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David Webb: 中策可換股票據的認購者(經小弟增補4人,更新2009-11-15 9:00pm)


昨晚因太累,故無上網,亦無出文,但Webb兄終於把他對老莊的關係公諸於世。


http://webb-site.com/articles/chinastrategic.asp


關於第一部分,不少傳媒已經提及,不重複。但第二部分,因有部分報紙已經提及,故好像很少人再提及這部分。至於第三部分及中南網絡的部分,似乎他們都是怕被人控告,所以不太敢下筆,只寥寥數筆即完。


但是說的東西大部分都有跡可尋,為何基於事實的東西不寫,反而去寫一些最不真實,即對中策集團(前稱紅寶石)的估值問題,但是小弟花了這樣多的時間研究這些東西絕不是白費,所以以個人有限的知識,先翻譯第二部分,供大家參看。


稍後,如有能力完成本年老莊系集資紀錄(粗略計算應有約20億),亦會努力把第三部分公諸於世。


據Webb兄的研究,以下是認購可換股票據的認購者:





1.  Cheung Chung Kiu 即張松橋,他是渝港國際(613)、中渝置地(1224,前稱確利達包裝、確利達國際)、港通控股(32,前香港隧道)及渝太地產(75,前彩星地產)的主席,亦曾任銀建國際(171)的執董。


2. PMA Stratgeic Investment Fund(Cayman) 是由 PMA Capital Management Limited 主理,背後的高人不知是誰了。他們持有的股票,除中策集團外,亦有一點味道,如張松橋持有的港通控股(32)、天譽置業(59,前安利汽車、人人控股,已 在清盤過程)等。


其基金公司持有的股票如下:

大股東/董事之名稱 上市法團之名稱
PMA Capital Management Limited 中策集團有限公司
PMA Capital Management Limited 天譽置業(控股)有限公司
PMA Capital Management Limited 高誠資本有限公司
PMA Capital Management Limited 港通控股有限公司
PMA Prospect Fund 天譽置業(控股)有限公司
PMA Prospect Fund 高誠資本有限公司
PMA Strategic Investments Fund 中策集團有限公司

3. Get Nice Holdings Limited,即結好控股(64)。他們持有可換股票據持有人結好證券有限公司,其亦為老莊系部分公司的股票配售代理,老莊系轄下的萊福資本(901) 持有結好的股權,可以兩者的關係緊密。另外,結好證券和金利豐經常為同一批公司做配售,今次中策的配售可換股票據,他亦為配售代理之一。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0547


4. Lau, Joseph Luen Hung,即劉鑾雄。他是華人置業(127)、至祥置業(112)的主席,為利福國際的執董,亦控股金匡企業(286,前東方紅地產等)。


5. Cheng yu Tund即 鄭裕彤。他為新世界發展(17)、萬邦投資(158)、利福國際(1212)的主席,信德發展(242)、澳門博彩(880)的非執董、恆生銀行(11)的獨立非執董,和劉鑾雄是好朋友。


6. Tang Ching Ho,即鄧清河。他是宏安國際(1222)的創辦人主席,其一系如位元堂(897,前名得利)、利來控股(221)、中國農產品(149,前稱寶榮坤、中國數碼港、中國置地、中國高速)、配股及供股包銷商通常也為金利豐。


7. Ng Leung Ho,即吳良好。現時是榮德豐(109,前名榮德控股、數字地球,稍後改名中國林大資源)主席。此前,他創立了金威集團(910,現名中國林大),最初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策院做製服發跡。


8. Cho Kwai Chee,即曹貴子,是康健國際(3886,8138)的行政總裁,和宏安的鄧清河曾經合作購入盧森堡大藥廠,並把之置入位元堂(897),其配股及供股包銷商亦通常為金利豐。


康健國際上市時,長實曾購入可換股債券,作為策略股東之一。


9. Yam Tak Cheung,即任德章。他控制Integrated Capital(Asia) Limited,本年他因為錢債問題,控告陳達志(Ba叔)成功。


陳達志為中科環保(351,前稱中洲控股,現稱亞洲能源物流)前主席,亦和前中國環保能源(290,前稱耀生行,泓通控股,現稱中國富強集團)主席韓明光為挪用該兩家公司資金一案受審。


最近任德章購入新濠國際(200)所配售匯盈控股(821)其中2,300萬股,之後以約2.029元減持至不用披露的水平。在2007年,他因未及時披露南粵物流持股被譴責。


至於,他以金利豐為配售Rojam新股及換股債的代理,之前在潤迅通信一役,亦利用金利豐配售股票。同時金利豐的掌舵人朱李月華博士亦同時購入新濠國際(200)所配售匯盈控股(821)的股權。另外,他在2007年亦認購金利豐作為配售代理的中策(235)可換股票據。


另外,他曾經購入匯盈控股(821)附屬匯盈證券曾經包銷供股的中國天化工(362,前大慶石化),中國天化工過往的主要股東是亨泰(197),現已售出其持股。


至於,他曾持有的股票如下,但其控股的公司,他並非董事局成員: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0298


10. Seeker Master Fund (Cayman)在2007年12月7日在開曼群島成立,在2008年9月30日,他為老莊系民豐控股(279,前稱東方紅、恆盛東方、內蒙發展)子公司 Hennabun (以下文件II-3,pdf: p.159)的附屬。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129/LTN20090129324_C.pdf

11. Lam , Peter How Mun,為林孝文。其為中渝置地(1224,前稱確利達包裝、確利達國際)的聯席主席及創辦人之一,其太太為李澤楷的姨母,和老莊有親戚關係,曾為威利(273,前稱怡南、華匯控股、互聯控股)的董事。


12. Wong Howard,即黃皓。其為越南控股(139,前稱預發集團、139控股)主席,越南控股母公司是金源米業(677),持有中南證券母公司Hennabun股權。

13. Ou Ya Ping,為歐亞平。他為百仕達地產(1168)及威華達控股(622,前稱凱達集團、銀網控股)的主席,其前亦為百江燃氣(8132、1083)的主席,後因財困,控股權轉予煤氣(3)。


14. Suen, Pau Cho Hung,是孫粗洪。他為百靈達國際(2326)、保興發展(1141,前稱新創企業)的主席兼大股東,亦為崇高國際(209)、奧亮集團(547)的大股東,前中國雲錫礦業(263,前稱保興投資)主席兼大股東。


他的配售代理及財顧為老莊系的中南、結好及鄭先生的大福。 保興發展之前購入的中國建設重工,由汪曉峰主理,汪曉峰之前曾和科維控股(586)老闆合作購入金信信託,科維控股亦曾把資金交託金信信託做委託理財,其 後因金信信託崩潰,科維控股陷入財困,其中一位白武士為莊友堅,莊友堅是老莊系的掌舵人之一。


汪曉峰現時為國盛投資(1227,前第一亞洲資本、中國金融產業投資)的主要股東,前主要股東為黃金富,其為前國際資源(1051,前中華發展、星光數碼動力、星光生物科技、信用卡防盜、智富能源)主席及主要股東。

15. Lee Yuk Lun,是李鋈麟,其為麗盛集團(1004)的聯席主席,該公司和老莊系的關係千絲萬縷。

16.  Cham, Anthony Wai Ho,湛威豪為結好(64)的聯席副主席。他曾涉及蔣麗莉太平洋興業(166,後易名新時代集團,現新時代能源)全購一案中,後來控告遭撤。

太平洋興業,即現新時代能源,為鄭裕彤曾入股的公司之一。


http://www.kui.name/event/2007-07-18/%E8%AD%89%E7%9B%A3%E6%92%A4%E5%A4%AA%E8%88%88%E7%B4%80%E5%BE%8B%E7%A0%94%E8%A8%8A.htm


17. Yeung Ming Kwong,為楊明光。他為褔方控股(885)的主席、科維控股(586,已除牌)的董事,兩家公司均和老莊系的關係密不可分。


其早期曾與三九集團入股華利資源(1215,後易名國新集團、開源控股),後被國中控股(202,前柏寧頓國際)主席張揚注資取得控股權,後張揚逐步透過金利豐證券等減持股份,最終把該公司控股權轉予胡翼時。


胡翼時同時向香港藥業(182,前南北行,現名中國風電)大股東購入了建美集團(851,現盛源控股)控股權,亦為泰德陽光(308)的執行董事,兩家公司均以金利豐為供股包銷售、配售代理和財務顧問。

18. Kwong, Benny Kai Sing,是鄺啟成,彼為漢基控股(412)的主席、民豐控股(279,前稱東方紅、恆盛東方、內蒙發展)董事,該等公司亦和老莊系結下不解之緣。

19. Chong, Benny Tin Lung,即莊天龍。其為美林遠東有限公司的前證券交易商代表,後來因給別人印象協助控制鄭裕彤曾入股的高寶綠色(274)股份,故被譴責,亦被美林遠東 解僱。現時他持有的VMS Capital,亦曾持有輝影國際(630)的紀錄,和後面的麥少嫻應屬同一公司。

http://www.sfc.hk/sfcPressRelease/TC/sfcOpenDocServlet?docno=03PR83


20. Kuk Po Shun,指谷保順。前因控制其後和前榮盛科技(1166,前美盛周氏)有附屬的星采控股(559,前稱精藝集團,現稱華藝礦業)未有予以披露,被判處罰款。

http://www.sfc.hk/sfc/doc/TC/speeches/public/enforcement/dec_04.pdf


華藝礦業現大股東王顯碩為智略資本的掌舵人,和金利豐淵源頗深。前主席周禮謙如鄧清河、曹貴子一樣,均喜歡以金利豐為配售代理。


至於Webb兄未提到的人如下:


21. Zhang Xingmei,為張興梅,據之前經濟日報報導,拼音與人和商業(1387)非執董一樣。人和商業股東成員包括鄭裕彤、劉鑾雄等。據報導,中南、結好、金利豐等在中央結算紀錄中,持有不少該公司股權。


http://gb.guococap.com/marketSensor/IPO_Prospectuses/01387/C118.pdf


22. Yan Chi Ping,是甄志平,曾為結好投資有限公司的當作持牌代表,因在僱主不知情的情況下透過以其友人的名義所開立的帳戶為自己進行證券交易,藉以從僱主賺取其無權享有的花紅,故曾暫時吊銷甄志平的牌照4個月。


結好投資應為結好控股(64)附屬之一。


http://www.sfc.hk/sfcPressRelease/TC/sfcOpenDocServlet?save=1&docno=05PR277


23.  Mak, Viola Siu Hang,即麥少嫻,是VMS Investment 的僱員,應和莊天龍的VMS Capital有關係,持有的股票如中國科技(985)、國際資源(1051),凱順能源(8203)、保利協鑫(3800)、匯盈控股(821),或多 或少都和上述的人有關係。


中國科技、國際資源的配股中,金利豐作為公司的配售代理。其和前述的任得章等人均持有匯盈控股的股權。


保利協鑫大股東朱共山現為中國能源物流(351,前中洲控股、中科環保)的主要股東。


鄭裕彤現持有凱順能源的股權,該公司的財務顧問也曾有金利豐。

大股東/董事之名稱 上市法團之名稱
麥少嫻 中國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麥少嫻 中國數碼版權(集團)有限公司
麥少嫻 中策集團有限公司
麥少嫻 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麥少嫻 凱順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麥少嫻 匯盈控股有限公司

http://www.irasia.com/listco/hk/gresources/announcement/a42575-cw01051ann.pdf


24. Bryant Yu Tao,即張裕濤,這個公司的張裕濤是他嗎?


http://www.huijinfund.com/aboutus/team.asp


現時只剩下Wong,Daisy Fung Kwan,即王鳳群資料找不到。

味皇兄嘗總結如下,結好同金利豐的淵源來自跑馬,天下財技人聚頭皆為賭也。

如有關於麥少嫻和莊天龍的關係、張裕濤及王鳳群的資訊,請告之或e-mail至[email protected]


此外,我英文不好,如果大家能夠把新資料譯成英文轉達給Webb兄,相信他一定會喜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47

香港股票人物的關係網(增補版)

(按: 謝謝Clark0713的指正。)

本來論壇是有的,但是後來壇的資料不見,沒有了,偉哥那邊有人問那堆股,我就憑記憶寫出來,但太長,沒法留言,所以就在此給大家看看,希望可以幫到大家。這亦可以了解到為何那堆股經常在報紙的吹股專欄出現。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3367
8046的資產根本和1094、2371是同一堆人賣給他們的。

http://realblog.zkiz.com/lgaim/9157

味皇關於197的分析

至於197的關係,幾本上包括香港的人和內地的財技人,197以前持有362的股票,362現時的大股東是一個我統稱為明日系的組織的陳先生,他們兩兄弟加上一個叫做劉志遠的人沾手過的股,包括有198、245(1998年前)、254、499、663、760、8041等等,亦曾想購入福記控制權。

