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年薪十萬美金的筍工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4/06/blog-post_14.html
近日有日本網民上載大日本皇軍一代名機《超時空要塞》(Macross)的VF-1女武神(Valkyrie)和共匪Cheap十在尖閣列島上對恃的照片。這架名機是大日本皇軍A米帝一早已經棄而不用的F-14雄貓式戰鬥機,看來共匪必定會慘死於大和宅男豐富的幻想中。筆者當年乃一級《超時空要塞》粉絲,話說當年外太空有兩派巨人爭戰,其一夥為了轉移視線,便把一艘太空鉅艦SDF-1 Macross送到地球,其目的是有限度轉移外太空技術予地球惑星上的人類,以便引另一夥巨人和地星人自相殘殺以收漁人之利。筆者多年後才明白,這種陰毒的詭計其實真有其事。
筆者一直相信,中、美、俄關係是近半世紀以來漸漸冒起的新三國關係。表面上米帝分別在東歐和第一島鏈內和中俄對恃,但近日I$I$(Islamic State in Iraq and Syria)冒起並以勢如破竹劍指巴格達,已經宣佈不插手伊拉克內戰的米帝黑人總統簡直是祝福I$I$早日如當年越共接管伊拉克。這夥出自基地組織(Al-Qaeda)但更強於基地組織的「恐怖份子」的興起基本上是對令米帝幾乎破產的十年反恐戰一個嘲諷。
所謂的「恐怖份子」其實只是收錢「做嘢」的僱傭兵(Mercenary),表面所謂中東聖戰份子(或視乎劇情需要稱為恐怖份子)都是基於派系和宗教而戰,但蓆底其實是為了石油利益而彼此(其實也包括死敵猶太人)分分合合,這和砵蘭街公仔人爭地盤沒有分別。不過這些伊斯蘭極端份子有一死穴,便是普天之下的石油買方市場基本上是由米帝打骰。擁有愈多石油愈只有米帝這個大買家食得起。但近代阿拉伯文明衰落令泛阿拉伯世界的人心中因自卑而衍生出對米帝(同時包括猶太人)和基督徒敵意,因此不同阿拉伯族群要上位必須要鬥忠於真神阿拉,但上位後卻又被迫跟米帝傾石油生意以中飽私囊,如此便成為爭上位的阿拉伯族群攻擊的死穴。當年伊朗極端民族主義者穆罕默德·摩薩台(Mohammad Mosaddegh,外號Old Mossy)便是擺不平這個困局被轟下台(見拙文「佔領德黑蘭」),這種情況和當今販民蓆底媚共蓆面反共鬥兇狠其實沒有分別。 
I$I$冒起其實和近日烏克蘭分裂一樣,是米帝錯誤的地緣政治策略所致。本來中東的伊拉克和敘利亞均是由非常兇狠的獨裁者薩達姆·侯賽因(Saddam Hussein)和巴沙爾·阿薩德(Bashar Hafez al-Assad)主政鎮壓了這地區不同派系,豈料米帝竟想獨呑中東石油而推倒了這兩名其實已經歸順米帝的小僂儸。結果兩河流域出現權力真空令不同派系猶如潛伏的病毒一併爆出來,加上這地區因戰亂多年民不聊生而親美「民主」政府管治失誤不得民心。在民心思變下I$I$竟擁有大量仿如天掉下來的金錢,加上在Abu Bakr al-Baghdadi出色領導令擁有大量美械的伊拉克軍一如國共內戰時的國軍兵敗如山倒。這期『The Economist』有關I$I$的報導簡直是近年劣作中的極品,筆者不相信「經人」指出I$I$資金來源是內自掠奪和勒索已一窮二白的北伊拉克那麼簡單,應該反而是在中、美、俄的新三國關係中有人(中?俄?伊朗?…還是沙地阿拉伯呢?)希望洗「少少錢」扯米帝後腿兼趕其出中東「圍魏救趙」的屎橋。站於石油的地緣政治學看,中東作為西方工業國中最重要的命脈,其重要性遠較東歐和南海大得多。共匪和羅剎人竟敢不知天高地厚挑戰米帝,其詭計可能已經部署了很久!
據說共匪三大石油國企在香港以年薪美金十萬元請保安駐守伊拉克,這份筍工其實可算是勇於衝擊垃圾會的糞青大學生的出路。米帝總統巴拉克·侯賽因·奧巴馬(Barack Hussein Obama)一改以往傳統尊重伊拉克人民族自決(自生自滅)其實除笨有精,因為筆者肯定倘Abu Bakr al-Baghdadi一統伊拉克後亦會急於賣石油予米帝換美金以犒賞一眾打天下的I$I$和基地組織聖戰份子(君不見I$I$的旗幟有兩個$$乎?!)。與其虛耗國力出兵伊拉克,不如讓伊拉克人打生打死換來一個新的蓆面反美蓆底愛美鈔的暴君還伐算。所以誰是令I$I$冒起的背後推手,其實真相可能是大家都意想不到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417

