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發改委:家電企業不得相互串通橫向壟斷,不得哄擡價格

據發改委網站11日消息,近期家電市場部分產品價格上漲,引起各界廣泛關註。國家發改委價監局負責人近日指出,家電企業不得相互串通橫向壟斷;不得實施縱向壟斷;不得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不得哄擡價格;不得以排擠競爭對手為目的低價傾銷;不得利用虛假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實施價格欺詐。

為敦促家電生產流通企業守法經營,維護市場價格秩序,營造公平競爭環境,促進家電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1月9日在京召開家電行業價格法規政策提醒告誡會。國內主要空調、冰箱、彩電、洗衣機、小家電生產企業和主要電子商務平臺負責人參加。

國家發改委價監局負責人充分肯定了家用電器生產流通企業為我國家電行業快速發展做出的努力。同時提醒告誡企業,依法誠信經營、加強價格自律,規範價格行為,公平有序競爭。一旦觸犯法律,價格主管部門將根據《價格法》、《反壟斷法》嚴肅查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875

相互保險中國破冰:首家互保社開業 鎖定小微企業信用險

2月15日,眾惠相互保險社(下稱“眾惠相互”)宣布,已於2月10日獲得保監會開業批複,並於2月14日獲得營業執照,成為中國首家開業的相互保險社。相互保險這一有數百年歷史的保險組織形式,有望借助新科技探索出中國式發展模式。

眾惠相互表示,將以信用保險為產品特色,定位服務於小微企業,利用既有征信、大數據信息進行數據分析,前期主要布局物流、快消品等特定行業。

中國式路徑:尋求差異化、特色化定位

相互保險這一國際成熟的保險業態,在中國還屬於新生事物。所謂相互保險,就是在平等自願的基礎上,以互助共濟、共攤風險、共享收益為目的,會員繳納的保費匯聚成風險保障資金池,當災害損失發生時,則用這筆資金對會員進行彌補的互保行為。

根據保監會2015年1月發布的《相互保險組織監管試行辦法》,相互保險是指具有同質風險保障需求的單位或個人,通過訂立合同成為會員,並繳納保費形成互助基金,由該基金對合同約定的事故發生所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等條件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保險活動。

2016年6月22日,中國保監會正式批準眾惠相互、匯友建工財產相互保險社(下稱“匯友建共”)和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下稱“信美人壽”)籌建,標誌著相互保險即將在我國開啟新一輪實踐探索,我國多層次保險市場體系建設邁出了全新步伐。

“相互保險作為新興業態,有望成為保險業增長的新引擎。”保監會副主席梁濤表示,我國開展相互保險試點,定位為現有市場主體的合理和必要補充,側重於“補短板、填空白”,與現有股份制主體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如何讓相互保險在中國走出一條可持續、有特色的發展道路,需要監管的有序引導,也需要參與者另辟蹊徑,差異化定位。

從目前獲批籌建的三家相互保險社來看,在業務方面已經有了明晰的定位,各具特色。眾惠相互由永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企業及自然人提供初始運營資金10億元,主要針對特定產業鏈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融資需求,開展信用保證保險等特定業務。

匯友建工由長安責任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發起設立,初始運營資金1億元,主要針對建築領域的特定風險保障需求,開展工程履約保證保險、工程質量保證保險等新型業務。

信美人壽由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有限公司等9家企業發起設立,初始運營資金10億元,主要針對發起會員等特定群體的保障需求,發展長期養老保險和健康保險業務。

對於相互保險與股份制公司的差異,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劉燕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相互制的組織形態帶來價值關系的改變,不以追求贏利和資本運用為導向,而是盡可能減少成本,為會員提供長久服務。兩者最重要的區別在價值觀。”劉燕稱,相互保險不僅是一種業態,也是一種組織形態,其由投保人作為所有者進行治理,同時所有收益用於投保人。

利用大數據、征信開展業務

眾惠相互獲得國內首張相互保險營業執照,並非偶然。事實上,自保監會2014年5月13日發布《相互保險組織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後,眾惠相互即成立籌備組,投入基礎研究及調研工作中。

眾惠相互創始人、董事長李靜在接受第一財經等媒體采訪時表示,獲得保監會籌建許可後,眾惠相互比較順利地完成了各項籌建工作,包括落實10億元初始運營資金、制定發展戰略及業務規劃、信息系統建設、會員募集及召開會員大會等。從獲批籌建到保監會批複開業以及辦理完營業執照,整個過程僅僅用了240天。

“相互保險一定要與互聯網、金融科技相結合才能取得成功。”李靜表示,除了新技術的應用,相互保險還需要找到最合適的產業場景,以中小微企業組成的封閉性上下遊產業鏈客戶是典型的相互保險應用場景,眾惠相互希望能在其間探索出一條新路。

