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居屋政策 衝擊私樓市場 林本利
2011-11-24 NM
2002年,樓價從97年高位下跌超過六成,政府正忙於救市,避免負資產數目不斷急升。當時私樓平均呎價不過2,000多元,政府若容許居屋免補價 在自由市場出售,或者以購入時的資助額補價,可以幫助那些以高價購入居屋的業主脫困,又可以刺激樓市,市民反對的聲音相信不會太大。
但時移勢易,特首曾蔭權現在提出居屋補價優惠,若推廣至26萬個現存居屋,相信會對私樓市場產生一定衝擊。
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的資料,去年底本地私人住宅總存量約110萬個單位,當中包括6萬多個已補價的居屋單位,但不包括超過10萬個村屋。這110 萬個私人住宅單位,當中89萬個,即超過八成是實用面積少於753呎(建築面積大約900呎)的中小型單位。餘下不足兩成是面積較大的單位,實用面積超過 1,075呎(建築面積大約1,300呎)的大單位只佔總數7%左右。倘若把村屋(以每層約700呎計算)在內,中小型私人住宅單位所佔的比率將更高。
從數字可見,香港並不缺乏中小型住宅單位,最缺乏的反而是面積較大的單位。隨著市民收入上升,自然期望居住環境有所改善,生活空間較以前增加。
但過去十年,地產商興建大量發水樓,建築面積過千呎的單位,實用面積只得六、七百呎。市民付出巨額金錢購入千呎新樓,入夥後才知道被騙。日後政府若立法規管二手樓買賣,要求以實用面積定價,這些實用面積偏低的新樓自然缺乏競爭力,新樓小業主將會蒙受損失。 政府一旦落實居屋補價優惠,居屋業主可以低於市值補價,當然有誘因將單位在自由市場儘快出售套現,私樓市場將突然間多了20多萬個單位的潛在供應,勢將對中小型住宅單位的樓價造成一定的衝擊。 曾特首提出的補價優惠,原意是希望方便居屋業主在私樓市場轉換單位,以及在物業市場向上流動。然而,這20多萬個居屋業主,以優惠補價在私樓市場上出售單位後,市場上又有沒有20多萬個面積較大的單位讓他們向上流動呢?
由 於面積較大的單位供應有限,居屋業主若然一窩蜂加入市場,導致需求大增,勢必推高這類單位的售價。結果是中小型住宅單位與面積較大的單位,兩者的價格差距 (以平均呎價計算),將進一步拉闊。私樓業主想在物業市場向上流動,將更加困難。 加上過去一年,政府推出一些限呎和限量的住宅用地,要求地產商增加興建中小型住宅單位,日後這類單位的供應量勢必大幅增加,對樓價的衝擊將會更大。 過去數十年香港市民努力工作和儲蓄,實在值得享受到較大的居住空間。政府推出土地拍賣時,實不應要求地產商集中興建中小型住宅單位,令日後較大面積的單位 出現「人為」短缺,推高這類單位的樓價。 事實上,正如施政報告所述,現時的住宅單位數目共有260萬個,遠高於235萬個住戶數目。只不過本地的地產商,將新樓包裝成豪宅,吸引內地人認購,呎價 動輒過萬元,完全脫離本地市民的購買力。而這些落入內地人手的住宅,空置率特別高。政府若不正視本地樓市「豪宅化」、「內地化」和空置率高的問題,即使大 量撥地興建私樓和居屋,相信也無法化解香港市民在住屋方面的怨氣。
林本利
私樓呎價較九七高四成 林本利
|
|
從不同的資料顯示,現時的樓價整體而言已超越九七年的高峰水平,問題是超越幅度有多少。市場人士一般採用三個不同的指標去量度樓價升跌,最常用的是中原城市領先指數。這個指數在每星期五公布,反映5至11日前預計簽署正式買賣合約時段的大型私人屋苑二手樓價(以建築面積計算)。一般而言,買賣雙方會在簽署臨時買賣合約後14日內簽署正式買賣合約。若以最新的中原指數116.07點計算,樓價便較1997年10月的高位102.93點,高出13%。 另一個常用的樓價升跌指標,就是美聯樓價走勢。這個指標是根據2008年之後全港100個著名中小型私人屋苑的成交個案,去計算出平均呎價(以建築面積作準)。