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驚爆積欠巨額賭債的摩鐵大亨紀安家,出身台中紀氏汽車旅館集團第二代,《今周刊》調查,紀氏家族早年靠碾米廠發跡,更是坐擁百億元的台中七期大地主,他們能度過「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嗎? 撰文•林麗娟、梁任瑋 台中知名紀氏汽車旅館集團第二代紀安家,日前驚爆積欠賭債十億元,遭討債公司上門要錢,鬧上媒體版面。《今周刊》調查,紀家雖然靠碾米業起家,擁有百億元 身家,但為了還債,近年卻頻頻變賣七期精華地段土地換現金,資產也接連向銀行質押借了十三億元之多,不斷舉債,財務實力不若以往。 台中摩鐵發展蓬勃,最知名的當屬水雲端、紀氏、水舞、涵館、水月五大集團,有趣的是,這五大集團枱面上各自獨立經營,私底下又相互投資,例如紀氏、水雲端分別由紀竹林與紀炎福叔姪創立,是中部歷史最悠久的汽車旅館品牌。 紀氏旅館事業體是中部汽車旅館業者開山始祖,由紀竹林所創立,目前旗下有沐夏、蘭夏、沐夏墾丁會館、悅豪、竹林雅緻、蘭夏養生館等六家據點,全盛時期曾開設十多家汽車旅館,一度是台中規模最大的汽車旅館業者。 發跡:紀竹林開碾米廠 創包裝米品牌,北中南通吃紀竹林早年從台中龍井靠務農起家,後來創立稻米加工碾米廠源豐企業,就此累積龐大身家。如今年屆八十歲的紀竹林很早就交棒給三個兒子,長子紀水樹是與大房所生,元配過世後,他又續絃與二房生下紀安禧、紀安家兄弟。 紀水樹今年五十七歲,從小跟著父親學碾米,目前擔任源豐總經理。源豐長期接受政府委託,向美國、泰國、澳洲採購稻米,在台中龍井區、大安區及中國福州市經營三家碾米廠,占地共三甲多,為了儲放米糧,還買下十餘甲土地當倉庫,是中部大型稻米加工公司。 源豐以自創品牌「上品米」拓展小包裝米市場,在台北、台中、高雄都有營業所,曾被農委會評選為「台灣好米」廠商,主要營收來源為團膳便當的食品工廠訂單,其次才是零售通路量販店、超市。 養地:台中七期大地主 獵農地、殺價狠,資產暴增紀竹林生財有道,由於碾米廠獲利穩定,他秉著「有土斯有財」的觀念,年輕時就積極買地、養地,尤其農村青壯人口不願耕作,往都市 找工作,他就趁機收購不少便宜的田地、農地,在台中海線沙鹿、梧棲一帶和台中七期因此擁有不少土地,是七期重劃區大地主之一,保守估計擁地現值至少一百億 元。 紀家最經典的養地故事,是二○○七年將台中惠來路、市政北二路口原本經營「三越汽車旅館」的六五○坪角地,以每坪一八五萬元、總價超過十二億元,賣給寶輝建設,創下當時行情紀錄。 這塊土地在二十多年前以紀水樹的名義買下,因周邊都是農地,價錢很低,紀家看準該區確定會劃入七期範圍,一出手就以每坪四十萬元的價錢標下來,還被笑「憨仔、傻子,破壞行情」,沒想到二十年後,土地狂飆五倍。 再如,十多年前,紀家以一坪一九○萬元行情賣掉同樣位於七期的國家音樂廳預定地正對面,一塊八百坪的土地,也是賣在最高點。 「紀家人很精明,不論買地、投資,殺價毫不手軟。」曾與紀家接觸過的土地仲介透露,紀家人做生意,每次都把裝潢廠商的報價砍到沒有利潤,甚至還拿汽車旅館住宿券抵工程款。 此外,紀竹林也非常喜好向往來銀行、事業股東、仲介掮客等聊天聊地,一發現有值得獵取的土地就出手,而且志在必得。 紀家買在手的土地多,因面積夠大,很早就拿來蓋旅館飯店,還沒進軍汽車旅館業之前,在台中火車站右前方、國光客運總站正對面的「巧合大飯店」也是紀家產業,因有地利之便,生意始終不錯。 不過這幾年,紀竹林家族的旅館事業規模,已被姪子紀炎福所追上。