在獲批的三家相互保險中,眾惠相互在業務特色上以信用保險為重點,而信用對於信用保證險十分重要。李靜表示,信用保證險的核心是征信,將利用大數據,通過數據積累、數據分析和風險定價,提高風險管理能力,通過相互保險的手段服務小微企業。

對於業務重心,李靜透露,前期將主要針對有數據積累的物流、快速消費品等特定行業,以審慎經營的原則推動業務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626

讀書札記170504冷戰(二) 保証相互毀滅的核戰略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7/05/04/%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70504%e5%86%b7%e6%88%b0%e4%ba%8c-%e4%bf%9d%e8%a8%bc%e7%9b%b8%e4%ba%92%e6%af%80%e6%bb%85%e7%9a%84%e6%a0%b8%e6%88%b0%e7%95%a5/

讀書札記170504
冷戰(二) 「保証相互毀滅」的核戰略
掌門執筆

話說 肯南George Kennan以「長電報」定格, 「馬歇爾計劃」布局,拉開了「冷戰」的帷幕.
1949年初史太林封鎖栢林,動機不明, 立時氣氛緊張,形勢一觸即發. 西方國家以空投物資回應,雙方沒有動武. 年中,「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簽訂, 史太林當即解除栢林之圍. NATO是一個超國家機構 (總司令向由美國將領出任,首位是 艾森豪威爾將軍.), 各國政府無權節制參進了NATO的本國部隊.

當初,NATO並無足夠常規陸軍因應近在咫尺的東歐「華沙公約國」龐大兵力. NATO的優勢在於空軍和原子彈壟斷, 於是 艾森豪制訂了低成本的「核武防禦戰略」. 即在小型軍事衝突中採取被動的防禦態勢, 而在大型戰爭迫近的時刻威脅動用核武.*** 換句話說, 核防禦戰略= 常規防禦+核武阻嚇. 這一戰略的前提是核武壟斷.
遲至1945年7月美國才成功試驗了第一顆原子彈,其時德國剛已投降. 原初開發用來打擊德國的秘密武器, 於是改為投放亞洲市場,結束了「太平洋戰爭」. 原子彈的出現加深了美蘇之間的不信任, 史太林直接指出:“原子彈訛詐是美國的政策”, 此言非虛.

〈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s〉
這個博弈論概念, 指的是一個國家為了促進自身安全而採取的行動,往往會威脅或損害到其他國家的安全. 其他國家採行的針對性反制行動,又會反過來損害該國的安全利益. 結果各方陷入一個互不信任的漩渦,無法自拔, 事與願違地 整個系統反而更不安全.**** 這概念適用於原子彈場景. 更有甚者,由於欠缺反制原子彈的戰術手段, 對應之法只能是 “以彼之道, 還施彼身” ,也來製造原子彈. 後果就是沒有盡頭的「對稱性軍備競賽」.***原子彈市場就是按這種邏輯運作的.

美國人起初預期對原子彈的壟斷地位可以維持六至八年,不料49年8月蘇聯成功研發了首枚原子彈, 其時美國擁有的現貨不足200枚. 幸好核武遊戲的現實是 “硬體武器” 和 “投放技術”(當年是長距轟炸機, 現今是彈導飛彈.) 完全分離, 而美國在遠程投放方面擁有明顯優勢. NATO部署在英國的原子彈,其遠足以阻隔蘇聯的突襲,而其近可以投到蘇聯的國境.
因應情勢,杜魯門制訂了三項軍事對策, 從而為冷戰的軍事抗衡格局永久定型:
a擴大常規軍力規模,駐師數十萬於歐洲 ( NATO原先未有計劃駐紮龐大美軍);
b製造更多數量的原子彈; 和
c秘密下令研發威力大1,000倍的核武「氫彈」.

1950年韓戰爆發,冷戰深化, 並大有可能演變成世界熱戰. 幸而兩大集團知所克制,蘇聯未有遣軍入韓, 中國雖則派遣了 “人民誌願軍” ,兩國總算沒有正式對美國宣戰. 而美國亦只以聯合國名義出師朝鮮半島, 總統更峻拒軍方動用原子彈的訴求,尋且在51年毅然撤去主張最力的 麥克阿瑟將軍的戰區統帥職務.

〈吊詭的核戰略〉
美國採行「核阻嚇戰略」, 但無意再次實際使用核武, 無論是戰略性的(如廣島長崎.), 抑或是戰術性的(即在戰場上使用者.).*** 其實蘇聯也是一樣想法,雙方都知道使用核武的後果不堪承受. 此所以,在漫長的冷戰期間核武不單從未被考慮動用, 甚至從未被威脅使用,就算在「古巴飛彈危機1962」中亦然.

