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338 | 英皇證券(香港)有限公司 | 23/F-24/F EMPEROR GROUP CENTRE 288 HENNESSY ROAD WANCHAI HONG KONG | 38,860,000 | 6.07%![]() |
![]() | 大唐投資(證券)有限公司 | 22/F ENTERTAINMENT BUILDING 30 QUEEN'S ROAD CENTRAL HONG KONG | 20,000,000 | 3.12%![]() |
![]() | 中銀國際證券有限公司 | SUITES 1601-1607 16/F CITYPLAZA ONE 1111 KING'S ROAD TAIKOO SHING HONG KONG | 19,570,000 | 3.05%![]() |
![]() | 昌利證券有限公司 | RM 1106 11/F MASS MUTUAL TOWER 38 GLOUCESTER ROAD WANCHAI HONG KONG | 16,620,000 | 2.59%![]() |
![]() | 金鴻証券有限公司 | 25/F LI DONG BUILDING 9 LI YUEN STREET EAST CENTRAL HONG KONG | 16,000,000 | 2.50%![]() |
![]() | 嘉信証券有限公司 | RM 2510-2512 25/F WING ON CENTRE 111 CONNAUGHT ROAD CENTRAL HONG KONG | 13,700,000 | 2.14%![]() |
![]() | 中國光大證券(香港)有限公司 | 36TH FLOOR FAR EAST FINANCE CENTRE 16 HARCOURT ROAD HONG KONG | 11,550,000 | 1.80%![]() |
![]() | 時富證券有限公司 | 7/F LOW BLOCK GRAND MILLENNIUM PLAZA 181 QUEEN'S ROAD CENTRAL HONG KONG | 8,180,000 | 1.27%![]() |
![]() | 永發證券有限公司 | RM 1601-1605 NAN FUNG TOWER 173 DES VOEUX ROAD CENTRAL HONG KONG | 2,300,000 | 0.35%![]() |
![]() | 永隆證券有限公司 | UG/F WINGS BLDG 110 QUEEN'S RD CENTRAL HONG KONG | 1,370,000 | 0.21%![]() |
![]() | 恒生證券有限公司 | 12/F HANG SENG BANK HEADQUARTER 83 DES VOEUX ROAD CENTRAL HONG KONG | 930,000 | 0.14%![]() |
![]() | 中南証券有限公司 | 31/F CHINA UNITED CENTRE 28 MARBLE ROAD NORTH POINT HONG KONG | 900,000 | 0.14% |
|
||||||
企業家之中至鍾 意講嘢嘅阿里巴巴(1688)主席馬雲(圖),噚日喺北京對外貿易大學,同一班學生分享創業心得,唔知係咪有關方面吸收咗前人嘅經驗,一開波就嚟個「快問 快答」環節,咁班學生問馬雲乜嘢呢?包括最希望擁有咩才華、滿唔滿意自己外表、最鍾意女人身上咩特質等等。馬雲嘅答案係:希望面對任何困難都唔會擔心、o 依家幾滿意自己嘅外表,同埋希望女人樂觀咁看待佢! 可能教過書嘅關係,馬雲深明學生好冇耐性,所以佢都算收斂,講到創業,佢話如果你唔去將件事變成現實,咁咩都係浮雲……查實不如再直接啲話,如果你班友乜都唔做,就唔使旨意變成馬雲,佢哋咪仲易入腦! |
||||||
2011-3-21 AD
|
||||||
女讀者B來電郵 呻話讀書無用,連大學碩士都搵唔到工。必須講清楚,呢位上過「蘋果」頭版嘅碩士,並非大學生典型,淨係睇「蘋果」嘅報導,不及其餘,已經知道佢好難搵工, 逢係HR人士,都會同意呢個講法。左丁山最近見過一批中大新亞書院學生,去完耶魯大學交流返嚟,男男女女都唔知幾醒,講普通話與英語都叻過大學時代嘅左丁 山多多聲,呢啲學生畢業後都搵唔到工嘅話,就真係讀大學都冇用嘞,可惜好消息永遠不是新聞,壞消息才是,「蘋果」唔會報導呢啲優秀學生嘅啫。 又有讀者T來電郵講全民保障:「我心裏一直都有意對泛民的全民退休保障作出批評,因我才疏學淺,因而一直和同學討論的時候,被人作出反對而啞口無言」。 泛 民講全民保障流於口號式,未見有一篇詳盡文章細說香港如何推行甚麼形式的全民保障及社會經濟成本。但因為夠大聲,講得多,就有人附和,譬如積金局主席胡紅 玉就話:人口老化問題好嚴重,依家六個後生供養一個老人家,幾十年後就二供一,出生率又只有0.9%。胡主席建議:應該立例將每年政府財政盈餘的一個固定 百分比攞出嚟,開一個特定的戶口給市民,等六十歲或六十五歲退休之後可以用。胡主席已經將呢個建議向立法會議員推銷。(信報三月十七日) 胡 紅玉係律師,對法律就熟嘞,唔知識唔識得計數啫,如果計唔掂,大可請教經濟師。前里昂證券(CLSA)首席經濟師Jim Walker,在財經界十分出名,現在係獨立經濟顧問,佢在股壇長毛David Webb嘅Webb-site.com發表一篇文章(三月十二日)"Universal pensions in HK: the case against",之後Webb又發表一篇"The cost of a universal pension",對全民保障呢個議題有比較詳細嘅分析。如果每位六十五歲以上人士每月支取四千元,到咗2039年,每年政府經常性支出增加一千一百一十 九億元,請問錢從何來?可以加稅嘅,薪俸稅加到歐洲咁高咪得囉,薪俸稅率去到33.5%,利得稅加到35%,庶幾近之。香港無天然資源,將稅率加到咁高, 憑乜同別國/鄰埠競爭呀? |
