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火藥 貓王炒股日記
http://ariesl0501.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3446671
我貓王的一個從事會計的老朋友,最近幾年炒股無寶不落,他不依靠個股圖表、不看大盤走勢作分析,投資主要思路是遁著國際政經發展而建立的,再配以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及企業的動向作為決策,我們稱他為「超級會計師」。
這位「超級會計師」早已壓注於中國石油(0857)、及中國海洋(0883)兩隻中資石油股,他所持的理由是中東三月一定會出亂子,油價必被抽高,有利這兩股!不過,我貓王看到伊朗於2月19日宣佈停止向英法供油,國際油價強勁上漲,可是這兩隻股不升反跌,這真令人摸不著頭?有分析員認為以現今的經濟情況,油價不該站在現在的水位,這明顯是對沖基金的興風,再著伊朗的石油產量只不過佔世界出口量的5%左右,且倘若油價再升,亦會損害到美國經濟,大選當前,美國的朝野不能坐視不理,云云分析,亦耶非耶?

事 實上,觀察股市這麼多年,我們每每在春天看到一些突然而來的調整,原因總是與國際間的兵災殃刧有關,而最近美股的牛氣好像只在殘喘,須知到石油類股份對杜 瓊斯指數(Dow Jones Index)有重要的左右,我貓王想石油的問題亦可能殃及中、港股市,於是這幾天不斷搜索相關的新聞。之前,我的日記記述了重慶市委書記薄熙的嫡系、副市 長王立軍倒下,「唱紅打黑」的極左勢在領導人交接期間明顯失勢,聽電台節目「光明頂」的陶傑才子亦提及相關事件,與我的分析相近,這個事件與油價又有可關 係?陶傑接著指出中國在敘利亞問題上將法大亂,並指出中國的內部鬥爭進入白熱化,使得其忽略了在國際事務監察,進退失據?我們不排除這個,而背後亦可有其 他內情?我相信中國今天官場是腐敗,但門面亦不致太破爛,最近在聯合國安理會表決敘利亞問題的決議草案上,中俄兩個常任理事國都投向了反對票令草案被迫否 決!中國在此役中醜態百出?表面上她是害怕茉莉花民主的擴散,明顯地,西方列國打壓敘利亞實則劍指伊朗,且中國亦有與敘利亞的反對派接觸過,似乎真的有誠 意協助敘利亞和平解決當前的困局,而據卡塔爾半島電視台報導,英國和塔爾半的特種兵已潛入敘利亞,而伊朗亦已抽調1.5萬精兵義助敘利亞平亂而進駐關鍵地 域,可知當地局勢已非常的嚴峻。亦據聞,西方列國的「B方案」已經啟動,就是繞過聯合國安理會,對敘利亞封鎖及圍困,之後以一貫手段文鬥、與武鬥,扶植新 政權等,待到敘利亞倒下了,伊朗必失!之後西方列國的專題就是對中國、俄羅斯的伊斯蘭區域的民族進行顛覆活動,可想將來的中俄兩國永無寧日,怎麼兩國今不 同仇敵愾?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V8j8O_dHQY
1979 年11月4日,伊朗學生們闖入美國駐德黑蘭的大使館,挾持所有的工作人員為人質,美國後來派遣三角洲部隊逐漸地深入參與計劃,即人質救援行動,最終到 1980年4月24至25日的實際行動達到最高潮。茉莉花革命一週年,當日突尼西亞的政局變化的高潮亦在2、3月之間, 但是記得去年茉莉花革命對股市的影響不及3月份日本的地震核災嚴重,世事如棋,林林總總的炒股故事說之不完,天道循環,我們花上數輩子的時間也沒法找出真 理,然而,若言我貓王看到3月真的大幅調整,會把握機會回購早前沽售了的股票!
封面故事——第二次朝鮮戰爭?---談東北亞火藥桶之朝鮮半島 井底望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ed6n.html首先,對於朝鮮形勢,各位千萬不要迷信媒體和所謂「磚家」。朝鮮的體制有點像解放初期的中國,各級組織結構異常嚴密,外部勢力很難滲透。美韓特工們以糖衣砲彈開路,原以為可以撒豆成兵。結果是努力了多年,連金正日去世這樣的爆炸性消息也沒能在第一時間獲得。
今年2月朝鮮第三次核試驗以來,這個夾在東亞諸強中間的狹長半島,雖然靠一系列不斷製造出的話題和緊張局勢吸引了全球輿論的關注,可要在明眼人來看,就好像在看一場郭德綱或周立波的表演。事實上,在我先前介紹朝鮮戰爭的文章裡,已經談過中美朝韓等國在半島歷史上的恩怨情仇,也談過一些對中朝、韓朝關係的基本判斷,並在2月分析朝鮮核試驗的文章中做過補充。
前幾天恰逢天安艦沉沒3週年紀念,回顧下這幾年的朝鮮局勢,天安艦沉沒、延平島炮擊、核試驗、導彈試射、廢除停戰協定等等,似乎不斷在挑戰著人們的神經,總讓人感覺戰事一觸即發的感覺。那麼所謂的「第二次朝鮮戰爭」會爆發嗎?要我說,一句話,不會。至少在當前格局下,戰爭爆發的可能微乎其微。
其實有句話想必很多人聽過----軍事是政治的延續。以上種種和軍事相關的事件,其實都是當前半島政治的一部分,而那一系列強硬表態、軍事演習、部隊調動,也不過都是各方政治家們舞台表演的一部分而已。「兵凶戰危」是個很淺顯的道理,而政治家們也不都是傻子,叫囂歸叫囂,沒有幾個領導人會傻到去發動一場連你自己都知道不可能取勝的戰爭。60多年前金三他爺爺如果知道戰爭的結果會是那樣,也不會發動那場跨過38線的進攻。美蘇劍拔弩張冷戰40年,各種誤判、各種互相試探底線、各種代理人戰爭,最終兩極間戰場上的直接對決也沒有發生。因為雙方都沒有在彼此間戰爭中取勝的自信,同時核武器的出現也使得任何勝利方的代價將大到難以承受。說到核武器,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很諷刺的結論,這個世界60多年來沒有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最大的功臣恰恰是這個世界上最有殺傷力的武器----核武器。
上面一段略顯跑題,但只是為說明一個簡單道理,當前的朝鮮領導人不會愚蠢到「主動」去發動一場他自己清楚毫無勝算的戰爭。那麼,朝鮮領導人清楚當前的各方力量對比嗎?他們是否也像朝鮮媒體每天宣傳的一樣,無視自己和美軍半個世紀的裝備差距而堅信他們的軍隊能夠勢如破竹地摧毀對手?貌似不少「磚家」們是這麼認為的,包括什麼黨校教授之類。這個問題很好回答,金正恩是留學過瑞士的孩子,再看看他夫人的迪奧手袋和朝鮮官方在海外的秘密存款就知道了。其實很多朝鮮軍政中高層的子女也都有海外生活經驗,身在北京的朋友有興趣可以去那幾家朝鮮餐廳吃吃飯,和那裡的服務員聊聊他們的家庭出身。事實上對於各方力量對比和國際形勢,朝鮮高層一直是洞若觀火的,朝鮮媒體的那些宣傳,不過是給消息閉塞的朝鮮普通百姓和中下級軍人看的。
那既然不準備發動戰爭,朝鮮這一系列舉動的目的又何在呢?做過外匯股票的朋友知道,做這類交易,最高端的人分析的是消息,其次的人分析的是基本面,剩下那些「磚家」們的所謂「技術」分析,很多都是蒙老百姓的。看半島形勢也是如此,各方高層內部信息保密的情況下,我們就從朝鮮內部和朝鮮與中美韓三國關係的基本面來看吧。(是的,雖然日本一直嚷得很厲害,但其實除了所謂的綁架和朝鮮近期對駐日美軍基地的口頭威脅外,這裡真沒日本什麼事,純屬渾水摸魚撈政治籌碼的)
先看朝鮮內部,朝鮮近兩年來的很多對外強硬表態,其實都是出於內部政局的需要。現代民族國家的特點之一就是對外強硬的民族主義成為一種執政者用以獲取支持的最廉價的政治工具。在內部維持高壓的同時,對外強硬的表態和不斷激化的敵對關係成為了最有效化解內部矛盾的方法。年紀輕輕、上台不久的金大將軍為了樹立威信、爭取以軍方為代表的各方政治勢力的支持,更是需要如此。細心且長期關注朝鮮局勢的朋友不難注意到,金三將軍上台以來,有一個詞在朝鮮官方報導中出現的頻率比他老爸在位時提高了很多,那就是「先軍」。其實貫穿金家三代,「先軍」這個觀念始終存在,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嘛,只不過由於前兩代領導人在軍隊中的實際影響力要比20多歲登台的金三將軍深厚得多,除了這些表面的東西外還有很多其他手段。現在不同了,初出茅廬的小夥需要一切手段來全力拉攏軍方。至於手法,無論是在朝鮮還是在美國,走到哪裡其實無非都是那三招,一是物質上優先滿足軍方需要,二是提拔任命軍官,三是提高軍方的社會地位。其中的第三招,那自然就靠輿論宣傳和製造緊張局勢了。同時,軍方高層也會很自然地借這種方式提高自己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所以我們就看到了朝鮮官方報導中不斷出現的「先軍」和半島不斷升溫的緊張形勢。
