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幫衣服通電 老紡織廠找第二春

2011-1-24  TCW




想像一下,當你覺得冷,按個鈕衣 服就能立刻升溫;當你和三五好友騎單車,不只衣服可搭配左右轉、煞車發光警示,同一社群甚至閃爍次數與頻率還能一致。 這些結合紡織與電子產品的設計,「智慧衣著」(smart clothing)都做得到。所謂智慧衣著,指的是用導電纖維等織造方式,達到紡織電子化或電子紡織化效果的衣著。

智慧衣著的商機有多大?據美國VDC公司最新一份市調報告,二○一○年智慧衣著產值約達十一億三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三百二十億元),整體複合成長率為三二%。

各方人馬看好此新商機,除目前擁有最多智慧衣著專利的荷商飛利浦(Philips)公司持續投入產品研發,韓國官方日前也在一份報告中表態,未來五年內,要搶到全球至少八成智慧衣著設計代工訂單。

「台灣到底下一個新產業是什麼?」中經合創投前副董事長李鎮樟認為,智慧衣著這領域,台灣不輸韓國。他和南緯實業董事長林瑞岳是高中同學,三年前決心接下智慧衣著事業處研發長,試圖整合傳產、高科技等台灣兩大優勢產業,用智慧衣著替南緯找第二春。

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產品部系統開發組組長沈乾龍觀察,「纖維成本多幾十塊,附加價值卻可以多幾十倍,」智慧衣著是想轉型業者很好的機會,南緯則是台灣該領域的先驅。

關鍵一:能導電 研發比髮細的金屬纖維

但要把電子技術導入紡織,得克服重重關卡。首先,要有跨領域的思維。紡織人不懂電子,電子人又不懂紡織,但終端商品還是衣著,「要從衣服的角度來思考,」李鎮樟強調。

先以衣著為主體,其次,要直接面對智慧衣著的核心技術關鍵:導電材質。織物一旦缺乏導電材質,就只能如科學怪人般在一般纖維的衣著上穿戴電線,無法符合衣著該有的安全與舒適。

「南緯在導電材料的自主研發優勢,是發展智慧衣著滿大的潛力,」沈乾龍口中的材料優勢,指的是南緯子公司金鼎長期生產抗靜電、電磁波纖維,擁有約只頭髮二十分之一細的金屬纖維技術。

李鎮樟補充,同等級的不鏽鋼纖維,包括金鼎在內,全球只有三家有同等技術;不過,除了金鼎,日本、比利時廠商都以工業用途為主,並未直接競爭。

目前,南緯正以該金屬纖維為基礎,研發符合核心競爭力與貼近市場需求的智慧衣著產品。

關鍵二:能水洗 以特殊封裝做防水鈕扣

有了自主供應的可導電材質,再來,盡可能符合實穿、可洗滌等消費者對衣著的想像,則是下個重頭戲。

「水洗看起來很簡單,對電子產品卻是很嚴苛的環境,」沈乾龍分析,電子商品往往難克服高溫、高拉力與高酸鹼等洗滌特性,連國外大廠都視其為研發瓶頸。 以發光衣商品來說,儘管已有國際知名廠商研發出來,但無法克服水洗難題,難以直接推廣到終端消費者市場。

例 如,歌手凱蒂‧佩瑞(Katy Perry)二○一○年在一場慈善舞會中,穿著由英國可愛電路(CuteCircuit)公司設計,鑲滿二萬四千個LED的紅地毯禮服,以及透過胸前一塊 九乘以十四公分LED發光板呈現文字變化的飛利浦lumalive服飾,同樣因不能洗滌,用途受限。

「衣服要能洗是理所當然,」金鼎聯合科技纖維副總經理黃宏旭回憶,公司一開始也把LED等傳統電子發光元件放在紡織上,結果洗兩次就壞掉。後來,一方面用南緯的科技人才替LED做特殊封裝成防水鈕扣,再用紡織工法,把極細的金屬纖維縫在不鏽鋼與一般纖維混紡的衣著上。

他透露,用作縫線的金屬纖維要夠軟,才能當成縫紉機上的縫線,達到量產要求;此外,該纖維要有足夠的導電度,和一定的金屬成分,方能符合傳遞訊號與電源線用途。南緯共研發一年,才做到金屬端不裸露,符合數十次水洗與實用要求。

關鍵三:能量產 將有助台灣競爭差異化

「我們要的是可以做一百萬件、一千萬件這種東西,」李鎮樟強調。接著,南緯打算由強調安全的腳踏車發光服逐步介入市場,爭取消費者認同。

儘管南緯看好未來市場,仍有聲音認為現階段投入太早。「未來會是一個趨勢,但多久以後不知道,」工業局民生化工組副組長洪輝嵩直言,智慧衣著若無法成功商業化,充其量就只是噱頭。

智慧衣著的新材料與新設計,確實有助台灣紡織業在全球競爭中差異化。但如何抓住消費者需求、克服核心技術門檻,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延伸閱讀】衣服不只能發光,還能照相 ——南緯智慧衣著種類

名稱:發熱衣 研發內容:金屬纖維混紡一般纖維,可用電池控制加熱效果應用領域:用於登山、滑雪等戶外活動

名稱:發光衣 研發內容: 紡織品縫上LED,或鈕扣是LED,透過金屬纖維導電 應用領域:用於安全、警示與娛樂等用途

名稱:防電磁波衣物 研發內容:透過金屬纖維可阻隔電磁波應用領域:孕婦裝等

名稱:觸控手套 研發內容:手套上存在電極,天冷時可直接使用觸控面板,不須脫手套應用領域:觸控裝置周邊商品

名稱:生理偵測衣 研發內容:可偵測心跳、心電圖、呼吸、體溫、血氧等數據的衣服應用領域:運動、老年照護等

名稱:定位服 研發內容:衣服配合GPS做全球定位,隨時掌握位置 應用領域:老年照護、軍事、急救等

名稱:鐵甲衣 研發內容:遭撞擊時衣服會瞬間固化,達保護功能應用領域:老年看護或特定運動領域

名稱:照相衣 研發內容:衣服結合微型鏡頭應用領域:兒童或極限運動領域

註:生理偵測衣、定位服、鐵甲衣、照相衣,尚在研發階段,未量產上市 資料來源:南緯實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70

史上第二次大洗澡:中國石化154億資產減值之謎

http://www.21cbh.com/HTML/2011-4-4/2MMDAwMDIzMDc2Mg.html

淨利潤707億,史上最高,增長12.8%。上市第十年,中石化(600028.SH)交了一份看上去很美的2010年成績單。

但相比老對手中石油(601587.SH)1399億的淨利潤、35.6%的增長率,仍顯單薄。即使是中海油(0883.HK),2010年淨利也有544億,增長率更是高達 84.5%。「三桶油」相較,中石化增速最慢、驚喜最少。

不少分析人士坦言,至少,和此前預期相比,這不是一份讓人驚喜的成績單。

中石化到底怎麼了?

答案的關鍵在中石化突然間大手筆計提的154億資產減值損失。

154億資產減值:史上第二次大洗澡

市場的失望不言而喻。年報公告後,中石化股價連續小跌兩天,累計跌1.5%,短暫微彈後,又繼續下探。中石油的待遇則大不一樣。從公佈年報第二天開始,中石油連續收穫了6根陽線,累計漲3.54%。

不少分析人士也對此深感困惑。年報公佈前,中石化給出的信號甚是積極。「1月份去調研,當時公司高管說每股收益可達0.9元」,上海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回憶,「結果卻只有0.82元」。

在前述分析人士看來,中石化業績低於預期,主要是兩個原因造成的。一是受油價大漲影響,中石化2010年第四季淨利大幅下滑,淨利只有143.16億,僅佔全年淨利的20%。

另 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中石化冷不丁大幅度計提了154.45億元的資產減值損失,比去年計提的74.53億多出了79.92億。其中,商譽(無形資產)減 值62.77億,固定資產減值75.67億。相比之下,中石油僅計提了44.08億的資產減值損失,只有中石化的29%。

「這個問題,我們把它當成重點看待。」上海一位知名分析人士表示。

這是中石化上市十年以來,第二次大規模地計提資產減值損失。中石化第一次大規模計提發生在金融危機爆發的2008年,當年計提了166.17億資產減值損失。同期,中石油也計提了247.65億的史上最大規模資產減值損失。

如此大額的計提讓分析師們措手不及。在2010年三季報上,中石化計提的資產減值損失只有21.87億。一切發生在年度資產減值測試後。

這樣的資產減值計提對業績的影響是實質性、不可逆轉的。按新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的規定,「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等從2007年開始計提後不能衝回,只能在處置相關資產後,再進行會計處理。

歷年年報顯示,2006年以來,中石化每年都計提減值損失,累計計提479.77億,平均每年計提96億,而期間中石化的年平均營業利潤為611.74億,相當於平均每年計提掉中石化15.7%的營業利潤,對業績吞噬甚多。

東北證券分析師王偉綱也在研報中指出,154.45億資產減值增加導致當期EPS減少約0.065元,是業績低於預期的原因。

為5年前私有化埋單,62.77億商譽蹊蹺計提

困惑還在於,中石化為什麼選擇在這個時點計提如此之大的減值準備?

年 報披露,中石化最大的兩塊減值損失是商譽和固定資產。其中,62.77億的商譽(指收購成本與所獲得可辨別的淨資產的公允價值之間的差異)減值損失主要來 自石油大明、齊魯石化和揚子石化。石油大明計提了13.61億,齊魯石化計提了21.68億,揚子石化計提了27.37億。

正是對這三家子公司商譽的計提,讓分析師們連連說「看不懂」。

「計提的62.77億商譽減值損失很奇怪,這幾家被計提商譽損失的子公司是幾年前買的。」北京一位分析人士的疑惑頗具代表性。

追 溯這三家公司的歷史,這筆關於商譽的計提其實根源於由2006年中石化發動的那場聲勢浩大的「私有化」運動。2006年2月25日,中石化董事會通過斥資 143億現金要約收購旗下齊魯石化、揚子石化、石油大明、中原油氣四家A股上市子公司的全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決議。經一番複雜流程後,中石化順利完成收 購。

其中,中石化對中原油氣的收購價為30.91億,溢價13.2%;對石油大明的收購價為27.51億,溢價16.9%;對齊魯石化的收購價為33.82億,溢價24.4%;對揚子石化的收購價為48.83億,溢價13.2%。

當 時,市場對中石化的收購價格反應不一。據當時媒體報導,以上4公司小股東當時對定價多有異議,認為收購價偏低。而中石化內部則認為,若非中石油提前洩露了 私有化的消息,如果在2005年7月20日之前進行,最多只需支付90多億,這筆收購其實多付了50多億。中石化當時確實覺得"貴了",收購當年,對這四 家公司記入的商譽總和為76.48億(143億收購成本減去4公司可辨別淨資產的公允價值)。

5年後,這筆收購到底給中石化帶來了什麼?