|
||||||
你可能拿了滿手的證照,投資了無 數時間上課,多了知識和白髮,卻看不到新增的舞台。跨界的路,怎麼曲折得像走都走不完……? 同樣想跨入新領域,為什麼有人淪為雜學,無用武之地,有人卻順利過渡,見到一片藍海? 其實,課堂裡、書本上能得到的知識,只是跨界的起點,真正的關鍵在於態度,它影響了一個人的彈性和學習能力,也就是說,軟實力比硬功夫更重要。要當乘法 人,一路上,你得先翻過三座大山。 第一:樣樣通,樣樣鬆?至少在一產業待十年,才考慮跨界 要當乘法人的第一關,就是要過得了老闆這一關,即使你不是樣樣精通,也至少要有一樣很突出的專業,一○四人力銀行副總經理晉麗明觀察,一個上班族,「至少 要做到能獨立作業,而且要有合理的績效,再開始『考慮』跨界。」 他認為,只有經歷過一個職務裡的挑戰、困難,了解這個工作要用到的專業知識和文化,才算初步掌握一個工作,要做到這一步,至少要三年。 一位人資業者更直言,「我不建議大學生一畢業就『想』跨界。」 晉麗明進一步分析,一個人要真正掌握原有產業的Know-how,再談跨界,才是進可攻退可守,「最好做到『頂天』(指在原公司發展到頂點),再考慮,」 他說,你要有其他同業都說得出的成績,成功、挫折都體驗過,才算有一定程度,「要做到這一步,至少十年。」 要當乘法人,你其實是希望老闆交給你一塊你沒有歷練過的新戰場,老闆心裡的算盤是,就算你新的業務無法突破,至少你還有原來練就的功夫,如果沒有第一樣拿 得出手的專長,談跨界為時太早。 第二:能力OK,心態不OK?要有拋下穩定、適應劇變的彈性 藝珂人事顧問公司協理劉小筠觀察,這是許多專業工作者跨界失敗的主要原因,他們能力不是問題,但是錯估了自己適應環境的彈性。 她舉例,像會計人員要轉做金融相關工作,不算困難,因為這兩種工作需要的經驗值和執行力差不多,但是需要的特質很不一樣。 她分析,會計工作要求精確,要按部就班,工作固定但時間長,且只要把專業守好就行,「他覺得我不用please(取悅)任何人,」但轉做金融,經常要面對 形形色色客戶,有時星期六、日也要上班,和客戶溝通技巧更是重要。 如果這個人在會計領域很長時間,跨界的考驗,其實在於他能不能丟下穩定的生活,全心投入激烈變化的戰場,這是一種心態的彈性。 同樣的道理,研發工程師轉做銷售、產品經理,在專業上或許都足以勝任,但是工程師穩定,不需要太多人際溝通,這些不一樣的心理特質,都是新工作需要的彈性 心態。 第三:從頭做起,會怨嘆?別再想風險,給自己三年時間去闖 想當乘法人,經常要面對全新領域的挑戰,老闆願意「破格」起用一個部分經驗不足的人,就是希望用他的潛力,開拓新市場。 黃金階梯教練顧問黃聖峰舉例,一位原本在外商做消費性產品的人,在老闆力邀下,轉職到八十五度C擔任副總,到中國展店。「他有次告訴我,他後來從上海溜回 台北,又待了六個月, 」黃聖峰說,這六個月,他重新在門市當店員,「下放」自己,「他說,『我要逼自己跨領域學習,』」六個月之後,八十五度C的所有細節,他都瞭若指掌。 「新的產業是陌生的,」劉小筠觀察,無論你以前有多少豐功偉業,跨界前,都要有「重新面對現實,」從基礎做起的準備。 許多外商公司高階主管跨界失敗的原因,是轉到自己必須提公事包、準備簡報的日子,很容易會有「舞台越做越小」的嘆息,忘不了過去的輝煌,結果功虧一簣。 「跨界之後,就別再想風險了。」晉麗明建議,因為跨界永遠充滿風險,「你要想的不是降低風險,而是怎麼樣可以從風險裡拿到最大機會。」 此外,一旦跨入新領域,學習曲線剛開始,一定比別人慢。多位人資主管建議,「至少要給自己三年時間,」不要貪快,切忌半途而廢,重回原點。 這三個挑戰,一山比一山高:要在原有的產業出人頭地,是第一難;有了成績之後,還要放下過去的戰功,承認自己不足,這是其二;最後還得重新學習,融合出新 的能力,這是其三。 這三個難度,挑戰都在自己的心裡,但經歷這三層挑戰後,如破繭而出,彈性、空間也隨之寬廣。 |
||||||
|
||||||
日前導演曹瑞原 點名批評王品集團是「粗俗的餐飲文化」,引起正反不同看法。投資專家認為,投資餐飲類股可從三個面向思考,抽絲剝繭後,便可理解資本市場為何對王品如此厚 愛。 撰文‧歐陽善玲 日前導演曹瑞原批評,王品的「服務生講解菜色時像在背書,有口無心」,提供的是「粗俗而沒 有品味的飲食文化」,引起市場熱烈討論。名導演炮口對準台灣連鎖餐飲龍頭,嗆辣批評,但要將王品「制式化」的服務,當作台灣飲食文化的「悲歌」,投資界恐 怕不認同。 事實上,三月六日王品掛牌第一天,股價開盤就大漲一五五元,超越觀光股王晶華,餐飲股從此進入新里程碑,一直到現在,相關類股動 向仍是市場關注焦點。曹瑞原一席話,不僅為王品的服務掀起話題,也讓市場靜心思考,現階段餐飲股的投資價值是否合理? 這兩年,餐飲股掛牌蔚 為風潮,包括F-美食、安心食品、王品陸續登場,接下來還有興櫃股王瓦城、及F-老董預備掛牌上市。隨著國內股市投資選擇更豐富多元,過去市場對電子股慣 有的篩選邏輯、操作模式,有必要順應潮流,增添新樣貌。 