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譜」後的臉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2-03/100353019.html
八年前,20歲的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學宿舍與同學一起創建了社交網站「臉譜」(Facebook)。至今全世界共有約8億活躍用戶,每14人中就有1人有 Facebook 賬戶。
2012年2月1日,Facebook向美國證券監管機構提交IPO申請,估值介於750億至1000億美元,首次公開發行規模為50億美元, 成為硅谷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IPO。Facebook在招股書中披露,其2011年營收為37.1億美元,主要來自廣告及開發者分成。扎克伯格也成為全球 最年輕的自行創業的億萬富豪,外界估計Facebook上市後他的個人資產將達到280億美元。
扎克伯格中等身材,有些蒼白的皮膚,短短的棕色捲髮,藍眼睛。他身高剛過一米七,但總是挺胸抬頭,所以看起來似乎高一些。 從哈佛輟學生到年輕巨富,他最常穿的還是灰色T恤衫、藍色牛仔褲、運動鞋。
扎克伯格有多次出售Facebook的機會。2005年MTV出價7500萬美元收購Facebook,2006年雅虎給出10億美元的價碼,全部遭扎克伯格拒絕。
在Facebook上,人們上傳簡歷、照片、狀態等,有些內容只有好友可見,有些內容對好友的好友可見,有些內容人人可見。對於許多人而言,Facebook的隱私設置晦澀難懂、總在變化,並且正以越來越多的方式曝光人們越來越多的信息。
對此,一貫主張透明、公開的扎克伯格自有解釋:「即使我可以向Facebook上所有人公開我的手機號碼,我也不會那麼做。但是如果我可以只向我的好友公開,我就會公開。」
不過,他本人卻是較為小心、注重隱私。他不喜歡與媒體接觸,儘可能少地公開露面。在不少朋友的描述中,扎克伯格是一個「機器人」,經常說話毫無語調,很少舉例子。 當他對某個話題不感興趣的時候總會望向別處,隨口答「嗯,嗯」;有時在回答問題之前會停頓很久,彷彿他已經不準備回答這個問題。 他也懂得自嘲,說自己不管是在公眾前還是與朋友一起「都是那個一樣奇怪的人」。
年少成名
扎克伯格1984年5月14日出生在紐約州一個猶太人家庭,父親是牙醫,母親是心理醫生。
11歲時,父母專門為他請了軟件開發的家教,每週上一次課,家教稱他為「神童」。之後不久,扎克伯格開始在家附近的大學旁聽計算機研究生課程。據他的父親回憶,第一次送他去上課時,教授指著小扎克伯格說「你不能帶著他來上課」,父親則說他就是學生。
扎克伯格似乎天生有種創造簡單易用軟件的能力。12歲時,他為父親的診所編制了名為「ZuckNet」的軟件,讓診所和家之間實現了在線即時通信。一年之後,風靡全美的美國在線(AOL)問世,其原理和思路與ZuckNet大同小異。
高中時代,他與朋友一起編寫了一個能記錄聽眾收聽習慣的音樂播放軟件 Synapse,AOL和微軟表示希望購買這個軟件並高薪僱傭扎克伯格,但是扎克伯格都拒絕了,並於2002年秋進入哈佛大學學習計算機和心理學。
在哈佛,他先是發明了一款幫助學生選課的軟件,接著侵入了學校數據庫,將學生照片放在他設計的網站上,供同學之間評估彼此的吸引力。不久後,三名哈佛高年級學生找到扎克伯格,請他幫忙開發一款名為「哈佛連線」(Harvard Connection)的網站。
但扎克伯格不久就放棄參與「哈佛連線」,轉而開發自己的網站,即最終問世的Facebook。扎克伯格稱這兩個網站的創意有著根本的不同:「哈 佛連線」更側重約會交友,而Facebook涵蓋範圍是廣義的社交。但是據曾找他幫忙的三名哈佛高年級學生稱,扎克伯格偷了他們的創意,並且有意拖延「哈 佛連線」的上線時間。雙方幾乎從Facebook問世起就開始對簿公堂,至今未果。