再看朝韓關係,半島戰事如果開啟,朝鮮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整天聽著「炸平首爾」的口號,最緊張的就要數38線對面的韓國了。從深層次需求分析的話,朝鮮現階段對韓國的期望很簡單:一是經濟上要不斷援助我,二是政治軍事上不要來搞我。說實話,朝鮮這些年經濟上極度不景氣加上政權更迭,自身的危機感非常強烈。與此同時,韓國確實是在不遺餘力的想要通過和平演變和軍事壓力雙管齊下實現半島統一。朝鮮高層對此極為不滿也很正常,本著「來而不往非禮也」的精神,你不讓我好過,我也讓你好過不了。朝鮮的應對是用各種手段讓緊張局勢升溫,直接以戰爭威脅讓韓國政府投鼠忌器而不得不放緩搞垮朝鮮政權的努力。這種表演的精髓在於,別人越是覺得你不敢打,你就越是要表現出不惜玉石俱焚的決心,不能有一絲的猶疑和退縮。回顧下第一次朝鮮戰爭和歷史上很多戰爭的爆發就會注意到,真正要動手的時候,也就不再有這麼多多餘動作了。雖然我說朝鮮半島打不起來,可我相信,朝鮮是有不惜一戰的決心的,當前朝鮮的各種行動,事實上都是一種決心的宣示。朝鮮高層很清楚,當今信息時代,如果放任韓國無所顧忌地把和平演變繼續下去,政權完蛋是早晚得事,所以必須不惜一切阻止這種趨勢。那韓國怕嗎?富二代出門遇上窮光蛋持刀搶劫,你怕嗎?肯定怕啊。所以我才說這仗是打不起來的。而且考慮到雙方緊繃的態勢,恐怕連類似延平島之類的摩擦都很難出現,因為各方都懼怕誤判的風險。目前有消息說韓國朴槿惠政府已表示「願意在適當的環境下與朝鮮開展對話」。
要說起朝美關係,就比較狗血了。雖然嘴上一直罵得很凶,但其實近些年來,朝鮮一直是有著迫切的和美國建交的願望的。朝鮮很清楚,要真正振興國家經濟並擺脫對中國的依賴,必須要與美國建交。同時與美實現邦交正常化也能徹底化解來自南方的瓦解自身政權的威脅,07年朝鮮關閉核反應堆就是一種對美示好的舉動。只可惜幾年下來,朝鮮感嘆「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道理很簡單,維持現狀才能實現美國在朝鮮半島和東亞地區的利益最大化。無論是朝鮮政權垮台還是朝美關係正常化都會直接影響到駐韓美軍存在的必要性和合法性,甚至間接影響到駐日美軍,而這無疑將削弱美國對東亞乃至整個亞洲的控制力與影響力。幾年間,前總統克林頓、google執行主席施密特等先後訪朝。第三次核試驗後朝鮮主動邀請羅德曼為團長的美國籃球代表團訪朝更可以看成是對中國當年乒乓外交的效仿。朝鮮在各種嘗試遇到美國人不咸不淡的冷臉後,近期的表現更像是一種小孩爭取大人關注的哭鬧行為,俗稱「求關注」。其實,近年來美國國內也出現過許多希望與朝鮮建立更多溝通的聲音,畢竟如果一個小孩整天揮著手槍哭鬧著要你帶他去公園玩的話,時間長了多少還是要考慮一下的。前美國助理國務卿坎貝爾近日表示,奧巴馬政府是嘗試過與朝鮮進行直接對話的。然而出於前面提到的利益考慮,美國根本不會真心和朝鮮發展什麼親密友好的外交關係,和朝鮮談的唯一目的就是讓朝鮮棄核,可是有了利比亞老卡同學的前車之鑑,任何國家都不會再主動棄核了,這種情況下雙方的接觸自然就不了了之了。考慮到不和「恐怖分子」談判是長期以來美國檯面上的基本國策之一,當前這個互相劍拔弩張的時候讓美國主動彎腰示好,是不大可能的。朝鮮「求關注」的目的達到後,想必此番危機過後朝美間又將開始新一輪接觸的嘗試。
最後來看戲劇化的中朝關係。歷史上的關係自不必說了,雖然沒有志願軍入朝就沒有今天的38線,可朝鮮多年來一直是對中國倍加防範的。華約解體後,失去了蘇聯這棵大樹的朝鮮,面對美日韓等國的經濟封鎖,被迫將自己日益緊密地同中國綁在一起。今天的朝鮮,已經離不開中國的支持了。我以前的文章提到過,事實上這些年中國對朝外交是比較失敗的,未能成功運用對朝鮮各界的影響力來左右朝鮮的一些重大政策方向。朝鮮近年一直在嘗試通過改善與美韓的關係和發展核武來擺脫對中國的依賴,而中國則希望在確保半島局勢穩定的情況下維持和加強對朝鮮的影響和控制。為此,限制朝鮮核武的發展事實上成為中美間的共同目標。對於半島當前的這種緊張狀況,中國對朝鮮是有著很多不滿的。就像新外長王毅最近說的「不允許在中國的家門口生事」。當然,這話本身既是說給朝鮮,也是說給美韓聽的。近期中國在半島問題上的表態,更多表現為一種「模糊政策」,同時輔以大規模的軍事準備,目的顯然是以這種方式讓各方都摸不清中國的底牌而不敢輕舉妄動。比較肯定的是,當前中國官方在正式場合的對朝政策不會有大的改變,中國需要維持對朝鮮的有限影響力,而朝鮮需要中國的影響力來制衡美韓,因此即使同床異夢,雙方仍會在表面上努力維持彼此間的關係。當然,我也絲毫不懷疑,中朝任何一方都有可能在滿足一定條件下同美韓達成交易。舉個例子,假使朝美邦交正常化實現,成為正常國家的朝鮮對中國的依賴程度必將大幅降低。另一方面,如果朝鮮政權崩潰的可能性越來越大時,中韓之間也完全有可能在共同將美國人擠出朝鮮半島的默契基礎下達成半島統一的協議。
必須承認,如今各方這種劍拔弩張的態勢,要說完全沒有擦槍走火的可能,誰也不敢說。最令人擔心的就是朝韓某一方的部分中下級軍官由於不瞭解全部情況或出於某種目的擅自發動另一場九一八事變,在當前雙方緊張對峙的情況下,這種衝突很可能迅速升級。不過我還是要說,這種可能性真的很小。
總的來說,當前半島形勢看似緊張,要真正拉開架勢來打的機會微乎其微。儘管如此,政客們的表面功夫還是會做足的,所以這段時間,我們還會繼續看到各種激情十足的政治表演,吾等草民,不妨就抱著娛樂的態度來欣賞吧。
其實說了那麼多,朝鮮未來的結局無非三種:一是和韓國合併,二是和中國合併,三是和美韓邦交正常化成為正常國家。從當前情況來看,似乎第一種情況的可能性比較大,不過政治這種東西,誰說得准呢?
從各方媒體、專家的表態來看,對半島緊張局勢的發展大家基本上還是見仁見智,我就把我的以上觀點在此立帖存證,幾個月、幾年後回首再來檢驗吧。
我的點評:
http://blog.sina.com.cn/u/2714831182
先把清明同學的博客鏈接給大家,是個好的學習地方。
今天中國人看朝鮮,是不知道歷史上的感受的。
我在週報裡面,曾經提到過一個出生光州的朝鮮族同學鄭律成,投身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譜寫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和其他的不少好的樂曲。
大概大家還不知道,在日本投降之前,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將軍,對下屬各方人馬,發佈了對日軍作戰的總命令,其中第6條說:
為配合蘇聯紅軍進入中國及朝鮮境內作戰,解放朝鮮人民,我命令,現在華北對日作戰之朝鮮義勇軍司令武亭、副司令朴孝三、朴一禹立即統率所部,隨同八路軍及原東北軍各部向東北進兵,消滅敵偽,並組織在東北之朝鮮人民,以便達成解放朝鮮之任務。
這裡提到的武亭將軍,出生在朝鮮咸鏡北道鏡城郡,在23歲來到中國,之後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北伐戰爭,後來做了砲兵中校,但在412事變之後,退出國民黨軍隊,參加了共產黨的廣州起義,後來在武漢被抓判死刑,逃脫去了上海,做了1929年上海工人暴動的總指揮,又被英租界抓,關了2個月,趕到香港,然後去了中央蘇區。
這之後,就很簡單,武亭將軍參加了長征。
其實在長征開始的時候,紅軍的隊伍裡面,有30多個朝鮮同志。最後到陝北,只有2個活下來,後來又戰死一個,結果武亭成為唯一的倖存者。
這之後,他除了作為八路軍的一個將領之外,脫身出來整合在華北抗日的眾多朝鮮人民,組建了朝鮮人民義勇軍。
除了這樣的武將之外,11歲從漢城遷移到中國的金焰,是上海電影界的優秀演員,有影帝之稱。
說了這麼多,就是將來中華文明復興之後,以西方傳統定義的政治國家的概念,將會慢慢讓位於中國傳統的文化國家概念,而以中國為中心的中華文明,在東北亞整合整個中華文明圈,才是這個地方長治久安,消除紛爭的最佳手段和終極目標。
現在美國主導的這種用意識形態的對立,來謀取自己的經濟利益,從而強化對抗,在朝鮮半島靠南北雙方,在東海靠中日等等做法,肯定是無以為繼的。
一觸即發——那些隨時會引爆信托違約的火藥桶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388
華爾街見聞此前曾多次提到中國信託業的兌付危機,年前三家機構力保中誠信託30億元涉礦產品剛性兌付,19日吉林信託松花江(77號)信託項目第五期規模為1億元的產品再次逾期。
但據《21世紀經濟報導》稱,山西省3家本地企業將向聯盛能源投資30億元人民幣。與此同時,國開行將向該公司進一步提供20億元人民幣貸款以換取50%的股份。
無論吉林信託能否能像中誠信託一樣化險為夷,對整個信託業來說,這兩次的違約危機或許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美銀的分析師David Cui在報告中指出,今年信託業的違約危機一觸即發。
中信證券也發佈報告,其估算2014年將有7966只信託產品到期,規模合計9071億元,考慮利息支付的因素,本息合計1萬億元。
根據近年來各大媒體的報導,今年違約風險較高的信託產品大概有12只,這些產品大都與煤炭有關,投資的企業幾乎全部集中在一個地方——山西省,但也有例外,如中誠信託的農戈山鉛鋅礦信託計劃,該項目位於四川,到期日為今年5月30日。未來幾個月即便沒有出現違約,相關企業的債務重組任務相當繁雜,同樣,山雨欲來的違約危機也將不斷撩動市場的神經。
以下是華爾街見聞根據媒體報導、美銀報告以及對各信託官網的逐一核實,整理的最近一年到期且違約風險高的信託產品列表(圖片來自美銀報告,或因媒體報導的差異,其與華爾街見聞整理的內容稍有出入,僅供參考,點擊看大圖):

