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我的六年投資之路 巴山夜雨11

http://xueqiu.com/1953276150/26836628
  到今年年底,炒股整整六年了。我是一名標準的小散,股市中的小字輩,生活中一直很低調,不敢隨便亂冒泡,看著雪球上如此多的人都在總結,也激發了我寫一點的慾望,文字的東西即可記錄人生的印跡,又可回首看看自己思想的轉變。

一、初入股市

  2007年,全民炒股的時代。當時走到哪都在談論股市,無論是報紙、電台、電視還是單位,股市成了最熱門的話題。而我一個從小都非常保守的人自然對此無動於衷,骨子裡就認同這就是賭博,不務正業。記得當時,單位有位同事經常到我們辦公室用電腦來查看股票行情,當時也看不懂,也不怎麼在意。直到後來聽說他已賺了10來萬,好生羨慕,心想股市真能賺錢嗎?而辦公室一位同事已耳熏目染開始買基金了。每天看著他眉飛色舞地說今天又賺了幾十元,十幾元就有些心動了。心想每天坐在這裡都可以賺錢,一月下來有幾百元也好啊。

  於是,我開始在網上關注理財投資方面的知識,這下才覺得自己真的是太落伍了。用哪時流行的話「你不理財,財不理你,跑不過劉翔,也得跑過通脹啊」。當時膽小,也就買了點基金,還是嘉實債券基金和貨幣基金。但儘管如此,依然免不了虧損,因為哪時是2007年11月,股市剛好從6124向下盤跌。雖然如此,還是很興奮的,業餘時間就找同事談股論基,感覺生活充實了許多,心裡有了寄託。12月,我開了戶,買了封基和一點中國銀行的股票。由於期間股市開始向上,有人說要上萬點,看著帳戶開始變紅,膽子也越來越大,打電話叫老婆把修房的錢轉到帳戶層層加碼,最多大約投了4萬餘元,當時我記得最高時靠基金金鑫、豐和差不多浮盈上萬。哪時工作也不安心了,滿腦子都是股票。

二、虧損

  2008年1月,大盤開始向下,帳戶也開始縮水。當時已不滿足基金,開始頻繁的買賣股票,一月下來換了10來只,都是從報上和網上推薦買的,結果自然是虧多盈少,由正轉負。記得月底的一天晚上,因為臨近春節,幾位同事K歌到很晚。第二天一早醒來,外面白茫茫一片,如此大的雪我還是頭一次經歷,當時我就有種不好的預感。當天的股市也是大幅下挫,接下來三天,雪一直下個不停,最深處沒過了膝蓋。接下來便傳來全國各地雪災的消息,又傳來美國次貸危機,股市有如雪崩,最多一天大盤一度跌停。帳戶一天縮水兩三千,晚上連覺都睡不著,哪見個這陣仗。記得當時晚上經常收聽電台,還發短信諮詢股票,有位證券公司的客戶小妹就經常給我打電話,估計她也是位入行新手,因為聲音很好聽,成了我晚上傾訴鬱悶的對象。

  當時已熊市理論已開始漫延開來,電台也不薦股了,而我沒心情看股市了,著急著想辦法弄上一張火車票,於是在回家前一天,痛下決心斬倉,只留下了少量的封基,也留下一點希望。當年虧損最多的就是ST股、兩面針。

三、休息

第二年由於工作的變動,加之春節股市有一些反彈,我便萌生了在家專職炒股的想法。在家二個月中,天天都在看消息,換股票,感覺心累得不行,卻沒賺到什麼錢。好在當時經常看一位眼中高人的博客,買了一點他推薦剛上市的金鉬股分和魚躍醫療,結果幾天就基本搬平了收益,心中大喜。當時家裡修房,也沒多餘的錢炒股,急需找份工作掙錢了,除了家人的責怪,自己也覺得不是權益之計。便輕倉留一了一二千元,以便練手,開始上班了。

  結果剛上班沒幾天,便遭遇5.12汶川大地震,天天在外搭蓬居住。當時全國人民表現出來空前的團結精神,股民也號召不賣股,哪段時間股市好像還漲了點,不過我感覺心裡不踏實,第三天就賣掉了,真對不起全國股民啊!後來重心都放在保命上,也沒心思看股市了,每天最擔心的就是地下老晃悠。直到二個月後,看到大盤有企穩的跡象,聽信媒體說有奧運行情,忍不住又投入了一些。沒辦法,炒股這東西,真的象吸毒,一旦沾上了,這輩子怕是難以戒掉了。

 好景不長,奧運會開幕前夕,股市連跌,終於忍受不了虧損,全部割肉出局,虧得心痛,連奧運開幕式都沒心情看。記憶深刻的是伊利股份當時還暴出三聚氰胺事件,雖然覺得是機會但也不敢買。那時就覺得A股簡直就是世界上最垃圾的地方,跌這麼多,政府也不想辦法救市治市。加之經常看侯寧的文章,於是決定從此離開這個吃人的賭場,安心工作,好好休息。

三、再虧損

  2009年股市在四萬億投資之下,開始不斷反彈,對此我無動於衷,認為這不過曇花一現。加之工作忙,關注時間不多,也堅信侯司令和一位叫王什麼春的觀點要跌到800點。直到股市上了3000多點,翻了一倍,中小板股票更是翻了幾番,才又有些心動了。11月剛投入一些進去,股市就見頂了,一連吃了幾幾根大陰棒,感覺自己時運不濟,兩次進場都是股市見頂的時候。

  這樣進進出出輕倉應對,總體來說基本也沒怎麼虧,其間也加強了學習,主要是技術分析方面的書籍、網上名人的博客和天涯股市論壇,瞭解到股市原來真的可以賺大錢,對股市也更強烈了,對自己也更為自信了。

  進入2010年,豪情滿懷,總覺得三年了,對股市有一定把握了,虎年了股市也會虎虎生風,呵呵。然而當年股市並不延續09年的小牛市,一直不痛不庠,年中還大幅下挫,當時積蓄不多,虧損倒也在承受範圍。國慶休市前一天,股市突然撥地而起,也沒在意。節後,股市更是氣勢力如虹,我感到機會來了,緊急加倉新和成、浙江醫藥。一個來月的上漲,又讓人看到牛市的希望,自己一舉找回過去虧損還盈利近萬元。心裡哪個喜啊,覺得這一生發大財的希望就在股市了。

   然而11月後,股市就開始掉頭向下,連續有幾天大盤都大跌,一個月下來盈利又花為虧損,心裡哪個懊惱、沮喪就別提了。但我依然對股市充滿了希望,當時看一本書,作者對股市的描述讓我無限期待。年底,當時由於工作的煩悶毅然辭職,想安心在家專職炒股。哪個寒冬,記憶憂新,每天都坐在電腦旁,紮在股市和財經網中,股市的一上一下都牽動著我的心,一心撲在股市上。然而股市不是天道酬勤,付出得多,並非收穫得多。當時沒了正當的收入,壓力很大,行情又不好,親人的嘮叨,連續虧損讓我夜不能昧,食之無味。雖然只有兩個月時間,但卻是我炒股以來最低落的時候。春節,囊中羞澀自慚形穢得都不好意思出門。

  形式逼迫我不能再這樣下去,於是春節後,遠離家鄉前往南國,開始打工之路。

  2011年股市先揚後抑,接下來便是漫漫長跌。這一年由於新的崗位也怎麼過多的關注股市,不過一有空還是加強這方面的學習,對股市也有了新的認識,注重了對價值投資的初步認識。

三、解套

  2012年,工作上的穩定,積蓄的增多,視野的擴大,又讓我燃起了對股市的熱情。之所以對股市如此大的期望,因為我不喜歡交際,內心渴望自由,嚮往新奇,骨子裡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只想做自己熱愛的事,股市正好迎合了我的要求。平時省吃儉用,一步步積攢,打算投入10萬元到股市也算達到了初步目標。心想炒股四年了,本科都畢業了,應該有點收穫了吧。

  這一年也是我虧得最多的一年,儘管很小心,但單邊下跌行情,重倉的上海醫藥、信誠B和封基等一度虧損達到5萬餘元。常常在夜裡我在想,難道我真的不適合炒股嗎,炒股的路就這麼難走嗎?人生最低谷的時候也就是轉機到來的時候,也就在這一年,我遇到了股市的貴人,哪就是小小辛巴。

   記得最初看到他一篇推薦紅日藥業的文章,就被吸引了。一底值千金,雖然不是很理解,但卻被他優美、樸實的文風所感染。此後便留意他的博客,看過他的幾篇文章後,驚奇原來股界還有這樣無私謙虛的人。不僅薦股,還毫無保留的把自己的經驗分享出來,博客提問也一一回覆,沒有一點大師的架子。在他出了《重劍無鋒》的書後,我便毫不猶豫買了一本。這本書是我所有炒股書中最有價值的一本,才發現以前哪些技術分析類,大多都是垃圾,誤人子弟。這本書也真正讓我的知識有了一個質的進步。

  隨著微博的興起,辛巴的提供的信息更多了,此後我便開始陸續跟隨買入他分析的桂林三金、貝嬰美、理邦儀器、天瑞儀器等。逐漸帳戶開始不再往下虧損,到了年底,還慢慢挽回了一些損失,遺憾的是因為其間忍受不了漫漫下跌和利空消息,甩賣了上藥和大牛股貝嬰美。