和他們競爭的其中一個是曾重組金至尊、海域系的黃先生,其持有的公司有2882、870等。

2882、870給龔氏家族入股,其持有128、225、271等,亦曾有155、701等股權,155和555原本是同主,701和世紀城市系和華匯有關,其有數家公司617、78、120、1881。

另271曾是華人系及中建電訊系想爭奪的公司,力寶系和華潤系有合作過,力寶系包括226、156、665,中建電訊系股票包括138、261、8163,其曾持有1169。

197和362兩家公司經常用匯盈(821),匯盈是前賭王子持有,現時這公司大股東包括1094的前主席,正如之前所說,他們和2371、8046、290、351等等有關,這正是他們被廣為宣傳的原因。

290、351和一堆公司有關,其中351的股東是1182,1182本身和283、402、530、1180、76、673有關,1182向心先生想購入,他另持有8171、1217。

290、351後又和中國電力系有關,其持有735、2380、8228,8228和9有關,735和1068、318有關,318和永義系1218、616有關,其曾持有的241和中信系有關,其中一隻1205和235有關。

另351後來的大股東之一是3800的大股東。

賭王子持有除821外,8198、200都是他控制的公司,其家族持有186、242、880等公司。880的CEO現正重組987。

曾是其手下的陳德源先生和前和黃大班合作搞94,這家公司亦曾和186關係緊密。
另外一家448在2000年前亦是和186有關係,但後來給長江製衣家族購入股權,其另持有294和375。

至於2371,是屬於一個叫個火車系的組織,他們有的股包括379、692、8089、8166和8158、745等。其中8158的前主席同時和125(這個老闆剛和李美人個姐姐結婚,之前同劉先生的關係眾人皆知)、399、724、1227、1228、2722、玖源生態有關係,8166以前的海域孖寶老闆,後轉入他們手上,又不久賣出。

692則現時可說被歸入一個華匯中心的老x股組織,其系下股票:70、136、273、279、329、412、885、901、913、928、986、8116,亦和474、563、1004、8131、8153及235有一些關係。1227之前的人都和他們有一些合作。

其中474原本早由金匯投資(378)一系持有,有關係公司包括648、603等。

724則是曾經和大凌系有合作,其曾有關係的股票,包括109、211、8017、8079、8100、59、1142等。早期幫他配售的包括1166等,大凌倒下後,大部分轉至金利豐一派配售。

1166曾經有三家公司,559和295,後因財困已倒。

1227方面,這家公司有好多財技人,其中有幾位,汪曉峰、黃金富都是值得留意。

汪曉峰近期屬於一個由孫粗洪先生控制的股票組織,其曾經持有的股票有209、263、377、547、1141、2326。

其中263是向保利系買入,其另持有119。

黃金富相信大家都熟,其曾經持有1051,再早期持有326、383等等,其中好像383和黃鴻年持有,他們亦曾持有1186(即現時電訊盈科)股權,前身的黃鴻年早期持有235。

326現時屬於中國星系,中國星系班底另有764、8172、8130等,8130據說和陳振聰有關,8172此前和前面的197、362人有關,亦和遠東系有關,其家族有35、36、37。另外764賣給8351的人,高管亦各有關係。

1051的班底和1041、985是差不多同一堆人,這三家公司的老闆趙渡實是早期曾控制651、21等,21原屬九倉旗下一公司,另外一些如港通售予張松橋。

1041的班底有970、1051的班底有宏安系、3389等。宏安系有四間:1222、221、987、149,其中221的原上市業務,據我未確切的資料,現時賣給627。3389和860合作,860和938有一定關係,938又和274有關,274和690、979有關,274的已被76的大股東購入可換股債。

另1041的前大股東張曦現時進入了471,471曾有屬於一個叫Shikumen的基金,其有關人士沾手145、585、966、8088等。

其中585的大股東亦是497大股東,497和1003、193等有關,497亦購入8220的物業,8220的物業,于小姐有合資,其持有華匯中心系329股權,其男友亦入股同系279。

九倉旗下的公司中,Joyce是向先施(244)家族購入。

張松橋和華匯中心一門、彩星系及大劉密切。其持有的港通(32)向九倉購入、1224是向華匯一門購入、75向彩星購入。

大劉系則是持有127、286、112及1212等,其中1212和新世界系合資。

彩星系現持有635、869。

651、235等曾屬於殼王系,其持有多隻股票,275、372、498、1189、577等,現時的盈大地產(432)前身都曾是他們的。此前揭露的事件曰491購入651的股權,其實亦是他們的股票,後售予覃輝。

432早期由蕭氏一族持有,其手上股票曾有8118、577等,其中最後全售予鄭氏家族及其手下魯先生,魯先生現持有862。

鄭氏家族太雜亂,持有好多股票,本系17、917、659、825、3989,亦包括166、235、276、723、1387、8299等,其中166是有57的身影,57家族同時持有8169

覃輝現時的兩隻殼,491和198全部都曾是殼王系的,其曾持有的8010,現時轉予楊家誠,現時他直接持有2309,據說他曾控制幾家公司,包括228、8192等。

其中8010,曾由吳征持有,現時為酷6網的CEO(待查證),其在香港曾經購入良記(307),後易名陽光文化,又購入新浪,新浪其中一股東是四通,陽光文化後來輾轉落入胡翼時先生等人的手中,現為泰德陽光,胡翼時現時持有1215,亦持有851。

1215前主張揚,前購入202、380股權,202後來又購入8137的股權,8137的大股東賀學初,和南華系關係緊密,曾持有175、755等股票,做中間人協助林清渠購入660,林亦同時重組1013。

南華系現時持有265、413、619、8155,亦曾持有8078的股權,前8078屬於英皇系,現屬蕭氏一門,英皇系有163、296、708、887,亦曾持有147、283等殼股。

現時283屬於潘先生,其亦持有530股權。

8192由經過多番轉變由龐維新控制,其持有的股票包括8090(現459)、8136、8009、982等。

其中8009是後來轉售徐秉辰先生,其現時持有8081和8082。

而8192,售予陳振聰弟弟,陳振聰本身持有802,後又售予—不知名的人。

大致是這樣多,後來那些才想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19

先傳媒(0550)及匯星印刷的估值(全部完成及增補大量資料,再修訂更正)

(1)

我上年寫過一篇批評所有評論者的分析,但之後因為太忙無續寫下去,上一年還寫「我是看長期,但是派息太低,我不喜歡派息低過5%的股票。航空雜誌我知道有前景,但是我認為一定要有機會讓我買回,但不是現在」,結果發覺原來已經不知不覺1年。

筆者近來見股價低,略計派息,跌到1.9元,當年計計,包括特別派息,發現已接近7%就部署買回了,那時候我是眼看買盤是1.92,賣方是2.05,差價太大,那我就慢慢掛上去,後來那幾天沒有甚麼成交,但慢慢在升,是我慢慢托上去的,終於掛到1.99元的時候,我眼看當時有少量賣盤在2.02元,原本我是有財力全買下來,但因為種種原因,買下了一部分。後來我確實真是沒有資金需要,就狠心又掛2.05元,但賣盤去到2.09元,發現良久都是只有2,000股2.08元,於是我膽博膽,就掃2.08元和2.09元。在復牌後,我發現仍未到價,於是在星期五再掛3塊錢又買了很少量。

經過一輪增持下,這股已佔本倉的總值22%,以這價錢來說未來我相信還會繼續增加,但還是要看作價而定。

(2)

這公司在2月23日晚上宣佈業績,盈利大增10.35%,至1.73億元,每股全麵攤薄盈利54.04仙,派發20仙股息和20仙特別股息,合計40仙,加上中期派發6仙股息,派息合共46仙,扣除特別息為26仙,現價市盈率5.44倍,為股息率分別為15.59%及8.81%。

這當然是一般財經記者的寫法,但是我們嘗試把全部東西拆開,也許能看到較多的東西。簡單來說這家公司業務主要分為兩部分,廣告業務和印刷業務。

1. 廣告業務:

這部分可分為航空及報章代理業務及招聘業務。

a.  航空及報章代理業務

這部分2002年劉竹堅入主後不斷擴大,初時為中國日報和大公報擔任法定公告代理,1年後不再參與大公報的代理

2004年2月,該公司獲得東航的廣告代理權、2004年7月又獲得南航的廣告代理權,2005年7月和南航訂5年的合約,2010年又續約5年。在2006年,東方航空其後亦與之深化合作關係,在此前或此後亦取得菲律賓航空的代理權。

2010年,這公司再獲國航及中華航空的廣告代理。2011年6月,分部又取得上海鐵道的廣告代理。然而,這公司稱,由於溫州高鐵意外事故影響到高鐵乘客量,亦令高鐵與空運爭相成為最受歡迎長途交通工具之競爭勢頭放緩。有見及此,所以該項目現正加以評估和審視,務求這業務維持穩健勢頭。

這部分公司曾想把之獨立上市為先傳媒,但其後因公司稱航空廣告業務之業務景況已迅速改變,最終並無分拆

筆者想當然,其原因可能是東航的廣告業務在2010年7月屆滿,為股東的利益著想,所以想趁盈利高峰,估值最高時上市,又或是並讓利予其他特別的股東,以獲 得繼續合約,這和其他外資賭業上市公司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其後終於成功續約,另外據其2009年年報稱,「及至第三季,對地產、汽車及優質消費產品的需求 開始反彈,在第四季時相關需求更見蓬勃,帶動此部門取得有史以來最突出的第四季成績」,可見業務發展成功,在價值仍能提升下,故打消這念頭。

根據壹週刊在2002年的報導,其代理的雜誌,以上擔任廣告代理的雜誌當年已由劉竹堅控制,所以我認為當年羅氏家族讓出管理權,由劉先生成為大股東是優於一位只有傳媒經驗的周融先生。

另外,筆者認為當年劉先生這種行為實在是太偉大了,把這些業務幾乎無代價讓給上市公司,亦把全副心力放在公司經營上,不是像部分上市公司老闆般檯面一盤蝕錢,檯底一盤賺錢。

雖然當中可能讓股都是私下協議,有其他重要股東制衡才放這些賺錢生意進去,但是就算這樣,總好過是沒有這樣做。受股民信任的公司,是必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的,但這種代價換來的應是股民的支持,估值應該其他公司高,但市場上實在是要有亮點才能認為是好,卻看扁這家幹實務,但對股民極佳的公司,這才是香港股票界的悲哀。

我認為,買了一家上市公司,就要為公司賺錢負責任,不是大玩財技,把一些不具前景,價值極貴的業務注入,騙盡股民的錢,這才真是過份。但是如果對這些人施加過多限制,反而有礙香港股票市場的發展,這真難判斷

可能有人說我是股票道德塔裡班,但確實有這樣的公司,估值又有,增長又有,派息又好,為何不去支持它,還要看那些垃圾財經雜誌,看技術分析,找一些不知所謂的股來買嗎? 我真是覺得浪費時間。

事實上,我真是在浪費不少時間在這些老千雜誌中,現在連經濟日報也沉不住氣在imoney、在投資理財做了,反而生果係報業那些股,雖然有部分我是真不認同的,但是有部分,我是知道他們真是有心人,所以還有些憧憬。

b. 招聘業務

至於香港的招聘業務方面,早在其在1992年出版Recruit開始,上市時亦以此為核心,加上網絡為估值催化劑上市。其後在劉竹堅入主後,廣告代理業務逐步成為重心,這部分成為較次要,只成為收益部分來源。

其實2007年,馬來西亞的Job Street曾經以1,500萬買入20%股權,1年後,Job Street以1元認購公司2,625萬股股份,並把其香港業務以原價出售回公司。不過,其後公司因這分部當年曾虧損,以及趁業績大好的關係,在2010年進行1,411.9萬的減值

因以上股份有3年禁售期,故禁售期已於約半年前屆滿,或者因為這原因,該公司近日加強在報紙宣傳公司投資價值,以增強知名度,方便這公司出售股份。

在中國招聘業務方面,2000年,公司已經開始進入中國招聘業務,但其他因大幅虧損,故開始退出,集中資源搞好香港的生意。在2005年又有第2次嘗試在中國內地發展招聘廣告業務,複製香港的成功模式,再投入5,000萬把這業務發展,但因為發展太快,加上競爭激烈,虧損亦高,影響公司盈利,在到達投入上限後,2007年宣佈大幅削減在中國的招聘廣告規模。

2. 印刷業務

這部分業務上市早在2005年開始,經過一輪股權增增減減後,其後分拆成匯星印刷(1127)上市,現時主要是為外國出版的畫書藉及教科書進行印刷。

從招股書可見,其核心成員實是劉竹堅先生當年曾控制,並在1997年上市,後在2000年2月售予莊士系的的勤達印刷的管理人員。從上面連結的公告可以看到劉竹堅先生當年已和現時先傳媒主席溫先生合作了,所以可以見到,這只是當年勤達業務的延伸,劉先生只擔任這公司的職務,可說是再續前緣,把勤達的業務搬過來這面做,結果勤達衰敗了,連年虧損,要不停供股及找尋新的業務來源。在這個角度上,買一家新公司,必要購買其管理層,不然就只會買人空殼。可能就好像這位先生的不幸又幸運的例子

