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紅博愛身世起底:紅會特批的「總發包商」
http://www.21cbh.com/HTML/2011-7-4/5MMDcyXzM0ODU5MA.html
郭美美炫富事件,從八卦新聞演繹為公共事件。
浮出水面的中紅博愛資產管理公司最符合郭美美的微博描述:「負責與人生保險或醫療器械等簽廣告合約,將廣告放在紅十字會免費為老百姓服務的醫療車上。」
中紅博愛串聯起紅十字會、商業系統紅十字會、郭美美,成為漩渦核心。
7月4日,商業系統紅十字會副秘書長李慶一告訴記者:「我們已經被中國紅十字會暫停一切業務。」當記者問及中紅博愛的「博愛小站」項目沿革,他只解釋稱:「這都是歷史問題。」
「博愛小站」是市場化的方式運作公益事業的典型項目,中國紅十字會秘書長王汝鵬對這一模式相當認可。但郭美美事件以來,這一模式受到廣泛質疑,其中可能涉及的利益輸送讓紅十字會屢次發表聲明否認。
中紅博愛法定代表人翁濤對本報記者稱,獲「特許資格」的中紅博愛幾近停滯。
公益項目市場價值難變現
「在2008年奧運會期間博愛小站最鼎盛的時候,全國也只有30多輛車」
命運多舛的博愛小站項目起始於2006年。紅十字總會2006年「53號」紅頭文件是《中國紅十字會「關於紅十字博愛服務站進社區」的批覆》,委託商業系統紅十字會承辦,並指定一家國企參與。
本報記者查詢得知,2007年5月11日,紅十字博愛服務站進社區活動正式啟動,首鋼集團西曼公司出資捐贈了廂式無動力車,也就是郭美美所稱的「醫療車」。當時的計劃是:在全國兩萬個社區固定擺放。
上述「國企」指的正是首鋼,西曼是首鋼旗下的特種車輛生產廠。當時投入車身的首鋼並沒有成熟思路,使項目處於半停滯狀態。半年之後的2007年9月,香港上市公司民豐控股開始接手,並公告稱與王鼎公司成立合資的「民豐博愛公司」,運作博愛小站。
但民豐控股也未能發掘出王汝鵬所稱的「公益項目的市場化價值」。2008年8月18日,民豐控股宣佈終止合作關係。博愛小站重新回到王鼎公司手中。
王鼎公司本身就是「市場化運作」產物。李慶一本人是王鼎公司副總經理,他稱,商業系統紅十字會獲批成立後,由於沒有撥款,副會長王樹民旗下王鼎公司出資,以彌補商紅會人員和經費不足問題。
民豐博愛公司「胎死腹中」後,2008年6月,王鼎公司與北京聖華傑廣告傳媒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了現在的中紅博愛公司。與民豐博愛一樣,王鼎持有中紅博愛30%股份,出資額為1500萬元。實際由聖華傑公司墊付了這1500萬,王鼎公司並未出資。
聖華傑比首鋼、民豐控股更有運作經驗,拉到了一家國內重量級保險企業作為參與方,為其提供了廣告位,並由保險公司派出志願者服務社區,同時也推廣保險業務。上述保險企業視此為一項營銷手段,並表示將進一步推進博愛小站的建設。
