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近,台灣資本市場最熱的事,莫過於新加坡企業來台掛牌。四月底,新加坡連鎖中醫商馬光保健集團上櫃,五月底則是新加坡設備租賃商捷必勝控股(KY必勝)和裝潢商紅木集團(KY紅木)來台上興櫃。資本市場幾乎是每個月都有新加坡商來台的消息。 根據統計,二○○八年來,已在台掛牌或者提出申請的新加坡商TDR(台灣存託憑證)高達十三家,占整體TDR三三%。但最近的這一波「新加坡熱」,不同於以往的是,多了企業來台上櫃、興櫃的身影。 新加坡證交所近兩年高舉希望成為「亞洲門戶」(Asian Gateway)的策略,積極招商,但為何新加坡本土企業紛紛「叛逃」,選擇來台掛牌? 籌資效果更好!週轉率、本益比遠勝星 首先,在市場特性上,台灣資本市場「活跳跳」,散戶敢衝敢殺,相較被稱為「冷凍櫃」的新加坡股市,對大老闆來說,多了幾分刺激,籌資效果更好。「台灣資本 市場活潑,對中小企業較friendly(友善),本益比(PE ratio)可較高,」輔導捷必勝和紅木集團上興櫃的大華證券董事長許道義分析。 從衡量股市活跳跳程度的週轉率(編按:交易總股數跟上市總股數的比較)來看,台灣是新加坡的二.五倍之多,而衡量股民願意付給上市企業價格的本益比來看, 台灣是十五.一二倍,也比新加坡的十.九一倍高出許多。此外,台灣股票市場以散戶為主,對企業接受度也比新加坡多元。「新加坡的散戶最多只有三到四成,其 他多半是國際法人,」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營運長郭政弘強調。 因為以國際法人為大宗,會受到青睞的,多半都是地產、金融類股或者新加坡國家持股的大型企業。台資企業或中小型的新加坡本地公司等不到大型法人關注的眼光,也難怪當年旺旺集團總裁蔡衍明打算在新加坡下市時曾說,「新加坡資本市場讓旺旺太委屈。」 不被注意,也讓辜仲立在三月份決定讓中租迪和母集團仲利控股在新加坡下市。最近半年,仲利控股在新加坡的股價持續在星幣○.五元附近盤旋。以中租迪和二○一○年EPS(每股盈餘)二.三元計算,本益比才不過四.七倍。 相較之下,同樣從事租賃業的捷必勝來台上興櫃,六月三日的收盤價五十一元,以今年前四個月EPS一.一五元推算全年EPS來估計,本益比達十五倍。類似的產業,在台灣的本益比可以是新加坡的三倍以上,也難怪新加坡老闆們看上台灣市場。 上市成本更低!費用僅香港的四分之一 吸引新加坡企業來台的另一個原因是,在台上市成本低廉,跟香港、新加坡比,台灣上市必須的會計師簽核和券商輔導費用都比較便宜,尤其對中小企業主來說,同樣要上市,成本低,吸引力更大。 一位長期觀察兩岸三地的資深會計師指出,台灣跟香港會計師和律師在企業上市的諮詢、查核費用,「收費的金額一樣,只是幣別不同。」也就是說,台灣的費用只有香港的四分之一。 一位券商員工也透露,在台灣,券商收取的承銷費用,常常是打折又打折,可能一個案子實收的承銷費用少到只有二百五十萬元。反觀新加坡、香港等地,則是按照 上市金額收取約一.五%的承銷費用,少說上市籌資五十億元來算,手續費就高達七千五百萬元。對這些海外的企業主來說,同樣要掛牌籌資,同時爭取更高的曝光 和知名度,能夠到台灣用更低廉的成本達到一樣的目的,何樂而不為? 台股的拉力加上新加坡本地的推力,一推一拉下,讓台灣成了淘金新天堂。在這股趨勢下,投資人又該如何看待這波的新企來台掛牌呢? 投資前要注意!近兩年TDR跌多漲少 事實上,過去兩年十檔新加坡企業來台掛TDR的表現,有八檔跌破掛牌價,讓投資人慘遭「套牢」。 過去的表現嚇壞了投資人,但專家多數認為,這波新加坡企業來台選擇以上興櫃的方式「蹲馬步」,對投資人比較有保障,也代表台灣資本市場往更健全的方向發 展。這波新加坡企業選擇來台上興櫃,至少蹲馬步六個月,未來不論上櫃或上市,掛牌價格不得低於前十天興櫃價格的七成,投資人至少有比較客觀的價格參考, 「這樣對一般投資人比較有保障。」 另一方面,凱基證券董事長魏寶生也分析,這一波新加坡企業來台,「原股(第一上市)來台代表他對這個市場更重視、認同度更深,」未來市場是朝「更完整」的方向邁進。 魏寶生也提醒,從這波新加坡企業來台掛牌可以發現,台灣「發行市場的國際化才剛開始。」面對來源日益多元的企業,投資人得要更勤做功課,才不會被熱潮沖昏頭。 【延伸閱讀】籌資管道,轉到上櫃、興櫃市場—新加坡企業來台掛牌現況 發行類別:TDR 公司名稱:歐聖 掛牌日期:‘09/12/31 掛牌價:10.15 6/3股價:7.66 掛牌來漲跌幅(%):-24.5 公司名稱:揚子江 掛牌日期:‘10/9/8 掛牌價:20.10 6/3股價:18.40 掛牌來漲跌幅(%):-8.5 公司名稱:超級集團 掛牌日期:‘10/9/9 掛牌價:14.95 6/3股價:16.75 掛牌來漲跌幅(%):12.0 公司名稱:中國泰山 掛牌日期:‘10/10/6 掛牌價:13.00 6/3股價:8.40 掛牌來漲跌幅(%):-35.4 公司名稱:明輝環球 掛牌日期:‘10/10/20 掛牌價:18.15 6/3股價:10.00 掛牌來漲跌幅(%):-44.9 公司名稱:聯合環境 掛牌日期:‘10/10/22 掛牌價:16.70 6/3股價:15.80 