早年在台中沙鹿鹿寮里經營服飾品牌「裝苑」的紀炎福,二十多年前開始跨足汽車旅館業,他學 習紀竹林邊經營汽車旅館邊養地、買賣房地產的手法而崛起,目前水雲端集團在台中七期、十一期重劃區、單元二等精華地段擁有水雲端、杜拜風情、羅馬假期、香 奈兒、雲河汽車旅館,專營中價位摩鐵市場。 風光:開啟豪華摩鐵風潮 一年就回本,同業也來取經紀竹林開設的第一家汽車旅館,其實是在沙鹿的「微風汽車旅館」,他的姪子紀炎福也有投資,提供海線一帶的藍領階級和出差客住宿,價位並不高。 但真正打響汽車旅館事業的,是小兒子紀安家開始主導的豪華版摩鐵。 二○○四年十二月,他與友人合資的「沐蘭」汽車旅館開幕,標榜南國Villa風情,最大房間達一七八坪的超高規格,一晚要價七千六百元,標準型房間更創下比起飯店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奢華房價,一晚五千元起,不但賣休息時段,也賣住宿時段,甚至觀光、商務客通吃。 由於房間周轉率高,一家汽車旅館投資金額約一億至二億元,開業後,快則一年多就可回收成本,連台北、高雄等地都有同業專程前來取經,更吸引不少金主搶著要當紀家摩鐵系列的股東。 從碾米起家到頂級摩鐵王國的紀家,曾寫下風光的一頁,如今,卻因第二代沾染賭博惡習,龐大的資產賣的賣、抵押的抵押。根據本刊調查,紀家位於惠中路三段的「悅豪精品旅館」一千五百坪土地,去年已經以約十五億元處分,而後再由紀家依合約向新地主承租繼續經營。 此外,紀家位於大觀路的「竹林雅緻」汽車旅館,○七年向國泰世華抵押二.二八億元,一一年與一二年又分別再向銀行增貸二.四億元、一.二億元;位於台中七 期的「寶輝一品花園」一戶二一○坪的房子,也向銀行貸款一.二億元;而位於龍井的紀氏源豐企業碾米廠,在一四年六月也向台銀抵押六億元,合計目前紀家向銀 行貸款的金額近達十三.○八億元。 紀竹林打拚一輩子,累積財富驚人,然而近年來卻有「留不住」的跡象,如果子孫再若欠賭債,祖產再多,恐怕也有耗盡的一天。 紀氏集團家族事業,從碾米廠跨足旅館家族成員 紀竹林(父)、紀歐淑貞(母)紀水樹(長子)、紀安禧(次子)、紀安家(三子) 標的 產權 位置 碾米事業 紀氏源豐碾米廠 自有 台中市龍井區中央路 2014年6月向台灣銀行抵押6億元旅館事業 沐夏Boutique Motel 整理:梁任瑋 |
太平島全景。 (CFP/圖)
“菲律賓和越南在南海問題上圍攻中國,臺灣應該主動和大陸在南海問題聯手,首先可以從聯合宣示主權入手。”
12月12日,是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在二戰後收回太平島的紀念日,現在,登上中國南沙太平島原本會成為臺灣領導人馬英九卸任前一個精彩片段。但最終的行程是,馬英九本人並未到場。
馬英九突然取消登臨太平島,不少媒體認為是迫於美國的壓力。臺灣《中時電子報》指出,美方先前曾透過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處長梅健華表示關切,還釋出可能在12月對臺軍售的相關信息,種種跡象讓馬英九登島行程充滿變量;臺灣《聯合報》則指出,臺灣“國安會”秘書長高華柱12月初與美國防部官員會面,商討軍售、南海主權等議題後,馬英九便取消太平島之行。
雖然臺灣師範大學政治所教授王冠雄稱,由“內政部長”等出面,“在主權宣示效果上,不會有任何減損”。但由此可以看出,臺灣在南海問題上無法回避自我邊緣化。
2015年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判定”太平島應為“島礁”,間接否定太平島領土權。
