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無奈的香港人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5117

Hi Hi Lumyeung Bro您好

我剛於今年年頭結婚33我先生35我和我先生合共月薪為hk$40000一個月(當中hk$1850MPF), 我們現在於屋企人提供的單位居住(只有我兩沒有其他人同住), 象徵式收我們hk$2000(我們是萬分好彩), 我同我先生每月儲蓄hk$7000 (當中hk$3000係月供基金), 我們每月都支付hk$7000作為我們兩位母親的家用加上我們兩人月供保費為hk$5000, 我們一般家庭開資為hk$4000, 我會自己儲起hk$5000作私己我先生好慳自己返工搭車連洗費hk$3000, 其餘的就係我自己洗好似仲有5但我成日都好似唔知洗左去邊我地都有諗過生bb, 但計條數好似無錢養(因為我地無屋企人可以幫手湊如有左的話就要請工人), 好無奈

我地無任何結欠壞帳咭數只有月供一張按摩椅每月HK$750, 直至201312

我地而家有流動現金hk$300,000!現在眼見樓價有升無跌好驚再唔買呢世都上唔到車又驚泡沫就爆而家買的話就變負資產我好想買間用黎租出去(9成按好似唔可以明盤租出去只可暗盤),變相租客幫我地供數將來老左都有個地方但係我又唔知可以買d咩樓先至穩陣同保值而我先生就話點解唔等d樓價跌先再諗買樓又話而家又唔係無地方住係有但唔係自己人地要我地幾時搬走我地都無得say no (但呢個機會係微但唔代表無), 我成日諗點都係自己有間樓穩陣但我每次叫我先生去睇樓佢都十萬個唔想佢覺得而家根本就唔係買的時候到底我的想法有無錯?我點先可以同我先生的想法一致請您給我一些意見感激萬分謝謝! 

諗樣相信你地係勸奮慳儉之人,努力工作,努力儲保險,努力MPF,努力養老豆老母,但係自己就連生仔都冇時間。不論你想生定唔想生,現時香港已畸形到市民想生仔都「唔得」當然你有能力生,但係外在環境如錢銀、地方、工作穩定性都令人冇意欲成就此「人生大事」。將來可見政府又要搞d老人亙助會去解決「老野冇人理」既問題,成班老人家就係處婉惜當年因財政問題而不作生育此決定。呢個係香港既發展方向嗎?

而係香港連些少既物質需求都未可享受到。比筆者都會幾沮喪,但諗樣同你地一樣,係人生中踼過逆境波,會搵出路行出去。 對於買樓一事,如你地現時財政未見十分寬鬆,正所謂:能力若不及,只有等時勢,急不得」。同埋如果樓價再升,你既問題再成為更多人既問題,到時政府會更快幫你。所以唔駛急,你唔會呢世都上唔到車。

另一點係就算佢地買左樓,佢只不過係將「努力工作,努力儲保險,努力MPF」之後加多一項,「努力供樓」而矣。你每日朝九晚六既工作,生命中三份之一既時間正經營著一堆臨老都唔想回億起既經歷。希望你現時找到既人生目標,而唔係漫無目的咁跑。

當然諗樣唔係貶抑無奈人,而係想將佢既無奈,話比有緣睇到呢篇文章既朋友聽,包括特首梁振英。我知佢已經做緊野去分隔資助房屋市場及炒賣市場,但若然市民想係呢排置業,已和薪金脫節既樓價已令市民變成無奈、十分沮喪、而仲有些微能力既市民都不顧風險置業,包括本篇既無奈人都有此想法,你話仲可唔可以咁樣落去?

政府亦都大事張揚2015年樓市援兵會至,大量房屋建成機會高。但僧多粥少,始終唔會起夠哂公屋比「人客」。可以做既,包括將資源重新分配比真正有需要既人,勸走公屋富戶。更可大膽考慮「殖民」蛇口,解決冇地用,收地難之困境。

請返無奈人,既然開源唔係一時三刻做到既事,請諗節流。首先你每月供五千蚊既保險係咩保險呢?? 你講每月儲七千,其中三千係月供基金,聽落呢三千條數又唔係入落個五千蚊保險費度。如每月人壽加醫療保險供成五千,以你地三十幾歲又似乎太多。可以既請將所持保險整理回覆研究一下。

當然保障冇人嫌少,但先要滿足自己基本要求再諗加大保障為正路。生小朋友、置業應放係醫療及人壽保障之前。試問家庭支柱離世,你見咁唔好彩接受訪問既,通常都話好彩佢老公淨低層樓比佢,有幾可話係淨低醫療保險。當然你可以買幾百萬或千萬既保額去等同間樓,但分別係,樓可以或住或收租的。亦都係香港人退休保障既重要一環。

唔好因金錢問題而唔生小朋友,養大人仔確實係豐儉由人,亦唔會因你冇錢培養佢而令佢成世唔開心,頂多佢唔可以任職大機構去涉足黑幕而矣。而無奈人確實幸運,有屋企人支持居所。請努力儲錢,幾年後如樓價回落可加按屋企人比你住間樓,用作首期置業,到時就唔駁寄人籬下。若然親人離世而將現住所送贈,你更會是先苦後甜,總之別灰心。現時不適合你們去做大動作,樓價跌半成已輸了你幾年儲既錢,實在唔好夾硬黎,加緊留意政府幫夾心階層之措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699

啟示二》荒謬 ── 低效政府壓抑民間活力的無奈 台灣豬 向下沉淪的奇幻漂流 五大惡劣環境重創養豬產業

2013-05-27  TWM
 

十七年了,曾經叱吒國際的台灣豬業,淪為口蹄疫疫區已整整十七年;近日,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更進一步宣布:全面取消口蹄疫疫苗補助,此舉無異放棄讓台灣脫離疫區。

「豬」是國內產值最高的經濟動物,也是僅次於稻米的重要糧食;政策無能,官僚殺人,「豬」不只是「豬」,我們在此發出最沉痛的嘆息!

撰文‧劉俞青

四月底,南台灣嘉義的空氣中已經有一絲燥熱,車子開進「泰宏榮畜牧場」,一下車,空氣中泛著一股揮之不去的飼料發酵味。對我們這些「只吃過豬肉,沒看過豬走路」的城市人而言,氣味的確不好聞。

「養豬沒有什麼不好,沒有豬農,大家哪有好的豬肉吃!」一九七五年生的盧建男,是這座畜牧場的第三代,文化大學經濟研究所畢業後,直接返鄉接手養豬場。「不好的是這個產業環境,我不懂,政府為什麼要這樣對待豬農?」他一邊抱怨,一邊舞動拿在手上的報表,上面一筆筆密密麻麻記錄著養豬場的收支細項。

惡劣環境一:

豬肉價格直直落 豬農為生計咬牙硬撐去年,盧建男畜養的兩萬頭豬,一共賠了一千多萬元;今年,情況可能更糟。「隔壁村的很多人不堪虧損,去年已經改為幫大廠代養,養了一輩子的豬,最後變成幫人打工;有更多人甚至乾脆收掉養豬場去打零工,我也不知道還能撐多久?」盧建男的口氣裡有很深的無奈。