掛牌來漲跌幅(%):-5.4 公司名稱:滬安電力 掛牌日期:‘10/10/28 掛牌價:14.55 6/3股價:16.55 掛牌來漲跌幅(%):13.7 公司名稱:Z-OBEE 掛牌日期:‘10/12/3 掛牌價:10.25 6/3股價:7.78 掛牌來漲跌幅(%):-24.1 公司名稱:特藝石油 掛牌日期:‘11/2/25 掛牌價:12.50 6/3股價:10.90 掛牌來漲跌幅(%):-12.8 公司名稱:杜康控股 掛牌日期:‘11/3/9 掛牌價:18.00 6/3股價:14.15 掛牌來漲跌幅(%): -21.4 發行類別:上櫃/興櫃 公司名稱:KY馬光 掛牌日期:‘11/4/29 掛牌價:68.00 6/3股價:87.00 掛牌來漲跌幅(%):27.9 公司名稱:KY必勝 掛牌日期:‘11/5/27 掛牌價:48.25 6/3股價:51.00 掛牌來漲跌幅(%):5.7 公司名稱:KY紅木 掛牌日期:‘11/5/30 掛牌價:77.37 6/3股價:76.75 掛牌來漲跌幅(%):-0.8 發行類別:申請中 公司名稱:昶虹 掛牌日期:‘10/8/30申請上市 公司名稱:傲勝國際 掛牌日期:‘11/2/23申請TDR 公司名稱:HISAKA 掛牌日期:‘11/3/2申請TDR 公司名稱:恩利資源 掛牌日期:‘11/5/3申請TDR 註1.掛牌價以TDR/興櫃/上櫃當天收盤價為準註2.漲跌幅是統計自掛牌日至2011/6/3止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櫃買中心、鉅亨網 |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7/950201.html
有一則對蘋果應用商店的收入構成分析說,除去開發者獲得的七成外,蘋果自身拿到的是13%,信用卡公司則獲取 16%,剩下的1%歸屬數據存儲和傳輸服務商。換句話說,在用戶下載一個收費應用中,提供網絡支持的(也是必需的),只有微不足道的收益。這就是徹頭徹腦 的一個管道化的體現。
移動互聯網物理管道的建設者非運營商莫屬,但令運營商最鬱悶的是,它辛辛苦苦花了極大的代價所建立起來的網絡,卻是它過往業務的殺手。以短信這項基 礎業務為例,美國無線通信和互聯網協會CTIA發佈的數據表明:2004年第二季度的短信量僅為250億條,但是五年之後,短信量竟達到8230億條,增 長極其驚人。到了2010年下半年,美國手機用戶的短信收發量雖然尚有1萬億之巨,但僅比上半年增長8.7%。這是短信極速發展的十年間最小的增幅。
短信是運營商利潤豐厚的一項業務,瑞士聯合銀行的研究表明:顧客同樣是花費1美元,無線數據和語音服務產生的利潤只有35%,而短信產生的利潤至少 達到80%。但類似kik、whatsapp之類的智能手機應用的出現,人們除了給運營商繳納一筆流量費之外,就是在免費使用短信功能了。來自荷蘭的消息 說,荷蘭某運營商的android手機用戶,去年8月還沒有一個人使用whatsapp,但到了今年4月,則有85%的用戶在使用這項服務。
另外一個利潤點——通話,也在受到後來者的衝擊。iPhone機上的viber,正在讓用戶免費打電話(無論是本地的,還是長途的,抑或國際的)。 自去年12月發佈以來,短短5個月就拿下了1000萬用戶。目前這項應用已經蔓延到android平台上。這個應用最讓運營商感到頭疼的地方在於,它直接 向通訊錄下手。使用者無需新註冊賬號,就可以直接使用。並且,可以直接調用用戶過往手機通訊錄的聯繫人列表。
回到文頭的那個例子。在以智能手機及其應用為主導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看到的是,諸個渠道的份量之比:應用商店本身、支付渠道是網絡傳輸渠道的十倍以上。這對於中國本土運營商來說,是一個值得關注的信號。
中國運營商的對策是:在承認傳統基礎服務受到衝擊的前提下,努力向前兩個渠道發展。
中移動搞了一個MM(mobilemarket)應用商店,中電信有天翼空間商城,中聯通同樣也有一個類似的。按照DCCI的說法,中移動MM是中 國開發者使用過的商店比率最高的,達到38%,居蘋果的appstore和谷歌的androidmarket之上。但這只是DCCI的一個調研,我個人相 當懷疑,應用開發者究竟在中移動MM上有多大的黏著。從公開消息來看,中移動MM上並沒有誕生出多麼火爆的應用。
運營商也在搞移動支付,但並沒有太大的發展。中移動MM上的收費渠道是短信。用戶下載一個收費應用後會得到一個短信通知,確認後從話費中扣除。這個 手段是很有些中國特色的。因為中國移動互聯網至今主體用戶略顯低端(因為他們除了手機再無上網設備),讓他們掏出一張信用卡來支付委實要求太高了。
但中移動最近一連串的高層地震告訴我們,它的內部決策機制還是有問題的。中國的電信服務商整體上而言,一不缺錢二不缺人三不缺用戶,但他們缺的是思 維,或者說,公司基因。他們喜歡自己跳出來做應用——這對搞應用商店其實是一個打擊。而在我看來,管道化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問題的關鍵是,你做什麼管 道。做好一個賣場,難道不是相當賺錢的管道嗎?
