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伯克维茨:最成功的“巴菲特门徒”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7/369784.html

巴菲特的追随者很多,但至今没有人能演绎“巴菲特式”神话。不过,市场出现了一些成功的“巴菲特门徒”,布鲁 斯·伯克维茨(Bruce Berkowitz)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
伯克维茨,现年51岁,算不上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但却可以称得上是美国最近 10年最成功的共同基金的基金经理。

他在1999年创立了费尔霍姆基金(Fairholme Fund),目前管理的资产达到107亿美元。截至2010年5月31日,他的基金已经累计上涨236%,平均年收益率13%,而标准普尔500指数这期 间下跌了逾10%,年收益率为近-1%。

2009年他的基金投资回报率达到39%,他本人也被晨星公司选为2009年度最佳基金经理,并且被价值投资专业网站GuruFocus评选为年度 投资大师。

今年以来,伯克维茨大笔押注金融股,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押注金融股

根据美国投资资讯及分析网站SeekingAlpha5月23日的统计数据,在费尔霍姆基金前15大重仓股中,有6只金融股,分别是:花旗集团、美 国银行、 CIT集团、美国国际集团(AIG)、地区性银行Regions Financial和America Credit。

他对金融股的看法与一般价值投资者并不相同,因为他买入金融股的价格并不算便宜。

此前在2009年2月份,大卫·泰柏成功“抄底”银行股和垃圾债券,因为他认为奥巴马政府不会将花旗集团和美国银行国有化。

“我并不像其他聪明人,在22美分的时候买入金融股。” 伯克维茨说,他从 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买入金融股,当时金融股的价格已经从2009年3月的最低点反弹了两倍左右。但他认为自己的押注并不算太晚。

“我并不擅长用运动来类比,但这就像棒球比赛,九局下二出局后比赛才刚开始。”

在押注的金融股中,伯克维茨尤其看好AIG。今年一季度他买入了1500万股价值5亿美元左右的AIG普通股,同时还购买了2030万股优先股。根 据Bloomberg的数据,伯克维茨目前是AIG的第二大股东,持股量仅次于美国政府。

但其他市场人士并不看好AIG,今年4月27日,华尔街知名券商KBW的分析师将其评级调整为“表现不佳”。该分析师认为,由于要剥离资产来清偿美 国政府的救市资金,这将影响到普通股股东的利益。但伯克维茨认为:“AIG正在复苏,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品牌。我个人所有的保险都是AIG的。”

伯克维茨认为,目前金融股的情况和上世纪90年代相似。1991年,美国银行股由于商业地产贷款坏账而跌落低谷。当时在雷曼兄弟工作的伯克维茨投资 了富国银行(Wells Fargo&co),他认为银行会幸存下来,渡过难关。事实证明,富国银行的股价从1991年12月31日到1999年12月31日翻了五倍。

伯克维茨表示:“尽管这次获得的收益不会这么多,但是历史基本走势会持续。如果你是一个年轻投资者,你可能以为这是新的局面。”

此外,伯克维茨对金融股的热情丝毫没有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高盛起诉的影响,近期他在一个投资者论坛上透露:“我仍持有大量高盛的股票。”

忽略大众动向

伯克维茨一直坚持的投资理念是:忽略大众动向(Ignore the Crowd)。有时候甚至是在别人避之犹恐不及的时候,迎头赶上去。2009年他大举买入医药保险股,正体现了这一理念。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积极推进全民医疗改革,市场认为此举可能“打压”相关公司,今后这一领域政府将介入更多,相关上市公司的盈利会被大幅削减,或者说 至少存在“不确定性”。

伯克维茨在这一时期却大举买入医疗保险类股票。健康保险公司 Humana、美国最大的健康险公司Well Point、辉瑞制药(Pfizer)和制药商Forest Laboratories,都是他2009年的重仓股。

他认为,“以Humana为例,自由现金流收益率非常高,并不是由于这是一个暴利行业。政府有可能采取的举措使投资者不敢介入,但我们做了假设,如 果这些公司不复存在,谁来为美国老百姓提供医疗保险呢?换句话说,投资者的担忧有多少合理性呢?实话说,我们看不到这样的代替者。政府可以大量印钞票,可 以刺激消费,但是我们没有找到一个部门,有数千或者数万的工作人员可以代替现在医疗保险行业的专业人士。”

