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LED板块迎来光明


http://www.21cbh.com/HTML/2009-12-17/158203.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85

定标千亿级 2万供销企业迎来改制潮


http://www.21cbh.com/HTML/2010-3-26/170308.html


“顺利的话,3月底总社会批准中再生的股改方案,股改完成之后,中再生会进一步引进战略投资者。”3月21日,中再生公司董事 长兼总经理管爱国对本报记者表示。

与中再生公司一样,等待审批的还有中农资集团与新合作商贸连锁集团,而这3家企业的改制只揭开了全国供销 系统企业股份制改革的一角。

3月21日至22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第五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理事会主任李成玉表示, “未来全国供销社系统将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加快推进社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造,县级以上社有企业五年内要全部完成改制。”

该改制计划将牵 动2万家供销系统企业未来命运。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供销系统共有企业4.9万余家,其中,县及县以上社有相关企业2.1 万家,销售收入超百亿规模的达7家,利润超亿元的达20家。

同时,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理事会副主任李春生对本报记者表示,“供销总社将利用 5年时间,将供销集团打造成为千亿级的企业集团,在这个过程中,将借力资本力量,加大对系统内同业资源的整合。”

2万企业改制

去 年11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把供销合作社市场化改革工作推到台前。其中,对作为社有经济载体的企业,提出健全现代企 业制度的要求。这成为了对2万多企业进行改制的政策背景。

现实原因更具说服力。李成玉在会上坦言,“供销社系统内企业虽然众多,但是,整体 形势是数量多,力量分散,大多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数据显示,2009年,供销社全系统销售总额达12375.8亿元,是2004年的 2.3倍;汇总利润130.2亿元,是2004年的2.6倍;所有者权益1347.1亿元,是2004年的1.9倍。

但是,上述营收数字是 由包括4.9万家企业,以及4.7万个各类合作社等社有经济组织共同创造的。在近5万家企业中,销售收入超百亿规模的仅7家。

供销集团内部 高管对本报记者说,“其实供销系统封闭的观念,并不容易被打破,此次企业大规模改制,其实就是借助外力,让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而不是靠坐等吃喝的老观 念存活。”

而李成玉则认为,县以上社有企业五年内完成改制,实际上就是要调动管理者、经营者积极性,鼓励管理班子在企业持股,密切经营管理 者和企业的利益联结,从而做大做强。

对于资本引进的原则,李成玉称,“在保持供销合作社主营业务控制力的基础上,不管国有资本、法人资本、 个人资本和外商资本,都是可以作为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造依赖的对象。”

事实上,国内各类资本一直密切关注供销系统改革的进程。银河证券直投部 高管就曾对本报记者表示,供销系统改革将为资本市场带来不少投资机会,同时,资本与系统企业的结合,也会助力改革的发展。

打造千亿集团

与供销系统内2万企业改制相左,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正着力培育首个 千亿集团。

据李春生介绍,供销总社将利用5年时间,将供销集团打造成为千亿级的企业集团。资料显示,成立于今年2月的供销集团,截至 2009年,资产规模为380亿元,汇总收入总额为756亿元,利润总额6.9亿元,下辖12家子公司。

利用5年时间完成200多亿的销售 增长,供销集团有着天然的优势。据了解,供销集团所辖的12家子公司大多身处供销系统的传统行业。以化肥销售为例,供销系统占全社会用量的70%,以棉花 为例,供销系统占全社会收购量的60%。在上述领域,供销集团拥有子公司中国农资集团和中棉集团。

但是,由于供销系统内部人财物,从县、 市、省等各级是分离的,历史上上述产业形成的公司都是分散的,这为实力雄厚的供销集团实施并购扩张提供了条件。

供销集团所属子公司对于系统 内的同业并购一直都在进行。此前不久,供销集团下属子公司中国农资集团董事长肖仲凯就向本报记者透露,他正在江西等地洽谈与当地供销合作社省社所属农资公 司的并购事宜,并且,双方已经达成共识。

而上述2万家系统企业的改制,也被认为是供销集团获得的一次机遇。上述供销集团内部高管称,“若2 万家企业改制后,以产权和绩效为纽带,则使得供销集团内相关企业跨区并购时,方便合理多了。”

按照李成玉的说法,打造千亿级别的供销集团, 对于供销系统起到的主要是带动作用,目标是鼓励系统内企业做大做强一批企业。

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市场的作用受到中华供销总社的重视。

李 春生表示,要做大做强企业,没有资本助力是不行的,而供销集团正在推进的下属子公司股份改制,正是未来谋求上市,借力资本市场的第一步。

据 他介绍,供销集团进行股改的较顺利的3家企业,包括中农资集团、新合作商贸连锁集团、中再生公司,在未来一两个月中将会获得供销总社的审批,而中再生公司 可能是进展最快的一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51

英国BP迎来美国CEO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165658&time=2010-07-30&cl=115&page=all

如果纽约出生的达德利能够安抚愤怒的美国人,换取企业重生的机会,为什么不呢?


《新世纪》周刊 记者 陈竹

 

  纽约出生的达德利(Robert Dudley),将在两个月后成为BP集团的首席执行官(CEO)。这家英国最大的企业,曾给英国人带来荣耀的百年老店,做出了墨西哥湾泄漏事故以来也许最成功的危机公关举措——把“一把手”位置拱手交给一位美国人。

  4月20日,“深水地平线”(Deepwater Horizon)钻探平台发生爆炸,BP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大约40英里外海域的Macondo油井开始漏油,11名工人丧生,价值3.65亿美元的钻井平台沉入海底。至7月中旬,500万桶原油流入墨西哥湾,沿岸生态和经济遭受致命打击。

  一夜之间,BP沦为千夫所指,企业形象毁于一旦。美国主流媒体更于7月上旬曝出新闻,称埃克森-美孚欲收购BP,恳请美国政府批准放行。在这个时候,如果一位美国国籍的CEO能够安抚愤怒的美国人,换取企业重生的机会,为什么不呢?

  达德利上任的另一层暗示,是BP一定会履行赔偿承诺,负责到底;而且,BP不能失去美国。

  就在一个月前,石油界还在讨论BP退出美国的可能性——北美分公司宣布破产,或者分块出售它在美国上下游的资产。但美国市场占据了BP全球业务 的40%,墨西哥湾的深海资产也是BP未来业务增长的主要来源之一,BP股票37%握在美国投资者手中。一走了之,不仅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且会使BP的地 位一落千丈,企业形象难以修复。

美国人达德利

  在公众眼里,BP现任CEO唐熙华(Tony Hayward)简直罪不可赦,夹起皮包走路是迟早的事。但对于董事会来说,谁来交接、何时交接确是一门学问。BP要力保它选择的新CEO不会做“替罪羊”第二,否则换将便失去意义。

  过去几个月里,唐熙华的若干言论——譬如在事故发生初期称影响“很小很有限”,在舆论的漩涡中感叹“我想回到正常的生活”——不仅不能抚慰美国人,反而激起了人们的愤怒和抗议,被业内称为最失败的公关。

  BP急迫需要一个“会说话”、没有“污点”的新CEO,就像BP董事会主席思文凯(Carl-Henric Svanberg)7月27日宣布唐熙华卸任时所说,“墨西哥湾Macondo油井爆炸悲剧及其带来的环境污染是一道分水岭。BP的未来将发生变化,公司需要新的领导团队,需要强有力的公司治理和一个深入参与的董事会。”

  达德利阔额头,蓝眼睛,头发稀疏灰白,现年五十有四,较唐熙华还长一岁。达德利去年4月6日进入BP董事会,担任执行董事,分管美洲和亚洲地区的事务。

  外界对达德利所知甚少。一来石油行业的人普遍低调,二来他30年的职业生涯散落于中国南海、俄罗斯、里海、安哥拉、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地,很难 有个连贯的梳理。在6月23日被委任为墨西哥湾清理和赔偿事务部门的负责人之前,没有任何迹象显示达德利会成为唐熙华的继任者。此前,业内普遍预测的候补 掌门人是负责炼化业务的Iain Conn。

  达德利简历上知名度最高的一段,是在俄罗斯。2003年,BP与四个俄罗斯股东成立了合资公司秋明-BP(TNK-BP),占股50%。考虑到达德利在俄罗斯的工作经验,BP委任他为合资公司总裁兼CEO。

