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彭博狙擊大智慧

http://www.capitalweek.com.cn/article_21818.html

【《證券市場週刊》記者 秦穎】/文

一個是國際知名的金融信息供應商,一個是國內數一數二的金融信息提供者,4月11日,兩者卻因為一項「侵犯知名商品(服務)特有裝潢的不正當競爭」 的案由在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聚首,前者為Bloomberg L.P.(下稱「彭博」),也是該案的原告,後者為大智慧(601519.SH),即被告。

彭博這次想從中國對手手裡拿到500萬元的賠償。

起訴書顯示,彭博認為,被告的一款「大智慧金融投資家」產品,與「彭博專業服務」特有裝潢的外觀及整體風格的「近似性」,易使相關公眾對「大智慧金 融投資家」的來源、服務內容、服務質量與「彭博專業服務」產生誤認與混淆,也易使相關公眾誤以為「大智慧金融投資家」與彭博提供的服務及產品具有特定的聯 繫。

彭博指出,大智慧是在明知原告知名性的情況下模仿其特有的「裝潢」,混淆不同的服務和產品來源,誤導相關公眾,亦使彭博的顯著性優勢被破壞,構成不正當競爭。

對此,大智慧方面的代理人稱,雙方的用戶均是金融行業的精英人士,不說對兩家公司的認知有一定的基礎,僅軟件進入的界面就有明確提示,完全不同,根本不可能混淆視聽、誤導公眾。

證據「充分」

彭博方面顯然是有備而來。

當天長達約6個小時的預備庭上,彭博代理人的舉證資料就達約5500頁之多,累起來有近一人高。

而在彭博提供的合理費用中,已經發生的律師費、公證費、翻譯費、交通費等,暫計已達160萬元。

彭博方面強調的「彭博專業服務」,是以彭博終端設備及特有軟件界面為基礎的特有裝潢。彭博認為,該裝潢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的整體營業形象,改變了一個行業的金融信息服務模式和金融信息企業盈利模式。

起訴書顯示,「彭博專業服務」可通過彭博終端設備,即一種外觀像電腦的雙屏幕顯示器及配套特製鍵盤的硬件組合提供服務。該設備顯示器以黑色為基本色 調,鍵盤以紅、藍、橘黃、綠色為點綴。鍵盤側面採用特製的三角形狀設計,正面劃分有不同於普通鍵盤的功能區域,右下側邊緣配有質問識別器模塊。

但大智慧方面的意見則稱,自己採用的雙屏顯示器加支架系惠普的標準產品,而鍵盤的設計的顏色則跟自己的LOGO設計相一致(也包括紅、藍、黃),只是為了讓用戶使用方便、醒目。

此外,大智慧的代理人也告訴記者,彭博的所謂「特有裝潢」並未申請專利,因此才以「不正當競爭」的案由起訴。

除了終端設備,彭博方面還認為,「彭博專業服務」的軟件界面亦使用了特定的色彩、文字、圖形及外觀佈局。而「大智慧金融投資家」的軟件界面上尤其是 主菜單界面也使用了「與原告軟件界面相似的佈局、形狀、式樣、文字、圖案、色彩及組合」,破壞了彭博原本的顯著性優勢,構成不正當競爭。

而大智慧的代理人則認為,大智慧的硬件設計包括軟件,均是具通用性和常見的,並非模仿。且「金融投資家」軟件一打開就是標有「大智慧」字樣的界面,根本不會混淆。

然而,此次原告方拿出的約5500頁證據材料中,似乎缺乏對「不正當競爭」方面的指控材料。以證據比例來看,支持「原告知名商品特有裝潢」的證據僅69 頁,約佔整個證據材料的1.3%。反而是其證據第一部分:原告的「彭博專業服務」在中國系知名商品,第二部分:原告的「彭博專業服務」在世界範圍系知名商 品,兩份材料分別長達4080頁、910頁,佔總證據材料的90.7%。

而第四部分反映大智慧侵權方面的證據大多是其在相關廣告媒體發佈的廣告、產品說明、網站截圖、公證等,材料為227頁,也僅佔總證據的4.1%。

其餘為相關費用的證據材料。

對此,大智慧方面指出:「這是在浪費訴訟資源。」

似乎是與此呼應,當天下午,大智慧方面用僅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拿出自己的應訴證據後,彭博方面提出要讓被告對相關材料去做公證。被告律師當即予以反駁,稱自己也未要求原告對所有材料進行公證,稱原告律師是有意為難,浪費資源。

醉翁之意

對於彭博方面看似拖沓的行為,到底該怎麼理解呢?

從彭博的備訴材料來看,似乎確實對要求進行500萬賠償的證據偏弱。

記者掌握的一份原告的證據目錄顯示,彭博方面提出的賠償的依據僅一條:即大智慧2010年年報摘要、年度報告及2011年第一季度報告中,大智慧因為侵權行為的獲利。

雖然彭博方面的代理人當場宣讀的是調整為2011年年報及2011年三季報的數據,但是記者翻看上述年報,確實未有直接證據證明彭博方面認為的引起不正當競爭的產品「大智慧金融投資家」的具體銷售數據。

僅有2011年三季報顯示,其2011年1-9月,營業收入約為4.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3%,且主要業務收入增加是因為「大智慧金融投資家和分析家產品的上線銷售以及香港阿斯達克公司和上海財匯公司收入併入所致。」

大智慧的代理人也指出:年報上並沒有明確指向上述獲利是因為發行「金融投資家」軟件而發生的費用。

如果賠償不是最主要的,那彭博到底為什麼要盯上大智慧呢?

該案的知情人士向記者指出:目前彭博在國際市場做得好是不可否認的,但在國內的市場份額不如大智慧。從客戶群來說,彭博的客戶大多為高端客戶,而大智慧目前在中國市場還是以中低端客戶為主。這裡主要是指雙方輸出的產品和服務的價格。

以彭博終端機每台每月2000美元為例,年費合計約2.4萬美元,約折合人民幣15萬餘元。相對的,大智慧大多數產品僅為幾千至數萬元不等,而「大智慧金融投資家」(機構版)則賣到了19.8萬元。

上述人士透露,彭博在中國的用戶數據約幾千名,這就不排除彭博狙擊大智慧是為了在具有同類競爭性質的高端產品上設障。

「一方面,彭博肯定也想在中國市場開拓疆土。另一方面,大智慧也有計划去美國發展。」上述人士談道,美國是彭博的老本營,彭博可能希望通過這次起訴,先給對手設個障礙。

記者在大智慧2011年年報中發現,2012年的工作計劃之一就是加快大智慧國際版系列產品上市並開展服務。其中也提到公司的英文版第一期項目已經基本完成,美股中文數據庫也基本覆蓋在美上市公司。

看來,大智慧早就虎視眈眈海外金融信息服務市場,雙方的好戲或許才剛開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