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終於可以同太太有個交代。」生蠔店Ocean Three老闆何智聰,抱著五歲的兒子Hayden說。 四年前,Ocean Three是一間在facebook經營的生蠔速遞店。當時連牌照都未有,只能向本地行家拆貨再轉售。一隻來貨$8的生蠔,賣$14,以平價吸客。 四年後的今日,Ocean Three已經有四間分店。由網店變零售鋪,皮費大了,要維持平價生蠔的定位,不再簡單。阿聰度出三招「維穩」入貨價,生蠔愈平,客人才愈多,平均月賺廿萬。 阿聰多年來沒放過一天假,假日都帶著兒子上班。生命無常,他那只有二十六歲的太太,四年多前已因突發性心臟病離世,當時兒子只有一歲。他帶淚做人兩個月,生意加湊仔令他沒時間再傷心,「我係有小小不幸,但我諗通,總不能帶住悲傷做人。」 四年前,Ocean Three開業幾個月,本欄曾訪問過阿聰。報導出街後,客人多了,以為可喜可賀,不過阿聰表示,全港最大的生蠔供應商環球,竟「封殺」他們。他說:「以前係啲貨返唔切,就問環球攞,但我哋生意好咗之後,佢哋好似怕咗我哋,唔肯報價俾我哋,預備好cash去買嘢,都唔肯批貨。」不單前難寸進,還後欄失火。 客人走數 虧蝕百萬 本來Ocean Three有批貨予一間內地餐廳,但對方卻走數,損失近百萬,「以為內地生意好好搵,打個電話一買一賣,就賺十幾萬,點知佢哋唔找數喎,公司蝕咗八十萬人仔。」阿聰的拍檔James仍然深信內地市場龐大,堅持向北發展;但「被搵笨」的阿聰和另一拍檔Jun卻不認同,三人只好分道揚鑣,昔日代表「三劍俠」的Ocean Three,頓變「Ocean Two」。「當時公司剩番四、五十萬儲備,仲要俾十五萬舊partner(James)買番佢啲股份。」其時,Ocean Three的生意模式是,與其他生蠔供應商合作,向外國供應商訂貨後,在機場拆貨,再送到客人府上,並不直接處理生蠔,以避過食物製造等牌照的要求,「嗰時要每日早上五時就出發去機場。」他們以facebook形式經營,每月賺到幾萬元,「你賺到錢,都想啲伙記賺到錢,發展係必須o架。」不過,那次虧損近百萬之後,一切要從頭開始,他與拍檔Jun把每月賺到的錢儲起,兩人各支七千元人工。一一年,他們儲夠錢,在葵青工廠區開了第一間店,亦成功申請牌照。但相比網上經營,要計及租金、人工、燈油火蠟等皮費,要維持平價策略,更需要有「橋」。 第一招「化敵為盟」 Ocean Three生蠔的定價是來貨價的一點四至一點七倍,售價由十多元起,相比city' super、一田等超市三、四十元平得多,阿聰說:「控制損耗率低好緊要!」生蠔只可以維持五至十日,去不到貨便「硬蝕」。除做好冷藏功夫,他更與行家「化敵為盟」。「一星期賣三萬隻蠔,但節日就難預啲。之前個聖誕節,預多咗五、六千隻,都係靠啲同行幫我啃。」而他們亦不時向行家「伸出援手」,打好關係。生蠔批發公司的銷售經理Javis表示:「有次我個酒店客突然話要多啲貨,我哋嘅貨量應付唔到,臨時同阿聰借,仲要叫佢賣平啲,佢竟然一口應承。」阿聰解釋:「都係幫一百、幾十隻,最多一千隻,你幫人人幫你,何樂而不為。」「競爭,就留番喺service層面囉。」Ocean Three開平價開生蠔班,二百多元包教包飲食,明益客人。而且還提供食物有壞包換,及送貨後會致電客人等服務,阿聰得戚地說:「我哋個facebook fans page三萬幾個like,淨係做呢班客,都夠交租喇。」 第二招「先科水 後攞貨」 現時,Ocean Three共有三十多款生蠔出售,除了本地的供應商,阿聰和Jun更飛往法國及澳洲等地找生蠔新供應商。「呢個過程好難o架,搵一個幾乎要用半年時間。」現時其中一個於法國的生蠔供應商,本來一直都拒絕供貨予Ocean Three,「佢話太多生意,做唔曬。」