|
||||||
創業就是要自備大筆資金,或向親 友商借、找銀行貸款嗎?標下國中小運動中心委外經營的杜正忠,除了抓住政府委外商機,更主動出擊,爭取體委會五百萬元低息創業貸款,一圓創業夢。 撰 文‧翁書婷 「我每天一定要到操場打球、跑步,就算是颱風下大雨,跑道泥濘不堪;發著三十九度高燒,全身無力;隔天就要大學聯考也一樣。」舞 動陽光的創辦人杜正忠,皮膚看來相當白皙,一臉斯文的書生氣息,沒有一般運動員高大魁梧的身材。 不過,杜正忠有著極為驚人的運動熱忱與毅 力,過去長達二十八年的時間,他就像全年無休的便利商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到操場跑步。 杜正忠這股對運動的熱忱,也展現在他的創業歷 程。 現年三十五歲的杜正忠,五年前開始標政府委外案,現在經營十家國中小運動中心,全年營收約達六千萬元,運動狂人從此成了專業經理人,圓 了創業夢想。除了有計畫、毅力堅定外,體委會五百萬元低息創業貸款,更解決他的資金壓力,而他更是在七歲就有創業念頭。 做好計畫 培養自己十二年「小學一年級,老師問我的志願是什麼?我說,我要開公司當老闆。」杜正忠說。原來,他來自低收入戶家庭,父母月收入兩萬元,卻要養六口人。 全家擠在高雄路竹一間窄小破舊的三合院裡,平時連吃肉都是一種奢侈。 這樣的家庭背景,讓杜正忠從大學就確定要結合興趣,當運動休閒產業的老 闆,於是展開十二年的創業行動。 大學,杜正忠就讀輔大體育系,大一當同學玩樂時,他則認命地考取游泳教練執照、在泳池打工,還發現游泳池的 經營困境。「游泳池冬天都沒有人,而且每個人喜歡的運動不只一種,如果是綜合型場地,不想游泳,還可以打球。」於是他打定主意將來要開綜合運動館。 大 學畢業後,杜正忠第一份工作就是亞歷山大,負責管理泳池,他一邊工作,一邊偷偷學習企業化的經營管理。 一年半後,為了學高階管理,又南下負 責整棟私人運動館。從游泳池教練、亞歷山大運動主任,到整館的負責人,十二年過去,他摸透相關的細節與管理,創業進度也都在他的掌控中。 萬 事俱備,只欠東風,已有豐富經驗的杜正忠,開始為創業資金煩惱。開一家如亞歷山大、加州健身般的大型連鎖運動中心,就要四、五千萬元的資金,他可拿不出這 麼多錢。 杜正忠把目標對準國中小、公家單位委外經營的運動館,「這種場地,不需要四千多萬元的硬體設施,因為政府都幫你建好,只要每年付約 五十萬元租金,負責經營管理,剛好適合我這種沒太多錢的人。」杜正忠分析。 杜正忠雖然沒有創業經驗,但評審看到他非常有心,為了創業已經規 畫十二年,且認為他熟悉管理模式,因此在二十位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成功搶下案子。他和女友,勇敢掏出一百五十萬元積蓄,走上創業旅程。 成 功發展綜合運動館 但杜正忠並未因此而自滿,而是更加投入泳池的經營及思索未來發展。「雖然泳池夏天人很多,但冬天都沒什麼人,而人事費、水 電費等一樣也不會少,若是競爭加劇,很容易虧錢。」所以當他摸熟游泳池後,就開始增加經營運動館的其他項目,羽球、籃球、健身房、韻律舞蹈教室,達成綜合 運動場館目標。 由於政府委外案,不須由業者負擔硬體設施成本,杜正忠決定打價格戰,「我們的收費比私人健身中心,甚至市民運動中心更便宜, 吸引不想花大錢的民眾,生意好得不得了。」那些只經營游泳池的同業後來一個個倒閉,而杜正忠五年來陸續標下十間場館,經營綜合運動項目,形成強烈對比。 當 杜正忠旗下的場館越開越多,需要周轉的資金也越龐大,就在去年底,他從好友處得知,體委會將推出類似青年創業貸款的「運動服務產業信用貸款」,而且體委會 的這個貸款計畫,貸款者不用找別人作保證人,直接由體委會作保,也不用抵押品,最高還可以貸到五百萬元。 聽到這個消息,杜正忠欣喜若狂,馬 上打電話詢問體委會,沒想到電話那頭語帶抱歉地說,「杜先生你可以晚兩個月再來申請嗎?因為體委會也是第一次承辦貸款計畫,需要時間摸索,我們現在連申請 辦法都還沒弄好。」不過,杜正忠可沒有失望掛掉電話,他反而睜大眼睛,語氣迫切地說,「那你們教我怎麼填表格,我現在就開始準備資料。」杜正忠的積極和熱 忱,讓承辦人員對他印象深刻,加上他也符合申辦資格,讓他成為第一位申請成功的人,迅速拿到五百萬元最高額度貸款資金,紓解資金壓力。 而最 近他又瞄準政府案子,是個高達五十間運動場館的標案,很多人都還不知道,「我已經在偷偷等著了。」他小聲地說著。 杜正忠 出 生:1976年 現職:舞動陽光有限公司創辦人 經歷:亞歷山大 學歷:輔大體育系 體 委會貸款內容 申請資格 從事運動服務業,如運動用品、運動博弈、運動場館貸款用途 運動服務營運周轉、設備購買貸款額度 最高500萬元 貸 款期限 最長10年 低率利息 運動人才從事運動產業者,體委會利息補貼1.5%,其餘按銀行利息規定 還款方式 本息按月均攤 註: 申請期間從即日起至2012年12月31日止。 |
TransCanada公司設計的全長近2700公里的Keystone XL是一條直接打通上下游的跨國輸油管道,目的是從加拿大油砂生產重鎮阿爾伯塔省出產的原油直接輸往美國石油精煉基地——墨西哥灣。2010年3月,Keystone XL順利拿到了加拿大方面的准建許可,但美國方面的審批卻波折不斷。2012年1月,奧巴馬否決了已在審核中煎熬44個月之久的Keystone XL。正面受挫的TransCanada決定改變策略,2月27日發佈聲明稱,公司已決定將Keystone XL一分為二,首先尋求快速啟動項目南段的建設工作。南段管道由俄克拉荷馬州重要石油中轉站庫欣起步,一路南下直至墨西哥灣。
這一段工程不涉及跨國建設,無需美國務院審批。更重要的是,這段管線建成後將極大緩解美國中西部原油運輸不暢的難題。庫欣是美國紐交所原油期貨交貨地,也是美國中部地區非常重要的一個石油中轉站,墨西哥灣煉油廠的原油供應大多需要在這裡中轉。近些年美國國內的石油產量持續提升,給庫欣有限的中轉能力製造了巨大壓力。
由於運力不足,庫欣積壓的原油庫存已呈「氾濫」之勢,周邊一些重要油田,如北達科他州 Bakken油田生產的原油也都難以順利運出,直接導致墨西哥灣大部分煉廠無法滿負荷運作。Keystone XL日均83萬桶原油的運輸能力無疑將大幅緩解庫欣運力不足的弊病。
但是Keystone XL項目北段(阿爾伯塔至庫欣)卻遲遲無法通過美國的審批。先是去年11月美國總統換屆大選中,共和黨屢屢以此為例,抨擊奧巴馬扼殺了一個保障美國能源供應安全和提振就業的優質項目,並試圖將Keystone XL與美國當前偏高的汽油價格聯繫在一起。這導致了奧巴馬在今年1月提前否決了Keystone XL,理由是在眾院給出的時間期限內難以完成項目評估。白宮方面還曾就此向加拿大總理哈珀做出解釋,稱否決Keystone XL與項目本身無關,完全是受共和黨壓力所迫,「不得已而為之」。同時,西方輿論一邊倒地報導環保人士如何激烈反對Keystone XL,也給該項目在EPA審理過程中增加了不少煩惱. 管道鋪設途經內布拉斯加州的沙丘地帶,緊挨著當地的重要水源,鋪設管道很有可能影響到內布拉斯加及附近幾個州近200萬民眾的用水。從2月13日民眾對待這一項目的態度來說(見2月19日礦業能源見聞),Keystone XL在美國等待審理的日子還很漫長.