  达德利任期内,秋明-BP的石油产量增长26%,储量增长138%。但2008年,以他为代表的英国团队与俄罗斯合伙人在管理和战略问题发生冲 突,俄政府拒绝为他的签证延期。达德利不得不于当年7月离开俄罗斯。尽管是被迫离开,但BP并未在情急之下放弃那50%的股份。这种与俄罗斯人打交道的韧 劲,让英美人对达德利产生自然的好感。

  达德利出生于美国东部(纽约皇后区),在南部(密西西比州哈提斯堡市)长大,于中西部(伊利诺伊大学)和中南部(位于亚利桑那州的雷鸟商学院)接受高等教育,属于典型的“美国梦”的追寻者。他儿时经常度假的地方,正是这次BP漏油事件严重污染的重灾区。

  也许更值得一提的是,达德利1979年大学毕业后并未进入BP,而是美国本土石油公司阿莫科。他在那里培养了谈判能力和国际合作能力。

  1987年至1993年期间,达德利参与了中国南海项目的谈判。早在1985年,阿莫科从中海油总公司获得南海区块29/04合同,经过两年勘 探,在位于南中国海的珠江口盆地、香港东南方向1000英尺的水中发现流花11-1油田。这是中国南海发现的最大油田。达德利代表阿莫科,参与了为期六年 的谈判。整体开发方案最终于1993年获得中国政府批准,4月正式投入开发建设,1996年3月正式投产。

  1994年,达德利转至俄罗斯,负责阿莫科在俄罗斯的上下游业务的公司发展事务。四年后,BP收购阿莫科,达德利由此成为BP的雇员,先后主管 可再生能源业务和亚非等地的石油勘探与生产。事隔12年,被兼并的美国公司的美国雇员成为当年兼并方的“一把手”,也是满足感的来源之一,无论美国人是否 乐意承认。

临危受命

  过去十多年是BP在美国疯狂膨胀、消化不良的时光。1998年收购阿莫科,2000年收购阿科(Arco)和Burmah Castrol,资产规模的膨胀对上层的有效管理提出挑战。

  1993年至1995年,BP在阿拉斯加的子公司因向工作海域排放有害液体被起诉,后被判罚金2200万美元。2005年至2008年,BP在 得克萨斯州的炼油厂先后发生四次爆炸事件,共导致18人死亡、180多人受伤。检查人员发现该炼油厂有270多项违规操作,迫使该公司认罪并被先后两次判 罚金合计1.37亿美元。

  消化美国并购资产,改善安全记录,这些都是唐熙华2007年上任时的誓言。他恰在这两个问题上摔了跤。但无可否认,唐熙华在任三年,创造了可圈可点的财务报表。自2009年三季度以来,BP业绩一直好于市场预期,今年一季度取得60.8亿美元的净利润。

  唐熙华三年前的首要使命,仍然是达德利今天的首要使命,只是多了眼前的烂摊子要处理。BP在美国股市挂牌交易的美国存托凭证(ADR)7月27 日下跌1.7%,BP的伦敦股价收低2.6%。漏油事件发生以来,BP市值已损失约40%。针对漏油事件的安全问题,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司法 部已展开非正式调查。

  无论如何,BP应该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不再需要召集律师讨论破产的可能性,也不大可能被某个虎视眈眈的竞争者恶意收购。但它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唐熙华6月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谈时,就同意分期投入200亿美元设立“第三方赔偿账户”,补偿沿岸居民的损失。

  为处理墨西哥湾漏油事件,BP已拨备322亿美元,并计划在未来18个月内出售300亿美元的资产。据其7月20日发布的公告,它将先期向总部 位于休斯敦的美国阿帕奇石油公司出售其位于美国、加拿大和埃及价值约70亿美元的资产。出售上游资产,是石油公司最不愿做的事情,而BP别无选择。出售 300亿美元资产,将使它的净债务从目前230亿美元降至100亿至150亿美元,但也意味着它1680亿美元的固定资产缩水近五分之一。

  这还只是直接损失。要真正重树品牌形象,BP注定要在未来几年将大笔资金投入安全保障、社会责任事业以及游说和公关。美国口音的达德利,也许能在某种程度上抚慰受伤的美国人,但他能否抚慰那些同样受伤的国际投资者?

开矿潮来袭:矿业迎来新一轮资本盛宴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30/3OMDAwMDIwODI3OQ.html

早在几年前,采矿业还只是专业资本的游戏场,如今主流资本和民间资本以攻城拔寨之势进驻矿业领域。

加拿大希尔威金属矿业公司董事长冯锐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矿业是继股市、楼市之后的资本聚集地。

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几大国有银行几乎都设立了专门的矿业投资团队,在今年的国际矿业大会上,随处可见风投、私募的代表们。

值得注意的是,江浙等地的民间资本开始从楼市撤退,在内蒙古、甘肃、云南、河南等地掀起了开矿潮。

冯锐认为,未来一两年,矿业的资本热潮还会继续,因为在全球持续加大的通胀压力下,金属类大宗商品价格将持续看涨。

主流资本“淘金”


如何证明矿业受到资本青睐?在冯锐看来,主流资本的进入,是一个最有力的信号。

“以前都是我们这些专业的公司在做矿,现在主流资本都来了,你说火不火?”冯锐说。

由 于矿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投资风险大、金额多、周期长、现金流回慢,因此传统的矿业资本平台大都集中于矿权流转和交易,不仅过程复杂,退出形式也单一。 而在国内A股上市的矿业公司,占比不到千分之一。尤其对于几近没有现金流的勘探公司而言,进入主流资本市场,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一年前,国内某知名私募公司的负责人还对本报记者表示,不会轻易投资矿业,原因是“风险太大了,政府喊一声,钱就打水漂了”。而不久前,该负责人向本报记者透露,公司正在山东运行一个矿产项目。

今年以来,国内A股和港交所迎来了一批矿业公司的上市潮。港交所还首次面向全球矿业推出了“打造矿业IPO中心”的计划,矿业巨头淡水河谷公司还有望成为港交所矿业IPO计划的大客户。

中 科矿业集团(CST Mining Group Ltd)和国际资源集团有限公司(G-Resources Group Limited)副主席Owen Hegarty原本是澳大利亚矿业领域的资深管理人士,去年,Owen Hegarty放弃在澳大利亚创办的矿业公司来到香港。

Owen Hegarty认为,中国的矿业投资“风景甚好”。

本报记者还多次在各大矿业投资会议上遇见中投矿业专项投资部的代表,中投作为我国唯一主权财富基金,在矿业上的投资计划越来越引人瞩目。近期,在热门的钾矿领域,中投就在与相关公司商讨引资入股事宜。

不过,勘探型矿业公司在中国上市依然难度很大,限制了矿业公司在主流资本市场的步伐。港交所至今依然不允许勘探企业上市,除非它们能证明存在可开采的自然资源,并提出清晰的生产计划。

民间资本加速

如果说,主流资本投资采矿业多少受到政策限制,那么,本着完全逐利原则的民间资本也来矿业“淘金”,似乎更能证明矿业投资价值正在提升。

中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王红英告诉本报记者,国家限制房地产投资后,他的一些房地产领域的朋友开始投身矿产开发。

来自温州的王继华名片上的头衔是内蒙古某矿业公司总经理,王继华对记者表示,他原来是温州炒房团的一分子,由于现在楼市投资环境不乐观,转向铁矿和焦煤投资。

王继华还向冯锐咨询投资煤矿的前景,冯锐的意见是,将煤矿运到南非最有投资前景。因为南非缺电缺煤,在那里煤炭可以卖到高价钱。

王继华告诉记者,像他这样从其他领域改行做矿业投资的,“多的去了”。

民间资本加速进入采矿业,导致矿业资本市场的“换手率”增高。

王红英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产业的换手率非常高,投资风险也随之增高,主要目的还是套利。

冯锐表示,很多非战略投资项目主要是为了获得利润,因此,一个矿主赚了钱后,又找个高价转手给其他投资者,然后再去市场投资其他低价矿山。

据本报记者了解,在今年的国际矿业大会期间,签约项目共62项,合计签约金额117亿元,创下历届矿业大会签约金额新高。签约项目主要在中国、澳大利亚、尼日利亚、赞比亚、蒙古国等国家,涉及矿种有铜、铁、金、铅、锌等。