“菲律賓提出的仲裁案,第一階段把太平島歸為礁不是島,不享有《海洋法公約》賦予島嶼200海里專屬經濟區,這對臺灣非常不利。臺灣加強軍事設施和民用設施的建設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利於讓外界認識太平島的地理位置。太平島是南沙的第一大島,把它定為礁很不合理。”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教授李金明說。
從馬英九的角度看,主權宣示的意味明顯。那些在1947年收回的中國祖產,實際上隨著時間的推移,臺灣的控制力度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
1947年,當時的國民政府將東沙、西沙、中沙、南沙四群島劃入廣東省政府轄區,並正式核定四個群島中的每一島嶼、暗沙和礁石之名稱,共計167個,公之於世。其中南沙群島中的最大島嶼被命名為太平島,第二大自然島被重新命名為中業島。
1950年4月30日,海南島上的國民黨軍敗退臺灣,隨即臺灣方面又以補給不易為由撤回了當時所有駐守南沙島礁的官兵,並將“南沙群島管理處”暫時撤銷。
“屋主外出,小偷頻顧”。
1956年3月1日,菲律賓海事學校校長托馬斯·克洛馬率領40人的“探險隊”,前往我南沙群島“探險”,宣稱“發現”了太平島、北子礁、南子礁、中業島、西月島、南威島等9個主要島礁,並命名為“卡拉延群島”。5月15日,克洛馬向外界散發了“致全世界的通知”,5月21日又專門致信菲律賓外交部長,宣告他在南中國海發現了“無主島嶼”。
在菲律賓的報紙和電臺廣播了此事之後,臺灣當局駐菲律賓“大使”陳之邁向加西亞副總統提出抗議,通知菲方南沙群島早已屬於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在第二天也發表聲明,宣布“南中國海上的上述太平島和南威島,以及它們附近的一些小島,統稱南沙群島。這些島嶼向來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通過新華社發表聲明“絕不容許任何國家以任何借口或任何方式侵犯中國對南沙群島的合法主權”。
在大陸和臺灣方面的強硬態度下,菲律賓政府態度軟化。
1956年6月2日,臺灣組成“立威部隊”派出“太和”和“太倉”號護航驅逐艦廣泛偵巡南沙群島各島。“立威部隊”發現克洛馬再度到南沙進行搗亂,損毀“太平島”和“固我南疆”兩塊石碑,偷盜島上的“中華民國國旗”後,登島人員重新“升旗”,並立石刻碑。隨後,軍艦上的物資也被運上太平島,開始了臺灣海軍陸戰隊在太平島的長期駐守。
臺灣方面在20世紀50年代對南海的維權力度還算有力,但進入20世紀60年代之後,對南沙群島的維權力度不斷降低。
1963年,菲律賓派兵侵占南沙群島的第三大島——西月島,而臺灣方面除了口頭抗議之外並未采取實質性的驅離措施,於是菲律賓1968-1971年相繼侵占了南鑰島、費信島、馬歡島、中業島和北子島。其中菲律賓對中業島的侵占格外令人痛心,因為這是從臺灣國民黨軍手里硬搶過去的。
1971年4月18日,因強臺風侵襲中業島,臺灣方面下令中業島上的全部駐軍撤至太平島躲避臺風。但是臺風過後,臺灣方面進行換防,將原部隊調回臺灣,再用登陸艦向中業島運來新部隊。菲律賓看準了這個空當,組織兵力在7月29日登陸占領中業島,並且將該島更名為“派格阿薩島”。據臺灣海軍陸戰隊司令部出版的《陸戰薪傳》第二集第155頁記述,當天運送新部隊抵達中業島的臺海軍支隊發現菲律賓海軍陸戰隊正在登島,支隊長郝德雲上校馬上下令76毫米艦炮準備開炮,一小時內就能將上島的菲軍全部殲滅,卻忽然接到上面的命令:不挑戰,部隊改運太平島。這些臺灣國民黨軍官兵只好眼睜睜看著中業島落入菲律賓之手。