支持該項目的人認為:
Keystone XL項目是北美實現能源獨立的入場券。美國日進口原油佔日消費原油近一半。美國日消費原油在1500萬桶,而日進口原油在8至9百萬桶之間。據EIA在2012年發佈的預告稱,美國將持續到2035年日進口原油在750萬桶左右。而加拿大目前日進口美國原油在220萬桶,並且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提升到440萬桶左右。但就現狀來看,加拿大目前的原油管道容量有限,這使得不少原油轉向鐵路運輸。目前,僅就這些有限的原油管道就已經使得加拿大原油價格下降到每桶30美元。如果Keystone XL能夠順利建成,加拿大原油在價格上的競爭優勢就十分明顯了。
持反對意見的人則認為:
沒有Keystone XL,毫無問題.按照Keystone XL設計計劃是每日輸出83萬桶原油。而自去年起,加拿大通過鐵路運到美國的原油已經達到這個數目的55%。 根據美國鐵路協會的記錄來看,自2011年起,加拿大到美國的原油通過鐵路運輸上漲30%,在12月就達到了190萬桶每天。更不要說各種環境破壞擔憂,管道經過地區田地產權購買談判以及涉及的各種政治紛爭等因素了。
事實上,雖然TransCanada公司在努力促成美國政府批准通過這一項目。但加拿大總理史蒂芬·哈珀已經對此不抱期待了。他稱,
Keystone XL管道給加拿大敲響了警鐘,我們有必要降低對美國的依賴度並加強與亞洲的聯繫。
事實上,加拿大已經計劃興建一條從艾伯塔省油砂田通往太平洋海岸的管道,以便將燃料更快運抵亞洲市場。而TransCanada公司也無法忍受因項目一再拖延而導致的成本不斷增加。更何況,美國國務院2012年1月發佈的管道評估報告中曾提到,
目前美加兩國的跨國管道運輸能力過剩,但美國國內的管道運力不足,管道南段建成後將解決墨灣煉廠原油供應不足的問題。
因此項目北段建設對白宮來說缺少動力去推進了。
| ||||||
中石油每年新增投資高達3000億元,急需擴展融資渠道,準備打包出售部分資產 的股權,而西氣東輸項目成為試驗田◎ 本刊記者 于寧 實習記者 黃凱茜 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下稱中石油)有意出讓部分天然氣管道項目的股權進行融資,相關資產規模超過2000億元,交易各方將于 “兩會”後正式展開洽談。 多位接近中石油的人士向財新記者確認了上述消息。據瞭解,此次融資于2012年年末已和投資者進行初步溝通。 而在去年5月,中石油已將準備建設的西氣東輸三線(下稱西三線)項目48% 的股權出售給社保基金、寶鋼以及國聯能源基金等三家機構,引入了300億元投資。現在,中石油進一步考慮出售已經建成的西氣東輸一線和二線(以下分別稱西一線、西二線)的股權,並就此與保險機構進行了初步商談。 目前,中石油整個集團的資產規 模已經超過3萬億元,每年對外投資以10% 的速度迅猛增長——年對外投資規 模達到3000億元左右。這些投資大多是中長期項目,項目資本金的比例基本達到投資額的50%,這使中石油近兩年的營運資金呈現負值,且可供周轉的現金流大幅下降。 在此背景下,中石油急需擴展融資渠道。在以往企業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之外,中石油還將充分利用旗下的昆侖信托、昆侖銀行、中意人壽等金融機構進行融資,同時還準備打包出售部分資產的股權,在引入社會資本的過程中換取對外投資所需之現金。在去年5月與西三線投資人簽署合作框架協議的儀式上,中石油已對外明確表示: “國務院‘新36條’出台後,中石油率先將國內外勘探開發、煉油化工、成品油銷售等涉及上中下游超過100個項目向民營企業開放。 ”不過,中石油的這些項目能否得到投資人的認可還要看談判博弈的進展。 尤其保險資金對股本投資的回報率要求比較高,而中石油對已經建成的項目又希望溢價出售,雙方能否順利談攏還未可知。另外,對建設周期較長的項目,投資人更喜歡類似優先股這種介於股與債之間的投資品種——但這在以前的基礎設施項目中十分罕見。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西氣東輸項目資產並不在上市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石油股份)裡面。 “因為在2000年西氣東輸項目啓動時,投資者認為西氣東輸是政府投資項目,不能放到上市公司里。如果放進上市公司,中石油就要和各地政府簽署照付不議的協議,但這不可能實現。 ”所謂照付不議合同,是天然氣供應的國際慣例,若終端使用方沒有用完合同氣量,也需按量付費;而若供氣方沒有完成供給,則需按協議對用戶進行補償。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時任中石油集團總經理馬富才只能選擇由集團來投資西氣東輸項目,等把項目做好了再賣給 上市公司。在最初規劃西一線時,中央有關部門的高層曾要求採取合資方式,但殼牌等外資提出了較高的回報要求,甚至要求有與優先股類似的分紅。這些要求被馬富才拒絕,最終中石油選擇單 幹。而如今時過境遷,中石油在融資談 判上的籌碼與利益的邊界,也已發生了變化。 現金流捉襟見肘 據中石油 “2013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募集說明書”披露,截至2012年9月末,中石油集團資產總計32906.46億元,負債合計14942.60億元,淨資產(所有者權益)合計17963.86億元。 