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協宣傳部副部長章豐加盟網易,任職副總編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17/153834.shtml
導讀 : 章豐曾任浙江《青年時報》社長、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浙江省科協黨組成員,後任中國科協技術協會調研宣傳部副部長。
i黑馬訊 1月17日消息,近日有消息稱,中國科協調研宣傳部副部長章豐已經離職加盟網易,出任副總編輯。今日,據新浪科技報道,確認消息屬實,並表示章豐將負責本地內容建設等方面工作。
據資料顯示,章豐曾任浙江《青年時報》社長、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浙江省科協黨組成員,後任中國科協技術協會調研宣傳部副部長。
去年網易先後進行了兩次人事調整:
9月,網易才經歷一輪人事變動和職能調整,出任網易總編輯僅1年的陳峰卸任,之後原獨立運行的門戶移動中心業務被分拆到多個部門:內容運營劃到網易新聞頻道,技術歸羅尚虎負責。
11月11日網易內部又發布一系列人事調整:任命曾光明為網易傳媒內容部常務副總編輯,負責內容部全面管理;任命劉晶為網易傳媒內容部副總編輯,負責新聞中心、新媒體資訊中心、客戶端頭條,並向內容部曾光明匯報工作;任命張偉為網易傳媒內容部副總編輯。同時宣布原內容部副總編輯鈄江明從即日起停職。
深圳科協原主席:華為無人區困惑凸顯開放式創新短板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9969.html
華為年報顯示,2015年其在創新研發上的投入已超過1000億元,這個數字遠超蘋果(據Strategy & Show數據,蘋果2015研發投入6億美元,約合42億人民幣),但在今年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華為領導者任正非還是提到了華為進入無人區的迷茫。6月19日,在華大藍色彩虹孵化平臺啟動儀式上,深圳科協原主席、源頭創新百人會秘書長周路明認為,這種後繼乏力暴露出華為在開放式創新上的短板,也暴露出國內創新產業上的不足:缺少能夠快速創新的高質量中小企業
周路明認為,相比之下,蘋果構築了良好的開放創新生態,因此雖然其研發投入不多,但在創新效率上卻能趕超華為。
在今年WWDC上,蘋果宣布公開旗下軟件Siri,提供開發者應用。截至今年6月,蘋果平臺上的開發者數量已經達到1300萬,比去年新增200萬,這些開發者為蘋果提供源源不斷的免費軟件應用開發資源。雖然蘋果系統是閉環,但其形成了獨有的開放式創新生態,將技術開發交給適合的人才和公司進行。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在過去四個季度中,蘋果收購了15家公司,大部分為名不見經傳的中小企業,從提供攝像頭、GPS等傳統手機模塊以及內置軟件的公司到人工智能、增強現實等前沿技術的公司,蘋果均有涉足。相對而言,華為收購的中小企業則少很多。從華為在創新上的短板也能看出國內創新產業上的不足:缺少能夠快速創新的高質量中小企業。“國外的產業和中國非常不一樣的就是國外真正的創新不是跨國公司,而是中小公司。華為在創新的生態中沒有很多的小企業給它提供並購,來支撐它的發展。”周路明表示。
因此,周路明認為要解決華為及國內大型企業的無人區困惑,應該將開放式創新與國際協同創新相發展,跨國企業將自己生態開放出來,對於企業創新持續發展有所幫助。
“以前,中國的創新實際上由政府承擔了組織者的身份,但是現在來看非常不適合。”在周路明看來,隨著全球創新鏈壓縮,大型企業或者行業內領先者承擔越來越多的責任。“以前全球創新的資本、創新鏈拉得非常長,不同的環節有不同的創新組織來完成,現在一個組織都能承擔起創新鏈全部的工作,比如華大和蘋果。”在這個壓縮過程中,市場需求對於基礎研究環節產生重要作用,這也意味著企業提高創新效率,必須舍棄不適合市場需求的研究項目。
“目前,中國的需求端越來越趨於高級化,甚至比美國、歐洲更高級,這個高級化帶來的結果對創新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周路明說。
當然,中國創新也有其天然優勢,在周路明看來,國內在制造業配套上的優勢能夠有助於企業形成更好的開放生態。
中國科協原黨組書記申維辰一審被判無期 受賄近1億元
據新華社11日消息,江蘇省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今日公開宣判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原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申維辰受賄案,對被告人申維辰以受賄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對申維辰受賄所得財物予以追繳,上繳國庫。

申維辰
經審理查明:1992年至2014年,被告人申維辰先後利用擔任山西省體育運動委員會主任,晉中地委書記,晉中市委書記,山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太原市委書記,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等職務上的便利以及職權和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為他人在企業經營、職務晉升、崗位調整等事項上謀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9541.965936萬元。