(3)

講了一輪廢話,不如入正題。這家公司近幾年營運情況如下,可以見到公司兩項業務的營業額盈利近年均保持逾30%的複合增長率,雖然公司稱,「本集團以穩健財務狀況步入動盪不定的二零一二年。集團致力在嚴謹現金流管理與創造長線價值兩者之間取得合理的平衡。集團亦不會安於現狀而固步自封。本集團將繼續審慎評估各種機遇,善用本身之專業知識範疇來壯大收益基礎,致力為股東創造最大的長線價值。」,可以見到其保守的取態,但是我相信廣告業務應能維持到雙位數的增長的。

這家公司的價值,可分為3部分:

(1) 這部分以相香港股票市場相類近的中視金橋以預期盈利增長30%的估值計,這公司近年能保持相若盈利增長,大約7.2倍計算。

(2) 印刷業務的估值: 其實不太吸引,只是一般工業股能做的東西,但未來或者會開拓外國書藉的中國代理業務,但是根據全年業績所述,尚未見到成果。所以最多估值都是6倍左右。

(3)由於公司不停派息,估計現金是真的,所以我們亦會計算在內。

關於(1),可以參看下表,筆者估計估值大約9.96972億元。


關於(2),可以參看下表,筆者估計估值大約2.15876億元。


關於(3),可以參看下表,筆者估計這數字大約1.43295億元。


三者綜合來看,這3項業務合共值13.56144億元。

(4)

這數還要繼續。以股本數目及估值作計算,我有4個基本假設:

(1) 在購股權不行使情況下的估值。

(2) 在購股權以平均行使價1.23元行使全部1,330.4萬股購股權的估值。

(3) 當現價2.93元全數回購Job Street及正減持中的陳氏家族股東的股權合共46,365,333股的價值,約為1.36億元的估值。

(4) 2和3情況綜合的估值。

從最基本的情況下,估值連股息已達4.23元,較現時股價高接近40%。如果行使購股權,估值會下降約3%,如果回購股權,估值會提高全部購股權行使及回購股權,估值能提高5%,如果兩樣都做,估值都會提升1%以上,所以如果能回購他們股權,能減少沽壓外,也是有利股東的行為。以我基本回報目標40%,這價屬於較高水平,但因股價空間尚有,故應該繼續持有。


(5)

讀者天知問,「第二是如果匯星估值有3.6億,那會比先傳媒還便宜,買後者不如買前者。」

那我們不如看看下面兩表表,如果以匯星為一獨立公司來看,因公司有負債,另上市公司屬有限公司,不應加計負債價值,故這估值是公允的。



如以此兩家公司水位來看,如以先傳媒最保守估值計,仍是先傳媒較便宜,水位至少10%,可參看下表。


另外,這兩家公司性質亦有不同,原因如下:

1. 匯星因為始終第一年上市,盈利或有水份,所以暫不可作準,但管理層質素非常好,所以暫時仍可以此價看待。

2. 因為印刷仍屬於工業股範疇,好受環境的衝擊,不應該超過6倍以上的估值。

3. 印刷行業仍在都萎縮,未來人力成本和紙價上升的大趨勢是極難改變的,故此成本壓力會增加,長線來講,如外國書商不肯加價,其他對手又肯做的話,只能面對被搶單的命運,不然實際只是要靠炒紙才能賺到錢,做實生意只能面對毛利下降的困境。

4. 這幾年的增長,只不過他可能搶了其他同行的單,例如中大,例如勤達咁,所以仍然維持到增長,但上市後命運難料,公司也提及,「展望未來,全球出口市場於來年將要繼續面對多重挑戰。」,可以見到其實未計樂觀。

5. 如果真是要買的話,他增長前景無先傳媒咁好,買它只是博它估值回歸。但買先傳媒則可投資其至少3至4年雙位數的增長前景,這超過未計股息30%的估值溢價,以及其財務情況較匯星好出不少。

6.  兩者的生意有別,先傳媒簡直是現金牛,資本開支也不高,所以極易積累現金,有能力繼續派發高股息。但匯星除非開拓書藉代理當務,否則其營運情況卻是接近相反,嚴格來講營運上變了炒紙股,那我不如直接買紙股好過,還方便快捷,但這公司唯一好處就是派息很高,所以對紙股對比較難決定,但對先傳媒不難抉擇。

所以照實業來說,我很少會買這家公司,但以上市公司地位來看,殼價都3億了,現價就是買它上市地位也便宜,不過就是這角度,可以認為老闆真是會有心把公司搞好的。

(6)

花了兩天多個小時,來寫出這個值得買的結論有點無謂,但只是想證明給一些上一年寫過這隻股財演及著名博客看,這看來才叫做分析,你那些因為急升才瞄這隻股的人請你不要當我這個讀者是無謂人,不同一般見識。

其實,我滿欣賞這公司的創業精神,特別是前主席劉竹堅在2002年專訪這一句,「我只係想做導演,唔想參與演出」。從他發展多年的歷程中,可以見到他是把握機會,努力做好,就算投資失敗,在損失過重時毅然退出,在成功的方法上不斷發展,終於由一家接近破產並賣殼的公司,達成連續9年不斷成長,轉主板上市,並發展成為2家主板公司,亦為股東帶來不良好回報。此外,亦為未來人才發展鋪路,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擴張帶來最重要的動力。

未來而言,只要公司在2015年前做好航空廣告業務,業務這幾年應能穩定成長,並努力投放小量資源開拓幾項未知的領域,成功則大手加注,失敗就退縮,應能開拓到新的盈利範疇,繼續維持輝煌。筆者自道,只要估值未達我所願,所以我仍抱堅定信念持有這家公司多幾年的,希望管理屬繼續保持低調,正如我這個網站一樣,我只喜歡在幕後做事,不喜歡出頭,默默的去做,就能做好成績,也總有會有人賞識,有出頭的一天的,根本不用多作宣傳,沒有人支持,我拿真金白銀去支持,這就是筆者對你們努力的代價,不用說甚麼。

我建議,如果公司現金充裕,不如一氣回購Job Street和其他欲出售股東的股票,並分發部分予員工,這樣能減少市場沽壓,提升每股盈利,使估值能夠更高。公司職員也能受激勵,使他們一定有動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為公司另一場大發展提供充足的動力,人才才是一家最重要的資產,希望公司能夠繼續重視。

延伸閱讀:

1. 羅嘉瑞周融互片熊貓爭奪戰上演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6614

2. 市場攻略:
劉竹堅只想導演不願出鏡

http://www1.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021103&sec_id=15307&art_id=2924230

3. 1010job精英招聘果然撤出了

http://www.cuiwenyuan.com/shanghai//archiver/view.asp?id=821

4. 才庫媒體   擬進軍歐非

http://hkstockking.com/News/Detail?articleId=15876057&issueId=20111209&backpage=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32

[轉載]Michael Chen談投資(增補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xg6.html

 

1、 【伴隨好公司成長】投資無必勝之道,但風險有大小之分。長期真正獲利,乃是伴隨好公司成長。這才是小投資者安身立命之本。長期下,股票打贏債券,這是西格 爾明確指出的結論。但對於小投資者來說,時間是有價值的。煙花絢麗的時候入市買貨,很容易需要付出長期套牢的時間。而如果買錯貨,比如盈科電訊或者銀廣 夏,則可能血本無歸。

 

 

2、 【投資工具】筆者信奉在所有投資工具中,只有股票一途,可以長升長有,由於群眾極其奇怪之心理,股票常升至極不合理之高價或低殘價格,甚至不可思議之境 地,故若必要時,適宜分散股票波動之其他項目是債券和地產。但筆者信奉房屋乃是安家之處,而非炒賣工具,所以,投資組合中,只有「股票-債券-現金」這種組合,別無其他。

 

 

其他各種投資工具,外匯,期貨,黃金,礦業、古董、玉石、書畫、農地,私人股權,衍生品種(如權證),金融合約(如銀行理財產品),均非無專長之小投資者可以涉足。

 

 

基金實際上是委託他人代為購買投資組合,徒增管理成本(如支付基金銷售人員對銀行職員的營銷費用)及投資風險(如老鼠倉),其中只有被動型指數基金尚可考慮,其他從不考慮。但ETF基金分紅率甚低,可做大趨勢炒賣,但耐以入息,則遠不足夠。

 

 

3、【是否全職投資】小百姓退休養老之道,在於「工作,儲蓄,投」,工作非但為個人及家庭提供源源不絕之現金流,令投資組合可以對抗任何波動而得以安心生活,同時也是個人與社會互動,與時俱進之渠道,所以筆者極其反對放棄專業工作,單倚投資為生。

 

 

4、【是否使用槓桿】借錢投資,乃是風險最大來源,筆者極其反對任何負債投資之行為。房產投資動輒涉及槓槓(按揭),所以不將房產列入投資組合,原因也在於此。

 

 

5、【好經濟環境+好公司+長時間】股市不是賭場。投資之道,在於伴隨好公司成長。「好經濟環境+好公司+長時間」是所有經濟學及投資理論中,唯一可靠而可信,且為小投資者可實行之道。所以,學習理解公司經營之道,監察公司運行成效,瞭解公司估值方法,用合理價錢買入相應股權,然後耐心伴隨公司成長,才是投資者需認真投入精力學習所在。

 

 

6、 【通脹與資產配置】考慮到現代社會,各國政治體系的實際情況,通漲時候多,通縮時候少,購買力不斷受到通漲侵蝕,乃是資產管理的第二大風險來源。所以,組 合之中,極低比例持有現金,而長年極大比例持有資產,而同時又極重視組合所能產生的現金流收入(分紅或利息),考慮到大陸國債市場多以5-7年 為限,政府信用極低而無連續性,尚無法發行三十年國債及流通市場,所以,幾乎是無論任何牛熊市,均全部持有股票,坐等收息,(因此從不考慮任何高市盈率而 導致長期低息率者)。也即是說,筆者所理解的長期投資,並非長期持有一家公司而已,而是長期將絕大部分資產,配置在股票這個項目上面。

 

 

通漲幾乎是文明社會每一政權之必然結果。因此,長期投資之中,筆者之投資策略是,極低比例 持有現金,而長年極大比例持有股票資產,而同時又極重視組合所能產生的現金流收入(分紅及利息),幾乎是無論任何牛熊市,投資組合均極大比例甚至全部持有 股票,坐等收息,這反過來,也意味著從不考慮任何非常高的市盈率,或者長期低息率不派分紅的公司。

 

7、【資產配置】根據Gary Brinson 等人1986年發表於Financial analysis Journal 

的論文,決定基金回報表現的關鍵,91.5%是資產配置,4.6%是選股,而timing,即買入或者賣出的時機,只佔1.8%

 

 

但現今市場中的大部分投資者,剛好次序顛倒,既缺乏研究資產配置的知識及對經濟大趨勢的分析能力,又不願意專心研習財會年報和公司經營之道,耐心伴隨公司成長,反而捨本逐末,猜測幾時可達1萬點,又或是否下跌至3000點。但實際上,決定多少比例拿股票,多少比例拿債券/現金才是更為關鍵的問題.

