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黑田火箭炮?還將再來一發?

2016-02-29  TWM

這次採行負利率,市場給了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火箭炮」的稱號,然而,央行的下一步會是什麼?黑田為了達成通膨率目標,真的會不擇手段嗎?

一月二十九日,日本央行決定採行負利率。更精確地說,現在起,日本金融機構如要把錢存在日本央行,利率將會是負○•一%。在央行內部,這項決定充滿爭議。決定利率的委員會共有九名成員,持反對意見的委員就有四人;在同意陣營裡,央行總裁和兩位副總裁不計,只有兩位常務委員贊成而已。

負利率這個概念,最早是在二○一二年由丹麥央行首先採用,之後開始在歐洲國家流行起來。現在,這股風潮吹到了日本,也是我們首次採用負利率,市場可說是一片震驚。

負利率這項大動作,在日本被媒體稱為「黑田火箭炮」,普遍來說,市場多半持以正面回應。從日圓匯率來看,在負利率宣布後,日圓兌美元從一一七日圓,貶到一二一圓;而在股票市場,日經指數去年最低點是一六○一七點,今年二月一日漲到一七八八○點。

央行的下一步是什麼?高盛預測,日圓兌美元的貶值趨勢未來不會改變,兌美元在近期可能貶到一二三日圓,之後下看一三○日圓。

日本央行曾說:「如果有必要,不排除把負利率擴大。」我覺得他們是鐵了心,勢必要達成通膨率二%的目標。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在記者會上也說,全球經濟成長趨緩的大環境,是這次採行負利率的關鍵。

黑田為了達成目標,經常使出一些讓市場驚訝的招數,而且都還滿有用的。雖然媒體皆認為黑田的火藥已經用罄,但我認為黑田的「火箭炮」,之後可能還會發射出規模更強大的貨幣政策。

二○一七年,安倍政府將把消費稅率從現在的八%調升到一○%,為了抵銷加稅對消費、進而對通膨的衝擊,黑田也許會採用更積極的貨幣寬鬆政策。

調高消費稅,本來一五年十月就要實施,安倍將其推遲到一七年;其實黑田早在一四年十月,就為此做了貨幣寬鬆的調整。

所以,從現在到一七年,「黑田火箭炮」很可能已完成了對貨幣和財政政策的調整構思,準備「再來一發」!

(本專欄隔周刊出)

撰文 / 榊原英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431

德拉吉的火箭炮

2016-03-21  TWM

歐洲央行招式日益失效,《經濟學人》譏諷乾脆開直升機撒錢。另一方面,新興市場因美元回檔,原物料反彈,經濟壓力有所緩解。

從二○○八年的金融海嘯以來,央行的救市一直都是核心焦點,而救市的手段不外乎四招,一是降息,利率連續下調,最後可能趨近於零,就像美國的聯準會(Fed)基準放款利率,最後的利率底線是○至○.二五%,而利率到了降無可降的地步時,下一招就是量化寬鬆,也就是所謂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

以美國聯準會為主的QE是金融海嘯以來的主旋律,日本、歐洲央行都快速加入QE行列,央行購債,以印鈔票的手段救市成了主流,若QE的效力也使不上力了怎麼辦?第三招是負利率,目前寬鬆負利率的國家從丹麥、瑞士、瑞典,到歐洲央行,今年連日本銀行也跟進,但瑞士的負利率已降到○.七五%,然而,通縮問題仍持續惡化。

最近英國《經濟學人》建議,假如央行這三招都無效,乾脆開直升機,直接從空中撒錢,這次歐洲央行六招齊出,幾乎已覆蓋了所有央行救市法寶,有人形容這是德拉吉的「火箭炮」。

德拉吉出重手 救市招數全用盡這次歐洲央行(ECB)救市有別於去年十二月「虛晃一招」,近日歐洲央行出手力道之大,遠遠超過市場預期,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連續出六招,包括降準、存款及隔夜貸款利率齊減,還擴大買債規模,並且將企業債納入購買範圍,而且再推長達四年的超低利息借款,基準的再融資利率意外地從○.○五%降至零,也相應將隔夜貸款利率調低到○.二五%,同時一如預期,存款利率從負○.三%降至負○.四%。

歐洲央行同時擴大量化寬鬆計畫,把每日購債規模從六○○億歐元拉高到八○○億歐元的規模,並且把以歐元計價的企業債納入購買範圍,這是歐洲央行堪稱是史上規模最大的救市行動。

不過最令市場驚歎的是,歐洲央行宣布會在六月推出新一輪的「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Targeted Longer-Term Refinancing Operations),簡稱TLTRO II」,共計四次,長達四年,這項寬鬆措施可能到二○二一年,屆時德拉吉可能已經離職了。