中紅博愛法人代表翁濤告訴記者:「首鋼實際沒有投入幾輛車,退出後,新增的車輛都是參與機構買的。不過,在2008年奧運會期間博愛小站最鼎盛的時候,全國也只有30多輛車。」
這一數量與紅會推廣之初「20000個站點」的設想相去甚遠。或許是因為推廣較慢,2010年之後,勉強維持的博愛小站又陷入停滯。
2011年3月,聖華傑也無心戀戰,
將股權出讓給北京方圓偉業投資有限公司,中紅博愛法人代表變更為溫敏伊。溫敏伊與郭美美相識二人年齡相仿。
但這筆交易並未實際完成,最終這70%股權落入深圳物華手中。翁濤和王軍分別持有深圳物華90%和10%的股權。翁濤稱,郭美美男友是中紅博愛公司前董事王軍。炫富事件發生後,王軍已辭去董事職務。
市場化的尷尬
翁濤堅稱:「多家大企業5年都沒做起來的事情,不能算是一個賺錢的項目」
翁濤一直不願透露收購聖華傑70%股權的對價,只是表示:「當初只是計劃投一兩個億,希望能夠帶動更多的機構加入進來。」
翁濤表示,這次參股中紅博愛,他與商紅會簽訂的協議是30000個博愛小站,固定資產投入需30億,每年的運營成本還將有20億元。「如果不能產生商業價值,可能中國沒幾個企業能夠投得起。」
按翁濤的思路,每個博愛小站一輛車成本在5萬元左右。3萬個博愛小站,每個小站配一個工作人員,每月工資2000元,即是一筆巨大開支。人工成本一年當超過7.2億元。
但 由於郭美美事件的影響,翁濤承認,類似那樣與保險公司搞商業活動的思路將難以實施,博愛小站是否能做下去也很難說。但他表示:「公司近期將公佈中紅博愛項 目的商業計劃,包括與紅會、商紅會所簽署協議,以及我們的經營設想,希望吸引有興趣的人士一起來運作。也可以讓大家看到,我們用了紅會多少資源。」
翁濤堅稱:「多家大企業5年都沒做起來的事情,不能算是一個賺錢的項目」。同時,他對外高調承認郭美美是王軍的女朋友,並稱名車豪宅等均是王軍所送,事實上把郭美美置身於紅十字會之外,把問題攬到了博愛小站這一市場化公益項目之上。
按照翁濤的說法,中紅博愛相當於獲紅會特批的總發包商,郭美美事件令本來前景不明的項目更加無人問津。紅十字會這塊金字招牌,竟也無法換取豐厚利益,這是翁濤力證郭美美未從紅會獲利的核心證據。
據他稱,國家民政部、衛生部等部委對博愛小站項目相當支持,但僅停留在政策層面,並未投入真金白銀。而紅會又意圖「覆蓋1.8億人」,從這一項目幾屆合作方來看,紅會只求速推,並未考量合作方的運作能力,其目的似乎漸漸偏離了項目本身。
特別是此番入股的深圳物華,臨時組建,背景複雜。深圳物華成立於2011年3月,為了收購「博愛小站」項目而專門成立。商紅會和紅十字總會將一項重大公益工程交給它們,令輿論質疑是否存在利益輸送。
王汝鵬在公開回應中表示:「市場化運作的公益項目要讓公益慈善組織獲得公益資源,不花錢辦好事;也要讓承辦企業有一定的回報,保證可持續性。」
中紅博愛尚未實現商業價值,卻已刺痛公眾神經。中紅博愛浮出水面,將成為紅十字會「透明化」的開端嗎?