此外,2009年他采取的“债股结合”的投资方式取得巨额收益。在2008年,市场信用突然紧缩、许多公司发行的债券都因为财务周转困难而跌成垃圾 等级时,市场出现一大堆发高殖利率债券的公司,伯克维茨的团队深入研究这些信用被挤压的公司后,购入大量这类公司债。到了2009年第二季度,全球债券市 场流动性逐渐好转,前述公司营运周转压力显著改善,公司债利率迅速回落,伯克维兹卖出获利的债券,再转入这些公司的股票。这套“债股结合”的投资法,成了 伯克维茨打败市场的重要关键。

巴菲特的门徒

伯克维茨表示,他坚持始终如一的投资准则——价值投资。他曾表示,价值投资是一个“简单且很有效的秘诀”,巴菲特从本杰明·格雷厄姆那里学到这一 点,而其他人则是从巴菲特那里学会了这些。

根据 GuruFocus的数据,费尔霍姆基金在成立后的10年中仅在两个年份出现了亏损,一次是2002年,亏损1.6%,但跑赢标准普尔500指数20.5 个百分点,另一次是2008年,亏损29.7%,跑赢标准普尔500指数7.3个百分点。

该基金唯一一次跑输大市是在2003年,但当年它仍实现了24%的收益。在表现最佳的2000年,费尔霍姆基金的净值实现了46.5%的大幅增长。

和其他价值投资者一样,伯克维茨的投资组合通常都集中在少数公司上。根据GuruFocus数据,截至2010年3月31日,他的基金用105亿美 元投资了23只股票,前十大重仓股占基金净值的74%。

他在接受《巴伦周刊》访问时说道:“如果你可以买到你认为是‘最好’的概念的股票,为什么要投资‘第十好’,‘第二十好’的股票?如果我们对我们所 做的完全自信,那么就应该按照我们所设想的去做。但现实中,我们唯一不敢这样做的理由是害怕自己的判断出现错误。你的投资立场越多,你越会接近普通。”

此外,他更倾向于持有现金,他的基金一贯持有约20%的现金。持有现金可能在市场上涨时损害基金的表现,但他认为,在投资组合中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是 可取的,这可以利用新的投资机会。“第一,我们没必要卖掉那些便宜的股票以便买更便宜的,特别是我们已经很了解和热爱的公司;第二,当市场有特殊情况时, 我们可以迅速采取行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89

布魯斯•伯考維茨:隨波逐「流」 潘潘_堅持價值投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51bc6c0102dxwm.html

【潘潘按:這篇文章是《證券分析》第四部分的導讀,強烈推薦。】

   

  我是在城市這個大熔爐里長大的,小時候最受歡迎的零售商是街角雜貨店。周圍的居民常去雜貨店買小小的日常用品,比如一份報紙、一本雜誌或一夸脫牛奶。我們小孩經常拿著從家裡要來的或者為大人做事掙到的零錢,迫不及待地在雜貨店裡大買糖塊、口香糖或者軟飲料。
  
  店主有一台收銀機,安放在大門旁邊的櫃檯上。顧客買東西付得錢就放進收銀機。店主用收銀機裡的錢來採購貨物、付房租、維護店面、支付員工薪水。如果還有盈餘,店主就把多下來的資金擴大經營,提前還貸,或者改善生活。
  
  若干年後,我進入了投資界,然後開始閱讀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董事會主席沃倫.巴菲特寫的年度報告,並由此開始接觸本傑明.格雷厄姆和大衛. 多德的著作。我很快認識到簡單雜貨店的財務經營其實就是自由現金流的上佳實例。格雷厄姆和多德將超額現金(excess cash)稱為「盈利能力」或「所有者盈利」。也就是業主在支付所有開支,以及為了維持業務進行必不可少的投資後能夠落袋的金額。自由現金流是一口井,所 有的回報,不管是股息、股票回購還是增加未來回報的投資,都來自這口井。
  
  格雷厄姆和多德屬於最早對普通股進行仔細財務分析的那一批人。在此之前,大多數嚴肅的投資分析關注的是固定收益證券。格雷厄姆和多德認為,股 票和債券一樣,也有以未來回報為基礎的可清楚界定的價值。對於債券而言,回報是根據合同承諾所做出的特定支付。對於股票而言,回報是企業用盈利支付的股 息,或用作再投資的原本可支付股息的現金。
  
