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苏宁增资日本Laox 双品牌“狙击”国美、百思买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6/897142.html

知是在效法百思买还是一种防守反击,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开始在内地落实双品牌策略。

今天,苏宁电器(002024.SZ)发布公告称,将以35日元/股的价格认购旗下日本Laox株式会社定向发行的1.79亿股股份,总投资约5.03亿元人民币。发行完成,苏宁将通过境外全资子公司持有Laox 51%股权,成为控股股东。

2009年6月,苏宁电器以每股12日元的价格认购日本Laox公司定向发行的6667万股股份,获得后者27.36%股权。一年后,苏宁增持Laox股权,达到相对控股。

日本Laox株式会社创立于1930年,是日本历史最悠久的家电连锁企业,与苏宁、国美不同,Laox 业务除了传统3C家电外,还涉及动漫产品、乐器、手表等日用品零售。

增资控股举动一箭双雕。苏宁副董事长孙为民表示,公司将把Laox引入中国,实施双品牌战略,同时还将扩大Laox在日本的布局,为国际化进一步奠定基础。

苏宁电器打算在中国设立Laox中国总部,并公布了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到2016年,Laox中国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25个城市开设150家门店,建立集休闲、购物于一体的乐购仕生活广场(LAOX LIFE),单店面积在1万至2万平方米之间。

目前Laox在北京、上海、深圳等核心城市已经开始进行选址规划,今年年底将开出2到3家门店。

孙为民说,Laox可独立采购、共享苏宁电器后台设施,并互相补充各自经营管理模式。他认为,作为全球家电制造和消费类强国,日本零售业经营模式与管理方法值得中国零售企业借鉴。

这像是一种防守反击策略。因为,国美电器在中国采取的是三品牌运作,巨头百思买则采用双品牌策略,苏宁单一品牌很难形成区域与差异化竞争特色。

控股Laox,也是苏宁国际化的新一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75

狙擊失敗永義KO印度佬

2011-9-8  NM  
 

 
 

本刊在今年二月,曾報導印度裁縫Raja Daswani,想學大劉劉鑾雄,狙擊「抽水大王」官永義持有的永義實業(616)。「平地一聲雷」的Raja,過去半年密密掃貨,儲定彈藥,準備隨時提出全面收購。不過,上週二永義實業舉行的周年股東大會,讓這場狙擊戰寫下了結局篇。身為第二大股東的Raja,在會議期間發現公司六成多股東,都將投票權授予永義主席鄺長添,當中還包括他極力想拉攏的韓國籍第三大股東。原來絕大部分股東都跟他對幹,頓時晴天霹靂的Raja,自知狙擊失敗,大嘆一聲:「I am trapped(我墮入陷阱)!」本週二,永義更停牌,傳聞被收購,Raja欲成為上市公司主席的夢碎了。

今年二月Raja想狙擊永義的消息一出,永義股價在兩日內由四毫升上八毫,爆升了一倍!當時手持百分之廿六股份的Raja,雖然否認收購,令永義股價隨後打回原形,但原來Raja「口是心非」,一直「陰陰」買貨。至今他已持有百分之廿九,逼近官永義家族的百分之三十一點七股權,只要Raja多持百分之一,達至三成股權,便可提出全面收購。上週二,永義於長沙灣的辦公室召開股東大會,投票通過財務報告及重選董事。開會前胸有成竹的Raja,表示一定會舉手發問,搞寸Party。「佢今年供過一次股,抽水六千幾萬,但無做過任何,我一定會質問佢要錢做乜,我要向管理層施壓。」Raja說。

投票權全歸主席

股東會於當日早上九時正開始,Raja早於八時半已到場。會議室內小股東只有小貓三、四隻,而一副戰鬥格的Raja,與會議室內任何一名董事或小股東均報以微笑,神態輕鬆。當股份過戶登記處安排的監票員到場,各股東陸續拿取自己的投票表格時,Raja在面的登記表格上,赫然「偷瞄」到鄺長添所代表的股份數目,寫二點七五億股,這比港交所刊登、由官永義家族持有的百分之三十一點七多出一倍,接近六成三!滿腦子疑惑的Raja,這時候表現得坐立不安,時而轉坐姿,時而「un」腳。直至鄺長添宣讀所有議題後,已按捺不住的Raja大聲以英語發問:「How come you have 2.75 million proxies? That's over 60%, and you are the majority!(為何你有二點七五億代理投票權?加起來已佔總發行量的六成多,你一人已佔大多數!)」曾是大律師的鄺長添,攤開雙手擺出一副無辜狀,語帶輕佻地以港式英語回應:「I don't know! I know nothing! The shareholders nominated me, I just know this morning.(我唔知,股東們選擇搵我做代表,我也是今朝才知。)」這時Raja仍想發問,但已有永義的女職員催促監票員點票,監票員指Raja仍未在票上簽署。該名女職員即說:「理得佢啦,快收票啦,佢唔簽佢事!」

授權信顯玄機

會後Raja走向鄺長添,與對方握手,笑追問會議上的問題,而鄺長添亦「皮笑肉不笑」,一味以「唔知」、「唔認識授權人」等說話敷衍Raja,再極速鬆人。Raja唯有向監票員埋手。監票員向Raja展示一封信,信上指有多名股東將持有的股票,授權予主席鄺長添投票。當中Raja赫然發現,第三大股東、持股一成一的韓國人Park Jong Yong,原來亦有將投票權授予鄺長添。Raja一早深知只要拉攏Park Jong Yong,持股量就多過官永義,可輕易掌控公司,結果這半年間他不斷找方法接觸對方,就連facebook、twitter等都不放過,不過未獲理睬。據監票員指,股東在開會前四十八小時內,可任命任何一人代理出席股東會,而被任命者可以是該公司主席。Raja深深不忿,不斷向監票員投訴,指永義「自己友玩晒」,但監票員指事件屬合法。Raja憤怒說:「It's legal,but it's immoral(這是合法,但不道德)!」

完全係打劫啦

最終股東會上的議決事項,全部均以近七成票數通過,反對只有三成,結果一面倒。火上加油的是,其中一間替Raja託管股票的外國銀行,沒有處理Raja手頭約一千萬股永義股票,故未能及時將該批股票代理權授回Raja,令Raja到爆燈。對於一心收購永義的Raja來說,股東會一役絕對是晴天霹靂。本週二永義根據《收購與合併守則》停牌,似有後,雖然Raja死撐沒有不快,但與平日雙眼發光、充滿自信相比,從其鬱悶的眼神中,可見Raja心事重重,即時「謝晒」。

