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票務公司格瓦拉劉勇:融資4億跟美團死磕
http://news.iheima.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6&id=113792格瓦拉生活網的名字取自古巴的革命家切·格瓦拉。創始人劉勇也是一位理想主義者,有別於切·格瓦拉在戰爭與思想上的英雄風範,劉勇則將熱血播撒在對產品的專注和苛求上。
格瓦拉最初是一家最初以提供電影、KTV、酒吧、運動和健身五大業務諮詢的生活信息類網站,2010年,格瓦拉做了業務整合,重點發展「在線電影售票」業務,並推出了區別團購網站的「在線選座」服務。劉勇幾乎將全部心思和投入傾注在對產品的極致服務體驗要求上。
事實證明,這份堅守和執著的確獲得了很好的回報。經過四年的努力,格瓦拉已佔據了全國電影票務在線選座市場75%的市場份額。創業這四年,格瓦拉每年的收入保持300%的增速,從2010年的1700萬增長到2013年的8億規模。截至目前,格瓦拉已和全國一千多家影院達成購票協議,2014年預計整體營業額將突破15個億。未來,劉勇希望將格瓦拉打造成一個綜合的電影產業鏈服務公司。
陳天橋:追「風」而來的天使投資
格瓦拉半年內連續獲得融資消息宣佈,進一步說明了在線電影票務贏得了越來越多資本的認可和支持,而在這場喜悅中,大部分人認為收益最大的並不是格瓦拉的創始人劉勇,而是當年主動向格瓦拉拋來天使資本橄欖枝的陳天橋。他們說,陳天橋這回真的賺到了。
2009年的時候,陳天橋發現,像大眾點評這樣一家生於上海的本地生活服務平台,自2003年成立以來,就有了很好的發展勢頭,到2009年,大眾點評已經成長為全國最大的生活消費服務平台。他堅持認為,在生活服務領域,除大眾點評外,應該還有更多可能,陳瞄上了同樣生於上海,定位為綜合生活服務網站的格瓦拉生活網,這份關注也為初出「襁褓」的格瓦拉獲得了200萬元的天使投資。
最初,格瓦拉是一隻僅有十幾個人的小團隊,這筆投資無疑給原始兵團打了一劑強心針,並在某種精神層面給予了劉勇信任,作為公司的創始人,劉勇一開始也沒有把格瓦拉的未來想清楚,陳的鼓勵和支持顯得尤為重要。
2002年,劉勇剛從大學畢業,直到到2008年底,他一直在一個導航公司做產品經理。2009年,他和幾個大學同窗謀劃著出來創業,基於興趣點跟專業的碰撞,他們決定要做電影相關的事。劉勇說:「我們都喜歡電影,卻發現當時沒有任何電影排片信息獲取渠道,看電影很不方便。由於我自己是產品經理出身,就想是不是可以自己做個平台提前獲取排片信息,以此解決我們自己的困擾。」基於自身對電影排片信息的訴求,劉勇和兩個合夥人就從做「電影排片」開始邁出了創業的步伐,一開始,整個格瓦拉生活網主要為用戶提供電影、KTV、酒吧、運動和健身五大業務諮詢。
由於做的是資訊服務平台,基本沒有盈利點,互聯網本身又是燒錢的行業,200萬天使投資對格瓦拉的支撐維持了沒多久,2009年年底,由於資金鏈緊張,劉勇無奈之下,只得向陳天橋這位「天使」再「借」一股「風」來吹吹。
2010年,在拿到了新的資金支持後,劉勇開始意識到商業模式的重要性,運營思路也逐漸清晰、開闊。他對格瓦拉在整體業務上做的調整:用演出替代了KTV和酒吧業務;2012年又將運動和健身整合成一個運動頻道。目前主體業務由電影、演出和運動三大板塊構成。而基於一個諮詢服務平台,劉勇也從最初的排片服務中逐漸提煉出對產品的新理解,他覺得電影服務最終需要提供給用戶的是終端需求。
劉勇說:「用戶需要信息的目的是消費,如果不做消費,單純提供信息的網站隨時可以被幹掉,況且純信息網站始終有一個痛點:不經過消費者的使用,信息不夠精準。」
「在線選座」:跨過2012年那道檻
「我們在2012年的時候已經到達過兩百七八十人,但是我們當時還不理解怎麼運轉一家公司,2012年,是格瓦拉比較痛苦和艱難的一年。」劉勇向i黑馬敘述。
2010年格瓦拉決定將產品往更垂直的角度細分,主攻電影票務,當時,格瓦拉麵對的競爭對手是網票網、哈票網這類傳統線上售票平台,劉勇認為它們還是沒有抓住用戶的核心需求點,更多採取的是兌換券或花幾百看幾場的包月模式。並且即使通過在線票務買票成功,線下也需要排隊選座。
劉勇從傳統的模式運作痛點中嗅到了商機,在劉勇看來,用戶還是希望能規劃自己的時間。未來最終的特點是提前把時間安排好,把好座椅選好,即所謂的「終端需求」,於是格瓦拉推出了「在線選座」服務功能。
格瓦拉的「在線選座」業務真正做大全憑「東風」借的及時。碰巧阿凡達將3DMAX電影帶入中國電影市場,「一票難求」的市場需求正好給剛推出「在線選座」的格瓦拉電影票務一個機會。「當時,一個城市裡面只有一家電影院有IMAX,我們把IMAX的票四分之一包下來了,然後放在網上面賣,就可以做到線上壟斷。」劉勇說。
劉勇團隊一早對阿凡達做過預判,認為他一定能火。當時格瓦拉還沒有議價權,在於院線談合作時,支付的價格並不便宜,跟一般的用戶幾乎一致,如此對影院來說,不用擔心承擔很大的風險,而另一方面,基於整個格瓦拉團隊比較務實、熱情的工作態度,最終贏得了一小部分影院合作意願。
2009年,格瓦拉主要以排片為主,為用戶提供免費的信息查詢,網站也沒有廣告來源,所以格瓦拉基本出於零營收的狀態。真正盈利是從2010年提供「在線選座」服務開始。2010年,格瓦拉主要以上海本土市場為主,在全國也累積了二十幾個院線的合作資源,一年營業額做到了1700萬,對比此前完全無營收的狀態,超過預期的盈利效果令劉勇和整個團隊興奮不已。
2011年,格瓦拉通過在上海地區的推廣,已和五六十家影院達成合作,2011年整個營業額達到六千多萬。他決定趁勢向上海之外的城市擴張。他們先從票房集中地和就近的城市入手,從杭州和南京再是廣州,接下來是成都、重慶、深圳,2012年,格瓦拉開始進駐武漢和北京。
但傳統電影行業裡一些既定的規則令理想化的藍圖遭遇打擊,比如像票務系統,由於受限於傳統的管理體制,必須是有授權的售票系統才能被電影院使用。此外,如果跟A、B兩家公司談合作,最終也只能二選一,整個體制決定了它無法快速市場化。,一點也使格瓦拉的全國規模做起來了。2012年,格瓦拉遭遇了運營困境,城市的影院覆蓋面增速太慢,與格瓦拉整體業務發展速度無法匹配,劉勇曾一度覺得會做不下去了。直到2012年,隨著格瓦拉團隊的努力,其影響力的逐漸擴大,院線才開始開放出來。
在業務拓展方面,最早劉勇一家一家去談,吃力不討好,整個產業互相協同的理念並未達成一致,院線方更多地會擔心自己的利益被消耗,這意味著前期公關和溝通顯得尤為重要。但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回報率卻相對微薄。劉勇向i黑馬坦言。「實際上,格瓦拉做的是影院的票務系統,很多影院認為我們有偷票房的嫌疑,不願意合作。我記得很清楚,當時是在2010年春節的時候,我們的在線票務系統已經上線了,之前談好的幾家合作影院突然就反悔,提出要終止合作,那時候新產品剛上線就受阻,我們比較痛苦。」
說到經驗總結,劉勇說:「我們的區域擴張沒有想像中那麼快。2011年,我們跟很多院線合作愉快,公司也按料想的速度在擴張,但是最後我們發現現實很殘酷,那時候料想至少在一年內,可以發展兩百家新合作的影院,結果只佔到了四分之一的比例,這個問題直到今年才開始解決掉的。通過我們的影響力和努力,大家開始接受我們的票務系統合作。」
2011年是互聯網高速的泡沫期,那個時候格瓦拉剛拿到第一筆錢,一時有些不知所措,一心只想著趕緊做,對如何進行戰略佈局,劉勇感受並不是太強烈,以至於實際合作影院的數量,用戶基礎都不夠支撐起格瓦拉的產品的衍生速度。劉勇對i黑馬回憶起這段經歷。總結說:「外部原因是系統不夠開放,但我們作為一個管理團隊,始終沒有想明白產品的延伸速度、外部拓展的和整體運營的節奏,只知道充滿樂觀和蠻幹。所以我覺得2012年給我們很大的教訓,我作為一個創業團隊的管理者,除了蠻幹還要巧幹。」
短短3年時間,在線電影票務已佔據所有電影票市場銷售額的30%-50%。格瓦拉在經過2012年的考驗之後,2013年也迅速進入到了快速成長的階段,一年時間已覆蓋掉了上海地區60%的市場份額,在全國也建立了上千家院線合作資源。
談及創業這四年的艱辛,劉勇感觸良多,他說:「我覺得最艱難的是如何堅持,因為在做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問題,重要的是我們要考研如何能堅持下去。」
目前,格瓦拉移動端的下載量累計有有一千多萬用戶。包括線上用戶,整體用戶量在兩千萬左右。劉勇自始至終強調是用戶體驗,不僅是線上的,還包括產品功能,線下的取票設備,票務周邊服務環節。他說:「從電商角度來講,用戶付錢的理由是他對你信任,信任從什麼上面來,一定是從服務上面來。」
團購公司都是我的勁敵
格瓦拉經歷過2011—2012年的「團購大戰」,當時院線、團購網站,還包括BAT在內的巨頭都紛紛加入戰局,但早期的團購網站基本停留在價格戰的階段。
而格瓦拉比團購網站的價格普遍貴5—10元左右。格瓦拉主要將精力投入在票務後端服務上。
創業四年,格瓦拉將上海的市場佔有率提升到了40%,位列第一,幾乎壟斷了上海的在線售票市場。另一面,儘管進入了全國兩百多個城市,但格瓦拉在全國的市場佔有率不超過5%。「格瓦拉目前來說還沒完全走出上海。」劉勇向i黑馬坦言,目前以美團為代表的團購平台仍是市場的最大的競爭對手。2013年美團的電影業務(主要為團購和在線選座)貓眼電影,票房已超過了15億。
有關格瓦拉與團購的競爭,互聯網與電影產業碰撞的話題, 以下是劉勇接受i黑馬專訪的口述整理:
客觀來說,我個人認為格瓦拉沒有很高的競爭壁壘。但是我們比別人做的好的地方是對服務的細節摳的比較準,比如對機器的維護、周邊生活信息的整合等方面。我們為了保證安置在每個影院的硬件取票設備不出問題,配備了專業的人員,一旦出現故障,我們要求維護人員要在一個小時之內必須解決問題。在周邊信息服務方面,2010年的時候我們把服務細節,比如電影院在哪個商場,商場的具體什麼位置,廁所離你的距離,扶梯和電梯的位置等都做到了極致,甚至將位置具體到某某咖啡店的斜對面。由於當時微信還沒有普及,很多用戶是提前一兩天就在線上購票,我們會在影片放映當天提前三小時提醒用戶。
針對電影市場來講,格瓦拉有兩大優勢:
第一,是對於用戶服務的理解,去年,我們開始推的第一個是關於夥伴的服務,我們把所有用戶關心的信息,如地鐵,開車信息,去影院的停車場信息,影院的取票位置整合起來。
第二,是對應用的解讀和的理解,我花了很多的錢在硬件上面,但是直觀明顯感受到IMAX,其實影院還有一些特效,比如說OLD、4K、3D,它整個體驗是非常好的硬件技術體驗。我們把這些信息分門別類整理出來之後,給我們用戶分享,告訴大家看電影在哪個廳很重要,所以我覺得第二個壁壘就是對內容的理解。
就整個中國票房市場而言,我覺得可能有二三十億的貢獻來自於團購,去年我們營收八個億,在線選座估計在十個億左右,所以算起來團購的規模遠大於在線選座。但我們堅信一點,團購不是電影這個市場裡最終的產品形態,而在線選座一定不會被拋棄掉,我始終認為在線選座屬於一個上升的產品形態,目前,比如格瓦拉的在線選座在全國整個份額做到了75%。
另一方面,我覺得未來團購全部被在線票務替代我覺得不大現實。但未來團購一定會走下坡路。我們看一個產品形態主要是看對我們真正用戶、商戶的價值,我認為團購最大的價值是商戶的促銷,就是價格優勢。
為什麼商戶拿出價格優勢?第一要麼產品不好,第二要麼別人剛開始做,所以我認為團購對於商品促銷來講是很好的工具,功能。但是用戶最終來講他要的是實時的,能選能點的東西,像餐飲一樣的,我認為餐飲未來的終極形態,是用戶在手機,在iPad上面能點菜,能選菜,說不定還可以把預付款付掉,到現場我知道坐5號桌這些細節。
在線票務就是一種終極需求的體現,這一塊簡單的複製起來其實還是容易的,因為我覺得整個互聯網產業都是很難有壁壘的,除了像搜索引擎這種技術的體系。我理解所謂的O2O體系裡面壁壘並不明顯。
從在線票務往電影產業上遊走
一直以來我們把格瓦拉定義為一家生活服務的平台,這是我們未來的終極理想。只是我們優先選擇了從電影行業切在線票務這一塊,我們接下來還會往整個的電影內容引導,希望能往產業上游的方向延伸。
未來我們一直在積極探索一個東西,就是說互聯網包括互聯網電商,或者電影的這種交易平台不僅僅做一個母片兩個星期的交易選座,它能不能往上走,比如在電影的產生過程中往前走,在電影產生的時候他能參與進去。從產品形態上來講它還有許多豐富的地方。
2013年,我們做了演出頻道。今年我們在嘗試的是預售產品,我們發現一個產業,就是電影和互聯網的碰撞很有意思,因為互聯網是電影真正上映的時候才有影響,比如說一部片子上映只有兩個星期,在這兩個星期裡面各種信息、資訊,包括整個宣傳。你看從電影拍攝開始到最後出來週期是很長的,我們就往前移,所以我們現在在嘗試的是,當電影預告片出來的時候,提前兩個月的這段時間希望把這個預售產品和宣傳連在一起,幫到這個片方的市場,也就是一種在線預售產品,
此前,我們在新浪微博上拿電影《竊聽風雲》做了預售試水,從數據看來還是比較成功的,預售量大概在15萬張。
互聯網不會顛覆電影產業
互聯網從開始的時候就是一門技術和工具。電影是個產業,所以互聯網加上電影我認為未來還是會分歧的,電影行業是一個巨人,但是這個巨人太重了,走路特別搖晃,或者特別的不方便,而互聯網是一個工具,讓電影產業變得更靈活,更有效,所以從這個來講格瓦拉我們的定位是基於互聯網的電影服務公司。
電影是一個內容產業,只有好內容才可能有用戶去看,所以有內容的公司一定是很牛的,而互聯網對電影的影響,在於它能增強這個行業的穿透力,影響力,能幫助電影產業的進化速度。它不是顛覆,我認為是相互交融。互聯網產生不了內容,只有內容產業本身有內容。所以我的基本觀點是互聯網會讓整個產業變得更加有效率,因為有效率很多玩法會變,但是變來變去都圍繞一個中心,就是誰的內容更好,誰的內容更吸引用戶,如果不是因為《變形金剛》,我們為什麼要去電影院呢。
移動票務垂直領域最大單筆融資 微票兒C輪拿到15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3099.html
移動票務垂直領域最大單筆融資 微票兒C輪拿到15億
一財網 劉佳 2015-11-17 19:34:00
騰訊開放平臺總經理侯曉楠透露,微影時代是騰訊眾創空間“雙百計劃”中第一家市值破10億美元的企業。微影時代的國際化業務將幫助海外制片方更深入地連接中國電影市場,幫助中國電影連接海外消費者,並在國際化業務合作中獲得下一個增長的空間。
11月17日,移動票務平臺“微票兒”確認完成C輪融資,融資金額15億人民幣。本輪融資由北京文資華夏安賜影視文化投資基金領投,參投方包括信業基金、紀源資本、南方資本、諾亞歌斐、新希望等多家基金公司,公司原股東騰訊、萬達、引力進行了跟投。
“微票兒”稱,融資後,該公司的市場估值已近100億人民幣。易凱資本在本次交易中擔任微影時代的獨家財務顧問。易凱資本CEO王冉稱,此次融資為移動票務市場垂直領域最大單筆融資。
騰訊開放平臺總經理侯曉楠透露,微影時代是騰訊眾創空間“雙百計劃”中第一家市值破10億美元的企業 。
背靠微信大樹
公開資料顯示,北京微影時代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5月,定位為基於移動社交的電影、演出、體育等泛娛樂營銷與發行平臺。
其旗下的移動票務平臺“微票兒”擁有三大購票入口,包括微信錢包“電影票”、QQ錢包“電影演出票”和“微票兒”APP。依托微信6.5億用戶、QQ 8.6億用戶,借助活躍的移動社交優勢,微票兒幫助電影、演出、賽事等泛娛樂產品觸達海量的移動互聯網用戶,並實現快速便捷的消費轉化。
通過不斷連接場景與內容,微票兒用一年半的時間覆蓋了4500多家影院及90%的觀影人群,進駐1200多家劇場、體育館和展館。今年國慶檔,微票兒在中國電影票房的份額占比突破25%。
.jpg)
在電影市場,微票兒通過IP開發、投資出品、移動營銷、互聯網發行等方式,深度參與到整個產業鏈中:除了擁有朋友圈文娛類廣告獨家代理的巨大渠道資源,還獲得9個騰訊大電影IP、300個上海美影廠IP以及多家影業公司戰略合作的優質內容資源。憑借娛樂消費用戶的大數據,微票兒能夠從出品到宣發的各個環節,精準把握用戶需求,推出更受市場歡迎的影片。
微票兒參與投資了《十萬個冷笑話》、《大聖歸來》、《洛克王國4》、《少年班》、《黑貓警長》、《九層妖塔》、《心迷宮》等多部電影,2015年投資影片創造了超過20億的票房成績。其中,《大聖歸來》更是以9.56億票房超越《功夫熊貓2》等海外動畫電影佳作,創下中國上映的動畫電影最好票房成績,並獲得第3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項。在接下來的賀歲和春節等重要檔期,微票兒參與投資的《絕地逃亡》、《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大話西遊3》等影片將會先後上映。此外,微票兒還參投了業界廣泛關註的國產科幻大片《三體》。
在演出與體育方面,微票兒也成為產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重要的“連接者”,承接了國內主流音樂節,包括草莓音樂節、爵士音樂節、樂谷音樂節、東海音樂節、珠海音樂節等,發起了開心麻花、李宇春演唱會、冰川時代冰上秀等知名項目的票務搶票活動,並與眾多國際IP合作,獨家承辦或聯合營銷諸如《星際迷航》、小黃人、泰迪熊等超級IP的中國巡展等項目;此外,微票兒還與體育之窗展開戰略合作,成為中超、CBA、NBA中國的合作夥伴,啟動了與大型國際賽事在營銷、票務等領域的深度合作。
在行業大數據方面,微票兒推出的實時票房分析系統,為行業從業者提供實時票房、預售、上座率、票房排行榜等精準、實時的數據查詢服務,依托微票兒大數據平臺積累的優質用戶數據和分析能力,為電影的宣發、營銷提供了可依據的票房分析與預測服務,透過數據看電影,助力中國電影產業良性健康發展。
用資本深度鏈接娛樂產業
作為基於移動社交的電影、演出、體育等泛娛樂產業營銷與發行平臺,微票兒一方面整合優質的稀缺內容資源,通過在線票務緊密連接用戶;另一方面則利用資本鏈接實現泛娛樂產業的深度布局。
目前,微影時代旗下的微影資本已募集基金規模超過30億元。其中,與諾亞財富成立了規模20億的微影諾亞文化產業基金。微影資本將同時針對電影、演出展覽、體育三大領域的泛娛樂內容進行項目投資,以及針對原創內容、制作與發行營銷、場館等全產業鏈進行股權投資,在文化產業進行深度布局。
在原創內容領域,微影資本參與投資了大神圈、貝殼文化、以夢為馬等企業;在制作、營銷與發行領域,參投了君舍文化、微搖、靈思傳奇等企業;在影城管理領域,投資了中環、比高等優質公司;在演出領域,投資了十三月音樂、喵特動漫等企業;在體育領域,投資了金港汽車公園、萊德馬術等企業。
微影時代CEO林寧表示,“微影時代在移動社交營銷及用戶大數據等領域的獨特優勢,可以助力所投資項目在市場上獲得良好成長;而通過資本在泛娛樂產業的布局,微影時代則深度鏈接優質的內容及行業資源,為公司穩健高速的增長提供持續的動力。”
中國電影市場正在逐漸超越美國,有觀點認為,2017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電影市場,高速的增長將加快中國電影市場與國際市場的交流融合。伴隨微信海外布局的逐漸深入,微影時代在香港及東南亞市場的在線票務將於11月底啟動。此外,微影時代CEO林寧在11月上旬出席第六屆中美電影高峰論壇時宣布:微影時代已在洛杉磯設立辦公室,將與好萊塢展開內容投資、營銷發行、數據服務與演藝經紀等多領域的業務合作。微影時代的國際化業務將幫助海外制片方更深入地連接中國電影市場,幫助中國電影連接海外消費者,並在國際化業務合作中獲得下一個增長的空間。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B2B在線票務平臺板凳會全資收購懶漢互聯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310/154639.shtml
導讀 : 互聯網票務市場競爭已經變得激烈,板凳會收購懶漢互聯或許只是行業整合的開始。
i黑馬訊 3月10日消息,B2B電子票務交易平臺板凳會宣布全資收購互聯網活動服務平臺懶漢互聯。
收購後,原懶漢互聯創始人楊勇任板凳會COO,雙方表示聯合後將打造集在線上票務銷售、內容分享、會議IP及場景社交等服務的一站式會議活動綜合服務平臺。
板凳會隸屬於中辰遠見(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上線於2015年3月,專註服務於商務行業會議活動。其主體公司中辰遠見主要提供專家咨詢服務,旨在連接客戶與專家,為期搭建平臺。 懶漢互聯,成立於2011年4月份,是國內較早提供線下活動信息的發布平臺。
板凳會創始人兼CEO劉利勇表示:板凳會成立一年以來覆蓋了互聯網、財經金融、醫療健康等眾多領域,而懶漢互聯在互聯網領域的會議推廣、宣傳等方面集聚了一定的知名度,此次合並將會加強板凳會在品牌、技術等方面的優勢,有助於板凳會在B2B在線票務及會展活動領域得到更大的發展。
劉利勇介紹板凳會之後可能會切入眾籌、金融領域,逐步完善票務市場,打造一個行業生態,更加垂直細分的走下去。
越來越多的創業者看到了移動化會務服務的未來,資本市場也開始青睞這個市場。2014年,活動行、會小二分別獲得知名投資機構的投資;2015年時會唐網宣稱拿到了億元級別的融資;同年會務SaaS平臺易會也獲得了真格基金的千萬投資;之後酒店哥哥也相繼獲得了經緯創投、SIG 海納亞洲等機構的投資。
互聯網票務市場競爭已經變得激烈,板凳會收購懶漢互聯或許只是行業整合的開始。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i黑馬,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80億融資過後 樂視體育殺入體育票務市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2143.html
一個月前完成B輪80億元融資的“獨角獸”樂視體育,圍繞互聯網服務業務展開布局。
5月11日,樂視體育與永樂文化集團簽署合作協議,合資創建獨立的互聯網體育票務銷售公司樂加樂體育,集合各自生態資源將其打造成體育觀賽服務專業平臺,實現從賽事信息、購票服務、賽場服務、觀賽互動和商品消費的一條龍服務,激活中國體育票務市場潛力。
可以看到的是,在資源上,樂視體育擁有“賽事運營+內容平臺+智能化+互聯網應用”的體育全生態產業鏈,永樂文化側重在“文化演出+體育活動+票務營銷+線下執行”,雙方將最大限度集中國內國際體育賽事門票資源註入樂加樂體育。
樂加樂體育宣布新公司的首個項目是與福特寶合作,拿下了6月3日中國男足國家隊與特立尼達和多巴哥隊熱身賽的門票銷售權,這場比賽是中國男足打進世界杯亞洲區預選賽12強賽後的首次亮相。
樂視體育創始人兼CEO雷振劍表示:“賽事票務一頭連著上遊賽事擁有者,一頭連著終端球迷。樂加樂體育將成為樂視體育貫穿產業鏈上下遊的橋梁紐帶,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將以往斷裂的價值鏈連接起來,既為主辦方和俱樂部提供全方位商業服務,更為終端消費者提供精準便捷的全流程體驗。”
此時布局體育賽事票務正當時。《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幹意見》中明確提到,到2025年中國的體育產業將達5萬億元,賽事門票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在體育產業發達的歐美國家,其體育賽事門票收入是電影票房收入的1.5倍到2倍,在亞太地區約0.5倍。
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的電影票房達440億,而中國體育門票收入約10余億。如達到歐美發達市場水平,中國的體育門票收入有望突破880億,即使按照亞太地區0.5倍規模計算也可以達到220億。保守測算,未來五年,中國體育門票至少有20倍以上的上升空間,有望成為體育產業爆發力度最大的商業板塊之一。
樂視體育合作方永樂文化旗下的永樂票務,是中國演出門票預訂綜合性票務網站,在體育賽事方面擁有國內的門票資源包括中超、CBA、上海大師賽、國際田聯鉆石聯賽上海站等頂級IP,以及AC米蘭傳奇明星中國賽、中美籃球對抗賽等眾多商業賽事。
作為永樂票務的子業務之一,體育賽事票務2015年銷售額增長達117%;樂視體育同樣擁有大量的賽事資源,除了310項頂級賽事、1萬多場賽事版權外,還運營ICC國際冠軍杯、WRC等國際頂級IP賽事。
永樂文化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楊波表示:“在此次合作中,永樂文化也將旗下永樂體育、永樂票務和永樂科技的相關資源全部貢獻出來,全力以赴在體育賽事票務資源方面進行開發,重點是同中超、CBA等俱樂部的合作,以及國內外其他重大體育賽事的合作,以專業的體育賽事票務管理、營銷為核心抓手,在會員體系、現場運營、綜合服務等方面,為賽事主辦機構、俱樂部提供強大的運營及管理支持解決方案。”
樂加樂體育成立後,將在現有資源基礎上加速擴張體育賽事票務版圖,覆蓋國內外聯賽和商業賽事,包括俱樂部聯賽、國家隊賽事、商業比賽、國際賽事、綜合性運動會、電子競技賽事和群眾性體育活動等。
在傳統賽事票務之外,體育旅遊票務將成為樂加樂全新的業務拓展方向。樂視體育方面透露,將率先推動B輪投資方凱撒旅遊與樂加樂的深度合作,並與國內外旅遊機構、賽事機構等緊密銜接,為國內體育迷們打造專屬體育旅遊票務產品。
樂加樂體育還將獲得樂視體育基於“賽事運營+內容平臺+智能化+互聯網應用服務”全產業鏈的生態支持。
在營銷創新上,樂視體育將推動自身內容和賽事門票之間的大數據智能關聯。據統計,每天都有1000萬的體育迷在樂視體育聚集,他們也是賽事門票的潛在購買用戶。樂視體育計劃將邊看邊買模式對接樂加樂體育,實現票務銷售與內容平臺的強互動,讓體育迷們在收看賽事的同時就可選擇購票服務,最大限度縮短購票路徑。
在購票體驗上,通過樂視體育生態、樂視生態和永樂票務的票務經驗,樂加樂體育稱會為購票用戶提供賽事信息及時推送、現場智能觀賽、易到用車專車接送服務等線上線下特色服務,為用戶實現從想看到觀賽的全流程服務體驗。
樂加樂體育還可以為俱樂部、聯賽、賽事主辦方提供包括多重生態服務,挖掘賽事商業價值。例如提供賽事直播服務、制作內容節目、開發智能化產品、開設專屬頻道,與樂視體育商城共同開發衍生產品等。
在銷售渠道上,樂加樂體育也將與樂視體育商城、永樂票務無縫協作,形成雙平臺銷售模式。
“淘票票”來了 在線票務加速進入2.0時代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4216.html
5月16日下午,不少用戶在蘋果商店搜索淘寶電影時發現,它已更名為“淘票票”。這款全新App的最新動態稱,已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等五地接入演出票務平臺大麥,影片詳情頁還增加了票房排名等信息。原本賣電影票的在線平臺開始以新形象開疆拓土。