1995至2007年則以50個屋苑計算。今年十月,二手樓平均呎價是$6,667,較1997年8月的高位$6,170高出8%。第三個計算樓價升跌的指標就是差餉物業估價署提供的數字。差估署把私人住宅單位按照實用面積分為五類(A至E類),再以樓宇交易資料計算出每呎(實用面積)的平均售價。買賣日期以簽署正式買賣合約(或轉讓契)的日期為準,首次買賣及非交吉的單位不會用作計算樓價。根據差估署的資料,截至今年九月,私人住宅單位的平均呎價已較1997年10月的高位超出26%。實用面積小於430平方呎的小型單位,以及大於1,076呎的大型單位的呎價升幅,更超出33-36%。差估署的數字與中原及美聯所提供的數字,明顯出現很大差距。造成這差距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差估署的數據不計算新樓首次買賣,但之後的買賣交易都會計算。而中原及美聯是計算指定大型屋苑的成交記錄,定期才會作出檢討,加入一些新落成的屋苑。美聯的數字只包括中小型屋苑,未計算一些豪宅的成交個案,以致拖低了平均樓價升幅。 另一個原因是過去十多年新樓的發水情況十分嚴重,實用率只得七成左右,故此差估署以實用面積計算樓價,自然計算得較高的樓價升幅。此外,我們若考慮到九七年前落成的二手樓,現時樓齡已增加15年,實際的樓價(包括樓宇折舊)升幅便不是兩、三成,而是四成或以上!過去15年,大型和小型單位供應不足,令樓價有較大的升幅。根據差估署數字,港島區的小型單位呎價,由1997年的平均6,800元一呎(實用面積計),升至今年九月超過10,700元一呎,升幅接近60%。港島區大型單位的平均呎價升幅,更達到一倍以上。去年底全港111萬個私人住宅單位中,只有21.6萬個實用面積大於753平方呎,而公屋單位一般小於753平方呎。去年人口普查顯示,全港共有237萬個住戶,換言之全港不足10%的住戶可以享用大於753平方呎的居所。由此可見,港人的居住空間實在與香港的經濟發展完全脫節。過去幾年政府為了壓抑樓價上升,要求發展商多建小型單位。若要改善港人的居住環境,政府實應多批土地興建較大面積的單位,令樓價回落,讓中產人士在住屋方面向上流動。這便可以騰出較多中小型單位給首次置業的年輕人,藉此改善全港市民的居住環境。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
由居屋步向私樓之法第二集(答) Home Blogger
http://homebloggerhk.com/?p=9515如果你們賣出居屋,接受政府房屋資助的福利便告終。公屋可以綠表上居屋,但賣左居屋後十年,除非年老及無依,否則想「入番」公屋都幾難。筆者在此情況下都建議你賣居屋,原因是家庭負擔大令讀者儲蓄能力少,賣樓獲得280萬多於十年家庭儲蓄,此舉可改變一生。
「焗賣」同「焗坐」
至於是「焗賣」,原因是不靠此舉,讀者撫心自問,如非樓房槓桿做成世都未能儲得此數目。其實賣樓決定可輕易決出,反而諗樣想道出重點是,賣完樓後讀者要「焗坐」。因為環顧香港都好少私樓平過三百萬,如讀者賣出2.8mil樓房又「細細地」用部份資金再買番間私樓收租,此行徑只令讀者在旺市「套現」、但不能「獲利」。讀者有未補價居屋,可視為擁有約6成業權的一間私樓,賣了此「6成居屋」後又買回同樣價值私樓,令自己暴露在市場的風險無減低,能獲好處只係同政府講拜拜,以後買樓就買足「百份百業權」。正因為讀者當然想套現之餘又獲利,那一定要買平價於原本「六成居屋」的私樓,即少於2.8mil,在此市況,唔係咁易搵到,即係要「焗坐」。
當然賣左樓就咁「裸等」,即任sir提及的「沽空樓市」,行為十分危險。在課堂上引述了新書中一個case表明。由2010年至今,諗樣眼見不少人盡賣樓房而向我查詢有何投資,都係勉強買些債券同ETF「頂住檔」,問返事主都係一句:「早知咪鬼賣樓啦!」所以諗樣為大家建議一個「十年儲蓄」的賣樓法則,再在早前文章提謝你賣左間五百萬既樓,不妨入番間三百萬,等於「買住半間樓」(詳見書樓換樓Q22: 買住半間樓先咁騎呢?)。講返本案讀者,由於賣出已是2.8mil樓房,再向下行已「退無可退」,所以要「焗住裸等」。