派咭片擴充本業

現時Raja持有的兩成九永義股份,平均價約四毫,投資額六千萬,現時永義股價徘徊於三毫四、五之間,成交疏落,Raja說這批資金已被「鎖死」,「It's totally robbery!(完全係打劫)」Raja突然爆發:「原來韓國佬都係佢人!唔怪得之我facebook add佢都唔睬我!(你有咩打算?)唔唔得啦!依家所有人都知,永義基本上係無街貨,所有貨都係佢人住,一到投票就佔七成票。無人會要我貨,因為點都收購唔到,亦唔到控制權!」其後冷靜了一會的Raja又再連珠炮發:「同樣解釋到,點解永義無街貨,無成交!電影橋段呀!」有消息人士指,有內地人已睇中永義欲提出收購,故就算Raja向官永義多番接觸,要求合作或賣盤,對方都未有理會,「永義隻殼好乾淨,太湖湖州塊地好大好靚,有二百萬呎,可以起房地產,有大陸佬想買永義,官永義梗係想自己賺!」Raja當初入股,同樣亦是看中永義的NAV(每股資產淨值)有一點三元,但股價只是三毫多。雖然手上股份要「死」,火氣頂上心口,但身為生意佬的Raja,仍不忘裁縫本業,隨時隨地把握機會?生意。當日股東會後,Raja竟向永義的律師等人遞上Raja Fashions裁縫店咭片,叫對方日後幫襯做西裝。他大賣廣告說:「你做律師的,一定要靚西裝,過來幫襯我啦!」對方律師亦回應說:「原來就係你!我好多網站都見過Raja Fashions!」

裁縫生意印銀紙

Raja一向喜歡為本業宣傳,過去一年不斷透過Google賣廣告之外,今年三月更花近百萬元,參加多個團購網以平價做西裝吸客,緊貼潮流。在八十年代便於尖沙咀做裁縫的Raja,由鋪面、辦公室至貨倉均在尖沙咀金馬倫道的商業大廈內,分幾層運作,相當不便。Raja把心一橫,去年十月以二千八百萬元,買入紅磡一座工業大廈、面積達一萬八千呎的頂樓全層,改建成一層過的總部,並添置了織布機等不同重型機器,準備一條龍做布疋生產、檢查及製衣。「Raja Fashions係印銀紙地方!」Raja說。依記者所見,Raja Fahsions的新總部,有近一萬呎已用作存放布疋,數量之多為裁縫店少見。他又表示,裁縫店過去半年生意額上升,因此增加不少人手。「依家請多人幫手,而且我工作俾晒我仔女跟,我負責睇股票,哈哈哈。」雖然今次戰敗,但Raja仍想找機會做上市公司主席。「今次係衰,我會搵另一間公司做目標。」提起永義以外的其他股票,Raja才再展露招牌笑容。「我最鍾意泛海(129)、匯漢(214)和力寶(226),表現唔錯呀,唔似永義,人實業股o架,我同管理層傾過偈,好務實,我會繼續入貨!」Raja說。

 

greatsoup:

Another trap is waiting for hi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16

聯合置地2億元 潛行狙擊A股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2-10/xNMzA3XzM4NzIxNw.html

殷保華作為「民間股神」墜落了,而另一起案件,這是一個「混血股神」的墜落。

在12月9日下午,證監會公佈的眾多案件中,還有一起值得注意,因為它涉及到了中外合資機構非法利用他人賬戶從事證券交易行為,而這尚屬首例被查處。

2007年1月到5月,身為中外合資企業的聯合置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合置地」),北京駿滕置業投資、郭某等六個國內法人與個人簽訂了一系列協議。

而這個協議的背後,使得中外合資企業聯合置地的兩億元資金,悄然潛入了A股市場。

事實上,聯合置地自身早已開立有資金和股票賬戶,他選擇簽訂這一系列協議的原因,在於能夠使其自身更為隱蔽的操作。

這些協議規定,聯合置地將合計兩億多元自有資金以及其他有權使用資金,委託給上述六個賬戶的名義人投資國內A股市場,收益由聯合置地賬戶名義人分享。

而聯合置地直接聘請了一名白姓操盤人員,管理六個賬戶的交易,獲取50%以上不等的分成收益。

在2007年這個A股創出歷史新高的一年中,聯合置地這個「混血股神」收益巨大,僅僅在開戶後到2007年9月17日,短短幾個月時間內,這六個賬戶便獲利共計6137萬餘元。

而這種行為,實際上在A股市場並不陌生,然而,其觸犯到了證券法,「這是典型的法人利用他人賬戶交易的違法違規案件」。

最終,聯合置地以及其操盤手被罰沒收其違法所得6137萬餘元,時任聯合置地總經理嚴某被給予警告以及10萬元罰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26

[半新股狙擊]買入中國休閒食品(1262) fatlone's investment paradise

http://fatlone.wordpress.com/2011/12/15/%E5%8D%8A%E6%96%B0%E8%82%A1%E7%8B%99%E6%93%8A%E8%B2%B7%E5%85%A5%E4%B8%AD%E5%9C%8B%E4%BC%91%E9%96%92%E9%A3%9F%E5%93%811262/

溫馨提示: 市場氣氛欠佳, 風險管理尤其重要, 切記「注碼控制風險」和「嚴守止蝕」。

買入原因:

1) 上市估值本身已不貴, 上市後頭兩天的大跌更把招股價打個八折, 有一定安全邊際, downside已經有被discount過。估值這個數字是相對的, 市場上的股份普遍都在20倍以上, 我不說這是「折讓」, 我會說這提供了空間/借口給市場炒作。炒上15倍也不為過(以達標的業績計), 比現價有50%潛在升幅, upside相當OK。

2)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27137 湯 財兄扼要的資訊讓我可以一信公司在財政上並無出現問題

3) 連結當中提及的對賭協議令我對今年的純利目標增加了一些信心, 在協議下, 公司未能達到預定目標2.04624億元純利, 就要賠股份或現金補償, 而最重要的是截至今年5月31日止5個月的純利已達1.155億元, 而公司預估的純利為2.05億(相信亦即是目標純利)我相信是有機會超過的, 其實如果用7個月的時間所賺的利潤比頭5個月還要小, 那反而要注意基本面是否已轉差。我相信食品股是沒有季節性影響, 每月的生意額應相對穩定。經過簡單運算後, 頭5個月的月均純利達0.231億, 簡單乘以12得出2.772億這個數字, 遠高於2.05億的預測下跟, 別忘了這是人民幣, 相信業績公佈時匯率應還有1.1吧, 所以我的樂觀預計2011年的純利是兩者之間約2.3至2.4億RMB (又或者是過去5個月的營業額6.07億再除5乘12再乘以淨利率15%(2010年:15.87%, 2011年頭5個月:19.03%, 我認為19%是偏高), 得出約2.18億之純利。計完一大輪, 結論是今年純利目標超過2.05億的機會不低