理由一:市場大 跨足中國瞄準廣大中產階級民以食為天, 講到吃,甚或餐飲服務,人人都有一套學問,不但主觀,且未必科學。不過進入投資領域,現階段王品的價值及地位,可能仍無人能及。禮正投顧總經理毛仁傑指 出,從創意角度或以米其林標準看待王品,不但要求太高,王品也就變得不是「王品」了。「藝術與投資是兩回事,所謂的『飲食文化』,投資人聽聽就好,不用當 成選股判斷的必要條件。」毛仁傑說,投資餐飲股首先要釐清三件事,透過層層檢視,選出值得投資的好股就不難。第一、先分析公司面對的市場有多大;第二、評 估在這樣的環境下,公司有沒有競爭力;第三、現在的股價評價如何。藉由這三項檢視標準,或許可找出資本市場厚愛王品的原因。 先看王品餐飲版 圖,已從台灣跨足中國,甚至東南亞市場,獲利結構及內涵與過去截然不同。「在台灣面對二千三百萬人,王品集團已做到連鎖餐飲第一名,若能複製台灣成功經驗 到中國,那未來王品要面對的,就是十三億人口,這個市場空間及想像力就相當大。」毛仁傑分析,SOP(標準作業流程)是管理能力的展現,但在中國要拚中式 餐點相當辛苦,因為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偏好,要滿足每一張嘴,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俗話說,強龍不壓地頭蛇,王品在台灣再怎麼稱霸,到了中 國也要找到利基,避免與競爭者正面對決。毛仁傑表示,像王品集團旗下十一個品牌,主要是平價西餐及日式餐點,例如「原燒」、「陶板屋」、「西堤」及「舒 果」等,瞄準的都是一般中產階級,這部分正是目前中國餐飲最缺、最弱的地方。 理由二:管理強 企 業文化深受市場肯定 「在中國,金字塔頂端的有錢人吃的是高級西餐,或米其林餐廳。而人數較多、金字塔中間族群,能夠選擇的中等價位西餐卻不 多。另外,日式餐點走出日本的選擇,就是台灣了。王品集團旗下的日式涮涮鍋或餐飲,同樣在中國有很強的利基及賣點。」毛仁傑分析。 不僅如 此,王品集團還有非常好的管理制度及企業文化,算是將台塑管理系統發揮得最好的華人企業。「王品旗下食材可聯合採購,壓低經營成本,比對手便宜至少二成, 規模經濟效果佳;加上很好的管理能力,在中國若能發展出對的模式或品牌,這個夢就很大了。」保德信金滿意基金經理人張淑蕙補充,投資向來是結果導向,只看 獲利數字。雖然外界可能對王品有較高期待,但就資本市場角度,企業文化卻比「飲食文化」更重要。以王品為例,公司將獲利分享給員工,員工就會把工作當成自 己的生意經營。像這樣的企業文化,就深受市場肯定。 理由三:股價評價合理 三因素打造出傳產「新貴」最後再看股 價評價水準。毛仁傑說,市場上預估王品今年每股能賺十五元,未來二到三年,每年獲利穩定成長約三成,現在本益比在三十倍附近,從獲利成長性評斷,目前股價 其實還算合理。張淑蕙也持同樣看法,認為目前王品股價反映的是未來幾年的獲利成長性,一旦數字超出市場預期,本益比甚至還有上調空間。加上籌碼因素,大股 東持股集中,使王品成為不折不扣的傳產「新貴」。 ROE每年維持在三○% 事實上,參考國外餐飲連鎖店評價,就 可進一步理解王品的投資價值。永豐金證券指出,餐飲股投資首重ROE(股東權益報酬率),以全球知名品牌來看,麥當勞、星巴克ROE都有三○%以上,而近 期國內陸續掛牌的餐飲公司,除了F-美食去年因公司經營策略關係,ROE不到三○%外,包括王品、安心食品及瓦城都能達到三○%的水準。 換 句話說,餐飲股的ROE保持在三○%算是及格。如果跌破這個數字,就要檢視公司策略是否因犧牲了ROE,而在其他地方有所回報。「像一一年之前,F-美食 的ROE都有三成,但去年因在上海快速展店關係,ROE不到三成。這部分就可觀察上海展店效益,是否對後續進軍中國二、三線城市有加分效果。若策略奏效, 便仍享有投資價值。」永豐金證券分析。 本益比在三十倍附近 再看個股本益比,目前麥當勞約十七、八倍,星巴克則 在二十三、四倍,乍看好像比國內餐飲股便宜許多,但投資看的是未來成長性,像麥當勞、星巴克這樣的老牌跨國企業,市場已相當成熟、穩定,營收年增率維持在 一成上下,要再大幅成長,空間有限,而國內餐飲股正要邁向國際,走出台灣市場。就像王品未來成長關鍵在品牌授權金,目前已將陶板屋授權給泰國餐飲集團 Mai Tan,而這也正是王品上市目的之一。 永豐金證券表示,不論放眼中國或跨足東南亞,台灣餐飲業接下來的舞台,是人口上億的地區,預 估未來幾年營收年增率約三○%,光是想像成長空間,現在股價就不算貴。因此,投資人在衡量餐飲股合理本益比時,要先評估企業是否成功跨出台灣,一旦如此, 本益比便可往三十倍移動。 而相較國內投資人較熟悉的電子股,投資評價普遍遠低於餐飲股,永豐金證券也解釋,目前餐飲股平均本益比在二十到二 十五倍,較電子股約十倍的水準高出許多,主要原因在餐飲業是以收現金為主的行業,資金輪轉速度快,加上獲利結構是直接面對消費者,不像電子股常會卡在單一 客戶,營收波動風險較高。 基本面優 贏得客戶支持永豐中概平衡基金經理人呂雅菁歸納投資餐飲股四要點,第一,仍是公司獲利成長性,不論公司策略如何,食物、服務品質,都要回歸實質獲利;第 二,美食產業競爭者眾,投資人可從產品價位觀察公司定價策略是否成功;第三,顧客忠誠度,包括來客數、回流率及翻桌率等。像安心食品推出的米漢堡,就與市 面上產品有明顯區隔,頗能贏得客戶支持。 最後是進入障礙。呂雅菁說,像王品集團旗下品牌多,且各有特色,資源整合也比一般餐飲連鎖店強,進 入門檻就很高。