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八%消費稅後遺症:民間沒消費、企業砍存貨 安倍經濟學大跌跤 但它還沒玩完

2014-12-01  TCW
 

許下了「讓日本重回光明」的華麗承諾,日本首相大膽的「安倍經濟學」如今卻觸了礁。究竟在他鋪天蓋地的政策中,是哪一點失算?難道安倍經濟學真的宣告失敗了?

撰文‧楊卓翰

因為連兩季經濟衰退,讓日本正式邁入二○○八年以來第四度的經濟衰退。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十一月十八日晚間記者會上宣布,原本要在明年十月調升消費稅,不得不延後;為此,安倍也宣布解散眾議院,並訂在十二月十四日閃電重選。

一二年年底,用寬鬆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及結構改革為三支箭的「安倍經濟學」(Abenomics)來勢洶洶,曾經是那麼的有希望,卻在宣布解散國會的窘境下,大受打擊。《今周刊》在去年十一月就以封面故事《安倍的困局》直陳安倍經濟學的挑戰。這些問題,果然逐一發生,為什麼安倍團隊卻沒預料到?關鍵就是他們小看了「三%」的威力。

不討喜 七成民意反對加稅加稅,永遠都不是討喜的政策。日本東京電視台十月的民調指出,自從今年四月日本將消費稅從五%調升至八%後,有七成的民眾和七成二的企業反對調升消費稅。

這三個百分點的消費稅調升幅度,雖然預計可以為日本政府帶來五‧二兆日圓的年稅收,但它的衝擊卻比想像中大。就連舉雙手支持安倍經濟學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也非常不認同在此時提高消費稅。「消費稅實在下得太急了。」他說。

事實上,這次讓日本陷入經濟衰退的背後元凶,就是消費稅帶來的後遺症。如果拆解數據,可以看出,讓安倍措手不及的並不是在消費或出口,而是「企業存貨」調整,原來四月後消費大減,造成第二季的企業存貨大增,這些存貨擺了一整季,只好在第三季處理掉。匯豐銀行日本經濟學家戴瓦莉爾(Izumi Devalier)分析:「這不是一件壞事,這個存貨調整是一個健康的調節。」消費稅另一個衝擊:民間消費和企業投資,則是安倍經濟學的老問題。戴瓦莉爾用簡單幾句話解釋這次安倍「跌跤」的原因:「薪資沒有跟上物價成長,再加上匯率貶值,消費力被壓縮;同時,貶值又沒有幫助出口成長太多,而全球市場需求也不強勁。」安倍經濟學追求的正向循環,就是在這裡卡住。雖然第一支箭:寬鬆的貨幣政策,讓日本股市大漲、日圓大跌,但是安倍經濟學的唯一宗旨:讓日本走出通縮,通膨率回升至二%,如今卻離目標越來越遠。這個目標,仰賴的正是占日本經濟結構六成的民間消費。畢竟,民眾得開始買東西,才會有通膨。

但是,在第三季的消費中,民間最終消費的季成長卻是大大的鴨蛋。整體國內最終需求之所以還有二.七%的成長,是因為政府支出。事實上,現在日本經濟之所以沒有崩潰,可以說是全靠著日本政府的財政支出在苦撐。

同時,日圓貶值之下的出口雖然成長,但是企業卻沒有開始加薪,也未見安倍的第三支箭「結構改革」能改善這點。沒有薪水,哪來的錢買東西?再加上弱勢日圓,削弱了日本民眾和企業的購買力,反而讓日本的逆差擴大。

再這樣下去,安倍經濟學的二%通膨率目標,眼見就要失敗。因此安倍從北京APEC(亞太經合會)回國後,第一件事就是開記者會,宣布延後消費稅調升十八個月,一直到二○一七年四月才調整。並且解散眾議院,提早大選,重新取信於民。

事實上,選擇「當機立斷」重新選舉的安倍非常聰明,雖然解散眾議院後,十天內要重選首相;安倍也提出但書,如果重選他領導的自民黨沒有獲得多數席,他就辭職,但是從NHK(日本放送協會)在過去一年所做的民調可以看出,自民黨的支持度雖走低,但一路都在三成五以上,與在野黨民主黨不到一成的支持度一比,安倍的自信不是沒有道理。如果選贏,他也更有民意支持,可以讓安倍經濟學一路玩到一八年任期結束。

外資挺 上調明年經濟成長率在一片唱衰之下,看好安倍的不是只有日本選民,外資也不認為安倍經濟學已經宣告失敗。首先,本次GDP(國內生產毛額)的衰退,最大的問題在於來自上一季消費稅後累積的存貨調整,並不是安倍最害怕的消費衰退,而出口更是有所增加。雖然外資紛紛下調今年的經濟成長率,但也指出,日本經濟在第四季將會有三%以上的成長反彈,甚至有經濟學家調高明年經濟成長率。

瑞士信貸分析師白川浩道就認為,解散國會反而對日本經濟有正面效應:「延後消費稅調整,日本的消費和需求可能回彈。原本明年和後年愁雲慘霧的經濟狀況,可以稍稍獲得減緩。」他解釋。而且,安倍接下來將推出全新的刺激民間消費政策,規模預計有二兆至三兆日圓,對日本疲弱的消費也有幫助。

救通膨

明年可望再啟QQE

另一個觀察重點,就在於戮力推升日本二%通膨率目標的央行總裁黑田東彥會怎麼做。他的決心,可以在萬聖節的記者會上看出來。在啟動八十兆日圓的QQE(量化與質化寬鬆政策,也被稱作日版QE)後,他還補了一句:「如果需要,我們會毫不猶豫地再次行動。」在現況判斷下,日本通膨率能夠在未來幾年達到二%的可能性可說微乎其微,但也因為如此,外資認為鐵了心要逼升通膨的黑田,極有可能在明年第二季後再次出手,啟動第三波QQE來推升通膨率預期,也讓市場在一片不景氣之下摩拳擦掌。

貨幣和財政政策之外,安倍經濟學接下來真正的重點,還是在尚未成形的第三支箭。如何從日本經濟結構改變,提升銀行放款及投資,並且改善企業獲利?到現在,除了安倍增加女性勞動力的女性經濟學(Womenomics)略微改善就業率外,難以看出有什麼成效。

不過,摩根大通東京證券研究部門主管科爾(Jesper Koll)仍然看出一些好轉的跡象。「安倍成長策略中,公司治理改革,特別是針對提升ROE(股東權益報酬率)做的各種措施,將對企業獲利有很大的幫助。」他說。

如何帶給日本當初承諾的「光明的日本」,安倍這第三支箭,將會是一切的關鍵。

安倍經濟學出軌三大意外

—日本第三季經濟數據

GDP成長不如預期

實質GDP

市場預估 2

實際 -1.6

民間最終消費疲弱

民間消費

市場預估 0.5

實際 0

企業存貨減少

市場預估 -0.5

實際 -2.6

資料來源:日本內閣新聞稿、外資報告安倍經濟學,日後還有什麼招?