4) 買入前(我分別在12,13日買入)以有限能力閱讀盤路 (其實我真的不太懂), 發現在2.1水平會有突如期來的買盤, 好像一穿2.1不用多久就會回上2.1, 我姑且當2.1是有個有一定防守力的價位

5) 股權集中, 賭「貨源歸邊」: 主席私人及其家族和公司管理層持股共佔64.07%, 加上策略股東中糧的6.4%, 這裡已經是70%股份不會在短期內流通, 故此我假設現在市場上交易的股權就只是這30%, 即1126m*30%=337.8m股。這4天的總交投量已超過161m, 要沽的都應該有相當部分已經沽了, 現在接貨的都應該不會是貪圖1,2毫的利潤吧?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98

紅杉資本:做個狙擊手

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4876.html

在前期找到最合適射擊的定點和時間,集中注意力,去尋找自己的最好的目標。

基於移動互聯網的大勢,近期的投資界最流行的詞莫過於SOLOMO。清科集團CEO倪正東則在微博上調侃道:我也斗膽創造一個詞 —— SIMI。他們代表中國移動互聯網領域最活躍的投資機構。S是Sequoia 紅杉資本,I是IDG資本,M是Matrix經緯創投,I是InnovationWorks創新工場。他同時透露,今年前8個月,這4家機構加在一起大約 在此領域投資了100個項目。

不過,紅杉資本合夥人計越卻在記者面前非常低調謹慎,不做任何披露。今年初,隨著沈南鵬逐漸的「淡化自己」,計越以他獨特的判斷力和勤奮,成為繼周 逵之後的第三位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夥人並被更多人熟識。在紅杉任職期間,作為新銳力量的計越碩果頗豐,他曾投資過楓葉教育、我樂網、大眾點評網以及聚美優 品等項目,還是去年順利在美國上市的諾亞財富和鄉村基的董事。

這兩年投資越來越熱,好企業越來越難投,各個VC都展開了看家本領,也打出了很多新牌以此增加自身競爭力。坊間也傳言,紅杉的另一大玩法是提供過橋 貸款。這種方法在美國風險投資界非常常見,對於很多以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中小型公司來說極具吸引力。不過尚未有紅杉成員對此作出過正面回應。

儘管如此,計越依舊表明了他對移動互聯網的看法。他認為,目前移動互聯網的領域尚未有定論,移動互聯網未必會跟傳統互聯網有一個重複性的對應的領 域,反而會成為一種融合。在他看來,早期投資領域已經不存在移動互聯網一說,「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電子商務可能是和傳統產業和互聯網的結合,除此之外 90%以上已經不存在具體的區分。很多公司都是全部融合,從現在開始我已經找不到純互聯網或純移動的公司了。」計越說。

移動互聯網不是跟過去割裂的。對新的公司來說,貼各種移動互聯網的標籤沒意義,不是看這種方式而是要看給用戶帶來的價值。如2010年底由計越主投的趕集網,和之前的豆瓣,當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都會和移動互聯網有所結合。

計越有一個狙擊手理論:「早期VC並不是拿著機關槍看哪個地方好就狂掃一通,操作上也不太可能。作為狙擊手是要從更多的角度,以更多的觀察為主,在前期找到最合適射擊的定點和時間,集中注意力,去尋找自己的最好的目標。」

「而且從任何一個角度發現一個新的領域,要以重新開始的心態去看行業,不要給某個領域做一個假設或者觀點。」計越表示,他很反對預先的假設,如果有什麼判斷和定論的話,說明這個領域已經有普遍的觀點,說明這個領域已經是成熟的行業了。

「做早期項目,作為投資人,關鍵是要沉得下心來,這是最重要的。」計越說,過去的成功歷史和你的下一個項目是沒有任何關係的。狙擊手的每一槍都是重 新開始。當你作為一個狙擊手,其實還是要趴在地上的,而不是站在舞台的中央。回到原點,心態謙卑。把精力集中在某個方向,集中找到一些優秀的人,做早期的 培育。而且時間維度會很長。新領域裡,未必是大家在開始看好的熱點,就能長出大公司的。

相對來說,計越認為早期TMT投資不合適高舉高打,所謂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5~6年前,紅杉在無線已經有所布局,就像很多人都在說誰是WEB2.0的公司,後來發現每個人都在用, WEB2.0是一個工具,反過來看新浪是一個最好的WEB2.0的公司。

歷史和過去的成就反而是一個包袱。對於早期投資,計越有他一直深信的理念,「過去的成功,會往往成為未來的包袱,聚光燈下是看不見星星的。」他說,更希望能安靜地躺在地上看星星,而不是站在舞台中央。

在另一層面,計越一直強調,VC對於企業的增值服務是一部分,最重要的還是對企業本身能夠有一個充分的信任,「你選擇一個創業者,你還是下定決心對 這個企業家信任,至少能夠走10年,有這樣一個心理準備,給這個企業家充分的信任,當困難到來的時候能夠讓這個企業基於自己學習過程當中抵禦困難的週期 性、過程,這也是我所想的,在目前這個形勢下的一個選擇。」他說。

相對於技術和財務,計越更看重產品和用戶本身的體驗,他並不認為自己是極客,只是自己很喜歡體驗產品,喜歡對好的產品進行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82

舊班底另起爐灶 狙擊土炮潮牌

2011-12-29  NM

本刊《壹盤生意》○九年曾訪問過本地潮流服飾品牌chapel',老闆楊偉雄(Luke)創業僅兩年,現在香港及廣州各擁有三間分店,月賺五十萬元,堪稱土炮奇葩。
上週三,記者到旺角瓊華中心及新之城行街,突然發現一間名為NATKIEL的飾品店,無論裝修及產品包裝均與chapel'十分相似。在職員協助 下,找到老闆駱正道(阿道),他對「抄襲」直認不諱:「我以前幫chapel'打工,一年前老闆飛起我,我撬走設計師同Sales主管,打造新品牌。」阿 道直斥舊老闆Luke不肯分紅予幫他打天下的兄弟班,以致眾叛親離。Luke則反指阿道「無料到」,句句充滿火藥味。為了還以顏色,阿道的新店無論產品或 定價,都瞄準chapel'來打,短短一年,已在廣州及香港開設九間分店,月賺二十萬,氣勢如虹。