教Google創辦人追女得筍工 by 盧志威

來源: http://www.hunghuk.com/2015/05/13/%E6%95%99google%E5%89%B5%E8%BE%A6%E4%BA%BA%E8%BF%BD%E5%A5%B3%E5%BE%97%E7%AD%8D%E5%B7%A5/

教Google創辦人追女得筍工

liwsIQZACWq4U
Google被認為是打工仔的天堂,連續多年成為第一筍工公司,到底他們是招聘人材?《Google模式》一書就有以下故事:

話說2000年時,作者羅森柏格(Jonathan Rosenberg)到Google應聘產品領導人的職務,身為Excite@Home資深管理人員,又是互聯網投資公司的合夥人,加上Google董事局成員的推薦,羅森柏格以為今次掂硬,招聘只是過場。

他獲得Google創辦人之一布林親自接見,原來布林在面試中,喜歡問一個問題:「你能否教我一些複雜、我不懂的東西?」羅森柏格知道面試開始,打醒十二分精神,他本身主修經濟,父親是史丹福大學經濟學家,於是便在白板上以圖表和公式,講解報酬遞減法則(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

那知布林聽了一會便擔天望地,竟在望窗外風景,又玩弄滾軸溜冰鞋的輪子,亦沒有問任何問題,羅森柏格便知道出事,布林是數學專家,一向公式可能已知道怎計,於是話峰一轉,教布林如何求愛:他怎樣跟素未謀面的女仔約會,最後成為太太。

當時他送了一束玫瑰花,附上一條謎題,玫瑰是表達求愛,亦想激起對方的好奇心,謎題是判斷對方夠不夠聰明,結果是她很聰明,解開謎題,但仍然和羅森柏格約會。羅森柏格終於成功引起布林的興趣,並得到工作,不過當時的條件不合適,要在兩年後另一創辦人開出第二個招聘條件,他才進入Google。

入到Google後,羅森柏格發現這家公司的創辦人,不論是面試初級工程師,或是高級管理層,都十二分認真,將工作第一順位,把心力和時間,投資在找到最優秀的人材,在傳統企業,找人材是HR或獵頭公司的職責,管理層通常避之則吉,只看CV和在最後作決定就算,越高級就越不想面試。

如果你問BBA、MBA畢業生,工作最重要是甚麼,他們會答你:「開會」,還會說訂下策略,做個圖表,搞好Prsentation好重要;但如果你問頂尖的運動教練,他們會答你:「找到頂尖的人材」,不論是用選秀、招募、交換,因為再勁的戰術都代替不到人材。

布林問一條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就是想考應徵者的智識、反應、鑒貌辨色的能力,這些不會在CV顯示,但絕對能判斷一個人材。

盧誌威
《鴻鵠財誌》創辨人盧誌威,現任豐盛資產管理組合交易經理,證監會持牌人,Yahoo財經欄名《鴻鵠經誌》出自史記「燕雀安知鴻鵠之誌」,鴻鵠於古中國是白色鳳凰,善高飛,寓意,燕雀身小深信貧富不問出身,只憑誌氣決心。
Posted in 美股投資 and tagged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549