1,1月31日 中誠信託·誠至金開1號集合信託
信託產品發行方:中誠信託
涉及企業:振富能源
涉及資金:30億元
結果:兌付,但不支付第三期利息
2,2月19日 吉林信託·松花江【77】號山西福裕能源項目收益權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第五期)
信託產品發行方:吉林信託
涉及企業:聯盛集團
涉及資金:1億元
結果:已逾期
3,2月21日 山西信託•山西聯盛能源投資有限公司權益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第三期
信託產品發行方:山西信託
涉及企業:聯盛集團
涉及資金:5億元
細節:該信託計劃前兩期在延期後清算兌付,該官網上並沒有第三期的詳細信息,此為媒體報導的綜合。
可能的結果:延期
4,3月11日 吉林信託·松花江【77】號山西福裕能源項目收益權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第六期)
信託產品發行方:吉林信託
涉及企業:聯盛集團
涉及資金:1億元
可能的結果:延期
5,3月31日 中信信託·中信乾景套利型投資集合信託計劃
信託產品發行方:中信信託
涉及企業:重慶麥吉可房地產開發有限
涉及資金:1.96億元
細節:麥吉可房地產公司在去年年中陷入資金鏈緊張,中信信託試圖拍賣抵押房產但是計劃擱淺,因為開發商已經將抵押的房產出售,並再度抵押給了幾家貸款方。
可能的結果:開發商和信託公司將共同支付該筆款項
原因:1,在中信信託出售這款產品的時候,合同中並沒有明確地表明接下來的投資項目。2,為防止市場出現騷亂,地方政府已經出手干預。此前相關的一處房產因歸屬權不明,已導致當地的一位買家自殺。
6,5月14日
信託產品發行方:江西國際信託(現中江國際信託)
涉及企業:聯盛集團
涉及資金:該信託計劃的總規模為15億元
細節:中江國際信託是聯盛最大的信託債權人
可能的結果:延期
7,5月30日,中誠信託·農戈山鉛鋅礦股權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
信託產品發行方:中誠信託
涉及企業:四川農戈山多金屬礦業有限責任公司
涉及資金:1.96億元
細節:投資鉛鋅礦資源
可能的結果:違約
原因:1,相較於煤礦,鉛鋅礦的投資吸引力更低,開採難度大。2,根據不願具名的政府人士,中央能夠容許出現1-2億元的信託違約。
8,7月25日 中誠信託·誠至金開2號集合信託計劃
信託產品發行方:中誠信託
涉及企業:山西新北方集團有限公司
涉及資金:13億元
細節:新北方是山西另一家煤礦開採商
可能的結果:延期
原因:新北方正在與一家國企談判出售部分煤礦資產。
9,7月27日 金牡丹·融豐系列·宏盛聚德特定資產收益權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第二期)
信託產品發行方:華融信託
涉及企業:山西宏盛能源開發投資集團
涉及資金:3.19億元
細節:華融還出售了另外一隻信託產品,9月4日到期,規模為6300萬元。
可能的結果:延期
10,9月7日 建信證大金牛增長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第1期)
信託產品發行方:建信信託
涉及企業:證大投資
涉及資金:4億元
細節:1,該信託通過投資金融市場獲得收益。2,該計劃的第一期在2013年3月到期,投資者損失38%,而預期的回報率為20-30%。投資者同意將該產品的到期日展期到今年9月。3,該計劃的第二期規模為3.59億元,預期收益也為20-30%,在去年6月份到期時虧損31%,投資者同意將到期日展期到今年12月。
可能的結果:信託公司和投資公司共同承擔損失
願意:1,證大投資在產品最初到期時拒絕全額補償投資者,因此信託公司可能不得不參與進來。2,到今年1月,第一期產品的虧損情況收窄至24%,第二期浮虧減少至13%。3,為了聲譽,證大可能不讓違約發生。
11,11月15日 長安信託·煤炭資源產業投資基金3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第一期)
信託產品發行方:長安信託
涉及企業:聯盛
涉及資金:2億元
可能的結果:延期
12,11月20日
信託產品發行方:中建投信託
涉及企業:聯盛集團
涉及資金:該信託計劃的總規模為6億元
可能的結果:延期
13,12月23日 華潤信託•焱金2號孝義德威集合資金信託計劃
信託產品發行方:華潤信託
涉及企業:山西省孝義市德威煤業有限責任公司
涉及資金:11億元
細節:該信託產品原本在2013年12月到期,但是延期到了2014年12月。
可能的結果:有可能違約
原因:在最開始的到期日,信託公司和融資方都拒絕全額償還投資人,近來也沒有該公司變賣資產的相關報導。
14,2015年1月15日
信託產品發行方:五礦信託
融資方:宏盛能源實際控制人屈全大
涉及資金:12億元
細節:該信託產品用以受讓屈在京所控房產和土地的收益權。
可能的結果:被新的信託產品替代
美銀認為,今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集合信託產品到期的高峰時段:
我們認為信託市場是主流金融市場中最脆弱的一部分,借款人的質量越來越不如貸款、公司債等市場的參與者,他們幾乎是市場中風險最高、償付能力最差的一群主體。
而在信託市場內,集合信託產品(可以向多個投資者募集資金)的風險要高於單一信託,因為單一信託的投資者資源更豐富更牢固,所以他們對風險的把控更加老練。但如果償付能力是一個系統性問題,單一信託最終也會違約。
美銀根據Wind的數據和估算的結果製作了集合信託產品每個月到期的規模,從中可見,今年二季度和三季度是下一波到期的高峰。