不論創意出自何處,Facebook網站開通伊始就引起轟動,在短短數週內,哈佛一半以上的本科學生都開通賬戶,主動提供他們個人數據,如姓 名、住址、興趣、照片等。學生們利用這個免費平台掌握朋友的最新動態,和朋友聊天,搜尋新朋友。2004年底,Facebook的註冊人數已突破100 萬,扎克伯格索性從哈佛退學,全職營運網站。
此後數年內,Facebook發展迅猛,准入用戶從哈佛學生到常青藤聯盟,到全美校園,再到任何一個擁有有效的電子郵件地址的人。功能也日益豐 富,從留言板、狀態、活動到小組、市場等發佈平台再到各類應用程序,涉足移動服務終端,還一度力推團購。2010年7月22日,Facebook宣佈註冊 用戶數超過5億,成為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
光環與陰影
隨著Facebook迅猛發展,問題也接踵而至,其中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用戶的隱私。對於用戶將與誰共享何種信息,Facebook制定了相當 複雜的規則,並且不斷在修改,但是大的趨勢卻是不斷促使人們公開更多的個人信息,這也引起了眾多用戶的不滿。2009年2月,Facebook宣佈,不再 允許用戶隨時刪除已上傳的內容,並在用戶終止賬戶後,Facebook還有權獲得該賬戶信息。這在全美及世界範圍內引起用戶抗議,Facebook最終只 得放棄這兩項條款。2010年5月,Facebook出現安全漏洞,用戶私人聊天信息大規模洩露,更引發人們對互聯網隱私保護的擔憂。
扎克伯格承認,Facebook最大的問題是在不斷引入新功能、完善隱私保護的同時,卻沒有使這兩者更易操作。
Facebook管理層也頻繁更迭。據稱早年扎克伯格曾在新雇高層上任僅十天後就打算讓其走人。隨著公司架構逐漸穩定,與扎克伯格一道創業的元老們卻相繼離開,另立門戶,其中原因之一就是無法忍受扎克伯格全攬公司大權。
正是在與「哈佛連線」創始人的訴訟拉鋸戰中,媒體曝光了Facebook成名伊始扎克伯格的幾段聊天記錄,後由他本人證實:「如果你需要哈佛任 何人的資料,儘管問我,我有4000多個郵件、圖片、地址。」「都是人們提交到網站上來的。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他們就是『相信我』。一群白痴。」
2010年接受《紐約客》採訪時,扎克伯格說自己「極度後悔」上述言論:「如果你要建立一個有影響力的線上服務,並且希望人們都信賴它,你就必須變得成熟。我覺得我已經長大了,並且得到了許多教訓。」
扎克伯格現居加州,他的華裔女友正在加州大學攻讀醫科。作為全美最富有的年輕人之一,扎克伯格長期租房住,最近才置業。室內的主色調是藍色,這也正是 Facebook標誌和主界面的顏色,扎克伯格解釋說,自己是紅綠色盲,最能分辨清楚的就是藍色。
扎克伯格(Mark Elliot Zuckerberg)
全球最大社交網站「臉譜」(Facebook)創始人、首席執行官。1984年5月14日出生於紐約州,哈佛大學計算機和心理學專業輟學生。2004年與同學在哈佛宿舍創辦 Facebook,目前全球用戶超過8億。2010年當選《時代》雜誌年度人物。2012年2月1日,Facebook 向美國證券監管機構提交IPO申請,最高估值達1000億美元,首次公開發行規模為50億美元。
