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銀監會或在春節前拆分非銀部 對信托業實施單獨監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021

本文作者:騰訊財經楊玚,授權華爾街見聞發布。

多家信托公司向騰訊財經表示,銀監會正在考慮拆分非銀部,在銀監會下單設信托部。國內一家大型信托公司中層管理人員透露,銀監會或將在農歷春節前落實此事。

上述信托公司中層稱,銀監會拆分非銀部的一個考量是,國內信托業資產規模龐大,非銀部的監管面臨較大壓力,因此有必要對信托行業進行單獨監管。

騰訊財經就此事向銀監會相關負責人求證,對方表示不便回應。

不過,一名接近銀監會非銀部的人士稱,設立信托部的呼聲,在銀監會內沸沸揚揚已久,但目前沒有正式文件出臺。

作為銀監會內設28個部門之一,非銀部主要承擔對信托公司、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汽車金融公司、貨幣經紀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6大板塊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監管工作。

近年來,信托行業經歷高速發展,其管理資產規模僅次於銀行業。據銀監會及信托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9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為163萬億元,而信托業總資產則以12.9萬億元規模,超越保險及證券業。

由於信托業資產規模龐大,業內對“專業化管理”的呼聲較大,此前甚至有人呼籲在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之外,另設“信監會”。

中誠信托、上海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高層對騰訊財經表示,無論單設信托部消息是否屬實,專業化管理必然是未來發展趨勢,業內也期待更多頂層設計落地。

此外,盡管截至2013年底,銀監會非銀部監管的其余5大非銀行金融板塊總資產尚不足6萬億元,但財務公司等板塊的發展正在提速前進,導致非銀部監管壓力倍增。

2015 年元旦,銀監會非銀部主任李伏安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表示:“這半年通過調研,我們現在的導向是(財務公司)絕對不能‘收',而是放開擴大。 當然幾年之後如果落地七八百家,甚至1000家的話,靠我們這個部門是批不下來的,這就必須要改變思路,按照國家的政策,下放審批權。”

若銀監會單獨設立信托部的消息屬實,銀監會可能需要盡快為信托部,找一位合適的主管官員,非銀部現任“掌舵者”李伏安可能是候選人之一。

2014年4月23日,原銀監會非銀部主任李建華因勞累過度,突發心肌梗塞,在京病逝,享年48歲。隨後,52歲的原河南銀監局黨委書記、局長李伏安就任銀監會非銀部主任一職。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327

銀監會出手 擬限定銀行委托貸款來源及用途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244

中國銀監會周五發布商業銀行委托貸款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擬對銀行委托貸款嚴格管理,明確商業銀行對委托貸款不承擔信用風險,對資金來源及用途做出具體限制,禁止將銀行授信資金作為委托貸款資金來源。

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委托貸款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稱要明確委托代理關系,商業銀行按照責利匹配的原則,履行相應職責,收取代理手續費,不承擔信用風險;此外,要求商業銀行應嚴格隔離委托貸款業務與自營業務風險,並對委托貸款業務進行分級授權管理。

銀監會有關負責人在回記者問上解讀認為

《辦法》規定商業銀行受托發放的貸款應有明確用途,資金用途應符合法律規定和信貸政策。資金用途不得為以下方面:一是生產、經營或投資國家明令禁止的產品和項目;二是從事債券、期貨、金融衍生品、理財產品、股本權益等投資;三是作為註冊資本金、註冊驗資或增資擴股;四是國家明確規定的其他禁止用途。

征求意見稿還規定,商業銀行受托發放的貸款不得用於從事債券、期貨、金融衍生品、理財產品、股本權益等投資。

委托貸款是指是指委托人提供資金,由商業銀行(受托人)根據委托人確定的借款人、用途、金額、幣種、期限、利率等代為發放、協助監督使用並收回的貸款。

中國央行數據顯示,2014年委托貸款增加2.51萬億元,同比少增396億元。委托貸款在去年社會融資規模中占比為15.2%。而銀監會此前公布數據顯示,截至去年三季度末,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繼續“雙升”,其中不良率為1.16%,創出四年新高。

興業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涵此前曾發布研究認為,12月份的貨幣信貸數據,顯示表外融資(委托貸款+信托貸款+票據)大幅反彈7293億。這其中除了傳統的非標業務之外,更主要的是對接傘形信托以及兩融業務,即“銀行資金繞道進股市”。央行並不願意看到這種現象,因此”先監管,再放水“的可能性較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718

銀監會限制委托貸款 A股降溫風險顯現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275

A股,銀監會,委托貸款,地方債務,中國股市,中國人民銀行,貨幣寬松

昨日中國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委托貸款管理辦法的征求意見稿(新規),擬明確委托貸款屬中間業務,禁止將銀行授信資金作為委托貸款資金來源。分析人士指出,銀監會新規加強監管委托貸款,一方面,掐住了繞道進入A股的重要資金源,配合央行引導貨幣進入實體經濟,股市將由“快牛”轉為“慢牛”;另一方面,地方融資平臺的續命之本受到打擊,城投債信用風險增加。

委托貸款是指委托人提供資金,由銀行(受托人)根據委托人確定的借款人、用途、金額、幣種、期限、利率等代為發放、協助監督使用並收回的貸款。這類貸款本是不用銀行承擔風險的“中間業務”。但由於缺乏統一監管,近年來這類業務快速增長,暴露出受托銀行越位承擔風險、借道規避監管要求等隱患。

21世紀經濟報道總結,銀監會上述新規最有殺傷力的幾處是:

    · “委托人不得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和具有貸款業務資格的各類機構。”
    · 原則上不得向有委托貸款余額的委托人新增授信。
    · 商業銀行受托發放的貸款不得用於從事債券、期貨、金融衍生品、理財產品、股本權益等投資。
    · 嚴禁銀行“代委托人墊付資金發放委托貸款”,也不得為委托貸款提供各類形式的擔保,以及變相的“代借款人墊付資金歸還委托貸款,或者以自營貸款置換委托貸款代委托人承擔風險”。

本月15日央行發布數據顯示,2014年12月,中國表外融資(委托貸款+信托貸款+票據)大幅反彈7293億元。對此分析人士指出,這體現了“銀行資金繞道進股市”的現狀,中國央行會暫緩放松信貸的步伐。結合銀監會上述新規的限制,分析認為,中國央行可以得到監管機構的配合,卡住貨幣變相進入股市的通道,引導貨幣進入實體經濟,股市會降溫。

興業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涵在評論中提到,新增的表外融資主要是是對接傘形信托以及兩融業務,即“銀行資金繞道進股市”。央行不願看到“無風險利率”的預期增加,貨幣政策會“風勢暫緩”。“風再起”的前提是監管政策,節奏可能還是“先監管,後放松”。

任澤平等國泰君安分析師認為,限制委托貸款資金來源是為了抑制地方為應對1月5日前完成地方政府債務甄別的要求過度突擊貸款沖債務規模。限制委托貸款的投資方向是為了防止部分資金繞道進入股市,也是灑水降溫之舉。

民生銀行宏觀研究員管清友等人分析認為,中國央行降息壓低無風險收益率和信用溢價,提升了股市相對吸引力。股市替代了過去的地方政府、房地產開發商,正成為委托貸款的資金最終需求方。銀行積極將包括委托貸款在內的資金投入股市。所以銀監會上述新規會打擊股市。

A股,銀監會,委托貸款,地方債務,中國股市,中國人民銀行,貨幣寬松

此外,民生銀行預計,依賴委托貸款的地方政府融資將受到打擊,

由於委托人並未將保險、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資管排除在外,那麽,券商資管或基金子公司就可以設立專項資產管理計劃,該計劃與銀行理財資金或自營盤對接,然後該計劃通過委托貸款,最終流入地方平臺、房地產和部分產能過剩行業,實現監管套利。但這樣的話,銀行就不再是簡單的受托人角色了,銀行體系內的資金完全參與到對地方政府、開發商和產能過剩行業的信貸投放,若實體經濟下行導致信用風險暴露,金融系統會為其所累

12月委托貸款大幅反彈,我們認為這很大程度上是銀行在地方政府存量債務上報截止日前搶著搭上地方融資平臺項目的“末班車”。

若委托貸款監管真的落實到實處,將直接打擊到地方政府平臺續命之本,考慮到部分城投將剝離地方政府債務,我們認為今年部分低評級城投發生信用風險的概率正在上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742

銀監會委托貸款新規 打擊了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274

635434301193094054

(本文作者為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兼首席宏觀研究員、華爾街見聞專欄作家管清友博士,授權華爾街見聞發表)

事件:1月16日銀監會下發《商業銀行委托貸款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辦法》”)。委托貸款的監管打擊了誰?影響幾何?

一、打擊了地方政府

何謂委托貸款?從定義上講,委托貸款是一方提供資金,由受托方(通常是銀行等金融機構)根據委托人確定的貸款對象、用途、金額期限、利率等代為發放、監督使用並協助收回的貸款,受托方只收取手續費。值得註意的是,委托貸款中的受托方,也就是金融機構,不承擔貸款風險,這是委托貸款的本源。受托方不承擔貸款風險這一點很重要,也就是說委托貸款的相關風險應該由委托人來承擔,受托人只收取手續費,委托人的資金應該是自有資金,金融機構並未經營委托貸款相關風險。

但因以下幾點原因導致委托貸款發生了異變:

1、2009年國內實行了大規模刺激的宏觀經濟政策引發了通貨膨脹和資產價格泡沫等後遺癥,中央不得不對銀行表內信貸加緊約束。

2、緊縮的宏觀調控政策導致地方政府項目的後續資金得不到有效的滿足,前期投資借貸的大量資金到期無法得到償付,房地產商開發貸款資金捉襟見肘。由於地方和部分產能過剩部門的預算軟約束特征對利率不敏感,房價不斷上漲導致房地產行業盈利能力強於其他制造業,在資產端高收益的驅使下,金融機構為上述部門提供信貸的積極性高漲。

3、但銀行的信貸擴張沖動卻遭遇了存貸比的嚴監管,在此限制下,銀行選擇了同業創新將表內信貸出表,利用同業創新擴大對上述部門的信用擴張,委托貸款正是這種同業創新的一種。

由於委托人並未將保險、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資管排除在外,那麽,券商資管或基金子公司就可以設立專項資產管理計劃,該計劃與銀行理財資金或自營盤對接,然後該計劃通過委托貸款,最終流入地方平臺、房地產和部分產能過剩行業,實現監管套利。但這樣的話,銀行就不再是簡單的受托人角色了,銀行體系內的資金完全參與到對地方政府、開發商和產能過剩行業的信貸投放,若實體經濟下行導致信用風險暴露,金融系統會為其所累。

12月委托貸款大幅反彈,我們認為這很大程度上是銀行在地方政府存量債務上報截止日前搶著搭上地方融資平臺項目的“末班車”。畢竟,這在目前看來還是兼顧了低風險和高收益的一塊資產。若委托貸款監管真的落實到實處,將直接打擊到地方政府平臺續命之本,考慮到部分城投將剝離地方政府債務,我們認為今年部分低評級城投發生信用風險的概率正在上升。

二、打擊了股市

但委托貸款的資金需求方在今年發生了點變化。股市替代過去的地方政府、房地產開發商正在成為委托貸款的資金最終需求方

我們曾在年報中總結過吹向股市的三輪大風的形成機制:

來自央行的風:經濟下行和融資成本高企的頑疾並沒有得到解決,央行直接祭出降息大招,開啟了貨幣全面寬松。降息壓低無風險收益率和信用溢價,提升了股市相對吸引力。來自金融機構的風:銀行由於風險偏好收縮,失去了對信貸類業務的興趣,沈寂了大量的基礎貨幣和理財資金用不到實體,而債券市場的收益率已降無可降。在此背景下,券商將已有的融資融券資產向銀行抵押融資,銀行也積極沈積的流動性和理財資金投入傘形信托投入股市,湧入股市的傘形信托越來越像曾經的“非標”,而委托貸款實際上是參與了這個過程。

來自實體經濟資產重配的風:伴隨著無風險利率降低和剛性兌付預期打破,投資者配置於信貸類理財信托的積極性在下降,債券市場收益率降無可降,如果考慮到藍籌股的低估值(潛在的高收益率資產),巨量套牢於地方政府基建和房地產開發投資的資金借道金融創新和券商兩融開始湧入股市。

但央行貨幣政策寬松卻遭到了挑戰,一方面是高度不確定的國際資本流動,人民幣貶值,12月外匯占款單月下降千億元;另一方面是降息之後,利率在股市的狂熱帶動下不降反生,實體融資成本並未因此下降。

此外,金融機構吹來的風也遭到封堵。《辦法》規定商業銀行受托發放的貸款應有明確用途,資金用途應符合法律規定和信貸政策。資金用途不得為從事債券、期貨、金融衍生品、理財產品、股本權益等投資。而證監會也頗為配合,在對券商融資融券業務檢查之後,對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等多家券商開出罰單,暫停上述券商融資融券新開賬戶3個月。

順著這個邏輯,吹動牛市的風可能會暫時偃旗息鼓,市場短期需要警惕。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743

銀監會架構首次大調整:信托和城商行單設監管部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166

銀監會架構首次大調整:信托和城商行單設監管部
作者:林建建


中國銀監會迎來十二年以來的首次架構大調整,信托和城商行將單設監管部。


銀監會今日宣布,將對自身監管組織架構進行重大改革,已獲中央有關部門批準通過,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本屆政府不新增機構和人員編制的要求進行。


銀監會新聞稿顯示,本次改革還將改造3個部門(統計部、銀行業案件稽查局、融資性擔保業務工作部),設立審慎規制局,牽頭非現場監管工作,統一負責銀行業審慎經營各項規則制定;設立現場檢查局,負責全國性銀行業金融機構現場檢查;設立銀行業普惠金融工作部,牽頭推進銀行業普惠金融工作。


本次監管架構改革將強化頂層設計,統一標準,推進政策和規制統籌。改革完成後,銀監會將分級建立“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約束清單”。


據中國證券網,銀監會擬於2月份新老架構混合試運營,3月依照新架構運行。 


下圖將幫助投資者看懂改革後的銀監會架構圖:





改革內容包括:

一是按照監管規則制定與執行相分離、審慎監管與行為監管相分離、行政事務與監管事項相分離、現場檢查與監管處罰相分離的思路,從規制監管、功能監管、機構監管、監管支持四個條線,對內設機構重新進行了職責劃分和編制調整。


二是撤銷2個部門(培訓中心、信息中心),設立城市商業銀行監管部,專司對城市商業銀行、城市信用社和民營銀行的監管職責;設立信托監督管理部,專司對信托業金融機構的監管職責。  


三是改造3個部門(統計部、銀行業案件稽查局、融資性擔保業務工作部),設立審慎規制局,牽頭非現場監管工作,統一負責銀行業審慎經營各項規則制定;設立現場檢查局,負責全國性銀行業金融機構現場檢查;設立銀行業普惠金融工作部,牽頭推進銀行業普惠金融工作。


  
四是按監管職責內容命名各機構監管部。銀行監管一部為大型商業銀行監管部;銀行監管二部為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監管部;銀行監管三部為外資銀行監管部;銀行監管四部為政策性銀行監管部;合作金融機構監管部為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監管部。  


此次監管架構改革的核心是監管轉型:向依法監管轉,加強現場檢查和事中事後監管,法有授權必盡責;向分類監管轉,提高監管有效性和針對性;向為民監管轉,提升薄弱環節金融服務的合力;進一步加強風險監管,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一是強化監管主業,傾斜資源,提升專業化監管水平。銀監會成立10年來,銀行業在資產規模和業務複雜程度等方面發生巨大變化,特別是中小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穩步發展,為實體經濟提供了多層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銀行業的改革創新發展迫切要求監管部門提升專業化監管水平。此次監管架構改革將有限的機構和人員編制向前臺監管部門傾斜,調整後內設22個部門中,監管部門由11個增加到17個,占部門總數的77.3%。差異化、專業化監管體系更加完善,部門之間的職責邊界更加清晰,更有利於與各部委的對口聯絡和對銀監會派出機構的工作指導。


  
二是強化依法監管,法有授權必盡責,提升監管威懾力。按照中央依法治國的要求,此次監管架構改革推進檢查執法和行政處罰方面做了重大制度鋪墊,旨在提升銀監會的依法行政和依法履職能力。現場檢查局將整合銀監會現場檢查力量,增強對違規經營行為和違法違規案件的查處力度,其他監管部門不再承擔現場檢查職責。現場檢查局將按照“信息共享、查處分離和適度結合”的原則,在市場準入、日常監管、行政處罰等方面加強與有關監管部門的工作聯動。強化法規部在監管法律法規起草制定和審查,承擔行政處罰委員會和行政複議委員會的具體工作。調整後的監管框架將突出監管權威性和專業性,進一步提升監管執法水平,規範行政處罰行為,加大違法懲戒力度,增強監管威懾力。  