位於旺角新之城 二樓的NATKIEL,過百呎地方不時擠滿人,穿着黑色短裙的鄭小姐對身邊的朋友說:「呢度嘅飾物用膠袋獨立包裝,排得好整齊,好似尖沙咀加連威老道嗰間 賣衫及飾物嘅鋪頭chapel'。」今年六月,阿道首先在新之城插旗,三個月後,又在葵涌廣場、瓊華中心及淘大商場先後開店,最新的銅鑼灣東角駅分店,開 張僅一個月。NATKIEL的發展道路亦跟足chapel',一年前先在廣州開店,再回流香港插旗,現廣州已有四間分店。樣樣抄到足,更撬走多名老臣子, 擺明車馬狙擊舊東家,無非為了「一啖氣」。

為錢反目
阿道與Luke共事逾八載,曾經稱兄道弟。事緣於○七,他跟隨 Luke到廣州打天下,由時裝批發做起,後開店轉做零售,創立品牌chapel'。○八年回流香港,先後於銅鑼灣及尖沙咀開鋪,成為人氣潮牌。阿道指自己 在公司沒有正式銜頭,一直留守廣州,負責打理廣州分店,包括招聘、培訓員工。他當正自己是CEO(總裁),每月只回香港兩次,最後卻發現付出不獲「認 同」。「Luke最初借錢開鋪,冇乜錢,但後來公司每月賺咁多,而我人工仲係二萬蚊,無股份,無分紅,過年得一封一百元嘅利是。」阿道激動道。去年, Luke請來老婆、細姨及其丈夫等親戚入主尖沙咀分店,一眾「開國功臣」地位反不及「皇親國戚」。阿道見勢色有變,遂於去年六月份與Luke攤牌,提議分 紅,怎知Luke一臉不屑,反問道:「你識睇鋪咩?你識入貨咩?你咩都唔識。」阿道聽後火上心頭:「即係當我無料到啦,睇吓點。」言畢即拍枱走人。為了證 明自己「有料到」,半年後,阿道於廣州另起爐灶,開設NATKIEL,與chapel'打對台。 週日,記者找到在廣州忙着開分店的Luke,他在電話中冷笑道﹕「我無當阿道係兄弟,我對佢係零重視,佢走咗一啲都唔可惜。」他指讓阿道打理廣州鋪,是 「收留佢喺公司學嘢」,「我請親戚有咩問題,佢哋係做得嘢。阿道一直無將我呢個老闆放喺眼內,日日瞓到下晝四、五點先返工,仲好意思問我攞錢?」Luke 句句有骨。另一邊廂,阿道即時反駁﹕「我幫你做到咁大間,俾錢好正常。我唔使限制幾時返工,都可以管到人,依家跟我走嘅員工唔係傻嘅。」

兩店大比併

撬走舊班底
反撲戰第一擊是「撬人」。阿道不懂設計,便以股份為 餌,游說chapel'的首席設計師溫宇軒(阿軒)過檔。「Luke唔分錢俾我,都唔會分俾你。你過嚟幫我,唔使你出錢,但有三成股份。」阿道說。二十八 歲的阿軒,在理大設計系畢業後曾加入Bauhaus打工。阿軒坦言與Luke原屬好友,經常結伴去旅行買衫。Luke曾表示會分股份予阿軒,但卻不了了 之。最令阿軒心淡的是Luke安排親戚入主店鋪,「櫥窗點擺由我話事,佢哋又要叉隻腳入嚟。」阿軒說。 另外,阿道亦一次過撬走chapel'在廣州的銷售經理及銷售員共七人,以及與Luke相識近十年的香港分店銷售員Corn,做香港區的銷售經理。 「chapel'定嘅『跑數』上限好高,好像銅鑼灣店人流少,sales好多時得底薪,拿唔到佣金。」Corn說。阿道給予Corn二萬元月薪,更可在半 年內,分得香港區總盈利的百分之五作紅利,以每間分店每月三萬元盈利計,年中和年尾分別可分到約五萬元紅利。「一年有兩次花紅分,就算第一個月冇糧出,我 都唔介意幫佢打天下。」Corn力撐新老闆。

細鋪插旗 打游擊
chapel' 以服飾及飾物雙線發展,NATKIEL則主攻飾物。「快餐時裝毛利超過九成,但好難同H&M、ZARA撼,飾物毛利都有八成五,唔似得時裝俾大品 牌壟斷,仲有得做。」阿道在南海另覓廠房訂造飾物,每星期有十個新款上架,逢週二、週四返新貨。吸取chapel'的經驗,他將設計改為較中性和型格, 「chapel'設計好女性化,好多喱士、絨布材料,但我多啲窩釘、金屬。」一些chapel'好賣款式,如佗錶頸鏈,他更改錶面的圖案後,同樣受歡迎。 chapel'店鋪動輒過千呎,阿道則專攻人流集中、約一百呎的商場鋪。每間開業資本限於二十萬元,每月有二至三萬元盈利,即再物色新店,密食當三番。現 時,旺角新之城和銅鑼灣東角駅生意最好,盈利逾五萬元。「我同chapel'都係針對後生女同OL市場,價錢由幾十蚊至百零蚊,目的係令客人覺得好平,密 密消費。chapel'價錢係整數嘅,我專登定9字尾,好像$49、$39,平佢一蚊﹗」阿道說。

我當你拍檔 你當我員工
說到底,阿道、阿軒和 Luke的矛盾,源自老闆和開國功臣間經常存在的誤解。前者自我升格,當老闆是「拍檔」,但原來老闆只當你是「員工」。任何承諾若沒有白紙黑字為證,都是空談,最後往往成為反目理由。
早年Luke曾開鋪賣hip hop衫,喜歡跳舞的阿道,因幫襯Luke而成為朋友。Luke高峰期時與拍檔擁有十四間分店,後來因分賬不清而拆夥。阿道鼓勵Luke創業,助他在廣州 搞chapel'。現二人雖已反面,但Luke講起創業路,仍對阿道心存感激,「我感激佢嘅建議,如果唔係,我都唔會有今日,但佢都係睇到我有潛質,先同 我拍檔啫。」Luke說。
NATKIEL驟眼看有如chapel'分店,設計師阿軒卻指不能說是抄襲,「用膠袋入包裝係我同Luke去日本旅行時發現嘅,覺得咁樣擺會好企理,我依家照樣咁,係因為我鍾意,無話邊個抄邊個。」阿軒說。

開業資料
(06/2011) 租 金*$73,500 頂手費$45,000 裝 修$88,000 入 貨$30,000 雜 費$1,000 總投資$237,500 *兩個月按金,一個月上期

營業資料
(11/2011) 總營業額$120,000 租  金$24,500 入  貨$30,000 人  工#$15,000 雜  費$1,000 盈  利$49,500 #一個全職、一個兼職,未包老闆人工