肯南從不贊同核戰略,他在一份致杜魯門的絕密備忘錄中論說:戰爭是實現政治目的之手段, 而非目的本身. (這是有名的 克勞塞維茨信條:「軍事是外交的延伸.」) 政治目的是改變對手的生命,而不是消滅對手的生命.**** (杜詩「茍能制侵淩,豈在多殺傷.」) 所以,戰爭應該是有限度的,起碼不應否定生命存在的原則, 但核武卻違反這項原則. (這就是國際上一直嚴禁研發「戰術核武」的原因.) 當然地,肯南和杜甫書生之見, 並不為杜甫後人杜魯門所採納.

歷史上所有研發出來的武器都曾被使用過,原子彈概無例外. 是一戰的毒氣彈構成首宗禁用範例,二戰時各方達成協議不得使用. 原子彈証實比毒氣彈更加厲害狠毒,冷戰雙方打從開始即非常戒懼謹慎.
杜魯門更進一步,把核武的規劃,研發和生產打包, 全由文官負責,軍方不得與聞.(有一段時間,軍方連國家擁有多少枚原子彈也弄不清楚.) 在國家內部,軍方曾屢番向總統施壓, 要求明言在甚麼情況下,軍方可以動用原子彈. 但是杜魯門堅拒表態, 並且三令五申, “只有總統有權決定在甚麼情況下動用原子彈.”*** (並且有總統戲劇性地用出國時隨身攜帶的thunderball表達出來.)

蘇聯急起直追,雙方的核彈數量和投放技術迅速接近, 於是甘乃廼Kennedy總統(1961年上任) 改變了美國的大戰略. 他在外交上繼續採信 肯南的「骨牌理論」,對共產主義實施「圍堵政策」; 但在軍事上卻改信 泰勒Taylor將軍的「彈性反應策略」,而揚棄艾森豪的「核武防禦策略」.*****

美蘇的核武打擊力量同時提升和超越實用門檻,導致「核武阻嚇」成為雙向遊戲. 雙方均囤積重貨在手,又都絕對不敢投放市場, 最後吊詭地達成共識,並且用條約加以敲定,是為
〈保証相互毀滅策略〉.
「保証相互毀滅」顧名思義不是毀滅對手, 而是「互相毀滅」; 然其真意又不在「互相毀滅」, 而在於「(條件達成之下)保証(會這樣做)」這點上面.**** 換句話說,為使核戰不致發生,雙方在核武使用上面達成共識, 促成核戰發生之後無人能夠僥倖存活,以杜絕使用動機. (很可惜這策略的先決條件是各方必須足夠理性, 姓金的可是…..)

這策略的具體內容有兩點:
A雙方必須建設足夠多數量的核武, 致使即便任一方動手突襲,受襲方的殘餘核武仍可報復性毀滅突襲方;****
B提高雙方的核武存量和核武行動的透明度, 使「互相毀滅」更具保証性. 這需要建立互相監察制度.*** 例如開放天空,容許對方人造衛星監視核彈基地.

這確實是人類史上最吊詭和最荒謬的軍事妥協, 雙方並非透過裁軍,而是透過建設「毀滅保証」的軍力達致戰略平衡.*** 理所當然地,「保証相互毀滅」的儲備限度達成後,多餘的存貨即可汰除. 所以, 裁減核武行動反而得以即時展開.**** 策略師們真可謂費煞苦心!
事後孔明,贊成這策略的人便推許其為「冷戰和平」的最大功臣. 反核人士則認為如此和平實屬僥倖, “假設人類理性”實際上不符歷史觀察,因而是不理性的.

下一位改變美國大戰略的是 列根Regan總統(1980年上任), (從未真正執行的) 「星戰計劃」顛覆了「保証相互毀滅」平衡. 星戰宣稱的內容是建設人造衛星武器系統,在太空軌道上面截擊洲際導彈. 由於研發費用極其高昂,列根看準蘇聯雕敝不堪的經濟根本無力支應, 此策略的用意在於迫使對手立即回到談判桌,並達成限核協議.*** 列根的博弈簡單地成功了.

《冷戰The Cold War:A New History》(2005) John L. Gaddi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967

看看相互保險在發展相對成熟的法國是如何運轉的?