「撕掉他的臉」 一隻花蛤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2dyqx.html 有時候看看外國投行是如何圈錢的,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有一本名叫《泥鴿靶》的書就是這方面的力作。作者弗蘭克·帕特諾伊本身就是從事這一行當的「射擊手」。這些「射擊手」與世界各國的大公司交易著由世界頂級數學家、物理學家設計出來的金融產品。他們能夠讓那些自以為非常成功的企業家和企業職業經理們,在只瞭解了華爾街出產的金融產品的一個皮毛後,就將幾十億美元輕而易舉地送進了他們自己的公司。 作者曾經任職的摩根士丹利是最喜歡發明複雜的衍生產品的公司之一,雖然聲名狼藉,但卻仍受歡迎。比如有一種叫做PERLS的「本金與匯率聯結證券」的衍生產品,看起來像債券,實際上也是一種債券,但卻是一種非常奇怪的債券,因為它的表現就像是有槓桿的外匯匯率賭博。這種也叫做結構性票據的「債券」是給買家製造最多麻煩的衍生產品之一。如果你買了它,你不會收到固定的利息和本金。你的利息和本金或兩者兼而有之,但是需要通過一個或更多的複雜公式來調整。PERLS的買家有兩種:一是騙子,一是「孤兒寡母」。騙子們都很精明,他們通過PERLS,用其他投資者做夢都想不到的方式在外匯市場投機。而「孤兒寡母」就是完全缺乏理解這類衍生產品的知識和經驗的一些人。經紀人酷愛這樣的買家,因為那意味著在5年之內都不會為本金償付而擔心。
帕特諾伊聽說過很多經紀人向「孤兒寡母」銷售PERLS的故事。他很喜歡的是以下的一個故事。
有一個經紀人把8500萬美元的PERLS賣給了一家遲鈍的保險公司,但是這家客戶顯然沒有理解這筆交易。幾個月後,這家公司的高級財務官打電話給這個經紀人詢問
PERLS的市值。他以為它的價格大概是100美元——要麼是99.99美元,要麼是100.01美元。當他得知這種債券的價格已經狂跌了一大半時,簡直無法相信這是真的。他和這個經紀人的對話是這樣的: 「但我們怎麼可能在債券上賠了這麼多錢呢?才剛剛過了幾個星期。而且,看在上帝的份上,這可是政府機構債券啊!我的老闆會殺了我的。」
「好啊,你知道,在你買了債券之後的這幾個星期,本金償還公式裡的各種貨幣兌美元都大幅貶值。而且,時間價值的減損和波動率的變化也減少了PERLS裡面含有的期權的價值。」
「什麼?你再用簡單明了的話說一遍。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這就是說你大量投機外匯匯率,而且你輸了。」
這個時候,保險公司的財務官慌了。「外匯匯率投機?你到底在說什麼呀?我們沒有投機任何事,所以我們也不應該賠錢。我們沒有投機外匯匯率。看在上帝份上,我們是保險公司,我們連買外匯的許可都沒有。」
「是這樣的,當你買PERLS的時候,你就承擔了匯率風險。這就是為什麼你在這種債券上能得到高於市場水平的利息。我告訴過你嘛。你就是不記得,我警告過你。你想想,如果你不承擔什麼風險,怎麼能得到這麼高的利息呢?」
這個財務官大驚失色。「天哪,你是說我們要承擔匯率風險?我以為是你們承擔匯率風險。」
這個經紀人在這筆PERLS交易中賺了一大筆佣金。他講這個故事時笑得幾乎失控。弗蘭克·帕特諾伊也笑了。最後,這個經紀人問帕特諾伊是否知道這樣的銷售行為被稱為什麼,他說這就叫做「撕掉他的臉」。所謂的撕掉他的臉,就是抓住客戶,從脖子下面掐住一層皮膚,然後用力猛拉,撕下儘可能多的皮肉。當這個經紀人解釋的時候,帕特諾伊注意到他帶著極大的自豪感,幾乎眼泛淚光:「弗蘭克,我撕掉了他的臉。」
【小米的成功打了誰的臉】行業觀察者:小米手機給我的三大啟示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2934.html來源:福布斯中文網 作者:朱長城
兩年前,我寫過一篇文章叫《小米手機難成主流》,全文以PC產業中的微軟角色來類比小米的戰略。兩年後再看此文,多少覺得滑稽。一方面,小米手機的市佔率已經超越HTC,公司估值達到100億美元,以創業公司論,已經非常成功;另一方面,小米手機現在算主流嗎?與中國年消費過億部智能手機相比,與中華酷聯這種規模性公司比,小米確實又是小朋友。在正確與錯誤之間,小米提供了哪些新的啟示?