從2009年 -2011年,中石油對外投資的規模迅速增長,三年間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 -3415.1億元、-4112.38億元和 -3111.24億元。而2011年度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僅為502.93億元,較2010年減少了42.42%,主要原因是為償還債務而支付的現金大量增加。2012年前三個季度,中石油仍繼續保持較大的投資規模,投資活動現金流量淨額為 -2423.68億元,比2011 年 同 期 增 長 了22.11%。 同期,其籌資活動現金流淨額為 1109.7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2.80%。 截至2013年3月,中石油集團及其下屬公司存續的債券額度包括:企業債1000億元,公司債215億元,超短期融資券400億 元, 中 期 票 據2660 億元,債券總計4275億元,在1.79萬億元淨資產中約占24%。如按照發改委規定的債券發行規模不能超過淨資產的40%,今年中石油的發債上限約為7000億元,即將觸及發債上限,中石油此番融資也是未雨綢繆。 自2009年 至2012年3月 末, 中 石油的營運資金(流動資產 - 流動負債)分 別 為745.25億 元、-458.93億 元、-955.82億元和 -797.38億元,連續保持較低水平。 西三線引資 “在社保與央企的一次對接會後,中石油提出了西三線項目。 ”社保基金一位人士談到投資起因時稱。 西三線是繼西一線、西二線之後的新項目,沿線經新疆、甘肅等十個省份,總長度7378公里,設計年輸氣量300億立方米,總投資1250億元。中石油持股52%,社保基金、國聯能源基金和寶鋼集團各出資100億元,三家合計持股48%。其中,國聯能源基金的融資來自雅戈爾股份等民營資本,以及工行理財資金等民間資本。 中石油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廖永遠曾表示,西三線主供氣源為每年250億立方米新增進口的中亞天然氣(包括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各100億立方米天然氣,以及哈薩克斯坦生產的50億立方米天然氣) ,補充資源為新疆伊犁地區每年5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目標市場為中南地區和東南沿海地區。同時,通過現有管道也可向長三角和環渤海等地區供氣。 西三線項目2012年10月開工,預計 西段(新疆霍爾果斯 - 寧夏中衛)2013 年建成投產;東段(江西吉安 - 福建福州)2014年建成投產;而中段(寧夏中衛 - 江西吉安)正在開展前期工作,計劃在2013年獲得國家核准後開工建設,預計2015年建成投產。 “這就像投資一條高速公路。 ”在寶鋼的一位投資人士看來,油氣管道的投資和收益分配模式與公路項目十分相似,比較適合長期投資。他透露,西三線項目並沒有對投資人承諾保底收益,在建設期也沒有其他承諾,但中石油或將採購寶鋼的鋼材。 一位熟悉西氣東輸項目的投資人稱, “西一線在投產幾年後已經達到滿負荷運營,股本回報率超過10%,前景不錯。 ”這也是令投資人對西三線感興趣的一大誘因。 西一線幹線全長3843.5公里,總投 資336億 元,2002年7月 正 式 開 工,2004年12月開始商業運行。當時預計的輸氣能力是120億立方米/年,通過實施增輸工程,截至2012年10月管道全線輸氣能力已達到170億立方米/年。上述從事保險資金投資的人士也向財新記者證實,西一線前三年運營虧損,但現在已有18%的回報率。 西二線的運營情況與西一線類似,運營三年來已實現保本微利,賬面總資產1054億元,淨資產713億元。 西二線氣源來自中亞進口天然氣,起于新疆和哈薩克斯坦邊境的霍爾果斯,于2008年2月開工,全長8704公里,總投資約1422億元,設計年輸氣量300 億立方米,可穩定供氣30年以上。2012 年內八條支幹線及香港支線全部建成投產。截至2012年年底,西二線輸送中亞天然氣超過420億立方米。 中石油與土庫曼斯坦在2007年簽訂 了每年300億立方米天然氣的購銷協議,此後土方分別在2008年和2011年追加供應至650億立方米的年供應量。加上之前與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簽署的協議,中石油從中亞三國進口的管道天然氣每年能達到800億立方米。 雖然近年來中亞進口天然氣進銷氣價倒掛形勢持續,對中石油天然氣銷售板塊的收益帶來了隱憂,但對於管道本身的投資者來說,其收益只和天然氣的管輸費用掛鈎,而與天然氣價格的波動或者進銷價格無關。隨著進口氣量連年擴大,管道輸送的收益也將逐年提升。 與保險資金博弈 2012年11月一個周五的下午,中石油與數家保險公司的負責人召開了融資啓動的推介會,中國人壽、泰康等數家保險公司都參加了會議。 在這次投資項目推薦會上,中石油出售股權的資產清單發生了變化。起初,中石油是想把一些國內外項目打包賣,總計融資金額在千億以上。但是保監會對保險公司投資海外地區有明確限制,而中石油希望出讓的蘇丹、伊朗等項目雖然收益不錯,但都在戰亂地區,這些海外項目暫時難以得到保險公司的認可。 另外,中石油還想好壞搭配,把效益不好的煉油項目綑綁著賣,這也遭到了保險公司的反對,他們希望每個投資項目都有清晰的權益預期。 中石油因此幾易股權出售清單。比較可行的第一步,是把已完成投資、有穩定收益的西一線、西二線的股權拿出來轉讓。因為西三線在一開始就成功引入了外部機構投資者,所以西一二線股權轉讓的難度應該也不大。 