中郵速遞特批上市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5-18/100391514_all.html 背靠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下稱中國郵政),享有遍佈全國4.5萬個網點佈局,手持穩定的協議客戶訂單,正式成立不足兩年即特批過會。和國內「近身肉搏」的民營快遞公司相比,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郵速遞)可謂銜玉而生。
「近兩年,快遞行業發展迅猛,國家對物流行業推動力度也很大,作為A股市場第一隻快遞股,中郵速遞備受關注。」一位公募基金行業分析師告訴財新
記者。自今年2月中郵速遞通過證監會初審後,各家券商研究機構已著手深度調研快遞行業。加之國務院曾在3月宣佈年內召開「全國流通工作會議」,更給資本市
場帶來無盡遐想。
在各方一路呵護與安排下,中郵速遞的IPO進程順風順水,去年6月正式啟動,今年5月4日無驚無險地上會獲批,擬發行不超過40億股,計劃融資99.7億元,發行後總股本不超過120億股。
但中郵速遞卻面臨著躲不開的市場質疑:僅有3.5%的淨利潤率,近三年快遞市場份額不斷下滑,中高端業務直面順豐速遞競爭,電子商務領域難敵
「四通一達」(即中通、申通、圓通、匯通和韻達——編者注),國際市場遭遇UPS(聯合包裹服務)、FedEX(聯邦快遞)、DHL(敦豪快遞)三大巨頭
衝擊,網絡優勢實際價值難估,集團關聯交易亦難理清,體制和管理瓶頸尚待突破。「這些都是公司最擔心被投資者詬病的問題。」一位接近中信證券投行部的人士
告訴財新記者。
中郵速遞還面臨著新股發行改革的考驗。4月28日,證監會發佈新股發行新規,取消現行網下配售股份三個月的鎖定期,同時要求加強對發行定價的監管,繼續完善對炒新行為的監管措施。
「如果對未來盈利能力不抱太高期望,中郵速遞可能就是幾天的短期行情。」不少接受採訪的投資機構人士持此觀點。對於尚未正式路演的中郵速遞,挑戰才剛剛開始。
速遞物流難磨合
「中郵速遞的上市,對快遞物流行業現有格局不會產生很大衝擊。但對中國郵政來說,這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推動郵政企業體制改革的重要一步。」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快運分會副秘書長劉建新向財新記者表示。
脫胎於傳統郵政管理體制的中郵速遞,有深深的政企不分烙印。中國郵政是兼具金融與商業服務的複合體。2005年7月,國務院啟動郵政體制改革,
將郵政監管和經營分開,組建國家郵政局和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成立郵政儲蓄銀行,但對如何拆分普通服務業務和競爭性業務,中國郵政業務與其他快遞業務如何劃
分,均沒有明確設計。當年國務院還提出速遞物流機構重組,目標是組建中國郵政速遞物流總公司。
根據方案,郵政速遞與物流業務合併應分三步走:首先將中國速遞服務公司(當時負責經營管理全國郵政國內信件速遞業務,即EMS業務)和中郵物流
總部進行整合(直屬國家郵政局),組建中國郵政速遞物流總公司;然後理順省內機制,推進模擬核算;最後對省市層面的速遞、物流機構和業務進行梳理、整合。
但合併工作隨後步入停滯。對速遞物流專業經營改革滯緩的問題,時任國家郵政局副局長、現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曾表示,郵政速遞和物流業務在模式上差別很大,前者是標準化運作,後者是個性化操作,人為捏在一起很難。
一位長期觀察郵政改革的人士對財新記者稱,當時改革難點在於:其一,EMS業務完全在行政體制之下運行,各地快遞公司領導亦是各地郵政局領導,
如果與總部垂直化管理,領導利益難以協調。其二,中郵物流總部僅擁有地方5%的股份,地方物流有45%的股份,子公司自由經營權限很大,總部難以協調。這
些內部機構和業務的整合問題,直到今天仍留有尾巴。一位剛離開中郵速遞的員工告訴財新記者,速遞和物流的業務整合仍停留在上層結構的調整,旗下27個省級