這個四年期定向長期信貸,等於直接把鈔票送到企業手上,不靠銀行體系,這一招形同以直升機直接撒錢,要評價這次歐洲央行撒錢的威力有多大?TLTRO II是核心關鍵,今年元月的黑天鵝效應,全球金融市場的恐慌動盪,很重要原因是源自中央銀行已到「彈盡援絕」的疑慮,低利率讓銀行獲利受損,一般民眾囤積現金,更加不敢消費,這也是日本宣布實施負利率以後,日經指數一度暴跌三千多點的原因所在。

這次TLTRO II可讓銀行以基準放款利率,即利率為零,向歐洲央行無息借款,在符合貸款條件後,利率可由貸款利率降到存款利率,如果按照負○.四%來計算,這等於是歐洲央行補貼借錢給銀行,獎勵信貸,銀行借貸規模與資產負債表上的貸款掛鉤,因此,積極向實體經濟放貸的銀行將獲得更多資金與回報。

歐洲央行祭出這一新招,某種程度上可紓解負利率對銀行體系造成的新衝擊,同時歐洲央行出重手,也讓未來這一周美國聯準會的議息大會不敢「輕舉妄動」。這一周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政策會議(FOMC)不加息已在市場預期中,若是FOMC逆向升息,可能造成美元飆升,重創美國企業盈利,甚至重創全球金融市場的後果,所以,德拉吉出了重手,也把下一次壓力蔓延到四月及六月。

德拉吉對第二輪的TLTRO寄予厚望,並且預計「第二輪的TLTRO會得到非常大規模的利用」,背後正反映德拉吉希望這一輪TLTRO對歐洲銀行注入更多流動性,減低歐洲銀行業風險。早在一四年歐洲央行就推出首輪TLTRO,銀行向實體經濟投放的貸款可向歐洲央行借入資金,並為銀行系統注入大量流動性。

央行暗示 「願長期提供低成本資金」歐洲銀行在歐洲央行的額外存款由去年三月左右急增,目前已達七千億歐元,已成歐洲銀行大型防震墊,吸收壞帳及抵抗銀行系統可能出現的風險。這次第二輪的TLTRO明顯釋放出歐洲央行願意長期向市場提供低成本資金的訊號,同時減輕負儲蓄率對銀行業不利的影響。

歐洲央行允許商業銀行把從TLTRO借來的資金存起來,成為額外存款,利率在零,甚至是正值,這也意味了商業銀行將可以再度從一些隔夜存款中獲利,藉以抵銷歐洲銀行盈利被負利率侵蝕的壓力。

Market Watch引述摩根大通報告指出,降息通常會刺激股價上漲,但當利率變成負數,最終可能對股市造成反效果,日前全球有五個地方實施負利率,在政策宣布後,丹麥股市上漲二二.四%,瑞典上揚○.八%,但是歐元區下跌四.六%,日本跌六.七%,瑞士跌九%,這顯示央行手段用盡,金融市場仍舊不買單。

負利率衝擊債市 泡沫愈來愈嚴重但負利率衝擊債市尤大,債市大泡沫愈來愈嚴重,尤其是對國債市場衝擊很大。到二月底為止,歐洲已有超過三兆歐元的國債孳息變成負數,這當中又以日本、歐洲的衝擊最大,德國及日本的中短年期國債孳息全部落入負數區,其中日本占七成,也就是大約有六○○兆日圓的國債在負殖利率區交易,三月日本銀行更一度以負○.○二四%拍賣十年期二.二兆日圓國債,用白話文來說,就是投資者貼錢讓日本銀行借錢,雖然有的投資人可透過債券互換來賺取正報酬,但是債市泡沫的累積也愈來愈大。

目前德國七年期國債殖利率全是負數,十年債殖利率只有○.二九六%,法國六年債以下也是負值,十年債息也只有○.五七三二%,日本十年債以下全是負值,十年債殖利率是負○.○五三%,三十年期債券殖利率也只有○.七四六%,最近連義大利三年期以下債券殖利率也變負值。

日本及歐洲央行全力營造負利率的有利環境,對實體經濟改善費盡千辛萬苦,但是看起來收到效果不大,最近中國面對減產行動,反而帶來意外效果。

例如,兩會期間,中國發改委宣示未來三到五年內減產一至一.五億噸鋼鐵產量,重組產能三億噸;同時也宣布煤產能減五億噸,退出重組產能五億噸,這促使全球原物料價格急速反彈。鐵礦石最低每公噸跌到三十八.三美元,在歐洲祭出QE之前,三月七日鐵礦石單日大漲一九.四七%,二月以來累積漲幅達三○.二%。不鏽鋼原料的鋅價從低點反彈六六.四%,鎳、鋁、銅等大約有二至三成的彈幅。

中國願意面對產能過剩,直接從供給面下手,這也使得跌勢一蹶不振的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BDI)從二九○點彈升到三九三點,一口氣上揚三五.五%。