看到菲律賓侵占南沙島礁未遭臺灣方面任何反擊,南越也從1973年開始對南沙島礁實施侵占,先後侵占了景宏島、鴻庥島和南子島。其實,面對南越軍隊對南沙島礁的侵占,臺灣也不是所有要員無動於衷。據《陸戰薪傳》第二集記述,在南越軍隊侵占南子島的同一天,蔣經國指示軍方研究派兵驅逐,但因遭到“國防部”大力反對而胎死腹中。“國防部”給出的理由有:1.與南越交戰,政治上會讓中共竊喜。2.如僅驅逐美軍已撤的南越軍隊,而不驅逐在克拉克基地有強大美軍駐守的菲律賓,國際上將無法自圓其說。3.空軍無法對南沙作戰提供支援。4.需冒越南軍隊報複危險。5.若海軍抽調較大兵力支援南沙作戰,將影響臺澎作戰兵力運用。由於軍方態度消極,蔣經國只好放棄反攻南沙被竊占島礁的打算。
“菲律賓和越南在南海問題圍攻中國,臺灣應該主動和大陸在南海問題聯手,不管怎樣菲律賓提出仲裁是對準九段線。九段線是民國時期劃下的,跟臺灣有密切關系,所以臺灣要在南海問題和大陸很好地配合,維護南沙島礁的主權對應付目前南海現狀有一定關系。”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李金明教授說。
從1988年“3·14”海戰之後,大陸結束了在南海口頭維權的歷史,開始實質性維權。菲律賓、越南等主要聲索國開始不斷強化各自侵占南海島礁的防禦力量,並極力拉攏域外大國介入南海,以減輕自己的壓力。
南海聲索國最擔心的,是中國大陸與臺灣聯手在南海維權的任何可能性。據臺灣“國安局長”蔡得勝在“立法院”報告“近期東海、南海情勢發展及其影響之研析”時表示,包括菲律賓、越南等南海周邊國家的官員不管在公開或私下,都一再要求臺灣不要跟大陸聯手。
南海周邊國家之所以不願看到臺海兩岸聯手,主要是由於臺灣本身擁有較強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並且在南海擁有位置極其重要的太平島,如果臺灣與大陸聯手,將會大大降低臺海兩岸的互耗,使中華民族在南海維權的能力陡然增加。
“其實臺海兩岸在南海主權歸屬的原則性問題上有共同的立場,有共同的責任。”中國社科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國強認為,綜觀南海歷史主權形成的過程,臺灣當局從來沒有放棄過對臺灣的歷史主權。正因歷史的延續性和繼承性,大陸政府繼續和進一步強化南海諸島的主權地位。南海諸島的主權是中華民族的祖產,是兩岸需要共同維護的。在這樣一個基本立場上,兩岸都是一致的,都是維護中華民族共同的海洋權益。
盡管臺海兩岸聯手在南海維權的好處顯而易見,但要成為事實還面臨著諸多困難。一是臺灣當局仍不願放棄將中國大陸視為主要假想敵的政策,也不願為經濟、政治利益開罪南海周邊聲索國;二是美國不斷掣肘。隨著美國重返亞太,積極推行“亞太再平衡”政策,臺灣被視為美國遏制中國大陸的重要棋子。因此,美國不斷施壓臺灣不要和中國大陸聯手在南海維權。
“臺海兩岸合作,可以從聯合宣示主權入手。”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教授李金明認為,臺灣占領太平島已經大半個世紀,在宣示主權方面有一定分量,如果能跟大陸配合,對太平島的防禦工作有很大作用。