「或許投資比較膚淺,只看數字,但就資本市場的本益比高低角度評估,投資卻充滿藝術。像投資人可將已掛牌的餐飲股在心中排序,如果王品是第 一,那麼其他公司的本益比若超過王品,就可回頭檢視股價是否太貴。」當然,任何評估方式都不如親身體驗。呂雅菁建議,投資人布局餐飲股前,不妨先實際感受 一下,吃吃看,或觀察客人多不多,但要注意,新股掛牌多少都有蜜月行情,等到市場熱度退卻,每股盈餘是否仍具成長性,才是投資人最應關心的事。 王 品獲利能力領先餐飲類股 股票 代號 公司 2011年營收 (億 元) 年增率 (%) 2011年 EPS(元) ROE (%) 股價 (3/26,元) 2727 王品 76.99 33.8 12.71 46.9 487 2723 F-美食 114.6 37.3 8.34 20.9 245.5 1259 安心 39.8 17.1 6.22* 27.1* 169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註:*為前三季數字 |
在中國A股市場,也許沒有任何一個人比林園更爭議性。這個被譽為"民間股神"的人,據說曾經創造了從1989年的8000元到2007年20億元的"投資奇蹟"。但是2007年的市場的大跌卻也給一向高調的林園帶來了"大忽悠"、"大騙子"的罵名。
然 而,正是這個"愛吹牛"的林園,卻擁有任何私募經理都羨慕的業績。根據私募排排網的數據,截止4月24日,林園旗下的三期產品全部位列融智私募排行榜前 1%(761只產品中的前七名)。 其在2007年2月(上證2800點)發佈的1期產品目前淨值為170.5,收益超過70%。而其在2007年9月 (上證5400點)發佈的2,3期產品淨值目前也已經全部轉正,分別為100.99和102.24。
近日,雪球獨家邀請深圳市林園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園與大家在線交流。以下為訪談全文:
提問:林園你的性格為啥這麼適合價值投資哩?急性子行不行?
@林園:我從沒說過自己是價值投資。急性子行的,我自己也是急性子。
提問:您對一個企業的定量指標,以及定性指標,謝謝。
@林園:我看企業首先看大方向。企業能不能長大這個很重要。產品的受益人群是不是有足夠大。財務指標,主要是毛利率要穩定,或者趨升。
提問:唯一不能理解你的一個說法的就是從不看書,能否指點指點為什麼不用看書嗎?
@林園:基本上不看書,我自己都能寫書了,還看什麼。
提問:說:林園老師,你好。我想請問一下,像巴菲特等一些大的資金,能夠進入董事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著企業的人士,戰略。而我們的資金量小的時候,這個如何是好?
@林園:這個要看公司本身素質。我投資的公司都是賺錢機器,傻子都能經營的公司。如果這個公司單靠人的力量才能做好,我一般不會重倉。
提問:林園老師為什麼不寫本書?總結一下這麼多年的投資路程......,期待得很.
@林園:現在不寫,不代表將來不寫。我要等大家明白了,大家都睡醒的時候,我再寫。等我年紀大了。現在只是把一些想法做個記號,以待時間去驗證。我相信再過10年會有結果,因為我現在有自己的信託產品。炒股的人不能光憑嘴巴說,最核心的東西還是要確實大幅盈利。
提問:老大關注你N久了,一直期望能認識你啊。$五糧液(SZ000858)$長期走勢怎麼一直落後於其他白酒股,還有老大對$全聚德(SZ002186)$怎麼看,也算是百年老店
@林園:$五糧液(SZ000858)$現在相對其他股票是估值偏低。實際上我們看,從10年角度看,五糧液並不落後其他白酒。如果從上市以來看的話,它的升幅並不比$貴州茅台(SH600519)$差。大家可以算算賬。$全聚德(SZ002186)$是個老字號,這種企業應該能活的長。但是我沒有關注,因為他不符合我的投資標準。離我的標準其實就差一點點,就是他的新增利潤主要靠投資新店拉動。
提 問:很想知道林先生關於生活目標的事情。您所滿意的或者說您所追求的生活狀態是怎樣的?除了投資以外您生命中覺得感興趣或者有意義的事情還有哪些?謝謝。 如果您覺得問題涉及到個人隱私部份的就不用回覆我的問題,沒關係,我只是想知道像您這樣投資比較成功的人士除了和投資相關的,還關注哪些,您對投資的執著 動力來自於何方?
@林園:生活目標就是追求個人自由,不用在乎別人的想法。我的人生標準是只要不危害其他人行。其他感興趣的事,第一就是養生。第二就是培養億萬富翁,讓身邊的人通過20年的努力都成為富豪。投資的動力主要是對資本市場無比的熱愛。還有一個動力是在資本市場一直賺錢,沒虧過錢。
提問:就問下林先生,炒股 看盤之外,幹嘛?
@林園:睡覺,在夜場玩。
提問:請用最簡單的語言定義一下投資。謝謝!
@林園:投資股市就等於投資企業。
提問:林先生你是我第一個讓我接觸價值投資理念的人,現在知道你的投資中,有關吃的股票佔了70%,你還看重哪一板塊,對週期性公司如何看待,比如,鋼鐵業,鋼鐵業市盈率變高了,彼得林奇說,對於週期性公司,高市盈率時反而是買點,你是不是認同這一觀點,謝謝 。
@林園:除了吃,還有一些人類必須的東西,比如說我們離不開的金融,能源,旅遊,保險等。週期性公司要虧損的時候買,盈利的時候賣出。
提問:您好!自從看過介紹您的那本書後,我將選股放到了第一位。想請教一下,您重倉持有的吃的方面的股票中,倉位佔前三位的A股是什麼?茅台排第一嗎?謝謝!