AV片打格筍工「打到盲」

1 : GS(14)@2012-10-30 00:24:1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21029/18051456
被稱為「幸福職缺」的徵才廣告近日在台灣網絡引起討論,《蘋果》兩名男記者隨即前往面試。現場所見,多到要排隊上課的應徵者中,他們多為兼職或大學生,有一半更是女生。工作內容是讓有「薄格」的日本色情片更符合台灣不露毛、不特寫性器官規定,包括逼真的情趣用品都要打「厚格」,但五天內完成一片僅可獲2,000元新台幣作報酬(約528港幣)。
[求職者不分男女,一同上課,學習替鹹片「打格仔」。台灣《蘋果日報》] 求職者不分男女,一同上課,學習替鹹片「打格仔」。台灣《蘋果日報》
「不敢想像多P怎完成」
不敢想像多P混戰怎完成?」該公司要所有求職者帶五分鐘畫面回家試剪,通過考核才能接工作。就是這五分鐘的片段,足足讓兩名記者吃盡苦頭,例如把陰毛及生殖器處理好了,卻不小心把女優陶醉的臉蛋也打了格,可謂處處折磨他們的耐性。光為45秒口交畫面,及35秒兩男一女的口交畫面做打格,就花了五小時。最後,五分鐘畫面竟要兩天才可完成,讓人累得眼睛快盲掉,「痛苦到想砸電腦」。
在餐廳當學徒的阿倫,因「太累了,乾脆放棄」試剪。電腦駐點工程師阿智花16小時通過考核,直說「投資回報率超低」。一名女大生花十天剪完一片,還被同學嘲笑:「百貨打工兩天就賺得比妳多!」

台灣《蘋果日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801

行山觀察天氣英絕世筍工返7日放7日

1 : GS(14)@2014-10-28 22:06:58





英國有份超級筍工,返7天工放7天假,但工作條件是要天天行上山頂觀察天氣,提供報告。筍工的上班地點位於湖區國家公園第三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246

為追夢棄高薪筍工索爆模特「儀」不再做鹹魚

1 : GS(14)@2016-09-14 05:52:15

重回沙排場上,Sonia希望能再次代表香港出賽。



曾代表香港征戰亞運沙灘排球比賽的江卓儀(Sonia),2011年因為經濟壓力而放棄了心愛的沙排「轉行」當護士,從此過着只得工作沒有靈魂的鹹魚生活。直至去年,Sonia辭去護士工作,重投沙排懷抱,鹹魚碰上水就變回一條生猛游水魚。記者:倩宜 攝影:馮峰、吉吉



Sonia指新新拍檔方思敏(包包)漸有默契。

包包指Sonia非常勤力練習,故其「香港沙排界一姐」的稱號並非浪得虛名。

Sonia現在每星期也努力操練。

回想當初放棄沙排的原因,Sonia無奈表示:「因為香港做運動員,如果唔係去大型比賽,所有費用都係要自費,我都要生活,所以咪放棄。」Sonia指香港對運動員資助極為不足,過往不僅比賽(報名?)費用需自付,就連教練費,也要待她們在大型賽事中勝出才獲資助。她說:「King Sir(鄭景亮)真係好好,佢當時可以話係義教我哋,係間唔中我哋叻女,打到大型比賽又贏到,佢先可以分返啲教練費。」



Sonia指King Sir是其恩師。

包包笑指曾因泳褲的綁繩鬆掉,而險些於比賽中甩掉泳褲。

曾經因為經濟壓力而放棄沙排,問到Sonia現時又因甚麼原因再次重回沙排球場?她說:「當時做護士人工唔差,錢係真係唔駛擔心,但我每日嘅生活就係得返工放工,攰到個人唔想郁,連跑步都唔想跑,當時就覺得應該再停落嚟休息下,所以就辭職。」Sonia指當時辭職只是想好好休息,並沒想過再重回沙排球場,直到她遇到現時拍檔、前香港排球代表隊成員方思敏(包包)。「嗰陣我去睇比賽見到包包,當時講笑同佢講,話不如我哋落場打,點知當時佢真係send message問我係咪想打返,就係因為咁而組咗隊。」Sonia笑說。



除了兼職護士外,Sonia還有當運動評述員及model的工作。

香港政府花700萬邀請里約奧運中國代表團來港表演,但對香港運動員的資助卻極少。

雖然現在有多份兼職在身,但Sonia仍盡量每星期練習五天,其拍檔包包直言Sonia香港沙排界一姐的美譽並非浪得虛名:「好似今日(受訪當天)咁,佢份護士兼職啱啱開完通宵更,07收工唔瞓覺就直接過嚟練波,真係好勤力,香港一姐呢個地位真係值得。」提到二人的目標,包包表示希望能學好沙排技巧,而Sonia則指希望能打回香港頭一、二的位置,及再次代表香港出賽。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914/1976994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059