政治策略

目前成效:

民調支持仍高,眾議院重選預計拿下多數席次2014 .11 解散國會2014 .12 眾議院選舉預料勝選2015 .04 地方選舉預料勝選2015 .09 自民黨黨主席選舉(安倍預計連任)2016 .06 參議院選舉2018 .09 安倍任期結束

第一支箭

貨幣政策

目前成效:

股市大漲、匯率大跌,但通膨率未見起色

2014 .11

延後第二階段消費稅

2015 .06

預計達標2%通膨率

(非常困難)

2015 .09

可能啟動第三輪QQE

2017 .04

消費稅第二階段調升(8%→10%)

第二支箭

財政政策

目前成效:

消費稅打擊消費及企業投資意願,民間消費零成長

延後第二階段消費稅

2014 .12

公布新刺激民間消費政策

2015 .01

預計通過擴張性支出預算

2016 .01

預計達標財政平衡

(非常困難)

消費稅第二階段調升

第三支箭

成長政策

目前成效:

企業獲利尚未看到具體成效

延後第二階段消費稅

2015 .04

預計開始企業大減稅

2015 .09

公布第二階段成長策略

消費稅第二階段調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380

體質差難敵低油價 太陽能廠玩完?

2014-12-29 TCW 十二月十七日,美國商務部對中國、台灣太陽能電池與模組反傾銷、反補貼的「雙反」訴訟,最終判決出爐,台廠最高被課徵二七.五五%的稅率,和今年七月初判,台廠最高被課徵四四.一八%稅率相比,終判結果大幅降低,讓業者鬆了一口氣。 「這對台灣產業來說,是正向發展,」新日光執行長洪傳獻說。 平均而言,這次終判,台廠被課一九.五%的反傾銷稅率,中國卻不減反增,平均達五二.一%,未來,台灣電池輸美可望具有較大優勢,因此帶動太陽能類股股價表現。終判結果公布當天,茂迪、昱晶等電池廠皆衝上漲停板,和今年七月雙反初判結果公布時,國碩、碩禾等大廠一天內跌停板、該類股市值蒸發超過一百億情況相比,可說一掃先前陰霾。 這一役,表面勝利中國布局早,實質受創有限 不過,即便打贏了雙反訴訟,但太陽能大廠能否擺脫今年第二季、第三季接連虧損窘境、期待產業回溫,結果恐怕不甚樂觀。集邦科技綠能事業處前研究經理胥嘉政直言,「這只是台灣業者的表面勝利而已。」 光看判決數字,台灣業者平均稅率僅中國的一半不到,似乎佔足便宜,但事實上,這次美國商務部提出的「新雙反」訴訟,僅限中國模組業者採購他國生產電池、再回到中國組裝,最後輸往美國販售;若採購中國自己生產的電池,則不在規範內,仍舊適用二○一二年的舊雙反稅率,部分大廠只課徵二○%左右關稅,和台廠並無太大差別。 胥嘉政說,中國太陽能廠早已展開「一條龍」布局,自己生產電池,無須向台灣業者進口,製造成本還比台廠低約一成,加上又有政府退稅等補貼,外銷仍具競爭力,受這次判決的影響根本不如外界估計得大。 這一次,台灣業者贏了面子,實際上卻沒有多大好處。而近來低油價衝擊,更敲響了太陽能產業的警鐘。率先受到波及的,正是各國太陽能補貼政策。 以台灣太陽能電池、模組前三大出口國日本為例,雖然日本政府從福島核災後,大力發展太陽能發電,隔年推出《再生能源特別措施法案》,每千瓦太陽能發電收購價格達四十二日圓,為全世界最高價。 低油價,衝擊更大太陽能供過於求,價不如前 隨油價持續走低,太陽能發電供過於求,今年九月開始,陸續有電廠暫停啟用,日本政府也在十月提修正案,計畫再調降收購價格。台新投顧太陽能產業研究員李翰興表示,眼看明年油價恐再探底,對近幾年把發展重心放日本市場的台廠而言,這些都是不確定因素。 一位業界人士提醒,雖然有些大廠開始分散風險,轉往東南亞、中亞、南美洲等地發展,而根據集邦科技預估,明年新興市場需求也將成長逾四○%,但當油價續跌,衝擊新興市場經濟,要各國政府拿出錢,補助再生能源,可能性勢必降低。 一旦新興市場成長不如預期,歐洲、日本成長衰退,台灣太陽能電池廠即便靠雙反終判,獲得短期輸美效益,「今年第四季和明年第一季恐怕都還是虧損,」李翰興說。 貿易戰、油價大環境因素,讓台灣太陽能產業從去年短暫露出復甦曙光,大廠逐步轉虧為盈,一夕之間,又被打入谷底,也讓人質疑,這個曾經出過兩位台股股王的產業,是否再也回不去往日榮景? 長期來,體質不良仰賴低價競爭,產品沒差異 「坦白說,我們的業者是比較短視,」集邦科技綠能事業處研究經理黃公暉說,一切問題根源,還是出在體質問題。 一直以來,台灣之於全球太陽能產業,所擅長的就是中游電池端,靠成本控管和擴大產能規模,低價外銷。但,太陽能電池產品差異度低,技術難度也不如其他科技業,當中國業者以更低價格搶單,造成市場供過於求,台灣業者就只能跟著殺價競爭,陷入停工、裁員,又回到「四大慘業」時期。 兩年前,錯過轉型拚再起須重整品牌、行銷力 黃公暉認為,台灣業者一度有轉型機會,時間點,就在二○一二年中國第一次被美國提起雙反訴訟時,台廠坐收轉單優勢,連帶讓新日光、茂迪等業者隔年轉虧為盈。但這些業者卻沒有趁此機會,積極往下游模組端布局,甚至整併產能。同一時間,中國藉著內需龐大市場,扶持英利能源、天合光能等業者。 「大家好的時候,光賺錢就來不及,不會想要合作,現在狀況不好,才要開始做,更不容易。」黃公暉說,台灣模組廠總產能一年也只不過二十二億瓦,中國光一家英利能源,一年產能就將達三十億瓦,而當產業大者恆大趨勢更明顯,台灣業者如果不加緊腳步整合,不管比品牌形象或議價能力,勢必更弱勢。 胥嘉政也說,即使全球太陽能的需求還在成長,但現在唯有掌握終端通路者,才有機會淘金,若台廠想布局,需要的則是品牌、行銷,以及國際營運能力,這些幾乎得從頭學起。 二○○六年,益通、茂迪先後登上台股股王,當時太陽能產業崛起靠的是機會財,八年來,歷經多次興衰,如今台灣業者若想再起,必須重新調整策略,才看得見一線生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931