子公司於2010年才紛紛建立,並與當地郵政公司之間仍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為了實現郵政競爭性業務和普遍服務業務的分業經營,中國郵政於2008年啟動速遞物流業務專業經營改革,將原中國速遞服務公司更名為中國速遞物
流公司,作為管理全國郵政速遞物流業務的平台。次年從中國郵政集團及各省郵政公司無償劃撥所屬速遞物流相關資產,隨後以該公司為平台,聯合各省共同作為發
起人,於2010年6月發起設立中郵速遞。
「改革的方向,也是傳統郵政企業轉型的趨勢,德國郵政、荷蘭郵政都是。」劉建新表示。但他同時強調,對於中郵速遞而言,物流盤子太小,只佔不到15%。算是並到速遞業務中,「未來磨合的時間,起碼還得五到十年。」
低盈利疑團
和同行相比,中郵速遞絕對算得上家底豐厚:擁有全國最大的航空運輸網絡,16架波音737全貨機自主航空運力;可借助中國郵政通達全國所有市縣
鄉鎮的陸路快速運輸網,委託中國郵政代理業務營業網點超過4萬個;自有攬投線路2.4萬條,覆蓋主要區域;另外,還享有《郵政法》專營權「保護傘」。相對
於新生代的民營快遞公司,憑藉母公司三十多年運作資源,中郵速遞在集團和政府客戶方面擁有明顯優勢。
但雄厚的家底卻沒有轉化成強大的盈利能力。「你到郵政局去看,綜合業務窗口都收EMS件,50多萬郵政窗口的員工在為它打工,而這些代收服務都由集團安排協議費用,如果把這些服務都按市場價計費,你算算中郵速遞的淨利潤率有多低。」一位業內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
中信證券交通行業分析師劉正表示,同城快遞毛利率大約為10%左右,異地快遞產品毛利率在20%-30%之間,而國際快遞產品毛利率在30%以上。
「雖然和UPS、DHL和FedEx等外資快遞巨頭相比,中郵速遞的業務構成沒有直接可比性,但2011年僅有3.5%的淨利潤率確實太低了。
順豐速遞都可以達到7%-10%之間。」深圳某券商行業研究員分析說。接近中郵速遞的相關人士則解釋稱,快遞行業平均淨利潤率大致為5%左右,順豐的利潤
也不會超過行業平均,而「四通一達」可能更低。近兩年人工和運輸成本上升,快遞行業的淨利潤率確實不斷被壓縮。
與如此之低的淨利潤相匹配的,卻是低於行業平均的職工人數,這受到投資者質疑。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財新記者,目前中郵速遞從業人員超過
10萬人,但順豐速遞接近16萬人,「四通一達」都超過10萬人,以EMS的業務量,這個人數是絕對不夠的。一個業內心照不宣的潛規則是,作為監管者的國
家郵政局與中國郵政雖已政企分開,但作為國家隊的中國郵政仍地位超然,很多快遞公司都會暗中替EMS跑單。
失落的「貴族」
中郵速遞IPO計劃募資99.7億元,募投項目中,南京中郵航空速遞物流集散中心(一期)佔18.4億元,中國郵政速遞物流綜合信息平台佔12
億元,補充流動資金為14億元,剩餘資金投向主要集散中心和生產場地。中郵速遞表示,由於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實施需要一段時間,短期內難以完全產生效益,
淨資產規模的擴大,將可能導致短期淨資產收益率有所降低。
「未突破百億融資規模,公司是有考慮的。」一位接近中郵速遞的人士表示,但這筆募資規模也僅能做強國內市場,突破國外市場遠遠不夠。
「借助上市融資打破目前國內競爭格局,這幾無可能。」劉建新明確表示。在宅急送、中通速遞任職的多位業內人士也對財新記者稱,並不擔心中郵速遞上市打亂行業格局。
中國郵政局在5月10日公佈的《2012年一季度郵政行業經濟運行情況的通報》中亦強調,一季度,民營快遞企業的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市場份額均呈
顯著擴大趨勢,同時民營快遞企業的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在同城、異地業績明顯擴大。上海某私募機構投資者認為,如果中郵速遞一味依賴母體公司支持或專營保護,
不能實現徹底的市場化轉型,未來的市場份額仍可能繼續下滑。因為實際上,新《郵政法》對中郵速遞的保護在實際操作中效果並不好。