2008年,中石化首先對中原油氣的商譽計提13.91億減值損失;2010年對石油大明、齊魯石化和揚子石化計提共62.57億商譽減值損失。至此,4家公司76.48億商譽全部計提完畢。

「這說明中石化覺得,要約收購的這些公司盈利能力沒有達到當初的預期。後果是,中石化2008年、2010年的業績被侵蝕了一些。」廣州一位資深審計師表示。

資產減值背後的焦灼

對此,一位跟蹤石油行業長達20年的資深分析人士並不認同:「這些資產其實是很值錢的,但中石化假裝它不值錢。相比5年前,機器鋼鐵都漲價了,按重置成本計算肯定要高於現在的賬面價值。從當時的環境看,143億的收購價並不吃虧。」

事實上,這四家公司自被中石化收購以來,除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虧損較多以外,業績表現一直不錯。以揚子石化為例,2006年-2010年,淨利潤分別為20.32億、29.03億、-29.48億、28.88億及23.25億。

前述資深人士認為,最可能的原因是中石化出於盈餘管理的需要,在業績好的年份大洗澡,等同於加速折舊把業績推後釋放,減少業績波動。

而資產減值的業務部門看,中石化154.45億的減值準備主要來自化工業務部和煉油業務部,減值虧損分別為51.21億和49.02億,僅齊魯石化和揚子石化就共計提了49.05億。

對此,前述資深人士認為,這可能是中石化要為自己的煉化業務受油價影響造勢,從爭取更多的政策支持。

在資產巨額減值的衝擊下,中石化與老對手中石油的差距進一步拉大。2010年,中石油歸屬母公司淨利潤1398億,幾乎是中石化707億淨利的兩倍,兩者相差691億。而2009年,兩者淨利差距僅418.83億。

業界將兩者盈利差異的根源歸結為戰略定位不同。中石油長於上游勘探業務,中石化擅長下游煉化業務。在油價高歌猛進的形勢下,中石油的盈利優勢越發明顯。

「事實上,中石化有意識地對自己的戰略定位進行修正,加大了勘探業務比重,強調產業鏈一體化。」前述資深人士指出。2010年,中石化勘探板塊營業利潤467.25億,比去年增長225.82億,是四大板塊中盈利最大、增速最快的。

而最能體現中石化核心競爭力的煉油板塊卻隨著油價高漲大幅下滑,2010年營業利潤卻從2009年的274.77億下滑至148.73億,下降了36%。

儘 管如此,中石化勘探業務較中石油差距仍然巨大。從油氣儲備看,中石油探明儲量是中石化的3.23倍。年報披露,2010年,中石化剩餘原油可採儲量 2888百萬桶,剩餘天然氣可採儲量6447十億立方英呎,合計3963百萬桶油當量。而中石油原油探明開發儲量7605百萬桶,天然氣探明開發儲量 31102十億立方英呎,合計12789萬桶油當量。

在上述資深人士看來,這是歷史定位問題所致。「國內很多勘探項目都給中石油,不給中石化。即使在海外擴張上,中石油也具有絕對優勢。在老外看來,中石油首先是石油公司,而中石化首先是石油化工公司。」

而市場也毫不客氣地對中石化低估值。目前,中石化市盈率僅10.4倍,而中石油市盈率為15.6倍;中石化總市值5985億,只有中石油19285億總市值的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65

台灣遊戲業 搶孵第二隻憤怒鳥

2011-5-16  TCW




第一季上市櫃公司獲利結算出爐,一向以一年賺進一個資本額的遊戲類股,卻讓投資人大失所望。

獲利大縮水!遊戲股王與股后同時摔跤

股后宇峻去年首季創下史上最高稅後盈餘之後,每股稅後盈餘(EPS)連續四季下滑,從五.七八元一路跌至○.九二元,銳減八四%。股王網龍的EPS也從去年第三季二.九七元向下滑落,今年首季EPS來到一.八二元,少近四成。

網龍、宇峻及鈊象去年成績亮麗,EPS均超過十元。反觀今年首季,連今年稅後盈餘最高的鈊象,EPS都比去年同期下滑。

正當大家懷疑遊戲熱是否退燒,遊戲市場的另一個舞台,燈光亮得刺眼。

遊戲業者歐買尬,三月八日推出iPhone遊戲JumpZ等兩款免費App(應用程式),兩個月內下載次數已超過四十萬。和信超媒體旗下遊戲公司戲谷,在 一月推出了網頁版的麻將遊戲,讓麻將系列在總營收上的占比提升了逾十個百分點;四月二十六日又推出iPad版麻將遊戲《戲谷麻將HD》,內部原估計年底前 下載次數可達十萬,但在上線十天內,下載次數就破了二十萬。

另覓新戰場!手持遊戲商機逾百億美元

「mobile(手持式裝置)是新的戰場!」戲谷聯席執行長洪岳農肯定的說。網龍總經理呂學森也指出,目前手持式裝置遊戲和網頁遊戲已攻占一成的線上遊戲市場,遊戲市場板塊,正在轉移。

目前台灣遊戲業者獲利來源仍以線上遊戲為主,業者靠經典遊戲如《天堂》、《RO》、《楓之谷》等保持獲利,大部分推出的新遊戲都無法超越以往的高峰,「新 遊戲畫風、模式如果沒創意,很難引起消費意願,台灣市場這幾年已近乎飽和,玩家(人數)上升幅度很低。」大華投顧分析師林君曄說,自製線上遊戲過程冗長, 業者很難靠著一再推出新產品提升獲利,宇峻即最好例子。

洪岳農指出,台灣遊戲市場至今已走到瓶頸。各家業者只能透過自製遊戲、通路經營、遊戲代理和研發多平台遊戲等各種方式,邁向多元的獲利模式,於是,手持式裝置便成為遊戲業者新的著力點。

「偷菜偷習慣了(指臉書的開心農場遊戲),他(玩家)就開始玩了!」智冠科技副總經理兼業務長李原益說,網頁遊戲帶來了大量的新玩家,而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將掀起另一波高潮。

根據國際市調機構IDC(國際數據資訊)調查,今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會從去年的三億三千萬支成長至逾四億五千萬支,而今年全球智慧型手機銷售量將有四九%的成長。

你可能會懷疑,使用手持式裝置,不代表會付費下載遊戲軟體,但根據蘋果(Apple)一月公布的調查報告,App Store下載次數前十名的付費軟體中,有九個是遊戲軟體。市調機構顧能(Gartner)也預測,今年全球手持式裝置遊戲市場將達五十六億美元,明年則 會飆升至一百一十四億美元。

面對如此誘人的新市場,台灣遊戲業者紛紛搶進。資策會創研所經理張育銓表示,開發手持式裝置的遊戲,不論是App或者網頁遊戲,成本都遠低於傳統線上遊戲,業者沒有不跟進的理由。

除掉了技術和成本的門檻,手持式裝置遊戲市場的關鍵,在於獲利模式的確立。 以戲谷為例,看準麻將遊戲的社群力量,在《戲谷麻將HD》上線前三個月免費下載,衝高使用者數量後,年底推出改版和Android版本並加上連線功能,讓 各地親朋好友靠著平板電腦,就可一起玩麻將,提高付費下載意願。另外,戲谷也將提供玩家用程式內購買的方式購買虛擬物品,預料將為原有的線上遊戲《戲谷麻 將》,大幅增加上線人數與營收。

App背後的商機有多大,紅遍全球的《憤怒鳥》(Angry Birds)可做為參考,其下載次數在今年一月時約為七千五百萬次,到了四月底,竟已超過 一億四千萬次,幾乎增加一倍;儘管大量玩家是免費下載,但開發商Rovio看到更大的商機。

取經《憤怒鳥》! 專有策略與行銷缺一不可

據Rovio指出,目前Rovio、迪士尼與Hello Kitty是中國境內盜版最多的前三大品牌,因此,《憤怒鳥》下一步將推出系列商品、電影、卡通,預計將再創營收高峰。也難怪台灣遊戲業者受訪時皆表示,希望能成為「台灣的憤怒鳥」。

值得台灣業者注意的是,在《憤怒鳥》上市前,Rovio曾推出了五十一個遊戲都未受市場青睞,而為捧紅《憤怒鳥》,Rovio砸錢做行銷,甚至在美國超級 盃球賽中播出廣告,才有今天的成功。在廣大的App紅海市場,台灣業者雖然有華文的先天優勢,離中國市場更近一步,但如果只是試探性的利用原有資源推出 App,沒有發展專屬策略,仍然無法孵出下一個金雞。

【延伸閱讀】5大遊戲商,殺進手持市場

公司:遊戲橘子推出時間:3月遊戲名稱與下載現況:推出《Hero:108》iPhone版,至今下載次數破5萬

公司:歐買尬推出時間:3月遊戲名稱與下載現況:推出《JumpZ》等兩款iPhone遊戲,至今下載次數破40萬

公司:戲谷推出時間:4月遊戲名稱與下載現況:推出iPad遊戲《戲谷麻將HD》,10天內下載次數達20萬,預計7月底後下載費用從免費改為2.99美元

公司:網龍推出時間:7月遊戲名稱與下載現況:預計每月推出兩款手持式裝置遊戲

公司:宇峻推出時間:未定遊戲名稱與下載現況:研發中

資料來源:各業者 整理:劉致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74

全球品牌價值30強:谷歌第一蘋果第二

http://www.chuangyejia.com/norm.php?id=2911&PHPSESSID=23bbd3f7357e61952549058d8dcc7ac3

2011年全球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

       2011年全球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9月15日晚間消息,英國品牌價值諮詢公司Brand Finance週三公佈了2011年全球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排名前三位的企業分別是谷歌、蘋果和微軟。

  Brand Finance數據顯示,谷歌的品牌價值為482.78億美元,同比增加9%,排名首位。蘋果的品牌價值為393.01億美元,同比增加33%,位居第二。微軟的品牌價值為390.05億美元,同比下滑9%,排名第三。

  以下為Brand Finance評出的2011年全球最具價值品牌排名:

  1.谷歌

  2. 蘋果

  3. 微軟

  4. IBM

  5. 沃爾瑪

  6. 通用電氣

  7. AT&T

  8. 可口可樂

  9. 富國銀行

  10. 美國銀行

  11. 惠普

  12. Verizon

  13. 麥當勞

  14. 英特爾

  15. 亞馬遜

  16. 百事可樂

  17. 家得寶(the home depot)

  18. Chase

  19. 耐克

  20. 福特

  21. UPS

  22. 美國運通

  23. 雪佛龍(Chevron)

  24. Target

  25. 迪斯尼

  26. 花旗銀行

  27. 美孚石油

  28. JP摩根

  29. 甲骨文

  30. Comcast

  (來源:新浪科技 作者:李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99

搭上中國零售特快車 高鑫將成為沃爾瑪第二? 複製美國式奇蹟

2011-9-12  TWM




在美國,沃爾瑪創造了零售量販業 的奇蹟,當沃爾瑪的營收如挖到油井般成長,投資人持股10年獲利也達40倍。

在中國,擁有大潤發、歐尚量販店的高鑫零售,正迅速崛起,並已 打敗跨海而來的沃爾瑪。

高鑫,它能乘著中國消費大潮,複製沃爾瑪的美式成長奇蹟嗎?