本次監管架構改革後,銀監會將分級建立“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約束清單”,推進監管服務網站建設,進一步提高政務信息公開和提高監管透明度,以加強自我約束,強化監管問責。  


三是強化權責厘清,簡政放權,為創新預留空間。此次監管架構改革的重點是清減下放行政權力,明確風險監管主體職責,強化事中事後監管。銀監會本著風險為本、法人監管、屬地負責的原則,進一步明確了總會與派出機構之間的風險監管職責和權力,對於全國性機構,主要由總會各機構監管部門承擔風險監管主體責任,派出機構負相應監管協助責任;對於地方性機構,總會僅對法人機構的新設籌建、市場退出、重組改制和破產重整進行審批,其他市場準入權力下放給銀監局,並由註冊所在地派出機構承擔風險監管主體責任,總會相應監管部門負指導責任。同時,銀監會按照放管結合的要求,在明確職責分工和下放監管權力的基礎上,建立總會對派出機構履行準入管理和監管盡職情況的後評價機制,建立行政許可負面清單和問責清單,凡發生派出機構未盡到屬地主體監管責任的,總會可視情況約束或上收監管權力,實現對派出機構按履職能力進行差異化授權和嚴格問責。調整後,實現還權於市場,讓權於社會,放權於基層。 


四是強化頂層設計,統一標準,推進政策和規制統籌。金融監管是國家現代治理體系的一部分,加強銀行業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和審慎監管規制體系建設,是完善金融監管的一項重要工作。此次監管架構改革中,審慎規制局將確保銀監會各類審慎監管規則標準統一;強化政策研究局在銀行業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與組織實施方面的牽頭職能,負責與宏觀經濟部門和地方政府進行政策協調,擬定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重大政策,並對宏觀經濟金融形勢、重大監管課題開展預測分析和前瞻研究。新框架將更好的促進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穩健經營,公平競爭。


五是強化金融服務,歸並功能監管,加強為民監管和薄弱環節服務合力。為適應現有業務布局和形勢需要,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一手抓促發展,一手抓防風險”的要求,此次監管架構改革統籌銀行業金融服務工作,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按照為民監管導向,強化銀行業普惠金融工作部在小微、三農等薄弱環節服務和小貸、網貸、融擔等非持牌機構監管協調方面的抓總職責。進一步明確和強化了創新部、消保局、信科部等功能監管部門的職責,完善功能監管和機構監管有效聯動的架構體系。調整後的架構完善功能監管和機構監管的分工合作,更好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改進金融服務質效。


此次監管架構改革將統籌有序推進,並設有一個月的過渡期。過渡期內,各部門按照原有分工,繼續履行與有關部委溝通聯系、受理市場準入事項等職責,做到對內無縫隙銜接,對外無感覺過渡。




來源:華爾街見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113

銀監會十二年首次架構大調整啟動:信托和城商行單設監管部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361

1_12712454653

中國銀監會迎來十二年以來的首次架構大調整,信托和城商行將單設監管部。

銀監會今日宣布,將對自身監管組織架構進行重大改革,已獲中央有關部門批準通過,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本屆政府不新增機構和人員編制的要求進行。

銀監會新聞稿顯示,本次改革還將改造3個部門(統計部、銀行業案件稽查局、融資性擔保業務工作部),設立審慎規制局,牽頭非現場監管工作,統一負責銀行業審慎經營各項規則制定;設立現場檢查局,負責全國性銀行業金融機構現場檢查;設立銀行業普惠金融工作部,牽頭推進銀行業普惠金融工作。

本次監管架構改革將強化頂層設計,統一標準,推進政策和規制統籌。改革完成後,銀監會將分級建立“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約束清單”。

據中國證券網,銀監會擬於2月份新老架構混合試運營,3月依照新架構運行。 

下圖將幫助投資者看懂改革後的銀監會架構圖:

201501201643116331-small

改革內容包括:

一是按照監管規則制定與執行相分離、審慎監管與行為監管相分離、行政事務與監管事項相分離、現場檢查與監管處罰相分離的思路,從規制監管、功能監管、機構監管、監管支持四個條線,對內設機構重新進行了職責劃分和編制調整。

二是撤銷2個部門(培訓中心、信息中心),設立城市商業銀行監管部,專司對城市商業銀行、城市信用社和民營銀行的監管職責;設立信托監督管理部,專司對信托業金融機構的監管職責。  

三是改造3個部門(統計部、銀行業案件稽查局、融資性擔保業務工作部),設立審慎規制局,牽頭非現場監管工作,統一負責銀行業審慎經營各項規則制定;設立現場檢查局,負責全國性銀行業金融機構現場檢查;設立銀行業普惠金融工作部,牽頭推進銀行業普惠金融工作。  

四是按監管職責內容命名各機構監管部。銀行監管一部為大型商業銀行監管部;銀行監管二部為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監管部;銀行監管三部為外資銀行監管部;銀行監管四部為政策性銀行監管部;合作金融機構監管部為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監管部。  

此次監管架構改革的核心是監管轉型:向依法監管轉,加強現場檢查和事中事後監管,法有授權必盡責;向分類監管轉,提高監管有效性和針對性;向為民監管轉,提升薄弱環節金融服務的合力;進一步加強風險監管,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一是強化監管主業,傾斜資源,提升專業化監管水平。銀監會成立10年來,銀行業在資產規模和業務複雜程度等方面發生巨大變化,特別是中小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穩步發展,為實體經濟提供了多層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銀行業的改革創新發展迫切要求監管部門提升專業化監管水平。此次監管架構改革將有限的機構和人員編制向前臺監管部門傾斜,調整後內設22個部門中,監管部門由11個增加到17個,占部門總數的77.3%。差異化、專業化監管體系更加完善,部門之間的職責邊界更加清晰,更有利於與各部委的對口聯絡和對銀監會派出機構的工作指導。  