2009年4月25日,新《郵政法》正式頒佈,其中「外商不得投資經營信件的國內快遞業務」條款,讓UPS、FedEx、DHL等外資公司倍感
失落。同時新《郵政法》第五條規定,國務院規定範圍內的信件寄遞業務由郵政企業專營。而對明確專營範圍,則是授權國務院另行規定。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財新記者,當時爭議最多的就是郵政專營範圍。前後修改稿中,曾用500克、350克、150克等重量標準界定郵政專營範圍,即
信件的寄遞業務(指平信業務),以及單件重量500克(或350克、150克)以下的國內信件速遞業務由郵政專營。但目前同城快遞90%、異地快遞30%
的業務,重量都在150克以下。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郵政局目前只是監督機構,並不能嚴格執行。而新《郵政法》又涉及國務院、發改委、商務部等多個層面,根本無法嚴格實施。」
一位中郵速遞內部人員也向財新記者坦承,「就算生在貴族家,面臨的競爭也是十分殘酷的。」招商證券一位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快遞業必將跨區域發展,快遞網
絡特徵效應決定「先發優勢」和「贏者通吃」。
目前中國快遞市場「三分天下」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國際快遞巨頭具備網絡優勢和運營優勢,主導著中國國際快遞市場;國內快遞市場進入壁壘急劇提
高,中郵速遞和順豐速遞具備資金和規模雙重優勢,定位於中端普通快遞市場;以C2C電商客戶為主的國內快遞如「四通一達」,以低成本為核心優勢,以價格競
爭為策略,必將繼續主導電商快遞市場。
「公司招股說明書對未來定位披露太少,語焉不詳。」上海一位機構投資者分析稱,比如公司業務的區域構成和項目構成表述籠統,看不清公司未來的發
展思路。他認為,中郵速遞目前最有知名度的就是EMS,但和順豐1小時取貨的服務相比,EMS價格貴、速度慢;而在電商快遞的C2C領域,中郵速遞的e郵
寶和「四通一達」相比不具備價格優勢。根據招商證券統計,中郵速遞在淘寶商城的業務量僅佔淘寶總量的2%不到。中國快遞諮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則表示,電商快
遞佔中郵速遞快遞業務亦不到10%。
中郵速遞在招股說明書中表述的發展目標是,繼續保持國內速遞業務規模全國第一,保持國際速遞業務規模全國領先和全球郵政第一,不斷提高市場佔有
率,並開拓電子商務和代收貨款等渠道。「公司戰略並不清晰。如果繼續保持中高端市場份額,如何提高與順豐速遞的競爭力,如何提高市場佔有率,未見明細表
述。如果拓展電商領域,到底是在C2C還是B2C領域發力,如何發力,也未看到清晰思路。」北京一家證券公司的交通領域分析師表示。他甚至對中郵速遞的
「貴族出身」表示質疑,認為其「全國最全的網絡」用得好則好,用不好反倒是非常大的成本負擔。具有競爭力的民營快遞公司出於經濟性考量並不會鋪開這麼大的
網絡。
而劉建新亦認為龐大的網絡資源有一定弊病。他分析,中郵速遞在縣、鄉鎮都需要借助中國郵政的網點和人員,但這只是簡單的代理業務關係,對中國郵
政員工並無直接的激勵機制,很難提升他們對中郵速遞業務的積極性。如果「最後一公里」的派送出現問題,反而會影響中郵速遞的品牌。
對其國際業務,徐勇分析認為,中郵速遞的EMS只是萬國郵聯EMS合作機構之一,是加盟性質的非自有品牌。在此次IPO募資投向中,中郵速遞並未打算在海外建立新的中轉中心,或者像順豐速遞一樣打造特有的品牌,其國際快遞業務很難保持穩步發展。
「除非中郵速遞在體制和管理上突破較大,公司的業績才會有大的增長。今後民營企業處於市場主導地位的格局很難改變。」徐勇表示。■
百度停止社招除非李彥宏特批 寒冬里也要“整一下隊形”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20/152435.shtml
導讀 : 除了百度以外,國內多家知名互聯網公司也已經關閉了招聘通道,或者大幅縮減了自己的招聘名額。