  2013年,好日子來了,由於買的都是基本上都創業板的股票,所以這一年儘管持有的漲幅都不算大,只有理邦和桑樂金一度翻倍,但也足以讓我在今年月解套,還小有贏利。這也完全符合辛巴老師的複利理論,這讓我非常欣慰。

四、展望

  有人說,炒股六年算入門,十年才起步,羅羅嗦嗦大半天,為的就是給自己六年做個紀念,我想這也是每位新手的必走之路。所幸的是我一直沒間斷學習,更是在股市遇到了不少老師,尤以辛巴理論最為系統,最為全面,也最適合我。我認為炒股完全由個人的學識、經歷、心態、性格決定,我承認至今我的心態並不成熟,還做不到長線持股、分檔低吸、喜歡滿倉操作,經常犯一些投機錯誤。否則今年也不會提前賣掉「好想你」,作為辛巴的「弟子」(老師可能不認同),我真是羞愧難言。路漫漫其修遠,股道深似海,炒股如人生,我還得一步步繼續修煉心性。通過老師的選股方法,今年也試著買了千山藥機、開元儀器、金河生物等。我想要是哪一天辛巴老師歸隱江湖,還是靠自己才是,師傅領進門,修行還得靠個人。
新的一年又來臨了,我也來為明年的股市不成熟的展望。通過近兩月對雪球的關注,大大擴充了眼界,長了見識。深感自己的不足,譬如曾經對科技股的漠視,自己財務知識的缺乏。為此這兩天剛買了耐力兄的《菜鳥看財報》。對於明年面對眾多不確定因素,我比較認同雪球眾多球友的認識,明年仍然是一個結構市,個股分化更為突出,受政策的因素,創新、科技、醫療、消費、服務行業仍然是大方向,主板難有作為,機會更多的還是在中小創業板。其它就不班門弄斧了,雪球上的高人早已總結得夠多了。

 希望2014年自己的炒股水平更上一層樓,早日奔向財務自由的終極目標,謹以此文獻給與我有同樣經歷和即將入市的朋友,和尊敬的@小小辛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689

【解讀】免費模式成功的六個有利條件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22/58177.html

隨著互聯網免費大軍潮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著眼於免費產品,有投入就需要回報的產品要怎麽存活並盈利?且看以下:免費模式成功的有利條件托爾斯泰曾經說過“幸福的婚姻各個相似,但失敗的婚姻的不幸福千奇百怪”。這句話用到免費模式上來,一樣的成立。幾乎所有的免費模式成功的企業都有共通之處。下面我列出六個免費模式成立的有利條件。低成本這里所說的低成本指的是免費用戶的單用戶平均成本。之所以單用戶平均成本如此的重要源於一個重要的算術,即所有營收必須覆蓋所有成本且有盈余。如果你提供的免費服務成本居高不下,那在收費端的壓力就會倍增。海量用戶海量用戶的意義巨大,前面說到的低成本很大程度上依托於邊際效應,而邊際效應一定來源於海量用戶。此其一。第二,一個商業模式的成功,不僅僅是賺到錢,而且必須賺到大錢。賺到大錢無非兩種途徑,途徑一是足夠多的付費用戶,途徑二是足夠高的單用戶貢獻值。而無論是足夠多的付費用戶還是高貢獻值用戶其實最終都源於海量用戶規模。情感決策和創造需求導向由於免費模式的海量用戶特性,使得市場營銷的“吸”力必然比地推銷售的“推”力要具備更高的可行性。免費模式無法給予銷售豐厚提成的,這就使得所有的市場營銷推廣必須依賴高舉高打的市場行為。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這好色就是情感需求,這好德就是理性需求。我們如果希望產品可以通過免費模式打開局面,其對用戶需求的滿足就必須簡單粗暴直接,就像街口發廊那些粉紅燈光里白花花的大腿一樣直白才行。要說半天才能明白用戶還將信將疑的,那真不行。輕交付輕交付展開講有兩個方面。第一是產品的標準化和優異UI使得用戶可以無需培訓即可自學習使用;第二是後續牽涉的人工客服量極少。而培訓和客服的人工成本,免費模式顯然無法支撐。高競爭由於浮油效應,早期進入市場的服務商具有先發優勢,不需要投入過多營銷費用即可獲得最優質的一批客戶,尤其在運營業務模式下,這批優質客戶會持續貢獻營收利潤,使得服務商能更有力量在產品和銷售兩端增加投入,這種馬太效應一旦開始啟動,後進入市場的競爭者很難追趕。亞歷山大大帝在一刀斬開戈爾迪之結的做法被市場追趕者廣泛借鑒――不按照領先者的規則比賽,通過免費模式進行模式創新。比如360對殺毒軟件市場的策略。可疊加前面講到過,免費模式最終盈利,一頭看免費的成本壓的有多低,另一頭則看收費這頭ARPU值壘的有多高。在單項產品上,企業的定價權是弱的,必須隨行就市和符合消費者心理預期,但如果可以疊加產品,則情況完全不同,賺一筆是一筆,賺兩筆是兩筆,賺三筆是三筆……以上六個條件,是免費模式成功的有利條件。所謂有利條件,指的是如果具備這些條件,免費模式會更加容易成功。這些條件不是必要條件,即使不具備其中幾條,免費模式未必不成功;這些條件也不是充分條件,就算樣樣具備,免費模式也未必一定成功。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遊民老趙 | 編輯:ningyongwei | 責編:寧詠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708

《投資必懂》台股30年最大接班潮來 29家上市櫃企業你一定要認識的六年級接班人

2014-08-04  TCW
 
 

 

台灣第一代創業家,歷經三、四十年打拚,如今紛紛屆齡交棒,掀起台股最大接班潮,更有許多六年級生「繼承者們」陸續浮上枱面,他們有何不同?又有哪些新發現?台股投資人不能不關注這波新趨勢。

撰文‧鄧麗萍

台股三十年來最大接班潮來了!

過去五年,台灣上市櫃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異動的次數,就高達一千五百多次,其中,逾一百家的家族企業已由第二代、第三代接棒。

《今週刊》獨家調查,近五年來,有二十八位六年級生的二代接班人逐漸浮上枱面,接任董事長或總經理,或實質掌權,不僅為企業帶來新氣象,更影響到許多小股東手上的股票價值,這是一波台股投資人不能不知道的新趨勢。

這股接班潮,還成為熱門議題,今年四月底,經濟部主辦的一場中小企業傳承論壇上,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前所長薛明玲受邀主講「家族企業之轉型與傳承」,竟吸引了四、五百名聽眾,而且大部分是企業家父子檔,這場論壇最重要的議題就是「傳承」。

六月分股東會,也是市場注目焦點,永豐餘投控總經理兼執行長何奕達、寶成執行長蔡佩君、泰豐董事長馬述健、鳳凰董事長張巍耀、皇翔總經理廖宇翔……,他們都是今年在股東會期間正式亮相的家族企業新生代;更讓這波台股接班潮,推升至今年高點。

世代交替迫切

六年級生冒出頭,創五年新高企業接班議題,何以值得投資人關注?回顧台灣在一九七○年至一九八○年代成立、且快速成長的企業,以傳統產業為主,經過三十多年打拚之後,如今這批創業家紛紛屆齡交棒,由於華人企業第一代認為,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合一,才有往前衝的動力,因此傾向由子女接班。

根據台灣董事學會的研究,台灣上市櫃公司有三分之二是家族企業,董事學會發起人、也是法國巴黎銀行董事總經理蔡鴻青指出,如今這些家族企業,已進入必須面對世代交替的階段,「這是很迫切的問題。」同樣地,中研院社會所學者李宗榮的研究也發現,近年來,台灣家族企業在上市公司董監事佔比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這意味著,企業主正在交班給自己的後代,或利用家族聯姻交叉持股。因此可見,這波有許多台灣的家族企業優先選擇由下一代成員接班。

當上市櫃公司第二代、第三代接班人浮上枱面,由於養成過程、學經歷等,都和父執輩不同,因此他們的管理、經營特色、行事作風等,也展現出不同的面貌,對企業發展有深遠影響。

發現一 喝過洋墨水抱團拓人脈,展開異業結盟相較於第一代創業家靠技術或本業,白手起家,新的這批第二代多半留學海外、念MBA(企管碩士)。「第一代的學歷普遍較低,通常會讓小孩去學他沒有學過的,例如金融、企管、法律等。」蔡鴻青指出,二代通常是MBA,正好彌補上一代的不足。

不僅如此,新一代抱團結社,借力使力,更勝於單打獨鬥的第一代。

例如去年九月,國泰金控小王子、現任資深副總經理的蔡宗翰,與華泰王子飯店董事長陳天貴的兒子、同時也是飯店副董事長陳炯福,聯手打造台灣第一座投資達二百億元的購物中心。

兩位年輕接班人在美國念高中時期是同學,因此牽成了這項異業合作案。而這次合作,可說是大膽創新之舉,既展現出不同於上一代的經營思惟,更打破了家族企業的傳統經營方向。

薛明玲分析,企業家可以傳承給子女的三種東西就是——財富、企業家精神,以及社會地位或人脈。傳承財富最簡單,通常是透過股權移轉;企業家精神則是視子女的能力和接班意願而定。

至於人脈和社會地位,企業家第二代往往透過參加校友會、同業公會、二代聯誼會等社團,彼此分享管理經驗,也藉此培養革命情感,延續上一代的人脈,不僅鞏固彼此之間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甚至展開異業結盟。