  依靠檢查企業的資產和收益能力(後者現金流),格雷厄姆和多德認為,可以合理地準確計算未來收益的價值。一旦確定了未來收益的價值,你就可以 借此來決定是否買進某隻股票。假如某隻交易價格為每股10美元的股票計算出的價值是20美元,那麼即使你的估算有幾美元的誤差,買進還是能賺。但是假如你 估算某隻交易價格為10美元的股票價值為12美元,那麼即使這只股票優點被低估,但是因為缺乏誤差邊際,買進還是有可能虧損。
  
  (一)消尖「鉛筆」
  
  股票投資的根本問題是如何對公司估價。在20世紀30年代,估價的方法是計算固定資產。為什麼這麼說呢?在那個時代,股票市場的大部分公司都 是原材料(主要是礦業公司)、運輸(鐵路)、公共事業和製造行業的。所有這些行業都擁有大量的工廠、設備和存貨。今天,服務性企業主宰經濟,而且即使在制 造業中,企業大部分的資產也是無形資產——軟件、擁有的品牌、客戶、產品組合——它們沒有明確寫在資產負債表上。例如,像甲骨文和微軟這樣的軟件公司和像 自動數據處理公司(Automated Data Processing)這樣的企業服務公司的固定資產只佔到價值很小的一部分。
  
  對於價值類股票,我們Fairholme資本管理公司評估股票價值的方法是從計算自由現金流開始。先從GAAP(公認會計制度)定義的淨盈利 入手,然後我們加上非現金支出,諸如折舊和攤銷(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無形資產計提攤銷),這是根據歷史成本進行的公式計算,可能未必反映資產真正價值的減 少。
  
  即便如此,大部分資產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價值降低,必須要考慮到這一點。我們要減去預計維護有形資產(諸如辦公室、工廠、存貨和設備)和無形資產(如顧客流量和品牌知名度)的成本。企業在維護有形和無形資產上的投資,若配置恰當,則應能保持企業的盈利處於穩定狀態。
  
  這還只是開始。舉例而言,公司經常謊報員工養老金和退休後醫療福利的成本。公司也會高估福利計劃的未來投資回報或低估未來的醫療成本,所以在自由現金流分析中,你需要調整數字來抵消這些偏差。
  
  公司經常低報管理開支。例如,就在最經的幾年裡,大多數公司不把股票期權成本記作員工報酬,也不把它記入其他科目。有些公司甚至試圖用從公開 市場買進大量股票抵消員工行使期權的方法來掩蓋員工股票期權開支。問題在於:公司在公開市場上花的錢,常常大大多於員工行使幾年前被授予的股票期權時付給 公司的錢。這個差價很少被報告為業務成本。
  
  另一種利用公司準則製造利潤的來源是長期供應合同。例如,現在倒閉了的安然曾經簽定了一個長期交易或供應協議,公司極度樂觀地估計交易帶來的 未來盈利的淨現值,儘管沒有得到任何現金,但還是將這個值放進當年收益裡。雖然安然嗚呼哀哉了,但是這種做法並未絕跡。保險公司和銀行在估算未來因保險事 件和貸款違約導致的損失方面,還是存在巨大的誤差。對所有公司來說,因為衍生工具合同市場尚不成熟,所以衍生工具合同的盈虧很難做到精確。
  
  還有一些公司低估了自由現金流,因為他們把一些實際上為公司增長而進行的投資當做費用入賬了。例如,增加一個新的車險顧客的成本,可能要比第 一年從這個新投保人處收到的資金高20%-30%。這些額外成本的一部分用來替換不再續保的客戶。但是假如投保人數增長,那麼這些費用中有一部分實際上代 表了為增長而進行的投資。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控股的子公司GEICO(政府僱員保險公司)就是這樣的,結果以業務穩定發展為假定的會計收益低估了自由現 金流。在微軟出售Windows(視窗)程序的時候,公司認識到未來的服務成本是現在實現的銷售的一部分。(如果將銷售全部記入當期收入,那麼會產生收入 和成本的不配比,很可能產生在未來收入較少但服務成本較高這樣的結果,這將導致未來的盈利過低,)於是委員就把收入和成本在多個年度裡面進行分攤。結果是 把當前盈利推遲到未來實現,公司以此為未來的不利發展提供了一個緩衝。
  
  從所有這些非現金會計慣例中可以發現,識別公司的當前自由現金流並不容易。我們還需要努力。我和我同事下一步希望知道的是:(a)當前現金流對過去平均現金流有多大的代表性?(b)現金流是上升還是在下降,意即,這家公司是一路順風還是遭遇頂頭風呢?
  
