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浦發副行長姜明生申請辭職 已上報上海國資委

第一財經記者日前從多名消息人士處獲悉,分管大零售版塊的浦發銀行(600000.SH)副行長姜明生此前已經遞交辭呈,目前其離職手續正在辦理過程中。

另據一名接近上海國資委的消息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本周初,浦發方面向國資委上報的材料中已有姜明生申請辭職事宜。

浦發銀行方面對於第一財經采訪回應稱,目前沒有接到相關通知,姜明生副行長現仍在該行正常工作履職。

對於姜明生的去向,一名浦發銀行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會去一家小銀行。”另有消息人士稱,他將赴任一家民營銀行。其中市場猜測最為集中的是去往正在積極籌備中的張江民營銀行。

公開資料稱,張江民營銀行將以科技金融為主打業務,根據今年最新公開消息,7月時,還在準備過程中的張江民營銀行已初步敲定8家發起人。“不過這家銀行正式獲批或許還需要時間,一切也未必是最後定數。”一名消息人士補充稱。

今年4月,國務院批複上海加快建設全球科創中心的方案中提到:“爭取新設以服務科技創新為主的民營銀行。”對此,張江高新區創新促進處處長馬文剛介紹,正在籌備中的民營張江銀行,不同於已獲批的首批5家民營銀行。“張江銀行要做的,是服務科技創新全鏈條,包括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生產制造、推廣應用和技術服務等各個環節,基本覆蓋科技創新的全過程。”

公開資料顯示,姜明生於1960年出生,大學學歷。曾任招商銀行廣州分行副行長、招商銀行總行公司銀行部總經理、招商銀行上海分行黨委書記、副行長(主持工作)、招商銀行上海分行黨委書記、行長;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副行長兼上海分行黨委書記、行長。現任上海浦東發展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浦銀安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浦發矽谷銀行副董事長。

2013年,浦發內部副行長分工經過調整後,姜明生分管大零售板塊,包括信用卡和中小企業業務。

在2016年的浦發銀行半年報中,對姜明生分管的零售業務的評價是:“業務實現穩步發展,聚焦客戶經營,創新品牌推廣和服務;財富管理、零售信貸和信用卡三駕馬車加速發展;‘spdb+’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建設進一步推進;持續推進社區銀行建設,加快推進網點轉型試點,社區銀行經營管理能力進一步提升。”其中,從個人客戶與存款指標來看,半年末個人客戶數達到3563.47萬戶,較年初新增227.81萬戶;個人存款余額4969.25億元,較年初增加36.89億元。

目前浦發銀行的董事長及高管層人士安排為:董事長吉曉輝,副董事長、行長劉信義,董事、副行長姜明生,董事、副行長、財務總監潘衛東,副行長徐海燕,副行長劉以研,副行長王新浩,副行長崔炳文,副行長謝偉,董事會秘書穆矢。若姜明生離職,此後誰將挑起大零售大梁也是一個懸念。和姜明生同樣從兼挑上海分行上任總行副行長的是王新浩,目前他仍分管上海分行,兼任上海分行、上海自貿區分行黨委書記和行長。

而大零售是浦發銀行今、明年的戰略工作重點。

根據公開資料,姜明生2014年度的薪酬為稅前348.455萬元,高管限薪後,其2015年度稅前薪酬為66.24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523

學生申覆核反綠化地改建屋

1 : GS(14)@2016-01-19 22:30:55

【本報訊】特首會同行政會議早前批准,將一幅由綠化帶土地改劃為低密度住宅區的大埔山塘路地皮刊憲招標,遭一名教院學生提出司法覆核挑戰,昨在高院進行申請許可聆訊。申請一方指政府曾表示會被改劃的綠化帶地段是沒有植被、荒廢或已平整,但涉案地皮不屬上述之列。



要求暫緩賣地程序

惟政府一方強調沒講過不會發展相關地段,又引述特首選舉呈請案例指,梁振英攻擊對手唐英年有僭建問題,並不代表梁說自己沒僭建,同樣邏輯亦可應用於本案。代表申請人丘家寶的資深大狀戴啟思昨指,政府改劃涉案土地,違反公眾合理期望。而行會批准招標時,亦沒考慮城規會於改劃土地用途的決策過程中,有成員未有申報利益衝突。戴又指,項目下月截標,若工程如期進行,結果無可挽回,故要求法庭頒臨時禁制令,暫緩招標賣地程序。代表行會的資深大狀莫樹聯則指,政府多次重申發展綠化帶意圖,並無違反合理期望,而行會亦不可能檢視城規會決策過程的每項細節,否則耗時甚巨,政策難以推行。莫更指,本案會影響土地供應以至住屋問題,涉重大公眾利益,法庭必須考慮。法官押後頒發判詞。案件編號:HCAL221/15■記者楊家樂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119/1945799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528

美司法部擬修改平權措施亞裔生申請大學恐受影響

1 : GS(14)@2017-08-06 18:40:48

美國司法部正醞釀,檢視大學的種族收生政策是否偏坦有色族裔,「歧視」白人申請生。若在美行之有年的平權措施(affirmative action)遭更動,將關乎境內上百萬亞裔學生求學的命運。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紐約時報》取得司法部內部文件,顯示當局已指示民權分部去調查,甚至會控告採取「平權措施」去歧視或拒收白人學生的大學,包括社區大學(Community College)。平權措施行之數十年,目的是讓以往白人較佔優勢的入學機制,可以被抵銷,讓其它族裔有進入高等學府機會。實行平權措施的學府,在收生時會傾向「扶持」遭受歧視的族裔或少數群體,確保每年預留一定配額給他們,締造包容的學習環境。但是,此政策時常被批評「逆向歧視」白人學生。時移勢易,亞裔美國人由半世紀前平權法案確立時處於「弱勢社群」的一方,到今日政經地位大幅躍升,應否再受惠於「平權措施」已很難說清。其中2015年時,一群在入學試ACT或SAT考獲近滿分,加上有豐富課外活動履歷的準亞裔大學生入稟司法部,欲控告哈佛大學歧視拒收,認為亞裔因「太優秀」的申請人太多,而要經過更難的取錄機制。美國長春藤名校對亞裔生入學要求更高,已是公開秘密──普林斯頓大學研究指出,亞裔在SAT的表現對比起同屆申請人,分別要高於白人140分、西裔270分和非裔450分來爭奪同一學位。若此案成最高法院案例的話,很可能改寫未來數十年亞裔學生命運。加州自1996年起已禁止公務員體制和公立學府奉行「平權措施」。三藩市華人權益促進會周五(5日)批評,亞裔學生在這場風波中慘成政治工具,認為「平權措施」是有存在需要,原意保障的亦包括亞裔人口(佔美國人口比例不足6%)。項目主任王浩儀(Annette Wong)表示:「說『亞裔生在教育體制玩哂』是假像,只是在特朗普時代下,白人民族主義者推動的政治議程,你可想像他們不能明目張膽說出『白人至上』,只能借攻擊亞裔來達到目的。我們要弄清楚,這個(學習)不是關乎個別種族,而是整個社會的事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806/201133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8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