二是強化依法監管,法有授權必盡責,提升監管威懾力。按照中央依法治國的要求,此次監管架構改革推進檢查執法和行政處罰方面做了重大制度鋪墊,旨在提升銀監會的依法行政和依法履職能力。現場檢查局將整合銀監會現場檢查力量,增強對違規經營行為和違法違規案件的查處力度,其他監管部門不再承擔現場檢查職責。現場檢查局將按照“信息共享、查處分離和適度結合”的原則,在市場準入、日常監管、行政處罰等方面加強與有關監管部門的工作聯動。強化法規部在監管法律法規起草制定和審查,承擔行政處罰委員會和行政複議委員會的具體工作。調整後的監管框架將突出監管權威性和專業性,進一步提升監管執法水平,規範行政處罰行為,加大違法懲戒力度,增強監管威懾力。  

本次監管架構改革後,銀監會將分級建立“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約束清單”,推進監管服務網站建設,進一步提高政務信息公開和提高監管透明度,以加強自我約束,強化監管問責。  

三是強化權責厘清,簡政放權,為創新預留空間。此次監管架構改革的重點是清減下放行政權力,明確風險監管主體職責,強化事中事後監管。銀監會本著風險為本、法人監管、屬地負責的原則,進一步明確了總會與派出機構之間的風險監管職責和權力,對於全國性機構,主要由總會各機構監管部門承擔風險監管主體責任,派出機構負相應監管協助責任;對於地方性機構,總會僅對法人機構的新設籌建、市場退出、重組改制和破產重整進行審批,其他市場準入權力下放給銀監局,並由註冊所在地派出機構承擔風險監管主體責任,總會相應監管部門負指導責任。同時,銀監會按照放管結合的要求,在明確職責分工和下放監管權力的基礎上,建立總會對派出機構履行準入管理和監管盡職情況的後評價機制,建立行政許可負面清單和問責清單,凡發生派出機構未盡到屬地主體監管責任的,總會可視情況約束或上收監管權力,實現對派出機構按履職能力進行差異化授權和嚴格問責。調整後,實現還權於市場,讓權於社會,放權於基層。 

四是強化頂層設計,統一標準,推進政策和規制統籌。金融監管是國家現代治理體系的一部分,加強銀行業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和審慎監管規制體系建設,是完善金融監管的一項重要工作。此次監管架構改革中,審慎規制局將確保銀監會各類審慎監管規則標準統一;強化政策研究局在銀行業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與組織實施方面的牽頭職能,負責與宏觀經濟部門和地方政府進行政策協調,擬定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重大政策,並對宏觀經濟金融形勢、重大監管課題開展預測分析和前瞻研究。新框架將更好的促進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穩健經營,公平競爭。

五是強化金融服務,歸並功能監管,加強為民監管和薄弱環節服務合力。為適應現有業務布局和形勢需要,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一手抓促發展,一手抓防風險”的要求,此次監管架構改革統籌銀行業金融服務工作,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按照為民監管導向,強化銀行業普惠金融工作部在小微、三農等薄弱環節服務和小貸、網貸、融擔等非持牌機構監管協調方面的抓總職責。進一步明確和強化了創新部、消保局、信科部等功能監管部門的職責,完善功能監管和機構監管有效聯動的架構體系。調整後的架構完善功能監管和機構監管的分工合作,更好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改進金融服務質效。

此次監管架構改革將統籌有序推進,並設有一個月的過渡期。過渡期內,各部門按照原有分工,繼續履行與有關部委溝通聯系、受理市場準入事項等職責,做到對內無縫隙銜接,對外無感覺過渡。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169

銀監會十二年首次架構大調整 首次表態監管P2P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361

1_12712454653

中國銀監會迎來十二年以來的首次架構大調整,加大對民營銀行和信托公司的監管力度,並明確將網貸納入監管框架。

銀監會周二宣布,將設立城市商業銀行監管部,專門負責對城市商業銀行、城市信用社和民營銀行的監管職責;此外,設立信托監督管理部,專門負責對信托業金融機構的監管職責。

一位接近監管層人士向路透社表示,銀監部門之前內部提出“誰家的孩子誰抱”,改制後對地方金融機構可能實施派出機構一把手負責制;而銀監會可能更多進行窗口指導,制定規則,不負責地方金融機構的具體監管。

此前,對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商行、民營銀行等監管統一在銀監會銀行二部;而信托機構、金融租賃公司等非銀機構監管統一在銀監會非銀部。

銀監會新聞稿還顯示,此次機構調整將新設立銀行業普惠金融工作部,牽頭推進銀行業普惠金融工作;強化銀行業普惠金融工作部在小微、三農等薄弱環節服務和小貸、網貸、融擔等非持牌機構監管協調方面的抓總職責。

據財新記者了解,普惠金融工作部涉及面眾多,包括原銀監會二部的小企業辦、合作部的農村金融服務監管處、融資性擔保部及新成立的小貸公司協會、網貸監管(指P2P)等。

一位網貸行業高管告訴路透社,主管機構確立後,具體監管規則也會很快落地;此前銀監會已經上報了一版網貸監管意見,但由於過於嚴格被高層提出修改。

該社還稱,銀監會此前已被確定為P2P行業的對口監管機構。業內人士曾透露,銀監會對P2P行業的監管辦法初步擬定,正等待國務院有關規範發展互聯網金融相關指導意見的這個頂層設計的出臺。

本次監管架構改革將強化頂層設計,統一標準,推進政策和規制統籌。改革完成後,銀監會將分級建立“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約束清單”。