  (二)最意想不到的現金流
  
  莫霍科工業(Mohawk Industry)是一家在2008年遭遇強力頂頭風的企業,它是一家經營地毯和地板的公司,我們在2006年以每股60美元的低價對它進行了投資。當時 公司財務報表(基於GAAP準則)顯示的盈利是每股6.70美元,但是我們的分析顯示每股有9美元的自由現金流。為什麼自由現金流大大高於盈利呢?首先, 作為行業整合的一部分,莫霍科併購了一些較小的企業,獲得了規模經濟,得以降低資本支出和運營資本需求。更重要的是,按照GAAP的要求,莫霍科要從盈利 中扣除一個很大的數字,列為大舉併購中得到的無形資產的攤銷。(公司用於併購支付的價格和購入公司的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在資產負債表上被列為無形資產, 成為「商譽」。)雖然這些開支減少了淨收入,但不會從企業中扣除任何現金。如上所述,我們算出莫霍科的賣價低於其自由現金流的7倍,估值很誘人。就好比買 進收益率為14%的債券,而且今後息票還有很大可能上漲。
  
  2008年,在房地產市場陷入大蕭條時(大多數地毯和地板賣給新房子),莫霍科的自由現金流仍然是每股6-7美元,股價為75美元/股,約為 自由現金流的11-12倍,考慮到它處在下降週期,所以仍然是很有吸引力的。的確,盈利在猛降,但是行業併購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曾經非常嚴重的製造商之間的 價格競爭。事實上,製造商能夠把增加的原材料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這有助於保持盈利邊際和現金流。儘管地毯和地板行業將來會繼續和經濟一起潮起潮落,但是莫 霍科的正確管理能夠不斷產生相當穩定的自由現金流。
  
  毫不奇怪,尋找具有良好的自由現金流的企業的投資者們,常常在成熟的行業(諸如地板業)中找到自己的目標。成熟行業不需要為成長投入很多資 本,融資需求也不大,所以自由現金流很充裕。這種情況在高成長性的公司就很少見,但要是你仔細分析,有時候也能發現一兩個金礦,比如艾科斯塔 (EchoStar Corp.,DISH衛星電視公司的母公司)。
  
  該公司於1995年公開上市,認為美國還有收費電視供應商存在的空間。到2000年,在華爾街的高科技狂熱達到頂峰時,艾科斯塔擁有340萬 訂戶,企業價值(股票市值加上負債淨額)近300億美元,報表年度損失接近8億美元。公司當時正在試圖建造自己的基礎設施並增加訂戶,所以瘋狂地消耗現金 ——僅這一條,就會使很多價值投資者對此公司敬而遠之。
  
  5年後,訂戶達到1200萬的頂峰,在初期投入大量成本後,自由現金不斷流動而且還在增長——每月的訂費是相當穩定的收入流。當時,也就是 2005年,艾科斯塔的企業價值是170億美元。顯然,市場還沒有認識到這家公司的現金產生能力。菲爾霍姆這本管理公司乘機買進了這家出色的、擁有兩位數 自由現金流收益率(無風險投資收益僅為5%)的特許經營權企業。
  
  一些公司其實有充裕的現金流,但是這些公司的企業機構遮住了現金流。這就是盧卡迪亞國際公司(Leucadia Ntional)的情況,它是一家控股多家企業的集團公司。盧卡迪亞的公司的投資組合和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很類似。儘管這兩家控股公司產生的現 金流在總體上並不穩定,但在其控股的子公司層面上現金流卻非常好,最終他們產生的價值也會使母公司受益。盧卡迪亞的自由現金流變化很大且難以預測,這主要 是因為經理人不斷地買進賣出投資組合中的某些業務。管理層在增加公司現金流方面的水平是確鑿無疑的。其資本淨值以每年25%的複利增長了近30年。假如投 資像盧卡迪亞或伯克希爾.哈撒韋這樣的公司,那就是對管理層尋找自由現金流投資機會的能力下注。
  