隨著6月末匯友建工相互保險社的開業被批複,我國首批三家試點相互保險社正式面世。然而在國內尚處於新鮮事物的相互保險,早已是一些國家成熟保險市場中的成熟模式。

國外的相互保險機構是如何運營的?在發展過程中又有哪些經驗和教訓值得國內的相互保險機構借鑒?相互保險和股份制保險公司之間將形成怎樣的市場格局?帶著這些問題,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專訪了法國最大的健康險相互保險機構MGEN首席執行官衛然(Jean-Louis Davet)。

龐大的會員體系

相互保險,是指具有同質風險保障需求的單位或個人,通過訂立合同成為會員,並繳納保費形成互助基金,由該基金對合同約定的事故發生所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等條件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保險活動。

相互保險是國際上主要的保險組織形式之一,發展歷史悠久,目前仍在全球保險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

據衛然介紹,2016年相互保險占有全球保險市場27%的份額。如果從準備金角度來看,相互保險的自有資金實際上占全球整個保險業的33%。

而在國外各個成熟保險市場中,法國是相互保險占比名列前茅的國家之一。“如將各種險種都涵蓋在內,相互保險在法國保險市場上的份額占47%。相比之下,美國的相互保險市場份額是37%。在法國的健康保險市場,相互保險的市場份額甚至超過55%。”衛然表示。

從公司形式和體制上來說,相互保險社與股份制保險公司的最大區別在於相互保險機構的所有者為其保單持有人,這直接導致了相互保險社和股份制保險公司在治理結構、資金來源、盈余分配、對管理層的激勵機制等多個方面的不同。

但和股份制保險機構較為緊密清晰的管理結構相比,相互保險機構眾多分散的保戶如何能夠在這樣一個松散的結構中順利行使所有者權力以使機構能夠順暢運行是相互保險這種形式被市場認為的“天然劣勢”之一。

而參保人構建的“會員制”體系是否完善就成為了相互保險機構組織架構牢固與否的核心所在。衛然表示,在MGEN內部,目前有參保會員將近400萬人,而其中有7000名活躍會員。

“除了一些傳統銷售渠道外,我們在銷售方面有一點和股份制保險公司不太一樣。在我們的會員中有部分活躍會員,這些活躍會員是自願加入的,在經過一定培訓後會自願地去做一些相互保險的宣傳和銷售工作,甚至參與到相互保險的經營管理中來。”衛然舉例稱,MGEN的某個產品與眼鏡商進行簽約合作提供更換破碎眼鏡的服務,一些活躍會員就會定期去巡查合作商,檢查其服務、價格是否符合協議要求並向MGEN進行反饋。

而在相互保險機構中,會員代表大會就是類似於股份制保險公司股東大會的存在。“相互保險是會員共享共治的模式,但是它是一種非直接的民主模式。我們通過非直接的選舉機制選出了500名會員代表組成會員代表大會,做出或者通過一些重要的決策。再從中選出董事會成員,我們現在有54個董事。”衛然表示。

據他介紹,這整套架構體系其實在所有相互保險機構都類似。但在不同的國家或地區,會員的參與程度有所不同。像在法國,或者歐洲一些地方和南美、非洲,會員的參與度很高。另外,會員參與度跟保險的性質和險種也有關系。“凡是跟社會保險有關的,跟人的未來、健康、個人保障緊密相關的險種,會員的參與度會很高,比如像MGEN這樣的健康相互保險。相比之下,車險、財產險等相互保險機構會員的參與度可能沒有那麽高。”

除了“會員制”體系的不同外,他認為,相互保險機構的管理層人員與股份制保險公司的經營層無論是專業要求還是工作性質並無太大不同。

但是,在結構相對松散的相互保險機構,對於董事長和總經理之間的協調和對這兩者的監督就會顯得尤為重要。

“在一個相互保險組織里,有兩個人知道所有發生的情況,了解所有的信息,知道所有的決策。一個是董事長,還有一個是總經理。這兩個人是非常關鍵的。”衛然表示。

據他介紹,在國外相互保險的發展歷史上確實在這方面發生過問題。例如職業經理人越過董事會直接掌權,又如董事長並非專業人士但插手經營,致使相互保險機構無法繼續正常經營。“相互保險機構選擇的職業經理人除了是專業人士外,跟董事、會員之間的良好溝通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另外,可以通過召集一些合適的會員成立審計委員會或是類似的督查機制來進行機構運營情況的跟蹤和監督。”

中國發展相互保險空間很大

2014年8月,《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幹意見》提出“鼓勵開展多種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險”。2015年1月,保監會出臺《相互保險組織監管試行辦法》,初步確立了相互保險發展和監管的基本理念和核心原則。2016年4月,國務院正式批準同意開展相互保險社試點並進行工商登記註冊。

在一系列的政策開放下,2017年,首批試點相互保險社眾惠財產、匯友建工、信美人壽的相繼開業,再加上2005年成立的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這也構成了我國目前持牌的相互保險機構的全部。

“在全世界的保險市場上,越是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的市場,相互保險的市場占有率就越低。這是因為,如果‘保險’這個概念還沒有被人們完全地理解和接受,相互保險的概念就更難被理解和接受了。像在中國就是這樣的情況,保險深度是比較淺的。但另一方面,這也說明保險、相互保險在這些市場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衛然表示。