發現二 企管系出身

帶領企業轉型、組織再造

「二代接班後,都想有點作為。」蔡鴻青和一些年輕接班人接觸的過程中,感受到他們「想要做出一番成績」的焦慮,並且急於得到外界的肯定。

企業歷經第一代的輝煌盛世後,舊的成長模式面臨極限,第二代背負著第一代的光環與壓力,如何帶領企業轉型,成了他們最迫切的挑戰。

成立超過四十年的健和興,是國內老牌零組件廠,第二代鄭景壬一三年接手總經理後,帶領公司從傳統端子應用跨足電動車,在營收和獲利都繳出好成績。

同樣於一三年掌舵的嘉泥第三代張剛綸,讓這家老字號水泥廠轉型為建商的態勢,也極為明確。嘉泥去年雖然獲利十二億元,但並非來自水泥本業挹注,而是靠處分土地與轉投資事業。張剛綸在今年股東會表示,「仍不放棄水泥本業,但未來營收成長動能,將來自資產開發。」目前,張剛綸也積極推動嘉泥轉型的新佈局,和知名餐飲品牌的赫士盟集團第二代合作,在台北市大直開發餐飲大樓,正式進軍餐飲業。事實上,赫士盟集團第二代、執行副總葛世中,正是嘉泥發言人、張剛綸表妹王立心的夫婿,兩集團的合作是親上加親。

此外,由於企業家第二代幾乎都有MBA學位,往往展現與上一代不同的經營風格。他們接班後的當務之急,就是強化制度,導入更現代化的經營理念,降低人治色彩、建立遊戲規則,並且強調專業分工。

葡萄王第二代曾盛麟,一○年回台擔任父親曾水照的特助,英國史崔克萊大學企管碩士、行銷學博士的他,面對父親創辦的公司仍停留在磁碟片時代、員工平均年齡達四十五歲,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推動組織再造與創新(詳見p.95)。

「接班,就是制度的落實。」資誠企管顧問林瓊瀛指出,第一代經營者高度仰賴自身的領導權威,許多事情一把抓,隨著企業規模變大,可能出現無效率、組織怠惰的問題,因此,幾乎所有第二代對於公司治理最大的共識,就是希望能夠強化制度的力量,包括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組織流程等制度。

發現三 擅財務操作擁抱資本市場,股價亮眼曾有一種說法是:「第二代接班,先賣股票再說。」原因是,第二代可能無法延續創業家的經營成績,甚至可能不務正業、炒作股票。然而,從部分企業第二代接班後的股價表現來看,反而寫下亮眼的漲幅。

過去,很多苦幹實幹的創業家,即使公司掛牌上市後,也鮮少和法人接觸。相較之下,金融科系畢業的第二代接班者,更加熱情擁抱資本市場,對企業經營展現出強烈的決心與魄力,也同步反映在企業獲利的成長,以及股價的多頭走勢之上。

國際羽絨原料大廠光隆實業就是一例。光隆掛牌近十四年,從未舉辦過法說會,直到第三代詹賀博於去年六月升任董事長,在十一月底就破例舉行法說會,並繳出破紀錄的獲利成績單,被市場解讀為「公司派作多企圖心強烈」。而詹賀博接班後,外資持股比重從一.七三%攀升至目前三.一三%,光隆股價近一年漲幅更高達一.五倍。

追蹤上市櫃公司第二代接班以來的成績單發現,少主接班後,企圖心都相當強,不僅企業經營得有聲有色,股價也展現強勁的多頭走勢,漲幅逾五成至二倍的,就有十三家公司。大慶證券自營部主管林明謙表示,當企業更換領導人,通常會帶來新面貌,如果經營績效不錯,就會吸引法人買單,帶動股價上衝。

其中,健和興總經理鄭景壬帶領公司轉型,開拓新業務,去年創紀錄獲利四.二億元,更激勵股價一度突破五十元的歷史大關。

主要生產鋁質電解電容的立隆總經理吳志銘一三年接班後,深耕4G、車用電子、風力發電等領域,獲利創下十三年新高,更激勵股價創十二年新高。

發現四 科技業挑戰高老臣輔佐,少主隔代接班從上述案例可看出,於一九七○年至一九八○年代創立的傳產企業,近年來正好達到世代交替的階段;至於高科技、精密機械、電子相關代工業,則在一九八○年代之後興起,接下來台達電、台積電等也都面臨接班議題。

蔡鴻青指出,家族企業的交棒與接班,除了考量兒女的意願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力。相較於科技業需要不斷地技術創新,產業變動快速,不見得第二代有能力接棒;而傳統產業的變動較小,通常較容易培訓第二代接班。

林瓊瀛也指出,高科技業的專業門檻相對較高,受公眾監督的情況也較一般傳產更為普遍,通常不是老闆說了算,必須在更多勢力如家族成員、老臣、大股東等之間拉扯,接班的挑戰也比傳產更加嚴峻。

因此,有些科技業老闆採取「隔代接班」,台達電就是一例,董事長鄭崇華於一二年交棒給專業經理人海英俊,在台達電歷練二十四年的大兒子鄭平出任執行長,展現了老臣搭配少主的接班佈局。

打破魔咒關鍵

繼承上一代企業家精神

輪調、見習,則是企業常見培養未來領導人的方式。

今年啟動接班佈局的工具機大廠程泰集團董事長楊德華也坦言,雖然兒女已進入董事會,並在公司任職逾三年,但目前仍需歷練,不排除先從經營團隊中找出一位董事長,在過渡時期經營公司(詳見p.92)。

不過,根據資誠的研究顯示,台灣家族企業由第二代接下經營權的比率有五七%,只繼承股權、但經營權交給專業經理人的比率為一七%。這意味著,家族企業交棒給第二代的比率,遠高於由專業經理人來經營。

「傳子或傳賢,並非一戰定江山的局面。」林瓊瀛指出,家族企業極少有絕對的傳賢或傳子,尤其是企業規模日益龐大,加上股權與經營權分離的概念在台灣日漸成熟,即使家族成員接班,也必須透過專業經理人團隊的協助。

隨著台股接班潮的到來,在新生代接班後,許多上市櫃公司將出現轉型,或展現不同的新面貌,未來這批六年級生的第二代經營績效如何,備受市場矚目。

薛明玲說,「成功是失敗之父」,第一代創業家的成功,如果傳承的過程不順利,很有可能造成「富不過三代」的命運。

事實上,《家族企業雜誌》(Family Magazine)曾統計,只有不到三○%的家族企業,成功由第一代傳承到第二代;而能再從第二代傳承到第三代的成功率,又只剩十分之一;至於成功傳承到第四代的,只有四%了。

「創業家是用生命來經營公司。」薛明玲表示,第二代接班,通常會比專業經理人經營得更好,因為他們較有使命感。然而,「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若要打破接班失敗的魔咒,則考驗著這一批台股新接班人,能否繼承上一代的企業家精神了。

這些六年級生,掌握一兆元市值—29家上市櫃企業接班人登場繼承者 公 司 職 位 接班時間 出生年 學 歷 公司市值(億元)楊舒涵 程 泰 副董事長 2014/6/24 1978 美國加州大學多媒體碩士、東海大學國貿系 83.8

何奕達 永豐餘

投資控股 總經理兼執行長 2014/6/18 1974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企管碩士 234.9 侯傑騰 東 鋼 董事長 2014/6/181973 美國哈佛大學經濟系 263.5 張巍耀 鳳 凰 董事長 2014/6/17 六年級 美國奧克拉荷馬社區大學 31.6 馬述健 泰 豐董事長 2014/6/13 1974 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商學院 93.5 駱怡君 台灣工銀 副董事長 2014/6/6 1971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企管碩士、波士頓大學企管系 150.4 廖宇翔 皇 翔 總經理 2014/5/8 六年級 — 128.2 謝國棟 大魯閣 總經理2014/3/19 1972 日本山梨大學 38.0 施宣輝 宏 碁 自建雲暨平板產品事業群總經理 2014/1/1 1973美國南加州大學電機博士、輔仁大學應用數學系 687.8 林傳捷 新美齊 董事長 2013/12/9 六年級 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企管系 16.7 詹賀博 光 隆 董事長 2013/6/20 1977 文化大學國際企研所碩士 49.6 張剛綸 嘉 泥 董事長 2013/6/19 1972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技術管理碩士、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文學系 117.3 林明昇 國 產 董事長 2013/6/11 1973美國加州大學哈斯汀法學院法學博士、喬治城大學企管系 160.3 張永傑 櫻 花 董事長 2013/6/4 六年級 — 58.1 張國煒 長 榮董事長 2013/1/1 1970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長堤分校經濟學碩士、南加大經濟系 482.3 鄭景壬 健和興 總經理 2013/1/11973 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經濟系 68.2 曾盛麟 葡萄王 執行副總 2012/7/27 1973英國史崔克萊大學行銷學博士、企管碩士、格拉斯哥大學資訊管理系 187.2 吳昕恩 新 紡 董事長 2012/6/27 1976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材料科學研究所碩士 121.4 蔡佩君 寶 成 執行長 2012 1979 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財務金融系949.4 蔡宗翰 國泰金 資深副總經理 2012 1976 美國喬治城大學法學博士、哈佛大學法律碩士 6449.1 朱博瑋 龍邦國際 總經理2011/12/16 1979 美國亞利桑納大學工業工程管理系、逢甲大學保險研究所碩士 120.8 陳翔玠 三商美邦 副董事長2011/6/28 1971 政治大學企研所碩士、美國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學士 272.3