@林園:A股重倉前三位:$貴州茅台(SH600519)$,$五糧液(SZ000858)$,$云南白藥(SZ000538)$。
提問:我2006年初從第一財經報紙看到對你的報導,,覺得你非常有智慧,對我如何投資股票有了新的飛躍式的認識,.再後,,第一財經電視對你做過一次節目,,但審查沒有通過,我問,你為什麼不能說服他們?是他們太沒有智慧?
@林園:第一財經讓我做過節目,後來的情況我不知道。
提問:請林先生介紹一下不同類型的企業如何進行估值,謝謝
@林園:我們估值主要參考歐美成熟國家的估值標準。週期性和非週期性估值標準是不一樣的。
提問:記得你說過,恆大房產造的房子隨便買(全國房產熱的時候),這是為什麼?你現在還想隨便買嗎?
@林園: 不是。我買恆大的房子是當時恆大在新加坡上市發行的美元的債券。我買了恆大的債券。但是又擔心恆大倒閉,所以買了一些恆大的房子,來看恆大的經營。本意並 沒有想買恆大房子。到今天為止,我在恆大債券上賺的錢早就超過了房產的價值。那次是屬於無風險套利,因為美金借款的利息只有1.35%,恆大給我...展 開不是。我買恆大的房子是當時恆大在新加坡上市發行的美元的債券。我買了恆大的債券。但是又擔心恆大倒閉,所以買了一些恆大的房子,來看恆大的經營。本意 並沒有想買恆大房子。到今天為止,我在恆大債券上賺的錢早就超過了房產的價值。那次是屬於無風險套利,因為美金借款的利息只有1.35%,恆大給我的年息 是12%。
提問:芒格說,沒有那一個成功的人是不學習,看過你的一些介紹,你都不看書,那你在股市上那麼高造詣是通過怎麼樣學習得來的呢
@林園:不是說不學習。基本的財務方式是要知道的,這是基礎的知識,而且要學好。但是具體怎樣去投資,是要靠一個人從小的積累,沒有哪一本書會告訴你。書上寫的往往都是錯的。生活的積累並不都是看,我這個人什麼都知道。
提問:我請問下你認為在金融領域上市公司,那些公司會成為百年老店呢!
@林園:金融行業的上市公司,排名前幾位的都會成為百年老店。中國銀行現在不是已經是百年老店了麼?
提 問:林園大哥,我在股市中學會有邏輯的投資方法,就是從看了寫你的那本書「股神林園」開始,對於你買資產和買權益的不同思路,還有你本人的直爽性格都很欣 賞。想問問你怎麼看待整個社會的財富聚集,最終除了流向您最近說的那些和嘴有關係的企業。您還看好哪些可以在未來彙集全社會財富的行業。我覺得這個其實和 會計準則沒有多大關係,您覺得呢?呵呵
@林園:能夠改變人類生活習慣的行業。如果特定中國的話,因為中國人多地少,我也看好地產也。凡是和人有關的大眾消費,我都看好。
提問:林先生,你一直投資與與吃喝有關的公司,但國內的這些公司容易犯錯,出現食品安全問題,你在投資時是如何規避這些公司的?
@林園:這個要看本質,一針見血。方法就是要投資那些產品經過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檢驗的公司。
提問:請問下除了股票投資 你最大的愛好是什麼呢?對於當下通脹之高,貨幣貶值,麻煩你對於我們年輕人提一點投資建議
@林園:談不上建議,年輕人就是要堅決進入資本市場,因為他年輕,只要不借錢投資就行。
提問:請問您如何做資金的配置計劃?什麼時候會重倉一個公司?
@林園:資金配置很複雜,一兩句說不清楚。目前配置的都是和嘴有關係的公司。
提問:請問下林先生,你如何避免在投資中決策錯誤,你在投資中犯過錯嗎?還有在投資中 決定你成功最主要的因素 你覺得是什麼呢?
@林園:投資中犯錯到目前為止我也避免不了。我說的錯是不要犯大錯。我的投資是一個投資組合,通過組合把一些錯誤對沖掉。我所說的大錯是那種災難性的錯誤,還要強調一點是,不要借錢炒股。
提問:林園大哥,記得在一次電視採訪中你有這樣說道:未來牛市到來了,龍頭股(抗大旗的)無外乎在銀行、券商、保險股裡面(對你抓龍頭股的能力佩服的是五體投地啊),希望你能討論下一未來龍頭股的這個話題,另外想請教一下對你$中國平安(SH601318)$的 看法,是否能成為大牛市中帶指數又帶人氣的龍頭股呢?(自己的觀點,因為平安有幾個顯著的特點:1.流通市值夠大 2.在熊市中經常被大資金用來打壓股 市,牛市的話鏡像對稱 3.最核心的理由:平安的持有大量的人民幣資產假如牛市真來了,業績是非常有保障的)希望林總能回答一下這個略帶趣味性的問題哦!
@林園:這個可能性是存在的。總是要有一隻帶動人氣,讓老百姓都能參與的公司,這個龍頭可能不止一個。
提問:老大對現在白酒的市盈率者怎麼看,12年的市盈率只有15倍左右,是否嚴重偏低了。還有對瑞貝卡的看法怎麼樣,國內市場做的一般,國外經濟形式又不好,公司業績一直沒有起色,老大是否還持有$瑞貝卡(SH600439)$?
@林園:據我觀察,酒類的市盈率已經和國際接軌,甚至比國際還低。龍頭公司的盈利確定性非常高。
提問:談談酒吧,白酒,啤酒,黃酒!白酒股的現階段投資,請評價一下風險。
@林園:目前我只投白酒,啤酒黃酒都沒有參與。
提問:林總對國內的信息安全企業看好麼? 包括已經上市的$神州泰岳(SZ300002)$,$啟明星辰(SZ002439)$,藍盾等等和即將上市的綠盟科技
@林園:這個我沒有參與。
提問:如何看一個企業是否能做大?