啟示一,一個產品,一家公司的成功,可能是很多要素的組合,也可能是因為適應時事,在少數單項上取得巨大成功,以至於讓同行的老眼光看走了眼。小米的典型就在於一切圍繞互聯網模式,把過去建渠道,經營品牌的老思路,變成了一種互聯網時代的快速營銷,快速聚焦。相比之下,原文強調操作系統等原因,就變成了次要問題。據說,當年諾基亞也用了」抗摔「的老標準來看第一代iphone的前景,自然也是得出了iphone不值一提的謬論。
用單項優勢改變行業的傳統競爭格局,其實就是破壞性創新。正應了毛澤東軍事思想的一句俗語: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小米恰恰是把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做到了極致的公司。因為新公司的原因,小米沒有任何歷史包袱,可以在利用「互聯網」這個主戰場上全力一搏。相反,華為、聯想這樣的公司可能像雷軍一樣進行品牌營銷嗎?基本屬於不可能。所以,華為們的戰場在傳統戰場,而小米們的戰場在新開闢的戰場。衡量華為和小米的成功標準,自然也大不相同。
啟示二,破壞性創新的根源在人。能讓小米選擇走目前道路的原因有很多,但關鍵還是在人——雷軍可以如此做,而余成東、楊元慶們就做不到,包括魅族的黃章也沒能走這條路,雖然他更早利用社區和粉絲進行營銷。以小米的業務外包,走互聯網營銷等策略,可以說,每個環節都是現成的資源,但組合在一起的牽線人是雷軍。首先,雷軍是個創業者,有大量天使投資,以及金山時期的光環,本身能自我營銷成為一個品牌,而大公司的職業經理人完全缺乏這些資源。換句話說,喬布斯不是每個人都能模仿的,首先你就得是個傳奇人物,而不是高級打工仔。其次,你得有認準一條路走到黑的勇氣,而這又是創業者的特質。要說小米模式一定能成功,肯定沒人信。但雷軍能把事情做到「絕」。一以貫之的持續下去。但職業經理人就沒有辦法按照「信仰」辦事。
同樣是創業者,不同的人也有分野。黃章其實是國內最早走蘋果路線,堅持走少量精品路線,堅持走粉絲經營路線的智能手機創業者。但黃章選擇了大量開專賣店的營銷模式;而雷軍選擇了走互聯網電商直銷模式;黃章選擇了不拋頭露面,而雷軍選擇了大張旗鼓的路線,而且屢創「佳句」;黃章在人才資源聚合上完全沒有作為,而小米從一開始就選擇了精英的組合。總而言之,事在人為,人不同了,同一件事就有了做得成和做不成的區別。而給我們普羅大眾的啟示就是,選擇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選對了時機和模式,可以在人生的財富道路上少走很多彎路。雷軍選對了,所以小米的成功,可以省下很大一部分的傳統競爭阻力。
啟示三,手機產業的內涵和外延有了很大的變化。目前能說小米算中國智能機市場的主流產品嗎?也許我們首先要改變關於手機產業的認識。現在的手機已經跨出了一台手持設備的製造業概念,轉而成為移動互聯網門戶、眾多O2O服務的門戶,以及「電子類產品」的應用門戶。假如以單純的手機生產製造而言,小米的售價和銷售量恐怕很難支持長期的估值;且手機口碑的細分特徵也越來越明顯,像是oppo的影像口碑都可能是小米手機再擴大用戶邊界的阻力。小米能擴大新的收入來源無非是周邊設備和app服務等。畢竟,與蘋果相比,小米的利潤來源太單薄。而一說到周邊電子設備,內涵和外延就大了許多,包括小米盒子、電視等,都可視為一種延伸品牌價值的載體。而且,這些產品都是製造「現金流」的好商品。它既賦予了小米在供應商處的議價能力,又是品牌關注度變現的好手段。只要現金流不斷變大,就是不斷在資本市場遊說美好故事的新資本。小米的估值就能得到支持。
不靠老公的臉書第一夫人
|
|