在嘉義當地,泰宏榮或許不是技術最進步的養豬場,也不是經常上媒體受訪的「樣板」業者,但盧建男的感觸卻可能最貼近全台六千多戶養豬農的心聲。

去年,台灣豬肉價格慘跌,不見政府出手救助;今年,豬肉價格持續探底,兩年下來,台灣豬價最高跌幅三成。以一頭一百公斤重的肉豬而言,每公斤的成本約在六十三元左右,但去年肉品拍賣市場裡的成交價紀錄,最低時大約只有五十五元;換句話說,豬農每賣掉一頭一百公斤重的豬,就要虧損八百元。

市況這麼差,為什麼還願意回來接手?「我們家兩代都是養豬,父母年紀大了,許多新的養殖技術跟不上去;政府的輔導政策又無法深入每戶豬農,如果我不回來,最後只有收掉一途。」盧建男對我們說道。

盧建男剛回家接手時,豬價還沒那麼差,每公斤豬肉還有七十多元;但近兩年,豬價像溜滑梯一樣直直掉,即使年輕人願意返鄉接手,也看不到產業的明天。但情況還會更糟,今年四月以來,幾道政策的寒風再度狠狠地從豬農的心上颳過,將原本已經站在懸崖上搖搖欲墜的豬農,一下吹落谷底。

最令豬農心寒的是,農委會竟然下令取消口蹄疫疫苗的補助!

惡劣環境二:

農委會自暴自棄 取消打口蹄疫疫苗補助一九九七年,台灣爆發口蹄疫疫情之後,豬農的生活就從天堂掉入地獄。

當時,農委會每年都會編列六千多萬元的口蹄疫疫苗預算,每頭豬只要施打疫苗,農委會就會補助一半的疫苗費用,以此鼓勵台灣豬農全面施打疫苗。相較於鄰近的中國,採全額補助,施打疫苗完全免費,台灣雖然遠遠不如,但也聊勝於無;更重要的是,這還能表明政府對抗口蹄疫的決心。

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農委會竟決定今年四月一日起,全面取消口蹄疫疫苗施打補助。農委會副主委王政騰在公聽會上表示:「因為有一○%的豬農沒有落實施打,台灣長期下來很難徹底脫離疫區,疫苗補助目標無法達成,所以決定取消!」這種近乎「自暴自棄」式的政策思考邏輯,充分反映政府的顢頇,以及對台灣養豬產業的漠視。

「沒有了補助,每頭豬的成本至少增加十四元。」豬農業者解釋,過去因為政府統一採購,所以每支疫苗只要約十三元,扣掉補助,每位豬農實際支付的成本約六元;但現在補助取消,又沒有大批採購優勢,疫苗價格直接漲到二十元。一來一往,豬農要負擔的成本,每頭豬整整增加十四元之多!

「十四元還事小,如果因為補助取消,疫情又起,那就不是計算幾元的損失,而是全台灣的浩劫了。」中華民國養豬協會理事長楊冠章神色嚴肅地說。楊冠章經營的「合豐畜牧場」,在彰化當地是頗有名聲的養豬場,花費巨資打造的廢水處理廠,經常有人前來觀摩。這兩年,他忙於協會的事務,為所有豬農發聲,整天跑立法院,養豬的事務全數交給叔叔楊武柔打理。

「即使是口蹄疫爆發時,雖然損失慘重,但都沒有比現在更慘,因為當時我知道我會再起;但是現在,我看不到未來。」有三十多年養豬經驗的楊武柔,談起每頭豬的神情,就像在談自己的孩子一樣真誠;他憂心這樣的環境,如何叫年輕人接手?

惡劣環境三:

財政部落井下石 取消飼料關稅補助在豬價低迷,以及農委會取消口蹄疫疫苗補助的傷害下,沒想到又一道金牌砸下,宣布從今年四月起,取消對進口玉米飼料的營業稅補助。台灣養豬業有近八成仰賴進口玉米飼料,這也是養豬成本中,比重最高、最關鍵的元素。近年,玉米價格一路上漲,○七年,進口玉米飼料每公斤只有十三元,如今已經漲到近十八元,漲幅高達四成;而政府此時卻以財政困難為由,取消原本的營業稅補助,對豬農而言,無異雪上加霜。

這一取消,以楊武柔養豬場裡養殖一萬八千頭豬為例,每個月的飼料費用至少增加四十萬元,一年就要增加近五百萬元。「這五百萬元要找誰去要?豬農只能含淚吸收。」楊武柔無奈地說。

兩年的時間,一個反轉,將豬農的生活從口蹄疫之後,又推入更深的底層。相較兩年前,每公斤豬肉價格七十多元,當時成本只有四十多元,豬農還能稍喘一口氣;而如今,光是玉米飼料價格飛漲,成本直奔六十三元,但去年豬價最低只剩五十五元,這還不計入近期接二連三取消補助的成本。

「這些補助,本來就像政府加在豬農身上的一件件外套;如今,外套一件件強行剝除,要豬農怎麼度過冬天?」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系教授陳政位批評,政府不能把養豬產業當作一般的「夕陽產業」對待,因為這是「絕對不能放棄的產業」。

陳政位直言,「豬農產業事關台灣的糧食政策,是戰略地位極高的農業經濟政策;但這幾年,我看不到農委會的努力。」台灣是全世界最依賴豬肉的國家之一,每人每年要吃掉四十二公斤的豬肉;如果政府不扶植養豬產業,有一天,台灣人都得吃進口豬肉,等於主動放棄糧食的制高主導權。

惡劣環境四:

農委會畜牧業發展預算 十年近乎腰斬數字會說話。攤開農委會每年編列在畜牧業的發展預算,十年下來,近乎腰斬。○四年時,農委會每年編列八千多萬元的發展預算,到今年,只剩下四千二百萬元。

事實上,農委會轄下的中央畜產會、動科所不是不做事,但一來經費有限,更重要的,台灣對豬隻的總量管理做得不徹底,「研發結果根本無法落實到每位豬農的實地養殖現場。」楊冠章說。

「我回來接手之後,自己找數字、做實驗,從不同飼料、不同時間、不同天氣、不同育種之中,找出最好的配種,提高遺傳率,也拉高育成率,才勉強撐到現在。」盧建男是少數有高學歷的年輕一代豬農,攤開厚厚的一疊資料在我們面前,把每頭豬編號、統計,自己當起「豬博士」。

但不是每位豬農都像盧建男能當「豬博士」。根據農委會評估,豬農平均年齡超過五十歲,這些老農擁有豐富的經驗與養殖技術,可以養出品種最好、口感最佳的豬;但是他們不懂研發,不會是「豬博士」。

更要緊的是,「豬農」本來就不該是「豬博士」。以丹麥為例,「豬博士」要由政府機構(如農委會的單位)來當,「豬農」的角色是致力把養殖技術做到最好,把「豬博士」的研發成果發揮到極致。

但台灣是「超級豬農」,一手懂養殖,從育種、接生、到育成全部自己來;還要自己研發,嘗試各種可能提高成績的新方法。政府,充其量只剩下檢疫的角色,定期到場檢查豬隻的健康狀態,再多也沒有了。