據了解,MGEN在2010年就來到中國了解相互保險市場,衛然表示:“當時中國的商業補充醫療保險可能才剛剛開始,而整個社保體系也在完善中,所以,當時發展補充相互保險的條件還並不成熟,但是,我覺得現在是時機了。”

他認為,首先,中國醫療行業的發展變化很快,包括整個健康行業,這種變化有利於新險種的發展。其次,中國目前處在科技高速發展的新時代,高科技及數字技術的運用可以幫助相互保險在治理上、會員參與上帶來一些創新的方案。

而對於中國相互保險市場的前景,衛然則認為相互保險的開展能很大程度地幫助加深保險業深度,並且中國的相互保險在健康險的領域一定會實現快速的發展。“因為健康險在中國的保險深度較低,市場潛力很大。而且,相互保險尤其適合健康險,是很適用於保障人的一種保險業態。雖然中國的社保體系逐漸完善,但是補充保險還有很大的空間去完善和補充。在這一點上,從歷史經驗來看,相互保險也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包括健康教育、健康風險保障以及建立醫療機構網絡等方面。”

中金公司之前發布的一份研報預計,中國相互保險市場前盡廣闊,預計10年後相互保險市場份額有望達到10%,市場空間達到7600億元左右。

事實上,在相互保險社出現後,與股份制保險公司將形成怎樣的市場格局也是被關註的焦點之一。

衛然表示,從國外的經驗來看,盡管部分國家相互保險的份額不低,甚至一些國家在健康險等險種上的市場份額超過了股份制保險公司,但這兩者並非替代關系,而是競爭共存的關系。

一方面,相互保險可以促進股份制保險更加註重長期利益,擴大到更廣泛的群體,同時在定價上對股份制保險公司產生倒逼作用,有可能讓更多人享用到性價比更高的保險。而另一方面,股份制保險可以帶動相互保險更加註重經營效率,兩者共同推動著保險業不斷向前發展。

“據我對保險市場的觀察,在那些健康保險發展得比較好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實際上盈利性的商業保險和非盈利性的相互保險,他們的共同存在和平衡是必要的。它們的同時存在能覆蓋到更廣泛的群體,而且它們也互相競爭。在這樣的情況下,促使整個健康保險市場的可持續發展。而往往在這樣的地區,人們的身體也更加健康。”衛然表示。

值得註意的是,“魚龍混雜”不管在相互保險市場相對成熟的法國還是尚屬試點階段的中國都是不可避免的階段。保監會表示,一些互聯網平臺相繼推出了多種形式的互助計劃,一定程度上擾亂了正常保險市場秩序,損害了消費者正常權益,保監會將加大對這些平臺的監測和甄別力度,對於打著互助計劃的名義而實際非法經營保險業務的,將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堅決予以打擊和取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387

內訌!迅雷與迅雷金融三發公告相互指責,股價盤前暴跌18%...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129/166208.shtml

內訌!迅雷與迅雷金融三發公告相互指責,股價盤前暴跌18%...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

內訌!迅雷與迅雷金融三發公告相互指責,股價盤前暴跌18%...

迅雷:金融非集團業務 撤銷品牌和商標授權。

來源 | 新浪科技

自推出玩客雲後,迅雷公司頻陷輿論漩渦。

不久前,有玩客幣“投資者”在迅雷總部拉橫幅維權,稱“玩客幣騙錢”。迅雷回應,警方已介入調查,這些不法分子是受人雇傭,蓄意抹黑。

今日,迅雷又與迅雷金融“起內訌”,一天內頻發公告相互指責,雙方爭執焦點在於品牌及商標授權。

微信圖片_20171129100004

迅雷稱,迅雷金融等非集團旗下業務,撤銷品牌和商標授權。迅雷金融則回應,公司經董事會批準設立,名稱受法律保護,並指出“玩客幣是騙局”。

微信圖片_20171129100010

迅雷於今晚再度發聲,稱大數據旗下的業務因其金融屬性帶來的風險和迅雷缺乏監管渠道,迅雷集團收回品牌授權是對用戶和股東的保護行為。此外,雙方的協議中存在多處顯失公平的項目,正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迅雷集團的權益。對迅雷CEO陳磊的誹謗和詆毀,將堅決通過法律手段追訴。

迅雷(NASDAQ:XNET)28日盤前大幅下跌,截至記者發稿跌幅逾18%。

第一回合

迅雷:金融非集團業務 撤銷品牌和商標授權

今天上午,迅雷發布公告,稱迅雷金融、迅雷易貸、迅雷小遊戲、迅雷愛交易系迅雷大數據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經營的業務,並非迅雷集團旗下業務。迅雷已正式撤銷品牌和商標授權,並要求其全面停止對迅雷商標的任何使用。