而減產效應最顯著的是原油,在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宣布凍產之後,頁岩油廠商也承諾減產,而德州原油從二十六.二一反彈到三十九.○一美元,北海布蘭特原油也從二十七.一拉升到四十一.一八美元,油價強彈五成,也讓產油國財政、頁岩油氣廠商借貸壓力減輕,銀行業的不良貸款壓力紓解,全球股匯市都出現顯著變化。

很多新興國家都出現股匯市雙漲局面,今年巴西股市元月大跌六.七五%,二月上漲五.九一%,三月已累積一四.一九%的漲幅,巴西股市成了今年閃亮的黑馬。

巴西幣更是從四.三四四拉升到三.五六七,這樣的股匯市雙漲局面,令人刮目相看,今年很多原物料生產國在這一波紛紛出現了化學效應。

例如,鐵礦石彈升六成,澳幣今年已從○.六八兌一美元彈升到○.七五;一度急貶到十七.四三七兌一美元的南非幣,最近回升到十五.五;加幣也從一.四六回升到一.三二;印尼盾也從最低的一四七九三回升到一三一○○。過去兩年這些受困原物料的新興國家終於有喘一口氣的機會。

德拉吉明確宣示 「不會再進一步降息」從這個現象來看,央行救經濟的角色已到「有時而盡」的地步,各國該是面對實體經濟的時候,不管是降息、QE、負利率,甚至直升機撒錢,用貨幣手段救市有一定局限,反而是回頭重組產能比較實在,像中國政府在溫家寶時代四兆元人民幣救市,造成資金炒房、炒股,胡亂投資的現象,這是中國經濟面臨停滯的關鍵。習近平主導的一帶一路只是要消化中國過剩產能,但那是需要時間,還是直接面對過剩產能,重組產能比較實在。

德拉吉在射出火箭炮之後,也宣示歐洲央行不會再進一步降息,這應該是很明確的訊號。貨幣手段走到盡頭,只得回頭重組過剩產能,全世界可能要先經過收斂的鞏固整頓,實體經濟在回復秩序,產業得到平衡後,才能重現曙光,面對出口衰退,GDP的低成長或負成長,可能大家要平常心。

撰文 / 謝金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182

火箭都能自己飛回來了,星際旅行還有多遠?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6559

 

4月9日,SpaceX公司提供的照片顯示,該公司在大西洋上成功回收獵鷹9號的第一級火箭。(視覺中國/圖)

一枚火箭被發射入太空,這並不是什麽大新聞,然而神奇的是,它又自己飛了回來,並降落在茫茫大海上一個無人控制的駁船上。

這一出現在科幻電影中的場景,如今被美國的商業航天公司SpaceX變成了現實。

“在狂風中讓掃帚直立於手掌上”

北京時間4月9日4時43分,SpaceX公司“獵鷹9號”火箭搭載“龍”飛船從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升空。這次沒有重複前四次的失敗,火箭穩穩降落在一艘名叫“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當然我還愛你)的無人駁船上,與船正中心位置僅有很小偏差。

這是人類首次實現火箭海上回收,其技術難度非常大。首先要“控得住”火箭的姿態,使其幾乎不發生任何滾轉,在降落過程中一直與地面保持垂直狀態。其次要“瞄得準”,使箭體精確著陸在指定地點,海上回收平臺的面積比較小,它要求的著陸精度在十米之內。最後是要“落得穩”,海上平臺不像地面一樣穩定,要使火箭的速度由初始的1300米/秒減到2米/秒並平穩著地。此前四次回收失敗就是由於火箭姿態或下降速度控制不佳導致的,有人形容其難度猶如“在狂風中讓掃帚柄直立於手掌上”。

難怪這次成功後,美國總統奧巴馬專門發推祝賀,稱這標誌著美國將繼續保持在太空探索領域的領先地位。美國空間新領域基金會也發文表示,“獵鷹9號”的這次成功不僅將對航天產業產生影響,也將對未來的人類創新產生影響。

廉價航空時代已經到來?

人類從誕生之日起就一直渴望著探索太空,盡管我們已經實現了載人航天飛行、探索火星等一系列壯舉,然而所有進一步的努力,都將受限於兩個字——成本。成本,已經像當初的地心引力一樣,成為人類奔向太空的最大制約因素之一。

此次實現火箭回收的最大意義就在於節約成本,拿“獵鷹9號”火箭來說,其總造價約為6000萬美元,而其推進劑的成本只有20萬美元。所以如果能回收並重複使用第一級,可節省資金80%;如果第二級也能回收並重複使用,發射成本將降至目前的1%。SpaceX的成功後,很多人驚嘆“廉價航空時代已經到來”。