張元賓 愛地雅

富 喬 董事長

董事長 2011/1/1 2010/8/6 1973 美國華盛頓大學財務工程碩士 23.1

49.4

鄭舒云 正 隆 董事長 2010/6/11 1975 日本早稻田大學國際經營管理碩士、美國波士頓大學商學院 133.6 楊慶祺 橋 椿董事長 2010/5/21 1971 美國加州大學企管系 93.6 吳旻潔 誠品生活 總經理 2010 1978 英國雪菲爾德廣電新聞所碩士79.4 溫銘漢 力 肯 董事長 2009/6/10 1974 美國加州大學香檳校區、台大土木系 8.3 吳昕紘 新 產 董事長2009/3/18 1974 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企管碩士 78.5 註:以近五年(2009~2014年)人事異動篩選,依接班時間排序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各上市櫃公司年報 整理:鄧麗萍、楊政諭這13家公司二代接班後,

股價漲幅逾50%

公 司 接班時股價 股價(7/29,元) 接班迄今漲幅

(%)

新 產 8.53 24.80 190.74 葡萄王 50.10 141.50 182.44 中 砂 29.10 81.90 181.44 永 光 12.51 34.80 178.18 台達電 77.40 206.00 166.15 光 隆 20.95 53.00 152.98 大立光922.00 2310.00 150.54 立 隆 19.05 43.65 129.13 永 裕 16.27 33.60 106.52 健和興21.75 44.00 102.30 協易機 7.93 15.15 91.05 菱 光 13.48 25.45 88.80 統 領 25.2441.65 65.02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031

《投資必懂》台股30年最大接班潮來 29家上市櫃企業你一定要認識的六年級接班人

2014-08-04  TCW
 
 

 

台灣第一代創業家,歷經三、四十年打拚,如今紛紛屆齡交棒,掀起台股最大接班潮,更有許多六年級生「繼承者們」陸續浮上枱面,他們有何不同?又有哪些新發現?台股投資人不能不關注這波新趨勢。

撰文‧鄧麗萍

台股三十年來最大接班潮來了!

過去五年,台灣上市櫃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異動的次數,就高達一千五百多次,其中,逾一百家的家族企業已由第二代、第三代接棒。

《今週刊》獨家調查,近五年來,有二十八位六年級生的二代接班人逐漸浮上枱面,接任董事長或總經理,或實質掌權,不僅為企業帶來新氣象,更影響到許多小股東手上的股票價值,這是一波台股投資人不能不知道的新趨勢。

這股接班潮,還成為熱門議題,今年四月底,經濟部主辦的一場中小企業傳承論壇上,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前所長薛明玲受邀主講「家族企業之轉型與傳承」,竟吸引了四、五百名聽眾,而且大部分是企業家父子檔,這場論壇最重要的議題就是「傳承」。

六月分股東會,也是市場注目焦點,永豐餘投控總經理兼執行長何奕達、寶成執行長蔡佩君、泰豐董事長馬述健、鳳凰董事長張巍耀、皇翔總經理廖宇翔……,他們都是今年在股東會期間正式亮相的家族企業新生代;更讓這波台股接班潮,推升至今年高點。

世代交替迫切

六年級生冒出頭,創五年新高企業接班議題,何以值得投資人關注?回顧台灣在一九七○年至一九八○年代成立、且快速成長的企業,以傳統產業為主,經過三十多年打拚之後,如今這批創業家紛紛屆齡交棒,由於華人企業第一代認為,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合一,才有往前衝的動力,因此傾向由子女接班。

根據台灣董事學會的研究,台灣上市櫃公司有三分之二是家族企業,董事學會發起人、也是法國巴黎銀行董事總經理蔡鴻青指出,如今這些家族企業,已進入必須面對世代交替的階段,「這是很迫切的問題。」同樣地,中研院社會所學者李宗榮的研究也發現,近年來,台灣家族企業在上市公司董監事佔比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這意味著,企業主正在交班給自己的後代,或利用家族聯姻交叉持股。因此可見,這波有許多台灣的家族企業優先選擇由下一代成員接班。

當上市櫃公司第二代、第三代接班人浮上枱面,由於養成過程、學經歷等,都和父執輩不同,因此他們的管理、經營特色、行事作風等,也展現出不同的面貌,對企業發展有深遠影響。

發現一 喝過洋墨水抱團拓人脈,展開異業結盟相較於第一代創業家靠技術或本業,白手起家,新的這批第二代多半留學海外、念MBA(企管碩士)。「第一代的學歷普遍較低,通常會讓小孩去學他沒有學過的,例如金融、企管、法律等。」蔡鴻青指出,二代通常是MBA,正好彌補上一代的不足。

不僅如此,新一代抱團結社,借力使力,更勝於單打獨鬥的第一代。

例如去年九月,國泰金控小王子、現任資深副總經理的蔡宗翰,與華泰王子飯店董事長陳天貴的兒子、同時也是飯店副董事長陳炯福,聯手打造台灣第一座投資達二百億元的購物中心。

兩位年輕接班人在美國念高中時期是同學,因此牽成了這項異業合作案。而這次合作,可說是大膽創新之舉,既展現出不同於上一代的經營思惟,更打破了家族企業的傳統經營方向。

薛明玲分析,企業家可以傳承給子女的三種東西就是——財富、企業家精神,以及社會地位或人脈。傳承財富最簡單,通常是透過股權移轉;企業家精神則是視子女的能力和接班意願而定。

至於人脈和社會地位,企業家第二代往往透過參加校友會、同業公會、二代聯誼會等社團,彼此分享管理經驗,也藉此培養革命情感,延續上一代的人脈,不僅鞏固彼此之間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甚至展開異業結盟。

發現二 企管系出身

帶領企業轉型、組織再造

「二代接班後,都想有點作為。」蔡鴻青和一些年輕接班人接觸的過程中,感受到他們「想要做出一番成績」的焦慮,並且急於得到外界的肯定。

企業歷經第一代的輝煌盛世後,舊的成長模式面臨極限,第二代背負著第一代的光環與壓力,如何帶領企業轉型,成了他們最迫切的挑戰。

成立超過四十年的健和興,是國內老牌零組件廠,第二代鄭景壬一三年接手總經理後,帶領公司從傳統端子應用跨足電動車,在營收和獲利都繳出好成績。

同樣於一三年掌舵的嘉泥第三代張剛綸,讓這家老字號水泥廠轉型為建商的態勢,也極為明確。嘉泥去年雖然獲利十二億元,但並非來自水泥本業挹注,而是靠處分土地與轉投資事業。張剛綸在今年股東會表示,「仍不放棄水泥本業,但未來營收成長動能,將來自資產開發。」目前,張剛綸也積極推動嘉泥轉型的新佈局,和知名餐飲品牌的赫士盟集團第二代合作,在台北市大直開發餐飲大樓,正式進軍餐飲業。事實上,赫士盟集團第二代、執行副總葛世中,正是嘉泥發言人、張剛綸表妹王立心的夫婿,兩集團的合作是親上加親。

此外,由於企業家第二代幾乎都有MBA學位,往往展現與上一代不同的經營風格。他們接班後的當務之急,就是強化制度,導入更現代化的經營理念,降低人治色彩、建立遊戲規則,並且強調專業分工。

葡萄王第二代曾盛麟,一○年回台擔任父親曾水照的特助,英國史崔克萊大學企管碩士、行銷學博士的他,面對父親創辦的公司仍停留在磁碟片時代、員工平均年齡達四十五歲,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推動組織再造與創新(詳見p.95)。

「接班,就是制度的落實。」資誠企管顧問林瓊瀛指出,第一代經營者高度仰賴自身的領導權威,許多事情一把抓,隨著企業規模變大,可能出現無效率、組織怠惰的問題,因此,幾乎所有第二代對於公司治理最大的共識,就是希望能夠強化制度的力量,包括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組織流程等制度。

發現三 擅財務操作擁抱資本市場,股價亮眼曾有一種說法是:「第二代接班,先賣股票再說。」原因是,第二代可能無法延續創業家的經營成績,甚至可能不務正業、炒作股票。然而,從部分企業第二代接班後的股價表現來看,反而寫下亮眼的漲幅。

過去,很多苦幹實幹的創業家,即使公司掛牌上市後,也鮮少和法人接觸。相較之下,金融科系畢業的第二代接班者,更加熱情擁抱資本市場,對企業經營展現出強烈的決心與魄力,也同步反映在企業獲利的成長,以及股價的多頭走勢之上。

國際羽絨原料大廠光隆實業就是一例。光隆掛牌近十四年,從未舉辦過法說會,直到第三代詹賀博於去年六月升任董事長,在十一月底就破例舉行法說會,並繳出破紀錄的獲利成績單,被市場解讀為「公司派作多企圖心強烈」。而詹賀博接班後,外資持股比重從一.七三%攀升至目前三.一三%,光隆股價近一年漲幅更高達一.五倍。

追蹤上市櫃公司第二代接班以來的成績單發現,少主接班後,企圖心都相當強,不僅企業經營得有聲有色,股價也展現強勁的多頭走勢,漲幅逾五成至二倍的,就有十三家公司。大慶證券自營部主管林明謙表示,當企業更換領導人,通常會帶來新面貌,如果經營績效不錯,就會吸引法人買單,帶動股價上衝。