实际上,矿业依然是高风险投资行业,据业内估算,矿业投资的失败率大约为30%,处于勘探阶段的项目失败率更高。

豪赌大宗商品

各路资本涌入采矿业的真相,是基于对大宗商品价格的看涨预期。

Owen Hegarty对本报记者表示,他一点都不惊讶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矿产市场,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对金属资源的需求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这支撑了矿业的投资价值。

中投的一位人士也对记者表示,热钱泛滥将催涨资源类大宗商品。

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对本报记者表示,在美联储大印钞票的情况下,黄金价格不会停留在目前的价位,将继续上涨。

冯锐的最大愿望是黄金明年将涨至1600美元/吨,白银、铜等其他金属价格创新高,冯锐认为这个愿望已具备了实现的基础。

Owen Hegarty认为,目前矿业依然没有完全逃离金融危机的阴影,这意味着矿业的估值还没有达到顶点。

似乎没有人会怀疑大宗商品将迎来新一轮牛市,除了五矿集团总裁周中枢。周中枢的观点与国家发改委平抑物价的呼声一脉相承,“这种现象(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暴跌)不会长期存在,大宗商品的价格和价值将趋于一致。从经济基本面来看,不足以支撑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

周中枢还认为,金属矿业领域原本突出的供需矛盾将逐步缓解。一是中国政府接连推出了一系列鼓励资源勘查和开发的举措,已初见成效;二是大型国际矿业公司加紧扩产,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新增产能将于最近几年陆续释放。



高铁迎来黄金发展期 南车“十二五”赶超庞巴迪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1/2MMDAwMDIxNDA2MA.html

在全球高铁领域,中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发展明星。国内高铁巨头中国南车集团也由此首次跻身世界轨道交通行业前三强,仅次于庞巴迪和阿尔斯通。

12月31日,中国南车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裁郑昌泓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南车要取代庞巴迪的行业老大地位。

中国南车要成为“老大”的理想,并非“空中楼阁”。从2008年8月1日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开通至今,短短一年多时间,我国高铁在时速和里程上已跃居世界第一。

高铁不但改变了国人的出行方式,还带来了经济版图的渐变。兴建高铁,几乎成为每个城市的一张宣传名片。

郑昌泓说,中国南车未来不仅要加大参与国内高铁建设的步伐,还要将“中国创造”带到更多国家,包括美国和欧洲这些发达国家。

轨道交通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21世纪》:在过去5年,以中国南车为代表的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企业增幅超过100%,今后还能保持这个增速吗?

郑昌泓:“十二五”时期,铁路投资将持续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快速兴起,低碳经济将深入发展。这意味着,宏观经济形势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实现高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政策环境,也必将支撑中国南车持续快速发展。

正是基于这种判断,我们制订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1500亿元的目标,这与2010年相比,翻了一番多,年复合增长率在20%左右。

在中国高速发展的环境下,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代表,中国南车有信心实现世界行业第一的目标,也有能力保持更快的增长速度。

《21世纪》:哪些具体的宏观政策将支撑中国南车实现上述目标?

郑昌泓:“十二五”及未来一段时期,全球将持续大力提倡低碳减排,绿色交通在中国乃至在全球都是首选的出行方式。高速铁路、城市地铁就具有非常多绿色交通的优势。

“十 二五”仍是铁路建设高峰期,铁路投资每年预计仍将有7000亿元左右,而且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投资力度也会不断加大。预计铁路每年安排机车车辆购置费 1000多亿元,未来铁路装备需求将迎来一个快速增长期。届时,中国将拥有最大的高铁市场。现在,有近600列高速动车组正在线上运营,在“十二五”期 间,铁道部预计还要增加2000辆高速动车组。

另外,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步伐空前加大,每年平均建设270公里,建设规模世界第一。到2015年,将有超过30个城市建设85条城轨线路,总长达2700公里以上,需求车辆2万辆。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包括高铁在内的7大产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南车在其中占据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四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下一个蓝海,必将对中国南车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

《21世纪》:随着轨道交通市场的容量进一步扩大,中国南车提高产能,会不会有新一轮的融资计划?

郑 昌泓:现在我们手上有很多项目和订单,预计要将我们全资本企业高速动车组200列/年的产能提高至300列/年,总投资约有10多个亿。随着企业扩张,企 业的流动资金、资本金等还是比较缺乏的。因此,我们确实需要采取多种方式进一步融资,在这方面,国资委也非常支持我们。

正式打入美国市场

《21世纪》:2009年,中国南车的海外签约额达到12.4亿美元,未来几年,南车在继续开拓海外市场有哪些计划和目标。

郑昌泓:目前,中国南车海外业务在全球轨道交通的市场份额还不高,“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将市场份额提高至10%。

随着中国高铁在全球的崛起,中国“铁路外交”初现端倪,已有50多个国家希望中国铁路给予高铁技术和建设的支持。铁道部与多个国家成立了多个境外合作项目协调组,其中,中国和泰国、老挝的高铁项目有望2011年动工。

未来中国南车有可能迎来高铁产品出口和高铁技术输出的高峰。南车已具备向世界提供包括欧洲标准在内的高速动车组能力,产品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海外地铁、轻轨需求较大,近年来是南车出口重点产品,未来将是出口产品的核心。

未来几年,我们将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巩固中亚、南亚、东南亚、大洋洲等市场,以中东、南美洲、非洲为主要目标市场,继续加大拓展力度,加快动车组、机车、城轨地铁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步伐。

近期,中国南车将在铁道部统一组织协调下,继续积极参与中美、中老铁路项目,以此为突破口,带动“中国创造”快速“走出去”。

目前,海外业务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10%左右,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将海外业务的比重提高至20%;目前,中国南车占海外高铁市场2%-3%,“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将这一比例提高至10%。

《21世纪》:你提到南车将参与美国铁路项目,这也是中国高铁首次进军美国市场,有哪些具体合作计划?

郑昌泓:其实我们很早就在美国成立了工业电力电子研发中心,联合进行技术研发;最近又成立美国分公司,进一步考察了解了美国市场,为下一步进入美国市场做了许多前期准备工作。

前不久,中国南车与GE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在美国建立合资公司来共同促进高速铁路及其他轨道交通技术在美国的推广发展。

本次合作,是基于中国南车在高、中速动车组以及城市轨道交通装备领域丰富的开发及运用经验,结合GE在泛美地区先进的制造和供应链管理能力,以及对美国铁路市场的深入了解,双方的合作将在美国建立一家技术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企业。

这一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国南车与GE公司将在美国本土制造高速列车,中国南车将向合资公司转让相关技术,意味着中国高铁走进美国市场。

反驳高铁“抄袭论”

《21世纪》:你讲到中国南车在高铁领域的出口优势,这一优势是技术优势还是成本优势?技术和成本两者之间,谁的优势更突出?

郑昌泓:技术和成本两方面都具有优势。

在“十一五”的前三年,成本优势比技术优势要大很多,2008年以后,在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自主创新,也就是说,随着中国高铁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过渡后,技术优势在提高,超过了成本优势。

中国南车与GE的合作,就是技术优势的体现。

其次就是成本优势,我们中国制造的产品,成本优势在今后5年-10年还是存在的。不管怎么说,高铁制造的各种成本还是比欧洲、北美低一些。

除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最大的优势是我们的服务质量。从设计到最终交付产品,国外的企业需要18个月,我们6个月就可以完成。以后产品出现问题,我们的反应速度也是第一位的,在第一时间提供售后服务。

《21世纪》:一方面,中国高铁正在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中国高铁也引来了安全、技术“抄袭”等质疑,你怎么看待这些质疑?