i黑馬訊(張光巖)10月20日消息,根據今日被曝出的百度人力資源&行政副總裁劉輝發布的郵件顯示,百度公司決定停止招人,對已發出的offer繼續有效,如有“個別極特殊戰略考量需求”,需劉輝和李彥宏特批後方可招人。

相關人士認為,此舉標誌著百度在人才戰略層面將更加聚焦在吸引頂尖社會人才和校招人才的體系內培養。百度官方證實此事,也強調了百度校園招聘活動將按以往計劃推進,不受任何影響。
在回應中,百度表示:“對效率的極致追求是互聯網精神的本質,小團隊成就大事業是百度崇尚的人才觀。對於最優秀的社會人才,我們仍然在苦苦追尋,歡迎你加入百度,在更高效的平臺上施展才華。”
據相關資料顯示,百度自2000年成立以來,業務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已經擁有員工五萬多名。
i黑馬記者了解到,除了百度以外,國內多家知名互聯網公司也已經關閉了招聘通道,或者大幅縮減了自己的招聘名額。
例如同樣是BAT級別大公司的阿里巴巴,在今年九月初也曝出過類似的消息。據有關報道,阿里在九月初發布的公告中將校招名額從3000人砍到了400人,1000人規模的暑期實習生,只有很少一部分拿到offer。
再早之前,馬雲也曾在阿里巴巴在京員工大會上表示,3萬員工規模對阿里來說已經足夠,今年的目標是“整一下隊形”。
百度暫停社會招聘,想進去得李彥宏特批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9660.html
百度暫停社會招聘,想進去得李彥宏特批
一財網 一財網綜合 2015-10-20 16:24:00
10月20日消息,百度主管人力的副總裁劉輝日前發布郵件稱,鑒於當前的業務形勢,經百度公司研究決定停止招人。
10月20日,一封關於百度停止招聘的內部郵件流傳出來,郵件內容顯示,“從即日起停止招人,對於極個別有特殊需求的,需要Robin(李彥宏)和我特批後方可招人。”署名是Lee,而這位Lee,則是百度人力資源的副總裁劉輝,Fanxiao則是這位HR高管的同事,負責招聘。除了停止社招外,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還涉及到裁員,且賠償方案並不“仁義”。
.png)
百度官方確認了這一消息,並解釋稱,招聘的重心將放在吸引最優秀的頂尖社會人才上,但並未回應裁員傳聞。同時強調,百度校園招聘活動將按以往計劃推進,不受任何影響——據說李彥宏最近還要去複旦為校招做演講。換句話說,也就是社招停止了,但校招依舊(大學生讀者們可以放寬心了)。
資料顯示,百度自2000年成立以來,業務不斷擴張,目前已有五萬多名員工。
據了解,除百度以外,還有多家知名互聯網公司也關閉了社招通道。阿里此前也表示,2016校招名額從原來的3000多人縮減到400左右。
據騰訊科技報道:
今年閱兵假期,阿里巴巴宣布將縮減2016年應屆生招聘名額:從原定的3000人,到傳聞中的400人,一些學生已經拿到了口頭offer,最後被通知還要參加更激烈的競爭。而最終成功入職阿里的員工,待遇和以往比也下降很大:算法、研發、產品偏技術崗月薪萬元左右,運營崗六千左右。
不過後來阿里校招團隊負責人對媒體否認了“減到400人”的說法,表示:“迄今為止,阿里2015年校招已經發1407份錄用意向書,我們會恪守承諾,除非是學生主動放棄錄用意向……發出的offer和意向書,阿里巴巴全部予以認可,不存在收回問題。”
但是阿里在凍結人員規模是不爭之實。半年前的四月,馬雲在阿里北京年會上表示,今年阿里會凍結人員規模:“今年阿里巴巴集團的員工數不會增加一個人,出一個進一個。這樣的目的是把我們的隊形整一下,我認為三萬多人已經足夠了。”
百度目前的員工已經5萬,在BAT人員數量排名第一,此次暫停招聘,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希望解決目前內部人員臃腫、效率低下的狀態。的確,對於任何一家公司來說,管理5萬人都是一個大挑戰。李彥宏幾年前呼喚狼性,也是對百度內部“效率低下,不積極作為”的一種回應。
不管怎麽說,百度阿里“凍結”社會招聘,對於在社會上打磨了好幾年,想跳槽到大廠的同學們來說,這不是一個好消息。另外,阿里百度先後傳出這樣的“凍人”消息,是不是也側面印證了當下的某種市場走向呢?