「汙染防治又是豬農心中另一個痛!」台灣養豬最大縣──彰化縣養豬協會理事長張勝明說,外界對養豬戶的最大批評,就是豬的糞便造成重度汙染。但事實上,為了建造符合環保標準的汙水處理設備,許多知識不足的養豬戶因此受騙,甚至被環保人員恐嚇取財的情事,時有所聞。

「養豬戶不懂汙水處理,更不可能是專家。」陳政位表示,其中投機閃躲,想要因此省下一筆汙水處理費用者固然有之;但更多的養豬戶想要好好處理,不過一來不得其門而入,二來受騙者多,才造成如今許多台灣養豬的汙染問題。

惡劣環境五:

設置千萬防汙設備 政府把責任丟給豬農即使如此,我們實地參觀了楊武柔花了兩千萬元蓋的汙水處理廠,楊武柔說,這還不包括先前因為不符環保規章,拆掉、重蓋的成本。「但有幾個豬農可以花兩千萬元做汙水處理?」陳政位說,汙水處理絕對和規模經濟密切相關,換句話說,養豬未超過一萬頭的豬農,幾乎不可能做出合乎環保標準的汙水處理設備。

「這又回到政府政策了。」楊冠章無奈地說。無法用政策主導做出規模經濟,台灣養豬的汙染問題,終究無解。

在北歐、北美等畜牧業發達的國家,政府以「園區」方式,形式類似台灣的新竹科學園區,當地政府將所有畜牧業者集結在一起,汙染問題也統一解決,才是根本之道。

但政府長期以來將汙染問題丟給養豬戶去承擔,將汙染的「惡名」留給養豬戶自己去面對;豬農在這樣的產業生態下,還要追求自我成長,多麼不容易。

從豬價低迷、取消補助,到汙染防治,長期下來,養豬戶背負太多無法承受的成本;於是,許多不堪負荷的小農,只好轉而尋求各式各樣投機的養殖方式,施打各種抗生素、違法藥劑,力求降低養殖成本,過去屢次被測出含有瘦肉精,就是著名案例。

表面上看,這是少數不肖業者壞了一鍋粥,但更深一層探討,又何嘗不是政府長期漠視養豬產業下釀成的悲劇?

一旦被抓到,媒體一曝光,更多人不敢吃豬肉,豬肉價格繼續往無底深淵跌去,也從此跌入惡性的循環裡。

「其實台灣擁有全世界最好吃的豬肉。」楊冠章說,只有用台灣的豬肉,做「蒜泥白肉」這道菜才會好吃;因為相較北歐、日本等地養出來的豬,只有台灣豬沒有腥味,清香好吃,能夠直接以白肉入口。

近幾年來,除了國營事業的台糖豬肉打出品牌,雲林的「快樂豬」、彰化的「健康豬」各有擁護者,證明台灣其實有極佳的豬農,透過優良的養殖技術,生產出好吃又健康的豬肉。只是,豬農們說,這是所有豬農結合地方政府資源,並肩打出的一片天,和遠在天邊的中央政府,沒什麼關係。

這是台灣豬農的悲哀,卻也是台灣豬農最值得驕傲之處。下一次,吃下一口豬肉的同時,想起彰化、雲林一帶的豬農,他們在資源貧瘠的產業生態下,還想力爭上游,我們心存感激,口中的豬肉,不只清香,還會回甘。

蘇治芬帶隊取經

養豬高汙染難題 靠沼氣發電解決台灣養豬產業最為外界詬病的問題,就是豬糞便的汙染。但近年來,有很多人共同努力,讓這個幾十年來的難題,終於看到一絲曙光。

日前,養豬大縣雲林縣長蘇治芬親自帶隊,赴丹麥取經,就是希望將丹麥的沼氣發電廠經驗,在台灣實現;而據悉蘇治芬幕僚也正在研議,將斥資2億元,在雲林縣蓋一座可以處理8萬頭豬糞便的沼氣發電廠。如果順利運轉,將是台灣第一座公有的沼氣發電廠。

此外,頂新集團也有類似的規畫,頂新在台南柳營養了1200頭牛,魏家也是仿照丹麥經驗,想要興建沼氣發電廠。而台糖公司、屏東縣業者也有相關的計畫。

事實上,沼氣發電之所以遲遲未在台灣發展,讓養豬汙染問題延宕至今,最大的問題不是設備投資,而是台電的「買電價格」。

按目前經濟部能源局的規定,台電對沼氣發電等生質能源的購電價格,每度電只有2元多,不僅遠不如對太陽能發電以每度11元購電,連日前爆發台電向民營電廠高價購電的平均價格每度4元,都有一大段差距。

就是卡在價格,讓沼氣發電無法順利推展。「沼氣發電並不是單純地發展再生能源,另外一個重大的機會成本,就是解決養豬汙染問題。如果將此成本納入計算,一定值得台電訂出更高的收購成本。」台灣廚餘堆肥發展協會理事長黃育徵表示。

目前丹麥有100多座沼氣發電廠,德國、中國、瑞典、美國等國的沼氣發電都在遍地開花,台灣養豬業汙染能否因此找到解決方案?就看政府的決心與魄力了。

吳季剛家族也是豬農 首創「一條龍」銷售台灣豬農臥虎藏龍,其中,讓美國總統夫人蜜雪兒幾度穿上他設計衣服的設計師吳季剛家族,也是豬農產業的重要成員。

吳季剛父親吳昆民開設的祥圃實業,是賣各種動物營養品的公司,其中,又以「豬」為最大宗。祥圃的年營收約在10億元,是本土最大的營養品公司。

吳昆民的兩個兒子個性南轅北轍,弟弟吳季剛在紐約時尚圈闖出一片天,而哥哥吳季衡從小卻老愛往鄉村跑。這幾年,在吳季衡希望實現在地健康食材的理念下,祥圃開始往下游發展,而發展出台灣豬業首見的「一條龍」銷售模式。

吳季衡幾年前先在南投草屯買下一座豬場,飼養1500頭豬,接著在雲林豐田工業區蓋了一座豬肉的分切場,再從日商伊藤忠的手上買下「藝多廚食材物流公司」;最後,選在台北京華城裡,開了一家「良食究好市集餐廳」。

吳季衡的想法是,從上游營養品開始,到養豬、分切、物流運送,最後開設餐廳,把好的食物送上桌,一貫式的經營模式,讓消費者可以直接吃到對健康無虞的好豬肉。

吳季衡從小出國讀書,是典型的ABC,但從進豬場工作、分切場的建構,到餐廳與賣場的成立,處處親力親為。他說自己從小就喜歡鄉村生活,豬場的工作難不倒他;如果祥圃能建立一條透明的產銷制度,讓消費者吃到更乾淨、更好吃的豬肉,就是他最大的願望。

豬價偏低 豬農幾乎不敷成本── 近年養豬生產成本與拍賣價格

台灣豬

甚至比中國豬還便宜!

中國豬72.6元╱公斤 >台灣豬61.9元╱公斤註:為2013/02/04價格

資料來源:畜產會企畫組

取消口蹄疫疫苗補助

年賺400億外匯時代回不去了!