郑昌泓:最近有人发出“中国高铁技术系抄袭”的指责,我认为这是没有理由的。

我们跟日本实际上是互相合作的,日本将技术转给中国铁道部,铁道部按规定付了专利费,转让多少、转让到什么程度都是有合同规定的。

转让之后,我们消化吸收技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做到了时速350公里以上,而现在日本还没有达到这个速度。

因此,我们在引进的基础上做了创新。另外,我们国内外的合作企业从未就这个问题提出疑问。



未來五年新興產業將迎來上市高潮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7/920650.html

國的「十二五」發展規劃,開始吸引越來越多世界的目光。作為高端服務業公司代表的畢馬威公司,已經開始順應這一趨勢,將中國區總部從香港轉移至北京,而其全球總部也轉移到了亞太重心香港。

中國企業如何抓住「十二五」政策紅利機遇,做好下一輪發展的準備?畢馬威新晉中國區主席姚建華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指出,未來五年,中國新興產業將迎來海外上市高潮。

此外,中國企業在未來「走出去」過程中,他認為,將從簡單的能源收購轉向技術管理,因此面臨的挑戰和困難也越大。專業調研、人員因素,是中國企業家需要重視的環節。

因中國機遇而轉移重心

第一財經日報: 我注意到你的辦公地點在北京,這是不是順應了畢馬威全球戰略的一個要求?

姚建華:可以這樣說吧,因為過去我們主席一般在香港,但是中國經濟發展越來越快,我們處理的事務主要在中國,所以說基本上時間應該在北京。我估計我未來1/3多一點的時間在北京,1/3小一點的時間在香港,另外1/3的時間是在內地各地跑,還有在國外跑。

此外,我們全球主席,大概10月1日會搬到香港,所以這說明我們對亞太區和中國發展的重視。

中國市場容量很大,但也是一個培育中的市場,因為存量佔比還是比較小,剛剛進入畢馬威全球業務前十名之內,但中國將來發展很有潛力,肯定是一個從製造業向高端服務業轉變的趨勢,所以我們要抓住這個商機。

在我們畢馬威全球未來五年的七個發展策略裡面,有三個以行業為方向,兩個以產品為方向,另外兩個以地域為方向,一個是發展中國家,另一個就是中國。

發展中國家包括很多,比如說印度、巴西、俄羅斯這些,中國單列出來,這體現了中國的重要性。因為我們行業主要靠的就是人員,畢馬威中國以年均12%到15%的速度同比增長。

日報:我們看「十二五」規劃中,中國重點佈局的新興產業包括能源、環保、生物科技、高端製造業、新材料和新汽車等,這些都在「十二五」規劃中重點提到,你怎麼看待這些產業發展前景?

姚建華:這可以說是中國不可避免走的一條發展之路。因為中國過去的經濟發展,環境做了一定的犧牲,所以能源的節約、環保是非常有前景的。新能源的最新例子是,華能的新能源前段時間上市,這個也是我們剛剛做的。

由於畢馬威是服務業,中國的發展前提在哪裡,我們的機遇在哪裡?我們能提供的主要是一些審計、稅務等方面的服務,來幫助他們發展。

從中國發展的歷史來看,第一批是一些能源方面的企業上市,然後是電信企業,之後經歷了銀行改革,銀行大量上市。我認為未來五年,是新興產業上市。不僅會在中國市場上市,在國際市場也會很多。會有一撥新能源方面的企業,去美國上市。

根據這樣的規律,我們會積極準備投入。華能新能源的案子,是我們業務的開始,才剛剛起步。

收購更是收購人員

日報:你認為中國企業未來「走出去」有何發展趨勢?重點投資會在哪些行業?

姚建華:我想中國最先走出去還是能源方面。首先,中國對能源的需求是出於中國戰略發展中能源佔非常重要的地位,此外,就是能源方面能做的和需要做的比較容易。比如買個礦,礦就在那裡,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

但是現在,中國所需要的不單單是能源,還有新的、較先進的技術、管理方法等。這個比較困難,因為你去買一個企業,它願意賣給你,很可能它本身就有一點問題。中國企業走出去收購這些產業的時候,相對來說要非常小心,究竟要買什麼,可能會面對什麼困難,都需要仔細分析。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去歐美國家,工會、人員、法律是一個頭疼的問題,因為中國人不習慣、不瞭解這些東西,所以這可能是現在「走出去」挑戰更大的方面。

過去,你要買一個礦非常簡單,但是,現在你要買產業、買工廠、買技術的時候,就要開始考慮這個問題。因此需要更多調研,需要我們專業人員去協助。在工會、法律、稅務等方面也需要有經驗的人來幫助。

日報:中國現在也在向產業鏈的更高端走,買技術、吸收更多的先進方法。這方面「走出去」會不會遇到更大的阻力和摩擦?

姚建華:要看是在哪些地方,老實說有些國家看似是民主國家,但是相對來說也是具有保護性的。比如美國,越大的收購保護程度越大,中小收購很普遍。大的收購比較困難,因為引起很多民眾的關注。

做這些收購,當地政府也受到很多影響,比如說某個城市,你是否受到當地歡迎,如果在當地經營,對他們有什麼影響。

此外,外國的工會力量很強大。很多收購都牽涉到裁員的情況,工會擔心有這樣的問題。所以我覺得中國企業走出去,重要是好好利用當地的專家,幫助他做調研,討論收購中會面臨的問題。

如果要給收購環節做個重要性排序,我給企業家的建議是,重視人員。我覺得中國很多時候不太重視人員方面,很多國外的人也對中國不瞭解,擔心中國人去會不會炒了他們。

我認為,每個行業,收購不僅僅是收購工廠、收購技術,更是收購人員,如果今天收購完了明天人就走了那就失敗了。所以看人很重要。比如工資、人員的特殊性安排、收購限制等。其他都是可控的,一步一步都能走過去,但是人員卻是重要且難控制的。

中國已經跟以前不一樣了

日報:你所服務的企業裡,幫助外企「走進來」和中國企業「走出去」目前分別佔比多大?畢馬威有沒有專門針對企業的服務?

姚建華:目前來說,我們服務的客戶中中外企業各佔50%左右。隨著中國市場的逐漸開放,中國的監管機構和企業也在進行國際化的稅務轉軌,我們也在積極地研究包括「轉讓定價」這樣的新問題。

中國已經跟以前不一樣了,即使為了產業本身的改革和競爭,也需要融入全球併購市場。在金融風暴以前,大部分都是外企進中國。金融風暴前後,很多中國企業開始走出去。這個比例大概是2:1,從我們服務方面來說,進來是2,出去是1,還是外資進入中國比較多。

畢馬威也已經在積極做好這方面的應對工作。我們在35個比較大的國家,新建了一個網絡,在35個相關國家裡面要培養一部分當地華人,以便在中國企業到這些國家的時候幫助他們更清楚地瞭解當地發展情況,以及財務方面、監管方面等服務。

這35個國家,是我們下一步全球戰略的第一步。我們做了很多調研培訓給我們35個國家的人員讓他們知道中國企業需要什麼,他們要求什麼,用什麼方法去幫助他們。所以這是我們面對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最大的一個舉措。

我們這樣做,是借鑑了之前幫助日本企業大量「走出去」的做法。三十年前日本的發展非常快,收購交易非常多。我們當時就是建立了Global Japan Practice,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一位日本汽車公司負責人被委派到美國發展業務,第一天到洛杉磯,我們派人去接他,從第一天起,幫助他建立了北美服務中心。

一個日本企業家,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不認識任何人不知道當地的情況,第一天到機場接他,幫他做這些事情,這顯示了我們與客戶的密切合作以及隨時準備為他們提供多方面的服務。中國企業也需要這樣的協助,我們稱之為hand holding。

日報:與日本、韓國企業走出去相比,中國企業「走出去」有什麼不同?