此外,兩岸在南海問題上有很多合作空間。李國強認為,兩岸合作可先從低敏感領域著手,包括漁業、油氣開發、海洋監測、海洋生態保護等。軍事合作方面雖然還有一定難度,但隨兩岸關系不斷推進和改善,兩岸的軍事合作可以進一步改進,比如信息通報機制,建立兩岸在南海的救助機制,救援機制,包括建立兩岸間的軍事熱線。盡管兩岸在南海合作上現在還沒有實質性推進,但兩岸學術界和民眾一致希望兩岸在南海開展實務性的工作。
因此,對於臺海兩岸聯手維權,大陸方面要積極爭取,但同時還是要進一步強化自己在南海的維權力量。也就是說,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大陸要在今後的南海維權方面,當仁不讓做主角。
“在管控太平島方面,臺灣在實力和政策方面都有待加強。太平島駐守的是海警,海巡署在體制、裝備、人員,以及南海與臺灣島聯系的實力上都需要有所改善。”李國強說。
臺軍若重返太平島,將有效懾止越南、菲律賓的不軌舉動,可與大陸共同維護南海“祖業”。“臺灣在很長時間依靠美國提供各種武器,這方面不會輕易跟大陸合作。”李金明說,美國內心不願兩岸因南海爭端聯手對外,從而影響美國對臺灣的掌控和深度介入南海。美國曾多次撕下“中立”的面具,通過在臺協會公開阻撓臺當局加強在太平島的防禦能力。
“太平島離臺灣太遠了,也沒有配備軍事力量,這種情況下菲律賓和越南經常會去幹擾,想守住太平島,憑臺灣的力量是危險的,如果有大陸的支持,會對維護主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李金明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實際行動還是要看臺灣願不願意,單靠大陸本身的軍事力量是可以維護南海安全的。合作關鍵還要看臺灣的角色定位。”
當前國際形勢下,臺灣在南海問題上與大陸合作,不僅是有利的選擇,還是急切的需求。
“南海九段線是民國時期劃下的,跟臺灣有密切關系。”李國強認為,臺灣本身管控南沙島礁的能力有限。與此同時,島內特殊的政治形態對臺灣當局在南海產生更大的作為產生制約。比如來自於美國的限制,來自於島內不同黨派的不同認知,臺灣與東盟、南海周邊國家關系的需求等制約因素。
“不管將來臺灣是哪一個黨派上臺,放棄南海主權、放棄中華民族應有海洋權益是非常危險的行為,是兩岸不能接受的。近期以來臺灣當局在南海宣示主權強化立場,不僅是一個黨派的立場問題,還代表臺灣在南海主權上再次明確了方向。南海諸島的主權是中華民族的祖產,是兩岸需要共同維護的。在這樣一個基本立場上,兩岸都是一致的。”李國強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被視為定存概念股的中鋼,十一月出現罕見虧損,再度祭出「售股求利」策略,這也使得低價持有的台積 電股票所剩不多;在鋼價仍難斷言是否觸底的情況下,中鋼明年刺激鋼品銷量的策略是,「盤價從一季開兩次,改成季調整。」中國前一○一大鋼鐵廠,今年前十月 虧掉人民幣七二○億元!」「巴菲特曾投資的韓國浦項鋼鐵,恐繳出史上全年首份虧損成績單!」一道又一道寒透骨髓的產業訊息,證明全球鋼鐵業正走在危機四伏 的冰河裂縫上,這股冷風自然掃到了台灣;一向被投資人視為定存績優股的中鋼,第四季預估將出現單季虧損,讓中鋼二○一五年全年的稅後每股純益(EPS)面 臨○.五元保衛戰,股息殖利率恐將跌破三%;從投資者的角度來說,這意味著中鋼恐將退出「二中一台」行列(指中鋼、中華電信、台積電,三家公司的股票,一 向被認為是配息穩定的定存概念股)。 鋼品需求急凍 銷量溜滑梯根據中鋼自結數,十一月單月合併營業淨損二.六九億元,較十月的營業淨損六百萬元明顯擴大,合併稅前淨損則為五.