規模最大的200只集合信託產品總的資產規模為1450億元。其中絕大部分信託產品投向了房地產和地方融資平台,佔比分別為35%和34%。其次是煤礦和金融市場,具體如下圖:

美銀認為在接下來的幾個月,煤礦信託最有可能發生違約。因為:
1,煤礦價格在最近幾個季度急劇下跌。
2,大部分煤礦信託的貸款方都是私人企業。
3,這些企業大都來自資源大省,例如山西和內蒙古,這些省份嚴重依賴資源。與此相對,最近的房地產市場仍在適度上漲,而地方融資平台則有政府兜底,在此之前他們都可以獲得再融資。
結合下面這種200大集中信託產品的到期時間分佈圖,美銀認為煤礦信託違約的時間點可能集中在4月、6月和7月。

需要提醒的是,美銀分析報告的數據基礎實際上只覆蓋了整個信託市場的1/8。
信托之外的另一火藥桶:基金子公司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787
雖然此前鬧得沸沸揚揚的中誠信托事件最終涉險過關,但考慮到今年中國有近150億煤礦類信托產品到期,礦業信托仍是中國經濟的一大火藥桶。與此同時,隨著房地產增長逐漸顯出疲態,去年在地產“類信托”上狂飆突進的基金子公司正在成為信托之外的另一個火藥桶。
基金子公司:房地產“類信托”瘋狂增長
據《第一財經日報》統計,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各個基金子公司就開始陸續推出房地產“類信托”產品。目前已經有接近半數的基金子公司涉足地產類業務。
作為首批成立的基金子公司,嘉實資本於2013年2月中旬就推出首個投資於房地產項目“嘉實基金……此後,新成立的基金子公司也紛紛涉足房地產,包括金元惠理、華宸未來、新華富時、中信信誠、財通資產、萬家共贏、信達新興等公募子公司,目前有接近半數的基金子公司已涉足房地產類信托業務。
這些產品大多成立於去年下半年,存續期為1至2年,從今年四季度開始就將陸續進入兌付期。但相對於信托公司,基金子公司從事信托業務,無論是專業性還是風險控制上都更加欠缺。
根據《第一財經日報》,證監會統計,截至2014年2月初,基金管理公司從事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的子公司達到63家,註冊資本合計30.3億元,平均每家不到5000萬元。
其中,註冊資本超過1億元的僅有7家,嘉實基金旗下的嘉實資本註冊資本達到3億元,在所有基金子公司中排名首位,而有超過一半的基金子公司註冊資本在2000萬元至3000萬元之間。
同樣從事信托業務,信托公司有嚴格的凈資本管理要求,而基金子公司幾乎處於“裸奔”狀態,資本與風險嚴重背離。
地產增長放緩 銀行收縮信貸
如今,隨著房地產增長日漸顯出疲態,地產融資的形勢也不容樂觀。敏感的銀行業已經嗅到一絲危險的氣息,開始收緊房地產信貸。
今年1月,我國房地產市場成交量環比下降。2月10日至2月16日當周,42個城市同比月周均成交面積9成全部下跌。
而且價格上漲乏力也讓人不得不擔憂房地產的前景。一二線城市同比漲幅也開始收窄,三四線城市價格更是穩中微降。與去年同期的火爆相比,今年樓市開局顯得相當沈悶。
近日,媒體報道稱已經有銀行預見到風險增加,開始收緊房地產信貸,周一A股房地產板塊相關個股表現低迷,成為下跌主力,四大地產龍頭均跌逾5%,上證指數跌破2100點,報收2077點。其中萬科跌6.56%,保利跌8.51%,招商地產跌8.07%,金地集團跌7.66%。
上周五華爾街見聞曾引述《21世紀經濟報道》未具名報道,某股份制銀行總行提出停止辦理房地產夾層融資業務,要求企業金融業務條線重新審視相關政策流程並提出風險應對措施,在新的政策出臺之前,暫停辦理房地產供應鏈金融業務。
報道稱,該行停貸未含普通房地產開發貸款、經營性物業抵押貸款。該行認為,在經濟條件下行、資產泡沫過大、貨幣政策緊平衡的環境下,風險急劇上升,一旦發生風險暴露,處置起來非常困難。該行相關通知表示,要嚴控總量,確保總量不增加。
昨天,《21世紀經濟報道》從相關渠道確認,興業銀行和交通銀行確如傳言所說,春節前即下發相關通知。今天,興業銀行也在網站公開確認已停止夾層融資。
前日,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也發表看空中國房地產預測,他稱自己首次開始從趨勢上看空房地產,並認為目前來看未來十年中國“房地產已是盛世危途”。
財大氣粗的銀行尚且謹慎,資本單薄的基金子公司不得不令人更加憂慮。
悲觀者眼中的2015年地緣政治火藥桶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696
2014年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地緣沖突通過各種渠道對全球經濟影響巨大,最為明顯的就是盧布危機和油價持續低迷。2015年顯然也不會是一片祥和,那麽又有哪些潛在地區可能會成為新一輪沖突的導火索呢?
敘利亞
敘利亞局勢如果失控,很有可能會對周邊國家——黎巴嫩、約旦和土耳其帶來沖擊。