【旅遊籽】採訪辛酸無人知 免費遊世界≠筍工 

1 : GS(14)@2016-11-29 00:15:40

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地趕稿,對頌華(左)和Joanne來說是平常事。



【旅遊籽:浪迹遊蹤】剛畢業入行,得到一份夢寐以求的工作——旅遊記者。入行日子尚短,惟見到同事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地趕稿,旁人口中「不用花錢遊世界」的筍工,旅遊記者們似乎有口難言。初出茅廬,對工作充滿憧憬,好奇心驅使我「膽生毛」,相約兩位資深的旅遊作家,剖析這份令人羨慕的工作。



鄒頌華是著名旅遊指南《Lonely Planet》的特約作者,主要撰寫內地和台灣版。大學時主修法律,「讀法律是為家人,不做律師是為自己。」畢業後霸氣地環遊世界一年,回來就投入自由工作者行列,當起旅遊作家,一做就做了十年。和華人閱讀習慣不同,掀開《Lonely Planet》,裏面全部是字,估計起碼四、五萬字,加上英文不是母語,相信寫起來比中文難十倍。探幽索隱是頌華最喜愛的工作,亦是旅遊作家的吸引之處。相比台北,台灣中南部交通較為不便,有些地方連當地人都未曾到訪。頌華遊走當地,深入台中高山,發掘新的行山路線,豈料三星期後發生地震,路線被毀,更有登山隊隊員遇難,無法預計的天災,令她心有餘悸,「如果早三星期地震的話,死的可能是我。」她寫台南時,雖是八八風災後的幾年,但仍受災後影響深遠。目睹過滅村、塌山,路甚至爛得不能走,地貌基本上面目全非,地圖亦已沒用。風災的破壞力,遠超她的想像,眼前凋零的台南令她沮喪,「好震撼,一個如此美麗的地方被摧毀成這樣,令人好傷感。」簽證時限,她只有兩個月時間,在災區重新核對所有資料,她坦言,是最辛苦的時候。



頌華精通兩文三語,英文撰寫都難不到她。

這全都是頌華的作品。

頌華指書後的behind the scenes是精華所在,她最喜歡看其他旅遊作者一路上遇到的好人好事。


常出差 身體難負荷

資深旅遊記者卓文慧(Joanne)是另一位解答我好奇心的受訪者。在此資訊氾濫的年代,拍一條片、寫一篇網誌,就自居「旅遊達人」的人很多。Joanne入行16年,遊走過70個國家,住過千間酒店,但仍討厭被稱「達人」。她認為,世界分秒在變,無一處地方,她能完全了解。「跟住指南旅行,不是記者的工作,發掘新故事再採訪報道,才是記者的價值。」採訪、攝影、寫稿,一人分飾幾角。Joanne月初到日本參與瀨戶內海藝術季,展區分佈12個島嶼,她到訪了其中11個,每天走路超過2萬步,她深信,要發掘未被採訪過的故事,沒有捷徑,惟有靠自己一步一步尋找。我有點驚訝,實在很難想像弱質纖纖的Joanne,如何揹着沉重的攝影器材,走遍11個島嶼。出差和旅遊最大的不同,Joanne和頌華各有所指。首先,出差日子無彈性。Joanne指,要學懂看輕一些所謂的「特別日子」。家人和好朋友的生日、紅白二事,她都試過因出差而沒法出席,笑言身邊就快無晒朋友。有幾年,就連自己的生日都要在酒店「毒自」度過。第二,再討厭的地方,都避無可避。頌華最討厭內地巴士站,「我覺得是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人多車多廢氣多,扒手一樣多,停留一會都彷彿會被搶劫或車死。奈何巴士站是交通樞紐,很多轉乘資訊都在這裏找到,為了讀者硬着頭皮都要前往。