 

所謂資產配置,就是資金在組合中的不同投資工具中的配置比例,不做任何投資的流動性現金,也被列成投資工具的一種。Gary Brinson 

等人的論文發表到今天已經有20多年,這20多年中,長期投資的大型基金裡面,耶魯大學基金會的David F. Swensen, 便在在農地一項上長期配置大比重資產而跑贏所有大型基金。這一投資方法,接近鐵血宰相俾斯麥的投資理念。再次用實例說明資產配置的重要性。

 

 

但對於小投資者而言,這一理念及做法,但卻很難為小投資者所模仿。其原因在於,大學退休基 金和養老金,每月其成員均繳納相關費用,資金源源不絕,其開支只用於支付投資運營官的薪水及其他雜項支出,在低位時,不需賣出股票,反而可以繼續買入。同 時,由於資金數額巨大,單一公司往往無法承受如此大的買盤,需要分散投資。大學及退休基金的董事會,首重風險保障,更加強調組合分散來降低集中於單一公司 的風險。相應各種長期基金,年度排名成績也影響甚深。因此,需要強調與眾不同的投資策略,以獲得跑贏同擠的成績。這幾點,均與小投資者不同。

 

 

對於小投資者來說,在牛市中,容易受市場誘惑,常過度投資,沒有保留足夠現金用於開支,又或者對熊市長度預期不足,在牛熊轉折之後,長期熊市之時,往往也 正是市面資金緊缺之時,公司盈利下降,薪水不升反降,有些同時碰上家庭成員、親戚或者其他需要開支、借款,所保留現金不足,出現現金流缺乏問題,在股票低 位時,不能買入,反而被迫賣出以應付生活開支或其他需求。不能像養老基金等長期買入,長線投資。另外,資產配置一項,類似David F. Swensen, 的投資方式,一來要精熟於農地這項投資,二來金額巨大,回報週期極長。非小投資者資金所能及。

 

 

因此,資產配置一項,對於小投資者來說,只適合「股票-債券-現金」這種組合。皆因其他投資工具實際上極其需要專業知識,非小百姓所能通曉。鑑於債券買賣對小投資者不甚便利,加之長期回報太低。因此,對於小投資者來說,投資組合之資產配置,實際上是確定「股票-定期存款-現金」之比例。

 

 

大部分小投資者,資產在10萬—500萬 之間,在樓市上升途中,每好參與炒樓。但房產投資動輒涉及槓槓(按揭),但借錢投資,乃是風險最大來源,資本市場一旦收縮,反槓槓作用,會加速帳面資產縮 水,而借款面額不易,每月需支付本金及利息費用。投資者出現破產或者負資產的可能,便來源於此。筆者極其反對任何負債投資之行為。所以不將房產列入投資組 合,原因也在於此。這在上一篇已經強調,相信現在手上有幾套房產按揭需逐月支出現金的投資者,就算勉強可以放租來減少支出,但若果租金少於按揭費用,便需 另外支出現金,面對樓市之黯然前景,將深有感觸。

 

 

而且,小投資者不需最終成績排名,資產面值5000萬,還是5500萬,事實上對於家庭生活質量無甚差別。因此,小投資者之投資組合目標,不應追求最大化成績,成為第一名的贏家,而只需成為贏家,便已經足夠。因此,對於小投資者而言,需要決定的頭等問題,實際上,是「股票-定期存款-現金」比例,以及選股問題。而市面所傳授之跑贏其他基金的策略,往往需要特定條件,非小投資者所具備。

 

 

8、【美息、通脹與股市】對於中國來說,全球資金流動,使得 資本管製成本高昂,並且,只能維持在一定時限及範圍內,因此,美國的金融政策,實際上決定了中國所可能的金融政策空間。在人民幣升值趨勢,已經極其明顯的 情況下,為避免國際上熱錢大量湧入的情形,央行不得不繼續維持穩步升值,而考慮到日本廣場協議的先例,一步升值更加不可能。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實際上,中 國央行同樣不敢加息,以將熱錢維持在中美小幅「息差+匯差」的範圍中。也即是說,美國的利息,實際上,決定了中國央行可能的加息次數。從而限制了央行採用加息這樣一種對付通漲的終極手段的可能。只有等到美國大幅度開始反手加息的情況下,中國才可能慢慢跟隨加息,以打擊通貨膨脹。

 

 

由於目前的通漲,所造成的原因,實際上是前幾年過度發行貨幣所造成,在2001-2005年間,為對付通貨緊縮,央行每年的廣義貨幣發行量,都維持在17%左右,遠超過合理的GDP增長6-7%以上,最終,這些濫發的貨幣無論是表現為房地產價格的狂漲—股票價格重新估值,還是工人薪水、地租的提高,最終一旦形成通漲,便很難打壓。因此,通漲極有可能並非如官方口徑所預期的,在1年內可穩步降下來,而將是可能維持2-3年時間,甚至更長的達到5年時間內,在5-7%之間徘徊。

 

 

在這樣一種通漲繼續高企,利率卻無法提高的情況下,很可以明顯預期的是,未來2-3年 內,實際負利率情況將繼續持續。通漲的持續,將迫使任何賣出股票的空方,被迫將資金繼續追入資產市場。而央行的手段,只有靠不斷的緊縮再緊縮來限制貨幣的 發行。但這些力量均是短期力量而非可長期持續。遲早銀行體系會和企業共謀而將過剩的資金宣洩到市場中去,實際負利率將使各種資產再升,屆時突破1萬點指日可待。

 

 

所以,未來2-3年的股市,沒有高總善文所說的上半場下半場,只有不斷的資金繼續湧入托高這個市場,直至一方面人民幣穩步升值,拉近合理均衡匯率,另一方面,或者利息不斷加高,或者大量的國有股賣給私人,加速擴容增加股票發行量,才可能徹底擠破這個泡沫。

 

 

因此,現階段,筆者的策略仍然是,100%拿股票,不考慮任何現金或者債券,並不斷用分紅買入股票,繼續長期持有,直至美國反手大幅度持續加息,才做下一步觀察。

 

 

9、【放棄預測點數】投資者必須將重點轉移到投資知識及方法、策略上。其前提就是,不再去預測短期後市的點數,放棄突破3000點阻力就看4000,擊穿2000就看1000這 種適應性思維。而下足工夫在投資策略、資產配置,公司選擇乃至投資心態上,務求有一整套方案以及有足夠的耐心,來準備一個意料之外的牛市或者熊市,又或者 是一個極其漫長盤整市,除非明確的經濟形勢及指標,指示出投資的大氣候已經改變,或者說,已經有明確的趨勢形成,而必須改變投資策略及組合。

 

 

10、【長期投資持股不動】自從2007年初調整資產組合以來至今,無論牛市轉向熊市,甚至負面消息不斷,股價急速下跌,一瀉千里,筆者對待手上的股票,是一股都不賣,從不理會面值縮水,就算面值已經從高點跌去66%以 上,也自巍然不動,也不影響情緒。對於資產組合,只根據實際家庭收入情況,稍有積余,便不斷買入,所著眼者,便是手上公司的股權數目是否不斷增加,所投資 公司盈利業績是否不斷增長,分紅是否逐年繼續增加。而所重點監察,便是公司的經營之道,是否合適穩健,而非其每日股價之變化,因為後者實際上,顯示的是市 場對公司的看法,而非公司真實之狀況。

 

 

11、【小投資者的投資方式】在小投資者的投資組合中,「可再投資金額=(工薪+獎金)收入+分紅+利息-支出」。因此,在小投資者的資產配置一項中,最關鍵之處在於保持上式為正值,平衡支出預算之餘,尚有可再投資部分。熊市之中,現金流至為關鍵,因此,筆者強調,小百姓倚賴投資以期退休之道,在於「工作,蓄,投」, 工作非但為個人及家庭提供源源不絕之現金流,令投資組合可以對抗任何波動而得以安心生活,同時也是個人與社會互動,與時俱進之渠道,所以筆者極其反對放棄 專業工作,單倚投資為生。除非投資組合中之可預算分紅派息收入,已經遠超越工薪所得甚多。每年坐等派息,已經可滿足家庭開支需要。才可安心退休。因此,筆 者之投資組合,極其強調分紅派息收入。假設工薪收入及支出不變,公司業績增長,帶來分紅增加,轉手買入公司股票股權,長期積累,便能加快發揮複式效應。這 正是西格爾教授在《投資者的未來》中所強調的,分紅是熊市的保護器,牛市的加速器。

 

 

12、【關注經濟環境】如果投資是長期持有,那麼,為什麼要去分析經濟環境大氣候呢?其關鍵在於,投資一樣看大氣候,經濟增長,並不必然帶來指數狂升。一個典型例子是Dow指數,從1966-1982年,16年,只升了一點。而1983-1999年,則升了12倍。 投資要有好收成,便需和農民監察氣候,照看作物一樣。而不能盲目種植,守株待兔。投資市場,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信息冒出,要在各種信息中,分析出對經濟的 判斷,需要投資者進行系統性的知識學習,並對經濟體系、金融體系之運行有一定認識。而在全球化今天,更需要有廣博知識,這是投資者所必須努力學習之所在。 如果經濟環境非常惡劣,單靠管理層,也未必能夠應付。因此,投資者必須對經濟環境和管理層之互動,有深刻認識,才能決定投資籌碼之去留。

 

 

13、【負利率下的投資策略】考慮到現今負利率的情況將在未來數年繼續維持,因此,筆者仍然繼續大比例持有股票,而依賴「工薪收入+分紅」抵抗熊市之現金流需求,並在有積余的同時,繼續買入,而不理會大市將跌到多少點,於何時結束。投資策略上,不考慮任何現金或者債券,並不斷用分紅買入股票,繼續長期持有,直至美國反手大幅度持續加息,才做下一步觀察。

 

 

14、【錨理論的謬誤】在股價從一個山峰走向另一個山峰的過程中,有意義的是買入點和賣出點的差距,以及中間收取的現金派息,而期間的波動,是投資者必須承受的,並不需以某一點為計算並作為參照系。這便是投資心理學所指出的,錨理論的謬誤—-以某一高點或者低點為錨來評價一隻股票的貴賤,從而決定投資策略。

 

 

這也是常見大多數用來討論投資策略時,作為證據的例子中明顯的錯誤之一,因為,投資者基本上,逃不過絕大多數的頂,也抄不到絕大多數的底,特別是類似香港市場等沒有漲跌幅限制,在數日間直插v型底而又返回原先價位時,中間的波動,被用來計算貝塔值並用做衡量風險的基準,實際上是毫無意義的。

 

 

15、【波動的相對性】羅納德·穆倫坎普(Ronnald Muhlenkamp)在他的《財富之路》中明確指出的,當所選擇的數據,不是日線,而是周線甚至月線或者年線時,波動的幅度縮小了,貝塔係數隨之減小,投資組合理論CAPM所謂的風險變小了。公司沒有變化的情況下,所謂的風險,隨著選擇的數據而變化。如果那數日投資者外出或者沉睡,那麼,風險還有意義嗎?

 

 

16、【買入點與賣出點是關鍵】Ron認為,真正的風險,是購買力隨通貨膨脹的喪失,而不是波動。筆者以為,在一個連許多如和記、安然、雷曼、AIG等龐然大物都可以隨時宣佈破產倒閉,令到投資者血本無歸的市場上,真正有意義的問題,是何時該買入,何時該賣出。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問題,一是評估公司的業務和經營,二才是估值及隨之而來的股票價格問題。這對於充斥著各種ST公司的新興市場投資者同樣適用。

 

 

17、【投資者的功課】全球化進程自17世 紀加速以來,股票這一投資工具的出現,使民眾可以通過契約持有股票,獲得所代表公司一部分的剩餘索取權。而資本主義精神的特質,是創造性破壞,其結果,是 一些公司過眼云煙,一些公司則基業常青。因此,一旦買入公司股票,作為公司股東的小投資者,所遵循的投資之道,應該是全面理解公司所經營的生意,理解公司 管理層的經營之道,通過財務報表分析及技巧,監察公司現金流是否源源不絕,可以抵禦各種意外風險,考察每一輪迴之後,經營者是否獲得更多可以收入現金的土 地及資產,在競爭中形成相對優勢並進一步發揮成絕對優勢,由此,投資者應預先根據個人實際情況,評估公司基礎情況,再製定投資策略,在價格錯配時買入,耐 心持有,然後耐心伴隨公司成長,直到市場過度高估才賣出,方是投資之道。投資者所應該著手學習的知識,是去理解經商之道,學習如何分辨出決定性戰役,而非 每天死盯股票機的行情,來得到市場對於公司的短暫評價。

 

 

18、 【是否永遠不賣】筆者明確反對「盲目買入,死抱不放」,特別是由但總但斌所發揮的,「好公司不問價買入而終身持有」,甚至買入後,埋入墳墓長眠便可以致富 的方法。其原因是經濟環境有變化,公司會老化,資本主義的競爭,創造性破壞,千變萬化,各種意外隨時可能發生,就如出發遠航尋寶的泰坦尼克號,也可能沉沒 一樣,無人可事先準確計算出長期下某一博弈的結果。公司股價每年按照複利增長的前提,是公司的每股利潤,在不需要投資者追加新的資本金的情況下,可以保持 同樣的增長,而且,最終市場同樣給予合理的估值倍數時才可能實現。

 

 

19、 【考察企業】投資者只能不斷用滾動式的方法,去評估公司價值及投資策略。而首要,是觀察企業面對經濟環境的經營策略,考察經過數個循環之後,企業是否能夠 利用經濟大環境,在環境適宜,銀根寬鬆時,適時而動,擴張發展,而在經濟收縮時,能夠穩守住現金流來保持企業正常運轉,而不至於被銀行和供應商逼債而倒 閉。這就是企業與企業之間不同的賺錢能力的形式之一。長期下,體現的是管理層的戰略,而非戰術。這種一種賺錢能力的差別會最終體現在企業會計年報的長期盈 利及資產、規模的數據之中。

 

 

20、【讀年報及分析師技能】企業的年報,是企業管理層用來披露給股東,債主等相關人士閱讀參考的,所以,投資者可以通過閱讀,比較長時間(比如說,至少5年) 的財務數據,來監控企業的運營。因此,投資者必須學習相關會計、財務知識,並以一盤生意的角度去看待觀察一家公司。這就是筆者在《點評新財富分析師》排名 時,引用林森池的評論,來說明分析師所需要具備的技能和素質之一。市面各種分析師的主要問題,是大多太年輕,缺乏從事一門生意的經驗,無法從企業主的角度 去看待企業的經營。同時,估值的倍數,也受市場氣氛拖著走,從而無法形成基準相對合理的獨立判斷。