以色列
第三次巴勒斯坦之春使得巴以雙方更為廣泛的暴力沖突不斷,周邊國家也面臨居然混戰的風險之中。

伊朗
到目前為止,伊朗核危機依然未能解決。如果伊朗執意發展核武器,不能排除以色列出兵伊朗的可能性。

約旦河西岸/加沙地區
哈馬斯試圖重掌局勢很可能引發以色列對加沙地區的軍事打擊。

沙特
91歲高齡的沙特國王Abdullah風燭殘年,王儲Salman也已經79歲。政局的更替可能會異常敏感。

波羅的海地區
俄羅斯總統普京和北約在該地區的博弈就從未停止。雙方空軍互相挑釁或導致“走火”的可能。

俄羅斯/烏克蘭
克里米爾地區的沖突至今為止尚未有緩和的跡象,2015年也不會輕易改觀。

中日南海地區
釣魚島問題使得中日兩國摩擦不斷,地區性緊張情緒難以消除。

尼日利亞
恐怖組織博科聖地的襲擊時有發生,尼日利亞總統Goodluck Jonathan的軍隊屋里控制局面。

阿富汗/巴基斯坦
塔利班武裝在該地區和伊斯蘭國的聯系日趨緊密,在美國駐阿富汗軍隊減少之後,地區維和難度加大。

印度/巴基斯坦
在2008年孟買爆炸案發生之後。印度和巴基斯坦兩臨國之間的矛盾就時有爆發。

朝韓地區
朝鮮和韓國的問題由來已久,關鍵在於,朝鮮是不是會因為某種原因而突然“不安牌理出牌”。

北極地區
俄羅斯、美國、挪威、丹麥及加拿大對於北極地區自然資源的爭奪讓該區域也面臨潛在風險。

伊拉克
伊斯蘭國在伊拉克的肆虐並未完全消除,伊拉克政府軍自身並無法維護國家穩定安全。

希臘
提前大選的到來使得該國政治前景異常不明朗。左翼政黨如果執政,歐元區的穩定性間存在疑問。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烏克蘭危機是火藥桶 前蘇聯領導人警告招致核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960