據中國證券網,銀監會擬於2月份新老架構混合試運營,3月依照新架構運行。 

下圖將幫助投資者看懂改革後的銀監會架構圖:

201501201643116331-small

改革內容包括:

一是按照監管規則制定與執行相分離、審慎監管與行為監管相分離、行政事務與監管事項相分離、現場檢查與監管處罰相分離的思路,從規制監管、功能監管、機構監管、監管支持四個條線,對內設機構重新進行了職責劃分和編制調整。

二是撤銷2個部門(培訓中心、信息中心),設立城市商業銀行監管部,專司對城市商業銀行、城市信用社和民營銀行的監管職責;設立信托監督管理部,專司對信托業金融機構的監管職責。  

三是改造3個部門(統計部、銀行業案件稽查局、融資性擔保業務工作部),設立審慎規制局,牽頭非現場監管工作,統一負責銀行業審慎經營各項規則制定;設立現場檢查局,負責全國性銀行業金融機構現場檢查;設立銀行業普惠金融工作部,牽頭推進銀行業普惠金融工作。  

四是按監管職責內容命名各機構監管部。銀行監管一部為大型商業銀行監管部;銀行監管二部為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監管部;銀行監管三部為外資銀行監管部;銀行監管四部為政策性銀行監管部;合作金融機構監管部為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監管部。  

此次監管架構改革的核心是監管轉型:向依法監管轉,加強現場檢查和事中事後監管,法有授權必盡責;向分類監管轉,提高監管有效性和針對性;向為民監管轉,提升薄弱環節金融服務的合力;進一步加強風險監管,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一是強化監管主業,傾斜資源,提升專業化監管水平。銀監會成立10年來,銀行業在資產規模和業務複雜程度等方面發生巨大變化,特別是中小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穩步發展,為實體經濟提供了多層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銀行業的改革創新發展迫切要求監管部門提升專業化監管水平。此次監管架構改革將有限的機構和人員編制向前臺監管部門傾斜,調整後內設22個部門中,監管部門由11個增加到17個,占部門總數的77.3%。差異化、專業化監管體系更加完善,部門之間的職責邊界更加清晰,更有利於與各部委的對口聯絡和對銀監會派出機構的工作指導。  

二是強化依法監管,法有授權必盡責,提升監管威懾力。按照中央依法治國的要求,此次監管架構改革推進檢查執法和行政處罰方面做了重大制度鋪墊,旨在提升銀監會的依法行政和依法履職能力。現場檢查局將整合銀監會現場檢查力量,增強對違規經營行為和違法違規案件的查處力度,其他監管部門不再承擔現場檢查職責。現場檢查局將按照“信息共享、查處分離和適度結合”的原則,在市場準入、日常監管、行政處罰等方面加強與有關監管部門的工作聯動。強化法規部在監管法律法規起草制定和審查,承擔行政處罰委員會和行政複議委員會的具體工作。調整後的監管框架將突出監管權威性和專業性,進一步提升監管執法水平,規範行政處罰行為,加大違法懲戒力度,增強監管威懾力。  

本次監管架構改革後,銀監會將分級建立“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約束清單”,推進監管服務網站建設,進一步提高政務信息公開和提高監管透明度,以加強自我約束,強化監管問責。  

三是強化權責厘清,簡政放權,為創新預留空間。此次監管架構改革的重點是清減下放行政權力,明確風險監管主體職責,強化事中事後監管。銀監會本著風險為本、法人監管、屬地負責的原則,進一步明確了總會與派出機構之間的風險監管職責和權力,對於全國性機構,主要由總會各機構監管部門承擔風險監管主體責任,派出機構負相應監管協助責任;對於地方性機構,總會僅對法人機構的新設籌建、市場退出、重組改制和破產重整進行審批,其他市場準入權力下放給銀監局,並由註冊所在地派出機構承擔風險監管主體責任,總會相應監管部門負指導責任。同時,銀監會按照放管結合的要求,在明確職責分工和下放監管權力的基礎上,建立總會對派出機構履行準入管理和監管盡職情況的後評價機制,建立行政許可負面清單和問責清單,凡發生派出機構未盡到屬地主體監管責任的,總會可視情況約束或上收監管權力,實現對派出機構按履職能力進行差異化授權和嚴格問責。調整後,實現還權於市場,讓權於社會,放權於基層。 

四是強化頂層設計,統一標準,推進政策和規制統籌。金融監管是國家現代治理體系的一部分,加強銀行業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和審慎監管規制體系建設,是完善金融監管的一項重要工作。此次監管架構改革中,審慎規制局將確保銀監會各類審慎監管規則標準統一;強化政策研究局在銀行業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與組織實施方面的牽頭職能,負責與宏觀經濟部門和地方政府進行政策協調,擬定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重大政策,並對宏觀經濟金融形勢、重大監管課題開展預測分析和前瞻研究。新框架將更好的促進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穩健經營,公平競爭。

五是強化金融服務,歸並功能監管,加強為民監管和薄弱環節服務合力。為適應現有業務布局和形勢需要,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一手抓促發展,一手抓防風險”的要求,此次監管架構改革統籌銀行業金融服務工作,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按照為民監管導向,強化銀行業普惠金融工作部在小微、三農等薄弱環節服務和小貸、網貸、融擔等非持牌機構監管協調方面的抓總職責。進一步明確和強化了創新部、消保局、信科部等功能監管部門的職責,完善功能監管和機構監管有效聯動的架構體系。調整後的架構完善功能監管和機構監管的分工合作,更好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改進金融服務質效。

此次監管架構改革將統籌有序推進,並設有一個月的過渡期。過渡期內,各部門按照原有分工,繼續履行與有關部委溝通聯系、受理市場準入事項等職責,做到對內無縫隙銜接,對外無感覺過渡。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217