上述保險資金投資人士對財新記者透露,寶鋼、社保和民營基金已經有約100億元投入到西三線中,有穩定的回報預期,他們還有可能對一二線的相關配套(如儲氣庫等)進行投資。 “中石油的目標是股權回報 IRR (內部收益率,指項目投資實際可望達到的收益率)為6%,但是大家都知道保險機構不可能接受。所以後來 IRR 有所上升,改為8% 左右。中石油對引資提出要有股權溢價,認為西一線有10% 的回報,但只能給投資者8%。 ”一位熟悉西氣東輸引資項目的人士透露,“在這輪和保險機構的談判中,中石油相當強勢。 ”上述保險資金投資人士稱,保險很久沒有做公開的股權投資了,到目前為止宣佈的只有京滬高鐵、南方電網,還有幾個 PRE-IPO 的項目。但是保險的債券投資已經比較市場化,債券投資收益率都要在5% 左右,股權投資肯定要在這個基礎上加一個溢價,所以目標也至少是8%。而平安保險對基礎設施類投資的收益率要求甚至高達12%。 此外,西氣東輸項目的投資仍有政策障礙。保監會去年七八月才出台的股權投資規定,仍缺乏配套實施細則。因此,西氣東輸項目能否做,還要看保監會的支持力度。保監會是在配套細則中配合這一項目,還是一事一議,現在均未可知。據悉,在上述保險公司和中石油的融資啓動推介會上,保監會分管資產投資的領導也來到了現場,但並沒有作出表態。 囿于營運現金流的窘迫,中石油也在多條腿走路,充分利用旗下的金融平台,對其而言是更為現實的路徑。 “中石油正式接觸保險公司,就是在自己的中意資產管理公司成立之後,準備拿西氣東輸項目做試點。 ”熟悉西氣東輸引資項目的人士稱, “中石油在金融領域布局完整,可以通過昆侖銀行募銀行理財產品,通過昆侖信托募信托計劃,中意資產管理公司則意在管理保險資金等。 ”在去年首輪接觸後,目前中石油還未向投資人提交詳細的項目情況,預計 本屆“兩會”後此輪千億級別的大融資將正式啓動。 |
| ||||||
一條可能改變中國油氣進口格局的管道,中石油勢在必行,現在關鍵是如何讓油氣落地◎ 本刊見習記者 黃凱茜 文中緬石油和天然氣管道自2010 年開工建設,至今三年方完成約800公里的緬甸段工程,中國境內段工程進展滯緩。5月30日,本是中緬油氣管道的投產時間,但現在全線貫通未果,最終投產時間更是未知。 這並不符合人們所熟悉的“中石油速度”——進口中亞天然氣的西氣東輸二線全線9000多公里的管道工程量,中石油只花了四年多時間; 1000公里的中俄原油管道則用了一年多時間建成投產。 5月28日,中石油宣佈已完成中緬天然氣管道緬甸段工程建設,並達到投產試運條件,原油管道工程緬甸段完成度94%。但中石油並未對中國境內何時完工作出表態,只回應稱, “目前項目進度、投資和質量處於受控狀態” 。 中緬油氣管道項目建設的進展慢于預期,和動蕩的緬甸政治局勢有關,但進入中國境內後更大的阻力則來自環保問題。5月初,中緬原油管道雲南境內的配套煉化項目因為 PX(化工原料對二甲苯)問題受到當地民衆激烈的抗議。 中石油東南亞管道公司的工作人員對財新記者稱, “達到投產條件並不意味著馬上投產,還要看上游供氣方、合作方和下游的市場、設施是否已經準備充分,並綜合考慮境內和境外運營條件才能決定什麼時候投產運行。 ” 對於這條有可能改變中國油氣進口格局的管道,中石油勢在必行,現在的關鍵是拿出可行的環保解決方案,捋順下游配套煉化設施,解決油氣落地問題。 新上游入口 這是一條被國內外高度關注的管道。中石油集團一位經濟師對財新記者指出,在西北中亞天然氣通道、東北中俄原油和天然氣通道、東部海域原油和液化氣航運通道之外,中緬油氣管道是中石油保障石油安全的四大戰略通道之一。 “中緬管線建成的特殊意義,在於部分進口原油可以不通過美國管控的馬六甲海峽,受到西方國家的制約就少一些,這對於國家能源安全很重要。 ”中緬原油管道和天然氣管道的起點分別位於緬甸西海岸中部的馬德島和皎漂,途經若開邦、馬圭省、曼德勒省、撣邦,從雲南瑞麗進入中國境內。原油管道緬甸段長771公里,中國境內段1631公里,設計年輸油量2300萬噸,預計總投資15億美元;天然氣管道緬甸段長793公里,中國境內段1727公里,設計年輸氣量120億立方米,預計總投資10億美元。緬甸段于2010年6月正式開工,原油和天然氣雙管並行,同溝鋪設。天然氣主要來自臨近海域的 Shwe 氣田,原油則從中東、非洲通過油輪運抵後輸入管道。 中緬油氣管道的構想最早于2004年提出,歷經五年才有突破性進展。2009 年3月,中緬兩國簽署 《關於建設中緬原油和天然氣管道的政府協議》 ,同年6月,中石油集團與緬甸駐華大使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同意修建原油管道、儲運設施及附屬設施,並在緬甸馬德島建設一個從超大型油輪卸載進口原油的碼頭和終端,以及原油儲運設施和其他附屬設施。2010年6月,中石油集團東南亞管道公司和緬甸國家油氣公司(MOGE,為緬甸能源部全資持有)組建合資公司東南亞原油管道公司(SEAOP) ,其中中石油占50.9% 的股份,緬甸國家油氣公司占49.1%。中石油東南亞管道公司負責油氣管道工程的設計、建設、運營、擴建和維護,一期工程的日輸送能力為20萬桶。據中緬原油管道權利和義務協議規定,緬甸聯邦政府授予 SEAOP 特許經營權,負責中緬管道的建設及運營等,同時還享有稅收減免、原油過境、進出口清關和路權作業等相關權利。緬甸政府還保證SEAOP 對管道的所有權和獨家經營權,以保障管道安全。 中石油認為,實施中緬原油管道項目,可為中國開闢新的油品進口通道,緩解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程度,從而降低海上進口原油的風險。