公屋短炒賺幅勝私樓
1 :
GS(14)@2010-10-06 23:04:28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4523515【本報訊】樓價於高位徘徊,公屋造價更歷史性衝破 200萬元,投資者染指這類物業圖利日增。一向甚少成交的黃大仙東頭邨,也罕見短炒,呎價高造 3302元,成全港最貴呎價公屋。投資者持貨僅 3個月,速賺 32萬元,幅度高達 22%,較同期私樓普遍低於兩成賺幅高,好炒過私樓。 記者:朱連峰
世紀 21富山聯席董事劉倩彤表示,一名投資者今年 7月在自由市場以 143萬元,購入黃大仙東頭邨貴東樓低層 5室,約 530方呎,剛以 175萬元轉手,持貨短短 3個月,賬面賺 32萬元,賺幅 22%,相當和味。
呎價 3302貴絕全港公屋
據悉,該投資者在購入單位後,花近 10萬元裝修,扣除裝修及佣金等開支,仍賺至少 17萬元。買家為區內公屋分支家庭。
上述單位呎價高達 3302元,堪稱貴絕全港公屋,貼近居屋價。鄰區鑽石山居屋宏景花園, 3座高層 C室, 673方呎,新近以 236萬元成交,呎價 3507元,相差僅 5.8%。世紀 21富山分行經理何冬梅表示,同區居屋龍蟠苑 E座中層 1室, 480方呎,成交價僅 188萬元,呎價 3916元。
政府連番出招為樓市降溫,私樓買賣即時放緩,惟無礙公屋造價升勢。剛易手的東頭邨單位,短短 3個月升值逾兩成,更勝私樓。熱炒私樓之一的沙田第一城,同期升幅普遍不足一成。如 38座中層 F室, 395方呎,投資者同於今年 7月以 180萬元購入,剛以 192.5萬元售出,同持貨 3個月,但僅賺 12.5萬元,升幅不足 7%。有炒家更要蝕讓離場,屋苑 395方呎單位, 7月以 185萬元成交,剛以同價轉手,蝕使費,反映公屋好炒過私樓。
世紀 21富山助理經理謝堅華表示,樓價急升,細價樓更為渴市,細價公屋頓成搶手貨,尤其是 100萬元內放盤,承接力強勁。
竹園北邨租金回報 6.7厘
黃大仙竹園北邨蕙園樓 339方呎一房戶,放盤不足 10日,即以 89萬元連地價售出,呎價 2625元。買家為區內已退休的街坊,見可月收租 5000元,回報高達 6.7厘,故購入計劃收租。
劉倩彤表示,由於公屋以用家為主,市場放盤極少,整個黃大仙不足 10個,成交不多,全區平均每月僅 2至 3宗。業主見現時公屋有市場,好多都不願賣,叫價亦高,如東頭邨約 530方呎單位,索價高達 188萬元,較今次成交單位貴 7.4%。
黃大仙公屋近期成交
東頭邨貴東樓低層 5室
面積: 530方呎 成交價: 175.0萬元 呎價: 3302元
竹園北邨蕙園樓中層 B室
面積: 339方呎 成交價: 89.0萬元 呎價: 2625元
黃大仙下邨龍華樓高層 2室
面積:約 700方呎 成交價: 230.0萬元 呎價: 3286元
竹園北邨桐園樓高層 9室
面積: 626方呎 成交價: 196.9萬元 呎價: 3145元
竹園北邨蕙園樓高層 17室
面積: 626方呎 成交價: 121.0萬元 呎價: 1933元
居屋效應 細價私樓搶手
1 :
GS(14)@2011-10-17 22:54:20http://m.sharpdaily.hk/detail.ph ... 5307&category=daily【本報訊】新居屋政策雖然資助優惠超筍,但首批只有2500伙,僧多粥少,還要等三年才預售,業界預期,相信市場消化該政策後,300萬元以下二手私樓,勢成為該批準居屋戶另一目標,刺激該類細價樓交投好轉。