亞視終於玩完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04/blog-post.html

今天13份報紙都一致拿這為題目,就是行會不予亞視續牌,有50多年歷史的亞視將會在2016年四月停播。止凡看近月的亞視風波,一直很少討論,但其實心中有不少說話與感想,既然這次不續牌事件出來了,就拿這機會發表一下,可能不少blog友都就這議題有話要說的。不過,政治的東西又不想說太多,純粹說說感受吧。
亞視臨終時,即這幾個月,其表現可謂非常搞笑,官司、拖糧、不付牌費、講大話、誤報、反口,連老闆是誰都難以認清。出事前,每名股東都懶理其資金問題,但到正式被否決續牌後,又話會繼續「抗爭」到底,更話這是香港黑暗時代的開始。我在想,這樣的公司把戲,拍成電視劇在亞視播,保證收視不錯,資金及續牌問題都能解決了吧。不知道外國有否發生過,當政府要作決定時,突然話公司已經跟「這個人」已經有協議,當「這個人」否認後,又話公司已跟「另一公司」已簽協議,之後「另一公司」又否認,完全不知所謂,實在令人啼笑皆非。

在事件中,我覺得亞視員工頗可憐,不少對公司的確有感情,很想公司向好發展。可惜被拖糧,政府處理又有點慢慢來,不知在怕什麼似的。最大問題之一是工作滿足感,在這樣的公司工作很難得到成功感,試問世上有多少個電視臺的新聞部,每天都在報自己公司的新聞,而這些新聞就是社會上最大新聞,可能是獨家,但又會成為醜聞。

至於,香港是否於一個黑暗時代的開始,這只是看事情的觀點與角度吧,於我認為,這事情是光明時代的開始。這一次不續牌,證明了很多人的迷思是錯誤的。一直以來,以為亞視有大陸資金,大陸背景,變成了大陸電視臺,於是就什麼都可以,亦不停有人話亞視不會死,一些朋友更語帶老練及鄙視地教訓人家:「阿爺又怎會讓亞視死呢?這潛規則,靠關係打橫行,只有傻子才不知」。常在想,真的做到這樣子還能「留低」?拼命積極向上遊的就永遠被玩弄,而沒作為的公司就因為有關係就永遠不死。今次事件按「獅子山精神」發生了,真的很想吐一口涼氣。

有位世伯又從另一個角度看,認為多一個電視臺不是比少一個電視臺好嗎?有多一個臺,你不看也罷,有始終好過無,放在一旁也總比沒有為好。我立即提出大氣電波資源問題,今天亞視與無線兩家公司平分地拿走這些資源,但亞視就在日日夜夜浪費著這些資源,市場應該是活的,一雞死一雞鳴,不殺亞視,又怎有更好的上場?世伯立即話:「是這樣的嗎?原來大氣電波有這限制的嗎?」,有趣。

在亞視討論賣盤時,其開價又是一個亮點。賣盤估值又可以當成是一支股票,以價值投資去看看,大家可以想想,一家年年月月蝕錢的公司,盈利也好,現金流也好,都是負數,市盈率當然也是負數。論資產,之前為求出糧給員工,賣資產還債,有價值的資產地皮都所剩無幾,有的就是一個牌照,但能否得以續牌也是未知數,這樣的公司,你願付出多少。

從新聞中得知其開價,可能是10億,15億,20多億,這些數字怎樣得來的呢?聽他們的概念,這是亞視投資者過去的投資數額,即前人蝕本多少,又加入一年營運所需要資金多少。試問,你賣一個資產給我,這資產曾經令你蝕多少錢,與我何幹?賣盤時又要我準備預計沒錢賺,計算註資數額時要考慮日後營運開支,這概念太奇怪了,會有傻子富豪上當嗎?王維基這種生意人會願入股買入這樣的公司嗎?而不要忘記,這牌照還有極高風險失掉,萬一不獲續牌,只會買了一件垃圾回來,20多億即時化為烏有。

當亞視話與港視達成了協議之時,手持港視股票的我對這事情看得很緊,在亞視發表這聲明的第二天未開市,港視就發聲明否認了。在港視未出聲明之前,港視股價在夜期市好像大升3成多,到第二朝開市時知道港視否認了,股價回落不少,再到今天,股價回復正常。看來市場都認為收購亞視是好消息,是可以炒作的,但我完全不是這樣看。如果港視不作聲明,我昨天在股價高開時就定必會沽清,因為這不可能是一個好的決定,我亦不能明白王維基在想什麼,若管理層做出了不是我平時認識他所會做的行為,我會視之為變質,盡快沽售好了。幸好王維基處理得太好了,只讓這傳言維持了幾小時,在翌日開市前就能澄清,十分不錯,感覺手上港視值得繼續持有。

回看亞視整件事,有機會讓我們看到一些「窮得只剩下錢」的人。一些人,除了本身是富家子弟,財富多,權位重,人脈關係好之外,其他概念都不能見人,一說出口就嚇死人。又話要做中國CNN,又話要做良心電視臺,又話與友臺收視4/6比,又要員工上再培訓課程,又要左右電視制作及新聞消息。看其言,觀其行,除了錢之外,實在沒有太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可能是個很好的反面教材吧。有些人一跑出來,就可以清楚告訴我們一些靠關係的暴發戶是什麼樣子,一個人若果沒有素質,沒有氣質,多多錢都難以打造好形象,這都算是一個值得學習的地方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422

玩完股市再玩匯市(2015/8/20)



2015-08-20  NM

今年8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突然宣布,為了完善中間價報價制度,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次過下調 2%,事件觸發人民幣離岸價三日間急挫約5%。8月13日,人行急急召開記者招待會安撫投資者,副行長易綱強調人民幣已跌夠,又反駁市傳有官員要求貶值一 成是無稽之談。人行行長周小川缺席記招,不見踪影。

過去十多年,中國致力推動金融市場改革,目的是要令人民幣變得更國際化,成為其他國家 的儲備貨幣,以及期望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內,與其他大國的貨幣平起平坐。今年8月6日,IMF建議把有關決定 由今年11月延至明年9月,原因是人民幣在多項標準(包括自由使用)仍有不足。數日後,人行便宣布貶值,不知是否針對IMF的決定。IMF延遲人民幣納入 SDR的決定,觸發人民幣大幅貶值,兌美元創四年新低。無獨有偶,今年6月10日,另一外國勢力,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SCI)宣布,決定推遲將內 地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事件直接間接觸發內地A股股市暴跌,上綜指數由高位5,000點以上重挫三成多。七月初,傳出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下令「暴 力救市」,動用數以萬億元資金托市,把指數推上4,000點之上,但之後又跌返3,500點水平,要再入市力托。