「佐伯格的臉書狀態要改成『已婚』,普莉希拉狀態要改成『中頭獎』!」這是三年前普莉希拉(Priscilla Chan)嫁給臉書創辦人佐伯格時,網路的笑話。日前佐伯格宣布普莉希拉懷孕,讓這位「臉書第一夫人」又成話題。
今年三十歲的普莉希拉是越南華裔後代,父親乘難民船至美國,母親做兩份工作維持家計。身為長女的普莉希拉由祖母帶大,國一時才十三歲的她就問老師:「怎麼
上哈佛?」老師告訴她,哈佛喜歡全才學生,於是普莉希拉加入網球社練網球。高中時以全年級第一名畢業,後來如願進哈佛,成為家中第一個上大學的成員。 普莉希拉和大她一屆的佐伯格,在哈佛一個派對上認識。不過和佐伯格不同,普莉希拉完成了哈佛學業,並成為小兒科醫生。後來她要佐伯格在臉書上,新增一個器官捐獻註冊功能,就是要幫助病童。 丈夫雖是億萬富豪,普莉希拉卻頗有骨氣:婚前她和佐伯格的姊姊蘭迪去逛街,普莉希拉看上一雙六百美元(約合新台幣一萬八千元)的鞋子,蘭迪鼓勵她「買下來吧!反正妳有錢。」普莉希拉卻將鞋放回原處:「那不是我的錢。」
普莉希拉不當「靠夫族」乃矽谷傳統:蘋果創辦人賈伯斯之妻勞琳(Laurene),是史丹佛MBA,後來創辦一家天然食品公司及教育慈善機構。
Google創辦人布林之妻沃茲克奇(Anne
Wojcicki),擁有耶魯大學生物學位,後來創辦一家基因測試公司。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之妻梅琳達,乃杜克大學MBA,婚後她掌管夫婦共同創辦的慈
善基金會。 如今普莉希拉也不當花瓶,得到佐伯格敬重。後來佐伯格苦學中文,還陪普莉希拉赴越南尋根。「人們說普莉希拉嫁給佐伯格很幸運,其實幸運的是佐伯格。」普莉希拉高中老師如是說。堅持做自己的普莉希拉忍受三次流產才在今天懷上女兒,或許佐伯格才是「中頭獎」的人。 |
雙11大戰前夜 京東借“拍拍之死”打了馬雲的臉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10/152741.shtml
導讀 : 畢竟中國最大的C2C平臺不就是馬雲家麽。
文/杜大能耐(微信號:dudanengnai)
就是雙11大戰前夕,京東意味宣布徹底關閉拍拍網,有人說這是京東的話題炒作,但筆者還是覺得意料之內,情理之中,拍拍已死,在騰訊將其並入京東體系那天就死掉了,只不過這次是京東以C2C無法杜絕假貨為由,借拍拍之死不忘黑淘寶而已。
騰訊做不好的拍拍網 緣於有錢沒能力
拍拍的崛起緣於騰訊對於電商的布局,可以說拍拍就是仿著淘寶做的,但仿的四不像,遠沒有騰訊在其他業務上的成功。對於前陣子百度又砸重金重做電商,騰訊的電商之路可謂一路坎坷,幾經波折,騰訊做不好電商的論調也成為業內公認。而對於公眾而言,提到電商想到的首先是淘寶,京東這種專一的平臺,騰訊讓人更多的是企鵝形象的社交產品。再者騰訊的產品線非常長,從遊戲,社交,音樂,搜索,地圖。
電商在其中只是一個板塊,而非京東阿里這種戰略的位置。騰訊自身是一家科技公司,在商業尤其是市場營銷能力欠缺,拍拍是阿里的照抄,沒有足夠的創新屬性,就如同騰訊微博與新浪微博的關系,營銷能力不足,曝光量不夠,對於電商平臺是致命的,還有最重要一點,就是用戶已經習慣了一些電商的存在,大件上京東,小件上淘寶成為用戶習慣,拍拍做的沒有什麽特點,自然會被淘汰。
京東不願做好拍拍 緣於不願當冤大頭
而在拍拍並入京東體系後,京東做不好,或者說根本沒想著做好。先不談二者的競爭關系,品類的重疊,資源的浪費,京東恐怕一直都認為為什麽要做拍拍?再看京東本身的財務狀況,在倉儲自建物流的拖動下,毛利潤只有9.9%,而淘寶同期的利潤則高達70%,本就是泥菩薩過江的京東,有什麽理由收下拍拍這個累贅。一句話總結就是不賺錢,和月初蘇寧剝離pptv一樣。雖然蘇寧稱,是由於視頻行業競爭不斷加劇,PPTV一直在不斷加大版權內容、智能硬件等方面的投入。轉讓有利於PPTV的長期持續發展。
