎,他們會說是《紐約時報》。它的字謎是黃金標準。”奧克倫特說的賽場是美國填字遊戲錦標賽,這是全世界持續最久的填字遊戲比賽,至今已有36年歷史。

《紐約時報》填字遊戲已成美國填字遊戲迷的聖經。在網上訂閱《紐約時報》填字遊戲,年費39.95美元,有十萬人以上的訂戶。

囧司徒和奧克倫特都出現在2006年的紀錄片《文字遊戲》中。這部紀錄片講述了威爾·肖茨(Will Shortz)和填字遊戲的故事,肖茨既是《紐約時報》填字遊戲欄目的現任編輯,也是美國填字遊戲錦標賽的創辦人。

他至今為《紐約時報》設計和編輯了七千多套填字遊戲,此外還有為其他電視、廣播節目設計的大量填字遊戲。

“世界上的每個國家幾乎都有自己的字謎。解決字謎滿足了人類的某些基本需求。”肖茨在采訪中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1978年,威爾·肖茨創辦了美國填字遊戲錦標賽,每年一度,2014年3月舉辦了第37屆。每年有五六百人參賽,他們都是填字遊戲迷,聚在一起,“就像找到了失散的親人”。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維持字謎的優雅和智力上的嚴格

囧司徒每每想象字謎設計者,總覺得那會是一個不到一米高的小矮人。

“我尊敬那些制造字謎的人,”同時他又百思不得其解,“我完全無法想象他們是怎麽創造出那些字謎來的。我也不知道他們為什麽要這麽做。”

等他見到威爾·肖茨,才發現“小矮子”的印象錯了。肖茨身高正常,嘴唇上方留著牙刷式的胡須,笑起來看上去很和善。

肖茨自認“很出色的解題者”,“把那些需要填的空給我,我都能填上。”他對填字遊戲的癡迷到了“見了空就想填上”的地步,每天花10到12小時在填字遊戲上,“不是在解字謎,就是在設計字謎”。

14歲,肖茨把自己設計的第一份填字遊戲賣給了一家青年雜誌。16歲,他成為填字遊戲設計師,定期給出版社和雜誌社供稿。

肖茨小時候就開玩笑,以後要學填字遊戲相關的專業。1974年,他入讀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學校有一個叫做“個性化專業”的新項目,學生只要說服學校,就可以將任何事物作為專業,並自行設計課程。

在一本字典里,肖茨發現竟然真有“字謎學”。他通過了“個性化專業”的項目。“字謎學原本是研究謎語,我把它延伸到了各種形式的智力遊戲。”肖茨為自己設計的課程包括:字謎建造、20世紀的美國字謎、回文構詞法、數字字謎創造、邏輯謎題、謎題心理學、字謎雜誌。

美國大約有十來所大學提供類似的“個性化專業”,而肖茨是唯一選擇字謎為專業的學生。

從印第安納大學畢業後,肖茨又在弗吉尼亞大學攻讀了法律學位。他原本的計劃是,先從事10年法律工作,等賺夠了錢,再去做他真正想做的事情——設計填字遊戲。結果,他等不及了,拿到學位後,他直接開始填字遊戲生涯。

1993年,肖茨成為《紐約時報》填字遊戲欄目編輯。面試時,他提出幾點想法:“首先,我要維持字謎的優雅和智力上的嚴格。除此之外,我加入更符合時代氣息的和反映當代流行文化的詞匯,讓字謎的主題更多元和更可玩,以引入更多的年輕人;要在每天刊登的字謎旁加上設計者的名字,因為在我加入之前,那些字謎都沒有署名。”

21年來,有肖茨署名的填字遊戲書出版了超過100本,他自己則擁有超過2萬本填字遊戲的藏書和雜誌,其中最古老的書可以追溯到1545年。

“你真是太太太變態了”

“你甩了我,你有什麽了不起?你拿過什麽比賽的冠軍?”艾倫·利普斯坦(Ellen Ripstein)拿了美國填字遊戲錦標賽2001年的冠軍,她終於揚眉吐氣,在《文字遊戲》里對前男友喊話。

鋼琴師瓊恩·戴爾芬(Jon Delfin)則是美國填字遊戲錦標賽開賽以來的7屆冠軍,被稱為“當代最偉大的填字遊戲玩家”。

每年3月,像艾倫和戴爾芬這樣的填字遊戲高手會從美國的四面八方聚集到康涅狄格州位於斯坦福德市的萬豪酒店(2008年換到了紐約的布魯克林),他們聚在一起,“就像找到了失散的親人”。