── 近17年台灣豬肉出口重量與產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64

四大無奈下,草根還要不要進入移動互聯網創業?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6012.html

導讀:「移動互聯網」這個概唸成熟於2010年,而此時仍只是一個概念而已。筆者第一次使用手機上網是在2007年的高考過後,使用「移動夢網」閱讀到了電腦以外的網絡資訊。

07年背著破背包到廈門求學,也第一次用手機裝了一個Java通用版的QQ。此時的「移動互聯網」仍只是一個同學們在教室聊QQ的唯一途徑而已。到現在,業內的朋友聊起移動互聯網,也只停留在用手機看看新聞聊聊微信玩玩遊戲。畢業後留在廈門工作,老家的同學問起我的職業,回答移動互聯網,朋友會問,那是干啥的?只能回答說,搞手機遊戲開發的。廈門是一個二線城市,之所以有這樣的移動互聯網氛圍,主要是廈門軟件園有相當成熟的移動互聯網公司和很多優秀的手機遊戲開發商,如果你還不清楚,4399和美圖秀秀就在這裡。但是,即使這樣,廈門的移動互聯網氛圍仍不夠濃厚。說一個小插曲,昨天走在4399樓下,聽後面兩個MM在講話,其中一個MM問另外一個:這個4399是不是就是網上的那個玩遊戲的。那麼,移動互聯網,它的最終趨勢是怎樣?它能代替傳統的互聯網嗎?草根要不要進入移動互聯網創業?先認清現狀及艱辛。

一,用戶的上網行為仍沒改變

筆者雖然從事移動互聯網行業,但主要的工作和生活平台仍是傳統互聯網。在廈門,找工作租房子仍會上分類信息網或者本地的門戶社區;主要的上網方式仍是家裡或者公司的電腦,網吧的生意也不見衰退;朋友間的溝通仍以QQ和短信為主,當然,也有微信和陌陌。但是,什麼約炮,那都是浮云,看一看笑一笑就過了。

雖然說現在中國已有5億多的手機網民,絕大多數是智能手機用戶。但是,這5億當中有多少的比例是用手機上網的?就算有大部分用戶使用手機上網,那又有誰能撬動這些人利用移動互聯網進行消費和創業?

二,地方網站和論壇仍是主要的營銷方式

如果你問一個婚紗攝影的老闆怎樣在本地推廣商業活動,他會回答你去某某社區買個廣告位。而當你跟他說可以試試微信營銷的時候,他會回答你微信主要是聊天,還成不了營銷氣候。我們可以說他們不懂這行業,但是別忘了,移動互聯網就得接地氣,而接地氣,就離不開這些「不懂這行業」的群體。說一個笑話:我一同學開發了一個本地消費交友的移動應用。有一天他的一個市場推廣人員去某餐飲店和老闆談,問老闆:你們這裡需要客戶端嗎?老闆回答他,不忙的時候不用,忙的時候會叫客戶自己端。筆者前些天和一個教育培訓機構的管理層聊天,當我提及用微信搞O2O是一個不錯的營銷方式的時候。他問我,微信公眾號要不要錢?和某某社區的置頂帖比起來哪個效果好?我想,這可能就是大部分人用微信搞自媒體而不搞O2O,地方論壇站長越來越多的原因吧。

三,地方城市的電商仍以B2C為主

如果你在廈門軟件園做個「什麼是電子商務」的調查,超過80%的人會回答你:去淘寶天貓買衣服鞋子,可能會有小部分人上網買數碼電器,這就是我們概念裡的電子商務。如果你問他/她聽沒聽過O2O?知不知道什麼是移動支付?啥玩意兒?沒聽過!雖然軟件園附近有幾家提供所謂的微信訂餐,但是我們仍覺得打電話訂餐比較方便。如果O2O真有那麼牛,就不用出現海底撈的長隊和大熱天滿世界跑的求租者。

四,地方城市的創業群體對移動互聯網不感冒

來廈門讀書的人一般都留在廈門,要麼上班,要麼創業。而更多的互聯網創業者建個網站,做好SEO,舉辦線下活動,收取會員費,獲得商家贊助。沒有幾個敢放手開發一個APP或者經營一個本地服務的微信號,對於這些人來說,這太不靠譜了。當然也有這樣的人,但幾乎處在虧損狀態。

而傳統的互聯網比移動互聯網有著更多的優勢,成本少、技術門檻低、覆蓋面廣、收入渠道多。一個虛擬主機加一個域名一年不會超過1000塊,找個開源程序買個模版就是一個網站,論壇發帖QQ群發就是SEO,叫幾個人拉個橫幅就是線下活動,掛些聯盟廣告叫人點點就有收入。真正在搞移動互聯網的是那些有錢的主和有經驗和實力的大公司。

蔡文勝說移動互聯網要接地氣,而我認為,接地氣是需要成本和勇氣的,這樣的成本和勇氣並不是一般人能夠擁有。移動互聯網是一個被炒熱的概念,特別是微信。但實際上,一個普通的互聯網從業者轉到移動互聯網,仍是一頭霧水。真正能搞得動移動互聯網的,依舊是那些在互聯網站住了腳的大企業。如果說傳統互聯網是草根的戰場,而移動互聯網就是草根的墓地。最後還想說一句,移動互聯網水很深,入行需謹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331

四叔慷慨捐地誠哥無奈封嘴(2013/8/22) 林本利


2013-08-22  NM  
 

 

早前恒生銀行前董事長利國偉病逝,各界對利氏的逝世深表哀悼,同聲讚揚他對香港所作出的貢獻。各界人士對利國偉的表揚,不禁令筆者想到本地兩大富商李嘉誠和李兆基。二人同樣在香港經濟起飛年代作出不少貢獻,拿出真金白銀投資在香港各行各業,推動香港經濟發展。

「誠哥」和「四叔」確實存在不少共通點。首先,二人在內地出生,李嘉誠於1928年在潮州出生,11歲時由於日本侵華,舉家南遷至香港,22歲創辦「長江塑膠廠」。李兆基於1929年在順德出生,19歲時隻身來港,從事金融及貿易生意。1958年,李嘉誠及李兆基二人轉戰地產市場,李嘉誠在北角購地興建工業大廈,李兆基則與友人合資組織地產公司。二人投資眼光獨到,能夠避過六七暴動前後的地產低潮,兼且能夠以低價購入地皮及物業,為日後的地產事業奠定基礎。1971年,李嘉誠成立長江置業,翌年改名長江實業在交易所上市。1973年,李兆基創立恒基兆業,全力發展地產,積極購入換地權益書和收購舊樓重建。1973年恒指大跌後,二人趁英資企業出現財務危機而進行收購。1978年,李嘉誠收購青洲英泥股權,一年後,再收購和黃股權,之後成為兩間公司的董事局主席。七十年代末期,李兆基開始收購煤氣股權,1983年成為公司主席。1985年,李嘉誠從置地手上取得港燈控制權。

