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俄羅斯人的不眠之夜——盧布暴貶10% 跌破64!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033

周一,美元兌盧布歷史首次突破60大關,而就在此後幾個小時,受油價再度暴跌影響,這一數字刷新成64,日漲幅突破10%。此前市場認為,美元兌盧布的50關口是盧布“生死線”,而如今盧布一騎絕塵,離這個門檻值越走越遠。

201410051152

周一,盧布兌美元盤中暴跌超10%,創下1998年來最大單日跌幅;美元兌盧布突破64,盧布再度刷新歷史新低。俄羅斯各類資產遭到慘烈拋售,這給俄羅斯央行和普京總統巨大挑戰。

據路透社報道,交易員稱,周一盧布暴跌,讓俄央行不得不再次出手幹預市場。從走勢上看,在美元兌盧布突破61關口後,俄央行可能賣出10億美元,將匯率短暫地打到60關口。今年至今,俄羅斯央行已經斥資800億美元幹預匯市,但是收效甚微。進入12月,俄央行幹預市場幾乎成了家常便飯,本月幹預市場動用的資金就超過50億美元。

上周四,俄羅斯央行宣布加息100個基點,將基準利率從9.5%提高到10.5%。然而,當日盧布不漲反跌。不管是幹預匯市還是加息,都無法阻止盧布單邊下跌。

面對盧布絲毫沒有止境的下跌,周一,在美元兌盧布暴漲超12%後,俄羅斯莫斯科交易中心隨後宣布,美元兌盧布觸及64.4459的匯率風險管理通道上限,高於該上限的報盤不會被接受。

上周五,據華爾街見聞網站報道,為了拯救盧布,俄羅斯議員提議強制企業賣出外匯,稱俄企應在銀行帳戶收到外匯的七個工作日內,賣出最多達50%外匯收入。俄羅斯敦促以出口為主的公司,如俄國企OAO Rosneft公司將盡可能多的外匯收入換成盧布,以緩解盧布壓力。

今年以來,由於西方制裁俄羅斯、油價暴跌至五年多新低,俄羅斯作為石油出口大國經濟嚴重受損,俄羅斯經濟2009年來首次陷入衰退。盧布兌美元暴貶50%,頻頻刷新歷史新低。

11月,俄羅斯財長Anton Siluanov在莫斯科的經濟論壇上表示,由於歐美制裁,俄羅斯每年損失約為400億美元;而由於油價暴跌30%,俄羅斯每年損失在900億~1000億美元。如今盧布一騎絕塵,離這個50門檻值越走越遠。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845

和麥當娜做同一場夢 “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的上海改造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1512

上海版《不眠之夜》將故事背景設置在1930年代的上海,北京西路1013號為此進行了徹底改造。相比紐約和波士頓,1013號的每間屋子都可以調節空調溫度,這為創造氛圍和塑造表演,又多提供了一個維度。(郭濮源工作室/圖)

“如中了咒一樣”

2016年,大閘蟹快謝市的時候,上海北京西路1013號的改建工程也進行到了尾聲。

從街對面望去,人們很難再認出這棟曾屬於電力公司、已被廢棄十年的毛坯房。原來的灰色水泥墻面被漿成雅致的蛋黃色;弧形外墻上刻線層疊、懸窗鋥亮,頂層飾有浮雕花紋。內行人能認出,這是流行於1930年代的“藝術裝飾風格”,但很少有人能猜到這棟七層小樓的新用途。

事實上,它正為一部戲劇重生。但《不眠之夜》上海版的制作人馬晨騁並不願意把這里簡單地稱為“劇場”。“絕對不會有個招牌寫著‘××劇場’。我們不想讓大家覺得自己是來看戲的。”35歲的馬晨騁不厭其煩,他想傳遞的概念是:大家一起來做一個夢。

在這個限定時長為三小時的夢里,觀眾們要戴上白色的鬼魅面具,走過黑暗的通道,穿過燈光搖曳、歌手淺吟的大廳。然後置身昏暗而華麗、設定各異的數十個房間之間——也許是幽森可怖的病房,也許是精巧的娃娃屋,在那里與無聲舞蹈的演員擦身而過,或者看他們表演謀殺、哀傷或狂喜。沒有標準的觀賞路線,也沒有統一的劇情。強烈的複古氛圍中,只見一張張白面具在暗處漂浮。

自2003年誕生以來,《不眠之夜》以《麥克白》和希區柯克電影為情節基礎,從倫敦一路火到了紐約。一些觀眾為了湊齊所有細節,不惜再三“重刷”。為它戴上白面具的人,還包括了強尼·德普、李奧納多·迪卡普里奧、麥當娜……

《紐約客》資深劇評人希爾頓·阿斯將自己的觀感形容為“如中了咒一樣”。他寫道:“這是否意味著,此劇在扭轉觀眾意識方面起了重大作用,因此不愧為一部深刻的作品?是的。”

2012年,馬晨騁在紐約體會了《不眠之夜》的“魔咒”。看完後,他連續幾晚夢見獨自在空蕩蕩的房間遊走。2015年上海國際藝術節,由他擔任副總裁的SMG上海文廣演藝集團與《不眠之夜》創制方Punchdrunk劇團正式接洽。