比賽分兩天進行,選手坐在一條長桌的兩端,彼此之間用黃色紙板隔開。他們要完成七輪填字比賽,決出最快、最準確的幾位,再在一塊大紙板上,眾目睽睽之下,完成一道高難度的填字遊戲。計時15分鐘,答題完畢後,再根據使用的時間、答對題數計算總分,分數最高者成為冠軍。

1978年,肖茨找來幾個設計填字遊戲的朋友,創辦了美國填字遊戲錦標賽,149人參賽。那一年,肖茨25歲。

“我人生中的一個目標,就是用字謎將人們聚合在一起,而填字遊戲錦標賽就是一個非常棒的方式。”肖茨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如果我沒記錯的話,當時的一等獎是150美元和一個銀質獎杯。如今,來參賽的每年有六七百人,第一名的獎金是5000美元。”2014年,美國填字遊戲錦標賽舉辦了第37屆。

1987年開始,每個星期日早晨,他在美國國家廣播電臺主持一檔名為“周日特別填字”的節目,和聽眾互動,一起玩“聲音版”的填字遊戲。比如肖茨提問:“白雪公主的小矮人?”熱線電話那一頭的觀眾卡了一下殼之後,勉強想了一個答案:“史努比算嗎?”電話兩頭都笑成一團。

肖茨五十歲生日當天,收到了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手寫的祝福便條。克林頓曾經被肖茨設計成字謎,後來也成了《紐約時報》填字遊戲的粉絲。“比爾·克林頓是一個非常有野心也很出色的字謎解題者。”肖茨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

閱讀讀者來信是肖茨每周最愉快的時光。有讀者稱他為“最聰明的解字謎英雄”,更多的來信是吐槽,比如,“你真是太太太變態了。”肖茨總是邊讀邊哈哈大笑。

“我很能理解那些填字謎的人。”肖茨把自己的工作稱為“世界上最好的工作”:“錢都是第二位的,你為他們帶去樂趣、擴大知識面。”

紀錄片導演肯·伯恩斯(Ken Burns)也是填字遊戲迷:“我們生活的城市,到處都是盒子。你在盒子(公寓)中生活、在盒子(寫字樓)中工作、在盒子(交通工具)中馳騁,我們還有一份這樣盒子狀的報紙。這報紙里有一整頁是我最喜歡的。那里有一系列格子,你可以在里面玩精妙絕倫的文字遊戲。”伯恩斯不抽煙、不喝酒、不喝咖啡,他的替代品是:每天早上拿起鋼筆,去做《紐約時報》上的填字遊戲。

解答填字遊戲究竟是什麽感覺?

“就像處於事業的巔峰吧。”藍色少女合唱團的成員艾米莉·賽利爾斯(Emily Saliers)在紀錄片《文字遊戲》里大笑著回答。

“我就是常感到驚奇,”另一位成員艾米·雷(Amy Ray)說,“當你盯著一個題面看,答案會突然自己出現,你會很吃驚:你居然還懂這個!”

肖茨自己也沒有想過,最後會成為《紐約時報》填字遊戲編輯,“我在印第安納州的鄉下長大,我一直不認為自己是個有文化、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而填字遊戲編輯這份工作又相當嚴格。”

谷歌搜不到,你得用腦子

除了5位常任設計者之外,《紐約時報》也面向公眾征集謎題,有一系列具體而微的要求:有思想、文學性、娛樂性;如果包含特定的雙關語,那麽所有的雙關語必須是同一類型;主題和題面老少鹹宜;要重視那些流行的詞匯、名字和短語;鼓勵加入日常用語,無論它們是否被收入字典;鼓勵用一些不常用的字母,比如J Q X Z K W等;可以用品牌名稱,只要是被大家知曉的。

周一到周六刊登的15×15字格普通字謎,300美元一則,周日刊登21×21字格,較難,報酬也高:1000美元。

一年下來,《紐約時報》會用110個編題者的題目。

肖茨每天要從60-75份填字遊戲中挑選出可用的,再編輯和重寫題面。重寫題面的標準有兩個:一是準確,一是要符合《紐約時報》的風格,題目從周一到周日,難度逐漸提高。

1940年代,《紐約時報》的填字遊戲越來越受歡迎,每周都需要一位專門的編輯負責。這個任務落在瑪格麗特·法勒(Margaret Farrar)頭上,她原本並不情願,她更想做的是新聞,但一兩年後,她逐漸使《紐約時報》的填字遊戲標準化了。1942年,她成了《紐約時報》填字遊戲的首位專職編輯。