假設家庭月入3萬元,購入一個300萬元私樓,以20年供款,承造七成按揭,息率2.3厘,每月供款10924元,佔入息總額36.4%;若購入250萬元私樓,首期10%即25萬元,承造九成按揭,連保費一併承按,月供12053元,剛好佔家庭入息3萬元的40%。換言之,若以月入40%作供樓上限,現存的250至300萬元私樓,正合符新居屋申請人士負擔水平。
沙田第一城中原區域營業經理黎宗文稱,該屋苑960個二手放盤,逾200個叫價徘徊200餘萬元。由於私樓不受轉售限制,升值能力亦較居屋佳。馬鞍山、元朗、屯門等新界區仍有不少200餘萬元私樓供應,勢成未來三年居屋真空期內準居屋客入市目標。
居屋政策料帶旺沙田、馬鞍山及元朗區等細價私樓交投。圖為元朗Yoho Town。
沙田第一城
擎天劈價14%沽
此外,施政報告公佈後首個周末、周日,二手樓市成交亦見改善,中原地產統計全港十大屋苑共錄25宗成交,較上周升39%。不過,個別信心較弱買家,則繼續減價求售。九龍站擎天半島1座中層C室,1805呎,7月時以3200萬元放售,但業主心急出貨,4日前已減至2900萬元,終以2760萬元成交,累減440萬元,減幅14%。
2 :
龍生(798)@2011-10-21 14:42:30不應輕視新居屋對樓市的影響
http://hk.biz.yahoo.com/111017/366/4bgdl.html施政報告提出復建「新居屋」及「優化置安心」,政策詳情請看施政報告網站:
http://www.policyaddress.gov.hk/11-12/chi/pdf/Policy11-12.pdf 市場反應一方面認為力度不足,十多萬潛在申請者,每年只有5,000個新居屋,以及暫時只有1,000個置安心,實乃僧多粥少;另一方面又有認為政府沒有進一步打擊樓市措施,而資助房屋數量偏少,應該對樓市沒有多大影響。
正如國內買家的數量只佔整體樓市的一小部份,由於集中在某一類型的物業及地區,卻能形成對樓市明顯的影響力;同樣地,新居屋與置安心的數量相對於整體供應量及總存量微不足道,但他們集中在某個市場定位,以至某特定區域,筆者認為不應該掉以輕心。
每年5,000個新居屋名額,並不是凍結5,000個購買力,因為居屋認購往往超額多倍,比如2010年7月第6期貨尾居屋共收到3.9萬份申請
表,以3,219個單位計,超額11倍;2009年12月第5期貨尾居屋收到2.6萬份申請表,以1,392個單位計,超額17倍;1997年推出的居屋
第十八期丙計畫,亦曾錄得超額認購12倍。
保守地以超額5倍計,5,000個新居屋可以凍結25,000個購買力,若以過去旺市計算,超額達11-17倍,就算以2009年那次的申請表數量
計,也有2.6萬個購買力。而居屋的遊戲規則是十年內沒有置業才可參與,所以即使新居屋要2016年才開始接受申請,這些購買力是即時被凍結,換句話講由
2011年開始,市場上就有數以萬計本來有機會買一手或二手樓的潛在購買力即時消失。
雖然有認為新居屋與一手私樓沒有重疊,甚至可以補充發展商不建上車新盤的市場空隙,不過在二手市場的上車盤以及二手居屋及公屋市場,就直接受到衝
擊。尤其是二手居屋及公屋,之前的大升市是建基於沒有新居屋供應,未能購買私樓人士才去考慮,現在既然可以申請全新居屋及置安心,更加可以獲得比現存居屋
及夾屋更加優惠的條件,相信這個市場將大為萎縮。
從地域上也有集中的現象,沙田區所受的影響最大,共有三個新居屋及一個置安心,偏偏附近就有以細單位為主的私樓金獅花園及沙田第一城的
395-410呎細單位,這些都是典型的上車盤,將出現「冰凍沙田上車盤」的現象,樓價將會長期跑輸大市。而青衣有一個新居屋及一個置安心,影響附近的二
手居屋以及夾屋偉景花園及宏福花園,以至上車盤美景花園、青怡花園的四百多呎單位。
兩名疑似特首候選人梁先生與唐先生,都異口同聲建議增加公屋供應,然則錢與地從何來?位於美田村旁地盤是否應改回做公屋?荃灣前大窩口工業大廈原本不就是公屋用地嗎?最終居屋政策發展如何,相信要到下一屆特首才有定案。
3 :
龍生(798)@2011-10-21 14:42:46跟你這篇打對台, 誰是誰非?