其中,健和興總經理鄭景壬帶領公司轉型,開拓新業務,去年創紀錄獲利四.二億元,更激勵股價一度突破五十元的歷史大關。

主要生產鋁質電解電容的立隆總經理吳志銘一三年接班後,深耕4G、車用電子、風力發電等領域,獲利創下十三年新高,更激勵股價創十二年新高。

發現四 科技業挑戰高老臣輔佐,少主隔代接班從上述案例可看出,於一九七○年至一九八○年代創立的傳產企業,近年來正好達到世代交替的階段;至於高科技、精密機械、電子相關代工業,則在一九八○年代之後興起,接下來台達電、台積電等也都面臨接班議題。

蔡鴻青指出,家族企業的交棒與接班,除了考量兒女的意願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力。相較於科技業需要不斷地技術創新,產業變動快速,不見得第二代有能力接棒;而傳統產業的變動較小,通常較容易培訓第二代接班。

林瓊瀛也指出,高科技業的專業門檻相對較高,受公眾監督的情況也較一般傳產更為普遍,通常不是老闆說了算,必須在更多勢力如家族成員、老臣、大股東等之間拉扯,接班的挑戰也比傳產更加嚴峻。

因此,有些科技業老闆採取「隔代接班」,台達電就是一例,董事長鄭崇華於一二年交棒給專業經理人海英俊,在台達電歷練二十四年的大兒子鄭平出任執行長,展現了老臣搭配少主的接班佈局。

打破魔咒關鍵

繼承上一代企業家精神

輪調、見習,則是企業常見培養未來領導人的方式。

今年啟動接班佈局的工具機大廠程泰集團董事長楊德華也坦言,雖然兒女已進入董事會,並在公司任職逾三年,但目前仍需歷練,不排除先從經營團隊中找出一位董事長,在過渡時期經營公司(詳見p.92)。

不過,根據資誠的研究顯示,台灣家族企業由第二代接下經營權的比率有五七%,只繼承股權、但經營權交給專業經理人的比率為一七%。這意味著,家族企業交棒給第二代的比率,遠高於由專業經理人來經營。

「傳子或傳賢,並非一戰定江山的局面。」林瓊瀛指出,家族企業極少有絕對的傳賢或傳子,尤其是企業規模日益龐大,加上股權與經營權分離的概念在台灣日漸成熟,即使家族成員接班,也必須透過專業經理人團隊的協助。

隨著台股接班潮的到來,在新生代接班後,許多上市櫃公司將出現轉型,或展現不同的新面貌,未來這批六年級生的第二代經營績效如何,備受市場矚目。

薛明玲說,「成功是失敗之父」,第一代創業家的成功,如果傳承的過程不順利,很有可能造成「富不過三代」的命運。

事實上,《家族企業雜誌》(Family Magazine)曾統計,只有不到三○%的家族企業,成功由第一代傳承到第二代;而能再從第二代傳承到第三代的成功率,又只剩十分之一;至於成功傳承到第四代的,只有四%了。

「創業家是用生命來經營公司。」薛明玲表示,第二代接班,通常會比專業經理人經營得更好,因為他們較有使命感。然而,「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若要打破接班失敗的魔咒,則考驗著這一批台股新接班人,能否繼承上一代的企業家精神了。

這些六年級生,掌握一兆元市值—29家上市櫃企業接班人登場繼承者 公 司 職 位 接班時間 出生年 學 歷 公司市值(億元)楊舒涵 程 泰 副董事長 2014/6/24 1978 美國加州大學多媒體碩士、東海大學國貿系 83.8

何奕達 永豐餘

投資控股 總經理兼執行長 2014/6/18 1974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企管碩士 234.9 侯傑騰 東 鋼 董事長 2014/6/181973 美國哈佛大學經濟系 263.5 張巍耀 鳳 凰 董事長 2014/6/17 六年級 美國奧克拉荷馬社區大學 31.6 馬述健 泰 豐董事長 2014/6/13 1974 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商學院 93.5 駱怡君 台灣工銀 副董事長 2014/6/6 1971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企管碩士、波士頓大學企管系 150.4 廖宇翔 皇 翔 總經理 2014/5/8 六年級 — 128.2 謝國棟 大魯閣 總經理2014/3/19 1972 日本山梨大學 38.0 施宣輝 宏 碁 自建雲暨平板產品事業群總經理 2014/1/1 1973美國南加州大學電機博士、輔仁大學應用數學系 687.8 林傳捷 新美齊 董事長 2013/12/9 六年級 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企管系 16.7 詹賀博 光 隆 董事長 2013/6/20 1977 文化大學國際企研所碩士 49.6 張剛綸 嘉 泥 董事長 2013/6/19 1972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技術管理碩士、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文學系 117.3 林明昇 國 產 董事長 2013/6/11 1973美國加州大學哈斯汀法學院法學博士、喬治城大學企管系 160.3 張永傑 櫻 花 董事長 2013/6/4 六年級 — 58.1 張國煒 長 榮董事長 2013/1/1 1970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長堤分校經濟學碩士、南加大經濟系 482.3 鄭景壬 健和興 總經理 2013/1/11973 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經濟系 68.2 曾盛麟 葡萄王 執行副總 2012/7/27 1973英國史崔克萊大學行銷學博士、企管碩士、格拉斯哥大學資訊管理系 187.2 吳昕恩 新 紡 董事長 2012/6/27 1976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材料科學研究所碩士 121.4 蔡佩君 寶 成 執行長 2012 1979 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財務金融系949.4 蔡宗翰 國泰金 資深副總經理 2012 1976 美國喬治城大學法學博士、哈佛大學法律碩士 6449.1 朱博瑋 龍邦國際 總經理2011/12/16 1979 美國亞利桑納大學工業工程管理系、逢甲大學保險研究所碩士 120.8 陳翔玠 三商美邦 副董事長2011/6/28 1971 政治大學企研所碩士、美國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學士 272.3

張元賓 愛地雅

富 喬 董事長

董事長 2011/1/1 2010/8/6 1973 美國華盛頓大學財務工程碩士 23.1

49.4

鄭舒云 正 隆 董事長 2010/6/11 1975 日本早稻田大學國際經營管理碩士、美國波士頓大學商學院 133.6 楊慶祺 橋 椿董事長 2010/5/21 1971 美國加州大學企管系 93.6 吳旻潔 誠品生活 總經理 2010 1978 英國雪菲爾德廣電新聞所碩士79.4 溫銘漢 力 肯 董事長 2009/6/10 1974 美國加州大學香檳校區、台大土木系 8.3 吳昕紘 新 產 董事長2009/3/18 1974 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企管碩士 78.5 註:以近五年(2009~2014年)人事異動篩選,依接班時間排序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各上市櫃公司年報 整理:鄧麗萍、楊政諭這13家公司二代接班後,

股價漲幅逾50%

公 司 接班時股價 股價(7/29,元) 接班迄今漲幅

(%)

新 產 8.53 24.80 190.74 葡萄王 50.10 141.50 182.44 中 砂 29.10 81.90 181.44 永 光 12.51 34.80 178.18 台達電 77.40 206.00 166.15 光 隆 20.95 53.00 152.98 大立光922.00 2310.00 150.54 立 隆 19.05 43.65 129.13 永 裕 16.27 33.60 106.52 健和興21.75 44.00 102.30 協易機 7.93 15.15 91.05 菱 光 13.48 25.45 88.80 統 領 25.2441.65 65.02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032

創新工場陶寧對創業者融資的六個忠告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901/145339.html
 
忠告一 想好了再來向我要錢
錢的來源很多,VC和PE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部分。比如說像創業或者是運營的時候,會有自有資金。如果在創業之初或者中間運行過程中缺錢了,需要家人和朋友給你,我們會覺得他是天使。一般來講,面對這些天使,你開口得比較容易,不用簽特別正規的合同,好說好商量。
正因為好說好商量,就留下了一點後患。你向多個人去借的時候,這個關係有可能未來變得複雜。比如,當初沒有股份,現在要佔股份的時候,很難確定數量。這不好預測,有時候還會傷面子。所以親戚朋友有好處也有壞處,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和自己的關係考慮清楚。
我覺得,三年之內的銀行貸款非常好用,雖然有利息,但是怎麼算比起其他成本都是最低的。第一,利息是固定的。第二,是商業關係,不用欠人情。所以,我建議先想銀行,銀行想不了的話,短期就想親戚朋友。
 
忠告二  要錢是有成本的
如果你覺得需要比較大筆的錢,承諾長期跟這些機構打交道,對企業的發展很有信心、無論是技術、產品還是自己的能力都願意走得遠一點的話,就考慮投資人。
VC和PE要的東西很簡單,股權。對於發展好的企業,融資成本實際很貴很貴。還有一個成本就是投資人要很多年跟著你,直到你賣出,或者是上市。VC都是要賺錢的,而且越早賺錢越好,實際目標是一致的。
除了VC、PE,再就是戰略投資者。你要的資源越來越大,甚至可能發展到收購和兼併的階段。戰略投資者最大的好處就是它有資源。它有兩重目的,第一是賺錢,更重要的是希望你能夠滿足它母公司主業的發展。
VC跟你談的立場是賺錢,戰略投資者更關心如何與其主業結合。二者對你的干涉度是不一樣的。
什麼樣的投資人對你來講是適合的?你要是強你就可以挑投資人,投資人就追著你。你要是弱,那你就老實點。
最後,IPO成本確實很高,上市之後的成本也很高,要想好再去做這件事情。
 