廣州做零售陷阱多
長 居廣州的阿道,警告內地有不少「死場」,陷阱比香港多。為求穩陣,他租下地王廣場和流行前線,後者月租要三萬元人民幣,與香港旺場差不多。「呢度好似香港 嘅旺角,多年輕人行街。」商場租務部為求招租戶,還會講大話,「地王廣場原本話喺商場門口開咖啡室,吸引人流,點知開咗幾間都係賣手袋,咖啡影都冇。」 租鋪時,還要預留一筆「頂手費」,「間鋪明明丟空,都要俾頂手費,三至七、八萬元不等,視乎租務部開價。」阿道說。內地OL買飾物亦不及香港人爽手,因此 廣州分店生意參差,每店盈利數千元至三萬元人民幣不等。「只要有錢賺都會做落去。」阿道笑說。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30

韓廠一手抓代工、一手攻品牌 庫克統帥鴻海、夏普聯軍狙擊三星


2012-4-9  TWM




當全球一年熱銷逾九千萬支 iPhone,售價六百美元裡,韓廠賺走的蘋果財是台、日的近五倍,這個數字將讓鴻海郭台銘、蘋果執行長庫克,都坐不住。他們一個要降低韓廠供貨比重,一 個要吃掉韓廠手上的零組件供貨權,一場台、美、日聯手狙擊三星的大戲,就此揭幕。

撰文‧林宏文

「未來若不是屈服在韓國勢力之下,不然就是坐以待斃,但這兩種情況都不是我們想見到的,因此,我必須做出決定。」這是在鴻海集團以新台幣四七三億元入股夏 普後,夏普會長片山幹雄接受《東洋經濟週刊》訪問時,被問到為何引進台灣鴻海的資金時,很沉痛地回答。

夏普,是一家擁有百年歷史的企業。三月二十七日,片山幹雄卻得出售部分經營權,來換得鴻海的救命資金,就連夏普最引以為傲的全球唯一一條面板十代線 SDP(Sharp Display Products),也因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以個人名義投資,交出四七%股權。

其實,片山幹雄要賣股換資金的內心掙扎,比誰都沉痛。他從一九七八年就加入夏普,歷任夏普海內外各種職務。所以近年來韓廠崛起壓倒日商,這些大趨勢的轉 變,片山幹雄的體悟比誰都深,尤其在他的任期內,夏普出現創立百年來最大的虧損,也逼得他不得不破釜沉舟,成為率先引進台商資金的日本大廠。就在片山幹雄 宣布引進鴻海資金的四天後,四月一日這天,他也將社長(總裁)一職,交棒給常務董事奧田隆司,正式退居夏普會長(董事長)。

然而,夏普只是日商受到韓廠擠壓的一個例子,在面臨歐美經濟疲軟、日本大地震、泰國洪水、日圓升值、韓國與中國企業挑戰等五大因素,日本電子巨頭紛紛出現 歷來最大虧損;除了夏普,索尼、松下也逃不過這個劫難,同步在四月一日新會計年度開始之際,大換血,更換社長。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用科技征服全球的日本企業,到今日被韓廠甩在後頭,甚至還面臨被淘汰的危機。攜手台廠,成了日廠最後一搏的選擇。

韓廠有多會賺?

賺走的iPhone財是台日總和近五倍攤開蘋果的iPhone、iPad供應鏈來看,若以為台灣能靠著鴻海撐起大片江山,跟著大賺蘋果財,那就錯了!事實 上,在蘋果產品價值供應鏈中,台廠與日廠能分得的利潤,根本少之又少。

以iPad為例,蘋果留下三○%的利潤,韓廠端走七%,而台灣一串蘋果概念股只分得了二%,日廠更僅一%。即使是一年全球熱銷逾九千萬支的iPhone, 蘋果獲利更驚人,賺走五八.五%,韓國賺走四.七%獲利,但台廠、日廠卻只能各分得○.五%。

換言之,當台灣跟著蘋果概念股狂歡時,我們真正賺到的利潤,就算加計日商,都遠遠不及韓廠,只有韓廠的約五分之一!

光看這個數字還不夠驚人的話,進一步細究iPhone及iPad的成本結構,以一支零售價五四九美元的iPhone 4為例,真正支付給鴻海組裝的代工費用,其實只有十美元。

說穿了,鴻海在iPhone、iPad成本結構裡,扮演的角色非常小,真正分得的利潤也有限,這對每年砸重金投資,就為生產iPhone、iPad布局的 郭台銘來說,心裡當然不平衡。

他得想辦法在蘋果供應鏈裡拿下更多獲利,光靠調漲代工費用,是沒有用的,他必須把垂直整合做得更好,最好是iPhone、iPad所需的零組件,鴻海都能 提供。所以,如何進占利潤率更高的關鍵零組件,成了郭台銘提升鴻海在附加價值的最重要課題。

要想拿下更多蘋果財,我們嘗試進一步分析:在蘋果產品裡,韓廠之所以能占去高利潤,三星壟斷多數關鍵零組件,絕對是重點!其中包括DRAM、快閃記憶體、 面板和微處理器等,幾乎都緊抓在韓廠手裡,像是iPhone,三星及LG等韓廠提供的零組件,就占了整體成本的二六%,台廠、日商全被壓倒在地。

這些數據,絕對令郭台銘、片山幹雄大感緊張。但危機意識最強的人,還在最後面,那就是一向對零組件供應鏈予取予求的蘋果執行長庫克。

當蘋果公布去年第四季創下新高,市值再度改寫歷史,這一季裡,蘋果賣出了三七○四萬支iPhone、一五四三萬台iPad,蘋果供應鏈也跟著歡欣鼓舞之 際,三星這一季賣出的Galaxy手機達到三六五○萬支,僅以五十四萬支輸給蘋果。

韓廠有何本事?

三星「學習力」超強 反過來吃掉客戶庫克這個執行長的位置,當然坐得不安穩。掌管蘋果供應鏈的他,愈來愈感受到三星已經追了上來,而且讓蘋果大感芒刺在背,他得拔掉這根刺!