姚建華:首先從政策上來說,我不覺得目前中國有特別大的政策,鼓勵企業走出去。我還沒看到政策推動走出去以及在稅務方面特別的優惠。這需要一個過程。

現在中國企業走出去,集中在一些中大型企業。中國大型企業走出去是國家的大型戰略,也是市場的需要。因為這對中國參與國際社會、對企業發展和改革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日韓,企業「走出去」則是由於國內市場充分競爭、市場飽和導致的。

日本、韓國很多「走出去」的不是大型企業,很多中小企業已經走出去創造機會、尋求合作。但是,中國還沒有發展到這個程度,因為中國資源有限,中小企業的發展受到一定的影響,還沒有能力走出去。如果有一天中小企業有需求走出去,說明中國已經發展得不錯。

比如年初我去泰國,很多日本公司已經在泰國有業務,我們泰國公司也有一部分人員專門幫日本公司做事,但是還鮮有見到大型中國公司在那邊有發展。企業 的生存不只是在中國的市場裡面,還有你和國外企業競爭,從競爭中學到東西,管理、產品、技術方面。這是下一步中國企業需要做的,或者說下一步市場發展的趨 勢。


海天醬油與珠江橋衝刺IPO 調味品行業迎來上市潮

http://www.21cbh.com/HTML/2012-2-3/4ONDE4XzM5OTA4OA.html

調味品企業登陸資本市場的熱情持續發酵。證監會2月1日首次公佈了截至1月31日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報企業的基本情況,海天、珠江橋兩大廣東調味品企業赫然出現在名單上,兩者均已在落實反饋意見進程中。而就在一個月前,加加食品成功登陸A股,成為醬油第一股。

謀劃數年一朝發力

證 監會公佈的信息顯示,海天選擇在上交所上市,珠江橋則選擇深交所。「早在2003年海天就有在證券報做廣告,這已是海天為上市鋪路的強烈信號,」廣州名道 營銷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資深調味品業營銷專家陳小龍告訴南都記者,作為全球產能最大的調味品企業,海天去年銷售額近70億。而外界能瞭解的海天上市進程 的是去年3月其官方網站發佈了「首次申請上市環保核查信息公開告示」,公告顯示海天擬申請A股上市,成功上市後募集資金投向「海天高明150萬噸醬油調味 品擴建項目」。

行業出口量最大的珠江橋也從數年前謀劃上市。其所屬的廣東省最大的外貿集團企業廣新外貿將珠江橋作為力推上市對象。

2008年珠江橋改制設立廣東珠江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上市鋪路。為避免廣新集團旗下主營業務同樣是調味品的星湖科技與珠江橋同業競爭,2010年7月,星湖科技與珠江橋全體股東簽訂「珠江橋增資擴股協議」及《商標轉讓協議》,停止醬油、復合調味料的生產。

調味品正借助資本市場升級

海 天、珠江橋對資本市場的渴望並非個案,這種慾望背後有著深厚的行業競爭因素。「一方面調味品企業上市進程在加快,去年佳隆、梅花味精、加加食品先後上市, 另一方面中糧等巨頭介入加劇了行業競爭。一些大廠家甚至用低於市場價的促銷手段擠壓區域品牌,規模在5000萬至1億的廠家日子都不好過,」陳小龍認 為,2012年行業將迎來真正的洗牌。

在此背景下,借資本市場的力量升級已勢在必行。中國調味品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白燕表示,越來越多的大型調味品企業通過引入資本、股權融資、上市等多種方式募集發展資金,如已經上市的恆順、佳隆和正在籌備上市的眾多品牌企業,充分利用資本市場進行資本結構的升級。

「上市是調味品行業鐵定的發展趨勢,」陳小龍認為,要上市企業投入幾百萬甚至過千萬費用,所以很多企業雖然也渴望但並非都具備上市條件。


Facebook上市 國內SNS將迎來爆發期?

http://www.21cbh.com/HTML/2012-2-11/wMMDcyXzQwMDkwMA.html

LinkedIn與Facebook的相繼上市,讓國內的SNS興奮不已。

尤其在互聯網領域,美國的今天似乎就等同於中國的明天。 何況「中國概念」總是和高增長、大市場緊密關聯,沒道理不讓人眼前一亮。一個數據就可資證明,北美2億7200萬的互聯網用戶已經佔到其總數的 78.32%;反觀中國,儘管只占人口總數的35.62%,但中國的網民數量高達4億7700萬。理論上類推,中國沒理由不產生比LinkedIn、 Facebook個頭更大的SNS巨無霸。

但也有對此持反對意見,「LinkedIn、Facebook的上市,並不會直接促進SNS在中國的發展。」立方網創始人熊萬里說,只是又一輪輿論的熱炒。

「在 Facebook的概念出來以前,騰訊在中國就扮演著這種角色。」誰還能挑戰騰訊的江湖地位?即使MSN、Skype也沒能完成這種挑戰。 Facebook能夠做到和騰訊在IM(instant messager,簡稱IM)同樣的熱度、能否實現同樣的價值?這還有待觀察。但凡有中西方交流習慣的人都能理解其中的不同:西方人更愛郵件、資訊,而中 國人對手機短信的偏好也是有目共睹的。

樂觀方則認為,這種觀點並不能說明問題,人人就是最好的案例:誰說中國不能產生自己的Facebook?

「但 東西方的文化差異,確實會使得中國職業社交SNS在網站架構、服務設計上要有別於LinkedIn」,這也是天際網創始人林廷翰認為,LinkedIn模 式會在中國水土不服的原因:美國用戶會在LinkedIn上通過搜索去尋找對自己有幫助的人,然後直接談合作;但在中國,「只有做了朋友才能談生意」。所 以初期BSNS網站上的搜索功能幾乎只有獵頭在用,用戶甚至不願意填寫自己的真實姓名、現任公司職務等信息,因為怕被領導、HR乃至朋友們看到,「很難 堪」。

在SNS領域,中美之間缺乏傳導的原因,熊萬里認為是這個行業各自的發展順序不盡相同。「中國是從IM開始,逐步發展到Web端; 而Facebook的核心戰場迄今仍在PC機上」。Facebook去年8月份的數據顯示,其全球8億用戶中移動用戶為3.5億,PC端用戶仍是主題。他 因此得出的結論是:惟有那些能在手機端交互上實現突破性創新的中國公司,才有可能挑戰Facebook。

在這一點上,業界或許有共識,「100%是朝著這個方向發展的」。去年10月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肖春泉就透露,截至當年9月中國3G用戶已經達到1.02億戶,3年猛增10倍。

據悉,天際網也正醞釀自己手機端的應用,據其內部產品介紹,「絕不是簡單地和WAP關聯,還是有很多創新的」。


1966年巴菲特致股東的信:我們迎來了第一個十年

http://xueqiu.com/3191943504/21691510

巴菲特致合夥人的信 1966


1966 年 7 月 12 日


1966 年上半年

在 1966 年上半年,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從 969.26 下降為 870.10。考慮到獲得的 14.70 的紅利,總體的道瓊斯收益為-8.7%。


上半年我們的收益為 8.2%,達到了我的目標(但這並非是我的預測!)。我們的這種收益情況可以被認為是不正常的。我們從事的生意的特點是,長期而言我不會讓你們任何人失望,但是短期我則有可能讓你們忍受負面的結果。

查看原圖


在上半年我們以及兩位在企業中擁有 10%股份的合夥人聯手買下了 Hochschild,Kohn&Co的全部股份。這是一家巴爾的摩的私人百貨公司。這是我們合夥企業第一次以談判的方式買下整個生意。雖然如此,買入的原則並沒有任何改變。對該生意價格的定量和定性的衡量都照常進行,並嚴格按照與其它投資機會同樣的準繩進行了估價。HK(以後就這樣叫它,因為我也是直到交易完成後才知道該公司的確切發音)從各個方面滿足了我們的要求。


無論是從生意還是私人交往的角度來說,我們都擁有一流的人才來打理這樁生意。如果沒有優異的管理,即便價格更加便宜,我們也不見得會買下這個生意。


當一個擁有數千名僱員的生意被售出時,想要不吸引一定的公眾注意是不可能的。然而希望你們不要以公眾新聞的報導來推斷該生意對合夥企業的影響。我們有超過五千萬美元的投資,絕大部分都投資在二級市場上,而 HK 的投資只佔了我們淨投資額的不到 10%。在對於二級市場的投資部分,我們對於某隻證券的投資超過了我們對 HK 投資額度的三倍還多,但是這項投資卻不會引起公眾的注意。這並不是說對於 HK 的投資就不重要,它佔我們投資額10%比例就說明它對我們而言是一項重要的投資。但是總體而言它只是我們全部的投資的冰山一角而已。


到年底我準備用購買成本加上自購買後它產生的盈餘作為我們對它的估值。這項評估方法將一直被執行,除非未來發生新的變化。自然地,如果不是因為一個吸引人的價格,我們是不會買入 HK 的。因此一個基於我們購買價格的估值事實上低估了 HK 的價值,不過這仍然是最為客觀的一個評價方法。我們所有的投資所擁有的價值在我眼中都是被低估了的,否則我們就不會持有它們了。