中緬原油管道規劃實施之前,中國海外進口原油有80% 要經過馬六甲海峽,管道建成後可以縮短從中東和非洲將近2000多公里的原油運輸距離。除了開闢一條原油進口捷徑,中石油還看中了緬甸的天然氣資源。緬甸的產油量不多,但天然氣儲量豐富。和原油管道不同,共有四個國家的六個公司參與中緬天然氣管道建設,對接天然氣上游開發,權益結構較為分散。施工主體為合資公司東南亞天然氣管道公司(SEAGP) ,其中中石油東南亞管道公司占股50.9%,其他參股方為韓國大宇(Daewoo)25%、印度國營石油天然氣公司(ONGC)占8.35%、韓國天然氣公司(KOGAS)占4.2%、印度國營天然氣分銷公司(GAIL)占4.2% 和 MOGE 占7.37%,一期工程的設計日輸送量為5億立方英尺。 除中石油,SEAGP 的合資方同時也是管道上游氣田的開發者,而中石油是主要的購買方。2008年12月,中石油與韓國大宇簽署了緬甸 Shwe 海上氣田 A1、A3區塊天然氣購銷協議。據MOGE 披露的資源區塊信息,韓國大宇為 Shwe 氣田 A1和 A3區塊的作業者,占51% 權益,其他權益股東包括上述 MOGE(15%) 、KOGAS(8.5%) 、ONGC(17%) 以 及 GAIL(8.5%) ,計劃平均每日井口產量約為5億立方英尺,其中五分之一供應緬甸國內,預計 2013年投產,向中緬天然氣管道供應。 據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緬甸能源部長丹泰(Than Htay)表示,天然氣管道預計能在今年6月通氣,原油管道會在9月投產,但是中方卻表示原油管道可能不會在今年年底前完工。 緬甸阻力 此前,中緬油氣管道項目受到國際政治經濟局勢和緬甸政治體制變化等因素影響,工程建設進度一度滯後。 中石油方面曾表示,到2012年9月底距天然氣管道投產目標僅剩八個月時,工程實際進度與計劃總體偏差超過20%,不僅管道線路有很大剩餘工程量,站場工程剩餘工程量超過85%,工藝安裝尚未開始,而且控制性工程有四條海溝定向鑽尚未開工,基地建設整體進度延遲五個月。 緬甸自1962年建立軍政府以來,2011年3月首個民選政府正式取代軍政府接管國家權力。在政府過渡過程中,政治和軍事勢力發生變化,進而影響到經濟層面。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副教授林錫星對財新記者分析稱, “油氣管道工程協議是與緬甸軍政府簽的,軍政府貪汙克扣當地居民土地賠償費。此外,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也有矛盾,分成不合理,中央和地方都想多撈點錢。 ”此外,中緬管道緬甸境內段沿線地勢複雜,道路、通信、水電等基礎設施條件差,部分地區還發生了武裝衝突,種種不利條件加大了施工質量、成本和安全控制的難度,工期由此一度拖延。 緬甸民間的反對聲音一直伴隨著中緬管道工程,非政府組織和自發的民衆多次對此公開抗議。管道沿線居民的生活環境和農田作物受到施工很大影響,“緬甸過渡為民選政府之後,反對派政府為了拉選票,也會依照民意把事情鬧大。 ”林錫星表示。 同時,緬甸國內的能源需求也在增長,天然氣出口在其國內引起了爭議。 作為彌補,除了土地租占費用和過境費,中緬合資公司還將在緬甸境內分輸每年不超過200萬噸的原油和2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以滿足緬甸境內需求。 林錫星援引緬甸媒體的報道表示,中緬原油管道和天然氣管道合資公司將給緬甸政府支付1380萬美元的過境費用,其中原油管道每年支付給緬甸政府690萬美元的費用,還附加有每桶原油1美元的輸送費用。 但對於沿線普通民衆來說,管道工程並不能直接給他們帶來實惠。為安撫民衆,推進工程,中石油主動向當地提供援助資金示好。中緬油氣管道援助工作于2011年4月啓動,中石油與緬甸能源部統籌規劃600萬美元的援助項目,通過東南亞管道油氣合資公司簽署涉及醫療衛生、教育、民生等多個領域的援助項目。此外合資公司每年還撥出200 萬美元援助專項資金。 前述中石油集團經濟師表示, “政府更替、軍政府衝突等都是小風險,局部的問題都可以通過談判來滿足條件,不會給大的戰略造成影響。 ” 中國境內挑戰 中緬油氣管道更大的挑戰還在中國境內。一直想彌補下游煉化短板的中石油,希望借中緬原油管道在西南地區實現上下游一體的業務布局,但這個目標施行不易。 取道緬甸的原油進入雲南之後,為了能夠就地加工,2011年中石油聯合雲南省屬企業雲天化集團和沙特阿美公司(Saudi Aramco) ,共同投資建立中石油雲南石化有限公司,三方所持股比為51%、10%、39%,以在雲南實施煉油、石油化工、化工產品生產、儲運和銷售等業務,並要求與中緬油氣管道同步建成,同步投運。 在中緬油氣管道境內段工程開工的同時,作為管道配套建設的下游項目雲南千萬噸級煉油項目在昆明安寧奠基。 但5月初,這一煉化項目由於涉及 PX 項目,遭到了環保人士和當地民衆的強烈抵制。此前明顯欠缺統一的環保戰略規劃的中石油需要提出令人信服的解決方案,才能過這一關。 油氣管道中國境內段于2010年9月在昆明開工,管道工程在雲南入境後,輸油管道將經過貴州到達重慶,輸氣管道將通過貴州到達廣西。據中石油管道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2月30日,管道局承擔的中緬管道國內建設標段僅完成任務總量的55%。在如今原油管道緬甸段即將完工之際,中國段工程今年年底仍無望完工。 