若說韓廠從蘋果供應鏈中賺走不少錢,這並不是讓蘋果感到威脅的重點,真正讓庫克頻頻與郭台銘碰面會商的關鍵是什麼?應該就是韓廠的學習力。

韓廠最令客戶頭痛的,從來不是壟斷關鍵零組件的價格,而是在供應零組件的過程,從中學走客戶的know-how,然後回頭用到自己的產品上。試著把蘋果推 出新產品的時程,與三星跟進的速度比較,你會發現當蘋果iPad問世後,遠遠領先其他電腦廠,惟有三星能在六個月內,整兵練武,推出七吋的Galaxy平 板。

在智慧型手機更是如此,三星不僅學蘋果,也全面吸收其他手機品牌的優點,並把諾基亞擠下全球手機龍頭的位置。

難怪蘋果創辦人賈柏斯在世時,就嚴詞批判三星只會抄襲,在iPad 2發表會上,賈伯斯更毫不客氣地說,一一年將是「抄襲者的一年」(Year of the copycats),並點名三星就是其一。

不只賈柏斯不爽三星,提供三星平板電腦Tegra晶片的美商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也說,「三星顯然從與蘋果的合作中學到一些東西,並用在它們 的產品上。」黃仁勳說,三星為蘋果iPad代工最核心的處理器A5晶片,但自己也很快就學會,並推出類似產品,因而不再需要仰賴輝達,取消原先下單的晶 片。因此,隨著三星切入晶圓代工產業,並積極邀請輝達到三星下單,但黃仁勳仍決定把大部分訂單交給台積電,原因無他,就是擔心將訂單交給三星做,有朝一日 也將面臨蘋果今日的窘境:三星成功學走技術,反過來吃掉輝達。

正因為韓商這種高度的滲透力,贏者通吃的市場結構,讓全球電子廠商都同步感受壓力。所以,庫克要想拔掉這根刺,就得仰賴郭台銘,庫克想要逐步降低韓廠零組 件供貨比重,郭台銘想要供給蘋果更多高毛利零組件,造就了這樁鴻海、夏普結盟的美事。

「韓廠供給蘋果的零組件那麼多,鴻海內部一定評估過,哪些零組件是他們有辦法能取而代之,哪些是一時半刻無法的。例如記憶體,爾必達走上破產一途,讓郭台 銘得跳出來要政府救DRAM,這就是蘋果無法換掉韓廠的零組件。可是面板就不一樣了,夏普手上有技術、鴻海有出海口,啪!一拍即合。」業內人士觀察,鴻 海、夏普聯手,蘋果的角色不會少,甚至有一說傳出,鴻海、夏普「結婚」,證婚人正是庫克。

至於台日聯盟能夠發揮什麼效益呢?工研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陳清文說,台灣與日本角色互補,可以合作並走技術差異化的路線,才能跳脫單純 產能競賽的老舊戰略。例如日本已將索尼、東芝、日立三巨頭的中小尺寸面板進行整併,夏普在下世代大尺寸技術很有實力,台灣則在微投影技術領先全球,未來台 日聯盟應該有機會抵禦以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技術為主的韓國。

台廠要如何突圍?

加強與日本、中國結盟 打進iTV供應鏈陳清文認為,明年要問世的蘋果iTV,將是面板產業的救世主,台日聯盟要加緊布局,才有機會抓到商機。

確實,在蘋果近期熱賣的New iPad產品中,近來就傳出散熱問題嚴重,主因是當面板的解析度提高四倍時,不僅散熱問題難以解決,高耗電量更造成電池使用時限縮短,未來iTV的電視面 板將更大、更亮,面板技術問題更需要提前解決,這是台日聯盟未來的挑戰與商機所在。

由於面板是目前許多電子產品的關鍵技術,若台日聯盟可以將面板順利打進蘋果供應鏈,衍生的商機將不小,從面板驅動IC、發光二極體(LED)到散熱等技 術,也將有機會大幅提升台灣及日本在蘋果供應鏈中的價值及利潤。

因此,除了鴻海與夏普結盟,未來預料將會有更多台日聯盟即將成形,近來友達董事長李焜耀也已提出,可能會尋求日本或中國企業的投資入股,而資金需求更大的 奇美電,也不排除類似的可能性。

陳清文也認為,未來台日聯盟後,更要積極推動兩岸聯盟,由台灣提供大量的製程技術與設備,中國提供全額資金與面板訂單,讓兩岸面板上中下游生態鏈可以精準 對接融合,而且台灣目前LED及背光技術仍領先許多,讓兩岸從競爭變成合作,將讓兩岸都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台美日聯手狙擊三星!

隨著三星的Galaxy系列手機與平板電腦大賣,讓庫克不得不與鴻海聯手,發動「狙擊三星」計畫,進一步降低三星在蘋果供應鏈的影響力。

三星總裁 李健熙

靠著掌握面板、記憶體等關鍵零組件,三星在蘋果供應鏈占有極高的利潤,甚至學得精華用在自家產品,成為蘋果的心頭一大患。

鴻海董事長 郭台銘

鴻海在蘋果供應鏈分得的利潤價值相當有限,若想在iTV再下一城,勢必得結盟夏普,拿到關鍵技術,甚至將三星擠出蘋果供應鏈。

蘋果執行長 庫克

面對三星步步進逼,如何稀釋它在蘋果供應鏈的影響力,成為庫克不得不面對的課題。因此,蘋果促成鴻海、夏普結盟,企圖讓夏普取代韓廠,成為面板主要供應 商。

夏普會長 片山幹雄

面對百年最大虧損,結盟鴻海成了片山幹雄不得不做的決定。由於夏普已有一座面板廠供貨給蘋果,引進鴻海資金後,將有龐大出海口做後盾,可望擠下三星,讓十 代線轉盈。

韓國在蘋果價值鏈中獲利超過台、日

iPad價值鏈

蘋果獲利30%

通路和零售商15%

美國非蘋果供應商2%

台灣供應商2%

日本供應商1%

韓國供應商7%

其他價值分配5%

非中國勞工成本5%

中國勞工成本2%

材料成本31%

iPhone價值鏈

蘋果獲利58.5%

歐盟供應商1.1%

美國非蘋果供應商2.4%

台灣供應商0.5%

日本供應商0.5%

韓國供應商4.7%

其他價值分配5.3%

中國勞工成本1.8%

材料成本21.9%

其他3.3%

台、日科技業合作越來越緊密

時間 合作先例

2009年7月 索尼(Sony)與台灣大同、遠傳等電信業者進行數位內容的合作、技術移轉及授權2010年4月 鴻海與索尼達成墨西哥及東歐的液晶電視製造廠收購協議2011年11月 台灣電子設備協會(TEEIA)與日本大分縣半導體產業聚落(LSI Cluster)合作投資案2012年2月 台灣友達與日本出光興產達成

OLED策略聯盟

2012年3月 傳索尼技術人員進駐友達攜手開發AMOLED、IGZO等高階面板鴻海收購夏普股權,取得10%股權

夏普遇百年最大虧損

鴻海資金成救命丹

成立於1912年的夏普,擁有百年歷史,卻因面板景氣太差,造成史上最大虧損,讓急欲掌控更多面板產能、為iTV做布局的鴻海,成為夏普救命符。

夏普之所以取名為Sharp,最早是因1915年發明自動鉛筆(自動鉛筆日文發音為sharp pencil)。事實上,夏普就是以發明見長,例如日本第一台國產電視機、第一台微波爐、第一台全電晶體╱二極體桌上型電子計算機,都來自夏普。因為和卡 西歐公司在計算機方面競爭激烈,開始致力研發液晶技術。另一方面,也開始量產太陽能電池。此外,夏普在傳真機、微波爐、電子字典、多功能事務機、液晶電 視、手機等產品也沒有缺席。