近年頌華專注編輯工作,多了時間留港,可以照顧貓貓。

頌華最討厭內地的巴士站,但班次時間表、目的地等自助旅遊所需的資料都在這裏找到。

香港的墳場是戶外的歷史博物館,頌華更舉辦導賞團帶人一同探秘。


2009年烏魯木齊騷亂,頌華見證武警在街上巡邏。

頌華對墳場情有獨鍾,會拍照紀念。攝於新疆


唔怕辛苦 從未想放棄

入行以來,頌華和Joanne長期處於「往機場的路上」,每年最多只有一半時間在港。早前有研究指,人在高空,會增加罹患牙周病、感冒、腳痹等的風險,所以搭飛機的次數頻密,身體能否承受,是其中一項大挑戰。為了出稿,出差的每一日,行程都排得密密麻麻。一下機便有密集的拍攝和採訪工作,由朝早8點到晚上10點,回酒店後又要立即趕稿,作息時間好不定時。問到Joanne有否試過通宵趕稿,她大呼「小兒科!最長試過一星期無間斷地趕稿。」頌華更指,「成個星期每日只睡2、3小時,趕到爆晒濕疹,至現在都沒改善。」「辛苦的事不少的,但我從來沒想過要放棄。」無夾定,但口吻一樣,聽到當下我都呆一呆。眾所周知,記者薪資微薄,財爺都講過傳媒是「蔗渣價錢做出燒鵝味道」,是甚麼原因令她們堅持,我好想知。「人的生活可以好簡單,我夠食夠住就夠。」Joanne說。「習慣了呢行的生態之後,甚至覺得我真的搵到筍工。」她視每次採訪,都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寫稿時最大的啟發是「書到遊時方恨少」,因為認識一個地方,要從多方面入手,有時甚至要從遠古歷史開始了解,讀書時期以為沒用的歷史科、中化科,在報道時都會大派用場。得着蓋過辛苦,是她們堅持的原因。接觸不同的地方和思想,「變得更包容」是她們最大的得着,因為很多事情已「見怪不怪」。其中一樣深刻體會,是頌華發現內地某些地區對男女關係的看法,比香港開放。「在中國西北或西南的小城鎮,當地沒有宗教的束縛,男生和男生是會手牽手外出,但他們未必是同性戀,只是純粹好朋友。反觀香港有太多約定俗成的規範,如果在銅鑼灣看到兩個男生牽手,大家便會大驚小怪。」今次與其說是訪問,不如看成是兩位「前輩」予我輩的一些忠告:每人心目中都有一個天秤,用來衡量所做的事值不值得。值得,就出盡力去做。工作固然辛苦,所以緊記要找一份笑着辛苦的工,共勉!



Joanne和土著合照。攝於斐濟

工作讓Joanne接觸不同的地方和思想。攝於印度

一次在克羅地亞採訪期間,Joanne有幸遇上總統,更與對方合照。


Joanne攝於智利帕塔哥尼亞。

一天的採訪工作完結,不代表可以休息,因為打稿的時間又到了。

出差行程密集,坐低「嘆咖啡」只是假象。攝於泰國


其他記者都出海釣魚,Joanne繼續沉醉在工作中。

Joanne深信,新景點新故事不會送上門,她愛慢步尋幽探秘,有次在瑞士街頭就發現了一部自拍攝影機,效果質素媲美古董相機。

記者平時要一人分飾幾角,即使出海着住救生衣或者騎駱駝都不忘要攝影。

記者:劉芷晞攝影:潘志恆、周芝瑩、徐振國(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劉曉丹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128/1984547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422

【澳洲全球筍工】25歲索女跑出 全因為…

1 : GS(14)@2017-10-29 23:30:43

說起澳洲昆士蘭大堡礁,當然少不了全球「筍工」。來自台灣的張家綺(Summer)去年大學畢業後,參加澳洲昆士蘭「觀光大使」比賽,由全球3000人中脫穎而出,除了免費食宿及讀書外,還額外獲得3萬元澳幣(約18萬元港元)獎學金,去年10月遠赴澳洲讀書並任觀光大使。現時Summer已經回去台灣,但是她又獲得澳洲國際學生部門提供了一份全職工作,整個「旅程」可謂十分圓滿。現年25歲Summer接受本報電話訪問時,還興奮表示「這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我幾乎沒有花到一毛自己的錢!」然而,如何在芸芸三千人之中跑出?秘訣離不開「死chur」及「有野心」二字。


贏全球「筍工」索女︰我非常有野心

由參賽影片開始,來來回回總共拍了5次,由媽媽操刀,並在台灣知名場景例如台北101﹑中正記念堂等地方取景,最後選擇了河濱公園旁邊的教室,以教育學習的氛圍爭取評判的第一印象。如此精心佈局,換來了面試的機會「我很有自信地跟他們說,我非常有野心!也清楚自己的夢想是什麼,我想去昆士蘭讀書,完成我一直想出國讀書的夢想。」她不忘補充,記得要提到回到自己的國家或城市會如何宣傳昆士蘭。她還透露,若有機會參與拍攝宣傳影片,還會獲得額外零用錢,另外facebook上的貼文有很多人關注的話,還可以獲得澳洲其他旅遊城市的免費機票及住宿費用。