獲得1990年諾貝爾和平獎的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近日警告,俄羅斯與其他歐洲大國因烏克蘭危機關系緊張,這可能導致嚴重沖突,甚至爆發核戰。戈爾巴喬夫不是第一位發出核戰警告的人士,研究俄羅斯的著名美國專家、前波蘭總統去年都曾提到核戰的可能性。
據德國新聞雜誌《明鏡》昨日刊發的采訪節錄,戈爾巴喬夫表示:
“這樣的戰爭將不可避免導致一場核戰。”
“未來幾年,假如有人在這種過於火爆的環境下失去勇氣,我們便無法存活。這並非我輕率妄言,我非常擔心。”
去年9月,紐約大學與普林斯頓大學榮退教授、發表多部俄羅斯與前蘇聯論著的專家Stephen Cohen也提到核戰的威脅。
據去年9月《華盛頓郵報》報道,Cohen接受采訪時預計,如果烏克蘭加入北約組織(NATO),將引爆核戰。他指出,即使沒有千萬、也有百萬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通婚,將烏克蘭納入北約意味著在數百萬家庭中豎起障礙,俄羅斯必然采取軍事行動作為回應。
同在那年9月,前波蘭總統、1983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瓦文薩(Lech Walesa)表示,歐盟國家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可能招致俄羅斯與北約的核武沖突。據法新社報道,瓦文薩當時在波蘭南部的一次經濟年會期間說,
歐盟向烏克蘭輸送武器幫助打擊烏國內分裂武裝和俄羅斯進犯“可能導致核戰。”
“歐盟很清楚俄羅斯有核武器。北約也有。那我們是不是必須要毀滅對方?”
“這就是歐盟為何不斷重申:別再犯傻了……這就是不能太涉入其中的原因!”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劉爽:一點資訊是移動互聯網的“火藥和指南針”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217/153320.shtml
導讀 : 昨日下午,“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互聯網發展論壇”在烏鎮召開。在“移動時代的媒體轉型”環節,鳳凰新媒體首席執行官、鳳凰衛視COO劉爽分享了鳳凰的轉型之路。
昨日下午,“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互聯網發展論壇”在烏鎮召開。在“移動時代的媒體轉型”環節,鳳凰新媒體首席執行官、鳳凰衛視COO劉爽分享了鳳凰的轉型之路。
以下是劉爽發言全文:
如果幾年前我參加這個峰會,心里還是比較踏實的,因為我可以驕傲地說鳳凰網已經是大中華圈的前三大的門戶,我們的流量在傳統新聞網站里面,比BBC、CNN的流量還要高,是全球所有的傳統媒體網站里流量最高的。但是我現在變的無比焦慮,因為移動互聯網徹底顛覆了用戶的收看的習慣,徹底顛覆了流量的分布,在大幅度的向移動端轉移。我們還比較幸運,我們收購了一個公司叫做一點資訊,它是一個算法驅動的資訊發布平臺,由於這個收購使我們再次拿到了移動互聯網的船票,站到了移動互聯網的入口。現在我可以比較安心的說,在移動互聯網資訊的平臺,我們已經位列華語區的流量前三大,這是比較幸運。
於是大家會問,鳳凰已經有了鳳凰新聞客戶端、鳳凰視頻客戶端,為什麽還要收購一個算法驅動的一點資訊?我們花了七千多萬美金,這對鳳凰來說不是一個小的數目。這背後深的原因是,移動互聯網用戶閱讀習慣、場景的深刻變化,可以說我們通過鳳凰新聞客戶端和一點資訊兩個客戶端,在爬一座移動互聯網入口的珠穆朗瑪峰,一個是北坡,一個是南坡,“南坡”是比較容易的,就是我說的鳳凰新聞客戶端,它代表的編輯主義,所謂的千人一面,一千個讀者上我們鳳凰新聞客戶端看的內容是一樣的,是鳳凰的視角、鳳凰的專業主義激情,鳳凰的新聞是相對獨立客觀、相對專業的,以此彰顯鳳凰所標榜的風骨、性情、擔當還有溫度,這是一種傳統媒體新聞發布方式。
但是我們進入了一個更加娛樂化的時代,更加碎片化閱讀的時代,更加擁抱生活而不是家國情懷的時代,整個媒體環境在發生變化,所以我們要搶占海量的流量、追求更大的商業成功的話,我們不能拒絕用戶的這種需求,所以有了一點資訊這個平臺,代表“北坡”,是人工智能機器學習。
其實現在有不少算法驅動的信息發布平臺,“一點資訊”勝在哪里呢?它的理念是什麽呢?我想,如果說上一代算法驅動的信息發布平臺(比如“今日頭條”)代表移動互聯網信息發布的造紙術和印刷術的話,那麽“一點資訊”代表的是火藥和指南針,因為在“一點資訊”上你可以設置任何的關鍵字,定制自己的頻道,比如說烏鎮頻道,任何關鍵字都可以定制,然後每天機器在後臺靠算法扒取所有關信息。
到現在為止,在“一點資訊”上,用戶設關鍵字定制的頻道已經兩百多萬個,這是不可思議的,人工編輯是不可能達到的,隨著我們用戶覆蓋的擴大,還可以有更多的頻道,它激活了用戶無限的碎片化的特殊興趣。比如我是一個二戰軍事史迷,尤其是喜歡蘇聯的東線戰場,庫爾斯克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等等,在一般的門戶網站,滿足這種興趣是很難的,你得搜索半天,但是我設置這一頻道,每天後臺給我搜相關的最新媒體內容。激活用戶沈睡的碎片化的興趣相當於火藥,也使很多自媒體內容有了目的,有了更大的願望。因為它弄好內容很輕易地被我們扒取,能在更大的平臺上分發。
第二,它像一個指南針。我們活在一個信息過載的社會,各式各樣的自媒體,各式各樣的標題黨,各式各樣的信息,用戶都不知道該看什麽。我發現在朋友圈里,輕而易舉浪費很多時間,看著很多似是而非的東西,有真的有假的,有山寨的,有幾分鐘就被人辟謠的,信息獲取變得非常沒有效了。但是由於我們的後臺的算法,我們可以真正做到最統一,因為我們不僅根據你在我們客戶端上點擊的行為,你定制過什麽樣的頻道,分析你是誰,給你推什麽樣的內容。
通過這三個維度:你的閱讀行為,你搜索什麽東西,你通過設置關鍵詞自建頻道的興趣表達,可以非常精準的給你推送你喜歡看的東西,所以使我們在網上的閱讀進入一個拇指時代,搜索的時代我們很還要打字,很複雜;拇指時代通過你點什麽人,它可以知道你是什麽人,就給你不斷的輸送這些有意思的內容,所以我們最懂你,我們像指南針,我們把用戶和他想要的內容最好地連接,也使廣告主最快地找到他要點擊的內容,“一點資訊”代表了下一代的信息發布平臺。這是我們為什麽可以既擁有鳳凰新聞客戶端,也擁有一點資訊客戶端。
我舉這個案例是證明,我們的用戶的興趣、用戶閱讀場景的一個深刻的變化,當然我們也不滿足於華文,我們要走向世界互聯網,發出華人的聲音,搶占我們的話語權。我們不滿足於這個,“一點資訊”已推出英文資訊發布平臺,在矽谷我們有一個lab,差不多有50人,這在英語世界也是第一個華人的算法驅動的客戶端,我們將給英語用戶以更新的信息發布的全新體驗,在Apple Store里,它已經被評為最受歡迎的新聞APP,所以我們希望呢,踐行魯煒主任的那句話,就是我們中國不僅要做互聯網大國,還要邁向互聯網強國。這是一點分享。
專利訴訟火藥味不斷 諾基亞在美國把華為告了
科技巨頭之間的專利戰愈演愈烈,人們似乎已經難以猜測到下一個站在“被告席”上的會是誰。
7月18日,華為向第一財經確認,華為將采取必要措施就諾基亞網絡提出的指控進行自我辯護。而在幾天前,諾基亞宣布對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和華為終端公司提起4起專利侵權訴訟,指向華為3項專利侵權,諾基亞是目前美國運營商T-Moblie的主要供應商。在7月5日,華為剛剛在美國德克薩斯州東區法庭對T-Mobile發起了專利訴訟。