@林園:它的產品有沒有足夠的消費人群。
提問:見過您家裡擺放$片仔癀(SH600436)$的照片,您覺得片仔癀目前和以後的受眾範圍怎樣?能不能做大?作為投資標的片仔癀有沒有什麼重大缺陷?
@林園:這個公司的產品是供不應求的。我相信這個公司是非常穩定的。
提問:國外的公司您怎麼研究?請人翻譯財報?
@林園:國外公司我沒研究,我就是在金融危機後參與了美股,主要是金融,地產和歐洲的奢侈品公司。買的時候也不用研究,危機後買入總是對的。
提問:您對$雛鷹農牧(SZ002477)$這樣的養殖企業怎麼看?
@林園:我沒參與,我總覺得能夠重複生產的產品價格都不會高。
提問:林大師您在調研公司這一塊有獨特的方法,能傳授幾招草根調研公司的方法嗎,我們需要看到公司內在真實的一面,就好比男人想看到女人化妝整容前真實的面目。謝謝
@林園:沒那麼複雜,如果那麼複雜就不要去調研了。我們看的東西都是明明白白的東西,在市場上他的東西是不是暢銷,這不用看。
提問:為什麼海正藥業會被那麼多基金減倉?大家對他和輝瑞的合作不看好嗎?
@林園:對這個公司我不瞭解,我看的都是各個行業的龍頭。
提問:都知道你喜歡投資消費品行業,不少是食品企業,食品企業簡直就是個地雷區,請問您如何避免踩到地雷?廣泛分散還是去調研?對於$湯臣倍健(SZ300146)$這樣的保健品企業你有沒有關注
@林園:湯臣倍健我沒參與,我參與的都是老字號。
提問:您有沒有投資美國股市?如果有,您看好什麼行業?美股消費行業您有比較看好的個股嗎?
@林園:美股消費行業我沒留意。
提問:知道您在洋河剛上市的時候就開始買入,對于洋河市值趕超五糧液您怎麼看
@林園:這個我不好說,就覺得有點奇怪。
提問:昨天興業銀行公佈一季報,PE只有不到5倍,原來您投資過$招商銀行(SH600036)$,現在銀行股PE較低,您認為他們有翻倍的潛力嗎?招商、興業、民生那隻更好一些?
@林園:銀行股堅決持有,已經買入了,配了15%。三家我都看好,看好整個銀行板塊。
提問:如何看待現在的市場中的銀行股和保險股?他們都低估嗎?林大哥是否有倉位在這些股票上呢?
@林園:保險股和銀行基本一樣。
提問:幾年前您曾經找來100個美女每人8000元做實驗,你說十年後會據此出一本書,不知道這項計劃是否還在進行中
@林園:這個還在繼續
提問:茅台與洋河區別在哪?如果以10年的週期,誰的成長空間更大?另外,醫藥除了老字號中藥企業,是不是其它的確定性都成問題?
@林園:我考慮不是成長更大,而是誰的風險更大。你關於中藥的判斷,我認為是這樣的。
提問:您對瑞貝卡怎麼看?假髮這個行業好像沒什麼門檻
@林園:這個公司有看過,市場還是存在的。沒門檻不同意。許昌地區是假髮的集散地,從清朝就開始了。
提問:林老師,按照$全聚德(SZ002186)$的模式,汽車經銷商股也不會是您的投資標準,您有沒有關注過?
@林園:我沒關注過。
提問:您 所投資的標的,真正符合「賺錢機器」,「小投入,高產出」股票佔了多少比例?
@林園:佔了70%以上。
提問:$東阿阿膠(SZ000423)$與$云南白藥(SZ000538)$各自優勢和劣勢是什麼?
@林園:這兩個都是同一類的企業,各有優勢。我看不到劣勢,他們的市場都足夠大。
提問:林老師,問一下關於白藥的問題。同樣作為傳統中藥,片仔癀與$同仁堂(SH600085)$顯然與$云南白藥(SZ000538)$不在一個量級。顯然白藥的管理層強得太多了。而且,白藥現在進入日化行業,對管理的要求更高。白藥今年應該是董事會換屆年,如果管理層發生變化,那麼白藥的競爭力還有麼?你認為現任的管理層對白藥的未來的重要性程度如何?
@林園:很重要,我們認為白藥現在的管理層是天才管理層,太厲害了。
提問:請問你有沒有一個團隊在後面幫你研究,看財報或者收集資料也需要一個好搭檔吧,請問你們公司招人嗎,哈哈,很希望能和您一起工作,學習到一些東西
@林園:我沒有人,就自己。如果是美女的話,就來吧。
提問: 說:請問您有幾個子女?平時怎麼教育他們的?他們都喜歡投資嗎
@林園:子女的教育就是要影響他。成年人的影響很重要。要養成很好的生活習慣和自理能力。
提問:投資股市就等於投資企業。不錯,這是投資的本質.你是如何構建分析企業的思維框架去分析企業的存在和發展?例如...謝謝!
@林園:不用分析,那都太複雜了。
提問:你的投資方式和投資邏輯簡單到大部分人看不懂,你覺得是不是在你內心中始終存在信任2字?
@林園:對,我是一個相信別人的人。人與人之間如果沒有信任,那就什麼事也別做了。我現在回過頭看,我的成績最重要的來自於我的大膽。只有信任才能大膽,把大的經濟形勢總是往美好的方向去想。我相信未來中國人的生活會一天比一天好。我是一個樂觀的人。
提問:你好,請問如果再給你一次選擇的機會,你是否會再次選擇投資這個行業?對於一個20出頭的小朋友,你對他在投資路上會有什麼建議?謝謝
@林園:當然,我酷愛這個行業。對於小朋友,首先要做自己喜歡的事。如果想發財,想做老闆,富豪的話,還是要越早進入資本市場越好。
提問:您好,想請教一下您對國內醫藥行業的看法,如果想長期投資醫藥行業的股票,應該在哪些細分行業尋找?