 

 

21、【從財報挖掘信息】閱讀財務報表並對之進行分析,是一門可以學習的學問,不能簡單因為其中可以有技巧可以隱藏利潤或者數據可能作假,便置之不理。財報,理論上,不可能長時期對所有人說謊。常見的大部分風險,通過基礎的財務分析及估值,均可以避免。比如一家長期ST的 企業,意味著管理層實際上是在摧毀財富,在這種情況下,將錢交給他們去經營,是一個被社會證明無效率的方式。再投資入這家公司,除非有特別的理由,否則一 般的投資者將錢投入這家公司,只能說明是一種賭博行為,甚至一旦買入,管理層強制收購或者再次擴股,便很可能血本無歸。典型的例子,是盈科電訊。

 

 

22、【分析優質公司】市場上有一類的所謂價值投資者,動輒說 某公司(典型的例子,比如中國平安、貴州茅台、招商銀行、萬科、中興通訊等)是好公司,然後盲目買入,長期持有,這些公司好在哪裡?核心競爭力和競爭優 勢,在財報中什麼數據體現出來?應該給予他們所謂的優勢多少的估值?是這一類投資者最需要直接去面對的問題,也是常見的他們最缺乏詳細理解的問題。

 

 

23、 【高位買進的錯誤】投資者常有兩種謬誤,一是高價買入,然後公司股價下跌,而盲目死抱,誤以為這是價值投資,動輒誇耀如何長期持有,卻不知價值投資中所謂 價值,強調的是估值,而不是長抱不放。筆者之前在文章中,便舉出中移動作為例子,公司確實是好公司,上市以來,伴隨中國經濟增長和手機普及化,上網人數不 斷增多,為每年為股東賺取的利潤也不斷增大,投資者可以搭乘大股東的便車,伴隨公司成長。但如果在IPO後高位買入,然後股價一路下跌,要等7年,才回到當日價格。其原因,便是在買入之初的股價,已經估盡了未來幾年的盈利。那些在48元買入中石油的,相信更是如此,隨著各國政府不斷印刷鈔票,20年後,或許有機會重見這一價位。但屆時,購買力已經大不如前。

 

 

24、【追漲殺跌的錯誤】另一種謬誤,則是受曹總仁超毒害,曹Sir有名句,止蝕不止賺,勾上不勾落,主張追隨趨勢,價格下跌15%,便認為趨勢形成,執行止損,上漲超過15%,便趨勢出現,追隨買入,又以移動平均線為指針,以250天線為分界線。這也是錯的。因為如果公司股價從合理價位急劇下降,而公司利潤穩步上升,正是市場出現認知錯誤,股價錯配,加碼買入的良機,而不是止損離場的機會。

 

 

25、【技術圖形的本質】任何一種技術指標及趨勢,均只是事後諸葛亮。圖形的走向,形成什麼形態,除了少數被人為刻意操縱外,實際上是一個概率問題。而不是一個準確走向。可以有統計上的概率差別,但卻不能作為準確預測下一次出現圖案的依據,《圖形百科全書》一書,便是據此來成書,統計1929年 以來的圖形概率。筆者不知道所謂「技術分析」中的技術,從何而來。從詞根上說,這意味著一種手工技巧的系統化。或者日本人的蠟燭圖,用手工來繪製價格波 動,可以適用這一名稱。但以弓箭來對付火炮,卻是必輸無疑。據圖形及漲跌幅度,進行所謂趨勢投資的話,很可能在不斷的止損及高價買入間,損耗掉投資者的小 資金,更有可能的是被刻意畫圖的大鱷所吞吃。80年代初,香港的香植球,便是利用畫圖這一方法來操縱股價,因此,證券法案成立之後,埋下香大俠日後遠走泰國的誘因。

 

 

26、【牛眼投資法】於是,曹Sir又引入牛眼投資法,主張在8只股票上,各少量虧損10%,而在2只 股票上,大賺數倍,這又是錯的。一隻股票能夠短期瘋漲數倍,必須之前估值超低,而市場風向忽然反轉而進入瘋狂狀態。投資者一方面無法準確判斷市場情緒,二 則不敢在上面投入大量資金。如果據之投資,很可能過早賣出,又高價追回。又或者只能作為談資,比如說一個投資者會誇耀說,在2006年底買入江銅,然後一年間狂漲10倍,但其實他的持股只有100股。皆因貨只有揸得輕,心理才不受影響,貨重時,心理便扛不住貪婪和恐懼,而趨勢追隨和牛眼投資法,並不能給予克服心理因素,及揸重貨的信心,只是助長了貪婪和恐懼的情緒。曹sir在信報撰寫投資者日誌數十年,教育入門者無數,可惜整個投資理念是錯的。究其原因,是當日1974年,在逃過大股災之後,買入和記這一龐然大物抄底而差點破產離場,令其對公司基礎分析再無信心,為保存本金,便動輒採用止損之法,手上拿7成現金。或許平了短期波動,減少了貝塔係數,但卻避不過購買力的損失。

 

 

27、 【何時賣出】筆者以為,決定公司賣出與否之關鍵,一是強調對公司運營之道監察,通過監察公司運轉,評估公司經營風險及盈利波動,來決定是否繼續持有公司, 一旦出現致命性風險,比如公司整體經營戰略錯誤,財富在管理層手上逐日被摧毀,又或者現金流嚴重枯竭,出現很可能破產的高風險,無論價錢上已經損失多少, 均應立刻從防火門逃生,便如泰坦尼克號遇上冰山一樣,乘客應立刻跳船逃生,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而如果公司經營得法,盈利穩步上升,便應從估值判斷投資策略,關鍵是根據生意模式來選擇估值方式,再以盈利、資產為基礎,為之估值。

 

 

28、 【專注於公司而不是股市】投資者付出真金白銀投資,要如傅斯年所謂「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筆者強調以知識為根基,專注於公司研究,而不是以 「股市」的概念來投資。更不能以「賭市」的概念進行賭博。以行業,板塊,市的概念投資,均是錯的。每一家成功的公司都有自己獨特無二之處及運氣所在,而失 敗的公司,除了大多死於現金流枯竭外,也有時有輸得很獨特的偶然原因,必須逐一分析

 

 

29、 【發現公司風險】筆者強調投資時,應時刻警戒公司所具備的各種內在風險。這些風險,是公司經營時的風險或缺陷,而不是股價下跌的所謂損失或者風險。這些風 險,在經濟平穩運行,風平浪靜時,可能無聲無息,但經濟環境急劇波動時,便可能千里之堤,決於一穴,典型的例子,是中信泰富,損手於衍生工具交易。榮家世 代經商,長袖善舞,此次卻老貓燒須。因此,筆者特別寫了一篇《金融衍生工具的財務披露問題》,說明現今的披露,對於小投資者甚不公平,投資者應該保持深切 戒心。而冰積三尺,非一日之寒,投資者應該通過對公司的長期經營觀察,衡量其他可能的內在風險。

 

 

30、【公司估值】估值以公司資產、盈利為基礎,其前提是先根據公司所經營的生意,對應不同的生意模式,選擇不同的估值方法。對於每一家公司,均應單獨估值,不可以因同行業,而採用相同的PE估值。同時,時刻將估值與經營策略及盈利預期對應,再通過估值對照市價來決定投資策略及計劃。當市場或者基金經理因為看不穿企業的博弈之道,給予負面評價而形成價格錯配時,便是可能的投資時機。

 

 

31、 【指數的作用】在一個進化的市場中,一個好的創意,過度誤用,便會變成壞的結果。用指數來描述市場這一思維,過度推演的結果,便是個人小投資者,過度著重 於指數而不重視個股。譚普頓明確指出,觀察「股票市場」的合適的方式,是將其看成許多個別股票的集合體,而非一個指數數字。如果從個股的角度去看市場的 話,每一隻股票都由大量不同的買方和賣方構成,每一隻股票,都有自己的市場。因此,市場中實際包含了大量個別的牛市和熊市。林森池在2007年 的訪談中,用美國的例子說明了這個問題,由於道指包含了一系列的行業,因此,用一個籠統的整體牛熊市思想,來表達股市的起落,可能並不合適,比如在同樣的 指數下,前一刻,以沃爾瑪為代表的消費行業漲,電子產業跌,下一刻則剛好相反,因此,儘管同樣的指數,行業卻各自呈現出牛熊市。這一思想中所隱含的道理, 在今日的中國市場,被大量有意無意強調指數的專業人士和管制者所隱蔽,而未能為個人投資者所領悟。

 

 

32、【分散與集中】更有趣的事情是,儘管大師們都推崇廣泛的分散投資,比如譚普頓、彼得林奇、林森池等,而且他們在從事基金經理這一工作時,確實是進行了非常廣泛的投資,比如典型的林奇曾經一度有1000多只股票,而譚普頓也經常有幾百隻股票。但當譚普頓和林奇離開基金經理的位置,為自己的私人進行投資時,他們立即改變風格,採用非常集中的投資於少數幾隻股票,林森池同樣的,在為自己私人投資時,非常集中的投資,一度只持有一隻或者二隻股票。

 

 

33、【指數無增長時集中投資】譚普頓的孫女在《譚普頓勝道》一書中,以1969-1979年美國市場的例子,為譚普頓的做法辯護,在這十年間,指數經過一個顯著的下跌之後,恢復到十年前的水平。如果在這一時期,採用指數投資法,那麼,可能是白忙活10年。但同期,譚普頓成長基金採用集中,而不貼近指數的辦法,大幅度跑贏指數。Lauren對此的解釋,是譚普頓觀察到了時局經濟大環境的變化,從而改變了投資策略。

 

 

34、 【基金經理與個人投資者】從事後看,其(譚普頓)在基金經理位置上,對待他人資金和退休後,對待個人的做法不同,更多的可能是由於管理別人的錢時,要每年 交業績,從而需要熨平波幅,而在個人投資上,由於更可能扛住大幅度的波動而獲得更大收益。從這一角度,可以看見投資策略的優劣,實際上與所處位置有關。一 種典型的屁股決定腦袋的做法。作為個人投資者,絕不能迷信所謂專業分析員的看法,盲目投資指數。又或者誤信美國數據達成的結論,採用定投指數的辦法來對付 現在的中國A股市場,而需要具體分析辨別。

 

 

35、【江恩理論】威廉·江恩William Delbert Gann1878-1955年) 他以神奇的以古老數學,幾何和星象學為基礎,創造出一種極其神秘的方法以分析股市。其重要分析方法當中之一的江恩正方形,據說是由埃及和印第安寺廟結構所 開發出來的。他創立了一系列的規則,成為此後各類試圖以「交易系統」打敗市場的始祖。儘管事實上,其分析方法並沒有後來者完全掌握並再次在市場上成功複 製,但仍然有很多投資者迷信建立一套靜態的交易規則,以打敗變動不居的股市。從學術上,江恩在中國,氣質上最相近的學生,可能是汪丁丁先生,汪先生用畢達 哥拉斯式的神秘主義,用畫圖的方法來預測股市的可能走勢及高低點。從一種科學主義的態度上看,股市的走勢,如果和占星學或者易學有關係的話,那麼,作者更 適合去好萊塢編寫劇本。汪先生在股市上沒有什麼名氣,也可以看出市場在這100年間的演進。

 

 

36、 【股市名利場】股票的即日交易價,實際上是無數獨立行為人,基於各自的情景,對手上所持有的股票相對於現金進行獨立估價,然後在市場上交易而成。如果沒有 其他機制來使股票對應的金融產權和實體企業發生直接關係的話,那麼,股票的買賣,實際上和賭博無異,而手中掌握大量資金或籌碼的,便可以直接操縱股票價 格。更有甚者,還借助股票對應的實體公司,操縱會計報表,製造賬面盈利或者虧損,以配合炒作。而新聞財經媒體,名流經濟學者,更喜危言聳聽,以博眼球。金 融海嘯,所謂百年一遇,許多學者專家,便利用這一機會,拋頭露面,搔首弄耳,賺盡演出費,對於投資來說,實際均是影響投資的噪音。市場中的炒作者,更是利 用這一機會,放大市場波動。投資者若無火眼金睛或定力,很容易便將手中股票低賤賣出,而後不久,便又失去記憶,高價追入,一來一往,高買低賣,非但無法盈 利,更是白白送錢與人。

 

 

37、【小投資者策略】對於小投資者而言,需要決定的頭等問題,實際上,是「股票-定期存款-現金」配置規劃,然後是選股、估值問題。前者是令到投資者在市場逆轉時,有足夠糧草可以防守,後者則是在市道進取時,有足夠盈利。而市面所傳授之跑贏其他基金的策略,往往需要特定條件,非小投資者所具備。(比如巴菲特便利用金融海嘯在高盛要求援助時,設計定向發行的可轉債,便非小投資者可能)