4 :
GS(14)@2011-10-22 13:36:20信就買,唔信咪唔買
5 :
龍生(798)@2011-10-22 16:20:12正喎, 不如今個星期日去睇丫?
即聽日
300萬以下私樓放盤剩75單位屯門上車盤大減五成
1 :
GS(14)@2015-07-22 02:18:13■豫豐花園362方呎單位叫價298萬元。 資料圖片
【本報訊】樓市火熱,熱到昔日見底指標的新界西北已今非昔比,傳統上車樂園嘉湖山莊不再上車價,兩房都升穿四球。上車希望惟有遠到去屯門,惟區內平盤買少見少,300萬元以下私樓放盤半年間銳減近半至目前約75個。記者:陳家雄 朱連峰
一直被視為上車樂園的天水圍嘉湖山莊,兩房成交價升穿400萬元。中原地產謝明亮表示,麗湖居9座中層E室,實用446方呎,成交價406萬元,成屋苑首宗2房升破400萬元個案,呎價9,103元。原業主2012年底以242.8萬元買入,賬面賺163.2萬元。本月初,同屬麗湖居的4座低層E室,面積相同,成交價380萬元,相差兩周,造價高6.8%。
嘉湖400萬內僅40伙
根據代理祥益地產資料,截至昨日,天水圍嘉湖山莊400萬元以下放盤現約40個,例如賞湖居兩房,實用449方呎,叫價355萬元,呎價7,906元。上車惟有寄望隔多兩個西鐵站的屯門區,目前屯門400萬元以下放盤共約614個,私樓放盤約374個,已補地價居屋約240個,其中最多400萬元以下私樓放盤屋苑,包括豐景園、時代廣場、豫豐花園,例如豐景園2座低層8室,實用309方呎,叫價320萬元,呎價10,356元。至於屯門「真.上車盤」買少見少,今年1月初區內300萬元或以下放盤有約147個,7月份已縮減至75個。
屯門公屋叫不足百萬
最後上車希望的屯門,驚見不足100萬元放盤。昨日有讀者報料,指屯門公屋良景邨出現一個不足100萬元上車盤廣告,以「首期9萬,月供3,055元」作招徠,單位實用面積264方呎,一房間隔,未補地價叫價90萬元,呎價3,409元,惟僅綠表買家才有資格購買。通常綠表最高按揭成數95%,首期僅4.5萬元。祥益地產黃振文表示,該單位今年初已於市場放盤,最初居二市場嗌價高達120萬元,因放盤多時仍未賣出,惟有減價放售,減幅達25%,自由市場叫價亦由240萬調低至230萬元。業主2013年2月僅以15萬元向房署租置購入,是次轉售須繳付10%額外印花稅。目前屯門叫價低於100萬元的住宅放盤不多於5間,全部是未補地價超細公屋,例如該區山景邨4座低層7室,實用294方呎,屬一房,居二市場叫價93萬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721/19226569
地產潮文:私樓怎會賣得平
1 :
GS(14)@2016-09-01 06:20:52最近某只供港人購買的樓盤,以接近奧運站及九龍站的二手價開售。發展商高層坦誠表示樓盤價格合理,港人港地並無要求以合理價錢售予港人。他們了解該區的未來發展,現在賣的是願景,即使天價亦大把人搶購。一房單位盛惠500、600萬,兩房單位更要700萬,樓盤為哪些港人而建,昭然若揭。至於企業社會責任?當然沒有相關要求啦!政府聲稱近年努力覓地,也致力提供多幅私人住宅用地,當中不少土地設有「限呎」、「限量」等條款,而發展商也很「識做」地透過劏細新樓以增加單位數目,導致一手私樓在數字上供應上升。