 
忠告三  想打動投資人,你得有那個能力
 VC實際很挑剔的,門檻非常非常高,不是什麼項目都應該去找VC投資。一個小而美的項目自己留著就挺好的。
VC們的野心很大,要看一個大市場,最終的目標是希望憋出幾個大的。最好能投出一個騰訊、一個百度來,這肯定是所有VC的想法,無論是早期還是晚期。
而且,無論是初創還是成長企業,投資人一定會打聽你原來的同事和老闆對你什麼印象。人品是放在第一位的。然後就看你的團隊。團隊的整齊性非常重要。
另外,投資實際就是投這個行業裡前兩三名,如果你不是前三,找VC、PE融資基本上很難很難。所以就得退而求其次,找戰略投資者,它不一定要前三,目的是補充自己的產品鏈、產業鏈。
不同的企業、不同的階段,投資者要求的東西稍微有些差別。創新工場投種子輪或者天使輪的時候,創業者沒有用戶數、也沒有產品,我第一想看的是團隊,這幾個人我喜不喜歡,能力強不強,原來在哪工作過,做過什麼樣的產品,管過多大的團隊。尤其是做早期VC的,在行業裡或多或少是個專家,他一定要看產業鏈。你即使沒賺到錢,但是你得講我打算怎麼賺錢。再有就是你的速度。我們做互聯網的,在早期的時候得用周來算產品的更新度。
   
忠告四 材料必須齊備
無論是融種子輪,還是A輪、B輪,第一要檢查自己的團隊、方向和產品,要寫一個項目介紹書,找不同的投資人。投資人時間有限,我們去年投了將近40個,一般的VC投10幾、20個,已經從頭忙到腳了。
想要接觸投資人,請你的親戚、朋友、同學介紹,是最靠譜的一件事。介紹的時候你也問問他,你怎麼認識的,他們喜歡什麼,他們看過什麼樣的項目。一般來講,至少你要跟一個VC見過兩三輪。投資經理先見你一輪,可能還要見第二輪,回去之後報告,大家給一些反饋說再看看。不可能只看了一家就投。除非有特殊情況,VC很少投兩個存在競爭的企業。基本上見過幾輪之後,他會給你一個投資意向書。
項目計劃書最好是PPT, 提綱挈領的好看,把最重要的東西一擺。用word看起來太累。說清楚你想幹什麼,這個事情有什麼樣的市場前景。融資計劃和財務計劃也是一定要有的,成本多少,準備融多少錢。基本上投資人不會給你超過兩年的費用。
 
忠告五 融資之後要做出改變
如果你拿到錢,你就要召開董事會了。一般投資人不會在董事會要求過大的權力,一定是創始人團隊佔大部分。
然後是財務管理。公司是你的,簽字權也在你的手上,但是金額會有設定。尤其是若你的公司還想收購、兼併,被兼併、被收購,這樣的事董事會決定不了,需要股東會做決定。拿了別人的錢,不是想幹什麼就干什麼,初期你的自主性還是非常大的,越往後期越小。
一個基金至少管二三十個項目,一個VC裡面同時管兩到三支基金、五六十個項目是正常的。對於投資人來講,創業者是他的幾分之一,他不會把寶都押在你身上。他能幫忙絕對幫忙,但是不能都指著他。
財務投資者會儘量清理天使投資人出去,無論是在A輪還是B輪,因為他要讓公司的股權結構、工商登記變得簡單。  

 
忠告六 要人民幣還是要美元,你得想好
這是中國的特殊情況,因為有外匯管制。
如果是做互聯網或者IT的,大部分屬於管制行業,還不能做合資公司,就得做VIE結構,曲線救國。 
一旦你融的第一筆錢是人民幣,下面就得接著用人民幣了,很難交叉。所以,剛開始的時候要想想準備用什麼錢,將來誰併購你,你準備在哪退出。當然,最後沒錢的時候誰的錢都要了,那是另外的事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308

提高效能 自我關懷的六個習慣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9/4018362.html

在你做每一件事之前,以下的幾條建議或許能幫助到你。

求和保持高效產出並不意味著按部就班的工作方式,又或者簡單地記錄下自己的每一個步驟。它的真正含義是自我關懷。在你做每一件事之前,以下的幾條建議都能幫助到你。

 

星期二上午8點,兩位來自舊金山的企業家正在向未來投資者們介紹他們的商業方案。他們都認為這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以下是關於他們簡(Jane)和喬(Joe)的故事……

簡在辦公桌前奮鬥至淩晨4點,終於準備好了演講的材料。實際上,她整個周末都呆在家中準備她的演講。這天早晨,她起得較晚,匆忙穿上她認為在投資者們面前得體大方的衣服。咽下了一杯濃咖啡之後,她一把抓起她的筆記本電腦,拖著又餓又累的身體匆匆出門了。簡雖然準時到達,但很焦慮,心中盡是早晨發生的各種事情。

而喬呢?他和最近的幾晚一樣,11點就上床休息了。他根據別人的建議,進行了7次修改,終於在星期五下午完成了演講準備。整個周末,他和他的朋友都在戶外放松。這天早晨,他7點起床,喝一杯水,跑了2英里,休息15分鐘,再喝下一杯水果奶昔。喬穿上頭一天晚上就準備好的服裝,拿上公文包,平靜地走出家門。他提前10分鐘來到目的地,覺得自己很自信很平靜,希望馬上就開始跟未來的投資者們分享他的宏圖大計。

那麽,你更看好哪一位企業家呢?

而且,你覺得你自己更像哪一位?

簡和喬雖說是虛構人物,但在紐約和舊金山的創業大軍中,這樣的創業者到處都是,當中更多像簡這樣的人。他們每天工作16個小時,整個禮拜天天如此,但仍然搞不懂為什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實際上,結果不是由工作時間來定的,令人滿意的結果往往通過“以較明智的方式完成較少的工作量”而獲得。

上個星期我剛好和我的朋友麥克·德爾·龐特(Mike Del Ponte)聊了一次,他是喬那種類型的人。如今他正為他的Soma公司發起Kickstarter(為創新企業而集資的網絡平臺)運動,旨在幫助使用可持續設計的水利產業進行變革。在運動開始前,麥克那種冷靜沈著的心態讓我驚訝了。於是,我嘗試從他口中了解當中的秘訣。

“每天我需要保持充足的體能、清晰的頭腦,以及平穩的情緒來應對各種事情。”麥克說道,“自我關懷就是能夠做到應付自如的秘密。”

麥克的能力,與這6個簡單的習慣息息相關。而你,其實也可以從今天就開始像麥克那樣:

1. 每天起床後喝一杯水。因為在睡眠中你的身體流失了大量的水分,所以上午你容易出現脫水癥狀。醒後一杯水幫你開啟新的一天。那麽,你每天的第一杯水是什麽時候呢?

2. 計劃好最重要的3件事。每天早晨,麥克都會問他自己:“今天我要完成的最重要的3件事是什麽?” 他用優先次序來規劃他的一天時間,不完成絕不睡覺。那麽,你今天的3件要事是什麽呢?

3. 遵循50/10規則(工作50分鐘,放松10分鐘)。通過50/10這樣的增量方法,單件任務的處理效果會越來越理想。用計時器來提醒自己,每在一樣重要的工作中奮戰50分鐘後,就放松10分鐘,然後回來繼續工作,並不斷重複這樣的做法。麥克在這10分鐘里,離開辦公室,打電話與友人聊天,放松放松,又或者慢慢享受一杯水所帶來的樂趣。那麽,你在接下來的50分鐘里會幹什麽大計劃?

4. 每天動起來,讓汗水濕透自己。有規律的運動能夠讓你保持健康和思維敏捷的狀態。它給你帶來正能量,有降壓效果。幾乎每天早晨,你都會發覺麥克要麽在交叉健身房(CrossFit),要麽在瑜伽健身房。那麽,今天你打算如何揮灑一下你的汗水?

5. 學會感恩。快樂源於感恩,這也是麥克寫感恩日記的原因。每天早晨,他都會寫下他要感謝的5樣東西。每當壓力大的時候,他會靜下心來,慢慢回想讓他感恩的10樣東西。那麽,你今天最想感謝什麽?

6. 學會每天自省。每天通過10分鐘的自省來獲得解脫。麥克問他自己:“什麽發展順利?什麽仍需努力?”那麽,今天你覺得順利的事情是什麽?有想過把它做得更好嗎?