  盧卡迪亞或伯克希爾.哈撒韋指出了評估自由現金流的另外一個重要方面:管理層如何分配現金,以及管理層的決定是否能增加股東價值。如前文所 述,自由現金流可以股息或者股票回購的方式返還給股東,或者可再投資到業務中去。格雷厄姆和多德認為返還給股東的現金等於股息。在這本配置決策中很少考慮 到股票回購在稅收上的優惠,而且事實上,主宰當今市場的機構投資者們對股票回購的稅收幾乎毫無興趣。
  
  今天,用打折的價格進行股票回購很明顯比股息更受偏好。這是價格導致的。若公司回購被低估的股票,則拋出股票的股東受損,長期持有的股東受 益。若公司回購價格過高的股票,則拋出股票的股東受益,長期持有的股東受損。有長期投資傾向的價值投資者們,一般都喜歡不斷回購被低估股票的公司。
  
  管理層必須決定何時向投資者返還現金,何時將現金再投資。把盈利用於明智地投資可以在未來產生更多的現金流。另一方面,把盈利用於不明智的投 資有損企業的價值。
50多年來,沃倫.巴菲特在資本配置上是無可爭議的天才,沒有人介意他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不支付股息。在另一方面,對於管理層而 言,特別是掙扎求存的產業,使投資者受益的方法應該是向投資者返資本,而不是以低於回報率進行再投資。
  
  (三)股息是一種信號
  
  傳統上,企業董事會趨向於把股息率設定在盈利能夠輕鬆支付的水準上。使用這種方法的公司在處於順境時保留了較大比例的盈利,在處於逆境時,即 使自由現金流不夠還常常堅持股息不變。董事會這樣做可能是為了表示對企業的長期信心。若盈利處於增長中,則董事會將穩步地增加股息,但股息的增加通常比盈 利增長慢一步。
  
  現在,投資者仔細監察公司的股息政策,把它當做觀察管理層對現金流穩定性看法的窗口。若管理層認為現金流的變化是暫時的,則估計公司不會調整 股息。若管理層認為變化可能是長期的,則公司可能相應的調整股息。若管理層認為新的投資機會的風險相對較低,則可能借債融資來進行投資,使股息不變。若管 理者認為新的投資機會風險相對高,則可能用股息來進行投資。若這樣的決策誠實地加以執行,則投資者可藉以推測從現在到未來的現金流,並從而推斷出股票價 值。在這種情況下,在股票估值中,高股息將是股票估值的積極因素。
  
  這裡的危險在於,管理層可能會試圖操縱股息來製造一副不恰當的、有利的未來現金流圖景。困境中的公司,諸如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或花旗銀行(Citigroup)就曾經過晚地減小股息。在這樣的情況下,買進高股息、基本面卻不斷惡化公司股票的投資者是在自找苦吃,因為 最後股息很可能會變小。用新髮型股票籌集到的資金,而不是用自由現金流來支付股息的公司很可能是在用虛假的信號誤導投資者。房地產投資信託和收益型信託與 此類似,因為實際上它們必須將所有的收入都派發給股東,所以它們常常應誠著不降低股息。
  
  在另一方面,有自由現金供分配,但投資前景黯淡的公司應該採取高股息分配率。不過,像戴爾電腦和亞馬遜那樣使用巨額負營運資本——它們在不得不支付供貨商的貨款之前先從顧客那裡收款——且固定投資很少的公司,再投資的需要很低,但卻頑固地不分紅,積累了大量的現金。
  
  (四)究竟是誰的現金
  
  找出擁有大額現金而且有能力產生更多現金的公司是一個不錯的開始。但是除非管理層把這些現金列入到明智的投資中,或以股息或股票回購的方式返還給股東,不然股東是享受不到這些現金的好處的。管理層的智慧和意圖至關重要。
  
  有時候,公司的現金多得讓人無法忽略,即使公司被不投資也不分派現金的傢伙張開那個,在這種情況下,奉行股東積極主義的投資者常常大量買進股 份,以大股東身份對管理者施加壓力迫使其「釋放價值」;假如這招不成功,那麼他們就會努力撤換管理人。不管怎樣,只要收銀機裡錢夠多,總會有人找到辦法把 它取出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92

連續創業者本 霍洛維茨:艱難創業路上的4條經驗教訓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14/59493.html