淘寶電影正式更名為“淘票票”
這是在前一天晚上剛剛通過公告宣布完成A輪17億元融資後,阿里影業(01060.HK)旗下淘寶電影做出的首個大動作:獨立運營,目標是以此為杠桿撬動影視全產業鏈。事實上,在國內在線票務市場四強中,除糯米外,美團點評的貓眼電影、騰訊的微票兒、阿里的淘寶電影都在走獨立融資、運營的類似路徑。
易觀智庫分析師黃國鋒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稱,在線票務市場已經進入2.0時代,盡管電影資本很熱,但預計今年票務補貼力度不會再像去年那樣瘋狂,過去簡單粗暴的價格戰將會逐漸轉到影視娛樂全產業鏈的布局上,這個過程中資源豐富的BAT將洗牌整個市場。
內部孵化出一只“獨角獸”
“我們之前也投過泛娛樂領域,但都沒有這次的手筆大。”5月16日,鼎暉投資董事總經理謝方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作為這次17億融資的領投方之一,鼎暉的投資占比過半,他們看好在線票務和互聯網電影領域的前景,“估計這個行業最終會只剩下兩三家。”私募基金搶在風口前站隊、卡位。
阿里影業5月15日發布的公告猶如一顆大石子,攪動著近期稍顯平靜的在線票務市場。公告稱,阿里影業旗下淘寶電影完成A輪17億元融資,由鼎暉投資、螞蟻金服、新浪網領投,和和影業、博納影業、華策影視、南派泛娛、聯瑞影業等多家機構參與投資。目前,淘寶電影O2O平臺的估值達到137億元,變身一只新“獨角獸”,A輪投資者持有該平臺12.4%股份。
這是去年11月阿里巴巴將旗下淘寶電影和娛樂寶作價5.2億美元註入阿里影業後,淘寶電影的首次獨立融資也傳遞出了其將獨立運作的信號。
“盡管仍是阿里影業旗下業務,但以後淘寶電影的決策自主權更大了。”阿里影業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阿里影業董事長張強更是將淘寶電影擺在阿里影業集團中最重要的位置上,他希望淘寶電影扮演的角色是改變電影的營銷與發行方式,成為連接消費者與電影產業的重要環節。目前,淘寶電影已經啟動《忍者神龜2》、《星際迷航3》等好萊塢電影項目的宣傳發行及整合營銷工作。
獨立決策已成行內的共同選擇。今年4月,在電影票務市場表現搶眼的貓眼電影正式從美團分拆,獨立融資是接下來的題中之意;同月,運營微信錢包和QQ錢包雙平臺電影票業務的微影時代宣布獲得30億元C+輪融資;更早之前,馬化騰就將電影票業務交給了獨立團隊去運作,誕生出了微票兒這款App。
一頭是中國電影票在線購票比例超過8成、領跑全球;另一頭是中國電影票房2015年近50%的增速,電影市場的熱度給在線票務平臺指向了一條更具前景的道路:獨立運作,拉攏、整合內外部資源,努力向影視產業鏈上下遊延伸。“不想只做一個賣電影票的平臺”是各家的共同心聲。
綜合性電影公司成2.0爭奪點
一個值得關註的現象是,在淘寶電影的A輪融資股東名單上,除了無處不在的私募基金,還包括和和影業、博納影業、華策影視等諸多影視公司,這在此前的類似融資中並不多見。
在易觀智庫分析師黃國鋒看來,這會形成一個趨勢,融資會更看重資源的可利用價值,而非資金本身,在線票務將會從原先的產品思維競爭轉向全產業鏈的布局爭奪,綜合性電影公司成為各家的共同目標。在該行業2.0時代,資源、布局、策略成為新的關健詞,而單純的價格戰已經落伍。
去年12月,北京的微影時代和上海的格瓦拉合並,傳遞出的一個趨勢信號是,未來平臺型的互聯網電影公司會越來越少,小平臺會被BAT逐漸吞並或被擠出市場,取而代之的是各垂直型公司的興盛。而大平臺的目標之一就像微影時代負責人林寧所說,從宣傳發行平臺,到大數據娛樂公司。5月16日下午的發布會現場,阿里音樂董事長高曉松的現身也暗示,阿里的娛樂宏圖是一個跨平臺融合的規劃,而不只是各影視娛樂業務線的單打獨鬥。