全靠一次「好心有好報」,扭轉局勢。「我有個伯父,唔係有錢人,我結婚時,佢竟做咗五千蚊人情,我一直記喺心,唔知點還。」後來他堂妹(伯父的女兒)想去法國玩,阿聰決定贊助她,但請堂妹順道替他到法國,會見該供應商,「個供應商係荷蘭人,我堂妹個男朋友又係荷蘭人,惺惺相惜,竟然就咁傾成咗。」雖然對方願意供應生蠔是「緣分」加「幸運」,阿聰要維持雙方關係,也要出招討好,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先科水、後攞貨」。他笑指做法雖然「老土」,但往往「最work」:「據聞大型超市真係會拖足一百八十日數期,供應商梗係唔鍾意啦。所以我哋信譽好好o架,好多供應商經常主動每隻蠔平一蚊俾我,咁我哋啲貨咪又可以賣平啲囉。」然而,此舉要預留數十至一百萬的流動資金。 第三招「買期貨 鎖成本」 由於以送貨為主,其餘三間分店,阿聰亦可選址租金較平的工廠區;貨品方便,除了生蠔,亦有三文魚、牡丹蝦、皇帝蟹等急凍食品、連肉類、調味料及紅酒等,有約二百類食品,阿聰是想客人在家中開派對時,會想到Ocean Three。為控制毛利,部分貨品會「買期貨」鎖成本,「我哋會預早一年訂購,咁樣個價會比現價低啲。」阿聰指來自澳洲生蠔的價格,近幾年上升不少,「當然有風險,可能明年個市價會低過而家嘅期貨價。但過去幾年,內地需求大,澳紙升值,當地嘅蠔價上升唔少,所以期貨令我哋有效降低成本,賣得比行家平。」阿聰預期,蠔價未來一段時間仍會持續上升。開業至今,阿聰說的確曾加價,「但每隻蠔最多加過一蚊!」為了這盤生意,阿聰已四年無放過假,週日都帶著五歲的兒子Hayden回鋪頭開工,寓工作於湊仔,他說:「有啲人好鍾意打機,我鍾意度橋、做生意。」是為興趣,亦為證明自己。十八歲在地盤做科文的他,想追女仔,「不過個女仔升大學喇,我學歷低,又搵得少錢,點追到人。」他的起心肝半工讀,花了八年才取得學位。其後轉搞ebay生意,錢依然搵唔多,「但終於追到個女仔,一年後,我哋結婚、買樓兼生仔,搞掂曬,嗰年真係好開心。」開心嘅時間,過得特別快。阿聰的太太於兒子一歲時,因突發性心臟病而去世。阿聰心痛回想:「我太太真係一個好人,佢生日我都係同佢去樓下食雲吞麵,佢無怨過我一句。」其他人一直看不起他,成為了他發奮的動力,「至少我想證明俾太太睇,但我唔知佢而家睇唔睇到。我太太係一個肯捱麥記嘅女人,但我以後都唔想我嘅身邊人要再捱麥記。」現時仍單身的阿聰鼻紅紅說。 開業資料 營業資料 |
5月4日,丹麥首相見證中丹食品和藥品監管合作中心揭牌。(丹麥駐華使館供圖/圖)
丹麥生蠔泛濫成災,最近成了中國食客最熱門的話題,讓丹麥來訪的首相及大臣不得不反複回答。
5月2日,對中國開始正式訪問的丹麥首相拉爾斯·勒克·拉斯穆森在成都丹麥旅遊推介會上表示,非常歡迎中國遊客到丹麥品嘗生蠔。
“我知道,最近中國社交媒體上很多人對於訪問丹麥北部和西部懷有濃厚的興趣。這不僅是體驗我們美麗的沙灘和歷史景點,更是幫助我們消耗從海里打撈的新鮮美味生蠔。”拉斯穆森說。
隨後,今天中午,丹麥環境和食品部長伊斯本·倫德·拉爾森博士,在丹麥駐華使館專門召開新聞發布會,“生蠔”一次被頻頻提及。
拉爾森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丹麥向中國出口了部分魚類和貝類產品,但並沒有簽署任何生蠔到中國的協議。如果有意向,今後會推動政府企業間的合作。”這也意味著,生蠔雖好,進來並不容易。
事情緣起十天前。4月24日,丹麥駐華大使館的微博上發布了一篇文章,“生蠔長滿海岸,丹麥人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來丹麥海岸吃生蠔,約嗎?”