內地中央 官員今年七月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令A股市場稍為回穩。不知何故,一個月後又突然宣布人民幣貶值2%,自己製造麻煩,「玩」完股市再「玩」匯市。中央動用 大量資金及外匯,托完股價再托匯價,原本已經十分疲弱的經濟被再踩多一腳,未來經濟下行速度恐怕會加快,需要再落重藥「止瀉」。市場人士估計中央官員眼見 七月外貿數字下挫近8%有多,故此有需要透過貶值去振興出口,減少進口,從而刺激國內生產和需求。然而,人民幣若大幅貶值,鄰近國家的貨幣亦會跟隨貶值, 出現競爭性貶值情況,最終人民幣貶值未必能夠振興出口。

此外,即使近年內地出口轉差,但依然錄得巨額順差,每月高達數百億 美元,要靠貶值去振興出口的理據顯然不足,肯定會惹來貿易夥伴的抗議。況且人民幣大幅貶值,只會加快資金外流,加重內地企業的負債(以美元計),故此整體 而言未必對經濟有所幫助。今次人民幣貶值,美其名說是完善中間報價,縮窄在岸價和離岸價的差別,這個說法與中央「暴力」救股市的取態,明顯南轅北轍。現時 內地企業A股的「在岸」股價,遠遠高於在香港上市的H股「離岸」股價,兩者差距可以高於一倍。反映兩地A股和H股的恒生AH股溢價指數,今年7月徘徊在 140點水平,顯示A股較H股貴40%。中央若希望完善市場機制,又何須「暴力」救股市,不如讓A股下滑至合理水平,縮窄與H股的差距。經過這兩個月人為 干預股市及匯市,令市場大幅震盪,內幕人士從中獲利,人民幣和A股要走向國際化,恐怕路途更遙遠。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061

大讀世界 電動車龍頭特斯拉十年後玩完?



2015-09-28 TCW

大讀世界是一整套深度特別報導,由全球《金融時報》記者聯合運作,以長篇深入原則,探討國際、科學或商業領域等關鍵議題。

馬斯克(Elon Musk)整整愣了五秒鐘。這位最長袖善舞的公關執行長回過神後,拒答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喬納斯(Adam Jonas)提出的問題:「跨界共乘服務,迎戰優步(Uber)。」這五秒鐘被解讀為「沉默是金」,兩星期後,喬納斯一口氣調高電動車廠特斯拉 (Tcsla) 目標價到四百六十五美元(約合新台幣一萬五千元),幾乎翻一倍。

喬納斯的理由是:「你聽過馬斯克支吾其詞嗎?」他深信,挑戰優步的新業務「特斯拉行動」很快會問世,有助二〇二九年營收三級跳。

被譽為「汽車界里程碑」 但賣一輛Model S成本要四萬美元

雖說特斯拉隨便放個風聲都會被捧上天,眼前工作還得先落實:九月底準時交付延宕多年的運動休旅車Model X。這款車獨家設計鷹翼展翅般的掀式車門,起價定在九萬美元。不過,馬斯克並不想只服務超級富豪,他立志讓既酷又貴的電動車駛進一般家庭。

支持派或反對派都同意,馬斯克的願景宏大,前者為他貼上「南非口音的賈伯斯」、「下一個福特」等標籤;後者說特斯拉仍是遲遲無法量產的初創企業。「特斯拉 正在冒一場超高賭注的風險,」重量級分析師沃伯頓(Max Warburton)說,「因為它是福特之後最垂直整合的高科技汽車公司。」這家美國史上最年輕的上市汽車製造商,成軍十二年創下驚人 成就:三年前發表的Model S堪稱膾炙人口之作,最新版本獲美國《消費者

報告》(Consumer Rcports) 讚學I自家評價史上最出色車款,更因它立下「汽車界里程碑」,給出破表的一百零三分。然而,特斯拉的財務狀況卻是南轅北轍。根據《金融時報》調查,至去年 底,資本支出與 研發經費就高達三十三億美元,換算下來,每賣出一輛Model S的成本就是四萬美元;但它燒錢的速度還在加快中,光是今年前六個月,就花了七億六千萬美元。

缺口大不是新鮮事,「資金總在最後一刻及時到位,可能是馬斯克太懂得在對的時間激勵投資人掏出口袋裡的錢,」商學院汽車產業研究員紐文懷斯(Paul Nieuwcnhuis)說。

八月,特斯拉才賣股籌集七億四千萬美元,但這可能只是開始,因為馬斯克打算超越全年銷售五萬五千輛目標,朝二〇二〇年賣出五十萬輛前進。

巴克萊銀行分析師強生(Brian Johnson) 這派懷疑論者直言,特斯拉股價飆漲奠基於自我慼覺良好的市場氛圍,不是基本需求,但這種失衡態勢似乎回不去,「當它召開記者會發表MModel 3草圖時,難道我還要站在空方嗎?」

「看得遠、賭得大、玩得起」但不一定能敵Google、蘋果包抄

實際上,馬斯克從第一次創業線上出版軟體Zip 2到金融技術公司X.com(PayPal前身),一向懷抱產業革命大夢、努力不懈,即使每一回大限將至還能笑談風生。一名前任員工推崇他「看得遠、賭得大、玩得起」。

儘管四十四歲的馬斯克廣獲員工與供應商愛戴,Model X交貨時間卻一延再延,對特斯拉終非好事,因為今年只剩三個月可衝刺銷量,財報若無法達標、市占率流失,可能衝擊股價。馬斯克已經預想這一步,去年先向銀行高盛質借二億七干五百萬美元。

幾乎沒有人會懷疑,特斯拉正撼動規模龐大的汽車業。一位不具名的產業顧問說:「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家不顧一切搞破壞的公司,全都緊盯不放。」因為它不只顛 覆產品,也一反外包流程,自製比率高過任何對手。垂直整合會拖累發展速度,但沃伯頓警告,在這個關頭千萬不能慢下來,尤其各家車廠都在推電動車。

尤有甚者,特斯拉的真正敵人恐怕還不是傳統車廠,數里之隔的GGoogle、蘋果與優步搶人不手軟,它們才是狠角色。五年後,汽車業不再斤斤計較燃料效能,自駕車的精密技術才是決定這些來自科技業的汽車門外漢市場地位的關鍵。

看來,特斯拉最終成功恐將取決於諸多變數,而且每一項都如一座錢坑。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卡沙馬諾(Michael Cusumano)預言:「特斯拉仰仗市場的資金與吹捧熱潮,還能奸好活個十年。之後錢燒完了,可能也就玩完了。」“特斯拉仰仗市場的資金與吹捧,還能好 好活個十年,之後錢燒完了,可能也就玩完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320

81歲掌門拒交棒 玩完最值得上市精品?

2015-10-19  TCW

九月底,「時裝之王」亞曼尼(Giorgio Armani)在秀展上放話,只要還有一口氣,就不交班。八十一歲的他打定主意不容外人插手經營,但這個業界唯一百分百設計師持股的品牌,終有一天可能隨著大師消逝嗎?