阿里音樂董事長高曉松的現身發布會現場
從淘寶電影A輪投資方螞蟻金服、新浪的身份看,阿里系資源的豐富度正在降低阿里影業打造全產業鏈娛樂平臺的難度。單說會員角度,淘寶電影副總經理原源告訴記者,阿里影業正在嘗試打通阿里系資源中更大的會員權益共享,比如影業的會員可以觀看優酷的付費內容,與螞蟻金服合作享受無憂退票,未來和芝麻信用、阿里旅行等業務對接享受增值服務,還將與線下影城、影片進行綁定提升電影代金券的利用價值等。
目前,主控發行是各在線票務平臺想做的事情,如果能在過去與發行方聯合發行的模式中分一杯羹,將提升這些在線平臺在整個產業鏈條中的話語權。互聯網宣發平臺本身像一根杠桿,向產業鏈上下遊撬動更多資源整合。以阿里影業為例,除上遊的IP與內容制作外,粵科軟件掌握影院票務管理系統大數據,將影視品牌授權給天貓商戶進行聯合營銷、娛樂寶開拓粉絲經濟,借電商平臺發展衍生品,借助剛剛入股的大地影院在線下落地更多互聯網計劃,與大麥等合作橫向拓展演出、賽事票務市場等。
而互聯網公司在電影行業中掌握的大數據也在獲得投資方的青睞。在剛剛結束的CES Asia(亞洲消費電子展)上,5年前開始投資中國電影的華美銀行執行副總裁班尼特• 龐澤爾表示,過去他們投資中國電影更多依靠主觀判斷,而在線票務平臺積累的觀眾偏好大數據,為今天的影視投資提供了更客觀的支持。
攜程一季度酒店和交通票務高增長 加碼創新和出境遊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8516.html
美國時間2016年6月15日,攜程(CTRP.NASDAQ)公布了截至2016年3月31日第一季度的財務業績。其中,攜程大住宿和大交通業務保持高速增長,旅遊度假業務亦是同行業中的最大亮點。若不計股權報酬費用,2016年第一季度,歸屬於攜程股東的凈利潤為2.57億元人民幣,相比2015年同期為凈利潤3300萬元人民幣。
機票、酒店高速增長
攜程財報數據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攜程凈營業收入為4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0%。
支撐起業績大幅增長的,是攜程旗下各大業務部門持續的健康表現。其中,攜程第一季度住宿預訂收入同比增長70%,為16億元人民幣。
住宿預訂持續增長,是因為攜程一直以來深耕上、下遊產業鏈,與酒店等保持著良好的關系。