.jpg)
一網友於某論壇發帖
綜合來源:TechWeb、虎嗅、水木社區論壇
編輯:余佳瑩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疫苗新規細則等待期: 重慶腮腺炎地區找部委特批疫苗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6207.html
4月13日,對中國二類疫苗領域來說是一個轉折點,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這一天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二類疫苗的改革也從此開始:此類疫苗比照國家免疫規劃用的第一類疫苗,全部納入省級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集中采購,不再允許藥品批發企業經營疫苗,省級負責招標議價,縣級疾控直接對接企業簽合同,企業直接配送,不允許二次議價。
這一新規,對因為山東疫苗案而引發輿論高度關註的二類疫苗銷售、接種領域,將進行“推倒重來”式的改革,相關從業者都等待關系到其命運的實施細則。
尋找腮腺炎疫苗
5月6日,重慶市武隆縣人民政府發布了一條公開信息——《武隆縣教育委員會武隆縣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關於加強我縣流行性腮腺炎防控的緊急通知》,針對今年來該縣流行性腮腺炎疫情上升趨勢非常明顯、部分學校出現流行性腮腺炎聚集疫情的情況,該通知提出多條防控措施。
重慶市一位疫苗經銷商表示,“腮腺炎疫情發生後,地方接種點向疾控部門要腮腺炎疫苗,沒有。然後又去找廠家要,但是由於廠家的經銷商被要求不能銷售,後來由政府直接向相關部委申請,才拿到了疫苗。”
而事實上,武隆縣的腮腺炎疫情並非今年才出現。從縣政府公開信息可以看出,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4月27日,該縣共報告流行性腮腺炎116例,其中2015年63例(臨床病例59例,疑似病例4例)、2016年報告53例(其中臨床病例32例,疑似病例21例,4月28日新增10例未統計在內);2016年較去年同期上升211.76%,有全縣暴發流行的風險。4月26日縣職教中心就發生了1起流行性腮腺炎聚集疫情,發病16例,28日新增10例。

“腮腺炎疫苗不是常規疫苗,接種的比較少,老百姓的意識也不夠高。而且在重慶,麻風腮疫苗(一類疫苗)也斷貨,這個疫苗的量比較少,也可能是暴發因素。而且麻風腮疫苗沒有腮腺炎疫苗更有針對性。所以他們就開始找腮腺炎疫苗。”上述經銷商表示。
但找疫苗並不像過去那樣,向當地疾控和經銷商尋求即可。由於新政的實施,經銷商不敢再進入渠道,只能向廠家求助。
“我們也想根據需求發幾萬支腮腺炎疫苗,用於他們的應急接種,先是請示了相關部門能不能發,從市里到省里再到國家層面,最後得到的答複是可以發貨。但接下來問題就來了:以往公司疫苗在重慶是通過經銷商來銷售的。按照新的條例,首先重慶未在統一平臺招標,發到縣疾控中民也屬違規。即使不考慮這一點,企業也需要由自己或委托有資質的物流公司全程冷鏈配送到縣疾控,中間不得再轉而委托第三方配送,但這樣的話就得用冷藏車直接送過去了,從公司到重慶,運輸成本將增加四五倍!”一位提供疫苗的企業負責人表示。
流行性腮腺炎是兒童和青少年中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由腮腺炎病毒引起。以腮腺非化膿性腫脹疼痛為主要癥狀和體征,病毒還可侵犯其他腺體組織、神經系統及肝、腎、心、關節等幾乎所有器官,甚至引起腦膜腦炎、睪丸炎、胰腺炎、乳腺炎、卵巢炎等癥狀,嚴重者影響生育。該病潛伏期長、傳染性強,傳染期長,一旦在學校發生,極易造成流行或蔓延,影響學校教學秩序和學生身體健康。