《金融時報》評論,亞曼尼帝國在時裝界的地位前所未見:去年展店逾兩百家,總數比路易威登(LV)加普拉達(PRADA)與古馳(GUCCI)還多;營收成長一六%,達二十五億歐元(約合新台幣九百 二十五億元),多年來穩坐米蘭證交所最渴求掛牌上市公司第一名。

老國王在位四十年,平日一貫低調,唯獨記者問起接班計畫時,會脫口而出「沒人能像亞曼尼」這種大話。《金融時報》肯定,他的成就業界不僅尊崇,甚至敬畏, 因為他以門外漢之姿改革時裝產業,也是與好萊塢聯手打造紅毯文化第一人,更在人人看衰他跨入晚禮服、配件與女裝訂製服等領域時,一再打破眾人眼鏡。

他是完美主義的控制狂

上海《外灘畫報》觀察,既是工作狂也是完美控的亞曼尼自一九七五年創業以來,經常連續伏案工作十二小時,為了一場簽書會練習簽名近半小時、越權下場指導攝影師如何打燈,甚至在巡視旗下旅館業務時,會把員工叫來排排站,對著電燈開關樣式吹毛求疵。

然而,隨著時尚大腕開始尋覓接班計畫,像是D KNY創辦人凱倫(DonnaKaren》退居二線、史密斯(PauI Smith》交棒新一代設計師:卡瓦利(RobcrtoCavalli)也將同名品牌交由私募公司接手,年事已高的亞曼尼卻堅持不退休,說是「不知道如何過另一種方式的生活」。

彭博猜疑,亞曼尼是個控制狂,一定早有腹案,只是還在賣關子:也有匿名消息說,他一邊評估家族接班可能性,但也做好交棒專業經理人的打算。只不過正如米蘭 時尚協會榮譽主席波瑟里(Mario Boselli)形容:「設計圈老愛比較誰最厲害,但,沒人敢說自己勝過亞曼尼。」這副重擔可能讓人吃不消。 (文.柳定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045

日圓租金夾擊759林偉駿:今年唔抖會玩完!

2016-04-28  NM

二○一一年,日本東北大地震,重挫日本經濟,造就CEC國際控股(759)阿信屋成名契機。短短六年間,隨日圓下跌,CEC由多年徘徊低位的「毫子股」,升至一三年歷史高位近五蚊,分店由一一年的四十間升至現時約二百七十間。同樣是日本,但今次卻可能是摧毀阿信屋的奪命符。阿信屋標榜對抗超市霸權,形勢卻在近年漸起暗湧。上年開始,日圓急升、租金高企、同行惡性競爭,加上近日熊本地震影響來貨,令零食王國地位岌岌可危,股價由高位再撻番落一元水平。壞消息相繼而至,老闆林偉駿直指今年要「抖一抖」:「一定要調整,唔係我哋會玩完!」

近日林偉駿接受傳媒訪問時,聽得最多的問題是:「今年執幾多間?」林偉駿坦言現時市場已不能與往年相比:「以前邊有咁多零食鋪?個餅愈嚟愈細,但仲多人去爭,唔縮皮真係無辦法!」翻開公司一五年半年業績,截至十月三十一日零售業務經營溢利為二千二百一十五萬,按年跌百分之三十二,而純利更跌百分之五十三至八百零九萬,平均每間分店每月賺得一萬多元。市道每況愈下,林偉駿近期放盡風聲指「今年真係要縮」,由四月初計劃今年關閉十四至十五間店鋪,到近期指最壞打算關閉三十間,「愈講愈衰!」他坦言曾受行家指責「唱衰個市」:「仲托住個市做咩!朋友有個仔嚟我度做開實習,近排突然話學校唔俾做兼職,唔嚟做啦。我問係唔係驚執,佢話唔係,但係大家心知肚明啦。」他續指:「跌咪跌囉,呢排特別多朋友走嚟安慰我,如果個個都為面子去死撐,死撐就真係玩完啦!」

加三十萬人工留人

不少光顧阿信屋的市民發現,以往較平的「正價」貨品愈來愈少,取而代之的是折扣較少的「公價」貨。林偉駿承認與近期市況有關:「真係平唔到咁多,除咗兌換率問題,其實日本貨本身有部分都加咗價。」他指出五月將有七成貨品換成公價:「公價嘅毛利率都係百分之三十五至三十七,有部分仲要得百分之三十,呢個仲要係入貨價嘅毛利,仲未包鋪租同人工嗰啲,加加埋埋要成百分之三十一至二成本,我哋控制成本已經做得好好,已經唔係話其他方面使多咗,但如果唔加人工,依家點請人?」他指單單在三月,人工開支已經增加了八十萬:「前線好難請人,依家周街都要店長,俾唔到好條件就走。」他坦承現時不少大財團入小量貨源,以低價來做噱頭搶攻營業額:「好似OK便利店咁,麵同啫喱特別平,呢兩款我哋照跟就死。」他又否認現時分店多能造就霸權:「五年前仲有可能,依家周街都係(零食店),水貨又大把,我哋根本無可能定價太貴。」

二百間是界限

很多人質疑阿信屋「點解行兩步就有?咁多間唔驚蝕?」原來林偉駿深知問題所在:「五十幾間就break-even,一百到百二間係最賺錢,因為唔使租倉,車四架就夠,過二百間就係一個界限。」雖然每間平均盈利減少,但他最終仍以四百間作為目標:「生意係分薄咗,但係穩定啲,預計要三年調整,但係奈何呢個時間遇到呢個情況,我哋惟有沉一沉,重整一下。」他指出,領展(823)及港鐵(66)的鋪租較貴,其中港鐵沿線鋪因營業額未如理想,年內最少結束五間,佔總數約一半。他坦言:「四五間無論點都會結業,其他都要等傾續租,但係地鐵鋪咁矜貴,點會平租俾你!」他直指細鋪的生意額遠比大鋪低:「好多旺區、四五百呎嘅鋪都係蝕錢,千五呎大鋪先有錢賺,屋邨啲婆仔情願行遠啲都要去大鋪。」

領展賣場搏減租

林偉駿直指領展租金加幅驚人:「沙田禾輋,原本七萬蚊租,依家仲要分利潤俾佢,夾夾埋埋十六萬,我附近仲開咗分店,分薄咗生意,點同佢續?佢點肯減咁多?」近日領展出售資產給炒家,他反而期望租金能夠受惠:「賣嘅多數都係啲邊皮鋪。啲炒家多數都係炒車位,最近有一間係轉咗新業主,反而有得講數。」領展「頭號」炒家之一林子峰,旗下持有零食店優品360°,他就指不怕被趕走:「佢都要租俾惠康百佳,啲炒家都係志在炒車位,租好定自己開好,有數得計,我反而唔擔心。」他反而擔心管理不善,令商場人流減少:「領展唯一優點就係管理做得唔錯,始終佢都要保持個形象,但係定時定候都會喺商場搞吓活動,炒家就未必咁落力做宣傳。」