新建私樓宜居度亦越來越低,加上港人「上咗車先講」嘅優良傳統,發展商即使將新樓劏剩80呎左右,只要將樓價壓低至兩百萬以下,也大有市場。立法會選舉論壇提及土地房屋問題,眾候選人只談及覓地選擇,如棕地、填海、軍事用地、郊野公園等。供應增加或低價批地能否壓抑樓價升幅?答案是否,將軍澳每呎地價即使低見3,000幾蚊,但發展商仍以每呎逾萬一蚊開售,升斗市民難以負擔。優化土地供應策略是否德政?大家有目共睹。當傳統方式無法控制樓市,要紓緩民怨。除了增建公營房屋和重推租務管制,必需考慮引入資產增值稅、囤積土地稅、空置物業稅、或多重物業稅等稅項,只豁免市值低於2,000萬的自住物業,打擊物業投機和囤積土地,壓低因租金衍生的營商成本,才能真正令市民安居樂業。地產小子
http://www.propertykids.blogspot.hk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01/19755838
陸振球﹕私樓愈起愈細 礙家庭生活
1 :
GS(14)@2016-10-09 01:38:46【明報專訊】游議員在論壇對年輕人不斷被縮窄嘅生存空間,以及負擔唔起屋租,說「就算我哋而家想去扑嘢(做愛),都搵唔到房去扑,呢個係好現實嘅問題」,引起熱烈討論之餘,也令人想起現在的一些新樓盤單位面積如何細小,難以進行正常的「家居生活」。
團結香港基金最新發表有關房屋的研究報告時也指出,由今年至2019年這4年間,每年平均有約1.8萬個私樓住宅單位落成,比較2006年至2015年每年平均1.1萬個高出六成,但若以私樓總樓面面積計算,同期只升不足三成,私宅總樓面面積更由今年的1260萬方呎,減少至2019年的1180萬方呎,期內每個私樓單位的平均面積,亦由785方呎逐年遞減至2019年的670方呎,即減少約115方呎或縮細了15%。
200呎單位再縮15% 難以忍受
講真的,一個約1000方呎的單位,面積少約15%,還有850方呎,無礙正常生活,但約是一個200方呎,減少了15%面積至只有170方呎,影響便大得多,早前深圳推出只有65方呎的新樓盤,就算是單身生活也難以忍受,若是兩夫掃,難度一回家便要上牀「扑嘢」?
不過,很奇怪的是,年輕人不滿生存或「扑嘢」空間被不斷縮窄,但每當政府要提高起樓密度、填海或開發新巿鎮,又或發展郊野公園的邊緣地帶,希望藉此可有地皮起樓以改善巿民的居住和生活空間,又會有政客呼籲年輕人反對,說是要不遷不拆,很多時又會有年輕人參與有關示威活動,是否矛盾,還是留待年輕人去判斷好了。
三成港人住公屋 比例全球最高
說到團結香港基金的研究報告,當中的一些數據頗有研究意義,比如香港居住在公營房屋的人口比例高達31%,為全球最高水平(圖1),現在不少年輕人都希望能申請到公屋,而一些仍未畢業的大學生,也已開始申請公屋,認為如此便可解決居住問題,可安心工作上流。
然而,若比較1981和2011年的數據,會發覺一個令人沮喪的事實,就是居住公屋的租戶,屬低收入的比例大幅上升,私樓業主屬低收入的比例則明顯下跌,且屬高收入比例上升(表),令人擔心公屋租戶出現跨代貧窮兼惡化。箇中原因,會否一來住宅私樓的業主,因要付首期和供樓,本身競爭力較強,二來有供樓壓力,則更要奮鬥和上游,相反公屋租戶可能競爭力較差,且不用太擔心要供樓,缺少了奮鬥動力?