諾基亞的加入,讓這場原本簡單的侵權訴訟戰變得充滿了變數。在華為看來,諾基亞此次的動作有明顯地保護其主要客戶TMoblie的意圖。
孖士打律師行知識產權與科技、媒體及通信業務組顧問張曉燕則對記者表示,在美國,你想訴訟的人都是競爭者。“一旦訴訟開始,舉證的材料就會很多。”這意味著整個訴訟的時間段將會被拉長。
專利同盟?
在華為對海外廠商發起專利訴訟時,諾基亞本應該不是其中的一個對象,在某些方面,華為和諾基亞甚至存在“友好的合作關系”。
“華為和諾基亞之間曾存在交叉許可協議,華為希望在更新協議中與此前的條款保持一致,但諾基亞拒絕此提議。因此我們將采取必要措施就諾基亞網絡提出的指控進行自我辯護。”華為對記者表示。
事情需要追溯到上周,諾基亞通信美國公司(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US LLC)當地時間上周三在德克薩斯州東區法院對華為提起訴訟,指控華為、華為終端美國公司銷售和進口侵犯諾基亞專利的美國手機和平板電腦。
諾基亞稱,在此前的許可協議在2013年年底到期後,華為拒絕取得諾基亞技術(Nokia Technologies)和諾基亞通信的技術授權,並繼續在其產品中使用諾基亞重要技術。諾基亞指控華為侵權的產品包括Nexus 6p、榮耀5x、P8 lite、GX8、Ascend Mate 2、SnapTo、Mediapad T1 8.0Pro。
在向法院解釋管轄權問題時,諾基亞稱,“德州東區法院理所應當的對華為有管轄權,因為不久之前華為剛剛在這家法院起訴過我們的客戶。”諾基亞進一步表示,除許可談判,諾基亞還提供了進行仲裁的建議,希望通過仲裁來確定合適的許可費率,甚至可以避免華為與T-Mobile之間的專利訴訟。
從諾基亞的表示來看,訴訟的目的似乎更多的是為客戶T-Mobile“解圍”。在同一時刻,同一地點,華為與T-Mobile的訴訟案件也在進行。
華為方面對記者表示,此前,諾基亞網絡曾要求加入華為訴T-Mobile USA的訴訟,並將此專利侵權指控與華為對T-Mobile USA發起的訴訟合並處理。但由於諾基亞網絡起訴華為的專利與華為起訴T-Mobile的專利主題完全不同,法庭責令諾基亞網絡將其訴訟請求與華為和T-Mobile之間的專利訴訟案分開處理。
誰會是最後贏家?
盡管有些被動,但可以看到在美國的幾場訴訟案件中華為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據記者了解,華為目前在美國擁有9800件專利,其中7400件是通信技術專利,2200件數字處理技術專利。此外,去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數據顯示,華為以3898件專利申請位列通信公司首位,高通以2442件專利申請位列次席。
而華為方面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事情的導火索——對T-Mobile發起的專利起訴,只是出於對巨額專利投入取得的成果進行保護,在過去10年中,華為已投入400億美元進行研發和相關知識產權的開發。
但從訴訟方諾基亞等廠商來看,專利大戰似乎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詞匯。
眾所周知,借助來自諾基亞科技、諾基亞網絡和阿爾卡特朗訊的知識產權組合,諾基亞掌握了與移動設備和其他產品相關的大量技術。諾基亞先後與三星、LG、HTC、蘋果、黑莓等手機廠商進行專利授權,獲得了不菲的收益。
而在一定程度上,專利授權所獲得的收入已經成了一些昔日霸主的營收主要組成部分。比如愛立信、高通,尤其是當這些巨頭退出了手機終端市場之後,更加“肆無忌憚”地進行“專利封鎖”。
“專利只是實現各自利益的工具。”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對記者表示,華為起訴T-Mobile顯然出於商業目的,而作為T-Mobile主要供應商的諾基亞為T-Mobile出頭也是出於商業目的,華為越來越會利用專利作為開拓市場工具來謀取更多商業利益,華為在通訊專利的崛起可以保證其即使不能進入美國市場,一樣可以謀取利益最大化,充分利用美國對專利保護的機制“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不過作為新進巨頭,華為要獲得公正對待還需要經歷漫長過程,訴訟則是必不可少的環節。”王艷輝如是說。
沖高回落成交萎縮 A股點燃下跌火藥桶?
在經歷了周一的沖高回落走勢之後,周二滬深兩市股指不出預料的展開了調整走勢,成交量也出現小幅萎縮。在季末MPA考核時點臨近的背景下,這或許也在為二季度走勢夯實基礎,而具體的演繹或許仍需時間來驗證。
從股指全天的走勢來看,兩市股指在開盤之後即整體呈現震蕩下行走勢,創業板早盤的反彈態勢也僅僅維持了半個小時,這使得全天市場熱點較為低迷,午後股指的反彈回升力度也明顯較弱,無力收紅。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252.95點,下跌14.01點,跌幅0.43%,成交2035億元;深成指報收10563.29點,下跌18.63點,跌幅0.18%,成交2624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1944.36點,下跌3.17點,跌幅0.16%,成交709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4659億元,較上一交易日大幅減少。
招商證券分析師張夏等認為,在調整後,各個寬基指數仍然處於支撐位置之上,有發動上攻的潛力但風險因素應賦予更高權重。從原則上看,市場仍然在震蕩走勢中。多頭主攻上證指數而空頭打壓創業板指數,日內交易各個寬基指數之間的協同性已經破壞。其堅持之前的觀點,認為震蕩之後仍然有共同上攻的空間,但在幅度上可能有限。市場多頭重點進攻的上證指數在3300點上下1%空間內阻力較大,創業板指數則仍然有時間攻擊上方的小缺口,但是一旦攻擊不遂,時間流逝後形成巨大的高位盤整平臺,將成為後續流暢下跌的火藥桶。
東北證券策略分析師陳亞龍則認為,市場上周在“兩會”後繼續走出上行走勢,全市場日均成交額繼續上升至5360億元,接近場內資金支撐上限顯示市場調整風險增加,行情的延續依賴於增量資金的進場,或者需要成交縮量調整來再次獲得擴張空間。
上周在B股和外盤下跌帶動下,A股走勢已經顯現出較強韌性的特征。上周是兩會結束後的第一周,在離開“政策密集期”之後,市場進入“經濟驗證期”,在經濟企穩的持續下,關註市場在傳統板塊里從上遊到中下遊的輪動,以及確定性較強的一帶一路政策主題線索。從對金融政策的解讀來看,雖然金融監管改革仍然持續當中,市場也正在擔憂MPA考核的沖擊,但總體上政策求穩的基調仍在。
華創證券策略分析師王君等認為,從2015年底到2016年,全球經濟周期經歷了動蕩後的柳暗花明,進入2017年全球經濟將開啟這一輪短周期的複雜築頂階段,二季度是一個時間窗口;綜合考慮全球的金融風險和政策取向,並考慮這些因素對於經濟周期的作用後,可以判斷出這種築頂相對平滑風險可控,也是中國治理資產價格泡沫和推進改革的重要窗口期;由此A股趨勢將在二季度呈現震蕩調整但是幅度相對有限的格局,結構上鎮守價值的意義凸顯。
經過回歸統計測算,“PMI築頂下行+實際利率上行”的宏觀環境對大消費板塊的盈利回升及估值修複有利,當前宏觀環境接近於此理想狀態。近十年來,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兩區間與當前相似,而上述兩段時間主要消費板塊的盈利、估值、基金持倉均有提升,王君等對繼續持有消費板塊充滿信心。
二季度主題投資華創證券認為應貫徹“立足防禦,價值為王,註重確定性”的核心思路,遵循三條主線:主線一:價值為王,關註國企改革—投資回報機制重塑,推薦央企及先進地方高分紅龍頭組合。核心催化:A股納入MSCI、國企改革ETF基金試點推廣等。主線二:消費升級2.0,高端崛起,重點關註蘋果、新能源汽車及去IOE/核心部件國產化主題。核心催化:蘋果4月Apple Park發布會等。主線三:一帶一路,關註北鬥主題。遵循“央企龍頭—西部走廊—海上絲路—空間北鬥”規律,當前可關註2018年正式服務於一帶一路的北鬥主題。