2016年12月14日,上海冬天最冷的時候,《不眠之夜》開場。此後,《不眠之夜》將演出持續70天,每場觀眾上限350人。“麥金農酒店”周圍,老資格的美琪大戲院、藝海劇場靜靜矗立。這里是靜安區政府與SMG合作的“江寧路文化一條街”項目核心區域。後者被寄予了“媲美百老匯、倫敦西區”的期待。

藏著外公的名字和地址

從倫敦版開始,《不眠之夜》每到一地,都要依據當地的演出環境和文化背景作出改變。“我們需要通過一個個細節精密地將一個世界構建出來。這樣才會使劇目有抓住觀眾、讓他們一次次回來重看的魔力。”制作人斯蒂芬·馬金總結。

顯然,上海版不能僅靠加入“中國元素”應付過關。他們要甄選和訓練華人舞者,創作中國的情節線。

上海版《不眠之夜》的故事背景,從二次大戰之前的紐約,變為了1930年代的上海。北京西路1013號,也化身為由富裕蘇格蘭移民經營的“麥金農酒店”。十里洋場的五光十色,需要落實在每一個角落。

場景布置和制作大部分由SMG完成。七個集裝箱滿載著在美國搜集到的古董家具來到上海,一點點填入“麥金農酒店”。《不眠之夜》上海版執行制作人陳亮回憶:“在海關統計品類,發現有兩千多個品類,細分下去不計其數。”

約一半器物和道具需要制作組自己準備。一旦深究細節,問題就似乎無限多。“比如觀眾在現場看到一封信。信的樣式是我們專門到上海郵政博物館檔案館考察過的。那時候的郵戳是什麽樣,蓋在哪兒,蓋幾個?信封字體是什麽樣?日期是什麽格式?郵票是光面的還是毛面的?地址是英文、中文,還是雙語的?”SMG執行制作人趙晨琳說。

1984年出生的陳亮是上海本地人,他給劇目加入了一點個人彩蛋:將自己外公的名字和以前的地址寫在一份道具郵包上,藏在“麥金農酒店”的角落中。他期待有觀眾能找到它。

北京西路1013號的改造,也是劇目落地的基礎之一。

整棟樓不光粉飾了新外觀,也重新加固了水電,從零軟裝、填充細節。樓梯也經過特別設計:“不是每一個樓梯都從底樓到頂樓,也有可能從2樓到4樓,或從3樓到5樓……每一個樓梯上去都是新鮮空間。”

“與波士頓版、紐約版相比,上海版的空間最大。”演員兼編舞康納·道爾說,“我們第一次可以給每個房間單獨調節溫度。這讓我們在塑造角色和氛圍時又多了一個維度。”

“希望大家還是別拿吧”

加入“中國元素”劇情線後,演出內容和運動線路均需重新設計。“每條線要能作為一個故事獨立成篇,合在一起又是完整的故事。”馬晨騁解釋道。

上海版的28位演員中,三分之二是由Punchdrunck劇團帶來的歐美舞者,幾乎都參與過之前版本的演出。三分之一則是新招募的華人舞者。他們需要學習以現代舞“講故事”,並適應觀眾與自己零距離的演出環境。

在正式排演前,康納·道爾帶領著這些新人來到昆山集訓。他們需要進行大量即興演出訓練,探討如何講述故事,如何運用眼神。

在無聲環境中,演員們以音樂節奏為信號進行表演。參與Punchdrunk已逾10年的康納記得,《不眠之夜》最初排演時,常常出現演員行動對不上時間點的情況。每場演出只有三個小時,各條“動線”表演時間相加,相當於20小時的表演量。

25歲的湯婷婷,是初次參演的中國舞者之一。這樣的演出她第一次參與,因而有些興奮:“以往可能我們跳一百場都差不多。現在每一場都是不一樣的。”

浸入式的表演,要求湯婷婷“邁出自己的世界,去到觀眾的世界”。但她很快發現,無論如何努力練習,自己也無法完全像外國演員一樣外向、奔放。後來她找到了新的支點:“我們總有一點點東方的含蓄,可以帶入劇中。這畢竟是上海版嘛。”

觀眾本身就是浸入式戲劇的一部分。在倫敦和紐約,有過給演出帶來驚喜的觀眾,也曾出現蓄意破壞演出的觀眾。

湯婷婷正在學習應對。如果有人無意擋住了演員動線,她要知道如何自然地引開對方。英國演員丹尼爾·懷利對這些早已駕輕就熟。他謹慎而富於韻律地向南方周末演示,如何將五指依次輕輕地放在對方肩上:“有人會立刻移動,有人會對抗。有時觀眾太投入了,也想自己加入演員中表演。”

還有別的麻煩。在紐約版演出中,道具時有失蹤;有人甚至試圖將一臂長的瑪利亞雕像偷走。到了後期,制作組不得不用膠水將易挪動的道具粘在桌上、地上。在制作上海版時,主創們幾經權衡,還是放棄了這一做法。同時,樓中的監視探頭數量降到了保障安全範圍內的最低限度。創作者不希望觀眾被監視著“做夢”。

開演前,陳亮時不時會去場地中“探視”他心愛的小道具。比如一副每顆僅指頭大小的袖珍麻將牌。“就放在抽屜里。要是觀眾想拿,抓一把就揣走了。”陳亮對南方周末說,“希望大家還是別拿吧。我們也有很多信件、糖果之類的,是專門放在那供觀眾帶走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0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