迅雷稱,迅雷大數據公司及其子公司在“迅雷金融”、“迅雷易貸”、“迅雷小遊戲”等以“迅雷”品牌冠名的相關業務宣傳露出、流量入口等,目前已在迅雷產品、官方網站中全部下線。大數據公司及其子公司未納入迅雷戰略規劃和業務布局中,迅雷從未對其進行任何背書和擔保,經營產生的一切後果由大數據公司及其子公司承擔。

第二回合

迅雷金融:系董事會批準設立 名稱受法律保護名

針對此事,迅雷金融發布公告,稱迅雷大數據和迅雷金融,其字號名依法註冊,受法律保護,不存在撤回品牌一說,今後仍將以迅雷大數據和迅雷金融標識開展業務。

迅雷金融稱,迅雷大數據公司和子公司迅雷金融公司是經迅雷董事會批準設立,並由迅雷投資入股的子公司,其商標使用權和流量資源,受協議保護。

此外,迅雷金融還指出,迅雷CEO陳磊開展的非法發行玩客幣活動,沒有使用任何區塊鏈技術,是個頂風違反7部委文件,利用非法交易所,非法傳銷群體,變相ICO,非法集資的騙局。

第三回合

迅雷:對方金融屬性有風險 雙方協議多處顯失公平

迅雷再發公告,稱迅雷集團名義的所有行為是迅雷董事會指導下進行的公司行為,目的是為了維護股東和股民的權益不受侵害,保障迅雷品牌不受損害。目前已向迅雷大數據發送了律師函,並要求其全面停止對迅雷商標的任何使用。

迅雷指出,大數據旗下的業務因其金融屬性帶來的風險和迅雷缺乏監管渠道,迅雷集團收回品牌授權是對用戶和股東的保護行為,是為了維護迅雷股東和股民的權益不受侵害,阻止迅雷品牌被不負責使用做出的重要措施。

迅雷強調,所陳述的內容全部是事實。而迅雷集團經調查發現,迅雷集團與迅雷大數據公司的協議中存在多處顯失公平的項目,迅雷集團正在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迅雷集團的合法權益、保障股東及用戶利益,也請迅雷大數據公司尊重事實,對於大數據公司聲明中對迅雷CEO陳磊和迅雷集團毫無事實根據的誹謗和詆毀,會堅決通過法律手段包括但不限於民事、行政和刑事途徑進行追訴。

【延伸閱讀】

迅雷金融稱,玩客幣系非法集資的騙局。那麽,何為玩客幣?

今年下半年,迅雷新任CEO陳磊開展了區塊鏈試驗,推出玩客雲,即通過玩客雲硬件,將用戶的閑置帶寬充分利用,以極低代價擴充自身CDN(內容分發網絡),獲得雲儲備空間與帶寬。

而隨著這一區塊鏈技術的誕生原生數字資產和獎勵機制——玩客幣應運而生。據玩客雲的開發團隊網心科技介紹稱,玩客幣可以在迅雷整個生態中,換取更多增值服務,例如可用其擴充雲儲存空間、兌換其他用戶發布的獨有內容與網絡加速能力等。

玩客幣每天產量固定,第一年每天產量每天約164萬個,每365天減半一次。這種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通過挖礦獲取,總量有限且產量隨時間逐步遞減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都與比特幣相似。

在迅雷推出玩客雲業務僅數周後,受限於中國監管叫停ICO和關停比特幣交易所,一些數字貨幣玩家將眼光盯上了剛剛推出的本應用於迅雷體系內的玩客幣,並試圖將交易比特幣的一系列玩法,複制到玩客幣上。

據新浪科技了解,玩客幣10月份中旬發行時,玩客幣非官方交易價格是0.1元,到如今不過40余天,價格已漲近80倍。此外,作為“挖礦機”的玩客雲硬件設備的價格水漲船高,原本定價399元的玩客雲在淘寶上也被炒至2000元,且一機難求。

陳磊怎麽說?

不久前,迅雷CEO陳磊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玩客雲產品上市前,其已預料到可能會吸引一些幣圈玩家,或者是投機者的註意。“所以我們在一開始就明確的在官方網站上表示不做ICO、不推出交易平臺、不鼓勵用戶交易玩客幣。”

陳磊稱,目前已給第三方交易平臺發了律師函、並向相關部門舉報了玩家IP。

11月22日,迅雷推出玩客幣錢包實名制認證,進一步打壓投機玩家操作空間。幾乎同一天,拉橫幅的照片開始在網上流傳。

真能賺到錢?