 

 

38、【選對公司與估值最重要】最關鍵的兩個事情,一是要選對公司並監察其運行,二是估值。由於涉及的參照基尺及投資者的期望,因此,估值永遠是一個模糊的區間和相對的問題。只有在界定了參照基尺和明確投資者的期望之後,談論估值區間和策略才有意義。而對應於利用A股市場的參與者的大幅度認知偏差所導致的價格大幅度波動,試圖低買高賣來賺最大化的利潤,即是選時策略,筆者未見有任何書籍或者方法,可以準確的估算並以大概率預測出較為接近的頂和底。

 

 

39、 【不斷累積股份】筆者傾向用自己的方法,規劃資金分配,以自下而上的方法,為公司運營估值並不斷利用財務報表監察,再利用分紅累積股份,當每股現金分紅隨 盈利逐年增加,所買入股票市盈率倍數保持不變時,股價自然水漲船高,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自可不必理會股價波動,反而可以利用市場的意外衝擊獲得更多股權 而增大盈利,當選時策略者的出錯機會隨著擊球次數增大時,以靜制動的投資者,由於減少了出錯概率和交易成本,長期下將會打贏選時的策略,同時,持股的過 程,也收穫心理的安寧。

 

 

40、【人壽估值】多爾西在《股市真規則》中說,「人壽保險公司行業的財務報表與其他公司不同,非常難以看得清楚,更奇怪的特性是,保單的有效定價,實際依賴於關於未來的各種精算假設。」前提假設若果差之毫釐,其結果,便失之千里。

 

 

41、 【個人投資者劣勢】個人相對於機構來說,有著很多劣勢,明顯的劣勢之一,就是研究力量薄弱,機構可以群策群力,採用集體作業,集思廣益,三個臭皮匠,打贏 諸葛亮。個人則只能孤軍奮戰。另一個明顯劣勢,則是機構可以消耗大量的金錢和人力,進行企業調查,從而獲得更多第一手信息。這一部分調查,由於機構所控制 的資金量大,從而平攤下來,每一單位資金對應的調查支出,便顯得很小,而相對於資金量很小的個人來說,進行這種調查殊不現實而且成本極高。信息上有相對劣 勢。

 

 

42、【個人投資者優勢】個人相對於機構,也有一些優勢,其一,便是資產配置。在整個投資策略構造中,總共有三種模式的投資策略:選時,選股、資產配置。

 

 

43、【收益與資產配置之關係】根IbbostonKaplan 2000年發表的研究,長期來看,基金收益的變化中,有90%來源於資產配置的變化。斯文森在《機構創新之路》第4章中,提出質疑意見:他舉一個例子,假設一個組合中只包含一隻股票,同時,採用buy and hold的辦法,長期持有。那麼,長期下,收益便只與股票的選擇有關。而與資產配置無關。

 

 

筆者認為,由於個人組合規模小,規則上完全不受大型基金規則的限制,可以更加靈活彈性。對 於個人來說,策略上最簡單的做法,是根據個人的投資目標,選取數隻股票進行深入研究,構建自己的組合。當採用集中投資的形式時,組合的成績,便與股票選擇 及佔組合比重有關,而與配置無關。

 

 

44、【未來10年】(1)未來10年,經濟成長依然是政權合法性的默認理由和遺訓。朝野將繼續一致不顧廉恥的賺錢。(2) 金融繼續有限度推進開放,但節奏會比WTO設計的慢。(3) 股市成立20年來,未經歷正面的衝突及紛擾,而未來這種衝突看起來更加頻繁,每一次外生衝擊,可能都是買進的機會。(4)年輕一代獨立精神將更加明顯,從而熊彼特式的毀滅式創造將更加頻繁,各種新興經濟仍將繼續層出不窮。(5)傳統工業生存壓力更大。但中國的製造業地位不會失去,只會搬到內地。而人工會越來越貴,從而逼產業更快速升級。(6)各種衝突頻繁,末世情結和焦慮感更加強烈。一夜暴富的心態和弱勢階層的情緒瀰漫到更多人身上。這種心理作用,體現於股市將多於樓市。(7)由於全民炒樓,因此樓價已經進入高原平台期,暴漲機會依賴於鈔票的印刷程度,跌起來則可能時間非常漫長。(8) 人身安全及健康的問題,會比過去10年更加明顯而突出。(9) 全球化和網絡化不可抑制,牆是愚蠢的老人政治。(10) 未來10年,最大的衝突,是老人政治的僵化和年輕人的訴求之間的衝突。

 

 

45、【不投資是最大錯誤】如果投資者空負屠龍之技,卻長期看空,不敢下場買貨,總期望低處還有更低,最終股市回升,卻又不敢追入。比如說,躲過2008年海嘯者,往往在1664還期望更低而不敢入市。又或買錯貨,錯將馮京當馬涼,看好市場,卻買了末日認沽權證,也終一無所成。這即是《譚普頓投資16金律》第十一條:「不投資是最大的錯誤」。

 

 

46、【投資三要訣】:

 

1)重視初期積累,入市的本金不能太小,

 

2)重視回報率。要學習正確的投資之道,不可高位追貨,低位割肉。

 

3)利用長時間複利。保持身體健康,長期投資。

 

 

47、【滾雪球】以股權及盈利增長為核心的投資方法,其關鍵要害之處在於,基於一適量本金為基礎,利用時間複利及可合理達到的回報率,進行累積財富。巴菲特將這一方法,比喻為snowball,在一個長長的斜坡上滾雪球,斜坡越長,積雪越厚,到後來雪球便滾得越大。

 

 

48、【戴維斯雙擊】投資者在股票市場,所能獲得的利潤來自兩部分:(1)該股票所代表的企業的盈利增長,帶來企業實質價值的上升。(2)市場其他交易者對企業的實質價值的錯誤定價。

 

 

這兩種收益一起的作用,被稱為戴維斯雙擊。即是每股實質盈利隨時間上升,以及估值倍數的修 復,雙重作用,帶來驚人獲利。而對應的一種反向作用,由於盈利增長放慢及高預期倍數向低預期倍數的修復,從而帶來股價大幅下跌的,則稱為戴維斯雙殺。儘管 股票所代表的企業在短期內,沒有很大變化,但股價卻出現大幅度波動的情況,便是來自股票市場的參與者對股票價值定價的差異,也是第2類收益的根本來源。

 

 

簡單可以看到,要獲得這種雙擊收益效果的前提之一,是在大跌市買入,大牛市賣出,而不是相反。因為只有大跌市,特別是長期陰跌,高度恐慌的市場,才能帶來極度便宜的股票,而長期大牛市的百股齊升,突進狂飆,則為賣出昂貴股票提供了機會。

 

 

49、【格雷姆式的靜態價值投資方式】傳統的價值投資者,遵循格雷姆式的教導,投資賺錢的方式,是靜態價值及隱含資產的清算,進一步的,由於這種清算可能性,如果投資者能夠購入一籃子低PB,PE或者即將破產,但其中隱含優質資產者(這在中國類似ST股票),那麼,遲早會通過出售給有能力清算者,或者直接清算實現其價值。這種投資方法,並不是以未來盈利為導向,嚴格說來,是一種靜態的投資方法。即在此刻時點上,股票隱含的價值,超越其目前市場價格。

 

 

依賴對隱藏資產進行清算的格雷姆式投資,其所可能的獲利,依賴於清算時的價值,及投資者買入時的價格之差。常規而言,這樣一種清算收益,遠大於12%,多數可以達到50%以上,或者翻數倍的情況。

 

 

但是,這類收益的年平均回報率,實際上與清算時間點有關,儘管有一些資產,也同樣會隨著時 間變化,比如說,房地產及黃金礦產、石油等,很可能會體現貨幣通脹的力量。但整體上,這些靜態資產的投資價值,其年回報率會隨著清算時間的延長而降低,這 意味著投資者所可能獲得的回報率,實質上依賴於具體的清算時間點而定,而這對於非主動型投資者來說,實際上是不可控的。

 

 

邏輯上,如果能夠持續尋找到可以清算,並持續快速的實現其隱藏價值,那麼,其模式也會類似於一系列長期增長的企業。因此,早期巴菲特,學習的是格雷姆式投資,試圖以參與企業清算的形式,通過加速企業清算時間,來提高投資回報率。但是,當1963年,他試圖清算丹普斯特時,全鎮的人起來,像反對……一樣起來抗議他。這段經歷,讓他意識到清算獲利的投資方式的困難性,以及其不可能持續性,特別是為了提高回報率,巴菲特重倉押注於其中時,更是如此。

 

 

50、【動態投資法】以盈利增長為導向,則是巴菲特在學習了費雪之後發揚的路線。如果盈利回報率,能夠達到年12%以上,連續增長30年,則可達到32倍回報。40年則可達到93倍回報。當投資者以一合理回報買入,然後在日後以同樣倍數的合理回報賣出,那麼,其獲利所得,便以數十倍計算。而如果能投資50年,以同樣回報率計算,則其複利倍數將極其驚人。這是時間複利為投資者帶來的收益。

 

 

這兩種投資方法,一是靜態的,一是動態的,其關鍵區別,就在於對待時間的視野。

 

 

51、【換馬】正是這樣一種經歷,促使巴菲特走向以合理,或者偏低價格買入增長股,並長期持有的策略。但是,如林森池所指出:長期增長的企業,要有良好的經濟環境配合,「千里馬」才可奔跑自如,若是經濟環境差,就算是最好的公司,也很難維持12%年復息增長。例如1990年至今的日本,最好的「千里馬」只是原地踏步,不能取得進展。1997年後的香港也出現同樣情況。反而,現時的中國內地仍是一個茂密的大草原,可讓「千里馬」盡情馳騁。

 

 

企業的增長總會見頂,行業龍頭達到一定程度後,在市場接近飽和時,便需要去侵佔競爭對手的 市場份額以保持其增長,而這往往帶來激烈的戰爭,從而降低其利潤率。進一步的,當企業繼續增長時,很可能會達到壟斷併吞噬整個市場,從而導致直接競爭者, 轉而開發新的代替品而非直接競爭,高利潤促進技術開發,而技術的進步,將毀滅現有的市場佔有者。全球化帶來市場規模的擴大的結果,便是使得潛在的利潤大 增,從而促進更為劇烈的技術變遷。

 

 

這意味著,如果以40-50年作為投資時間的長度的話,實際上,很難有企業能夠保持這麼長的時間內,維持一個合乎投資者預期的增長率。如同林森池在2005公開大學演講舉的例子一樣,可口可樂,只是在一段時間內能維持高速增長,而匯豐控股儘管超過100年以上歷史,也只是其中一段能夠有高速增長。因此,投資要密切監控企業,並適時換馬長跑,其原因在此。

 

 

52、 【資本市場急功近利的緣由】(對失去財富的)恐懼心態,使得現階段的富人,不可能在資本市場上做長久規劃,因為相對於產業資本的實物資產來說,金融資產依 賴的是對制度的「信心」,而這一點,結合對被無限制的權力隨時掠奪的恐懼而顯得特別虛幻。少數從實業資本轉移出來到資本市場上的,也是極其短期的掠奪心 態,而非做長期慢慢積累的規劃。特別是,相較於過去20年來,財富以倍數,幾何級數增長的速度而言,12%的回報率顯得非常可笑。窮人,更是視股市為一夜暴富的博彩場所,因此,現階段資本市場充斥著各種短平快的心態,毫不為奇。

 

 

53、 【股權所代表的實體經濟回報率降低】從長期上看,資本市場所代表的股權背後,仍然是實際產業。中國賴以成名的製造業,在資源、人工、稅收、競爭等各種力量 的擠壓下,日趨艱難,其實質回報率也隨著規模的擴大和競爭的激烈而降低。在這種情況下,代表其股權的股票的整體長期實質回報率,不可能有超越式的大幅度回 報。

 

 

54、 【利用錯價與時間複利是王道】在未來有限的股票實質回報率的限制下,投資者試圖獲得高額回報,除了要利用其他投資者的錯價之外,還必須依賴於長時間的積 累。也即是說,此刻的投資者,必須對未來的投資,有長遠的規劃和視野,才能合理設定投資規劃的回報目標,以及由此制定相應的策略。

 

 

55、【企業增長的實質性】有很多企業只是利用收購兼併來擴充規模,其原因是其管理層只有擴大了資產規模,才能獲得更高的薪金回報,而不增加企業價值及利潤的擴張,實際上只是摧毀股東財富。因此,作為小投資者,第一步,是將目光從企業規模的擴大,轉移到企業整體利潤的擴大。

 

 

56、 【重視每股盈利】除了關注企業整體盈利增加之外,更需要注意的是每股盈利的增加。因為企業不可能無中生有,要擴大資產規模,實體企業要借入資金,添購機器 和地皮,僱傭人工,金融企業則需要擴充資本金。因此,投資者需觀察其資金來源,以及資金的回報率。如果企業的本金,是來自不斷向股東募集資金,而規模的擴 大,降低股東的邊際利潤時,則降低了投資者的回報率。