市場預測


我之前已經說過:「我並不從事對市場情況和行業境況進行預測的生意。如果你認為我具有這種能力,或者你認為這對於投資而言是重要因素,那你就不應該仍然留在我們合夥企業中。」


當然我的上述評論可能收到各方面的質疑和攻擊。但是我也相信其中我想表達的意思是被大多數合夥人接受的。當我們買入或者賣出股票的時候,我們心想的並不是市場將會怎麼樣,而是公司將會怎麼樣。股票市場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什麼時候我們是正確的,而我們對公司的分析的準確性則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我們是否是正確的。換句話說,我們關注的重點是應該會發生什麼而不是它應該在什麼時候發生。


對於上述的百貨店生意,我可以確定的是它 12 月的生意會比 7 月的生意要好(你看我是不是已經對於百貨行業有了非常深刻的認識?畢竟我曾經在小時候就在我祖父的小百貨店裡以$0.75 每小時的薪酬工作過一段時間)。真正重要的是今年的 12 月的情況是否要比去年的情況好,而我們對於未來的每一個 12 月份就做出了怎樣的計劃。但是對於我們的總體投資組合而言,我則完全無法預計 12 月份是否會比 7 月份要好,我甚至無法預計 12 月份是否會發生重大的損失。而有時候事情確實會這樣發生。我們的投資組合可不管地球需要 365 又四分之一天才能繞太陽一週,它們也完全不會考慮到我每年在地球繞完一週的時候都需要向各位合夥人提交一份這樣的報告。


我之所以再一次提出這個關於市場預測的概念是因為自從道瓊斯指數從 2 月份的高點 995點下跌至 5 月份的 865 點時,我接到了幾個合夥人的電話,聲稱他們認為股票的價格仍會進一步下跌。此情況讓我的腦中瞬間產生了兩個疑問:1)如果他們知道 2 月份道瓊斯就會持續下跌至 5 月份的低點,那他們為何不早一點告訴我呢?2)如果他們在 2 月份的時候不知道指數會一直下跌到 5 月份的低點,那他們為何又會知道 5 月份之後指數會繼續下跌呢?另外也有幾個電話建議我應該賣出我們所有的股份並等待,直到市場的情況更加明晰。請允許我在此再度聲明兩點:


1)未來對於我而言永遠是看不清楚的;2)似乎從未有人在市場上漲100 點之後打電話給我,聲稱未來的市場行情可能難以看清。


我們不會將我們持有的證券以一個被低估的價格拋售,即便某個星象學家聲稱市場將會下降,而且總有些時候他們的預測是正確的。我們也不會以一個已經合理反映了公司股票價值的價格買入任何股票,哪怕有專家聲稱市場將會上漲。有哪個人在購買私人公司的時候是根據股市的上漲或是下降的趨勢做出購買決定的呢?隨著市場的上漲或下降,公司的核心價值並未見得會有很大的改變,我們所要做到就是利用市場的非理性而獲利。詳細相關的論述可以參見格雷厄姆《聰明的投資者》一書的第二章,我認為這一章的內容比目前任何的其它投資論述都更為重要。


1967 年 1 月 25 日


第一個十年


隨著 1966 年的結束,我們的合夥企業也走過了第一個十年。今年的業績用來慶祝我們的十週年是再合適不過了——我們超過了道瓊斯指數 36 個百分點,今年我們的收益是 20.4%而道瓊斯指數則是負的 15.6%。


當然今年的情況也有些特別,實際上今年大多數的基金經理都戰勝了道瓊斯指數,主要原因是代表道瓊斯指數的 30 只藍籌股的價格出現了大幅的下跌,尤其是在最後一個季度。而其中的幾家公司在 1966 年的業績也確實是不尋常的糟糕。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我們生意的境況


一個聰明頭腦對以上的數據進行合理分析的結果很可能會導致錯誤的結論。

頭十年的結果並不能說明這種情況可能會在未來的十年中得到複製。同樣的業績也許會被某個以$105,100 起家的 25 歲的毛頭小夥子複製,同時市場的情況還要能夠一直合適於他的投資哲學從而使他能夠靠執行這一投資哲學而獲得成功。


而這種情況將不太可能被一個腦滿腸肥的 36 歲的管理著$54,065,345 合夥人資金的人所複製,並且他腦袋中關於可以照此哲學執行的投資的點子都還不及 25 歲時的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


Buffett Associates,Ltd.(我們合夥企業的前身)於 1956 年 5 月 5 日成立於密蘇里西岸。初始的支持者包括我的四位家庭成員,3 個我的好友和$105,100 的啟動資金。

在當時,以及在隨後的幾年中,為數不少的證券在以低於「對私人擁有者而言的合理價值」出售。我們也獲得了不少的加油滿意收益率的 WORKOUTS。當時我們面臨的問題不是買什麼,而是買哪個。因此我們往往持有 15 至 25 只證券,並充滿熱情地期待它們中的任何一個可能會給我們帶來的驚喜。


而在近幾年中,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我們目前發現只有很少的股票能夠被我理解,並且具有足夠的額度以便我們購買,同時亦能給我們在提供在長期中戰勝道瓊斯指數 10%的預期。在近幾年中我們往往一年下來只能發現兩三個投資對象符合上述標準。幸運地是有時我們充分地利用上了它們。雖然如此,在早期的歲月中,同樣的努力往往能給我們帶來數十個同樣的投資機會。相比而言,三個新的因素出現了:1)一個多少變化了的市場環境;2)我們的資金基數的擴大;3)我們面臨著更加激烈地競爭。


顯而易見的是,基於幾滴機會之水的生意將比基於一股穩定的機會之泉的生意要有著更加慘淡的前景。這種生意將會面臨機會之水完全斷絕的危險。


目前的狀況將不會促使我進行我自認為在我能力以外的投資(我個人信奉的哲學不是:如果你不能征服他們,那就加入他們。相反我信奉的是:如果你不能加入他們,那你就去征服他們。)。因此我不會投資那些含有不能被我理解的科技因素,而且這些因素對生意具有重大影響的生意。我對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的瞭解程度就跟我對於一種叫做 chrzaszcz 的東西的交配習慣的程度一樣(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查一查,這是一種波蘭的小蟲子。如果你覺得對於讀出它的名字有困難,你大可以把它唸成 thrzaszcz)。


除此之外,我們亦不會跟隨目前市場流行的一種投資風氣,即嘗試通過對市場波動而導致股票價格大於其商業價值來獲利。此種投資方法在近年來也確實創造了實實在在的收益,並且這些收益往往是在短期獲得的。關於這種投資技巧背後的堅固性我即無法否定也無法肯定。


這種技巧並不能夠完全獲得我認識層面的認可(也許是我的偏見使然),同時與我的脾氣完全背離。我不會將自己的錢通過這種方式進行投資,所以我也不會用你們的錢通過這種方式進行投資。


總而言之,我們將不會在一個很有機會出現人性的失誤的投資方式中尋找利潤,哪怕預期的利潤非常誘人。


我可以向你們保證的是,我將會努力使得未來產生的每一滴機會之水都被得到最大的利用,如果有一天機會之水完全乾涸,你們也將會在第一時間被告知,然後我們可能會對此做出新的選擇。對於 1966 年結果的分析我們的四個投資種類在 1966 年都有良好的表現:


查看原圖


控制權投資


對於取得了控制權的公司的投資情況,在 1966 年主要有三方面的收益:1)所擁有的公司在當年所獲得的利潤;2)在公開市場買入的被低估的我們擁有控制權的公司的股票;3)我們控制的公司所持有的證券的未實現增值。加在一起總共是$2,600,838。

由於在上一年的信中我已經提過的原因(註:即主要是未實現的增值部分不能計入當年的收益)。我們實際上在這一部分的賬面收益只有$1,566,058。


幸運的是 1966 年我們有相對高的淨資產比例投入在了實際的生意而非市場的股票上。同樣的資金如果投在市場上的話將很可能意味著全年都將持續地發生損失。上述情況的發生並不是我有意為之,所以如果市場有了顯著的上漲這一部分的投資將很可能會拖累我們的整體表現。