法勒制定的一些規則沿用到現在,比如:有1/6的格子是黑色不用填的;詞與詞之間不能割斷聯系;不能填只有兩個字母組成的詞;必須是中心對稱圖形,即,將題格上下顛倒後,起格的黑白格分布仍和原來一樣;不可以在字謎中使用和排泄器官有關的詞。

最後一條規則讓梅爾·瑞格爾(Merl Reagle)發愁。他是《紐約時報》的字謎設計者之一。有一陣子,他總是不由自主地想到尿、洗腸這樣的詞條,但只能放棄。

和肖茨一樣,瑞格爾也是字謎發燒友。他10歲就開始自行創造字謎。他總是在想字謎,想字母的各種組合,比如:Noah's Ark(諾亞方舟),把s和h交換,就變成:“No,a shark!”(不,有鯊魚!)

《紐約時報》曾經刊印過的填字遊戲至今出版了上百本。2007年,一款名為“紐約時報填字”的電子遊戲發行,里面存儲了超過1000例填字遊戲,玩家可以根據不同主題自由選擇填字種類。

南方周末:你說過《紐約時報》的讀者是最聰明、教育程度最高的一批人,所以針對他們設計題目也會要求更高。哪些題目更適合《紐約時報》的讀者?

威爾·肖茨:《紐約時報》有一大批精英受眾。這個群體非常大,有數百萬人。針對他們,我會使用例如歷史、古典音樂、藝術、歌劇、神話這一類經典的文化類別,作為字謎的主題和題面。而這些知識,比如說《今日美國》的解題者恐怕就無法解答。

南方周末:這麽多年,你對填字遊戲感到厭倦過嗎?設計題目有枯竭期嗎?

威爾·肖茨:我從來沒有對字謎感到過厭倦。我一直在學習新的東西,也一直在想辦法,將舊詞用新的主題和生動的形式呈現出來。我工作的時候,經常能開懷大笑。我也非常喜歡那些字謎愛好者。他們聰明、有趣、知識全面、有創造力,而且非常好玩。和他們相處非常有意思。我想如果有一天我對字謎感到厭倦,那就意味著我厭倦了人生。

南方周末:數獨遊戲2005年由日本傳入美國,你說過:“數獨完全反填字遊戲規則,它不關心你知道什麽,純粹是機械運動,更像種快餐遊戲。”但數獨書的銷量卻比填字遊戲書更好。你怎麽看?

威爾·肖茨:字謎和數獨的解題者有兩個共同點,他們都喜歡智力挑戰,都喜歡填空。當然,他們是兩種不一樣的群體。字謎解題者喜歡挑戰他們的知識和詞匯。而數獨是純粹的邏輯謎題。

在2005年和2006年,數獨風頭正勁的那一兩年,數獨匯編的銷售確實超過了字謎匯編。但我認為現在情況不是這樣了。字謎和數獨受歡迎的程度至少是一樣的,甚至可能更勝一籌。

南方周末:網絡時代,填字遊戲的玩家可以很容易搜索到字謎答案,你認為這會給填字遊戲帶來負面影響嗎?填字遊戲未來有哪些可能性?

威爾·肖茨:人們可以通過任何喜歡的方式來玩字謎遊戲。如果他們想用谷歌的話,沒問題。如果他們不想靠外界幫助,也沒問題。我不管,只要能給解題者帶來快樂,我都覺得合適。老實說,《紐約時報》的大部分字謎都無法用谷歌搜到答案,它需要用你的頭腦。我想,字謎將永遠與我們同在,無論是以紙質還是電子的形式。

南方周末:你看過中文版的填字遊戲嗎?你對它的印象和評價是什麽?

威爾·肖茨:中文是象形文字,一個字表音又表意,不像字母是表音的。因此,用中文玩字謎,並不那麽方便。不過,我看了中文字謎,用二到五個象形字組成的詞語與其他詞語相連,也是可行的。

世界上的每個國家幾乎都有自己的字謎。解決字謎滿足了人類的某些基本需求。

南方周末:《紐約時報》推出的填字遊戲App和報紙上的填字遊戲欄目一樣受歡迎嗎?