另一大重要業務——攜程交通票務收入今年第一季度則同比增長了106%,為19億元人民幣。目前,攜程交通票務覆蓋機票、火車票及公路長途客票等服務。
這其中,隨著中國出境遊人次的不斷增長,攜程機票業務將持續收益。而火車票一直是攜程內部創業和創新的典範之一,從成立至今,也一直在服務消費者。另外,攜程汽車票預訂業務繼續快速擴張,目前覆蓋了全國3000多家汽車站,並在汽車票信息化領域做著自己的貢獻。
與此同時,2016年第一季度旅遊度假業務營業收入為5.5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1%,環比增長59%。據悉,該業務的增長主要來源於團隊遊和自由行業務量的增長。
合並去哪兒的財務影響
2016年第一季度歸屬於攜程股東的凈虧損為16億元人民幣(2億4500萬美元),相比2015年同期為凈虧損1億2600萬元人民幣(2000萬美元),相比上季度為凈利潤7600萬元人民幣(1200萬美元),主要是由於合並去哪兒網11億元人民幣(1億6700萬美元)凈虧損。若不計股權報酬費用,2016年第一季度歸屬於攜程股東的凈利潤為2億5700萬元人民幣(4000萬美元),相比2015年同期為凈利潤3300萬元人民幣 (500萬美元),相比上季度為凈利潤2億7200萬元人民幣(4200萬美元)。
談及攜程與去哪兒目前整合情況如何。攜程表示,其客戶服務歷來出色,去哪兒的技術實力非常強大。雙方取長補短,使兩家公司能同時提升客戶服務水平和運營效率。需強調的是,去哪兒目前仍保持獨立運營,如有具體問題請直接向去哪兒管理層問詢。