八十年代初,地產市道陷入低潮,英資企業部署撤資,李嘉誠及李兆基二人對地產市場前景充滿信心,繼續增加土地儲備。中英兩國在1984年底簽署《聯合聲明》後,地產市場復甦,樓價由1984年至1997年上升十倍以上,長實及恒地市值暴漲,回歸前二人雙雙打進《福布斯》全球十大富豪之列。二人現在各自坐擁2,000億元以上身家。只可惜97回歸後,市民看到長和系的公司攞盡着數和賺到盡的經營模式,開始對李嘉誠產生負面感覺。特別是由他兩個兒子打理的電盈及長江生命,股價暴跌,小股民損失慘重,李嘉誠的聲譽自然受到影響。至於李兆基,一向較為低調,但不知何故在2007年高調談論股市,導致跟風的小股民瘋狂入市,在高位購入國企股。之後金融海嘯爆發,股價暴挫七成,小股民自然心存怨憤。

去年特首選舉,即使唐英年大勢已去,李嘉誠依然投他一票,這種堅持態度倒值得一讚。梁振英上台後,長和系頭頭碰着黑,先後遇上海難、碼頭工潮和雍澄軒取消交易事件。過去半年,一向喜愛與傳媒對話的「誠哥」突然封嘴,對一連串與長和系相關的事件不作回應,甚至連業績公布日和股東大會也謝絕傳媒採訪。相反,「四叔」則表現得十分風騷,不時與傳媒大談捐地計劃,願意改變計劃細節,以回應各界的質疑。近月在新聞行政人員協會交流晚宴上,更主動回應仁安醫院、嘉亨灣、天匯、代母產子等事件。不論市民是否接納「四叔」的解釋,起碼顯示他願意面對別人的質疑,不會迴避問題,這總較「誠哥」的封嘴策略為佳。以香港彈丸之地能夠出現這麼多傳奇人物,實在是港人的驕傲。盼望本地富豪,明白財富不能帶走,懂得財富「聚」「散」之道,把財富造福社會,而非不斷搜刮,為自己留下美好的名聲。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初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950

想約女神男神?閣下哪「種」人?在線約會應用透露無奈種族傾向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4618

Facebook上有一款熱門交友聯誼應用Are You Interested(AYI),用戶通過搜索其他用戶的信息找到想約的人,就點擊yes表示我喜歡,對方都能收到信息,有機會給回應。

開發該應用的SNAP公司對約240萬利用AYI進行的異性互動做了一項調查分析,得到了一些讓人意外又無奈的發現。

首先要知道,約三分之二的AYI用戶年齡都在35歲以上,對這類yes的通知消息,大多數時候對方是沒有回應的。

而如果回應,總體來說,男性回應女性的次數比女性回應男性的高約兩倍。

具體到不同人種:

   · 亞洲女性回應白人男性yes的次數佔出現yes總次數的7.8%,比回應其他人種的比例都高。

   · 白人男性回應黑人女性yes的次數佔比為8.5%,比他們回應白人、拉美和亞洲女性的比例都低。

   · 除亞洲男性外,所有男性都更喜歡回應亞洲女性。

   · 除黑人女性外,所有女性都更喜歡回應白人男性。

   · 黑人男性和黑人女性得到的回應次數都是同性之中最少的。

   · 也許最讓人意外的是,所有男性都更喜歡回應與自己種族不同的女性。

以下就是根據AYI此次調查結果整理的圖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664

弱國無外交:沙特的無奈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6148

雖然沙特阿拉伯對西方國家與伊朗就核問題達成的臨時協議感到不滿,但看起來,沙特可能根本沒能力尋求更為獨立的外交政策。鑑於對美國的不滿,沙特高級官員一度暗示了一系列的可能性,包括與對伊朗核問題維持強硬立場的其它大國建立戰略性關係,甚至尋求自己的核武器。

然而,這些都可能只是「虛張聲勢」的外交手段,路透寫道:

在敘利亞戰爭問題上,俄羅斯與沙特立場對立。而與美國相比,中國的軍事影響力弱多了。

…(前沙特駐美國大使Robert Jordan表示)「沙特知道,沒有國家比美國更有能力給他們的油田和經濟提供保護…」

…一些沙特分析師還表示,沙特清楚地知道外交政策的改變將意味著什麼——特別是任何尋求獲得核武器的行為。

這最終將令沙特成為比其地區主要競爭對手伊朗更甚的國際惡棍,沙特並不希望達到這種孤立的地步——這已經把伊朗推上了談判桌。

「沙特沒有必要成為第二個伊朗」瞭解沙特當局想法的一位分析師表示…

為了促成與伊朗達成臨時協議,美國早在幾個月前就開始和伊朗方面舉行了秘密雙邊談判。而且在日內瓦談判達成協議前的最後時刻,沙特領導人也沒有獲知協議的內容,雖然美國國務卿克里曾承諾會告知沙特談判的進展。這不禁讓沙特擔心,華盛頓可能會悄悄地與伊朗達成協議。

沙特一直擔心,伊朗方面是假意妥協來換取放鬆制裁,爭取時間、空間和資源製造核武器,但伊朗已經否認。上週日,伊朗外長甚至建議與沙特加強合作。

在阿拉伯世界的衝突中,沙特的遜尼派領導人與伊朗的什葉派領導人一直存在矛盾,特別是在敘利亞的內戰中,沙特一直認為伊朗在公開支持敘利亞政府總統阿薩德。

然而,沙特看起來並沒有辦法「拋棄」美國,自己追求對伊朗的強硬立場:

一些出名的沙特人已經大膽地宣稱,沙特將發展一套強硬的外交政策,保護其最富裕阿拉伯國家與伊斯蘭發源地的地位。

但瞭解沙特想法的分析師表示,把這些言論轉化為行動的主要問題是,對於美國對海灣地區提供的安全保護,以及美國軍方對沙特軍方提供建議、武器和協助的角色,都缺乏明顯的替代。

Jordan表示:「與過去相比,沙特與俄羅斯中國的接觸增加了。與過去相比,沙特更多地到其它地方購買武器,而且這種情況將會繼續增加,但整體環境仍將以美國為中心。」

法國可能是一個選項,雖然法國仍然是西方陣型的一員,但過去其與北約盟國也存在分歧。

在最近幾個月的敘利亞和伊朗問題上,沙特與法國緊密合作,同時沙特還授予法國海軍裝備的大合同。然而海灣的外交消息源表示,沙特的軍事武器和經濟都與美國密切聯繫,任何認真的試圖長期擺脫美國的嘗試都將是非常昂貴和困難的。

但除了法國,在所有中東問題上,當前華盛頓的立場仍然更為接近沙特。而在敘利亞問題上就凸顯了沙特在外交政策上的無奈:

美國與沙特的最大分歧在敘利亞問題上,沙特已經在裝備和訓練一些反對武裝,但美國一直謹慎對待裝備伊斯蘭聖戰武裝力量的問題。

沙特自己也擔心遭到伊斯蘭宗教人士的報復,就像過去十年的國內炸彈襲擊,所以沙特一直不願意給與基地組織有聯繫的民兵組織提供更多裝備。

消息源表示,沙特仍要依賴來自西方國家在指令和控制上大量的專業支持,所以沙特難以建立自己的阿拉伯聯盟加入聯合軍事行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014

經濟衰退、通脹失控、貨幣貶值 普京無奈選擇反腐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911

知情人士向彭博新聞社表示,在10月的經濟會議上,俄羅斯經濟部長Alexei Ulyukayev告訴普京,俄羅斯經濟即將陷入衰退,通脹已經失控,而盧布和原油都在直線下跌。Ulyukayev表示,制裁必須被取消。

對此,普京反問到,“Alexei Ulyukayev,你知道怎麽樣才能讓歐美取消制裁嗎?”