簡或喬,不管你更像哪種類型,若養成這6個習慣,你可以在任何事情中做得更好,能力翻倍。


(編輯:JZ)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728

阿里巴巴全球第一IPO:你需要知道的六件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461

阿里巴巴,Alibaba,馬雲,IPO,美國股市

當地時間9月19日,中國頭號電商阿里巴巴在美國公開市場驚艷登場,其IPO募資規模創美股史上新高,待4800萬股超額認購權行使完畢,其融資總額將榮登全球榜首。上市首日,阿里巴巴收盤價較IPO定價大漲38%,市值超過Facebook、IBM等大牌科技股。

回顧阿里巴巴的精彩首秀,可以從資本市場這個最直觀的晴雨表入手,華爾街見聞總結了以下六大要點:

   · 股價

阿里巴巴18日公布的IPO定價為每股68美元,19日上市當天,經過十輪公開競價,其開盤價漲到了每股92.7美元,當天又以93.89美元報收。收盤價較IPO定價又漲了38.1%。

Dealogic數據顯示,38%的漲幅超過了今年美股科技股IPO 26%的平均漲幅。這也是2008年以來逾百億美元IPO之中上市首日的最好成績。

   · 成交量

“BABA”這一阿里巴巴的股票代碼19日交易最活躍。雖然阿里巴巴在接近中午才確定開盤價開始交易,當天仍有2.7089億股成交。

   · IPO融資規模

從融資規模來看,阿里巴巴IPO不但創造了美股史上最高記錄,也當之無愧地躋身全球超級IPO之列。

如下圖所示,不計超額認購,阿里巴巴此次IPO融資規模全球排名第三,僅次於中國農行的221億美元和工行的219億美元。若4800萬股超額認購權行使完畢,阿里巴巴IPO募資總額將增至250億美元,榮登全球榜首。阿里巴巴,IPO,Alibaba,美國股市,工行,農行

   · 市值:

截至19日收盤,阿里巴巴市值2314.4億美元,成為市值排名第15位的美國上市公司,其市值超過了摩根大通、Facebook、IBM、亞馬遜等全球知名公司。

Dealogic數據顯示,阿里巴巴也是美國公開市場交易的第三大亞洲公司,僅次於中國移動和中石油。

阿里巴巴,IPO,Alibaba,美國股市,IBM,Facebook

   · 馬雲的“錢袋”:

如華爾街見聞文章“盤點阿里巴巴IPO的大贏家”此前介紹,阿里巴巴創始人兼執行主席馬雲是該司持股比例最高的自然人,上市以前持股占比8.8%,IPO期間會拋售1275萬股。

以19日收盤價計算,上市後馬雲所持的1.934億股合計市值180.5億美元。

   · 承銷商:

路透統計,阿里巴巴此次IPO共有35家承銷商幫助管理,為首的是瑞信、德意誌銀行、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和花旗六家。(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834

2014年最具影響力的六本商業圖書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735

creativity inc cover

每年,總會有形形色色傳授商業戰略和勵誌學的書籍充斥著書店的書架子,使得讀者難以分別究竟哪一本才是真正值得一讀的。

幸好,還有英國《金融時報》和麥肯錫共同評選的年度最佳商業圖書為讀者把關質量。今年的獲獎書單可謂短小而精悍:年度最具影響力的六本商業圖書。

英國《金融時報》Lionel Barber表示,從講述不平等(Inequality)到討論數字隱私(Digital Privacy),評委們希望這些書能夠啟發讀者的創造性思維,並幫助他們加深對當今世界的理解。

評選小組成員包括了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院長、《紐約客》雜誌作家Steve Coll,泛大西洋資本集團主席Steve Denning以及麥肯錫出版業務主管Rik Kirkland等大佬。

當然,讀者們最關心的可能還是究竟哪些書榜上有名:

1.《Dragnet Nation: A Quest for Privacy, Security, and Freedom in a World of Relentless Surveillance》(暫無中譯名,意思可理解為

“天羅地網之國:在監視不息的世界里,對隱私、安全和自由的一聲訴求)

本書作者認真研究了商業和政府等部門對個人數據的放肆收集,並試驗了如何逃脫搜捕網。在對數據的陰暗面進行了分析後,引讀者深思。

作者: Julia Angwin

副標題:A Quest for Privacy, Security, and Freedom in a World of Relentless Surveillance

出版社: Times Books

2. 《The Second Machine Age: Work, Progress, and Prosperity in a Time of Brilliant Technologies》(中譯名《第二次機器時代》)

當許多過去只存在於科幻電影里的情節,如今一幕幕走進我們的真實世界,我們除了贊嘆科技帶來的驚奇,也難免心生人腦被機器替代的恐懼。
...

身處第二次機器時代的我們,擁有更多改變世界的機會,但也應更深入思考,我們究竟想要什麽?人類真正的價值是什麽?唯有審慎選擇,才有樂觀的可能。

作者: Erik Brynjolfsson, Andrew McAfee

副標題: Work, Progress, and Prosperity in a Time of Brilliant Technologies

出版社: W. W. Norton & Company

3.《Creativity, Inc. Overcoming the Unseen Forces that Stand in the Way of True Inspiration 》(暫無中譯名,意思可理解為“創新——戰勝阻止公司踏上真正靈感之路的未知力量)

本書針對創業和管理提供了獨到的見解。

作者: Ed Catmull 
出版社:Bantam Press

4.《Hack Attack: How the Truth Caught Up With Rupert Murdoch》(中譯名《黑客攻擊:默多克的內幕故事》)

本書作者為知名新聞記者作為Nick Davies ,該書對默多克的英國電話竊聽醜聞進行了深入的調查。《世界新聞報》(默多克旗下)是英國銷量最大的報紙之一,已有168年歷史,以刊登名人消息為辦報特色。在默多克發表聲明之前,《世界新聞報》竊聽行為的受害者可能多達4000人。默多克本人長期被視為對英國媒體構建有強烈野心的媒體大鱷,面臨著批評漩渦,不僅僅關於“竊聽門”,同時還關於決定關閉《世界新聞報》導致250名員工失業。默多克曾出席英國議會聽證會,就竊聽醜聞接受質詢,他聲稱自己會追究下屬責任,並否認手下記者竊聽9-11事件受害者。

作者:Nick Davies 

出版社:Chatto & Windus (英國), Faber & Faber (美國)

5.《House of Debt: How They (and You) Caused the Great Recession, and How We Can Prevent It from Happening Again》(暫無中譯名,意思可理解為“債務之家:他們(和你)是如何造成大蕭條的,以及我們如何防止它再次發生)

本書解釋經濟衰退和大蕭條的原因,並給出了防範危機再次發生的建議。

作者:Atif Mian,Amir Sufi

出版社:芝加哥大學出版社

6.《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中譯名:《資本在21世紀》)

現年42歲的法國經濟學家Thomas Piketty  已經憑著新書《資本在21世紀》引起了轟動——至少在經濟學界是如此。該書不僅揭穿了之前“發達資本主義是樂善好施”的假設,並且還預測說工業國家的財富不平等會大幅上升,民主價值觀的正義和公平會因此而受到深遠的和有害的影響。

作者:Thomas Piketty  

出版社: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344

世界首富最愛的六本書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010

用日理萬機來形容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也許並不為過。不過,不管多忙,蓋茨每周還是會讀完一本書。

蓋茨的書單中,絕大多數是非虛構類作品,通常和他的基金會有關系。其中不少書是關於體制變革: 比如一個國家如何更合理的發展;如何領導一個機構;怎麽的變革更有益於社會。

美國財經網站BusinessInsider梳理了過去四年,蓋茨對所讀書籍的評價。找出了蓋茨最愛的六本書。雖然不可能人人做首富。但人人都可以從這些書中獲得啟發。

tap-dancing-to-work-warren-buffett-on-practically-everything-1966-2012-by-carol-loomis

Tap Dancing to Work: Warren Buffett on Practically Everything, 1966-2012

《跳著踢踏舞去工作:巴菲特如是說》

作者:Carol Loomis

巴菲特和蓋茨交情至深,蓋茨推薦這本書一點也不出人意料。這本書收集了巴菲特本人所寫的以及其他人寫的關於巴菲特的文章。由《財富》雜誌記者Carol Loomis編纂。

蓋茨說,讀完這本書的人,會有兩大收獲:

巴菲特在整個投資生涯中都堅持了他的視角和投資理念。
巴菲特對商業和市場的分析和理解無人能比。理解巴菲特的思維方式,是非常值得的。

making-the-modern-world-materials-and-dematerialization-by-vaclav-smil

Making the Modern World: Materials and Dematerialization

《創建當代世界:材料及去材料化》
作者:Vaclav Smil

蓋茨說他最喜歡的作家是環境科學教授Vaclav Smil。蓋茨評論該書道“材料看起來平常無奇,但材料是幫助世界最平困的人改善生活的重要因素。過去100年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生活質量有巨大提高。我們希望接下來50年會有更多奇跡發生。”

the-sixth-extinction-an-unnatural-history-by-elizabeth-kolbert
'The Sixth Extinction: An Unnatural History'

《第六次大滅絕:不自然的歷史》

作者Elizabeth Kolbert

我們很容易忘記,當下的每一天也是世界歷史的一部分。《紐約客》雜誌記者Elizabeth Kolbert的這本書,也許能改變這一錯誤。

“人類大修大建、在全球造成物種遷徙、過度捕撈、汙染河流。”蓋茨寫道。“自然科學家證實地球上已發生過五次大滅絕事件。Kolbert書中有大量的事實顯示, 人類可能成為引發第六次大滅絕的元兇。”

stress-test-reflections-on-financial-crises-by-tim-geithner

Stress Test: Reflections on Financial Crises

《壓力測試:反思金融危機》

 作者:Tim Geithner

作為微軟的創始人和前CEO,蓋茨曾面對巨大負責的挑戰。Timothy Geithner在金融危機爆發之時擔任美國財政部長,他面臨的複雜局勢和蓋茨相比絲毫不差。

“蓋特納生動的描述了他如何應對全球金融危機以及各界的批評者。”蓋茨寫道。“應對金融危機,牽涉到的政治難免非常醜陋。 但公眾了解這一切是有好處的。”

business-adventures-twelve-classic-tales-from-the-world-of-wall-street-by-john-brooks

Business Adventures: Twelve Classic Tales from the World of Wall Street

《商業冒險:華爾街的十二個經典傳奇》

作者:John Brooks

1991年,蓋茨問巴菲特最喜歡的書是哪一本。

之後,巴菲特將《商業冒險:華爾街的十二個經典傳奇》送給微軟的創始人。雖然書中的故事來自於半個世紀以前,這本書卻一直是蓋茨的最愛。

蓋茨提到,這本書很好的闡述建立成功企業的基本原則。“首先,人是每個成功企業的根本。不過是一個完美的產品、制造計劃、市場策略,你都需要正確的人去實現這些計劃。”

the-bully-pulpit-theodore-roosevelt-william-howard-taft-and-the-golden-age-of-journalism-by-doris-kearns-goodwin

The Bully Pulpit: Theodore Roosevelt, William Howard Taft, and the Golden Age of Journalism
《白宮:西奧多·羅斯福、威廉·霍華德·塔夫脫以及新聞業黃金時代》

作者: Doris Kearns Goodwin

西奧多·羅斯福是美國最傑出的總統之一。蓋茨非常著迷於羅斯福如何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這本書中有很多問題的答案。蓋茨寫道:“社會變遷是如何發生的?能靠鼓舞人心的單個領導人驅動嗎?亦或是其他因素需要首先奠定基礎?”