@林園:我們投資不管是醫藥還是什麼,它一定是一個大的終端產品,而且要有一個大的品牌。至於以下的細分行業,我一般不參與,因為它沒有足夠的號召力。
提問:對於無法去上市公司進行調研,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請問對我我們這些小散戶,能否講講如何篩選優質的股票。謝謝!
@林園:看年報,年報裡都有。
提問:投資壟斷企業,很多是國有企業,他們的管理層可能不那麼在意股權投資的回報。一般護城河好的消費型公司估值都不便宜,您選擇先買入部分倉位還是等待機會呢?
@林園:我會先買入,因為投資最重要的是買好公司。如果按10年以上的投資週期看的話,好公司比好價格要更重要。
提問:全聚德「離我的標準其實就差一點點,就是他的新增利潤主要靠投資新店拉動」,這樣說來,像連鎖銷售(如蘇寧、永輝超市)、還有餐飲行業的麥當勞、百勝都不符合您的投資標準了?能簡單闡述一下理由嗎?
@林園:對,這些我都不參與。因為搞這些東西的太多了,也太複雜,我不知道哪些能出來。
提問:您的公開賬戶中有$江西銅業(SH600362)$業,對於現階段的有色金屬比如電解鋁、煤炭您是怎麼看的
@林園:我當時沒買江西銅業,買過銅都銅業,當時是作為買資產配置的,因為當時特別便宜。有色現階段我不參與。
提問:請問林先生,滿倉策略下大盤不好遭遇浮虧,客戶那邊如何交代?您會選擇信託客戶麼?
@林園:客戶那邊沒什麼交代的,我的客戶我都認識。即使在最悲慘的時候,他們也賺很多錢。
提問:您不擔心銀行和房地產,互相拖累?
@林園:銀行和房地產相互拖累,我暫時不擔心。因為我總感覺對中國老百姓房子還是一個巨大的需求,這個需求還在。
提問:如何看待$東阿阿膠(SZ000423)$銷量停滯的問題
@林園:它停滯可能是供應量有限,產能跟不上,跟市場沒什麼關係。具體還是要看財報,我覺得好像沒停滯。
提問:對目前房地產市場怎麼看,投資和剛需可以入市了嗎? 我個人認為目前大陸上海,北京租售比(PE)在50倍,估值很高了,日本,香港泡沫破滅前都接近50的PE,但目前香港大概才20倍的租售比,你怎麼看?
@林園:地產部分城市是有泡沫。按照整體數量來說,泡沫也不大。租售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租售比會起來的。日本香港不一樣,香港租金一直很穩定。日本情況不一樣,日本人口這麼多年人口都是零增長。住房一定都是和人有關。現在中國的房價和日本香港還差很遠。
提問:說:請教林老闆,中行轉債現在96元是否值得長期投資?目前5倍市盈率的銀行板塊還能回到歷史平均水平嗎?
@林園:這個不會虧,只要中行不倒閉。我相信銀行板塊還能見到30倍的PE.
提問:請問您怎麼看$云南白藥(SZ000538)$應收票據逐年大幅增高?您認為現在管理團隊很優秀的核心點?謝謝。
@林園:這個具體指標我不瞭解,可能是和自己的銷售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
提問:對於近幾年新上市的公司,有沒有訣竅選擇?比如將要上市的$會稽山(PRE226)$ 黃酒企業?
@林園:主要選擇嬰兒的股本,巨人的品牌,這種企業。
提問:隨著市值全球第二,估值是否也 和港發美接軌,以15倍為中軸?在8到22倍波動。
@林園:這個會的。
提問:馬應龍未來的前景您如何看。他療效不錯啊
@林園:前景還是不錯的。
提問:林總,你說你不看報,不讀書,你肯定過去看了看多。你不想再提高了?
@林園:我不需要看,我都知道。我自己覺得我夠了,不需要再提高了。
|
||||||
德國電價很高,讓人民叫苦連天?《今周刊》深入德國家庭,發現民眾不曾抱怨電價高,反而發展出一套套省電、發電系統,全民一起參與綠能革命。 德國不但透過立法將節能植入每個家庭,更催生「超額發電屋」,讓人民可以靠發電賺進退休金! 撰文‧楊卓翰 積極開發再生能源的德國,電價雖然貴,卻也是全國省電的動力,讓德國人探索每個省電、發電的可能。《今周刊》採訪團隊來到德國南方佛萊堡︵Freiburg︶,深入全球第一個實現「超額發電屋」的太陽能聚落。 這個十年前蓋成的聚落,一百二十戶的屋頂整片都是光電板,再加上節能設備,讓全年的發電量超越用電量,所以整個聚落就是一個大型的發電廠,除了可以自給自足電能,還能提供給聚落外電力。這就是「Plus House」(超額發電屋)概念。 超額發電屋 不只省電還賣電波娃.艾莉婕︵Bahwa Alidze︶一家四口搬進太陽能聚落已經十年,而十年來,他們平均一個月的電費不到五十歐元︵約新台幣一千七百元︶。德國一度電價約為八元新台幣,在歐 洲是第二高。德國和台灣剛好相反,用電量最大的時節是嚴寒的冬天。而波娃的暖氣就是用電加熱,但在德國昂貴的電價下,電費怎麼可以如此便宜? 「祕訣就在這套節能氣密窗。我們冬天的暖氣是自動間歇性開啟,一天只開三、四個小時,因為溫度在室內根本不會降下來。」波娃為我們展示她的節能窗── 這套有二層玻璃的窗戶,中間夾著一層真空。因此節能窗在關上後,可以完全與外界隔絕,不只是聲音,連溫度都是。 「其實室內冷暖氣,有三分之一會從窗戶隙縫流掉。從窗戶下手,絕對是節電的第一步。」在太陽能屋外,陽光建築公司︵SolarArchitektur︶主任托比斯為我們做說明。托比斯的建築公司在德國以建造綠建築聞名,太陽能聚落就是出自托比斯的團隊之手。 