但歸根結底還是賠錢的買賣,無論是內部還是投資人都已怨聲載道。甚至在公布消息當晚,蘇寧雲商的股民在各種貼吧與QQ群中奔走相告,而拍拍的現狀本質上和PPTV是一樣的,自己不爭氣,被騰訊甩給京東,京東也不願當冤大頭。
京東開荒圈地忙 關閉拍拍實乃最好選擇
騰訊不疼,京東不愛,拍拍最終只是淪為電商大潮中的犧牲品,和早前退出中國的新蛋一樣,自身產品無特點,另外一點就是京東的重點根本就不在這塊。京東以自營電商起家,未來第一要務就是繼續拓展市場,建更多倉庫,開放更多平臺給合作夥伴。按照劉強東的計劃,京東希望未來能擁有60萬名員工,這樣的擴張節奏,蘊藏的風險十分巨大。如何管理一個擁有60萬名員工的企業,保持零售和物流兩個方面的效率第一,才是京東未來的主要任務。
在副業上,京東的註意了也不在拍拍上,京東白條主攻金融,京東農村主打農業生產資料電商,與阿里農村競爭,還有投了大力氣的京東到家,本地生活服務。京東做的更多是借助由3C售賣發展起來的京東品牌,四處開花,利用這部分的利潤彌補自建物流產生的龐大人員支出,而與京東商城業務重疊的拍拍在上述任何一方面對京東都是有弊無利,擴且騰訊和京東的合作也不僅僅是兩個購物網站的合作,而是將京東納入騰訊生態圈,成為對抗阿里系擴張的幹將,雙11開放微信入口就是例證,拍拍做的就是二者接觸的敲門磚角色而已。
最後來看下,京東這份聲明本身:鑒於C2C(個人對消費者)模式的電子商務在中國目前的商業環境中監管難度較大,無法有效杜絕假冒偽劣商品,京東集團決定,停止提供C2C模式(PAIPAI.COM)的電子商務平臺服務。這還真是打淘寶臉,直面淘寶假貨危機,畢竟中國最大的C2C平臺不就是馬雲家麽。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杜連升,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就喜歡你工牌上那張沒受過欺負的臉!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922/165286.shtml
就喜歡你工牌上那張沒受過欺負的臉!
四郎
“人心”的商業價值。是十二棟文化與戴爾最重要的共鳴點。
又到了萬物複蘇中午吃飯的時候,在北京,從中關村到西二旗,從大望路SOHO到望京SOHO,ppt工人和碼農們放下了手中的鍵盤,湧出寫字樓玻璃門,或三五成群或獨自一人開始覓食。
樓下麻辣燙店的服務員大鑫每天笑看風雲。而即使在吃麻辣燙,塑料花老阿姨組合Belinda, Sabrina和Sissy也要爭先恐後地比拼誰最能吃菜葉子誰的米粒攝入量最少。
是的,那群不知道是90後還是95後的年輕人又來了,塑料花老阿姨組合最看不慣的,除了這些年輕人臉上的膠原蛋白,還有他們胸口的工牌,全是那遊山玩水戴墨鏡玩潛水的“社交照”。
工牌上那張沒有受過欺負的臉
陳丹青說,他到美國時驚訝於大家都長著一張“沒受過欺負的臉“,這激發了很多六零後七零後甚至八零後的感慨。表情包少女傅園慧走紅時,有媒體評價說,這種“少女你長了一張沒受過欺負的臉”,來自於她心里高度的幸福感。
這些無憂無慮的年輕人們,沒有被世事艱辛所折磨,充滿著熱情與創意,他們總想要讓職場這件事變得快樂一點。這是他們的優點,卻也是老板的難點。關於如何管理90後95後,我們決定十二棟文化的創始人王彪聊一聊,他的公司90後占大很大比例,而他們的表情包,更是在年輕人中大受歡迎,發送量已經過百億次。
十二棟文化成立於2013年,是一家圍繞形象IP展開整體產業鏈布局的公司,其主營業務包括:原創形象IP創作、運營推廣,產品開發、授權及周邊衍生品消費等。國民表情長草顏團子、走腐萌路線的小僵屍、以“謝謝老板”走紅的制冷少女,以及新興動漫形象破耳兔、正經人、芮小凸和芮小凹等,只要把這些IP列出來,很多人都會大喊,“原來是他們做的啊!”