求職電郵石沉大海不忘死chur

為期半年的昆士蘭觀光大使完結後,更幸運的是她獲得澳洲國際學生部門的全職工作,成為社交網絡顧問,幫忙facebook的推文及回覆海外留學生的查詢。為了得到這份工作,她早在任觀光大使鋪路,「那時候國際學生部門是觀光大使其中的贊助商,當有活動的時候,各大知名的學校都會參與,那時候我很積極地推介自己,跟他們聯誼,讓他們對我有印象,當有職位空缺,我就一直去申請。」說罷,電話裡頭傳來陣陣的笑聲。即使是求職的電郵石沉大海,她仍然「死chur」至有結果。她直言「假設我很想要這一份工作,就會一直很積極地去爭取這個機會,一直傳電郵得不到回應,我還是會繼續很有禮貌地問他們,看還有沒有這個機會。」結果皇天不負有心人,迎來了這份顧問的工作。「他們不管我在哪裏,都沒有問題。我們的聯繫方式是用Skype或者facebook,即使回到台灣,我也可以在家工作。」繼全球「筍工」之後,Summer又迎來自己夢想的工作。記者﹑旁白︰吳美茸剪接︰梁依能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023/201913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321

【旅遊籽】保安主管中東打筍工「我愛香港但香港不愛我」

1 : GS(14)@2018-01-15 03:32:38

來酋長國的人口大多為了工作,因此政府規定公司外聘人才時,必須提供住宿、醫療等津貼。

【旅遊籽:逃走他鄉】陸文中(Paul)當年懷着不安心情移居中東,成為全公司第一隻來中東打工的「開荒牛」,一來就立即愛上這個打工仔天堂,只因這裏工作氣氛和平少競爭,機會平等。於2009年,Paul來到杜拜加入帆船酒店工作,然後調職至阿布扎比酒店,在酒店負責保安、健康和食品安全等工作。現在跟太太和三歲女兒定居阿布扎比。


「當年在香港工作,感覺上外國人較有優越感,而且工作要求高,時間緊迫,人事關係複雜,多辦公室政治,競爭非常大。現在因為我們都是從世界各地來,不論是香港人、歐洲人還是本地人,來到也是為了工作,相處較平和,待遇也較公平。」
OT是香港打工仔的噩耗,以前是別人下屬的Paul現在已升任為保安部總監,他也慨嘆說:「在香港工作時常做到11、12點,24小時standby,老闆會忽然打電話給你;香港人放工唔敢走,只因老闆期待你坐越久越好,但對生產力沒有任何幫助。這裏政府規定員工工作一個星期不能超過48小時,如果要加班,需另外計算薪金和補假,不論是員工還是僱主,也很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薪高福利好固然吸引,Paul覺得阿布扎比職場生態可貴之處是上司下屬能打成一片。「我們都是離鄉別井,故跟同事關係很親密。公事私事上會互相幫忙,如果我有甚麼事,不論幾夜也好,一個電話,同事就會來找我,相反亦然。香港則太重功利,只睇重員工工作效率和能力,上司好少照顧員工心理質素。」移民,成為近10年香港人關注的名詞,不同的人為尋求新的工作前景或身份認同而移民。雖說享受新生活,但對Paul來說,他和中東也是彼此的過客。「退休後不打算留在中東,但也不想回香港,現在的香港跟我受教育時的社會已差很遠,香港在傘運後便盛勢不再,政策、法制、生活環境等也在走下坡,社會怨氣沖天,不公義的事天天發生,我雖愛香港,但香港不愛我,即使想做點事改變社會,也沒辦法。」


Paul覺得阿布扎比職場生態可貴之處是,是上司下屬能打成一片。

每天早上五時Paul就起床,返公司後去做健身,做到七時就開始每天的工作。

Paul(左二)認為因大家都是離鄉別井,所以跟同事關係特別親密,公事私事上都互相幫忙。


阿Paul即席示範,與當地男士打招呼的其中一個有趣方式:鼻尖對鼻尖點三次。



記者:王秋婷攝影:潘志恆編輯:施明慧鳴謝:阿提哈德航空、Jumeirah At Etihad Towers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114/202727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8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