加碼創新和出境遊
近期,攜程聯合總裁兼COO孫潔表示,創新驅動對互聯網企業來說至關重要,過去幾年,攜程在產品、技術、營銷、服務等各領域都取得了很大的創新,這也是我們贏得市場和客戶的重要原因。
孫潔透露:“我們通過創新郵箱,創新大賽,Hackathon(編程馬拉松)等方式來鼓勵創新,讓年輕人有更多的機會成長。為了進一步落實創新成果,形成鼓勵創新的機制,集團成立了創新工場。”
據透露,創新工場將包括新項目孵化和產品創新。事實上,自梁建章“二次創業”回歸攜程後,攜程內部就一直在展開各種創新項目。
攜程未來繼續增長的方向就是加碼出境遊。“攜程的出境遊產品在中國旅遊業內是最豐富的。”攜程聯合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梁建章表示,“公司有行業內最大的國際酒店庫存,在國際機票方面,攜程的技術、產品和服務均為行業領先。同時,公司的的國際火車票業務和租車業務也發展迅猛,幫助顧客實現無縫交通鏈接。”
艾瑞咨詢最近對外發布的《2016年中國在線旅遊度假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在線出境遊市場規模為368.8億元。2015年各大在線OTA紛紛搶奪出境遊市場。攜程以25.1%的市場份額位居首位,蟬聯在線出境遊市場第一。
總的來說,數據顯示,在線旅遊滲透率方面,中國2015年在線旅遊約占到整個旅遊市場的10%,美國的在線旅遊占到整個旅遊市場的50%以上。這也意味著攜程仍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享受到中國旅遊的發展紅利。
根據預測,攜程2016年第二季度凈營業收入年增長率約為70%~75%。而梁建章此前也說,預計到2020年,攜程整體交易額可以達到1.2萬億~1.4萬億元,這一水平對應2015年的3500億元,這意味著未來幾年要達到30%的年複合增長率。