如何激發年輕員工的創意,如何能做出那麽多能讓人有情感共鳴的表情包?王彪的回答並不複雜,有網感,沈迷其中,有敏銳度。他驕傲地說,自己的公司有的同事可以自信地說見過幾乎網絡上所有的段子。如果有人能找到一個這位同事沒見過的段子,那就是要請客吃飯大肆慶祝的事。
“關鍵你還得有那麽點靈性,因為有很多人上網時間很多,你缺一點悟性你就抓不住那個點,所以你還得有這個感覺,你還得有這個悟性。“ 作為十二棟的CEO,激發悟性,保存靈性成為管理的頭等大事。

(十二棟辦公室一角)
這件事情並不輕松,除了熱血有趣的工作氛圍和自由平等的管理文化的營造,王彪還需要在硬件上舍得投入,還需要為員工提供更多的社交貨幣。每個十二棟文化員工入職六個月後,都會收到設計師們專門設計的頭像。天天戴著的工牌就是員工的社交貨幣,年輕員工們不會因為一個工牌而選擇一家公司,但連工牌頭像都那麽有趣的公司,員工自然更愛。

(十二棟文化辦公區)
比如像顯示器這樣的小事,王彪挑了戴爾的,因為外形前衛,可以靈活轉動,放在桌上就顯得大氣。很多員工很是喜歡,因為就是要“走進辦公室不一樣的感覺“。這種感覺,讓年輕人們得以喜歡呆在辦公室里,並且能保持一種靈感常新的狀態。
“我能給他們一些現在的年輕人更在乎的東西。“王彪說。
選擇戴爾因為“人心”的共鳴
在完成融資以後,王彪對外界表示,希望用“識別性“開啟新消費的入口。以前消費者會因為一家店的字號和名字而走進一家店,現在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與識別正在變得大不一樣
王彪看到的,正是技術與商業發展帶來消費者與品牌之間互動模式的巨大轉變,在這個時代,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不僅僅因為名字因為商標而認識一個品牌,而是更多地因為某種豐富的情感內涵而與一個品牌在一起。對消費者的爭奪越激烈,識別性就越被商家需要。這也是為什麽王彪所做的“識別性“生意,商業空間巨大。
在IP授權上,十二棟的形象授權已不止於圖形圖像呈現,而是滲入到與消費者互動的諸多環節,用形象IP為服裝快消等等多個品類的品牌註入情感內涵。
而現在,圍繞”識別性“所構建的業務,除了線上內容與流量的經營及IP授權,十二棟更在線下零售上大規模發力,只有產業鏈向下延伸,對識別性的占據才能更為穩固。王彪認為,新零售就是“心零售“。零售業里的“人“、”貨“、”場”者三者中,時代正在向人的維度去發展,以貨為中心或者以場為中心的時代已經過去。
十二棟文化的形象IP,發送量達到了數百億次。從線上到線下,十二棟文化的業務正在飛速擴大。此外,一個連接優秀形象IP設計者的平臺也正在發展中,通過這個平臺的建設,更廣泛範圍的設計師將會被十二棟連接起來,獲得更多商業成功的可能性。

王彪希望,自己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在與員工與設計師的互動討論上,“人心”是他管理的核心。IT的各種麻煩事,也就最好不要來打擾。他選擇了戴爾這樣的同樣註重“人心”服務細致的合作夥伴。
“每個人都懷著希望生活變好的一顆心,每個人都渴望改變。”王彪懂得“人心”的商業價值。這也是他與戴爾最重要的共鳴點。
我不想要叫他“服務員”
十二棟文化的95後阿言喜歡戴爾的工程師,原因很簡單,他們很容易就讓人記住了名字。
“我超不喜歡服務員這個詞的,說實話,有一天我看到一位衣著得體的老哥,在飛機上招呼空姐時,似乎猶豫了三秒,最後還是喊出了服務員三個字,我當時就給跪了……”