有玩家對玩客雲進行過測評。本月初,硬件掛機產物“玩客幣”從1元1幣升到10元1幣,目前穩定在8元1幣左右。而從本月5日開始,玩客幣呈明顯下降趨勢。

迅雷每天發放的164萬玩客幣是一個固定值,隨著接入區塊鏈設備的增加,每一臺玩客雲可以分得的玩客幣在不斷下降。如果迅雷發行了164萬玩客雲,此時平均每臺設備每天只能獲得一個玩客幣。

該如何治理?

業內認為,玩客幣的發布規則,與區塊鏈去中心化、共享公開賬簿有所區別。玩客幣並非沒有價值,但是,若一味鼓吹增值空間,既不合理,同時也隱藏了巨大風險。

由社科院撰寫的《金融監管藍皮書:中國金融監管報告(2017)》中指出,互聯網金融跨界化、去中介化、去中心化、自伺服功能的特征對金融體系產生了深遠影響,也對監管提出了挑戰。

對於目前互聯網金融監管呈現被動式監管格局,該報告給出的建議是,可嘗試采用“監管沙盒”機制,來促進金融創新並將金融風險限制在特定範疇之內。

互聯網金融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463

三家相互保險社業績首秀: 凈利為負賠付費用高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2-01/1189560.html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經記者 袁園 每經實習編輯 陳適

作為國內首批相互保險社,眾惠財產相互保險社(以下簡稱眾惠相互)、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以下簡稱信美相互)和匯友建工財產相互保險社(以下簡稱匯友建工相互)這三家機構從籌建到開業都備受矚目。

隨著2017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的出爐,這三家相互保險的首年經營業績也浮出水面。數據顯示,經營近一年,眾惠相互、信美相互和匯友建工相互三家相互保險社的首年利潤均處於虧損狀態,凈虧損額分別為6059萬元、6230和1165萬元。

有機構預測,2020年我國相互保險公司的保費空間在1600億元左右。

仍處探索期:首年凈利潤為負

相互保險,也被業內人士戲稱為“抱團取暖”,是保險業中歷史悠久且具有代表性的企業組織形態。

2015年1月,保監會出臺了《相互保險組織監管試行辦法》,指出相互保險組織是在平等自願、民主管理的基礎上,由全體會員持有並以互助合作方式為會員提供保險服務的組織。包括一般相互保險組織,專業性、區域性相互保險組織等組織形式,並篩選、籌建了三家機構,這就是眾惠相互、信美相互和匯友建工相互。

從各自披露的2017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來看,眾惠相互、信美相互、匯友建工相互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及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是1533.05%、1520.54%、7645.39%,保險業務收入分別為6711萬元、11455.45萬元和352萬元。

開業首年,三家相互保險社均未實現盈利。數據顯示,眾惠相互、信美相互、匯友建工相互的凈利潤分別是-6059萬元、-6230.09萬元和-1165萬元。

“新成立的保險公司前期需要投入中介費、運營成本、系統建設等人力和經營成本,所以前期的分攤費用較大。”上述了解相互保險的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相互保險社本身就是非營利性質的,參與發起人也與保險社呈債務關系而非股東關系。所以相互保險社首先需要進入盈利期,之後才能償債。此外,相互保險在國內還處於探索期,具體的盈利周期很難預測。

業內看好:保費空間未來可期

業內人士表示,對於旨在補保障短板的相互保險社而言,高居不下的賠付費用或增加相互保險社的經營難度。這也在經營數據上有所體現。以眾惠相互2017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數據為例,截至2017年底,全年的綜合費用率、綜合賠付率和綜合成本率分別是626.2%、38.73%和724.93%。

賠付率和綜合成本率給相互保險社的發展增加了難度,但從業人員和業內人士卻對相互保險社發展十分看好。

國信證券分析人表示,相互保險是國際主流的保險組織形式之一,截至2014年底占全球保險市場份額的27.1%,覆蓋人群超9.2億人。相互保險在美國、日本、德國、法國占比分別為37%、45%、43%、46%。按中國2.4萬億元保費收入計算,相互保險的市場空間可達8000億元到1萬億元。就保險行業2016年逾3萬億的規模保費而言,這個數字似乎仍有增長空間。

國泰君安則預測,2020年我國相互保險公司的保費空間在1600億元左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693

哈羅德·詹姆斯:不要因相互競爭導致兩敗俱傷

如今,整個世界都面臨著貿易戰的風險。隨著西方發現置身於貿易戰中的可能性不斷增加,我們有必要來回顧一下二次世界大戰留給我們的經驗與教訓。

當前,許多經濟與安全領域內的混亂現狀主要歸結於2008年全球範圍內發生的金融危機。傳統經濟政策的弊端在危機中被不斷放大,這場危機及其後續還加速了從太平洋到亞太地區的再平衡。當然,還激起了西方民眾在政治領域內的不滿與反建制運動的興起。