當然,許多專家持謹慎的態度,因為從回收火箭到最終降低人類航天成本,其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首先回收技術的成熟並不代表可重複使用技術的成熟,在可重複使用的道路上還有諸如損傷檢測、設備維護、零件替換等一系列複雜工作需要完成。到再發射的過程中,燃料的成本只占很小一部分,其他環節的成本才是決定最終成本的主要因素。

雖然我們現在還無法斷言火箭發射成本是否就會從此大幅降低,但至少努力的方向不會改變。如果每輛汽車買回來只開一次就毀壞,汽車只會成為富人的享受,航空領域也是如此。沒有可重複使用的話,火箭將永遠都只是大國的玩具。

邁向星際之旅的又一步

SpaceX公司之前制定了“三步走”計劃:第一步,解決進入空間工具有無;第二步,降低進入空間成本,引領航天發射商業化;第三步,移民火星。此次火箭回收成功使第二步計劃取得重大突破,使人類向星際之旅又前進了一大步。

這次成功的影響不僅於此。它證明了宇航成本可以大幅度下降,可能引發“成本降低→產業擴張→成本進一步降低”的正向循環,宇航產業可能出現爆炸式增長。

另外這次的成功打破了以往周期長,風險高,巨燒錢的宇航產業必須由國家主導的慣性思維,有巨大示範效果,將刺激大量的風險資本和私營企業投身這樣的行業,民營航天的發展可能會迎來爆點。美國政府一直不遺余力扶持民營航天,航天發展在推動國民經濟發展方面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

不管怎樣,對我們來說,這是一次關於未來的沖擊。其實每一代人都在創造未來,就像美國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說的那樣,“未來已經發生,只是尚未流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785

藍色起源準備在火箭著陸時主動引爆太空艙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9970.html

美國時間本周五,馬斯克的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兩個月內第三次成功實現海上著陸,本次發射位於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空軍基地。截至目前,SpaceX總共完成四次著陸。

此次著陸,發生在獵鷹9號二級火箭將一顆泰國通信衛星THAICOM-8衛星送入太空前的幾分鐘,該衛星將抵達同步傳輸軌道(GTO)。同步傳輸軌道是位於地球表面2萬英里之外的橢圓形軌道。這顆重達3100公斤的衛星將會在那里呆上15年,它的任務是改善東南亞電視和數據的信號。

這次著陸成功後,SpaceX通過官方推特發布了一級火箭助推器成功著陸在大西洋一艘無人船上的圖像。馬斯克表示:“這次著陸傾翻的風險很大。”與前幾次不同,這次獵鷹9號將衛星送入了一個更高的同步傳輸軌道,這就需要更多燃料和更高的速度。而要讓火箭實現回收,必須要在它返回時實現減速,這也是難點所在。SpaceX之前的幾次高軌道發射回收都失敗了。

SpaceX從去年1月份起開始專註於回收一級火箭助推器的任務,不過第一次取得成功是在去年12月份的陸地著陸。隨後幸運之神就一直跟隨這家公司,在過去的兩個月里,SpaceX連續三次成功實現了無人船海上著陸,公司表示,下一次陸地著陸的時間窗口將會在今年7月。

與此同時,SpaceX也正在面臨一個尷尬的問題,它回收的火箭快要沒地方放了。現在四次成功回收後,最多只能放下5個火箭助推器的肯尼迪中心已經接近滿員了。馬斯克曾表示可能會把一些火箭助推器運到得克薩斯的McGregor測試中心;SpaceX也表示可能會將去年12月第一個回收成功的火箭運到加州的Hawthorne總部陳列起來供人參觀。

和馬斯克有同樣雄心的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也在布局太空旅行。貝索斯的公司藍色起源(Blue Origin)正在籌劃下一次發射測試。與前幾次不同,這次測試將會故意讓位於火箭頂端的宇航員所在的太空艙在著陸時發生爆炸。公司想知道在沒有降落傘的情況下,會發生什麽。

貝索斯表示:“這會是一次激動人心的展示。當意外發生時,我們同樣有能力保障太空人員的安全。” 此前每次返回地球時,太空艙分離後都是使用降落傘著陸。

藍色起源的旗艦火箭是新謝潑德,該火箭有望在2018年將人們帶到太空。公司介紹稱,整個旅行過程將只有短短的四分鐘,讓人們體驗失重感。旅客將穿過著名的“卡門線”(Karman Line),“卡門線”位於地球表面上方62英里,被人們想象成是地球和太空的界限,不過旅客並不會進入太空軌道。

從去年11月起,藍色起源也曾三次成功回收火箭。盡管藍色起源和SpaceX還是有非常大的不同,但是它們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希望通過回收火箭來降低太空旅行的成本。

在過去58年中,大多數送人或者衛星上天空的火箭一級助推器,不是發射任務結束後被棄,就是在重返大氣時燃盡。因此,讓火箭助推器成功著陸回收對於削減太空旅行成本十分重要,這意味著成功著陸後可以被再利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049