“小姐這樣的尊稱挺好,可惜被異化了,小姐姐又有點太油嘴滑舌,所以我能理解那位老哥憋了很久喊出的這個稱呼,但當時聽著就是那麽奇怪。”阿言說,也就在那時,他猛的意識到,服務員一點兒也不好聽。
“將來我們零售店里的店員,也要禁止用服務員這個稱呼,他們就是你的生活夥伴,能和進店的客人聊動漫聊人生,那種進門點頭哈腰歡迎光臨的服務才是假服務。“阿言的這個心得,來自戴爾的啟發。
戴爾的工程師和顧問上門時,會主動介紹自己的名字,這很重要,讓人覺得他是來交朋友的。選擇戴爾,因為買的不僅僅是硬件,還有基於人與人之間互動的真誠服務。他們顏值高,知識豐富,他們上門服務時,能和你聊天交流,真正幫你解決問題順帶還能給點設計建議,而且很多事情能幫你想到前面去,主動提供風險告知。

戴爾的專業顧問,會想盡辦法為成長型企業提供定制化IT解決方案與服務。這對十二棟文化這樣的小企業至關重要。畢竟創業公司買電腦配IT設備很容易就只買貴的不選對的。
“有事直接找我,隨時找我。” 7*24小時專業電話支持,全年無休是戴爾的承諾。
“我也跟別的公司打過交道,你知道有一種電話婊能把你氣炸,電話里的聲音溫柔親切,說話滴水不漏,但估計放下電話就開始爆粗,也從來不解決問題的那種。”阿言真心建議,找IT合作夥伴千萬不能找這種,還是得要找戴爾這樣的,能讓你記得住名字,能好好交流,能做實事的。
[本文系i黑馬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戴爾
贊(...)
分享到:
西環集中營:張德江打自己的臉
1 :
GS(14)@2017-05-13 01:12:37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前日在澳門出席各界人士座談會,他發言時以「特別值得肯定」讚揚澳門就《基本法》23條立法,形容是「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走在前面」。民主派中人指,北京一向慣用讚澳門來打香港的臉,但他指張今次大讚澳門為《基本法》23條,不但打不到香港及候任特首林鄭月娥的臉,反打到北京及他自己的臉,因當日特首選舉,林鄭是唯一候選人不承諾任內就23條立法,而張及所謂中共政治局卻全力支持她,「即係北京都覺得23條立法唔重要」。該民主派中人稱,當日3名特首候選人中,曾俊華、胡國興均表明任內支持、推動23條立法,胡連如何立法也提了出來,唯獨林鄭回應23條立法時稱要「權衡輕重,謹慎行事」,又指23條立法未有適當條件、環境,易引起爭議,當時曾俊華公開反駁,不明林鄭怕甚麼。不過北京明顯未有選擇曾、胡,反而全力支持林鄭,除西環外,當時建制傳媒大字標題張德江秘密南下會見各界挺林鄭,又傳張指政治局支持林鄭做下屆特首,「張德江、西環挺林鄭,肯定知林鄭不會對23條立法立場,即係政治局認為冇問題,咁香港未來5年唔就23條立法,張德江同挺林鄭京官亦要負責任,唔怪得港人同林鄭」。事實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見林鄭時,其發言也沒提及要林鄭就23條立法,亦未提維護國家安全,張德江大讚澳門就23條立法,難免令人覺得北京強硬派仍想操控下屆政府。季陶周一、三、五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510/20016683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