二三億元,終止了連續四十二個月的單月獲利。 追究轉為赤字的原因,雖然鐵礦石、煤礦等上游原料成本也小降,但需求急凍下,中鋼第四季鋼品銷量,較上季下滑幅度更大,加上相關鋼鐵子公司中鴻、中龍,以及中鋼住金越南廠等盡皆虧損,讓中鋼這個冬天特別難熬。 此外,中鋼財務副總洪源全表示,十二月亦將產生庫存跌價損失,加上明年一、二月間,七大鋼品盤價續跌,「接下來局勢都不明朗。」言下之意,十二月仍難獲利,甚至明年第一季也不甚看好。 為了緩解鋼價直落造成的虧損壓力,中鋼只能使出最後的殺手鐧——「售股求利」,自九月一日至十二月十四日,中鋼共計處分台積電股票五三三五張,獲利六.三五億元;若加計先前處分的亞太電信與F*太景股票,中鋼處分利益達十二.六億元。 中鋼持股台積 剩七千餘張事實上,中鋼並不是首次賣股票,上一次景氣寒冬發生在一二年第四季,為了保住獲利,中鋼同樣大幅處分股票,賣掉一.四九萬張台積電,該次處分利益達十一.一八億元。 「但上一次很快就見到反彈,一三年首季鋼市回春,中鋼營運也隨之增溫,這一次鋼市卻遲遲不見落底,這是一大警訊。」一位分析師指出。 由於中鋼持有的台積電股票是在其上市前買進,每股成本僅十三.七元,相對於約一四○元之股價,台積電可謂是中鋼的大補丹;目前中鋼手上仍持有七六九二張台積電,若以近兩次處分規模來看,這珍貴無比的「祖產」愈來愈少,頂多只能再經歷一次景氣循環的考驗。 洪源全表示,早在九月以前,董事會就已通過出售台積電的議案,但授權財務部門「看時間點賣」,接下來是否會繼續出售?洪源全只曖昧地說:「看狀況吧!」展 望明年,中鋼還有數重難關要過,首當其衝是供需嚴重失衡、報價也低迷,全球鋼鐵協會(WSA)在十月下修今、明年的鋼鐵需求預測,今年從成長○.五%降至 衰退一.七%,明年成長率亦從一.四%下修至○.七%。 全球鋼鐵需求大增,目前看來是「不可能的任務」;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鋼鐵生產國,雖然中央明訂要淘汰落後的產能,地方卻因憂心企業倒債、國企關廠裁員,會 引發動盪,打死不肯減產,甚至加大出口力道,導致全球各地都告中國反傾銷,連中鋼在外銷東南亞市場的業務,都吃了中國低價鋼品的大虧。 幸好,風向球開始動了。十月分,中國中鋼集團宣布,延遲支付公司債利息,創下中國鋼鐵業違約首例,其國企身分頗具指標性意義,在官方「默許」之下,一六年中國鋼鐵產能,應會加快削減速度。 要在惡劣的牌局中,化被動為主動,中鋼的大方向不外乎降低成本、開拓新市場、取得穩定料源。 短期內,從調整盤價的開盤頻率著手,中鋼業務副總劉季剛表示,目前鐵礦石、鋼價都在相對低檔,波動不如前幾年劇烈,本來每季開兩次盤,現在傾向一季調一次 價格。明年起,鋼品盤價將回歸金融海嘯前的「季盤」,「中鋼要更緊密地與客戶在一起,這些看起來都是基本功,但在這種環境下,其實就是最扎實的功夫。」行 業龍頭幾乎沒有悲觀的權利,能否守得雲開見月明,就看這位鋼鐵業老大哥怎麼力保基本盤,以期在下一波景氣循環中占得先機。
撰文 / 鄧 寧 |
它賣掉百年家電祖產,餵養兩個主力 日本第一台電冰箱出自它,如今年度虧損創史上新高,它曾有機會甩掉虧錢部門,但高成本研發技術,讓它放不下。 繼夏普之後,日本家電大廠東芝(Toshiba),也要賣給外國人。該公司日前宣布旗下家電部門,將賣給中國美的集團。曾製造出日本第一台洗衣機、微波爐、電冰箱的東芝,如今卻「去家電化」,反映出該公司「技術導向」策略的困境。 東芝賣掉有光榮歷史的家電部門,主因是虧損不堪負荷。