團結香港基金的報告又指出,原來香港的離婚率已升至世界十大排名之內,僅低於美國和第一位的白俄羅斯。事實上,香港人的離婚宗數自2001年以來一直上升(圖2),在 2014 年本港有37,217宗結婚,同一年卻也有20,019宗離婚,以及19,197 宗再婚。
離婚集中低收入公屋戶 或關政策
值得留意的是,香港離婚男性和女性明顯主要集中於低收入公屋家庭。在2011年大約28%的已婚人士及44%離婚人士居住在公屋,情况在2015年更差。與此同時,在2011年,如果離婚人士是公屋居民,相對於居住在其他類別房屋的離婚人士,他們屬於社會上最低收入的四分位數的機會明顯較高。
中國人有一種說法,指貧賤夫妻百事哀,未知道低收人家庭是否容易生活不和諧而較容易離異?團結香港基金則表示,公屋編配準則隱含着鼓勵婚姻生活不愉快的夫婦或低收入家庭離婚及跨境再婚(在中國內地找到結婚對象的機會相對頗大)的內在誘因,原因是相比作為單身人士,低收入的離婚父或母,若其有受供養的孩子或者選擇再婚,他們將可在再次申請公屋時,很多時獲得優先考慮;這是由於現行公屋編配準則有利已婚夫婦盡快上樓,但並無對首婚及再婚作出分別。
結婚生仔離婚牽動住屋需求
一般人都會認同,結婚和生兒育女會是房屋的實際需求所在,其實兩夫婦離婚,其中一方要搬出去住,也會增加對房屋的需求,所以將香港的結婚數字、本地嬰兒出生數目相加以外,再加上離婚數目,其總數的增加或減少,會更能反映香港住屋需求,有關數字在2002年見底後,一直攀升至2012年最高峰,形成了龐大的住屋需求,也相應催生香港的樓巿10多年的大牛巿,不過有關數字近3年稍為回落(圖3),理論上有冷卻樓巿的作用。
[陸振球 樓市解碼]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605&issue=20161008
【馮仁昭四圍超】曹母認收曹央雲 100萬兼兩私樓
1 :
GS(14)@2016-11-29 00:14:37■曹母霍秀菊指富貴女兒供養她天經地義。
前亞姐曹央雲近日被爆坐擁逾7億資產,上周佢媽咪霍秀菊喺居住嘅將軍澳公屋語出驚人大數女兒,自爆母女決裂7年,曹母喺04年買下公屋,但原來先後擁有過藍田匯景花園同將軍澳慧安園兩個私人單位。
■曹央雲獲友人力撐顧家,更母兼父職照顧兩女。資料圖片
炒股輸70萬
曹央雲友人噚日爆料,指兩個單位都係由曹央雲畀錢,佢當年投資有道,賺到私己錢,一心想改善家人生活,買樓孝敬媽咪。曹央雲將匯景花園特別加埋曹母個名,曹母唔肯搬離公屋,曹央雲喺97年出錢畀媽咪喺將軍澳揀樓,曹母揀咗320萬嘅慧安園,曹央雲一筆過畀錢。到底曹母點解住公屋擁私樓,佢前晚WhatsApp回應:「因為公屋已住很多年了,以前是可以,之後已買下了。」
曹母自爆曹央雲當年為上巿公司主席何永安陀住大女,男方送曹母100萬禮金,曹母話:「100萬對有錢人係濕碎,對我梗係多!」曹母入票後卻炒股輸錢,佢話:「輸咗50幾萬,細女都輸咗20幾萬。」曹央雲友人卻講另一版本,指嗰100萬並非禮金,因為曹母要到曹央雲朋友嘅食肆做雜工,想個女難堪,所以曹央雲就畀咗媽咪100萬做零用錢。爆料人又話何永安本來想畀曹母大筆禮金,但後來有人態度出問題,結果一拍兩散。曹母提出每個月2萬元自動轉賬,或一筆過畀500萬做破冰條件,佢以WhatsApp話:「按照她(曹央雲)的條件,500萬只是小菜一碟。」撰文:馮仁昭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128/19847446
美聯料去年私樓施工量2.5萬伙 16年來最多
1 :
GS(14)@2017-01-26 18:17:20【本報訊】本港住宅供應量創新高,美聯預期,去年私樓施工量都會創新高,料將會高達2.5萬伙,為2000年後16年以來首見。特首梁振英早前在《施政報告》中提及,本港未來三至四年的一手私人住宅物業供應量達到9.4萬個單位,再創有紀錄以來新高。美聯物業房地產數據及研究中心高級經理張蓓蕾預期,去年全年施工量都會衝破2萬伙,因首三季私樓施工量達1.91萬伙,估計最終可達2.5萬伙,將按年大幅急升約76%。落成量方面,去年首三季共有1.07萬個單位落成。預期元朗世宙及Grand Yoho1期等大型項目相繼於去年第四季落成,連同其他項目,估計全年落成量最終可達至1.5萬伙,按年增加超過三成。張蓓蕾指,去年落成量未能達至差餉物業估價署預測1.82萬伙的目標,僅約佔原先估計逾八成。但估計去年落成的項目,將會順延至今年竣工,隨着近年多個項目已相繼施工,未來落成量勢增。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26/19909010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