夏普以開發獨創商品著稱,尤其擅長液晶顯示技術,幾乎和液晶畫上等號。該公司主要實施兩個策略,第一是「循環策略」,也就是開發技術先進的零件,再用這種 零件研發出有特色的商品;或者零件使用在商品上之後,再讓這種零件的目標更明確、性能更好。另一則是「唯一策略」,製作別人沒有的零件或商品,目標是成為 「有價值、獨一無二的企業」。

由於夏普向來採取垂直整合模式,從開發到生產都獨自完成,液晶面板也自行生產,並組裝成電視。這種模式需要不斷創新技術,持續挹注巨額資金,在競爭激烈的 現在,形成沉重負擔。結束於今年3月底的2011會計年度,因為日本液晶電視和手機銷量銳減,預估會出現淨損失2900億日圓。 (孫蓉萍)電子設備占夏普營收大宗──2011年度各部門營業額占比

電子設備65.2%

影音.通訊設備47.2%

健康.環境設備8.9%

資訊設備9.1%

電子零件34.8%

液晶20.3%

太陽能電池8.8%

其他電子裝置5.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46

彭博狙擊大智慧

http://www.capitalweek.com.cn/article_21818.html

【《證券市場週刊》記者 秦穎】/文

一個是國際知名的金融信息供應商,一個是國內數一數二的金融信息提供者,4月11日,兩者卻因為一項「侵犯知名商品(服務)特有裝潢的不正當競爭」 的案由在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聚首,前者為Bloomberg L.P.(下稱「彭博」),也是該案的原告,後者為大智慧(601519.SH),即被告。

彭博這次想從中國對手手裡拿到500萬元的賠償。

起訴書顯示,彭博認為,被告的一款「大智慧金融投資家」產品,與「彭博專業服務」特有裝潢的外觀及整體風格的「近似性」,易使相關公眾對「大智慧金 融投資家」的來源、服務內容、服務質量與「彭博專業服務」產生誤認與混淆,也易使相關公眾誤以為「大智慧金融投資家」與彭博提供的服務及產品具有特定的聯 繫。

彭博指出,大智慧是在明知原告知名性的情況下模仿其特有的「裝潢」,混淆不同的服務和產品來源,誤導相關公眾,亦使彭博的顯著性優勢被破壞,構成不正當競爭。

對此,大智慧方面的代理人稱,雙方的用戶均是金融行業的精英人士,不說對兩家公司的認知有一定的基礎,僅軟件進入的界面就有明確提示,完全不同,根本不可能混淆視聽、誤導公眾。

證據「充分」

彭博方面顯然是有備而來。

當天長達約6個小時的預備庭上,彭博代理人的舉證資料就達約5500頁之多,累起來有近一人高。

而在彭博提供的合理費用中,已經發生的律師費、公證費、翻譯費、交通費等,暫計已達160萬元。

彭博方面強調的「彭博專業服務」,是以彭博終端設備及特有軟件界面為基礎的特有裝潢。彭博認為,該裝潢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的整體營業形象,改變了一個行業的金融信息服務模式和金融信息企業盈利模式。

起訴書顯示,「彭博專業服務」可通過彭博終端設備,即一種外觀像電腦的雙屏幕顯示器及配套特製鍵盤的硬件組合提供服務。該設備顯示器以黑色為基本色 調,鍵盤以紅、藍、橘黃、綠色為點綴。鍵盤側面採用特製的三角形狀設計,正面劃分有不同於普通鍵盤的功能區域,右下側邊緣配有質問識別器模塊。

但大智慧方面的意見則稱,自己採用的雙屏顯示器加支架系惠普的標準產品,而鍵盤的設計的顏色則跟自己的LOGO設計相一致(也包括紅、藍、黃),只是為了讓用戶使用方便、醒目。

此外,大智慧的代理人也告訴記者,彭博的所謂「特有裝潢」並未申請專利,因此才以「不正當競爭」的案由起訴。

除了終端設備,彭博方面還認為,「彭博專業服務」的軟件界面亦使用了特定的色彩、文字、圖形及外觀佈局。而「大智慧金融投資家」的軟件界面上尤其是 主菜單界面也使用了「與原告軟件界面相似的佈局、形狀、式樣、文字、圖案、色彩及組合」,破壞了彭博原本的顯著性優勢,構成不正當競爭。

而大智慧的代理人則認為,大智慧的硬件設計包括軟件,均是具通用性和常見的,並非模仿。且「金融投資家」軟件一打開就是標有「大智慧」字樣的界面,根本不會混淆。

然而,此次原告方拿出的約5500頁證據材料中,似乎缺乏對「不正當競爭」方面的指控材料。以證據比例來看,支持「原告知名商品特有裝潢」的證據僅69 頁,約佔整個證據材料的1.3%。反而是其證據第一部分:原告的「彭博專業服務」在中國系知名商品,第二部分:原告的「彭博專業服務」在世界範圍系知名商 品,兩份材料分別長達4080頁、910頁,佔總證據材料的90.7%。

而第四部分反映大智慧侵權方面的證據大多是其在相關廣告媒體發佈的廣告、產品說明、網站截圖、公證等,材料為227頁,也僅佔總證據的4.1%。

其餘為相關費用的證據材料。

對此,大智慧方面指出:「這是在浪費訴訟資源。」

似乎是與此呼應,當天下午,大智慧方面用僅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拿出自己的應訴證據後,彭博方面提出要讓被告對相關材料去做公證。被告律師當即予以反駁,稱自己也未要求原告對所有材料進行公證,稱原告律師是有意為難,浪費資源。

醉翁之意

對於彭博方面看似拖沓的行為,到底該怎麼理解呢?

從彭博的備訴材料來看,似乎確實對要求進行500萬賠償的證據偏弱。

記者掌握的一份原告的證據目錄顯示,彭博方面提出的賠償的依據僅一條:即大智慧2010年年報摘要、年度報告及2011年第一季度報告中,大智慧因為侵權行為的獲利。

雖然彭博方面的代理人當場宣讀的是調整為2011年年報及2011年三季報的數據,但是記者翻看上述年報,確實未有直接證據證明彭博方面認為的引起不正當競爭的產品「大智慧金融投資家」的具體銷售數據。

僅有2011年三季報顯示,其2011年1-9月,營業收入約為4.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3%,且主要業務收入增加是因為「大智慧金融投資家和分析家產品的上線銷售以及香港阿斯達克公司和上海財匯公司收入併入所致。」

大智慧的代理人也指出:年報上並沒有明確指向上述獲利是因為發行「金融投資家」軟件而發生的費用。

如果賠償不是最主要的,那彭博到底為什麼要盯上大智慧呢?