專訪美國太空與火箭中心執行長談太空熱 解放下一代跨界力:太空教育

2016-06-06  TCW

太空教育可謂集全學科大成,而解決太空任務的思維過程,能激發學生的探索天性,對未知的興趣便能轉為學習動力。

「外星人、飛碟、五十一區……。」每隔一段時間,這些關鍵字就躍上報紙版面。再也沒有比外太空更令人著迷的領域,從《星際大戰》和《星艦迷航記》等系列電影熱賣,延伸到周邊商品,幾十年來,太空熱潮從沒退燒。

近年,太空成了一門好生意。根據美國衛星產業協會(SIA),二○一四年全球的航太產業營收為二千零三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兆六千五百億元),比起上一年增加四%,其中含發射產業、衛星製造產業和通訊產業等。

世界龍頭企業掀起太空熱。特斯拉、Space X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和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等人,都大力投入太空領域,馬斯克更大膽宣布:「兩年後要送太空船上火星!」

台灣太空行動則從

一九九九年發射第一

顆衛星起,以具有天

氣和遙測功能的衛星

為主。相較於過去衛星的製造仰賴國外,今年下半年,將發射

第一顆由台灣自行研

發的遙測衛星,成為台灣太空界創舉。

現在各國已積極投入太空教育,透過展覽或營隊等方式,連結天文、航太、數學、物理、化學等跨領域學習。但檢視目前台灣太空教育卻相當貧乏。

內容不光天氣與觀星

有些知識小學就能開始學

「台灣對太空相當陌生,」國家太空中心正工程師黃楓台指出,國中小的太空課程,大多為天氣、觀星等主題,即便有太空行動內容,也多以歷史角度來切入。許多人也不清楚,包含衛星電視、記憶枕、人工義肢和太陽能發電等,都與太空發展息息相關。

在台大教導普通天文學的台大物理系教授孫維新也感嘆,有些知識小學就可以學,「為何大家到了大學,才發現宇宙

的美好?」

台北市的復興中學,是目前全台唯一大規模推廣太空教育的學校。十年前開始,與美國休斯頓太空與科學教育協會(HASSE)合作,每月有一次的遠距教學,由NASA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太空人和科學家授課,談太空人的生活等主題。

台灣學生被升學主義綁架,普遍缺乏目標,「太空教育是為了找到孩子的vision (願景),」長年推廣太空教育的iVicon執行長、HASSE共同創辦人劉倬宇觀察,學生建立起探索未知的熱情,就有自主學習能力。

除了啟發更有助探索

含工程、數學跨領域學習

他回憶,二〇一二年,NASA的火星採測車好奇號登陸火星時,一名參加HASSE太空學校的國中生在NASA目睹現場實況,不禁激動的說:「原來學數學不是為了考上好大學,而是要上太空、帶人類開啟未知。」《商業周刊》獨家專訪美國太空與火箭中心執行長伯恩哈特(Deborah Barnhart)。身為NASA官方太空展覽館,一九八二年起該中心舉辦青少年太空營,連特斯拉的創辦人馬斯克都曾參加過這個課程。

她如何看待太空教育?以下整理訪談精華。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為什麼要了解太空?什麼是太空教育?

美國太空與火箭中心執行長伯恩哈特答(以下簡稱答):人類具有探索天性,自古以來我們就有許多探險行動,現在,太空成了下一階段的任務。重點不只在於我們在外太空發現什麼,而是我們透過哪種科技到達。能想像嗎?包含提款機內的晶片、衛星電視和通訊等,都是從太空發展而來。因此,探索本身就是目的。

現在我們能享有天氣預測和通訊等,都拜地球外的衛星所賜。可以說,當我們有更多離開地球的行動,反能幫我們拯救地球。太空教育

是整合型的跨領域

學習,舉凡工程、

數學、科學和生物

等,甚至連商業管理、安全等,都是課題。但推廣太空

教育的本質是啟

發,讓孩子對未來有更多想像。

兩年後,我們將發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功能比哈伯望遠鏡強一百倍,能看見一百三十五億年前,最早一批生成的恆星。這就像是雞蛋殼上的裂縫一樣,外太空的探索露出更多曙光了。

太空人現身當講師!

藉角色扮演學習團隊合作

問:太空教育該如何推行?

有哪些成效?