撰文‧周岐原 研究員‧辛曉昀從來沒有任 何事情像零售業的歷史那麼傳奇,零售業的一切就像突然冒出來似的,如同奧克拉荷馬州和德州的油井一般,源源不絕。」回憶量販業的崛起過程,全球最大零售商 沃爾瑪(Walmart)創辦人山姆.華頓(Samuel M. Walton),在自傳《天下第一店》裡寫道:「我們鎮日工作不休,對自己從事的行業也相當興奮」。

在中國,有一家零售業者也正面對「如油 井一般」,源源不絕的成長。以市占率計算,這家零售業者在當地已打敗世界第一的沃爾瑪,成為中國第一大量販店;在每個開門營業的日子裡,平均有兩百萬人次 的顧客走進這個通路購物。當中國民間消費逐漸成為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這家被視為量販領導者的企業,大有機會跟隨這股趨勢強勁成長。它,就是高鑫零售。

營 運力佳

單店平均年營收達三.四億元人民幣高鑫零售,是由中國大潤發與歐尚(Auchan)合組而成。儘管掛牌作業一度受到延誤,但由上市後 表現觀察,效應對高鑫的影響並不大,七月底正式掛牌後,高鑫不僅表現相對抗跌,總市值也超過一百億美元。如果這樣一家公司在國內掛牌,它的總市值將超過聯 發科,排行台股第十二大。

目前大潤發與歐尚兩大品牌共有一九八個門市據點,在中國量販業,這絕非數量最多的通路,擁有三二九家店的沃爾瑪, 就遙遙領先此數;另一方面,分店一八二家的家樂福也緊追在後。兩大強敵各自擁有一定規模的門市,又比高鑫更早進入市場,看來贏面不小。

但比 較三家業者的平均單店營收,卻會發現:高鑫門市每年平均創造三.四億元人民幣(以下同)的營收,領先家樂福的二.五億元、沃爾瑪的一.八億元。顯而易見 的,遠較沃爾瑪、家樂福更好的營運能力,是後發先至的高鑫,登上中國第一的關鍵。

「二○一○年真的太重要了,因為這是我們市占率『黃金交 叉』的一年。」談到事業進展,高鑫零售執行董事兼中國大潤發董事長黃明端活力十足,又難掩欣喜地說。原來,對高鑫最具威脅性的沃爾瑪,在收購另一量販通路 「好又多」之後,和高鑫市占率大為接近,這一輪纏鬥,整整持續了三年。

○九年,雙方市占率以一一.三%打成平手,到了去年,高鑫進一步提高 經營效率,市占率上升至一二%,沃爾瑪市占率卻在此時倒退至一一.二%。雙方市占率正式拉開,意味著「高鑫時代」正式來臨。

在量販業界,第 一名業者與對手市占率差距擴大,代表什麼?沃爾瑪和特易購(TESCO)過往的發展經驗,是最好的說明。

一九八九年,已擊敗諸多競爭者的沃 爾瑪,營收正式超越克羅格百貨(Kroger),成為美國零售業龍頭;此後,沃爾瑪的業績宛如裝上噴射引擎,營收差距逐年加大,最後將對手遠遠甩開。至於 特易購,同樣是在營收超越Sainsbury's百貨後,領先優勢日益顯著,進而成為英國市場的第一名零售商。高鑫與沃爾瑪的市占率出現黃金交叉後,中國 量販市場大者恆大的趨勢,可能就此定型。

財報亮眼

金融海嘯期間報酬率仍有兩成八月三十日,高鑫繳出上市以來的 第一份半年報,出色的業績,令不少投資人驚豔。相較於同業物美、聯華營收各成長一二%、八.六%,今年上半年,高鑫的營收達三四四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 成長二四%。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的成長中,有半數來自既有店面的貢獻,另一半,才是開設新店帶來的成長,這和外界預期的比率頗有差異。一 位當地業者就直言:「多數零售業都是靠開新店來衝營收,它們(高鑫)不一樣,原有店面成長也滿大的。」「在我看來,高鑫是一檔類似中鋼、中華電信的股 票!」一位有二十多年投資銀行經歷的早期股東,這麼比喻高鑫。拿長年經營績效穩健的中鋼和中華電信當標竿,剛剛上市的高鑫,可有這種本事?檢視最近三年度 的財報,不難了解高鑫的競爭力高下。

資料顯示,自○八年至一○年,高鑫的股東權益報酬率(ROE)介於二○%至二三%之間,連經濟急凍的○ 八年也有兩成報酬率,這個穩健的表現,除了遠高於中鋼和中華電信,也比台灣市值最大的台積電更出色。代表即使在金融海嘯期間,投資高鑫的股東每年也有約兩 成報酬率,比其他產業更穩定。

再分析其獲利能力,過去三年間,高鑫的營業利益率由四%增加至四.四%,和超商龍頭統一超的合併數據約在伯仲 之間。可見就算和台灣多家績優的上市公司相比,高鑫的財務結構也毫不遜色;而且,比起營收成長力道相對平緩的台積電與統一超,高鑫零售目前僅有一九八家門 市,還有相對較大的拓展空間,因此高鑫的成長潛力,可能更大一些。

對高鑫而言,當前中國的市場局勢,正如同沃爾瑪創立時的美國,儘管競爭商 店林立,但處處皆是值得發掘的商機。沃爾瑪創辦人山姆.華頓曾指出,在一九五八至一九七○年期間,美國的各行各業幾乎一致認為,大型的量販賣場隱含著大好 機會,「即使不是天才也能看出,折價促銷的作法,是個即將橫掃全美國的趨勢。」正因為量販業高速成長,當年耐心持有沃爾瑪股票的股東,也得到相當不錯的報 酬。以在一九八○年花五十美元投資一股沃爾瑪,並持有十年為例,由於其間經過六次股票分割,到了九○年,當年的一股已增至六十四股,持股總值更達二○九六 美元,持有十年的報酬率,相當於四十一.九倍之多。

積極拓點

政策面有利量販業擴張

在 中國,市場的發展情形也是如此。根據花旗證券指出,量販店在美國、法國的滲透率(每百萬人擁有的店數),分別高達一二.三%和二五%,即使是台灣也有 五%;相較之下,中國量販店滲透率只有約二.六%,不僅只有台灣的一半,更遠遠低於歐美水準,明顯還有一段成長空間。

正因如此,高鑫相當積 極地拓展據點,就怕一旦放慢了腳步,便將商機拱手讓人。截至今年六月為止,高鑫開張了十四家分店,市場預期,今年高鑫擴張的分店數量,大約在四十八家左 右,就是要加速搶占市場。對於布局全中國的想法,黃明端曾以一句相當傳神的話來形容,他說:「除了西藏和新疆尚未考慮,全中國每一省,我們都有機會去開 店,也密集地持續關注。」正當高鑫卯足全力追求成長,時機似乎也站在它們這一邊。近年中國持續調整政策導向,由出口型經濟逐漸調整為內需經濟,配合工資水 準將在五年調升一倍,為零售業帶來寶貴的「政策紅利」。經濟分析師普遍認為,這將是消費零售產業的大成長機會。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 學家馬駿就指出,由於中國當局持續致力於工資結構調整,加上未來十年人口總量仍將上升,他預期中國消費者對於商品以及服務的需求量,勢必將持續攀高。

《今 周刊》專欄作家、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陶冬也表示,中西部地區消費及低端消費大幅成長,是中國政府調整工資結構後,必然出現的直接改變。他進一步指出,隨著 各地城鎮化建設陸續達成,多達五億的農民化身為城鎮居民,可能讓中國的消費需求更蓬勃發展。因此,陶冬對未來數年中國整體的消費規模十分看好。

正 因為工資仍在快速上升,看在黃明端眼裡,外界憂心忡忡的高通膨現象,實在不值得太過擔心。他分析:「我覺得物價五%、六%算還可以,畢竟再怎麼說,薪資成 長很快,物價還是低於薪資漲幅,只要維持這個局面,消費者就會有錢消費」。

股權謎團

雙品牌獨立經營 暫時未有整合打算論利基,自身經營條件出色,又從事政策支持的量販零售業,高鑫的前景應該十分看好。但是對不少投資人而言,是否投資高鑫,還是一個艱難的 決定。其中原因,來自於歐尚集團與潤泰集團的股權分配,以及雙方經營認知的落差。

「若今年真的新開四十幾家店,兩邊(大潤發與歐尚)數量應 該會差很多,五比一、六比一都有可能」,一位對高鑫認識甚深的人士直言。他口中的「五比一」,是指大潤發每開五家新店面,歐尚才開設一家。以大潤發和歐尚 現有分店而言,數量幾乎已達懸殊的四比一;平均單店營收也是大潤發高於歐尚,若是大潤發以現有速度持續擴張,兩個品牌的規模差距勢必擴大。造成這樣「一國 兩制」,其實是雙方維持獨立經營所導致。

多方調查後發現,目前大潤發和歐尚兩者,應該還是各自獨立運作的局面。既然同屬高鑫旗下品牌,在人 員獎勵制度、採購、資訊系統和門市陳列等方面,大潤發和歐尚應整合成一套共通制度,才符合資源配置的效率原則。不過除了採購平台、獎勵制度較有共通點,財 報也可互相查閱外,多項經營量販店的核心技術,雙方仍維持原來的運作模式,而且暫時沒有整合的打算。

舉例來說,歐尚對於擴張比較小心謹慎, 但大潤發拓展新店的腳步就相當積極。由黃明端親自率領的考察小組,連周末也幾乎不休假,經常排滿行程、飛往各地觀察地段的投資價值。最初大潤發評估,五十 萬人口以上的城鎮才有開店價值,後來隨著城鎮經濟規模上升,大潤發認為只要所得水準合乎標準,開設新門市的最低人口可以降為二十萬人。反觀歐尚則無如此動 態的調整。既然考量層面不同,雙方的共識就是上市後維持「兄弟登山,各自努力」。

高鑫董事會的席次分配,是投資人直呼「看不懂」的另一個問 題所在。因為控制高鑫過半數股權的吉鑫,是由歐尚持有五一%、潤泰分配到四九%,這讓歐尚擁有四席高鑫董事,而潤泰只有二席。這樣的比例,意味著歐尚對上 市後的高鑫具有關鍵影響力,而這就引發不少投資人擔心,怕潤泰苦心經營的大潤發會失去主導權。

然而據多方了解,歐尚之所以堅持在吉鑫取得過 半數股權,原因是歐尚背後的大股東穆利家族,五十年來的經營理念,第一就是堅持股票不掛牌(詳見另文)。潤泰與歐尚經過長期磋商,終於說服對方以高鑫的結 構包裹上市,對穆利家族而言,已經是一番「大革命」;如果未能取得主要控股權,恐怕會因為擔憂經營權日後遭收購,大為影響家族對上市的意願。所以在潤泰讓 步之後,出現當前的持股結構。

另外,也有市場人士指出,高鑫上市後的股權結構表顯示,潤泰集團綜合的持股比率,其實比歐尚集團高出一截,高 鑫若長久經營有成,潤泰集團絕對會因此受益。因此看起來略顯複雜的股權分配,可以說是「一個得面子,一個有裡子」的妥協結果。

自從開設中國 第一家分店,到成為股票上市的量販業「一哥」,高鑫零售僅僅花了十三年時間。如同當年沃爾瑪在美國崛起的過程一樣,初期並沒有人認為,大潤發與歐尚能夠搶 占多少版圖,遑論挑戰沃爾瑪與家樂福兩大巨頭。但在一片看淡的眼光中,兩者結合的高鑫卻躍居量販業第一。

如今,市場再次對高鑫的控股結構議 論紛紛,認為潤泰集團占不到便宜,這一次,它們仍打算低調應對。如同山姆.華頓所說,「如果我們對所有的意見全部言聽計從,我想最初也不可能踏進折價 業。」高鑫明顯認為,展現實際業績的成長,是面對所有質疑的最好回應。

加足馬力!