威爾·肖茨:《紐約時報》字謎App只是一種讓字謎數字化的方式。你可以給自己計時,如果你想的話可以看提示,並且在完成後檢查自己的答案正確與否。或許應用程序的使用者比在紙上玩字謎的人要年輕,至於其他方面,我認為它們沒有什麽區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845

【黑馬讀書】《沸騰十五年》:中文網站第一編輯陳彤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22/147067.html

i黑馬:今天老沈的離職引發極大關註。陳彤這個名字絕不僅僅是新浪網總編輯的稱號,更多的是一個中國網絡新聞界時代的代表。本文選取《沸騰十五年》中關於陳彤的描述。中國互聯網自1995年興起,經歷波瀾壯闊的發展,出現一批批時代的弄潮兒,老沈也在其中。

陳彤的價值在於,他營造了一個肆意表達而又不失分寸的表達空間--四通利方論壇。自由而不過界,張揚而又有所克制,隨意而又有約束的法則,這是四通利方論壇能從1996年堅持到今天的安身立命所在,也一開始就具備了一定的新媒體特征,使之具備旺盛的生命力的同時也不因過分的棱角外露而半途夭折。陳彤身體力行的為四通利方論壇確立的這些準則其實和1997年前後的《南方周末》有異曲同工的地方。



\ 
 

《大連金州沒有眼淚》還成就了一個叫陳彤的網友,他在新浪上的ID是Gooooooal,一共6個o,每次輸起來很麻煩,但很容易被記住。四通利方的老網友喜歡稱後來成為論壇管理員的陳彤為鉤兒,一旦犯了版規,陳彤總是第一時間手起刀落,刀下絕無冤魂。


這種網上做派和他線下做事為人一脈相承,其超嚴格的要求和粗暴直接的管理風格以及其良好的新聞感覺成就了一支強悍的網絡新聞編輯管理團隊。陳彤後來做了新浪的總編輯,執行副總裁,這是後話。

陳彤1967年出生人,籍貫河南開封,生於北京。中等個,圓臉,密黑厚實的頭發總是遮蓋他的額頭,深邃的目光藏於眼鏡之後,辦事利索,雷厲風行。陳彤從小愛好新聞和體育,在填寫高考誌願的時候,他填寫的第一誌願是北京工業大學的電子工程,第二誌願是北京廣播學院的國際新聞,基於他的愛好第三誌願則是中央體育學院的體育理論。結果他被第一誌願錄取。

北京工業大學電子工程專業大學畢業後,陳彤在中關村度過了數年同後來的生活相比頗為平淡的日子。1996年,他開始攻讀北京理工大學通訊學碩士。

1997年4月,還在北京理工大學讀研究生的陳彤上網第3個月,碰到了一個叫李嵩波的人。和他通了幾封E-mail後,陳彤發現李嵩波的E-mail服務器是四通利方的,一問,李嵩波正是四通利方網站創始人。陳彤隨即暗示,如果讓他來做體育沙龍版版主,訪問量保證提高10倍。李嵩波馬上在中關村小飯館里請陳彤吃了頓飯。吃完這頓飯,陳彤就成了四通利方體育沙龍版版主。

版主陳彤很賣力地在自己家中為四通利方體育沙龍幹著,他像個園丁辛勤澆灌著體育沙龍。他用各種方式獲取一手資料,然後再用不同的ID貼在體育沙龍里。發現有人主動提供賽場消息,許多網友都來體育沙龍貼帖子。陳彤把這種自發的行為組織起來,發動各地甚至各國的網友把體育信息發布到論壇上,到後來更多的網友自發地把看比賽的情況、感受發上來,有國外的網友把當地媒體的東西翻譯上來,論壇辦得非常紅火。緊接著1997年十強賽就來了,文字直播、視頻直播,陳彤和他的夥伴們全上了。

此時中國上網人數為10萬,體育沙龍內的好帖,點擊數也就幾百個,所以,連陳彤自己也沒太拿自己當回事。1997年11月中旬《南方周末》刊登老榕在體育沙龍的帖子《大連金州不相信眼淚》使四通利方感到了自己的力量。見報那天,陳彤正在中關村一家小公司中給人幫忙,有人喊陳彤,“你的名字上報了。”當陳彤看到自己的網名Gooooooal印在報紙上的時候,十分激動,這是他的名字第一次登在報紙上,“而且,還是那麽好的一張報紙。”陳彤馬上給李嵩波和體育沙龍另外一位版主老尼打電話,李嵩波讓陳彤馬上買10份報紙送過來。四通利方從此覺得到了加大對網站投入的時候。