無人再買日本貨

有報導指出,日圓再升,阿信屋就要按比例結束分店,林偉駿澄清:「其實條數唔係咁計,關鍵係再升啲,日本同歐洲貨就無人買。好似日本版可樂,依家賣七蚊左右,遲啲要賣到八、九蚊,但依家香港版都只係四個幾五蚊,到時仲邊有人買?日圓再升,啲貨就矜貴番,大家仲食合味道咩,都走晒去食康師傅啦。」他坦承現時大多新貨都來自日本以外地方:「好似急凍嘢咁,大部分都唔係來自日本,就係知道日圓無可能一直咁跌。」林偉駿指出,一年前日本零食商開始「出蠱惑」:「一係加價,但係佢哋覺得加價好大件事,所以多數都減量。」他透露生產商務求令消費者有錯覺,在生產時下了不少功夫:「好似即食麵咁,個包裝一樣,但係成個麵扁咗,但係睇落唔知,因為麵條同麵條之間空隙大咗,無咁實,無一間生產商唔係咁做。但係佢哋始終都有良心,唔會整化學嘢,佢情願偷減少少料。」

連環開副線之謎

除了日本零食,阿信屋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副線種類繁多,由最初的急凍食品,到現時寢具、麵包店、雲吞麵店都有,林偉駿就指很多都只是無心插柳:「其實好多都係業主要求,第一間急凍食品,就係因為領展唔俾賣米,但係冷凍嘢就可以,可以開喺街市位。有啲就業主可以租多間鋪,但係無理由一個商場開兩間,惟有拆出嚟。」至於今年會不會有新的店種,他即答:「無啦,唔通賣雜誌咩,有新嘢都會放去鋪頭。」沒有新副線,林偉駿反而力谷糧油市場,擺明向惠康和百佳「挑機」:「以往都係經米商入貨,但係依家直接向泰國攞貨,可以平百分之十幾,個牌都等咗七個月先拎到。」他解釋:「經濟好唔好大家都要開飯,我知超市好緊張呢個市場,依家其實係擺到明同佢哋爭生意。香港人呢幾年係食少咗米,我哋賣一包即係佢哋賣少一包。」問到會否害怕大財團再打壓,他表示:「誠哥邊度得閒理我哋啲小兒科!」他補充:「同超市競爭,好過同士多鬥啦。」

網民挑機Q&A

上週五,林偉駿到本刊facebook fanpage直播,即時與網友對話,不少網民都提出尖銳問題。

問:為何好吃的零食常斷貨?答:啲貨賣完一(貨)櫃就要等下一(貨)櫃,有啲貨原本打算一直賣,但發現原來一段時間斷貨,生意更加好。

問:聽聞阿信屋七月會結束?答:最多都只係少開分店啫,上得市,爛船始終都有三斤釘。

問:你本人知唔知點分熱賣價、街坊價、超筍價、公價、正價?答:啲價我自己定,點會唔知啫!(記︰其實有咩分別?)其實無分別o架,正價就(較來貨價)mark高42至44%;街坊價40至42%;公價35至37.5%;熱賣價25至30%。有啲超底價見底嗰啲,仲低啲。

問:你會不會請零食試食專員?答:當然唔會啦,你過到來覺得試食好得意,可能試一次、兩次。如果你日日試食……我話你聽,我試嘢好有興趣,手淥到咁,就因為試壓力熱水鍋,噴到我手爛咗十幾廿日,日日食抗生素。

問:點睇759股價由2蚊4毫跌到1蚊?答:咁點解唔講佢由1毫升到5蚊呢?最緊要係由1毫升到5蚊的過程,我無利用呢個機會去集資、去呃佢哋。我專心工作,你話做老細做到你咁白痴,日日自己做。你可以話我無能,我接受,但炒股票,我真係無咩興趣。

問:最好生意係邊間?答:最好生意、一直保持係元朗,有個叫布殊嘅伙記,以前是7仔老闆,丟低老闆唔做,走過來做,所以就第一,做幾百萬o架。第二就係粉嶺聯和墟嗰間。

問:有無諗住減肥?答:我梗係無啦,我係270幾磅,即係你的兩倍幾。(記︰你又知我幾重?)我睇我個女都係一百磅。

問:不如做多啲唔同行業,例如寵物用品店。答:幫狗沖涼?梗係唔啱啦。去到依家經濟問題,專注番。小家電cut剩18間,日本城咪開心啲。

問:成日合埋眼,係咪好疲累?答:呢個係我習慣,呢個唔係唔尊重,係我習慣諗嘢。(編按:林早前接受本刊訪問指每日只睡四小時)

問:高登網民洪非凡係759邀請嘅「網上打手」?答:我真係唔識佢。佢幫我哋寫嘢?我無俾過錢喎。如果有人唔收我錢而幫我擺平啲嘢,真係要識吓佢。

撰文:梁延宇攝影、攝錄:財經組協力:黃嘉慧[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438

賣零食蝕三千萬759林偉駿收縮就會玩完

2016-08-25

阿信屋今年公布了成績表,首度見紅,母公司CEC國際(759)全年蝕2972萬元。一包薯片賣十蚊,完全不計成本,要賣多297萬包,才可填回此數。由當初被指反超市霸權、贏盡掌聲,到現時被批評入強國貨、亂打折扣。評價「天與地」,百般滋味在心頭,林偉駿講到明再變陣︰「係有壓力,一定要控制住,唔可以再跌!」

他十多年前中過兩次風,講到詳情,林偉駿顧左右而言他:「其實就係唔使諗咁多嘢……做人唔好有呢啲包袱。」說完又合上眼。人家的老闆,站高一級指手畫腳,林偉駿連訂貨期都要親自目及實。這樣的上市公司老闆,你見過嗎?