至今年三月底為止,東芝年度虧損將達七千一百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二千零八十四億元),創該公司一百四十二年歷史以來新高。為求止血,東芝除賣掉虧損的家電部門,未來一年還將在全球裁員三萬四千人,並停止招募新員工。 縮編部門,壓寶半導體核電 和專精特定領域的對手如日立、索尼(sony)等相比,東芝堪稱無所不做:家電、半導體、核電廠、個人電腦、醫療設備,只是這些業務擭利者寥寥。除出售家電部門,東芝還計畫將虧損的個人電腦部門,與富上通、案尼獨立出來的VAIO合併。日前它也宣布將醫療設備部門賣給另一家日廠佳能(Canon)。 在剝離各業務後,東芝將留下半導體、核電部門。半導體方面,NAND快閃記憶體(編按:用於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是東芝業務的少數亮點。快閃記憶體最早就是由東芝發明的,根據調查機構IHS數據,如今它在該產品市占率全球第二,和SanDisk並列蘋果兩大記憶體供應商。 至於核電,自福島核電廠事故後,日本國內新建核電廠的需求停帶,東芝於是把目標放在海外的英國。目前英國十六個核反應爐,有十五個會在未來八年陸續退役,而該國也將在一〇二五年關閉所有火力電廠,興建新恢電廠勢在必行。二〇〇六年東芝購併美國核電商西屋(Westinghouse),二〇一四年初收購英國核電公司NuGen六成股權,這些都將成為東芝對海外輸出核電的跳板。 但東芝壓寶半導體與核電部門,日後都須大量固定投資。東芝日前宣布未來兩年將投入八千六百億日員,建設下一代NAND快閃記憶體工廠。此外它當初花約新台幣一千三百六十九億元購併西屋,收購英國NuGen也花超過新台幣四十七億元,若要維持競爭優勢,未來仍要繼續砸錢。 舉債投資,債券淪垃圾級這些投資要靠舉債因應。不過去年底兩大信評機構標普(S&P)、穆迪(Moody's),都將東芝的企業債券下調成垃圾等級。穆迪並稱東芝「債務在未來長時間內將居高不下,」「即使重整後,東芝各部門獲利仍步調緩慢。」於是東芝賣掉家電等祖產,以獲得資金來挹注半導體與核電。 不過東芝「砍掉重練」的速度仍是慢了。同樣是日本家電大廠的日立,二〇〇八年金融危機時,它出現近八千億日圓的鉅額虧損,隔年日立宣布退出電漿顯示器,一〇二年放棄有五十五年歷史的電視製造業務。如今日立將重心放在企業對企業(B2B),它亦是目前日企對英國輸出核電的先驅:透過收購英國核電公司「地平線」(Horizon),日立將在英國興建四個反應爐,總投資顥三兆日圓。日立轉型初見效,連LC都有意要做「韓國的日立」,效法它進入企業零件市場。 至於東芝,不管是二〇〇〇年科技泡沫破滅,或二〇〇八年金融危機,它也曾有機會甩掉虧損部門。不過當時公司內部反對,加上日圓眨值有利出口,虧損業務被保留下來。東芝現任社長室町正志說「若當初早點因應,如今也不會有這麼大損失。」 保留虧損業務日後還帶來另一惡果,那就是做假帳。去年七月,調查顯示東芝連續七年虛報利潤共超過新台幣六百五十二億元,事後調查機關報告稱,東芝員工「採取不當的記帳方武,例如延後揭露虧損,或將某些成本計入未來幾年的帳目中。」 東芝之所以轉型失時,和其技術導向的策略有關,例子之一就是東芝的HD-DVD技術。當年它和索尼的藍光(Blu-Ray),競爭下一代影音儲存技術。如今藍光全面勝利,東芝則宣布今年三月底後,停止為消費者維修HD-DVD機器,正武宣告該部門死亡,總計此技術前後至少撐了八年。 專利滿手,綜合實力卻輸人 對企業而言,投入越多資源的技街,棄守成本也越高.《財星》(Fortune)去年公布專利排行,東芝五年來獲得超過一千六百項專利,全球排名高居第六。