11月底,四通利方推出了體育頻道競技風暴。再之後,推新聞頻道,再之後,陳彤研究生畢業被四通利方網絡部的主管汪延邀請加入新浪的前身四通利方,成為這家公司第一個編輯。再之後,陳彤成為四通利方CEO王誌東和夫人劉冰嘴里的新浪寶貝,再之後,陳彤掌管的新浪成為華文媒體中的強勢品牌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035

入住大安「玖樓」,室友從編輯到木工都有 租房得投履歷?秀自己免費住天龍國

2015-01-14  TCW

合作住宅在歐洲行之有年,如今在台北地段最貴的大安區萌芽。與室友造一個家?貢獻才華可免租金?看看他們怎麼「住」!

潘信榮,二十五歲,台大建築與城鄉所碩班生,名下零房產,卻在台北市房價燙金的大安、中正區,當起九戶老公寓的包租公。他承租房子、整理後,再以市價約八折分租出去,滿足了想住在市中心,卻買不起房的小資男女,晉升為天龍國居民的心願。

他和朋友打造的租屋平台「玖樓」,最近在網路租屋市場掀起話題。瞄準大安區出租老公寓,承租後每戶投入二十到三十萬元改造,再將翻新宅張貼上網「徵室友」 入住。十八個月內網羅九戶老公寓,每間空房至少超過三十人搶租。住商不動產企研室主任徐佳馨表示,通常仲介招租房,每週有四組來電客求租,就算很好的物 件;逾數十人爭取,可見條件非常優質。

學生自造租屋平台室友來自全球三百六十行

走進新生南路的玖樓連雲館,約十坪大的客廳讓人眼睛一亮,工作木桌上書籍錯落,兩張復古沙發椅旁有竹籃吊椅作陪,再延伸過去是開放式廚房,來自美國、荷 蘭、澳門的三名室友正談笑準備早餐。走路到捷運東門站只要五分鐘、與大安森林公園為鄰。這樣的生活品質,租金最低竟然只要○元!

玖樓甫推出即風靡青年租市,目前房源不到三十間,一有空房,「求租信」立刻湧進。如日前釋出的延吉街、泰順街公寓,僅兩到三個名額,三天內吸引近兩百封信搶租。

但,可不是有錢就能住。玖樓遴選室友標準媲美企業徵才,附上自傳、履歷、作品集,詳述專業才能如何豐富玖樓,才有機會看房。一位求租的雜誌編輯,圖文並茂 羅列出版品,並企畫要寫一百個玖樓室友的故事,最後通過面試、成為室友。對照坊間租屋,通常一通電話,屋主、仲介熱切安排帶看,要進住玖樓相對有難度。

「房間不應該只是一個標價,請告訴我們你想怎麼『住』。」玖樓官網更是直接打臉資本市場向錢看的鐵律。潘信榮認為,除了房價,人更能為住宅創造獨一無二的 價值。不同背景的人同住、互相激盪創意,可豐富家的樣態,同時讓更多人在台北這個不友善租屋、住房的環境,快樂生活。

「私密家」重定義房小客廳大,開放鄰居派對

租金從○元到上萬元都有,付不起房租沒關係,做木工、做設計、寫文宣,只要對房子有貢獻,出錢出力來者不拘。例如一位美籍、有建築背景的自由譯者康孝恩,正幫玖樓做木工裝潢,免費換宿。

「我們想打破『家是私密空間』的傳統觀念,把家變成半開放空間,」戴著粗框眼鏡、頂著韓風鬈髮,外表還是學生模樣的潘信榮,對於活化空間有自己的一套想法。

潘信榮表示,玖樓設計房間小、公共空間大,開放式的客廳與廚房由居民與大眾共享,可出借給社區鄰里辦講座、派對,還開放室友參與。剛簽約的兩戶大安區公寓,還沒裝潢先徵室友,入住前一起討論,共同規畫未來家的模樣。

房源是潘信榮經營玖樓最大難處。找到合適公寓後,他會與房東溝通,表明未來將分租空房,公共空間做為工作室,並對外開放。簽約時須繳納的一個月租金與兩個月押金,由八位、年紀不到三十歲的朋友合資,管理則由他與部分股東、免費換宿的小幫手負責。