答:這略分為知識和實務操作兩大面向,可以透過太空營方式推行。首先是知識面,我們邀請太空人和科學家等解說太空歷史和各國的太空行動。

上課的地方不是教室,而是擁有火箭、實驗室、3D太空無重力體驗球等設備的中心,讓學生身歷其境學習。

實務操作上,我們提供任務挑戰,包含登陸月球、火星任務等。例如十多名學生角色扮演,有些人是地球上太空指揮中心的人員,有些則是在外太空的太空人,有些人在國際太空站裡工作。

當大家就定位,我們不經意的丟出各種任務:「太空艙發生緊急事件,糧食不夠吃了,怎麼辦?」「通訊斷了,如何跟地球的指揮中心聯絡?」聽到指令時,學生手忙腳亂,他們必須運用過去的知識解決危機,更要團隊合作。這就是「問題導向」學習法,為了解決任務,讓課本的知識活了起來。

踏進太空領域,不一定只能當太空人,還有工程師、科學家、律師、設計師等可以選擇。

例如,醫護人員知道人體在某個太空環境中,會產生身體質變,就能事先預防。

曾有名十一歲盲人女孩參加太空營,原本她認為人生一團糟,還失望的說:「我無法完成任何事情。」但因為對太空的愛,長大後她加入NASA 團隊,成為實驗室的一員。

還有一名小男孩,剛開始參與課程時很驕傲,他不信任組員,把所有事情攬在自己身上。這時教練告訴他:「來到這裡,不是讓你學如何在太空中完成任務,而是如何讓一大群人一起完成。」男孩事後說,這句話改變了他,他停止貶低他人,開始學習合作。可見,太空教育超越學術領域,更多的是生活上的技能,包含問題解決、團隊合作等能力。

用太空知識激發學習動機

九成學生更願意精進學業

問:除了太空營,還有什麼方法可以學太空教育?

答:體制內來看,如同現在許多學校老師會用藝術或音樂等素材,帶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也應該懂得利用太空知識,當作有趣指引,進而講述深層內容。近九成的太空營畢業生說,之後回學校,他們更加精進自己的學業,尤其工程和數學等,因為他們了解到建立理論基礎的重要性。

至於自學方面,學生可使用NASA等線上學習資源(https://www.nasa.gov/),或是追蹤業界在太空發展的進程。

太空是所有學科的總和,當學習更廣泛,知識的運用將會更靈活。另外,太空書籍或電影也是很好的學習方法,尤其許多人看完電影後,習慣上網查詢電影內提及的太空知識。以電影《地心引力》來說,如果從科學角度來看,劇情極度荒謬,但多數人卻不知道。因此只有對太空的理解多一點,才能辨別是非。

問:怎麼看目前各國的太空行動?與我們生活的關係?

答:過去太空發展被掌握在政府手中,現在,我們從民間吸取能量。太空不再只是政府的事,而具有商業價值。

太空已是所有人類的事。

但太空計畫需要合作,甚至與過去的敵人合作。太空產業有個重要的詞是「競合」,也就是既競爭又合作,人類行動到達外太空後,國家的疆界也隨之消失。當太空探索已是全民行動,太空教育的推廣,是人類探索未知領域的唯一橋梁。

撰文者李雅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792

藍色起源首次直播火箭回收 向SpaceX宣戰?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0091.html

當地時間今天上午10點36分,亞馬遜CEO傑夫-貝索斯旗下商業太空公司藍色起源(Blue Origin)第四次成功發射並降落火箭和航天器新謝潑德(New Shepard)。貝索斯還一反往常的低調,首次對此發射進行了直播。

與SpaceX的高調不同,此前新謝潑德的三次發射均未被直播,第一次火箭升空的畫面是在發射成功之後被公布的。藍色起源正式高調進入太空技術的競爭,不但對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旗下的商業太空公司SpaceX正面宣戰,同時也讓人類離太空夢又近了一步。

由於得克薩斯西部的炎熱氣候,此次發射比原定的時間推遲了20分鐘,但是整個發射過程平穩,新謝潑德火箭點火後順利起飛,4分鐘後就飛到距地面約101公里的預定高度,恰好超過國際公認的太空邊界。在快要到預定高度時,火箭與飛船分離,火箭率先垂直著陸。隨後1分鐘,飛船借助降落傘成功降落。整個升空過程持續了11分鐘,沒有出現意外。

新謝潑德是藍色起源發射的首個航天器,目標是將商業旅客運送到距離地球表面62英里之外的太空。旅客將被安置在火箭頂部的太空艙內,運送到太空中。一旦進入太空,火箭將和太空艙分離。旅客將體驗時長僅為4分鐘的太空之旅的失重感。在結束旅行後,太空艙和火箭將合成一個整體返回地面,但是返回地面的方式有所不同。火箭將依靠點燃引擎實現地面軟著陸,太空艙則是通過降落傘安全著陸。

值得一提的是,藍色起源還首次在一個降落傘人為部署失靈的狀況下,實現了安全著陸。此次測試為無人測試,藍色起源希望測試在降落傘失靈的情況下,乘客是否依然能夠安全實現著陸。為此,這次降落時使用了3個降落傘,其中兩個降落傘能正常打開,另一個則故意部署失敗。但是最終,火箭和太空艙仍然合成一個整體安全返回地面。