立法要求將節能變成全國標準節能窗完全不會流失熱能,因此室內溫度經常過高。嫌太熱的波娃還得安裝間歇性的暖氣控制器,因為窗外零下的氣溫,他們一家卻常 常「熱到流汗」。而在夏天,雙層窗戶也能節能。波娃的百葉窗裝在窗戶外,在大太陽時遮陽之餘,太陽光照射不會造成冷房負荷。但不開窗如何通風?太陽能屋的 通風口安裝在牆壁裡,讓通風管經過一排鐵片調節溫度,讓室溫更宜人。 超額發電屋裡,主要的電力從傳統能源變成替代能源── 太陽能。 波娃的熱水器在白天先透過太陽能加熱,並存在大型的儲水槽,足夠一家四口使用一整晚。若是沒有太陽的陰天,就切換利用一般電源加熱。「傳統的電力在這裡是 『替代能源』,而我們的主要能源,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的自然資源。」波娃說:「我們和陽光一起生活!」別小看這一點小小的改變,「光是這套設施,就能 節省四○%的暖氣用電量。」托比斯說。「節能窗戶成本雖然貴,但是省電效果相當好,照一般家庭的冷暖氣電量,大概五到八年,就能把裝置費給賺回來。」這些 設備,在十年前由太陽能聚落實現,現在已經普及到每一個家庭。托比斯就說:「在德國,節能窗戶已經是建築物必備的設備之一。」德國一九七六年實施《建築節 能法》,要求新建築物必須做隔熱,違反此法律者罰款五萬馬克。二○○二年更通過《新版建築節能法》,所有新建築物都必須有「節能證書」才能動工。「舉例來 說,十年前還沒人聽過雙層玻璃真空的節能窗,不過現在德國已經買不到傳統單層玻璃的窗戶了,市場上還出現三層的『超級節能』窗戶。」托比斯說。 「我們電價或許高,但是省電就是省錢。」在德國,不但用隨手關燈這類觀念教育全民,守法的德國更從︽建築法︾下手,將房屋省電變成全國的標準,「不省電,就會被罰錢。」 三十年老宅大變身 也難怪德國電價雖高,但是德國家庭的民生用電量卻是先進國家最低,更比台灣人硬是少了三○%,每人每年平均耗電量︵不包括工業用電︶約達一千四百度電;而台灣平均則是每人每年一千八百度,人均用電量更超過日本、韓國,是亞洲第一高。 這代表,台灣每個人比起德國人多花八百元新台幣的電費,聽起來不多,但以台灣二千三百萬人計算,台灣光是民生用電,每年就多用了九十二億度電,等於核一廠一整年的發電量。 「一度電只要二元新台幣(約五分歐元)?(若以所得差異計算電價差距,德國實質電價約貴台灣二.二倍)如果我們的電價也那麼低,那我們也沒必要大費周章來 省電啦!」聽到台灣如此便宜的電價,托比斯猛搖頭,感到不可思議。「難怪台灣的再生能源無法發展、人民用電量降不下來!」而政府總是呼籲民眾節能省電,但 這麼多好用的節能裝置,在台灣十分新奇,為什麼? 這是一個簡單算術:在電費相對便宜的台灣,花在節能上的回收更難。也難怪當雙層真空的節能窗戶已在德國普及,而台灣依舊不流行。 但是,要當超額發電屋其實一點都不難,就算三十年的老房子也能藉由各種手段大變身。住在佛萊堡近郊的馬丁(Martin Schoenberger)一家住的房子雖然老舊,但超額發電屋的變身,不但讓馬丁一家超省電,更為他們賺進大把鈔票。 當馬丁在報紙上看到家庭裝設太陽能板的銀行特惠貸款,他決定要來發電賺錢。「申請過程很簡單,幾個月就能完成。」這也是德國推動再生能源的成果。「銀行非 常歡迎這種個人的小額貸款,我投資的時間算晚了,他們本來還有零頭期款的優惠!」馬丁說,他幫屋頂架設上三萬六千歐元(約台幣一百三十萬)的太陽能板,可 以申請到一萬多歐元的三.九%低利率貸款,還款時間長達二十年。 為了打造節能屋,馬丁也將窗戶換上雙層玻璃,外牆漆上隔熱漆,讓暖氣不外流。而安裝這些設施,也都有節能貸款專案,總額最高可達五萬歐元。「只要是節能,你都可以找到一大堆融資專案。」馬丁說。 如今,馬丁整棟房子和哥哥共有三個家庭,電費一個月總額約二百歐元,但他們使用太陽能板,一個月就能賺進四百歐元(約一萬四千元新台幣)。 ○六年架設太陽能板的馬丁,可以用一度將近台幣二十元的電價賣回給輸電公司,而且德國《再生能源法》保證馬丁二十年內,每個月賺的錢一毛都不會少。馬丁預計他的太陽能板在十年後就可以回本,然後再賺十年。 節能發電是最好的投資 有如此誘人的經濟誘因,也難怪德國現在太陽能發電量,有超過一半都是民生發電。而政府也在太陽能技術逐漸成熟後,將固定回購的電價逐年下砍,再加上中國廠商的低價競爭,讓德國太陽能製造商大喊吃不消。 不過,身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市場,面對中國競爭者,得利的,還是德國消費者。馬丁就說,「我這套太陽能板,今天如果用中國製造的,只需要一萬八千元歐元, 足足是一半價格。」「節能和發電,是我這六年來做過最好的投資。」投資過好萊塢電影和貨運的馬丁說。「現在價錢便宜,我打算多蓋幾座太陽能板,二十年的報 酬現金流,當退休金剛剛好。」馬丁最近考慮將屋內的暖氣換成新的節能型,可以省下更多的用電成本。「因為自己省越多,就賺越多!」德國的省電意識如此普 遍,節電設計更是五花八門,因為他們讓德國高電價變成前進的動能。台灣在電價漲價以及核電安全威脅下,應該花更多心思去探尋節電、發電的各種可能,別讓台 灣的用電量再「奪冠」,並增加再生能源發電比率,才能像德國一樣廢核,遠離核災陰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