 

 

57、【細究每股盈利之來源】投資者不應該簡單地觀察每股盈利,又或者純粹從財務數據簡單外推,而是要看到企業生意,如同林森池所指出的,以立體的方式,觀察企業,觀察其資金來源,觀察其收到資金之後,投向何處,觀察其資金的回報率,考量其未來盈利,才能知所行止。

 

 

58、【教條主義乃投資分析之大忌】市場上的分析師,常見的錯誤,就是學習了一套比率分析,將其作為一個黑箱,不管什麼企業,都照套上去,輸入後,便得到企業的估值。很多時候的券商報告,多數如此,這實際上是書沒讀通的表現。

 

 

每一個行業,每一個企業都有其獨特之處。關鍵之處,仍在於投資者必須學習到一種變通的方法和思維,針對具體問題,用具體的分析方法進行處理。

 

 

59、 【過去與未來、財務與戰略】財務數據只是代表過去,而投資者所投資獲利的是未來,因此財務分析的一切數據,只是數據而已。投資者更重要的,是要具備長期的 歷史感和大局觀。如果說,關於過往的財務分析,重在精確,那麼,關於未來的判斷,模糊不要緊,關鍵是要押中。許多的財務分析師或者會計師,限於學科知識, 缺乏生意頭腦,因此喋喋不休強調於財務細節,而沒有看到未來。在這方面,生意頭腦和行業結構、長期宏觀走向,影響企業生死攸關的具體戰役及政策,遠比財務 細節更重要。

 

 

因此,投資者特別要牢記的是,財務數據只是代表過去,而投資獲利的是未來。企業的盈利,實際上,是獨立於投資者的出價之外。投資者利用財務數據,衡量企業的長期盈利,實際上只是用以協助判斷未來,並進一步為此刻出價做幫助而已。

 

 

60、【估值】估值的問題,實際上非常簡單。達摩達蘭的教材《為一切資產估值》,便體現了一種「一招通吃」的萬能招式。按照傳統教科書理論,一切資產的價值,等於其未來現金流的折現,即是DCF。前提是知道其未來的現金流,及資本成本,即折現係數。

 

 

但實際上,這兩者均不可知。因為前者依賴於企業的經營,這又依賴於實際的經濟環境及管理層的應對,後者依賴於通脹係數及資金成本,長期下,這則更為模糊。所以,拘泥於DCF的數學運算,實際上是屠龍之技。

 

 

61、【正確判斷未來盈利增長環境】投資者應該清晰的知道,PB,PE,PEV等諸種比率,實質上均是DCF的簡易版本。一系列的比率的使用及調整,具體而言,依賴於投資者衡量的基尺和目的而具體使用。而隨著投資者持有股票的時間越長,估值的精確度需要便越低,因為企業盈利增長波動的影響因素,將隨著時間複利的作用,而超越估值的數據精確性。比如說,假設持有該股票的時間是10年的話,那麼,未來10年的盈利增長環境,便將比此刻買入價10%-20%的波動差異,顯得更為重要。

 

 

62、【投資者目光視點】投資者應該將目光從媒體中移開,轉而轉向所投資企業的運營情況,關注其長期盈利可能性,以及合理審慎的為其出價,然後靜待其盈利上升,並以合理或者高價形式賣出,才是真正的股票獲利之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13

好世界投資上市故事(增補招股廣告)

好世界投資為英皇系之前身,在1965年由楊受成成立,其淵源就是其父在戰時期間成立之鐘錶企業。在1967年取得勞力士品牌之代理,成功擴大業務,並深受美、日、歐各國之信任。

1973年,楊受成欲擴張事業,需要資金,乘股市暢旺,於是構思把企業上市。1月26日,成立好世界投資有限公司,並在2月27日發行招股書,把旗下鐘錶及地產業務上市,據近期報導稱,地產資產合共持有4個單位和4個物業。董事為包括其父楊成及其他紳士及商界名流。

據當年3月份的工商時報稱,當時法定股本5,000萬元,分為5,000萬股,每股1元。當時股本為962萬股,欲新發行788萬股,不升水以1元發行新股上市。即上市時股本擴至1,750萬股,市值1,750萬。據當時工商時報稱,持有物業的價值較購入當期價值為10倍以上。

3月20日,好世界正式上市。當日雖然股市暴跌6%,但是好世界市值流通市值較低,加上當年股市氣氛仍旺,故股票一上市價格已揚升至3元以上,最高價3.45元,收市報3.10元,上升210%,當日市值已增至5,425萬,較最初物業的購入價值估計約100萬增值達53倍多,不可謂不驚人。

但是,其後業務陸續擴至地產及金融及期貨等高風險之事業,擴張過快,在自有資金不足之下,較為依賴銀行的資金支持。在1983年,因香港信心危機,最終匯豐銀行催收貸款,最終破產收場,資產也被接管,最終好世界投資並在2004年正式解散。

但楊受成其後憑金融業務東山再起,其後更把業務發揚光大,再成立英皇集團,並藉收購多間上市公司,把業務注入,成為現時的英皇集團(163)及英皇娛樂酒店(296),但有人曾因涉英皇娛樂酒店內幕交易也被調查。其後陸續又把旗下娛樂、傳媒及珠寶業務上市,成為英皇娛樂(8078,現中國3D數碼)、新傳媒(708)及英皇鐘錶珠寶(887)等,現時為香港有名的富商。

延伸閱讀:
1. 新聞故事——曾歷清盤 進軍新興市場 楊受成自爆翻身秘技
http://news.hkheadline.com/dailynews/headline_news_detail_columnist.asp?id=186646&section_name=wtt&kw=8


2. 英皇(中國概念)之內幕交易審裁處之研訊報告
http://www.idt.gov.hk/english/doc/Emperor-Main%20report.pd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39

唐宮中國(1181)股東會記(完成,增補少量)

(此股佔筆者組合約5%至10%,但或許會變動手上持股,但傾向保留或增持,敬請留意。)

唐宮中國(1181)是股東會的最後一站,之前那兩站包括中國服飾(1146)及金利來(533)。不過除了中國服飾(1146)外,金利來(533)沒多少賺頭,還虧了本,所以筆者決定要快點趕到唐宮中國(1181)股東會撈一把,誰不知收穫倒不錯,相信會較公開報導寫得更好。

我手上這批唐宮中國股票是透過一通持有的,一通正宗是宅男證券行,親身上辦公室是完全沒有用,只能透過網上方法處理。我自己的處理過程是發電郵去他們公司,他們公司給出回覆,要填寫以下表格,並以電郵回覆即可,之後他們每處理一間公司就會收取5元的服務費,到時只需出示身份證就可以了,這就是需要留意的地方。表格的回覆格式如下所示:

一通客戶號碼(I-Access Account number):

1. 公司股票代號(Stock code):

2. 公司名稱(Company name):

3. 出席事項 (如第三週年大會, 特別會議)(Captioned Event)(For Example: AGM, Special Meeting)

4. 舉行日期(Event Date)

 以下之資料請以英文填寫

5. 出席者全名(Full Name of Participants)  

6. 出席者性別(Sex of Participants)

7. 出席者聯絡地址(Contact Address of Participants)

8. 出席者持有股票數量 (以作投票之用) (Number of Shares held by Participants)(For voting purpose)

講番正題,離開金利來(533)股東會已是10時55分,距離唐宮股東會的11時30分,只有35分鐘,還有這股東會是在尖東海景嘉福酒店,在尖東站及紅磡站的中間,走路大約5至8分鐘,視乎你行走的速度。我由金利來中心跑出來,走到第一城火車站都7分鐘了,跑上車站又2分鐘,誰不知火車6分鐘才到達,到11時8分我才上車,到11時18分到達大圍,11時27分到達紅磡,那火車11時30分才開出,到11時33分我才到達尖東站,我連奔帶跑,跑到氣咳,也需要5分鐘,至11時38分才到達,誰不知到達後,那工作人員說股東會已經開完,不讓我進,但最後另一位工作人員稱,投票已經沒有機會了,但發問還是可以的,但一場來到,我一定要進去,撈回一點損失也好。

進去會場後,我匆匆找位子坐,那日有超過22人到場,其中6名高管及董事,包括主席、行政總裁及財務總監,以及1名核數師,2名董事,當中包括張堅庭,那時候見到他有點驚喜,另外加上大約3名公關及工作人員,還有估計5名動議及和議臨時演員,以及3至4位一些基金股東及朋友,另外大約4名股東,包括一名廣東藉網友,他好像是看見這一位宅男博客,一名上海藉大約40至50歲的女性,一名香港師奶,以及筆者,好像還有一名像記者又像公關做紀錄的。後來在場外又看見到,沒有計上幾位頗年輕女財經記者,及一位公關,連上這些,這兒合共約30人吧。我覺得是這幾次股東會中,最有紀錄性的一個,因為聽到了不少東西。

到場時,其實那名廣州博客個樣子筆者一看不像香港人,他的眼鏡比較大,他的衣服不太稱身,很像筆者的宅男模樣。他一路在問問題,之後那位上海婦人就問問題,最後到筆者,筆者之後那名廣州宅男又問,然後筆者又再問問題,直至完結,問題大約節錄如下:

1. 廣州宅男: 中國嚴打三公消費,對公司營業額有沒有影響?
黃忠揚財務總監: 公司的大部分營業額多數來自商務及家庭消費,少部分來自三公,前者表現仍屬不錯,後者則有影響。況且公司正在開拓快餐業務,包括Pepper Lunch及去年剛簽訂,近月開幕的PappaRich。前者主要取得北京、天津、上海的權利,至現時來說,今年我們新增4間Pepper Lunch,至18間,(按: 據後來新聞報導,今年目標是20間,並開始發展特許經營,把店增至31間。)Pappa Rich剛開幕,反應不錯。整體來說,影響有限。根據手上的資料,新春檔年三十至(打眼色給翁培禾行政總裁,希望他補充)年初八的營業額是有不俗的增長,詳細數字則因證監會的內幕交易披露則不能披露。我們希望能夠儘量擴大快餐業務,以減低酒樓市場的影響。

2. 上海婦人: 我在上市時候在2塊錢買了一堆股票,我3塊錢也沒有賣,但股價現在跌到1塊半,相對小南國(3666)、稻香(573)股價表現,實在不好,我知道唐宮在香港知名道不及小南國及稻香,但在深圳的水準不錯,我常常去光顧,服務非常好,相對其他的一般,所以唐宮估值應該是低估了,是否可以加大宣傳(筆者回應: 慳番這些錢用作派息更好),或者是增加派息,把股價推回2塊錢更好?還有下年股東會去的地方也不要這樣不方便就好了。


黃忠揚財務總監:我們上市的開支在這2年已經全部投入於開酒樓及Pepper Lunch了,因為新店擴張較快,所以正處於投資期,所以業績還是沒有起來,但是據近來的情況看,快餐業務在上海地區已經收支平衡,開始踏入回本期,其他地區亦站穩陣腳,相信在未來1至2年間會成為盈利增長的發展動力。

葉樹明主席: 我們派息比率已是同行中最高,有60%,其他對手如稻香及小南國也沒這樣高,況且我們有贊助亞洲電視的《把酒當歌》,提升知名度。(筆者補充: 亞洲電視晚上11時,又有誰看?浪費金錢。)(再補充: 根據最新收視報告,《把酒當歌》收視是0點最新一集youtube點擊率只有114次,可見節目受歡迎程度不高,雖然可能hitrate 高,但不太具效益。筆者希望開支會好低。)


筆者稱,贊助把酒當歌是浪費金錢,寧願用於派息。

3. 筆者: 你們有沒有在香港開店的計劃?
翁培禾行政總裁: 我們正在研究計劃中。
(筆者心中按: 即是可能投資額太大,都是要左度右度。根據後來的新聞報導,每酒樓投資1,500萬,這只是國內的投入,如果香港以這樣的規格,沒有3,000萬也是很難的,再以香港的加租幅度,可能租約完又未能賺回成本。)

4. 筆者: 你們以快餐作為快速增長的重點,酒樓的開店計劃較慢,是否因為人力難以聘請,所以才會這樣做?

黃忠揚財務總監: 我們希望以酒樓的穩定現金流支持快餐業務的發展,人力當然是一個問題,但是開拓快餐業務具有可複製性,能夠於短時間擴張規模,我們在上海也有食物處理中心,為未來發展帶來增長動力,所以我們重心還是投入快餐業務。

5. 廣州宅男: 我最近留意關於唐宮的微博,發現有部分網友對酒樓有一些微言,你們會不會努力改進?
葉樹明主席: 我們有努力滿足客戶的需求,如果有甚麼問題,可以再跟我們的管理層反映。

6. 筆者: 你們說公司正在上海、北京、天津大力發展快餐業務,但是你們的中央處理中心如何? 產品如何採購?
(按: 我說我沒有看年報或者招股書。)
黃忠揚財務總監:現在只在上海處理中心,其他地區沒有,(筆者: 上海的中心開了多久?) 上海的處理中心已經開了很久(按: 據招股書稱,在2008年10月開業。)。產品部分以就地採購為主,部分由中央處理中心付運至當地。
(筆者按: 結論: 看來成本較高,也好像未成氣候,回本尚待時日,業績未來1、2年仍是會保持平穩。)

7. 筆者: 酒樓及快餐業務是分開管理還是合起來管理?