未來一年,藍色起源將繼續進行無人太空飛行測試。今年3月,貝索斯曾召集記者宣布太空競技戰略。他表示:“將最早在2017年測試載人太空飛行;2018年將開始啟動商業太空之旅,讓付費旅客經歷太空的奇妙體驗。”不過他沒有透露太空之旅的票價。此前另一家宣稱將推出太空旅行的公司維京銀河(Virgin Galactic's)當時公布的票價為25萬美元。

隨著藍色起源的策略轉向高調,商業太空公司的競爭正式進入白熱化階段。今年四月,“鋼鐵俠”馬斯克宣布,“龍”飛船最早將於2018年駛向火星,並於2026年實現火星載客計劃。SpaceX還與美國空軍簽訂了8300萬美元的合同,發射導航衛星,正式涉足軍事領域。

以少於10萬美元的成本進行火星單程旅行一直是馬斯克的目標。馬斯克也曾表示,SpaceX將在公司開通火星航線後上市,他本人將親自登陸這顆紅色星球。他希望人類能夠成為多星球物種,避免重蹈恐龍滅絕的命運。星際移民也是馬斯克創立SpaceX的初衷。不過他表示:“目前不建議超出地月範圍的載人航天旅行。因為飛船的航天艙只有大型汽車的內部空間那麽大,長途旅行不是什麽好玩兒的事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310

開弓仍有回頭箭 SpaceX第二次陸上回收火箭獲成功

在沈寂了一個多月後,北京時間7月18日午間12時45分(美國當地時間18日淩晨0點45分),美國著名航天私企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成功用獵鷹9號火箭將一艘貨運龍飛船送上太空,而這枚火箭在升空後不到8分鐘成功實現陸上著陸,這距離去年12月21日首次完成陸上回收僅過去半年的時間。

不同於今年幾次海上著船回收,這次發射與著陸地點都在佛羅里達州卡拉維拉爾角,當晚天氣狀況非常好,有90%機會允許火箭升空。這次發射也是SpaceX與NASA簽署的20次國際空間站貨運任務中的第九次,完成全部20次發射NASA將支付給SpaceX約31億美元。

今年秋季真正實現火箭複用

目前SpaceX一共有五枚“二手火箭”,包括陸上回收的兩枚,海上回收的三枚。根據《佛羅里達今日報》7月9日的消息,去年回收的首枚火箭已經運抵 SpaceX公司位於加州霍桑市的總部,並計劃將其作為永久性“紀念塔”矗立在公司門口,目前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已批準該計劃。這枚近49米高 的一級火箭也將是霍桑市機場跑道附近最高的物體,但FAA確認其並不影響機場的運行,不過也要求在日落與日出之間,該火箭需裝備紅色障礙燈以讓飛行員引起註意。

一旦這枚“二手火箭”再次重返太空並成功安全返回,將真正實現人類商用太空火箭的複用,會大幅降低人類進入太空的成本,SpaceX將創造人類航天史上的 又一個第一次。在今年3月的一次會議上,SpaceX總裁兼首席運營官格溫?肖特維爾(Gwynne Shotwell)表示:火箭複用可以削減30%的成本,而且多次複用還能更便宜。

7月17日,有美國記者在推特上透露:SpaceX任務保證副總裁漢斯·庫尼斯曼(Hans Koenigsmann)稱,來自今年4月9日CRS-8任務中的回收火箭將於今年秋季再次進入太空,並且已經於有意向的客戶進行洽談,而且他對這次陸上 回收的成功率非常有信心。CRS-8任務完成了世界首次海上回收火箭,因為是低地球軌道的發射任務,火箭推進劑余量很足,在著陸後檢查火箭狀況非常好,因此首枚重返太空的火箭是它也在意料之中。

獵鷹火箭發射與陸上著陸演示圖

據查詢,SpaceX並非最先實現火箭回收的公司。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的藍色起源公司於2016年初就實現了火箭的回收,隨後總共完成了4次這樣的回收。

(綜合來源:騰訊太空、網易數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606

SpaceX第二次陸上回收火箭獲成功 後面的事就交給“龍”飛船了

北京時間7月18日午間12時45分(美國當地時間18日淩晨0點45分),美國著名航天私企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成功用獵鷹9號火箭將一艘貨運龍飛船送上太空,而這枚火箭在升空後不到8分鐘成功實現陸上著陸,這距離去年12月21日首次完成陸上回收僅過去半年的時間。

如果一切順利,飛船將於兩天後抵達空間站。

火箭發射前

火箭著陸瞬間

這是“龍”飛船第九次為空間站送貨,飛船上共攜帶約2.3噸物資,其中包括一個金屬環狀的“國際對接適配器”,它將安裝在空間站外部,將來為美國商業載人飛船,如正在建設中的載人版“龍”飛船和波音“星際客機”提供對接端口。