與此相似,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也對當時傳統的經濟思維產生了巨大變革。各種記載顯示,當時的政策制定者也不斷呼籲,不要重蹈危機的覆轍,盡快設計出新的措施去克服各國經濟存在已久的不適。

隨後,各國經濟在理論與機制上的重建還要歸功於一位傑出人物——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MaynardKeynes)。他在1936年出版了《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這本名著。凱恩斯還主導了1944年布雷頓森林會議。這場會議通過建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重建了戰後全球範圍內的貨幣秩序。

根據凱恩斯傳記的作者,同為經濟學家的羅伊·哈羅德(RoyHarrod)的說法,凱恩斯在布雷頓森林會議期間享受了上帝般的待遇。不過,一些與凱恩斯同時代的經濟學家,比如英國經濟學家瓊·羅賓遜(JoanRobinson)就常常質疑,盡管凱恩斯引入了新的經濟秩序,但是他是否真的值得享有那麽多的優待。

畢竟,促使凱恩斯主義產生巨大影響的真實原因在於,以消費、投資與儲蓄的綜合計算方式對英美軍隊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軍事規劃貢獻巨大。當國民收入保持穩定後,政府才能夠更好地利用資源,將部分民用生產力投入軍事目的,削減通脹產生的壓力,維持消費,防止內亂。

二次大戰後,當面對不斷高企的家庭消費時,同樣的工具有助於經濟秩序的恢複。但問題在於,當二次大戰後短期的經濟奇跡不再,用於經濟革新的方式是戰時的產物,顯然無法反映和平時期的經濟特點。與日俱增的安全問題以及國內國外穩定的需求,迫使各國政策制定者只能尋求新的方式挑戰傳統的經濟失序。

那個時代的迷局對於當前有著重要的意義。如今,許多經濟學家都在抱怨,金融危機沒有促使各國認真反思傳統經濟學的局限性。凱恩斯時代一去不返。如今,對於經濟與金融問題的考量都局限於本身,專家、學者很少會關註由此附帶的安全問題或者國內與國際目標間的互動。

不過,就好像在兩次大戰期間,當前現實的安全威脅會促使各國政策制定者反思所需要的經濟假設。盡管2008年的金融危機沒有促成全面的判斷,但自2016年以來,三大對西方世界秩序的挑戰將承擔這一重任。

第一個挑戰是既有的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威脅,這將對地緣政治產生深遠影響,尤其是那些水資源短缺的地區以及正經歷海平面上升的熱帶國家與沿海城市。當然,基於耕種季的延長,以及極地區域的礦產、碳氫化合物和其他資源將變得唾手可得,一些國家也會從氣候變暖中受益匪淺。

最終,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減少對於公共利益而言是件好事。但如果沒有一個統一的國際機制來補償那些處於氣候變暖第一線的國家與地區,那麽,每個國家在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方面的利益權衡將截然不同。

第二個挑戰是人工智能以及其對於勞動力市場可預見的影響。人工智能,不僅對於就業會產生威脅,對於安全同樣如此,因為它將使國家慣用的一些保衛民眾、擊退侵略的技術失效。由此,不難理解,以美國為代表的一些國家早已在人工智能與其他大數據領域開展競爭。但是,隨著競爭的開展,這些國家將置身於一場危險與不穩定的博弈中,畢竟任何一種技術變革都會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政治生態。

第三個挑戰便是以區塊鏈為代表的分布式分類技術驅導的貨幣領域變革,這一變革預示了創建一種非國家實體背書的貨幣前景。自布雷頓森林體系以來,貨幣主導已成為權力的一部分,對美國而言尤其如此。但是,另類的貨幣模式將為政府與非國家行為體提供掌握權力或者超越現有權力架構的全新方式。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加密貨幣已對當前的市場秩序產生了沖擊,假以時日,可能會改變現代工業社會賴以生存的金融關系。在新的地緣政治時代,中國、俄羅斯、印度以及其他將此視為機遇的國家將以其自身的方式重塑全球化的未來。他們所設想的未來,可能與20世紀的模式截然不同。

在反思經濟與安全問題時,我們需要在有關未來社會和政治安排的框架內探索創新方式。人類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不僅要適用於新技術,同時也要適用於主導這些新技術的系統。

一個最可期的前景便是政府與跨國企業不再掌控所有信息。挑戰,也能通過基於合作的普遍接受的方案而化解,而不是相互競爭導致兩敗俱傷。

(作者系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及國際事務教授、國際治理創新中心高級研究員。記者潘寅茹翻譯。版權:辛迪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0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