票務公司內鬼用系統漏洞造門票 迪士尼損失87萬
近日,迪士尼門票盜賣案的犯罪嫌疑人白某某等人因涉嫌盜竊罪,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等罪名被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
據新華社9月20日報道,2016年7月14日上午,方先生帶著幾位朋友來到上海迪士尼樂園準備入園時,發現之前在阿里旅行網購買的迪士尼樂園電子門票已經在幾天前被他人使用了,不能入園。之後,迪士尼樂園的工作人員經調查後發現,此類情況時有發生,懷疑系統內部相關票務信息被盜。
警方介入調查後,根據網站登錄的IP地址順藤摸瓜,最終將白某某抓獲,繼而抓獲了多名出售偽造迪士尼門票的下線“黃牛”賣家。
犯罪嫌疑人白某某是一名“90後”大學畢業生。案發前,白某某在上海一家科技公司上班。據白某某說,其所在的科技公司為迪士尼樂園票務服務提供後臺支持和管理工作,可獲得迪士尼票務後臺的相關記錄。
2016年6月,白某某結識了“黃牛”丁某,丁某給了白某某一張迪士尼電子門票,詢問是否可進行仿冒。白某某熟知售票軟件運營情況,當天就利用票務系統漏洞成功獲得迪士尼電子門票,通過篡改日期變造了門票。
白某某通過丁某、郭某和其他幾個票販,利用網絡、微信等信息平臺,發布出售迪士尼門票的信息,再根據下家需要的門票數量,更改他人已預定並已付款的迪士尼電子門票日期,後將更改的電子門票的訂單確認號和門票二維碼通過電子郵件發送到下家的電子郵箱內。
迪士尼門票在暑假期間的官方價格為499元,而白某某則以每張280元左右的低價出售給黃牛,黃牛再加價出售給遊客。而這些變造後的電子門票大多能順利通過迪士尼樂園大門的檢查,但原先通過官方渠道購買門票的遊客則無法入園。
據統計,6月27日至7月20日,犯罪嫌疑人白某某在上海迪士尼網站上盜取迪士尼樂園門票二維碼票號2600余張,篡改日期後販賣給他人共計1700余張,獲贓款49萬余元,造成上海迪士尼樂園損失87萬余元。
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認為,犯罪嫌疑人白某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秘密手段竊取公私財物,數額特別巨大,其行為已觸犯刑法,涉嫌盜竊罪;而幫助其銷售變造迪士尼門票的幾名“黃牛”,明知是他人犯罪所得的贓物而予以收購,其行為也觸犯了刑法,涉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
投入阿里懷抱的大麥網 要從票務平臺延伸現場娛樂
去年王菲演唱會最終花落騰訊一直讓阿里巴巴耿耿於懷,也更讓阿里巴巴意識到加強現場演出產業布局的重要性,於是,阿里巴巴買下了大麥網。
2017年3月21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對中國最大演出票務平臺大麥網完成全資收購。這意味著大麥網正式加入阿里大文娛戰略版塊,通過線下內容落地與渠道觸達服務,助力大文娛各大版塊協同發展。
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董事長兼CEO俞永福表示,隨著大麥網的加入,將進一步完善線下基礎服務環節的搭建,擁有更豐富的用戶觸及渠道。CIC灼識咨詢執行董事朱悅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次收購對阿里大文娛板塊的一個有效補充,特別是在打造文化休閑娛樂平臺方面對內容的一個有效豐富;借力大麥網,阿里能夠搶占演唱會、體育賽事等更為廣泛的線下演出活動市場。”
阿里強化演出市場布局
去年阿里巴巴與騰訊兩大集團爭搶“天後”王菲演唱會直播權歷歷在目,最終,騰訊視頻拿下了王菲演唱會線上直播權,騰訊系的娛票兒還承擔王菲演唱會的門票在線售賣業務。這也讓阿里巴巴意識到了需要進一步加強在演出產業的布局。