讀書札記180216火藥時代(一) 火藥武器的誕生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8/02/16/%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80216%e7%81%ab%e8%97%a5%e5%b8%9d%e5%9c%8b%e4%b8%80-%e7%81%ab%e8%97%a5%e6%ad%a6%e5%99%a8%e7%9a%84%e8%aa%95%e7%94%9f/
讀書札記180216
火藥時代(一) 火藥武器的誕生
掌門執筆
《火藥時代The Gunpowder Age》(2015)
歐陽泰Tonio Andrade,當今治全球史的頂尖高手,耶魯出身,師承 史景遷, 以《福爾摩沙如何變成臺灣府》(2007) 和《決戰熱蘭遮》(2011) 兩書嶄露頭角. 本書是他的最新扛鼎作,恢宏磅礡,顯露宗師風範, 內容多所創見,在學界造成轟動. 蔔正民稱許此書每一章都是一篇精彩的歷史故事,所言不差.
〈火藥的發明和軍事應用〉
Def.「火藥」是硝石,硫磺和木炭按一定比例的混合物, 其性急燃,具爆炸力.***
製作火藥的難處在於如何捉摸正確的混合比例, 把混成物磨成粗細和濕度適中的顆粒,以達到急燃勁爆的效果.
中國煉丹術士發明了「火藥」. 它是製藥的副產品,這點可從命名上看出來:
“惹火的藥物”. 反觀歐洲叫此物做「gunpowder」(可譯為 “炮灰”), 並不當它是“藥物”.
專家認為火藥的研發過程極難一蹴即就,試誤期理應甚為漫長, 估計首批有效配方很可能在九世紀(ie晚唐)面世. 現存最早的軍用配方記載於1044年北宋年間 出版的《武經總要》, 處方有多條,但都比例不調,且飽含雜質. 現代中國學者依法泡製,實驗製品具有效力, 但不能用火點燃,要用燒紅的鐵錐來引爆. 另外,這些 “原初版火藥”的 硝石(ie硝酸鹽,作用是提供氧.)含量偏低,只能在開放空間中使用. 如果擺進封閉的容器或管子,就會燃燒不完全,沒有爆炸效果, 因此無法用來製作 炸彈或槍炮等嚴格意義的火藥武器.***
經過一百年實驗改良, 南宋初年,技師提高了硝酸鹽濃度,減除了雜質, 才製作出適合炸彈和槍炮使用的藥材.***
從現代角度思考,def. 早期的嚴格意義 「火藥武器」指的是a大炮:以火藥造成 “氣爆”,拋出石彈; b(標準)火槍:長筒形火藥動力器具,彈射硬物或金屬; c炸彈或燃燒彈:手擲或以投石機拋出的罐裝火藥 爆炸或燃燒裝置.***
這有別於宋代文獻,「火器」一詞概括所有以火藥作物料的武器 (如 “火箭”:綁著火藥的箭.), 其原始型號也叫 “火槍”:尖端繫上火藥噴筒的長槍. 此物本質上屬於 “火燄噴射器”,算不上是嚴格意義的火藥武器.
火藥的軍事應用遵循兩條不同的發展路徑:a燃燒和爆炸; 與b彈射. 後者比前者的技術門檻更高,殺傷力更大,作戰效率更高.*** 彈射武器又稱「管狀武器」,即是槍炮,迄今仍是人類使用的主流兵器.
管狀武器的威力,直接取決於有多少由火藥引燃而噴發的氣體,從 子彈/炮彈 與槍炮管壁的間隙洩漏掉. 這「遊隙值windage」與彈射力度成反比例,正是槍炮工藝的精髓所在.***** 一切技術進步都可以看作是降低遊隙值的成功嘗試.
〈火藥武器的誕生〉
有如上述,槍枝是從噴火筒演化出來的, 起初裝填陶鐵雜物,只是為了(輕微)增加敵人的痛苦度. 後來察覺裝填物愈多,彈射力度愈強 (變相來說,就是 “發現了遊隙值”.),於是就有了「真.火槍」.*** 這些中國科技史權威 李約瑟Joseph Needham稱為「零碎散噴物coviative」的東西, 由於沒法塞滿管道,令致 “百槍之祖” 的力度,射程和準確度都很低. (也就是說 “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首先想到的是改換填充物,由起初 “找到甚麼放甚麼”的廢物利用模式, 進展至金屬彈丸的標準模式. 其次是管身材質,由竹筒紙筒,發展成金屬鑄管. 最後是加長管道以提升射程和準確度, 臻至現代意義的槍枝.
大炮則可看成是巨觀的火槍,其發明較遲.*** 初期的「真.大炮」名叫「碗口炮」,口闊身粗,射程短,力度低, 主要用來殺傷士兵,而非攻擊城牆.*** (註意有別於拋擲燃爆物的投石機,古時也叫 “火炮”.)
火藥用途軍事化始於北宋(960-1127年), 但真正稱得上現代意義的「火藥武器(以下簡稱 “火器”) 」則發端於南宋(1127-1279年), 而且一出現即大量實戰使用,以應付戰爭所急需.**** 正是先後與金人和蒙古人交鋒的宋人,投入了極大的科研力度和資本投資,首先開發了火器. 然後,金人和蒙古人(任用漢人工匠)迅速跟進,精益求精.
作者強調:傳統認定宋朝 “重文輕武”,儒士無心武備, 導致軍事積弱,社稷傾覆, 這種想法與史實不符. 實情反而是宋朝,尤其是南宋軍方,非常著力於火器研發,而且軍備強勁, 輸掉戰爭只因對手更加利害,那是 “相對劣勢”,並非積弱不振.*** 這點從蒙古席捲中西亞,兵臨歐陸只需15年; 但為滅南宋卻耗時45年,可資檢証.
另一刻板印象也嚴重錯誤:指控中國古人不務實,發明火藥只用來製作觀賞性煙花. 實情是宋朝火器軍工業極度蓬勃,且規模之大難以想像. 1280年南宋揚州城發生一場名叫 “炮風” 的工業意外災難,據有關記載 “碾硫之際,光熖倏起,透入炮房, 諸炮並發.” “楹棟悉寸裂, 為炮風扇至十餘里外.” “守兵百人皆糜碎無餘;平地皆成坑谷,至深丈餘.” 那是大型兵工廠爆炸,不是煙花廠.***
十三世紀兩宋的火器已高端定型,其時歐洲尚無任何有關火藥武器( “希臘火” 用的是石油,而非火藥.) 的紀錄.*** 歐洲的火器是在十四世紀「英法百年戰爭」期間突然出現的,同期是明初, 中國的火器無論在質和量上都遠勝西方,這可從文獻和考古兩方面得到支持. (中國發掘出大量明初炮具;西歐同期的遺存則寥寥無幾.) 歐洲的技術超前發生於十五世紀, 但一放即絕塵…..
〈中國早期火器史〉
最早在戰場上使用 “火器” 的案例是:904年殘唐名將 楊行密發兵攻打豫章城, 命其部隊 “發機飛火,燒龍沙門.” 這能否算得上是火器? 則苦無確証.
但宋朝火器普及,且由官方研發,訂為國策, 則是不爭史實.***
970年兵部令史 馮繼升 向太祖展示新型火箭,演試成功,賞賜甚豐. 1000年神衛水軍將領 唐福 在真宗禦前示範自創的 “火箭,火球,火蒺藜”, 同樣獲賞賜.
值得註意的是 1002年冀州團練使 石普 的大型火器滙演. 真宗印象深刻,頒令按制式量產,分發諸軍使用, 並將其研發成果編輯成書,刊行全國.*** 1044年仁宗下詔出版的《武經總要》是其一脈傳.
據《宋會要》記載, 仁宗時東京 汴梁(ie開封府) 設有造兵工署,員工多達幾千人, 下隸「二十一作」. 除了 “大木作” “小木作” “皮作” 之外,還有 “火藥作”. “輕武” 又從何說起?
1125年大金滅遼,成就 “宋金對決”之新局,直至 1234年金為蒙古所滅. 這百年時段戰雲密布,軍機不息,火器急速演進.***
上文所說的原始型號 “火槍”就是南宋初年開發出來的. 相傳安陸縣令陳規發明「火槍陣」,以火槍兵為前鋒, 意味著它的攻擊範圍最遠. 當時文獻描述陳式火槍製作法,稱呼所用燃料為 “火砲藥”(而非一貫地叫“火藥”), 暗示陳規改良了配方,增進了威力.***
1129年高宗下令所有守護長江的戰艦必須製置火炮投石機.(這反過來証明其時尚未發明大炮.) 1163年孝宗年間, 抗金名將 魏勝打造了數百輛「如意戰車」:兩側以氈幕軟牌保護,車身伸出火槍管.*** 這絕對是現代裝甲車的鼻祖.
1206年(宋金)襄陽保衛戰, 守方第一次 “用「霹靂炮」打出城外, 虜人驚惶失措, 人馬奔潰.” 史家相信這是首次大規模實戰應用「真. 炸彈」. (?)
最利害的是1221年金帥 僕散安貞圍攻蘄州, 祭出制勝祕密武器「鐵火炮」, “其形如匏狀而口小,用生鐵鑄成,厚有二寸,震動城壁.” 金人的火器竟反超前宋人.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