目前丹麥被太平洋生蠔這一新物種入侵,肆意瘋長,對當地生態造成極大破壞,丹麥試圖發動漁民去解決問題,但響應甚少,多年難以解決。
很快這條微博成為了當日熱門,中國網友們紛紛對此表示:“生蠔天敵在中國”,“希望丹麥開放多次往返簽證,讓中國吃貨帶著蒜茸去吃”。
京東、天貓等電商平臺也迅速響應,表示會與丹麥合作進口。4日後,阿里巴巴的代表拜訪了丹麥駐華大使館。有報道稱,日前,天貓正在聯合丹麥駐華大使館、杭州市檢驗檢疫部門、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下沙園區等多個部門,探索用跨境電商的創新模式引入丹麥生蠔。京東方面也表示,27號就給丹麥大使館農業商務官員通了電話。一些中國旅行社還組織了以“特別美食之旅”為名的半自助遊,邀請中國公民參加並順便幫助受到生蠔入侵的丹麥小鎮解決這場危機。
恰逢丹麥首相一行訪華,讓人不禁聯想,這實際上是場高明的營銷活動。因為丹麥泛濫成災的太平洋生蠔,在國內同樣不缺。事實上,我國才是生蠔養殖大國,年產量長期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據統計,2015年我國生蠔行業產量約457萬噸,養殖面積達到14萬多公頃。
“這不是營銷。”發布會後,丹麥駐華使館媒體公共外交文化參贊呂明歐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他們也沒想到一條微博會有這麽大的影響。
發布會上,拉爾森介紹了今後將和中國食品方面的合作,除了生蠔之外,他們已經和中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簽署了丹麥輸華熟制肉制品的檢驗檢疫和獸醫衛生要求議定書。這意味著,中國“吃貨”在本土品嘗到丹麥生蠔前,可以先品嘗丹麥香腸等熟肉制品。
據了解,約90%的丹麥豬肉和豬肉制品出口全球140個國家,丹麥擁有500家養豬場,年生豬出欄量為3000萬頭,平均每個丹麥人有5頭豬。
拉爾森還特別提到,丹麥著名的豬肉生產商“丹麥皇冠”和中國人熟知的“丹麥皇冠曲奇”並不是一家公司,這家已經有一百多年的飼養經驗的食品公司,以出產較高的瘦肉率和良好的肥瘦比例的豬肉而馳名世界。
丹麥環境和食品部長伊斯本•拉爾森博士在新聞發布會現場。(南方周末記者袁端端/圖)
一位丹麥友人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們在丹麥很少有人吃生蠔,也分不清這些生蠔的種類,所以出口可能“是個好辦法”。
但進口生鮮食品到中國並不容易。中國同外國的水產品進口協議是一個物種一簽,但在《丹麥水產品生產企業在華註冊名單》中,丹麥企業並不涉及生蠔貿易。也就是說,“丹麥生蠔”還沒有獲得合法進入中國的權利。
拉爾森說,肉類、奶類食品如果想要出口中國,至少得過三關:第一,國家與國家之間簽訂協議書,確定能進口;二,企業進行註冊,被中國監管機構認可;三,其它事項和進出口商備案等後續工作。
有公眾擔心,丹麥人自己不吃當地的生蠔,是不是因為有汙染不安全呢?丹麥科技大學貝類研究中心負責人延斯·彼得森教授表示,太平洋生蠔還有可能傳播寄生蟲和疾病,因而會帶來“潛在的威脅”,但目前還稱不上“生態災難”。
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朱毅認可這一說法,“吃之前首先要進行風險評估,這些太平洋生蠔是否適合成為人類的食物,重金屬是否超標是最需要關註的問題;其次,致病菌、病毒汙染也需要註意,最後,藻毒素汙染等也需要確定是否存在,只有把這些風險都排除了之後,才可以引導當地或者其他遊客來此吃生蠔。”
“進口丹麥的生蠔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我國生蠔的質量比丹麥的還要好。”山東大學威海校區海洋學院王亞民教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我國水域中氮磷含量比較高,水比較“肥”,生蠔因此長得都比較肥美。
發布會現場,媒體也把問題拋給了丹麥官員,“這些生蠔真的可以食用嗎?”