知名創業者 及風險投資者本·霍洛維茨 在其最近發售的新書《艱難創業路 》(The Hard Thing About The Hard Things)中,真實地講述了自己的故事。雖然大多數創業故事 讀起來都像浪漫小說,但霍洛維茨的這本書帶給讀者的感覺更像是在看《搏擊俱樂部》(Fight Club)這部電影。

他希望打破這樣的神話:成為一名創業者永遠是段令人振奮的經歷。他說:「最大的誤解就是這裡面充滿了樂趣。而其實創建並運營一家企業極為艱苦,非常磨人,而且會讓人情緒低落。它有可能給你帶來歡欣感,但更經常的是,它讓你心生煩憂。」

本在科技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現在他是硅谷 風投 界的大人物。他的公司為Airbnb 、Skype 、Facebook 和Twitter 等提供過融資。以下是他在書中分享的四條經驗教訓。

四條經驗教訓

本在他的書中直言不諱。關於如何度過艱難時期,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辦法。因此,他在書中分享了一些原則,他希望對那些勇於創業並無論順境、逆境還是窘境都堅持把公司運作下去的人能有所幫助。

1. 事情一團糟時:面對現實

勝利讓人欣喜。而事情一團糟時則讓人心生煩憂。股市暴跌、重要客戶離開、新的對手參與到競爭中以及投資人背棄你。當你的企業在為生死存亡奮鬥時,再多的正面消息也無法扭轉敗局。本說,當你的公司中事情出了岔子時,沒人會在意。沒人會插手並拯救你。本要說的是,你需要面對現實。他說,不要把時間花在你本可以做但沒做的事情上,而要集中全部精力從眼下的亂局中找出看起來不可能的方法。

2. 不管是好是壞:都有傳染性

本原來的老闆吉姆·巴克斯德爾(Jim Barksdale)說過:「我們關心的順序是:人,產品和利潤。」本說,很多初創公司出於錯誤的原因選擇錯誤的人擔任錯誤的職位。人沒選對會直接影響到你創造和交付產品的能力。沒有一款能夠讓你在市場中取勝的產品,你不可能獲得利潤。遊戲結束。

他說,這裡有三條教訓供你借鑑。首先,聘用長處明顯的人而不要聘用沒有弱點的人。第二,在你企業的任何階段,都要對團隊培訓進行投資。這會帶來指數倍的好處。第三,確保你的公司是一處非常吸引人的工作場所。在艱難時期,你不得不裁掉一些人。通過打造出色的工作場所,留下來的那些人會理解公司的處境並緊密團結在CEO周圍,共度難關。

3. 成長的煩惱:正確的時間,正確的人選

要不就在家歇著,要不就做大做強,這是硅谷流行的文化。這意味著創業者需要考慮清楚如何擴大規模。這是一個重大的挑戰,因為大多數創業者對於擴大某類組織的規模完全沒有經驗。本表示,最難的事情之一就是在正確的時間選擇正確的人員幫助你擴大規模。大多時候,人們會陷入他稱之為規模預期謬論的陷阱中。CEO們開始選擇大名鼎鼎的人才,希望他們能幫助企業更上一層樓。問題是這些知名人物對於一家初創企業 而言往往大而無當,最終隨著挫折來臨,耗盡了寶貴的管理層活力,而扼殺了公司的潛力。

4. 心理健康

CEO們面對著巨大的壓力。在艱難的時刻,他們不得不應對失望的投資人、員工和客戶。這會是一份非常孤獨的工作。本說它就像是管理人員的搏擊俱樂部。「防止CEO心理崩潰的第一條準則就是不要談論心理崩潰。」

本說,有三種工具可以幫助抗擊壓力。第一個就是結交一些值得信賴的朋友,你可以對他們暢所欲言。他們將幫你想出辦法走出艱難時刻,並給你力量。第二個就是理清你的思維。把你腦子裡的想法都寫在紙上。這樣你就能有個直觀的認識並得出關於當前狀況的一些看法。它會減輕你的心理壓力。最後,本鼓勵創業者釋放出情緒的空間。他說沉湎於過去並擔憂未來會讓你在情緒上不堪重負。他的看法是,關鍵在於專注於你要達成的目標,而不是你希望避免的東西。

結語

本·霍洛維茨是風投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的聯合創始人。他曾是Opsware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這家公司於2007年以16億美元賣給了惠普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1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