SpaceX CEO伊隆·馬斯克(Elon Musk)表示,看完 SpaceX 火箭發射後,即將發布新的特斯拉產品規劃。

(綜合來源:新華社、騰訊太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692

新加坡也成恐襲目標 差點遭火箭彈攻擊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8月5日,印度尼西亞警方逮捕了6名計劃襲擊新加坡的伊斯蘭極端分子。印尼警方一位發言人在雅加達表示,這幾名年齡19歲至46歲的恐怖嫌犯在距離新加派南部邊境不遠的印度尼西亞巴淡島被抓獲。

據印尼警方提供的消息,被逮捕的嫌犯計劃從巴淡島向新加坡賓海灣地區發射火箭彈。新加坡的這個繁華的度假聖地座落著很多豪華酒店、購物中心和賭場。根據警方調查,該恐怖小組的頭目名叫拉赫馬特·德瓦(Gigih Rahmat Dewa)。據印尼當局公布的消息,該嫌犯曾在敘利亞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參加戰鬥。

新加坡政府表示,已經獲悉恐怖分子襲擊新加坡的計劃,並與印度尼西亞當局進行了合作。新加坡已經加強了安全防範措施。被逮捕的6名嫌疑人估計與宣布效忠"伊斯蘭國"的印尼傳教士巴倫·納伊姆(Bahrun Naim)有聯系。納伊姆涉嫌參與了今年一月發生在雅加達市中心的一起攻擊事件。估計是"伊斯蘭國"武裝分子襲擊了印尼首都雅加達的多個目標,共導致8人喪生,其中包括4名襲擊者。

迄今新加坡沒有發生過任何伊斯蘭極端分子的攻擊事件,被視為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國家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858

SpaceX第六次成功回收“獵鷹9號”火箭

SpaceX發射的“獵鷹9號”火箭昨晚又一次成功地在一艘無人船上著陸,此前“獵鷹9號”將一顆日本的通信衛星送入軌道。這是SpaceX第四次成功在海上完成著陸,今年第五次成功實現火箭回收,也是“獵鷹9號”史上第六次被成功回收。

昨晚的著陸對於SpaceX非常具有挑戰性。由於“獵鷹9號”要把這顆名為JCSAT-16送入同步傳輸軌道GTO,GTO是距離地球表面2萬英里的橢圓形軌道,衛星進入GTO需要更快的速度,並且消耗更多的燃料,這也為火箭之後的著陸回收帶來很大難度。這不僅僅是因為火箭的速度快了,而且留給火箭點燃引擎並且實現著陸的燃料也所剩無幾了。

盡管面臨著以上挑戰,SpaceX還是成功完成了三次GTO火箭的回收。到目前為止,SpaceX成功回收的次數已經多於失敗的次數。過去兩年,SpaceX發射火箭以來,總共試圖11次回收火箭,“獵鷹9號”的六次回收都宣告成功。

不過SpaceX也因此面臨著一個尷尬的問題:回收來的火箭數量越來越多。對此,SpaceX CEO馬斯克表示:“公司今年秋天可能會第一次發射一枚今年4月份成功回收的火箭,發射的時間窗口可能是9月或者10月。”不過公司沒有透露這枚火箭將會搭載什麽類型的衛星。

通過重複利用這些被回收來的火箭,SpaceX的制造成本有望明顯降低。到目前為止,幾乎所有的火箭發射後都是被摧毀或者不被重複利用的,這造成大量資源被浪費。因此回收火箭能夠讓SpaceX免去為每次發射都制造一個新火箭的工作。根據SpaceX主席Gwynne Shotwell預測,火箭回收將能夠省去整個火箭發射成本的約30%左右。

事實上,火箭的回收重複使用將給全球太空商業發射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廉價太空時代指日可待。因為一枚火箭的成本和燃料之占很小一部分,火箭的導航控制系統、燃料儲箱和引擎才是最昂貴的。SpaceX此前每次發射火箭費用約6000萬美元,其中燃料費僅20萬美元,如果回收技術實現,成本將降至十分之一,也就是600萬美元甚至更低。

馬斯克在經歷了多次火箭回收失敗後,曾感嘆道:“Rockets are hard”(火箭是塊難啃的骨頭)。他曾對英國《經濟學人》表示,一級火箭能夠重複利用100次,引擎可以至少重複用10次。而啃下這根骨頭後,馬斯克還有個更加長遠的目標:以少於10萬美元的成本進行火星單程旅行。他稱“這是極有可能做到的”。

根據外界預測,SpaceX很可能於今年發布一份載人火星路線圖,這比NASA此前公布的2030年實現載人火星登陸要提前很多。不少專家相信SpaceX在2020年就能夠完成載人登陸火星任務。馬斯克也曾表示,SpaceX將在公司開通火星航線後上市,他本人將親自登陸這顆紅色星球,這個時間點或在2025年左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3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