—— 沃爾瑪全球總店數

1972 年 66家

1981年 330家

1991年 1721家

2001 年 4073家

2011年 8970家

展望可觀!

—— 高鑫中國總店數

1998 年 成立

2003年 46家

2007年 105家

2011年 198家

大股東共治

高鑫完成上市後的股權結構潤泰集團 49% 吉鑫控股 51% 歐尚集團16.6% 51.94% 9.89% 個人股東 3.67% 高鑫零售 17.9% 一般投資者

95.26% 95%

中 國大潤發 中國歐尚

註:潤泰集團包含CGC、KoFu、潤泰全、潤泰新、Sinopac、獨立第三方;毆尚集團包含 Anchanhyper SA、Monicole Exploitatie Maatschappij BV。

三巨頭鼎立

中 國量販業者市占情況

高鑫12%

沃爾瑪11.2%

華潤萬家9.8%

其 餘品牌67%

新市場孕育出的百億打工皇帝密切關注中國內需市場的崛起,《今周刊》第624期(2008年12月)曾領先報導,大潤發正邁向 中國量販業龍頭之路;而率領中國大潤發經營團隊的黃明端,更因此積累百億身價。三年後,大潤發終於以高鑫零售名義掛牌,在新的資本結構挹注下,本刊也將持 續觀察這個新零售巨人的壯大。

三大外資看高鑫

花旗 評等:持有

●大賣場低滲透 率與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可望構成大賣場業者持續高速成長的動力。

●過去三年,高鑫的同店營收成長率均打敗通膨增幅;未來三年,營收年複合成 長率估計達21%。

●須注意大賣場業競爭態勢,後勤運輸管理系統與營業費用的增加情況。

瑞銀 評等:中立

● 組織架構重整後,歐尚與大潤發品牌可望取得較佳綜效,強化營運效率。

●不理想的產品組合、高存貨水位和依賴租賃建物營業,可能削弱獲利水 準。

●當前股價已經充分反映高鑫的市場地位與競爭優勢。

高盛 評等:中立

●維持「最低價領導 者」形象為核心策略。

●當前股價已充分反映市場地位與利基。

●獲利能力可能因激烈競爭與快速擴張下滑。

中國大 潤發 vs. 中國歐尚

中國

大潤發

2010年營收(億人民幣):502.3 2010年分店數:143* 平均單店營收(億人民幣):3.5 平均單店銷售面積(萬平方公尺):2.5

中國

歐 尚

2010年營收(億人民幣):135 2010年分店數:41* 平均單店營收(億人民幣):3.3 平均單店銷售面積(萬平方公尺):3.9 資料來源:中國連鎖經營協會* 註:今年上半年大潤發新增14分店,總數共為157家;歐尚仍為41家。

高 鑫明年回台發行TDR?

自從中國大潤發規畫上市,台灣投資人對這檔「中國零售第一股」就抱持高度期待:因為一時之間買不到股票,憧憬零售商 機的股民,乾脆改買持有大潤發的潤泰全、潤泰新,兩者股價最高漲到108.5元、59.5元。只是資金效應退燒後,兩檔股票已紛紛回檔。

不 過,近年積極招商回台的證交所,從來沒有忘記大潤發的「魅力」。當大潤發確定透過高鑫在港股掛牌,證交所即展開遊說。據了解,已有券商向潤泰集團總裁尹衍 樑提案,最快在明年此時,高鑫零售即有機會在台灣上市,想要布局的投資人,不妨再耐心等一等。

最初,國內市場人士希望由證交所爭取,讓高鑫 在港、台同步掛牌。但台股並沒有同步上市的先例,若要為本案修訂相關規定,很可能令高鑫上市時間延後。因此證交所董事長薛琦親自出馬洽談時,是邀請高鑫來 台發行TDR(台灣存託憑證)。

可惜依照國內規定,海外上市公司必須掛牌屆滿一年,才可申請發行TDR。所以投資人若不開港股戶頭、也不打 算以複委託操作,就須等到明年下半年,才有機會買到高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20

第二課:關係學》敵對,瞬間合作!

2011-9-26 TCW


麗莎.史黛芬斯是哥倫比亞商學院的學生,她有個五歲的女兒,某個週六早上在廚房裡跌倒,餐桌桌角在她額頭上 留下一道傷口,小女孩歐布蕾慌得開始哭鬧,歐布蕾的爺爺(麗莎的公公)也慌了。

歐布蕾顯然需要去醫院縫幾針,但她拒絕前往,死命抓著桌子,沒人可以把她的小指頭扳離餐桌。麗莎自己也快慌 了,不過她突然冷靜下來,對自己說:「等等,我上過談判課,我該好好協商這個情況。」

於是麗莎走到女兒旁邊,輕撫她的手臂,麗莎問:「媽咪愛妳嗎?」女兒抽了抽鼻子,平靜下來說「愛。」 麗莎問:「媽咪會做任何傷害妳的事嗎?」女兒答:「不會。」 麗莎問:「長大以後,是不是有時候得做我們不喜歡做的事?」女兒答:「對。」 麗莎說:「媽咪也縫過針。」她讓女兒看疤痕。「爺爺也有。」麗莎的公公也露出他的傷疤。五分鐘內,她女兒就放開餐桌,自己上車了。


說教之前,先想別人要什麼 關於這件事,有幾點是我們確定的。首先,歐布蕾拒絕就醫是不理性的反應,看醫生對她有好處,而且必須盡快前往。但是就像每天上演的數百萬種談判個案一樣,她並不想講道理。

這故事所顯示的第二點是,我們必須從「思考對方腦中的想法」開始談判,麗莎想讓歐布蕾就醫,以免傷勢加重,她知道女兒腦中想的是「我受傷了,只有我孤單一個,我需要愛。」

了解這點後,麗莎心想,我的目標是什麼?要怎樣說服歐布蕾?所以麗莎問:「媽咪愛妳嗎?」這問題是讓女兒知 道,媽媽知道她需要愛。歐布蕾回答問題時,麗莎把女兒拉離了桌子。

接著麗莎想到,女兒可能心想:「好吧,媽咪愛我,但是我現在好痛。」所以麗莎問:「媽咪會做任何傷害妳的事 嗎?」歐布蕾意識到媽媽也關心她的痛苦。

這整個過程是漸進的,從母親思考孩子腦中的想法開始,到達成母親的目標。花的時間不長,但一步一步來。最後,在五分鐘內,歐布蕾就自己上車了,而不是像一般常見的痛苦模式那樣,在邊踢邊叫之下被硬拖上車。

一九九○年開始,談判中的情感日益受到關注。研究人員、老師、醫師開始發現,談判時應該注意對方的情感面,而不是理性面。這些研究結果通常混合了正反意見,不見得都有效。

例如有一派建議,談判時可假裝情感,讓對方做你希望他們做的事,例如假裝生氣或同意。這當然是不誠實的做法,是在操弄對方。這技巧目的是讓對方出現情緒,感到害怕或受寵若驚,而做出他們原本不想做的事,那些事通常對他們不利。

這就是有些人會在比賽時口出惡言或揮舞挑釁旗幟,目的是讓球員變情緒化、分心,不再專注於目標上(亦即贏得 比賽)。

有些人建議用情感技巧來操弄談判,但他們大多沒考慮到這種技巧對關係的長期影響,往往在雙方關係結束後,操 弄者才恍然大悟。信譽和信任會因此大受打擊。

自己,是談判中最不重要的人

「合作式威脅」(Collaborative Threat)是一個調整的例子。在一般威脅中,你告訴對方,「你不降價,我就去 別的地方買。」對方往往因此變得情緒化。

另一種表達方式是,「我已經來這裡消費好一段時間了,真的很喜歡你們,不過現在有一些競爭者提供我們更多價 值。我們很想和你們繼續往來,怎麼辦呢?」這句話含有相同的「離開威脅」,但你是在尋求對方幫忙,因此多了 更多創意解決方案。

切記,你是談判中「最不重要」的人,最重要的是「對方」,第二重要的是對談判者很重要的第三方。如果你不認 同這點,就無法說服對方接受任何事。

自古以來,大家總是帶著一開始就想大力主張的議題上談判桌:「這是我想談的議題,這是我的提案。」
大錯特錯!除非你和談判的對方有點共鳴,否則你們無法談定任何事。

把焦點放在人身上,可幫你爭取更多。即使在交易中,如果你把對方當成「個人」看待,他幫你的機率會比平常高 出五倍,那數字很驚人:九○%與一五%的差異。

首先,坐在你對面那個人的特徵和感覺,主宰了談判的各個面向,在你了解「當天他們腦中在想什麼」以前,種族
、宗教、性別、文化、信仰或任何議題都不值得思考。

九○年代中期到後期,我和同事說服玻利維亞叢林的三千名農民,停止種用來萃取古柯鹼的古柯樹,改種香蕉,把 香蕉出口到阿根廷好幾年。

研究過多種農產品的市場後,我們發現優質香蕉供不應求。香蕉售價比農民種古柯樹的收入高。在毒品交易中,其 實只有加工者和販售者賺到錢,農民獲利有限。與此同時,政府不停投擲燃燒彈,燒燬古柯樹栽種區,所以栽種古 柯樹對農民來說是危險事業。

穿西裝和打赤腳的,也能手牽手 我們先從一百位農民開始說服。農民(男人、女人、兒童)穿著破破爛爛的衣服,很多人看起來營養不良,衣衫襤褸的赤腳小孩掛在雙層簡陋木屋上,那屋子是以大開口替代窗戶。許多孩子的皮膚上因為沾了泥巴而顯得暗沉。

我刻意穿上三件式的西裝,打了領帶,別上吊帶。

「看看我,」我開口,透過口譯員對大家說,「我和各位的差別再大不過了,我穿得不一樣,講話不一樣,長得也 不一樣。」我又說:「我搭機來這裡的機票錢,可能比你們很多人一年的收入還高。」

「但是,」我說,「我覺得我們有一些共通點,我們都希望自己和孩子過得更好,如果我們能合作,就能一起完成 一些事。」

後續幾年,我們和玻利維亞人簽的合約通過了時間和距離的考驗,因為我們公開討論了我們的差異及如何共事。我 們來自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但是我們有相似的目的,我們的協議是以情感締造的。

關係的目的是強化雙方連結,動之以情,讓人聆聽彼此的想法,重視對方可讓人正面回應。最強的關係基礎是以情 感做為吸引,包括個人默契、信任、共同需求、社會關係、共同經驗、共同敵人。這些特質越強,我們對彼此的承 諾越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88