大麥網以演唱會票務起家,是中國最大的覆蓋現場演出、體育賽事等領域的演出票務平臺,也是該領域最大的系統服務提供商。阿里在2014年7月以D輪投資人身份進入大麥,持有大麥網32.44%股份。
據悉,作為大文娛版塊重要組成部分的阿里音樂,未來將同大麥網實現業務打通。一方面,在線演出票務結合音樂應用,實現用戶數據打通;另一方面,以粉絲為核心,聯動藝人、票務資源,形成以粉絲、藝人、平臺三方聯動的“線上+線下”的音樂營銷模式。借力於同大麥的整合,阿里音樂將實現業務持續升級,引領阿里大文娛音樂戰略全面啟航。
今年3月3日,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宣布任命張宇為阿里音樂CEO,提出“繼續加速阿里音樂產品和內容生態建設”。此次,張宇將出任大麥網CEO。同時大麥網創始人曹傑擔任特別顧問。
線下演出市場目前日益火爆,不僅能夠帶動線下收入,還能帶動線上流量及收入,特別是近年來火爆的在線直播演唱會,就是演出市場線下線上結合的案例。以騰訊為例,2016 年,騰訊Live Music直播項目舉辦了40多場在線演唱會,後街男孩、李易峰等陸續在線開唱,並以王菲“幻樂一場”演唱會收官。在獲得收益的同時也獲得了大量用戶,在流量極其珍貴的互聯網產業,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自然不會放棄這塊蛋糕。
此外,一些新技術也應用在演唱會等演出的線上渠道,去年王菲演唱會讓VR直播火了一把,圈了無數粉絲,吸引了很多公司躍躍欲試。阿里巴巴集團表示,VR(虛擬現實)技術將成為未來顛覆線下演出行業的關鍵。作為“第二現場”的VR演唱會,其市場前景不可估量,無限想象。“我們認為,VR技術將為消費者帶來一種更加自如,同時更為經濟的全新娛樂體驗。”阿里巴巴方面表示。據悉,在VR領域,大麥網推出了DamaiVR業務,而阿里巴巴也在去年三月對外透露其VR戰略。二者的結合將在VR業務上的協同將助力大麥網在未來推出VR選座、演出現場切身體驗VR等產品。

不過,這些只是收購大麥網帶來的直接效益,還有一些間接因素不得不考慮。朱悅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阿里巴巴對電子商務、雲計算、大數據等領域高度重視,且在這些領域皆處於國內領先地位。因此大麥網在納入阿里巴巴後將通過其進一步優化並更好的處理和管理自身的客戶數據、運營數據、業務數據等內容。阿里巴巴強大的資金和客源優勢為大麥網的進一步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希望借助阿里的電商渠道發展衍生品業務。”
2017財年阿里季度財報顯示,由UCWeb、阿里音樂、優酷土豆等組成的阿里巴巴大娛樂版塊,正在成為繼電商業務、雲計算之後的新主營業務和核心收入來源。截止2016年12月31日,數娛業務收入達到40.6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73%。可見,收購大麥網之後,將進一步豐富阿里巴巴的數據,推動數據業務繼續增長。
大麥從ticketmaster向livenation轉變
對於整個演出行業來說,大麥網納入阿里巴巴版圖後,將觸達更廣泛的用戶,與阿里巴巴其他平臺產生協同效應,也對競爭對手造成擠壓,一家票務平臺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坦言:“通過阿里巴巴對大麥網的導流,將進一步影響到我們的用戶基礎,給我們造成擠壓,市場空間恐怕將被壓縮。”
更主要的是,大麥網將成為阿里巴巴現場娛樂版塊的重要布局。事實上,大麥網已經開始在布局現場娛樂,而不僅僅是作為一個票務平臺。去年六月,大麥集團首席運營官徐瑋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大麥將正式進軍線下場館業務領域,並將斥資數億元與國際最大的場館運營商AEG在國內重點城市打造智慧場館。近年來,演出行業飛速發展,市場前景被業內看好。從北京市文化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北京市共舉辦文藝演出325場,演出市場票房達1642.25萬元,吸引觀眾18.1萬人。與2016年、2015年同期相比,觀眾數量創3年來新高。
大麥網創始人曹傑與馮宇鴻在發給大麥員工的內部信中透露,如果說大麥過去的目標是聚焦票務,成為中國的ticketmaster,那麽接下來是要成為中國的livenation。言下之意,大麥網不僅要做票務平臺,還要布局現場娛樂,而大麥這一願景的實現必須要有強有力的靠山,阿里巴巴在大文娛板塊擁有在線視頻網站優酷、社交平臺微薄、影視制作公司阿里影業、在線音樂公司阿里音樂等,這些均可以為大麥布局現場娛樂起到協同作用。

大麥創始人內部信透露,大麥目前已經聚集了中國最多數量live和體育賽事的觀眾群體,擁有最全面可追溯全國的演出和賽事數據,具備全國最廣泛的現場地面操作能力,以及一批對全國以及區域演出市場最了解的團隊,所有這些都為實現加入阿里巴巴生態以來的下一步戰略目標,打下了良好基礎。
而借力大麥網,阿里能夠搶占演唱會、體育賽事等更為廣泛的線下演出活動市場,彌補阿里巴巴過去在這一環節上的缺失。朱悅表示,大麥網的加入將打通與阿里音樂業務的合作,形成以粉絲為核心,結合藝人和票務資源的三方聯動的“線上+線下”的音樂營銷模式。大麥網所擁有的數據采集系統將有助於阿里巴巴對於演出項目和會員數據進行進一步的挖掘,並完善其大文娛版塊的會員管理系統。
單片網上購票率已超過90%,萬達為什麽不搞個萬達網把票務電商都幹掉?曾茂軍這樣說……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4-18/1095799.html
每經影視記者 丁舟洋
“我為大家更新一個數據,中國電影觀眾的網上購票率是80%,但在4月14日《速8》上映首日,在線購票率已突破了90%,達到歷史峰值。”貓眼文化副總裁康利在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論壇一場關於互聯網與電影發行的論壇上說。
根據微影時代副總裁楊丹的數據,微信背後有7億活躍用戶,每個用戶平均每天刷朋友圈20次,用戶在微信上瀏覽內容80%的信息來自於朋友分享。以微信為例的互聯網內容傳播新生態,已經由以往的如中央電視臺為核心的廣播式傳播,變為了現在的點狀傳播。
更令電影從業者們警醒的是,革新了人們傳播溝通方式的移動互聯網,還改變了中國電影發行界的話語權。
坐在中影股份副總經理周寶林、安樂影業有限公司總裁江誌強、貓眼康利、微影時代楊丹等嘉賓之間,萬達院線總裁曾茂軍總是難免成為話題的中心。畢竟這是一個院線、影院實力問鼎全國的影視全產業鏈公司,大家說著說著電影發行行業的多元化競爭時,總會話鋒一轉“當然,我們競爭不過萬達。”

2017北京國際電影節“多元環境下的電影發行與互聯網+的思考”論壇與會嘉賓合影
曾茂軍:布局在線生態,與人合作、自己也要單做
“萬達咱們幹脆搞個萬達網,把他們都幹掉吧?”對於來勢洶洶的互聯網電影公司,主持人半開玩笑對曾茂軍說。
“這是一個趨勢,這件事一定要做,基於兩種途徑,第一種途徑是與別人合作,第二個途徑是自己做。我們的做法是即合作也自己做,我們跟他們幾家都有合作。”曾茂軍說,“去年我們並購了時光網,也是希望讓萬達這樣的傳統企業擁有更好的互聯網的基因,時光網未來的平臺也是個多元化的平臺,除了售票目前在衍生品、直播和視頻的布局今年也會有比較突破的發展,我們的邏輯是要做用戶+,我們要把線下的場景留下來。”
雖然在線票務平臺把控了觀眾的入口,也就是“流量”。但燒錢搶市場份額一直讓這些互聯網公司長期陷入虧損。作為在線票務的三巨頭之二,貓眼和微影時代現在到了談盈利的階段了嗎?實現盈利不久的貓眼,在被問及這個問題時,康利秒答:“貓眼是盈利的。”楊丹說,微影時代是一個綜合業務模式,有的基礎打階段的業務沒有盈利,有一部分是盈利的。
其實無論是不是互聯網公司,大家都在講流量的價值。而在曾茂軍看來,有效的流量是要按停留時間來計算的。“比如我看一個視頻一秒鐘,也算一次點擊量了,那麽如何衡量點擊量的時間緯度呢?應該用人次乘以某個場景下的停留時間,我們發現,人們還是在線下的綜合體里停留時間最長,因為人是社交動物是需要社交屬性,任何一個人走進電影院、購物中心,最少最少一次花費超過兩個小時,一般會超過三四個小時。”他分析道。
萬達線下綜合體的客流量與停留時間,與線上平臺結合,在曾茂軍看來,就能發揮產生化學反應。