翁培禾行政總裁/黃忠揚財務總監: 分為2組管理的。

8. 筆者: 快餐店業務投入成本多少? 內部有沒有回報的估算? 回本期多久? (按: 我說我沒有看年報或者招股書。)
黃忠揚財務總監: 每店大約200萬,回本期約18個月。

到了這兒,股東會完了,外面有茶點享用。其他股東都散去特別是那個廣州宅男頭也不回走了,管理層好像也見到我幾位麻煩股東都舒了一口氣。但其實我還有兩個問題未問:

1. 大股東連續兩年逐少減持,是否減持予員工作獎勵,還是別的?

2. 紅杉基金的股權,有沒有減持的傾向,以你們的充裕資金,有沒有考慮回購?

如果可以,筆者希望公司能公開回覆這兩個問題。

我出來的時候,和那兩位師奶股東面面相覷,想吃那些點心,之後工作人員說可以後,我就開始狂吃東西,一路狂掃點心和小漢堡,吃得飽飽的。之後採訪完畢,主席出來詢問股東的意見,特別是那上海婦人,她說唐宮的東西不錯,但是還有一點意見,因為唐宮人均消費較高,應該開一些類似美心的快餐,所以主席著公關留下他的聯絡電話,說之後會叫華南區的聯絡他,張大導也跟他聊了一會天,說了一些它的家人之類的情況。之後公關說已經安排了午膳,部分董事先走,張大導也留下了一些食物沒吃就走了。

之後那上海婦人跟我聊天說那幾間上市公司的東西她都有吃過,每間公司都有特色,稻香的東西穩定也便宜,小南國水準一般,但某些食品如雲吞雞她卻喜歡,至於唐宮在深圳的特色不錯,水準也很好。我就說,我只是因為它的股息不錯,估值也便宜也購入,事前都只是聽說過這間東西在深圳知名也好吃矣,並說如果下次去深圳一定光顧。之後她說公司上年去旁邊的帝苑酒店開會,人也比今年多,我說今年很多股東都賣了股票,況且在平日也沒人到,她問我為何一人出席,我說我在放假,就是這樣了。

之後還有一個公關在,她也吃了一點,又跟服務員聊天,說了我們吃東西真的很誇張,之後聊甚麼我就聽不到了。事實上,我吃了很多漢堡,還喝了很多茶,還有一些點心,那上海婦人和香港師奶都吃了不少,還帶了盒子來拿,他們都滿載而歸。據上海婦人說,有些人在之前更兇狠,拿得更多,之後其他人都走了,只有我還在吃,我不久後也走。

我就吃得太飽了,於是走到紅磡站乘車,還行了一會置富產業信託(778)物業之一都會商場才回家,我發現9樓還是全層空的,租用的都是民生店為主,相信和管理層說的都有一點距離。

這次股東大會之旅到此結束,多謝各位收看。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044

40多份營改增補丁文件降企業稅負 稅制步入完善期

4月28日,距離去年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增值稅(下稱”營改增”)將滿一周年。

這次涉及5萬億元稅收、千萬戶納稅人的複雜稅制改革,最終實現了改革之初政府承諾的”行業稅負只減不增”。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預計,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一周年將實現減稅6800億元左右。這是近年來中國最大規模的減稅措施。

此次營改增全面推開直接涉及的近100個細分行業,要實現這些行業稅負只減不增並不容易,前端的減稅方案設計尤為關鍵。

這一年間,除了營改增主文件外,財稅部門後續出臺了超過40份法規和補丁文件,主要解決了稅務機關和企業在實操中碰到的問題,降低了相關行業稅負。

電梯維修保養服務適用增值稅稅率爭議問題的解決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營改增之前,電梯維護保修業務適用5%稅率。營改增後,各地對於電梯維護保修服務適用的增值稅稅率存在爭議。

普華永道中國中區公司稅業務主管合夥人李軍告訴第一財經,許多地方的稅務機關在實際操作時,將電梯維護保養業務作為建築服務中的修繕服務稅目,征收11%增值稅稅率。但電梯維保業務企業認為,這類服務是維護為主,主要測試電梯部件是否正常,有問題做相應修理。這類服務以測試、調試、檢查為主,應該按照6%的現代服務業稅率征收。

李軍表示,6%和11%稅率不同,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稅收負擔以及服務價格。而且各個地方對這一服務確定的稅率不同,也不利於稅制公平。

經過企業和各地主管稅務機關反複溝通,以及稅務機關事後研究,國家稅務總局在今年4月頒布了《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進一步明確營改增有關征管問題的公告》,明確規定”納稅人對安裝運行後的電梯提供的維護保養服務,按照其他現代服務繳納增值稅,稅率為6%”。

“這樣明確了對這一稅務爭議問題的處理,征稅口徑統一也避免了稅務處理不公平的問題。”李軍稱。

為了減輕企業負擔,類似的補丁政策不少,比如將征地和拆遷補償費用、土地前期開發費用和土地出讓收益等,歸入房地產企業向政府部門支付的土地價款範疇中,從政策層面解決了房地產行業普遍擔心的問題,也減輕了房地產行業稅負。

李軍認為,未來一些行業的增值稅政策還有待完善,相關問題有待明確。未來還將有相應的補丁文件出臺。

比如,金融同業定義是否會進一步擴大至境外金融機構;資管產品管理人作為增值稅納稅人,如何進行增值稅會計核算、納稅申報、開具發票等。

今年2月底,國家稅務總局派出10個督查組深入上海、吉林等10個省(區、市),明察暗訪,查遺補缺,全面了解營改增落實成效。其中一項重要使命,就是聽取納稅人、基層稅務機關和社會各界對營改增試點的意見建議。

第三督查組組長、江蘇省地稅局副局長陳筠表示:“對於本地區能夠解決的問題,督查組立即協調當地稅務機關解決,切實回應納稅人關切,對屬於制度性因素和需要總局協調解決的問題,我們將全面歸集,及時上報,為下一步完善政策、優化管理、改進服務提供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321

業內:海南有望增補為股東之一參與組建全國碳交易中心

13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為海南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能源方面,提出支持海南設立國際能源、碳排放權等交易場所。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海南作為自由貿易區有許多便利條件,比較突出的優勢是容易與國際接軌。海南如果設立國際能源、碳排放權等交易場所將大有前景。

在此之前,雖然海南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尚未正式啟動,海南省的區域性碳交易、碳市場服務體系已在籌備。

去年5月,三亞市人民政府、深圳排放權交易所、世界低碳城市聯盟達成三方戰略合作,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能力建設、海南三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設立、碳排放權交易及其他各項業務展開深度合作,共同創建以三亞市為中心的區域碳交易、碳金融、碳市場服務體系。

業內人士認為,海南省當地的碳排放量不大,能交易的企業不多。而習近平主席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將推動海南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啟動並聯網至全國碳市場。

自2013年正式啟動碳交易試點以來,我國碳排放交易主要集中在七個試點省市, 分別是上海、北京、廣東、深圳、天津、湖北、重慶。交易產品主要包括碳配額和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

據不完全統計,過去4年來,中國率先實施碳交易試點的7個地區累計配額成交量超過2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成交額超過46億元人民幣,試點區域的碳排放總量和強度出現了雙降的趨勢。

2017年12月,我國正式啟動了碳排放交易體系,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其中,發電(含熱電聯產)成為首批納入行業。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氣候司司長李高曾解釋說,主要是因為發電行業的數據基礎好、產品相對單一、管理比較規範,易於核實數據和排放權配額分配;其次,發電行業的碳排放量較大。根據目前的方案,排放量每年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實際上相當於綜合能耗1萬噸標準煤左右的水平作為納入企業的門檻,發電行業納入的企業達到1700多家,排放量超過30億噸。這個規模遠遠超過世界上正在運行的任何一個碳市場。

按照“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工作原則,隨著市場的逐步完善和各方面條件的不斷成熟,全國碳市場的覆蓋範圍將逐步擴大至其他高耗能、高汙染、資源性行業。換句話說,碳排放將納入越來越多企業的投資運營之中。

在碳市場系統建設和運營方面,國家發改委確定由湖北省和上海市分別牽頭承建兩個系統,北京、天津、重慶、廣東、江蘇、福建和深圳市共同參與系統建設和運營。

近日出臺的《海南省“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明確提出,到2020年,海南省碳匯能力持續增強,低碳產業及評估核算指標體系基本建立,產業增加值顯著提高。碳排放預警預測、統計核算、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得到健全。低碳試點示範不斷深化,重點領域亮點突出,減碳減汙協同作用進一步加強,公眾低碳意識明顯上升。

優能聯合碳資產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李恒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全國碳市場啟動以來,各地還在陸續成立地方碳市場,未來會逐步聯網到全國碳市場。目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明確由上海牽頭,聯合其他6家試點碳交易所共同組建,組建方案正在協商中,此次中央對海南的支持也許會對全國碳交易中心的組建帶來想象,海南是否會中途增補作為中央交易所的股東之一共同參與組建,可以拭目以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351

港視供劇或需增補底費

1 : GS(14)@2015-04-22 01:19:54

【本報訊】亞視正在最後一年營運中尋覓新路向,其中港視早前建議每月向亞視支付500萬元補底費租用本港台部份時段播放節目,亞視已正式接觸港視,表明對建議感興趣,但要求港視提高補底費至1,000萬元。港視會將亞視的答覆期限延長至下周一。港視向亞視提出租用本港台時段播放港視製作的節目,廣告收入與亞視對分,要求亞視昨日回覆。亞視執行董事葉家寶晚上在港台節目指,港視提出的500萬元補底價不足以維持亞視每月營運開支,若增至近1,000萬元,亞視才對落實建議有信心,未來一兩日會正式會面,討論金額及節目內容是否適合播放。



延長答覆期限至27日

港視昨晚7時許在港交所發公告,確認葉家寶昨天曾就港視提出的建議與王維基接觸,以及港視已收到亞視書面回覆指對建議感興趣並要求討論。港視會延長亞視答覆期限一周至本月27日下午5時。公告強調,港視與亞視雙方仍沒有達成任何協議或原則上的約定或諒解。有傳亞視遲遲未就播放港視節目洽商,原因是怕得罪當初決定不發牌予港視的「一男子」特首梁振英。葉家寶否認,「如果真係怕得罪嘅,股東就唔會話接受王維基嘅基本條件」。■記者韓耀庭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421/1912007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748

梁振英獲增補全國政協

1 : GS(14)@2017-03-03 00:45:23

【本報訊】全國政協常委會昨日開會,就特首梁振英及多名內地前官員增補為政協委員投票,梁以275人投贊成票下當選。有列席會議的香港政協委員稱,有人在分組討論時表示,擔心UGL事件會否令梁日後出任政協副主席時被拉下馬,據了解,提出的人是政協常委唐英年,而全國政協常委胡定旭稱,會上未有文件提及梁會否出任政協副主席。


唐英年憂梁做副主席被DQ


全國政協常委會在北京召開會議昨日結束,大會投票通過包括梁振英在內政協委員增補名單,出席會議的283名政協常委,有275人投贊成票、1人反對、4人棄權。對於盛傳梁獲增補為政協委員,為他出任政協副主席鋪路,列席會議的政協委員盧文端透露,昨日常委會分組討論中,有人提出梁被指涉收取UGL5,000萬元,擔心一旦梁日後出任政協副主席,會因UGL事件被拉下馬。據了解唐英年有份提出。但盧文端強調絕大部份委員均認為,梁適合做政協委員。全國政協常委胡定旭會後稱,中國有逾二千個政協委員,外界毋須為梁出任政協委員過份解讀,又指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會上主動提到梁振英對一國兩制、遏制港獨作出很大貢獻,被問梁是否將出任全國政協副主席,胡說未收到相關文件,未知中央安排。梁振英昨早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以政協委員未投票,拒評論他增補為全國政協委員一事,又稱同時兼任特首和政協職務,不會影響施政,也不會違反一國兩制。至於有傳中央任命他做政協副主席,是否他不連任特首的「安慰獎」,梁只說兩件事沒有關係。政府新聞處晚上發聲明稱,梁對成為政協委員深感榮幸。另外,國務院昨公佈任命陳冬為中聯辦副主任,目前中聯辦已有7名副主任,陳冬將成為第8位副主任,陳冬曾任福建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以往未有直接處理港澳事務經驗。■記者莫劍弦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301/1994353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2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