這些專利既是資產,也是轉型的成本。中國美的集團,專利排行榜上無名,卻能購併專利名列前茅的東芝,這種現象特別值得省思。 企業即使掌握獨家技術,也不能阻止外圍對手競爭,中國家電廠商崛起,逐漸淘汰技術領先的東芝等日企,就是最明顯例子。因為市場競爭不是只取決於技術,而是決定於企業的綜合實力。單有技術而其他付之闕如,最後結果就是自己技術被他人所用——美的集團表示購併東芝,原因之一就是「為了東芝的技術。」這就是東芝賣掉家電部門帶來的啟示。 撰文者楊少強 |
掛起“保南海護漁權”“保祖產護祖權”紅條幅,20日上午,臺灣南部20多位漁民駕駛5艘漁船從屏東東港出發前往南沙太平島,捍衛漁民權利。漁民們希望用實際行動向世人證明,太平島是島不是礁,祖先留下的財產不容抹殺。
臺灣漁民(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今日上午,漁船出發儀式在屏東東港舉行。記者在鹽埔漁港看到,現場張貼著“太平島是島不是礁”“固有疆域寸土不讓”等橫幅,在藍天白雲映襯下十分醒目。出發漁船上張掛著“保南海、護漁權、保祖產”等字樣。漁民們忙著把蔬菜、水果搬到船上。
活動發起人、泓海水產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春忠表示,作為漁民,自願出錢出力發起此次活動,是因為所謂的南海仲裁不公正地把太平島由島變成礁,嚴重影響漁權和漁民生計與安全,希望全力抗爭,喚起大家對南海問題的共同關註。
活動發言人羅強飛表示,此次臺灣漁船自發航向南海,不僅要到太平島附近經濟海域捕魚作業,還希望能在島上生火煮飯,並汲取太平島上的天然淡水,帶回來和臺灣鄉親分享。以此向世人證明,太平島是適合人居的島嶼。
琉球區漁會總幹事蔡寶興說,南海是兩岸漁民世代祖先的傳統作業區。自己80多歲的爸爸60多年前就在南海捕魚討生活。太平島對臺灣漁民來說非常重要,200海里專屬經濟海域的主張不能丟。希望臺灣當局明確立場,也希望兩岸攜手保護祖產。
當天有不少民眾前往漁港聲援。漁民代表潘忠秋講述今年4月屏東籍漁船“東聖吉16號”及兒子在沖之鳥礁公海遭日本公務船扣留的事情,呼籲當局重視南海,不要讓臺灣漁民陷入任人宰割的境地。
當地諸多漁民到場聲援。還有現場捐贈幾十箱水果的業者表示:“漁民加油,勇敢站出來!”
南海仲裁案所謂“裁決結果”自12日公布以來,在兩岸持續遭遇批評;雙方有識之士多次呼籲,望兩岸共同守護中華民族祖產。太平島被降格為“礁”的結論,更是引起臺灣輿論激烈抨擊,到該地捕魚的臺灣南部漁民權益深受關註。
此次南部漁民登上太平島的行動,其發言人羅強表示,希望當局“硬起來”,維護漁民在南海作業安全。
船隊出發之際,8名臺灣民意代表於20日清晨搭乘臺灣軍方運輸機飛往太平島,受到邀請的臺防務部門負責人僅派出一名上校陪同。登島後,民意代表將考察島上戰備演練並了解各式設施現況,當天稍晚將搭機返回臺灣。
中國國民黨籍民意代表江啟臣表示,南海仲裁案結果讓太平島“由島變礁”,看不見臺當局有何實質作為,因此主動安排太平島考察、慰問駐島人員。
此前,江曾邀請臺當局防務部門負責人馮世寬一起和“立委”登上太平島考察。但是馮世寬婉拒陪同出席。江啟臣指出,馮世寬6月份在“立院”備詢時曾表示,將送4萬枚彈藥到太平島去,而且只要“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安排考察,馮世寬願意一起登島。
(綜合新華社、中國新聞網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