曾茂軍(左)與周寶林(右)
周寶林:《建軍大業》是電影多元環境下的產物,光投資方就數十家
隨著2002年院線制改革,民營資本大量湧入電影業,曾經處於發行江湖絕對老大的公司如中影,也發生了深刻變化。發行的營銷手段也從過去的海報一貼、路牌廣告一做,變為了從制片階段就開始介入、互聯網思維的發行方式。多元化,成為當下電影環境的關鍵詞。
例如《建軍大業》這樣的電影,作為主導方的中影,如何讓它適應多元化的大環境呢?
“本身這部影片就是一個多元環境的產物,光投資方就有數十家。主要投資方是中影和博納,中影是國企,博納是民企,還有南昌市委宣傳部、政府辦。這是黨的機關,這是投資主體多元化。”周寶林說。
“演員陣容也是非常多元化,既有資深電影演員,又有年輕的優秀演員。將來在宣傳和發行過程中也一定會體現多元化的進程,這部影片中影主導發行,博納主要進行宣傳方面的運作。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一定能夠在今年暑期檔掀起一個觀影的高潮。”周寶林稱,這部影片是重大的主旋律題材,但是這部影片是商業大片的節奏和手法來進行拍攝,所以將來在宣傳發行上也一定按照市場的運作把這部影片宣傳好、發行好。
平價轉讓“縮水”票務網站,光線為貓眼獨立上市鋪路?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6-07/1114810.html
每經影視記者 李菲菲
每經影視編輯 杜蔚
並購貓眼一周年際,光線傳媒(300251,SZ)終於送來了這份承諾已久禮物。
近日,光線傳媒發布公告,擬以1.31億元對價向天津貓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貓眼”)轉讓其所持有的全部北京捷通無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通無限”)68.55%股權。
作為“網票網”運營主體,捷通無限是光線傳媒兩年前布局渠道方的重要之舉。然而因主業相近,一年前光線傳媒並購貓眼時便承諾,將於12個月內將其所持有的捷通無限轉讓給相關方,此次公告轉讓為光線傳媒履約之舉。
值得一提的是,時隔兩年捷通無限68.55%股權未溢價也未折價,1.31億元轉讓價格與兩年前光線受讓捷通無限相關股權時數額一致。公告一出,有關該部分股權價格的爭議亦甚囂塵上。
究竟是光線賣的便宜,還是貓眼成了接盤俠?
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翻查公告發現,除了連年(2015、2016年)虧損外,從被並購(2015年7月)至今,捷通無限的凈資產已縮水超6成,光線此時的脫手從一定程度上無意會扮靚其財報。
此番轉讓亦引發了市場對於貓眼獨立IPO加速的解讀,依照光線傳媒方的說法,此舉“減少網票網和貓眼的同業競爭”,意味著減少了貓眼IPO的阻力。
轉讓背後究竟意味著什麽?貓眼獨立IPO目前有怎樣的進展?光線傳媒下半年有怎樣的布局?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的父親——《每日經濟新聞》將牽手上海電影集團、上海國際電影節於本月18日13時20分聯合主辦“中國影視領袖峰會”(論壇報名請點擊“報名通道”),特請來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屆時將為大家一一解析,敬請關註。

▲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本人供圖)
捷通無限凈資產縮水超6成
兒童節前夕,光線傳媒向貓眼獻上禮物。
據光線傳媒公告內容,公司於2017年5月26日與貓眼在北京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將其持有的捷通無限68.55%的股權以人民幣1.31億元的對價轉讓給貓眼。本次交易完成後,光線傳媒不再持有捷通無限的股權。

▲圖據《光線傳媒關於出售資產暨關聯交易的公告》
對於此次轉讓,光線傳媒證券部工作人員在回複《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公司轉讓捷通無限的股權,主要還是從業務整合的角度,減少網票網和貓眼的同業競爭。”
作為光線傳媒並購貓眼一周年的履約之舉,1.31億元的平價轉讓對價引發了市場的討論。
有觀點認為,收購兩年之後捷通無限68.55%股權為發生溢價是光線“虧本”,因為1.31億存入銀行兩年的利息就十分可觀。另有不同聲音認為,光線傳媒轉讓虧損資產,未發生折價已是“賺了”。
值得註意的是,作為兩年前光線傳媒布局渠道的舉措,捷通無限的業績並不理想。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翻查公告發現,2015、2016兩年捷通無限分別虧損655.41萬元、3098.99萬元,今年一季度,捷通無限依舊虧損,凈利潤-1356.06萬元。

▲圖據光線傳媒公告
除此之外,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亦註意到,從被並購至今,捷通無限的凈資產已從購買日(2015年7月)6121.97萬元降低至2231.95萬元(2017年一季度末),縮水幅度超6成。
捷通無限並不理想的業績與在線票務平臺的更新換代不無關系。彼時被光線傳媒收購時,捷通無限是國內首家全國性的電影票網上選座購買平臺,然時至今日在線票務平臺已形成了“BAT+貓眼”的四分格局,網票網早已掉隊。
貓眼獨立上市的前奏?
轉讓捷通無限給貓眼,無疑解決了雙方同業競爭的“暗雷”,伴隨著貓眼一季度實現盈利,其獨立IPO加速的觀點甚囂塵上。

▲貓眼出品發行的電影《大鬧天竺》收獲7.58億元票房
事實上,早在一個月前的投資者交流會中,王長田便透露“貓眼有獨立上市的計劃”。同時作為光線傳媒上市以來“最重要”的並購決定,王長田更是表示未來“不排除有增持貓眼”的可能。
根據王長田在上述交流會中透露的數據,“貓眼(2017年)一季度收入超過6億元,前3月的平均月利潤超過5000萬,單月最低利潤超過4000萬,市場占有率平均39%,最高時候達49%。而且市占率非常穩定,基本在36%~42%之間波動。是售票網站最大規模的盈利。”
在王長田看來,他對於貓眼實現更為亮眼的年利潤“充滿信心”,然而考慮到業績的周期性,貓眼電影今年的業績狀況卻仍待檢驗。以去年為例,雖然一季度實現盈利,但2016年底卻以5.11億元虧損告終。

▲圖據光線傳媒公告
渠道之於內容公司重要性毋庸置疑,以阿里影業為例,除了自家的淘票票外,亦於日前完成了印度第二大在線票務平臺TicketNew的大部分股權的收購。對於光線傳媒而言,貓眼獨立IPO加速亦使得其控股方光線系充滿想象空間。
轉讓背後究竟意味著什麽?貓眼獨立IPO目前有怎樣的進展?光線傳媒下半年有怎樣的布局?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的父親——《每日經濟新聞》將牽手上海電影集團、上海國際電影節於本月18日13時20分聯合主辦“中國影視領袖峰會”(論壇報名請點擊“報名通道”),特請來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屆時將為大家一一解析,敬請關註!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