Ulyukayev表示,“我不知道。我們希望你找到了方法。”

普京表示,他也沒有辦法。他要求他們找到俄羅斯在未來10年的生存之道,即使制裁力度進一步加大。

幾天後,經濟部的官員給了普京兩個選項。令他們感到驚訝的是,普京選擇了“自由化經濟”這一方案。該方案旨在減緩腐敗對公司增加的財務負擔。

普京計劃在下月的講話中呼籲,打擊以“檢查”為名的官僚主義欺淩。賄賂和回扣每年給俄羅斯企業增加數百億美元的成本。要終結這樣的行為,普京必須下令,並表示違反規定將遭到起訴。

普京在本周的會議上表示,

浪費、管理國家基金不利、甚至是直接賄賂、挪用公款等行為都不會被姑息。

普京表示,除了受到歐美制裁以及盧布下跌影響,俄羅斯經濟還正面臨油價暴跌帶來的災難性後果。不過,他表示,俄羅斯高達4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意味著俄羅斯可以經受考驗。

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出口國,所以,普京對俄羅斯能承受油價波動的承諾令人懷疑。俄羅斯非黃金儲備已經在10月降至3830億美元,年初俄羅斯非黃金外匯儲備為4570億美元。盧布較年初已經下降30%。

screen shot 2014-11-18 at 8.34.45 am

screen shot 2014-11-18 at 8.34.52 am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836

為什麽“賣在底部”會成為“無奈的新常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427

對機構投資者而言,“一賣市場就漲”的魔咒似乎越來越靈驗。

除了各種主觀因素,這種“賣在底部”的情況或許還有更深層次的客觀原因。興業證券的分析師王涵給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角度,他認為是期限錯配讓投資者不得不在流動性緊張的時候拋售資產。所以有時候這不是一個“願不願意堅持”的問題,而是“能不能拿住”的問題。

之所以出現期限錯配,其核心在於外匯占款增速的放緩。王涵提到:

在2011年之前,由於外匯占款每年以2.5-4萬億的速度流入,帶來銀行存款“活水”的穩定增長。穩定的負債端,導致了銀行資產端投放也呈長期化趨勢。換句話說,那個時期中國不缺“長(期限)錢”。然而,隨著外匯占款減速,利率市場化加速,銀行負債中短期限的理財、同業開始增多,這促使銀行資產端運用呈現短期化的趨勢,進而使得全社會負債端期限開始變短、負債不穩定性上升。換句話說,外匯占款的不可逆變化,將導致全社會長期限資金趨勢性稀缺。

QQ圖片20141225092124

QQ圖片20141225092139

QQ圖片20141225091910

全社會長期資金稀缺、短期資金增多的一個風險就在於,市場的波動性會因此提高,一旦流動性緊張,無論此時價格是高是低,投資者都不得不拋售資產,股市債市出現大起大落也就不可避免。

銀行負債端不穩定性在上升,各種信用派生還越來越依賴直接融資等杠桿工具,這也加大了市場波動。一個明顯的例子是融資融券的迅速膨脹令A股的波動性陡增。

QQ圖片20141225091821

但這也給手握長期資金的保險、養老金等機構提供了一個“撿便宜”的機會。王涵提到:

資金集中在短端,而長期限資金稀缺,這意味著短期限(流動性好的)資產將受到更多資金的追捧(為啥最近上證50走的更強?)。而同時,由於缺乏足夠的資金來購買,長期限資產的價格相對更為便宜。綜合來說,各類資產期限利差擴張將呈現結構化特征。(舉個例子,以前銀行是長債的主要購買者,導致中國長債利率持續被向下壓制,現在銀行因為缺乏長期限資金,無法再像以前那樣去購買長債,於是就留給負債期限較長的保險公司“撿便宜”的機會)

王涵還認為,在資金期限變短是大勢所趨的背景下,這種“賣在底部”有可能會是未來一種“無奈的新常態”。

點擊這里看原報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958

沙鋼4年凈利3.5億一朝套現超45億 生意還是無奈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3-01/899685.html

從借殼上市到減持套現,沙鋼集團在資本市場上的態度頗為引人關註。2月24日,停牌近一個月的沙鋼股份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沙鋼集團將轉讓55.12%的股份給9位自然人,轉讓總價45.96億元。

作為全國最大的民營鋼企,早在沙鋼集團借殼*ST張銅推動沙鋼股份上市之初,就曾引發市場對其整體上市的猜想,但4年過去,沙鋼集團非但沒有繼續資本市場之路,反而開始減持沙鋼股份的股權。

“沙鋼集團實現部分資產上市時已然錯過鋼鐵行業最好的時代,從那時起,或許鋼鐵主業就已經不是沙鋼的擴張方向了,從上市到減持套現,這也是沙鋼從鋼鐵主業轉移陣地的另一個標誌。”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

套現逾45億

“鋼鐵行業上市公司普遍經營不佳,大部分虧損或保持微利,大幅盈利或扭虧的也多是借助非經營性收益,而鋼鐵股普遍不好,在有利可圖的情況下轉讓股票還能多賺一些。”一位投行人士對記者表示。

據了解,沙鋼股份2月24日發布的公告顯示,沙鋼集團擬通過協議轉讓方式,作價每股5.29元,向李非文、劉振光等9位自然人轉讓其持有的公司無限售流通股8.69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5.12%),轉讓總價為45.96億元。

本次股權轉讓前,沙鋼集團持有沙鋼股份75%股份,轉讓後持股比例降至19.88%,但仍然是控股股東,沙鋼集團還表示不排除在未來6個月內繼續減持在沙鋼股份所擁有的權益股份的可能性,並承諾未來6個月內不發生因沙鋼集團主動減持而導致上市公司實際控制權發生變更的情形。

上述轉讓股權協議公告發出後,沙鋼股份25日、26日連續兩日漲停,停牌前,沙鋼股份股價收於6.35元/股,截至2月26日股價已漲至7.69元/股,9位收購股權的自然人中,最少的也有8000萬股,獲益頗豐。而沙鋼集團此番套現獲益更為豐厚。

資料顯示,沙鋼集團在2008年以1.78元每股的價格購買*ST張銅(沙鋼股份前身)的11.8億股,由此持有*ST張銅74.88%的股權,成為其控股股東,到今日沙鋼集團每股作價5.29元出售,手中股權價值已經是當時的近3倍。