潘信榮說,合夥資金來自儲蓄與家人贊助,近期以講座、活動分享經驗,若遇到志趣相投的同好,也樂於商討募資。

德日韓正推廣合作宅緩解弱勢沒房窘境

玖樓的另類模式,在台灣才剛剛萌芽,但早從十九世紀,這樣的住宅文化即存在於歐洲。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前政策組長江尚書分析,玖樓強調居民共同經營住宅的理念,和德日韓倡議的「合作住宅」(Cohousing)不謀而合。

長年推廣合作住宅的歐洲非營利組織id22:創造性永續協會執行長Michael LaFond曾指出,一九七○年代以來,德國柏林有逾五百個合作住宅案例實現,現階段有上千個規畫在德國各地風起雲湧,全歐則有逾萬個類似計畫,日本與韓 國也有先例。歐洲住宅研究網工作小組召集人Thomas Knorr-Siedow分析,大型都更、公辦工程耗時費力,由居民「自助」負擔、出力經營的合作住宅,能有效率解決當地住戶需求。

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表示,要解決「有房沒人住、有人沒房住」窘境,及弱勢租屋的困境,發展合作住宅已成趨勢。合作住宅關注具體議題,如弱勢援助、老年租屋照護等,玖樓關懷主軸即為大台北高房價下的青年租屋難題。

然而,不同於合作住宅,由居民共同出資買地買樓的制度,玖樓的營運模式仍游走法律灰色地帶。

崔媽媽基金會社會事業處張艾玲分析,類似玖樓的包租代管、轉租,在租屋市場相當常見,先決條件是須取得原屋主同意,並和室友簽訂契約。

期待更多像玖樓這樣符合市場需求的平台出現,但仍須由政府制定租賃專法管理保障,讓租屋市場脫離地下經濟,得以健全發展。

【延伸閱讀】8折租金,還能親手規畫—玖樓與傳統租屋比較

●玖樓

優點:.住戶互動多,可共同規畫空間.租金約市價8折,可依專長議價.租期最短一個月,友善短租.專人代找房源,免付服務費.公共空間寬闊,家電齊全

缺點:.空間分享、隱私性較低.須附履歷、求租原因才能看房.履歷與面試2關耗時約1個月.分租須經房東同意

●傳統租屋

優點: .自有空間,隱私度高 .直接對房東,契約簽訂較有保障 .越快付租金、定金,越有機會承租 .固定室友、生活環境較單純

缺點: .變更裝潢須經房東同意 .租金依房東開價,議價空間低 .一般至少租半年、1年,短租不易 .租客自行搜尋看屋,耗時費力 .委託仲介找房,費用約半個月租金

資瞭來源:崔媽媽基金會 整理:王柔雅

撰文者王柔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23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首獲準在人體進行抗癌試驗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3098.html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日前被獲準在人體內進行抗癌試驗,向改寫人類免疫系統基因邁出了關鍵一步。

盡管Crispr技術在人體的應用仍然存在很大爭議,但是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科學家還是獲得了美國國立醫學院倫理委員會的支持,被允許在18名癌癥病人身上試用基因編輯技術Crispr,試圖改寫這些病患的免疫系統基因。但是最終試驗還是要通過美國FDA的批準。

Crispr技術可以稱之為是近幾十年來最令生命科學界振奮的一項發明。它的誕生讓沈寂了好幾代的基因工程獲得了新希望。借助該技術,科學家能夠輕而易舉地操控任何生物的基因,尤其對於罕見病的治療前景廣闊。生物醫藥公司Editas Medicine希望於明年使用Crispr技術來治療一種非常罕見的眼盲癥。

而Crispr此次獲批癌癥領域的人體試驗,令該技術的應用早於很多人的想象,而且適用人群更為廣泛,有望改變骨髓瘤、黑素瘤和肉瘤等不治之癥病人的命運。

敲除T細胞上的PD-1基因

科學家將首先把這些病患體內血液樣本中主管免疫系統反應的T細胞置換成更為有效、對癌細胞更有殺傷力的T細胞,這些T細胞將被重新註入病人體內,科學家將觀察它們在人體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從而確認這項技術是否可靠。