第二春 茶怪老作

http://milkteamonster.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_16.html

早前與一位好老師在澳門聚餐,談論到專業教育的問題,提起我興趣追問這個話題的,是他說讀書並不是為了知識,不求學以至用,學的是學思考。

剛巧讀到有關史密斯(Adam Smith)的理論,這位蘇格蘭十八世紀學者注重教育,他認為自由市場促進社會的文明,不過,日趨仔細的分工合作,縮窄了在職人士的眼界,每天專注在專門 的工作上,失去了對社會、文化和藝術應有的熱忱。史密斯建議教育要愈全面愈好,來彌補經濟現實的不足。可惜,到了今日,人們只關注分工合作的好處,推崇專 業,連專上教育趨向學得精,不需要博,讀書冒求搵到份好工。

現在很多中年人,需要重新培訓找事業生涯的第二春,由一個專業跳到另一個。老師說,社會變化太快,二十歲在大學學到的技能,二十年之後已不合時宜。我想, 史密斯的分工合作,到今日有新的演繹,就是工作分得太細,太專,社會稍稍變遷就很容易將那些工作淘汰。在某一特定時刻,每個人都是專門人員,但從人的一生 事業看來,每個人都東做一樣、西做一樣,並非專業。在學習方面,也一樣須要東學一樣、西學一樣。到頭來又是回到史密斯所提倡的博學。

阿曼諾餐廳是我的最愛,葡萄牙人老闆一做便是幾十年。要像他一樣,事業上一春到底,也許只能在小餐廳裡實現,假如你做得好食的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12

从“占领华尔街”看入世第二个十年的国际环境

http://www.p5w.net/newfortune/zhuanlan/201111/t3957867.htm

 “占领运动”的导火索,是美国等西方各国的收入差距在经济泡沫破裂后赤裸裸的暴露,其根源则是过去几十年其教育、医疗、住房等根本性的社会经济体 制存在缺陷。然而,很多美国人并没有意识自身必须经历深刻的改革,却指责全球化导致了自身的困境,并将矛头指向中国。可以预见,美国国内政治将向左转、国 际政治战略将向右转,这会使中国在进入WTO后的第二个十年面临严峻的考验。对此,我们必须保持平常心态,不为西方挑衅所怒,并励精图治加快改革,避免重 蹈西方之覆辙,力求5年内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改革方面有重大突破,从而保持中国经济持续的竞争力。

  “占领运动”
具有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基础
  金融危机爆发3年后,正当华尔街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从危机的冲击中复苏过来的时候,全球各发达国家却风起云涌地兴起了一场群众运动,那就是“占领华尔街”运动。两个月之内,占领运动已经从华尔街扩散到许多发达国家的主要城市。
到目前为止,这场运动呈现出了几个突出特点:1、涉及的社会层面非常广,除了金融业之外,几乎所有阶层的民众都已经参与;2、运动所表达的诉求极为广 泛,既有反对华尔街贪婪的呼声,也有增进社会福利的要求;既有防止大公司操纵竞选和政策决策的呼吁,也有绿色环保主义的诉求;3、运动的矛头指向了美国乃 至整个西方的政治运作体制,参与者们抱怨美国的政治体制不足以反映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从这些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占领运动是一场自发的群众运 动。既然如此,它一定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个群众基础毫无疑问主要来自经济层面,主要是抱怨政府福利支出的缩减,民众生活水平的下降,失业率的高涨。那 么,这种抱怨的根源在哪里?最直接的当然是与此情形呈鲜明对比和巨大反差的华尔街金融从业者等阶层居高不下的收入;而如果眼光更加长远,可以看到,这一不 满的种子在西方各发达国家早已埋下。
自从里根、撒切尔夫人等大刀阔斧的改革以来,西方各国的民众收入差距一直在扩大,而这种收入差距集中表现 为金融、高科技这些智力密集型产业和低端制造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差距,反映为教育水平上的差距。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过去几十年来,这种差距在美 国宽松的货币环境和信用扩张过程中得以掩盖,穷人可以轻易借钱消费,贷款买房,而今泡沫已经破裂,烟幕已经散去,这种收入差距赤裸裸地暴露在人们的视线之 下,并成为引发这场群众运动最根本的原因。对此,印裔美国人、芝加哥大学金融学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任首席经济学家拉古拉迈·拉詹(Raghuram G. Rajan)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表的著作《断层线》(Fault Lines: How Hidden Fractures still Threaten the World Economy)中有比较系统的描述和分析,此书也得奖颇丰,得到美国思想界的广泛认同。

  问题的根源在于深刻的
社会经济体制问题
  我们不妨再追问一下,这种收入差距的基础是什么呢?毫无疑问,收入差距的出现,是过去几十年以来西方自身的社会管理体制、教育体制等根本性的制度缺陷不断暴露的过程,美国尤其突出。
在美国的体制下,普遍的教育水平落后于中国等一批发展中国家。当然,尽管在各级教育阶段,包括大学和研究生阶段,美国都有极为突出的个别教育机构,大学 中的哈佛、麻省理工学院(MIT)、斯坦福,中学中的波士顿拉丁、纽约布鲁克兰科学高中、史蒂文森高中等都表现优异,他们以培养诺贝尔奖得主级别的科学家 为荣,但这无法掩盖美国绝大部分教育机构停滞不前甚至于绝对水平下降的局面。中小学如此,大学也问题不少,比如,美国大学生的辍学率高达25%。
再比如说,美国过分依赖市场机制来解决住房和医疗问题,导致医疗费用、住房价格不断上涨,住房、医疗、教育等体制缺少基本的普惠性的特征,从而加剧了社会矛盾。这些是美国等发达国家过去几十年以来整体竞争力相对下降、社会矛盾不断积聚的最深刻的原因。
客观地讲,美国等发达国家必须经历深刻的改革,尤其是必须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涉及到现代市场经济基本层面的各个领域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改革。这场改革比之于里根、撒切尔夫人时代的改革更加复杂,更为艰巨。
对此,美国的部分学者有清醒的认识。比如,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D. Sachs)最近发表论著《文明的代价—重新唤醒美国的美德和繁荣》(The Price of Civilization – Reawakening American Virtue and Prosperity),书中用大量的数据论证美国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他提出的行动方案中,教育改革跃居第二。《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 (Thomas L. Friedman)、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迈克尔·曼德尔保穆(Michael Mandelbaum)最近出版了畅销书《我们过去曾经如此》(That Used to be US),其中把中国作为榜样,大力鼓吹美国必须图变,而最重要的就是教育体制改革。

  全球化成为借口
  不幸的是,很多美国民众和精英人士并没有意识,更不愿意承认他们的根本问题所在,他们的注意力却集中在全球化之上。在他们看来,是全球化导致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目前的困境,是全球化使他们大量的企业和民众丧失了工作,缺少了竞争力。
的确,全球化使得美国的很多企业,如波音、苹果、英特尔公司获得了巨幅利润,也使得这些公司的部分产业转移出境内,但是也必须看到,对美国这样的大国, 可贸易部门所占经济的比重毕竟相对比较低。比如说,根据美国劳动统计局的数据,截止到2011年9月,美国的制造业人数仅为1174万人,约占其非农就业 总人数的8.9%,美国的制造业再发展,也解决不了就业问题和社会福利问题。因此,其问题不能完全归咎于全球化,全球化至多是一个催化剂和加速器,它让西 方整体社会制度安排的不合理性更加突出地表现了出来。
美国有远见的政治家对此看得非常清楚。前总统比尔·克林顿2010年11月在新加坡亚洲投资论坛上公开表示,他自己已经不需要竞选了,可以讲实话了:“美国的问题是自找的,不能拿中国当借口,相反,必须深刻改革,教育是美国重大短板。”

  国内政策向左,国家战略向右:
占领运动的长期影响
  占领运动毫无疑问正在被美国的左派政治家所利用,这其中包括美国的民主党人和其他国家的工党人士。那么,占领运动的后果是什么呢?简而言之,就是美国的国内政治向左转,而国际政治战略向右转。
国内政治向左转,指的是国家对政治、经济各领域加大干预,比如对华尔街,将会实施一些讨论已久的管制政策;在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也一定会出台一些 更为直接的管制。这种管制本身并不一定会带来公共开支的上升,相反,它会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完全靠政府购买的消费性公共开支。伴随国内政策向左转、向政府干 预的方向转,“管制”将会成为未来西方社会发展的关键词。
在国际领域,西方的政客们一定会将注意点指向全球化,将矛头指向中国,中国毫无疑问将会成为这场占领运动的受害者、牺牲品。他们一定会将群众的怨气引向中国,一定会说,是中国和中国企业的崛起抢占了大部分人的饭碗,他们正在反思全球化。

  加入WTO的第二个十年,中国面临的国际局势会更加复杂
  过去十年,加入WTO不仅没有消灭和削弱中国的许多产业,反而促进了汽车等制造业的蓬勃前进,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说,加入WTO的第一个十年是令国人骄傲的,但是下一个十年,对中国将会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在占领运动的影响下,西方左派人士会将矛头指向中国,右派也会把怨气引向中国,从而导致社会各个层面都会将关注的重点转向中国。比如说,在汇率问题上, 他们很有可能对中国继续施压,还会把各种各样的国际金融政策改革问题与汇率政策挂钩;在知识产权方面,他们会进一步地向中国施压,会指责中国企业的自主创 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发展,他们会把大企业的经营不利归咎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在产品质量和准入方面,他们也会把矛头指向中国,认为中国的产品 质量不符合标准、中国的贸易不符合国际准则;在投资方面,他们也会针对中国,以社会责任、环境保护、守法等借口限制中国的对外投资。

  不急不怒,励精图治,积极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
  在加入WTO后的第二个十年,中国必须要清醒地认识这一形势,并在此前提下认真备战,起码在三个方面作出努力。
1、保持平常心态,不被西方政客的运作和挑衅所激怒。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际环境的恶化是西方社会自身矛盾所带来的,而不是中国本身的问题,因此, 我们必须要客观冷静地对待这些问题,最应该防范的是中国自身心态的变化。我们不能被西方的挑衅行为所误导,只有保持平常的心情、冷静的心态,才能够最好、 最有利地化解这些矛盾。如果我们自身的心态出现了波动,认识上出现了偏差,行为上出现了偏激,一定会在政策层面出现重要的失误,这是万万要避免的。
2、励精图治,进一步搞好中国自身的基础性体制改革。在认识到占领运动的根源是几十年以来西方基本经济、社会制度矛盾凸显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自己, 避免类似的矛盾累积。中国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也存在着重大的缺陷,我们必须根据中国的国情,借鉴世界上一些先进国家比如德国、新加坡、英国的重要经 验,励精图治,加快改革,力求5年内在这些方面有重大突破,这才能让中国经济保持持续的竞争力,同时也保持社会自身的稳定。
3、想方设法,帮 助中国企业在战术层面做好各种具体的应对措施。要对我们的企业,包括对出口企业和出国投资者,做好相关的培训,让他们了解西方社会变化的环境和法律、政 治、社会体制,在坚持“走出去”的大原则下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冷静客观地应对迅速变化着的国际环境,积极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的矛盾,按照西方国家自身发展 的客观规律去化解这些矛盾,包括跟西方当地的社会各界保持关系,尽量完成社会责任,极大地减少西方民众和社会对中国产品和投资的抵触情绪,这样才能保持中 国开放的态势不变,不为西方政客的各种挑衅所误导。
总之,坚持做自己的事情,坚持改革开放,保持平常心态,冷静观察,不为西方的挑衅所怒,才能让中国在加入WTO后的第二个十年稳健前行,继续取得长足的进步,奠定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88