銀監會下硬指標 銀行信息系統國產化浪潮來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561

本文來源於一財網,作者為吳豐恒,文章授權發表。

銀行系統國產信息化應用占比提升正在加速落地。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中國銀監會已在全國銀行業開展信息化應用使用情況專題調研,對大型銀行、金融機構使用的計算機設備、網絡設備、存儲設備、安全設備、軟件設備等信息系統基礎軟硬件開始全面摸底調查。銀監會近日明確了銀行業安全可控技術的“推進指南”,上述調研正是“推進指南”實施的前奏。

消息人士透露,2015年,銀行業軟硬件國產化率或納入年度量化考核。

銀行業全面摸底

根據記者獲得的上述調研表,銀監會調研的內容主要包括銀行軟硬件設施提供商的名稱、性質、廠商外資國別,以及產品現有數量、銀行新增數量和新增投入情況。

去年9月,銀監會發布了《關於應用安全可控信息技術加強銀行業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意見》(39號文),明確將安全可控信息技術應用納入戰略規劃,到2019年,安全可控信息技術在銀行業總體達到75%左右使用率。

“棱鏡門”事件後,信息安全被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國銀行業主要軟硬件設施由外資廠商提供,銀行信息安全風險受到最高層關註。

銀監會推動銀行業“安全可控”技術應用的當前重點在於網絡設備、存儲、中低端服務器、信息安全、運維服務、文字處理軟件,並將在操作系統、數據庫等領域加大力度。根據上述39號文,從2015年起,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安全可控信息技術的應用應以不低於15%的比例逐年增加,直至2019年達到不低於75%的總體占比。

39號文只是一個框架,不包括具體細則。不過據記者了解,銀監會已經制定了銀行業應用安全可控信息技術的年度推進指南文件,這項“2014年度銀行業信息技術情況專題調研”包括在年度推進指南的工作部署之中。

調研對象包括各地銀監局、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以及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銀監會直接監管的信托公司、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等。各地銀監局還將組織轄區內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含省級農村信用聯社,不含村鎮銀行)的調研。

消息人士透露,銀監會近日在一次電視電話會議中表示,39號文中部分量化指標將納入各行2015年年度考核,包括不低於安全可控信息技術每年不低於15%的增加率,另外,從2015年起,銀行業機構應安排不低於5%的年度信息化預算,用於支持圍繞安全可控信息系統的研究。

其目的,在於39號文提到的“掌握關鍵技術的選擇權,擺脫在關鍵信息和網絡基礎設施領域對單一技術和產品的依賴”。

“自主化”加速

業內人士預計,調研完成以後,銀監會後續或有進一步文件出臺。國產信息產品提供商天璣科技、浪潮信息、東方通,信息安全提供商衛士通、綠盟科技和啟明星辰等都有可能從銀行業設施的國產化中受益。

其中,在服務器、數據庫、操作系統這些核心產品上,國產廠商和國外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

目前,銀行業使用到的核心設施包括大型計算機在內的計算設備、核心交換機在內的網絡設備、入侵檢測設備在內的安全設備,還包括各種存儲設備、數據庫、虛擬化軟件、專用軟件,以及各種終端設備。

部分銀行也正在逐步嘗試使用國產小型機、數據庫軟件和存儲設備來替代部分國外產品,這也是此前外界關註的“去IOE”(以IBM為代表的小型機,以Oracle為代表的數據庫軟件、以EMC為代表的高端存儲),但現在看來,這只是第一步。

在國產存儲解決方案提供商、達沃時代董事長田大慶看來,“去IOE”絕不是簡單地去IBM、Oracle、EMC,而是國產廠商自己要創新。

“我本人並不覺得非要把EMC打跑了,這是企業公平競爭的問題。但是政府要對市場有一定程度的保護,這是我們能夠跟它去PK的一個前提。在跟EMC這些公司的競爭中,我們實際上已經打過一些仗了。”田大慶對記者說。

信息系統的核心領域包括計算、網絡和存儲。目前,計算的CPU和操作系統為英特爾、微軟主導,軟硬一體的主要有IBM、戴爾、惠普等廠商,曙光、聯想、浪潮等國內廠商也加入了競爭,網絡基本有思科、Oracle(數據庫)以及國內的華為、華三主導。

目前存儲市場格局並沒有塵埃落定,國內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存儲企業就包括EMC、DDN、IBM、惠普等三四十家,在田大慶看來,國產廠商或能在這個領域首先獲得突破。

記者昨日聯系到浪潮集團金融行業解決方案部門一位內部人士,不過被告知,銀行系統正在推進的“安全可控”計劃,還沒有看到在行業產生根本影響。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085