私人擁有的普通股投資



自從 1965 年年中以來,我們就已經開始購買一家售價遠遠低於其價值的證券。我們希望我們將最終投入一千萬美元或更多的錢。該公司經營的不同的幾種生意都是我們可以瞭解的,我們也可以通過公司的競爭者、供貨商、前僱員等等瞭解公司的競爭優勢和劣勢。該股票所面臨的奇特的市場情況讓我們希望可以在不干擾其股價的情況下耐心地買入足夠份量的股票。


在 1965 年年末我們投資了$1,956,980,其市場價值為$2,358,412,即$401,432 貢獻到了 1965 年的盈利當中。之後由於股價上升,我們並未買到符合預期的份量,且在 1966年有另一家我們從來沒聽說過的第三方對該公司提出了股權收購,於是我們只好將其賣出,總共實現的收益為$1,269,181。


我想說的是,雖然實現的收益對 1966 年的業績產生了正面的影響,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有機會繼續以一個很低的價格買入更多的股票,那麼總體而言我們將在未來實現更多的收益。


價格被低估的普通股投資


我們在這一部分的投資取得了史無前例的好成績,這主要歸因於其中一筆在 1965 年年底和1966 年年底都佔我們投資額度最大的一筆投資的表現。在 1964-1966 年三年中,這筆投資都持續地戰勝了道瓊斯指數。也正是因為這筆投資的吸引,我才在 1965 年的 11 月聲稱我們可能將淨資產的 40%都投入到某一隻證券上。我們也在其上花費了相當的努力,以對其方方面面進行評價,並對我們認為其優於其它的投資機會的假設進行檢驗。這種持續地評估和對於不斷變化的各個投資標的的價格的比較對於我們的投資運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當然如果未來我們能夠告知各位我們對於價格被低估的普通股的投資組合是由分佈於 10 個不同的產業中的 15 只股票組成的,並且他們都跑贏了市場,那我無疑會感到更加高興。但我們確實沒有這麼多的好點子。正如上面我說過的,我們會不斷地將我們的新點子與舊點子進行比較,而只要我們認為就目前的情況而言新點子不會取得比舊點子更好的業績表現的話,我們就仍將維持原有的投資。這種情況產生的另一個副產品則是:我們的每個年度已實現的收益部分佔資產的比例將會比合夥企業成立之初(那時我們擁有源源不斷地好點子)時要少得多。


我們在這一部分投資的集中性將會導致我們的業績存在大幅波動的可能。而有時候這種波動可能會令人感到相當的不愉快。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覺得頻繁地想各位回報我們的業績表現將是一種愚蠢而且具有誤導性地做法,尤其是對我們這種以長期收益為投資導向的生意而言。因此,希望大家對我們未來可能出現的糟糕的收益情況做好心理準備,我個人是寧願令我們的資產遭受短時期的不良表現而獲得長期的良好表現的。但是我亦不會讓我們遭受永久性的本金損失——哪怕以此為代價可能令我們有機會獲得長期的良好回報。未來的糟糕年份正好能被我們在 1965 年和 1966 年的良好業績所抵消。


同時我們在資金的借貸方面亦是非常地保守,1966 年全年平均的銀行借款不超過我們資本金的 10%。最後對該部分投資的一點補充。我們在 1966 年的晚春開始買入一隻股票,我們大概才買入了 160 萬美元時,它的價格突然快速上漲,而導致我們最終只好賣出這只股票並獲利約 73萬美元。這一投資結果對我們今年的業績有正面的貢獻,但就長期而言則對我們不利——我們損失了一個可能在長期獲得更大收益的機會。


對於 WORKOUTS


我們這部分的投資因為利用了借貸資金而取得了更高的淨資產收益率。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半年我們的平均投入為$7,870,151,而收益僅為可憐的$16,112。大家可以想像出下半年我們在這部分的投資收益是多麼的驚人。


在之前的年份中,我們有時會將淨資產的 30-40%都投入到這一部分來,不過未來可能不太可能再度出現上述情況。不過我們仍然能夠期盼將來我們在這一部分所投入的適量的資金會取得令人滿意的回報。


其它雜項


我們對巴菲特合夥企業都有著超出了一般學術性質的興趣。在 1967 年 1 月 1 日,我

們企業的員工,我,我們的配偶和孩子們在公司的投資金額已經超過了一千萬美元。對就我自己的家庭來說,我們投入合夥企業的錢超過了我們淨資產的 90%。



全國高速路小客車今起免費 各地迎來出行高峰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9/2123548.html

新華網北京9月29日電 (記者 樊曦 林紅梅)29日一早,在北京工作的王平拖著行李來到公司。雖然按照規定,當天還要上班,但王平已經訂好晚上的火車票回江蘇鹽城老家。

2012年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和國慶節連在了一起,從9月30日一直放假到10月7日,連續8天的長假成為「最長黃金週」。8天時間裡,約有一半中國人總計約7.4億人次,要通過公路、鐵路、民航等出行,創下同期出行新紀錄,中國交通管理部門承受巨大壓力。

新京報訊 今年國慶8天假期第一次實施小客車免收通行費政策。今日零時至10月7日24時,7座以下(含7座)小型客車行經全市所有收費公路都將免費通行。免費通行期間,北京市各收費公路收費站不改變現有收費管理方式,所有車輛採取入口發卡、出口收卡方式。

北京市交通委表示,交通部門已考慮到收卡、發卡所帶來的收費口擁堵問題,因此將啟動相關預案,加強複式發卡和收卡,同時根據路段情況採取臨時應對措施來保障車輛盡快疏散。北京也將根據市域內各條收費公路的車流情況隨時調整相關應對措施。

使用ETC方式的7座以下(含7座)小型客車在免費期間駛離收費公路收費道口時,顯示通行費交費金額為零,即不扣費。

此次免費通行時間,普通公路以車輛通過收費站收費車道的時間為準,高速公路以車輛駛離出口收費車道的時間為準。如10月7日24時後駛離高速路出口,應收取最後一次領卡至出口的通行費用。

不過記者從首發等高速路運營單位獲悉,在政策執行和管理上會略微有一些彈性,不會因為超出免費時點幾分鐘或很短時間,就一定要收費。機場高速將視收費站區車輛排隊等候情況,適當提前免費起始時間和延長免費截止時間,一般在10分鐘以內。

據預測,本次黃金週,收費公路日均流量將達到155萬車次,較去年同期增長33.6%,增幅是去年同期的1.24倍。國慶8天假期,全市交通重點日將出現在9月30日、10月1日和7日。

交通需求較大的京藏高速、京承高速、京港澳高速、京開高速和機場高速,與去年同期相比,預計日均流量增長均超25%。這5條重點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將面臨嚴重擁堵。


南京零點迎來出行高峰 高速路服務區被擠爆

昨天晚上11點30分,離高速免費通行還有半個小時,記者在滬寧高速上海至南京方向的南京黃栗墅服務區看到,等待免費通行的車輛已經將服務區停車場擠爆了。

重慶今晨將迎來出行高峰 眾多車輛凌晨出發

重慶各高速路口迎來「大檢」,路況監控顯示,今日零點,蘭海高速崇溪河G75收費站,通過貴州方向的車輛較多,車輛排隊將近100米;經渝湘高速G65通往湖南方向、經成渝線G85通往四川方向的收費站也有較多車輛排隊。

成都部分高速出城方向昨下午3點起開始出現擁堵

昨日下午3時開始,成南、成渝、成雅等高速出城車流開始增加,車流行駛緩慢,而成自瀘高速、成綿高速和成溫邛高速出行較為平穩。

濟南長途汽車總站癱瘓 乘客7小時難上車

「等了接近七個小時都沒坐上車,又冷又餓。怕車突然來了再錯過,我都不敢上廁所。」濟南長途汽車總站的乘客向記者抱怨道。昨天下午,濟南長途汽車總站的售票大廳、候車長廊以及發車場區裡,一律人山人海。安檢和檢票已經形同虛設。而在檢票口,記者看到每個檢票口都有近百人圍聚在那裡。當一輛大巴車打開車門後,旅客一窩蜂地往車門口擠,甚至都不看來往站點的標示牌。由於旅客太多,此時總站工作人員已經無暇顧及秩序和安全。「哎呀,我的腳!」這樣的聲音此起彼伏,然而聲音很快被周圍嘈雜的場面掩蓋。同時,昨天濟南的道路究竟有多堵?一位出租車司機很明確的告訴記者:「其他的地方都行,就是不能去長途汽車總站,周邊所有的道路幾乎都堵死。」昨天下午3點半,市民馬先生發微博稱,自己堵在北園高架橋上,一堵就是一個多小時。