林偉駿不是第一次經歷風雨。做電線圈工廠起家的他,○八年金融風暴期間,生意跌到谷底,須遣散四、五千名員工。對他來說,打擊很大。林偉駿說過,不能接受再遇危機時遣散身邊伙記,故他只求日後穩打穩紮。相比這盤鋼線上的生意,他更需要擔心的是自己的健康。他首次透露,十多年前曾經中風兩次,「日日好似食糖咁食薄血丸。」他指着手臂說:「我成手容易有呢啲一點點。」皆因薄血丸會降低血液黏度,可能會引起出血,亦即較容易瘀傷。對於中風他不願再多談;要擔心自己的健康,他也擔心父親,「我老豆就快九十歲,依家插緊喉。」或者對比之下,生意的包袱顯得不重,「如果一個人帶動到公司或對工作十分有熱誠,脫險機會始終最高!」

林偉駿明顯想做這個帶動者;六年以來,阿信屋首度見紅,他口說壓力不大,因為原本就不預期阿信屋賺大錢︰「除非輸到癲,呢個數仲係受控嘅!」一年蝕二千九百幾萬,薯片賣一包蝕一包,如果這叫受控,何不直接開善堂?六年前,阿信屋用平價打霸權,救贖小市民;由一間屋邨小鋪,開到全港十八區有二百七十一間分店,旗下有過千個職員,非他想退就退,「難得有呢份工作。呢份工作維持我好多嘢,唔好話工作滿足感,實際生活上都維持到,亦有咁多伙記。」林偉駿樂觀地相信阿信屋「有得救」。「善堂」繼續開,大家不如就幫他把把脈。

最關鍵命脈:不能跌的租金

近年高速擴充的阿信屋,梗有一間喺左近,並不是林偉駿特別有野心,他指太少分店,根本無供應商吼,「當我開店開到一百六十至一百八十間時,突然有很多供應商主動接觸,問啲嘢(貨)可唔可以俾你?唔得都打你阿信屋的名。」無可否認,平均貨價會平。他認為:「阿信屋一定要守穩二百至三百間分店,如果守唔穩,有機會兵敗如山倒。」毫無懸念,在香港租鋪賣貨,等於幫業主打工。打開759年報,三年間租金佔收益比重由9.8%上升至10.6%,再上升到最近11.8%,「脈搏」急速上升,即使近日零售市道下滑,租金亦無回落跡象。即係開得多又死,唔開得多亦死。林偉駿都知道這是死症,他說:「美孚新邨分店,被業主要求加租,仲有兩個月才結束租約,但鋪位已經有快餐店以更高租金承租。」他近日積極在各區找鋪位,樂觀的他無奈表示:「呢幾日傾(減租)都無得傾。」而經常搬鋪,亦需要大量現金去做裝修。肥,就減啦。但二百六十磅的他,對減肥有一套心得。「如果阿信屋得番一百三十間就玩完,就好似我突然體重暴跌至一百八十磅,身體好差先劇跌咁多!」他補充︰「成個營運機制、倉存、物流,整個布局即時全部削肉,先可以襯番啱佢。」肥佬林偉駿這樣說,就肯肯定他未見過營養師,做運動加控制飲食,減肥其實可以按步就班。但他選擇「食藥」爭取即時效果,「成本上升,我哋唯一辦法係加價。」

副作用:隨時加價

又再講番六年前,阿信屋之所以彈起,全因為一個「平」字。到今日,如果阿信屋沒有689折的時候,記者其實不會踏入半步(當然我不代表全部讀者)。但為了應付外匯問題,林偉駿指不得不加價。他指阿信屋由以前每一季度調整價格,轉為每來一櫃貨都調整價格一次,減少因日圓急劇波動而影響利潤︰「櫃櫃返來都同你對價!」做到咁貼價,客人有詐型嗎?林偉駿表示,這幾個月阿信屋已因外匯變化而加價,但生意並無因而損失,代表顧客接受到阿信屋因為成本上升而上調的價格。睇番轉頭,單計零售業務,經營溢利由去年的6,864萬,急跌至1,584萬。除開271間店,即每間每月僅賺4,871元。林偉駿身為老闆,每日凌晨一時才收工,訪問期間經常閉目養神。人家的老闆,站高一級指手畫腳,他連訂貨期都要親自實,「啲客話我哋賣賣吓無咗,唔得啦,日期一定要接啱。」他舉例,每個月訂貨一櫃,二十八日已經賣完,第二十九日就要來第二櫃貨︰「嗰幾日空框都唔好嘥咗佢,計得盡啲。我哋無,客就去咗人哋度買。」的確,記者過去曾在沙田連城廣場分店買冰鮮比目魚,買過一次,近幾個月已經無新貨,而且店內的冰櫃亦空置已久。作為曾經的忠實fans,記者也希望它可以改善。

由賣日貨轉賣陸貨港貨

阿信屋主打日本零食,今年要蝕入肉,致命傷當然是來自日圓升值。CEC國際錄得以日圓計值的採購匯兌損失,淨額達二千一百多萬元。林偉駿起初以為日圓上升會打擊日本供應商出口,減少利潤。不過由於日本供應商大部分原材料來自越南及內地,加上人民幣貶值,採購成本因此下降︰「所以日本仔不知幾開心!」故他要求日本供應商減價︰「我同善字腸啱啱傾完,鍊住佢5%。你賺多咗,梗係要減價俾我,我咁辛苦!」但為求安全,已減少日本貨,「我上年(日本貨)已經減咗額,如果唔係仲大件事!」阿信屋來自日本的商品佔比,已由二○一五年度的百分之四十三,降至上年度的百分之三十九。林偉駿的策略是,除了改部分由韓國及內地入貨外,亦賣更多「本土」出品,如家樂牌雞粉,不過他取貨量少,部分產品暫時只能向拆家入貨,毛利當然較直接向供應商入貨低。不過對於顧客來說,買的東西特色大減,走上「超市」之路,與大集團有何分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亦使林偉駿由一個被捧到上天的老細,狠狠地跌了一跤。但對林偉駿來說,只要不蝕本,已經心滿意足。

撰文:黃嘉慧攝影:鄭樹清攝錄:鄭樹清[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855

重招滿月 住宅炒家:「玩完」

1 : GS(14)@2010-12-20 23:09:5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01220/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政府出重招後剛好1個月,住宅交投大幅萎縮,炒家幾乎銷聲匿舻。近月積極出貨、有「珠寶鄧」之稱的太子珠寶鐘錶主席鄧鉅明直言,住宅短炒已經「玩完」。近年炒舖頻仍的耀才證券(1428)主席葉茂林則揚言「棄樓炒股」,表示趁高位將手頭物業沽出獲利,轉移八成資金至股市「搏殺」。

過去購入不少全幢物業的「小巴大王」馬亞木,則睇好商業物業,預期明年該類物業樓價料升一至兩成。至於有「白旋風」之稱的陳清白則待樓價下跌一成才入市,並傾向購買舊樓。

耀才老闆:棄樓炒股

美聯物業昨在馬場舉行賽馬日活動,不少炒家到場。政府推出重招前,「珠寶鄧」於今年9月先以6038萬元將淺水灣海峰園頂層連天台單位,出售予影星梁朝偉及有關人士,以及政府推出重招後,再於本月初以1078萬元沽出九龍站漾日居低層戶,兩個物業經轉讓帳面共賺近1700萬元。不過,昨天他指出「住宅短炒呢個遊戲已經玩完。」今年上半年入市後未有再出手,下半年只購入寫字樓自用,但睇好舖位同商業物業明年升幅可觀,正物色一線兼多「自由行」旅客購物的零售商舖,投資及自用皆宜。