南方週末馮禹丁:「獵殺中概股」第二季:公司與神秘做空者諜戰

http://news.imeigu.com/a/1324004444969.html

「獵殺中概股」第二季:諜戰,與「鬼影」們交手

在做空者橫掃市場之後,中概股公司開始反擊,多空之戰諜影重重。神秘的做空者,既給了市場以提醒與監督,卻也利用身份的模糊正躲閃著法律的裁決。如果這場博弈,能讓中概股裡的魚目與珍珠都日漸清晰,能讓做空者對市場真正形成約束而非干擾,才能生長出一個更為健康的生態

「戰爭開始了」

二十多家中國概念股被「獵殺」之後,有三家公司發起強勢反擊。他們有著共同的敵人——AL,最神秘的中概股做空者。

郵費6美元,平信,沒有寄件人。

「戰爭開始了。」希爾威金屬礦業有限公司(紐交所和多交所股票代碼:SVM)董事長兼CEO馮銳意識到。

2011年9月2日早上6點來鐘,馮銳剛起床,便在北京崑崙飯店的房間內接到公司獨立董事的來電,告訴他公司審計師收到一封匿名信,內有一份攻擊希爾威「可能存在高達13億加元的會計欺詐」的報告,長達87頁。

這封信同時寄給了SEC(美國證交會)、紐交所、彭博社等。

當28 家中概股公司停牌或退市時,也有人正發起強勢反擊,這場「獵殺戰」進入第二季。 (向春/圖)

此時,中國概念股在北美已一片風聲鶴唳——數十家公司遭到做空者「獵殺」,二十多家停牌或退市(參見南方週末2011年5月26日《追殺中國造假股》)。

希爾威成為了最新的獵物。

湖北人馮銳15歲上大學,1988年赴加拿大讀完博士後創業,2003年在溫哥華創建了希爾威,在中國和加拿大做銀礦勘探和開發。

馮銳兩週前已經聽到一些被做空的風聲,個性強悍的他對下屬說,「來吧,我們跟他們幹到底!」

希 爾威主動公佈了匿名信,並在幾小時內將95頁相關證據(包括中國子公司的工商年檢報告、銀行對賬單、納稅申報表等)上傳到官網,製成「反擊做空和歪曲」專 題。並宣佈任命董事會獨立委員會對指控進行逐一核實,僱請加拿大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展開獨立調查。當日,希爾威股價下跌17%至7.5美元,但幾天後逐漸 回升至9美元。

但這只是一幕大戲的前奏。很快,做空的博客網站「alfredlittle.com」上,9月13日-22日連續發表四篇文章,指控希爾威銀礦的儲量、礦石品位、利潤誇大等問題。

市場人士們通常認為,alfredlittle.com是由著名的做空者 Alfred Little(簡稱AL)創辦的。

希爾威股價再遭重創——僅9月13日當天便跌去19%,市值減記2.3億美元。

針對攻擊,希爾威繼續回擊——比如指出做空者混淆動態地質儲量與儲量測試報告的統計口徑,比如指出用卡車載重噸推算產量不準確,因為卡車幾乎都會超載。

「他們是為了誤導投資者、操縱股價。」馮銳估算,做空者在希爾威股票上的獲利達數億美元。

經過近2個月的調查,畢馬威的獨立審計報告顯示:希爾威向中國工商總局報告的收入與其財報中的收入相差不到1000美元;2010年繳納的企業所得稅數據一致;8個月來的財務記錄上顯示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大體正確,納稅額與收入一致。

12月9日,馮銳拍著厚厚的審計報告對南方週末記者說,「請畢馬威花了250萬美元,回購股票花了3500萬美元,公司市值少了幾億美元。現在這份報告還了我們清白,但搆陷我們的人卻已經攫取了暴利,至今未受任何懲罰,憑什麼?」

他嚥不下這口氣。9月22日,希爾威將alfredlittle.com、AL等告上紐約州高等法院,訴其發佈惡意操縱股價的看空報告,索賠1億美元。

馮銳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更早之前,2011年3月,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小家電生產商德爾電器(Deer)也在紐約州高等法院起訴了AL,索賠3億美元。5月,紐交所上市公司中國清潔能源(SCEI)也對指控其為「龐氏騙局」的AL提起訴訟。

這是2010年以來數十家中國概念股被做空、停牌、退市之後,僅有的三家強勢反擊的公司。他們有著共同的敵人——AL,最神秘的中概股做空者。

停牌或退市的部分中概股。 (CFP/圖)

「鬼影」AL

沒有人知道AL到底是誰,德爾希望運用法律手段逼「他」現身,而AL則和它捉起了迷藏

2010年以來,AL因看空十多家中國企業而名聲大噪,但其身份至今仍是資本市場上的一個謎。

AL的同行,另外四家市場上有名的做空者——渾水、香櫞(Citron)、GeoInvesting和OLP Global,都有身份公開的創始人。但AL是男是女,是美國人還是中國人,身在哪裡,外界不得而知。

AL最初在門戶網站Seeking Alpha上撰寫報告,其報告和社交網站Link In上的自我介紹為:有35年投資經驗,曾在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工作;1994年-2004年間在中國工作;曾是SAB公司顧問;現居住在紐約和上海。

但Alfred Little無疑是一個化名——德爾聘請的私家偵探向德勤和SAB公司徵詢後均被告知查無此人;而AL在Seeking Alpha網站上曾用過的一張頭像,被人發現是一名奧地利籍足球教練的照片。

AL 自己也不否認這一點。紐約高院11月3日的公開資料顯示, AL在應訴材料中稱,原告呈交法庭的3份做空報告和Link In上的自我介紹均「來源不明且無授權」,「就像AL這個名字一樣,網上對於AL的簡介可以是虛構的,不能作為證據使用」;「(關於AL身份的)這些未經 宣誓的、傳聞中的聲明,不能拿來作為呈堂證供,它們就相當於Google搜索出來的隨便一個網站對某個人的評論一樣不可採信」。

沒有人知道AL在哪裡。AL在報告中所留的中國手機目前無法撥通,其在5月份聯絡過本報記者的電子郵箱已無法送達郵件。

12月5日,「alfredlittle.com」網站的管理編輯Simon Moore通過電子郵件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原先的Alfred已經退休,且『通常被認為』是一名美國人。」

德爾公司希望運用法律手段,逼AL在法庭上現身,AL則和它捉起了迷藏。

德 爾聘請的訴訟律師是美國證交會原負責調查非法賣空活動的高級官員、律師Robert Knuts。3月底,Robert Knuts通過電郵要求AL提供郵寄地址,以快遞或郵寄傳票。AL回信道,「請注意我在德爾報告中披露的居住地址是上海,紐約是過去時……出於明顯的原 因,我更傾向於對我的上海住址保密。我一直願意公開收回我的言論,如果它們被證明是錯的(false),或可能是錯的。」

由於AL拒絕提供郵寄地址,8月底,紐約高等法院特批以電子郵件方式向被告AL遞送傳票,這意味著若30天內AL或其代理人不應訴,AL將可能面臨不利判決。

這種情況下,紐約Eaton & Van Winkle律所的律師Martin Garbus代表AL向法庭提出:AL本人住在上海,是一名中國人,不受紐約法院管轄;AL表示願意撤回所有針對德爾的做空言論,以換取德爾撤訴。

隨後,雙方的律師就管轄權進行了交鋒。

AL的律師還提出,法庭應允許AL在整個法律程序中保持匿名身份,「鑑於中國的法治現狀,如果AL的真實身份被公開,他及其他人將面臨報復性人身攻擊的風險」。

「我們好像是在跟一個鬼影(指AL)打交道。」紐約國際集團總裁本傑明·衛說。2011年3月AL質疑德爾電器的看空報告中,曾指控德爾2008年上市是由「聲名狼藉」的本傑明·衛運作的。憤怒的他於是一直幫助德爾在打這起官司。

本傑明·衛說,為證明自己確是中國人,AL還向法庭呈交了一份由美國駐上海領事館開具的身份認證書,證明該人士是中國國籍。但認證書中的姓名、住址等個人信息以及辦理日期,都被抹去了。日期被抹去,是為防範領事館當日錄像被調出而鎖定嫌疑人。

AL是否可以匿名缺席庭審,仍需等待法官的裁決。

神秘的作者

中國綠色農業公司花費數十萬美元,請了美國兩家諮詢公司調查IFRA及分析師Andrew Wong的背景,結果是「我們在全世界都無法找到IFRA和這個人」。

不 僅AL身份成謎,在「alfredlittle.com」上撰寫看空報告的作者也迷云重重。「alfredlittle.com」自稱「由一群常駐中國的 分析師和投資者提供支持,網站上文章由撰稿人提供」。而9月13日發表在該網站的看空希爾威的調查報告,撰稿人是「國際金融研究與分析組織」 (IFRA)。

據加拿大《環球郵報》報導,9月14日,IFRA分析師Dino Huang給該報打電話要求採訪,他在採訪中稱,IFRA是9月13日alfredlittle.com上希爾威報告的作者,他們5月份受僱於對沖基金調查希爾威,但他拒絕透露基金的名字。

據IFRA官網介紹,這是一家成立於2009年,從事獨立財務分析、商業調查的服務機構,成員來自各行各業,致力於「在公開信息匱乏甚至不存在的國家開展調查,比如中國」。希爾威調查發現,IFRA並未在香港或內地工商部門註冊登記。

IFRA 聯繫人、高級分析師Andrew Wong在郵件中對記者說,「我們與客戶簽署過保密協議,不便接受記者關於我們調查過的公司的採訪。我們只是一家調查公司。」他表示,此前那份9月2日質 疑希爾威的匿名報告則是另一家機構所寫,「我們並不知道其作者是誰。」他沒有回覆記者的第二封採訪郵件。

IFRA2010年曾發佈報告指控中國綠色農業(CGA)的問題。CGA花費數十萬美元請了美國兩家諮詢公司調查IFRA及Andrew Wong的背景,結果是「我們在全世界都無法找到IFRA和這個人」。

CGA董事長李濤多次用郵件與IFRA聯繫要求見面溝通,對方始終拒絕,「連通電話都不行,」 李濤說,「我只想當面問問他們,為什麼這麼不負責任。比如明明我們交了20筆稅,IFRA在報告裡只曬出其中10筆的稅單,然後據此質疑我們的利潤。」

CGA曾想起訴IFRA,但在律師的建議下放棄了,「做空者早就設置好了層層防火牆,在美國這種官司沒有一例勝訴的。」李濤說。

根據IFRA的報告,它的調查員曾到希爾威位於河南的某礦區門外安裝攝像頭拍下20天的監控錄像。與此類似,李濤告訴記者,被做空之前CGA接待過以投資者名義前來「參觀考察」的人士,「他們到工廠裡到處拍照,然後在報告中張冠李戴,如把垃圾說成是生產線。」