“雖然,羅斯福在職業生涯初期就試圖推動變革,”蓋茨提到。“但在記者媒體幫助他獲得公共支持之前,他其實並不太成功。”(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846

經緯張穎:應對泡沫的六項策略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026/147176.html

i黑馬:一個月前,經緯創投創始管理合夥人張穎的《泡沫就在那里》猶如重磅炸彈,在投資界和創業圈引起了軒然大波。一個月後的10月25日,張穎又做了《如果泡沫來臨,創業公司該如何應對》的主題分享,提供了關註銷售總監、高效準確把握融資結構、鞏固董事會席位等應對泡沫的六項策略。
\以下為張穎發言摘錄:

一、最好的時代

1. 我們仍然堅信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中國由出口向生產向消費+服務轉型,我們極度看好中國經濟的轉型,新興產業具有很大的機會;

2. 無線互聯網和互聯網等新興科技公司在中國GDP的占比會越來越大,以後50億到100億美金上市公司的退出會是常態;

3. 我不認為移動互聯網是互聯網的延伸,而是顛覆,恰恰是移動互聯網通過手機變成像器官一樣,導致有機會顛覆任何一個傳統行業,如果任何一家企業不擁抱移動互聯網可能是等死;

4. 從無線互聯網來看,美國是先行者,但是發揚光大一定是在中國,我堅信未來——不久的將來,移動互聯網更多的創新將源於中國,現在我們已經有商業模式的創新,同時,我覺得也會看到移動互聯網上更多的技術的創新,這種創新將會領先於美國和日本;

5. 越來越多的移動互聯網公司會在國內上市。我自己認為在未來的五到七年,我們經緯的退出,或者是經緯在移動互聯網的退出,大於50%會來自於A股市場,所以我們在加大人民幣的投資,我覺得未來會有一系列優質的移動互聯網公司在A股上市;

6. 優秀的創業者會得到更加系統性和完整的幫忙,投資機構之間的品牌差距會加大,更多的優質項目和優質的創業者會向一線的投資機構靠攏。一線的投資機構,有品牌的投資機構就是12家左右,這些品牌基金會因為他們的成功退出,他們做的事情,他們給創業者的幫助,而跟其他的基金拉開距離。

二、所謂“泡沫”

所謂的泡沫,是融資的泡沫,過去兩三年美國資本市場的火爆,加上阿里、京東等重量級的退出,讓資本更加重視一級市場。LP因為從科技等新興產業的股票上的回報賺了很多錢。LP投資VC和PE的比率一般是固定的,5%到15%,比如說LP有100塊錢,本來是要放在基金,VC和PE是10塊錢,因為兩三年他們自己的規模從100到300塊,註定他們在VC和PE的投資要加大3倍,那個時候他們想要加快對VC、PE的投資。

但我們自己有融資結構,三年或者是三年半融一次,我們的融資速度就是這樣,基金規模沒有很大,導致他們想投一些新的基金,或經常會督促我們,是不是要變得更快。這麽多的錢湧入基金必然會加快速度,導致一級市場的競爭非常得兇悍。最近這12個月來,在一級市場,私募市場優質的項目融資的估值幾乎是爆漲的,創業者幾乎不用浪費什麽精力。所有的資金都想聚焦在優質的公司,優質公司的估值會漲得很高,平均估值從ABC輪,跟以前平均的常態相比都應該是漲了3倍左右。

三、應對策略

第一,關註銷售總監,如果這個人找錯了,一進一出浪費的是一年,這一年在寒冬的話對公司是很要命的事情。一般很多的無線互聯網公司產品導向,創始人還是產品和技術,在銷售方面沒有太多的經驗,但是創業公司招這個銷售人才的時候,要花所有的精力去摸清楚,他是不是適合這個公司,因為你招了他,你就要相信他招的團隊,大概半年左右才能看出來這個人的執行怎麽樣,執行得不好把他幹掉,團隊有一批人會離職,前後最少一年,甚至一年半;

第二,高效準確把握融資結構,如果是有條件的,很多家對你感興趣,你對投資人也要做非常嚴謹的盡職調查,要求過橋貸款。經緯投了190家公司,某種程度上我們像大數據平臺,任何一個時間,我大概能敏銳的感覺到每一個VC公司內部的風格變化,跟投資的策略的變化,他們信譽的加強還是降低。這邊我不提名字,但是有一些VC承諾給過橋貸款,借著VIE的結構,大概三到五個月的時間觀察數據,當成他們的核心競爭力,什麽意思?他會很容易的答應跟你簽條款,給你過橋貸款,看你數據,數據不好三四個月就不投了,如果有別人投,要把錢還了,別人不投這個錢當成可轉貸款,或者掛在賬上。

有一些基金這種辦法拿下一些公司,你們要小心,特別是有選擇的公司要小心,怎麽小心呢,這就是跟你們之前投資人的溝通,因為不但可以拿過橋貸款,同時可以要求一些條款,更加加強對自己的保護;

第三,最保守的財務計算,最激進的花費,看一下自己有多長時間的發展。我看好中國無線互聯網,我認為是最好的時代,不代表中間沒有起伏,如果有一天融資的寒冬到來,很多的創業者拿到錢的概率就會低,過程會更加痛苦,我只是說你們要準備好。已經融到很多錢的,但每個月花錢金額比較大的公司也要特別小心。冰天雪地里面高速地開車,如果踩剎車慢下來需要一段距離,很可能會打滑和漂移。

今年我們內部將近12家公司融的錢是1億美金以上,不是上市就是私募。有很多家公司每個月的月花費都是三五百萬美金,都是在搶市場、搶用戶。我經常提醒他們CEO,我說這就是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打法,我是認的,但是要稍微小心一點。如果寒冬真的來了,你們要踩剎車,本來一個月花300萬美金的,如果踩剎車,員工末位淘汰,讓一個人走,當月的花費可能跳到五六百萬美金,因為員工遣散需要費用,所以花錢要謹慎,特別是融了很多錢的公司也要小心。因為剎車是需要時間的;

第四,鞏固董事會席位,捍衛投票權。如果有一個冬天的來臨,一個創業者還是需要比較專制的,能控制公司發展方向的。有可能作為投資人說這個事情有點奇怪,我剛才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我認為任何一個創業公司的成功,95%靠創業團隊,5%是投資人,我們只是賭對了人坐一個順風車,中間階段性地幫關鍵的忙,比如融資,資本運作,關鍵人員招聘的出謀劃策、政府公關……但再怎麽樣,還是要看創業團隊,我還是建議所有的創業團隊,不管是寒冬,有沒有寒冬,想盡一切辦法鞏固自己的董事會席位,抓住投票權,有任何異議的時候,公司能夠完全的按照創始人,創業團隊的方向思考和發展;

第五,確保公司上下都很清楚地知道如果有一天,逆境來臨公司會做什麽。CEO說話要特別的小心,說到什麽要做到什麽,如果說有一天這個寒冬來了,我一個人都不裁,但到時候又出爾反爾了,人家對你以後所有的東西信心就會崩潰,想清楚自己說什麽,說到要做到。任何一個公司,包括我們公司,投資公司,都需要末位淘汰,這是非常健康的制度,也可以非常自然地為萬一寒冬到來時保證健康的人員結構做準備。任何公司都需要10%到15%的末位淘汰。寒冬不是壞事,如果市場地位較好的公司,如果碰到了融資的寒冬,可以考慮用自己的市場的地位,自己手上的現金做一些整合,做一些兼並,可以讓自己走得更快一點。這方面我認為可能不適合很多的創業公司,但是適合這里面拿到錢,發展很好的優秀公司;

第六,很多人說我剛剛融到錢,現在還有投資人找我,我應該怎麽做?我最簡單的一個方式,就是說你想一下,一年之後,你自己期待的估值是多少,我舉個具體例子,用數字來說可能簡單一點,這輪融完是2000美金的估值,賬上大概有了500萬美金,夠你發展一段時間了,但是還有VC不停地找你,這是少數了,但是也要說一下,很可能創業公司是非常優質的,說應該不應該拿他們的錢。我會問說一年之後自己期待的估值是多少,算了一下是6000萬美金,我說好,如果那個時候你期待6000萬美金,假設你的數據可以做到,如果現在有VC找你,你就6000萬美金乘0.7,如果有人給你4000萬美金就可以拿,而且是不折騰的VC,多一點錢,稍微稀釋的股份可以在惡劣的環境中打仗的時候更加兇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4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