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被告人申維辰的行為構成受賄罪。鑒於申維辰到案後,如實供述自己罪行,主動交代辦案機關尚未掌握的絕大部分受賄犯罪事實;認罪悔罪,積極退贓,贓款贓物已全部追繳,具有法定、酌定從輕處罰情節,依法可以從輕處罰,法庭遂作出上述判決。
107篇中國學者論文遭國外期刊撤稿,這鍋誰背?中國科協回應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4-23/1097326.html
日前,世界著名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發布聲明,撤銷旗下期刊《腫瘤生物學》所刊登的107篇論文,創下了正規學術期刊單次撤稿數量之最。此次被撤稿論文的作者全部來自中國,撤稿原因稱是論文作者編造審稿人和同行評審意見。換言之,論文作者“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
21日,中國科協在官網發表聲明,稱已就撤稿事件與施普林格出版集團相關負責人進行了坦誠深入交流,並指出,雖然作者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出版集團和期刊編輯存在內控機制不完善、審核把關不嚴格等問題,也理應對此承擔責任。
107篇論文遭撤稿
《腫瘤生物學》期刊是“國際腫瘤學和生物標誌物”的官方雜誌。4月20日,期刊在其網站上發布了一篇撤稿聲明:“根據出版倫理委員會的建議,出版商和編輯決定撤稿。在經過徹底調查之後,我們相信論文在同行評審環節中有違規操作行為。”
在撤稿聲明中,期刊列出了一個發布在出版倫理委員會網站上的聲明,聲明中介紹:“機構已意識到屬於不同出版商的幾家期刊,在同行評審過程中存在系統的、不適當的操縱。這些操作似乎是由一些第三方機構策劃的,他們為論文作者提供這種服務。”
同行評審造假
論文作者在投稿的同時,推薦一名並不存在的審稿人,並署自己或合作者的郵箱。(亦有人推薦真實存在的同行專家,但在署郵箱時造假)這樣一來,“運動員”自己就成為了“裁判員”,從而得到“理想成績”。
施普林格方面表示,經調查,已有“明確證據”表明這些作者在推薦審稿人時使用了假郵箱。部分作者有可能借助第三方論文編輯服務,並使用了第三方提供的審稿報告。
《腫瘤生物學》提到的被撤稿的論文共有107篇,涉及國內多個城市。其中大部分作者均為醫院醫生,所屬的機構單位是國內高校的附屬醫院,包括浙江大學附屬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附屬醫院、山東大學附屬濟南市中心醫院、湘雅一、二、三院等知名醫院。
出版集團也有責任
21日,中國科協在官網發出聲明,稱作為中國科技工作者的群眾組織,科協高度重視此次事件,有關黨組領導第一時間會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安諾傑一行,就撤稿事件進行坦誠深入交流。
安諾傑表示,此次撤稿事件是2015年撤稿事件的延續,《腫瘤生物學》雜誌利用2015年撤稿事件掌握的虛假同行評審信息反查了2012-2016年發表的所有論文,從而發現這批被撤論文。
2015年撤稿事件
2015年8月,斯普林格宣布撤回旗下10個學術期刊已經發表的64篇論文,而這些論文均出自中國作者。早在2015年3月,英國出版社BMC宣布撤回43篇學術文章,其中41篇出自中國作者。在這兩起“撤稿風波”中,出版商均給出了“同行評審中涉嫌造假”的理由。
中國科協認為,論文因虛假同行評審問題被撤,應該以適當方式讓公眾了解撤稿事件中各方主體的責任。作者和“第三方”中介確實存在不可推卸的責任,但2015年撤稿事件發生後,出版集團沒有采取積極有效措施防止類似事件發生,出版集團和期刊編輯存在內控機制不完善、審核把關不嚴格等問題,理應對此承擔責任。
中國科協希望,出版集團能夠盡快完善內控機制,加強對期刊的管理,把問題論文處理在發表之前,而不是發表之後一撤了之,同時高度警惕以經濟利益為目的、與“第三方”機構有勾結的“掠奪性期刊”。中國科協願意加強與施普林格在出版誠信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共同維護國際科技期刊出版誠信。
新聞鏈接 一線醫生為何成撤稿論文主體?
醫生群體的身影出現在此次撤稿事件中,和目前國內的醫生評價體系有所關聯。醫生晉升、評職稱需要論文,有的醫院還會對論文發表在哪一類期刊有硬性要求,比如需要被SCI(科學引文索引,是國際公認的進行科學統計與科學評價的主要檢索工具之一)收錄的文章。
這意味著醫生若想晉升,在問診之余還需撰寫醫學論文,根據醫院評價體系來選擇合適的期刊投稿。
今年年初,中辦國辦下發《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意見》要求,以品德、能力、業績為導向,完善評價標準,創新評價方式,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的傾向,科學客觀公正評價專業技術人才,讓專業技術人才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深耕專業。要破除發論文評職稱的焦慮,中央的改革意見須真正落地。
當然,一方面需要改革人才評價機制,但另一方面,盡管我們應該更看重實際業績,不過,通過造假的方式來發表論文仍然不符合主流價值觀。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多方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