這項試驗將為未來科學家攻克更多疾病,以及發明轉基因食物、甚至轉基因嬰兒等提供技術基礎。第一財經記者曾經采訪到Crispr cas9技術的發明者,加州伯克利大學教授Jennifer Doudna女士。她表示用Crispr技術能非常方便地實現基因編輯,“就好像在Word文檔里修改一個字,或者在視頻剪輯中替換一個畫面那樣。我們可以給一個蛋白編程,讓它與任何一個DNA結合,即使在人體細胞也同樣適用。我們可以讓這個蛋白把DNA非常精準地剪切掉,然後讓編輯後的細胞來修複這段DNA,並且非常精準地插入剪切掉的DNA的位置。”

不過,專家表示,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的應用理論上也存在一定的風險。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從事相關專業的研究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用Crispr敲除病人T細胞上的PD-1基因,相比使用PD-1抗體風險更大。好處是它能夠規避掉使用PD-1抗體造成的非特異性損傷,不過這種方法可能引起較強的自身免疫反應,因此可能在其它藥物治療無效的晚期腫瘤病人身上首先使用。”他還表示,Crispr技術現在非常熱,這也是很多研究機構願意使用這項技術的另一個原因。

“矽谷奇才”是幕後推手

值得註意的是,該項目幕後的支持者是矽谷富豪西恩-帕克(Sean Parker)。被譽為“矽谷奇才”的帕克曾幫助紮克伯格建立Facebook,也是Facebook的首任主席。今年他的目標是攻克治愈癌癥的難題,並說服了來自美國各大科研機構的數百名頂尖科學家成立了“帕克研究機構”(Parker Institute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從事癌癥免疫療法的研究,旨在利用頂尖的前沿免疫療法技術攻克癌癥難題。

目前癌癥免疫療法Parker研究機構由超過300名頂尖的科學家組成,同時還有40個實驗室參與其中,他們來自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美國安德森癌癥中心和史隆格德林癌癥中心等。機構擁有2.5億美元的資金,這些資金能夠讓這些頂尖的科學家獲取癌癥免疫療法方面的最新技術和資訊。

Parker曾表示,我們是有可能透過將合成生物學、免疫學和基因組學方面的最新前沿科學發現轉化為治療疑難雜癥的治療方法。

在爭議中前行

癌癥免疫療法目前是生物科技領域最熱門的話題之一,美國總統奧巴馬之前已經發起一項旨在攻克癌癥的“登月計劃”,計劃在未來兩年內在這個專案里投入10億美元。而基因編輯技術在免疫療法中的運用將是開創性的。

2015年,中國中山大學的科學家已經利用Crispr Cas9技術在人體胚胎上做基因修改實驗,盡管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成功,但是這一事件也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強烈反應。

今年初,英國政府批準允許在人體胚胎上做實驗,被視為是支持基因編輯基礎研究的重大措施,也為人類基因研究邁出重要一步。

盡管如此,也有科學家擔心Crispr技術被不正當地使用,或是被用過了頭。比如當基因編輯變得如此簡單之後,人們完全可以任意編輯人體胚胎和生殖細胞,制造出“轉基因嬰兒”,也就是說未來人們可以根據設計來創造出一部分“精英人群”,他們在智力水平、長相和特質方面都優於普通人種,並且能代代相傳,換句話說,就是能夠影響人類進化,這引起倫理捍衛者的強烈抗議。

對此,Crispr Cas9的發明者Doudna認為:“科學的進步不應該因為擔心倫理問題而停滯不前,相反,基礎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能夠幫助科學家解釋很多根本性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945

"基因編輯技術"雜交糯玉米五年後可問世 美農業部稱不需監管

針對基因編輯技術跟現有的轉基因育種技術的不同,近日在農業生物技術科學傳播平臺等聯合主辦的轉基因科學沙龍上,中科院遺傳所研究員朱禎回應第一財經記者的提問稱,這兩項技術的技術體系是一樣的。但轉基因做的是“加法”,基因編輯既可以做“減法”,又可以做“加法”。在某些情況下,這兩種技術可以起到同樣的作用。

他舉例來說,植酸是植物種子中的一種成分,動物吃了之後不容易消化。那麽采用“加法”將植酸降解然後被水吸收跟采用“減法”將植酸合成的基因消除,讓其不能再合成植酸,二者的預期效果都是一樣的。