“當地政府向上級申請獲批,所以現在開始接種了。”上述經銷商表示。
在武隆縣政府的公開信息中也能看到這一好消息。5月16日,縣政府發布消息稱:“為有效控制我縣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蔓延,近日,縣衛計委啟動腮腺炎疫苗免費集中接種工作,涉及3-18歲的3.4萬名在校在托學生將接受免費接種。”
二類疫苗業者煎熬
4月13日之後,二類疫苗相關業者的經營模式發生巨變。
“經銷商開始陸續退貨了。有的地方的疾控部門讓經銷商把貨拉回去,經銷商就開始往企業退貨。過去因為有效期或損壞的問題也有退貨,但是現在退的貨都是合格的,還在有效期內;企業在接收這些退貨時,需要進行檢驗回收,而且要批批檢,只有檢驗合格了才能入庫,再銷往其他地方。”一家南方疫苗生產企業的工作人員表示。
二類疫苗經銷商中的很多人手中還握著大批存貨,這些疫苗按照最新政策無法銷售,而疫苗有效期卻在一天天逼近。
“我手頭有1萬多支,不是很多,所以沒有退貨,有的經銷商朋友手里有上千萬的貨值,40多萬件的貨,他們只能退。有的疫苗有效期很短,誰也耗不起,而且現在還看不到方向,細則也不知道什麽時候出臺。”上述重慶經銷商表示。
疫苗的回收,遠沒有其他商品那麽簡單,它需要一系列的檢驗才能入庫。“一批產品需要檢驗200支以上樣品才行,檢驗的時間需要1-2個月,很多產品在退貨時,可能經不住這個過程的折騰就過期了。”上述疫苗企業人員表示。
據某二類疫苗生產企業提供的數據,該公司5月份一共往疾控系統發出疫苗數千劑,而接受的退貨則高達20余萬劑,造成逾千萬元的損失。
退貨的損失顯而易見,而不能發貨的損失更是嚴重。“現在疫苗很難發出去,因為省市兩級二類疫苗的進貨已經暫停,而區縣的進貨又得等省級平臺的建立和招標采購。從我們5月份發貨情況就可見一斑。另外即使發貨,運輸成本也大增。而且尋找能直接覆蓋從企業到區縣疾控中心的冷鏈配送商並不容易,全國沒有哪家企業能完全做到。這樣勢必影響企業對銷售區域的選擇。一些偏遠的省市很可能會被迫放棄,這些地方以後獲得疫苗的數量會減少,比如甘肅、新疆、西藏……三是各省市對省級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的理解以及建立的進度不一,這對新上市的疫苗來說影響更大,已上市的疫苗現在至少還能消耗庫存。”上述北方疫苗企業工作人員表示。
中證監特批貧困區企業加速上市
1 :
GS(14)@2016-09-11 05:46:10【本報訊】內地新聞網站《騰訊證券》報道,就任中證監主席近7個月、但相對上任鮮有露面的劉士余,日前於上交所第七次會員大會上指,相對銀行業及保險業,內地證券行業於國際舞台上缺少傑出代表,並用「情懷」及「夢想」來鞭策內地投行,呼籲其在開放的使命上,及在國際競爭力的提升上,要做到「不忘初心,不負時代」。他表示,「一個行業,要沒有那點夢想,沒有那點追求,沒有那點情懷,沒大希望」,並指於任何時候,都要堅持依法從嚴全面監管的理念,而這一理念是業界付出高昂及沉重代價所換來的,必須貫徹落實到資本市場各個環節。另外,內地《中國經濟網》報道,劉士余成為了中證監扶貧領導小組組長,專責開闢貧困地區企業上市「綠色通道」(特批)。中證監發言人指,貧困地區企業申請在新三板掛牌,將由專人實行「專項審核」。報道又指若企業符合相關定,其上市申請可「即報即審、審過即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11/19766870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