廣州周邊最大收費站昨晚擁堵 走1公里用50分鐘

據央視消息,從昨天晚上10點開始,廣州周邊的最大收費站廣深高速火村收費站就出現了嚴重的擁堵情況,免費時段開始後,堵車情況甚至加劇。現場看上去就像一個大停車場。記者一公里路甚至走了50分鐘,最後一公里只好徒步。(中國網絡電視台)

武昌火車站周邊 人流車流井噴

16時左右,武昌火車站附近道路,人流、車流彙集。火車站排隊買票的人形成長龍;宏碁長途客運站一輛輛長途客車排隊進站,站外到處是拎包的乘客,候車室入口處擠滿了人;中山路上車輛也排起長隊,行走緩慢。

記者看到,每個路口都有多名交警、協警值守,數十名特警也在路口協助交通組織;中山路紫陽東路人行天橋當日交付使用,人車分流作用明顯,以往人車交織的現象不見了。

「武昌站今年春運日最大客流量是10萬,今天也達到這個水平。」執勤交警劉五橋介紹,武昌警方調集600警力在武昌火車站附近武珞路大東門路口、張之洞路、首義路等15個管制路口不間斷疏導,至昨日19時該地區交通恢復正常。

武昌火車站以及宏碁、航海、傅家坡等幾大客運樞紐,昨日共接送旅客逾18萬人次。但交通報警量僅31起,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

今起長假開始,武昌火車站周邊實行「單雙號通行交通管制」,武昌交警提醒司機依規通行,交管部門將對違規通行車輛,特別是對一些「特權車」嚴厲查處。

部分出城口 車輛明顯增加

儘管昨日高速公路沒有實行免費通行,但我市部分出城口車流明顯增加,交通壓力初顯。

昨日16時起,後湖金橋大道通往黃陂方向的出城口已出現車輛滯留現象。直至18時許,滯留現象才緩解。而武昌白沙洲大道出城口,車流未見明顯增加,通行比較順暢,記者乘車從武昌中山路地下通道上白沙洲大道高架,到達三環線,全程僅用時約8分鐘,與平常高峰時段差不多。

18時30分許,記者在洪山二環線野芷湖大橋上三環線的出城口看到,3名交警在這裡忙得滿頭大汗。其中一名交警介紹,該路段上三環線出城的車流量從15時起就偏大,一直持續到18時,才稍稍緩了口氣。

市公安交管局介紹,總體看,昨日出城交通壓力不是很大,遠遠不能與以前重大節日頭一天出城車流井噴相比,主要原因是今年重大節日期間高速公路免費通行,讓很大一部分車主改變了提前出行的計劃。

交管部門提醒,今日是國慶長假首日,高速公路免費措施將會給出城交通帶來巨大壓力,建議今天出行的自駕市民合理安排好出行時間、線路,聽從路面民警的引導,過一個安全快樂的國慶長假。

三大火車站客流

超春運最高峰

百萬大學生集中放假、扎堆返家,推高武漢三大火車站客流。昨日,武昌火車站發送12.7萬人,武漢站發送3.9萬人,漢口站也創下歷史記錄,發送10.6萬人,三大火車站客流均超過今年春運最高峰。

武昌火車站介紹,今年春運最高峰才10萬人,去年「十一」黃金周首日達到13.5萬人,預計今天的客流將突破15萬人,基本達到承載極限。據分析,一是漢宜動車的開通使武昌站的運力增加1萬人,二是學生集中出行,三是因超長假期,使市民出遊意願增強,漢口、武昌各站均能看到前往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成都、昆明的旅行團。

為了方便旅客購票,車站昨共開啟售票窗口68個,設置了20台互聯網購票自動取票機。車站開啟了全部進、出站通道,並在車站廣場設立臨時待候區。

昨日市內交通多處擁堵,大量旅客因遲到而誤了火車,車站專門設置退票、改簽窗口15個。據統計,當日武昌站旅客共辦理改簽、退票達到1.3萬人次,而平時日均退票、改簽只有1000人次左右。車站提醒廣大旅客,前往火車站的乘客應將路上可能堵車的情況預計在內,提前出門。

小貼士

●免費通行車輛範圍:7座以下(含7座)小型客車。

●免費通行時間:9月30日00:00至10月7日24:00。普通公路以車輛通過收費站收費車道的時間為準,高速公路以車輛駛離出口收費車道的時間為準。

●免費通行收費公路範圍:全市所有收費公路,包括京港澳高速、京藏高速、京哈高速、通燕高速、京開高速、京承高速、京平高速、京津高速、京新高速、京滬高速、京通快速、機場高速、機場第二高速、機場北線、六環路、國道110新線。

●免費通行方式:小客車入口領卡、出口還卡後免費通行。

疏堵

如擁堵嚴重 多個收費站同時分流

1.當收費公路主路出現嚴重擁堵時,收費公路運營管理單位將配合交管部門採取臨時斷路、導行措施。及時打開堵點的臨近調頭閥,車輛由調頭閥駛入對向車道順向行駛,由最近出口免費通行;或將被堵車輛由距堵點最近收費出口免費導出。

2.當大量車流駛入市域內收費公路,造成主路承載能力嚴重不足時,公安交管部門將在道路、收費站區進行交通疏導。

3.當收費公路輔路出現嚴重擁堵,造成輔路車流倒灌收費站區時,駕車者應服從交管部門人員的指揮,保障主路車輛快速駛出,避免出現主、輔路大面積擁堵。

4.收費站一旦發生擁塞無法通行,在就近收費站進行分流,引導至其他道路;擁堵嚴重,將啟用多個收費站同時分流方案,並及時通過路網可變情報板等發佈分流信息,通過媒體發佈擁堵信息。

■ 保障

高速路收費站

施劃視覺減速線

提示司機勿在高速收費站口集結;易發事故點段增設太陽能警示燈

新京報訊 從今日零時開始,首次實行節假日高速公路小客車免費通行政策。交管局在高速公路收費站進出口周邊施劃車輛減速讓行和視覺減速標線,同時會在黃金週期間加強交通設備巡護。

設警示標誌避免車輛亂停

交管部門根據以往情況分析,很多自駕游的司機選擇在高速公路收費站區佔用道路集結、等候,有的甚至停放兩三排車輛,司機下車聚集,影響到其他車輛的正常安全通行,導致高速路收費站口容易發生擁堵。

交管部門已經在機場高速、機場二高速、京承高速等高速路收費站外圍放置錐筒,設置警示標誌,避免車輛亂停影響通行。

交管部門利用晚上車少人稀時,組織相關人員晝夜施工,增設交通設施和提示標誌,在京藏高速、京港澳高速、京承高速收費站車道合流變窄處設置車輛減速讓行和視覺減速標線200米。

為實時調整控制交通流,避免發生嚴重交通擁堵,配發臨時錐桶千餘個,並在高速路周邊設置了「前方道路擁堵、機動車請繞行」、禁停等便攜式標誌112面,提前告知駕駛員前方交通信息。

太陽能警示燈提示駕駛員注意路況

此外,高速公路易發事故點段增設太陽能警示燈40套,提示駕駛員注意道路情況,避免發生事故。

北京交管部門針對高速路收費站口聚集車輛容易引發交通擁堵提示,請勿選擇在高速公路收費站區集結、等候,如果需要集結、聚齊請選擇在服務區停車等候,以免影響其他車輛通行。

■ 信息播報

撥打96011可瞭解路況信息

市交通委的實時路況信息和服務信息將通過交通委官方微博「交通北京」、北京交通廣播、北京電視台新聞頻道等媒體及時向市民告知。

北京交通廣播將在早晚高峰每日兩次播報高峰期交通提示信息。交通委官方微博「交通北京」、北京交通廣播、北京電視台新聞頻道等將每日插播8次日常交通服務信息。

車主還可以撥打首發集團高速公路24小時服務熱線96011瞭解路況信息。道路沿線可變情報板也會及時向社會播報高速路況、惡劣天氣、交通事故、導流分流措施或繞行線路等道路信息。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