银监会:存贷比今后将由监管指标变为参考指标 游出水面的鱼

http://xueqiu.com/1745054191/43280175
5月8日,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透露,存贷比今后将由监管指标变为参考指标。周慕冰还就一季度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情况,以及下一步银监会的工作部署作出详细介绍。
  根据周慕冰提供的数据,一季度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5.9万亿元,同比增长14.0%,比年初提高0.3个百分点;一季度新增贷款3.68万亿元,同比多增6018亿元。
  不良贷款率仍延续上升态势,不过周慕冰强调银行业风险总体可控。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39%,与国际同业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商业银行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3.1%,较上年同期上升1个百分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为2.1万亿元,拨备覆盖率为212%,总的贷款拨备比率为2.96%,具有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
  一季度小微企业同样实现了“三个不低于”目标。针对小微企业不良率的问题,周慕冰表示,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率确实高于各项贷款的平均不良率水平,国际上的情况也是如此。从三月份的数据看,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率高出各项贷款不良率0.5个百分点。但风险总体可控,因为不良贷款拨备较为充足,完全有能力覆盖风险。
  对于下阶段的工作部署,周慕冰表示将从以下三方面落实:一是稳增长与调结构并重。立足于实体经济有效需求,在继续保持合理贷款增速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积极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银监会将推动推动商业银行投贷联动机制研究,鼓励条件成熟的银行探索建立科技企业金融服务事业部,积极支持科技创业企业发展。”周慕冰透露。
  二是坚持支持重点领域与支持薄弱环节并重。一方面,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要在商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支持民生项目、重大交通项目、清洁能源及油气矿产资源保障项目等重大项目。积极支持消费领域建设。积极推动装备制造业“走出去”。
  三是坚持用好增量与盘活存量并重。进一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信贷资产流转业务,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机构范围和基础资产范围;推进由信贷资产登记中心开展的信贷资产登记托管业务,加快信贷资产流转。加大不良资产处置核销力度,在加强风险防控的前提下,通过回收再贷、贷款重组、发放并购贷款等方式,充分盘活沉淀在低效领域的信贷资源。(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处镜如初 @ruibeier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weike369 @草帽路飞 
$浦发银行(SH600000)$  $民生银行(SH600016)$  $农业银行(SH601288)$  $招商银行(SH600036)$  $工商银行(SH601398)$  $中国银行(SH601988)$  $交通银行(SH601328)$ $建设银行(SH601939)$  $南京银行(SH601009)$  $北京银行(SH60116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985

銀監會核準蔡華相出任農行執行董事 林曉軒出任副行長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4033.html

銀監會核準蔡華相出任農行執行董事 林曉軒出任副行長

第一財經日報 宋易康 2015-09-11 00:21:00

根據農行早前公告,蔡華相於2012年由國家開放銀行副行長調任農行副行長。此次出任執行董事後,農行執行董事從3人增至4人,分別為:劉士余、張雲、樓文龍與蔡華相。

9月10日,中國農業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已於近日收到銀監會相關通知,根據規定,銀監會核準蔡華相任農行執行董事,林曉軒任農行副行長。

根據農行早前公告,蔡華相於2012年由國家開放銀行副行長調任農行副行長。此次出任執行董事後,農行執行董事從3人增至4人,分別為:劉士余、張雲、樓文龍與蔡華相。

副行長通過核準,農行重歸“1+7”格局

自去年,農行董事長蔣超良與副行長郭浩達相繼離職後,央行副行長劉士余接任農行董事長一職,但副行長一直空缺。今年6月29日,農行發布公告稱,該行召開董事會,通過了聘任林曉軒為農行副行長的議案,其任職資格自中國銀監會核準之日起生效。

此次經過銀監會審核後,林曉軒正式補位農行副行長一職。由此農行得以延續保持了五年來一貫的“1+7”高管陣型。最新陣容為:劉士余擔任董事長,張雲擔任行長,6位副行長分別為樓文龍、蔡華相、龔超、李振江、王緯、林曉軒。其中,龔超兼任紀委書記,樓文龍主管財會工作,蔡華相分管零售業務。

記者梳理發現,在農行現有領導班子中,行長張雲與王緯都是農行一手培養起來的幹部。張雲於1985年任中國農業銀行深圳市分行計劃處副處長。王緯則從中國農業銀行寧夏區分行副行長一路幹到農行總行副行長。

此外,農行董事長劉士余曾為主管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央行副行長。樓文龍調任農行副行長前曾為北京銀監局局長、黨委書記。而本次經銀監會審核通過的蔡華相與林曉軒,前者於2012年由國家開放銀行副行長調任農行副行長。50歲的林曉軒,更是在工行工作長達26年,此前曾任工商銀行首席信息官。

新副行長有望助力農行互聯網金融發展

2015年各家商業銀行中報披露後,凈利潤增幅下滑與不良率上升是各家銀行最突出的特征。如何突破這“兩座大山”成為下半年所有商業銀行面前的共同難題。

根據農行2015年半年報,上半年農行在金融市場業務領域持續發力,本外幣投資規模同比多增2,513億元,非重組類債券投資收益率居可比同業領先水平。債券承銷、高端投行、電子銀行、信用卡、代理保險等業務保持較快增長。跨境金融和自貿區金融穩步發展,境外機構總資產和凈利潤增速分別達到24.2%和22.8%,總資產規模首次突破千億美元。

與此同時,綜合化經營加快推進,5家綜合化經營子公司總資產增長31.6%,凈利潤同比增長72.4%。農行內部人士表示,農行下半年將加快新興業務體系建設,培育壯大新的增長點。加快互聯網技術與金融的深度融合,全面升級掌上銀行,進一步擴大數據網貸、E農管家、銀訊通等特色產品和服務模式的覆蓋面。

此次林曉軒以前任工商銀行信息科技業務總監兼信息科技部總經理與工商銀行首席信息官的身份補位農行副行長一職,加之此前林曉軒主導推動了工行互聯網金融品牌“e-ICBC”的平臺搭建工作,外界對下半年農行互聯網金融發展報以更高期望。

新任執行董事、副行長履歷一覽

根據農行此前公告,蔡華相, 1959 年 12 月出生,中國地質大學工程碩士,高級經濟師。 2010 年 2 月起任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長。曾任國家開發銀行人事局副局長、南昌分行行長、江西省分行行長、營業部總經理、北京分行行長, 2008 年 9 月任國家開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長。目前兼任中國國際金融學會第五屆理事會副會長。

林曉軒,1965年2月出生,華東師範大學工學碩士,研究員,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曾任中國工商銀行福建省分行技術保障處處長兼軟件開發運行中心主任、總行技術保障部副總經理、信息科技部總經理,期間曾兼任總行數據中心總經理,2009年7月任中國工商銀行信息科技業務總監兼信息科技部總經理,2010年12月任中國工商銀行首席信息官。

編輯:孫汝祥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8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