公關公司CCG董事總監聶晨陽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他的客戶中曾有數家公司把前往他們工廠隨意拍攝的人扭送到公安機關,據其交代是「前來公司尋找任何不利於公司的情況。」

曾被Citron和AL做空的泰富電氣(HRBN)董事長兼CEO楊天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HRBN被做空時有人冒充公司員工不斷跑到電力公司去查用電量(為了推算產能),直到電力公司打電話來抗議他才知情。

有一次,手下人逮到一名上海的調查員,楊天夫恨不得「當場把他吃了」。但對方說,「我就是受僱去調查你們,沒幹什麼違法的事」,楊天夫只好讓他寫了封「永不再騷擾」的保證書後放人。

爆料人與「諜報戰」

「現在我已經不恨做空者了,美國資本市場就是這套逐利玩法。」楊天夫說,「他們管這叫『偉大的博弈』。」

除了實地調查之外,難覓蹤影卻又無處不在的做空者還有許多辦法來獲取做空報告中的素材,這些辦法的想像力不輸任何一部諜戰片。

比 如「策反」。9月份,與做空者激戰正酣時,希爾威CFO湯萌曾多次接到不顯示來電號碼的電話,其中一次對方聲稱是一家獵頭公司,詢問她是否有意加盟一家 「馬上就要IPO」的公司。詭異的是獵頭拒絕留下聯繫方式,她後來查到這個電話打自上海一家印刷廠的一台座機,才確定對方是在給自己下套——此前,多家倒 下的中概股都呈現出一個共同特徵,以致CFO離職彷彿成為了一個公司要倒下的第一步。

「一點不誇張,這就是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她說。

無獨有偶,CGA的CFO也曾收到IFRA分析師Andrew Wong的郵件,「建議」他作為污點證人向SEC舉報CGA,並分享可能的舉報獎金。

知情人士透露,做空者往往會懸賞重金尋求爆料者,而爆料者的確常常能給出「重磅炸彈」。

上 海一家今年被做空的公司為虛報賬上現金,曾花幾百萬元在公司內部用一台服務器秘密做了一套山寨版中國銀行和匯豐銀行的主頁,當審計師去公司時,便用公司電 腦登錄山寨網銀賬戶。後來審計師要求用自帶的電腦登錄網上銀行,令騙局徹底暴露。據說,這個驚天秘密的最初洩露者是一位公司高管。

「諜報 戰」也是做空者慣用的方式。11月1日,一位自稱Peter.Li的香港口音男子從廣州打電話給希爾威的一位礦長,以投資者名義不厭其煩地打聽公司與某供 應商的合作情況,其間幾次說道「您剛才說……」(實際上該礦長並沒有那樣說)。希爾威推測,他是想得到一段斷章取義的電話錄音,這一手法在AL和IFRA 的做空報告中曾被多次使用。

從已面世的做空報告來看,空方的諜報戰術斬獲頗豐。比如IFRA拿到了政府部門的兩份希爾威《動態地質儲量報 告》中的一份;IFRA從政府部門獲取了CGA購買土地的規費、批文,以及稅務局的原始完稅單;而Citron獲得了7年前楊天夫就一樁民事經濟糾紛簽字 的《協議書》這枚「深海炸彈」。

2010年IFRA做空CGA的報告發佈之前,CGA高管曾愕然發現,其聘請的投資者關係(IR)公司的僱 員轉發來的一封郵件中,居然有該僱員與IFRA分析師Andrew Wong的私下通信郵件,而且從內容來看並不是雙方的初次接觸。原來該公關人士一時大意,沒有完全刪除,而且還轉發給了CGA。

「做空中概股的這波浪潮,給曾經當過外交官、警察、記者和間諜的人們帶來了大量業務。」《華爾街日報》在2011年6月的一篇文章中描述說。有趣的是,這篇文章的作者甚至還採訪到了一位美國聯邦調查局特工和一位國際刑警組織特工。

諜報戰中的另一支重要力量,是當年幫助中國企業去海外上市或融資增發的財務顧問。

上 市業務越來越難做,當初運作中概上市的投行日子難過,「羅氏中國團隊走掉好幾個,羅德曼中國團隊整個都被裁了,這些沒工作的投行人士會幹嘛?」一位業內人 士說,「通風報信,加盟空方,他們才不管是正向做還是反向做。」這些財務顧問對中概公司的內情知根知底,有他們的爆料,做空往往一擊中的。

「現在我已經不恨做空者了,美國資本市場就是這套逐利玩法。」楊天夫說,「他們管這叫『偉大的博弈』。」2011年11月2日,泰富電氣宣佈以每股24美元私有化成功,這家公司的股價曾被AL等做空者打壓至8美元。楊天夫得知,做空者因此損失了十幾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25

新東方在線CEO孫暢:網絡教育邁入第二發展階段

http://news.imeigu.com/a/1324365470792.html

(i美股訊)在當下互聯網時代,每家教育培訓企業都將網絡教育業務視為公司重要戰略佈局之一。龍頭企業新東方更是如此,俞敏洪曾經坦 言「誰把網絡這一塊做好了,誰就是新東方最大的對手。」近日,新東方攜手劍橋大學出版社推出了TBL混合式英語學習產品,標誌著新東方的網絡教育事業邁入 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i美股特邀新東方在線總經理孫暢女士,就TBL混合式英語學習產品特色、在線英語培訓市場現狀、新東方在線發展規劃三個方面進行了詳細闡釋和深入交流。主要觀點如下:

1、 對於新東方而言,特別重要的是把線上線下的資源結合起來;混合式教學既要保留教師的個性化特色,又要實現標準化教學,有一定難度;除了老師以外,學校方面 需要增加「助教」角色使課堂獲得更好的效果;TBL的在線內容可以隨時更新,社區互動功能、移動互聯方面正在開發之中。

2、劍橋開發教材用 了11年,新東方在線開發平台用了1年,學校培訓老師用了1年;TBL混合班型的價格大約在2000-4000元人民幣左右,低於其他機構的線下口語面授 課程收費水平;線下課程部分由新東方學校提供,絕大部分收入歸學校方面所得;TBL將來會像泡泡、優能那樣利用線下渠道進行招生,而不是簡單靠賣學習卡; 新東方的規劃是在未來三年,TBL至少會有10萬個學生;希望在2-3年內,TBL能夠達到1-2億元人民幣的營收規模;

3、培生的戰略佈局會促使新東方把自己的戰略規劃做得更加精細、更加長遠;培生擁有《新概念英語》的版權,但並不能夠禁止其他培訓機構開設相關課程。

4、網絡教育的用戶、產業環境和技術應用的成熟度已經相當高,在線培訓市場明顯進入第二發展階段;培訓行業缺少跨界的課程設計人才,只能靠企業慢慢培養;2012年希望在移動學習方面做出初步探索,並且能夠看到一些商業模式。

以下為i美股與孫暢女士的訪談實錄:

Q:TBL是一個什麼樣的產品?

孫暢:TBL是新東方準備了很長時間的一個混合學習產品,這個產品的內容部分是我們跟劍橋合作引進的。

Q:新東方和劍橋為什麼要合作推出這樣一個混合學習產品?

孫 暢:從劍橋的角度講,他們在內容方面準備了特別長的時間。劍橋大學出版社是一個擁有400多年歷史的傳統出版社,一直都是以紙質教材在做出版,他們大概在 11年前就已經看到了互聯網的趨勢也一直很想做這個,但他們是一個傳統的出版企業,內容電子化對他們來說也是蠻困難的一件事。所以他們先用5年的時間開發 出一個產品,但是他們自己感覺不是特別好,不像他們想像的那樣,於是就推倒重來。

從新東方的角度講,新東方原來一直是以傳統線下授課為主 的,即便是有我們這個在線的教育公司,我們在線公司又是完全以互聯網在網上賣課件和服務的形式為主。所以,俞敏洪老師在做新東方在線的時候,他的夢想是希 望互聯網能夠把新東方帶到另外一個領域裡面,但是我們的組織架構決定了新東方在線和新東方的學校在組織架構上是互相獨立的,大家有點各做各的。雖然大家都 發展得很好,線下的培訓應該說最近是更火了,剛性需求非常地火。那麼在線呢,通過前幾年的發展,也到了一個發展特別快速的時期。所以說,兩邊的發展都很 好,但是在業務模式上一直沒有特別多交集,各做各的,在線的學生不是線下學校的學生,線下的學生也不是在線的學生。但是我想對於新東方來說,特別重要的是 怎麼樣才能把兩邊的資源合在一起。

我們前期一直在探索混合教學,但是前期的探索都是比較初級的,比方說線上的測試和練習是不是能夠作為線下 的補充和增值服務,我們也一直在強調這個「補充」作用,別讓校長有情緒啊,避免他們害怕學生都跑到線上上課。新東方一直是很糾結於此的,擔心線上線下互相 競爭搶學生這種問題。我覺得這也是線上教育一直沒有很好地發展的一個原因,不光是新東方,整個中國教育培訓產業都是如此,像學而思、學大也是這樣。新東方 的架構給了我們這個線上公司足夠大的發展空間,它讓我們到市場上拚殺了,確實拚殺得也挺好。但是我覺得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一方面新東方線下的學生對互聯 網的需求是非常強勁的,另外一方麵線上公司也在想怎麼樣才能夠真的去整合新東方線下的一些資源?怎麼樣才能夠真正讓有互聯網需求的學生用到線上的學習過 程,而不是簡單地用點測評之類的?我們一直在探索這個事情,並找到了這個混合學習模式,或者說是組合學習模式,就不是簡單的線下的學生只用簡單的線上的服 務,而是有一部分學習要在線上完成。TBL順應了這樣一個需求,真正要實現這個東西其實是一件蠻難的事情。

Q:混合教學的困難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孫 暢:除了許多觀念的改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我覺得最難的在於教學領域。因為原來傳統的老師都是拿著教材備課,然後給學生講,尤其是新東方的老師又是這 麼有個性的群體,他們要很自由地發揮個人的魅力、特色。當用學習系統來教課的時候,老師就必須有另外一條線,一個標準化的學習過程,用到在線的很多內容、 課程、課件,研發出來的是標準化的。以前老是天馬行空,想到哪講到哪,笑話就隨便往裡插了。現在同樣是一節課,除了老師備課的內容之外,你要去用這個工具 了,因為學生在線上已經提前做了很多學習過程,在線學習的內容怎麼樣去跟課堂的教學內容很好地銜接和應用,這對老師的要求特別地高。一方面,這個老師不是 個體的老師,而是整個新東方的教學體系,以前新東方的教學體系是鬆散的,這樣的東西要求老師是標準化的,但同時我們又希望新東方老師的特色不要被丟失掉, 這是新東方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那怎麼樣把這些東西結合起來,新東方整個教學教研有了一個很大的改變,但這也需要時間。我們這個項目在上海開始做試點,上 海整個聽口部已經教研了一年多的時間,把所有的老師組織起來做教研,老師們做了上萬張的PPT,希望做成一個標準化的東西,同時結合老師的個性化,所以準 備了很長時間。