政府推出重招前累售3舖、共套現2.3億元的葉茂林出席同一場合時指出,物業升值獲利需時較長,「依家會趁高位先行沽貨獲利,暫時唔會買物業,會將80%資金轉到股票上,因為股票鮋流轉速度快好多」。他又指出,明年打算開設更多證券行,由現時11間分行增至18間,目標每區一間。

馬亞木:轉炒商廈商舖

馬亞木亦認為,政府出招確實有壓力,近日樓市交投明顯回落,但銀行水浸,息口仍然很低,未來會物色高級寫字樓、舖位及酒店,預期明年商業樓宇樓價有一至兩成升幅。他亦指出,新近沽出佐敦道21號福樂大廈2樓,予該廈地舖業主投資者譚伯榮,成交價4300萬元,上址現由賓館租用,面積約4000方呎,折合呎價10750元,將於明年1月完成交易。據悉,馬亞木於4年多前以1080萬元購入,現轉手帳面賺價3220萬元,升值近3倍。此外,他目前正洽購全棟酒店項目,涉資5億元。

至於炒家陳清白估計,明年樓價上下波幅5%,但交投量會下跌五成。他指出,近期住宅樓價無再下跌,但市仍然偏軟,用家可考慮入市,因為息口持續低企,但坦言市場已經「無平貨」。

另外,美聯集團(1200)主席黃建業認為,政府成功擊退短炒,但市場資金充裕,加上中國人喜愛買樓投資,預期物業市場受追捧,料明年工商舖跑贏住宅。

(明報記者郭楣、陳天賜報道)
  
2 : GS(14)@2010-12-20 23:19:57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e-151897?category=m

出招滿月 港府評遏炒樓奏效
短期樓市微調5至10% 未致促成大跌市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自上月中推出「額外印花稅」,以遏抑樓市炒賣後,至今剛好一個月,據悉,港府高層最新評估,認為新招對於冷卻樓市的炒賣活動巳見成效,對短期樓市或有微調作用,或約有5至10%的下調空間,但市場未見恐慌性拋售,反映「額外印花稅」未致促成大跌市。

曾俊華明年2月23日便公布財政預算案,當中會否再加推新招,以打壓樓市,備受市場關注,但據悉,港府內部認為新招暫見成效,再加推新招的壓力相對較少,但當局仍密切注視樓市最新走勢,以決定要否再出招配合。

樓價指數滯後 上周才見下調

曾俊華為遏抑熾熱的樓市炒風,於上月19日公布了3大辣招,當中三級制的「額外印花稅」被喻為超辣招數,當中規定6個月內短期轉手物業,不論賺蝕,一律要即時繳交15%額外印花稅;還有兩招是收緊按揭和取消延遲交印花稅。

自政府出招遏抑樓市炒賣後,反映二手樓價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卻不跌反升,於連升三周後,及至上周才告回落;據悉,港府內部亦心急收集數據,方便分析出招的成效,但當局主要依賴收集印花稅的數據,以便掌握最新的樓市動態,但港府內部坦承相較市場情況,有一定的滯後。

無意推低樓市 見泡沫須出招

但港府綜合市場近月的市況,初步評估新招已令短期炒賣活動大幅減少,令樓市會有輕微下調。

至於樓市下調的幅度,有港府消息指,下調幅度不大,約跌5至10%;但另有消息補充指,港府內部難有科學方法評估下調幅度,只是預計下調幅度不大,而港府一直表明,出招無意推低樓市,但見樓市泡沫時,便須出招。

較令政府感到欣慰的,就是「額外印花稅」達致預期的效果,主力針對短期炒賣,這也切合港府出招之原意,因為港府只是希望針對熱錢,打擊熾熱的炒樓活動,無意影響真正的用家入市,更不希望樓市大跌,而樓市整體上,亦未見如98年的恐慌性拋售情況。

樓市中長綫 市場仍然樂觀

據了解,港府內部評估最新樓市形勢時,亦有留意到,市場仍有對樓市的中長綫抱持樂觀情緒,包括指出當美國推出量化寬鬆,利息持續低位等,故對樓市仍抱樂觀。

對於有立法會議員要求,「額外印花稅」加設上訴機制,讓稅務局長有一定的酌情權,以避免額外印花稅傷及一般用家,但港府內部卻堅拒成立上訴機制,以防止產生太多的特殊個案,甚至出現司法覆核,令新招難以有效地執行。

撰文:王惠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157

世說新經:工廠關閉 CD玩完

1 : GS(14)@2011-01-15 15:07:0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4871674
繼 Walkman之後,又傳出 Sony即將關閉新澤西州的 CD工廠。據報,當工廠關閉時,將有 300名員工被 Sony炒掉。公司發言人指,當下的經濟環境,關閉工廠是一般節省成本的手段。事實上,自音樂行業被 iTunes攻陷後,唇亡齒寒,全球有關唱片的產品或生意,包括唱片零售店或唱片,都不難想像這天的到臨。
有市場研究機構指,去年美國音樂銷售整體下跌 2.4%,唱片收入更慘不忍睹,新推出的唱片銷售下跌 16%,而電子音樂收入卻上升 1%達 11.7億美元。
記得 08年,正值本地網絡商開始推出包月的上網聽歌服務,那時爭議甚大,在美國甚至有消費者認為那是美其名的「音樂稅」,群起而攻之。當時我認為那是音樂行業對 iTunes的絕地反擊,再講,一個好歌手的價值是其歌喉,而不是預錄的歌曲。換言之,歌手只要受歡迎,即使唱片收入跌,卻可在即場表演活動賺回來。因此,我看不到音樂人反對電子音樂的理由,因為既得收入(利益)只會逐步從唱片公司手裏轉移到音樂人身上。
音樂業已被攻陷

轉變其實並不止於音樂行業,因為這是一個全球性的範式轉移,所有跟「內容」和「資訊」有關的行業都要被牽扯進去,除音樂業之外,還有電影業、電視業、報業、出版業及遊戲業等等,互聯網的興起及 CD等載體的衰亡,只是市場對這些行業發出的警號。
而這場財富再均分的戲碼,最精采的,莫過於由較年輕的、充滿動力的互聯網公司,飾演挑戰者的身份,不斷侵蝕媒體巨頭和大企業的財富和影響力,在一些市場慣於被既得利益者壟斷、個人自由得不到保障的地方,通常都有一群網民拍掌叫好,吶喊助威。
音樂業已被攻陷。餘下的幾個行業,我個人認為電影和電視最危險,因為他們的產品,先天已非常適合數碼化傳播,換句話說,電影和電視跟 iPad、 iPhone、 Xbox、 Google TV這些由互聯網公司推出的產品,簡直是天生一對。遊戲業也是一樣。幸而,由電視業者組成的聯盟,至少有一個叫 Hulu的產品可以跟 YouTube抗衡。
至於出版業和報業,我認為越難數碼化的產品,就越有對抗的本錢,基於這個考慮,我會較為看好出版業,期待 Amazon作出絕地反擊的戲碼。
尹思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5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