與45億元套現相比,沙鋼股份上市4年的盈利狀況顯得尷尬。2011年,沙鋼股份上市第一年凈利潤2.62億元,同比下降26.69%;此後2012年至2014年的凈利潤分別為2270萬元、2824萬元、3556萬元,4年實現的凈利潤總計還不到3.5億元。

坎坷資本路

從不惜重金上市到拋售套現,沙鋼集團在資本市場上的套利足以讓同行眼紅。

去年如首鋼、河北鋼鐵、武鋼股份的業績報表都很好看,但更多只是通過資產置換、資產重組實現了“數字上的盈利”。

事實上,沙鋼集團的上市之路並不順利,上市4年後突然賣掉沙鋼股份五成多股權也令人唏噓。

據了解,早前的沙鋼集團實際上曾多次嘗試登陸資本市場,但均未成功,公開資料顯示,2003年,沙鋼集團旗下張家港東方制氣有限公司計劃實現部分資產上市,被有關部門否決;2007年,沙鋼計劃洽購遼寧省上市公司淩源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借殼上市,但最終被國企鞍鋼取得。

直到2008年,沙鋼集團遇到了需要解救的*ST張銅(全稱高新張銅股份有限公司),不論是出於當地政府委托還是企業做順水人情,在*ST張銅身上,沙鋼集團在負擔職工安置、債務糾紛、註入資金等多方面付出很大努力,並將旗下的淮鋼特鋼股份有限公司置入*ST張銅,後改名為沙鋼股份,恢複上市。

“但從2003年到2011年,鋼鐵行業最好的時代已經過去,沙鋼集團雖然實現部分資產上市,但由於整體行業下行趨勢愈演愈烈,沙鋼股份上市後的經營狀況也不佳,如果早幾年上市,沙鋼集團還能有更好的表現,甚至整體打包上市也不是沒可能。”某知名鋼鐵研究機構咨詢總監對記者表示。

他表示,“近幾年鋼鐵上市公司普遍經營不佳,股價下降、市值縮水,很多公司想了很多措施對上市公司進行調整、提振經營效果,但現在看到效果的很少。”

據了解,2014年國內上市鋼鐵公司普遍虧損,如八一鋼鐵巨虧20.3億元,山東鋼鐵巨虧13.5億元,淩鋼股份虧損6.9億元,中原特鋼2014年的凈利潤為-4489萬元,同比大幅下滑2039%。

“沙鋼集團沒有像其他鋼鐵集團一樣選擇資產置換或重組等方案,反而將股權轉讓,今後如何運作值得關註。”上述咨詢總監表示。

又提轉型

事實上,與其他鋼鐵上市公司不同,沙鋼股份在沙鋼集團中所占的比重並不大,因此沙鋼股份對於沙鋼集團來說並非是重點陣地,目前的套現也許是其價值的最大體現。

分析師邱躍成對記者表示,“沙鋼股份在整個沙鋼集團中的比重並不大,整個沙鋼集團的產能有3000萬噸,而沙鋼股份主要做特鋼,產能在300萬噸左右;總體營收只占集團2485.36億元營收的4.2%;去年沙鋼集團利潤48億多元,而沙鋼股份的利潤總額只有1.16億元。”

沙鋼集團在轉讓沙鋼股份的股權時表示,通過協議轉讓股權是籌集轉型發展所需的資金,引入投資者,有利於協助上市公司制定長期發展戰略。

轉型發展在此時提出,或許並不是沙鋼集團的公關言辭。

雖然沙鋼副總裁季永新尚未回複記者關於套現45.96億元的資金用途,但多位業內人士分析,可能用於兩個方面,一方面用於調整產品結構;一方面用於非鋼領域包括鋼鐵電商、物流等方面的發展。

據記者了解,沙鋼股份在多年的年度財報中都提到了產品結構調整和新產品開發。

而“結構調整”也是沙鋼集團在2014年的主基調,但這一思路短期難以見效,沙鋼股份在上述經營思路下連去年的營收目標都沒有完成,而在整個集團去年2485.36億元的營收中,新產品的銷售額也只有約160億元。

此外,早在2011年沙鋼集團總裁沈文榮就曾表示,今後將把95%的精力用於發展和鋼鐵相關的非鋼產業。

2015年,以轉型升級開頭的沙鋼集團還有更多猜想的空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627

比亞迪斷腕,是無奈還是戰略決策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213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24 08:34 編輯

比亞迪斷腕,是無奈還是戰略決策
作者:Eastland

近日,來自彭博社消息稱,特斯拉會增加新配件業務,其將於4月30日發布一款家用電池和一款“超大”效用電池。而國內那家一直想叫板特斯拉的汽車廠商——比亞迪,卻有了相反的動作。

4月7日,比亞迪(002594.SZ)招開的臨時股東大會批準了出售電子部品件有限公司100%股權的議案。買方為合力泰科技(原名*ST聯工,代碼002217.SZ)。根據雙方簽定的協議,23億元對價的四分之一以現金支付,其余以買方向比亞迪發行1.79億股支付。

比亞迪為何大手變賣資產?是否涉及起家的電池業務?新能源汽車大業進展如何?

賣掉的業務屬於哪個板塊?

比亞迪營收主要由三塊組成:汽車、手機部件及組裝、充電電池。從財務上看,僅有第二塊業務呈現增長勢頭。

2014年,汽車銷量同比下降21.33%至37萬輛。值得註意的是,隨著產品結構的調整比亞迪汽車銷售均價呈現逐年提高:2010年僅為4.14萬元、2013年升至5.34萬元、2014年進一步提高到7.63萬元(S6、S7兩款SUV及新能源車貢獻很大)。

2014年,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營收為244.8億元,同比增長23.21%。同期,充電電池業務營收為53.4億元,較2013年增長不到0.3%。


電子部品件有限公司屬於手機部件及裝組板塊。根據合力泰披露,部品件公司主要產品是手機的液晶顯示模組、攝像頭模組和柔性線路板。交易完成後,比亞迪及下屬子公司將不再進行上述三類產品的生產及加工,與電子部品件公司不存在同業競爭。

液晶顯示模組是部品件公司的主要產品,2013年和2014年分別實現的銷售收入1.91億和3.63億,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60.37%和76.99%。

被出售部分2014年營收僅相當於上市公司總營收的0.6%。盡管不是什麽“賴以起家的電池業務”,但也算比亞旗下比較優質的資產。

傳統汽車銷量下滑、新能源車業務進展不及預期

2014年,中國汽車銷量為2349萬輛,同比增長6.9%。而比亞迪汽車銷量卻大幅下降28.4%,占中國
汽車市場的份額1.55%。大眾汽車僅朗逸一款就銷了37.2萬輛,比亞迪整個集團才36.5萬。

2014年,比亞迪只有兩款車進入銷量前100名,而且排名靠後。賣得最好的是速銳,全年銷量7.3萬輛,排名第52位;F0銷了3.8萬,排93位。



與主流汽車廠商相比,比亞迪已經無足輕重,大家看重它完全是因為新能源車。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2014年新能源車總銷量為7.48萬輛,比亞迪市場份額為27.9%。所以比亞迪電動車銷量約為2萬輛(7.48X27.9%)。2014年全國銷售的新能源車中,插電式混合動力(Plug-in Hybrid Vehicle)車為2.97萬輛,市場份額達49.6%的比亞迪銷售了1.47萬輛(2.97X49.6%)。另據首屆“迪粉大會”透露,2014年比亞迪還銷售了2500輛純電動大巴K9和3560輛純電動出租車e6。