Q:既要保留個性化特色,又要實現標準化教學,這聽起來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

孫暢:對,很難。 尤其對新東方的老師,這就更難了,是一個特別大的挑戰。對於學校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為學校需要增加角色了,以前是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在混合學習模 式下,現在要增加一個「助教」的角色,因為什麼樣的學生、什麼樣的班型(新東方的班太多了)匹配什麼樣的線上教學內容,每一節課的內容都要跟線上的東西匹 配,都要跟學生在家裡線上學習的內容匹配,然後課後還要跟學生回家學的線上的東西匹配,裡面還有很多互動的部分,例如判作業、追蹤學生回家在線學習的進 度、效果、結果,還要跟他互動。除了傳統的老師和學生之外,這裡面就要增加第三個角色,那就是助教。助教需要去匹配這些資源、去check這些資源,來幫 助老師的課堂使其有更好的效果。每個學校需要增加角色,就不是傳統的阿姨檢查聽課證這麼簡單。對學校而言,這是一個特別大的轉變。

Q:和現有網校產品相比,TBL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孫 暢:這個產品不是簡單地說叫作「混合學習」。它是基於網絡進行的,跟原來封閉的模式(例如華爾街英語的教學模式——學生用教學軟件看課件,老師再進行輔 導)特別大的不同在於我們並不是讓學生去看課件。首先,學生的學習是在線的,我們的這個系統是開放的,學生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任何其他地方都可以完成自學 習的部分;其次,在老師的教學部分裡面,這仍然是以老師為主的,引導學生掌握關鍵的知識點;再次,這兩個東西又要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我覺得 這是TBL最核心的理念,那就是24小時不間斷學習,傳統的華爾街模式無外乎是到學習中心上課,再借助一個輔助工具。而我們TBL的核心理念是24小時不 間斷的學習,有上課,有線上的自學習。我們特別強調的是,自學習是很重要的學習過程,而自學習怎麼樣和傳統的學習結合起來。TBL的革命性在於,原來我們 以老師教學為主,現在則是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二者並重的方式。目前我們中國的教育注重的是知識的傳遞,而不注重學習方法。因為我們的考試是以知識 為主而非方法,但是我們的學生最重要的是學會學習方法。我們這套學習體系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學習方法。老師的角色也就變成了「導師」,這是 TBL最大的意義所在,雖然很難,大家很需要花功夫,新東方在線在當中起到的價值很重要,但是我覺得它不難。TBL改變了老師和學生的觀念,學生既要聽老 師講課,也需要自學習。這是TBL最具革命性的地方,我們對它充滿期待。這個週末,俞老師召集了這個項目的團隊談「TBL未來的戰略」,我們希望這個產品 能夠在未來幾年成為新東方聽力口語的一個品牌。新東方的品牌內涵是學英語出國,但英語學習的內涵卻被衰減了,新東方希望用TBL這個品牌來使用戶真正地學 好英語。

Q:TBL是否考慮了移動互聯平台?

孫暢:在線內容非常豐富,基於互聯網,隨時更新。一、內容方面可以隨時更新;二、技術的應用上可以隨時跟蹤,現在我們也在開發社區互動功能,移動互聯方面我們也在進展當中。下一階段,我們會陸續推出社區互動、移動互聯功能。

Q:TBL既有在線自學習部分,又有學校面授部分,它比傳統面授課程貴嗎?具體是如何收費的?

孫 暢:一些其他機構的線下口語面授課程的收費每年大概要1、2萬。互聯網的核心價值是平民化、草根化,大家可以用最低的成本去分享信息。在這一點上,在線教 育是一脈相承的。新東方在上海的TBL混合班型已經開始招生了,價格大約在2000-4000元人民幣左右,我覺得這個價格很有競爭力。TBL線下部分的 課時和傳統聽口課程是一樣的,同時增加了大量的在線自學習部分。坦率地說,學英語這件事不是靠金錢可以解決的,好的學習方法、學習工具和自己花的學習時間 尤其重要。

Q:TBL線下部分是由所在地的新東方短期語言培訓學校提供,還是由新東方在線單方面提供?

孫暢:線下課程部分是由學校提供的,新東方在線不提供這方面的培訓。絕大多數收入也是算在新東方學校的收入裡面,因為他們提供了老師和教研。

Q:在這個項目中,新東方在線的收入來自哪裡?

孫 暢:新東方在線的收入來自於兩部分,一是單獨出售自學習部分,一個level也就1000多塊錢;二是和線下學校的混合部分,新東方在線也會得到一部分收 入,這部分的收入比較少,但是沒有關係。我們的規劃是在未來三年,TBL至少會有10萬個學生。如果教學效果好的話,我認為學員規模會大於這個數字。

Q: 您說過,「劍橋開發教材用了11年,我們開發平台用了一年,學校培訓老師用了一年」。這是否意味著,劍橋大學出版社是TBL的內容提供商,新東方是平台提 供商?在這次戰略合作當中,新東方為TBL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財力?新東方和劍橋之間的利潤分配方案是怎樣的?屬於一次性買斷內容,還是逐步分成?

孫暢:是的,我們提供平台,劍橋提供內容。

在 財力投入方面,我確實不好估算;在人力投入方面,我們有一個產品團隊和研發團隊在做這個項目。因為我們要做一個平台,所以研發團隊和劍橋需要很多溝通,我 們研發了一個混合學習平台,劍橋也有自己的學習管理平台,雙方需要進行跨平台連接。我們的技術部門要跟劍橋的團隊一起工作。劍橋為我們提供了核心的課件, 我們的產品部門要跟學校溝通再研發的事情,線上部分怎麼去上線下部分,紙質教材和線上內容、教師講授如何結合在一起。新東方在線的產品部和學校的產品部需 要一起做研發。

從商業角度講,在線學習內容是一個lisence(授權)的邏輯。在線產品需要不斷更新,所以買斷是沒有價值的。劍橋要依據新東方的實際需求對在線產品不斷進行更新,尤其是聽口課程。

Q:新東方計劃怎樣推廣TBL項目?對盈利方面有何預期?

孫暢:TBL是在新東方線下招生體系中的一個品牌,將來會像泡泡、優能那樣利用線下渠道進行招生,而不是簡單靠賣學習卡這樣的一個模式。我們會在傳統的學習卡零售渠道銷售TBL的在線課件部分,真正的混合學習是在學校體系裡進行招生的。

在 投入方面,新東方所有的學校會為TBL項目建專門的教室;在推廣方面,新東方會投入人力和財力去推廣這個項目。俞老師有個預期,大概2-3年後吧,他希望 這個產品的收入會不低於現在的新概念,新概念目前每年的營收大概是1-2億元人民幣。我們希望在2-3年內,TBL能夠達到這樣的營收規模。

Q:環球天下宣佈將併入培生教育之後,有投資者擔心培生可能會向新東方收回《新概念英語》授權。您認為這樣的擔憂有必要嗎?您又是如何看待新東方和培生的競爭?

《新 概念》是個教材,它在中國的推廣做得非常好。學校選擇《新概念》作為教材,不存在買斷或者lisence的情況。這一點可能國外會稍微不太一樣,但在中國 我們的法律至少是這樣的。新東方和環球天下都可以開新概念培訓班,培生不能禁止我們開班。培生擁有的是這本教材的版權,我們每個學生都買了這個教材,新東 方老師在講這本教材的時候他們演繹了其他的東西,這些演繹的東西是新東方所擁有的。

培訓行業帶有很強的文化背景和地域特色,培訓企業的商業 模式和成功與否都和這一點十分相關。收購環球是培生在華戰略佈局的一部分,新東方顯然是培生最大的競爭對手之一。我個人認為這對新東方來說不是一件壞事, 畢竟當前的競爭還只是行業內競爭,沒準哪天行業外資本就進來了。比如說萬科,或許哪天它利用遍佈全國小區地產一夜之間就哐哐哐進來了,我覺得行業外資本的 進入都是非常有可能的。新東方這些年發展下來,還是很順利的,一方面中國培訓行業發展得很好,另一方面俞敏洪老師本身還是很有戰略眼光的。但是總體來看, 新東方的經營還是比較偏向粗放式的,對於本身擁有的資源開發不夠。培生的戰略佈局會促使新東方把自己的戰略規劃做得更加精細、更加長遠,把資源整合起來, 走得更快些。

Q:您曾經表示,「網絡學習的一個重要方向是混合學習模式的真正建立」。您如何看待中國的在線英語培訓市場?

孫暢:我認為,在線培訓市場已經進入到了第二個階段。

在第一階段中,大家還在摸索模式,總體的產業環境(例如帶寬)也不是那麼理想,大家總認為它是一個輔助手段,學習的人也很少。

從2010年起,在線培訓市場明顯進入第二階段。在這個階段裡,會出現更多的、獨特的應用,在線學習會成為很多用戶的首選,而不是線下培訓班的補充。過去,大家認為「移動學習」還只是一個概念。

現 在,用戶、產業環境和技術應用的成熟度已經相當高了。從用戶角度看,我們的主流用戶是80後、90後這代伴隨網絡長大的網絡原住民,網絡學習也會成為他們 的一部分;從產業方面看,大家已經把商業模式摸索得十分清楚了,比如說什麼樣的模式能賺錢、什麼樣的產品是受歡迎的;從技術應用方面看,大家的管理系統等 方面也都已經ok了。隨著蘋果IPad的推出,移動設備上的學習已經成為很重要的部分。客觀地說,我們還沒有把移動學習這個事情探索清楚,但是在第二階段 我們會把混合學習模式真正探索清楚,包括Web端、移動端和線下部分。在未來十年的第二階段中,在線培訓市場會出現營收規模較大的公司和擁有海量用戶的平 台。

Q:俞敏洪老師說過,誰把網絡這一塊做好了,誰就是新東方最大的對手。陳向東老師在i美股與投資者在線互動時,也曾表示「下一步,網絡教育也是一個戰略重點。」僅此兩點,足見新東方對網絡教育的重視程度。

作為新東方在線的女掌門,在管理工作中您遇到的最大難題是什麼?

孫 暢:新東方最缺的是課程設計的人才,我們做不出劍橋那麼好的內容。這不是不好找人,而是根本就沒人,全得靠自己摸索自己培養。技術方面的人不難找,只要花 足夠多的錢就能夠找到,但課程設計人才花再多的錢也找不到。我們不能挖個老外,人老外不來,只能慢慢培養。對於很多培訓企業來說,老師也不難找,難找的是 像謝琴(i美股註:謝琴是新東方助理副總裁,曾一手締造泡泡少兒教育品牌,近期出任邁格森國際教育總經理)那樣做產品的人。如果你能找到做產品的人,把產 品規劃好了,老師是可以標準化培養的。懂教學的老師不懂互聯網,做互聯網的又不懂教材,培訓行業缺少跨界的課程設計人才。

Q:最後想請問孫老師,您對2012年有何期待?

孫暢:第一,我們希望能夠把這個混合學習模式實驗成功;第二,我們想做一些跟移動互聯網相關的事情,在移動學習方面做些初步探索,並且能夠看到一些商業模式。

(i美股 陳群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