該案的知情人士向記者指出:目前彭博在國際市場做得好是不可否認的,但在國內的市場份額不如大智慧。從客戶群來說,彭博的客戶大多為高端客戶,而大智慧目前在中國市場還是以中低端客戶為主。這裡主要是指雙方輸出的產品和服務的價格。

以彭博終端機每台每月2000美元為例,年費合計約2.4萬美元,約折合人民幣15萬餘元。相對的,大智慧大多數產品僅為幾千至數萬元不等,而「大智慧金融投資家」(機構版)則賣到了19.8萬元。

上述人士透露,彭博在中國的用戶數據約幾千名,這就不排除彭博狙擊大智慧是為了在具有同類競爭性質的高端產品上設障。

「一方面,彭博肯定也想在中國市場開拓疆土。另一方面,大智慧也有計划去美國發展。」上述人士談道,美國是彭博的老本營,彭博可能希望通過這次起訴,先給對手設個障礙。

記者在大智慧2011年年報中發現,2012年的工作計劃之一就是加快大智慧國際版系列產品上市並開展服務。其中也提到公司的英文版第一期項目已經基本完成,美股中文數據庫也基本覆蓋在美上市公司。

看來,大智慧早就虎視眈眈海外金融信息服務市場,雙方的好戲或許才剛開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43

港媒曝疑似渾水狙擊對象名單 信息來源仍是謎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9/4ONDA3XzQzMDA4OQ.html

香港股市從來都不缺乏精彩故事,特別當這個主角是「沽神」渾水(MuddyWatersResearch)時。近日,一份疑似渾水做空35家赴港上市公司的名單,在市場間瘋狂流傳,其中不乏一些知名民營企業。

尋找源頭

在今年4月以前,人們提到渾水只不過因為它是一家職業做空北美股票的機構。但現在,每一個港股投資者卻不得不豎起耳朵收聽它的行蹤。

事 情起源於渾水創始人卡森·布洛克於4月初接受的一次採訪。他當時表示,「財務造假的中國內地公司喜歡去西方上市,但我想隨著渾水這種機構出現,這一趨勢正 在放緩。現在我們聽到了一些關於香港市場的風言風語,儘管很難確定香港是否會成為下一個欺詐重地,但投資者應該小心。」最後,布洛克還賣了一個關子,稱未 來數週內將發佈一份關於內資公司「出售評級」的報告。

但渾水隨後發布的報告並未針對任何一家赴港上市企業,而是將矛頭對準了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概股傅氏科普威(FSIN)。

儘 管如此,港股市場的忐忑卻絲毫沒有減輕。就在上週末,市場傳出一份以民企為主的上市公司名單,有傳聞是渾水研究報告將會狙擊的對象,涉及35家香港上市公 司,只提及公司名稱,並沒有詳細內容。然而,就是這樣一份連詳細內容都沒有的疑似名單,在風聲鶴唳的環境下也足以讓市場出現擔憂情緒,尤其是當這份名單很 可能就來自於渾水。

蹊蹺的是,這則傳聞並不能通過任何公開資料求證,而只是見諸各大香港報端。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上週六(5月5日),香港一媒體刊發了題為《渾水名單疑雲涉35間上市公司》的文章,並公佈了那份「疑似MuddyWater名單」。該名單中包括了忠旺(1333)、華寶(336)等知名企業。

據該媒體報導,忠旺的發言人已表示,公司一直和投資者有溝通,但未接到有投資者就名單事情做出詢問。另外,瑞年國際(2010)和長興國際(238)發言人則稱,未有聽過相關報告,故不作評論。

不過,渾水官方網站卻並沒有上述名單,《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郵件向渾水求證,但截至發稿前仍未獲回覆。記者又試圖聯繫香港媒體,希望瞭解報導中提到的疑似名單的來源,但該報編輯在發給記者的郵件中並未對此作出回覆。

真做空還是渾水摸魚?

即便香港媒體明確列出了這份涉及35家上市公司的「疑似名單」,但市場仍不乏質疑其真實性的聲音。

《每 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某網友就在一香港論壇上撰文稱,「渾水名單疑點重重。首先,渾水一向是先低調出擊,後高調宣傳。這就意味著其出售前從不向外界透 露做空名單,因為保密是做空大戶最重要的原則;其次,渾水每次攻擊對象不多,從不玩大包圍;再次,先放風不是渾水風格。其通常是早已事先持有相關公司淡 倉,等股價暴跌及大客戶跟隨做空後,再發報告。可以肯定的是,現在市場草木皆兵,雖然有懷疑,小消息都會導致股價大跌。」

據渾水網站資料統計,2010年全年,渾水共發佈9份研究報告,涉及2家上市公司;2011年,共發佈13份報告,涉及5家上市公司;2012年截至目前,共發佈5份報告,涉及2家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95

極道金融狙擊手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2/07/blog-post_26.html
在日本上世紀的黃金80年代大泡沫中,除政商利益集團的勾結外,尚有日本的極道指定暴力團體的參予。其中日本極道第三大指定暴力團稻川會二代目(第二代當家)石井隆匡乃是當年首屈一指的極道金融狙擊手。
稻川會由初代目稻川角二創立,主要經營賭博業務。據說正式成員近五千人,約佔全日本暴力團員的12%。旗下各級團體約350個遍佈1都1道22縣。 二代目石井隆匡於1984年六年刑期刑滿出獄,決心「從良」帶領稻川會轉型,由原本主攻高利貸、黃、賭和彈珠機業務向金融業拓展。1985年,在日本政壇 元老金丸信支持下,石井隆匡成立地產公司投資房地產。僅兩年間稻川會便賺得極豐厚利潤,然後石井隆匡決定以億計美元進軍股市,大舉買入東京瓦斯株式會社、 新日本製鐵和野村證券股票。

到了1989年,石井隆匡在東京北開賣高爾夫球會籍,籌得近2,800萬美元。同年在野村證券和日興證券以共2.7億美元支持下收購東京急行電鉄株式會社,結果在這場惡意收購戰中東京急行電鉄井噴。據說石井隆匡亦曾在布殊家族支持下收購美國的資產管理公司。


石井隆匡從良做地產,其實根本上用極道手段替人收地。這名稻川會二代目後來進軍金融業,又豈是真正的極道金融狙擊手呢?!他的操作根本上是作為背後 金主的「人頭」操控股價,先炒高再派貨圖利矣!後來雖然東京證券交易所立案調查,最終亦只是野村證券和日興證券總裁「引咎辭職」。這個代價相對幕後莊家的 利潤未免太平宜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8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