“我可以確定這是可以吃的。如果出口也會保證通過中國相關部門的檢驗檢疫。”拉爾森笑著讓大家放心,無論是豬肉制品還是生蠔,食品安全是兩國合作的基石。除了出口之外,他們還在和中國環保部門探討如何治理這類生物入侵的問題。
事實上,在進口食品的背後,丹麥和中國達成了一項更具長遠意義的合作。
5月4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與丹麥環境食品部、丹麥衛生部在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新址舉行中丹食品藥品監管合作中心啟動儀式——作為第一個國家食藥總局和其他國家建立的雙邊合作中心,雙方簽訂了《關於建立中丹食品藥品監管合作中心的合作諒解備忘錄》。
食藥監總局局長畢井泉表示,丹麥是食品出口大國、醫藥產業強國,要學習借鑒丹麥在實行食品藥品安全標準、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實施產品追溯和召回制度、肉奶制品監管,以及藥品上市許可、實驗室檢驗等方面的有益做法,進一步完善我國食品藥品監管制度,提高食品藥品安全保障水平。
據悉,該中心將致力於通過聯合研討、人員培訓、交流互訪,開展更深更廣領域的信息交流和審評、檢查、檢驗等專業技術合作,加強食品藥品安全風險分析和控制、實驗室檢測技術和方法研究、監管政策法規評估借鑒等方面。
“雙方會有一個聯盟,包括中丹政府、企業、學術機構和行業協會,一起商議今後合作的方向。”丹麥一家知名跨國藥企高管說。
“我們非常希望和中國在食品藥品安全上進行合作,我們的法規、檢測和管理系統都非常透明,這讓消費者很有信心。”拉爾森提到,在丹麥,隨處可見的是笑臉符號,微笑的幅度越大,表示越安全,讓消費者一目了然。
長於天府之國,吃遍各種美食,如今身在丹麥的成都美女邊苗苗沒想到,因丹麥駐華大使館的一場公開“求助”,讓她外出吃個生蠔都有了滿滿的“成就感”……
上月,丹麥駐華大使館官方微博發文求助:生蠔長滿海岸成災,不知怎麽辦,約大家來丹麥吃生蠔。這封“求助信”很快紅遍中國,無數中國“吃貨”調侃“要去丹麥挖生蠔”。可就在不少人還在說段子時,前幾天,住在丹麥的邊苗苗便和家人、朋友驅車前往海邊挖生蠔,把段子過成了日子。
海岸邊,到處是生蠔,短短四小時,邊苗苗一家就挖了三四百斤,除了生吃,他們還帶去燒烤架,現挖現烤,還帶了幾大桶回家……前日,邊苗苗在接受成都商報記者采訪時稱,帶回家的生蠔做成了燒烤生蠔、爆炒生蠔,生蠔烘蛋等一道道美食,征服了丹麥朋友們的胃,“他們現在甚至點名要吃這些菜。”
求助
丹麥駐華大使館發文 生蠔成災怎麽辦?
4月,丹麥駐華大使館官方微博發布了一篇文章:《生蠔長滿海岸,丹麥人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文中稱,一種被稱為太平洋生蠔的物種入侵丹麥,對海岸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這種生蠔本來不屬於丹麥海域,而是來自南方海域,但經過數十年生長,形成了巨大的規模。
丹麥科學家和漁民已經向丹麥自然保護局投訴了很多次,但是沒有辦法解決。丹麥政府也曾經鼓勵國民去采集生蠔帶回家烹飪,但卻沒有多少人這麽做。
為此,丹麥貝類研究中心的教授還向自然保護局、環境保護局發信,丹麥有關部門還找到當地漁民希望解決生蠔成災,但各方相互推諉,束手無策……
丹麥駐華大使館發布這條求助微博後,瞬間火遍中國互聯網,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戲稱“丹麥應開辟吃生蠔簽證,十年內無限次往返,估計用不了五年就消滅這些生蠔了”。還有不少網友躍躍欲試“要去丹麥挖生蠔”……
走,挖生蠔!
驅車去海邊挖生蠔 還帶著燒烤架、調料……
“以前在四川也外出搞過很多次聚餐,沒有哪次像這回這樣自豪,感覺完全是在幫丹麥政府排憂解難。”5月12日,在接受成都商報記者采訪時,邊苗苗笑聲不斷。
7年前,成都姑娘邊苗苗嫁給丹麥丈夫羅尼,如今在丹麥生活,雖然偶爾也會吃生蠔,但從沒到海邊挖過生蠔。丹麥駐華大使館的求助消息發出後,邊苗苗以為是開玩笑。後來,丹麥的華人開始轉發這個消息,國內也火成一片,她才意識到這是真的。恰好此時父母從國內來丹麥看她,於是,當地時間5月8日,一家人應朋友之約,從居住地奧胡斯驅車前往海邊挖生蠔。一行五家人,細心的朋友還準備了一個拖車,帶上了連身衣,雨靴、手套等挖蠔工具,燒烤架、桶,蒜蓉、調料也一應俱全。
驅車約兩小時後,當地時間5月8日上午11時許,邊苗苗一家到達海邊。“當時還沒漲潮,岸邊已有幾撥中國人挖過了,也有一些丹麥人,可能都是看到丹麥駐華大使館發文後來的。”邊苗苗說,即便如此,岸邊仍滿是生蠔,幾無下腳之地,“這個地方不是丹麥駐華大使館發的那個海灣,但生蠔也很多。”
挖,好輕松!