中科院遺傳所高級工程師姜韜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表示,基因組編輯技術,是對基因組的已經搞清楚的特定DNA序列做調整-改動(刪除或者添加),而且可以精確到基因組的某個特定字符-堿基對。

他進一步解釋稱,其中的“刪除”,可形象稱為“減法”,就是根據科學家設計,去掉已有的部分,比如針對產生抗營養效應和導致人類食用後過敏的基因。“添加”可形象稱為“加法”,就是增加作物原來沒有的基因,以實現科學家希望作物獲得新的性狀,比如某個作物抗病基因,加法的效果與轉基因一樣。而且基因的插入位置則是事先就可以指定的。

至於轉基因技術,姜韜解釋說,跟前述基因編輯技術不同的是,科學家完全了解目的基因,但對受體作物的基因組則未必清楚,因而插入受體植物細胞基因組的位置事先是不確定的。

對於這兩項技術,此前,杜邦先鋒公司全球副總裁傅傑瑞曾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稱,“每種技術解決特定問題”,作物育種人員使用各種不同的技術開展工作,基因編輯技術只是其中一種。

傅傑瑞稱,育種人員在傳統糯玉米產品領域面臨的挑戰在於,傳統糯玉米品種產量低。利用CRISPR-Cas基因編輯技術,育種人員可以將自然存在的糯玉米性狀直接引入最優秀的雜交品種中,培育出與傳統玉米非常相似的新產品,解決了糯玉米產量低的問題。這項技術也讓作物育種人員的工作更有效率且更精準。

他說,以往傳統作物育種的方法要經過多年回交和選種,但是現在通過基因編輯這一新型育種技術可以取得同樣的結果。並且利用這種工具開發的最終產品中不存在外源DNA,也就不會生成外源蛋白質,育種效率還大為提高。

顯然,這與轉基因技術需要引入外源DNA不屬於同一個概念。美國農業部也認為這類通過CRISPR-Cas育種技術開發的下一代產品不屬於“應當受美國農業部生物技術法規服務局監管的範疇”。

據媒體報道,雜交糯玉米將是杜邦先鋒通過應用CRISPR-Cas先進育種技術開發出的全球首款商業化農產品。這種新一代的優良雜交糯玉米預期將可在五年內向美國種植者提供,目前仍有待通過田間試驗和監管審查。至於上市時間,傅傑瑞稱,“這不是來自監管層面的要求,而是與產品開發周期有關。”他說,我們推出一個新的雜交品種之前,都要對雜交品種進行4-5年的評估。基因編輯技術與之開發周期的流程一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121

總統任期剩不到半年 奧巴馬找了份雜誌編輯的兼職

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任期即將結束,預計明年1月20日卸任離開白宮。有外媒報道稱,現年55歲的奧巴馬已經在找兼職工作,他將擔任《連線》雜誌(wired)11月刊的客座編輯,是首次美國現任總統擔任雜誌客座編輯。

據法新社報道,《連線》雜誌對媒體表示,這是美國首次有現任總統擔任雜誌的客座編輯。奧巴馬將參與以未知領域為主題的11月雜誌編輯工作。

《連線》雜誌稱:“我們的第44位總統就像《連線》雜誌一樣,是一個位停不下來的樂觀主義者,他希望將焦點放在未來,聚焦人類繼續前進必須克服的下個障礙。”

雜誌總編輯達德希奇(Scott Dadich)表示:“我們希望思考當今的科技能如何影響政治領導,誰比奧巴馬總統更適合幫我們探索這些想法?”

事實上,奧巴馬也不是第一次涉足雜誌領域,去年他就為《魅力》(Glamour)雜誌9月刊撰文談女性主義。

奧巴馬戴著公牛隊的帽子

談到奧巴馬離開白宮後的工作,白宮發言人厄尼斯特(Josh Earnest)在接受《華盛頓郵報》訪問曾透露,奧巴馬卸任後,希望成為1支NBA球隊的老板。

他說:“總統是一名大家都知道的公牛隊死忠粉絲,他們已經討論過成為一支NBA球隊老板的可能性。”厄尼斯特表示在情況允許下,奧巴馬可能會尋求這樣的機會。

奧巴馬在去年11月接受美國時尚雜誌《智族》(GQ)專訪時就表達對於成為一支NBA球隊老板很感興趣,想成為NBA球隊管理者的一員,他當時說:“我一直幻想著能夠擁有一支球隊,那該會多有趣,我覺得這棒極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7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