根據中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2012年國內油氣行業發展報告》 ,2012 年西南地區(雲南、四川、重慶和貴州)的一次原油加工能力僅有200萬噸 / 年,占全國0.35%。由於這個區域沒有大型油田,也沒有原油進口渠道,成品油自供能力很弱。中緬石油管道建成之後,可很大程度上補充西南地區的原油進口和加工能力,昆明煉油項目也將是西南地區第一個千萬噸級的煉油裝置項目。 中國石油大學能源戰略研究院副院長王震認為,相比四川和重慶修建了蘭成渝成品油管道,雲南基本上處於國內成品油供應的最末端,需要從其他省市通過鐵路調運,成本很高。雲南省發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長馬曉佳5月13日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 “中緬油氣管道可大大緩解雲南省成品油的供需矛盾、降低運輸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 ”2012年雲南省成品油銷售量940萬噸,全部依靠外省供應,包括廣東茂名至昆明成品油輸油管道和鐵路運輸。 “目前管道調入的輸送量已基本飽和,短期難有增長;鐵路運輸壓力日益突出,且受天氣因素影響較大,穩定性差。 ”馬曉佳稱。 上述中石油集團經濟師表示, “天然氣比較好解決,只要接入氣網就可以使用。但是原油管道還面臨技術上的銜接問題,管道和煉廠是一個系統工程,從經濟最佳的角度考慮,管道工程不能快也不能慢。 ”昆明市市長表態, “如果多數群衆說不上(PX 項目) ,市政府就決定不上” ,這暗示該項目可能採取 “棄車保帥”的策略,渡過環保關。卓創資訊的分析師朱春凱也認為,PX 是煉油副產品深加工後得到的產品之一,煉油項目和產品鏈下游的化工項目是相對獨立的,即使化工項目不能投產,亦可將煉油的副產品直接銷售給其他化工廠。 本刊記者于寧對本文亦有貢獻 |
北京時間7月28日,由中國、緬甸、韓國、印度四國六方投資建設的中緬天然氣管道(緬甸段)開始向中國輸送天然氣。這標誌著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費國通過橫跨印度洋擴大了其能源輸入的戰略通道。
中緬油氣管道緬甸段是原油、天然氣雙管並行的管道工程。天然氣管道起於緬甸皎漂,途徑若開邦、馬圭省、曼德勒省等地,經南坎進入中國瑞麗。天然氣管道在緬甸境內段長793公里,設計年輸氣量為120億立方米,約佔中國天然氣年消費量的6%左右。該段與天然氣管道平行的原油管道,預計明年動工。
FT評論稱,
中緬天然氣管道對於中緬兩國意義重大,對中國來說該段管線的完成打開了一個新的能源走廊,而緬甸政府則能通過天然氣收入發一筆橫財。
從中國的石油天然氣消費需求來講,中緬天然油氣管提供十分有限而且所佔比重較低,但該段管道對中國的能源安全來說卻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副總裁王東進評論稱,
「該段天然氣管道為中國額外輸送一些天然氣,但石油管道則將減少運往中國的中東石油對馬來西亞和印尼之間的馬六甲海峽的依賴。這為中國能源多元化和能源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中緬天然油氣管道的起點建在若開邦皎漂,設有6座工藝站場接收從緬甸海上氣田生產的天然氣和來自中東的原油,再途徑緬甸境內的開邦、馬圭省、曼德勒省、撣邦,經南坎輸入中國瑞麗。這使得中國進口中東原油不必再經馬六甲海峽,目前中國80%的原油進口依賴馬六甲海峽。
該段管線自計劃開建以來,爭議和阻礙不斷。其中緬甸北部地區部分民眾對於環境和資源的擔憂抵制管道的建設,而緬甸政治局勢也導致工程建設曾一度被延緩。但越來越多的質疑來自國內的專家和學者。北京大學能源安全問題專家查道炯表示,
「我不太明白,關於馬六甲海峽問題在建設該段管線的有效性。理論上講,如果一些敵對勢力相破壞你的石油運輸,為什麼他們只會專注在馬六甲海峽?!圍繞這個項目已經有一些爭議了。因此中石油強調戰略要素,應該對其批評。」
事實上,中國與緬甸的關係近幾年開始變的微妙。隨著西方對緬甸的制裁基本已經解除,全球投資者蜂擁而至,準備爭奪這個擁有6000萬顧客、未來數十年都需提升基礎設施的市場。而緬甸當局對中國投資者的態度卻在轉變。長期以來,中國在緬甸大力投資礦業和能源開採,但緬甸政府認為中國的舉動並沒有解決緬甸長期的能源緊缺問題。2011年,緬甸政府突然叫停中資「密松大壩」的建設項目,聲稱該工程將會影響緬甸克欽少數族裔的生活,而且會淹沒該族的主要生活區。
國際關係學專家認為,這些問題是中國對緬政局變動的戰略誤判造成的。中國對緬戰略一直側重於走「上層路線」,中國企業對緬甸社會變局和公民訴求缺乏瞭解,對該國政局走勢缺乏準確預判,在緬甸政局不穩的2007年至2008年中國企業仍大規模進入緬甸,並在中電投「密松大壩」事件後仍堅持擴大投資。
中緬油氣管道項目計劃總投資為25.4億美元,其中石油管道投資額為15億美元,天然氣管道投資額為10.4億美元。但若加上緬甸和云南興建相關設施、維護等費用後,項目總成本或將高達50億美元。雖然在高層決策者認為這條油氣管道肩負中國能源安全的重要意義。但對一個跨境商業項目而言,強調戰略意義並不等同於可以忽略商業價值。對於該條管線如何收回投資,未來盈利模式以及對西南省市經濟拉動力大小,甚至是中國是否真的可以擺脫」馬六甲困局「實現能源安全低風險等問題都無從解答。
目前能看到的是,中石油麵臨該段管線投運後每年不菲的過境費,以及變數日益增長的中緬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