四小時挖三百斤生蠔 現場燒烤引當地人點贊
同行的中國朋友中,有兩人是醫生,他們確定這些生蠔可以生吃後,邊苗苗挖起一個生蠔打開後,在丈夫驚訝的目光中,一口吃了下去。
一番分工後,朋友們在岸上支好燒烤架,有的人則開始下海挖生蠔。“生蠔跟石頭長在一起,生蠔邊緣很鋒利,不穿雨靴很容易受傷,徒手挖幾乎不可能,一定要用鑿子和鏟子。”邊苗苗說,有朋友去年來挖過,所以經驗很豐富。
這里的生蠔比國內的一些海鮮店內出售的大,平均個頭在20厘米左右,20多個就能裝一桶。在朋友帶領下,邊苗苗挖上一桶就送回岸上,加工燒烤。生蠔烤熟後的香氣吸引不少丹麥當地人前來,看到燒烤架上頗具中國特色的燒烤生蠔時,紛紛伸出大拇指點贊。大家邀請他們也嘗嘗,但當地人都微笑著婉拒了。
越往海水深處走,生蠔越來越多,邊苗苗等人撒開了挖:就像在四川,進了一個采摘園,隨便玩,隨便吃。
雖然沒有經驗,天氣又不太好,四個小時內,邊苗苗仍和家人輕松挖了三四百斤生蠔,除了生吃,現場燒烤外,最後還帶了幾大桶回家。
邊苗苗有些惋惜地說:“還是沒經驗,桶帶小了,要是天氣好,我們還要烤幾小時,起碼還能挖幾百斤生蠔。”
吃,好美味!
丹麥朋友大吃“川式生蠔” 相約過幾天再去挖
回家後,父母將帶回來的生蠔變成了燒烤生蠔、爆炒生蠔、生蠔烘蛋等一道道美食。生蠔還能變成這一道道菜?這能吃嗎?羅尼和他的丹麥朋友傻了眼。
在邊苗苗的印象里,丹麥人對食物很小心,生蠔基本只有一種吃法:配點檸檬汁,生吃。
小心翼翼嘗了一口,羅尼的表情慢慢舒展,隨後把一盤爆炒生蠔吃得精光,一群人當天大快朵頤。沒兩天,幾個丹麥朋友聞訊主動找上門:聽說你們家發明了一些美食?熱情好客的邊苗苗父母一陣忙碌,把“川式生蠔”美食端上桌時,幾個丹麥朋友面面相覷,反複確認:這,能吃嗎?
考慮到當地人吃得清淡,邊苗苗父母把辣椒放得很少,盡管如此,第一口爆炒生蠔下肚時,丹麥朋友們還是辣得吐舌頭。不過,只需片刻,美味襲來,朋友們俯在餐桌上揮動刀叉,觥籌交錯間,一大桌子菜被吃得幹幹凈凈,聽說四川還有很多種海鮮烹飪方法,他們一臉羨慕:你們四川真幸福啊。
臨走前,幾個朋友剛出門,就轉身相約:過幾天,再去挖,好嗎?
求寄點!眼饞
雖然有丹麥朋友點名要吃“川式生蠔”,但也有不少丹麥朋友對此敬而遠之。網上有人稱,丹麥人不吃生蠔是因生蠔不幹凈,邊苗苗認為,丹麥人對食物要求苛刻,很小心,但也比較簡單。飲食習慣不同,造成他們對生蠔的需求量不大。“像我們四川宵夜攤上炒個海鮮都要放五六種甚至更多調料的情況,在丹麥很少出現。”
“之前丈夫羅尼每次就生吃一兩只生蠔,做成四川菜後,現在他輕輕松松就吃五六只。”邊苗苗笑稱,要是丹麥朋友早學會爆炒生蠔、燒烤生蠔這些做法,生蠔哪里還有機會“泛濫成災”?
不止在丹麥當地,邊苗苗發在朋友圈的“挖生蠔”文圖,在國內朋友中也引發熱烈反響,有人“抱怨”:咋不給我郵寄點回來?一些四川朋友甚至強烈要求她把生蠔曬幹後郵寄回來,做成產業,讓邊苗苗忍俊不禁。
邊苗苗說,丹麥的生蠔真的很肥、很甜、很好吃,等秋高氣爽,生蠔肥了,肯定會再去挖……
3樓提及
我覺得幾好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