盡管新能源車銷量同比增長9倍,還遠低於比亞迪給人們的預期。2014年初,比亞迪預計新能源車銷量可達2.8萬臺、營收突破100億。結果2014年新能源車銷量、銷售額分別為2萬輛和73.28億,均未達到預期。

秦:押寶押對了,但贏得太少且前景不明

先看被寄予厚望的秦。

2013年12月,比亞迪發布了插電式混動車秦,搭載比亞迪逆向研發的1.5T汽油發動機和6檔雙離合變速器(這兩項配置與售價8.09萬元的速銳自動舒適型相同)。此外,還配備110kW電動機和一個號稱容量13千瓦·時(俗稱13度電)的電池。在確認秦在補貼範圍內的城市,如深圳,售價18.98萬的尊貴型只需付11.98萬就可以開回家。而上海市允許秦直接上牌照(車牌拍買價已超過8萬元)並享受國補(3.325萬)、市補(3萬)、區補(浦東等新能源試點區補貼1.5萬到2萬),1.2萬元的購置稅也免了。宣傳資料上說可以在家用220V電源充電,像給手機充電一樣便捷。

20萬的售價不算便宜,但享受補貼後就容易被接受了。給汽油車加裝電池、電機,所增成本不用購車者負擔,而由政府買單(特別是在上海,購車者還能憑空省8萬元牌照費)。續航太短?充電不方便?當汽油車開就是了!#以電動車身份享受種種補貼,買回來當汽油車開,有騙補之嫌#

去年5月,上海車管所出現數十輛秦整齊排列等待上牌的一幕(高度懷疑是比亞迪策劃的),並被炒成“占領上海車管所”。

盡管業內對比亞迪押寶政府補貼有些議論,但多數人都認為比亞迪押的不錯。但2014年過完,被認為會“爆款”的秦只銷了不到1.5萬輛,大約給比亞迪帶來30億營收。寶押對了,贏的太少。

秦沒能爆款,大致有三個原因:

一是各地對插電混動車能否享受新能源車補貼及各項優惠的認定有差異(其中有地方保護的因素,但不完全是地方保護)。如果沒有補貼,則電動車的性價比無法與汽油車相比。

所以2014年比亞迪只進入了政策“友好”的8個城市:上海、天津、杭州、廣州、深圳、長沙、南京、西安(註:前5個城市對轎車采取限購)。

由於各界對插電混動車“偽新能源”、“騙取補貼”的質疑,上海從2015年1月起調整了政策:車主憑經銷商、充電樁安裝公司和居委會三方蓋章的證明文件才能免費上牌。對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擁有固定車位是相當高的門檻。另外,安裝充電樁不僅要花費上萬元,還要物業批準、還要解決供電……所以,秦和唐,在上海的銷售前景不容樂觀。

其次,國人購車一半為實用一半為面子(上海人愛面子的成份恐怕更多)。比亞迪的品牌形象自然無法與進口、合資品牌相提並論。最近拍賣車牌,每次約有15萬上海人參加,如果其中的10%去買秦,會是什麽景象?

第三,真正想把秦當新能源車用的車主發現續航里程太短。某深圳車主稱:“到最好的賽車道實測試純電里程,任憑你怎麽溫柔駕駛,什麽低速勻速行駛啦,什麽輸出功率保持在10KW以內啦,就差沒有在後面推著走啦,都只是50〜60公里之間。”均速行駛才能開50公里,高峰時頻繁啟動、制動,續航里程必然大打折扣。另據網友爆料,秦的電池容易只有10度電。正是由於用戶對純電動里程的吐槽,2015款秦的電池容易將提高25%,成本自然會水漲船高。(註:國家對電動車補貼的門檻是純電續航里程大於50公里)

銷量未達預期,比亞迪給出的理由是產能不足,既然生產不出來,月銷2000輛的預期又是怎麽來的?

e6:關聯交易,冷暖自知

在秦橫空出世前,純電動e6是比亞迪最重要的新能源車型(全靠它講故事呢)。由於個人消費者難以接受昂貴的e6,比亞迪選擇了出租車市場。

比亞迪在2011年報中稱:“集團的首款純電動汽車e6於2010年開始在深圳作為出租車示範運營,運行情況良好。截至2011年年底,共有約300臺e6出租車於深圳運營。”

示範運營這批e6的是比亞迪與深圳巴士公司合資創辦深圳市鵬程電動汽車出租汽車公司(比亞迪持有45%股權)。通過關聯交易,比亞迪以6610萬元向鵬程出售了300臺e6,均價22萬元。

2012年報是這樣披露的:截止目前,比亞迪在深圳已有800臺e6純電動出租車投入運營。也就是說,2012年比亞迪又賣給鵬程500臺e6,均價27.4萬元。

再看2013年報:現時共有約800臺e6純電動出租車在深圳投入運營。鵬程手里e6的數量與上年持平,卻與比亞迪發生兩筆關聯交易:2164萬元銷售(大約相當於80臺車的價款)和810.7萬元維修費。

2014年財報披露的信息是:截至目前,本集團先後在深圳投入運營的e6純電動出租車為850輛,累計行駛里程達2.7億公里。而與鵬程出租與比亞迪的關聯交易中,銷售款只有2000元;維修費達3615萬元,平均每輛每年4.25萬元(每月3544元)。

2013年,鵬程出租車輛數沒變,卻發生2164萬關聯的采購交易。2014年增加了50臺車,向關聯方比亞迪的采購額只有2000元。

更令人不解的是,在2015年1月“首屆迪粉大會”上,比亞迪商用車銷售事業部總經理王傑介紹:“2014年比亞共銷售3560臺e6,其中包含深圳850臺,南京700臺,杭州500臺,韶關220臺,珠海400臺,福州200臺,惠州100臺。”在深圳,比亞迪到底是累計銷售850臺e6,還是僅2014年就銷了850臺?如果不是銷給鵬程出租,而是打開了面向私人的銷售,比亞迪還不得大書特書?

這家獲得巴菲特投資的上市公司,如此重要的事竟然成了啞迷!

2014年三季報披露後,虎嗅10月30日刊登的一篇文章指出比亞迪財務亞健康。2014財年,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凈額僅為3806.9萬元,同比下降98.44%。而投資活動現金凈流出79.6億。籌資活動現金凈流入72.7億(同比增加61.3%)。期未現金較期初凈減少6.2億,資務狀況進一步惡化。

純電動出租車e6,靠關聯交易磕磕絆絆地前行。秦雖一炮而紅,卻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且面臨政策風險,複興比亞迪的重任又落到了唐的身上。以23億出售優質資產部品件公司,為的是緩解財務壓力,繼續等待新能源汽車的春天。

變賣資產,聚焦主業,王傳福象《等待戈多》兩位主角一樣,相信比亞迪的複興“明天準來”。




來源:虎嗅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6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