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為什麽“賣在底部”會成為“無奈的新常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427

對機構投資者而言,“一賣市場就漲”的魔咒似乎越來越靈驗。

除了各種主觀因素,這種“賣在底部”的情況或許還有更深層次的客觀原因。興業證券的分析師王涵給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角度,他認為是期限錯配讓投資者不得不在流動性緊張的時候拋售資產。所以有時候這不是一個“願不願意堅持”的問題,而是“能不能拿住”的問題。

之所以出現期限錯配,其核心在於外匯占款增速的放緩。王涵提到:

在2011年之前,由於外匯占款每年以2.5-4萬億的速度流入,帶來銀行存款“活水”的穩定增長。穩定的負債端,導致了銀行資產端投放也呈長期化趨勢。換句話說,那個時期中國不缺“長(期限)錢”。然而,隨著外匯占款減速,利率市場化加速,銀行負債中短期限的理財、同業開始增多,這促使銀行資產端運用呈現短期化的趨勢,進而使得全社會負債端期限開始變短、負債不穩定性上升。換句話說,外匯占款的不可逆變化,將導致全社會長期限資金趨勢性稀缺。

QQ圖片20141225092124

QQ圖片20141225092139

QQ圖片20141225091910

全社會長期資金稀缺、短期資金增多的一個風險就在於,市場的波動性會因此提高,一旦流動性緊張,無論此時價格是高是低,投資者都不得不拋售資產,股市債市出現大起大落也就不可避免。

銀行負債端不穩定性在上升,各種信用派生還越來越依賴直接融資等杠桿工具,這也加大了市場波動。一個明顯的例子是融資融券的迅速膨脹令A股的波動性陡增。

QQ圖片20141225091821

但這也給手握長期資金的保險、養老金等機構提供了一個“撿便宜”的機會。王涵提到:

資金集中在短端,而長期限資金稀缺,這意味著短期限(流動性好的)資產將受到更多資金的追捧(為啥最近上證50走的更強?)。而同時,由於缺乏足夠的資金來購買,長期限資產的價格相對更為便宜。綜合來說,各類資產期限利差擴張將呈現結構化特征。(舉個例子,以前銀行是長債的主要購買者,導致中國長債利率持續被向下壓制,現在銀行因為缺乏長期限資金,無法再像以前那樣去購買長債,於是就留給負債期限較長的保險公司“撿便宜”的機會)

王涵還認為,在資金期限變短是大勢所趨的背景下,這種“賣在底部”有可能會是未來一種“無奈的新常態”。

點擊這里看原報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9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